第一篇:农村两委现状措施
农村两委现状措施
农村工作实践证明,村支部委员会与村民委员会(简称‘两委”阳关系虽小”,但直接影响到党在农村战斗力能否有力发挥、影响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能否有效开展。这是困扰当前农村、制约今后发展的一大难题,很值得深入研究。
一、案例透视;农村“两委”关系现状分析
去年以来,我们就‘两委”关系问题在湖南长沙、岳阳、衡阳、怀化、永州等地抽样调查了500个村,运用实地调查、访谈、问卷等方法,了解和积累了不少发人深思的事情。经过案例分析和统计归类,我们把当前农村“两委”关系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案例一:协调型、河湾村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老支书赵志民是全县的“王牌支书”。1998年该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养殖大户王建江当选村主任。两人干得很投机,上级领导也很满意,人称“黄金搭档”。该村大事原则上先由“两委”共同研究,拿出方案,再交村民会议讨论通过,然后由村委会具体执行。村支部支持村委会的工作,村委会也定期向村支部汇报上作,“两委”工作比较顺利,各方面反映都个错。
在这一案例中,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素质都较高,往往志趣相投,不少方面互补,又能依法办事,这是“两委”关系能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案例二:包榄型、1998年,东四村养殖专业户李顺以绝对优势当选为村主任。他在竞选中承诺要为群众多办实事,说公道话,扭转村经济混乱局面。但上任一年多,村里大事小事,一切由支部说了算。他对财务收支情况知之甚少,连开支几百元为群众订科技杂志都无权拍板。村里年均收入13万余元,但却累欠Zo余万元,欠在哪里?亏在哪里?对群众和村委干部来说是个谜!
在这一类型案例中,村支部包揽一切,完全失去监督,村委会是个摆设。即使新任村委主任踌躇满志也是枉然。作为一个富村也会变成穷村。任其发展,将导致干群对立、组织瘫痪。
案例三:游离型。位于城郊河街村的张军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基建包工头,曾多次写申请要求人党,老支书自知难以驾驭他,总说条件不符合。在1998年的村民直选中,张军当选为村委主任。上任后,在镇领导的帮助下,张军接管了村集体经济管理权。自此以后,他带领村委一班人忙村里的几个公司。有时也能听上级领导安排完成一些工作,但村支部却无法对他进行‘领导”。
在这一类型案例中,村支书一般由于能力、素质、健康等因素难以驾驭民选村主任,双方各有一定势力,矛盾虽未激化,但党的领导无法体现,党的工作不能有效开展。
案例四:对立型。张家村从解放以米,村支书一直由大户人家对付仁担任。1985年,刘付仁退位,其子刘春生接班。1999年,在县市工作组的监督下,张家村产生民选村委会。但选举后,村支部却一直不把村财务移交给村委会。村委则依靠自己的一帮人开展部分工作。在收取集体企业管理费上,也是先下手为强,谁收准支配,各有一本帐。在群众的强烈要求下,县审计事务所对该村进行了审计,发现财务很乱、帐目不清、白条下帐太多,但也没查出实质性的大问题,最后问题不了了之,“对立”的局面仍在继续。
这一类型案例中的“两委”,往往依靠各自势力,互不买帐,损害了党组织的形象,也影响了村民自治的有效开展,严重损害了村民的利益。
案例五:一体型。傍依大河的鲁陂村有着丰富的河沙资源,但由于“两委”班子意见不合,耽搁了发展机会,致使该村成了远近闻名的集体经济“空壳村’。1998年村委会换届,乡党委决定由支部书记曹永安兼任村主任。曹永安当选后,与“两委”其他成员协商,实行分工负责制,确立和实施了以开发河沙资源为主体的村办企业新思路.不但搞活了集体经济,还安置村里的剩余劳动力,村里的日子过得十分红火。
这种做法的好处就在于村支部对村委会的领导更容易、更直接,遇事不易扯皮,从而成为不少地方解决“两委”矛盾的权宜之计。但监督艰难,也容易产生“家长制”的作风,而且对书记的个人素质要求很高。
在分析中,我们发现,协调型、包揽型、游离型、对立型、一体型分别占调查总数的4o.1%、39.8%、5.8%、3.5%、1o.8%。由此可见,当前农村“两委”关系正由传统包揽型向现代协调型转变,但良性化的水平还不高。主要原因有:
一是职权问题。《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简称《组织法》)和《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简称《条例》)规定,农村党支部是“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但在职权上没有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在调查中,有65.6%的支部书记把“领导核心”理解为:对各项事务具有决定权,其中包括财产管理权和财务审批权。近95%的村委主任刚提出《组织法》关于“农村集体所有制的财产由村民委员会依法管理”的决定、村支部无权干预。这是造成“两委”关系不顺的直接原因。
二是素质问题。部分“两委”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偏低、法纪观念十分淡薄。近1/2的受伤支部书记不能正确对待《组织法》,习惯“一元化’”领导,习惯里里外外“一把手”,不甘心所谓的“大权旁落”。大部分村委主任则认为支部书记只应管党员、理党务,自己是民选的,具有更广泛的合法性,理应代表村民管理一切。这次被调查的村委主任中,非党占15%,其中近1/5希望实河“无拘无束”的自治。
三是机制问题。目前农村支部书记基本上是由上级党委拟定、党员选举产生,而农村党员普遍存在“最少质差”的状况,这样难以避免“矮了甲边拔将军”的问题。特别是村委成员实行直选后。一些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人当选后,内心不服只经“少数人”选举产生的支部成员;支部成员则怀有上级“铁定”的优越感,难以认同民选的村委成员。受访村委主任有96.7%要求村支部干部也实行公开选拔。这种机制引发的“互不买账”的心态也成为“两委关系”紧张的诱因。
四是历史问题、由于长时期以来,村支部一直处在农村改革的风口浪尖上和各项工作的夹缝之中,或因工作方法不当、作风粗暴引起村民的不满,或因执行计划生育等政策与人结怨。而这些“历史账”很容易界在村支部特别是支部书记身上,部分村民倾向于把跟村支部唱对台戏的人选作自己的“代言人”,少数人本身就怀着这种“出气”的心态参加竞选、这些人一上台便忙于争权。在这次调查中,关系紧张的村有近1/3是由这种原因引起的。
二、对策建议;积极推进机制创赢、领导创流、环境助铁,加快“两晏”关系良性化进程
积极推进机制创新,确保“两委’”良性互动。各地实践发明,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是“两委”关系良住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就目前而言,需要抓好三个方面:
一是调整权力机制,实行管理权与监督权的分离。根据《组织法》的规定,村委会是村民“两会”的执行机构,享有村务管理权,又负责召集“‘两会”、组织村务公开,而“两会”和村务公开是对村务管理进行有效监督的主要形式。这在法理上势必造成村务管理权和监督权集于一身,在现实中导致村支部不愿放权而成为管理权和监督权的实际拥有者。因此,必须实行村务管理权和监督权的分离,把村务管理权(包括财产管理权和财务审批权)交给村委会,而把召集“两会”和组织村务公开的权力赋予村支部,让村支部享有真正的监督权,从而避免“两会”召开和村务公开的随意性,真正体现党的领导的本质意义,确保村支部结束“一元化”体制后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
二是健全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要本着村支部领导村委会,村支部管方向性、政策性、全局性大事,村委会管事务性、技术性、具体性事情的原则,对“两委”的决策范围、主要内容和程序作出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定,确保村支部在重大问题决策中始终处于领导地位.确保村委会成为村民自治高效运转的工作机构,从而实现“两委”决策的程序化、民主化和科学化。
三是完善考核机制,加大建整力度。要改变过去村级组织建设“重村支部,轻村委会”、“政出多门、力量分散”的做法,形成建设合力,进一步完善中央提出的“五个好”基层组织建设目标体系。县乡党政主要负责人和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两委”关系抓好“好班子”、“好队伍”、‘好制度”建设,把‘两委”关系建设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整考核的主要指标,用“两委”的良性互动带动农村工作的健康发展。
2.积极推进领导创新,切实改善党的领导。村支部在摒弃传统的包揽型领导方式之后,如何坚持而不是放弃、加强而不是淡化党的领导,如何处理好同村委会的关系?关键是推进领导创新,探索和丰富党的领导方式,改善党的领导。
一是加强村支部班子建设,增强党组织的感召力。要改变传统村支部成员的产生方式,积极推行四川等地已经试行的公开选拔村支部成员的办法,把党内民主与走群众路线结合起来,把素质最高、能力最强、群众最拥护的党员选为“领头雁”,从而提高村支部成员的群众公认程度和整体素质,为党的领导打下坚实的干部基础。
二是壮大农村党员队伍,增强党组织的辐射力。把有知识、有能力、有奉献精神的农村青年团结在党团组织的周围,适时吸收进党员队伍;同时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使之真正成为农村“三个代表”的实践者,在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党组织的渗透力。要改正过去那种标语口号式、大会号召式、行政命令式、你打我通式的旧做法,切实搞好思想政治了作的队伍建设和载体建设,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机制和奖惩机制,充分发挥村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其他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帮助村民释疑解惑、排忧解难、增收致富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影响力。
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影响力。四是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增强党组织的约束力。要狠抓制度建设,把党的正确主张和组织意图贯穿到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村务管理规则之中,化作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切实做到用严格的制度去约束、规范“两委”和村民的行为。
3.积极推进环境创新,为“两委”创造有利的工作条件。在目前“乡政村治”的压力型体制下,村一级担负较多的行政功能,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两委”之间的矛盾往往由此而起。因此,“两重”关系的良性化有赖于环境的创新。
一是创新舆论环境。要从战略的高度正确看待“两委”关系中出现的问题,看主流,不要因为出现一点矛盾、磨擦和失误,便大惊小怪,或片面强调党的领导,置《组织法》于不顾,企图恢复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消极对待村民自治:或把党的领导视为村民自治的障碍,企图取消党的领导。要多宣传“两委”中的正面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为“两委”关系良性化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二是创新服务环境。要树立“领导和指导都是服务”的观念,加大宣教力度,使《组织法》深入人心,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民主素质;加大协调力度,克服“两张皮”的倾向,对“两委”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调处,不姑息、不偏袒。不得过且过,避免矛盾升级、关系恶化;加大培训力度,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方面的培训教育,提高“两委”成员的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强执法执纪力度,定期检查《组织法》、《条例》的执行情况,对违法乱纪的人和事严肃处理,坚持党的领导,维护村民自治的合法权益。
三是创新政策环境。上级党政部门要摆正与“两委”的关系,依法行政,把农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利落脚点,多领导、不包揽,多指导、不指令,多分优、不伸手.多解难、不责难,理解和支持“两委”工作,不出台与《组织法》相违背的“土政策”,不下发令“两委”左右为难、无所适从的文件,不布置层层加码、劳命伤财的任务,共同帮助基层克服历史沉淀下来的困难和改革过程中的阵痛,共同构筑“两委”良性关系,合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XX年》于,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尽在。欢迎阅读XX年。
第二篇:农村两委现状措施
农村工作实践证明,村支部委员会与村民委 员会(简称‘两委”阳关系虽小”,但直接影响到 党在农村战斗力能否有力发挥、影响到基层民主 政治建设能否有效开展。这是困扰当前农村、制 约今后发展的一大难题,很值得深入研究。
一、案例透视;农村“两委”关系现状分析
去年以来,我们就‘两委”关系问题在湖南长 沙、岳阳、衡阳、怀化、永州等地抽样调查了500个 村,运用实地调查、访谈、问卷等方法,了解和积 累了不少发人深思的事情。经过案例分析和统计 归类,我们把当前农村“两委”关系分为以下五种 类型。
案例一:协调型、河湾村是远近闻名的富裕 村,老支书赵志民是全县的“王牌支书”。1998年 该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养殖大户王建江当选村主 任。两人干得很投机,上级领导也很满意,人称 “黄金搭档”。该村大事原则上先由“两委”共同研 究,拿出方案,再交村民会议讨论通过,然后由村 委会具体执行。村支部支持村委会的工作,村委 会也定期向村支部汇报上作,“两委”工作比较顺 利,各方面反映都个错。
在这一案例中,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素质都 较高,往往志趣相投,不少方面互补,又能依法办 事,这是“两委”关系能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案例二:包榄型、1998年,东四村养殖专业户 李顺以绝对优势当选为村主任。他在竞选中承诺 要为群众多办实事,说公道话,扭转村经济混乱 局面。但上任一年多,村里大事小事,一切由支部 说了算。他对财务收支情况知之甚少,连开支几 百元为群众订科技杂志都无权拍板。村里年均收 入13万余元,但却累欠ZO余万元,欠在哪里?亏 在哪里?对群众和村委干部来说是个谜!
在这一类型案例中,村支部包揽一切,完全失 去监督,村委会是个摆设。即使新任村委主任踌 躇满志也是枉然。作为一个富村也会变成穷村。任其发展,将导致干群对立、组织瘫痪。
案例三:游离型。位于城郊河街村的张军是 当地小有名气的基建包工头,曾多次写申请要求 人党,老支书自知难以驾驭他,总说条件不符合。在1998年的村民直选中,张军当选为村委主任。上任后,在镇领导的帮助下,张军接管了村集体经 济管理权。自此以后,他带领村委一班人忙村里 的几个公司。有时也能听上级领导安排完成一些 工作,但村支部却无法对他进行‘领导”。
在这一类型案例中,村支书一般由于能力、素 质、健康等因素难以驾驭民选村主任,双方各有一 定势力,矛盾虽未激化,但党的领导无法体现,党 的工作不能有效开展。
案例四:对立型。张家村从解放以米,村支书 一直由大户人家对付仁担任。1985年,刘付仁退 位,其子刘春生接班。1999年,在县市工作组的监 督下,张家村产生民选村委会。但选举后,村支部 却一直不把村财务移交给村委会。村委则依靠自 己的一帮人开展部分工作。在收取集体企业管理 费上,也是先下手为强,谁收准支配,各有一本 帐。在群众的强烈要求下,县审计事务所对该村 进行了审计,发现财务很乱、帐目不清、白条下帐 太多,但也没查出实质性的大问题,最后问题不了 了之,“对立”的局面仍在继续。
这一类型案例中的“两委”,往往依靠各自势 力,互不买帐,损害了党组织的形象,也影响了村 民自治的有效开展,严重损害了村民的利益。
案例五:一体型。傍依大河的鲁陂村有着丰 富的河沙资源,但由于“两委”班子意见不合,耽搁 了发展机会,致使该村成了远近闻名的集体经济 “空壳村’。1998年村委会换届,乡党委决定由支 部书记曹永安兼任村主任。曹永安当选后,与“两 委”其他成员协商,实行分工负责制,确立和实施 了以开发河沙资源为主体的村办企业新思路.不 但搞活了集体经济,还安置村里的剩余劳动力,村里的日子过得十分红火。
这种做法的好处就在于村支部对村委会的 领导更容易、更直接,遇事不易扯皮,从而成为不 少地方解决“两委”矛盾的权宜之计。但监督艰 难,也容易产生“家长制”的作风,而且对书记的 个人素质要求很高。
在分析中,我们发现,协调型、包揽型、游离 型、对立型、一体型分别占调查总数的4O.1%、39.8%、5.8%、3.5%、1O.8%。由此可见,当前农 村“两委”关系正由传统包揽型向现代协调型转 变,但良性化的水平还不高。主要原因有:
一是职权问题。《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简称 《组织法》)和《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简称《条 例》)规定,农村党支部是“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 作的领导核心”,但在职权上没有作出具体明确 的规定。在调查中,有65.6%的支部书记把“领导 核心”理解为:对各项事务具有决定权,其中包括 财产管理权和财务审批权。近95%的村委主任刚 提出《组织法》关于“农村集体所有制的财产由村 民委员会依法管理”的决定、村支部无权干预。这 是造成“两委”关系不顺的直接原因。
二是素质问题。部分“两委”干部思想政治素 质偏低、法纪观念十分淡薄。近1/2的受伤支部 书记不能正确对待《组织法》,习惯“一元化’”领 导,习惯里里外外“一把手”,不甘心所谓的“大权 旁落”。大部分村委主任则认为支部书记只应管 党员、理党务,自己是民选的,具有更广泛的合法 性,理应代表村民管理一切。这次被调查的村委 主任中,非党占15%,其中近1/5希望实河“无拘 无束”的自治。
三是机制问题。目前农村支部书记基本上是 由上级党委拟定、党员选举产生,而农村党员普 遍存在“最少质差”的状况,这样难以避免“矮了 甲边拔将军”的问题。特别是村委成员实行直选 后。一些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人当选后,内心不 服只经“少数人”选举产生的支部成员;支部成员 则怀有上级“铁定”的优越感,难以认同民选的村 委成员。受访村委主任有 96.7%要求村支部干部 也实行公开选拔。这种机制引发的“互不买账”的 心态也成为“两委关系”紧张的诱因。
四是历史问题、由于长时期以来,村支部一 直处在农村改革的风口浪尖上和各项工作的夹缝 之中,或因工作方法不当、作风粗暴引起村民的不 满,或因执行计划生育等政策与人结怨。而这些 “历史账”很容易界在村支部特别是支部书记身 上,部分村民倾向于把跟村支部唱对台戏的人选 作自己的“代言人”,少数人本身就怀着这种“出 气”的心态参加竞选、这些人一上台便忙于争权。在这次调查中,关系紧张的村有近1/3是由这种 原因引起的。
二、对策建议;积极推进机制创赢、领导创流、环境助铁,加快“两晏”关系良性化进程
1积极推进机制创新,确保“两委’”良性互 动。各地实践发明,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是“两 委”关系良住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就目前而言,需 要抓好三个方面:
一是调整权力机制,实行管理权与监督权的 分离。根据《组织法》的规定,村委会是村民“两 会”的执行机构,享有村务管理权,又负责召集“‘两 会”、组织村务公开,而“两会”和村务公开是对村 务管理进行有效监督的主要形式。这在法理上势 必造成村务管理权和监督权集于一身,在现实中 导致村支部不愿放权而成为管理权和监督权的实 际拥有者。因此,必须实行村务管理权和监督权 的分离,把村务管理权(包括财产管理权和财务审 批权)交给村委会,而把召集“两会”和组织村务公 开的权力赋予村支部,让村支部享有真正的监督 权,从而避免“两会”召开和村务公开的随意性,真 正体现党的领导的本质意义,确保村支部结束“一 元化”体制后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
二是健全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要本 着村支部领导村委会,村支部管方向性、政策性、全局性大事,村委会管事务性、技术性、具体性事 情的原则,对“两委”的决策范围、主要内容和程序 作出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定,确保村支部 在重大问题决策中始终处于领导地位.确保村委 会成为村民自治高效运转的工作机构,从而实现 “两委”决策的程序化、民主化和科学化。
三是完善考核机制,加大建整力度。要改变 过去村级组织建设“重村支部,轻村委会”、“政出 多门、力量分散”的做法,形成建设合力,进一步完 善中央提出的“五个好”基层组织建设目标体系。县乡党政主要负责人和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两 委”关系抓好“好班子”、“好队伍”、‘好制度”建设,把‘两委”关系建设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整考核的 主要指标,用“两委”的良性互动带动农村工作的 健康发展。
2.积极推进领导创新,切实改善党的领导。村支部在摒弃传统的包揽型领导方式之后,如何 坚持而不是放弃、加强而不是淡化党的领导,如何 处理好同村委会的关系?关键是推进领导创新,探 索和丰富党的领导方式,改善党的领导。
一是加强村支部班子建设,增强党组织的感 召力。要改变传统村支部成员的产生方式,积极 推行四川等地已经试行的公开选拔村支部成员的 办法,把党内民主与走群众路线结合起来,把素质 最高、能力最强、群众最拥护的党员选为“领头 雁”,从而提高村支部成员的群众公认程度和整体 素质,为党的领导打下坚实的干部基础。
二是壮大农村党员队伍,增强党组织的辐射 力。把有知识、有能力、有奉献精神的农村青年团 结在党团组织的周围,适时吸收进党员队伍;同时 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使之真正成为农村“三个代 表”的实践者,在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一个党员 一面旗”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党组织的渗透 力。要改正过去那种标语口号式、大会号召式、行 政命令式、你打我通式的旧做法,切实搞好思想政 治了作的队伍建设和载体建设,健全思想政治工 作的责任机制和奖惩机制,充分发挥村支部的领 导核心作用和其他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帮助 村民释疑解惑、排忧解难、增收致富上下功夫,不 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影响力。
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影响力。四是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增强党组织的约 束力。要狠抓制度建设,把党的正确主张和组织 意图贯穿到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村务管理 规则之中,化作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切实做到用 严格的制度去约束、规范“两委”和村民的行为。
3.积极推进环境创新,为“两委”创造有利的 工作条件。在目前“乡政村治”的压力型体制下,村一级担负较多的行政功能,工作千头万绪、纷繁 复杂,“两委”之间的矛盾往往由此而起。因此,“两重”关系的良性化有赖于环境的创新。
一是创新舆论环境。要从战略的高度正确看 待“两委”关系中出现的问题,看主流,不要因为出 现一点矛盾、磨擦和失误,便大惊小怪,或片面强 调党的领导,置《组织法》于不顾,企图恢复党的 “一元化”领导体制,消极对待村民自治:或把党的 领导视为村民自治的障碍,企图取消党的领导。要多宣传“两委”中的正面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 示范作用,为“两委”关系良性化提供强有力的舆 论支持。
二是创新服务环境。要树立“领导和指导都 是服务”的观念,加大宣教力度,使《组织法》深入 人心,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民主素质; 加大协调力度,克服“两张皮”的倾向,对“两委”中 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调处,不姑息、不偏袒。不得过且过,避免矛盾升级、关系恶化;加大培训 力度,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方面的培训教育,提 高“两委”成员的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加强执法执纪力度,定期检查《组织法》、《条例》的 执行情况,对违法乱纪的人和事严肃处理,坚持党 的领导,维护村民自治的合法权益。
三是创新政策环境。上级党政部门要摆正与 “两委”的关系,依法行政,把农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 制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利落脚点,多领导、不包 揽,多指导、不指令,多分优、不伸手.多解难、不责 难,理解和支持“两委”工作,不出台与《组织法》相 违背的“土政策”,不下发令“两委”左右为难、无所 适从的文件,不布置层层加码、劳命伤财的任务,共同帮助基层克服历史沉淀下来的困难和改革过 程中的阵痛,共同构筑“两委”良性关系,合力推进 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2009年农村两委现状措施》来源于,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尽在。欢迎阅读2009年农村两委现状措施。
第三篇:农村两委关系现状与对策建议
农村工作实践证明,村党支部委员会与村民委员会(简称“两委”)关系虽小,但直接影响到党在农村战斗力能否有力发挥、影响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能否有效开展。这是困扰当前农村、制约今后发展的一大难题,很值得深入研究。
一、农村两委关系现状分析
本次调研共调查了14个乡镇176村,共有支部书记176人,村委会主任175人,其中支
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5人,支委兼村委会主任28人,支委兼其他村委47人。2003年换届前,两委班子关系协调的村91个,基本协调的村58个,不协调的村27个。村两委主干(即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关系协调型的村99个;包揽型的村27个(其中支部书记包揽村务的19个,村主任包揽村务的8个);游离型(村主任与支部书记各自为政)的村30个,对立型的村13个。
两委班子关系协调的主要原因:
1、两委班子成员素质比较高。结构、气质搭配较合理,工作中相互沟通,注意协调,遇事多商量,班子成员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较强,在群众中的威信较高,有一定的影响力。
2、重大村务实行公开,有关制度比较健全,并且能够比较好地贯彻执行。充分发挥好党员、村民代表这两支队伍的作用,加强了民主决策,真正让党员、村民代表参与村务管理。
3、明确党支部在村级各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支部书记、村主任能够摆正位置,各负其责做好本职工作,自觉带头做讲团结的表率,互相尊重,取长补短。
4、一些两委主干有多届任职经验。支部书记领导能力强,办事公道正派,能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发挥“领头雁”的作用。
5、发展经济思路明确,集体经济实力较强。具有较稳定的村财收入,收支比较清楚,财务制度能得到执行。
6、挂钩村的乡镇领导能够比较及时发现问题,化解矛盾。
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的主要原因:
1、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好。支部班子战斗力不强,个别村主干软弱无能,个别村主干揽权霸权。宗族、宗派势力干预村务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些村家族势力、宗族宗派势力比较盛行,他们拉帮结派,各立山头。
2、一些村委会成员不服从支部领导,出现村两委“两张皮”现象。表现在:一是有的村委会干部以为自己是村民选的,任免由村民说了算,党支部管不着,只讲对村民负责,不讲对党支部负责,甚至与党支部闹独立,唱对台戏;二是个别村委干部为达到长期担任村干部的目的,不惜用国家和集体利益交易,放纵村民不履行法定义务。三是个别党支部班子不善于领导或不敢领导村委会工作,致使村两委形不成合力,甚至产生矛盾,各自为政,相互拆台。
3、关系不协调村的两委干部素质普遍较差,个人私利较重。个别村的一些“泼皮混混”通过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当选,这些人平时不务正业,喜好赌博,为人凶悍刁蛮,并且大多不热心于村里的工作,甚至有的扛着村集体的旗号倒行逆施,胡作非为。
4、村财收入较少,收支不平衡,有关制度不够健全,并且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一些村干部无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有关要求,长期不公开村务尤其是村集体财务收支情况,一些村财务管理混乱,坐收坐支,滥收滥支现象严重,两委干部互相猜忌,工作互相推诿、扯皮。
二、近年来协调村两委关系的成功做法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在协调所辖村的两委关系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突出党支部在村级各配套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建设坚强的战斗堡垒。通过组织村级班子成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福建省民政厅联合下发的《福建省村级组织工作暂行规定》,让村干部明确党的领导是我们国家的政治体制所决定的,是《宪法》所规定的。村民委员会及其他配套组织应当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村党支部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指导村级班子工作中,要求村党支部书记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不越权、争权,要充分听取村主任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落实村民自治的有关规定,村里的重大事项应通过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来决定,不独断搞“一言堂”。村委会主任虽是村民自治组织的负责人,但也应摆正位置,做到谦虚谨慎,主动争取支部书记的支持。
2、选准配强村级班子,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两个主干。以村级班子换届为契机,在换届准备工作以及候选人酝酿过程中,乡镇党委对各村的实际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充分考虑村两委班子成员尤其是两委主干在年龄、结构、能力水平等方面搭配,多方听取群众的意见,为配好村级班子打好基础。同时,及时发现村两委班子成员间的矛盾,能调解处理的及时调解处理,不缓和的在换届选举时另择他人。在村级班子的调整配备中,引导党员群众将文化素质较高、年纪较轻、能力较强、事业心强的人选进村级班子,通过“两推一选”等形式,把群众威信高、肯做事、会做事的党员选进支委会。2003年换届后,所调研区域内各村两委班子关系有了比较好的改善,班子协
调的村增至137个,基本协调的村30个,不协调的村降至9个。村两委主干关系协调型的村增至138个,对立型的村降至4个。
3、强化对村级班子工作的监督,加强工作指导。乡镇党委、政府作为农村最基层一级政权组织,对村两委班子的团结协调负责直接的领导责任。近年来,所调研区域内各乡镇党委实行了党员乡科级领导挂村担任驻村党建联络员,乡镇
干部驻村协助村级班子工作的制度,加强了对村级班子工作的监督指导。各驻村领导注意加强与村级班子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充分利用驻村工作的有利时机,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群众意愿,帮助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还经常性地开展一些谈心、交心活动,注重做好村主干的思想工作,引导他们为村集体事业做奉献,努力为村民办实事,提高在群众中的威信。及时发现和化解村班子成员间、特别是两委主干之间的矛盾,做到防范在先。同时,还注意引导党支部改进领导方式,支持村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各乡镇党委还不定期组织人员对村两委干部进行考察了解,发现工作不协调、互相推诿的,追究责任人并进行批评教育,屡教不改的按照有关程序予以调整。
4、严格村级各项工作制度,实现制度管事、制度管人。我所调研区域内各乡镇在抓村级班子建设的同时,认真指导各村进一步健全村级班子的办事、议事规则、程序,规范村党支部、村委会及其班子成员的工作方式、方法。积极推进民主决策进程,坚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增强村务工作的透明度,村里的大事均两委班子集体研究决定,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做到做事有商量、多通气,维护班子的团结。同时,加强村财收支的管理和监督,落实村财务有关制度,使村的各项工作特别是财务开支都公开、透明,努力清除产生两委班子不协调问题的温床。许多乡镇还完善了乡干部下村有关规定,严禁乡干部下村吃喝,控制村级招待费支出,减少村主干负担,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
三、完善村两委关系的建议与对策
虽然各地近年来在协调村两委关系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农村两委关系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协调的现象,有些村仍然存在两委关系比较紧张的情况。因此,完善村两委关系还需要继续努力。
1、强对村级干部的培训教育,认真落实各项法律法规。加大对村两委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力度,抓好党的农村工作方针、政策的学习,切实提高村两委干部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帮助他们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纠正对党支部和村委会在村级组织中地位、作用等问题上的错误认识。认真学习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福建省村级组织工作暂行规定》。依法规范村级组织的工作运行机制,推进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还要把定期的培训教育与经常性的教育引导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及时化解和消除相互间的矛盾。
2、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保障村两委的协调统一。一是明确两委干部的职责。明确村党支部领导村委会,支部掌握决策方向、把握全局,村委会落实具体的事务工作的原则。二是明确两委干部的权力行使。对村两委干部行使的权力进行明确规定,确保村党支部在重大问题决策中始终处于领导地位,确保村委会成为村民自治高效运转的工作机构,从而实现两委决策的程序化、民主化和科学化。三是建立对村两委干部的监督制约机制。通过深化村务公开工作,加强民主监督,将村务工作管理权和监督权明确分离。完善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相配套的有关村两委在村级组织、村级事务中的工作职责、权限范围、工作程序等可操作性的法律规定;有关村委会成员罢免的条件和程序以及破坏村委会选举行为进行约束、惩罚的法律规定。
3、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激发基层组织活力。首要的是加强村党支部班子建设,增强党组织感召力。以“两推一选”为主要方式,把党内民主与走群众路线结合起来,把素质高、能力强、群众拥护的党员选为“领头雁”,从而提高村党支部成员的群众公认程度和整体素质,为党的领导打下坚实的干部基础。致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党组织的渗透力,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其他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影响力。其次,严把入口关,在村级班子换届过程中,坚决把村痞、地霸堵在“两委”班子外,避免把流氓作风和习气带入班子。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培养,不断为村级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对于一些历史遗留的村两委班子不团结且一时难以疏导的,可以借鉴各地下派县(市)乡干部驻村挂职、下派村级科技助理员的做法,改变村级班子的结构,逐步化解矛盾,增强基层组织活力。
4、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化解矛盾。村级班子的不团结,工作难开展,往往是有许多历史遗留问题或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这就要求乡镇党委、政府要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原则,正确处理农村各时期、各阶段所遗留的历史问题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倾听群众呼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扎扎实实为民办实事。针对农民群众普遍反映的村集体财务管理的问题,严格村财的收支与管理,严格控制包括招待费等非生产性项目开支。同时,努力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总量,从而为完善协调村两委关系提供物质基础。
5、落实村级管理各项工作制度,防范矛盾于未然。一是民主选举制度。村党支部要在有关民主选举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做好村委会选举的领导、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确保民主选举的顺利进行。建议农村两委换届选举时,应先进行党组织的换届选举,在此基础上,由党组织领导和组织村委会的换届选举。二是民主决策制度。对事关本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或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依照党支部或村委会各自职责,在广泛征求党员或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由党支部或村委会提出决策意见,再经支部书记主持的村两委联席会或有村其他配套组织负责人参加的扩大会讨论形成草案,最后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表决通过,付诸实施。三是民主管理制度,在依法制定符合本村实际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基础上,重点建立健全村务管理制度和以村财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制度。四是民主监督制度,通过建立任期目标责任制、村委会向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制、“一述双评”考核村级班子成员制度等等,落实党员、村民对村两委的监督,完善激励和惩戒机制,提高村级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6、发挥乡镇党委的龙头作用,保证村级班子的团结统一。乡镇党委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龙头”,也是协调村两委关系的直接责任者。乡镇党委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乡镇领导干部应转变领导观念,创新领导方式,维护和促进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和村委会自治作用的有效发挥,依法支持和保障村民自治活动和村委会各项职能落到实处。通过乡镇领导驻村挂点,下派乡镇干部驻村工作队等行之有效的形式,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与村干部多谈心、多沟通,倾听群众呼声,及时掌握村级班子的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村两委之间可能产生的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中,保证村两委关系的稳定协调。同时,注意引导村级班子成员正确处理好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冷静思考分析问题,凡事都要做到公平、公正,切实维护百姓的切身利益。
村民自治适应了农村经济体制变革和社会结构变化的需要,受到了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欢迎。农村两委关系问题仅仅是不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正确处理和解决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村民自治必将不断走向成熟,村两委关系也必定会走上健康运行的轨道。
第四篇:农村两委班子
农村“两委”班子建设问题与思考
梁文壮 武铁虎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农村“两委”班子作用。这就使得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村“两委”班子建设倍显重要。鉴于年底全市将要进行第十届农村“两委”班子换届,这将为加强农村“两委”班子建设提供一个“舒筋活血”和“刮骨疗毒”的重要契机,必将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全市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乃至全市转型跨越发展大局产生深刻影响。吕梁市委组织部研究室组织实施了一次由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和各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参加的主题为“加强农村‘两委’班子建设”的专题调研,形成了一些思考和认识。
一、农村“两委”班子建设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全市农村“两委”班子建设情况总体向好,换届选举渐趋规范,村干部素质稳步提高,班子结构不断优化,星级农村党支部不断涌现,农村社区化和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具体言之,仍有不少农村“两委”班子建设滞后,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问题,积极作用发挥不明显。如,有的“两委”班子宗旨意识不强,民主法制观念淡薄,胡干蛮干;有的“两委”班子拉帮结派,争权夺利,互相拆台;有的“两委”班子工作思路不清晰,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等等。
当前我市农村“两委”班子大致可以分为开拓创新型、维持会长型、掠夺分食型、窝斗内耗型四种类型。其特点分别为,开拓创新型“两委”班子团结合作,锐意进取,致富带富能力强,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明显;维持会长型“两委”班子平庸保守,上传下达,群众威望一般,功过不明显;掠夺分食型“两委”班子唯利是图,蒙上诓下,利用资源优势或者区位优势损公肥私,群众怨声载道,信访矛盾突出;窝斗内耗型“两委”班子或者不团结,或者不健全,形不成工作合力,村务废弛,人心涣散。
从干事创业角度看,开拓创新型“两委”班子通常比较有作为、有干劲,能够因地制宜推动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维持会长型“两委”班子在推动发展上无所作为,但在维持稳定方面能够发挥一定作用。而掠夺分食型和窝斗内耗型“两委”班子则不仅对推动本村发展毫无助益,反而往往成为阻碍发展的消极因素,有的甚至成了与民争利、贪得无厌、嗷嗷待“捕”的“绿头苍蝇”。
二、农村“两委”班子建设的目标定位
农村“两委”班子是党的政权体系在农村基层的“末梢神经”,位置虽然不高但十分敏感。实践表明,广大农民群众对于党的评价大多源于与基层干部特别是农村干部的共事体验。由此,农村干部特别是“两委”班子的能力素质作风建设便显得十分重要。
近年来,各县市区涌现出了一些“两委”班子奋发有为、事业发展态势良好的模范村集体。有的农村,“两委”班子干事创业能力强,善于挖掘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善于把握利用政策资源,广泛调动群众参与,形成团结奋进工作格局;有的农村,“两委”班子克服地理位置偏僻、资源匮乏、人心涣散等困难,创造条件,迎难而上,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以农为基奋力开辟贫困山区脱贫致富新路。这样的农村“两委”班子可敬可爱,是事业的脊梁,不辜负党的托付和群众信赖。推动全市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就需要这种能干事、会干事、干实事的“两委”班子,这种“两委”班子越多,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越前进。
同时,要清醒认识到,由于我市不少农村地区矿产资源相对丰富,私挖滥采成为了一些人心目中的致富捷径。非法流转土地、侵犯农民权益等现象一直屡禁不止。唯利是图、不择 1 手段成为了一些农村干部的人生信条,不讲规矩、不讲公道成为了某些农村干部的工作常态。调研发现,群众对于村干部的负面评价主要集中于不公道、不廉洁。在与乡镇书记座谈时,一些同志直言不讳地指出:不少村干部缺乏最起码的道德底线,千方百计蒙上欺下、多吃多占。多数农村信访问题是由农村干部办事不公道、不廉洁引发的。很多农村在没有利益分配的时候,尽管很穷,群众很少信访。一旦发生了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事项,涉及到了利益分配问题,就极易发生矛盾和信访。究其根由是“民不患贫而患不均”,群众最在乎的是“一碗水端平”。
综上分析,加强农村“两委”班子建设同样要遵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农村“两委”班子建设的目标定位应着重于两点,一个是讲廉洁、讲廉耻、讲公道,一个是能干事、会干事、干实事,前者是对“德”的要求,后者是对“才”的要求。承前所述,我市农村“两委”班子大致有四种类型,分别为开拓创新型、维持会长型、掠夺分食型、窝斗内耗型。其中,开拓创新型“两委”班子是既能搞好发展又能搞好稳定的班子,应成为我们建设农村“两委”班子的目标。而其它三种类型的“两委”班子则应成为重点帮扶和整治的对象。
三、农村“两委”班子建设的策略步骤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农村“两委”班子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讲究策略、方法、步骤,需要抓住关键环节,突出工作重点,环环相扣,稳步推进。以当前而论,加强农村“两委”班子建设应当突出后进村整治与信访积案化解,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四风”整改,年底“两委”班子换届以及换届后思想政治建设及制度建设等工作重点。
一是要推进后进村整治和信访积案化解工作,为年底换届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就我市当前来看,信访稳定情况是市县乡三级确定后进村时优先考虑的因素,绝大多数后进村都存在信访矛盾突出问题,绝大多数信访矛盾问题源于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源于“两委”班子不作为或者乱作为。由此,后进村整治和信访积案化解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应当统筹考虑、同步推进。推进后进村整治必须以信访积案化解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有效化解信访积案必须系统开展后进村整治工作。县市区委要出台有效的考核激励政策,明确工作要求,落实工作责任,落实奖惩兑现,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抽调精兵良将组成干练有为的下乡工作组,按照因村制宜、辨症施治、分类处理原则,扎实做好后进村整治及信访积案化解工作。
二是要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整改农村干部身上存在的“四风”问题,为年底换届创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中央审时度势为整治党内“四风”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调研表明,近年来“四风”问题普遍存在于农村基层干部当中,一些农村干部不作为、乱作为、不廉洁、不公道的问题比较严重,干群关系不和谐、干部缺乏感召力、上台靠贿选的情况大量存在。因此,能否扎实搞好乡村两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能否有效整治农村干部中存在的“四风”问题,对于年底“两委”班子换届及今后“两委”班子建设意义重大。组织纪检部门及司法机关要通力合作、同频共振,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坚持正面教育与从严惩处并举,狠狠打击一批敢于顶风违纪、群众反响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绿头苍蝇”。同时,要加强市县乡村四级上下联动,强化市县乡党委作用,强化分类指导,强化督促落实,强化结对帮扶,积极创新乡村治理结构,推行文建明工作法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不断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激发正能量,倡导新风尚,有效去除“苍蝇”滋生土壤。
三是要提前谋划、精心设计、规范组织年底“两委”班子换届工作,确保换届过程民主、公开、规范、有序。“两委”班子建设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选举工作规范严谨,“两委”班子素质就比较过硬,干事创业、推动发展能力就比较强。反之,选举过程走了过场,选举结果失真失实,“两委”班子不作为、乱作为的情况就比较严 2 重,引发的矛盾和问题就会层出不穷。借鉴以往经验,要想使换届过程规范严谨、选举结果符合组织意图和群众意愿,就必须强化市县乡三级党委和市县组织部门的监督、把关和指导作用,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乡镇党委的监督、把关和指导作用;同时要实行支部先换届村委后换届,为党支部领导村委换届创造条件。对于村党支部换届,乡镇党委要把好支部书记人选关,为建设坚强有力的农村党支部奠定好基础。对于村委会换届,乡镇党委要纠正那种“参与就是干涉”的错误思想,加强全程监督指导,确保选举程序合法合规合理,引导村民理性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四是要扎实做好换届后“两委”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制度建设工作,确保农村“两委”班子能干事、重公道。干部素质提升永无止期,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做好换届后“两委”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首先要加强“德”的教育,坚持正面教育与反面警示并重,通过宣传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要求,宣传党纪国法的有关规定,宣传贪腐干部终入牢笼的反面案例,强化广大农村干部的宗旨意识、敬畏意识、奉献意识、廉洁意识,尤其是要强化他们敬畏党纪国法、敬畏人民群众的意识,教育他们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其次要加强“才”的教育,围绕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现实需要,不断拓宽“领头雁”培训范围,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领导授课、专家授课、榜样人物授课、案例教学、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稳步提升农村干部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同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推动农村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离不开制度约束,离不开群众监督。为此,市县乡三级党委政府尤其是乡镇党委政府必须深入调研,帮助各村制定符合法治精神、符合公序良俗的村规民约,建立完善诸如“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三会治村”工作法的各项民主议事决策制度,为农村“两委”班子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作者单位:中共吕梁市委组织部研究室)责编:杨欣
第五篇:农村两委工作报告
村两委工作报告
尊敬的乡领导、同志们,新春好!鼠年欢腾呈祥瑞。大地又一春。元霄刚过,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在这里隆重召开全村2008党员春训暨总结表彰大会。在此,我谨代表村委会,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体村民致以新春的问候。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上级一系列会议精神,总结过去,分析形势,表彰
先进,部署工作,动员和带领全村党员、村民代表、组干和广大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更新观念,抢抓机遇,扎实苦干,重点突破,加速发展,努力开创我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会上,王书记还将作讲话,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全村一年来的工作和2008年工件打算,讲两点意见:
一、珍惜荣誉,总结成绩,树立追赶跨越的坚定信心。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收获成功,满载丰收的喜庆之年。一年来,全村上下认真学习党的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抢抓机遇,追赶跨越,圆满地完成了年初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受到了县委、镇政府“新农村建设先进村”、“五星级支部”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农业生产迈上新台阶。农业生产稳中有升,产量、价格同步增长,可谓风调雨顺,获得了可喜收成。养殖业市场一直走俏,产销两旺,价格一直走好,效益可观。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一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村两委一班人始终围绕“村为主”原则,做到有的放矢,张弓必得。6月份村两委开展了计生大检查,对未回乡参检人员进行了逐一登记、摸底。全乡计生工作会议在我村召开,也为多村计生工作起到促进推动作用。弱势群体得到更加关注。五保户实行应保尽保,五保户人数6人,低保户32人。实行一卡通全部兑现粮食补贴、优抚、两免一补各种惠农资金20多万元,医疗保险07参合率92%,享受医疗救助3万余元,08年医保参合率96.8%,大部分村民组100%参保。按照县乡会议精神,开展了土地清理工作,查出违规用地9宗,落实7宗,进一步规范了土地管理。财务收支按章办事,村财分管,实行报帐制,腊月27日下午召开了财务监督会议,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乡最近还要对财务进行审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充分发挥两委会、治保会作用,发现矛盾及时处理调解,全年共调处大小矛盾5起,无越级上访,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美满。同志们,过去的一年,是留誉喜获丰收的一年,经济发展较好的一年,老百姓得到实惠最多的一年,成绩来之不易,是两委与全村人民共同努力的成果,是广大党员、组干、村民代表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仅代表村委会向你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把握机遇,夯实基础,形成追赶跨越的强大合力。机不可失,时不再来。2008年是学习党的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奥运之年、喜庆之年,中共一号文件指出,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我村是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县里边继续实施新农村示范村支持政策,机遇不可多得,要乘势而上,团结一心,奋力拼搏。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不足,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部分村组干部工作不力,新农村建设还存在脏乱差问题,土地整理可能显现的新问题。。。村段道路的修建问题,与其他村干部之间配合工作问题,因此,面对出现的问题,要沉着应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突出发展重点,奋力追赶跨越,形成强大合力。具体工作中,我们始终做要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多干事,干好事,重在谋划,贵在落实,强化措施,真抓实干,以过硬的作风创造一流的业绩,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完成土地整理工作,搞好土地再分配工作,向种田能手集中,成立。。农业发展公司,搞好土地流转,增加农业收入。
2、继续搞好街道硬化、绿化、亮化、下水道延伸工作。
3、搞好新农村建设,对脏、乱、差现象严重的屋场进行全面治理。
4、继续申报土地整理项目,使全村惠及土地整理政策。
5、做好在建工程建设,完成村文化活动中心、体育健身场所建设。
6、巩固养殖和种植业建设,争取项目支持,成为规模养殖区域和种植区域。同志们,一年之计在于春,要立足当前,奋力实现2008年开门红。一是要抓好水利兴修;二是要抓好春耕备耕工作;三是要搞好午季田间管理;四是要关心五保户、特困户的生活;五是要抓好计生工作,继续实施村两委包保责任制,坚决兑现一票否决;六是要面对两委换届,换届不散心,工作不松紧,保持良好心态,正确对待选举;七是要搞好沼气池建设的扫尾工作。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一年一个台阶,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要乘势而上。的发展,任务繁重而
艰巨,我们坚信,树立信心,形成合力。的春天更加繁花似锦。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