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实验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校园交响曲》教学设计
《校园交响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国文字的美好,以及作者对校园的热爱、赞美。
2.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感受其比喻句的新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仔细观察校园的人、事、物。【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
同学们,每天我们都在这鸟语花香、朝气蓬勃的校园里学习、嬉戏、快乐成长。那么,在你们看来,咱们的校园像什么呢? 有人认为,校园就像一曲美妙动听的交响乐。(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哪位同学对交响乐有所了解,请说一说。再读课题。有疑问吗?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同学们,每学一篇文章,在第一遍读课文时我们应注意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好,那就根据你们自己的提醒小声地读读课文吧。
自主交流:在读课文时,你觉得哪些字音要给大家提个醒,哪些句子不好读的给大家示范示范。
同学们,交响乐有单乐章的、也有多乐章的,校园交响乐是由三个乐章组成,它们分别是(板书:蜂巢鸟岛花瓣)读到这儿,你心中有什么疑问?说一说。交流你心中的疑问?它们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比喻?这也是今天这一节课我们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三、细读课文,品读体味
1.带着你心中的疑问默读第一乐章蜂巢。边读边提起笔做批,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吧。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为什么把教室比作蜂巢?(形状上)理解“井然有序”。蜂巢是用来干什么的?同学们在像蜂巢一样的教室里是怎样学习的呢?(抓重点词句谈体会)换词读这句话:汲取寻觅。
屏显“时而……时而……”一句。仔细观察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读一读,这样的句子读起来有什么感觉?(有节奏感、朗朗上口)大家也愿意来体会体会吗?(真的读出了那么一种节奏美)句中的“;”把它分为两个部分,从内容上看你又发现了什么?体会从内容和情形方面写。(抽生读)那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男女分别读)
“在知识的大海里……”不难看出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读一读,边读边想你体会到了什么?(抽生读。)
师小结:是啊,这恰如其分的比喻,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同学们在学校里勤奋学习的美好形象,再读,读出我们心中的这份赞美吧。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知道为什么作者要把教室比喻成蜂巢了吗?(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教室不仅和蜂巢一样具有井然有序的外在美,还蕴藏了孜孜以求的内在美。同学们像蜜蜂一样在各自的蜂房里忙碌地储积着蜜,所以作者说教室像一只甜蜜的蜂巢。
2.如果说蜂巢是一段表现勤奋学习的乐曲,那么,刚才有同学提到的鸟岛、花瓣又是一首怎样乐曲呢?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以小组为单位用我们学习第一部分的学习方法选择你们喜欢的一个乐章重点读一读。(生交流)
3.鸟岛,是一曲欢乐的、充满温暖的、充实着幸福的乐章。“飞翔的、流动的身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一段美妙的语言。把什么比喻成什么?咱们来体会体会这句话。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从这个词体会到了什么?这么美的风姿、这么快乐的欢笑,谁能来读一读。闭上眼睛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些什么?(联系生活实际想)这么富有生机的场面,这么富有节奏美的语言,你喜欢吗?难怪作者说“下课了,校园是一个……一个生机勃勃的……”怎能不让我们喜欢呢?是啊!同学们,在这美丽的鸟岛,和同学们同浴着阳光,共享着欢乐,你们心中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让我们再一次和作者一同走进这美丽的鸟岛,记住这段美妙的文字,记住这一曲充满欢乐、温暖、幸福的乐章吧!
4.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通过刚才的小组交流学习,课前你们提出的关于花瓣这一乐章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体会到的? 同学们,当你念到这几个词语,回想到从上幼儿园到小学四年级,你们得到了这么多老师的教育和关爱,如果是你,会在信中给哪位老师写点什么呢?(抽生回答)同学们,听到你们这么多感人肺腑的话语,此时此刻,我觉得教师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读读课文最后一段,你想读几遍就读几遍。(生自由读)一片片花瓣就是一封封来信,它牵系着老师和学生的心儿,此时此刻教师又会对学生深情地祝愿什么呢?
同学们,你们觉得花瓣是一曲怎样的乐章呢?
总结:回顾我们学习的整篇文章,不管是从题目,还是从三个章节的字里行间,我们都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生自由回答,师趁机板书。)再读课题。说说你的理解。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交响乐不是由乐队演奏的,它演绎的是那充满生机与活力,充满着浓浓的师生情的校园生活。
四、畅谈感受,升华主题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家庭里、生活中、大自然时常都会响起一曲又一曲动听的交响乐,下去以后咱们仿照课文写一写吧。附:两个可参照仿写的句子。
1.时而循着历史的长河飞向遥远的古代,时而飞翔在当今的科学天地;时而书声琅琅,时而书写沙沙。
2.飞翔的、流动的身影,旋转的舞步,亭亭玉立的风姿,像鸟儿款款低飞;欢快的跃动,像鸟儿展翅的舞蹈,恬静的栖息。歌声,笑语,在海潮的喧哗中,鸟儿倾心地鸣啭。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
教师:蜂巢图,《娃哈哈》音乐磁带。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蜂巢的知识。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
一、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放《娃哈哈》音乐磁带。
2谁会唱这首歌?会唱的孩子站起来唱给大家听,好吗?还可以边唱边跳。
3孩子们唱得真好听。这首歌把祖国比作什么?又把孩子们比作什么?
二、自由读课文,质疑,解疑
1自由小声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帮助理解部分词语,把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同桌互相质疑,互相解疑。3全班同学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三、朗读课文,深入理解
1借助挂图,理解“蜂巢”。文中用“蜂巢”比喻什么? 2“鸟岛”原本是谁的家?文中的“鸟岛”指什么? 3文中用“花瓣”比喻什么?
4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练读,抽读,评议。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6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拓展延伸 1.仿说:校园——家。
2.校园是可爱的、美丽的,校园的交响乐更是动听的。同学们,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带着你们的爱,再去观察校园的人或物,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板书设计 校园交响乐 蜂巢——教室 鸟岛——校园 花瓣——信
第二篇: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吹泡泡》教学设计3
《吹泡泡》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能仔细观察吹泡泡的过程,并能想象吹出来的泡泡像什么,会飘到哪里去。
2.能按顺序用“先„„接着„„最后„„”的句式以及“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一段连贯的话:
二、教学时间l课时
三、课前准备肥皂水、吸管、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小朋友看她在做什么?听听她在说什么?(儿歌)我有一瓶泡泡水,天天和我一起玩 只要轻轻一吹它,满天都是小泡泡。
怎么吹出来的呢?谁看懂了,来说说。
二、学会说吹泡泡的方法
指名说。(先把吸管放到肥皂水里蘸一下,再把吸管的另一端放到嘴里,接着轻轻的一吹,泡泡就从吸管的另一端钻出来了。)板书:先再接着
师:说得真棒!一步一步非常清楚。请你上来一边做,一边再说说。谁也能像他这样说一说,希望你能说得更好。(下边的小朋友听得有点糊涂了,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你能帮他说清楚吗?
把你吹泡泡的方法教给你的同桌(同桌互说)。会说的老师还要他上来边说边做。指名3-4人说。
三、实践体验
1、现在我们4人小组里轮流说,一个一个说,其他同学评评他说的对不对。每个人都要说。
2、会吹了吗?那么我们就来比一比谁吹出来的泡泡最好看,最特别好不好? 先在4人小组里比,选出最棒的全班比。所以你要看仔细了,谁吹得最好看,最奇特(师生尽情地玩,并配上轻快的音乐)1.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吹泡泡,观察吹出来的泡泡像什么。板书想 2.全班评议
推荐或自我推荐,认为谁出得好就请他来吹。(你想推荐谁,他吹得好在那里?)
认为自己吹得好的,你吹出了怎样的泡泡,是怎样吹出来的? 我吹出来的泡泡„„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词汇:有的像彩色的气球、有的像透明的大玻璃球、有的像个大彩球、还有的像一串透明的葡萄慢悠悠地飘、轻轻地飘、慢慢地飘等。(板书: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板书有的有的还有的
评议(分四人小组说——指名说——适当评议)轻轻地吹、慢慢地吹、小心地吹、小心翼翼地吹: 五颜六色、五光十色、花花绿绿、又大又圆、大大小小。
3、想象
好多漂亮的泡泡飞啊飞,飞去哪儿了,干什么去了?
四、整体练习说。
师:今天真开心,你能把我门刚才吹的过程和想的连起来说说吗?(自由说——指名说——评议)说的真好,小朋友回去后把它写下来,行吗?
第三篇: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吹泡泡》教学设计5
《吹泡泡》教学设计5 【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冰心奶奶回忆儿时玩吹泡泡游戏的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代快乐生活的留恋之情。文章中吹泡泡的过程既清楚又具体,而且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值得反复品味。【设计理念】
通过读文并结合吹“七彩泡泡”的情境,感受肥皂泡的美丽和神奇,感受冰心奶奶用语的优美、生动,培养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教学目标】
1、认识“易、裂、碗”等10个生字,会写“戏、易”等13个字。
2、学习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的,学习如何把事物写清楚、具体。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把事物写清楚、写具体的。【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七彩泡泡、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时间】 3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小朋友,你们平时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呢?我们敬爱的冰心奶奶小时候最爱玩的是吹泡泡游戏了。同学们一定也玩过这个游戏,对吧?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课文,看看冰心奶奶是怎样吹泡泡的,好吗?(板书课题,读题目。)
二、认读生字,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在文中画出本课生字,读熟会认,再用自己的方法记一记,再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认字方法,“开火车”认读生字。
4、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5、小组交流。
6、指名回答,全班评议。
(先介绍吹泡泡的时间和地点,接着写怎样吹泡泡及肥皂泡的美丽和神奇,最后写喜欢吹肥皂泡。)
三、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1、细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或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归纳难题。
四、作业
1、抄写字词。
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检查朗读,引入新课
1、指名朗读。
2、全班评议。
二、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3、4自然段。
(1)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小时候是怎样玩吹泡泡的?并把相关内容画出来。
(2)用自己的话说说玩吹泡泡的过程。(3)同桌互相说,然后派代表说,师生评议。
(4)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一边指导朗读,一边体会冰心奶奶小时候是怎样把吹泡泡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的。
①文中哪些词用得好?用重点号标出来,并说说为什么用得好。②指名回答,全班评议,教师随机指导:“放”“加”“和弄”“沾”“吹”“一提”等用词精当,且描写有条理。
(5)让学生吹七彩泡泡,亲身感受课文中所描述的情景。(6)朗读课文3、4自然段,积累好词佳句。
2、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冰心奶奶小时候为什么最爱玩吹泡泡的游戏?(2)小组交流。(3)全班归纳。
(其一,泡泡是“我们”自己小心地做出来的,它使“我们”骄傲。其二,泡泡是那么圆润、自在、透明和美丽。其三,泡泡使“我们”心里充满快乐、骄傲与希望。)
3、教师引导体会课文最后两句话的意思。
(1)作者看着这些肥皂泡,想象到了什么?(想象到肥皂泡飞到天上,挨着明月,渡过天河,飘过大海,飞越山巅。)
(2)出示句子“它们一个个飞到天上„„”指导反复朗读。(3)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泡泡真的能飞那么高,那么远吗?(4)指名回答,全班评议。
(这句话说的是肥皂泡随风飘散了,但它们不可能飘得那么高那么远,这是冰心奶奶的想象。冰心奶奶望着天上的泡泡,希望泡泡把自己五彩的梦想捎给太阳。)
(5)拓展想象:冰心奶奶小时候会有哪些五彩的梦想呢?
三、感情朗读,积累语言
1、分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文中有许多好词好句,写了美丽神奇的肥皂泡,请同学们把喜欢的摘录下来,多读几遍。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4、5自然段。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
1、指名背诵课文4、5自然段。
2、全班齐背。
二、巩固生字,书写练习
1、抽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读准 “扇、若、扯、润”的翘舌音。
2、小组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3、重点指导记字方法。
用已学过的部件记忆字形,例如:乘——剩羽——扇止——扯度——渡乔——骄
用对比形近字的方法记忆字形,例如:飘——漂若——苦
4、指导书写。
“易”字下面是“勿”不是“匆”。“戏”和“越”右上角都有点。
三、拓展延伸,实践体验
1、说说你最喜欢的游戏名称及具体的游戏玩法。(先小组交流,再派代表发言。)
2、玩一玩自己最爱玩的游戏,然后把玩的过程具体地写下来。
3、把写好的片段读给父母听,看看他们有什么意见,并作修改。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爬天都峰》教学设计2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要求:
1.教育学生懂得: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的意思,掌握“都、颤”两多音字的正确读音。会用“终于、纪念、鼓舞”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的问题,并会用“比”和“一会儿……一会儿……”说或写一句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2.理解“我”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尤其是最后一次对话。
3.准确掌握“居然”、“终于”、“汲取”等较抽象词语的意思。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依照登山的顺序:“在天都峰脚下”——“向顶峰爬去”——“爬上天都峰顶”记叙了“我”同爸爸以及一位不相识的爷爷,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课后的思考,练习向我们提示了阅读的重点,阅读时应引导学生先认识天都峰的“高”和“陡”,然后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爬山过程的艰难,特别要抓住“我”和“爷爷”的两次对话,前后联系起来理解,才能真正体会对话中所包含的丰富而深刻的内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黄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每年夏天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天都峰是黄山的一个山峰,这里山高路陡,风光无限好,只有勇于攀登的人,才能到达顶峰。今天让我们随同作者一同感受一下攀登的滋味。
板书课题:爬天都峰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2.查字典理解带生字的词。
重点理解:
似乎:好像。
犹豫:拿不定主意。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
攀登:抓住东西往上爬。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后出现的情况。
汲取:吸取。
居然:出乎意料。
3.质疑问难。
4.试读课文,纠正字音。
文中除“发”是多音字外,另外注意读准“天都峰”中的“都”念(dū)不念(dōu);“发颤”的“颤”读(chàn)不读(zhàn);“似乎”的“似”读(sì)不读(shì)。5.分段读课文,概括段意。
第一自然段: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
第二自然段:天都峰既高又陡。
第三至五自然段:讲“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并约定一起爬天都峰。
第六至八自然段:讲“我”与老爷爷、爸爸一起奋力向上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
第九、十自然段:讲“我”与老爷爷爬上天都峰以后,相互道谢。
第十一自然段:讲爸爸总结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中描写天都峰山势部分。
1.默读课文。
思考:这段话有几句?突出了天都峰的什么特点?
2.指名读第一句,说说你从哪儿看出天都峰的高。要求抓住以下词句理解:
“抬头望”:说明“我”还在山脚下,不抬头看不到峰顶。
“啊”、“哩”表达了“我”的赞叹,衬托了天都峰的高。
“我”爬得上去吗?”——这是个疑问句,对能不能爬上天都峰,连自己也产生了怀疑。通过这个怀疑进一步表现出了天都峰的高。
3.指名读第二句,理解天都峰的陡。
重点理解“从天上掉下来”和“真叫人发颤”。
4.小结。
这一段作者对天都峰高和陡的描写,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同时也暗示了我们爬天都峰非常不容易,没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是不行的。
二、讲读课文3—5自然段。
1.指名读“我”和爷爷的对话。
2.从“我”和爷爷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通过对“也”字的理解,我们不难看出:这一老一小都对对方能爬上天都峰持怀疑态度;但是我们仔细一想,这个“也”字还含有“羡慕”和“敬佩”的意思。
3.从文中的两个“点点头”中你又体会到什么?(都从双方身上汲取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4.小结。这一老一小在相互精神鼓舞下,约定一起爬天都峰。
三、讲读6—7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表明爬山艰难的词语。
(“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
通过这些词语体会爬山过程的艰难,尽管山势又高又陡,但他们不怕困难,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凭着努力向上攀登的精神,“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天都峰。
2.指导朗读。
3.小结。三代人战胜各种困难,终于爬上了天都峰。
四、讲读8—9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老爷爷说的话里包含几个意思?
(两个意思:一是表示感谢,二是讲感谢的原因。)
3.理解“居然”“鼓舞”的意思。
“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文中是讲“老爷爷”爬上天都峰出乎人的意料之中。但是也在意料之中。(联系第一次对话可以看出。)
4.小妹妹说的话里又讲了哪些内容?
(也是两个意思:先讲了“我”为什么能爬上山,再讲对老爷爷的感谢。)
5.“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以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提示:两个人的对话中为什么都有“勇气”一词?两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从他们的第一次谈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勇气他们怎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他们又怎能爬上天都峰?这个勇气来自对方的鼓舞,使他们增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奋力向上勇攀高峰。
6.感情朗读(注意对话部分,要读好语气语调。)
7.小结。“我”和老爷爷在峰顶互相道谢,感谢对方对自己的鼓励,给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五、讲读最后一段。
1.齐读课文。
2.“真有意思”是什么意思?
指的是“我”和老爷爷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舞,相互学习。
3.理解“汲取”和“力量”。
“汲取”就是吸取,“力量”这里指勇气。
4.说说爸爸这番话的意思?你从中明白了什么?(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舞,才能取得进步。)
六、总结。
1.简要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受到什么启发?(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同时,我们在与同学的相处中,也要注意相互学习,相互鼓励,这样我们的进步会更大一些。)
七、重点指导学生完成课后2、3、4题的练习。
八、作业。
1.感情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3.用“比”和“一会儿……一会儿……”各写一句话。
附:板书:
第五篇: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吹泡泡》教学设计2
语文S版三年级《吹泡泡》教学设计2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理解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吹泡泡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欢乐。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冰心写自己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吹肥皂泡泡的童年趣事。表达了冰心对自己童年时代快乐生活的留恋之情。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吹泡泡的,体会冰心奶奶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把吹泡泡的过程写清楚的。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图文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插图,导入新课。
观察画面,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的心情怎么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二、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
说说自己喜欢吹泡泡吗?为什么喜欢吹?
2、分自然段读,并说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组织讨论。
⑴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⑵说说为什么喜欢? ⑶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⑷理解句子。
三、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卡片。2.强调易错字: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冰心奶奶是怎样把吹泡泡的过程写具体、写清楚的。
2、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图文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检查复习生字词。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看看作者小时候是怎样玩吹泡泡的,在书中圈圈画画,做上记号。
2、学习“吹泡泡”的语句,理解词语意思,体会作者用词正确。①出示吹泡泡的句子后,谈谈哪个动词用得好?为什么用得好?练读句子,体会用词的准确。②通过填空练习理解:“慢慢地”吹、“轻轻地”一提、“慢悠悠地”在空中飘游、“轻轻地”扇,用词准确。③感情朗读吹泡泡的句子。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自主学习:你最喜欢的哪种泡泡,为什么喜欢?
2、学生汇报交流。
3、指导朗读。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自由读文,思考:冰心奶奶小时候为什么最爱玩吹泡泡的游戏?
五、练习背诵4、5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