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进入奥运会的历史进程

时间:2019-05-14 19:22: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女性进入奥运会的历史进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女性进入奥运会的历史进程》。

第一篇:女性进入奥运会的历史进程

女性进入奥运会的历史进程

【英文标题】The History Process of women's Marching into the OlympicGames Hefei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Technology, Hefei, Anhui,230052,China

【 作

者 】汪伟信/胡安琪

【 文献号 】1-1224【原文出处】山东体育学院学报【原刊地名】济南 【原刊期号】199903【原刊页号】6~8【分 类 号】G8【分 类 名】体育 【复印期号】199911【作者简介】汪伟信,男,50岁,副教授。

汪伟信,合肥经济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2

胡安琪,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马鞍山

243032 【内容提要】女性为获得公正平等地进入奥运会,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在奥林匹克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通过对女性体育运动发展史的剖析,阐述了女性进入现代奥运会所经历的初步、缓慢、全面的历史发展过程。

【英文摘要】The women have waged a long-time unremitting struggle forentering the Olympic Games fairly, which is printed in thehistory of Olympic development.The author analyses thedeveloping history of women sports and expounds the processfrom the very beginning to the full entering in the modernOlympic Games.【关 键 词】奥林匹克运动/妇女/发展/过程

Olmpics/woman/development/process 【 正

文 】

中图分类号:G811.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2076(1999)03—0006—03

1999年1月1日,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皮埃尔·顾拜旦先生诞生136周年纪念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虽然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但顾拜旦的奥林匹克思想仍然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一盏航灯。现代奥林匹克宪章中明确指出,奥林匹克主义的基本框架,仍属于皮埃尔·顾拜旦。在我们看到顾拜旦先生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巨大贡献的同时,我们也不无遗憾看到顾拜旦在创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时犯下的最大过失,莫过于忽视了妇女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与权利。他给奥运会下了这样的定义:“以国际主义为基础、以忠诚为手段的、以艺术为环境的、以女性的喝彩为奖赏的庄严的、周期性的男性体育精神的展示”[1]。他相信:女人的荣耀来自她生孩子的数量和质量,在体育方面,她最大的贡献是鼓励她的儿子创出佳绩,而不是自己去破记录。有了顾拜旦这种思想,致使女性进入奥运会历经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道路。(1896—1928年)初步进入期

1896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初创时,在顾拜旦的奥运会是男性体育精神展示的思想指导下,第一届现代奥运会成了清一色的男人世界,占全世界人口51%的女性被排除在奥运会之外。面对如此不公的待遇,引起女性世界的强烈反对和奋起抗争,一场争取奥运会全面参与权的斗争从此拉开了帷幕。第一个提出组织妇女自己的体育运动会并成立妇女体育协会的,是顾拜旦的同胞、法国妇女阿里斯·朱丽阿特。她率先提出了要在1920年奥运会中允许女运动员参加的要求。在遭到拒绝后,1921年她们在蒙地卡罗组织了自己的国际比赛,内容包括60米、250米、300米、800米、800米接力和740米跨栏跑以及跳高、跳远、标枪和铅球,并成立了国际妇女体育联合会。1922年,在蒙地卡罗又举行了第二届运动会和国际妇女体育联合会会议。会上,国际妇女体育联合会决定组织妇女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妇女运动会),公开与奥运会分庭抗礼。此后,国际妇女体育联合会于1922、1926、1930、1934年,分别在法国巴黎、瑞典哥德堡、捷克布拉格、英国伦敦组织了四届世界妇女运动会,参加的国家达到19个,仅最后一届观众就达数万人。人们开始对妇女运动会产生兴趣,并使之影响日增,逐步波及全世界。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工业化和妇女运动对社会改革的冲击,改变了过去妇女的地位,使之变得更加积极,这种变化也慢慢地在体育中显现出来。经过妇女们长期的努力和不懈的斗争,奥运会终于向妇女开启了封闭的大门。尽管大门是挤压式的部分地打开,但使女性世界毕竟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和争到了本该属于自己的权利。奥运会一开始只是在一些能表现女性美的少数项目,如网球、游泳等允许女选手参加,但田径仍被视为女性的禁区,不准涉足。看看以下女性进入奥运会的时间表,其进入奥运会的艰难性就可见一斑。“1900年在巴黎举行的第二届奥运会,设有女子高尔夫和网球比赛。1904年圣路易奥运会增加女子射箭项目。1908年奥运会新增了女子帆船和滑冰比赛。1912年奥运会增加了女子游泳比赛项目”[2]。直至1928年的第九届奥运会,国际奥委会置罗马教皇的压力于不顾,正式将女子田径和体操首次列入了奥运会,但女性仍被限定在五项田径比赛之内。奥运会对女性参赛的种种限制非但没有使女性的斗争停息,反而更加激起她们全面参与奥运会的决心与勇气。

2(1932—1976年)缓慢进入期

尽管妇女们为争取平等进入奥运会经过了长期卓有成效的斗争,但女性进入奥运会的进程却是缓慢而又艰难的。一方面需要女性在体育运动中以卓越的成就来证实自己的运动才能,以赢得男性世界的尊重和理解;另一方面也需要国际女权运动斗争胜利的有力支持。在这一历史阶段,不仅在体育领域,就连西方那些有着民主传统和经历的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也没有赋予女性平等的民主权力。就拿最能象征西方民主自由的选举权来说,瑞典是1921年,英国是1928年,西班牙是1931年,法国是1944年,意大利是1945年,比利时是1948年,希腊是1952年,瑞士是1971年,葡萄牙是1976年,妇女才有了选举权,可见性别的歧视是由来已久的。这种思想也同样给体育界产生深刻的影响。就在1928年奥运会上,女子是否能参加800米赛跑成了人们争论的焦点。尽管在种种非议中,女性获得了800米跑的参与权,但赛后却遭到了当时媒体的不公正报道,并成功地阻止了妇女在以后的23年中参加奥运会200 米以上距离的比赛,直至1960年罗马奥运会才允许妇女重新参加800米的比赛。

在这一历史阶段,女性进入奥运会虽经过了缓慢的历程,但妇女在体育运动中却显示出了非凡的天赋能力与运动才能,使得人们再也不能忽视妇女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1936年,德国首先提出了国际田联不应再对妇女采取排斥态度,而应承担组织女子比赛的责任,于是组织女子田径比赛被正式纳入国际田联的工作范畴。国际田联领导人许诺增加妇女参赛人数,支持各个水平的妇女田径运动。但这种许诺的履行,却显得苍白无力和十分的缓慢。直到1960年罗马奥运会才允许妇女重新参加800米比赛,1964年东京奥运会增加了女子400米项目,1972年增加了女子1500米,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正式将女子篮球列入比赛项目。在1976年奥运会上,女性运动员达到1274名,约占参赛运动员总数的20%,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主持了开幕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罗马尼亚14岁的女子体操运动员科马内奇在体操比赛中,以精湛的技艺,在比赛中7次获得满分,一人独得三枚金牌,创造了奥运史上的奇迹,成为举世瞩目的新星。至此,女性争取全面进入奥运会的斗争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为全面平等地进入奥运会奠定了基础。

3(1980—1996年)全面进入期

经过长期不屈不挠的斗争,妇女们全面参与奥运会比赛的勇气和成绩令全世界刮目相看。1956年瑞典人经过仔细的研究后,曾为女子的田径成绩定了标准,并断言为“不可逾越的极限”。然而30年后的今天,瑞典人定的所谓的极限早已被超过,女子在体育运动中所取得的非凡成就使性别的沟壑迅速减小。一大批女子世界记录已经逼近男子,短距离项目比赛成绩不断接近,跳高男女世界记录递增25厘米和30厘米,女子领先,尤其是过去被视为女子禁区的中长跑,更是巾帼不让须眉,马拉松女子成绩提高了20%,男子只提高了1%。我国射击名将张山、国际象棋大师谢军,都曾使世界诸多七尺男儿拜倒在她们的石榴裙下俯首称臣,以致于不少体育界的专家、学者和国外报刊曾发出了“女子体育赶上男子,为期不会太远”的感叹。

随着女子全面地参与奥运会赛事,女子在体育运动中的管理、领导的胆识与才能理应得到重视和发挥。但由于男性统治的历史惯性力和宣传媒介的不公正报道,致使女性在各级体育组织的高级决策层中所占的席位相当少。洛杉矶业余体育联盟曾对洛杉矶名列前茅的体育新闻作过六周的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2%的广播时间和报道是关于男性的话题,5%是关于妇女的,3%则是谈论中性话题。由此可见,电视和报纸对男性和女性的报道是极不公平的。直到现在,妇女在国际运动组织的领导中基本上不占重要位置。洛杉矶业余体育基金会在1990年曾作过一次非正式调查,结果显示:在北美地区1.3 万名体育管理人员和奥委会官员中,女性仅占5%。这与占全世界人口51 %的妇女人数是极不相称的。1960年,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和前苏联的女代表就曾首次向奥委会发出了接纳女性的呼吁。然而,这一历史的壮举只有在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后才得以实现。在萨马兰奇走马上任的第一年里,就吸纳了两名女性为奥委会成员,1981年又有来自芬兰和委内瑞拉的两位女性进入奥委会。到1990年止,又有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和列支敦士登的5名女性进入奥委会。为了进一步扩大女性在各体育运动中的作用和在领导层中的席位,萨马兰奇于1995年创建了国际奥委会妇女与体育工作组,积极筹划和加快女性进入体育决策层的进程,并广泛呼吁各国奥委会和单项体育联合会接纳女性和培训女性教练员与管理人员。该工作组还提议:在各国奥委会和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决策层官员中,2000年前要为女性保留10%的席位,2005年要保留20%的席位。这项提议于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前召开的国际奥委会会议上予以通过。

妇女在体育运动中争取平等地位的斗争是不懈的,妇女在体育运动中所表现出的运动才能与领导才能已被世人普遍关注。在走过70多年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之后,在奥运百年的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女性参加田径比赛的项目,从1928年的5项增加到20项,女性运动员达到了3626名,约占运动员总数的35%,参赛项目约占总项目的40%,收看女子比赛的电视观众已占总人数的50%。尽管女性在参赛项目上和进入体育组织高级决策层的人数上,与男性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也看到这种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一个建立在澳大利亚的名叫国际妇女体育的组织建议:“通过各层次的交流信息、经验和帮助,促使在世界的体育运动中发现和解决关于妇女参与的重要性问题,并呼吁国际妇女体育组织、国际体育组织、其它官方或民间组织建立起广泛的合作关系,以便能制定合理的政策,反映妇女的利益和需要。”[3]

正如美国社会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90年代推出的力作《女性大趋势》所说:“即使女性迄今尚未完全获得解放,但他们仍在很多领域建立新的秩序和规范,不必多久,她们终将取代由男性主导的旧秩序、价值和权利”、“女性正在改写运动记录”[4]。正是妇女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天赋能力和积极参与,才有了奥林匹克运动今天的辉煌美丽。一个女性全面参与奥林匹克事业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收稿日期:1999—05—05 【参考文献】

[1][2]安妮塔·L·德弗兰茨.妇女在奥运会中作用的变化[J].体育文史,1997,(1):46.

[3]孙葆洁.妇女与亚特兰大奥运会[J].体育文史,1997,(1):48.

[4]约翰·奈斯比特.女性大趋势[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

[5]费克若·姬达思.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妇女[J]. 体育文史,1995,(4):36.

[6]吴霓.奥运会大观[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8.

第二篇:关于中国武术进入奥运会的可行性及建议

关于中国武术进入奥运会的可行性及建议

王德刚

摘要 武术能否成为奥运会项目,以何种形式进入奥运赛项,对我国在国际奥林匹克中的地位、奥运成绩、以及现代武术事业的发展都有直接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武术、奥林匹克、中西文化差异等几方面进行研究,找出相互间差异和共同点,提出中国武术进入奥运会成为比赛项目的可行性及相关建议。关键词 武术

奥林匹克

奥运会

国际化趋势

准奥运武术项目

0前言

武术,以它独特的运动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伴随着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发展而发展。从古代的生产劳动到血肉横飞的战场,从大众的娱乐健身到舞台戏剧,到处都能找到武术的身影。几经沉浮的武术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以套路、散手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讲究攻防兼备,寓防身健体、修身养性为一体的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它正受到各国人民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人都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共同享受这一古老东方文化的成果。武术正走出国门,面向世界。这有利于与国际体育进行交流。武术的发展已不仅仅是自身的需要,更是我国实现体育战略目标的需要。当今规模空前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是直接体现各国体育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国际大舞台。中国体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在亚洲是体育霸主,在奥运金牌榜上由第二集团的领头羊越升为第一集团,在国际奥委会高级领导中也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但这一切对于若大的中国来说仍是不相称的,所以武术进入奥运会,不仅为多拿几块金牌,更主要的是提高我国在国际体坛的地位,也是武术国际化发展趋势的需要。由此,我们有必要为武术进入奥运会献计献策,让我们用集体的智慧寻找武术适应现代发展需要的途径。

1研究方法与结果分析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参考文献,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1.1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之比较

第四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套路设金牌14枚,散手11枚。按奥运项目来分属于夏季大项目。《奥林匹克宪章》第五章中规定:国际奥委会制定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项目,只 有奥林匹克运动项目才被列入。

奥林匹克运动大项目要列入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项目,必须符合以下标准:

016-1

只有在至少75个国家和4大洲的男子中以及至少在40个国家和4大洲的女子中广泛开展的运动项目,才可列入奥林匹克夏季运动会比赛项目;

运动大项目列入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项目,至少在有关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召开前7年确定,确定后不允许任何变动。

国际武术联合会目前会员国已经超过75个,而且分布在5大洲。尽管如此,国际奥委会一些上层领导对武术反应冷淡,给武术进入奥运带来不小的困难。让我们通过武术与奥林匹克比较找一下原因。

奥林匹克是西方文化产物,其项目以西方体育项目为主。运动员通过超人的力量取得成绩,而成绩是以科学量化的标准来检验,并有相应的物理量化仪器和明文规定。而武术更多以见性和悟性去评价比赛成绩。在国际比赛里,外国选手与中国选手的成绩有差距。原因并非失误和技术水平,而是在动作里的“武术意识”韵味的表现拉开的距离。中国选手因受中国文化传统的影响,动作“武术意识”较明显。所谓的文化传统,就是受特定文化类型中价值系统的影响,经过长期历史沉积而逐渐形成的,为全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难以移易的心理和行为习惯。武术理论较多受中国哲学影响,武术制敌防身法较多受中国兵学影响,武术健身法较多受中医和养生术的影响。由此可见,武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认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成为武术进入奥运会的困难之一。

1.2武术的发展和文化背景

中国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为了生存,用拳打、脚踢、躲闪或用武器劈、砍、刺等动作与自然搏斗。到了后期出现部落战争需要,人们不断从中总结,把比较成功的动作以固定形势演练,使格斗术有了质的提高,武术开始萌芽。到了奴隶社会,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哲学空前发展。武术当时受影响最深,最有影响的是儒,道两家学派,儒家首当其冲。儒家的“在家为孝,入国为忠”,强调这一标准的秩序规范,但在现实社会中必须以武力去维护。“有文事者,必有武备”,“不教民战,是为弃之”,“善人教民七年,学可以即戎矣”。于是各国无不武备,民间普遍习武。孔子所说的武是兵事中的技击技巧,属形体动态性的“外功”。儒家又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即天体运行,健动不止,生生不息,人的活动就是效天,故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动作讲究形态变动,筋肉发达,动作敏捷力量迅猛得以战胜敌手。“道家”主张崇拜宇宙本体自然规律,万事要“依乎天理”,“顺通”(自然规律)而回归自然。搬进武术里讲究内部脏器的协调,保髓养气追求内力的充沛持久(内功),有明显的养生作用。当时的五行说,八卦说,为以后的武术提供了哲学基础,后来的形意拳,八卦 拳就附会了这两学说。“儒动”“道静”相互交聚渗透,使武术有了形体和神气相济的萌芽,汉代刘文安进一步提出了形、神、气一体“一位失规三者伤也”的理论。佛教进入中国后与玄学完全融合,又与儒、道两家调和后本土化。佛家对动态、静态武术兼而有

016-

2之,更注重“内外兼修”,神与形,气与力,动与静,虚与实,内与外成为一体,成文理论不少,如西晋的《通典·兵典》,隋代《马塑谱》,唐代《射经》,明代最多,有《拳经》,《记效新书》,《手臂录》,《武备志》,《江南经略》等一批高质量的著作。清代武术开始以整体研究人体动作的内在联系及运动规律的武术理论,即“天人合一”的思想。指人和自然统一,人的行为要与自然规律相协调。在武术里就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到极限。从心里到生理能随着事态、对手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变化,而且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上乘武学是自身与外界合为一,不通过大脑支配,随感而行,随感而发”。内家拳其根本是“以柔克刚”,“以小力胜大力”,“以弱胜强”。讲的是潜力极限发挥,以巧取胜。“易”曰:“意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二遂通天下之敌。”感觉在武术的意志之中最突出。而人相搏,因感而发。可见哲学的影响形成了中国武术的特点理论和形态动作。就是今天的散手战术思想,也离不开哲学的指导。

1.3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和历史文化

奥运会起源于古希腊。希腊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处,而且三面环海,交通便捷,有利于与外界进行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也培养出古希腊人思变好动、开放、勇于竞争冒险的性格,所以他们有运动嗜好。奴隶主出于战争培养武士,渐渐把军事训练演变成为竞技比赛,为奥运会打下基础;对战争厌恶、渴望和平促进奥运会产生,崇拜神的祭奠有了奥运会。古代奥运会实际上是带有宗教色彩的,古希腊崇拜的神与人同形同性,神是肌体和灵魂的完美结合,所以认为,有了健美的身体,就会有完美的灵魂,以至于在运动比赛时“裸体竞技”显示神的忠诚或自我表现。他们追求的是隆起的肌肉,超人的力量和单纯、洒脱的动作,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而生存。古代奥运会组织形式虽有宗教哲学色彩,但体育项目却没有哲学指导可言,当中的拳击和混斗,更多的只是一种野蛮的运动。后来由于战火和自然灾害的毁灭,奥林匹克的精神和物质遭受破坏。那长达一千一百多年黑暗的中世纪,受基督教提出的“原罪说”、“禁罪主义”思想的影响,古代奥林匹克从此销声匿迹。

近代,资产阶级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打着复兴“古希腊文化”的口号,实际为自己的发展扫清思想障碍的思想运动。古代奥运会遗址的发掘唤起了人们对奥运会的向往;战争的需要再一次为奥运会打下基础;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促使体育呈现国际化的趋势;对现实社会不满的法国教育家顾拜旦,试图以奥林匹克精神改造世界青年,促进了奥运会的诞生,他强调“重要的不是取胜,而是参加”,“更快、更高、更强”的指导思想,但在西方土壤生长出来的奥运会实现这些纯洁的思想是不尽人意的。“H·艾 赫伯格就曾指出‘„„现代奥林匹克,就其本质而言是西方中心主义运动„„,奥林匹克运动绝不是一个普通性的运动,它是近两百年来的欧洲社会或西方资本主义事业的衍生物,奥林匹克代表的现代体育形态是西方工业化资本主义的衍生物,由于对它过分的宣传,又由于高水平竞赛场面层出不穷,由此引发出各种问题。”多以说现在的竞技运动,016-

3缺少了一个哲学理论基础。

当然,我们看任何一个问题不能走极端,奥林匹克运动也有许多积极因素。首先它具有教育功能,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活泼好动,好模仿,奥运会俊杰辈出,都会被他们羡慕和崇拜。不畏艰难挫折的顽强拚搏精神,将是其学习的重点,增强青少年的拚搏竞争意识。奥林匹克更强调人的和谐发展,不仅有强健的体魄,而且道德高尚,内心充实知识丰富。武术也讲究“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尚武重德”。由于受到哲学伦理的影响,武德成为武术的重要内容,武术更强调以理服人。可见武术同奥林匹克运动同有教育功能,更能表现健、力、美和精神高度完美统一以及人性的伟大。

1.4武术的国际化趋势

武术要让奥运会接受,就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氛围,让全世界都知道武术,了解武术,让世界人都热爱武术,参与武术,在七八十年代通过银幕的形式向世人展现,“武术热”由此而升温,不少外国人来到中国学习武术,我国每年都派出武术教师外出教学,成为发展国外武术教学的中坚力量,但语言交流不便却成为一个困难。国内体育院校的武术专业,招收了不少的留学生,他们回去后语言交流方便,有利于武术的推广和提高,而且还有外国人研究武术理论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我国体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武术的社会价值,经过不断努力武术已经向国际化发展,到现在已有相当规模,八十年代举办的比赛有南京国际武术表演赛,武汉国际太极拳邀请赛,国际武术邀请赛,中国国际武术节,九十年代武术列为亚运会项目,还有国际武术散手擂台邀请赛,世界武术锦标赛,北京国际太极拳邀请赛,还有各地区的武术节也蓬勃兴起,促进了国外武术交流,带动了国际武术水平的提高。在近来的武术比赛中,中外选手水平接近,国外武术裁判的出现,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然而这比起奥运会项目特别是热门项目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应在现有基础上,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武术,接受武术。只有这样,武术才能走向国际化。

2结论与建议

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存在的文化差异,造成了武术进入奥运会的困难,但我们也应看到希望,武术和奥林匹克项目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希望大于困难,武术进入奥运会是可行的,是历史的必然。面对这一新的进程,有三个问题值得率先提上日程。

2.1应该为准备推入奥运会的武术项目正名

自提出 “要积极稳步的把武术推向世界”、“把武术推入奥运会”的口号以来,围绕武术能不能进入奥运会的争论就没有停息过。把当今武术套路锦标赛内容批评为偏离传统的“舞”,把散手擂台赛批评为偏离传统的拳击加腿加摔等也不绝于耳。但是这些批评也并非毫无道理。

016-

4“把武术推入奥运会”这一提法本身就不够妥当。且不说,以西方文化特色为代表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能否接纳以东方文化特色为内涵的武术运动,单说已感项目过多不堪重负的奥运赛会,能否容下内容庞杂的武术项目群就是一个问题。所以,必须明确不是要把武术整体推入奥运会,而仅仅是要推入武术的几个项目。既然如此,那么,要推何项进入奥运会,就直呼其名是最为合适的。这样称呼可以避免张冠李戴、或是以点带面和以局部充整体的情况。如象日本人,只把武道中的一项“柔术”通过改革并另名为“柔道”推入奥运会。而后,又相继努力将空手道、相扑等依次推入国际奥委会。从未提要把包罗各派的“武道”,全部推向奥运会。此外,韩国也仅是将其1945后才在花郎道的基础上创编成形的跆拳道推入奥运会,而没有将其本土的各流派花郎道和作为格斗项目总称的“武艺”推入奥运会。显然,我们如果以武术为名在奥运会设项,既不可能展示武术的整体面貌,又把武术这一庞大的项目群降低到单个项目的地位。

在对准备推入奥运会的武术项目尚无恰当命名之前,不妨先称之为“准奥运武术项目”。一旦这些项目或者其中几项获准进入奥运会赛项,则可仿“现代五项”、“铁人三项”等的命名方式,称之为“武术X项”。这样命名可以说明“准奥运运项目”只是 传统武术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分支,它并不代表武术整体。也可以说明它的产生是为了适应奥运会的需要,它的发展也是奥运会的范畴内的发展。这样正名的积极意义,还在于“准奥运武术项目”可以丢开传统武术的一切束缚,放开手脚的去发展那些有助于奥运模式下成长壮大的因素。而为数众多的传统武术流派和锻炼方法,也不必受“准奥运武术项目”发展模式的局限,尽可循着各自的内在规律发展下去。

2.2紧扣“准奥运武术项目”的发展目标,以奥运模式规范这些项目

准备推入奥运会的武术项目,其发展是否成功,在于其是否被列为奥运会赛项。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了东西方体育运动特征的差异。“准奥运武术项目”要进入奥运会赛项系列,必须接受奥运会竞赛方式的规范。“准奥运武术项目”要想进入奥运会,应该立足于编制出既有中国传统武术特色,又符合奥运赛项要求的奥运武术,尽可能多的保留自身的运动特征,以便在另一类运动圈中去展示武术传统的风采。但是,既然是交融,就难免出现些与自身不够和谐的地方,甚至是格格不入。“准奥运武术项目”很可能在交融和规范的过程中被“削足适履”,乃至有可能被演变成一种偏离武术传统的新项目,才带着“中国造”的标志进入奥运会。即便如此,也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发展就包含着繁衍和异化。只要我们能把握住“准奥运武术项目”的真正含义,就能集中精力,各行其是,通过共同的努力促进武术的全面发展。

2.3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交融,应顺应当今经济、文化、政治全球化的时代潮流 国际化起步较晚的中国武术,应借助奥林匹克运动国际化的经验,促进武术整体的016-

5国际化。在这方面,武术体系自身的发展是国际化的基础。我们既要去研究和开发武术传统的功法、套路和格斗运动形式;也要去研究开发一百多个拳种、近百种器械的锻炼形式和比赛形式;还应该根据传统武术自身的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传统武术运动形式为素材,整理、提炼成具有东方特色的运动项目群,推进运动场,建成能反映武术本质特色、又能从整体上展示武术全貌的“武术运动会”赛制。并以之去丰富国际大众体育锻炼方法、丰富国际体坛的竞赛方式,逐步促成国际化的“世界武术运动会”,推动武术运动与奥林匹克运动进入更高层次的相互促进。只有东西方不同文化内涵、不同运动特征的体育运动并驾齐驱地发展,才可能真正展示出全球体育运动的灿烂与辉煌。

参考文献

1.郭志禹等.武术.第一版[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9.1-10.2.余水清等.武术奥运发展战略的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0.34(5).45-48.3.王军.浅谈武术如何走向世界[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0.22(增刊).136-137.4.关左恒等.武术科学揭密.第一版[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505-509.5.康戈武.中国武术实用大全.第一版[M].北京: 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0.4-338.6.曹锡仁.中西文化比较导论.第一版[M].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2.13-191.7.汪海涛.对武术内涵形成与发展的哲学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0.26(6).34-35.8.龙以慧等.对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1999.15(4).13-15.9.梅杭强.中国武术应以何种形势进入奥运会[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0.1(1).56-58.10.郑旭旭.中国散打走向奥林匹克竞技场探析[J].中国体育科技, 2000.36(增).69-71.11.李杰.武术与奥运会[J].体育文史, 2000.(5).8-9.The feasibility suggestions on the access of chinese wushu in olympic games

Wang Degang Abstrcct: wether wushu becomes the event of olympic games and uhat form it enters effect our country’s position,the resultsin olympic games and also e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This articles tries to study wushu、olympic games、the differences betu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ces and common ground,gives the feasibility and suggestions on the access of chinese wushu in olympic games.Key uords: wushu

olympic

olympic games

international tendency Standard olympic event of wushu

016-6

第三篇:中国历史进程表

中国的时间表

一、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

约170万年前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70-20万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万年前 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0.5-0.7万年前 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0.4-0.5万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 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 禹传予启,夏朝建立

商 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 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 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 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 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 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 东汉建立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伦改进造纸术

132年 张衡发明地动仪

166年 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

184年 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 官渡之战

208年 赤避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国建立

221年 蜀国建立

222年 吴国建立

230年 吴派卫温等率军队到台湾

263年 魏灭蜀

265年 西晋建立,魏亡

西晋(265年到316年)

280年 东晋灭吴

316年 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

东晋(317年到420年)

317年 东晋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战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494年年到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隋(581年到618)

581年 隋朝建立

589年 隋统一南北方

605年 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 隋末农民起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爆发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隋朝灭亡

627年-649年 贞观之治

713年-741年 开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乱

875年-884年 唐末农民战争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 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

916年 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1005年 宋、辽澶渊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纪中期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1069年 王安石开始变法

1115年 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灭辽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灭北宋,南宋开始

1140年 宋、金郾城大战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国号元

1276年 元灭南宋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元朝结束

1405年-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

16世纪中期 戚继光抗日倭

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28年 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清(1636年到1911年)

1636年 后金改国号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73年 三藩叛乱开始

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771年 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51年 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 《爱珲条约》《天津条约》的签订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860年 《北京条约》的签订

19世纪60到90年代 洋务运动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83年-1885年 中法战争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 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

四、近代史

民国(1912年到1949年)

1912年 中华民国建立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新文化运动、护国运动开始

1916年 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9年 五四运动爆发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3年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5年 五卅惨案、五卅反帝运动爆发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南昌起义

1928年 井冈山会师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4年 红军长征开始

1936年 西安事变

1937年 卢沟桥事变,日军南京大屠杀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1年 皖南事变

1947年 发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运动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重大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第五篇:党的历史进程

党章是党的总章程,集中体现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党的重要主张,规定党内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对推进党的工作,加强党的建设,具有根本性的规范和指导作用。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党章,把制定、修改和完善党章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从二大制定的第一部正式章程算起,到党的十七大,中国共产党先后15次修改党章。每次对党章的修改和完善,都反映了我们党对党的建设规律进行探索的情况,记录着党的历史发展进程。

一大纲领(1921年):

实际上的第一部党章,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1年7月23日,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完全新型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南的、统一的中国工人阶级政党的诞生。一大制定了具有党章性质的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明确规定“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从建党之初,我们党就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二大党章(1922年):

第一部正式章程,标志着党的创建工作圆满完成。

1922年7月召开的党的二大,深刻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二大制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了党的建设的一系列根本原则,是党的第一部完整形态的章程,不仅标志着党的创建工作的完成,而且标志着我们党从此开始有了自己的最高行为规范。

三大党章(1923年):

第一部修正章程,严格入党手续以准备进入统一战线。

1923年6月,党的三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在二大党章的基础上,增加了1条,对党员的“自请出党”作了严格规定;对党员入党候补期、党小组的组成、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组成等作了重要修正。

第 1 2 3 4 5页

四大党章(1925年):

第一次设总书记,高度重视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1925年1月,党的四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增加了“凡党员离开其所在地时必须经该地方党部许可。其所前往之地如有党部时必须向该党部报到”一条,严格了党的纪律;对党支部的组成、党支部的会议作了重要修正。

五大后政治局会议通过的党章(1927年):

唯一不是由党的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的党章,党的组织章程规范化的开端。

1927年4、5月间,党的五大召开之时,由于革命形势严峻,会议期间没有通过新党章。根据五大精神,6月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议案,对党章作了较大修改:第一次明确提出“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增加了设立中央政治局、监察委员会和党团等内容,并把党与青年团的关系列入党章。

六大党章(1928年):

唯一不是在国内修改和通过的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组织原则。

1928年7月,在莫斯科召开的党的六大,首次提出民主集中制的三项根本原则,适应了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和党自身建设的需要,对巩固党的组织、推动革命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规定,中国共产党为共产国际的一部分,无条件服从共产国际的决议。

七大党章(1945年):

第一部完全独立自主修改的党章,第一次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一次以条文形式明确规定党员的义务和权利。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党的七大在延安隆重召开。七大党章首次增写总纲部分,阐明了党的性质、纲领、宗旨、作风、群众路线,从而使党章具备了完整的理论形态;第一次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首次在党章中规定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各有四项;进一步完善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科学界定了民主集中制的内涵,即在民主的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提出了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四个服从”。七大党章是民主革命时期最好、最完备的党章,具有里程碑意义。

第 1 2 3 4 5页

八大党章(1956年):

执政后的第一部党章,第一次规定党的全国、省级、县级代表大会实行常任制,突出强调要加强执政党建设。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八大通过的党章,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强调执政条件下反对官僚主义,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提出“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强调执政条件下发扬党内民主,健全集体领导的重要性;第一次对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作出初步规定,意义重大;把维护党的团结,正确进行党内斗争的方针写进党章。

九大党章(1969年):

充满“左”的严重错误,突出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

1969年4月,在“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党的九大召开。九大党章突出强调“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强调阶级斗争为纲;取消了党内民主、集体领导、党员权利和义务以及预备期等重大组织原则和纪律;将林彪的接班人地位写进党章。

十大党章(1973年):

继续推行“文化大革命”以来“左”的严重错误,强化“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

1973年8月28日通过的十大党章,继续九大党章“左”的错误。除删去有关林彪的内容外,沿袭九大党章的内容和结构。

十一大党章(1977年):

从“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和混乱中开始走向正确道路的过渡和徘徊时期的一部党章。

粉碎“四人帮”以后,1977年8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大,对党章内容作了许多修改: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强调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重申党的干部路线,设立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恢复党员的预备期等内容。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十一大党章没有能够纠正“左”的错误。

第 1 2 3 4 5页

十二大党章(1982年):

第一次比较全面而正确地回答了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目标、途径和方法等基本问题,是七大党章之后的一个里程碑,标志步入真正意义上的执政党建设轨道。

1982年9月,在胜利完成拨乱反正和启动改革开放进程的基础上,党的十二大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崭新命题,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和我国经济建设的总目标,开创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第一次明确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第一次做出“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的规定,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在具体内容上,增加党的干部、党的纪律、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党组、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关系等5章,其中“党的干部”一章,是历届党章所没有的。

十三大党章(1987年):

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在党建问题上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转变观念和做法,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制度建设和改革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新路子。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对我国国情的认识更加深刻,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加明确。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定了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作了归纳,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了比较清晰的轮廓。十三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对党章的部分条文内容进行了修改。

十四大党章(1992年):

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国内政治形势的客观需要,反映了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党建规律的最新认识,充分体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是全党的行动指南和工作准则。

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是一次肩负着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大历史使命的大会。大会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第 1 2 3 4 5页

十五大党章(1997年):

20世纪最后一个党章,明确规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召开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新世纪全面推进的历史性会议。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并把这一理论作为指引党继续前进的旗帜,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系统完整地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依法治国等问题作出新的论断。

十六大党章(2002年):

新世纪的第一个党章,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六大党章对党的性质作了新的科学界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增加了关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历史进程的表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补充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内容;增写了“党徽党旗”一章。

十七大党章(2007年):

充分体现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新成果,明确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下载女性进入奥运会的历史进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女性进入奥运会的历史进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报告的历史进程

    历史又一次向这里汇聚——2011年9月26日上午9时,保定市百世开利会展中心主席台上党徽高悬,红旗夺目。全市上下期盼已久的中国共产党保定市第十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在热烈的掌......

    论国企改革的历史进程

    论国企改革的历史进程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可划分为改革的初步探索、制度创新以及纵深推进三个阶段。国企改革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过程,是中央推动与地方实践上下......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历史进程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历史进程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主要包括卫生和医疗两部分,但是由于历史上一直没有明确的区分,所以二者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回顾,而医院改革则作为本部分的主要......

    浅谈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进程

    浅谈国企改革的历史进程 供稿人 规划设计部张淑华 我国国企改革的历程,是走向市场经济的历程。国企改革不断向前推进、向纵深发展的过程,是与整个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过程相匹配......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单项选择题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意味着() A.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担当调控国家......

    如何阐述企业文化与历史进程

    一:首先要将你的首段编辑的精简吸引人,段首加上公司名称,和网站编辑人。 1:下面以【润成创展木门】为例:【润成创展】拥有“冠军品质”和“金牌实力”的润成创展木门在业界备受瞩......

    正文---推动我国知识女性进入高层行政管理的路径

    推动我国知识女性进入高层行政管理的路径 尽管女性管理队伍不断壮大成为社会不可缺少的力量,但是现在能够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高层女性管理者仍然寥寥无几,她们在迈向高层的时......

    奥运会说课稿(最终定稿)

    五年级数学下册《奥运会》(统计图的选择)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及位置:本节课《奥运会》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86——87页的内容。 内容主要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