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惠民工作监管机制
监管项目
针对本村落实中央和地方各项惠民政策的基本要求和工作实际,村纪检监督小组以及各村民对下列惠民政策的落实情况实施监督管理:
(一)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
(二)住房保障政策。包括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租金补贴等。
(三)节日救助慰问。重点是春节期间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特定对象实施的救助慰问。
(四)他惠民政策。
监管方式
(一)现场监督。针对村“两委会”落实惠民政策工作流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环节,村纪检监督小组成员直接参与到具体工作中进行监督;
(二)公示督查。对村“两委会”在落实惠民政策工作中按规定进行公示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抽查督办。定期或不定期抽取一定比例的享受对象,采取入户查验或电话回访等方式,对村“两委会”落实惠民政策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投诉处理。受理党员群众对村“两委会”落实惠民政策各个工作流程中出现问题的投诉,对一般问题进行初步核实,涉及违法违纪违规问题及时报告街道纪工委、监察科,并协助进行调查核实;
违规纠偏。根据巡查组对村“两委会”在落实惠民政策工作中出现问题的调查、处理意见,督促村“两委会”对违纪违规问题进行整改落实。
管理内容
村“两委会”落实惠民政策具体的管理内容包括事前、事中、事后各个工作环节。
(一)政策宣传环节。村“两委会”应按要求及时公示、宣传惠民政策。公示的内容是否真实全面,公示的形式是否规范、及时、方便群众监督。
(二)个人申请环节。村“两委会”监督检查本村具体经办的工作人员是否熟悉掌握政策的主要内容、实施对象、工作程序及具体要求。本村具体经办的工作人员应及时规范受理居民申请。
(三)资格审查环节。包括资料审核和入户调查两个环节。村“两委会”应按要求严谨细致审核救助对象提供资料,及时对救助对象的现实状况进行入户调查。
(四)资金物资发放环节。村“两委会”应严格按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的范围、标准和要求进行落实,资金及物资是否发放到位。
(五)处理投诉环节。村“两委会”应该及时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
第二篇: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确保惠民资金安全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确保惠民资金安全
2009年以来,秀屿区纪委、监察局积极探索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支农惠农资金监管机制,将监管关口前移,把重心由事后监督向立足源头的全过程监督转变,确保各种惠民资金迅速、安全地发放到群众手中。2009年,全区共落实21类惠民资金11286万元。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国纪检监察报、省纠风简报分别就我区落实惠民资金政策方面一些具有特色的经验做法作了专题推介。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大公开力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惠民资金准确发放的前提是群众能清楚、全面地了解相关惠民政策。为此,我们把政策公开作为关键环节狠抓落实。一是把政策交给群众。摘录与民生关系密切的8大类43项实用惠民政策,编印《惠民政策摘要》分发给镇、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同时在秀屿纪检监察网公布,方便基层干部群众了解掌握惠民政策,有效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强化对镇、村执行政策情况的监督,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利益。如7月初笏石镇个别村的用户向区纪委反映农村沼气建设只补助1200元,比上级拨款的标准低200元,我们立即督促农业部门在3个工作日内将余款20.78万元发放到位。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深化村务、校务、院务等办事公开工作,以制作固定宣传栏、发放明白卡等多种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宣传各项惠民政策,特别是在人员比较集中的集镇街道、乡镇政府院内、学校、卫生院内醒目位臵加大宣传力度。重点公开群众关注的收费标准,在学校通过校务公开栏、校长公告栏、价格服务进校园专栏公布各项收费项目标准及相关政策,在医院建立药品价格滚动屏,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和涉农收费单位对涉农税收、价格和收费实现亮牌收费,公示率达100%。三是坚持公开公示。要求区直有关单位对惠民资金发放项目、享受范围、享受标准、享受对象或分配指标、金额等进行全面公示;各乡镇对各项惠民资金名称、项目标准、实施时间、享受户数及到村的名额分配情况进行全面公示;各村对享受惠民资金的人员姓名及享受标准金额进行张榜公示;各中小学校对享有奖学金、补助费及减免杂费的贫困生、独生子女的名单和金额张贴在校务公开栏上予以公示;各乡镇卫生院明确公示享受医疗补贴的农户和补贴数额,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直至无异议后按程序发放。
二、规范干部行为,增强执行惠民政策的自觉性
加强对镇、村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增强他们执行政策的自觉性,确保惠民资金在发放过程中不出偏差。一是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在乡镇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上开设惠民政策专题,由乡镇纪委书记作专题讲座,要求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列席学习;收集近年来全区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筛选40个典型案例,其中包括截留、挤占、挪用、套取支农惠农资金等8个案例,按照案情简况、处理结果、案例点评和党纪链接等内容认真加以剖析,编印《农村干部警示教育读本》,并把中央、省、市、区一些贴近农村的政策法规汇编附后,分发给村级换届后新任职的村干部,以案释法释纪,增强干部的自律意识;把惠民政策知识纳入区委党校科级班、青干班及村主干培训班的培训内容,由区纪委领导到场辅导解说,增强各级干部落实惠民政策的自觉性和责任性。二是严格规范基层干部行为。出台《乡镇干部“六条禁令”》和《村(居)干部“六条禁令”》,把“严禁弄虚作假套取各类补偿补贴款”作为禁令的重要内容之一,严格规范基层干部的公务行为,对违反禁令内容的镇、村干部,一经发现严惩不贷。去年以来,已对惠民资金发放过程中存在违纪违法行为的镇村干部给予党政纪处分11人,其中免职或降职处理2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人。三是强化对村干部的监管。严格执行区委出台的《秀屿区村干部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村干部的教育监督、考核奖惩、经费保障等行为,特别是去年区财政共拨付村干部工作补贴669万元、村级办公经费447万元,调动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减少了截留、挪用、挤占、套取、贪污支农惠农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为进一步强化对村干部的监管,区纪委在 7个乡镇21个试点村开展村级廉情监督员试点工作,其中每村在村里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中择优聘任1名廉情监督员,由3名廉情监督员组成一组,认真开展对“村官”的廉情监督,重点对惠民资金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截至目前各乡镇纪委共收到村级廉情监督员提供的案件线索9条,转立案3件5人。
三、建立健全制度,形成保障落实的长效机制
在保障惠民资金发放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一手抓存在问题的纠正,一手抓制度的完善,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上,注重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形成保障各项惠民资金落实的长效机制。如在确定低保补助对象上,我们探索出“一排序”、“两确定”、“三公开”的工作模式,一排序是:成立测评小组,召开村民代表测评大会,采用无记名投票,按贫困程度排序,将排序结果作为确定农村低保对象的主要依据,农民群众将其称为“排查站队法”。两确定是:按照各乡镇贫困人口的比例确定乡镇农村低保指标;按照各行政村贫困人口的比例确定各村低保指标。三公开是:乡镇、行政村、自然村必须在公开栏及醒目位臵公开审核后的低保对象、保障标准、保障人数。又如针对2006年10月至2007年区纪委查处的渔船燃油补贴发放过程中发生的违纪违法窝案的共同特征及管理监督中存在薄弱环节,我区加大治本力度,建章立制,致力从源头上有效落实国家惠民政策。2008年以来,在全区机动渔船燃油补贴资金发放过程中,采取逐船刷号,渔船试航,相片比对,船体主机作永久性标识,拍照备案存档等措施,加强对渔船来源真实性的核查。同时建立“三级核查”和“两次公示”制度,即对第一次初步检验合格船只基本情况及区、镇、村三级核查后补贴花名册,分两次在秀屿人民政府网及渔船所在镇、村、自然村上墙公示,最后通过“一折通”的方式将补贴资金直接拨付到各渔船经营者的储蓄存折,确保燃油补贴款如实发放到位。根据修订完善后的制度,我区在渔船检验核查过程中,2008年发现并取消了顶替检验的渔船82只,2009年发现并取消了13只;2008年以来全区共发放渔船燃油补贴款共9336.1万元,至今区纪委没有收到关于发放过程中存在违纪违法问题的举报信。
四、强化监督检查,确保惠民资金安全发放
以加强惠民资金监管工作为重点,在全区扎实开展“执纪为民直通车”活动。一是及时办理群众投诉。经常组织干部进村入户,了解群众对惠民政策的熟悉度和受益程度。不定期组织镇、村纪检干部深入有关村居和基层老协会,就惠民政策落实尤其是惠民资金到位情况召开座谈会,至今已召开座谈会36场,收集到意见建议共9类156条;在全区各乡镇主要街道开展下访设点接受投诉活动,组织基层土地、公安、计生等有关执法部门,现场接受群众投诉,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当场予以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计划逐步解决,至今已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121个,其中涉及惠民资金落实过程中的问题25个,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如去年11月份,埭头镇石城村一村民反映因村土地承包时未确权致多年未领取种粮直补资金问题,区纪委经核实后对该村13户类似情况一并解决。在办理群众投诉件中,我们也引入“直通民意”的做法,如笏石镇大丘村部分村民怀疑村干部侵吞土地补偿款,多年来集体访不断,去年3月份区纪委邀请部分村民代表参与调查,对群众提出的46个问题逐一排查核实,并把调查结果当场向群众反馈,这种“直通民意”的做法最终使这个多年的信访积案彻底解决。二是认真实行备案核查。去年初召开惠民资金监管工作座谈会并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惠民资金监督检查的实施方案,从实施范围、主要内容、操作流程、实施步骤等方面入手,加强对惠民资金的分配、管理和使用的监督。要求全区22个涉农部门按季度上报惠民资金使用情况,由区财政局负责对惠民资金拨付情况进行汇总报区纠风办备查;要求各级各部门定期开展自查自纠和清理清查工作,对违反工作程序的坚决予以纠正,去年全区共清理出不符合规定的城乡低保对象计321户、990人,其中城市低保对象15户、26人,农村低保对象306户、964人,现已全部核销;每季度由区纪委牵头组织财政、审计、减负等有关部门人员下乡入户核查,确保支农惠农资金发放到位。去年以来,区惠民资金检查组共抽查了39个村,先后走访农户342户、学校26所,检查中发现截留涉农资金问题7个,督促拨付村级运转经费275.56万元、发放种粮直补资金3.85万元、水稻良种补贴1.02万元。三是严肃查处违纪案件。去年全区共查处截留、挪用、克扣支农惠农资金6.41万元;查处哄抬农资价格、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4起,涉及金额1.74万元;查处土地乱收费案件4起,涉及金额85.27万元;通过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行为减轻农民负担金额52.36万元。对支农惠农专项补助资金管理使用中的违纪违法案件,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如10月份严肃查处了埭头镇后温村、东峤镇前沁村挪用种粮直补专项资金共3.44万元,用于支付计生社会抚养费、村办公费用及村民小组长工作补贴的行为,这两个村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都受到了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今年,我们将在全区深入开展“惠民政策落实年”活动,并把它列为十项重点工作之一扎实推进。将通过开展惠民资金网络在线监管,实行民生问题督办单、政风行风评议代表挂钩联系乡镇等制度,强化惠民资金发放情况监管,严查快办惠民资金发放过程中的违纪违法案件,着力解决惠民政策执行不到位,惠民资金发放不及时、不到位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健全惠民资金监管长效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确保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三篇: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
廊坊市紧扣“三大穴位” 努力构建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
近年来,廊坊市围绕对安全生产形势实施有效控制这一主线,着眼构建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紧紧抓住三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在完善安全生产监管网络体系上下功夫,解决好“谁来管”的问题。2003年,全市安监队伍工作人员仅256名,面对全市8万多家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管任务,人员力量严重不足,且人员来自方方面面、熟悉业务的不多。要遏制相关事故发生,保障生产经营安全,就必须做到安全生产工作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干。为此,市委、市政府从实际出发,直面问题不回避,多次组织编办、财政、安监等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召开协调会。2006年,在全市编制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从其它行政或事业单位调剂编制和人员392人,充实到安全生产监管队伍。2007年,又针对县、乡(镇)两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建设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明确提出了县级执法监察队伍“五有三上墙”(有机构、有专职人员、有职能、有执法用车、有管理制度;牌子上墙、制度上墙、执法程序上墙)和乡镇安全管理办公室“六有四上墙”(有机构、有专职人员、有职能、有检查用车、有管理制度、有固定通讯工具;责任制上墙、牌子上墙、制度上墙、职责上墙)的建设标准和要求,促使县、乡监管队伍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市、县、乡、村“两级监督、四级管理”的安全
生产监管网络基本形成,全市平均每千家生产经营单位监管人员由原来的3人,提高到现在的12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各类开发区和经济发展重镇监管机构缺失、监管力量不足等问题,又积极采取措施,相继在廊坊开发区、三河燕郊开发区、霸州胜芳镇、固安县工业园区以及香河县经济开发区、现代产业园和家具城分别组建了安全监管分局或监察中队,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制度建设上下功夫,解决好“怎么管”的问题。要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有效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必须建立起一套长效运行机制,在政策保障上为安全生产工作有序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近几年来,廊坊市围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执法监察、隐患排查等重点环节,逐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制定出台了《廊坊市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填补了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行政责任追究问题的“空白”;制定出台了《廊坊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着力推动企业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改机制的建立健全;制定出台了《廊坊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和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及违法行为的举报受理单位、举报方式以及举报奖励程序、资金来源和责任追究等方面逐一进行了明确。同时,市委、市政府及市安委会还先后制发了《关于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廊坊市各级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实施办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制度性 2
文件,为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有序、深入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三、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上下功夫,解决好“管什么”的问题。企业法人向政府、向社会、向本企业职工公开承诺,是消除相关隐患、保障生产经营安全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以推行企业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为抓手,相继开展了“双百日承诺”、“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落实年”、“深化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制建设”等一系列活动,全市8636家企事业单位向各级政府进行了安全生产承诺,并建立健全以责任制度、管理制度及岗位操作规程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三项制度”,促进企业兑现自身承诺,履行主体责任。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签订率、安全生产“三项制度”建设覆盖率和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率实现了三个百分之百。同时,各级安全生产执法部门每年组织开展承诺企业专项执法检查,对不履行安全生产承诺的,对应法律法规相应条款,依法进行严厉处罚,加快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进程。
第四篇:创新机制,依法监管
创新机制,依法监管 全面开展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
(2011年12月13日)宜昌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近年来,在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宜昌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立足于“促规范,强措施,保安全”,认真贯彻《动物防疫法》、《湖北省动物防疫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遵守《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国家标准,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管理,为畜牧业经济稳定发展和社会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了保障,为促进动物卫生监督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视问题就是进步,化解问题就是发展”。宜昌市中心城区有2家大型生猪屠宰场,1家家禽交易市场,近4000家动物产品经营使用单位。城区年屠宰检疫生猪约100万头,集中检疫家禽约500万羽。经屠宰检疫和流通领域两大环节检出和查处的不合格动物及动物产品,采取传统无害化处理方法,面临着“五难”。即“找处理场所难、解决费用难、处理监督难、确保安全难、环境保护难”。为认真搞好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全面控制动物疫病传播,杜绝安全隐患,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抓基础,推进项目建设
(一)、深入调研,积极科学论证。我所领导班子分析现状,正视问题,积极开展调研,调整工作思路,虚心“学习取经”,考察了国内多地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经验和做法。经过认真调研,深入了解,决定采用目前国际先进的有机废弃物生物降解无害化处理技术。此项技术先前已在海南进行了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工作成效。我们与海南兄弟单位加强工作交流,吸取试点经验,并到北京生产厂家实地考察,反复论证可行性,最终决定大胆采用该项先进技术,并逐步在全市各地进行推广普及。
(二)、争取支持,狠抓项目建设。我们积极做好政府工作,争取获得支持,认真做到“三早一适时”,即早汇报、早沟通、早部署,适时推进。通过不懈努力,引起政府共识,在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上给予了鼎力支持。市财政局连续两年划拨专项资金80万元,在宜昌民大农牧有限公司、宜昌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建成了两座现代化的无害化处理中心。明年将继续保持财政经费投入力度,在宜昌富江南食品公司拟建一座无害化处理中心,实现城区定点屠宰企业全部配套,完全满足工作需要。中心采用的有机废弃物生物降解无害化处理设备,能达到300吨的年处理能力,同时具有“三大优点”。一是降本增益。以前我们采用“焚烧掩埋”等无害化处理方法,处理1吨病害动物产品,需要承担场地费、挖掘费、人工费、材料费约2500元左右。在同等条件下采用这套设备仅需辅料费、水电费约1000元左右,大大降低了处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二是环保节能。该设备在处理过程中,无有害废气、废水排放,降解产物可以回收利用,直接用作有机肥,不会污染环境,完全符合低碳环保要求;三是处理彻底。处理过程24小时,温度能够达到120度,辅料生物活性酶具有杀菌、消毒功能,完全杜绝动物疫病传播,处理完毕不留安全隐患。从无害化处理设备启动以来,已处理检疫不合格生猪3450头,家禽24510羽,不合格动物产品45吨。自去年以来,宜昌市多次接待华农、重庆等全国各地畜牧兽医同行前来参观考察,受到了广泛好评,为我国病害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树立了样板,提供了宝贵借鉴。
二、抓关键,强化执法监管
今年是我市动物卫生监督标准化示范创建的起步年。我们以创建方案为目标,以动物检疫和执法监督为两大立足点,大力开展动物卫生监督规范化建设。
(一)、突出重点,规范屠宰检疫程序。我市以强化屠宰检疫监管为重,以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为旨,扎实开展屠宰检疫工作。一是落实检疫与检测同步。全市今年投入“瘦肉精”检测费用51.08万元,在屠宰环节进行生猪“瘦肉精”抽检,阳性检出率为0%;二是完善屠宰检疫制度。把好“四关”即入场关、待宰关、同步检疫关、无害化处理关,搞好“五项登记”即宰前检疫记录、宰后检疫记录、肉品流向记录、无害化处理记录、待宰巡查记录,落实“三个到位”即规章制度到位、无害化处理到位、检疫收费到位,遵循“两个程序”即屠宰检疫程序和监督管理程序,完成“六个指标”即屠宰检疫开展面、进场动物持证率和挂标率、屠宰动物受检率、出场肉品出证率、上市肉品持证率、病害动物、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确保出场肉品合格率为100%;三是完善化验设施。我们年年筹集专项资金,为基层检疫办公室添置新的检疫化验设备。全部配备了试剂柜、显微镜、快速检验箱、防护设施、消毒设施等,检疫结论以化验结果为参考,以同步检疫为依托,全面提升检疫监管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二)、把握关键,完善流通监管体系。食品安全,监管为本,查处为要。我市紧紧围绕“监管与自律,预防与整治”相结合的方针,明确工作重点,健全执法体系,加大办案力度,确保整体推进。一是强化日常监管。我们进一步建立完善了流通环节日常监管巡查制度,详细制定了监管巡查计划,要求日巡查次数1次以上,月巡查次数40次以上。目前,全市动物产品流通环节巡查监管包括屠宰企业、超市、冷库、农贸市场、餐饮业等领域,工作点多面广。我们采取定期巡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对巡查存在问题的单位实行重点监督,重点预防。在巡查过程中,由执法人员填写《执法监管记录表》,详细记录巡查情况,并由管理对象签字确认;二是强化法律承诺。与被监管单位签订了《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餐饮业和集体伙食单位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使用承诺书》等法律文书,进一步增强了经营单位的法律意识;三是强化专项整治。重点加强部门联合整治。我们主动联系工商、商务、卫生等部门,对辖区私屠乱宰、动物产品流通环节违法违规行为开展了多次联合整治行动。对生产经营不合格动物产品的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查处,收缴的不合格动物产品全部在无害化处理中心进行了处理,通过专项整治,使我市动物产品经营环境全面净化,保证了上市质量。
三、抓宣传,形成社会共识
抓好法制宣传,是贯彻法律法规、抓好执法监督、得到社会支持的必要途径。我们紧紧抓住法制宣传这根主线,多层次、多形式抓实做亮法制宣传工作,营造全社会关注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良好氛围。一是举办宣传咨询活动。我们利用“3.15”、“科技宣传周”、“ 12.4”等集中宣传活动,通过设立咨询服务台,悬挂标语、制作宣传专栏、现场咨询服务等形式开展法制宣传工作。宣传重点突出法律法规、肉品鉴别常识等内容。今年以来,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4000余份、悬挂宣传标语152幅,张粘警示挂图228张,制作宣传展板54块,提供咨询服务3000余次;二是畅通信息举报机制。动员社会主动参与监督,24小时开通投诉举报电话,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同时,建立了应急体系,落实了节日值班制,做好了应对安全突发事件的准备,做到预防为主、有效应对;三是开展从业人员培训。每年保证集中培训在两次以上,着重加强对管理对象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和规范经营指导,进一步增强了管理对象的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四、抓队伍,提高履职能力 锻造一支“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的执法队伍,是干好执法工作的基础。我们从强化培训下功夫,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培训呈现3个特点。一是规模大。今年举办了3次大型执法培训活动,培训规模大,参训人员多;二是次数多。我们要求利用每周四集中学习时间,必须每月培训2次以上;三是内容广。着重强化了法律法规、检疫技能、执法办案技能培训,针对性的组织了新无害化处理设备的安全规范操作技能培训。我们还聘请全国知名法学专家邓勇来宜授课,举办了“新证”填写竞赛、无害化安全操作竞赛等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我们从队伍廉政教育上下功夫。大力开展警示教育,廉政教育,利用“3.15”事件、反腐倡廉等鲜活的实例,防微杜渐,警钟长鸣,促进队伍作风建设,提高队伍的纯洁性。
虽然我们在无害化处理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部、省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将以这次全省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兄弟市州的先进经验。在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工作重心,为加快推进动物卫生监督事业的发展步伐而不懈努力!
把你们畜牧系统各单位在职县级干部、一般干部、公务员、执法人员人数报市农业局法规科6900915 6900615
第五篇:惠民资金监管平台宣传工作总结
**镇关于惠民资金监管平台
宣传工作总结
当前,惠民资金的范围越来越广、项目越来越多、标准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因此,在保证资金发放及时性、安全性的同时,确保补助对象准确、合理更是落实好惠民政策的迫切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近年来,我镇把管好用好惠民资金作为落实惠民政策的重要内容,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完善惠民资金管理和监督方式的改革,并逐步充实监管平台数据库,有效保证了惠民政策的落实,深受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欢迎。
今年8月以来,我镇从维护广大群众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出发,深入贯彻县纪委、县监察局相关文件精神,以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为原则,坚持镇、村两级公示制度,认真对惠民资金监管平台的应用、操作、投诉等工作进行宣传,使县、镇各项惠民政策资金真正落到实处,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一、惠民资金监管平台宣传的主要工作
(一)、领导重视抓保障,职责明确抓落实。
惠民惠农、帮贫扶困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为此,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惠民资金监管平台的宣传,专门召开党委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设立监督电话、设置惠民资金监督举报邮箱,并立足本镇现状,以“找准、抓住、解决突出问题”为出发点,抓紧、抓好、抓实了惠民资金监管工作。在广泛征询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进行统计汇总,并分解下达给各部门,自我加压,自我激励,既要求镇属各单位,加强同县级有关部门的对口衔接,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也要求各部门结合自身职责,按照惠民资金监管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责任目标,确保每分钱都发放到老百姓手中,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二)、多种形式抓宣传,围绕目标抓督查
我镇紧紧围绕惠民资金监管工作展开宣传报道,利用网站主页、下发宣传材料、广播等多种途径,向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宣传,将惠民资金的落实情况在政务公开栏上张榜公布,扩大惠民政策的社会影响力,增强惠民资金的监管力度,积极营造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确保民安的良好氛围,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为惠民资金的顺利发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惠民资金有效监管的前提是群众能清楚、全面地了解相关惠民政策。所以我镇在惠民资金监管工作的过程中,不仅大力宣传惠民政策,而且在监管过程中更加注重体现政府主导作用,决不允许乱摊派、乱收费、乱扣款等现象的发生,也决不允许截留、挤占、挪用各类资金,借惠民之名谋取私利,对工作不力、没有完成目标任务或工作不实、弄虚作假的,严肃追究相关负责人责任,镇纪委根据各责任单位制定的实施方案进行跟踪督查,全程监控,按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
(三)、整合资源抓培训,围绕中心抓服务
为进一步推进“科技加制度”,提升政府惠民政策的透明度,加强群众监督力度,我镇专门组织召开了专题会,部署我镇惠民资金监管的宣传工作,并选取了各村责任心强、业务精通、表达能力好的干部或者信息员作为各村的讲解教师,负责本村范围内资金监管平台应用、操作、投诉方法等内容的讲解。对有疑难的个别问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讲解,让惠民惠农政策得到普及,让惠民资金监管平台为民所用,从而提升宣传、督查工作成效。
二、惠民帮扶工作成效明显
在县纪委、县监察局的认真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努力,我镇惠民帮扶工作总体进展顺利。通过新港村试点的经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得到了县纪委、县监察局的肯定。
农民一点通,使村民既能看到惠民惠农资金补贴情况,又能看到本村党务、村务公开情况。一些村民反映:通过农民一点通的点击,能及时查看到自己的救助补贴资金和农业种植补贴情况,农民一点通真好。
总的来说,镇党委政府把惠民资金监管平台的宣传作为近段时间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实,落实了一系列措施,明确了各部分时间节点,加强组织领导,着力向行政村和村民宣传了惠民资金监管平台的使用,不断扩大群众的知晓面、不断普及政策的覆盖面,使惠民资金早落实、早实施,进一步健全惠民资金监管的长效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确保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