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教学反思
反思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教学反思
今天是实习以来,第一次站上讲台,我上的是九年级下册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之前在学校实习,面对的是自己的同学,事先总会打好招呼,大家互相配合下,可是这次面对的是一群孩子。之前交流不多,心里一直害怕自己不能驾驭课堂,所以一直紧张。我早三天前已备好课,自己在家练了很多遍,但是当自己真正站上讲台的时候,感觉就不一样了,难免的紧张让我语速很快,原本两分钟的导课,我只用了四十秒,到说完第二大部分经济全球化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时,才上了十几分钟,接下来的内容我不得不去好好把握一下时间,到这个时候课堂气氛渐渐活跃,我之前的紧张也消退了。在学习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时引导的欠妥,内容稍抽象,现在反思一下:
1.板书。板书处理的不够好,稍显拥挤,太过细致,今后要注意详略。
2.时间。内容时间分配不合理,处理欠妥。
3.与学生互动。多多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教材内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把握的还不是很清晰,对教材内容的处理,今后还要多下功夫,不光是备教材,还要吃透教材。
5.心态。紧张导致语速快,教态不是很自然,以后有机会要多锻炼。
我尽最大努力想要做到脱稿,想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己尽可能的在旁边引导,限于自己水平,恳请王老师批评指正,多提意见。我以后多多学习,虚心请教,通过实习,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不足,力求做到更好。
反思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教学反思
由于本课话题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较多,所以学生较为熟悉。基于这种情况,我重新调整了教学内容。先讲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然后介绍了中国的漫长的复关和入市之路,最后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全球化的双刃剑现象。在课堂小结中引导学生归纳全球化的形成过程,再次点明本单元的主题。
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也发现了问题。同学们讨论问题的思路不够开阔,论点明确,但常常是论据不足。私下了解了一下,恍然大悟,我们很多同学由于学习忙,已有半年没有看过电视了。我不赞成死读书,但现实证明我们的历史学习现在真成了纸上谈兵。大量的学习任务使孩子们没时间看报纸、看电视,对外界没有什么了解,通过老师和家长二传的东西毕竟有限。又想马儿好,又想马儿不吃草,即使高考考了高分,想必能力也有限吧。
本课内容条理清晰、易于理解,学生很熟悉。所以,我采取老办法,放手给学生,由学生分组准备,由学生讲给自己听,我则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三组同学各自选出本组最优秀的学生作为代表,分别介绍了三个重要的经济区域集团。三个同学共同的优点是:都使用地图教具,知识点归纳清晰完整。但也暴露出同学们的最大不足:学习的被动性,只是局限于课本和《世纪金榜》的相关内容。对于我布置下去的问题没有人去查阅,尤其对于当前国际经济区域集团的发展状况一概不知。
我有些愠怒,现在的孩子(甚至包括很多好孩子)怎么这么懒,没有一点积极的求知欲望,总喜欢吃现成的,老师给什么就拿什么,从来不去认真地思考、主动地探求。一些孩子有时间上网玩游戏,却懒得去查阅一些学习资料。其实,这两年这种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了,很令人担忧啊!
到底是怎么了?我陷入沉思。理性一点分析也许有这样几种原因:
一、当前教育的现状造成的。学生普遍学习任务重、压力大,久而久之,就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学。
二、教师因素。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缺乏方法,不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和方法论。
三、家庭教育因素。部分家长对待学习的功利性,直接影响孩子。
四、大量教学参考材料进入课堂,答案满天飞,助长了孩子的惰性。
五、形式化教学还大量存在,一些老师的所谓公开课、研讨课,没有真正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就是正常教学,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也不可能留给学生大量的思考问题的时间。所以,容易导致学生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当然,以上只是我的一家之言,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大家一起努力。
反思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教学反思
这堂课分两三大部分,一部分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概况,第二部分是中国加入世贸的过程和影响;第三部分是全球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我采用雀巢咖啡事件导入,直观、容易理解,而且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还可以调动学习兴趣,把本来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使得课堂轻松活跃。
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很多问题:
1、在知识处理上,对教材挖掘不深不透。
在分析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出现的问题时,注意给学生提供史料,让学生从史料中提炼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出现的问题,但分析经济全球化的概念、表现、作用、认识时,直接展示给学生现成的结论,并没有很好地对一些需要讲解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也没有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跟踪解答,对教材仅仅是进行了梳理知识,没有上升到一个高度,需要加强自身的历史专业素养。
2、在多媒体运用方面。
本课与现实联系比较密切,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播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小视频,播放可口可乐、麦当劳、摩托罗拉、海尔等画面,让同学们感受经济全球化带给他们和世界的影响。结果证明,这个方法确实有效,学生的反应很热烈,比较容易接受。但随之而来,我也从中发现了一个弊端,画面过于花哨,反而冲淡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把握。
3、在合作交流,共同探究方面。
对于学生的把握始终是我教学中的一个弱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只注重个别学生,而忽略了与更广泛的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如把学生分成小组,在实际操作中却很少能让学生真正地进行小组的合作探究,分而不用,流于形式,从而使得教学模式和方法显得单一而薄弱,这也是为什么在课堂上不能真正使学生的活动和思维有机结合的一个重要原因。小组合作能够让学生体会合作后取得成功的快乐,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中适当的采用这样的模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以后一定要吸取教训。
4、在课堂评价语言方面
课堂评价语的恰当运用,对于创设良好氛围,激活学生思维,强化教学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为中心,多形式、多角度地运用各种课堂评价语,优化教学效果。我经常爱用好,请坐、还有其他同学有更好的建议吗等重复性语言,而忽视肢体、眼神或较丰富的鼓励学生的言语。
综上所述,就是我对这节课的一点反思。总之,社会在发展变化,教师也应改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新课改的重要性,努力设计好教学内容,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创新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反思四: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教学反思
本课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为主题,介绍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及在这种趋势下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应对措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各国间的相互联系日益加强,需通过合作、交流,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新秩序,促进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城市的学生对经济全球化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生活体验,但毕竟是初中学生,知识范围、认知能力和生活阅历都是有限的,对经济全球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缺乏全面了解。所以本课主要围绕三个目标展开
(1)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加深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理解和认识。
(2)初步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关系,认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3)增强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与责任感。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选择一些典型资料,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通过课堂教学反馈和老师们听评课,我有以下收获:
1、历史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经济全球化是非常抽象的经济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拉近了历史学习与学生生活的关系。如在导入环节,我做了一个随机小调查,让学生说出熟悉的汽车品牌,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都觉得这太容易了。我肯定了学生的回答,然后我又问:在我们身边出现各种外国品牌的汽车说明了什么?学生一下子安静下来,开始认真思考。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们从一开始就能初步感受到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信息,并带着一种探究的欲望投入到下面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经济全球化,我举了三个经济生活中的实例(可口可乐、海尔电器、通用汽车),这些例子也是与学生生活有关系的,学生更愿意去了解。通过实例,学生对经济全球化概念有了真正的了解,然后我又请同学们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举例说明经济全球化现象。通过举例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感受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由于贴近学生生活,历史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发生了关联,学习不再是抽象、空乏的,而变得感性、具体、实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注意力也就更持久。
2、历史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学生活动: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活动的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活动设计要围绕重点内容,又要容易操作,还得有实效性。如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设置了论题:入世给中国带
来了什么?围绕论题,出示资料:
材料(1)柱状图《入世五年外贸规模扩大两倍多》及文字资料材料(2)《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文字和图片材料(3)《以耐克鞋生产为例
第二篇:《24.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教学设计
《24.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教学设计
汉川一中 杨艳丽
课程标准:
(1)了解世贸组织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2)了解中国参加世贸组织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3)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经济全球化概念及主要表现;理解经济全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以及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发展中国家的对策。
(2)了解世贸组织的由来与发展,探讨世贸组织对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作用;进一步探讨中国与世贸组织的关系,明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
(3)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
(1)提高比较问题、提取信息的能力、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教材、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按设计的程序,辅以多媒体教学,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整理和运用相关资料,参与讨论等活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运用材料论证问题以及同他人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形成对经济全球化全面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与时俱进,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向的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国际社会,树立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念和责任感,初步懂得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
(2)通过学习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及其利弊,更好地理解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增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民族复兴意识,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意识,顺应全球化趋势的潮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如何正确应对经济全球化。
教学方法:
讲述法、案例分析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历史“神入”教学法、合作讨论学习法等。辅助工具:PPT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堂流程:
【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芭比娃娃,世界上最成功的玩具。大家可知道一个芭比是如何诞生的?可知道小小的芭比制造,甚至可以诠释经济学家们搜肠刮肚得出的“经济全球化”的定义?今天我们就从小小的芭比入手,一起来学习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
(1)了解世贸组织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2)了解中国参加世贸组织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3)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一、材料解读:经济全球化定义及主要表现
材料: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谬尔逊在其名著《经济学》中的一段关于“芭比娃娃”的材料。
设问:萨谬尔逊为什么说“小小的芭比娃娃制造”,甚至可以诠释经济学家们搜肠刮肚得出的‘经济全球化’的定义”?
学法指导:史料中含有时间维度,如:最初、后来、现在等词汇时,一定要注意,因为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材料层次和内容。
学生活动:略
参考答案:芭比的生产过程就是经济全球化活动的一个体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生产全球化:生产环节是跨越国界的,各国的分工是不同的。②资本输出、资本全球化:资本的跨国流动、追求利润最大化。③贸易全球化:芭比销往世界150多个国家。经济全球化就是以跨国公司为载体,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二、教师梳理: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
过渡:大概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后,教师简单地给大家梳理一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①新航路的开辟,启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②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但并不具有真正的全球性。③二战后,世界经济逐步走向区域集团化。
④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在“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基础上,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
过渡:为什么是9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呢?
三、自主探究: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学法指导:请大家依据萨谬尔逊的材料并结合教材111页第一段的内容,分析 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学生活动:略
参考答案: ①根本原因:现代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如: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②推动者: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材料中的美泰公司就是典型的跨国公司)③障碍消除: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消除障碍。④渠道疏通:苏联解体后,全球范围内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认可。总之,世界经济全球化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
四、材料深度解读: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实质
过渡: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协作下,生产出的一个芭比娃娃,零售价格是多少呢?10美元。这10美元里,美国和中国大陆的工厂各占有多少呢? 8美元:50美分的巨大差距。
设问1: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大的差别呢?我们回到先前的材料,能不能用材料中原话回答?
学生活动:略
参考答案:“芭比”是由美国美泰公司设计;模子、油漆及关键装饰材料产自美国,而服装则产自中国大陆,最后在中国大陆“组装”。
设问2:通过对芭比案例的解读,以小见大,请问,如果要讨论经济全球化影响,大家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请具体阐述一下:
学生活动:略
参考答案: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世界三方面入手。①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双刃剑。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②发达国家:最大受益者(优势的技术、资金、市场)③发展中国家:机遇:有一定的进步,改善人民生活。挑战:落后技术、资金、市场,经济安全、政治压力„
漫画解读:看这幅漫画,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什么?
学法指导:仔细品读漫画中的主角、行为以及行为的结果、影响,学会透过表象看实质。学生活动:略
参考答案:经济全球化实质是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新一轮扩 张。
拓展延伸:反经济全球化运动
过渡:近几年来,几乎可以说,有关经济的国际会议开到哪里,哪里就会有反全球化运动,我们该如何看待反全球化运动?
学生活动:略
参考答案:①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但是道路不会平坦、过程不好一帆风顺②是经济全球化产物,针对全球化过程中一些弊端产生的,具有一定进步性。但也具有极端性、非理性的缺点。③我们的对策:保持清醒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
五、现实与思考:中国与世贸组织
过渡:经济全球化有很多弊端,但终是利大于弊,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哪个国际组织能够极大促进全球化的发展?“世贸组织”。我们一起看看“世贸组织”的前世今生。
设问1:依据世贸组织与关贸总协定的区别,可见 WTO与关贸总协定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世贸组织是对关贸总协定的继承发展。
设问2:那么,世贸组织成立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何新的意义? 学生活动:略
设问3:历经15年努力,中国最终入世。展示中国入世十年代表性数据,思考: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学生活动:略
参考答案:对世界: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建立完善的世界贸易体系。对中国: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总之,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
案例解读——机遇、挑战与对策
过渡:我们一起来看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一个真实的案例:利达玩具厂的兴衰历程。
设问1:经济全球化下,发展中国家的机遇有哪些? 学生活动:略
参考答案:引进西方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
设问2:依据材料,请回答:经济全球化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学生活动:略
参考答案:几根眉毛引发风暴,全球化下牵一发而动全身,我国经济安全受到挑战;国外媒体的挑战,国内媒体应对能力需提高;法律维权意识不强;生产力低下,产业结构不合理,自身竞争力不强,在国际缺乏话语权:对发达国家的依赖。
设问3:面对这些挑战,我们的对策有哪些?
学法指导:大家针对我们刚才总结出的挑战,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小组讨论、各抒己见:略
参考答案: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大家一定要紧扣我们的挑战:经济安全、媒体、法律、生产力等角度,实事求是、有针对性地提出我们的对策,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课堂小结、归纳升华】
我们这节课的主题是: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通过萨谬尔逊的一段材料解读了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及主要表现,我给大家简单梳理了它的发展进程,然后大家自主探究,了解了它的推动因素。通过对萨谬尔逊材料的深度解读,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实质。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抓住机遇的同时也遭遇了挑战,咱们依据利达玩具厂的兴衰历程,深刻感受到了经济全球化下发展中国家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需要更多思考的是: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我们的对策是什么?
我国的玩具产业要想在全球化趋势下走得更远,是需要更多的“芭比”还是“喜羊羊”? 应该是多创造一些我们民族自己的品牌。行进在经济全球化道路上的我们,正如《西游记》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中的两句话:“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课后作业、开放探究】聚焦“美对华轮胎特保案”
缘起:2009年6月2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中国轮胎扰乱美国市场为由,建议美国将在现行进口关税(3.4%-4.0%)的基础上,对中国输美乘用车与轻型卡车轮胎连续三年分别加征55%、45%和35%的从价特别关税。
双方争辩:美方认为:中国输美轮胎不仅扰乱美国市场,还造成美国轮胎厂工人失业,正伤害到美国的轮胎产业。中方认为:中国输美轮胎与美国国产轮胎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不是造成美工人失业的直接原因。事实上,美国不仅从中国进口轮胎,同样从世界其他十几个国家进口轮胎。但是,美国却唯独对中国提出反倾销制裁的“特保案”,“这不仅违背了非歧视性原则,更对中国的歧视”。美方决策:2009年9月该提案获美国总统奥巴马批准,最终确定惩罚性关税税率为第一年35%,第二年30%,第三年25%。
中方两次上诉:对于美国政府的反倾销法案,中国随即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上诉。
WTO最终裁决:认为美国做法与世贸规则没有冲突。
数据中的真相:2010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轮胎数量比2009年下降23.6%,2011年上半年进口量继续同比下降6%。与此同时,美国2010年从全球进口的轮胎数量比2009年增长20.2%,2011年上半年进口量继续同比攀升9%。
评材料中的美对华轮胎特保案。
(要求:“特保案”涉及中方、美方、WTO,请选取其中一方或两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第三篇:第24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4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熟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概念,世贸组织的建立,中国的入世;理解经济全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中国的对策;
(2)提高比较问题、提取信息的能力、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教材、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综合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整体意识。
(2)按设计的程序,辅以多媒体教学,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搜集、整理和运用相关资料,参与讨论等活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运用材料论证问题以及同他人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形成对经济全球化全面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与时俱进,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向的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国际社会,树立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念和责任感,初步懂得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
(2)学生通过学习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及其利弊,更好地理解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增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民族复兴意识,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意识,顺应全球化趋势的潮流。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 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如何正确面对经济全球化。
★教材分析: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的一个热点问题,学生关注点较集中,有利于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主体作用;在网络上也有很多相关的图文资料,便于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辅助教学,学生也搜集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料,因此本课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辅以多媒体创设情景、问题诱导、讨论等教学方法。
本课首先叙述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着重剖析了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其后,教材通过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与发展来阐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总体趋势。最后,教材将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视野下的个案,说明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课应弄清以下问题: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是什么?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是什么?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方法一】皮尔瑞纳先生的一天
住在美国东部的皮尔瑞纳先生一天的生活。早晨,他是被索尼闹钟叫醒的。半导体广播的是中东危机。他考虑这是否会引起汽油涨价,是应该买辆德国的小汽车呢,还是买辆买辆日本的。进入浴室时,他有些犹豫:是用荷兰的电须刀,还是用英国的。太太建议他需要将 房子扩展,但是木材在涨价,因为政府迫使加拿大提高出口到美国木材的价格。当他下楼喝橘子汁(巴西生产的)时,门铃响了,保姆米瑞纳(墨西哥人)来打扫卫生。早餐是使用法国制造的咖啡壶、加拿大输送的天然气烧煮来自印度尼西亚、巴西、哥伦比亚的混合咖啡,还有瑞士生产的饼和面包,夹着比利时生产的草莓酱。
提问:根据这段材料,你认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什么? 经济全球化。
设问:那么,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是怎样走向高潮的?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走向高潮的原因又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的一个重要内容。
【方法二】教师展示“波音飞机在美国以外的零件供应地分布图”,说明美国制造的波音747飞机的零部件除自制外,还有来自6个国家的2万家企业制造。引导学生思考:波音公司的案例,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
一、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1、进程:
(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经济联系开始增多;(开始)
(2)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初步)(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体系最终建立;(最终)
(4)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联系更加紧密。(紧密)
2、原因: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影响和依赖程度日益加深;(根本原因)
科技发展历来是人类社会进步和世界经济发展的源泉。近年来,科技的不断发展,不仅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领域,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快捷、便利的现代化手段。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大规模应用,经济信息得以广泛传播,资本的跨国界流动速度大大加快,商品交易日益网络化、全球化。
(2)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强有力的推动者;
跨国公司为获取超额利润,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企业内部分工,形成国际生产和营销网络,使一国的生产与多国的生产紧密相联。跨国公司的全球性经济活动,带动了贸易、资本、科技等各个领域的进一步国际化,从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金融机构、保险机构等服务性机构参与国际贸易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据联合国《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2000年全球有63000家跨国公司,设立分支机构70万家。跨国公司的生产总值已超过工业世界总产值的30%。目前,全球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约占全球直接投资的90%。
【合作探究】P112【学思之窗】你如何认识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答案要点: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和销售,促进资本流通,并能实现人员自由流动,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3)两极格局的瓦解,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冷战之后,世界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与稳定,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各国均利用难得的和平年代大力发展经济,把增强综合国力作为战略重点,经济因素在国家关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许多国家把经济安全提到了战略高度。商业竞争手段也不断创新,国家之间正形成一种新的互动机制,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4)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的认可和接受,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含义与表现:
(1)含义: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通的规模和形式不断扩大和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2)表现:
①贸易全球化——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 ②资本全球化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944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1945年)世界银行集团形成 ③生产全球化——跨国公司
3、影响:
①双刃剑。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②发达国家:最大受益者(优势的技术、资金、市场、经管)③发展中国家:机遇与挑战、劣势与被动(有一定的进步,改善人民生活。
劣势与被动:经济基础差、落后技术、资金与市场缺乏,经济安全、政治压力„
机遇与挑战:首先,威胁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这是不利的一面。其次,经济全球化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中国当前正进行的对外开放,实质上就是在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的这一机遇,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服务。
④应对措施: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
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建立:
1、前身:关贸总协定
世界贸易组织是从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的,虽然关贸总协定自生效以来对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抑制贸易保护主义、促进贸易自由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国际贸易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形势对国际贸易规则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关贸总协定作为一项临时的协定存在许多弊端,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其法律制度及其运行机制越来越不能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贸易多边体制。
2、成立:1995年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它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是规范国际贸易、维护公平贸易的经济组织。
特点:规范化与法制化
原则:非歧视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公平竞争原则。职能:“世界贸易组织,如果大家要记清楚的话,基本上就干三件事。一个是制定规则,第二是开放市场,第三个是解决纠纷。”──龙永图
3、目的: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的贸易自由化
4、发展:截至2006年4月16日,世界贸易组织有149个成员。其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90%。世贸组织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称为当今世界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
5、作用:
(1)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逐步取消贸易壁垒,促进了成员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3)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强权政治。世贸组织的运行是基于规则而非强权,努力减少其成员间的不平等,对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通过其决策机制有效地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这对抑制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6、意义: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标志着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囊括当今世界贸易诸多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大框架已经构筑起来,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的新时期已经开始。
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对所有成员都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各成员国必须进行相应的法规和政策调整,以适应世界贸易组织管理全球贸易的要求。这意味着世界贸易自由化将在相互妥协、互相监督、尽量有序的基础上进行。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世贸组织的影响和作用要远远大于关贸总协定,它比关贸总协定组织更严密、规定更严格,解决贸易争端的能力更大
【合作探究】世贸组织与关贸总协定的联系与区别
相同:世贸组织是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的,它的宗旨和基本原则与关贸总协定基本相同,即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达到推动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不同:
(1)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而世贸组织则是一个常设的、永久性存在的国际组织,是完全独立的国际法人;
(2)关贸总协定仅管辖部分货物贸易,世贸组织将货物、服务、知识产权融为一体,置于其管辖之内;(3)关贸总协定的许多协议,缔约方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世贸组织成员承担义务具有统一性,即必须以“一揽子”方式接受世贸组织的协定、协议,不能选择;
(4)在解决争端时,只要有一个缔约方(最可能就是“被申诉方”)提出反对,关贸总协定就不能做出裁决,而世贸组织成员必须遵守世贸组织各协定、协议的规定,执行其争端解决机构做出的裁决。
【备课资料】世贸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 英文缩写为WTO)成立于1995年1月1日,其前身是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其总部在瑞士日内瓦。WTO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目前已经拥有137个成员,成员的贸易量占世界贸易的95%以上。WTO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并称为当今世界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GATT共主持了八个回合得多边贸易谈判,最近、持续时间最长的一轮叫乌拉圭回合谈判,该回合从1986年开始,前后长达7年半之久,其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创立了WTO。
WTO的宗旨是: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大幅度和稳定地增加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最优运用世界资源,保护环境,并以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自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称的份额。
WTO的具体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具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以巩固原来的关贸总协定为贸易自由化所作的努力和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所有成果。为实现这些目标,各成员应通过互惠互利的安排,切实降低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消除歧视性待遇。
WTO的地位是:WTO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与其前身关贸总协定相比,WTO在调解成员间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组织机构:WTO的最高决策权力机构是部长大会,至少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可对多边贸易协议的所有事务作出决定。部长大会下设总理事会和秘书处,负责WTO日常会议和工作。总理事会设有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三个理事会和贸易与发展、国际收支、行政预算三个委员会。秘书处设总干事一人。
互惠原则:
互惠互利是建立WTO共同行为规范、准则过程中的基本要求,这种互惠原则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体现:
(一)通过举行多边贸易谈判进行关税或非关税措施的削减,对等地向其他成员开放本国市场,以获 4 得本国产品或服务进入其他成员市场的机会。
(二)在现实中,一国或地区加入WTO后,其对外经贸体制在符合《1994年关贸总协定》、《服务贸易总协定》及《知识产权协定》规定的同时,还要开放本国的商品和服务市场。
(三)互惠贸易是多边贸易谈判及一成员贸易自由化过程中与其他成员实现经贸合作的主要工具。任何一个成员在WTO体系内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是最大的获益者,也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是最大的受害者。
关贸总协定及WTO的历史充分说明,多边贸易自由化给某一成员带来的利益要远大于一个国家自身单方面实行贸易自由化的利益。因为一国单方面自主决定进行关税、非关税的货物贸易自由化及服务市场开放时,所获得的利益主要取决于其他贸易伙伴对这种自由化改革的反应,如果反应是良好的,即对等也给予减让,则获得的利益就大,反之则较小。而在WTO体制下,由于一成员的贸易自由化是在获得现有成员们开放市场承诺范围内进行的,自然这种贸易自由化改革带来的实际利益有WTO机制作保障,不像单边或双边贸易自由化利益那么不确定。因此,多边贸易自由化要优于单边贸易自由化,尤其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
过渡: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世界。在被称为“红色中国年”的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红色中国年”——申奥成功、加入WTO、APEC第九次非正式会议在中国上海召开)
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过程:
(1)1947年,中国参与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创始成员之一,后被台湾当局非法占据。
(2)1986年中国政府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3)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合作探究】中国为什么要加入世贸组织?
(1)中国需要世界:入世后,中国可以分享经济全球化成果,参加制定有关规则,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把握主动权。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收益和风险上并不均等,但发展中国家若不想长期落后、被动挨打,就必须顺应潮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不仅有分享经济全球化成果的权力,还能够参加制定有关规则,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把握主动权。可以加快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增强国力。
(2)世界需要中国:中国入世后,为全球提供一个诱人的大市场。WTO亟须中国带来新的生机和平衡。
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入世后,其巨大的需求潜力将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为全球提供一个诱人的大市场。目前,与世贸组织成员间的贸易额占我国外贸总额的90%,来华落户的跨国公司多来自世贸组织成员。世贸组织几任总干事先后在不同场合表达过相同的意愿:WTO亟须中国带来新的生机和平衡。
2、影响:
(1)对世界: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建立完善的世界贸易体系。
(2)对中国: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机遇也是挑战。
有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WTO对中国的影响
从2001年到2005年,中国人均GDP由1038美元增长到1700美元,电脑和家用汽车普及率则分别由13.3%和0.6%上升到41.5%和3.4%。从2001到2005年,外商在中国内地的投资金额在2500亿美元左右。2001年我国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而2005年我国已经跃升为第三大经济体。
机遇:①为中国经济创造了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②可以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机遇。③有利于维护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权利。④世界市场对中国的开放,将使中国享有各国开放市场带来的机会和好处,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加快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挑战:①随着关税降低和市场的扩大开放,国外先进的产品和服务将大量涌入中国,这将使中国落后的企业和产业面临严峻的考验。
②面对西方高科技、高技术产品的竞争,中国会有许多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的企业可能被淘汰。
③中国的失业人口也有上升的可能。
★教学小结:
人类早已进入新世纪,全球化大潮更加汹涌,急流勇退抑或乘势而上,我们已经找到答案;在国际利益博弈中是强权还是忍让;是自强还是退却;十七大再一次给了国人一个振聋发聩的答案:那就是建立和谐新世界,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世界,有同一个梦想:全球共同发展。
★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你如何认识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答案提示:
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和销售,促进资本流通,并能实现人员自由流动,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简述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参考答案:
世界贸易组织不仅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它本身作用的扩大和地位的提高,也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首先,世界贸易组织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普遍接受的规则,为全球贸易的发展规定了方向。其次,世界贸易组织内容的扩大,将其自由贸易原则拓展到更多领域。随着国际间经济交往的扩大,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经济争端必然增多,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就会演变为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战,严重阻碍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总之,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一系列协议与规范,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这一历史性潮流,具有较强的不可逆性。
⊙学习延伸
开展社会调查,搜集经济全球化对当地发展影响的事例,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看法。答案提示:(略)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第四篇:世界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及其特征,理解其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
2、理解科学技术和跨国公司对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作用。
3、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地理意义。能力目标
运用大量的文字材料,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归纳能力。德育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明白世界经济全球化是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教学重点、难点】: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及其特征,理解其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
2、经济全球化的地理意义。【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归纳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学手段】 投影仪、挂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必然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讲授新课:
一、经济活动的空间扩散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特征及其分布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
按照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把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种类型。其差异如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国家
欧洲绝大部分国家,北美洲的美、加,亚洲的日本,大洋洲的澳、新,非洲的南非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绝大多数国家
颁 北半球(所谓的北方)
北半球南部、南半球(所谓的南方)
面积
40%
60%
人口
25%
75%
财富
75%
25%
贸易
75%
25%
技术
先进
落后
人均收入
高
低
经济结构
工业产值比重高,制造业比重高
工业产值比重低,采矿业比重大从上表可以看出,发达国家技术先进,人均收入高,向发展中国输出产品、资本和技术,在上处于核心地位;发展中国家技术相对落后,人均收入低,向发达国家提供原料和燃料,在世界经济中相对处于边缘。说明:①核心和边缘反映各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经济中地位和作用的不同。核心指经济发达、工资高、技术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剥削其他国家和地区;边缘国家则经济落后,技术简陋,生产单一,经济上遭受先进地区的剥削。②发展中国家内部也存在分异。大致可分为三类:
a高收入的石油出国,如海湾地区的科威特、东南亚的文莱等,人口少,人均财富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
b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如亚洲的新加坡、韩国、我国的台湾、拉丁美洲的巴西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或超过10000美元;(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发达国家即所谓的北方,主要是一些欧洲国家和北美国家(美国、加拿大)以及部分亚洲国家(日本)和大洋洲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此外还包括非洲的南非。发展中国家即所谓的南方。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注意:世界经济格局以南北两类国家为代表,这种发达国家集中在北部,发展中国家集中在南部的世界经济事实状分布现象(或称空间格局)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经济发展不平衡则表现为国家间的贫富差距。
2、世界经济核心和边缘格局的形成
世界经济的核心地区首先出现在西欧。15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人开始对掠夺和殖民扩张,欧洲经济开始向外扩散。欧洲人的经济活动逐步扩大到拉丁美洲、非洲、北美、印度、东亚、大洋洲,到20世纪扩展到全球,形成一个欧洲人的世界经济。在欧洲经济向外扩散的过程中,北美、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地也加入核心地区。在欧洲经济向外扩散的过程中,拉美、非洲和亚洲广大地区相继变成边缘地区。注意:(1)世界经济核心和边缘地区的形成过程,实质就是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对外进行掠夺和殖民扩张的结果。(2)当代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以经济发达国家为核心和以发展中国家为边缘的特征,是欧洲经济活动向外扩用的结果,其实质是长期的武力征服、殖民掠夺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在经济上处于剥削和不平等的地位,经济相对落后。
(3)第一次技术革命后世界经济的核心在欧洲;第二次技术革命后扩大到北美;第三次技术革命扩大到日本。在经济活动的空间扩散过程中,世界经济活动的范围在扩大,核心区在扩大,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欧洲、北美、日本、澳大利亚等核心区,亚洲、拉美、非洲等边缘区。由此可见,经济活动的空间扩散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世界经济出现全球化趋势。
思考:当今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中的南北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主要原因是殖民侵略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
1、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 经济全球化一般是指资本、商品、服务、劳动、信息和人员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扩散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浪潮洋洋而来,进入21世纪,全球化的洪流更加汹涌,全球市场化、全球信息化、生产全球化和国际资本迅速流动这四大特征将表现得更加充分。说明:(1)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蓬勃发展,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国家离开了国际市场,都将寸步难行。因此,加强国际经济联系,进入世界大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自身经济的重要手段。
(2)经济全球化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具体来说,当前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有以下几个:①高科技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②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对外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边界控制减弱,是经济全球化的政策保障;③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动因;④企业经营国际化,特别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迅速扩张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教材重点介绍了科学技术和跨国公司两个因素。
2、科学技术对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科学技术最具世界性,也最早实现全球化。科学技术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促进世界统一的生产体系和技术体系的使用,使产品能够大量生产和销售。科学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扩大产品市场范围,使产品和服务能迅速在全球普及;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也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来占领的市场。这些都说明,科学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器。
(2)改进货物运输和信息交流的工具,大大缩短世界的距离,加强了经济活动的全球联系。
3、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上或更多国家内控制有工厂、矿山、销售机构和其它资产的企业。跨国公司作为世界性生产的基本组织方式,不仅有相当大的能力左右一些产品在全球的生产和销售,而且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经济格局。
跨国公司在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2)促进技术的空间扩散。在新技术扩散过程中,跨国公司通过知识产品的内部化,解决了国家之间、公司之间交易费用昂贵的问题,促进技术进步和国际技术交流。
(3)扩大贸易量,提高国际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益。例如,在拉美地区,90%的小麦和玉米贸易、85%的咖啡贸易、80%的茶叶贸易、60%的糖料贸易是由跨国公司完成的;在美国,80%以上的进出口额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跨国公司还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力量。
(4)促进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和融合。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也迫使东道国政府关注别国经济政策,以求得吸引对外直接投资和创造就业岗位上的优势。
注意:跨国公司实行全球化的经营方式,促进了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方式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带动了相对落后地区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但是跨国公司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的,可能压制地区竞争,形成世界性垄断,势力强大的跨国公司甚至可能对一个国家的政府行为产生影响,冲击该国的国民经济。
三、经济全球化的地理意义
1、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发达国家具有制造业和金融业发达、科技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完善、法制健全等优势,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能够主导世界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例如:一半以上的世界贸易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的,全球直接对外投资绝大部分集中在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活动及其地理分布,也相对集中在这里。
说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对世界市场的依赖程度加大。据统计,近几年美国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占40%,说明美国越来越依靠对外经济来维持本国的繁荣。
2、发展中国家面临挑战和机遇(1)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机遇
(2)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和风险 发展中国家由于比较弱小,在世界贸易中是相对被动的一方,经济全球论既能带来发展机遇,也伴随着巨大风险。一方面,南北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也会拉大,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更加突出。(1)经济全球化使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 p106表5.1“南北主要指标对比”
(2)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见下表)
区域
经济全球化状况
拉美
持续的国内改革为提高竞争力奠定了基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墨、阿、智等国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区域一体化,改善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外资,贸易也有较大发展
亚洲
东亚和东南亚
①有效的产业政策和高水平的教育投入,吸引较多外资;②亚洲新兴工业化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了经济发展
南亚
通过实施开放经济政策,已发展成为世界市场劳动密集型产品(尤其是纺织品)的供应地
撒哈拉以南非洲
①工业基础薄弱,竞争力低,吸引外资条件较差,国家财政严重依赖外援;②一些国家政治动荡,经济发展波动明显
西亚和北非 思考:(1)为什么说世界经济的南北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扩大?(①发展中国家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和技术,从而对发达国家形成依赖,容易被发达国家控制;②由于规模小、水平低、基础差、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③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输出的是先工业产品,发展中国家则多是农矿产品,在产品交换中,始终处于不等介状态;④发展中国债务沉重,有些国家政局动荡,社会不稳定,给经济发展带来很多困难;发达国家为了维护自身既得利益,有可能在贸易和环保等方面提出苛刻条件,给发展中国家进入世界市场设置高门槛。)
(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什么不同影响?(世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地区影响不同。①持续的国内改革为拉美国家和地区提高竞争力奠定了基础;②有效的产业政策和高水平的教育投入,使东亚和东南亚成为吸引对外直接投资较多的地区,从而带动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③撒哈拉以南非洲工业基础薄弱,竞争力低,吸引对外直接投资条件较差,国家财政严重依赖外援。一些国家由于政局动荡,经济发展波动比较明显。④北非和西亚制造业技术水平低,技术工人短缺,一些国家内部及国家之间政治冲突不断,吸引对外直接投资的能力较低。
第五篇:《世界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世界历史》。本课属于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中第三节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一课,其主要内容是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趋势及影响。
二.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是初三学生。由于学生已在前两节课:冷战中的对峙、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所以在学习本课时对于战后世界的局势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不叫熟悉,接受较快,容易进入新的学习,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思考会比较深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掌握冷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具体表现,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这一难点。
2.通过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通过搜集、整理有关历史资料并和同学一起分析有关实例、阅读教材,使同学明确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总体趋势,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可以播放有关视频,有关新闻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认真自主的学习态度。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中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应抓住机遇,勇于挑战,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的和平安定奉献一份力量。
四.教学重点
掌握冷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具体表现。
五.教学难点
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六.教法设计
历史情境教学法
历史情境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理论、初中生历史学科特点和初中生学习历史的认知规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教学目标和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创设特定的
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大脑综合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建立愉悦的表象优化认知过程,掌握历史知识,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播放视频,引入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利用语言情境,有助于渲染气氛,陶冶情感。(激情讲课)
七.学法设计
根据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基于这一理念,将学生的学法设计如下:
1.自主学习法:在导入新课后,教师通过播放有关视频,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了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
2.协作学习法:在教师出示材料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情境影片、小组讨论的方法,了解掌握冷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具体表现,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这一难点。采用分组讨论、探究启发式教学给学生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培养协作学习,并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八.教学环境
硬件环境:带有多媒体教具的教室 软件环境:世界经济“全球化”课件
九.主要教学过程说明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先看一段视频。(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历史片断)地点:
卡塔尔多哈,时间:2001年11月10日晚18时39分,随着WTO第四届部长会议主席卡迈斯手中的一声木槌响,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决定》。13亿中国人翘首以待的梦想瞬间化为现实,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轮回。请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体现了经济发展的一个什么趋势?(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的趋势。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展与冲突并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
课时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二)上.节回顾,开始新课教学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前两节课,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是在什么样的的大背景下发展的。
(提问学生)请同学试举例我们身边的经济全球化现象(如:商店里的耐克运动服其实不一定产于美国;一台康柏电脑的部件很可能来自美国、中国和新加坡。一部诺基亚全球通,已经同时在另一种意义上把世界各地的人连在一起。)
教师问:那“全球化”的含义是什么?请同学们依据教材内容结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下一个定义。(学生回答,老师进一步补充,进而阐述“全球化”)“全球化”一词最早于1985年提出,用来概括此前20年间国际经济的巨大变化,即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性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指世界各国、各地区通过密切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在经济上相互联系和依存、相互竞争和制约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使全球经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
老师出示有关材料,“那么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及具体表现在哪儿?”学生分小组讨论。
(老师)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199年5,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老师)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主要表现在:(1)国际贸易的绝对量和相对量迅速增长。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外向型经济的行列,世界贸易有增无减。贸易往来的大幅度增加,把世界各国经济有机地联系起来。(2)生产国际化程度大大加深。生产的国际化主要体现在跨国公司的发展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只有少数发达国家在其他国家利用当地资源和劳动力投资建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种现象开始普通化,跨国公司遍及世界各地。近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民族经济的发展壮大,也纷纷积极对外投资,兴办自己的跨国公司。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12~113页的一段小字。(指导学生看书,以加深对跨国公司的理解)(3金)融国际化程度大大加强。二战后,一些新型的国际借贷资本市场出现。这些借贷资本市场的活动完全脱离了各国的借贷资本市场和外汇法的管理;而且出现了多国银行资本的联合,加速了全球范围内的吸收资金和贷款能力。(4经)济管理制度与经济习惯的国际化。当代许多国家认识到,要保持本国经济的活力,就必须学习和吸收他国合理的经济管理制度,使本国的经济运行有效程度尽可能地接近国际水平。
请学生自己举例说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学生讨论。
教师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美国南卡罗来那大学的经济学家们以可口可乐公司为个案,运用科学手段进行了量化分析,评估了这个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总体意义上真正的影响。该调查是中国首次尝试评估一个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该调查发现,可口可乐的生产和销售对中国的就业、税收和产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口可乐在中国直接或间接地创造了41万多个就业机会;1998年可口可乐制瓶商向中国政府缴税3.87亿元。投入??产出分析结果显示可口可乐在中国的运作为中国创收12亿元。可口可乐灌装系统在1998年为中国经济注入81.6亿元。投入——产出分析显示中国为此获得大约217亿元的收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平新乔教授是该调查报告的撰稿人之一,他说:“当我们刚获得可口可乐会间接支持近40万个就业岗位时是很惊讶的。于是小心翼翼地运用3种不同方法去检查这个数字。最后还是证实该数字比较可信。它说明,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的支持潜力是巨大的。”
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中国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东南亚金融危机历史片断。东南亚金融危机说明了什么?
学生观看录像资料,分析得出结论:世界各地区经济的相互依存和一体化,使一个地区和国家的经济波动往往影响到别的地区和国家,国家不再是控制本国经济的单一力量。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总结。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有利方面是: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参与国际竞争、发展本国经济无疑是一个良好的机遇。不利方面有三点:(1由)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过快,市场的破坏作用膨胀;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和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实力不足,造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贫富差距拉大。(2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有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不仅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赚取高额利润,还将本国不允许生产、又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这是非常不公平的。(3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发展中国家如何在竞争中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采取相应的经济政策,兴利除弊,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经贸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使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应当抓住机遇,迎头赶上。
在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不断扩张的浪潮面前,如何加快发展本国经济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在新世纪面临的严峻挑战。针对这种挑战,各国需要适时调整经济结构和政策,趋利避害,抓住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以此规范跨国公司的活动,使之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实现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也是新世纪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形成的B.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来说有利也有弊C.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跨国公司D.经济全球化使人们面临诸多问题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A.C.D三项分别是对经济全球化形成的原因、因素、带来问题的准确分析表述,B项则是错误的观点,这是由于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下进行的,不合理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使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扩大了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
答案:B
2.材料解析题
阅读材料:目前全球大跨国公司有5.3万家,其子公司达45万多个,它们控制着世界生产总值的1/3.投资总额的10%和贸易总额的2/3,而绝大多数母公司设在少数发达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归纳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2)你怎样看待跨国公司在当代的作用与影响?
答:(1)目前全球性的跨国公司在急剧发展,在世界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跨国公司主要来自少数发达国家。
(2)作用:推动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促进了世界的发展,但跨国公司也使世界财富垄断在少数人和少数国家手中。能言之成理即可。
十.教学评价 1.前置性评价
大部分学生已经课本进行预习,学生思维活跃、协作能力较好,因此,教师在该节课上采用历史情境教学法,指导学生以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主的学习并掌握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
2.形成性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请学生回答问题、小组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个别指导和整体激励;通过小组内学生间的协作归纳整理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创设问题和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3.总结性评价
通过巩固练习和拓展延伸来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充分理解和掌握扎实的知识的前提下,请同学们课后思考经济全球化趋势在中国的的具体表现,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历史学科的学习不仅仅只是课堂45分钟,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主题学习,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