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会计人员自律机制研究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失衡原因分析
(一)诚信缺失,荣辱观错位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样也影响着会计人员,包括对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的严重影响。根据学者应永胜的调查情况可以看出,对会计人员做假账的态度主要为:有18%的会计人员认为做假账是一种严重的职业道德败坏问题;有25%的会计人员认为做假账是出于某种特定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存在道德缺陷;有41%的会计人员认为最理想的情况是不要做假账,但为了一些特殊的原因偶尔做一两次并无大碍;有6%的会计人员认为做假账是一种正常现象。道德失范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严重干扰了我国的经济秩序。根据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道德发展过程划分为三阶段:放纵阶段、顺从阶段和觉悟阶段。在放纵阶段中人们注重个人利益,关心眼前利益;在顺从阶段人们承认并遵循社会或有影响的团体所界定的标准;在觉悟阶段人们自觉地按照高水平的道德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根据2009年《中国证券报》“公司财务报告是否可信”的调查结果可知,我国会计人员的道德意识正处于道德发展阶段的放纵阶段。一些会计人员由于负面信息的认知判断不足而对市场经济认识出现片面性,以至于价值观扭曲,荣辱观错位,具有浓厚的务实性价值观,在利他的同时首先要利己,因而在利己没有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时,就会出现违背道德和法律的情况。
(二)知行脱节,敬业精神缺失 目前情况看我国会计人员知与行的脱节是比较严重的。会计人员受过会计职业道德的专门教育,对职业道德的认知是比较好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等可以朗朗上口,但在职业道德的践行上却相去甚远。目前在会计人员队伍中,有的人觉得会计工作简单繁琐,发展潜力不大,有时与其他岗位对比还可能出现收入差距较大的情况,心态的不平衡而导致工作上的马虎敷衍态度。有些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已经发现了财务制度有缺陷,却视同不见,既不提出问题,也不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有些会计人员不注重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注重会计理论的学习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在当前会计制度不断国际趋同和完善的今天,不能跟得上理论的变化。如《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该准则提出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必须要保持必要的职业怀疑态度,加积极主动地识别和应对财务报表舞弊的风险,对特定的风险,应对该风险实施实质性测试程序。但在实际的职业过程中由于竞争的因素以及注册会计师个人职业水平等因素导致注册会计师并未严格执行该准则,出具了不符合实际的审计报告,客观相当于协助企业进行会计造假行为,充当了共同作弊人。
(三)道德失范,犯罪率陡升 现阶段,道德水平的高低更直接地体现在个人对待金钱的态度。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更多的接触钱与物,在钱与物面前保持必要的职业道德操守显得尤为重要,因而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操守要求相对较高。近年来会计道德失范导致职务犯罪的升高,严重损害了企业实体的经济利益,也一定程度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失范的危害
(一)导致国家层面决策依据失真 国家决策用的数据信息是由各几层单位逐步汇总而得,基层单位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必然导致总体会计信息失真。故而作为国家决策依据的会计信息失真必然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相关决策,使国家的政策不符合实际。会计信息失真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甚至由于误导作用做出错误决策,这将可能为整个国民经济的紊乱埋下祸根。
(二)导致国有资产及国家财税收入流失 一方面,由于会计信息失真,有可能使企业的部分收入避开税务机关的监管,使应交税费锐减,减少了国家财税收入;另一方面,会计信息失真一定程度上使会计主体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客观的反映,部分经营管理人员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货经济利益,搞短期行为,在企业中实行掠夺性经营策略,使国有资产大幅折损或价值流失;有的经营者通过非法合资、不合理分红等不合法的手法,大肆侵吞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使国家利益蒙受损失。
(三)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 虚假会计信息可能造成经济的混乱,也可能造成经济的虚假繁荣,根据虚假繁荣而制定的经济政策就有可能引发经济膨胀。在证券交易市场,这种情况就显而易见。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信息导致投资者的误判就可能导致股市的虚假繁荣。但如虚假会计信息被审查出后,企业就会陷入被动,严重时就可能引起企业债权债务的连动,甚至使企业破产,职工失业,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就会随之增加。
三、健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自律机制,实现会计行业集体自律
(一)内化品质,完善会计人员自律机制 通过教育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内化为为会计人员的品质,使遵从职业道德化为自然由之之举。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失范的根本原因在于个人欲望的满足和膨胀,通过养心,自律机制内化为“约束系统”,会计人员自觉按自律标准进行自我约束。(1)坚定信念以立德。理想信念是道德之基,高远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具有高尚道德的基础,决定着是否能用健康的态度对待人生,是否能够用正确的道德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对于会计人员是相同的道理。所以会计人员不能禁锢于细致的工作,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这样才能做到诚实守信,敬业爱岗,脚踏实地做好会计工作,坚持准则,不做假账。(2)牢记准则以守德。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求真,信息要符合企业的客观实际,绝不弄虚作假。会计人员应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守着自己良好信誉,严于律己,决不为一己私丧失道德操守,守信如节,并在会计工作中深刻理解和体会道德内涵,不断积淀“德”之力,使自己成为“德”、“能”兼备的会计人。(3)加强学习以明德。学习是道德建设的保证,学习也育是会计人员的终身课题。不断学习,可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精进业务,且有利于陶冶情操,提高道德修养。会计人员道德修养提高,就不会过于在意眼前的一些短暂的利益、名誉,不太计较个人得失和营私舞弊。因此会计人员应把学习教育视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孜孜以求,学而不怠。
(二)建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形成会计职业道德他律机制 为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充分发挥作用,应在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遵循情况的检查,建全对会计职业道德监测评价系统,由此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1)建立健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监管制度和监管部门。在目前状况下,可由中国会计学会组建二级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监管委员会负责监管业务,待条件制度成熟后,可充分发挥省级会计学会以及相关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单独组建中国会计协会,负责全国会计职业道德的监管,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追踪记录制度,使会计人员的道德行为有案可稽。建议在会计证年检的时候同时进行会计人员的注册登记制度,对所有会计人员的基本信息、受表彰情况、违规情况录和警示信息等进行详细记录,建立诚信资料库。在登记制度实施过程中,诚信资料库随时更新登记,实行实时动态管理。会计人员有义务及时向单位提供真是的诚信资料库相关资料,会计人员所在单位负责本单位会计诚信资料库相关信息的归集、录入,并报给所属财政部门汇总并逐级报给财政部。各级会计学会可以根据相应财政部门的汇总资料进行信息分析,提出建议,制订规章制度,指导诚信资料库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对相关人员失信和处罚等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和披露,是加强会计自律性管理的有效手段,其目的是做到不让那些有劣迹者脱逃。(2)完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奖惩机制。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奖惩机制应能奖优罚虐、抑恶扬善,其应包含奖励、褒扬和惩处、贬抑。这种机制应能涵盖精神、行政和经济的奖惩,通过将各种社会资源给予或剥夺的方式进行奖惩,以此到达对会计人员的从业行为进行控制和驱动。第一,褒奖守德会计人员。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对认真执行本法,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给予精神的或者物质的奖励。”对会计守德者的奖励方式应灵活多样,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进一步总结和完善会计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评选表彰制度,定时定期表彰奖励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中的先进典型,树立模范,发挥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评审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更加适合的评选方法。如三年一次全国大范围评审,每年一次省级范围内评审,并将综合奖和单项奖有机结合等新方法,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例如单项奖的设置,可评选十大全国会计道德模范、十大杰出总会计师、十大见义勇为会计人员、十大钻研进取会计学生等。如此,使守法会计人员的道德行为选择能够得到精神和物质利益上的回报,也实现了自我价值;另一方面,通过这些奖励的评审在社会形成了良好影响,使会计人员的地位和社会声望得到提高,从而激发会计人员对工作的荣誉感和满足感,使会计人员能全身心投入工作。第二,惩贬失德会计人员。对违规会计人员的处罚应围绕其违规经济性质的轻重进行处罚,同时对会计人员的违规行为进行道德上的贬抑和谴责。对会计人员违规行为的处罚要给与实质性打击,不仅使其名誉扫地,还要起到对其他会计人员的震慑作用和教育效果。同时还要考虑到给违规者以生存空间,在其付出惨痛的代价后给予其改过的机会。会计道德惩罚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包括行政处罚、刑事处罚、道德谴责、会计行业内通报批评、强制参与职业道德培训班、暂停或吊销从业资格证、在行业内部的公开刊物上予以曝光等方式和办法。每年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进行评价,不合格者,可采取不予通过年检、不准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或评审、不予颁发技术资格证书或取得资格不予聘用等方式。通过制度创新,严格考核奖惩,把思想引导与利益调节、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惩戒与处罚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情感和抑恶扬善的社会环境,为会计人员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提供一个良好的从业氛围。
第二篇: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与自律机制研究
目录
摘要„„„„„„„„„„„„„„„„„„„„„„„„„„„„„„„„„„„„2
关键字 „„„„„„„„„„„„„„„„„„„„„„„„„„„„„„„„„„2
一、自律不善导致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2
(一)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淡薄,弄虚作假„„„„„„„„„„„„„„„„„„„„2
(二)财会业务水平偏低,缺乏钻研业务精神 „„„„„„„„„„„„„„„„„„„3
(三)私设“小金库”,集体资金体外循环 „„„„„„„„„„„„„„„„„„„„3
(四)屈从领导压力,被动作假„„„„„„„„„„„„„„„„„„„„„„„„3
(五)在利益的诱惑下无视法律„„„„„„„„„„„„„„„„„„„„„„„„3
二、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成因 „„„„„„„„„„„„„„„„„„„4
(一)由单位内部形成的原因„„„„„„„„„„„„„„„„„„„„„„„„„„4
(二)由单位外部形成的原因„„„„„„„„„„„„„„„„„„„„„„„„„„4
三、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构建自律机制的对策„„„„„„„„„„„„4
(一)加强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夯实自律建设的基础 „„„„„„„„„„„„„„„„4
(二)刻苦钻研会计业务技术,在实践中加强自律建设 „„„„„„„„„„„„„„„5
(三)健全内部控制监督制度,完善自律建设的保障机制 „„„„„„„„„„„„„„5
(四)提高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构筑自律建设的平台 „„„„„„„„„„„„„„„5
(五)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切实强化自律建设 „„„„„„„„„„„„„„„„„„„6 参考文献„„„„„„„„„„„„„„„„„„„„„„„„„„„„„„„„„„6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与自律机制研究
(会计085任露 指导教师 王季玲)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会计改革的深化,客观上要求与之相适应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自律机制。但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放松了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道德自律建设不力,自律机制不完善,致使会计诚信缺失,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职业道德缺失并非一个短期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从长远来看问题研究对策,构建以诚信为本的市场经济循环体制,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本文针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现象分析其成因,进而提出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构建自律机制的对策。
关键字: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缺失;对策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从业人员在办理会计业务过程中树立和遵循的基本道德意识、规范和行为的总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样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自律是行为主体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和自我实践的过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自律要求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员,按照会计职业的道德规范和原则约束、控制自己的言行和思想的过程。它也是体现在会计人员意识的一种强烈的会计职业道德责任感,更是会计人员在意识中依据一定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和表现出的会计职业良心。但是,当今社会利益已经成为左右人们的最大工具,他们在面对诱惑时不能进行自我约束,导致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日益缺失,所以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建设和自律机制的构建已迫在眉睫。
一、自律不善导致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
随着经济活动的频繁和复杂,会计介入范围的扩大,会计在对经济发展起重要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因某些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和自律而表现出一系列非职业道德行为。
(一)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淡薄,弄虚作假
不少会计人员由于缺乏自律意识,在思想上没有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对职业道德规范和政策法规似懂非懂,这是现实中会计职业道德思想基础的严重缺失。再加上一些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 自律不力,不能自我约束,不能够坚持准则,甚至通同作弊,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粉饰会计报表,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对国民经济运行秩序的危害性也非常大。
(二)财会业务水平偏低,缺乏钻研业务精神
我国那么多财务人员中,中高级职称人员占的并不多,其余大部分都为初级职称人员,知识结构、学历水平和业务水平偏低。现实中不少会计人员不加强自我学习,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会计工作频于应付差事。业务素质的低下,还表现在工作中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记账不符合规范,账簿混乱、账账不符、报表挤数的现象。
(三)私设“小金库”,集体资金体外循环
由于会计人员不能自我控制,私设“小金库”已经成为一种既普遍又严重的职业道德缺失现象了。其一方面使一部分企业、单位集体资金游离于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之外,成为少数人掌握和控制的特有资产,另一方面由此引发了贪污挪用、行贿受贿等许多不正当交易行为,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和“摇篮”。虽然设立“小金库”不是会计人员的个人行为,但会计人员是直接参与者,并掌管着“小金库”的钥匙,经手“小金库”资金的使用,其职业道德和法纪观念荡然无存。
(四)屈从领导压力,被动作假
由于受执业环境的影响和自身职业道德修养不高的原因,财会人员的职业原则性受到了削弱。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一些会计人员迫于压力,把规范中规定的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应当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置于脑后,放弃原则,唯领导是从,放松自律警惕,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甚至共同作弊。会计人员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前程或既得利益,对一些违规违纪行为视而不见,明哲保身,多数情况下按领导的意愿处理会计事务,难以做到客观公正。
(五)在利益的诱惑下无视法律
一些会计人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知法犯法。会计职业道德沦丧,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会计行业自律环境不完善,使一些会计人员和会计组织放松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利用单位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趁职务之便,违规操作,谋取个人私利,贪污挪用公款,会计职业道德沦丧。
二、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成因
(一)由单位内部形成的原因
一是从业环境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影响。会计操作人员是单位内部的从业人员,受聘、受雇于会计控制者。会计人员在单位的地位具有天然的从属性,虽然这种从属性对会计人员自我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会计人员要具有比以往更高尚的职业道德境界,才能使职业道德充分发挥作用,但是不少会计人员却很难达到这种程度。会计人员若坚持职业道德,就很有可能会被辞退下岗,因而有些会计人员在领导的指使、强令下被动地做假账。所以,要恪守职业道德,不少会计人员是很难做到的。
二是会计人员的总体道德素质偏低的影响。会计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反映出会计人员自身道德素质偏低。其形成的原因,固然也有社会风气和单位负责人道德水平的影响,但与教育不够极有关系。我们的学校教育中,较长时期片面注重智育,忽视德育
(二)由单位外部形成的原因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造成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削弱了企业自我约束能力。当企业的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营,而放松了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况且目前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又不统一,各部门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同时,满足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运行需要的会计管理体系还没有形成,会计规范体系也不完善,而企业又是社会各方利益的联结点:即投资者 从中获取投资报酬,管理人员从中获取薪金,政府从中获取税金。在许多情况下,各方利益经常发生冲突也导致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低。
三、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构建自律机制的对策
对自律不善导致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我提出了以下几点解决办法:
(一)加强道德素质修养,夯实自律建设的基础
如果一个人不能时时处处亲身实践,那么职业上的很多道德知识、道德习惯、道德标准都不可能轻易获得和掌握。会计人员不仅要从书本上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向他人、向社会学习。学习身边领导、同事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前人的经验,他人的体会和感受,都可作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自律的借鉴。只有学好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才能从理论上明白加强社会主义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才能在会计职业实践活动中加深对道德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原则、规范的理解,从而自觉地履行会计职业责任和义务;只有学好了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才会自觉地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自律和修养。
在会计职业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开展以职业道德观念教育、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职业道德警示教育为内容的教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等,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应贯穿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始终。同时要通过开展对违法会计行为典型案例的讨论,给会计人员以启发和警示,促进会计人员法律意识和辨别是非能力的提高。
(二)刻苦钻研会计业务技术,在实践中加强自律建设
社会在前进,经济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作为一名会计工作者,必须不断地提高其业务技能,这既是会计人员的义务,也是作好会计工作的需要。业务技术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自律的前提和基础,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中的“道”。业务不熟,技术不精,其“德”则难以表现,其职业之“德”也就失去了依托的基础。因此,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自律建设,必须加强会计业务技术的学习。只有娴熟的技术和高尚的品德相结合,优良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才能得以体现。会计人员要通过扎实认真地系统地学习,全面提高其会计理论水平、会计实务能力、职业判断能力、自动更新知识能力、提供会计信息的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才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健全内部控制监督制度,完善自律建设的保障机制
严密的单位内部监督,能促使会计人员严格按规定的程序、手续办事,即使有一些不良动机,其行为也无法实现,私设 “小金库”就是单位内部审计不力,监督不严所至。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在客观上就为会计人员违反道德规范、违反法规法纪提供了可乘之机。从社会上发生的个案中看到,有些会计、出纳人员的道德品质并不坏,只是自律性不强,一时思想产生偏差或被诱惑,做出了偏离会计职业道德标准或违法的行为。发生这些行为后,有的刚开始还惶惶不安、自责,过了一段时间后没人过问或没被发现,也就有了二次、三次,并逐渐形成了心安理得的习惯行为。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可从各种渠道杜绝不道德行为和违法行为的发生。
(四)提高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构筑自律建设的平台
会计人员是在本单位领导的具体领导下进行工作的,单位领导的道德水平、道德修养直接影响着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发挥。因此,在加强会计人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同时,必须提高领导的道德修养。一方面通过领导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作用,去带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要减少领导对会计人员执行会计职业道德准则的干扰,维护会计人员依规依法工作的相对独立性。《会计法》明确了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从法律角度为单位
领导人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作出了规范性的界定,客观上也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及自律建设,营造出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五)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切实强化自律建设
用法律的手段约束、制约不道德行为,充分发挥法律威慑作用,不仅可以减少和遏制会计人员经济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还可以防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败坏。建立和完善法律支持和保障机制,将会计职业道德核心内容纳入到会计法律制度之中,为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提供严明的会计法律制度、正常的会计工作秩序、良好的会计从业环境,从而使道德的作用得以强化,职业道德的自律更有力度,自律与他律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因此,道德的推广应当借助法律的力量,使之更加具有威慑作用。在当今社会中,离开了法律的道德,其作用是有限的;道德与法律的结合,将使道德的作用得以强化,发挥作用更为彻底,将使职业道德的自律更为直接、更有力度。
总之, 社会各方面应尽可能地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与自律机制的建立,制造和提供一个更适宜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我相信,经过广大会计人员的不懈努力,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与自律机制一定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自律机制构建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2008(3);
[2]伏耀东,刘龙泉: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自律建设[J],财会研究,2005(12);
[3]姚海燕: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及对策分析[J],商情,2008(5);
[4]岳文红:小议加强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的必要性及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22);
[5]李积志,迂广林: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3).
第三篇:会计职业自律机制研究
一、研究背景当今中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会计信用短缺。经济违法犯罪以及大量腐败现象,几乎都与财会人员、会计师事务所不自律、做假账分不开。这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个“毒瘤”。企业管理层、会计师在利益和诚信的权衡与选择间,很容易遗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诚信,成为利益的俘虏而出让道德。造假在全世界已造成“风借火势,火借风威”的效果。在信用短缺、道德滑坡的大背景下,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提出了重要治国方略——“以德治国”。认真领会这一治国方略的深刻内涵,对于我们探究会计职业自律、进行会计的道德建设具有纲领性指导意义。我们不仅需要法治,而且也需要德治,使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会计来说,依法治理会计和以德治理会计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两者都以其独特功能来规范会计成员的行为。德治是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会计道德水平;法治是通过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来规范会计成员的行为,提高整个会计界的道德水平。因此,在此背景下,本课题对会计职业自律进行认真和严肃的思考、深刻而充分的研究,对会计职业自律在全社会的养成,都具有深远的启示性意义。
二、研究内容全课题共八大部分,六万多字。第一部分对会计职业行为机理及规范体系作了简要论述。首先指出研究会计主体的会计行为必须从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出发,指出会计行为是企业管理当局依“法”而治的会计运动过程或活动,而会计动机则是导致这个过程或活动如何发生发展的内在根据。会计行为在客观上受两种前提制约:一种是社会对会计行为的接受程度,它是会计行为的外部制约因素,对会计行为的性质和度量起硬性法律制约或舆论的或道德的软性制约的作用;另一种是受自我鼓励、自律的内部制约。会计硬性制约是会计行为规范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它强调的是“合法”。会计道德规范强调的是“合情”,是根据会计法规和会计理性规范做出的要求,是由从事会计职业的人们在长期共同交往和工作中逐步形成的、并以某种习惯和传统等形式固定下来的会计行为准则,是会计人员在会计行为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的职业准绳。它具有强烈的职业性和社会性,价值取向是“为善”,是一种“道德价值”,它调整的是会计人员与其他社会集团以及会计人员之间的伦理关系。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自律与他律的结合,它需要借助外界舆论的压力,也需要把社会的需要转化为个人的内在要求,运用自我评价方式来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第二、三部分对市场经济下的会计“利”与“义”作了分析,指出现代市场经济制度都是以相应的道德意识、道德习惯和价值观念为前提的。会计道德的本质特征是超越狭隘功利动机的自律性,而市场经济的特征是与之相反的功利性和他律性。对市场经济本身而言,它具有“非会计道德”的性质。会计人员为达到自己的物质利益而给他人提供好处的行为不是自律而是他律,只有把行善本身视为目的才是自律。自律性确实是超功利道德的本性,所以自律同行为的超功利性是一致的。那么在市场经济中,人的行为是不是只有他律而完全排斥自律呢?我们认为不是。因为市场经济有一种本性:要求规则化。因为若无市场规则,就不能为市场的正常发展创造稳定、协调有序的内部环境。这些规则包括:用诚实(不弄虚作假)、平等(不搞市场垄断)等原则来约束个体行为。以德治国为建立信用体系提供了前提条件,对诚信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会计“德治”是会计“法治”的重要补充和辅助力量。会计“德治”能够弥补会计“法治”的不足,能够起到第二道防线的作用。会计“法治”是会计“德治”的有力保证。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使依法治理会计与以德治理会计能够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构建德法并行的会计新格局。德治和法治、伦理建设和法制建设、自律和他律有机结合,不可偏废,是治理会计造假的成功经验。[!--empirenews.page--]第四部分对会计职业失范、职业自律作了经济学博弈分析。通过经济学博弈分析,指出没有建立市场退出机制——“可信的承诺和威胁”机制缺乏,导致重复博弈蜕变为一次博弈,而会计行为失范造假成本也相应显著下降;民事赔偿机制和集体诉讼机制缺位,使得会计行为失范者可以忽视长期利益而一味追逐短期利益;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使得监管部门和失范者“合谋”等使职业失范产生。造假究其行为动机,主要是他们以身试法所获取的利益远大于所付出的代价,代价越小,谋利越高,造假行为发生的概率就越大。因此,提高会计治假效力有两点建议:一是不能忽视道德他律性的一面。必须加强道德的制度化建设,增强其硬性约束力。道德要求规范化,增强其可操作性。二是建立健全道德执法监督机制。通过制度安排,保证具体的会计自律行为获得较大收益,保证会计造假行为付出极大的成本代价,加大法定成本的设定,加大惩治力度,培育合格的交易主体,确保会计行为在规范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中展开,也是必不可少的。还指出企业会计诚信的关键途径:完善诚信立法体系,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加强诚信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强化诚信管理制度;建立诚信行业协会,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等方面做出有效的制度安排。第五部分对会计职业伦理自律的框架及基本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对中外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比较,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把它归纳为:会计职业理想、会计工作态度、会计职业责任、会计职业技能、会计工作纪律和会计工作作风。设想中国职业道德体系应由这样几个部分组成:第一,会计职业道德概念,提出会计人员应有的行为,以达到行为守则所规定的最低可行的标准,主要包括职业精神、职业修养、职业责任和职业公正。第二,操守准则,这是强制性的道德标准,可以充分借鉴世界会计的优秀成果和我国的传统文化予以制定。第三,守则说明,为明确行为守则的范围和实施提供指南,以提高其现实操作性,甚至说明行为守则在各种特殊情况下的运用。在类似情况下,违反准则的会计人员将被要求对其行为做出解释。我们认为,最简单、最基本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必须包括三个内容:第一个要素是决定道德价值取向的部分,赞成用职业理想,它是整个职业道德规范的灵魂与核心,是制约具体行为的最高准则。第二个要素是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包括知识、技能、品德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第三个要素是行为准则与评价标准,其功能类似于理性规范中的“判别准则”、“操作规程”和法律规范中的“处理”。基本点为:①精通业务,胜任工作;②保持公正;③保守秘密;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求实讲真”四个字。会计作为一种职业首先应该着眼于职业素养,会计职业素养包括:职业语言、职业知识、职业思维、职业技术、职业信仰和职业道德六个方面。职业道德是会计行为立足之本,而诚信自律又是本中之本。因此作者提出构建德业双修的教育体系,在会计界、教育界普遍开展诚信教育,营造出“信则共赢,不信则皆亡”的良好氛围。同时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确立自我评价、本单位内部评价、用户评价和社会评价等方法十分重要。[!--empirenews.page--]第六部分论述了会计人格的重塑机理——从他律到自律。论述了自律是以职业良心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即会计人员在履行会计义务时已把应负的职责转变为内心道德感,形成自己的会计职业良心。职业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价值目标阶段。在这一阶段,职业良心与职业责任在职业目标的统帅下融为一体,职业道德的他律性与职业道德的自律性已达到高度统一,外在导向的价值目标与内心价值追求目标已完全吻合。价值目标阶段是我们建设和发展会计职业道德的奋斗目标,是今后努力的方向。会计职业的执行不是受制于外力,而是通过会计人员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判断和自我“立法”来体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及要求的一种制度安排。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是以会计职业良心为核心的会计自律道德,完善于以会计职业义务为核心的他律道德。会计职业道德自律以外在的管理体制、法律、制度安排为运行方式,同时它又以会计人员职业良心体验、职业意志约束、职业责任限制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职业道德运行状态。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会计职业道德自律的内在导向机制,内在的导向来源于目标,它规定了会计职业道德自律行为及其机制运行状况的评价标准,规定了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具体方向。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具有经济目标与道德目标相一致的特点。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将会计职业人“应当怎样”的道德准则内化为调节职业道德的尺度;它从权利和义务两个方面调节会计职业人的行为时,主要依靠其自身的固有规定和特有机理而实施调节;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的调节功能,主要诉诸舆论褒贬、沟通疏导、教育感化等,注重职业责任心,不带有国家强制性质,其调节方式主要是通过道义的力量去感化。本部分还提出了公司道德自律导向运行机制的几个方面:①构建双赢调节运行机制。利益是道德的基础,任何道德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主要的支配点——利益动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基本上趋于一致。因此可建立起双向需要的利益关系和道德原则。②构建双向义务的规范调节机制。要真正实现道德规范作为社会道德价值导向运行机制的功能,还必须解决道德规范或道德要求内化问题,即在社会道德要求与主体的内在道德追求之间架起一条道德内化的桥梁,这座桥梁就是道德义务。③构建扬善抑恶的舆论评论机制。④构建“良心”与“公心”的道德心理机制。第七部分对会计职业自律环境的净化提出了措施。指出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行为,是一个内外结合、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过程。净化会计行为环境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会计行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并对会计职业自律环境的净化提出了措施。最后,提出企业文化作为可操作系统,对于道德社会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道德文化始终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阶段,并支持着企业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有导向、规范、约束、凝聚、融合等作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构建企业文化、诚信自律与企业家精神是实现可操作系统的切入点。[!--empirenews.page--]
三、价值及意义 《会计职业自律机制研究》对会计职业行为机理及规范体系、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利”、“义”分析,在利益驱动中构建职业自律、自律的经济学博弈分析,对会计职业伦理自律的框架及基本内容、会计人格的重塑机理、会计职业自律环境的净化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我们提出了一些见解,无论是对会计职业自律进行认真和严肃的思考、深刻而充分的研究,还是对会计职业自律在中国的形成,都具有启示性的意义。形成了独特科学价值的学术见解、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为推动有中国特色的职业伦理自律建设有原创性的意义。它不仅可以为主管部门制定实施会计职业道德提供理论依据;而且也可以为各单位构建微观的会计职业自律提供重要的参考,为遏止会计造假、优化会计行为、重塑会计人格使其尽可能地减少形而上学而多一些理性提供依据。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第四篇:员工自律机制
员工自律公约
一、为加强员工自律,维护共同公共利益,维护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自觉遵守考勤要求,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外出前,须经店长或经理同意。
三、工作时间着工装,佩戴胸牌。
四、请假制度。请假请提前一天提出,方便前一天夕会安排工作。未经请假离岗按旷工处理。
五、上班时间开始后(上午7:30;下午1:30)5分钟至30分钟内到班者,按迟到论处,按迟到论。
六、每天自行填写考勤打卡,下班填写绩效统计表。
七、卫生标准,按照卫生标准点执行。
八、1小时流程中:
①,不允许接受重复体验。
②,必须配合一小时流程入境。特殊情况应提前一天夕会报备。
③,不使用电话
④,必须要换场,必须要分享
⑤,主持人话术需要先调低音再讲。
监督委员制度
康雪霞:登记、跳操人数安排跟进。
刘霞:一小时流程监督。
李红:迟到早退、绩效考勤(讲课统计安排)。
赵霞:卫生委员。
处罚机制:
1,迟到惩罚。晨会迟到,鞠躬并且深鞠躬3次。1个月内迟到、早退累计达3次者,扣发5天的基本工资;累计达3次以上5次以下者,扣发10天的基本工资;
2,旷工半天者,扣发当天的基本工资、效益工资和奖金;
每月累计旷工1天者,扣发5天的基本工资、效益工资和奖金,并给予一次警告处分; 每月累计旷工2天者,扣发10天的基本工资、效益工资和奖金,并给予记过1次处分; 每月累计旷工3天者,扣发当月基本工资、效益工资和奖金,并给予记大过1次处分; 每月累计旷工3天以上,6天以下者,扣发当月基本工资、效益工资和奖金,第二个月起留用察看,发放基本工资;
每月累计旷工6天以上者(含6天),予以辞退。
3,积极配合卫生打扫,被卫生委员点名3次者,50元。
4,讲课不分享者,累计3次,10元。
5,体验区电话响者,1次10元,经理店长1次50元。
第五篇: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研究
目 录关键词------------------------1内容提要------------------------1一、会计职业道德概述----------1
(一)、廉正诚实、执法守法--------2(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2(三)、恪守信用、保守秘密--------
2(四)、精通业务、讲究信誉--------
2二、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及其存在的问题----------------------------
3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措施----4
(一)加强政治学习,提高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5(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使命感---------------------5
(三)建立监督机制,以法管财------6
(四)建立会计岗位轮换制度,保证会计工作质量---------------------6
(五)建立健全选拔和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6
参考文献----------------------7[关键词]会计人员 职业道德 研究[内容提要]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从事各种特定的职业活动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职业道德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同职业联系在一起的。职业道德来源于职业实践,会计亦如此。会计工作处于各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前沿,会计人员身处财经大权的关键地位,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愈来愈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当前财会领域的根本大法是《会计法》,只有把《会计法》的内容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才能做到有法必依,从而使法治为德治提供有力的保障。人们的道德观念并不是天生就有的,高尚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品质更不会自发形成。它是由学校,社会部门有系统的道德教育和个人的道德修养,并通过外界的监督制约,在长期的职业生活实践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会计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会计人员应当把职业道德建设看作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切实履行会计核算,加强会计监督这一工作职责的大事,真正做到忠于职守,不为经济利益所左右,敬德敬业、当好经济卫士。一、会计职业道德概述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从事各种特定的职业活动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同职业联系在一起的。职业道德来源于职业实践,会计亦如此。会计职业道德的形成取决于会计职业的产生,它是会计人员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逐步形成和总结出来的,用以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之间、会计人员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职业道德,是主观意识和客观行为的统一。现在的会计专业的学生是未来会计事业的建设者,他们必须有德有才,德才兼备。因此,不仅要向他们讲授会计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还必须向他们传授会计职业道德知识,陶冶职业道德品质、情操,把职业道德教育与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它体现了会计工作的特点和会计职业责任的要求,规定了财会工作者在履行公职中“应当怎么样”、“不应当怎么样”。这些道德标准是财经法规、财会政策制度所不能替代的。非法行为肯定不道德,但合法行为也可能存在着不道德问题。而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准要求更高,所以如此,首先是有利于社会,因为它关系着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具体说,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廉正诚实、执法守法。
会计人员既是会计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又是会计制度的具体执行者。执法是会计人员的光荣职责,守法是会计人员应尽的义务,在职业工作中要做到廉洁、正直、诚实,不得为谋取私利而弄虚作假。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纪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按照会计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的各个阶段必须符合会计真实客观的要求。会计确认必须以实际经济活动为依据。会计计量、记录的对象必须是真实的经济业务。会 计报告必须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掩饰,做到会计信息正确可靠,而且要对不真实的会计数据予以坚决纠正。(三)、恪守信用、保守秘密。
会计人员应当恪守信用,除得到特殊许可或由于法律责任、职业责任等方面的需要以外,不能用于私人目的或向第三者泄漏本单位的会计信息。
(四)、精通业务、讲究信誉。
会计人员应当遵照《会计法》及有关职业技术标准进行业务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始终保持在应有的水准上,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会计人员应当始终如一地使自己的行为保持良好的信誉,不得有任何有损于职业信誉的行为,不参与或支持任何可能有负职业信誉的活动。行业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管制上的基本形式,会计职业道德的实施主要靠会计人员的道德感和良心,而不是受制于外力。但会计职业道德准则专业性很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任务不会自行实现,道德品格也难以在每个人员身上自发形成。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道德决策能力只能依靠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来形成并提高。二、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及其存在的问题
我国会计职业道德作为社会道德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完善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方面,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前提。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修养和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会计是诚信行业。如果会计失之诚信,弄虚作假,欺诈舞弊,会计关系得以存在的基础就会随之崩塌,会计业的生命力也就随之完结。会计工作处于各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前沿,会计人员身处财经大权的关键地位,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愈来愈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本人认为在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还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会计法律制度不全、执法不严。
在我国,近年来所暴露的一系列会计舞弊欺诈案件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审计失败的案例,使会计业的公信力受到严峻挑战,对会计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12月12日财政部发布的对部门行业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中指出,假凭证、假账、假审计、假评估等“五假”问题不容忽视,其中资产不实比例在1%以上和利润不实比例在10%以上的单位分别占被抽查单位的50%和57%,部分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仍很严重。一些单位为了达到扭亏为盈、享受“债转股”优惠政策、小集团利益、包装上市、领导人出政绩等目的,随意调整报表合并范围,巨额潜亏挂账,人为调节利润。此外,“中农信”倒闭、株州“有色”巨亏,上市公司丑闻,中创集团和海南发展银行被接管,“广国投”关闭等一些事件相继发生,令人触目惊心,令人深思,发人深省。究其原因,主要是法律不全、执法不严,无法约束人们的不良行为,而根本原因在于人们的道德标准下滑,真假、善恶、美丑、是非界限模糊,无法抑制人们的不良心欲,进而导致不道德行为。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或职业道德水平不高,价值观念发生偏差,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制假,是产生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规范会计工作秩序,重塑会计公信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加强督促检查和行业自律,使“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职业要求变成广大会计人员的自觉行动,使之在各自工作的岗位上恪尽职守,诚信为上,共同构筑会计业诚信“长城”。2、部分会计人员商业道德和职业道德不高,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不够。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管理、崇尚伦理道德”是一种新趋势。在会计活动中,重视会计伦理道德建设成为必然。否则,市场经济就会在不公平竞争中迷失方向,演变成“虚假欺诈经济”。因此,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展与之相适应、相配套的现代会计伦理道德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建立一个以诚信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是社会公众的共同愿望,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商业道德和职业道德问题,愈来愈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理论界、企业界以及政府的监管部门逐步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要建设健康的、有活力的市场经济,必须尊崇诚信原则。缺乏诚信,经济运行的成本会极其高昂,甚至根本无法运行。在一个欺诈和舞弊盛行的社会里,弱者得不到公平,坦诚者最易受到伤害。因此,建立一个以诚信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是社会公众的共同愿望。历史的车轮已经驶入充满希望而又严峻的21世纪,中国社会迎来了网络时代、信息技术和加入wto的巨大挑战,市场经济正在强烈深入地冲击、改变着中国社会一系列传统特征,因此,亟待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在巨大而沉重的社会变迁中,物质财富充裕令人欢欣鼓舞,然而精神道德状况却让人忧虑。较之过去,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人际关系大大复杂化,为数不少的人在物欲横流的惊涛骇浪中找不到精神支柱,生命之舟失去了方向,社会风气备受污染,在我国一度绝迹的丑恶现象如权钱交易、行贿受贿、以权谋私、徇私舞弊、偷漏税款、贪污盗窃等重新抬头,侵蚀着人们的思想与灵魂。会计工作处于各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前沿,会计人员身处财经大权的关键地位,在一些不健康的消极环境影响下,其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会计界突出表现为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假账盛行。为加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步伐,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提出了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出台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道德建设渗透到各个领域、各个学科。所以,会计———推崇伦理道德,这是现代人本管理和行为科学的必然发展与要求。在我国跨入21世纪的时候,为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展与之相适应、相配套的现代会计伦理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亦相当迫切,这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有悠久漫长的历史和辉煌灿烂的文化,“仁义礼智信”已经成为我国人民普遍遵循、崇尚的行为准则。早在革命根据地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注意到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我国会计界老前辈潘序伦先生创办了立信会计学校,造就了立信精神,构造了立信会计模式,“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就没有会计。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措施
加强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杜绝财会人员做假账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离不开环境支持、法制建设和学习教育。财会人员道德理念的形成与巩固,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社会环境,而致力于创造和利用优良的社会环境,就能使财会人员从中得到道德情操的陶冶和道德修养的内化。通过至上而下、方方面面乃至长期艰苦的努力来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这对财会人员职业道德修养至关重要。通过法制建设来制约和激励财会人员的道德行为,做到“有法必依、有规可循”。当前财会领域的根本大法是《会计法》,只有把《会计法》的内容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才能做到有法必依,从而使法治为德治提供有力的保障。财会人员通过学习财会专业的法规法律、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掌握法律知识,运用法律武器,自觉抵制做假账行为。通过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最大限度地给从业人员以职业道德观念与行为的影响,使其逐步渗透到会计人员的思想深处,从而净化其内心世界,改善认识标准确立符合职业道德规范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加强政治学习,提高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努力学习政治,提高思想觉悟,这是财务人员做好工作的前提。要组织财会人员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讲政治的重要讲话,学习时事政治,教育广大财会人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同时还要做好思想品德教育。财会人员不能只埋头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要掌握时代的脉搏,把自己的工作自觉融人改革的大潮,不要迷失方向。作为财会人员,要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制定的财会法规,一丝不苟地按财务制度办事,认真进行核算和管理,忠实履行财务监督职能,在抵制和纠正当前不正之风中发挥积极作用。(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使命感
会计人员要使职业生活更有意义、更有价值,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遵循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自觉提高专业品德修养,增强热爱本职工作的意识,讲求对事业的献身精神,维护会计职业的尊严,保持良好的社会形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化,与会计改革措施的陆续实施,使会计人员所面对的将不再是单纯的数字,而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会计人员承担的工作任务越来越复杂繁重,责任更大,遇到的问题更复杂,需要投入的精力也更多。在新形势下,会计人员应在工作中坚持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和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依法办事,依法理财。优质服务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对所服务的对象都要做到文明礼貌、热情接待、周到服务。(三)建立监督机制,以法管财
监督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人员监督经济业务经办人;二是社会监督会计人员。它们由两个不同的主体构成。会计监督。会计监督是会计人员的执法行为。它主要是会计通过审查、报账、记账、核算、分析等会计程序,对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经济业务,依照国家的财经政策和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进行正确的核算和真实的反映。会计人员必须认真、客观、公正地处理每一笔经济业务,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每一件财务事项。社会监督。一是由财政、税务、审计、监察等部门对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经常进行检查、督促。二是由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对会计行为进行查验、评估。通过监督,既可以提高会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又可以帮助会计人员正确理解和执行国家财经制度。三是发动单位职工和其他社会成员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监督。这样监督面宽、透明度大,可以增强会计监督工作的力度。法律制裁。对于贪污腐败、违法乱纪、知情不举甚至同流合污等现象,除按规定予以一定的行政处罚外,严重的还可追究会计人员和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使人们认识到若不注重职业道德,不用职业道德规范自己行为,将会受到法律制裁。加强法制教育,培养以法理财的观念和能力。市场经济是法制化的经济,我们会计人员是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执行者,必须依据国家的法规政策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做到以法理财。(四)建立会计岗位轮换制度,保证会计工作质量
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轮换。”实行有计划的会计轮岗制度,有利于加强会计工作的内部监督,在会计机构内部形成换岗交接清查的内部检查和牵制机制,防止贪污腐化行为的出现;有利于提高全体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使他(她)们能掌握多种岗位技能,促使本单位会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还有利于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接触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业务岗位,激发会计人员创造和提出业务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思想。(五)建立健全选拔和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建立健全选拔机制。任何财务活动,都要通过会计进行收支与核算。在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度确定以后,会计工作质量的高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是决定因素。因此,要选择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具有会计知识和技能的人从事会计工作。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四化建设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合格会计人才。因此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情况建立检查、考核、评价、奖罚制度,并与岗位资格、聘任专业职务、提职、晋级、精神与物质奖励等结合起来。促进会计人员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有利于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参考文献:1、刘富乾。《浅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a].高师财务管理研究[c].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杨良超。试论高校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a].高师财务管理研究[c].南京:南京师大出版社。
3、斯惠文。浅论提高会计人员素质[j].辽宁教育会计通讯,(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