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农村现状
浅析农村现状
——中沙镇梅口村武文渡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毕业后又一直在基层工作,所以对 农村的现状有一些了解。下面,我就对农村的农业、教育、医疗、经济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农业的基础地位受到威胁。
这一点对于生活在农村的人来说是有目共睹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农村的青壮劳力大多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严重匮乏,二、机械化水平低,虽说农村的有些地方也出现了插秧机、联合收割机,但是因为耕地零碎分散,而且梯田居多,不利于使用机械化,再加上这些机械化操作的成本比较高,农民宁愿自己多累点也不舍得雇佣或购置这些现代化的机械。
三、种田收益低,农民不愿意种。现在虽然不收农业税了,但是种田成本高,除去耕作费、秧苗费、化肥农药费、收割费以及平时付出的劳力,留在农村一年辛辛苦苦种几亩地的收入几乎等于零。四,农村水利不畅,对于耕地零碎分散的地方而言,兴修水利的成本太高,所以有一些耕地因为地形地势的原因被抛荒。
五、农村荒废的住房增多,有一部分人在城市买了房,农村的旧房弃之不用;一部分人在交通便利之处占用耕地建新房或商品房弃旧房,这样,一部分耕地要么被荒废要么被占用,而被荒废或者被旧房占据的废地很难被恢复成耕地。
二、农村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1、生源不够导致很多村级小学撤消、合并。生源不够有几个原因,一是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二是很多孩子随打工的父母外出求学。三是有很大一部分家长宁愿多花钱将自己的孩子转到市里面的私立学校就读。四是,有些家长认为读书无用,反正读不读,打工时早晚的事,读出名堂也没什么大出息。五,读书的额外花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尤其是住宿生。
2、教师数量不够、专业单一,素质不够,责任心不强。每所完全小学,一般只有2到3名老师。每个老师都是一肩挑,既教语文又教数学,还教音乐、舞蹈和画画。与全挑相对应的是,每门都是业余水平。至于英语等教学,那就别想了,没有这个师资力量!而且有一些教师更是将教书当成混日子,他们抱着反正不是自己的孩子无所谓的态度日复一日的得过且过。
3、是学习没有目标。由于大学费用高涨、以及就业压力,现在农村读书无用论泛滥。很多家长认为,反正读多了书也找不到工作,还要加重家里人的负担,不如少读。于是,很多孩子在家长这样思想的指导下,从小学起就厌学、贪玩、打架斗殴、抽烟喝酒,没有几个认真读书的,把读书视为9年义务教育任务,早点混完玩完。
4、农村教师待遇低,尤其是贫困偏远地方的学校。虽然国家喊着提高教师待遇但是老是只打雷不下雨,导致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想一想,教师爷有家要养,而且的确,农村教学条件差,老师工作也比较辛苦,特别是那些从事复式教育的,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一般人难以想象。另外,由于现代人普遍的利益至上论,教师心理缺少平衡感。
5、农村教育设施落后,师生的水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如此,其结果必然导致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社会矛盾越来越激烈,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是最大的不平等。
三、农村医疗水平有待加强提高
农村人有了病:不医,没钱,一进医院,不花几千出不了医院的门,在他们眼里,几千块钱需要卖多少稻谷,攒多少鸡蛋才可以凑够;不医,舍不得花钱,农民的钱都是一毛一毛积攒起来的,有病宁愿忍者,实在忍不过去,就忍痛去小门诊买些廉价的药凑合凑合,小病就这样被慢慢的扩大化了;不医,治了也白治,反正有点难度的病,乡村医生也查不出,现在到乡镇医院去看病,无论什么病一律消炎,打点滴,国民的身体素质就这样被抗生素吹跨了,更甚者,有一部分人竟然被误诊致死;不医,不知道,特别是传染疾病,如乙肝,很多人不知道,因此蔓延开来。还有癌症,一经查出已经是晚期,只有等死。农村与城市医疗条件的不平等本质上就是生命的不平等。另外,血吸虫病在农村有抬头得趋势。由于是慢性疾病,容易引起忽视,最终导致晚期不治。
四、经济发展滞后农村的青壮劳力之所以进城就是因为农村缺少就业的空间,大量劳动力闲置,生存压力大。我认为,必须尽快实施招商引资、引进技术人才等办法在农村发展加工业,种植业,养殖业等,否则农村人一批批涌向城市,一方面,导致城市的承载力超负荷,另一方面,农村将逐渐走向覆灭。另外,农民的文化生活贫乏。主要是农闲时,农民得生活方式主要是打牌、打麻将、赌博,其次就是看电视。文化生活单一,精神生活空缺。我认为,社会主义新文化,应该大力发展民间艺术、民间工艺,开展有效的民间活动,或者普及一下广播,广播通讯最大的好处就是范围广、及时,并且对于广大识字不多的农民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宣传工具。党中央在农村的地位和可信任程度是很高的。农民不喜欢大而空得东西,喜欢实在得。否则,宣传会起相反得作用。文化生活问题
还有,干群的关系还亟待提升。老百姓普遍认为,中央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下面乱套了。农民不喜欢大而空得东西,喜欢实在的。农村干部的主要问题是不能解决当地农村的实际问题,不能对当地农村的发展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导致的结果是:群众对乡镇干部不够信任和支持,农村的现状也没有什么改观,多少年还是一个样。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各位指正。
第二篇:农村体育现状
农村体育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尤其是在城市中的学校,许多中小学已经建有体育场馆,建有塑胶的运动场地,体育教学的环境非常的舒适,但是广大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却仍在为体育教学条件发愁。在有些农村学校几乎没有什么体育场地和器材。为了适应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农村学校和体育教师要怎样结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体育场地设施资源, 为教学服务, 让每个农村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是农村教育主管部门和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2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
2.1体育课开课率不足
根据我国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体育法,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必须德、智、体全面发展。农村中小学校也必须开设体育课,开展体育活动。然而根据调查目前我省广大的农村学校中有众多的学校体育课开设的很不规范,有些学校开设的课时不够,有些山区小学就根本没有开设体育课。
2.2体育师资缺乏,教师队伍不稳定
农村学校体育工作, 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师资队伍, 显然是空泛之谈, 目前我省在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做出了大量的工作, 但因人口众多, 教育规模大, 仍然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学校的需要, 加之学校编制等问题, 造成农村学校存在大量不合格的兼职或是代课的体育教师, 特别是农村乡村小学学校体育教师更为缺乏。另外由于社会的偏见, 不公正的待遇, 造成了一部分已在体育教学岗位的体育教师流失。因此,这种局面无疑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2.3 体育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安徽省农村学校的体育经费远远满足不了正常开展体育的需要。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差别决定了其投入学校体育经费的比例。虽然近些年农村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保持了增长的势头, 但是与所需要的体育经费差距仍然较大, 贫困地区和不重视体育的学校其经费更是少得可怜,许多学校体育教师反映, 学校体育工作的最大问题是体育经费不能保证。由于体育经费的不足, 一直阻碍着农村学校体育的快速发展。
2.4 学校领导不够重视, 体育教学质量较差
某些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就不要”的态度, 为了保证升学率, 以牺牲体育为代价, 集中时间和精力抓好文化课的学习。“以劳代体”的思想严重, 认为农村学生离家和学校较远, 走的路多,再加之家务劳动及农活繁忙, 所以就不需要体育了。特别是在偏远的乡镇中学, 学校领导对体育是很少过问。这无形中导致学校体育得不到重视,体育教学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2.5体育场地器材匮乏
体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势必造成体育场地器材的匮乏和短缺。从我省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现状来看,经济发展层次越低,学校规模越小,场地、器材缺乏越严重。农村学校的场地缺乏和器材缺乏相伴,有的学校场地凹凸不平,全是泥土场地,更不用说田径场了。可见,许多农村学校的场地器材设施与国家教委颁布的《农村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相差很远。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场地器材条件,体育场地器材的严重短缺,是使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受到严惩影响的重要原因。
3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策略
3.1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
注意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学校体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应占一定比例,并逐步增加农村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此外,要广开财源,多渠道、多途径筹措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要因陋就简,因地制宜,以自制为主,提供教学和业余训练的必备条件。农村学校师资比较缺乏和体育器械比较少,所以在安排课程教学计划时应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坚持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等新课程基本理念。在教学中运用简易器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体育基础、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完成体育课程,从而完成课程的学习目标。
3.2加大农村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
制订农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拓宽培养、培训渠道,认真落实有关政策,稳定教师队伍。体育教师应有时代的紧迫感,充分认识到自身能力及水平的不足,积极地参与各种自学、函授、培训等继续教育,并且要积极地参加体育科研,开展课题研究,认真地撰写本学科方面的论文,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加强专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函授、进修和观摩学习等,帮助其提高思想觉悟、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关心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生活,稳定教师队伍,正确对待体育教师的待遇、地位、荣誉、使用等,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
4安徽省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原则
4.1教学内容手段创新原则
农村学校体育由于受到场地、器材的制约,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往往具有较大的难度。但只要体育教师爱岗敬业,敢于创新,善于根据体育教学规律以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学内容手段,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场地器材的不足。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体育老师还可以利用校园或周边的地形(如空地、通道、斜坡、台阶)等,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的体育游戏或比赛,增加学生体会体育运动乐趣的机会。
4.2农村学校体育与农村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农村学校体育是培养农村体育人口的重要环节,是为广大农村传播体育文化的主渠道。农村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应结合农村文化传统和特点,因地制宜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活动。如加大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开展健康保健知识宣传,组织年级与年级,班与班之间的小型多样的简单体育竞赛,组织学生观看成年人在各种节日举行的体育比赛,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4.3农村学校体育与传统体育相结合的原则
农村学校体育应坚持以传统体育为基础,结合现有场地,器材条件组织进行,传统体育是农民体育经久不衰,持续发展的根本。如龙灯、舞狮、龙舟竞渡、登山、射箭、摔跤、拔河以及结合农活操作技能的特点而创编的体育活动等都有着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可以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作灵活的修改并将其作为中小学生课内外体育活动的内容。
5结束语
我们要认真分析和思考安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研究安徽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规律,加强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的优化,层层重视,齐抓共管,就能真正落实好体育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进而促成文化课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实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才会有新的局面,才能真正地推进素质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尤其是在城市中的学校,许多中小学已经建有体育场馆,建有塑胶的运动场地,体育教学的环境非常的舒适,但是广大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却仍在为体育教学条件发愁。在有些农村学校几乎没有什么体育场地和器材。为了适应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农村学校和体育教师要怎样结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体育场地设施资源, 为教学服务, 让每个农村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是农村教育主管部门和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2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
2.1体育课开课率不足
根据我国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体育法,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必须德、智、体全面发展。农村中小学校也必须开设体育课,开展体育活动。然而根据调查目前我省广大的农村学校中有众多的学校体育课开设的很不规范,有些学校开设的课时不够,有些山区小学就根本没有开设体育课。
2.2体育师资缺乏,教师队伍不稳定
农村学校体育工作, 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师资队伍, 显然是空泛之谈, 目前我省在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做出了大量的工作, 但因人口众多, 教育规模大, 仍然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学校的需要, 加之学校编制等问题, 造成农村学校存在大量不合格的兼职或是代课的体育教师, 特别是农村乡村小学学校体育教师更为缺乏。另外由于社会的偏见, 不公正的待遇, 造成了一部分已在体育教学岗位的体育教师流失。因此,这种局面无疑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2.3 体育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农村学校的体育经费远远满足不了正常开展体育的需要。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差别决定了其投入学校体育经费的比例。虽然近些年农村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保持了增长的势头, 但是与所需要的体育经费差距仍然较大, 贫困地区和不重视体育的学校其经费更是少得可怜,许多学校体育教师反映, 学校体育工作的最大问题是体育经费不能保证。由于体育经费的不足, 一直阻碍着农村学校体育的快速发展。
2.4 学校领导不够重视, 体育教学质量较差
某些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就不要”的态度, 为了保证升学率, 以牺牲体育为代价, 集中时间和精力抓好文化课的学习。“以劳代体”的思想严重, 认为农村学生离家和学校较远, 走的路多,再加之家务劳动及农活繁忙, 所以就不需要体育了。特别是在偏远的乡镇中学, 学校领导对体育是很少过问。这无形中导致学校体育得不到重视,体育教学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2.5体育场地器材匮乏
体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势必造成体育场地器材的匮乏和短缺。从我省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现状来看,经济发展层次越低,学校规模越小,场地、器材缺乏越严重。农村学校的场地缺乏和器材缺乏相伴,有的学校场地凹凸不平,全是泥土场地,更不用说田径场了。可见,许多农村学校的场地器材设施与国家教委颁布的《农村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相差很远。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场地器材条件,体育场地器材的严重短缺,是使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受到严惩影响的重要原因。
3安徽省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策略
3.1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
注意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学校体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应占一定比例,并逐步增加农村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此外,要广开财源,多渠道、多途径筹措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要因陋就简,因地制宜,以自制为主,提供教学和业余训练的必备条件。农村学校师资比较缺乏和体育器械比较少,所以在安排课程教学计划时应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坚持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等新课程基本理念。在教学中运用简易器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体育基础、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完成体育课程,从而完成课程的学习目标。
3.2加大农村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
制订农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拓宽培养、培训渠道,认真落实有关政策,稳定教师队伍。体育教师应有时代的紧迫感,充分认识到自身能力及水平的不足,积极地参与各种自学、函授、培训等继续教育,并且要积极地参加体育科研,开展课题研究,认真地撰写本学科方面的论文,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加强专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函授、进修和观摩学习等,帮助其提高思想觉悟、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关心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生活,稳定教师队伍,正确对待体育教师的待遇、地位、荣誉、使用等,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
4安徽省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原则
4.1教学内容手段创新原则
农村学校体育由于受到场地、器材的制约,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往往具有较大的难度。但只要体育教师爱岗敬业,敢于创新,善于根据体育教学规律以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学内容手段,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场地器材的不足。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体育老师还可以利用校园或周边的地形(如空地、通道、斜坡、台阶)等,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的体育游戏或比赛,增加学生体会体育运动乐趣的机会。
4.2农村学校体育与农村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农村学校体育是培养农村体育人口的重要环节,是为广大农村传播体育文化的主渠道。农村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应结合农村文化传统和特点,因地制宜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活动。如加大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开展健康保健知识宣传,组织年级与年级,班与班之间的小型多样的简单体育竞赛,组织学生观看成年人在各种节日举行的体育比赛,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4.3农村学校体育与传统体育相结合的原则
农村学校体育应坚持以传统体育为基础,结合现有场地,器材条件组织进行,传统体育是农民体育经久不衰,持续发展的根本。如龙灯、舞狮、龙舟竞渡、登山、射箭、摔跤、拔河以及结合农活操作技能的特点而创编的体育活动等都有着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可以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作灵活的修改并将其作为中小学生课内外体育活动的内容。
5结束语
我们要认真分析和思考安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研究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规律,加强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的优化,层层重视,齐抓共管,就能真正落实好体育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进而促成文化课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实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才会有新的局面,才能真正地推进素质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第三篇:农村语言文字现状浅析
浅析农村语言文字现状
慈利县高桥镇中学 陈克杰 易秋华
提要:本文分析了农村语言文字方面的不足。首先从农村方言入手,阐述了普通话不规范的原因,分析了语句不规范的成因,列举了书写不规范现象,最后提出提高农村学生语言文字水平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现状 方言 规范 应对策略
近些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在为农村推广普通话、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健康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许多小学教师没有接受严格的系统训练,教师队伍老龄化,加之受外来文化和当地语言文字氛围的影响,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带有普遍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普通话不规范。
2、语句不规范。
3、书写不规范。
一、普通话不规范的成因
1、方言奠基
“今朝搞么得去哟?”这是我们农村人见面后的一句问候,为什么会说得这样“土”呢?因为农村孩子从小在方言环境里长大,不规范的方言深入“童心”,方言习惯难以“丢弃”,所谓“乡音无改鬂毛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像我们慈利县就讲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土家方言。如把“云雾”说成“罩子”、“呕吐”说成“下猪娃儿”、“干什么”说成是“搞么得”、把“外婆”读作是“嘎嘎(gā)”、“黎明”说成是“麻麻亮”、“特别喜欢”是“蛮欢喜”、“宠坏了小孩”说成是“惯视哒小娃儿”、“倒霉一辈子”说成是“背万年时”。严重的方言给普通话的推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发音不规范
自开展教师普通话的培训检测工作以来,广大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减少了方言教学的现象。但不容乐观的是农村幼儿教师的普通
话水平没有明显地提高,教师队伍结构也逐渐老龄化(特别是老龄教师多上小学低年级的课,他们的发音有很严重的问题)。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通话实际运用能力与检测等级有较大出入。再说,还有许多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学会说一些“蹩脚”的普通话,这种种因素造成学生的发音受到影响。如“jqx”与“zh、ch、sh”不分,“捐(juàn)助”读成“转(zhuàn)助”、“全(quán)部”读成“传(chuán)部”;“ln”不分:“牛(niú)奶”读成“刘(liú)奶”;“hf”不分:“发(fā)愤(fân)”读成“花(huā)粪(fân)”等等。
中国的语言丰富多彩,如果读音“差之毫厘”含义就“失之千里”。如:“做事要有主张,不要随大流(liú)走。”读成“做事要有主张,不要随大牛(niú)走。”
3、不良的语言环境
在农村,广大村民对普通话另眼相待,听见同村人或相识的人说普通话,感到不习惯,认为是“南腔北调”,是“异类”。另外,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教学,而课堂之外却用方言与学生交流,学生对普通话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也就在所难免了,试问:在一个不说普通话的语言环境中,要让学生学习普通话,学生又怎能学好普通话呢?
二、语句不规范
1、习惯成自然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说很多病句。我们不但没纠正它,反而习以为常了。如“通过这次政治学习,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这次义务劳动男女老少都参加了,大家表现积极,男的女的干重活,老的少的干轻活。”病句流传一千遍也就成了不是病句的“病句”了。
2、滥用方言使书面语与口语不分
由于我们这里是土家方言区,说方言已成习惯,致使书面语与口语不分。如“我爸爸每天天刚麻麻亮就起床了(我爸爸每天天刚亮就起床了)”;“我今天真背时,脑壳里不知想些么得名堂,钱包么时搞掉的都不晓得。(我今天真倒霉,头脑一片空白,钱包不知是什么时候丢了。)”口语的误用对学生的写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给普通话推广也带来了阻碍。
三、书写不规范
1、笔画不规范
1笔画变异。如“大”字末笔写成长点,2○“水”的两边写成四点。○笔画增减。如“迁徙”的“徙”右边写成“走”,多点少画,均属不严3交接有误。汉字笔画有相接、相离、相交三种形式,交谨,不规范。○接不正确,就会产生错别字。如“白”写成“臼”等。
2、结构不规范
汉字绝大部分是合体字,结构组合方式复杂,偏旁易位或改变结构比例,必然会写成错别字。如“落”是上下结构,却写成左右结构等。
3、笔顺不规范
汉字必须严格按照笔顺书写,不依笔顺写字,当然很难将字写得正确、美观,同时书写时也感到不方便、不自然。由于汉字结构形式复杂,有的字确实很难按笔顺的一般规则书写,如“凹凸区世”等字。
出现以上一些不规范的现象,虽然与我们农村居住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与我们教师的教学存在某种欠缺有直接原因:如观念未转变,应试教育思想还很严重;主抓课本知识传授,写字要求不严等,致使学生的普通话不规范,语句不规范,书写不规范。
四、提高农村学生语言、文字水平的应对策略
(一)提高普通话水平的应对策略
农村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不高,有学生所属的具体语境的原因,也有所在学校的原因,要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需要改变学生的语言环境,改变学生对普通话的认识,改变学校普通话教育的推广方式,培养一支过硬的普通话教师队伍。
1、改变学生和家长对普通话的认识
学生要学好普通话,需要有正确的认识,家长的支持;要改变学生和家长的认识,更需要社会的力量。学校可利用校本教材,编辑些外出务工人员因“蹩脚”普通话闹的“笑话”——不随大流(大牛)走——让学生和家长在一笑之余,有所感触;充分发挥学校文化传播阵地的作用,加强对普通话在交际中的实用性宣传,提高学生和家长对普通话的认识,营造适合学生普通话学习的良好环境。
2、改革学校的普通话教学方式
学校是学生学习普通话的主阵地,学校对普通话重视程度的高低,教学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具体语境的好坏,是制约学生学习普通话效率高低的因素。为改变现状,学校应为学生学习普通话搭建平台:在校园内一律使用普通话,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运用的空间;加强校园普通话学习的环境建设,配合校园文化建设,搞好语言角、学校广播室的建设使用等,营造良好的普通话学习环境,让学生有展示的平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普通话水平不断提高。
3、培养一支过硬的普通话教师队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教学用语用字”。
这两句话告诉我们:教师应当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为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字当好表率,做出榜样。而农村老师的语言文字水平不是很高。造成农村小学教师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偏低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有些教师对国家现阶段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学习得不够;二是有些教师文化底蕴不深,整体语文素养不高。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教师语言文字规范化素质呢?我认为老师要养成学习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做到案头备有字典、词典,读书备课及书写材料时,遇见不熟悉或拿不准的字词随手查一查,以免出现错误;教师只有让自己的普通话过硬,才能有效地更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和方言习惯。
(二)提高写字水平应对策略
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地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形成学习能力的基础。写字可以陶冶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增进学识修养。
学生带有很强的模仿性,要想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首先要提高老师的水平。要求教师正确、认真书写,努力作学生表率,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其次,加强写字教学。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抓好基础教育:
1、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头正、肩平、腰直”。
2、教学生运笔的正确方法:学会“起笔、转折、提、钩时稍重、稍慢;行笔过程中用力均匀,速度适当;在写撇、提、钩的收笔和其它尖状笔画时运笔稍轻、稍快”。
3、指导学生掌握汉字的“横竖撇点捺挑钩折”及其变形的笔顺规则;掌握汉字间架结构空间上的“笔画与笔画或部件与部件上的相离、相接、相交关系,方位上的上下、左右、内外三种关系,配合上的布局、配置、避让”等基本规则。抓好书写笔顺和间架结构安排等基本功的训练,教
会学生能够从整体观察入手,领悟如何把字写的“端正、流利、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和力度”。
第三、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欣赏我国书法代表作。如欣赏北京奥运会会徽标志“文”—— 感受汉字的魅力;欣赏王羲之、颜真卿、苏轼、徐渭等书法家的作品,体会书法的艺术。学校还可以利用黑板报、校报、版报及画廊为学生写好汉字创设环境,增强成功体验。总之让学生明白:语言是人精神的外化,文字是形象的衣冠。更能表现一个人的“书品”和“人品”。写得一手好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
汉语言文字是我们的母语,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是中华民族聪明不断凝聚文明不断升华的过程。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总之,我们应该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对待语言文字规范问题,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为洁净校园的一片天空而努力工作。
文献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语文课程标准》
3、白金声 《怎样当老师怎样教语文-语文教学长短论》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年1月5日
第四篇:农村财务管理现状
农村财务管理现状
摘要:通过对农村财务管理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在制度、体制、监督和理念四个方面上的问题及其原因,并相应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理顺管理体制,建立规范化管理模式;完善监督机制,加大财务监管力度;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稳定财会人员队伍,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农村财务管理是促进集体资产保值与增值的基础,历来是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因涉及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所以农村财务问题成了广大农民关心的热点,农村工作的焦点,基层工作的难点,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的根源;农村财务问题已成为引发村干部犯罪,激化干群矛盾,导致群众上访,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制约农村经济健康运行、发展的主要因素。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农村财务管理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对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进步有重要意义。农村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村级班子的团结,关系到党群、干群关系的融洽与农村工作的顺利进展。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对农村财务的管理,在农村财务管理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政策、法规及制度等,各级农村干部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但是,由于农村财务管理面大,情况复杂,也有一些现实存在不可回避的问题,值得认真研究和解决。
总体来看,我市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维护了农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工作进展不平衡、督促检查力度不够、财务管理规范化水平不高以及财务公开避实就虚图形式等问题和困难,比较突出的是:
1、民主理财制度落实不到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是决定集体经济组织重大财务活动和财务事项的最高权力机构。凡关系集体经济组织各成员切身利益的事项,都必须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在实际工作中,就拿财务预决算来说,真正编制财务收支预决算的村很少,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的就更少了。各村虽建立了村民主理财小组,但真正能够行使民主理财职权、发挥有效作用的比较少。
2、代理会计更换频繁、业务水平难以提高:
农村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和完善,不仅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实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保持会计工作人员的相对稳定,有助于提高农村会计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但从我们抽查的情况看,超过五分之一的乡镇的代理会计发生了变动。这种状况不仅给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工作业务的正常开展带来了困难,而且使在岗的代理会计无心进一步钻研业务,直接影响着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进展。
3、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农经部门承担着“三大管理”,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监督是其中之一,而我市及各县区经管站普遍人手不足,有的区经管站仅有2-3名人员,对农村集体财务的监督检查及审计工作难以开展,更难谈得上经常化。多数乡镇没有农经人员编制,设有农经员岗位的,多数也很少从事农经工作,致使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监督工作在乡镇一级出现断层现象,对村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与财务的管理监督难以落实。目前,只有榆中县及城关区开展了对村集体经济的审计,其他各县区基本未开展此项工作。
针对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加强对村级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的检查监督,促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
要结合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财务会计管理有关情况摸底调查的通知》(农经资[2007]11号),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对于财务管理混乱的集体经济组织,要责令限期整改。对于财务不公开或假公开的集体经济组织,要组织专人帮助其清理财务,并监督其进行财务公开。对拒不执行的有关责任人员,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建议当地乡(镇)党委、政府依据党纪、政纪的有关规定作出严肃处理。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多年积累的集体财产,其经营管理状况,涉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民社会稳定的大局。近年来,我市对此项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将这项工作纳入到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大局之中,致力于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力争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但是,由于目前工作中存在着管理体制不顺、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到位、民主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我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状况与党中央、国务院工作要求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为了摸清农村集体“三资”现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集思广益提出加强和完善管理的政策措施,对于准确判断全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形势、确立今后改革方向、全面提高我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水平、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根据《关于开展全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状况专项调研的通知》(甘农财管[2010]第21号)要求,我们开展了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状况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范围和对象
兰州市辖三县五区,现有75个乡镇和涉农街道(30个乡、35个镇、10个涉农街道),750个行政村。按照甘农财管[2010]第21号文件要求,我市选择了皋兰县2个乡的各3个村开展调查,调查对象为村集体经济组织。
我市选定开展调查的皋兰县,能够代表兰州市行政区域内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均水平,所调查基本代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好、中、差三个水平层次。
各项数据调查统计截止时点为2009年12月31日。
二、调查内容
(一)农村集体“三资”存量状况调查。
集体资金、资产存量调查数据以村集体财务账簿为依据。同时,采取实地盘点或查看等方式进行了核实,做到了账实相符。由于我市国土资源部门没有核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资源存量、管理状况,以集体经济组织历年相关报表数据填报。
具体内容见附表
一、表
二、表三。
(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从受调查村的情况看,已经建立的的制度有:财务收入制度、财务开支审批制度、财务公开制度、资产台账制度、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民主决策制度等。资产清查制度、财务预决算制度、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度、资产评估制度、资产承包租赁出让制度、资产经营制度、资源登记簿制度、公开协商和招标投标制度、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集体建设用地收益专项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具体内容见附表四、五。
(三)农村集体“三资”经营管理状况。
所调查村均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国土部门未核发农村集体土地资源权证。
具体内容见附表六至八。
三、存在问题。
1、民主理财组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从检查情况来看,财务收支情况不经民主理财审核,由出纳报账员直接报代理中心记账。建议各乡镇政府严格执行民主理财制度,充分发挥村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
2、制度不健全。大多数村社未建立集体机动地和集体资产及“四荒地”等资源的台账。建议各乡镇督促各村建立相应的各项资产管理制度,并严格按制度办事。
3、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齐全。乡镇农经人员不是专职而是兼职,有些乡镇未配齐农经干部,致使财务规范化程度达不到应有的标准,农经机构得不到健全。建议各乡镇严格按人事部门制定农经干部数额,配齐农经人员,并成立相应的机构。
4、审计结果不能及时处理。由于农村审计部门职权所限,再加上相关部门不能很好的配合,不能按审计报告的建议办事,导致审计出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建议强化农村审计职能,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形成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各负其责的农村审计工作体系。
一、基本情况
兰州市辖三县五区,现有75个乡镇和涉农街道(31个乡、33个镇、11个涉农街道),749个村,农业人口121万人。做好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工作,是稳定农村社会经济秩序、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石,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与否不仅关系着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着农村社会的稳定。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按照省上的统一安排和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兰办发„2002‟133号)的部署,我市于2002年11月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了以村级会计委托代理为核心的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了清理,由村委会与乡镇人民政府的农经或农财部门签订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协议,移交会计手续,村会计委托代理机制正式启动运行。之后,我市不断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先后开展了以农村会计委托代理为重点的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检查、村务公开(以财务为重点)工作多部门联合检查、村干部换届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重点村社审计、惠农资金专项审计等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情况
(一)体制建设情况
兰州市辖三县五区均设有农经机构,为事业单位,现有工作人员63人。75个乡镇(含涉农街道)农经机构实际建设情况为:有机构、人员的乡镇有7个,无机构在政府设一名农经员的乡镇有28个,合并到农财中心的乡镇有31个,无人无机构的乡镇有9个,现实有工作人员144人(含会计委托代理聘用人员39人)。
(二)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
1、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目前,全市75个乡镇(含涉农街道)的744个村(社区)实行了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其中,由乡镇农经站代理的有9个乡镇71个村,乡农财中心代理的有34个乡镇349个村,乡镇财政所代理的有32个乡镇324个村,有13个乡镇的78个村基本实现了农村会计电算化。自代理工作开始,我市部分县区还陆续出台了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工作实施方案、农村财务和集体资产管理办法、村务公开办法等规定,指导村集体经济组织逐步建立健全了财务会计、财务公开、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目前,我市的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工作依照民主自愿和四权不变的原则,运行基本正常,逐步走向正轨,有力地促进了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保障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成效明显。
2、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全市749个村全部实行了财务公开,其中规范公开的村有584个,占78%;基本规范的有165个村,占22%。各村都在群众较为集中的地方设立了公开栏,有些村民居住比较分散的村,村委会还在自然村也设立了公开栏,全市共设立公开栏832个。村级财务公开工作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一是财务公开内容基本真实完整,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给了群众一个明白,还了干部一个清白。二是财务公开的形式多样。为使更多的群众了解村级财务状况,在设立公开栏的基础上,有的村还采用“报告单”的形式向每户村民公布财务情况。三是财务公开时间及时,公开次数明确。对于日常财务收支,近郊四区的多数村及靠近县城的村,每季度公布一次,川区村及经济较好的山区村每半年公布一次,个别收入很少的偏远山区村年末公布一次;对于村上专项投资等重大经济项目,各村随时逐项公开。四是财务公开程序规范。为了保证公开内容真实、合法,各村在财务公开前,由村民主理财小组全体成员参加,对公开内容和有关账目全面进行核实,并由村级财务负责人、村民主理财小组组长及经办人签字,切实履行各自监督职责。有些村还设臵了专门的财务公开登记簿或者在会议记录簿中进行记载,做到了每次财务公开都有案可查,真实可靠。
3、民主理财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全市749个村全部实行了民主理财制度,成立了村民主理财小组,参与村级财务审批和决策。从实际执行情况看,有的村由于理财小组人员业务素质低、思想觉悟不高等原因,开展工作不够积极主动,村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
4、集体资产资源公开竟价和招投标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城中村改制基本完成后,剩余村的集体经济竞争力相对较弱,发展比较慢,虽然从总量看农村集体资产有数亿元,但真正用于经营性质的较少,且多集中于城区,一般由村委会代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职能;大多数村的集体资产仅仅是村委会办公室之类的固定财产,经营性资产几乎为零;土地征用补偿费大部分分配给了农民,村上留用的也多用于日常开支,难以形成经营性资产。因此,我市目前各村虽然普遍建立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开发利用公开竞价和招标投标制度,但大多数达不到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实际工作中实施公开竞价和招标投标的情况较少。
为适应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要求,我市还积极探索推行对农村“三资”的电算化管理。如城关区青白石街道于2011年7月23日在青白石街道举办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系统软件操作培训班,对“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农经员、代理会计及报账员等28人进行了培训,为开展试点工作做好了准备。
三、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情况
(一)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全市各乡(镇)、村结合本辖区的实际情况,基本建立健全了《财务公开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审批制度》、《会计委托代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为管好用好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二)明确村级财务管理的主体
村级集体财务实行由乡镇统一代理记账制度。村集体经济组织与乡镇农经(财)站签订了规范的代理协议,明确权利义务,在坚持资金、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臵权不变的前提下,管好用好集体资金、资产。
(三)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主要内容包括:(1)按会计制度要求设臵会计科目,核算各项收入、管理费用和公益费用。(2)支出单据使用比较规范,能够按照各乡(镇)、村的财务制度规定的审批权限和审批手续要求办理各类收、付款项业务。(3)货币资金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良好,银行印鉴预留两个以上,实行分人保管,与现金分开核算。(4)村组集体经济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完善。各乡(镇)建立了会计档案立卷、归档、保管、查阅和销毁等制度,设立了会计档案室(柜),有专人负责,实行统一保管。
(四)加强对村集体财务人员的培训
近几年,我市每年都要对各县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各县区也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现场检查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对各乡(镇)代理会计及村财务负责人、村出纳、村民主理财小组人员进行培训,村级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政策法规水平逐步得到了提高,为各项工作的规范开展和有效监督奠定了基础。
(五)制定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
我市部分县区已经制定出台了农村集体经济三资管理方面的办法,如榆中县和城关区。有的正在调研制定中,如永登县等。
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展情况
(一)城中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情况 2005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对61个城中村进行改造,为此我们按照市上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就近效四区61个城中村的农村集体经济体制工作制定了《兰州市农牧局关于城中村改造中农村集体经济改制的实施方案》,并指导近郊四区按照方案规定的程序和步骤积极开展改制工作。
经过近五年的探索实践和积极实施,目前我市城中村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改革工作基本完成。全市已完成改制村55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7.3%,经清产核资核实的资产总额为221001万元,量化资产总额93704万元,涉及村民总人数99844人,明确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总人数99782人。改制形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总数11713000股,其中,成员股8199100股,集体股3513900股。成员股中包括基本股7613450股,劳动贡献股585650股。
我市城中村集体经济改制完成后,新成立的经济实体形式各不相同,经济实力较好的经过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实行企业化管理。多数城中村因经济实力不足,受自身经济规模及审批权限所制约,实行现代企业管理条件尚不成熟,仍沿用以前的集体经营管理形式。
(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进展情况
1、积极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我们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和要求,2009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进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有序开展。一是积极开展土地流转试点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在全市确定了32个村开展农村土地流转试点工作,并统一制作安装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点宣传牌,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点3个,流转土地面积达1300多亩。二是制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管理制度。加强农村土地流转信息收集、整理和发布工作,印制了《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登记表》共计1500册,全部下发到各试点村开展土地流转信息的收集工作,并依托兰州农业信网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宣传和信息发布平台,对收集到的相关信息在兰州农业信息网上进行发布,累计发布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信息210条。三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指导全市8个县区及部分乡镇、村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服务站和服务点。四是制定出台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相关政策。为了更好的鼓励和推动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市政府于2010年8月份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意见》(兰政发„2010‟103号),对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确定榆中县为全市试点县,并明确提出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的专项资金,对开展土地流转好的县区、乡镇、村和规模经营户进行扶持和奖励。皋兰、西固等县区也出台了相应的激励扶持措施。这些扶持奖励政策的出台,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特别是经营大户通过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经营的积极性。同时,根据文件精神和要求,为了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我们制定了《兰州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实施细则》,现已由市政府办公厅正式下发执行。五是强化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引导和规范。以实施流转合同制和备案制为重点,逐步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工作制度和工作规程,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从目前情况看,通过政策宣传、制度建设、体系完善等各项具体工作的逐步开展,全市农村土地流转形势发生了很大的改观,群众的思想认识和参与的积极性逐步提高,农村土地流转的面积出现较快增加。据统计,截止2011年6月底,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21.46万亩,百亩以上规模流转经营户增加到180多个,流转面积由去年的4万多亩增加到12.05万亩。
2、探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根据省上业务部门关于稳妥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改制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在借鉴城中村改制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正在开展调查。在各县区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市上将选取一定数量的村开展改革的试点。但因城中村改制后,我市现有的各村集体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全部进行股份制改革条件还不成熟。因此,我们坚持先在资产存量大,群众意愿度较高的村开展工作,初步考虑在榆中县和七里河区先行试点,年内完成选点工作。
3、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照《兰州市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兰州市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工作方案》的安排部署,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已在紧张有序推进之中。
4、加快实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兰州市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要求,市水务局以明晰所有权为核心,正在开展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积极推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使用权以租赁、承包、拍卖、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流转。
5、推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农村房屋产权及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改革。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市国土局已提出《兰州市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实施办法(试行)》和《兰州市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目前正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讨论。市房管局也正在组织制定农村集体土地房屋产权制度改革相关的配套措施。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上讲,我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管理规范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这项工作量大面广,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
(一)人员不足,岗位设臵不完善
按照要求,每个村会计代理机构要设臵会计和审核两种岗位,应有2-3名业务工作人员。而我市不少乡镇的农村会计代理机构只有一名代理会计,并且兼职乡政府其他工作。
(二)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管力度还不够 虽然每个村都已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制订了民主理财制度,规定了村委会的财务审批权限,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外部客观条件及主观认识不足等因素制约,有的村财务单据审批基本上是村长“一支笔”,民主理财只是通过财务公开报表的审核等方式行使监督权,民主理财小组作用发挥不够,理财制度执行不是很到位。
(三)资金管理不规范
有的乡镇“村级转移支付” 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造成村级集体应有转移支付资金不到位,村上的一些必要开支无法列支,影响了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行。有个别乡镇出现将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纳入乡财政资金一并管理,甚至有平调、挤占现象。
(四)代理会计业务不熟练
由于乡镇人员流动性较大,加之培训工作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致使一些新上岗的代理会计对业务知识生疏,账目核算不准确,不能真实的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状况。
(五)监督管理制约体系不健全,行政执法手段不完备 县区农村审计人员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对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力度。农经部门承担着“三大管理”,农村集体财务监督管理是其中之一,而我市及各县区经管站普遍人员不足,有的区经管站仅有2名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有限,对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工作难以有效开展,更难谈得上经常化。由于机构设臵及人员岗位不完备,造成农村审计监督中对发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审计决定难以执行。
六、下一步主要打算
面对存在的问题和工作薄弱环节,为确保委托代理机制有效运行,我们将继续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监督检查工作队伍
经常化的监督检查是规范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有效手段,加强农村经营管理部门村级财务监管队伍的建设是规范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必由之路。我将把政治思想好,工作责任性强,业务水平高的人员充实到村级财务监管工作队伍中来,切实改善目前工作人员不足、业务能力不高的现状,从队伍建设和人员素质方面切实加强对农村集体财务的监督检查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促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
随着委托代理新机制的全面运行,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促进委托代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并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三)全面落实民主理财制度,实现民主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首先,要按照要求选齐配全村级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其次,要进一步加大培训教育力度,不断增强监督意识提高监督能力,真正做到民主理财小组享有对本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活动的民主监督权利,参与制定本组织的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参与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有权检查审核财务账目,有权否决不合理开支;最后,要逐步健全民主理财小组议事规则,定期召开例会,充分履行职责。
(四)加大工作力度逐步推行会计电算化
实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管理规范化以后,每个代理会计平均处理五套以上的会计账务,有的还要兼办乡镇安排的其他事务,工作非常繁重。使用计算机记账,不但能提高工作效率、消除差错、减轻劳动强度、节省人手,而且非常适合一人集中处理多套会计账务。因此,我们将积极创造条件,多渠道筹措资金,切实加大对农村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投入,在全市大力推行农村会计电算化,进而全面提高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第五篇:农村现状调查
本文由丑儿629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农村现状调查——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作者:懒猫
前言: 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一直是这几年中央和政府极力倡导的事情,但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的真实现状,实在不容乐观。而农村 农业 农民作为我们整体国家和民族的基石,如 果还是没有一个清晰长长远的战略部署,一旦现状长久不能改观,势必动摇我们整个国家 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本文所转载的文章,需要所有关注三农问题的人认真的思考下了。玉树的地震,又一次将全国人民的视线集中到了农村。虽然玉树是一个县级单位,但是 除了有几个鲜明的广场之外,同样的也是一个大农村。看到了玉树,同时想到了广大的农 村。那么农村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是电视剧里乡村爱情里的那种风光旖旎吗?还是十里洋 场早就遗忘的边缘山区,拟或是世外桃源一般的青山绿水?如果都不是,那么真实的农村 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农村对于城市来说,只是一个遥远的角落,虽然知道他的存在,但总在生活之外。最近对农村问题做了一下调查,发现在经济大潮下农村也在改变,但是农村变得已经陌生了。首先 农村的五大现状 农村,作为中国近三十年一个社会的缩影,形成了当前独具特色的农村现状,归结起来 大致存在五大现状,也可以说是五大问题。第一个 农村正在老去。由于新生儿童的减少,加上 80 后,90 后对外界世界的认知,导致了 30
岁以后的人,基本上,都不在土里刨食了。剩下的大部分的都是五十岁以上的人在劳作。年轻人解放出来,外出打工或者倒腾买卖。最好的时候也就是农忙收获的时候,还可以看 到一些年轻的身影,但是已经寥寥无几了。农村在上个世纪的一段时间,集体作为整个农村生活的全部,一直都在追求机械化。而 且随着机械化的提高,也确实将一部分的劳动力富余出来,从而向制造业进军。但是随着近三十年的改变,新的状况是,农村已经变成老人的坟墓。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小农经济模式这次是彻底的倒掉了。第二个 土地减少,70%家无存粮。由于务农人员的老年化,加上过渡的开发,使得土地大量的减 少。同样的作为人的口粮田,也在逐渐的减少。虽然最近中央也鼓励农民生产粮食,但是 各种负担使得付出和回报大幅的脱节。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发现,现在农村家庭,大致有 70%的家庭,家无存粮。一旦爆发大旱 或者大涝,或者各样天灾减产或者绝收,都将造成极其打的问题。而且最近,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影子,那就是中国粮食的安全,却遭受到了西方 一些操纵。一旦在大灾之年,西方对中国粮食进行操控,从而就能在中国制造大的混乱。进而影响中国的政局和走向。第三个 重大疾病困扰农村。这已经不是个案了,而是一种常态化的东西了。不管是由于水污染,还是粮食污染,近年来,农村罹患重大疾病的人是越来越多。其中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已 经逐渐的向年轻化发展。走到任何一个村庄,都会看到一些一些踮着脚尖的人在艰难的行 走;只要一问,肯定会听到很多的英年早逝的家庭的顶梁柱。这些已经非常的严重了。但是由于医疗问题,迟迟不能解决农民的治病问题。而且对疾病的来源更是没有人研究
和防止,从而导致了农村一些听天由命的事情发生。这是一个巨大的悲哀。第四个 子女教育负担太重。此前,一条英国的消息显示,在英国的一些好大学学校里,只有 5% 的穷人的子女在上学。那么中国现在又是什么样子呢?不过从农村现状看,确实一些家庭,在高中或者初中阶段就让孩子放弃了学业。能够上到大学的似乎又回到了 81 年的水平。整体的原因是,即便上了大学,也不一定有工作;有了工作也不应能买得起房子,买得起 房子,也不一定可以供下来。还给家里整了一屁股债,倒不如早早的走入社会,多赚一些 钱,讨老婆生孩子。曾经一个事情,让人唏嘘。一个父亲为了自己女儿可以走进大学的校门,就将自己完全 的交给了一个带毒作业的工厂,工厂提前垫付了上学的钱,这个人,也没黑美白的干活,最后在女儿毕业两三年后,还是因病死亡,剩下的没有还清的钱,工厂也没有再要。这一切的起源,都是教育的负担过重按照这样发展下去,用不了几年了,大学里恐怕再 难以看见农村贫困孩子的身影。第五个 农村成为社会的死角。在农村乡镇企业上班的人,没有四险一金,更没有劳动保护,有 的只是超时加班,动辄被辞退的状况。同时一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闲散人员,没事可 做,就危害社会,吸毒打架,敲竹杠,路霸,村霸等,都有抬头。从这一点上看,农村显然没有城市来的光鲜和有尊严。其次 农民还是不是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 三十年前,主席是非常的看重农民的,一直以来将农民当做国家的一个主要的政治力量 来对待。但是随着精英教育和专家治国,农民成了一切问题的之外的边缘问题。在一些人 的眼里,农民,只要给口吃的,就满足的人。没有什么文化水平,没有什么学历层次,甚 至没有一身干净的衣服。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人的工作,没有高低贵*之分,有的只是社会分工不同而已。当 年周总理晨曦中与清洁工握手的温暖场景,一直感动着。我干的工作再累,再苦,也是受 到社会认可的,也是受到领袖们承认的!现在再看看城市里的清洁工,大部分都是农村来的半百老人,工资更是抵得可怜。这些 现象是农民的问题呢?还是社会的问题? 作为任何一个合格的社会学家,如果不能将这个问题解决好,恐怕是不会让人信服的。曾经的中坚力量,现在被边缘化,没有人解释,更没有人关心,到底谁是对的,到底谁是 主体。最后 农村的路在何方 有人认为将农村城镇化,是农村发展的唯一方式。可是,作为一个以农业立国的中国,已经走过了几千年的时间,一旦将农村城镇化,虽然可以提高国家的生产总值,但是现实 是,中国的基础就动摇了。13 亿人口,都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干什么去?难道只能是给 西方打工?只能给资本家们打工,靠着出卖自己的血汗和劳动力来支撑别人的柔软的席梦 思吗? 中国在农村问题上,在农民问题上,始终没有一个战略构想,甚至连想一想都没有。农 村的路到底在何方?这八亿人口,还要继续游离在国家各个制度之外吗? 总之,农村问题是中国目前的几大问题之一,过去是,现在也是,将来还是。解决不好 农村问题,就难以抵抗社会的大风险。现在的地球是多灾多难的时候,一旦中国被西方或
者几个利益集团操控下,断粮,断水,断能源,那么中国是否能挺的过去? 而且将整个农村置于制度之外,是不是对几亿生灵的漠视,还是好大喜功的选择性遗忘? 如果连最普通的民众都丧失了信心,那么靠着几个专家和精英把持的东西,还能支撑多 久? 所以,请那些走马观花的大员们停下脚步,看一看黎民苍生,以天下为己任,做出些真 正服务于人民的事情。劳民伤财,粉饰太平,最后只能自取其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