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全球化趋势下先进青年文化建设的思考修改后
关于全球化趋势下先进青年文化建设的思考
付启敏
[摘要]
文化是一个民族、社会、国家的精神核心,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国内外文化的交流不断扩大。外来文化对我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青年人的思想观念必将带来深刻的影响。因此,不仅要充分认识新世纪全球化趋势下加强先进青年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还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先进青年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与特征。从五个方面加强先进青年文化建设。
[关键词]
全球化
先进青年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精神核心。昂扬向上的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的源泉。党的十六大在提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和奋斗目标中,突出强调了建设先进文化的战略地位和极端重要性。青年文化作为先进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建设与发展对我国在新世纪的崛起、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将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新世纪先进青年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建设先进青年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文化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意识形态上的体现,它既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具有强大的社会价值导向功能,以其巨大影响反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是基础是根本,文化则是形象是灵魂。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社会就不能进步,文化也就失去了物质支撑。反之,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如果没有健康文化的引导,也会失去动力和源泉,社会就会走向没落。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只注重追求物质利益的社会,虽然在一定时期物质文明会有所提高,但文化发展的滞后特别是青年文化发展的偏差,将对青年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产生不良影响,带来思想混乱和诸多社会问题,进而滞缓社会文明进程。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经济结构出现经济成分多元化、市场主体多元化、利益关系多元化、就业方式多元化,这些多元化给青年人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精神需求、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带来很大影响。加之打开国门后,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也进入中国,国外商品和文化产品的大量涌入,国内大批人员出去留学、考察、经商,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交流,外企、外商、外资、外教的引入等等,带来了多元化的西方文化思潮。这些综合因素影响,使人们的理想观、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些原有的道德观念和规范不适应新的社会实际,政体改革和法制建设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腐败滋生和蔓延,特别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落后,导致了一些领域是非、善恶、丑美界限混淆,这些不良现象反映在青年群体中,使得相当部分青年人对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美德、社会主义信念有所动摇,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为公奉献精神有所弱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蔓延,诚信严重缺失。消除这些有损青年身心健康的甚至是丑恶的东西,大力培育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先进青年文化,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诚信、爱国、进取、创造、奉献的健康文化氛围和文化导向,是当前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健康发展、适应全球化竞争新形势的一项重大紧迫任务。
(二)建设先进青年文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只是经济的现代化,而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社会生产方式、人的生活方式、人际交往方式、思想观念、道德观念、精神信仰等各个方面,是否能够同步保持与时俱进,推动社会整体文明的不断进步。从一定意义来讲,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目标,首先要有现代化的人,即高素质的人才群体。促进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青年是社会的中坚,是最富生机和创造力的群体。同时,青年人正处于生命蓬勃向上发展的阶段,世界观、人生观处于不定型期,具有天然追求时尚的本能,极易受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和诱惑。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化经济、政治、文化交融加剧,青年的现代化素质、民族文化精神正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先进青年文化建设,构筑青年一代健康向上的精神支柱,使其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报效国家的坚定理想和信念,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激发其为振兴中华刻苦学习、自强不息的奋斗意志、建功立业的巨大热情和创造卓越精神,把广大青年培育成既符合当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又具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现代公民,使之成为推进先进生产力发展、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实的群众基础,是保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的根本所在。
特别需要重视的是,全面小康和现代化,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中央一再强调指出: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农村小康和现代化的难点,关键是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不高,缺乏人才。所以,加强农村教育及先进青年文化建设,不断培育和提高广大农村青年的文化、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使他们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农村现代化的骨干和带头人,不仅对农村而且对全国实现小康和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
(三)建设先进青年文化是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现实需要
人在解决温饱之后对文化的需求,是一种人的精神本能要求。在没有解决温饱的时候,人们的注意力和精力主要集中在了如何解决吃、穿、住问题上,对文化的需求被生存的需要所冲淡。进入衣食无忧的阶段,自然而然就需要一定的文化生活来调节精神情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物质文明的积聚在客观上推动精神文化产生巨大需求。文化消费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并反作用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影响着人们的精神和行为方式。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和社会的开放进步,使青年人的视野大大开阔,特别是电视、电脑的普及,网络的迅速发展,使青年成为知识与信息的最大拥有者,网络化工作、生活方式成为现时青年的时尚选择,网上中西方各种文化的交汇,国际政治经济风云变幻的及时传播,对青年人的思想意识、文化观念、价值标准、生活准则产生巨大影响,青年思潮全球化的走向日益明显。因此,在当今中国,建设先进青年文化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需要我们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发展中,不断提高青年文化产品的质量,拓展先进青年文化传播的空间和渠道,丰富青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广大青年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青年,把广大青年始终紧紧吸引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之中。
(四)建设先进青年文化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必然选择
世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使国与国之间的地域空间距离大大缩短,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交流空间大大扩展,意识形态的相互影响大大增加。同时,世界性物质文明的普遍提高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文化的生产形式和传播形式,不仅给人们带来日益丰富多彩的精神享受,而且开辟了一个新的、广阔的经济空间,使文化脱离了单纯的文化范畴,进入社会生产领域,形成一个新型产业。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结合和互动,使文化的表现力、影响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挥,对青年人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产生巨大影响。特别是当今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和科技优势,在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制作、文化的传播形式和速度方面,形成强大的文化优势,使其文化产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输出能力和影响力大大增强,既获取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又对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现代社会竞争已不仅仅是经济、科技、国防实力竞争,更是文化实力与民族精神的竞争。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交融为一体,对内成为推动生产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源泉,对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如果我们不抓紧发展与壮大中国先进青年文化和文化产业,那么,随着我国加入WTO 后文化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就会任由国外文化产品和意识形态东西占领我们的文化市场和青年思想阵地,青年人抵御不住现代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消极影响和侵蚀,就会对社会主义信念产生动摇,人生观、价值观就会发生偏差,从而失去理想和奋斗目标,失去凝聚力、精神动力和奋斗意志,中华民族的振兴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二、准确把握先进青年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推进青年文化的创新,首先要明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先进青年文化的内涵,才能正确把握好青年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方向。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总方向,也是建设先进青年文化应该遵循的基本方向。根据青年人的特点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及未来社会发展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先进青年文化应包含民族性、创造性、时代性、思想性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所谓民族性,是指先进青年文化是一种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充分体现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及现代化进程的新型文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演变、各民族文化的碰撞、冲突、交流、融汇形成的、为各民族所认可的主流文化。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思想观念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曾对中华民族的凝聚产生巨大影响,是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纽带,是民族精神和情感的重要载体。在新世纪适应全球化发展潮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振兴中华的大业中,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是培养青年人树立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基础。
所谓创造性,是指先进青年文化要在继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创造力是民族文化生命力乃至民族生命力的基础,文化上的保守导致人的精神上的愚昧和创造力的弱化。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大力培育青年人开放性、竞争性的文化心态,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当代民族精神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培养和激发民族创造力,是先进青年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所谓时代性,是指先进青年文化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时代特点和潮流。空洞的说教和不切合实际的宣传,不仅毫无意义,还可能使青年人产生逆反心理。改革开放形成的经济社会结构多元化,使不同层面的社会青年群体形成不同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心态,先进青年文化建设必须与时俱进,能够满足各层次广大青年不同的精神需求,并帮助青年人养成与现代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道德行为准则。
所谓思想性,是指先进青年文化要成为青年人的精神支柱。在当今文化传统与现代交织、落后与先进交织、城市与乡村交织,国内历史遗留的封建腐朽思想沉渣泛起、国外形形色色的思想文化不断渗透的情况下,帮助青年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理想和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引导广大青年增强自觉承担社会义务、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引导青年人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崇尚先进、反对落后、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诚信道德的行为方式,是先进青年文化的重大使命。
根据上述先进青年文化的基本内涵,可以这样认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青年文化,应该既是民族的、也是面向世界的,使广大青年既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神传统,又拥有面向世界的胸怀,能够正确吸收人类一切先进优秀文明成果,培育与一切民族优秀青年相媲美的素质,从而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尖兵。为此,先进青年文化应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和氛围。使广大青年热爱祖国、时刻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将个人荣辱得失与国家的盛衰强弱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意识不断增强。第二,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氛围。使广大青年充分认识竞争发展是当代世界发展的主题,自觉努力不断学习,掌握当代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破除一切思想观念障碍,以创新卓越的精神,在各个领域进行持续不断的创新,敢于同国内外先进竞争。第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使广大青年充分认识建设强盛祖国的紧迫性,认识自己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肩负起振兴国家的历史使命。
三、建设先进青年文化应着重抓好五个方面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先进青年文化建设方向。在当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先进青年文化,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这是一个不容动摇的根本性原则。如果在青年文化建设中,动摇或放弃马克思主义,就会在意识形态产生思想混乱。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紧紧把握与时俱进这一核心,根据变化了的时代特征,制定和实施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社会进步的文化发展方针政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弘扬主旋律,实现多样化,抵制和消除各种落后的、腐朽的、庸俗的、颓废的文化影响,满足广大青年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要根据青年人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其思想文化建设的规律,建立相应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年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青年文化建设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放在首位。文化是孕育精神的摇篮。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民族文化的本质体现,青年既是未来的继承者,又是当今的建设者。加强青年思想文化建设,必须同中华民族传统教育、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以史为鉴,引导广大青年学习历史,了解历史,了解传统,了解中华民族历经的深重灾难和进行的英勇不屈的艰苦斗争,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责任感。在保持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必须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文化心态,必须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全球化形势下的文化交融,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良文化精神同大力吸收世界各国文化中的先进文明成果为我所用有机结合起来,创造面向世界和未来的开放性的现代新型文化,唯有如此,中华民族才真正有生命力,有旺盛的创造力,才能立足世界,而不至于被时代淘汰。
(三)建立新型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创建健康的社会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先进道德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精神动力的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不仅引起经济社会结构和社会生产方式、运行机制发生重大变化,同时也引起社会各阶层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是非标准、道德评判、精神状态、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巨大转变。由于发展中新的道德规范建设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人们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奉献观念、诚信观念、利益观念、社会公德观念、良心观念的异化甚至扭曲,极端个人主义突出,在一定程度阻碍着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创建全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先进青年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紧迫任务。发展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培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个人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与社会尊重个人权益的统一协调关系,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的相互作用关系,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把发扬传统美德与促进公正竞争有机结合起来,把个人自律与社会监督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法律法规的规范约束,行政制度的管理要求,社会舆论的监督引导等方式,加强青年人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思想意识培育,引导青年人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个人致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营造诚信、互助、扬善、却邪、奋发向上的社会氛围,从而使道德的力量转化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四)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牢固占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在全球化趋势下,文化经济所形成的文化综合竞争力在当今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发达国家凭借着自己的经济、科技、信息、财力优势,推动着世界文化潮流的发展,并以其价值观和思想意识在精神层面上构成了对发展中国家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巨大现实威胁、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严峻挑战。因此,迎接全球化浪潮对我国青年文化发展的冲击,必须大力加强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建设。推进先进青年文化的发展,在牢牢把握各类文化阵地和新闻媒体、影视传播等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载体的同时,要重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全球化趋势特点,博采世界文化之长,大力发展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占领青年文化阵地;制定扶持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快公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产业与教育、科技、体育、旅游、信息等行业联动发展,努力拓展文化市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健全文化市场法规体系,加强政府对文化市场的引导、规范、调控和监管,坚决打击和取缔“黄、赌、毒”与迷信、邪教文化产品及西方文化垃圾,建立生产和传播健康精神文化产品、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完善国内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准入政策及法规,保护我国文化安全;积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吸纳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发展我们的现代新型文化及产业;突出民族优秀文化特色,抓好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现代科技及传播手段,打造中华文化的国际形象;把文化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增加经济活动中的文化内涵,开发经济文化力。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以文化经济项目为载体,推进人文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促进文化和经济的良性互动,并大力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增加中国文化竞争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五)把先进青年文化建设与干部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为树立良好的社会文明风气奠定基础。文化作为社会和各行各业内部起支配作用的精神理念,要通过全体社会成员的自觉实践才能逐步形成并不断升华。各级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及行使国家权力的公务员队伍,在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发展中,起着引领方向的主导作用,因而是培育和落实先进文化的主体。建设和培育先进青年文化,只有各级居于主导地位的主体力量对先进文化概念、理念在心理上认同、在实践上身体力行,才能使先进文化对广大社会成员真正发挥影响和作用,而不是停留在口号上。因此,建设和推进先进青年文化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和各级党、团组织建设、廉政建设、政府职能转变、社会信用体系、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来教育和影响广大青年,使先进文化理念融入各行各业各部门及单位的日常工作和经营管理活动之中,逐步转化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从而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牢固占领青年人的思想阵地。
参考文献:
1、刘云山、《高扬先进文化的旗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人民日报(2002、12、11)]
2、刘颜武、《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论(2002、12)]
3、《共青团要以先进文化来塑造青年
陶冶青年》[摘自青年网]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大青年政治学院
2004年3月30日
第二篇:恐怖主义全球化趋势
恐怖主义全球化趋势 当前,各国国内的恐怖主义势力纷纷向境外发展,呈国际化趋势。而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任何一个国家国内恐怖组织的活动都可能造成“国际影响”,这也刺激那些目前尚局限于一国范围内的恐怖组织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野心 别斯兰人质事件的阴霾还没有散去,在印尼雅加达市中心的澳大利亚使馆门前又传来了自杀炸弹的爆炸声。这一桩桩血的教训表明,恐怖分子制造恐怖事件的规模、手法、烈度正在不断升级,而他们的最终目标就是破坏社会稳定,干扰经济建设,动摇国家基础,危害人类发展。种种迹象表明,别斯兰人质事件正在改变着俄罗斯,改变着世界,它不仅将成为俄罗斯反恐斗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将对全球反恐形势产生深远影响。车臣问题是历史甩给普京的“包袱”,数百年的积怨不可能在短期内“化干戈为玉帛”。但同时我们还必须承认,车臣恐怖活动并不是孤立的,它的愈演愈烈有着深厚的国际政治背景,这也是欧亚地区诸多特有地缘因素在目前国际关系大气候下受到激化的具体体现。正如普京所言,俄罗斯现在面对的不是孤立的恐怖袭击,而是国际恐怖主义对俄罗斯的直接攻击,是一场已经多次夺走俄罗斯人生命的残酷的、大规模的全面战争,这场战争不会很快结束。从3年前美国的“9·11”,到最近俄罗斯的“9·01”,人们发现,恐怖主义非但没有因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而有所收敛,反而出现了“反恐、反恐,越反越恐”的复杂局面。“9·11”事件后,反恐成了国际政治生活中最时髦的话题,同时,反恐也成为各国际政治主体实现自身利益的最为实用的借口。美国大兵高举反恐大旗踏上了“梦寐以求”的中亚土地,北约也随后跟进。目前,西方国家在中亚地区的驻军已达数千人,冷战后勉强维持的欧亚地区脆弱的战略平衡被打破,原有的各种地缘政治因素被进一步激活。随着美国大兵进入中亚,欧亚国际政治舞台上演绎起了一场新的大博弈。而此时,在某些国家的意识中,反恐似乎已不是最要紧的事儿了。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欧亚地区的恐怖主义势力得以继续生存和繁衍,并伺机通过一系列新的恐怖活动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显示自己的影响。今年在中亚国家乌兹别克斯坦所发生的多起恐怖爆炸事件就是很好的佐证。近一段时间来,国际宗教极端势力调整了策略,加紧了向北高加索地区的渗透。来自约旦、沙特阿拉伯等国的原教旨主义分子多次通过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潜入北高加索地区。在车臣非法武装中“有来自所有穆斯林国家各教派”的极端分子,也有“国际恐怖大亨”拉登的狂热信徒。正是在这些极端势力的撑腰下,车臣恐怖分子更加有恃无恐,车臣匪首巴萨耶夫曾宣称要建立“北高加索伊斯兰共和国”,妄图使该地区成为宗教极端势力的基地和活动中心。其实,普京和俄罗斯在与车臣恐怖分子做斗争的同时,还要同国际上与俄罗斯持不同观点的西方国家做斗争。“9·11”之前,有些西方国家一直对车臣恐怖主义分子持“双重标准”,认为发生在俄罗斯的一系列暴力事件不属于恐怖主义活动,并曾一度对车臣非法武装的活动表现出默许和纵容态度,而对俄政府的反恐行动时有非议,这客观上助长了那些顽固的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们从事恐怖活动的嚣张气焰。后来,由于车臣恐怖活动的不断加剧,美国才把3个车臣组织定为恐怖组织。别斯兰人质事件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鲍彻有关华盛顿将继续同车臣分裂势力温和领导人进行接触的表态引起俄罗斯的不满。俄外长拉夫罗夫9月8日批评这一声明“不合时宜”,也无助于俄美关系的发展和反恐联盟的团结。拉夫罗夫指出,车臣是俄罗斯内部问题,和平进程并没有因恐怖分子的破坏而中断,美国人不应该对此进行干预。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全球化时代,恐怖主义也加速了其全球化进程。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恐怖组织和恐怖活动能不断地全球化,而且它扩张的速度和广度明显大于经济全球化,对人类社会的全球化发展构成反冲击。当前,各国国内的恐怖主义势力纷纷向境外发展,呈国际化趋势。而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任何一个国家国内恐怖组织的活动都可能造成“国际影响”,这也刺激那些目前尚局限于一国范围内的恐怖组织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野心。别斯兰人质事件再次证明,人们必须把俄罗斯的反恐斗争纳入到国际反恐的全局中加以审视。要想真正在世界范围内根除恐怖主义,反恐斗争就不应该有盲点,就不应该有例外,因为国际上所有恐怖势力都是相互支持、彼此勾结的,只要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还存在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那么反恐战争就没有结束。反恐斗争是场持久战。
第三篇:远程教育的全球化趋势
远程教育的全球化趋势
———论远程教育系统(四)
丁兴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北京100031)教育技术通讯 [摘 要]开放与远程教育的全球化趋势和现状。在趋同与一体化的同时,多元化与多样化是全球化中同
时并存、相辅相成的两大趋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人才共享、教育共享将加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远程教育 中国电化教育 网络科技时代 中国计算机报 中国教育报计算机世界中国电子报 高教动态 教育探索 网络世界
声明:《网络教育研究》转
载文章本着教育资源共享,学术交流,不是所有选摘文
章都经过作者同意,若有作
者对本网站未经允许刊登
文章持有异议,请致信给管
理员,我们将根据作者意见
作相应调整。并欢迎投稿!同时使我们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关键词]远程教育;全球化;世贸组织;教育输出和输入;教育共享;人才共享 [中图分类号]G728.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597(2001)04-0110-04A
一、教育与学习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区域化和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加快,也由于基于信息技术的全球电子通信网络的日新月异的发展、扩展和渗透,教育和学习的区域化和全球化趋势同样也得到迅猛发展,并成为新世纪之初各国教育发展战略和决策的重点课题、研究和舆论的争论热点之一。教育和学习的全球化趋势对各国而言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信息社会和现代通信技术带来的全球化和自由化进程使知识发挥主导作用,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激动人心的机会。教育正从校园和课堂的狭窄天地中、从大学辖区和国家边界中解放出来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国际互联网和其他通信设施的广泛应用使教育趋向全球化,诞生了许多新的机会。现在,教育可以通过各种通信媒体和网络来提供。这必然引发从古老年代的课堂教学过程向通过同步或异步通信实现的虚拟或分布式的课堂与学生相互作用的教学的转变。其终极目标是使教育开放:向教育对象、教学时空、教育观念和教学实践开放。随着使用电子网络媒体,知识和学习材料可以适应各种学习者的需要和背景进行不同的组合,并且以更多交流和通信的方式发送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将转变成在网络上的协同学习和工作。网络还可以用来开放和提供各种学习资源,进而被各种单位和地区共享,并在每个学习者需要的时间和地点被利用。而且,在当今综合和趋同的时代,学习正与生活和工作综合而形成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现在正是建立全球知识网的时刻,通过网络和“基于资源的学习”,所有的人,尤其是至今仍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们能共享专业知识和专门经验,在公正和平等的基础上共创21世纪的文明。另一方面,全球化进程和未来知识社会有可能继续加大数字鸿沟,从而继续加大贫与富、先进和落后的差距,即继续加剧现存的不公平状态;并且有可能在文化和教育领域里形成某些力量的主宰地位,从而威胁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国家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文化认同。这是包括许多亚洲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各国如何抑制教育全球化带来的负面效应而尽量开发正面效应,成为国际教育界研讨的一大主题。所以,重要的是,采用适当的道路和方法去适应各国人民的需要、背景、文化和信仰。将各国人民辉煌的古代文明和丰富的历史遗产和现代化联系起来是每个国家教育系统面临的任务。数字鸿沟从根本上说,是受良好教育的优势群体与被剥夺了教育权利的弱势群体之间的社会鸿沟。新的教育目标归根结底是发展在数字环境中的大众教育和全民教育。
二、开放与远程教育的全球化趋势
开放与远程教育的全球化趋势,既是国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全球化进程的组成部分,也是为后者服务的。为了更好地描述和解释在世纪之交开放与远程教育在各国社会中的角色,需要更好地理解各国经济如何在融入全球经济,以及各国文化如何在融入全球文化之中。信息技术和全球化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现存的开放与远程教育院校面临来自传统大学、新兴的国际的和虚拟大学的与日俱增的竞争,后者正应用新技术和新的办学模式来寻求教育市场的更大的份额。互联网及万维网新构建的全球市场正在变得越来越充满进取精神,学生得以在全球范围寻求最适合的课程和学位。对于全球化的挑战,发展中国家最为关心的是,以全社会为基础的未来知识不应该拉大贫与富、优势和弱势人群之间的差
距,由此加剧亚洲国家亿万人民已遭受的不平等。
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开放与远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和院校合作正在加强。一些著名的远程教育系统已经实行了全球教学,如1996~1997学年英国开放大学在世界各地注册学习外国学生已经超过2.5万人,比1995~1996学年增加22%。其中65%的学生学习数学、计算机。英国开放大学的课程还被翻译成别国语言进行教学,这类课程的注册数同一学年也增加了19%,目前绝大多数是工商管理课程,但已经有技术、数学和计算机,以及社会科学类课程开始被翻译用于别国的远程教学。法国国家远程教育中心1999年在190个国家拥有3万名学生。美国国家技术大学的教学卫星电视网也已经扩展到了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欧洲、亚洲等世界许多地区。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开放大学在拉丁美洲的注册学生数也已经超过了在西班牙本土的学生数。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的远程教学大学正在将它们的教育扩展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一些亚洲远程教学大学也在使它们的教育地区化或国际化。例如,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传统大学正在努力将自己发展成国际教育提供者。马来西亚的马哈迪尔首相在亚洲开放大学协会第11届年会(吉隆坡,1997年)上预见,在未来,开展远程教育的高等院校将应用电子通信技术实现全国联网和全球联网,远程教育系统将实现全球化。他表示相信,由马来西亚开放大学提供的远程学习计划应该向东南亚国家乃至各亚洲国家开放,“如果我们教育的质量是世界水平的,我们就可以出口我们的教育”。马哈迪尔首相在开幕词中向各国代表展示的马来西亚发展建立在新兴的电子通信和信息技术基础上的远距离教育的计划既是雄心勃勃的,又是咄咄逼人的。这表明,马哈迪尔首相不仅是一位第三世界杰出的政治家,同时是一位推动马来西亚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信息时代远程教育的倡导者和领导人。如今,马来西亚的电子通信大学已有欧洲、非洲和亚洲学生注册学习。印度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也已将其课程发送到波斯湾和印度洋地区,并计划为尼泊尔、马来西亚、南非和美国提供课程。澳大利亚的米尔斯(Mills)和香港的张(Chan)在论文《合作举办远程教育的成功尝试:香港和澳大利亚的案例研究》(1999)中,讨论了澳大利亚查尔斯·斯得特大学和香港公开大学的联合办学经验。印度的拉奥(Rao)在其论文《南亚地区的开放大学:机构合作的可能性》中探讨了这一重大课题。南亚7个发展中国家都把远程教育视为传统教育的替代方法。南亚成员国之间存在文化、社会经济的相似性以及较强的经济制约关系,因此,研究资源共享是非常必要的。在1998年第10届南亚地区首脑会议上发表的《科伦坡宣言》,强调加大成员国家之间在学习材料、专家和信息技术三方面的资源共享和合作,发展地区开放与远程教育。中国澳门的亚洲国际开放大学正在香港和大陆寻找教育市场。在中国香港公开大学主办亚洲开放大学第12届年会的开幕式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务司长陈方安生指出:从更广阔的视野看,高技术网络将使教育实现从传统校园到超越国界的飞跃。某些院校不仅将它们的教育计划提供给自己的学生,而且已经开始为地区甚至全球提供课程。为了加强合作、促进跨国教育计划的最佳实践和实施质量保证机制,地区的和国际的协作和交流是绝对必要的。她表示,在现有的通信网络基础上,再加上政府对进一步发展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承诺,香港将优先发展成为亚洲远程学习网络的一个主服务器。事实上,香港公开大学正在大力开拓在内地的开放与远程教育市场。中国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一些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如上海电视大学)也在远程教育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在过去的20年中,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英国开放大学在英语课程开发、远程教育专业人才培训、多种媒体课程材料设计制作等方面的合作卓有成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某些海外教育院校和商业公司(如加拿大奥兹网络公司)合作开设继续教育课程也取得了成功。上海电视大学还在澳大利亚悉尼创办了分校。某些学者认为,在21世纪,跨国的合作远程大学模式将构成对现存远程教学院校的挑战,像美国的微软大学。在非洲大陆,由许多非洲国家大学联合构成的非洲虚拟大学已经从构想变成现实。非洲虚拟大学还大量采用了来自全球其他大陆的大学课程和其他各种教育资源。鲁姆勃尔则已经在其论文《远程教育:高等教育中的革命性力量》中探讨了建立基于网络的全球交互多国大学的概念及其从传统大学发展起来的可能性。
三、全球化与国家特色:文化和历史的多样性
在探讨远程教育的全球化趋势时,在关注远程教育主体多元化和远程教育形态多样化的同时,对各国远程教育系统的特色及其与本土文化教育与历史传统的紧密关系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当北京举办第一届国际远程教育研讨会(1989年)时,丁兴富曾经与霍姆伯格、基更等谈到中国远程教育的起源和发展。同大多数西方学者一样,他们当时对我国60年代初举办城市电视大学的创举一无所知并有所怀疑。后来,基更成了河北广播电视大学的客座教授。他向西方学者一再强调,在分析远程教育时不论及中国电大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系统是不科学的。拉彻姆则在其论文《开放与远程教育:为社会增添价值?》中指出:从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可以看出,在知识和智慧的开放学习和自我教学方面中国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上述将自学和寻访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指导者结合起来探求知识的可贵历史传统,在中国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和教育部组织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中,以及在中国众多双重模式院校开展的教育项目和网络
教育中得到继承发扬。他还指出在本世纪初提出在大学围墙外发展家庭学习和考试的另一位先驱者、诺贝尔奖桂冠获得者、诗人泰戈尔,由于时代的局限,未能在他在世时实现其理想,然而,他的思想如今已经在印度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9所邦立开放大学和52所传统大学开设的函授教育课程中得到体现。拉彻姆还论述了受泰戈尔思想影响的西方学者与后来在西方开创开放与远程教育的历史渊源关系。拉彻姆强调:那些注重当地需要和环境来发展自己的亚洲远程教育院校是最成功的。他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大学急于模仿其西方伙伴的做法是危险的,因为其间的文化差异、经济限制和技术鸿沟是如此巨大。
当然,关注并重视各国远程教育系统与本土文化教育和历史传统特点的紧密关系,并不等于置身与全球化浪潮之外,无视开放与远程教育的普遍规律和特征,拒绝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在全球化进程中,通过各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趋同与一体化是和多元化与多样化同时并存、相辅相成的两大趋势。
四、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远程教育全球化进程的加速
依据各种媒体的报道,中国已经完成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并结束了全部相关法规文件的起草工作。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外合作办学的春天已经来临,我国远程教育的全球化进程必将加快。在中国,教育作为一种产业已经深入人心。国家主席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9年6月15日)中指出“要将教育纳入战略发展重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之中,切实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地位。”既然是一种产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教育的输入和输出就一定会正常且加速发展起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自己的实力和发展前景吸引着世界,成为全球聚焦的中心之一。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9.7%的速度递增,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7位,在世界贸易排名中上升为第11位。改革开放以来,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FDI:ForeignDirectInvestment)项目32.4万个,协议利用外资金额573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656亿美元,稳居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最大的FDI东道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FDI流入国。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在北京举办的“21世纪论坛”2000年会议上发表的演讲中指出:“全球化增加了发达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在信息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之后。这些国家都放宽了移民条例,提高了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流动性。”“中国拥有最多的人力资源,但受过训练的人才却只占总潜质人才的一小部分。”“要在高科技领域取得成功,主要的因素是教育制度。中国劳动队伍的低教育水平是一个障碍。”人力资源开发的落后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并最终会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正如中国经贸委培训司有关负责人指出的:“企业的竞争表面看是品牌产品的竞争,实际上是设备技术的竞争,往深层讲是人才的竞争,而世界各国的人才竞争才刚刚开始。”“市场只有两个,一个是资本市场,一个是人才市场,而后者比前者更重要,也是政府极力要推动建设的一个市场。”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贸易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同时,人才市场和教育市场的改革开放也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的开放和全球化更是首当其冲。人才共享、教育共享将加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使我们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堪培奥.工业化模式及其在远程大学教育的应用:回顾和展望(丁兴富译)[J].中国远程教育,1999,(9/10):69-76.[2]丹尼尔.巨型大学和知识媒体:发展高等教育的技术战略(丁兴富译)[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3]丹尼尔.巨型大学、虚拟大学和知识媒体:我们能否同时拥有数量和质量(丁兴富译)[J].开放教育研究,1998,(5).[4]邓立真.全球化、竞争和开放远距离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1998,(7).[5]丁兴富.论三种模式和三大学派[J].天津电大学报,1997,(3):7-12.[6]丁兴富.面向21世纪信息和学习社会的开放与远程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1999,(9/10).[7]凯伊.远距离学习系统的特征[A].凯伊,鲁姆勃尔.远距离高等教育(丁兴富等译)[C].北京:中央电大出版社,1987.[8]凯伊,鲁姆勃尔.远距离高等教育(丁兴富等译)[M].北京:中央电大出版社,1987.[9]基更.第三千纪初的远程教育模式(丁兴富译)[J].中国远程教育,1999,(9/10):64-68.[10]拉彻姆.开放与远程教育:为社会增添价值(丁兴富译)[J].中国远程教育,1999,(9/10):12-16.[11]马哈迪尔.信息时代马来西亚远距离教育发展战略(丁兴富译)[J].中国电化教育,1998,(6).[12]佩里.世界远程学习现状(丁兴富译)[J].中国电大教育,1986,(1)(2)(4).[13]鲁姆勃尔.远程教学大学在竞争中的相对弱势[J].开放学习,1992,(2).[14]鲁姆勃尔.远程教育:高等教育中的革命性力量(丁兴富译)[J].中国远程教育,1999,(9/10):98-102.[15]鲁姆勃尔.网上教育将如何影响远程教育的成本和结构(丁兴富译)[J].中国远程教育,1999,(9/10):88-90.[16]塔克瓦里.信息时代和远距离教育的全球化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1998,(5).[作者简介]丁兴富(1945~),男,上海市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the Lab of e-Learning, BNU,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电子楼2层(100875)
mailto:vschool@bnu.edu.cn
电话:86-10-62205563/62200641(Fax)
第四篇: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仲裁全球化趋势
仲裁,作为诉讼外解决经济纠纷的一种重要法律制度,在解决国际贸易争端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作用,目前国际商事仲裁已经成为解决国际私法(民商事)纠纷的主要方式,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仲裁全球化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商事仲裁也日趋国际化和统一化,各国关于仲裁的国内立法以及由此所确立的仲裁制度日益趋同,特别是联合国1958年《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的实践,使仲裁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仲裁裁决在140多个国家之间得到相互承认和执行。在世界贸易组织(WTO)1 44个成员中,有90多个国家加入了《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可以说仲裁是解决国际贸争端的“全球通”。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和影响下,国际商事仲裁日趋国际化和统一化,出现了仲裁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建立统一协调的国际商事仲裁制度,对国际贸易的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社会从19世纪末,便开始了以此为目标的努力。仲裁制度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解决国际民商事争议的主要方式,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仲裁全球化趋势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国际商事仲裁所解决的争议范围非常广泛。在国际民商事领域,仲裁最初适用于海事争议,以后逐渐扩及到货物买卖及其运输、保险、支付中所发生的各项争议。本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在国际上兴起了各种引进外国资本的形式,仲裁又扩及到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合作开发等领域。与此同时,国际性的服务贸易、商事代理、租赁、咨询、工程许可、融资、银行、技术转让、知识产权的转让等民商事活动日益频繁,由此而发生的争议也逐渐采用仲裁的方法加以解决。第二,世界各国关于仲裁的国内立法日趋统一,调查报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仲裁全球化趋势》。各国的经济贸易体制尽管千差万别,但在仲裁制度方面是趋于一致的。特别是在1985年6月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制定的《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对市场经济各国的仲裁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许多国家按照示范法的规定代替了原有的仲裁立法,有的国家甚至以示范法为蓝本只对其稍加修改而直接移植使用。从1985年到现在十几年间,世界上有二十多个国家修改或制定了仲裁法,掀起了仲裁立法的高潮。第三,有关仲裁内容的国际公约逐渐增多。一国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能否得到外国的承认和执行,直接关系到案件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也是影响国际商事仲裁发展的现实问题。因此国际社会首先从统一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入手,联合国在1958年6月制定了《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统一了对外国仲裁裁决的承认条件和执行程序。该公约组织截止到1998年9月己有145个缔约国,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实践,该公约已经成为国际私法领域最成功、影响最大的国际公约之一,也为全球化贸易做出了重要贡献。仲裁领域比较重要的公约还有1961年的《欧洲国际商事仲裁公约》,1965年的《关于解决各国和其他国家的国民之间投资争端的公约》,1975年的《美洲国际商事仲裁公约》。第四,仲裁机构及其仲裁规则、仲裁员的国际化。世界上许多著名国际商事仲裁机构,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修改并制定了具有国际性的仲裁规则,或者允许当事人选择其他仲裁机构的国际性仲裁规则,聘请了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仲裁员,以解决不同国籍、不同法律背景当事人之间的国际仲裁案件。第五,一些国际组织设立了自己的仲裁机构,如附属于国际商会的国际商会仲裁院、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属下的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建立的仲裁中心等。然而,有些国际组织设立的仲裁己不是仅仅限于对自然人或法人之间的争端的仲裁,当事人甚至是国家、政府及国际组织本身。如国际商会仲裁院的当事人既可以是自然人或法人,也可以是国家或政府;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是用于解决国家与外国私人投资者的投资争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中也包括仲裁程序,但它是用于解决成员国之间的争端,有其自身的特点。仲裁作为一种解决民商事争议的重要方式,与商品经济相伴而生,当人类经济活动突破国家、民族的界限,使全世界经济逐渐融为一体时,仲裁全球化是仲裁制度发展的不可逆转的客观结果。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仲裁全球化的进程,同时仲裁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促进和推动经济全球化。所以,我国加入WTO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已经成为确定我国仲裁机构今后发展趋势重要的国际因素之一。···· 作者单位: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第五篇:全球化趋势下我国中小企业的营销思路探讨
全球化趋势下
我国中小企业的营销思路探讨
内容摘要:我国中小企业在GDP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技术创新成果,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全球化趋势下,我国中小企业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竞争压力。本文从营销角度,在概述全球化趋势特征的基础上,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若干营销思路。
关键词:全球化 中小企业 营销思考
“全球化指的是在经济、信息、生态、技术跨国文化冲突与市民社会的各种不同范畴内可以感觉到的、人们的日常行动,日益失去了国界的限制。归根结底,无论人们是否相信、是否理解,这些都与可以感受到的日常暴力一起从根本上发生变化。一切都被迫适应这种变化,并作出回答。”贝克把目前的全球化称为第二次现代化。他认为:“全球化向第一次现代化的基本前提提出了挑战,这个基本前提就是著名思想家亚当·斯密所说的方法学的民族主义,即一个社会的基本轮廓与民族国家的基本轮廓完全重合在一起。由于全球化使得国家与社会之间在它们的所有范畴内都出现了与此相对的、多种多样的、纵向与横向联系。”可见全球化是一个多元概念,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而本文所谈论的全球化主要是指经济全球化,它涉及到世界经济领域的客观发展进程,以及经济活动主体(例如跨国公司)的运筹行动战略。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高科技革命推动的产业结构高技术化、服务化的国际分工新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是内部发展不充分与外部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本文从营销视角出发,对我国中小企业面对的困境进行一些探讨,希望能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与趋势
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由各国市场开放带来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它是一个历史过
程,其初始阶段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期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以后,世界市场的形成。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再次成为支配世界发展的新趋势,这次全球化无论在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还是在推进速度上都超越了以往,与早期的经济全球化相比,本次全球化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构建了一套对全球市场开放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包括WTO的多边经贸规则体系、IMF和世界银行主导的金融开放与援助发展的全球规则体系,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建立的跨境制度规则体系;同时,市场经济成为各国经贸联系的共同基础。从全球范围看,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中亚、中东欧等国家开始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型;发展中国家通过对战后经济发展经验的反思,开始了由国家动员和配置资源以启动发展的体制转向了以市场为基础的体制改革;即使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为赢得全球竞争优势,也开始对各自长期实施的市场管制、干预和保护体制进行了体制结构调整。
在全球化的这些趋势中,有四点最为明显地影响着未来全球经营的形式:世界贸易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等区域性自由贸易区的迅速成长;地处拉丁美洲、亚洲和东欧的发展中国家倾向于接受自由市场体系;正在显现的互联网和其他全球性媒介对消除国界的影响;为子孙后代恰当管理好资源和全球环境的要求。
如今,大多数的经营活动都是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几乎每一个企业都必须在一个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的经济和自然环境中竞争。对于内部发展不充分的中国中小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而又不可避免的难题。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根据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提供的数据,我国中小企业总数约在1000万家左右,在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部工业总量的60%、57%、40%、60%。中小流通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改革开放以来约有 2.3 亿农村劳动力转移出来,绝大多数在中小企业就业,20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工业新增产值的 76.7% 由中小企业创造。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甚完善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存在的障碍,严重制约着我国中小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许多研究者包括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经营者都认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是外部环境因素,包括诸如国家在政策、资金上偏重于大型企业,地方政府为解决城乡大量富余劳动力也偏重
于发展投资更少、见效更快、就业更广的个体工商业而对中小企业支持不够;以及技术、环保标准、竞争不公平、信息不畅通等一系列外部环境因素。实践证明,外部环境制约因素只是对企业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不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因为,基于外部的如政策、资源、资金等优势大多只是暂时的优势。“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生存法则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得近乎残酷。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真正瓶颈在于企业自身的素质。
现存的大多数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技术装备、职工素质和产品质量较差;眼光短浅,许多中小企业重眼前、轻长远;重生产轻环保,因而生产难以上规模,产品难以上档次,能耗大,环境污染日渐严重,破坏性大;“大而全”、“小而全”、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仍比较突出,企业之间的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协作也很弱,产业结构不合理。这些都使得多数中小企业还没有完全从作坊式经济形式中脱离出来,经营管理仍处于小生产阶段,疲于追随市场找客户,缺乏企业个性、没有企业灵魂与经营理念,突出表现为:缺乏产品开发与创新的主动性,亦步亦趋钻进市场成熟产品的围城,适应不了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营销策略缺乏创新,靠拉关系给回扣找客户,渠道模式单一,促销策略简单无创意,缺乏现代营销理念的思想指导。
我国中小企业应对全球化的营销战略
我国中小企业如何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如何避免与市场的正面冲突,扬长避短地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笔者认为以下几点营销思考或许能给中小企业一些启示。
(一)全新的4V营销理念,提高核心竞争力
在全球化趋势下的新经济时代,培育、保持和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中心,也成为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着眼点。4V理论,即差异化、功能化、附加价值和共鸣的营销组合理论,正是在这种需求下应运而生的。
差异化是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和管理优势,生产出性能、质量优于市场上现有水平的产品,或在销售方面,通过有特色的宣传活动,灵活的推销手段、周到的售后服务,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良好形象。它所追求的“差异”是在产品功能、质量、服务和营销等多方面的不可替代性,更多的表现为产品差异化、市场差异化和形象差异化3个方面。
功能化是以产品的核心功能为基础,提供不同功能组合的系列化产品,增加一些功能变
成高档品,减掉一些功能就变成中、低档产品,以满足不同顾客群体的消费习惯和经济承受能力。其关键是形成产品核心功能的超强生产能力,兼顾延伸功能与附加功能的发展需要,以功能组合的独特性来博取细分客户群的青睐。
附加价值指产品本身以外的,包括品牌、文化、技术、营销和服务等外在因素所形成的价值。共鸣指企业为客户持续地提供具有价值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使客户能更多地体验到产品和服务的实际效用,最终在企业和客户之间产生利益与情感关联。它强调的是企业创新能力与客户所重视价值的联系,将营销理念直接定位于包括使用价值、服务价值、人文价值和形象价值等在内的客户整体价值最大化。
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高度关注给客户更多感知价值的市场环境中,我国中小企业也唯有认真领悟这种新的营销思想,善于把握市场需求,向客户提供更高附加值的产品或服务,其核心竞争力才有可能形成,从而赢得顾客,赢得市场。
(二)关注市场动态,精于市场调研
今天的市场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动态环境,市场需求瞬息万变,人们越来越注重个性的展示,因而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个性化,以显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和别具一格,尤其是新生代的年轻群体,他们更关注个性品味的满足,于是BenQ推出江南系列电脑来满足新生代的个性品味需要,赢得这一市场群体的青睐。因此中小企业者必须具备分析研究市场、开发创造市场的能力,打破思维定势,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适时把握消费需求状况。
(三)善于细分市场,发挥独特优势
市场细分是依据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把某个产品的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子市场的过程。与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资源能力有限,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缺乏相应的竞争能力,市场细分可以帮助中小企业根据自身的相对优势,选择一些大企业无暇顾及、相对较小的市场领域,集中资源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满足特定市场的需求,在全球竞争剧烈的市场背景下,在局部市场赢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求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实践证明,再成熟的市场总会存在一些空隙,只要善于发现需求差异、并将差异市场培育成型,拾遗补缺,完全可以在成熟市场中另辟蹊径。当然,独特优势的发挥应该是基于4V理念导向的、对顾客是有价值的,否则就不会带来实效,没有任何意义。
(四)善于借鉴,创新营销
中小企业在营销实践中,善于把先进的营销方法创造性地加以应用,并大胆地提出和实施新的营销方法,无异于如虎添翼。诸如灵活地调整营销活动适应并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柔性
营销方法;通过国际互联网建立网站,传递商品信息,吸引网民注意并在网上购买的网络营销;以及先接订单后生产的零库存营销和无缺陷营销—在整个营销活动过程中不给顾客留下任何遗憾的方法,包括产品无缺陷—100%的保证质量,销售无缺陷—100%的保证挑选,服务无缺陷—100%的保证满 意。此外,借助有重要影响的事件来强化、扩大市场的事件营销也能帮助中小企业实现市场赢利目标。最后,利用人们无聊时间创造营销机会的所谓无聊营销也是值得思考并加以应用的创新营销方法,楼宇电视媒体的风行正是发现并恰当利用人们无聊时间展开产品和服务营销的最好例证。尽管营销创新的内容相当广泛,但关键是人才,对于中国的中小企业,面对全球化不可阻挡的趋势,拥有和培养知识型的营销通才也至关重要。
(五)坚守营销伦理,开展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是在消费者绿色需求的条件下产生的,绿色需求是绿色营销的动力。尤其在全球化趋势下,许多区域贸易区都制定了严格的环保标准,而全球化趋势中也有“为子孙后代恰当管理好资源和全球环境的要求”。因此注重培养绿色文化意识,形成绿色营销的文化环境;在产品设计、制造和服务过程中,不断研究并开发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消费者身心健康的科技成果,形成绿色营销的科技环境;以是否能最佳满足消费者绿色需求作为企业创新的出发点,是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国家发改委重点组织实施了对中小企业创业、融资担保和培训三大工程,加强对中小企业在创新、信息和技术合作等三方面的服务,以此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体现了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正在与国际接轨。这对我国的中小企业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同时,在观念以及具体的市场行为中,中小企业必须按照全球化的思路,遵循WTO及其他国际贸易规则体系的相关规则,苦练内功,从而在全球化趋势下,取得持续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