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郑州市2018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地理试题及答案
郑州市2018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
地理试题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8页,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第Ⅰ卷(选择题,共 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当太阳位于地平线下,且高度角在地平线下18°以内时,天空依然会有不同程度的光亮,这种现象发生在午夜与日出之间时称为曙光,而发生在日落至午夜之间时则称为暮光。
读漠河(53°N)某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图1),完成1~2题。
图1
1.该日最接近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此日,该地暮光的持续时间为
A.3小时
B.3小时16分
C.3小时32分
D.4小时
读2017年12月6日14时我国局部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图2),完成3~5题。
图2 3.此时,下列城市中风向为偏南风的是
A.兰州
B.郑州
C.成都
D.广州 4.形成甲天气系统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
D.植被覆盖率 5.受甲天气系统影响,贵阳比昆明
A.气压低
B.气温低
C.降水少
D.云量少
我国某湖泊原有面积为1416km2,由于人为增加湖泊深度,湖面水位降低,其面积减小为239km2。读该湖水平衡表(表1),完成6~8题。
表1
6.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7.湖面缩小后
A.湖面蒸发量增大
B.湖面降水量不变
C.径流补给量减小
D.供给下游水量增加 8.湖泊的变化最可能导致该湖泊流域内
A.气候变得湿润
B.地下水位升高
C.水土流失加剧
D.荒漠化加剧
图3为广西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分布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带。读图完成9~10题。
图3 9.①代表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10.图中四地纬度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读重庆巫溪县望坪村人口现状统计表(表2)和该村人口迁往地区统计图(图4),完成11~12题。
表2
图4
11.导致该村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A.自然灾害
B.经济发展
C.政府政策
D.宗教信仰 12.人口迁移可能对该村产生的影响是
A.生态环境问题加剧
B.城市化加快
C.公共设施负担增加
D.留守儿童增多
读我国某农作物优势产区分布图(图5),完成13~15题。
图5
13.该农作物最有可能是
A.水稻
B.小麦
C.棉花
D.大豆 14.与乙产区相比,甲产区农产品品质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充足
B.雨热同期
C.水源充足
D.生长周期长
15.制约丙所在省区种植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光照
C.水源
D.土壤
新西兰牧草资源丰富,乳畜业发达。近年来新西兰乳业公司加快在中国投资兴建牧场的步伐。读图6,完成16~17题。
图6
16.影响新西兰牛乳制品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劳动力
B.原料
C.市场
D.技术 17.新西兰乳品企业加大在中国兴建牧场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A.牧草优质
B.交通便利
C.技术先进
D.市场广阔
淘宝村是指依托淘宝电商等平台年交易额达100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淘宝村网络销售额最大的三类农副产品依次为:海鲜和水产品、坚果和炒货、糕点和点心。
读中国淘宝村空间分布格局图(图7),完成18~19题。
图7 18.电商平台有利于降低淘宝村贸易的
A.生产成本
B.物流成本
C.市场开拓成本
D.售后服务成本 19.沿海地区淘宝村发展的优势有
①农副产品丰富
②地租水平高
③网络通信发达
④交通便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安徽宏村位于黄山余脉南部,被誉为“画里的乡村”。宏村背山面水,村中建筑密集排布,小巷狭仄,且巷中遍布水道,民居白墙黑瓦,房屋山墙多采用“马头墙”的形式。
读安徽宏村实景图(图8),完成20~22题。
图8
20.“背山”“面水”的区位对宏村的影响是
A.“背山”利于冬季通风
B.“背山”利于冬季降水
C.“面水”利于夏季通风
D.“面水”利于增大温差 21.宏村的民居风格能反映出当地的气候特征是
A.春季多风
B.夏季炎热
C.秋季多雨
D.冬季寒冷 22.宏村民居采用“马头墙”的作用[ZZ3]不包括
A.收集雨水
B.增强遮阴
C.防范火灾
D.增加美感
沙漠治理是干旱区的重要课题,传统工程治沙主要是利用人工设置沙障(如草方格)来阻止沙子移动。近年来,某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化学黏合剂,可增强沙粒间的约束力,从而逐步使沙漠土壤化。在治理后的沙地上,西瓜、西红柿等长势喜人。
读图9,完成23~25题。
图9 23.草方格沙障可以
A.黏合沙粒
B.吸取地下水
C.拦截水分
D.减少下渗 24.与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技术的优势是
A.技术难度小
B.成土时间短
C.环境污染小
D.资金投入少 25.与东部地区相比,沙漠改造后种植西瓜的优势是
A.土层厚
B.温差大
C.降水多
D.风力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0分)
二、综合题(共50分)26.(14分)图10中左图为1830年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耕地分布图,右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0
(1)说出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耕地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自然原因。(5分)(2)说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的特点,并说明原因。(5分)(3)简述拉萨夏季降水日变化对当地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4分)
27.(13分)阿萨勒湖(位置见图11)位于吉布提中部,四周山地环绕,海拔低于海平面153米,湖水主要靠地下水补给,地下水与附近海湾的海水相通。该湖湖水盐度高达34.8%,含盐量约20亿吨,但长期以来没有进行大规模工业开发。2015年中国公司与吉布提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取得阿萨勒湖盐业资源50年特许经营权。随后,该公司修建湖区道路和盐业出口专用码头,雇佣当地上千工人,推动吉布提湖盐出口快速发展。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1
(1)说明阿萨勒湖盐度高的主要原因。(5分)
(2)分析2015年以前阿萨勒湖没有进行规模化工业开发的主要原因。(4分)(3)简述中吉盐湖合作开发对吉布提的有利影响。(4分)
28.(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计算机数据中心由规模庞大的存储服务器和通信设备组成,用于网络在线存储企业的海量数据。数据中心占地面积大、耗电量大,机房服务器运行产生大量废热会影响数据中心的正常运作。
宁夏中卫市(位置见图12)靠近中国陆地的几何重心,气候干旱、冬冷夏凉、大风日数多、年平均气温约为8.8℃。近年来,中卫着力打造国家战略数据安全储备基地,搭建世界级的数据中心集群。2015年亚马逊将全球第10个数据中心布置在中卫市,随后微软、阿里巴巴等都在中卫建设数据中心。
图12
(1)说出中卫数据中心可利用的清洁能源。(2分)(2)分析中卫建设计算机数据中心的优势条件。(6分)(3)有人反对在宁夏进行大规模数据中心建设。试推测其原因。(4分)
29.(11分)
廊桥是在桥上加盖亭台楼阁等廊屋建筑的特殊桥梁。浙江庆元县多山地和溪流,气候湿润,木拱廊桥众多。后坑桥(见图13)以抗腐蚀性强的杉木建造,至今已经历300多年风雨,桥上廊屋两侧多各式窗户,桥址选在两河交汇处的上游,桥墩避开河流弯曲处。明清时期,庆元县是全国重要的香菇种植区。庆元的香菇客商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形成了以香菇种植和贸易致富的“菇帮”。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3
(1)推断可能破坏庆元县木拱廊桥的主要自然灾害。(3分)
(2)从材质、选址和设计三方面分析后坑桥存留时间长的主要原因。(4分)(3)木拱廊桥造价昂贵。试分析庆元县木拱廊桥众多的主要原因。(4分)
2018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地理试题
参考答案
1.B 2.C 3.C 4.C 5.B 6.C 7.D 8.D 9.B 10.D 11.B 12.D 13.B 14.D 15.C 16.B 17.D 18.C 19.C 20.C 21.B 22.A 23.C 24.B 25.B 26.(14分)(1)(5分)分布特点:沿河(谷)分布。(1分)自然原因:地形平坦;(1分)河谷地势较低,气温较高;(1分)靠近河流,水源充足;(1分)土壤肥沃。(1分)(2)(5分)变化特点:白天降水少,(1分)夜晚降水多。(1分)原因:位于河谷地带,易形成山谷风。(1分)白天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1分)夜晚盛行上升气流,配合夏季西南湿润空气的进入,降水多。(1分)(3)(4分)白天少雨,光照充足,(1分)提高热量条件;(1分)夜晚多雨,补充土壤水分,(1分)增强保温作用,减弱低温冻害。(1分)27.(13分)(1)(5分)海拔低,海水通过地下水补给湖泊;(1分)纬度低,(1分)地形封闭,热量不易扩散,(1分)温度高,蒸发旺盛,盐分富集;(1分)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较少。(1分)(2)(4分)气候炎热干燥,水资源短缺,自然条件恶劣;(1分)位于断裂带,地质运动活跃,不利于施工:(1分)地形封闭,交通不便;(1分)吉布提资金、技术有限。(1分)(3)(4分)增加就业;(1分)促进基础设施建设;(1分)增加税收,促进经济发展;(1分)推动湖盐出口,增加外汇收入。(1分)28.(12分)(1)(2分)风能,太阳能,水能。(任答2点得2分)(2)(6分)地形平坦,便于机房建设;后备土地资源充足,地价低廉;能源充足,电价低,提供稳定电力保障;纬度高,气温低,便于机房散热;位置靠近中国几何重心,便于通信网络连接中国各地;铁路交通便利;政策支持。(任答对应3点得6分)(3)(4分)宁夏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1分)大规模施工会加剧荒漠化;(1分)宁夏高技术人才欠缺;(1分)通信网络基础设施较差。(1分)29.(11分)(1)(3分)暴雨、台风、山洪、滑坡和泥石流。(任答3点得3分)(2)(4分)材质为杉树,抗腐蚀性强;选址在河流交汇处的上游,洪水水量较小;桥上的亭台楼阁减小雨水对桥身的浸泡和侵蚀,亭台楼阁中加开很多的窗户有利于通风,从而减小台风对廊桥的冲击。(任答对应2点得4分)(3)(4分)该地多河流,修桥方便人们的来往;该地区受东南夏季风和多山地形的影响,降水多,修建廊屋建筑利于人们避雨;山上多林木,可就地取材修建木拱廊桥;山区香菇业发达,收入高,为修建造廊桥提供资金。(任答对应2点得4分)
第二篇:郑州市2011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
郑州市2011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卷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卷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和其他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人在理智未发达之前先已有情感;在理智既发达之后,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其中有许多人所共同的成分,也有某个人所特有的成分。这就是说,情感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是得诸遗传的,是永恒的,不易变化的;个性是成于环境的,是随环境而变化的。环境随人随时而异,所以人类的情感时时在变化;遗传的倾向为多数人所共同,所以情感在变化之中有不变化者存在。
艺术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性和个性的分别,它在变化之中也有不变化者存在。比如单拿诗来说,四言、五言、七言、古、律、绝、词的交替是变化,而格律则为变化中的不变化者。变化就是创造,不变化就是因袭。把不变化者归纳成为原则,就是自然律,这种自然律可以用为规范律,因为它本来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是只有群性而无个性,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也就不能产生艺术。末流者忘记这个道理,所以往往把格律变成死板的形式。
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这是事实,但是这决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格律不能束缚天才,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如果真是诗人,格律会受他奴使;如果不是诗人,有格律他的诗固然腐滥,无格律它也还是腐滥。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艺术须寓整齐于变化。一味齐整,如钟摆摇动声,固然单调;一味变化,如市场嘈杂声,也还是单调。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从整齐入手,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会使作者在整齐之中求变化以避免单调。从变化入手,则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他们都从束缚中挣扎得自由,从整齐中酝酿出变化。格律是死方法,全赖人能活用。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打到娴熟时虽无心于球规而自合于球规。在不识球规者看,球手好像纵横如意,略无牵就规范的痕迹;在识球规者看,他却处处循规蹈矩。姜白石说得好:‚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工在格律而妙则在神髓风骨。
孔夫子自道修养经验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道德家的极境,也是艺术家的极境。‚从心所欲,不逾矩‛,艺术的创造活动尽于这七个字了。‚从心所欲‛者往往‚逾矩‛,‚不逾矩‛者又往往不能‚从心所欲‛。凡是艺术家都要能打破这个矛盾。孔夫子到快
要死的时候才做到这种境界,可见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大非易事。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书简》)
1.下列关于“格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格律是诗歌中的不变化者,体现的是整齐、规范和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格律就会变成死板的形式。
B.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但这并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而是人不能活用它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C.格律不能束缚天才,天才之作往往工在格律而妙在神髓风骨。格律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即使他遵循了格律,诗歌也仍然腐滥。
D.古今大艺术家的创造活动都从格律入手,但后来都达到了脱化格律的境界;是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使他们在整齐之中求变化,避免了单调。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它先于理智而产生,但在理智发达之后,情感又会受到理智的驱遣。
B.艺术是情感的流露,它也有群性和个性之别,讲究寓整齐于变化,但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
C.诗歌从四言、五言到七言,从古、律、绝到词,体现的是形式的变化,但它们在音节上都讲究格律,体现的又是诗歌的共同特点。
D.“从心所欲”和“不逾矩”是一对矛盾,艺术家要打破这个矛盾,做到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它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由遗传得来,不易变化;个性则成于环境,会随着环境而变化。
B.作者认为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旨在说明将格律用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时,就可以超越格律的束缚而达到自由的创作境界。
C.作者认为一味变化也还是单调,所以他不主张从变化入手,认为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D.“从心所欲,不逾矩”是道德家和艺术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也说明道德与艺术常常是相关联的,道德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艺术上达到较高的境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唐俭字茂约,并州晋阳人。父鉴,隋戎州刺史,与高祖善,尝偕典军卫,故俭雅与秦王..游。俭爽迈少绳检,然事亲以孝闻。见隋政浸乱,阴说秦王建大计。高祖尝召访之,俭曰:‚公若外啸豪杰,北招戎狄,右收燕、赵,济河而南,以据秦、雍,汤、武之业也。‛及大将军府开,授记室参军。从定京师,晋昌郡公。
武德初,迁中书侍郎。吕崇茂以夏县反,与刘武周连和。诏永安王孝基、独孤怀恩率兵致讨。俭以使适至军,会孝基等为武周所虏,俭亦见禽。始,怀恩屯蒲州,阴与部将元君实谋反,会俱在贼中。君实私语俭曰:‚独孤尚书将举兵图大事,犹豫不发,故及此。所谓当
断不断而受乱者。‛俄而怀恩脱归,诏复守蒲。俭恐必乱,密遣刘世让归白发其谋。会高祖幸蒲津,舟及中流而世让至,高祖惊,曰:‚岂非天也!‛命趋还舟,捕反者,怀恩自杀,余党皆诛。俄而武周败,亡入突厥。俭封府库、籍兵甲以待秦王。高祖嘉俭身幽辱而不忘朝廷,诏复旧官,许以便宜。尽簿怀恩赀产赐俭。还为天策府长史。
贞观初,使突厥还,太宗谓俭曰:‚卿观颉利可取手?‛对曰:‚衔国威灵,庶有成功。‛.四年,驰传往诱使归款,颉利许之,兵懈弛,李靖因袭破之,俭脱身还。
岁余,为民部尚书。从猎洛阳苑,群豕突出于林,帝射四发,辄殪四豕。一豕跃及镫,俭投马搏之。帝拔剑断豕,顾笑曰:‚天策长史不见上将击贼邪,何惧之甚?‛对曰:‚汉祖以马上得之,不以马上治之。陛下神武定四方,岂复快心于一兽?‛帝为罢猎。
俭居官不事事,与宾客纵酒为乐。坐小法,贬光禄大夫。显庆初卒,年七十八,谥曰襄。.(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十四》)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高祖善,尝偕典军卫
典:主管。.
B.故俭雅与秦王游
雅:平素。.
C.衔国威灵,庶有成功
庶:或许。.
D.坐小法,贬光禄大夫
坐:因为。.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唐俭忠于唐室的一组是(3分)
①事亲以孝闻
②见隋政浸乱,阴说秦王建大计
③密遣刘世让归白发其谋
④命趋还舟,捕反者
⑤身幽辱而不忘朝廷
⑥一豕跃及镫,俭投马搏之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俭富有政治远见。看到隋室昏乱,他暗中游说秦王建树大业;在受到高祖召见时,唐俭分析天下大势,为高祖出谋划策。
B.唐俭为人不拘小节。年轻时爽快豪迈,不受约束;后来身居高位,在官任上却不好处理政事,喜欢与宾客纵酒玩乐。
C.唐俭屡建奇功。他曾参与平定京师;在奉命守卫蒲州时,及时发现独孤怀恩的反叛阴谋,解救了高祖的危难;后来又在击败突厥过程中立下大功。
D.唐俭善于因势利导。他跟随太宗打猎时,看到太宗拔剑砍死野猪,趁机劝谏太宗不要沉溺于打猎而忘了治国之策,太宗为此停止了打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俭以使适至军,会孝基等为武周所虏,俭亦见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俄而武周败,亡入突厥。俭封府库、籍兵甲以待秦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①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②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③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柳宗元与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因同属革新派王叔文集团而遭贬。②飐(zhǎn):吹动。③文身:身上刺花纹。古时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8.从全诗来看,作者的茫茫愁思因何而起?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颔联、颈联在写景的角度上有何不同?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白居易《琵琶行》)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3)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周敦颐《爱莲说》)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面的方框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一天的等待
[美国]厄内斯特·海明威
他走进我们房间关窗户的时候,我们还未起床。我见他一副病容,全身哆嗦,脸色苍白,步履缓慢,好像一动就会引起疼痛。
‚怎么啦,宝贝?‛
‚我头痛。‛
‚你先上床。我穿好衣服就来看你。‛
可是当我来到楼下时,他已穿好衣服,坐在火炉旁,一看就是个病得不轻、可怜巴巴的九岁男孩。我摸了摸他的额头,知道他发烧了。
‚你上楼去睡吧,‛我说,‚你病了。‛
医生来后,量了孩子的体温。
‚多少度?‛我问医生。
‚一百零二度。‛
下楼后,医生留下用不同颜色胶囊包装的三种药,并嘱咐如何服用。并说,如果高烧不超过一百零四度,就用不着担心。这是轻度流感,要是不引起肺炎,就没有危险。
我回到房里,记下了孩子的体温,并对各种胶囊的服用时间作了记录。
‚想让我读点书给你听吗?‛
‚好的,如果你想读的话。‛孩子说。他脸色苍白,眼窝下方有黑晕。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无动于衷。
我朗读霍华德〃派尔的《海盗故事》,但我看得出他并没在听我读书。
‚你感觉怎么样,宝贝?‛我问他。
‚到目前为止,还是老样子。‛他说。
我坐在床脚边自个儿看书,等着到时间再给他服一粒胶囊。按理,他本该睡着了,然而,当我抬头看时,他却双眼盯着床脚,神情异常。
‚你为什么不试着睡觉呢?到吃药时,我会叫醒你的。‛ ‚我宁愿醒着。‛
过了一会儿,他对我说:‚你不必呆在这里陪我,爸爸,要是你嫌麻烦的话。‛
‚不嫌麻烦。‛
‚不,我是说,要是你过一会儿嫌麻烦的话,你就不必呆在这里。‛
我想,或许他有点儿神志不清了。十一点钟,照规定给他服药后,我便出去了一会儿。
那是个晴朗而又寒冷的日子,地上覆盖着一层已结成冰的冻雨。我带着我那条爱尔兰红毛小猎犬,沿着大路和一条冰冻的小溪散步,但在这玻璃般光滑的地面上站立和行走是很困难的。那条红毛狗一路上连跌带滑,我自己也重重摔了两跤。
高高的土堤上长着倒垂下来的灌木丛,我们从那下面撵起了一群鹌鹑,我击落了两只。有几只鹌鹑停落在树上,但大部分飞进了一堆堆的柴垛中。动身返回时,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我在离房子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群鹌鹑,而且还剩下许多,改日可再去搜寻猎取。
回到屋里,他们说孩子不让任何人进入他的房间。
‚你们不能进来,‛他说,‚你们千万不要传染上我的病。‛
我来到他身边,发现他仍像我离开时那样躺着。他脸色苍白,但两颊上部烧得发红,眼睛依旧一动不动地盯着床脚。
我量了他的体温。
‚多少?‛
‚大约一百。‛我说。实际上是一百零二度四分。
‚原先是一百零二度。‛他说。
‚谁说的?‛
‚医生。‛
‚你的体温没问题,‛我说,‚用不着担心。‛
‚我不担心,‛他说,‚但是我不能不想。‛
‚不要想,‛我说,‚放心好了。‛
‚我很放心。‛他说着,眼睛直盯着前方。显然,他有什么心事,但在尽力控制着自己。
‚将这个用水服下。‛
‚你看这有用吗?‛
‚当然有用。‛
我坐下来,打开了《海盗故事》,开始读给他听,但我看得出来他不在听,于是我停了下来。
‚你看我大概什么时候会死?‛他问道。
‚什么?‛
‚我大概还有多少时间就要死了?‛
‚你不会死。你怎么啦?‛
‚啊,不,我会死的。我听到他说一百零二度。‛
‚人不会因为得了一百零二度的高烧而死去的。你是在说傻话。‛
‚我知道会的。在法国上学的时候,同学告诉我说,发烧到四十四度就不能活了。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
原来自上午九点起,整整一天他都在等死。
‚你这可怜的宝贝,‛我说,‚你不会死的。那种温度计不一样。在那种温度上,三十七度是正常的。在这种温度上,正常体温是九十八度。‛
‚你肯定?‛
‚绝对没错,‛我说,‚这跟英里和公里的区别一样。你知道,就像我们车速开到七十英里该折合成多少公里一样。‛
‚噢。‛他说。
他那凝视着床脚的目光松弛了。他的紧张状态也终于缓解了。第二天,越发轻松了。为了一点无关紧要的小事,他会动辄哭起来。
(有删节)
(1)下列对这部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九岁男孩因为不懂得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区别,误以为自己将要死去而等待一天,备受精神折磨。小说借此说明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B.男孩在等待死亡的一天中没有哭泣,可当他知道自己不会死去以后却“为了一点无关紧要的小事”“动辄哭起来”。这样写男孩的性格显得不够统一。
C.男孩的反常动作、神态暗示了他等待的是死亡,如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对周围的一切无动于衷,不肯吃药、不让人接近等等。
D.男孩误以为自己即将死去后,虽然竭力保持平静,但内心是恐惧的。当他不断用行动和语言暗示父亲时,父亲却始终没有意识到。
E.尽管9岁的小男孩面对死亡表现得异常镇静,但仍掩盖不了消极等待、无能为力的悲观情绪,贯穿全篇的是一种忧郁痛苦的基调,使人读后感到压抑无奈。
(2)小说中的男孩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的标题“一天的等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小说中间插入父亲外出打猎的两段文字是多余的,也有人认为这样写恰恰体现了小说构思的精巧。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失败英雄”梁从诫
汪永晨
梁从诫先生领导创建了国内首个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自1993年成立以来,‚自然之友‛开展了许许多多环保方面的重大行动。我曾亲耳听过梁先生的这句自嘲:我们一家三代都是失败的英雄,可以说是屡战屡败但也都是屡败屡战。当时,梁先生说,如果说我从[注]祖父和父母身上继承了点什么的话,那就是信念:一个人要有社会责任感。
我曾拉梁先生和我一起去过我的环保启蒙地江苏省睢宁县大余小学。这是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在学校开展爱鸟活动的一所农村小学。那所学校的学生和老师用绘画、唱歌、跳舞等形式,在田间河边开展课外活动,表达人类对小鸟的热爱。那次,年近70岁的梁先生在小学参加农村孩子的爱鸟活动,那活泼劲儿和孩子们不分高低。至今我脑子里还有着返璞归真的梁先生,如同孩子般在农村小学的操场上和孩子们一起跑跑跳跳的情形。
作为国家环保局的‚环境使者‛,我和梁先生曾一起去过三峡。我们站在黄柏河边,这是当地人认为治理得不错的河,所以请我们这些环保使者来看。对那治理过的河水还有质疑的作家徐刚蹲在江边捞起一把水草,再站起来时,眉头皱起来,鼻子和嘴也都挤在了一起。梁先生也不客气地对陪着我们的环保局干部表达了他的态度:人的认识当然是要有一个过程的。20年前,在黄柏河还能见底的那个年代,要人们认识到水库将对邻近水域带来多么严重的负面影响,也许不够现实。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在黄柏河已经开始由绿变黑的时候,在论证中还把‚对水污染的影响‛列为‚影响较小,采取有效措施后可减小危害‛的一类,甚至时至今日,还在说三峡水库污染‚问题不大‛,就很难说是实事求是的了。
那次三峡归来,在国家环保总局召开的环保使者的年会上,梁先生送给我一本杂志,上面有他写的文章,表述自己对长江污染应如何面对的见解。那篇文章中梁先生这样写道:‚江水轻拍船舷,船在微微晃动。舟上有人难眠。遥想当年,李白遇赦,从奉节东下,一路神采飞扬,留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不朽诗句。寥寥数字,向我们透露了一千多年前三峡森林茂密、野生动物出没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消息。今人面对两岸濯濯童山,峡中滔滔黄水,李白诗中景色,已无法想象;森林与猴子什么年代起从这里消失,也不可考。若诗仙再世,与我辈同行,又会写下怎样的诗句留给后人?历史的冷眼将始终注视着三峡,注视着长江,注视着我们!‛
我和粱先生曾一起参加一个美国高层代表团到华访问的工作午餐。梁先生向美国官员讲起他和克林顿的见面,讲起他当时将一张滇金丝猴母子的照片作为礼物送给克林顿。克林顿饶有兴致地问:‚这种金丝猴的数量还有多少?‛‚不足1200只。而且据我们所知,这是灵长类中除了人类之外唯一的红唇动物。‛‚哦,那是我的表亲!‛当时,在座的人都笑了。今天想起梁先生当时的介绍,想起他说的‚不足1200只‛,好像刚明白梁先生当时的用心——我们都是濒危动物,金丝猴和保护金丝猴的人。
我刚刚出版的新书《追寻‚野人‛的足迹——中国环保领跑人》中,第一位‚野人‛就是梁先生。在我写粱先生的文章里有这样一段:这些年来,梁先生的演讲,直接、间接的听众不知有没有人统计过;坐在台下、课堂上听梁先生讲课,最多一次有多少人,我也不知道,可最少的一次有多少,梁先生亲口告诉过我,5个。那是在某国家机关。我问粱先生,那你讲了吗?他告诉我,当然不能放弃,我还像是下面坐着成千上万的听众那样给那5个人讲了中国民间组织的环保历程。梁先生告诉他们: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也不仅仅是专家的事情,如果我们作为普通的公民,不参与、不支持、不关注环境保护,仅靠政府和专家,任何国家都是不可能把环境治理好的。
梁先生曾作过这样一个比喻。他说:或许,当今的人类就像坐在‚泰坦尼克号‛上,你有一等舱的乐趣,我有二等舱的活法。突然有一天撞上冰山,停也停不下来,拐也拐不了弯,大家只能同归于尽。
梁先生没有看到这本书的出版。在这本书写梁先生的章节中,最后一句话是:‚我没有问过梁先生,但我想我的这个假设:为‘表亲’奔走,是这辈子要一直奔下去了,是不是就是出于从父辈那里得到的信念,一个人要有社会责任感?‛
梁先生您不会反对吧!(有删节)
[注]梁从诫的祖父是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和思想家梁启超,父亲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母亲是著名作家、建筑学家林徽因。
(1)下列对这篇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站在黄柏河边,梁先生毫不客气地表达了他对于三峡工程的否定,他认为说三峡水库污染“问题不大”,并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B.梁先生遥想李白当年沿江而下的景象,是为了将长江两岸曾经草木丰茂、野生动物出没的生态环境与现在的童山黄水作对比,表达了对三峡环境破坏严重的忧虑。
C.梁从诫曾将一张滇金丝猴母子的照片作为礼物送给克林顿,是因为它是灵长类中除人类之外唯一的红唇动物,而且这种金丝猴和保护金丝猴的人都是濒危动物。
D.从作家徐刚捞起水草时的神情来看,黄柏河并没有治理好,但当地环保官员却认为治理得不错;梁先生在某国家机关做讲座,却只有五位听众,这都说明政府部门对环保工作不重视。
E.本文通过对“失败英雄”梁从诫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环保斗士为保护环境奔走呼吁、不计得失、鞠躬尽瘁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
(2)这篇传记的题目“‘失败英雄’梁从诫”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梁从诫说:“或许,当今的人类就像坐在‘泰坦尼克号’上,你有一等舱的乐趣,我有二等舱的活法。突然有一天撞上冰山,停也停不下来,拐也拐不了弯,大家只能同归于尽。”这个比喻有什么深意?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梁先生说,如果说我从祖父和父母身上继承了点什么的话,那就是信念:一个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请你从“继承”、“信念”、“责任感”三个方面中任选一个,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真正的民主拆迁中没有“强制”二字,一切都在相互尊重与协商中解决;而在所有的强制拆迁中也根本没有“民主”二字,这就是两种拆迁方式的云泥之别。....
B.巴林石是中国各色石种的集大成者,色泽斑斓,纹理奇特,质地温润,钟灵毓秀,....堪称石之精晶。
C.如今,美国毕竟只有军事力量和美元货币这两个最后优势了,如果再不使用和展示,美国将没有任何机会挽回其江河日下的国运了。....
D.尽管有专家认为“国考”暴热现象说明越来越多的青年有志在行政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政治抱负,但是透过表象看实质,这个分析更像是隔靴搔痒。....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河南省气象台昨日16时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从昨日晚上开始,全省将有6到7级的阵风,降温最大幅度为10℃。
B.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艰苦发展历程,我省的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终于形成了教有特色,学有定法,评有成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
C.动用了“超过一个国家的战力”的美韩黄海联合军演刚于12月1日结束,紧接着“规模超过美韩演习6倍”的美日联合军演又开始登场,这进一步加剧了东亚的紧张局势。
D.在中国,慈善往往被赋予道德的光环,但把慈善提到过高的道德水平,不是慈善文化的先进和成熟,而是幼稚和滞后。以平常心看慈善,是重建中国慈善文化的正确心态。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文化是一个由表意符号组成的世界,非常容易在不同系统中传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所谓跨文化也就是在这样两个过程中形成的
②纵向运动过程是同一文化共同体内部持续性生成而历时性演进的过程
③但文化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存在
④横向运动过程是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开放性对话而共时性交融的过程
⑤它体现出一种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
⑥涵盖了纵向及横向两个运动过程
A.⑤⑥①②④③ B.⑤③⑥④②①
C.③⑤⑥②④①
D.③⑥①⑤④②
16.请用简洁的文字对下面的新闻事件进行点评。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成理,不超过100字。(5分)
据2010年12月6日人民日报报道:在一项调查中,45.1%的受访党政干部、57.78%的受访公司白领和55.4%的受访知识分子(主要为高校、科研、文化机构职员),认为自己属于‚弱势群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一棵小草,以它卑微的绿色,丰富着季节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间万物都在尽它们的天命,使无穷的大自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开会迟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公司每次开会,总有职员迟到。公司为此制定了种种奖罚措施,但是,开会迟到现象依然普遍。
不久,公司新来了一位办公室主任,公司会议多数由他主持。他发现,会议室平时有多余的凳子,每次开会,迟到者总不急不慢地进来就座。于是,有一次开会,时间一到,他就把会议室多余的凳子全部搬走。众多迟到者像往常一样陆续走进会议室。他们环顾一圈发现:一个多余的凳子都没有。来晚的职员只得站着开会。第二次开会,迟到者明显比上次少了。第三次开会,竟没有人迟到。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 文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D(以偏概全,不是“都从”,而是“大半”从格律入手)2.A(理解错误,“情感又会受到理智的驱遣”错误,应该是“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
3.D(无中生有,“道德与艺术常常是相关联的,道德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艺术上达到较高的境界”文中无处体现)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D(坐:因犯„„罪)
5.B(①是说唐俭以孝事亲;④是高祖所为)6.C(“奉命守卫蒲州”的是独孤怀恩而非唐俭)7.(1)唐俭凭借使节身份到军中去,/ 正赶上孝基等人被刘武周俘虏,唐俭也被擒获。译出大意给2分(“/”前后各1分);“以”(凭借„„身份)、“会”(正赶上)、“见”(被)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2)不久刘武周战败,逃入突厥。/ 唐俭封存府库、登记兵器甲仗等待秦王。译出大意给2分(“/”前后各1分);“俄而”(不久)、“亡”(逃)、“籍”(登记)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1.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2.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从首联来看,作者登高临远,看到眼前苍茫的景象,触景生情,只觉愁绪如茫茫海......天扑面而来。(2分)从尾联来看,作者被贬蛮荒之地,难免有仕途失意之愁;从诗歌标题和........最后一句看,诗人与朋友彼此隔离,音讯不通;加之远离故土,身居异乡,难免产生思念朋....................友、想念家人之愁。(3分;分号前后所分三点,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即可给3分).9.颔联、颈联在写景角度上有动与静、近与远的不同。颔联描绘风急雨骤中的景象,........是近景、动景;颈联描写登楼远眺所见的重岭密林、九曲江流,是远景、静景。(3分;答出..........一个方面给2分,答出两个方面给3分)
颔联与颈联主要运用了比喻(答“象征”“双关”“借景抒情”“动静结合”也可)的艺..术手法。颔联表面上好像是在描写夏季的“惊风密雨”侵袭“芙蓉薜荔”的景象,实际上却..是暗写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围攻、迫害,用自然物象暗喻世间人事,曲折含蓄;颈联以 ............“曲似九回肠”的江流来比喻诗人百结的愁肠,自然贴切。(3分;答出“手法”给1分,具......体分析各1分;如答“象征”“双关”“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手法”,分析合理也可给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2)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3)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6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A项“小说借此说明科学知识的重要性”错;B项“这样写男孩的性格显得不够统一”只是一种观点,另一种观点认为“这样写男孩的性格才真实可信”;E项对文章“基调”的理解有误。)
(2)①善良、体谅他人。不想让父母被冻病,在已经浑身发抖、面色苍白、走路困难的情况下还要为父母关窗;不愿给父亲带来麻烦,示意他可以离开;怕自己的病传染给他人,拒绝他人进入房间。②恐惧死亡却能坚强、勇敢地面对。恐惧死亡:男孩苍白的脸色、异样的神情、死盯着床脚的眼睛、对听故事漠然,以及对吃药表示怀疑都表现了对死亡的恐惧感。坚强、勇敢:虽然病痛难忍却坚持说“我没事”;面临死亡时没有哭闹,也没有将内心的恐惧透露给父亲;不让父亲陪伴,独自躺着,安静地等待死亡的降临。③天真而又脆弱。“天真”表现在男孩因不懂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区别,误以为自己将要死去而等待了一天;“脆弱”表现在男孩得知自己不会死亡、精神松弛下来后“为了一点无关紧要的小事,他会动辄哭起来”。(6分;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3)①标题没有明确等待的究竟是什么,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②小说情节围绕“一天的等待”展开,标题贯穿全文,是小说的行文线索。③“一天的等待”中,男孩直面死亡、坚强勇敢的精神得以彰显,突出了人物性格,揭示了小说主旨。(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4)观点一:是多余的。理由:①因为父亲打猎这件事游离于小说主要情节之外,给人节外生枝之感,对于突出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主题并没有什么作用。②孩子生病了,但父亲却高兴地去打猎,不合情理,是个明显的败笔。③打猎时轻松愉快的情调与整篇小说营造的氛围不协调。
观点二:这正是小说构思的精巧之处。理由:①明写父亲打猎的轻松愉快,暗写男孩在孤独恐惧中勇敢地等待死亡,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②荡开男孩的情况不写,而写父亲打猎的情景,使小说更具有悬念。③父亲去打猎意味着他觉得孩子的病情不重,这与孩子自己的紧张恐惧形成鲜明的对比,增添了结尾的喜剧效果。
(8分;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两点给6分,答出三点给8分。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1)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C给1分;答A、D不给分。(A项梁先生并没有否定三峡工程,而是批评人们对环保的认识;C项错在最后一分句太过肯定,原文只是作者的揣测;D项以偏概全,对文章的理解有误。)
(2)①这是梁先生的一句自嘲:我们一家三代都是失败的英雄;可以说是屡战屡败但也都是屡败屡战;②梁先生毕生为保护环境而努力,虽然得到了很多人的理解和支持,但很多时候因为种种原因也会遭遇很多挫折;③虽然常常失败,但他从不气馁,而是继续为环保事业而奋斗,他是一个英雄。④一个为保护环境而不懈努力的英雄却屡屡失败,这也是整个社会的悲剧,这样的题目能引起人们对社会大环境存在问题的深层思考和关注。(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3)①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有着共同的生存环境,利害相关。②当今世界每个国家、民族或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自由。③我们不应忘记共同的利益,要保护好共同的生存家园,否则人类将面临灾难性后果,自我毁灭。(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4)观点一:我们从前辈身上或文化传统中继承的最宝贵的是精神和信念。梁先生从祖父和父母那里继承了对社会负责的信念,促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要从前辈身上或文化传统中汲取优秀的精神财富,促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作为前..辈,也要身体力行,给后代以积极的影响,给后代留下最无价的精神财富。.观点二:每个人都要有积极的人生信念,并为这一信念奋斗终身。
信念好像人生的明灯,指引着人朝着正确的方向有意义地生活,而不是浑浑噩噩,随波逐流——明确方向;有了信念人才能积极主动、不怕困难、坚强无畏——信念作用;梁先生就是一个具有坚定信念的人,所以他才能在环保道路上屡败屡战,从不气馁——结合事例。
观点三:每个人都要有社会责任感,要争取为社会做出些贡献。梁家三代人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正是这样的社会责任感,....让梁先生不计名利得失,为保护环境奔走呼吁,献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我们也要有社会责.....任感,要争取为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8分;只谈一个方面即可,要言之有据,层次清晰,语言通顺;其中观点正确2分;论述6分,分号前后所分三点,答出一点3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如只泛泛论述,不结合文本,论述部分最多得3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B(用错对象。“钟灵毓秀”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14.C(A.逻辑错误,“昨日晚上”应改为“当天晚上”,并把“将”字去掉;B.成分残缺,“评有成规”后应加上“的局面”等词语;D.前后不照应,“幼稚”与“滞后”应互换位置)
15.C(注意各句中相互照应的词语)16.(5分。观点正确,有自己的见解2分;言之成理,语言通顺3分。)[示例] ①这则新闻折射出当前社会心态失衡、人心不足的现状。人们的物欲和权利欲等越来越膨胀,永远盯着那些比自己强的人,不满足于自己的既得利益,陷入贪多务得、患得患失的心理怪圈。
②这则新闻具有强烈的讽刺意义。党政干部、公司白领等这些处在较高社会阶层的人竟然自认为是“弱势群体”,那些挣扎在社会底层、没有社会保障的人们又是什么?这种身在高处而忘记底层、无视民生的心理要不得。
③“弱势群体”不是一种感觉,而有它特定的界定标准。这些受访者对 “弱势群体”这一概念的理解有偏差。这说明我们需要对“弱势群体”进行客观的定义,让它能涵盖真正的“弱势群体”,从而引导人们关注那些需要关心、帮助的人们。
17.(6分;一句2分,其中内容贴切1分,句式与示例相同且无语病1分)[示例]
一块岩石,以它孤独的肩膀,支撑着倾斜的山体; 一片落花,以它憔悴的芳容,温暖着冰冷的泥土; 一眼清泉,以它小小的眼眸,折射着云天的绚丽。
六、写作(60分)
18.参照2010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唐俭字茂约,并州晋阳人。父亲名鉴,在隋朝任戎州刺史,唐鉴与唐高祖李渊私交很好,曾一同统领军卫,因此唐俭平时与秦王有交往。唐俭爽快豪迈不受约束,但侍奉亲人以孝顺闻名。唐俭看到隋朝政治渐乱,暗中游说秦王建树大业。高祖曾召他询问,唐俭说:“您如果向外聚集豪杰,向北招抚戎狄,向西收服燕、赵之地,渡河向南,从而据有秦、雍之地,这是商汤王、周武王的大业。”等到(高祖)开设大将军府,让他担任记室参军。跟随平定京城,被封为晋昌郡公。
武德初年,升任中书侍郎。吕崇茂在夏县造反,与刘武周联合。(高祖)下诏永安王李孝基、独孤怀恩率兵前去讨伐。唐俭凭借使节身份到军中去,正赶上孝基等人被刘武周俘虏,唐俭也被擒获。开始,独孤怀恩屯驻蒲州的时候,暗中与部将元君实图谋反叛,恰巧都(被囚)在贼军中。元君实私下对唐俭说:“独孤尚书准备起兵图谋建立大业,因犹豫而没有发动,因此到了这一步。正是人们常说的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不久独孤怀恩逃回,(高祖)下诏仍命他镇守蒲州。唐俭担心他迟早必要做乱,悄悄派刘世让回去揭发他的阴谋。正赶上高祖前往蒲津,船行到河中央的时候刘世让赶到了,高祖大惊,说:“这难道不是天命啊!”立即下令返回,捕捉反叛的人,独孤怀恩自杀,余党全部被诛杀。不久刘武周战败,逃入突厥。唐俭封存府库、登记兵器甲仗等待秦王。高祖表彰唐俭被囚禁受屈辱却不忘朝廷,下诏恢复了他的原职,并允许他见机行事。没收独孤怀恩的全部财产赐予唐俭。回朝后任天策府长史。
贞观初年,(唐俭)出使突厥返回后,太宗对唐俭说:“卿观察颉利可以谋取吗?”唐俭回答说:“仰赖国家的声威,可望会成功。”贞观四年,唐俭奉命出使突厥,劝说颉利归顺朝廷,颉利答应了,军队松懈不加防备,李靖趁机偷袭打败突厥,唐俭脱身返回。
一年多以后,唐俭做了民部尚书。跟从太宗出猎洛阳苑,一群野猪从林中突然窜出,太宗连发四箭,就射死了四头野猪。一头野猪跳到皇帝鞍鞯下,唐俭跳下马与野猪搏斗。太宗拔剑砍死了野猪,回头笑着说:“天策长史没见过上将杀贼吧!为什么如此害怕?”唐俭回答说:“汉高祖用武力得到天下,不用武力治理天下。陛下用神武平定四方,怎么可以为了一时高兴而与野猪搏斗呢?”太宗为此停止了打猎。
唐俭在官任上不处理政事,与宾客纵酒玩乐。因犯小过失获罪,被贬为光禄大夫。显庆 初年去世,终年七十八岁,谥号叫襄。
第三篇:郑州市2014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三次质量预测英语答案
2014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三次质量预测
英语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60):
1.C 2.B 3.A 4.A 5.C 6.B 7.C 8.B 9.B 10.C 11.A 12.C 13.B 14.A 15.B 16.B 17.A 18.C 19.B 20.C
21.C 22.B 23.C 24.A 25.D 26.A 27.B 28.C 29.D 30.A 31.B 32.B 33.C 34.A 35.D 36.B 37.D 38.G
39.F 40.C 41.C 42.A 43.B 44.D 45.A 46.B 47.D 48.C 49.B 50.A 51.C 52.D 53.A 54.C 55.B 56.D
57.C 58.C 59.A 60.B
二、语言知识运用第二节(61-70):
61.with/for/about 62.thought63.him64.pitifully65.what
66.amazing67.As/When68.the69.puts70.by
三、短文改错:
just a grandmother to me.When she died a few years I felt I lost a really good friend.ago
She always looked very nice her age.She did everything she could ∧ make me feel atfor / atto
had或thatkeeping
things
a child and she taught me that good things happened if I could wait for She was a positivethemand
四、书面表达(One possible version):
It was raining heavily yesterday afternoon when Li Ming came out of school heading for the bus station.While waiting for the bus, Li Ming found a man ahead of him keeping looking around, as if searching for something.All of a sudden, the man reached his hand into the bag of a lady.However, the lady didn’t realize what had happened until Li Ming shouted, “Stop thief!” Hearing that, the thief turned around and ran away.Immediately, several brave young men began to run after him.As soon as the thief was caught, the police hurried over and took him to the police station.Li Ming was praised for his bravery.评卷细则
一、机器阅卷部分(共100分)
1-20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30分(不计入总分)。
21-40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41-60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30分。
二、人工阅卷部分(共50分)
(一)语言知识运用第二节
61-70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15分。
1.单词拼写正确、形式正确,每小题给1.5分。
2.英、美拼写及词汇用法均可接受。
3.若只写出单词的原形,但形式不正确,不给分。
4.若书写较差以致影响评判,不给分。
5.若不在指定答题位置答题,不给分。
6.若用铅笔答题,不给分。
(二)短文改错
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每找准一处错误,改错符号正确、答案正确、且答案写在指定的位置,给1分,不能出现给半分的现象。只允许修改10处错误,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2.若找准错误,改错符号正确,但答案不正确,不给分。
3.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若与此不符,不给分。
4.若找准错误,答案正确,但改错符号不正确,或没有改错符号,或答案未写在指定的位置,不给分。
5.若一处错误用两种改错符号,不给分。
6.用文字表述答案,或不用指定符号改错,不给分。
7.凡与该题参考答案不符者,不给分。
8.用铅笔答题,不给分。
注意:
1.给分前,先确定考生改正的错误个数。若多于10处,只评前10处,从第11处起,无论考生答对与否,均不给分。
2.若考生未找够10个错误,按其改正的正确处的个数给分。
3.若考生修改的错误顺序与答案不符,但改错的数量在10个以内,按其改正的正确处的个数给分。
(三)书面表达
1.评分原则
(1)本题总分为25分,按5个档次给分。
(2)评分时,首先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语言初步确定其所属档次,然后以该档次的要求来衡量,确定或调整档次,最后给分。
(3)词数少于80和多于120的,从总分中减去2分。
(4)评分时,应注意的主要内容为:内容要点、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数量和准确性、上下文的连贯性及语言的得体性。
(5)拼写与标点符号是语言准确性的一个方面,评分时,应视其对交际的影响程度予以考虑。英、美拼写及词汇用法均可接受。
(6)如果书写较差,以致影响交际,将分数降低一个档次。
(7)如果时态出错较多,从得分中扣除3-5分。
(8)用铅笔答题,不给分。
2.各档次的给分范围和要求
(1)第五档:21—25分。
完全达到了试题规定的任务,完全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
●覆盖所有内容要点。
●应用了较多的语法结构和词汇。
●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有些许错误,但为尽力使用较复杂的结构或较高级词汇所致。●具备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
●有效地使用了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
(2)第四档:16—20分。
完全达到了试题规定的任务,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
●虽漏掉1、2个次重点,但覆盖所有主要内容。
●应用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能满足任务的要求。
●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应用基本准确,些许错误主要是因尝试较复杂的语法结构或词汇所致。
●应用简单的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
(3)第三档:11—15分。
基本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整体而言,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
●虽漏掉一些内容,但覆盖所有主要内容。
●应用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能满足任务的要求。
●有一些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的错误,但不影响理解。
●应用简单的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内容连贯。
(4)第二档:6—10分。
未恰当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信息未能清楚地传达给读者。
●漏掉或未描述清楚一些主要内容,写了一些无关的内容。
●语法结构单调、词汇项目有限。
●有一些语法结构方面的错误,影响对写作内容的理解。
●较少使用语句间的连接成分,内容缺少连贯性。
(5)第一档:1—5分。
未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信息未能传达给读者。
●明显遗漏主要内容,写了一些无关内容,原因可能是未理解试题要求。
●语法结构单调、词汇项目有限。
●有较多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的错误,影响对写作内容的理解。
●缺乏语句间的连接成分,内容不连贯。
(6)0分
未能传达给读者任何信息:内容太少,无法评判;写的内容均与所要求的内容无关或所写内容无法看清。
第四篇:郑州市2013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答案
2013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D(曲解文意,“杂剧有„„出场人物„„的限制”错误,原文中说出场人物“不一”)
2.C(或然当必然,原文中只是推测《琵琶记》“应该会在都城南京演出”,而非既成事实“曾在南京演出过”)
3.A(无中生有,从文中来看,“李德裕《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追赠》”并未记载当时的“杂剧盛况”)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D(革:读jí,急,重。)
5.C(②表明刘珙的诏檄感奋人心;⑤表明刘珙成功破敌;⑥表明刘珙善纳人言)
6.D(应为:继母去世时,刘珙五十多岁。)
7.(1)况且让我们中原(地区)的疲困百姓,被远方蛮夷的野兽困扰,难道是仁义圣明的(君主)做的事吗!
5分;译出大意给2分;“中国”(“中原”)、“于”(表被动)、“岂”(“难道”“怎么”)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治理过的几处地方,老百姓爱戴他如同父母,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有的人停止集市贸易在街道上痛哭并共同祭祀他。
5分;译出大意给2分;“临”(“治理”“管理”“为官”等)、“相与”(“共同”“一同”“一起”等)、“祠”(“祭祀”“祭奠”等)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1.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2.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从语义上看,“肌”意为肌肉,与诗意不合,它不能描摹鸟的特点,放在诗句中也与“不如”不搭配;(2分,意思对即可)“肥”字不仅符合诗意,而且能使“凫鹜”之肥与稚儿的瘦弱形成对比(而且表明稚儿连凫鹜胖都没有),更好地表现了诗歌的主题。(3分,能答出“符合诗意”1分,解析其表达效果和作用2分)
9.从诗中看,稚儿饥寒交迫的悲惨境遇并不是上天造成的,而是官府造成的。官府“桑柘连四海”,占有大量土地和财富,却根本不管百姓死活。(2分;其中观点1分,分析1分)写“百鸟”是为了反衬稚儿的悲惨境遇(与稚儿的悲惨境遇形成鲜明对比)。鸟有羽毛,人无衣装;鸟在千山飞雪的时候能够自由飞翔,稚儿在寒冬却只能赤立而泣。人对鸟的羡慕,深刻揭示了人不如鸟的悲惨现实,增强了诗歌的批判性。(3分。答出“反衬”“对比”等,给1分;分析1分;答出“羡慕鸟、人不如鸟”等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万里悲秋常作客艰难苦恨繁霜鬓
(3)秦人不暇自哀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6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A项因果关系不当,对舅舅“没有太深印象”缺乏依据;B项“不能相见的绝望”理解不准确,文中的“绝望” 1
应主要指小宝因露露要走,挽留不住而感到绝望;D项“充分暴露了世故的‘大人’和率性的‘孩子’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理解错误。)
(2)①以自我为中心(不懂事)。对房子、亲人都很少说“再见”,凡事只顾及自身感受,不考虑他人;离开舅舅家时还将一些装衣服的纸袋子遗弃在壁橱里;爱乱花钱,每次到舅舅家后,都大量购物。②消极逃避,不负责任。走不出父母失败的婚姻给自己带来的阴影,害怕遭逢母亲般的命运,不敢担当婚礼,不顾一切地逃跑,关闭手机,对母亲、新郎、亲朋都是极不负责任的。③能自我反省。为逃婚行为而心怀愧疚;能从“小宝”不愿与客人告别到主动与客人告别的偶然变化中自我反省,琢磨着要打开手机。④爱面子。逃婚来到舅舅家后,感到难为情,哪儿也不去。⑤容易冲动,不冷静。婚礼上,没有给任何人打招呼,就不顾一切地逃跑了。(6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概括1分,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3)①含蓄地写出朱丽的醒悟,完成人物形象的转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②与上文“关了手机”遥相呼应,并照应“朱丽退后一步,让窗帘挡住自己,犹如挡住了某种冲动”,使情节完整、合理。③结尾表明,朱丽在两个孩子的启发下,对于怎样对待他人、怎样与人交流有了新的认识,暗示了小说主题。④小说戛然而止,把朱丽将要做什么事,留给读者去想象和思考,言有尽而意无穷。(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4)观点一:同意。理由:①文中的“小宝”用“再见”告别时,生活才真正走进他的生命。“小宝”从对客人毫不在意、一心沉浸于自己的世界,到向客人打招呼、说“再见”,意味着一个孩子迈出了走向外部世界的步伐,真诚地向外部世界打开一扇心灵之窗。②朱丽通过对一个孩子成长变化的偶然发现,反省自己对“再见”一词的漠然,醒悟后有了打开手机的想法,要与外界联系,回到她真正的“生活”。一个从婚礼上逃出来的、不顾及亲人朋友的感受、只沉浸在自我世界中的女孩,看到了自己以外的世界,并决定积极面对。③能发自肺腑地对亲人、朋友,甚至房子说“再见”,其实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对自身被忽略的情感世界的发现,也是尊重他人、关注外部世界的一种表现。
观点二:不同意。理由:①生活是从真诚的交流开始的。“小宝”的“再见”建立在与露露有共同语言、彼此间交流玩耍的基础上,所以露露离开时,小宝才会依依不舍,想要与对方再次相见,他们的生活开始于两人的真诚交流。②生活是从勇敢面对开始的。朱丽逃婚是惧怕自己的婚姻生活像母亲那样不幸,对婚姻的逃避其实是对未来生活的逃避,后来,小宝对待客人态度的转变影响了她,使她想要面对生活。③生活是从自我反省、自我觉醒开始的。朱丽的转变虽然受到了小宝行为的启发,但更重要的是她藏身客房时对自我行为的反省,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思考。
(8分;其中“观点”明确2分,“理由”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A项“绘制了《屈原》等多部影响深远的连环画精品”应在刘旦宅进入上海中国画院之前;B项“由于”变原文中的猜测为确定;D项“待人接物常有傲气”理解不准确,文中的“傲气”只是刘旦宅的行为给人的一种感觉)
(2)①有天赋。刘旦宅少年就有神童之名,10岁已在家乡举办过画展。②学识(国学底蕴)丰厚。有学无止境的精神,涉猎广泛,饱览诗书,思考深入。③热爱绘画,对技艺入迷探究。没有绘画工具时,刘旦宅甚至能在空中作画,利用“内心视觉”捕捉造型、布景及构图的感觉。④人格高尚。刘旦宅淡泊名利,专心求艺;为人坦荡,能做到“同行相亲”。(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其中第④点的解说答出任一方面即可。)
(3)①风骨:珍爱自己作品,极少参与应酬,更不肯随便赠画;面对画价上涨,知音稀少的现实,毅然放弃作画。②大度:对“文革”期间伤害过自己的老友包容体谅,尊敬如故。③正直:敢于直言,抨击文化界的不良现状;毫不讳言地感慨自己的老师“倒霉”。(6分;三方面各2分,应分别回答,否则总体上扣1分;其中“风骨”“正直”的两个要点各1分)
(4)观点一:今后中国会再出现文化顶峰。理由:①文化积淀深厚。中华文化有着辉煌的历史,从老庄哲理、屈子离骚、晋代书法,一直到唐诗、宋画,一次次达到世界顶峰。如此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再创辉煌的坚实根基。②杰出艺术家辈出。虽说当今中国文化界良莠不齐,但也不乏刘旦宅这样人格高尚、技艺高超的文化大师,而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新一代艺术家不断涌现,如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追求纯粹艺术的杨丽萍等。有他们的引领和激励,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文学艺术上创造奇迹,迎来新的高峰。③文中说近年来“画价飞涨”,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艺术品市场的繁荣,艺术品通过买卖收藏而得以流传,有助于更多的艺术精品涌现,也吸引更多的人关注、研究、鉴赏艺术作品。
观点二:今后中国不会再出现文化顶峰。理由:①文化传承不够。中国的思想文化成熟早,老庄哲理、屈子离骚、晋代书法,一直到唐诗、宋画,一出现都达到世界的顶峰。从刘旦宅的希望来看,这些经典文化在当今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②世风浮躁,人们急功近利。文化艺术更多被商业所利用,正如刘旦宅所说,“画的画没人欣赏,只是被买来卖去,没有意思”“现在的文风、世道,什么都作为一个工程来对待。”文化与经济的发展不能协调统一,没有适合文化繁荣发展的社会环境。许多文艺创作都沾染了名利或政治色彩。③缺乏大师引领。出现文化顶峰需要带动文化艺术创新的大师级人物,更需要大批艺术家前赴后继。而像刘旦宅这样人格高尚,对艺术执着追求的大家日渐凋零,越来越少。
(如有其它观点,如“今后中国有可能出现文化顶峰”“今后中国可能不会出现文化顶峰”“中国今后能不能出现文化顶峰我同样感到困惑”等。只要能就文化传承、社会环境、大师引领等三个以上的角度辩证地谈,言之成理即可。)
[8分;其中“观点”明确2分,“理由”(应结合文本,同时联系现实)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从其他角度阐释,言之成理也可得满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B(A项“感同身受”不能带宾语;C项“探囊取物”望文生义;D项“人言啧啧”不合语境。)
14.C(A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倡议”;B项主语残缺,应删去“针对”;D项不合逻辑,一面与两面不照应,折射的应该是评选机制的“不公平”)
15.C(注意语句内容的衔接和标点符号的提示作用)
16.介绍:这是一幅标题为“解决问题”的漫画。(1分)画面左下角是一个内有“问题”二字的大大的没有盖子的黑色窨井;(1分)右边有一个人手拿小小的窨井盖,边跑边扭过头说:“正在着手解决!”(1分)
寓意:讽刺(批判)了那些口头承诺解决问题而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或“不负..........
责任”“敷衍塞责”等)的人或行为。(2分,少一处加点词扣1分)
或:讽刺了一些人对于出现的问题,不是切实想办法解决,而是应付上级,妄图遮掩隐.......瞒的行为。(2分,少一处加点词扣1分).
17.[示例]
野草,在乱石的压制下,茁壮成蓬勃的绿洲;
胡杨,在干旱的威胁中,挺立成不死的神话。
(6分;每句3分,其中句意连贯1分,拟人手法1分,句式与示例相同1分)
六、写作(60分)
18.参照2012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刘珙字共父。生来就有特殊的禀赋,因祖上庇荫补任承务郎,后考中进士乙科,升任礼部郎官。秦桧想要追赐自己的父亲谥号,召集礼官会合询问,刘珙不到会,秦桧发怒,暗示言官驱逐他。秦桧死后,刘珙才被召还朝担任吏部员外郎,兼任代理中书舍人。金人侵犯边界,宋军战败,诏令檄文多出自刘珙之手,语气激昂壮烈,听到的人都流泪。随从皇上到建康,车驾将要回宫,军队事务还没有可以托付的人,当时张浚留守建康,众人都寄期望于他。等到诏令发出,是派杨存中任江、淮宣抚使,刘珙不书写录黄(录黄,宋时中书省承旨起草的一种文件),并议论说不能这样。皇上发怒,命令再次发下,宰相召见刘珙说:“再进言就会连累张公。”刘珙说:“我是为国家着想,哪里有闲空为张公策划。”坚持上奏和最初一样,杨存中的任命于是停止。
安南进贡大象,经过的地方发动民夫开道,毁坏房舍,几十个州动荡不安。刘珙上奏说:“大象用于郊礼祭祀,不见于经书。况且让我们中原(地区)的疲困百姓,被远方蛮夷的野兽困扰,难道是仁义圣明的(君主)做的事吗!”湖北有茶盗几千人入境,守卫的官吏把这事报告朝廷,刘珙说:“这些人不是拼命的贼寇,对他们宽松他们就会分散各自求生存,对他们逼得紧他们就会聚集反抗至死。”贴出榜文晓谕他们悔过自新,宣称军队就要来了,命令所属州县准备几千人吃的食物,盗贼果然散去,那些留下来的没有多少人。刘珙于是发兵,告诫部下说:“盗贼来了不要急于作战,盗贼退走时不要穷追不舍,那些不肯退走的才予以打击罢了。”盗贼的士气更加松弛,于是仅一次战斗就击败了他们,全部生擒而归,杀掉为首作恶的几十人,其余的都列入军籍。
淳熙二年,刘珙调任建康知府。适逢水灾后又是旱灾,他首先上奏免除夏粮税钱六十万缗、秋苗米税十六万六千斛。禁止富豪大户囤积税米不出售,购得商人米三百万斛。从各衙门借钱共三万,派官员到长江上游买米,得米十四万九千斛。又运米到乡村,设置场地按平价以救济性质卖米,对借米的人也不收取抵押品。开始于当年九月,结束于第二年四月,全境没有饿死逃亡的人。
进为观文殿学士,生了病,请求退休。病重时,起草遗奏说:“陈俊卿忠良实在,可以担负大事,张栻学问纯厚正派,可以补纠缺失,希望赶快召见任用他们。”然后又写信与张栻和朱熹诀别,所说的话都是以未能为国家报仇雪耻而遗憾。去世时五十七岁,谥号忠肃。
刘珙在家事亲孝顺,继母卓氏去世的时候,他年龄已经超过五十岁,哀伤至极以至于损害了身体。远近亲属去世,他都会穿上白色的丧服直到礼制规定的时间。他喜欢接受直率的意见,做事稍有过错,下属官吏指出来就立即改正。治理过的几处地方,老百姓爱戴他如同父母,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有的人停止集市贸易在街道上痛哭并共同祭祀他。
第五篇:河南省郑州市2012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
河南省郑州市2012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的答案应用2B铅笔填涂在相应位置),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第I卷 阅读题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上世纪末,散文创作空前繁荣。其中最火爆、最活跃的散文形式呈两极化发展:一方面是思辨化、大型化,即所谓“大散文”,如文化散文、思想随笔等;一方面呈情感化、软化、细化趋向,即所谓“小散文”,特点是侧重表现都市生活的细微感受,关心世俗红尘中自身的瞬间体验。“小散文”把散文的自由、随意和飘洒发挥到极致,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精深的生命探求,消解了文学的审美性,而呈现出一种所谓的“散文的消费性格”:短短的篇幅,甜甜的语言,浅浅的哲学,淡淡的哀愁。也有人把它归纳成一种模式——温馨感人的小故事,加上娓娓倾谈的小情调,加上模糊不清的小感悟,给在快节奏、重功利、轻人情的现代生活中奔走的人们一种廉价的抚慰。同样属于这一类型的,还有所谓“明星写作”。它因作者本身的广告效应、读者的好奇心理和对于成名的期待与想象而拥有巨大的读者市场。不过,就整个发展趋势看,“小散文”也好,“明星写作”也好。轰动的热潮都不会维持很久。相反的,那些体现着浓重的人文精神,体现着审美意识与历史感,深入人的心灵境域,抵选人性深处的思想随笔和文化散文,倒是有着长久的文学生命力。它们或者采用平实、自然的话体风格,抒写达观智慧的人生经验,使人感受到冬天炉边闲话、夏日豆棚啜茗的艺术氛围;或者表现为对传统文化的审视与反思,流露着一种浓酽的文化乡愁;或以理性视角、平常心理和世俗语言表选终极性、彼岸性的话题。
文化散文的兴起,有其现实的、社会的根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面时全球化的浪潮,加上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影响,人的主体意识、探索意识、批判意识、超越意识大大增强,审美趣味发生变化,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观念发生了重大变革,文学艺术的含义与功能随之也发生了转换。文学观念趋向多样与宽容,各种文学话语、理论话语逐步呈现出表现自我的自觉性,放弃以往散文创作过于直白的政治功利目标,摆脱商业时代物质主义、金钱至上的价值取向对文学的扭曲,致力于新的表现领域与抒写方式,终于使散文以自由的心态、优雅的格调、深刻的人生思考走近读者.从而实现了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的精神对接。由于文学环境的宽松、心态的自由和生存方式的转换,作家也好,读者也好,存在着回归文学本体、张扬人文精神、重视生命体验,从而获得较高的美学品质的审美期待,这构成了今日散文繁荣兴盛的基础。
(节选自王充闾《文学创作与生命体验》)1.下列关于“小散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散文”具有情感化、软化、细化的趋向,其特点是侧重于表现都市生活的细微感受,关心世俗红尘中自身的瞬间体验。
B.“小散文”虽然把散文的自由、随意和飘洒发挥到极致,但它同时也消解了精深的生命探求和文学的审美性。
C.“小散文”的“消费性格”表现为短短的篇幅、甜甜的语言、浅浅的哲学、淡淡的哀愁,其共有模式是温馨感人的小故事,加娓娓倾谈的小情调,加模糊不清的小感悟。
D.“小散文一能给现代生活中奔走的人们带来廉价的抚慰,但从整个发展趋势来看,它和“明星写作”一样,所引起的轰动热潮不会维持太久。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尽管具有思辨化、大型化特点的“大散文”是上世纪末最火爆、最活跃的散文形式之一,但它却不及“小散文”和“明星写作”那样能引起轰动的热潮。
B.“明星写作”能拥有巨大的读者市场,既是因为作者本身的广告效应,又是因为它能满足读者的好奇心理和对于成名的期待与想象。
C.“大散文”选材多样,可以抒写达观智慧的人生经验,可以表现对传统文化的审视与反思,也可以以理性视角、平常心理和世俗语言表达终极性、彼岸性的话题。
D.因文学环境的宽松、心态的自由和生存方式的转换,作家和读者中都存在着回归文学本体、张扬人文精神、重视生命体验,从而获得较高的美学品质的审美期待。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思想随笔和文化散文之所以具有长久的文学生命力,是因为它们体现着浓重的人文精神,体现着审美意识与历史感,能深人人的心灵境域,抵达人性深处。
B.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全球化的浪潮,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影响,人们审美趣味、文化观念、生活观念的变化等都对文化散文的兴起产生了影响。
C.以往的散文创作追求过于直白的政治功利目标,受到商业时代物质主义、金钱至上的价值取向的扭曲,而今日的散文创作已摆脱了这些影响。
D.对新的表现领域与抒写方式的探索,使散文能以自由的心态、优雅的格调、深刻的人生思考走近读者,从而实现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的精神对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孙长卿,字次公,扬州人。以外祖朱巽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天禧中,巽守雍,命随所取浮图像入见。仁宗方权听天下事,嘉其年少敏占对,欲留侍东宫,辞以母疾。诏迁官知楚州粮料院。郡仓积米五十万,陈腐不可食,主吏皆惧法,毋敢轻去,长卿为酌新旧均渫之,吏罪得免。
通判河南府。秋,大雨,军营坏,或言某众将叛,洛中哗然。长卿驰谕之曰:“天雨败屋庐,未能葺,汝辈岂有欲叛意,得无有乘此动吾军者邪?”推首恶一人诛之,留宿其所,众遂定。知和州,民诉人杀弟,长卿察所言无理,问其资,曰:“上等也。”“家几人?”曰:“惟此弟尔。”曰:“然则汝杀弟也。”鞫之,服,郡人神明之。
历江东淮南河北转运使、江浙荆淮发运使。岁漕米至八百万,或疑其多,长卿曰:“吾非欲事羡赢,以备饥岁尔。”议者谓楚水多**,请开盱眙河,自淮趣高邮,长卿言:“地阻山回绕,役大难就。”事下都水。调工数百万,卒以不可成,罢之。时又将弛茶禁而收其征,召长卿议,长卿曰:“本祖宗榷茶,盖将备二边之籴,且不出都内钱,公私以为便。今之所行,不足助边籴什一,国用耗矣。”乃条所不便十五事,不从。
改陕西都转运使。逾年,知庆州。州据险高,患无水,盖尝疏引涧谷汲城中,未几复绝。长卿凿百井,皆及泉。泥阳有罗川、马岭,上构危栈,下临不测之渊,过者惴恐。长卿访得唐故道,辟为通涂。加集贤院学士、河东都转运使,拜龙图阁直学士、知定州。
熙宁元年,河北地大震,城郭仓庾皆颓,长卿尽力缮补。神宗知其能,转兵部侍郎,留再任。明年,卒,年六十六。
长卿无文学,而长于政事,为能臣。性洁廉,不以一毫取诸人。定州当得园利八十万,悉归之公。既没,诏中使护其丧归葬。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仁宗方权听天下事 听:听凭。B.推首恶一人诛之 推:审问。C.自淮趣高邮 趣:通向。D.时又将弛茶禁而收其征 征:赋税。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孙长卿“长于政事”的一组是(3分)()
①任为秘书省校书郎 ②为酌新旧均渫之,吏罪得免
③岁漕米至八百万 ④凿百井,皆及泉
⑤城郭仓庾皆颓,长卿尽力缮补 ⑥定州当得因利八十万,悉归之公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长卿善于处理突发事件。他担任河南府通判时,营房因秋雨被毁,有人造谣惑众城中哗然。为稳定军心,孙长卿赶去安抚士兵,斩杀首恶,并夜宿军营,终使众人心安。
B.孙长卿断案如神。在他担任和州知州时,有人上诉说别人杀了他的弟弟,孙长卿察觉他所讲的不合情理,询问了他两个问题,就断定是他杀了弟弟。经审问,此人认了罪。
C.孙长卿敢于直言。朝廷要开放茶禁,召其商议。孙长卿认为当初实行茶叶专卖,是为了西北边事购买军粮,而今开放茶禁所得不足补助购买军粮开支的十分之一,会使国用损耗,所以拒绝执行。D.孙长卿关心民生疾苦。泥阳的罗川、马岭一带,山上有一条栈道,下临万丈深渊,路过的人惴惴恐惧。孙长卿寻访到一条唐朝时的故道,将它开辟为一条通途。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嘉其年少敏占对,欲留侍东官,辞以母疾。
(2)州据险高,患无水,尝疏引涧谷汲城中,未几复绝。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归朝欢(宋)柳永
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①双桨,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②诚何益。归去采,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注]①只轮:代指车。②梗:草本植物的枝茎。
8.这首词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词意简要赏析。(5分)
9.词的下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寄蜉蝣于天地。,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2)。最是一年春好处,鲍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山那边的景致 茨园
返乡的日子里,我常对着茨西山庄背后的犊牯山发呆。
三百多年前,山那边并没有发生过什么天灾人祸,可我祖上却在三百多年前的某一个夜晚从山那边迁了过来。
“山那边不好么?”我童年时不止一次这样问爷爷。爷爷却只是笑,什么也不说。于是,在我童年的思维里,就有了这样的推理:山那边是什么样子,我爷爷的爷爷也未曾跟我爷爷说过。
我祖上的坟都是在山那边的。听爷爷说,每有先人作古的时候。总是叮咛子孙把他的尸骨抬到山那边安葬。但不知是淡了祖籍的概念还是子孙们懒惰了,从我爷爷的爷爷那辈开始,坟就在庄边不远处的坡地里。
而令我已过了好奇的年龄,却对祖上为什么要迁徙依然好奇。
一个人若是不知道祖土为什么要抛家剐舍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是一种悲哀。起码我是这样认为的。我曾经有几次萌生了去山那边看一看的念头,可与几个同龄的伙伴说了,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扣我结伴而去。
我是不惯于孤独的,于是也就终来成行。只是,我对山那边始终充满了好奇。
在我的视线里,一个笑意在嘴边、在眼角的老人赶着一群羊从山那边过来了。这群羊,十多只,一只比一只肥。
山庄与山之间,的确是放羊的好去处:有沟有坡。坡上草绿,沟中水清。
看到他,我就想从他嘴里知道些山那边的情况,于是就主动过去与他搭讪。
“喂,大爷,怎么称呼?”我迎着他,笑问。
“随你叫好了。”老人连正眼看我一下也不,随口道。
我愣了一下,想不出该再说些什么才好,但又不愿放弃了解山那边的机会,于是就一声不响地蹲在了他一边,拿眼嘌着他看。老人的脸上布满了核桃壳似的皱纹,腰间挂个葫芦,清漆漆的那种,油津津的,阳光下闪亮着微紫的光泽,很好看。
老人取下葫芦,拔下塞子,“嗞”了一口。
“大爷,你喝的是酒吧?”像是找到了话题,我又问。“是吧。”老人说。
“怎么您脸一点儿也不红?恐怕是水吧?”我故意这么说一句,希望能听他说一句多一些单字的话。“是吧。”老人却仍是极简洁地答了句。
看得出老人是不怎么喜欢说话的,我也就不再顾忌什么,问:“大爷,山那边好么?”“好。”老人说。“怎么个好法?”我问。
老人忽地扭脸看着我。眼睛里,分明是一种嘲笑我问得奇怪的眼神。“就这么个好法。”老人挥手指了指四野,说。
我下意识地四下望了望,也就不再说什么,只是默默地陪他蹲着,和他一起看他的羊“咩咩”地叫着吃草,听他不时“嗞”他的葫芦。
天黑了,炊烟包裹的山庄里传来唤我回去吃饭的声音。我站起身,看了看仍蹲着的老人,说:“大爷,晚上住俺家吧。”
“不麻烦了。”老人说一句,却没有丝毫感激我的意思。“晚上你怎么住?”我忍不住多了句嘴。
“羊怎么住,我怎么住。”老人指了指他那些勾头吃草的羊,津津有味地“嗞”了口葫芦。老人住在山庄东边的一个破窑里。住了三五日,我走的那一天,他也走了。老人赶着他的羊,和我一起向背山的地方走了。
坐上车,当车轮轧过钢轨,把我从乡间往城市运的时候,我是那样的想家里的景致。乍然间,隔窗望见那牧羊老人仍在走,我忽然感觉到了一阵从没有过的凄凉。这世上难道没有能够留住他的景致吗?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同龄的伙伴不愿与“我”结伴去山那边看看,所以,“我”尽管对山那边充满好奇,但终未前往一探究竟。
B.山庄与山之间,有沟有坡,坡上草绿,沟中水清,富有生机,清新宁谧,洋溢着“我”对故乡浓浓的喜爱之情。C.“我”主动与老人搭讪,他不正眼看“我”,嘲笑“我”问得奇怪,没有丝毫感激“我”的意思,折射出山里人与城里人之闻存在着无法逾越的心灵隔阂。
D.标题中的“山那边的景致”,既实指犊牯山那边的景致,又虚指人们曾经有过的一种生活环境或生存状态。
E.小说通过“我”与“老人”的对话,回答了“我”对“山那边的景致”的询问:山那边很平常,并不是什么好地方,不值得“我”去探寻。
(2)小说一开始就写“返乡的日子里,我常对着茨园山庄背后的犊牯山发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老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赏析。(6分)
(4)关于这篇小说的主题,有人认为是“寻根”,有人认为是“漂泊”,有人认为小说隐喻着不同人生态度的碰撞,你怎么看?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走出历史暗室的周海婴
最近出版的《历史的“暗室”:周海婴早期摄影集》呈现了意味丰富的画面意象。周海婴之子周令飞说,在父亲拍摄的两万余张照片中,90%的画面都是有人物的。用艺术批评家朱其的话说,周海婴也拍摄了一些空镜头的景观。有些是非常冷僻的角落,比如音乐堂的门口一个人也没有,或者一个院子的边缘,或者一些水泥墩子叠在一起。他关注人们密集视线的盲区,并且“在大风景和大场景中,角落里通常会有一个人”。作为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大半生都扮演着一个民族精神旗手之子的角色,也因此在公众的眼中成为伟大父亲的影子。他似生活在一种家族荣誉的心理负重中。他曾说,“我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与我父亲联系在一起的。”这固然是荣光的、炫目的、名垂青史的,但也是多么沉重的一件事。
周海婴出生于1929年。鲁迅为之取名“海婴”,意即“上海出生的孩子”。1936年鲁迅逝世时,周海婴7岁,实际上对父亲没有什么深刻记忆。他大多数时候是从一个民族的宏大传说中认识父亲的。他当然也得到了父爱。许广平著的《鲁迅回忆录》中提到一个细节:在上海,他们家雇了一个善良纯朴的老女工,鲁迅要孩子叫她姆妈,不许直呼其名。每逢吃饭,她都来到鲁迅书房做清洁或者带小孩玩耍。“有一次,她和海婴在三楼阳台上一页页吹纸片,说是放鸢。孩子看到纸片上下飞舞,高兴极了。我们不看犹可,一看,却是鲁迅书架内的一本书被撕去大半本„„因为她是文盲,不懂得鲁迅嗜书如命的脾气,只图博得小孩子欢喜„„但鲁迅并没有责备。”周海婴自己也表示,他从父亲的遗物——如信件,那里面提到他——中感受到父亲对他的喜爱。
特殊的家庭背景,终使他待人处事如履薄冰。他回忆在北大物理系读书时,同学们打桥牌,跳交谊舞。他出于好奇,偶尔走过去看,就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鲁迅的儿子不好好读书,只知道打牌跳舞”。他一直被公众期待“应该怎样怎样”,他的生活牢牢地“被‘人场’控制着”。他有时候会冷不丁自嘲“我就是个道具”。或者摄影本身是他心灵的梦游。其实他的公共角色背后有一个巨大的精神暗室。周海婴说自己出生100天便被父亲抱去照相馆照相。“自儿时起我对照相并不陌生,甚至有莫名的新奇和亲切感。在镜头前我收敛调皮变成乖乖儿。我10岁便拿起相机记录人生。”“1936年秋末,父亲过世。母亲身体状况不好。一位姓蔡的阿姨建议母亲去杭州休养。蔡阿姨有一只黑色小型相机。很快,她看出我对相机的好奇,经不住我左缠右磨,允许我按了几次快门。这一年算是我摄影的开端。”此后70年,周海婴热衷于是。但他对这件自己热爱的事总是半信半疑。他一直没有自信将照片示于公众,也不能确认这是艺术。陈丹青说他“斯文谦和,老牌的上海文人脾气,随口说几句自贬的玩笑”,确是活画。隐在摄影作品背后的他,却是活泼的、不受限制的、自由的,透着对上海市民阶层的广大的亲切感。在他的镜头里,可以看见上世纪50年代上海殷实人家的私家车库、坐在房顶上反叛的青春女孩、吹哨子的儿童、熟食小贩、修鞋修锁的匠人、街角游荡的乞丐以及1949年上海私人诊所里打针的旗袍女孩。他的视野中,有新式婚礼、点心铺子,有商人、淑女、缝纫的邻人、游黄浦江的活力青年。1950年以后,他所拍摄的画面基本与国家建设、社会风尚相关。如,抖空竹的人、举重的青年、里弄里肌肉结实的健美明星、街头的宣传标语等。他的人像摄影多风格沉郁。他透露了自己:机智而活泛的,敏锐的,对自己多少有些犹疑和不确定,但在自谦中也有明确和肯定。
他拍摄的动因显然不只是技术原因,他对人的生命感觉很有反应。又有谁的艺术动因是源于技术呢?如同文学、建筑与舞蹈一样,它们的好处全在于对生命状态的自觉。如果没有一个形而上的存在时刻观照,那些艺术堆积就是负担或者垃圾。
有人质疑这些照片的价值。我们狂奔的路上,那路边的树又有什么价值呢?对每一个疾驰在生命路途中的人来说,这个世界就是路边那些一晃而过的树。平庸的树会成为被速度拉直的横线条,好的树会留下印记。
(摘编自2011年11月1日《中国青年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虽然鲁迅先生很爱儿子,但他去世时儿子周海婴很小,所以周海婴对伟大父亲的记忆都是从父亲的遗物和一个民族的宏大传说中得来的。B.鲁迅先生有嗜书如命的脾气,但因为喜爱自己的儿子和对文盲女工的尊重,所以他对女工为了博得孩子的欢喜而和海婴在阳台上撕书玩未加责备。
C.在周海婴拍摄的两万余张照片中,90%的画面都是有人物的,这表明他内心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理解。
D.文章很少正面描写周海婴成年之后的生活,而主要是透过他的摄影集和别人对他的评价来表现他的性格特点,揭示他真实的内心世界。
E.本文通过记述鲁迅先生的儿子周海婴对父亲鲁迅的深情回忆和深切思念,以及他充满心理负重的沉重生活,交代了他刻苦学习摄影从而取得的突出成就。(2)文章题目中的“历史暗室”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6分)
(3)周海婴拍摄的照片有什么特点?他为什么如此喜欢摄影?请简要分析。(6分)
(4)从文章的标题和内容来看,全文重在写周海婴,而文章最后一段萄线部分却在评价什么才是有价值的,你认为这样写有必要吗?请结合全文简述理由。(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目前,校园里“差生”观念之所以流行,是因为我们习惯了用一个标准——学习成绩评价所有的学生,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受到限制,导致野蛮区分孩子优劣的怪事层见叠出。
B,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就是要把死气沉沉的语文课.变成栩栩如生的“活语文”,就是要把语文学习与火热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C.目前,政府部门开始了又一轮运动式的突击检查治理“地沟油”的行动。这种“围剿式”的集中整治,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却难以走出“一管就见效,一松就泛滥”的怪圈。D.“织围脖”(即“写微博”)是当前的时尚,如今互联网已迅速进入“围脖时代”,不仅名人热衷于“织围脖”,普通人也纷纷成为“织男”“织女”,乐此不疲。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学校要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减少学生作业量和考试次数。
B.为了缓解河南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和人口老龄化,《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增加了“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的规定。
C.湖北省中山医院33岁的护士肖芳连续三次口对口的人工呼吸,使一位呼吸骤停、心脏停搏的大妈“起死回生”,被网友用手机视频在网上传播后,感动了全国众多的网民。
D.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重大跨越。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的教育正处在深化改革、谋划长远的关键时期。。。要培养他们,请从摘掉功利教育的“绿领巾”开始。
①而未来中国社会真正需要的②但在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影响下
③最容易被世俗“劫持”而沦丧根本的育人理念
④而是遍布社会各个阶层的一代健康、成熟的合格公民
⑤不是少数自我强大的精英
⑥教育很难独醒
A.②③⑥①⑤④ B.①⑤④②⑥③ C.②⑥③①⑤④ D.①⑤④②③⑥
16.请用简洁的文字对下面的新闻事件进行点评。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成理,不超过100字。(5分)郑州惠济区菜农韩洪刚承包的60亩萝卜日前喜获丰收,然而由于销路不好,收购价每斤只有四五分钱,他决定免费赠送给市民食用。此事被媒体报道后,短短几炙韩洪刚60亩地里的20万公斤萝卜都有了着落,但与此同时,由于部分市民的不文明采摘行为,其他蔬菜却遭了秧:韩洪刚套种在萝卜地里的的70多亩红薯,被偷挖走了三四万斤,地边上种的两亩菠菜,也被拔得只剩下三分之一。这让他损失惨重。一些刚得到消息但一无所获的市民还发出了抱怨:报纸登了,拿着报纸来,但是这儿什么都没有,糊弄老百姓,他是一种炒作。对此,韩洪刚既伤心又委屈。
17.仿照所给的句子,续写两句话,使语意前后连贯,构成一组排比句。(6分)与其咒骂黑暗,不如点亮一支蜡烛;。
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一老僧见一只蝎子在水流中挣扎,迅速将其捞起,怎奈,被蝎子刺伤。次日,这位老憎又遇一只蝎子在水流中挣扎,不假思索,叉迅速将蝎子捞起,又被刺伤。路人不解,问:天师为何不吸取教训?如此毒蝎,由它去吧!老僧曰:蝎蜇人乃天性,不蜇人,失其性,非蝎也;佛救苍生于水火亦乃天性。不施救,失其性,非佛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2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 语 文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B(以偏概全,原文是“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
2.A(无中生有,说“大散文”“不及‘小散文’和‘明星写作’那样能引起轰动的热潮”原文中无此信息)
3.C(说法绝对,原文中“逐步呈现出表现自我的自觉性”意味着散文还没能完全摆脱外在影响,达到彻底的自觉,所以说“今日的散文创作已摆脱了这些影响”过于绝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4.A(听:治理。)
5.D(①是说孙长卿因“外祖朱巽”的关系任该职,不能表明其“长于政事”;⑥是说孙长卿“性洁廉”)6.C(非是孙长卿拒绝执行开放茶禁,而是朝廷不听孙长卿的建议)
7.(1)(仁宗)称赞孙长卿年少而对答敏捷,想留他在东宫侍奉自己,(但)孙长卿以母亲患病为由推辞了。译出大意给2分;“嘉”(称赞,欣赏)、“敏”(敏捷,机敏)、“辞以母疾”(介宾短语后置结构)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2)庆州占据险峻之地,以无水为患,曾经从山谷中挖渠引水以供城中人取水,不久又断水了。译出大意给2分;“患”(“以„„为患”或“苦于”)、“汲”(打水,取水)、“未几”(不久)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注意:1.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2.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交代了早行的典型环境,渲染一种荒寒的氛围;暗示行旅的艰辛;烘托旅人黯淡的心情和对羁旅行役的厌倦之情。风声淅淅,白霜满地,说明时值冬初,天气寒冷;宿雁惊起,残月当空,天刚破晓,旅人就踏着白霜上路了,突出了早行之早;萧索清冷的晨景,更衬托出词人行旅的艰辛,心境的悲凉。(5分;总说3分,答出一点给1分;赏析2分,能结合意象、意境分析任意两点即可)9.“转觉归心生羽翼”写词人恨不能立刻插翅飞回故乡,突出了归乡之情的迫切;而愁如云恨如雨,则突出了词人乡愁的浓重。“新春残腊相催逼”写出了时序代谢,日月相催,与“岁华都瞬息”一起表现出了词人年光逼人、年华易逝的伤感。“浪萍风梗诚何益”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自己命如“浪萍风梗”,浪迹无定之苦和对羁旅生活的厌倦。最后几句写出了自己归乡的渴望和对爱人的思念。(6分;思乡、年华易逝、厌倦漂泊、思亲四点之中,答出任意三点并结合词句分析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1)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2)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6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A.“终未前往一探究竟”,还有我不惯孤独的原因;C.说“折射出山里人与城里人之间存在着无法逾越的心灵隔阂”不当;E.对“山那边很平常,并不是什么好地方”理解错误)
(2)①设置悬念,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②引出下文“我”对祖上为什么要迁徙的好奇和探寻,为“我”主动向牧羊老人询问“山那边的景致”作铺垫;③与结尾我远离家乡、重返城市相呼应,突出了我对故乡的依恋。(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只简单罗列概念而无分析,最多给3分)(3)①知足自乐:牧羊时笑意挂在嘴边、眼角,很享受地“嗞”他的葫芦,很悠闲地看羊儿“咩咩”叫着吃草。②不善言谈:“我”主动与他攀谈,他的回答每次都极为简洁。③喜欢漂泊,随遇而安:不断迁徙,羊怎么住,他就怎么住。④喜好自然:觉得辽阔的四野都很好。(6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概括和解析各占1分)
(4)观点一:寻根。①先人作古的时候,总是叮咛子孙把他的尸骨抬到山那边安葬,表现出对故土的依恋与回归。②文章标题是“山那边的景致”,文章的主体部分“我”与老人的对话也是重在写“我”对山那边的景致的探寻。③“我”一直对祖上为什么迁徙感到好奇,想要追寻先人曾经有过的生活环境或生存状态。④“我”离乡进城之后,对故乡一直怀着依恋。
观点二:漂泊。①山那边并没有发生过什么天灾人祸,可我祖上却在三百多年前的某一个夜晚从山那边迁到了山这边,说明人常会久居思变,渴望离开故土,开拓新的生活空间。②牧羊老人不断迁徙,羊走到哪里,他就到哪里,漂泊就是他的生存方式。③“我”从农村走向城市也是一种漂泊。④先祖、牧羊老人、“我”都处在漂泊之中,这说明人的本性就是不安于现状,渴望追求新的“景致”,漂泊实际上就是生存的常态。
观点三:隐喻着不同人生态度的碰撞。①我祖上和我对家族迁徙的态度不同,祖上迁居到新的地方之后,虽不忘故地,死后仍要回归故里,但他们并不打算追寻过去,而我却总有探寻家族过去的渴望。我的爷爷对此不理解,他对我的好奇笑而不答。②“我”从农村迁徙到城市后,依然思念眷恋故园;我站在新的地方,却不一定能感受到它“景致”的美好,因此始终怀念旧地,我对城市与农村的态度始终是矛盾的。③牧羊老人与“我”对迁徙的态度截然相反,他自足快乐,随遇而安。他不理解我站在山这边却想到山那边一探究竟的好奇,我也不理解他永远走下去,不留恋任何美好景致的超然。(8分;观点明确2分,理由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1)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A.不够全面;C.“表明他内心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理解”理解不当;E.“深情回忆和深切思念”“刻苦学习摄影”等语不准确。)(2)①指周海婴早期摄影集,他用相机记录中国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生活;②指他被父亲的伟大形象遮蔽的大半生,他是公众眼中伟大父亲的影子,是被人场“控制着”的道具,大半生都扮演着民族精神旗手之子的公共角色;③指他鲜为人知的精神世界和真实自我。(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3)问题一:①呈现了意味丰富的画面意象;②关注人们密集视线的盲区;③关注市民生活,多人像摄影;④风格沉郁。(3分;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问题二:①儿时起他就对照相有莫名的新奇和亲切感;②他关注市民生活,对人的生命感觉很有反应;③摄影本身成了他心灵的梦游,他可以在摄影中表现真实的自我。(3分;答出一点给1分)(4)观点一:有必要。①画线部分用巧妙的比喻肯定了周海婴摄影集的价值,而摄影是周海婴真实自我得以表现的重要途径,写摄影集,就是在写周海婴。②含蓄地表达了对周海婴自身价值的肯定,他大半生背负着家族荣誉的沉重负担,活在别人的期待和规定之中,但他也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价值,他终于借助自己的摄影透露了自己,这与标题“走出历史暗室的周海婴”相吻合。③画线部分是对文章主旨的升华,人们只关注周海婴头上笼罩着的炫目的荣光,而忽视了他作为个人真实的价值,而结尾告诉我们,不能用太过功利的眼光去看待一切,“好的树会留下印记”,美好的东西自有其价值。观点二:没必要。①文章主要内容是写周海婴其人及其摄影集,但画线部分却撇开这些内容泛泛地讨论什么有价值什么没价值,游离于主要内容之外。②文章的标题是“走出历史暗室的周海婴”,写其摄影集重在突出他走出精神暗室,表现真实自我的艰难,而结尾的评价却更侧重于对其摄影作品的价值判断,偏离文章的主题。③前文的相关内容已经肯定了摄影对于周海婴个人的价值,以及其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画线部分再用比喻不痛不痒地肯定他作品的价值,显得画蛇添足。(8分;观点明确2分,理由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B(用错对象,“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此处应用“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等)
14.D(A.语序不当,应把“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放到“改进教学方法”之后。B.宾语残缺,应在“人口老龄化”后加上“的状况”。C.暗换主语,应在“被网友”前加上“这件事”;另外,“用手机视频”也应改为“用手机拍成视频”。)15.C 16.(5分。观点鲜明,有自己的见解2分;言之成理,语言通顺3分。)
参考观点:①市民素质低下;②韩红刚组织不力;③菜贱伤农;④盲从导致集体道德失范等。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也可。
[示例]这则新闻事件折射出了部分市民素质的低下。拔免费赠送的萝卜无可指责,但在享受别人给予的好处的同时,顺手牵羊,偷挖别人的红薯,偷拔别人的蔬菜,就是一种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这件事不仅暴露出一部分市民贪多务得、见了便宜就占的自私心理,也提醒我们,提升国民素质任重而道远。17.(6分;每句3分,其中“语意前后连贯”2分,句式一致1分)[示例]与其痛恨荒漠,不如播种一片绿茵 与其抱怨寒冬,不如燃起一丛篝火 与其憎恶风雨,不如撷取一片彩虹 与其抱怨山高,不如搭起一架云梯
六、写作(60分)
18.参照2011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孙长卿,字次公,扬州人。因为外祖父朱巽的缘故,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天禧年间,朱巽驻守雍州,让孙长卿随同运取佛像入见皇帝。(这时)宋仁宗正代(真宗)治理天下事务,称赞孙长卿年少而对答敏捷,想留他在东宫侍奉自己,(但)孙长卿以母亲患病为由推辞了。皇帝下诏升迁孙长卿掌管楚州粮料院。州中仓库积存大米五十万(石),有的年久腐烂已不能食用,主管官吏都怕犯法,没人敢轻易出仓粮食。孙长卿斟酌粮食的新旧,将好米筛选留下,又将陈米用清水淘去泥污,那些官吏才得以免于被治罪。
孙长卿担任河南府通判。秋天,下大雨,军营房屋被毁坏。有人说某些士兵要叛乱,洛阳城中一片哗然。孙长卿赶去晓谕他们说:“下雨毁坏了房屋,还未能修葺,你们怎么有想叛变的意思,恐怕是有人想趁机动摇我们的军心吧?”(孙长卿)审问出一个首恶分子杀了,并且当夜留宿在军营中,众人的心才安定下来。孙长卿担任和州知州。有人上诉说别人杀了他弟弟,孙长卿考察他所讲的不合情理,询问他的家产情况,他回答说:“是上等。”又问:“家中几个人?”回答说:“只有这个弟弟而已。”孙长卿说:“那么是你杀了弟弟。”审问这个人,服了罪,郡中的人把孙长卿视若神明。
孙长卿历任江东淮南河北转运使、江浙荆淮发运使。一年漕运到京的米达八百万(石),有人质疑运的米太多,孙长卿答道:“我不是想要有盈余,而是用来预防荒年。”议论的人认为楚水多风浪,请求开通盱眙河,从淮河通到高邮。孙长卿说:“地势有山为阻曲折回绕,工役大难于成功。”事情交付都水官,调动民工几百万,终于不能完成,就作罢了。当时又要开放茶叶买卖而收其赋税,召孙长卿商议,孙长卿说:“本来祖宗实行茶叶专卖,是为了充作西北二边境购买军粮之用,而且不出京城的钱,公家私人都认为便利。现在实行的措施,不足补助边境购买军粮开支的十分之一,而国家的财用被损耗了。”于是逐条陈奏不便的理由十五件事,朝廷不听。
孙长卿改任陕西都转运使。过了一年,任庆州知州。庆州占据险峻之地,以无水为患,曾经从山谷中挖渠引水以供城中人取用,不久又断水了。孙长卿开凿了一百口井,都找到了泉水。泥阳有罗川、马岭等地,山上构筑有危险的栈道,下临万丈深渊,路过的人惴惴恐惧。孙长卿寻访到唐朝时故道,开辟为通途。改任定州知州。
熙宁元年,河北发生大地震,城墙和粮仓都倒塌了,孙长卿尽力修缮补筑。宋神宗知道他的才能,转任他为兵部侍郎。第二年,去世,享年六十六岁。
孙长卿没有文学才能,但擅长政事,是能干的官员。孙长卿性情廉洁,从不取别人一毫财利。孙长卿任定州知州时应得园林之利八十万,他悉数归公。孙长卿死后,皇帝下诏派人护送他的灵柩归葬原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