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农行业务部门自律监管机制的构建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基层农行业务部门自律监管机制的构建 作者:孟建军
来源:《财会通讯》2003年第01期
第二篇:小企业自律监管
中国农业银行办公室文件
农银办发〔2007〕483号
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小企业业务部门 自律监管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新疆兵团分行,各直属分行: 现将《中国农业银行小企业业务部门自律监管实施细则》印发 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有情况和问题,请及时报告总 行(小企业业务部)。
附件:中国农业银行小企业业务部门自律监管实施细则 二○○七年六月二十日
主题词:信贷业务 小企业业务 自律监管 通知
抄
送:中国农业银行监事会,各审计特派办,苏州分行。内部发送:农业信贷部、信贷管理部、审计局、法律与合规部、监察部。中国农业银行办公室2007年6月21日印发 —1—附件:
中国农业银行小企业业务部门自律监管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小企业业务管理,加大内部控制力度,有效防 范和化解小企业业务经营风险,促进我行小企业业务健康发展,根 据《中国农业银行业务部门自律监管工作指导原则》(农银发
〔2000〕78号)及农业银行小企业业务有关制度,制定本实施细则。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是总行小企业业务部对各一级分行(直
属分行)小企业业务部门、岗位及其业务经营活动进行自律性监督 管理的依据。一级分行(直属分行)、二级分行小企业业务部门对 下级行小企业业务部门的自律性监督管理可参照本细则执行。小企业业务部门是指各级行单设的小企业业务部或小企业业 务归口管理部门。
第三条 小企业业务部门自律监管工作采取下管一级的原
则,上级行监管的主要对象是下一级分支机构的对口业务部门。在监管过程中,上级行小企业业务部门根据工作需要,也可延伸监 管检查至所辖的各级分支机构。
第四条 小企业业务部门实施自律监管的形式为非现场监测 和现场检查。非现场监测的范围主要为下一级分支机构对口业务 部门小企业业务经营管理情况。现场检查范围主要为下一级分支 机构对口业务部门上的小企业业务经营管理情况,必要时可 上溯或下延。
—2—第五条 小企业业务部门实施自律监管的主要依据为农业银 行有关小企业业务管理的制度、办法和操作规程。第二章 自律监管的主要内容 第六条 监管部门职责履行情况。
(一)是否按总行有关规定在小企业业务部门内设置了相应岗 位,明确了岗位职责,配备了专职客户经理。
(二)是否对辖内小企业业务发展组织实施了有效监管,落实 了监管责任。
(三)是否按照总行小企业业务工作要点,明确了本行发 展思路和工作目标,并采取了积极措施,推动辖内小企业业务健 康、快速发展。
(四)各一级分行(直属分行)、二级分行小企业业务部门是否 按照农业银行贷后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切实履行了对下辖对口 部门小企业客户贷后管理的指导与监督职责。
(五)是否向上级行定期、按时上报了小企业业务非现场监测 数据和经营管理情况分析报告,上报材料是否真实、准确。第七条 监管业务经营情况。
(一)小企业业务整体经营情况。包括:小企业客户信用余额 及增减变动、信贷结构和客户结构、信贷资产质量状况。
(二)小企业业务对象是否符合总行规定的小企业客户标准。
(三)小企业贷款投向是否符合国家产行业政策要求,是否符 合农业银行有关信贷政策和信贷结构调整方向。
(四)小企业信贷业务操作程序是否符合农业银行有关信贷政 策和管理制度的要求。
—3—
(五)小企业客户授信前的调查、评估是否按规定进行,首笔信 贷业务是否按规定进行了双人实地调查。
(六)对除办理免评级或可不单独进行评级及统一授信业务以 外的小企业信贷客户,是否按《中国农业银行小企业信用等级测评 计分表》的标准进行信用等级评定,是否按小企业信贷管理制度对 小企业客户测算授信额度。
(七)采用(抵)质押担保方式办理小企业贷款的,抵(质)押品 是否符合相关信贷制度规定,且足值、有效,是否办妥了有效抵
(质)押登记、质物交付、冻结、止付等手续;采用保证担保方式的,保证人是否符合相关信贷制度规定,具有保证资格和保证能力。
(八)贷款合同是否合法合规、真实有效,贷款发放的流程与手 续是否符合农业银行有关规定。
(九)小企业客户与贷款的档案资料是否完整,管理是否合规。
(十)信贷管理系统(CMS)中的小企业客户标识认定是否符 合总行有关标准,客户信息填制是否真实、准确。
(十一)是否按照农业银行有关规定,切实履行了小企业客户 的各项贷后管理职责;贷后管理各类记录是否真实、完备;对发现 的重大风险,是否及时进行了预警、上报,并采取了妥善的应对措 施。
(十二)对到期未收回的小企业贷款是否进行了及时催收,并 按相关信贷制度及时调整了贷款形态。第三章 非现场监测
第八条 各级行小企业业务部门根据上级行小企业业务部门 的要求,按照下管一级的原则,组织实施非现场监测。
—4—总行小企业业务部对一级分行的非现场监测主要通过CMS 系统进行。
第九条 各一级分行(直属分行)于每季度后15日内向总行 小企业业务部报送该季度辖内小企业业务经营管理分析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辖内小企业业务市场营销、业务经营、系统管理的基本情况,取得的主要成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拟采取 的措施;本部门对辖内分支机构自律监管工作的落实情况;对上一 期分析报告中提出的主要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后的效果;当地同业 小企业业务的最新动态;对总行小企业业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非现场监测报表指“中国农业银行小企业信贷业务经营管理 情况监测表(附表1)”。
第十条 非现场监测结果的处理。总行小企业业务部以电子 文本形式建立一级分行小企业业务监测档案,每半年形成一份监 测报告,并以文件形式向各一级分行通报监测情况。
第十一条 异常情况的处理。总行小企业业务部在非现场监 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要求相关一级分行小企业业务部门在规定 时间内提交专题报告,也可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现场检查。第四章 现场检查
第十二条 现场检查采取周期制方式。具体要求如下:
(一)总行小企业业务部每年对一级分行(直属分行)小企业业 务部门进行一次抽查,抽查面不低于30%。总行小企业业务部将 根据非现场监测结果,重点抽查业务量较大、反映问题较多的一级 分行小企业业务部门及辖内相关分支机构。对违法违规案件发生 数量较多、业务风险程度较高的分支机构,将适当增加监管次数,—5—扩大监管范围。
(二)一级分行小企业业务部门每年对所辖二级分行对口部门 进行一次抽查,抽查面不低于40%。
(三)二级分行小企业业务部门每半年对所辖支行对口业务部 门进行一次抽查,抽查面不低于30%。
(四)县支行小企业业务主管部门每半年对本部门管理的小企 业业务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第十三条 现场检查程序。包括检查前的准备阶段、检查实 施阶段和检查后处理阶段。
(一)检查前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程序
1、抽选检查人员组成检查组,明确职责分工。
2、制定检查工作实施方案,报小企业业务部门负责人审批。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定实施方案的依据,被查单位的名称 和基本情况,拟检查的范围、内容、目标、重点、实施步骤和时间要 求,检查组人员的组成和分工,审批人的意见、签名和日期。3、发出现场检查通知。检查组应提前5个工作日向被查单位 发出现场检查通知,主要内容包括:被查单位名称、检查内容、方 式、时间安排,检查组成员名单,对被查单位配合检查工作的要求,被检查单位应提供的资料清单等。
(二)检查实施阶段的主要程序
1、实施检查。检查组人员根据分工,按照检查实施方案中规 定的检查事项,调阅有关资料,逐项进行检查。
2、交换意见,整理登记。全部事项检查完成后,要对检查记录 进行整理分析,补充必要的证明材料。检查组通过与被检查单位 进行沟通,就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交换意见,进行认定,并填写《自律 —6—监管检查登记簿》(附表2)。登记簿一式三联,第一联留被监管单 位,第二联由小企业业务部门保管,第三联交同级审计部门。
(三)检查后处理阶段的主要程序
1、撰写检查报告。主要内容为:检查的业务和时间范围,发现 的问题以及处罚处理和整改建议。检查报告经小企业业务部门负 责人审定后,报主管行领导。
2、下发意见书。根据内部监督委员会或主管行长签发的意
见,小企业业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处理意见,将处罚处理和整 改建议正式形成意见书下发,并限期纠正。
3、建立检查档案。检查全过程完成后,要建立检查档案,内容 包括:现场检查实施方案、现场检查通知、自律监管登记簿、现场检 查报告、现场检查意见书及有关附件等。
第十四条 跟踪检查整改措施和处理意见的落实情况。被检
查单位根据下发的现场检查意见书,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工作,并将整改情况及时上报上级行小企业业务部门。对同一被检查单 位再次进行检查时,检查组必须首先核实上次现场检查提出的整 改意见是否落实到位。
第五章 自律监管的权力与责任
第十五条 小企业业务部门实施自律监管时,监管人员有权
查阅被查单位的相关业务资料,查询有关事项;有权对违法违规事 项当场纠正或责令限期整改;有权依据总行制定的有关工作人员 违反规章制度的处理办法提出处理建议。给予经济处罚的,经监 管部门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报主管行领导批准后执行;需要给予纪 律处分的,移交监察部门,需要给予组织处理的,移交人事部门;违 —7—法违规行为已构成案件的,移交监察、保卫部门查处。第十六条 各一级分行小企业业务部门可根据本实施细则制 定自律监管措施,明确监管责任。对没有按规定要求进行检查或 检查走过场,其间发生违法违规问题的,对发现问题未按规定进行 处理的,对检查发现的重大问题隐瞒不报的,视情节轻重追究检查 人员或有关领导的责任。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小企业业务部门的自律监管工作接受经内部监督 委员会或行长授权的行内同级审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第十八条 本实施细则由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小企业业务部负 责解释和修订。
第十九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表:1.中国农业银行小企业信贷业务经营管理情况监测表 2.中国农业银行小企业业务部门自律监管登记簿 —8—
第三篇:员工自律机制
员工自律公约
一、为加强员工自律,维护共同公共利益,维护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自觉遵守考勤要求,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外出前,须经店长或经理同意。
三、工作时间着工装,佩戴胸牌。
四、请假制度。请假请提前一天提出,方便前一天夕会安排工作。未经请假离岗按旷工处理。
五、上班时间开始后(上午7:30;下午1:30)5分钟至30分钟内到班者,按迟到论处,按迟到论。
六、每天自行填写考勤打卡,下班填写绩效统计表。
七、卫生标准,按照卫生标准点执行。
八、1小时流程中:
①,不允许接受重复体验。
②,必须配合一小时流程入境。特殊情况应提前一天夕会报备。
③,不使用电话
④,必须要换场,必须要分享
⑤,主持人话术需要先调低音再讲。
监督委员制度
康雪霞:登记、跳操人数安排跟进。
刘霞:一小时流程监督。
李红:迟到早退、绩效考勤(讲课统计安排)。
赵霞:卫生委员。
处罚机制:
1,迟到惩罚。晨会迟到,鞠躬并且深鞠躬3次。1个月内迟到、早退累计达3次者,扣发5天的基本工资;累计达3次以上5次以下者,扣发10天的基本工资;
2,旷工半天者,扣发当天的基本工资、效益工资和奖金;
每月累计旷工1天者,扣发5天的基本工资、效益工资和奖金,并给予一次警告处分; 每月累计旷工2天者,扣发10天的基本工资、效益工资和奖金,并给予记过1次处分; 每月累计旷工3天者,扣发当月基本工资、效益工资和奖金,并给予记大过1次处分; 每月累计旷工3天以上,6天以下者,扣发当月基本工资、效益工资和奖金,第二个月起留用察看,发放基本工资;
每月累计旷工6天以上者(含6天),予以辞退。
3,积极配合卫生打扫,被卫生委员点名3次者,50元。
4,讲课不分享者,累计3次,10元。
5,体验区电话响者,1次10元,经理店长1次50元。
第四篇:关于构建监狱监管安全预警机制的探讨
关于构建监狱监管安全预警机制的探讨
监狱的监管安全稳定是监狱各项工作的基础,是实现刑罚目的的前提条件。因此,建立监管安全预警体制刻不容缓。随着监狱“三化”建设进程的稳步推进,提高对罪犯的教育改造质量成为监狱的“中心”工作,而这一“中心”工作的基础和依托就是安全稳定的监管改造环境。那么如何才能实现监管场所的长治久安呢?我们认为突出监管安全防范是最为关键和有效的手段。为有效的运用这一手段实现监管安全稳定,就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监管安全预警机制,以实现对各类监管安全隐患、突发性事件的提前预知、科学决策和果断处置,从而达到监管场所长治久安的目标。当然要实现监狱的长治久安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很多,我们认为构建监狱监管安全预警机制是未雨绸缪之举,应引起高度重视。在此就这一问题与同仁共商榷。
一、构建监管安全预警机制的必要性。
(一)构建监狱安全预警机制,是应对当前狱内复杂形势的需要。
当前随着全国“严打”整治斗争的持续深入开展,涉黑、涉毒罪犯大量投入监狱服刑,暴力型罪犯和流窜作案的罪犯大批量的增加,犯罪手段更为凶残、伎俩更为高明、反改造经验更为丰富、对抗心理更为突出。加之当前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服刑罪犯的思想特征、心理状态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狱内精神病患者,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罪犯日益增多,狱内罪犯构成日异复杂,安全隐忧更为突出,罪犯预谋在狱内实施行凶、伤害等案件的行为呈上升趋势,监管安全形势严峻、压力很大,亟待建立监管安全预警机制。
(二)构建监管安全预警机制,是确保罪犯人身安全、保障罪犯合法权益、贯彻人道主义原则的需要。
狱内重、特大案件的发生,在监内服刑的罪犯往往成为最直接的侵害对象。如凶杀、伤害等案件直接损害了罪犯的生命安全,而一所监狱如果安全事故频发,必将造成正常的监管改造秩序遭受严重的破坏,使狱内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不能正常进行,也就相应的使罪犯受教育权等一系列相应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同时,在当前对监狱安全的防范中,全国大多监狱实行了罪犯互监组等形式的连环包夹防控制度,其中一人重新犯罪另几人都要受到相应处罚,从公平执法角度来说,事实上也是对罪犯合法权益的侵害,造成罪犯与狱方的矛盾加深,甚至激发冲突。因此从确保罪犯人身安全、保障罪犯的合法权益的角度来看,构建监狱安全预警机制势在必行。
(三)构建监狱监管安全预警机制,是确保监狱人民警察生命安全和正常工作的需要。
监狱作为国家强力机关,依法对罪犯实施监禁,进行惩罚与改造,因而造就了监狱和监狱民警与作为行刑对象的罪犯之间的必然矛盾和对立,且这种矛盾的对立贯穿于整个改造的始终,也可以说这种矛盾和对立只有随着监狱的消亡而消亡。这些矛盾一旦激化,就会引发各类监管安全事故,而监狱的民警必然成为罪犯的首要侵害对象。多年来,有许多的监狱民警因罪犯的侵害而牺牲或致残,也有不少的民警因狱内案件的发生而遭受政治、经济的重大损失,而构建规范科学运行的监管安全预警机制,则可以更好的保护监狱民警的人身安全和工作发展与进步。
(四)构建监管安全预警机制,是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实现刑罚执行目的的需要。
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明确指出监狱行刑的目的在于改造罪犯使其成为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司法部也明确提出监狱工作的开展要以“提高罪犯改造质量”为中心,而改造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对罪犯的系统教育转化,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改造工作的发展变化,监狱自我封闭式的教育逐步向社会化的大教育格局转变。教育的形式、手段更为丰富充实,教育成效也日益显著。要实现教育改造的目标,其基础就是要有一个长期安全稳定的监管改造环境,因此构建监管安全预警机制,确保监管场所的长期稳定是必行之举。
(五)构建监狱监管安全预警机制,是实现监管场所长治久安的需要。
建国50多年来,我国一贯重视监管场所的安全稳定,建立了“内管、外警、群众联防”的三道防线,形成了预先防范、广泛教育、重点打击的安全保障体系。虽然监狱的监管设施建设整体有很大发展,但仍存在投入不足,个别监狱甚至不具备基本的警戒防范设施。但总体上较好的维护了监狱的安全稳定,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监狱“三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监狱在押犯构成日趋复杂、监管形势更为严峻的情况下,影响监管安全的主要指标逐年下降,目前以达到建国以来的最低水平。但在肯定监狱安全工作的同时,必须清醒的看到,当前所呈现出的相对持续稳定的状态,并不是一种健康的可持续的良性稳定,而建立在以短期内的“严防死守”,有的监狱甚至将监管改造罪犯的目标简化到仅仅维护时段性的监管安全稳定上,割裂了监狱的“首位”与“中心”的关系。监管安全防范工作、治标的成份重,而基础性、治本性的成份相对较少,监狱的安全稳定工作没有形成一个确保持久稳定的长效运行机制,因而监狱的安全稳定仍是当前监狱工作中最为突出的问题,重、特大案件仍时有波动和起伏。因此,要形成持久稳定的监管安全长效运行机制,就必须首先实现对狱情动态、监管信息情报、狱内发案的规律、成因等等全面撑控,提前设防、科学处置,可见要实现监管场所的安全稳定,构建监狱监管安全预警机制是首重之举。
二、影响构建监管安全预警机制的不利因素。
(一)是对监管安全预警机制的认识不足,对监狱的监管安全缺乏长远考虑,满足于短期内的安全。监狱的安全稳定不仅是从上级领导还是到基层民警都有充足的认识,能明确的了解到监管安全是监狱工作首位,但就目前的监管工作格局来说,大家都只看到眼前利益,在监管安全上表现为就事论事,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仅着眼于短时期内的“严防死守”,重在治标,轻怠治本,未真正地立足于标本兼治。
(二)是监狱警力紧张,编制紧缺,难以建立监管安全的专门预警组织机构,在监管安全的防范和预警工作上,监狱主要是依托狱内侦查部门来承担此项工作,即便如此很多监狱目前仍未成立专门的狱内侦查工作机构,况且狱侦部门往往只担负对狱内案件的侦破工作,并不能全面的了解、掌握和处理狱内的综合信息动态,对监管安全工作进行全面、科学、有效的预警。
(三)是监狱经费保障乏力,难以对预警工作进行资金投入。必要的物防设施、技防设施不能保障到位,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人力进行预警工作,加之警力又严重不足,靠拼警力而进行简单的、低层次的被动式防御,只能实现短期目标而不能达到和形成安全稳定的长效机制。
(四)是监狱的布局不合理,警戒层次划分不清,不利于预警机制的构建,我国的监狱大多处于边远偏僻地区,交通不便、通讯不畅,远未达到信息通畅,资源共享、相互联动的程度,加之各监狱除进行了简单的以犯罪类型进行分押外,没有完全按高、中、低层次划分监狱的警戒程度,从而导致了各个监狱都要面对纷乱复杂的狱情,往往造成预警工作粗糙不准确,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并不能真正实现对监管安全的全面有效预警。
(五)是专业人员匮乏,真正从事安全防范性工作的警力较少,尤其是从事农业生产的监狱就更为突出,大多数的一线民警也就是按“紧跟死盯”的要求对罪犯进行“牧羊式”的管理,仅满足于当天带出,当天安全带回的低层防范标准,从事安全预测、狱情分析、心理咨询、危机干预、释惑排异的专业人员更是稀缺,因而难以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安全预警队伍。
三、构建监狱监管安全预警机制的设想。
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其一切活动都要围绕行刑而开展,监狱是通过对罪犯实施监禁、惩罚与教育改造来实现行刑目的。因此,罪犯自投入监狱一开始,就必然存在着与监狱依法行刑的矛盾、对抗和冲突,并且这种矛盾冲突将一直贯穿罪犯改造的全过程。这些矛盾、冲突一经激化,就会引发各类监管安全事故,影响监管场所的安全稳定,特别是罪犯的脱逃、强逃、凶杀、暴狱等重大恶性案件的发生,会直接影响监狱行刑工作的正常开展,导致国家刑罚执行的成效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所以,我们必须建立、健全监管安全预警机制。
(一)健全监管安全预警机构。监狱各级机关要建立健全预警组织机构,在局一级机关应当设立专门的安全预警指挥中心,负责对各监狱安全预警工作的指挥和指导,对重大性和普遍性的敌情问题的处理做出决策,发布指导性意见,并对下级工作进行检查、督导。监狱一级的机关也成立相应的专门机构,至少要有2至3名以上的专业人员,组成监狱的安全预警机构负责本监狱的安全预警工作,各监区由专业管教人员兼职组成安全预警机构,从而形成一个组织严密,指挥便利的安全预警组织体系。
(二)完善预警工作制度。不断增强安全防范力量,实现全局性的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安全防范网络化。从而以准确的情报监测和预警,帮助决策者对各种影响安全的不确定因素进行识别筛选和决断,不以一些突发性因素或现象的出现而影响到整个监狱系统的安全防范战略原则的方向。
(三)建立预警系统。在构建监管安全预警机制的过程中,应主要从建立两个子系统着手,一个是“防范”预警系统,即结合监狱监管安全的现状,通过提前通报、检查、督查、狱情动向综合分析等手段和方式,增强各个预警机构及监狱各职能部门的情报搜集监测能力,拓展信息通道,准确迅速地掌握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动向,实现各职能部门信息情报的搜集上传、综合分析提出意见、落实整改、反馈效果的系统化信息情报全面掌控和高效处理。从而确定出符合监狱监管安全总体要求的防范标准和预警等级,有效地控制住不安全的苗头和隐患。另一个是“治理”预警系统,主要是突出对狱内罪犯重点的违法违纪行为,民警中的严重违章违规行为,时段性的重点安全隐患等情况的打击处置预警能力,要结合监狱日常的狱政管理,教育改造、生产劳动,安全排查等工作开展,以突出的安全隐患,事故苗头等不安全因素,为预警、控制的重点,进而形成正常管理与预警治理,打击惩处与治理整顿双管齐下,收到打击和震慑的双重效益的良性运行机制。
(四)建立预警信息机制。重点是理顺预警情报信息的搜集、分析、传达、决策渠道,由最基层的监区级安全预警机构负责,从监管安全第一线搜集各类涉及监管安全的信息情报资料,上报到监狱级的预警机构,由监狱对情报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判断,并做出科学决策,上传至局级指挥中心,下达至监区预警处置机构,最后由局安全预警指挥中心对汇总的情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对各监狱存在普遍性问题以“警情通报”等形式向各监狱提出指导意见,对个性问题下达决策意见。
(五)划分预警防范层次。按高、中、低三级警戒程度来对监管安全设防,从而提高预警工作的针对性,明确防范重点,也有利于警力的合理布置,资源的有效使用,提高安全防范的可靠性。
(六)规范技能预警设施。虽然人是预警工作的核心,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必须实现人防、物防和技防的有机结合才能获得最佳的防范成效,尤其是预警工作做为一项预测防范性的工作更需要大量的现代技术投入,如:红外报警、计算辅助管理、情报信息网络化建设,全日制监控,安全检测设备等等,从而不断提高安全预警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七)加大预警处置力度。要建立专门的预警处置专业队伍,监狱局应当成立专门的预警处置队伍,汇集专业人材。如专业的追逃防暴人员、专业的心理矫治人员、专业侦查人员、解难处突人员,从而实现对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置,将已发事故的损害控制在最低层次。
安全预警机制是一个操作性强又十分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应注意动态平衡,关键在于预警机制在运行过程中不断的自我调整和自我修正。可以预见,监管安全预警系统的全面建立,必将有利于监狱安全防范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从而有力的推进监狱“三化”建设进程,为不断提高教育改造质量创造一个持续安定的监管改造环境。
第五篇:如何构建“和谐”农行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和国际金融的日益全球化,农行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面对成就与问题,需要我们以理性的眼光来看待农行的改革与发展,努力构建起一个和谐的银行,为农行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
一、构建和谐农行势在必行构建和谐农行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落实党
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任务在农行改革发展中的具体化,更是农行深化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这对做大、做强农行,做精银行业务,提高农行核心竞争力,确保农行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角度,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系统社会工程,需要全国上下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企业的齐心协力和不断努力才能实现。当前,各行各业正在为积极构建和谐社会而奋斗。农行作为整个社会的一个“组织细胞”,与其密不可分。社会的“大”和谐是由众多行业、部门、企业的“小”和谐来共同组成。如果这些行业、部门、企业发展不和谐,则社会这个“大”和谐也很难奏出和谐的音符。社会兴,则农行兴;社会衰,则农行衰。二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农行的改革与发展既需要和谐社会这一“大环境”,同时也更需要农行自身的和谐这一“小环境”。农行作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尽的努力。
(二)确保农行自身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要围绕“质量、效益、安全”三大主题,转变增长方式,强化风险管理,提高农行可持续发展能力。农行“四起三落”的实践证明越是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就越需要一个安定、稳固、有序的和谐环境。2005年作为农行在改革发展中关键的一年,业务经营中已取得成果需要进一步巩固,各项改革与发展的一些重大举措将相继出台并需要我们加以认真落实,而这些都离不开一个和谐的农行来作保障。
(三)参与同业竞争的需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趋势越来越明显,尽管农行现在还是国有银行,但国有独资这一形式已经被股份制改革所洗礼。中行、建行均已完成股份制改造,在这种情形下,农行股份制改革的步伐也越来越近。以我国目前任何一家商业银行,不管是国有银行还是股份制银行,在竞争中均不能说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实力更不能与外资银行单独相抗衡,农行想要在银行同业竞争中站有一席之位,就必须以农行的整体合力参与同业竞争,长久保持这种整体合力来构建一个和谐发展的农行来做支撑。
二、构建和谐农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农行的改革已取得重大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和谐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收入分配存在不合理的因素,影响着农行的和谐发展。员工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否可以说是造成不和谐的实质。目前,农行实行的是一级法人,由总行领导一级分行,一级分行领导二级分行,二级分行下辖县级支行,县级支行管辖分理处(营业所)级基层营业网点,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经营机构,造就了总行与省分行之间、省分行与二级分行之间、二级分行与县级支行之间各自利益关系、分配方式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协调因素,尤为在薪酬收入方面突出。在薪酬方面,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作为一个分配原则,应该很好地坚持,但相对于农行机构众多、岗位复杂、地域差异等因素而言,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量”化标准,真正实现这一原则还存在一定困难。但如果在员工收入分配上得不到合理解决,势必将会影响农行的和谐发展。
(二)员工思想的不统一,影响着农行的和谐发展。职工思想统一与否,是一个企业内部和谐与否的主要表现。国家在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进程中,为什么要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和行动的指南,其实质就是要让全国人民始终将其作为各自行动的航向,把思想高度统一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大环境中去。我们农行在构建和谐的发展环境同样需要全行上下的高度统一,把思想统一到一切“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指导思想上来,做到“行兴我荣,行衰我耻”。
(三)局域发展不平衡因素,影响着农行的和谐发展。从地域上看,农行以长三角、珠三角、东南沿海等地区的业务相对发展较快,经济效益高;而其它地方相对来说,则发展较慢。就是同在东南沿海地域范围内,也存在着众多发展的不均衡表现。国家要进行西部大开发,就是因为西部经济不发达,发展滞后,影响了东部,牵掣了全局的均衡发展,以至于影响了综合国力的提升。如果,农行不能从全局达到均衡的发展,各局域不能达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是形成一方对另一方的牵掣,长此下去,势必会削弱农行的整体合力,影响农行的整体发展水平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