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层法院构建民意沟通表达机制

时间:2019-05-14 23:43: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基层法院构建民意沟通表达机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基层法院构建民意沟通表达机制》。

第一篇:浅析基层法院构建民意沟通表达机制

浅析基层法院构建民意沟通表达机制

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2009-2013)》,将建立健全民意沟通表达机制作为今后五年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直接接触人民群众的基层人民法院,要如何适应这一趋势,结合自身的实际,构建民意沟通表达机制?

一、构建的意义基层人民法院是最直接接触人民群众的法院,受理案件数量众多,涉及社会层面较广,构建完善的民意沟通表达机制,对基层人民法院也就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一)提升司法决策的科学性司法决策是司法工作的必要先导。司法决策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方向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科学的司法决策,依赖于完善的民意沟通表达机制。其一,民意沟通表达机制对司法决策的形成产生重要作用。科学的司法决策,必须建立在对辖区社情民意的全面掌握与对群众司法需求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而完善的民意沟通表达机制,有助于基层人民法院全面掌握辖区的社情民意和群众的司法需求,进而形成科学合理的司法决策,并得到人民群众以及法院干警的拥护和支持,指导具体司法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功。其二,民意沟通表达机制对司法决策的调整具有促进作用。社情民意和群众需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司法决策也需要根据这些变化不断予以调

整。完善的民意沟通表达机制,既有助于基层人民法院切实了解司法工作的实际效果,并据此对司法决策进行适时调整,进一步提升工作效果,也有助于基层人民法院及时掌握已经变化的社情民意和群众需求,不断做出新的司法决策,对具体工作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

(二)推动司法民主的扩大化司法民主是司法工作的前进动力。司法民主的扩大化,有助于推动司法工作的公开、透明,进而提升工作的社会认同感和群众满意度。扩大司法民主,需要完善的民意沟通表达机制。其一,民意沟通表达机制有助于确保群众的参与性。扩大司法民主,需要充分吸收群众参与司法,扩大群众基础。完善的民意沟通表达机制,有利于畅通倾听民意的渠道,保障基层司法工作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需求,吸引当事人及其他群众参与司法,切实扩大司法工作的群众基础。其二,民意沟通表达机制有助于保障群众的监督权。扩大司法民主,需要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完善的民意沟通表达机制,有助于人民群众进一步接近司法、了解司法,对基层司法工作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实现对司法的有效监督。

(三)加强两种效果的统一性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是司法工作的追求目标。能否实现两种效果的统一,很大程度上成为评判司法工作成败与否的标准。完善的民意沟通表达机制,有助于提升两种效果,促进二者的统一。其一,影响法律效果的实现。通过民意沟通表达机制,审判人员能更全面地把握矛盾纠纷的产生背景、发展脉络、当事人情况等,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充分查明案件事实,准确适用法律法规,取得较好的法律效果。其二,促进社会效果的提升。基层人民法院通过民意沟通表达机制,将矛盾纠纷的处理原因、最终结果等向群众公开,同时,根据群众的反应或意见,改进已有的工作,或进一步进行解释、说明,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有助于提升工作的社会认同感和群众满意度,从而取得更佳的社会效果。

二、民意沟通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及分析

(一)主要问题表现调研中发现,民意沟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于以下方面:

1.认识必须进一步提升。问卷调查显示,我院干警对民意沟通工作的重要性均有所认识,但认识的程度不尽相同。只有少部分的干警认为民意沟通工作非常重要,且自己主动、持续开展了此项工作。很多干警认为,民意沟通工作一般重要,自己是被动、临时开展工作的,即只在审判、执行工作确有需要时,才短暂地收集除当事人外的其他群众的意见或建议,同时,自己对民意的转化、相关情况的反馈也不够重视。还有一小部分的干警,认为该工作没多大意义,或者说不清有无意义。

2.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受访群众认为,民意沟通的

形式应当尽量多样,工作应当尽量持续,才能广泛、深入地关注民意、回应民意、把握民意,使司法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一方面,现有方式不够多样。法院部分庭室所开展的民意沟通工作,方式不够多样,渠道也不够丰富,往往过于简单,局限于巡回审判、判后回访、进行座谈等有限的几种。另一方面,工作开展不够持续。部分庭室开展民意沟通工作,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往往不够持续,有过分注重“新闻效应”之嫌,这容易导致工作的“虎头蛇尾”, 也使沟通工作呈现短暂化、运动化的弊端。

3.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受访群众认为,民意沟通的力度要不断加强。倾听民意的目的,在于将其合理转化后,用以指导实践工作。也就是说,民意只有被科学吸收、及时转化,才能在实践工作中充分体现其价值。法院部分庭室的民意沟通工作,力度仍有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反映问题较为重视,对于信访接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不能及时总结落实;二是在对群众的意见或建议进行研究后,基于工作实际无法采纳,但未及时对群众进行解释或说明原因;三是虽然认真采纳人民群众的意见或建议,但未及时向人民群众反馈相关情况。这些不足都导致法院干警尽管勤勉工作,却较难提升在人民群众中的满意度。

上述问题也是目前很多基层人民法院所共同面临的,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都没有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二)主要原因分析基层人民法院的民意沟通工作存在上述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

1.思想认识有局限长期以来,法院部分干警对民意沟通工作的认识存在局限性。一是对民意沟通工作的认识不深刻。或者认为民意沟通工作与审判工作无关,毫无意义,或者认为这项工作作用不大。二是对民意沟通工作的认识不全面,认为只需在审判工作中注意掌握当事人的相关情况就行,忽视民意沟通工作的全面性,没有意识到除包括民意倾听工作外,还应包括民意转化、民意反馈等多方面工作。部分干警认识上的不足,导致开展民意沟通工作缺乏动力,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方法不够多,力度不够强,效果不够佳。

2.工作机制不健全民意沟通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健全、有效的机制为保障。但在目前,法院对民意沟通工作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和部署,某些措施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制约了工作效果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部门之间配合不强,很多措施是法院各庭室自行推出的,缺乏相关庭室之间的配合联动,并且事前事后缺少统一的研究、落实和总结;另一方面,工作之间衔接不够,相关的工作措施大都集中在民意倾听方面,而民意转化和民意反馈方面的措施则相对较少,导致三方面工作的衔接不够顺畅。这些都影响了民意沟通工作的整体效果,造成法院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的差距。

3.指导规范待完善在我国现阶段,尚没有一套完整、成形的民意沟通工作规范体系。根据现有收集的资料,仅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前述的《意见》等3份指导性文件,这些文件虽然起到了推动民意沟通工作的积极作用,但往往过于原则,在具体实践中可操作性不足,同时,我国还缺乏可操作性强的司法解释或配套文件。工作规范的不完善,导致法院民意沟通工作出现简单化倾向,随意性较强,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基层工作形势。

(三)已有经验和做法许多法院都积极进行了构建民意沟通表达机制的探索,但尚未形成科学、系统而又十分有效的做法。我院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强化民意沟通工作,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民意沟通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走出去主动开展沟通

一是联合相关行政机关共建民意预警机制。法院审理的不少案件要经过交警队、劳动局、建委等行政机关的先行处理,故其往往掌握着案件的第一手信息,法院通过联合其共同建立民意预警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能够有效促进沟通工作的开展。(1)加强信息共享。通过与交警队、劳动局等行政机关共享信息资源,如交通肇事损害赔偿、劳动争议、追讨劳务报酬等案件的信息,特别是涉及社会影响较大或纠纷主体众多的案件信息,有助于全面掌握人民群众 的诉求,更好地开展工作;(2)提前预警风险。通过加强交流协调,对于群体性纠纷、突发性事件等,切实增强防范性,提前进行预警,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或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3)联合调研预测。通过整合资源,共同研究,对部分重大、疑难案件的发展态势进行预测,及时制定全面的、针对性强的对策,帮助提升疑难复杂问题的处臵能力。二是协调相关社会团体共建民意预警机制。工会、妇联、消协等社会团体或社会组织,通常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积累,在特定行业或领域内具有一定的权威,法院通过协调其共同建立民意预警机制,加强沟通,借助优势,能够提高民意沟通工作的效果。(1)协助收集信息。工会、妇联、消协等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特定行业或领域较为熟悉,对矛盾纠纷的产生背景、症结所在等也较为了解,在这些社会团体或组织的帮助下,能够更全面、更有效地收集信息。(2)促进民意转化。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突出问题,在合理采纳相关社会团体或组织意见的基础上,我院逐一研究制定出整改落实方案,并第一时间明确整改措施和具体时间,积极促进民意转化。(3)提升反馈效果。积极借助这些社会团体或组织在特定行业或领域的权威,在其帮助下开展民意反馈,能够使群众更为信服,充分提升我院反馈工作的效果。

2.请进来积极扩大效果一是建立与代表、委员的固定联络制。我院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督员等为重点,通过走访、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深入了解辖区群众的司法需求,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司法公信力,更好地开展定纷止争、平复矛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汇总分类,对工作中存在的深层次、瓶颈性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尽快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二是聘请沟通联络员。我院聘请辖区具有较高威望、丰富阅历、热心公益的人士,担任固定的沟通联络员,定期进行法律政策、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并对工作出色的联络员进行表彰、奖励,提高工作积极性。沟通联络员的主要职责包括:(1)真实、全面收集反映所在地区的社情民意,以及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2)将法院落实群众意见、建议的情况进行反馈,在因种种原因无法落实的时候,耐心进行解释,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三是建立沟通联络站。我院在辖区乡镇建立法院的沟通联络站,并由院党组成员每人确定1个联系点,利用联络站扎根基层的优势,形成工作的联动,为当事人提供及时、全方位的司法服务。(1)全面收集民意。及时汇总辖区的社情民意、矛盾纠纷、信访上访等情况,为我院做出科学、正确的司法决策提供依据;(2)协助开展工作。沟通联络站可根据纠纷具体情况,提出开展巡回办案、缓刑走访的建议,并协助法院开展相关工作。

三、构建民意沟通表达机制的建议在基层人民法院,要

保障民意沟通工作的顺利开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必须完善与强化民意沟通表达机制,确保民意倾听、民意转化、民意反馈的有效实现。

(一)走出误区,提高工作认识构建民意沟通表达机制,要进一步提高法院干警的认识,帮助其纠正错误观点。一方面,要纠正认为民意沟通工作可有可无的观点,这种观点忽视了我国现阶段该工作的重要性。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法律制度还不完善,司法的公信力还不够高,民意沟通工作对于促进司法民主的扩大化和司法决策的科学化,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都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开展民意沟通工作也要避免矫枉过正,不能将重视民意沟通理解为放弃司法独立。司法独立原则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内在要求,对保证司法的公平和正义,维护社会的秩序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开展民意沟通工作时,既要充分考虑社情民意和人民群众的看法和接受程度,也要尊重司法自身规律,不能干扰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

(二)加强研究,出台指导意见现有民意沟通工作规范不健全,致使基层人民法院民意沟通工作缺乏有效的指导。要扭转这一现状,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及早制定统一、完整、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全面引导民意沟通工作的开展。一方面,指导意见应贯彻民意沟通工作的目标,即构建科学、畅通、有效、便捷的民意沟通表达机制,有助于征求人大代表、政

协委员、专家学者、基层群众等社会各界的意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需求、新期待。另一方面,指导意见应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民意倾听机制,二是民意转化机制,三是民意反馈机制。三项机制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应在指导性意见中得以全面体现。

(三)统一管理,健全工作机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民意沟通表达机制要重点补充、完善以下三项机制,并强化机制之间的有效衔接、相互配合,实现最大化的沟通工作效果。

1.强化民意倾听机制。要形成多元、畅通的倾听机制,促使丰富的民意传递进入人民法院,保障司法工作进一步贴近民生、体现民情、符合民意。第一,完善现有制度,更好把握民意。一是完善巡回办案制度。必须实实在在地走进田间地头,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要强化全程巡回服务,巡回办案不仅局限于现场开庭审理,还包括现场收案、现场勘验、现场取证、现场调解、送达等工作,要在立案、送达、开庭等各环节收集意见。二是完善信访接待制度。要积极开展信访接待工作,全面听取来自群众的不同意见,认真研究分析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扩大接访主体,邀请人民陪审员担任联络员,共同参与信访工作,畅通信访解决渠道,快速有效解决来访人员反映的问题。第二,不断创新方法,提升倾听效果。一是扩大倾

听对象范围。民意倾听工作要结合辖区经济、社会特点,除继续强化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的沟通外,还强调要着力贴近困难当事人,贴近农村群众,贴近基层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二是拓展民意倾听渠道。要结合法院工作实际,加强创新,探索通过各种途径倾听民意。例如,进一步强化与相关行政机关、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的联系,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充分收集社情民意;公布法院工作方案、计划,向社会相关单位、部门、团体、个人等征求意见;发挥互联网的沟通载体作用,确定专人负责舆情收集,密切关注、及时跟踪新闻媒体和网络上涉及法院工作的舆情动向等。

2.完善民意转化机制。要充分收集包括当事人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其科学的分析汇总,恰当地反映到制度建设中去,促进司法工作的公正、高效、权威开展。

第一,准确探求民意,科学辩证分析。为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表达权,要广泛收集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意见或建议,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督员、人民陪审员及普通群众的意见或建议,并将所收集的信息登记造册,设立意见登记簿,指定专人将上述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涉及全院工作的意见或建议,由研究室的调研员负责分析;涉及部门工作的意见或建议,由各部门实践经验丰富、调研能力较强的人员负责分析。从中提炼出对司法工作有促进作用的信息,并

及时传递给法院党组或相关部门领导。

第二,梳理整合民意,着力转化落实。在对所收集群众信息科学辩证分析的基础上,要认真梳理整合,根据信息的性质和重要性直接报送至法院党组或相关部门领导。由法院党组或相关部门领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归口管理,根据传递来的信息,深入研究,制定详细的改进方案或措施,将交办问题落实到具体人,提出落实时限要求,并填写情况落实表。对不属于法院解决的问题要及时上报,在固定期限内给予群众答复。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根据意见登记簿的内容定期查阅,逐条复核,对于无着落的意见或建议实施责任倒查,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重新纳入民意沟通轨道,确保民意沟通渠道畅通。

第三,深化落实效果,形成长效机制。深化落实民意的过程就是实现民意的过程,法院根据群众意见推行改进方案或措施后,相关部门还要及时检验工作效果。一方面,对不适应工作实际的方案或措施加以调整,进一步提升工作效果;另一方面,对有力促进法院工作的改进方案或措施要大力推进,形成探求民意、实现民意的良性循环,完善民意转化长效机制。同时,总结出民意转化进展的相关情况,以便向人民群众进行反馈,取得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3.健全民意反馈机制。要形成便捷、高效的反馈机制,以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方式,对民意进行回应。对司法工作的意见或建议,已被采纳的情况,要尽快向人民群众进行反馈;未被采纳的情况,也要及时说明原因,取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第一,建立统一、完善的管理机构。在积极倾听民意、切实转化民意的基础上,及时对民意进行反馈,也是一个对外宣传司法工作的过程。由于司法工作存在自身规律,要建立统一、完善的管理机构,统一反馈的口径,规范反馈的渠道。可新设部门,或赋予法院原有部门,如研究室、办公室等,统一指导和管理民意反馈的相关工作,如制定工作规范、创新工作措施、制定考核标准等,确保民意反馈工作的统一、高效。

第二,构筑科学、完善的工作流程。民意反馈是人民法院对民意进行回应的过程,需要人民群众与人民法院之间的双向互动、良性互动。要构筑科学、完善的工作流程,促进互动的顺利进行,重视民意倾听、民意转化及民意反馈的相互促进,在民意反馈的过程中,注意倾听群众对反馈情况提出的新意见或新建议,进一步改进民意转化工作,提升民意反馈工作效果,最终形成“倾听—转化—反馈—再倾听—再转化—再反馈”的良好局面。

第三,创新灵活、多样的工作途径。要不断创新民意反馈的途径,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途径,提升反馈效果。

一是对当事人主要采取“当面说明”的方式,通过判前提示、判后答疑、判后回访、接待信访上访等途径进行反馈;二是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等特定人群主要采取“民主讨论”的方式,通过举行座谈会、意见征求会等途径进行反馈;三是对基层的普通群众等不特定群众主要采取“法制宣传”的方式,通过开展法制讲座、发表法宣稿件、庭审网络直播等途径进行反馈。

第二篇:民意表达机制与构建和谐社会

民意表达机制与构建和谐社会

张葆君

2006年07月09日10:16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原有的利益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出现了多样化的利益诉求和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也明显增强。它表明,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侧重点要更多的向协调,沟通,服务等方面来强化身会的调控功能转化。和谐社会建设就是要提供一种不断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的机制。

要形成化解社会矛盾的协调机制,构建和谐社会,应动以下方面努力。1.人大代表制度的完善。加强人大的政治信用和政治权威,倾听民意,负担起如实传递民众心声的责任,为政府和民众的和解与和谐作出贡献。2.公共政策的民意参与。民众是政治的主题,民众的政治参与不是任何人恩赐的,他们参与权,选举权,参与决策,参与社会管理,参与监督是宪法所赋予的不可剥夺的权利。3.关心弱势群体。要帮助他们建立正常的,规范的利益表达机制,让社会听到他们的声音。4.加快建立党和政府与人民的互信关系。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始终保持党和政府与民众的血肉关系。5.尊重和保障民意的利益表达,构建畅通有序的利益表达渠道,使广大民众拥有平等的话语权。

关键词:民意表达机制 构建 和谐社会

作为美好的生活理想和价值目标,和谐社会历来是人们追求的美好目标。“民康物阜”、“国泰民安”、“和为贵”、“政通人和”——千百年来,中国人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充满着追求和向往。

曾庆红最近指出:和谐社会都不可能是无差别社会,更不可能是没有任何矛盾和问题的社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原有的利益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出现了多样化的利益诉求和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城乡之间、就业与失业、人和自然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也明显增强。它表明,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侧重点要更多的向协调、沟通、服务等方面来强化社会的调控功能转化。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就是要提供一种不断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的机制,包括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安全的社会保障机制。而这些机制的最终建立,必须要有融洽和谐的国民利益表达机制作为沟通的桥梁,营造出和谐社会的宽松氛围迫在眉睫。建立和完善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机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也是党和政府不断提高协调社会关系,整合社会力量的需要,更是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确保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一、民意表达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民意表达是民众为实现其特殊利益而进行的活动,它的实质是把民众的态度、意见转变为向社会、向国家表达要求的方式。民意表达渠道的畅通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民意表达机制,是指民众(即使在古代)天然地具有参入政治决策或公共决策的需求,政治体制必须安排这一机制,否则,这种需求可能以非制度化,非和平的方式表达出来。

从历史上看,秦始皇开始,就缺乏朝野之间的对话和协商的机制,单方面讲同心同德,与朝廷不同见解,被视为大逆不道。因此,长此以往一个稳定有效的民意表达机制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大相径庭。

1894年,法国发生了德雷福斯事件。法国作家左拉曾在致法国总统公开信中控告了制造亵渎人道和正义罪恶的罪犯。虽然这种为民请愿的言行,在中国传统社会,也是为道德所称许的,但却未能上升到公民权利和自由的高度。

相对于资本主义国家,当年《资本论》、《共产党宣言》无疑是“反动透顶”,但在英、法国照样出版《资本论》,印刷《共产党宣言》。公然宣称: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英国也并未把马克思驱逐出境或禁止他发表文章就天下大乱。可见,一个公民可以独立公开发表自己意见的国家,才可能使得社会随着民意的变化而和平变革。

人心的流失是苏共亡党的根本原因,人心向背(人民的认同度)是一个政权的根基。党内民主极度缺乏,人民群众利益和愿望就很难在党的方针政策中体现。正如有人所说人的自由度大小是国家兴衰的关键。

现代政治体系中,政党是反映民意的重要工具,有着把民众的愿望和要求反映出来,沟通政府与民众信息和联系的功能。现代政党的基础任务之一就是通过表达民意来表达民众利益,从而制定出体现民众利益的政策,纲领和行政计划,赢得民众的支持。

从宏观上看,1978年前党长期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路线,极大地扭曲了民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确立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政治路线成为全民族的共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绝大多数人从中受益。从微观上看,党政不分,党把政府的功能接过来,各级党组织变成贯彻政府机关意图的工具.政党沟通信息和群众的功能大大萎缩,信息渠道受阻,信息质量失真.从理论上看,在中国共产党一向重视民众的利益表达,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但在现实中真正做到并非易事.随着人们自我意识尤其是公民意识和民主意识的增强,人民群众的利益表现出同以往不同的特点,无组织的民意表达力量和民间舆论压力越来越大。

1998年朱镕基在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很多政府机关在国家规定以外征收各种费用,使老百姓负担不堪,民怨沸腾,对此必须整顿和改革.不到一年,项怀诚在答记者问时也说:当前乱收费的现象非常严重,已经到了民怨沸腾的地步。作为执政党在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这个政治概念时,也暗含了目前存在种种社会的不和谐。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如何表达民意、如何快速准确反映民意,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党很难制定目前切合实际、体现人民群众利益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很难有效的赢得人民的完全信任。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并提出,那将是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2005年,1月11日武汉市第十一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李宪生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了“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和谐武汉建设。”和谐武汉与科学发展观相一致,它的提出使转型期的武汉发展有了更为明晰的方向。

和谐社会是一台交响乐,是音符。构建和谐武汉涉及方方面面,诸如: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社会阶层结构、就业结构等,其中最引人注目和关切的是政府和民众的关系,党和民众的关系。这两个主体是我们的一个缺项,基本互动不上。去年开始,通过“禁麻木”事件的处理,也包括煤气置换事件的处理,我们看到一个良性的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互动关系正在逐步形成。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可以发现,这当中所体现的一些原则是原来没有的,这是一个重要的进步。在利益分化和利益主体多元化的今天,如何处理群众的利益表达,将是对我们的一个挑战,而形成群众利益的制度化表达渠道,形成解决利益冲动的制度化机制,无疑是和谐社会、和谐武汉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民意表达方式不畅是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瓶颈

要以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武汉建设为目标,必须着力探究武汉要作为中部崛起的支撑,尽快发展起所需要的良好环境和安定和谐氛围。党和政府就得高度重视“民心”、“民意”、“民怨”,化解政府与民众的矛盾与冲突,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在政治上实际就是民意的开化的进程。

构建和谐社会是国内外转型国家所不能绕开的问题:转型过程的脆弱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法律文化相对较低的问题,人们凝聚力下降的等问题不能不说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武汉中所遇到的瓶颈。目前我们并没有建立起能够准确地检测民意、充分表达民意的机制。即使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如工会等都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表达的重要渠道,但问题在于,某些机关和群众组织中的官僚主义或对群众利益的漠视,就使不成问题的问题成为问题。国家信访局局长周占顺说:当前群众信访特别是群众集体信访反映的问题中,80%以上反映的是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80%以上有道理或有一定实际困难和问题应予解决;80%以上是可以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加以解决;80%以上是基层应该解决也可以解决的问题。只有让不同经济利益主体的要求得到适时表达,才能缓解其对社会的震荡;也只有通过一定的渠道了解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要求,才能做到决策的科学化和协调的有效性。

国外政治学家认为,大多数转型国家,选举制度成为一种高度复杂的,兼有比例制和多数制特点的混合物。法律的构架成为政治斗争的一个重要话题。市场经济并非能促进福利或者维持公平的机构,假使民族的最早实验是以通货膨胀,失业、贫富差距拉大和人口中“沉默的大多数”的生活水平的下降收场,那么它会造成恐惧、异化和不信任。尤其是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造就了众多的经济利益主体,由此其利益要求也就各不相同,怎样协调好这些不同利益要求并把它纳入社会秩序所要求的轨道,是对民众利益表达制度提出了尖锐挑战。

国内政治家也认为,一个法制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公民可以被任何人或者任何组织当成一根无足轻重的毛来对待。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说,人的自由和权利有着无上的价值。公共精神的培育,那就是对权利和自由的尊重。

如何使一个健康的制度、机制在制约公共权力和保持社会秩序之间维持平衡?如何使公共利益不受到损害?如何协调好社会关系,整合社会力量,建立起不同利益的协商对话机制。尽管自由表达并不能够保证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就不会发生悲剧,但是起码可以保证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不会步调一致地陷入悲剧,且缺乏改弦易辙的弹性空间。

时代在变,社会在变,国民在变。社会利益结构间的不同步性和不均衡日益明显,人民内部利益矛盾复杂。(1)利益矛盾的内容增多,层面扩大,经济上表现为贫富差距过大特别是贫困阶层的扩大引发的矛盾;政治上各个利益群体政治参入愿望增强,迫切要求能够畅通地表达其利益和要求,希望政府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以维护自己的利益。而那些在利益关系调整中利益受损或在利益分配中居于不利地位的利益群体,则希望通过利益表达,使政府注意其利益表达,扶持其利益的实现。(2)一些利益群体的不平衡情绪有所增强。随着利益差别增大,特别是收入差距的扩大,在高收入者的面前,低收入者容易产生失望和怨愤。加上一些干部为政不廉、执法不公、方法不当等,往往使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在局部转化为对抗性矛盾,如一些地方群众所表现出的过激行为。就会造成矛盾的不断激化,直接损害民众的利益。(3)社会不公正趋势蔓延。一个健康的现代社会应当既是一个富裕、文明的社会,同时也是一个公正的社会。这就要求在注重经济建设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公正问题。解决社会不公问题已成为现阶段中国社会当中刻不容缓的事情。对于中国社会来说,威胁最大最严重的是在社会结构层面上,社会公正问题所引发的社会风险。它将直接引发或加重失业、群体、上访、社会治安恶化等系列问题的出现,特定条件下,甚至会使属于个案化的事件演变为整体化的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从而严重危急整个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

古人说得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化解“民怨”既不能用专政思维,也不能只靠胡萝卜思维,在解决眼前的矛盾或者冲突时,应该着眼未来。重要的是要建立起更多的有助于化解民怨的机制,并将民意反映到政策上去的制度和机制,这也是党和政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民意表达机制几点思考

马克思曾说:“发表意见的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神圣的,因为它是一切的基础。”任何社会不可能在所有问题上都意见一致,任何政党也不可能在所有问题上都意见一致,要容许不同意见的存在。如果在一个社会中,在一个政党中,只听到一种声音,一切不一致的声音都被看作异端或大逆不道,是无助于这个社会和政党向前发展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我们党来讲,有许许多多以往没有碰到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也就是共同对社会发展发表意见。

当前民意表达的渠道有三个途径:第一,利益组织表达。一种是行政组织,一种是社团组织,这些社团组织虽带有自发性,组织程度较低,但他在社会对话中往往更直接地代表个自的利益群体。第二,公开舆论表达。改革和民主进程的逐渐推进,越来越多的民众或利益主体希望通过各种舆论媒介、报纸、网络、电台等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除外,还有通过非正式舆论媒介的各民众或利益群体表达渠道。这些分散性、自发性的表达,会给社会强大的压力。第三,行动表达。这是民意表达比较剧烈的一种方式,也是争取实现利益的直接行动。一定情况下,一旦民众利益在其他表达渠道不足以维护、争取自己利益时,所采取的一种过急激举动。这种表达方式,在变革时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由此看来,要形成能够化解社会矛盾的日常机制,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武汉,建立和完善民众利益表达机制,是党的历史方法新变化的迫切需要。它应从以下方面努力。

1、人大代表制度的完善。加强人大的政治信用和政治权威,人大代表的工作更加公开透明,深入民情。干群关系的紧张,政府和民众的冲突,反映了人大代表无法将民意真正表达,这就要求人大代表自身需要外界的监督。同时人大应深入群众,倾听民意,担负起如实传递民众心声的责任,为政府和民众的和解与和谐作出贡献。这不但能从制度上解决国民的益表达问题,也可以减少街头表达和社会冲突的激烈程度。

2、公共政策的民意参与。民众是政治的主体,民众的政治参与不是任何个人恩赐的,他们参与权、选举权、参与决策、参与社会管理、参与监督是宪法所赋予的不可剥夺的权利。民意参与有利于把不同利益群体纳入到现有政治体制内,同时,这种参与有利于增进民众对执政党的认同感。要建立国情民意反映制度,让广大人民群众有反映问题的渠道。让民意成为决定者,也接受民意的监督。党和国家的决策要做到了解民情和反映民意,只满足于调研解决不了问题,有的调研不一定真实。因此要集思广益,就要给人民群众一个反映问题的渠道。这一渠道必须是通畅的,是受到党规党法直至法律保护的。凡属重大问题都要事先和广大民众通气,充分听取意见。凡属国计民生的事项,都要建立公开听政制度并提前向社会公告。凡涉及社会发展和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都应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直接管理和参入。

3、关心弱势群体。尽管当前对什么是弱势群体还有不同的认识,但无疑他们是那些依靠自身力或能力无法保持个人及其家庭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群体。即使是群众上访,也是由于在我们的社会中,其他利益表达的渠道走不通。因此,要帮助他们建立正常的、规范的利益表达机制,让社会能听到他们的声音。我们尽量从以下两方面努力:第一治本。宏观角度着眼于培育出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群,形成一个橄榄型社会结构。微观角度来看,积极有效地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建立系统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利益的协调机制。第二治标。对已经出现或者是即将出现的有碍于社会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社会不公现象进行干预和防范。要建立起系统的社会援助体系等。

4、加快建立党和政府与人民的互信关系。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始终保持党和政府与民众的血肉联系,应该突出做到:一是尊重民权,维护民利;二是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掌握民情,“民为国之本,国依民而存”;三是关注民生、善解民因、善待民众;四是凝聚民心,动员民众,依靠民众。

5、尊重和保障民意的利益表达,构建畅通有序的利益表达渠道,使广大民众拥有平等的话语权。利益的表达,是由各阶层的代表或个人,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向执政党、政府和各级组织表达自身利益要求来实现的。在现代化进程中,构建健全的利益表达机制,广泛而充分的利益表达渠道是当前制度建设的重点。人大、政协目前是各阶层进行利益表达的主渠道,而公众传媒应努力维护百姓的话语权,使之成为公民和不同利益群体表达要求的窗口。只有重视民主制度化,才能规范和调整各阶层的利益表达行为。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公正。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都是藏富于民,社会矛盾相对较少的时期。只有处理好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使社会新兴阶层的利益与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找到了最佳结合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会有了深厚根基。所以党和政府在全力抓好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公平公正问题,保证广大民众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通过构建畅通有序的利益表达制度,不仅可以沟通政府与不同阶层及其成员之间的联系,又使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得到协调和规范,避免具有破坏性的利益表达方式和行为的规范,以利于党和政府更好地代表民众的根本利益,营造宽松的环境,构建和谐社会,为和谐武汉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篇:积极推进民意沟通机制

*****积极推进民意沟通机制

*****按照最高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意沟通工作的意见》的要求,结合本院工作实际,积极推进民意沟通机制建设,努力做到倾听民声、沟通民意、服务民生。

一是加强立案文明窗口建设。该院在立案工作中简化立案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争议不大、事实清楚的案件,耐心做好诉前调解工作,妥善化解矛盾。

二是坚持“请进来”,强化代表委员联络工作沟通民意。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执法监督员为监督主体,突出做到“四主动”,主动听取意见建议、主动邀请参加旁听、主动汇报工作、主动商讨办理议案或建议。

三是坚持“走出去”,开展送法下基层巡回审判沟通民意。通过现场开庭,倾听基层民意呼声,理清争议焦点,在此基础上发挥田间、地头调解优势,拉近与群众的联系,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

四是努力完善信访处理机制。实行院长天天接访制度,畅通群众信访渠道,完善信访记录,加强跟踪办理。定期召开当事人座谈会,请对案件有意见的当事人或存在不稳定因素的当事人到法院,由承办人释明法院判决理由及依据,息访息诉。

第四篇:法院四项措施 创新民意沟通渠道

***法院四项措施 创新民意沟通渠道 ***法院为及时掌握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期待,不断改进审判和执行工作,解决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结合法院工作实际,积极推进民意沟通机制建设,努力做到倾听民声、沟通民意、服务民生。

一是加强立案文明窗口建设。在立案工作中简化立案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争议不大、事实清楚的案件,耐心做好诉前调解工作,妥善化解矛盾。

二是坚持“请进来”,强化代表委员联络工作沟通民意。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执法监督员为监督主体,突出做到“四主动”,主动听取意见建议、主动邀请参加旁听、主动汇报工作、主动商讨办理议案或建议。

三是坚持“走出去”,开展送法下基层巡回审判沟通民意。通过现场开庭,倾听基层民意呼声,理清争议焦点,在此基础上发挥田间、地头调解优势,拉近与群众的联系,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

四是努力完善信访处理机制。实行院长天天接访制度,畅通群众信访渠道,完善信访记录,加强跟踪办理。定期召开当事人座谈会,请对案件有意见的当事人或存在不稳定因素的当事人到法院,由承办人释明法院判决理由及依据,息访息诉。

第五篇:沟通机制

对外沟通机制

一、项目例会机制

①、正常情况下每周五召开一次监理例会。(甲方代表、所有监理、项目管理人员及各劳务分包负责人参会)

②、每次质监站抽检前后召开一次项目例会;

③、每月召开一次质量专项工作会,总结改进并提出下一步工作措施; ④、以上会议质检方负责人必须参加,项目部成员原则上全部参加;

二、会议纪要机制

①、每次召开项目有关会议均要形成会议纪要,且要把会议纪要作为处理相关质量问题的基本依据。

②、双方能有专人记录并归档会议纪要,并向参会的有关人员发布整理后的会议纪要。

三、问题跟踪机制

①、项目推行过程中所有需要解决的质量问题,各方均要通过问题反馈表或整改回复单进行反馈或回复;

②、指定问题跟踪人,及时更新问题状态,直到问题解决; ③、把问题解决的方案与问题反馈表由资料员一并归档。

四、验收及整改回复机制

①、项目推行过程中所有需验收的隐蔽工程及需要抽查的分部分项工程,及时通知质检站进行验收。

②、对质监站和监理提出的质量缺陷定期进行整改。③、整改完成后向质检站以回复单的形式进行逐一回复。

五、信息发布机制

①、以周为时间单位向各质量监管方发布项目有关信息;

②、每周五以邮件的方式向各质量监管方发布上周项目进度状态; ③、每周五在监理例会上向甲方代表、监理汇报上周项目质量状态; ④、汇报主要包括:上周质量整改情况、本周质量计划、存在的问题。⑤、具体信息见项目会议纪要。

六、执行经理机制

①、项目执行经理,负责项目现场工作,加强各方沟通;

②、在非项目例会时间,当一方有重要紧急信息发布时,通过现场执行经理向各方发布信息。

下载浅析基层法院构建民意沟通表达机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基层法院构建民意沟通表达机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层法院怎样倾力构建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既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也体现了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理念,完......

    XX县关于进一步完善民意表达机制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党委、乡镇人民政府,县级机关局以上单位: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信访条例》,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建立健全亲民、利民、便民的民意表达长效机制,经县委、县政府研究,提出如下实......

    关于加强民意沟通工作的报告

    竹山县人民法院 关于加强民意沟通工作的 汇报竹山法院按照最高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意沟通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理念,采取多项措施,畅通民意沟通......

    关于法院构建四位一体审判机制的调查报告[合集]

    xx县人民法院认真坚持“三个至上”指导思想,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高度重视审判质量监督管理,以监督求公正,以监督保质量。按照“从严治院、制度建院、公信立院、科技强院”......

    关于法院构建四位一体审判机制的调查报告

    xx县人民法院构建“四位一体”的审判监督机制的调查 xx县人民法院认真坚持“三个至上”指导思想,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高度重视审判质量监督管理,以监督求公正,以监督保质量......

    构建基层法院审判质量监督管理5篇

    构建基层法院审判质量监督管理 李振洪 长期以来,全国各法院就如何加强审判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为基层法院审判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

    论加强基层法院信息化建设基本构建初探

    基层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是新时代科技发展必然趋势。将信息化建设引入基层法院工作,使之跟上时代步伐,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既是法院工作的要求,也是加强法院物质装备建设、业务......

    构建和谐社会心得-民意篇

    今年以来,包括广东在内的各地方陆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这既是对劳动者权益的进一步保障,也在缓解劳资纠纷的同时,有力地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为了进一步完善最低工资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