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会计人员现状研究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农村会计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农村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影响着农村经济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会计人员概述
(一)会计人员的概念
会计人员旧时称为柜吏,现在指从事会计工作、处理会计业务、完成会计任务的人员。企业、事业、行政机关等单位,都应根据实际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会计人员[1]。
(二)会计人员的职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
1.进行会计核算。会计人员要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记账、算账、报账,做到手续完备。
2.实行会计监督。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
二、我国农村会计人员现状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现有的农村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存在很多问题和漏洞。
(一)农村会计人员报酬待遇过低
经统计,农村会计人员的月平均收入在1500元左右,而城镇会计人员的月平均收入为2500元左右,相比之下,农村会计人员报酬待遇过低。
(二)农村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流于形式
由于农村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偏低,同时农村经费紧张,直接影响了农村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1.相关领导对继续教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农村会计人员却缺乏学习积极性,还没有养成自觉接受继续教育的习惯,通常只是在强制性下敷衍地学习,只求通过从业资格年检[2]。
2.培训方式单一,缺乏多样性。目前,主要是通过举办培训班和职称培训教育的方式对农村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基本上是老师授课形式,没有形成互动的学习氛围,教学方法简单落后。
3.教考不分,监控不严。由于教学和考核的工作都由农村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单位承担,致使有的农村会计人员只报名而不参加学习,却能通过考试的现象普遍发生。
(三)农村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有待加强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村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当前还存在许多问题,体现在以下方面:
1.农村会计人员自律意识淡薄。不少地区出现了农村会计人员和出纳联手造假,欺上瞒下,谋取私利的现象;也有部分农村会计人员利用职业便利,架空领导,套取公款,满足私欲。
2.农村会计人员责任心缺失。部分农村会计人员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违反会计准则和相关的会计规定,盲目执行上级主管部门的错误决定,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3]。
(四)农村会计人员结构不尽合理
1.性别比例总体失衡。目前,我国农村会计人员中女性在数量上占到了绝对多数,农村会计队伍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失衡现象。
2.学历水平参差不齐。目前,我国农村会计队伍存在着学历水平参差不齐,较高学历和高级职称以上的会计人员为数不多等问题。
3.专业知识结构单一。农村会计人员仍然把核算作为农村会计工作的主要任务,知识结构过于单一,未能掌握与会计相关的财政、金融、税务,甚至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4]。
三、建设农村会计队伍的措施
(一)提高农村会计人员报酬待遇
1.确定适当的额度标准。要合理设定农村会计人员最低收入标准,要结合城镇会计人员工资标准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注重奖金的合理发放。
2.制定激励性措施。通过实行职务与职级相结合的农村会计人员工资制度,随着工龄和级别的增长,应获得相应程度的工资水平[5]。
3.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通过加强与农村会计人员的沟通,了解不同农村会计人员的不同需要,激发其献身精神和工作能力。
(二)完善农村会计继续教育机制
为了不断提高农村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各级财政部门始终十分重视农村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
1.加大宣传力度,倡导终生教育理念。在当今社会,农村会计人员需要通过继续教育,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2.改革培训方式,提倡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要结合农村会计人员工作的具体特点,因材施教的进行教育工作。
3.完善制度,严格管理。财政部门要严格规定培训单位的资格审批制度,积极引入竞争机制,丰富农村会计人员培训方式,实现多元化发展。
(三)加强农村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1.抓好农村作风建设,提高农村会计人员思想素质。在农村会计人员中应建立起学习教育制度,教育农村会计人员树立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的观念,做好本职工作,遵从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努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强化农村会计监督,建立健全财会内外督查机制。农村会计人员在内部要通过财务公开方式,认真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在外部要认真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管理,乡镇有关部门要将内部和外部监督结合起来。
3.规范农村会计核算,严格治理会计信息失真。要依照《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以真实的交易和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四)优化农村会计人员结构
1.加大农村会计学历教育改革力度。财政部门应当重视对农村会计人员的培养,积极鼓励农村会计人员通过自我学习、继续教育等途径,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2.尽快完善农村会计职称考评制度。针对会计师及以上职称的会计人员所占会计人员总数比重较低的现象,财政部门应当进一步完善农村会计职称考试选拔和聘任评价制度。
结论
农村会计人员是农村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重视对农村会计人员现状的研究对农村会计工作的改革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应提高农村会计人员的报酬待遇,完善农村会计继续教育机制,加强农村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优化农村会计人员结构。提高农村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加强农村会计队伍建设,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 China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accounting team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but the rural accounting personnel overall quality is low,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ffecting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 in all aspects of work.A summary of accounting personnel(a)the concept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The accounting staff known as the old cabinet officials, now engaged in accounting work, accounting, business accounting personnel to complete the task.Enterprises, institutions or administrative organs shall,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needs with a certain number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1].(two)the duty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According to the provisions of the “accounting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main responsibilities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1 accounting.The accountant to the real economic operation as the basis, bookkeeping accounts reimbursement, ensure complete procedures.2 the implementation of accounting supervision.Accounting offices and accounting personnel of all unit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counting supervision of the unit.Two.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a's rural accounting personnel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existing rural accounting personnel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and loopholes.(a)rural accounting personnel salary is too low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the average monthly income of rural accounting personnel in 1500 yuan, the average monthly income of urban workers accounting for 2500 yuan, compared with the rural accounting personnel salary is too low.(two)rural accountant continuing education becomes a mere formality Due to the low level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in rural areas, and rural funds, directly affect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in rural areas.The 1 leaders lack of awareness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sufficient attention.Accounting personnel in rural areas are lack of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not to consciously develop continuing education habits, usually only mandatory under perfunctory learning, but through the qualification inspection [2].2 single mode of training, lack of diversity.At present, the main by organizing training courses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the continued education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in rural areas, is basically a form teacher, no interactive learning atmosphere, teaching method is simple and backward.The 3 exam is not divided, strict monitoring.Because of the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work by rural accountant continuing education training unit, resulting in some rural accounting personnel not only signed up to participate in the study, but through the examination of the phenomenon.(three)to strengthen the accounting occupation moral construction in rural area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 the rural accounting occupation moral construction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but because of various reasons,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reflec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rural accountant self consciousness.In many areas there was a rural accountant and cashier fraud together, superiors and subordinates, for personal gain;also part of rural accounting personnel with professional convenience, overhead leadership, pocketing public funds, to meet the desires.2 accounting personnel in rural areas of responsibility.Some accounting personnel in rural areas in order to pursue their own interests, in violation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the relevant accounting www.xiexiebang.com regulation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lind superior departments in charge of the wrong decision,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 [3].(four)the personnel structure of rural accounting is not reasonable 1 the overall sex ratio imbalance.At present, rural women in China in the number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accounted for an absolute majority, the accounting team sex ratio imbalance phenomenon in a certain extent.2 the uneven level of education.At present, the accounting team in rural areas and the existence of China's education level is uneven, higher education and senior titles, accounting personnel for the few.3 professional single knowledge structure.The accounting personnel in rural areas still put accounting as the main task of the accounting work in rural areas, knowledge structure is too single, failed to grasp the related to accounting and fiscal, financial, tax, and ev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nowledge [4].Three,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accounting team measures(1)to improve the remuneration of rural accounting personnel 1 to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amount of standards.To reasonably set the minimum income standards of rural accounting personnel, to combine the urban and rural accounting personnel wage standards and the level of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ay attention to the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of bonuses.2 make incentive measures.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position and rank of rural accounting personnel salary system, with the length of service and level of growth should be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wage level [5].3 create a harmonious working atmosphere.Create a harmonious working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strengthening of communication with rural accounting personnel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needs of www.xiexiebang.competition.
第二篇:农村会计人员的现状及其教育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目 录
前 言...........................................1 1.农村会计人员的现状...............................2 1.1 来源...................................................2 1.2管理主体................................................2 1.3内部监督机制............................................3 1.4 职责权限...............................................3 1.5 自身素质...............................................4 2.农村会计人员的教育.............................4 2.1必要性.................................................5 2.2 存在的问题.............................................5 2.2.1 双重身份,不受重视.................................5 2.2.2 培训方案不规范....................................5 2.2.3 培训经费投入不足..................................5 3.改善农村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的几点建议............5 3.1 加强重视和支持力度.....................................5 3.2探索适合的教育方式.....................................6 3.3培训资金...............................................6 3.4 建立考核制度...........................................7 结 语...........................................7 参考文献...........................................8 致 谢...........................................9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摘 要
本文以农村会计的人员为研究对象,首先从农村会计人员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目前农村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革的设想和具体措施、教育体系 的建设以及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会计
农村
经济
农村会计人员现状
教育培训
改革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Abstract
The rural accounting personne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starting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ural accounting,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rural
accounting work,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reform ideas and the specific measures, educ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Keywords: Accounting
Rural
Economic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accounting personne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Reform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农村会计人员的现状及其教育
前 言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本身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型学科,它源远流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现代信息科学使人们重新认识会计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功能与作用,管理离不开决策,决策离不开信息,会计就是要为决策者提供及时有用的经济信息;从会计工作与经济管理职能相关的密切程度看,会计工作同国家财税工作的关系十分密切,它是确定税基、规范财政收支的重要基础。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长期面临的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村经济的规模不断壮大 , 会计工作作为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基本环节, 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农村会计是为适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从事经济发展为主,同时兼有一定社区管理职能,作为我国会计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发展的重点,也是发展的难点。它的快速良性发展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目前在岗的农村会计人员中,大多数是由村民在村里选举产生的,学历较低, 在从事会计工作前未经专门的会计培训,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由于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 导致记账不及时、不规范、会计科目运用不合理、账务处理把握不准确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村集体经济日益发达 , 经济业务日益繁多的形势下, 农村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甚至,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很多乡村的会计如同虚设, 发生经济业务不入账或只记收支流水账,造成村民对村里的财务收支情况不清楚 , 而产生不满情绪。由于这一现象的多年累积,有时对一个村的财务审计需要半年的时间 , 消耗大量的人力与物力。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现在我们整个会计教学体系中 , 没有对农村的会计教育。几乎所有的农村会计人员没有在正规的学校中系统学习过专业课程。这些已经严重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
1.农村会计人员的现状
1.1来源
农村会计人员的来源混杂,相当一部分是通过 “师傅带徒弟” 的方式培养起来的,而且许多人员是转行从事会计工作,这部分人员在就业前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培训,尽管工作后边学边干,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系统的财会专业知识仍比较欠缺,职业意识不强。持证会计人员中,从年龄结构上看,呈结构老化趋势,该年龄段的会计人员,不注重学习,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在日常工作中,默守陈规,对新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不认真学习和钻研。从每年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情况看,许多会计人员把继续教育看成是为了应付财政部门的从业资格检查。他们由于对我国现行新的会计制度很不熟悉,难以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财务管理要求。
1.2 管理主体
农村会计人员的管理主体不合理,大多数乡镇农村会计接受乡镇经管站的管理,乡镇经管站为会计管理主体。乡镇经管站隶属于乡镇政府的职能部门,业务上受上级农业部门的领导,会计工作专业性、乡镇经管站会计专业性、会计职业化特点不突出,难以有效地管理会计工作。再者,与《会计法》规定“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不相吻合。也不利于会计人员的业务学习、继续教育以及进一步推动农村会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和科学化。
1.3内部监督机制
少数人会计人员操纵会计行为,会计信息透明度差。目前,尽管大多数的村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统会计管理观念和村级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村级会计管理,无论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管理,还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属各承包单位的会计管理,整体管理水平低下是不争的事实。虽经考试、择优选拔,由于整个会计队伍年龄结构老化,专业技术、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又加之长期以来疏于管理,不少会计人员从未接受过正规会计专业培训,无证上岗现象也比较严重,不少从业人员还持有农业部门发放的会计证,由于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文化水平所限,已严重阻碍了农村会计工作水平,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前,村级会计人员大多由本村村民担任,他们平时主要从事家庭农业生产或对外提供劳务,很少有机会接受正规的会计教育。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后,这些人员大多被推举担任村级报账员,其工作职责主要是在村级经济业务发生后负责收集原始凭证,充当村民委员会与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机构之间的联络员。就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属的各承包单位而言,其会计人员也多由村民担任,其会计管理现状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大相径庭,即使有些承包单位外聘了会计人员,也多属于兼职,其主要工作仅限于日常会计核算和税款的申报与缴纳,很少参与这些组织的重大经济决策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目前我国农村财务会计综合管理水平低和管理效益差的现状,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对会计管理的要求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2.农村会计人员的教育
2.1 教育培训必要性
农村财会人员教育培训工作,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环节,抓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和谐新农村的建设,这一项工作既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具有现实意义,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历史任务。
随着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的出台和财政支出对“三农”的不断倾斜,农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然而,农村财会人员业务素质、文化水平较低,年龄结构老化,缺乏正规的专业知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识培训,无证上岗、更换频繁等问题尚比较突出,农村财务管理状况混乱,村民告状、上访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严重影响着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政权建设,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已成为广大农民的强烈呼声和农村工作的热点问题,加大农村财会人员教育培训,强化村级财务管理,则成为促进农村安定和谐的有效途径。
2.2 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2.2.1双重身份,不受重视。
农村会计人员生活在农村地区具有农民身份,但又兼职有别于农业生产的会计工作,在当前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中第八条指出“会计人员享有参加继续教育的权利和接受继续教育的义务”,而第九条指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是取得并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大多数农村会计人员没有会计资格证书,因此,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并未完全覆盖农村会计人员,各级主管部门对农村会计人员的教育也不够重视。这也是现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体制的不足之处。
2.2.2教育培训方案不规范。
目前,各地区相继开展了针对农村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大多并未制定严格的培训标准;缺乏一套针对性,实用性较强的教材或培训资料;在培训方式上也不够灵活,仅仅以面授为主,在有限的几天内采取“满堂灌”的方式讲解枯燥的理论;考核监督制度不健全。这大大制约了农村会计学员对会计教育培训的兴趣。
2.2.3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我国二元制经济结构的存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经费短缺,从有限的经费中基础足够的数额用于发展农村会计人员的教育难乎其难。而国家有没有专项的资金投入,这就使得农村会计人员的教育经费捉襟见肘了。经费的短缺带来连锁反应,师资报酬低难聘请综合实力强的培训师,培训场地简陋,培训设施缺乏,培训方式原始单调。
3.改善农村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的几点建议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排住宿的形式进行集中培训;三是针对扶风、陈仓等县区部分规模较大的乡镇,采取以乡镇为单位培训模式,发放伙食补助、不安排住宿的上门培训。
3.3培训资金
农村财会人员的教育培训,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有它的现实意义、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是财政支农惠农的新途径、新渠道。
山西吕梁方山县在进行财会人员教育培训中,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全部免去农村财会人员教育培训的费用,整合农业、扶贫、劳动等部门涉及的项目资金,采取由组织部牵头,各计其功,捆绑使用的方式,构建“大培训”的工作机制,既解决了多头培训的问题,又破解了资金筹措难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各部门农村培训项目资金的集聚效应。近三年来,共整合各类培训资金60余万元。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参训率,以保证农村财会人员、财务管理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3.4 建立考核制度
在农村会计人员的教育中, 农村会计人员居住分散和平时务农的具体情况不可忽视。因此, 要提高农村会计人员教育的实效性, 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具体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认真组织会计人员参加学习, 严格考勤纪律, 确保农村会计人员受教育率,通过采取理论知识考试和会计实务考核办法, 测评理论知识掌握的水平和实际工作操作技能。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参考文献
[ 1] 胡格峰.发展我国会计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 J ].会通讯, 2003 ,(11).[ 2 ] 王辉.知识经济与会计职业教育 [ J ].辽宁高职 报, 2003 ,(2).[ 3 ] 胡小凤.福斯特 农村职教思想对我国农村职教发 的启示 [ J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2005 ,(8).[ 4 ] 孙文学.农村职业教育在解决 三农 问题中的 用 [ J].理论月刊, 2005 ,(7).[ 5] 张怀西.关于当前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思考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20).[ 6 ] 刘梦岩.农村财会人员教育培训的现状与对策 [J].财会通讯.2011.(148)
314-
第三篇:农村中学教师现状研究
农村中学教师现状研究
[摘要]:农村中学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中学的教育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是取决于农村中学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农村中学教育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国教育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不仅给农村中学教育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给农村中学教育带来了挑战,农村中学教育特别是作为教育主体的农村中学教师正受到传统观念及市场经济两方面带来的猛烈碰撞。本文在对中国农村中学教师的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农村中学教师存在的问题,试图探索出解决存在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农村、中学教师、现状
一、农村中学和农村中学教师的概念
所谓农村中学是指镇中学、乡中学、村中学和村教学点。
农村中学教师,指在各类农村学校从事初等教育的专任教师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因为一般而言农村中学中的行政管理人员大多由学科教师选拔而来,且大多在从事行政工作的同时仍兼任一些教学任务,所以这里的“教师”包括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非行政人员的学科专任教师,但不包括那些不担任教学任务和管理职务的普通工作人员。期刊之家—论文快速发表绿色通道,欢迎扣扣在线咨询2830509794
二、农村中学教师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中学教师队伍普遍缺少中坚力量
农村中学教师队伍呈现年轻化和老龄化两极分化的特征,缺少学科有力的中坚力量。师范类大学生毕业以后往往选择了留在城市教书,回到农村中学的不多。留在农村中学的年轻教师大多是在上一级城镇读的师范类中专学校或是大学专科毕业生。此外,农村中学教师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一直留守下来的老教师,使农村学生很难有一个轻松、愉快、活跃的学习氛围。老教师虽然积累了多年的教学经验,但是老教师无论是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运用上,与学生沟通方式、还是在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都是与年轻教师存在很大差距的。例如,在日常的教学中,在农村中学的老教师不会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会制作课件,也不去主动学习运用这些电教设备,使仅有的一些电教设备也成了摆设。
(二)农村中学教师总体素质不高
农村中学教师总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为人师表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没有强烈的认知感。农村经济发展欠发达,少数年轻农村中学教师还缺乏长期扎根农村、奉献农村教育的精神,一些年轻农村中学教师选择教师职业的出发点不是从自己内心坚定地选择教师这个职业而是听从父母的意见或出于对就业压力过大,无可奈何先找个落脚点等方面的考虑,从而导致在学生与家长中间的满意度与认可度普遍不高。第二、利用教师职业之便,不择手段谋求个人利益。农村中学教师以家访的形式向家长索要礼品,送礼多的学生可以有机会当上班干部和在课堂上获得更多被提问的机会,由于家庭条件的原因送礼少或没送礼的学生在班上只能处于“默默无闻”的境地,有的学生甚至会被孤立,这就容易给本来就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造成心理阴影。第三,缺乏竞争意识、危机意识,缺乏进取心、创新精神,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很难适应新时期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有的农村中学教师对于一些培训学习的态度只是走走过场,应付结业考试,使这种学习充电的机会流于形式;有的农村
中学教师心思不花在如何搞好教学上,天天围着酒桌、麻将桌转,甚至有的教师在几近酒醉昏睡的状态大笔一挥还批改着学生的考卷。长此下去结果只能是其进取心消磨殆尽,误人子弟。第四,有的农村中学教师思想比较保守,持有三六九等的学生观和以成绩论英雄的学生评价观,教师只单纯的相信成绩,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和素质也不会是全面发展的。阿瑟•阔伯斯就在谈及教师的教育观念时说:“影响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也许莫过于教师他自己相信什么。”[2]P191有的农村中学教师根据家庭条件、人情关系和学习成绩划分学生等级差别,偏爱尖子生,冷漠中等生,歧视后进生;有的农村中学教师为了在年级中争优,认为后进生拖了整个班级的后腿,时常挖苦讽刺后进生。
(三)农村中学教师编制短缺,工资低,待遇差,压力大
在农村,随着留守儿童增多,农村寄宿制学校也随之增多,农村中学教师不仅要肩负教学工作,而且还要负责寄宿生吃住、心理健康、安全等方面的后勤管理工作,农村中学教师既是学生的老师,又当学生的家长。但是农村中学教师编制问题却制约了正式中学农村教师的数量,使得农村中学教师短缺,农村中学教师的负荷加重。有的农村中学教师一人兼任几个班级的全部课程,有的农村中学教师更是兼任几个年级的课程,教师进行着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一些农村中学无法开齐全部课程,无法享受到和城市学生一样的教育,学生的上课质量无法保证。
以住房为例,农村教师住房存在着政策盲点,国家现行的住房改革政策未能惠及到多数农村中学教师。这就导致农村教师一家几代同堂挤在一个屋子里的现象非常普遍。有的农村中学的教师宿舍是由一些八十年代修建的教室改造的,条件十分简陋,但就是这些几平米的小单间,教师往往仅仅只有使用权,而在退休后还要把房子归还给学校;有的农村教师的住房条件常年得不到改善,患上了关节炎等疾病;有的农村教师因为没有住房,需要“走教”,影响了教师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另外,以办公条件为例,有的农村中学教师的办公室很简陋,办公条件数十年如一日没有多少改善,全校的教师共用一个办公室,几个桌子,几个椅子,就构成了农村中学教师的办公室。由于都挤在一个办公室里,桌子不够用,一个教师往往也分不到一个抽屉。桌子上堆的都是收上来的学生的作业本和复习资料,地上也被资料所占据着。农村中学教师的办公条件十分落后,他们仅仅能领到几个教案本和圆珠笔。和城市中学相比,农村中学教师还停留在使用传统粉笔,在45分钟的一节课里,写写擦擦数次,手上、头发上、衣服上都沾上了一层粉笔灰,年复一年,教师们不可避免的“吃”了很多粉笔灰,对教师的身体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三、对策与建议
农村中学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中学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农村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针对农村中学教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2012年3月5号,温家宝在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要相应安排。”要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解决农村教
师生活负担重与经济收入偏低的矛盾,切实减少农村教师强烈的心理不平衡感,从而建立他们作为一名农村教师应有的职业自豪感,增强其生活满意度与幸福度,促使农村教师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工作上而不是对工作和环境的抱怨。改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改善教师住房和工作条件等,为改善教师生存环境提供经费保障。为年轻的农村中学教师扎根农村、服务农村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留住年轻教师,使他们发展成为未来农村中学教育的中流砥柱,同时,吸引更多的人才和留住优秀的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更好的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改变老教师“等退休”的观念,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最后一分余热,老教师可以通过定期讲座的形式把积累多年的宝贵的教学经验传授给年轻的教师。
(二)建立长效机制,优化农村中学教师队伍
在农村中学教师内部建立有效的机制,例如激励机制、聘任制等方式,优化农村中学教师队伍,提高农村中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采取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方式相结合,实行“多劳多得”的原则,对农村中学教师的劳动付出给予肯定,适当的一定的物质奖励,例如可以采取给予一定数额的奖金、补贴等方式,调动农村中学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一些相关的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村中学教师的再教育与培训,增加农村中学教师与城市教师的交流,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的社会认同感,树立农村中学教师的信心。切合实际,从学校的领导班子抓起,能者上,弱者下。市级教育局、教育厅相关人员要多深入农村中学调查,对农村有能力,有责任心的教师给予提拔,对教师当中滥竽充数的人员给予批评教育。抓龙头,要对误人子弟的教师给予处罚,对积极向上的教师给予表彰。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中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农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教育上也有了更高的需求,也自然的对教师的技能水平与职业道德有了更规范更标准的要求。农村中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首先要保证这些农村中学教师的基本利益,解决好这些教师的后顾之忧。解决民办教师的遗留问题,保障农村教师的基本利益。农村中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不仅仅是规范教师的师德,更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认清农村中学教育的基本现状,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建立一整套的农村中学教师的职业制度。扩大农村中学教师队伍,保障教师基本利益,培养教师职业技能,在此基础上提高教师的师德素质。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农村中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也要走上一条发展的道路上才行。在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下,保障教师的基本利益,保障学生的基本权益,把农村中学教师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薪酬制度,对于一些义务办学的留守学校、希望学校,政府应该统筹兼顾,组织牵头,整合规范这些教育资源,把本来就紧缺的师资力量利用起来,同时也要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和支持教师留在农村。使农村中学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完善农村中学的教育制度,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的综合素质,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使教师自己认识到自身职业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使命感与神圣感,使其更主观,积极的规范自身,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使职业道德建设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
综上所述,通过对农村中学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着力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的素质,促进新时期农村中学教师的全面发展,从而促进农村中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少园.农村教师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李世海,高兆宏.创新教育新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第四篇:农村留守妇女现状研究
农村留守妇女现状研究
盛海涛黑龙江省春蕾捐助中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不断加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了满足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要求,大量农村人口,尤其是农村中的男性涌入城市,从而带来了另一个严重的引起社会关注的问题: 农村留守妇女问题。本文主要探讨留守妇女产生的原因,留守妇女的生存现状,以及相对的问题应对策略。
【关键词】留守妇女产生原因生存现状应对策略
农村留守妇女,是指丈夫离开农村,在外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长达6 个月以上,本人留居在家,年龄介于20 - 50 之间的已婚女性。这个在中国经济发展转型期产生的特殊群体为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以及家庭的幸福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关心处于弱势地位的留守妇女,对稳定农村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留守妇女产生的背景
造成农村留守妇女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不同地区的原因也不尽相同。但是,整体而言,主要是由于两个主要原因造成的,一是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分割的制度原因,而是妇女自身的性别特性的羁绊。
1. 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分割的制度原因。我国于1958 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使户口登记有了全国统一完整 1的法律依据,并一直沿用至今。当时的户籍制度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客观上造成了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两个不同的身份阶层。这种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就是制造特权,以城市的发展剥夺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户籍制度造成的城乡二元分割,又进一步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城市经济以现代化工业为主,农村经济以小农经济为主;城市基础设施先进,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城市消费水平高于农村,农村人口远高于城市人口。农村妇女之所以选择留守而不跟进城市是因为户籍制度下举家迁移成本过高: 跟进城市的话,农民就必须荒废农业生产,而失去了土地,就意味着失去了未来的生活保障;进城之后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也是一个很大的障碍,由于受教育权受到身份和地域限制,所以在城市就读的教育费用偏高,对农民造成很大的经济压力;如果在城市里失业,民工也无法享受跟城镇居民相同的优惠就业政策和失业保障;住房更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在一般工薪阶层都望尘莫及的急速增长的房价面前,农民工只能望‘房’兴叹。除此之外,还存在医疗,养老,乡土情愫等方面的原因。因此,在户籍制度及城乡二元分割的框架下,农村家庭选择丈夫出外打工,妻子留守家庭是自然衍生出来的现象。
2. 女性自身性别特征的羁绊。由于受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影响,在选择谁去谁留的问题上,以男权为中心的思想观念使得对妇女的价值取向依旧停留在男优女劣、男主女从的封建模式上。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农村的劳动分工较有弹性,留守妇女即能织又能耕,既能独立承担起农副业劳动,又能照顾好家里老小的生活起居。女性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处于劣势,表现为她们有生育的刚性任务、体能的限制,文化程度较低,在城市中得到工作的机会低于男性等方面。农村家庭是一个居住、生育和经济生活的单位,农村妇女往往将自己的利益与家庭利益联系在一起。因此,争取家庭利益的最大化就成为农村家庭中妻子选择留守的根本动力。这种现象的形成是农民家庭追求生存理性的同时追求经济和社会理性的表现。
二、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现状
丈夫外出打工,留下妻子一人在家中内外兼顾,给农村留守妇女造成了身体和精神方面的双重压力。她们要承担家庭中的农业生产劳动、教育孩子、赡养老人等责任,而且面临着孤独、离婚率上升、安全感降低等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双重压力。
1. 生理压力。农忙时节,农村留守妇女要独立承担起农业生产的重任,每逢农忙季节抢收抢种成了留守妇女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在平原地区,机械化普及的地区,留守妇女承担的体力劳动不是太大,但是在丘陵山区,大型机械无法操作的地区,留守妇女面临的劳动压力很
大。农村留守妇女认为从事农业生产有困难,主要是因为劳动强度大和留守妇女不懂劳动技术,导致生产效率较低。非农忙季节,农村留守妇女不仅要做家务,还要照顾家里的老人和
孩子,另外加上副业的劳动,大多数留守妇女几乎没有闲暇时间。忙里偷闲的休闲方式就是跟邻居聊天,或者看看电视。另外由于丈夫常年在外,几乎没有性生活,最基本的生理需要无法得到满足,再加上一系列繁重的体力劳动,导致妇女的身体健康状况总体低于非留守女性。
2. 精神压力。心理学家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妇女在躯体化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抑郁几个因子上的分值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她们的心理健康问题相当严重。
农村留守妇女生活压力大。丈夫在外务工,留守妇女被迫承担起所有的家庭责任,事无巨细都需要独立处理和决策,包括儿女的教育,老人的健康,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等问题,虽然可以通过电话跟丈夫商量,但是为了避免丈夫担心影响工作,很多事情还是要自己做决定。
农村留守妇女经常会感到孤独,对其婚姻的稳定性产生质疑。长期两地分居使留守妇女婚姻的许多功能无法实现,降低了其婚姻幸福感和满足感;性生活是婚姻的生理基础,是促使男女双方成就婚姻的一个强有力的动因,留守妇女过不了正常的夫妻生活,导致性压抑和性饥
渴,婚姻满意度下降;丈夫外出,夫妻继续社会化的环境不同,机制不同,过程和结果不同,导致夫妻的人格特质出现差异,从而给婚姻稳定性带来负面影响。
农村留守妇女缺乏安全感。近年来农村社会治安稳定问题日益突出,丈夫外出是家庭遭遇不安全事件的重要因素;有的留守妇女有时也可能面临被异性骚扰的问题;留守妇女对丈夫的担心,包括丈夫身体健康、工作安全和感情方面是否出轨等担心也大大降低她们的安全感。
三、应对策略
改革完善户籍制度,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局面是解决留守妇女问题的治本之举。但是改革制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可以断言农村留守妇女现象还将继续存在。但是国家和政府不会对此坐视不管。农村留守妇女现象影响着农村的繁荣和发展,我们的政府要负起责任,给予这一弱势群体更多的关怀,引导其走出困境,在新农村建设中为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条件,以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对农村留守妇女进行技能培训,使其掌握一两门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技术,增强其生存能力,使其有能力参与城市就业岗位竞争,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最优路径。农村社区可以组织留守妇女互助小组,小组成员可以在农忙季节互帮互助,交流农业信息,也有共同话题,可以互相倾诉心事;留守妇女可以在社区的带动下自发组织娱乐性强的活动,丰富其文化生活,增加其生活中的信心;另外还要健全社区治安防范体系,成立农村警务站,加强日常的治安巡逻工作。
参考文献:
[1]魏翠妮. 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以苏皖地区为例[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2]张宏宏. 留守妇女形成的原因及其从业行为分析[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2;(6)
[3]朱桂琴. 农村“留守女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思考[J]. 天中学刊,2006;
(4)328 农村经济
第五篇:研究农村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现状
1、选题意义:研究农村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现状,探索农村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之间的联系,促进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共同协调发展,推动农村劳动力向知识型、技术型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研究内容:
㈠本县域农村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发展现状
①职业高中学习周期长,专业技术单调,师资大多数是普通高中教师改行而成,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照本宣科的多。
②职业高中并不走职业化道路,仅是发职业技术高中毕业证,学普通高中知识,学生毕业后没有真正的职业技能;
③普通高中班额大,学生多,层次参差不齐。教师难以达到面向全体展开教学,更谈不上因材施教,只能面对升学有望的同学,基础能力稍差的同学听不懂;
④升学无望的同学大多数是毕业后到私立技工类学校,学习一项技术而外出务工; ⑤私立私立技工类学校学习周期短,专业性强,能真正学习到某项技术。
㈡针对以上现状研究探索一条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共同协调发展,推动农村青少年学知识、学技术,周期短、见效快的路子,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㈢通过问卷调查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私立技工类学校的学生、教师对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现状的认识和建议;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农村青少年外出务工人员的知识技术需求,了解社会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知识技术要求。
㈣研究基础:所在地区经济落后,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能升入高中和高等学校的学生少,每年有5000左右青少年外出,学历低、技术差、工作危险、报酬低。
探讨一种真正适合农村学生积累知识掌握技能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