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2011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研讨会上的讲话——张明华
在2011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研讨会上的讲话
省教育厅学生处处长 张明华
(2011年8月23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大兴安岭召开2011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研讨会。由于李东明书记有重要公务未能莅临,受李书记委托向在座各位领导和同志们问好,大家辛苦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成效、经验和做法,结合《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有关内容,分析当前就业工作所面临的形势,明确下一阶段重点工作,研究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路和举措。
刚才,高军书记就学生就业工作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做了年度报告,既全面总结了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又深入分析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做好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立波同志就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做了详细阐述,谈得都非常好,我完全赞同。
2011年,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各方面通力合作,特别是在各高校同志们的艰辛努力下,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体平稳有序,各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更加重视,措施更加完善,推动更加有力,一些重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2011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基本结束,毕业生平稳离校。在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同志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做出了努力,做出了积极贡献。我借这个机会,代表学生处和就业中心
对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为做好下一阶段和明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11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回顾
在过去的一年中,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地、各有关部门、各高校的共同努力,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1年全省高校应届毕业生209308人,比去年增加了8.9%,其中研究生16372人、本科生106163人、高职高专生86773人。截至8月10日,全省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为71.15%,其中研究生为78.93%,本科生为72.24%,高职高专学生为68.36%。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全社会就业工作首位的重要决策,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各有关部门超常规推动工作落实,得益于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线的同志抢抓机遇、克服困难、全力推进就业工作。
回顾我们的工作,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认识,狠抓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省教育厅和各高校站在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认真贯彻落实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做好教育系统自身的工作,在非常时期、以非常决心、用非常举措、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抓落实,认真配合人力资源等部门做好政策制定、宣传、落实、检查和服务工作,加强宏观调控,转变工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努力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
(二)广泛宣传,积极动员,营造毕业生就业的良好舆论氛围。今年,我们高度重视就业政策宣传工作,积极通过新闻会客厅、就业政策网上发布、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政策咨询解答、宣
传动员、教育引导等工作,把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及时传递给每一个毕业生。专门印制了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公告、致2011年大中专毕业生的一封信等,免费发送给高校毕业生;积极与生活报、新晚报等知名媒体合作,开办毕业生就业指导专栏,定期刊登就业政策、工作动态和工作信息;我们还注意发现和挖掘工作中涌现出的各类典型事迹,积极向教育部、团中央和有关新闻媒体推荐,如鸡西大学入选“2009-2010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所高校”,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东方学院入选 “2010-2011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所高校”,他们的就业工作先进经验已经在全国推广学习,发挥了典型引领作用。
(三)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省教育厅不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严格执行招生规模、学校布局、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评估、学位工作与毕业生就业状况挂钩的有关政策,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培养模式、科学设置专业提供依据,真正发挥就业导向作用。
各高校积极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普遍实施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紧紧依托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建设需要,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推进教学“质量工程”,使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普遍提升,对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如:哈尔滨工程大学针对“三海一核”的专业特色,抓住国家大力发展造船、核电事业的契机,着力培育船舶、核电行业就业市场,保持了学校在船舶、核电行业就业市场的高占有率。东北林业大学、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努力创造条件设置服务我省支柱产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务的专业,突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技能培养和训练,教学改革的成效明显,措施得力。
(四)规范管理,完善体系,完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强就业市场建设。省教育厅带队走访全国各地的用人单位,为全
省毕业生开辟就业市场。截至目前,先后在东莞、昆山、唐山、临海、宁波、大连建立了11个省级毕业生省内外就业、创业与实习基地,积极为全省高校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上半年,共精心组织行业招聘会和以高校校园招聘会为重点的大中型招聘活动共170余场。二是大力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教育厅专门出台文件,规定从2011年起,将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教师列入大中专院校专业技术职称评聘范围,适当照顾就业指导教师职称评定,根据岗位设置数确定高中级岗位限额比例。同时组织就业工作人员参加职业指导师资培训和认证工作,举办了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暨就业统计培训班,切实提高就业工作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三是积极开展科研活动,构建我省高校就业理论研究的阵地。我们与《黑龙江高教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四个编辑部合作,搭建全省就业工作理论研究平台,形成我省就业理论研究的良好氛围。四是确定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5家大学生创业园区为黑龙江省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黑龙江大学为黑龙江省大学生创业教育基地,鸡西大学为黑龙江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成功素质训练基地,并进行了授牌。
(五)政策扶持,典型引领,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我厅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各类项目招募工作,积极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鼓励各相关部门充分利用科研项目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努力开辟和扩大城乡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就业新领域。我们在政策、经费、项目等方面为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了大力支持,促进了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目前,各高校毕业生参加“西部行动计划”230人,“三支一扶计划“1000人,“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特岗计划”841人,发放自主创业证3920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今年,我们面向广大学生开展
了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在全省高校范围内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推动和引领工作,形成了我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星火燎原局面。
(六)广泛动员,加强配合,全力推进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长效机制建设。今年,我们抓住加强领导,政策引导、监督检查、宣传动员等重点工作,结合我省工作实际扎实推进,切实宣传发动,预征工作取得了实效。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预征入伍共报名8227人,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齐齐哈尔大学领导以“三个到位,三个确保”即组织到位,确保将入伍预征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来抓;宣传到位,确保每名毕业生全面掌握国家相关政策;服务到位,确保各个关节点工作有效落实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共有1568名同学参加预征报名工作,成效显著。
(七)重点帮扶,跟踪服务,认真做好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工作。我厅在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及残疾人毕业生等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重点帮扶,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和求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树立就业信心。全省高校均建立了特殊群体毕业生档案,积极开展“一对一”帮扶,根据毕业生的就业求职意向,通过多种渠道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岗位,各高校对特殊群体毕业生普遍实行跟踪与服务,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求职补贴,减免就业服务费用。
(八)注重教育,加强引导,确保高校和社会安全稳定。我们先后下发了《关于做好2011年普通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派遣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切实做好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阶段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等通知,同时加强检查督促力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各高校高度重视就业安全和稳定工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安全教育和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活动,在招聘会安全、防范招聘
欺诈和传销陷阱、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等方面,都制定了具体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加强招聘活动安全保障,维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及时排查并消除就业安全隐患,确保就业安全和校园稳定。
二、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一是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亟待进一步提升。在学科设置上,部分学校办学思想僵化,忽视就业情况和社会需求,无视教育部18挂钩规定,不顾办学条件和师资,盲目扩招或设置一些收费较高的专业,造成专业结构和市场脱节、办学特色不鲜明。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比较陈旧,表现在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学科专业低水平重复设置、效益不高,高新技术产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供给不足;“招生—培养—就业”的一体化反馈机制还没有完善,部分专业面向偏窄、课程内容陈旧、人才培养和社会要求脱节,应用型人才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存在较大差距。
二是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和“三到位”建设还没有全面贯彻。经过几年的努力,尤其是通过我省开展毕业生就业评估工作的促进,多数学校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支出上已经单列了预算,加大了投入力度,基本上满足了就业工作的需要。但是,还有一些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顶层设计不到位,还没有把这项工作摆在事关学校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来推进落实。部分学校还存在“重招生、轻就业”的现象,经费还未单列预算,远不能满足就业工作的需要,有的甚至连走出去开拓市场的经费都没有,致使就业工作人员在家“守株待兔”,更谈不上就业指导服务建设、就业市场体系和信息化建设了。有的学校甚至没有组织过供需洽谈会,导致校际间差异较大,影响了全省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均衡发展。目前,还有一些学校没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和服 6
务机构,人员配备远达不到1:500的要求,个别学校甚至只有一个人兼管就业。
三是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深度不够,职业发展教育水平有待提高。虽然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不少学校就业指导理念不清晰,部分高校偏重于“就业安置”,注重毕业生的就业率而忽视就业质量的提升;虽然大多数学校普遍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基本上处于以毕业生为对象的“毕业班指导”状态,仅在毕业前夕开办一些讲座,对毕业生进行一些突击教育,离国家要求的“全程化指导”距离还很远;部分学校的就业指导形式单一,缺乏个性化、专业化的就业心理咨询和辅导,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工作比较薄弱,学生并不满意;一些学校就业指导课课时得不到保证,缺乏训练有素的专职就业指导教师,授课质量不高;多数学校在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和指导方面力度欠缺,造成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缺失,毕业时不能及时不了解市场需求情况,不能合理定位,适应能力较差,加大了毕业生创业就业难度;另外,多数高校还普遍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就是二级院系的就业指导工作开展不深入、不到位,有的学校甚至还没有将院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还主要靠学校就业部门具体开展工作,过度依赖学校就业部门,全校上下主动开拓的力度不够。
四是相关政策宣传不力,贯彻落实不及时。部分学校对国家和省里有关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具体贯彻落实不到位。一些学校只是停留在贴布告、挂条幅、网发消息、下文件等浅层次的宣传形式,没有使毕业生真正做到入脑、入心,真正了解,尤其是近三年国家和我省出台的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西部计划、自主创业、特岗教师、毕业生到村任职等相关优惠政策,由于宣传不到位,真正了解的学生不多,报名者更是寥寥无几,致使很多惠及毕业生的
好政策的得不到落实。特别强调一点:一些学校忽视了对毕业生就业派遣、改派等相关政策的指导,致使很多毕业生对办理毕业派遣、报到证改派、户口、人事档案等涉及切身利益的事情了解不清,不知改派需要什么手续,什么流程,户口、档案怎么签转,对毕业后户口、档案的存放去向了解不清,这很容易激化学校和学生之间的矛盾。
五是就业信息化工作薄弱,数据传送问题较多。大部分高校就业网站功能不够全面,只停留在就业政策宣传、发布招聘单位信息、求职技巧等浅层次的应用上,不少内容更新不及时,信息陈旧、有针对性的内容不多,在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网上招聘、远程面试、咨询指导五位一体的网络功能还没有实现;有些高校不能有效地利用就业管理系统和就业网开展管理和服务工作,没有实现现代化的信息传递和网络办公,还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方式,致使信息报送和系统不兼容、传送发布不及时,工作效率不高;少数学校就业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对于相关信息报送工作不认真,工作拖沓,导致数据报送不及时,数据内容不准确,影响了全省的数据整理、审查、汇总、统计和报送工作。
六是就业率造假现象依然存在,影响了校际间的公平。个别高校“就业率造假”、学生“被就业”现象还存在,给教育行政部门、高校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有的学校不顾国家和省里的三令五申,还依然将就业手续作为学生毕业的条件,不交就业协议书或接收函等就业手续的,变相不许毕业或扣发毕业证、报到证或其他证件;或者是强迫毕业生将档案、户口存放在指定的人才中心或市场;还有以诱导、强迫的方式指导毕业生择业或保留档案户口。更有甚者,公然伪造虚假就业协议、合同制就业表或委托代理协议等。今年,我们将继续加大审查力度,邀请专业的统计调查机构进行核查,向社会公布客观、真实的高校就业状况。对弄虚作假的学校我们也将加大查处力度,在高校
就业工作评估和评奖评优时实行“一票否决”。
七是毕业生就业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受传统观念、社会舆论等多种因素影响,仍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尤其是家长的观念不能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在就业方式上,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将带来就业渠道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大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样,需要以多种方式就业。但在传统观念里,尤其是很多家长认为,到机关、事业、大企业、进高校才算“正式”就业,其他自谋职业、灵活就业、非公有单位就业都算不上“正式”职业;第二方面在就业岗位上,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各类非公经济单位、中小企业成为社会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来源,也必将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的主渠道,但毕业生和家长认为这些岗位薪水不高,缺乏制度保障,顾虑重重;第三方面在就业地域选择上,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工作在自己身边,不希望子女到外省就业,更不希望他们到中小城市、广大乡村地区就业,“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的现象依然突出。
三、明确任务,把握重点,扎实推进我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平稳发展
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基本结束,201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即将展开。当前,国际金融债务危机引发世界经济急剧动荡,国内通货膨胀加剧,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而产品利润下降,致使国内一些制造型企业纷纷倒闭,对毕业生就业将会带不利影响,我们要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的要求,认清就业形势,坚持以观念转变为先导,以政策落实为基础,以项目实施为载体,以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为重点,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明确目标任务,不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做好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工作,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体制。实践证明,统筹规划,合理分工,做好顶层设计是毕业生就业工
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学校内各个部门的资源,集中全校教职员工的合力来完成这项工作,仅仅依靠就业工作一个部门力量来做好这项工作是不可想象的。各高校党政一把手要进一步充分认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真正作为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作为关乎学校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作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生命线,纳入学校党政工作重要议事日程。要身体力行,带头研究本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在校内健全以院长、院系主任负主要责任的院系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体制,同时要发动全体教师,进一步凝聚学校各方面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共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是抓好高等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继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把战略重点、工作重心放在更加注重全面增强高等教育与社会需要的适应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上来,放到更加注重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上来,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各高校要按照《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和《黑龙江省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立足校情,找准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培养方式上进行调整。要主动关注产业发展和行业需求,主动建立联系,使之更加适应社会需要。要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根据就业需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确保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一定的实习实践活动,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尤其是高职院校要普遍实行“订单式”培养,确保学生至少有半年时间的顶岗实习,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要努力实现应届毕业生都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目标。
三是抓好指导服务,不断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一要加强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各高校要把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要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采取措施,帮助和引导大学生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成才观,使“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二要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就业信息网的枢纽和桥梁作用,不断丰富和完善就业网的指导和服务功能,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网上招聘、就业指导活动,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提供个性化服务。三要加快推进高校就业指导全程化、专业化进程。重点加强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的学科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使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课程尽快成为必选课、必修课。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相对稳定的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就业工作队伍,加大就业工作人员培训力度。四要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广开就业渠道。各高校、相关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工商联、行业协会等部门的联系,主动邀请各类企业进校招聘。同时,要紧紧把握政策导向,积极开辟服务外包企业、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等毕业生就业的新渠道。五要继续做好各类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帮扶,通过优先就业推荐、分类指导帮助、强化培训实习、给与适当求职补贴、进行心理辅导等方式,把温暖送到每一名毕业生身边,把工作做到每一名学生的心上,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
四是抓好项目推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一要坚决贯彻落实6月2日国务院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关于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战略部署,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形成到基层就业光荣、在基层锻炼成长成才的校园风尚;二要完善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通过优惠的政策和完备的机制吸引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三要认真落实国家和地方促进基层就业的各类项目,重点抓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
师特岗计划”及本地实施的各类项目的招募工作,积极配合各级兵役部门落实好在高校毕业生中征兵工作,动员更多的毕业生为国防建设做贡献。2012年,我们要抢前抓早,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争取入伍预征毕业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四要统筹研究为农村基层输送大学生的招生、培养和就业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如“村村大学生”培养计划等,尽快完善实施办法;五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努力开辟服务外包企业、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等毕业生就业的新渠道;六要整合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普遍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大学科技园区,为高校毕业生和在校学生构建创业孵化基地,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项目引导、技能培训、专家指导、法律援助等公益性服务和扶持,组织创业实践,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
五是抓好制度建设工作,提升就业管理和服务的层次和水平。一要整章建制、加强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规范化运行、程序化操作、制度化约束、科学化实施、文明化办公、便捷化服务”六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为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开展保驾护航;二要提高毕业生就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认真学习《毕业生就业工作规则》、《致大中专毕业生一封信》等政策文件,提升职业指导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三要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打造毕业生就业工作软实力。我们要把工作做实做细,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和帮助,要把毕业生就业派遣、改派和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以及其他相关事宜在学生离校前给他们交待清楚,把《致大中专毕业生的一封信》发到毕业生手里,有关内容解读清楚,要对他们的职业发展负责任。四要加强学习交流,提高全省就业管理和服务整体水平。我们要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加强校际间、省内外同行的交流和学习,特别是向我省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50强学校的三
所学校学习,借鉴他们富有成效的工作做法和措施,并结合本校实际,创新思路、突出特色,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和水平。
同志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艰苦、长期的工作,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任务更加艰巨。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体系,创新方法机制,提供切实保障,同心协力,开拓进取,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提高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为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二篇:在2011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研讨会上的讲话—— 张立波
在2011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 张立波
(2011年8月23日)
尊敬的高军书记、张金学院长、周福泉院长、明华处长、各位领导、高校就业战线的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刚才,高军书记就2011年省高教学会就业工作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一会,明华处长还将对2011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下一阶段工作做重要指示。下面,我就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谈几点意见:
一、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是一项永恒的使命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站在全局和政治的高度,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要求千方百计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可见,大学生就业工作在历史上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大学生就业工作虽然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但教育系统
承担的责任首当其冲。就毕业生就业工作而言,有两大要素对其起主导作用,一是人才培养质量,二是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为毕业生、结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对我们高校专门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同志而言,就业指导与服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法定责任,也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使命。
近年来,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紧紧围绕“服务毕业生、服务高校、服务用人单位”的宗旨,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中做了积极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以往单一的毕业生派遣服务逐步发展为全方位、多渠道、个性化的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如毕业生档案户籍服务、学历认证、NIT、就业市场开发、人才测评培训等;二是已经建成了以校园招聘活动为主体、以小型常设市场和网络市场为辅助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服务体系;三是形成了以职业指导师资培训为手段、以大学生职业发展理论研究为先导、以大学生职业指导专家库为支持、以大学生就业工作高层论坛为推动的全省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四是积极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与职业规划指导体系;五是建立起了以黑龙江省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为枢纽,上联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下接各高校、各地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的就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通过网络平台、就业联盟、QQ群等多种形式努力构建多方协作、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推动了高校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就业指导中心也得到了上级领导、高校、2
大学生和社会的较好评价。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厅党组的正确领导、各高校就业工作部门的支持及相关部门的帮助。借此机会,向多年来关心、支持和帮助中心发展的厅领导、学生处、各高校、就业工作专业委员会及相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们也深深的感受到,领导的关爱和社会的肯定对我们来说更是一种鞭策和压力,也成为促使我们更好地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的一种动力。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优质服务上狠下功夫 教育部将2011年作为“毕业生就业优质服务年”,李东明书记也对就业指导中心工作提出了“以服务求信誉、以管理求发展、以业绩求地位”的要求。我认为,省中心也好,学校中心也好,我们都需要转变观念,准确定位,将为毕业生“服务”放在首位,将“优质”、“高效”作为努力目标。这里,我对“优质服务”有几点认识和大家分享:
1.在查摆服务问题上下功夫,追求完美
查找问题是做好工作的第一步,只有认清了不足,才能够不断改进,提升层次。当前,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各类学校之间、各层次学校之间、同类层次学校之间的工作水平差距较大;二是少数学校领导班子还没有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到事关高等教育发展、事关学校生存的高度去认识,就业师资、就业投入等就业保障体系不完善;三是部分学校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较弱,缺乏训练有素的专职就业指导师资队伍,仅靠毕业前夕的一些讲座是不可能真正满足学生需求的;四是招生、教学、就业、3
学生工作等机构联动的工作机制还没有建立;五是在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毕业生的毕业教育、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当然了,作为省级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部门,同样存在与部分高校联系不够紧密,市场开发与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一起改进。
2.在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不断深化服务内涵
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要提高毕业生就业服务质量首先要从观念上进行转变,站在毕业生的角度考虑,在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工作出发,从广大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出发,要发扬“走遍千山万水,不怕千辛万苦”的精神,“道尽千言万语,不惜千方百计”努力帮助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帮助毕业生迈好人生第一步。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用心去工作,用爱去奉献,以服务为出发点,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落脚点,不断深化服务内涵,细致服务,努力将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工作做细,做好,积极为毕业生提供高效、便捷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3.在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不断扩展服务外延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原有的单纯的求职、招聘信息的对接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新时期的就业公共服务对我们在服务的外延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服务深度上,我们要将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做细做透。一是要借鉴国外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先进理念和好的做法,如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等,传播职业规划理念,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 4
观、就业观,同时积极开展有针对性、个性化的一对一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使就业主体在就业观念上发生根本的转变;二是要注重科学指导,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并将科学理论用于指导工作实践。近年来,我们也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我中心开展的《黑龙江省绥芬河综合保税区人力资源需求结构研究》、《长三角及环渤海湾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调研报告》等都将对今后的就业工作乃至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三是加强弱势群体的和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按照教育部要求,我们要将就业困难毕业生纳入就业援助体系,积极开展更具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服务。要将弱势群体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作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重点,建立跟踪保障机制,从就业指导、就业帮扶等多方面、深层次做好其就业推荐安臵工作,努力为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一对一”服务,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
在服务的广度上,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一是要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的受益面,让更多的毕业生和高校享受到我们的服务;二是服务内容的拓展,我们要从以前单一的就业求职招聘对接扩展到政校企合作的推进,搭建高校与企业深入合作的平台,进而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如我们在宁波、昆山、东莞等地建立的就业基地已经开始凸显成效,省内不少高校除借助基地推荐毕业生外,还跟当地企业签署人才培养合作协议,昆山还在我省设立“中国金谷〃花桥国际商务城”奖学金、助学金,以吸引毕业生到当地就业;三是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在我们发挥教育主体作用,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同时,我们还要 5
积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关心、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大学生就业的良好舆论氛围,如龙广高校台、中国移动哈尔滨分公司、金蝶软件集团等都已经成为助推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
4.在服务创新上下功夫,提升服务品质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以及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发展对我们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单一的被动式的服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和毕业生的需求。我们必须尽快的转变服务理念,在服务创新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才能够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好。目前,我省有不少学校已经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上进行了积极的创新和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最典型的当数入选50所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的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东方学院、鸡西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切实保证就业工作“人员、场地、经费”三到位,同时立足理工特色,依托优势学科,与企业充分合作,积极开展“定制式”培养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黑龙江东方学院推进实施的“全程化、全员化、全方位促进就业”的就业工作模式;鸡西大学的“大学生成功素质训练”等都已经成为全国推广学习的典型。还有黑龙江大学的“面向全体学生、基于专业教育、实施分类培养、强化实践环节”的创业教育体系等,也都是非常值得学习借鉴的。真诚希望各高校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办学和服务中总结出更多的经验。今年全国50所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评选即将启动,希望各高校能够高度重视,踊跃申报。
三、突出重点,做好今年几项重点工作
下一阶段,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工作将继续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突出重点,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努力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适用型、应用型的专门人才输送到现代化建设的岗位上去,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积极为我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
1.重点抓好三个大赛,检验我省就业创业工作水平下半年,“中国移动杯”首届全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第五届全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首届全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师资课程教学大赛将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但是,大赛不是目的,大赛只是一个手段,是一个载体,我们旨在通过大赛检验各高校创新创业和职业规划教育开展情况;通过大赛传播创新创业和职业规划理念,引导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确立职业目标,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技能;通过大赛促进我省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
以创业大赛为例,大赛自1月份启动以来,累计有46所高校的900余支队伍报名参赛。目前已经进入最后决赛阶段,省级决赛及颁奖典礼将于9月份进行。本次大赛具有参赛范围广、参赛团队数量多、社会参与面大等特点。但是通过创业大赛,以及前几届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我们总结发现,仍有不少学校没有参与到大赛中来,有些学校不是学生的问题,恰恰是组织者的问题,或者有些学校没有对团队、选手进行进行系统的培训,导 7
致参赛质量不高等。
我真诚的希望各高校能够端正态度、高度重视这几个大赛的相关工作,提前谋划、认真组织,扎实开展,将工作做实做好。下半年,我们还将举办全省首届高校大学生创业高层论坛、全省大学生自主创业典型巡讲、设立大学生自主创业苗圃等系列活动,这一切工作都需要各高校的密切配合。
2.积极开展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不断提高我省职业指导队伍专业化水平
高素质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前提和重要保障,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常抓不懈。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通过职业资格培训、高校内训、送出交流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我省高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建设,不断提高高校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希望各高校也能够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从保障培训费用,选拔高素质、有责任感的人才充实稳定师资队伍,为就业指导教师建立稳定的个人发展空间等方面入手,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稳定的师资队伍。同时,我们还将继续完善全省职业指导专家库,并发挥其作用,组建“专家宣讲团”深入高校开展政策解读、职业指导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不断提升我省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从2008年起我们已经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黑教学„2009‟134号文件提出:各高校要于2011年年底前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希望各高校回去以后尽快督促落 8
实,我们将选择适当时机深入高校检查落实情况。
3.加快就业市场建设与开发,积极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服务体系
近年来,我们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带领高校在珠三角、长三角和渤海湾等经济发达地区开展就业市场开拓,调研走访当地人才服务机构和用人单位,先后在东莞、昆山、唐山、临海、宁波、大连、北京、吴江等地建立了11个黑龙江省高校毕业生省外就业、创业与实习、见习基地,通过“点”的建立,推动了“面”的工作的开展,所有高校均可借助这些省级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目前,这些就业基地对毕业生需求量巨大,但是我们部分高校参与、利用较少。我们希望各高校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开展就业推荐工作。
下一阶段,我们也希望继续与高校一起,充分发挥行业、企业、校友资源优势,开拓省内外毕业生就业市场,整合各高校在省内外的就业基地,建立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联盟,用“拳头”打市场,形成合力,实现资源共享,努力打造我省就业品牌,积极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和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4.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各学校要进一步重视就业工作网络信息化建设,不要仅仅满足于有就业网站,而是要不断丰富网站的实用性。同时,希望各学校充分利用黑龙江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省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除网络办公功能之外,还承担着国家、省市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宣传、典型推广、经验交流等工作,现设有“学生求职”、“企业招聘”、“网上办公”、“工作简报”等10余个栏目、9
20余个功能模块,新增“网络精准招聘”等功能,定期举办网上招聘会,可以为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提供求职、招聘、推荐毕业生等服务。各学校要在完善自己学校就业网站的同时,充分利用这一省级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平台,积极做好信息交流、沟通、共享工作,积极为毕业生提供通用性和个性化的就业公共服务。年初,我们已经对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做了一次调研,也准备在适当的时机召开一次专门的现场交流会,以进一步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希望各高校提前筹划,做好准备。
5.以就业信息工作为平台,积极打造我省就业工作宣传阵地 为及时掌握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整合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资源,交流推广工作经验,全力做好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宣传工作,我省就业信息工作自2009年3月启动以来,累计核发高校就业工作动态500余条,并形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简报》、《就业要情快报》、《高校就业工作动态(网络版)》等宣传媒介,就业信息工作已经成为领导掌握就业工作动态、了解毕业生就业状况的重要窗口,成为政府科学决策、指导工作的重要依据,成为交流经验、推广典型的重要载体,也为高校展示形象提供了重要平台,为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成为推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有效载体。但是,目前仍有个别高校对此项工作不重视,报送就业工作信息少、甚至没有报送过,我们希望各高校能够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积极组稿投稿,充分发挥信息工作的平台作用,积极打造我省就业工作的宣传阵地。
同志们,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省级和学校两级毕业生就业服务部门,我们要积极改变工作作风,以服务求信誉、以管理求发展、以业绩求地位,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就业指导全程化、专业化进程,在就业指导的普及性、专业化和个性化上下功夫,把职业发展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贯穿于就业工作的始终。
毕业生就业工作承载着千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直接体现了“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我们要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要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内容,带着满腔热情,千方百计地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帮助毕业生更好更快就业。
谢谢大家!
第三篇:在学困生研讨会上讲话
如何让学生信任你
——在留守儿童辅导研讨会议上讲话 刘冬
做为一名教师,对待学困生要想让他们信任你、接受你,首先你就要树立好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地位,这样你才是学生的真正好老师。而新世纪的今天不再是严师出高徒的年代,你的形象不能只靠“严”字便能立得住脚,而是要做为学生的朋友,以理治学,以情换情。
一、知识渊博,做学生的“偶像”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现在的孩子从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知道各种知识,他们不再是老师教什么、做什么的“乖”孩子,而是一些有思想、有主见的“小大人”,这样就需要我们老师有渊博的知识。古今中外上到天文,下到地理,我们都应了解、掌握一些,这样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我们老师才可以滔滔不绝,准确无误地讲解。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使一些孩子产生了更多的求知欲,他们敢想感问,如果问我们几次,我们只能含糊其词,或者一无所知,那么在孩子心中老师的“神圣”会何在呢?你又如何去管理这个班集体,如何教孩子们去学习。记得我在教《草船借箭》一课前,收集了大量有关《三国演义》的资料,防止学生们问起有关知识而说不清,果然他们有问有答,在不清楚或不懂的地方我便给他们讲解,一节课过后,他们真的把我看成“偶像”。借此我鼓励他们多读多看,与我比赛看谁知道的多,从而使同学们产生了学习兴趣。在学到《航天飞机》一课时有关航天飞机和飞机的知识我几乎没有讲,都是同学们自己搜查到了资料,做到了真正掌握和了解航天飞机和飞机它们的区别、特点和作用等一些知识,这难道不是“偶像”的作用吗?
二、爱学生,做学生的“慈母”
1.爱每一个学生,不要只爱优生不爱学困生。
爱学生,所有的教师几乎都会说能做到,然而他从内心里自觉地爱学困生就比较难了。于是,就出现了有选择的“爱”,或叫做“偏爱”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之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别,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但我们的教师却根据这些差别把他们分成好学生和差学生。往往把暂时学习不太好的学生看“死”,用一种静态的概念来定位差生,甚至认为这些差生的学习是永远也无法改变的。由于在教师的大脑中有了这一概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就放松了对学困生的关心,甚至挖苦讽刺或者放任自流。殊不知,大多数学困生的出现,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力低下,而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中一次偶尔的失误,没有得到及时矫正,就成为下次学习新知识的认知障碍,这样周而复始地积累起来就使一部分学生成了学困生,其实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发展后劲是很难估量的。就象马拉松赛跑,很难预言,开始时的前几名成绩就一定优秀,而处在后几名的就一定追不上。按理说,正是因为学生的暂时后进,教师才更需要给予他们热情鼓励和实际帮助。然而多数老师常常是对学困生采取了放弃的态度,把主要精力和大部分的爱给了那些自认为比较好的学生,因而,优生与差生的差距越来越大。造成这一不良后果的责任在教师,但教师从没有责备自己。教师不应该总用苛刻的眼光去挑剔学困生的短处和缺点,其实,学困生并非一切都差,他们一定有自己的优点,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而不要盯着他们身上的缺点。新世纪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转变思想、转变观念、转变态度,紧紧地盯着所有学生身上的优点、特点和闪光点,永远从正面的、积极的、健康的、亮丽的角度去看问题,去引导学生天天向上。
2.全面爱学生,不要两眼只盯着分
每个孩子都是怀着好好学习的真诚愿望进入学校的,可是,为什么几个星期或几个月之后,学习就成为某些孩子的苦恼呢?就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把分数当做衡量优差生的标准和奖惩学生的武器。通常按百分制60分以下为不及格,对于不及格的学生就等于宣判了他在班级中地位低下宣判了他的差生身份,这也意味着从小学开始他们要背着这个近乎低能儿的包袱一直背下去。在老师轻视冷漠的眼底下,在一次次宣布低分的打击下,在同学们的冷冷耻笑中,一个本来天真灿漫、充满希望的孩子就这样日渐消沉,久而久之连他自己也认为自己天生“弱智”了。一个人从小就没有尊严,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更悲哀的呢?分数成了学生的命根,决定了学生的前途和命运,这是教育的悲哀。是谁造成的呢?是教师?是学校?是社会?现在,我还回答不了,但我以为一个有良知的、有道德的、有眼光的教师,应该善待孩子,慎用分数,尤其是对不及格的学生,我们对他们应尽量换一种评价方式。在保护孩子自尊的前提下,多给予他们一些鼓励和表扬,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促使他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实际上,孩子们还不懂得分数并不能代表他们的智力、能力和学习潜力。在他们幼稚的心灵里,往往也错误地把分数看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这对他们的发展是很危险的。
3、理解、宽容学生,不要动不动就批评、惩罚
如果给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有行为过失的学生戴上一顶“坏孩子”的帽子,其结果就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一生的发展。我们应该知道,未成年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尚未成熟。孩子们的行为往往是纯真的,也许是好奇心和表现欲所导致的行为过失,大多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孩子们犯了错误,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决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他们正是在不断从错误中汲取教训而成长起来的。鞭挞儿童是教育上最不适用大一种方法,因为惩罚会使孩子从良心的自我责备中解脱出来,把孩子推向了错误的深渊,这是很危险的,是教育的失败。
三、是非分明,做学生心中的“法官”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呢?在学校这样的大家庭里,有的孩子家里很穷,有的孩子家里很富有,有性格开朗的,有性格内向的„„,由于种种的不同,也总会有种种矛盾的产生,矛盾产生了,他们最先想到的是老师,他们都想得到老师的庇护,打消对方的气焰,这时需要老师的理智,你要是非分明,不要因为印象,成绩而随意批评、指责,那样会对一些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孩子产生对你的烦感,在以后的日子里会很难与他们沟通。如果你方法得当,被批评的孩子不但不记恨,反而会更尊敬你,并且他们会做你最好的助手。
有一次,我们班一个所谓的“好”学生与“坏”学生因为小事打起来了,我很气愤,经过调查确实不怨“坏”学生,我批评了“好”学生,“坏”学生很感动,感动之余我告诉他你也有不对的地方,有什么事要找老师,老师会给你一个公平的结果,他诚恳地点点头。后来我又单独找了“好”学生,问他:“老师批评你生气吗?”并且告诉他你在老师心目中是多么好的学生,我以理服人,最后他流下感激的泪水,真诚地对我说:“老师,再没有下次了”。这样两个孩子都教育了,并且没有因为我的批评而使他们其中的一个来记恨老师,相反,他们都很信任、感激我。
总之,他们虽然是孩子,但他们的感情是真挚的,只要你付出真心,以心换心,你一定会得到孩子们真心的喜欢和信任,同时,你也会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给人一个台阶,往往会赢得友谊,得到信赖。给人一个台阶,往往是拥有朋友的开始,也是自己成功的开始。
第四篇:在全国、全省就业创业工作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续会上的讲话
在全国、全省就业创业工作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续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我们一起收看了全国、全省就业创业工作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对今年的就业创业工作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抓好贯彻落实。下面,结合我市工作情况,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坚决扛牢政治责任,稳定就业形势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对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先后召开一系列会议,部署开展“新春关爱”“企业用工保障”等专项行动,各级各部门履职尽责,积极推进,确保了全市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持续向好。面对当前艰巨复杂的形势任务,我们一方面要坚定信心,在当前工作基础上,继续发力,持之以恒地把就业优先战略实施好、落实好,努力稳就业、保就业、促就业。另一方面,又要增强底线思维,充分认识做好今年就业工作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特殊性、紧迫性,以更加积极的政策和更加有力的措施,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好,千方百计确保就业形势稳定,稳住经济社会“基本盘”。国家和省、市制定出台的关于“六稳”“六保”的政策,很多都是跟就业创业相关的,一定要确保落实到位。
二、大力度开发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高校毕业生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帮助大学生在**实现就业创业,既是完成重要的就业任务,也是在为城市集聚人才、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撑,事关城市发展的未来,需要下大力气抓好。一是大力度开发就业岗位。在扩大公务员招录、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规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实施好企业用工保障服务专项行动,广泛摸排企业需求,及时精准推送求职招聘信息,畅通企业和大学生之间的对接渠道。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线上与线下并重,在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同时,满足企业用人需求。二是丰富就业渠道。精心组织实施选调生、“三支一扶”等基层项目和大学生应征入伍,支持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和技能培训,鼓励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企业干事创业。三是实施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帮助提升创业能力,全面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资金补贴、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扶持发展一批功能完善、承载能力强的创业载体,支持大学生创业发展。四是提高服务精准度。按照“就业服务100%全覆盖”的要求,抓好离校前就业服务和离校后跟踪服务,建立完善毕业生实名制服务信息系统,积极为毕业生求职、落户、档案代理提供便捷服务,确保离校不离帮助、离校不离服务。五是坚决落实政策。为推动毕业生就业,近年来国家和省、市陆续出台了一大批高含金量的政策,要把这些政策利用好、兑现好,人社、教体、财政等部门,要精准组织实施,全面准确落实,用足用好就业补助、创业带动就业、人才补贴等各类资金。
三、强化源头治理,紧抓根治欠薪不放松
依法严格规范建筑市场发包与承包秩序,严格落实实名制管理、劳动合同管理、工资专户管理、工资保证金等规章制度,加快构建完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长效机制。各有关部门和县市区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尽快完善信息化手段,采取有力措施,搞好源头治理。发改、财政、国资部门要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切实将工作落实到位。
同志们,做好就业创业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各级各部门要积极作为,协同作战,持续发力,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落实落地,推动全市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五篇:在全市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5年3月19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经局党组研究决定批准召开的,也是继全市人事工作会议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市性工作会议。晓风局长非常重视,并在23日全市人社工作会议上提前向各县市区领导打了招呼。今天召集人社部门、高校、企业专题进行探讨交流,目的就是围绕推动我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当前我们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培养使用等方面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今后努力方向;以使大家统一思想、相互借鉴,更好地贯彻落实全市人社工作会议精神,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实现毕业生扩大就业。刚才大家交流了做法,谈了设想,我对大家的做法给予肯定,对工作设想赞同。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在今后工作中借鉴。
一、当前我市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状况
在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及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人力资源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政策文件精神,采取切实措施,千方百计为毕业生择业牵线搭桥,搞好服务,推动毕业生就业,取得明显成效。截止2012年2月份,全市共保管大中专毕业生档案56113份,其中2010年保管9201份,2011年保管7005份;2011年,全市累计为毕业生就业举办招聘会441场(次),联系用人单位1162家(次)布展,提供就业岗位(机会)1524个;吸引大中专毕业生151954人次参加,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55877人(次);2011年,我市就业指导及服务部门通过与用人单位洽谈及联合,推荐毕业生就业3152人;各级就业服务机构为8774名未就业毕业生办理失业登记,为450名自主创业毕业生办理创业贴息贷款,为1778名毕业生办理失业保险,为288名企业就业毕业生缴纳保险补贴;举办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班398场次,对157474名毕业生进行了实用技能和创业培训;为150名家庭困难毕业生发放了网络学习卡;通过省厅、市局网站发布用人需求信息4次,征集用人单位847家,提供就业岗位13960个;为1527名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就业岗位见习;通过考试,选拔6753名高校毕业生赴乡村基层参加大学生志愿者计划;市属高校毕业生就业率89.3%,中专毕业生就业率92%;我市2011年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被省厅评为先进,全省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研讨会和未就业毕业生培训工作现场会在我市成功召开。
以上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凝结着各级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是全市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是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全市人社系统领导充分重视与支持的结果。体现了全
市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者“奋力拼搏,不遗余力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工作主旨和良好作风。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和多部门共同推动完成。学校、人社部门、用人单位均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我市高校在对毕业生培养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努力提升就业能力,并积极为毕业生择业牵线搭桥,在定期举办校园招聘会外,均围绕扩大就业进行了各具特色探索。沧州师范学院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沧州医专结合自身实际与京津沪等地卫生医疗单位开辟就业实习基地,沧州职技学院加强实践技能训练、与著名企业联合实行订单式培养等。作为推动、引导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职能部门,人社系统认真贯彻落实毕业生就业方针政策,千方百计为毕业生择业搭建平台,努力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大力开展用人信息征集,举办综合和专场招聘会,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政策宣传、信息发布。泊头、河间两市积极开展招聘活动,2011年举办招聘会57场次;任丘市规范毕业生需求信息征集和发布,建立乡级毕业生就业服务站;黄骅市认真为基层就业毕业生和大学生志愿者排忧解难;渤海新区积极为毕业生就业找出路,利用中企等大型企业落户新区优势,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沧县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去企业服务,以政府名义出台毕业生奖励补助办法;南皮县根据企业需求对毕业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东光县注重信息收集与发布,邀请成功人士
为毕业生做经验介绍;青县积极开展职业介绍并进行针对性岗位技能培训;新华区建立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库,开展“三走进”活动;吴桥县联合北京等外地企业积极输送毕业生;海兴聘请专业人士举办就业讲座;开发区建立动态“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库”;中捷拓展技能人才输出业务;肃宁县对困难毕业生发放补助金和实施帮扶;运河区认真落实高校毕业生基层志愿者计划,开展创业培训和举办网上招聘活动。今天与会的泊头宏业机械、任丘永基光电、黄骅信诺化工3家企业,积极接纳大胆使用毕业生,并在培养、使用、激励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为毕业生安心工作创造宽松环境,排忧解难。
以上是对我市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简要概括,应该说,立足本地,开阔思路,拓宽视野,积极为毕业生择业牵线搭桥;扩大宣传,缜密谋划,认真组织,实实在在为毕业生提供信息服务;着眼需求,真抓实干,认真开展提升就业能力培训;政策引导,大力鼓动,力促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是我市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突出特点,也是广大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者遵循与坚持的。正因为此,我们的工作有声有色,卓有成效,确保了我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超出省定目标,受到广大毕业生和学生家长及社会充分认可,没有辜负肩负的责任和工作使命,张宇常务副市长在全市人事工作会议上给予充分肯定。
二、紧紧围绕全市中心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人社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各项工作
(一)站在发展和大局高度,认清当前形势,明确目标任务。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是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全市上下抢抓《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国家战略机遇,加快沧州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大中专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历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都非常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2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就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行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要更加注重选择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转变为就业拉动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把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过程转变为统筹城乡就业的过程,使促进就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部进程”。全国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天上午召开,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同志还要就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因此说做好2012年我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2012年,全市市属大中专毕业生1.7万人,加上外阜回沧毕业生,历年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增加毕业生就业人数近4万人,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可以说机遇与压力并存,对此我们要认清形势,主动出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按照全市人社工作会议部署,2012年我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目标任务是: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力度,将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政治任务;继续大力实施未就业毕业生“双新”培训计划,实行“双新”培训常态化,切实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实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实名制管理;建立未就业毕业生就业需求台账,实行跟踪服务;落实好2012年“大学生村医”“三支一扶”志愿者计划;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建立就业见习长效机制;创新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打造服务品牌;确保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86%以上。
(二)开阔思路,奋力拼搏,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展。面对严峻就业形势,大家要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大胆探索,力争使今年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就业政策,大力开展宣传与观念引导工作。每年国家都要出台有关毕业生就业政策,这是我们开展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基础,对此要充分掌握和领会精神实质及办法措施,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多途径、多形式大力宣传,加强督导,确
保国家政策落到实处。为鼓励毕业生就业和创业,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优惠,如创业贷款贴息、失业补助金领取、创业补贴、免费创业培训、就业见习补贴、困难人员认定、失业登记证办理、就业企业为毕业生缴纳社会保险等,由于宣传力度原因,社会上、部分企业和毕业生对此不够了解。为此,联合相关部门和机构,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如开展送政策、送信息进校园、进企业活动,通过互联网、报纸、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大力宣传。针对当前部分毕业生择业时贪图安逸、舒适,不注重专业能力锻炼与培养等现象,大力宣传就业形势,宣传国家重视、鼓励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发掘成功事例宣传报道。
2、充分重视需求信息收集发布工作。对用人单位进行需求信息收集并发布是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的重要职责,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毕业生择业的纽带,大家对此要高度重视。省厅今年已开通毕业生就业指导信息网,正在征集用人单位相关信息和网址链接,我市也已对此项工作进行布置,希望同志们按要求完成。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征集应该说是一项经常性工作,工作中随时进行收集,从以往工作看,有的县市区同志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希望今后注意。今后市级将对需求信息收集工作实行季报制度,并把完成情况当成一项重要考核指标。我承诺,今后凡是县市区上报用人单位需求信息,不论时间,不论数量多少,凡有要求的,都及时在市人力资源网给予发布或通过省厅网站发
布。
3、多形式开展综合或专场招聘工作。招聘会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相互交流的平台,是毕业生择业的主要途径。今年3所市属高校举办校园招聘会确保不低于6次,即每校春秋确保开展1次;人力资源部门要定期举办综合或专场招聘会,形成制度,没有形成制度的至少要每季度召开1次。对招聘会进行规范,对参加招聘的单位,其情况简介及对毕业生需求信息要进行登记留存,并进行会后整理统计,适时汇总发布。高校举办校园招聘会,严格遵照河北省校园招聘会管理办法及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文件施行,会前报批方案及会后进行总结备案。市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将在市人力资源网开辟高校及市县招聘会信息专栏,对高校、县(市、区)举办招聘会情况信息及时报省并在市局网站发布。
4、大力实施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培训计划。这是一项需要下大气力完成的工作,当前许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另一方面许多企业招不到所需人才,存在结构性矛盾;部分毕业生就业时缺乏实践技能等,都需要对毕业生进行新知识与技能培训。这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市场需求因素和多部门协调才能完成好。当前,许多高校已意识到这一问题,纷纷加大毕业生实践技能训练,但仍有不少毕业生依然不能适应实际用人单位和岗位需要。对毕业后暂不适应岗位需求的毕业生,人社部门要拓宽思路,广开渠道,进行有针对性技能与知识培训,提升就业能力,使他们能够符合岗位要求,推动就业。国家提出了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技能培训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国家对职业技能培训已经提升到十分重要位置,加大未就业毕业生实用技能培训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5、积极落实全省大学生基层志愿者实施计划。大学生基层志愿者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为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解决基层人才缺乏矛盾而实施的一项战略决策,省委省政府对此极为重视,自去年开始,增加实施了“大学生村医”计划。在各级各部门领导与同志的大力支持与积极配合下,我市“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医”计划顺利实施,今后希望同志们再接再厉,努力做好岗位征集、组织报名和招募、信息录入、考核(勤)、管理协调等相关工作,确保全省大学生基层志愿者计划在我市顺利实施。
6、高质量开展好毕业生就业手续派遣和档案接转工作。毕业生就业手续派遣和档案接转是一项窗口性工作,工作态度、工作规范性及效率,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社会声誉,为此,各级各部门要充分重视,拟定规范、科学办事程序与章程。档案工作是一项需要高度认真负责、管理严谨的工作,出不得半点差错,要严格执行接转手续和实行微机管理。今年,按照局领导及市领导指示,对毕业生就业实行实名制登记管理,即凡签订协议、就业手续接转、就业派遣等毕业生,均需进行名册登记并微机录入,以便对毕业生就业专业结构、就业去向、行业分布、就业人员比率等进行统
计分析,为相关部门、领导以及有需求意向人群提供决策参考;今后还将开发毕业生就业软件,实行毕业生情况(就业、创业、失业状况,及优惠政策享受情况等)网络登记。
7、做好数据收集和调研工作。工作中注意数据收集和调研分析,把握区域性就业结构分布,分析就业失业倾向,找出影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症结,为实现毕业生顺利就业进行探索。
三、相互支持,加强协调与配合,上下联动,共同推动2012年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开展。
毕业生就业,是一项整体性非常强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上下级之间关联程度高,而且县(市、区)与县(市、区)之间相互关系也相互依存,三支一扶工作从具体支扶单位,到县(市区)相关部门、市相关部门、省厅,志愿者名单还要在国家人社部备案。大学生村医也是涉及多部门工作。不仅如此,像毕业生档案、毕业生就业手续接转,就业需求信息、招聘会等都与其他单位、区域相互联系。当前,有个别县的同志犯近视病,思想狭窄,几次省厅征集信息不布置工作,不上报信息,思想上对信息征集缺乏应有重视。干什么就要说什么,站在这一职位就要履行职责,对上级布置任务不去执行是不应该的。这次会议,除去工作方面进行探讨交流外,畅通渠道也是一方面重要内容。借此机会再向大家强调几点:
一、保持上下通畅。一方面要认真贯彻
落实上级政策精神和工作部署,确保工作任务及时认真完成;一方面开展工作要及时向上反馈,希望同志们今后多进行信息反馈,我们将及时将反馈信息在我局网站予以登载发布,通过网络宣传工作、扩大影响。
二、加强平行单位间的交流与沟通。现在是信息时代,交通和通信非常便利,人们的思想更活跃、眼界更开阔,不仅仅关注身边的事情,因此,我们的思想要跟上时代潮流,相互间加强沟通合作,一县举办活动其他县市积极参与响应,有信息大家共享,将会提升我们工作的影响力和成效,为毕业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三、加强与相关部门工作协调。部分工作如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医需要多部门共同完成,我们作为主要协调部门要加强与相关单位及部门的协调沟通,认真做好诸如岗位征集、志愿者接收、工作与生活安置、考勤管理、相关待遇落实等每环节工作,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同志们,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了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和就业优先战略,河北省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沧州市建设沿海经济强市目标已经出台,让我们抓住机遇,按照全市人事工作会议部署,齐心协力,团结拼搏,砥砺奋进,努力开创我市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