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19:55: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第一篇: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摘 要: 文化建设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介绍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全镇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做好社区文化建设进行了思考,以点带面,以促进社区文化活动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长期良性健康发展。

关键词:社区 文化建设 思考

中图分类号:D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6-0324-01

三道河子镇社区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创新开展“文化型”特色服务为切入点,大力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社区人文环境,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化素养,融洽了邻里关系,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认可。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社区注重发挥辖区文化资源丰富、文艺人才多的优势和特点,确立了文化型社区“一居一特”的工作思路,通过构网络、拓渠道、展风采,形成了文化型社区的服务特点和亮点,为社区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智力和精神支持,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1.构网络,铸造文化建设合力

针对社区居住人群及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成立了由党组织牵头的社区文化活动领导小组,下设社区文体活动站、服务网点遍布小区。依托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社区精神文明共建联合会等社区共建机构,共同组成社区文化工作联合体,成为开展社区文化工作的有效组织载体。依托“包联双促”机制,与社区内辖区单位签订了社区文化共建协议。从而探索了多渠道的社区文化建设投入体系,形成自上而下、覆盖全社区的社区文化网络,形成文化建设合力。

2.拓渠道,整合社区文化资源

一是整合辖区文化设施资源。结合实际开辟了社区特色文化工作区,设置了特色功能室,建立配备了居民活动室、党员电教室、社区党员服务站,完善小区全民健身器材等基础设施,把辖区内文化广场、百姓大舞台、青少年活动中心、工会职工俱乐部等单位纳入社区文化资源,实施建立了中老年露天舞场和青少年假日活动站,搭建了文化服务平台。二是挖掘社区各类文化人才资源。在各项活动中,社区注意发现既有文体特点又热心社区工作的居民和家庭,建立了社区文化活动人才库和文化家庭信息库,组建了文化社团,成立了文艺、体育类队伍,组建文化志愿者队伍,通过广泛开展社企、社校、军民等文化共建活动,挖掘驻区单位、辖区居民中有文艺特长的各类人才,使他们成为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牵头人。

3.展风采,提升文化品位

一是开展积极向上的家庭文化。深入开展了以道德、文化、科学、体育、法律为主要内容的“五进家庭”活动,号召居民以自家为基地,自己动手,展示各自风采,丰富家庭文化。二是开展崇德向善的楼道文化。社区以倡导“崇德向善楼道文化”为主题,开展了以“邻里团结好、楼道是我家、家家爱社区、温情暖社区”为主体的楼道创建评比活动。三是开展健康有益的小区文化。根据居民多方位的需求,以小区为单位,建立居民学习小组,采取多种形式,向他们传授自我保健、自娱自乐、琴棋书画方面的知识,多方面培养居民兴趣和爱好。四是开展丰富多采的广场文化活动。培养了社区大家园的意识,积极为居民搭建文化舞台。五是开展寓教于乐的高雅文化。建立了“社区书画廊”,汇集了全县的书画好手上乘作品,常年向居民展示。

二、社区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1.进一步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向心力

通过社区文化活动服务的组织和引导,积极挖掘多层次的社区互动文化,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不断调动社区各层次人群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社区各项工作持续发展。

2.居民文化生活得到了丰富,社区文化人才得到发掘

在歌舞愉悦中,居民们陶冶了情操,丰富了生活、强健了身心,营造了充满娱乐和谐、团结向上、邻里和睦、安居乐业的氛围,广大居民群众成为社区文化的参与者、组织者、受益者,打造了富有激情的人文社区。

3.实现了社区文化由单一向多元化、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

文化社区的创建,通过大融合、大交流、大展示,搭建了社区文化建设广阔的平台,形成了“社区搭台、包联单位配合、居民共同参与”的良好格局。

三、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社区文化建设经费缺乏

尽管各社区办公经费逐年递增,国家、自治区拨付专项的免费开放经费,但对三道河子镇文化发展需求仍显不足,经费不足给社区开展文化活动造成瓶颈制约,使得活动范围不够广、影响力不够大,文化活动的开展缺少可持续性和周期性。

2.社区文化活动场地不够

不能满足居民文化活动需求,主要表现在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整体布局不够科学合理,社区文化活动室配套设施未达到规定要求,室外文化活动场地受到极大制约,使得附近的居民没有合适的活动阵地。

3.社区文化服务创新动力不足

不能打破固有模式,仍存在活动形式陈旧、单一,参与群众不广泛、缺乏代表性,不能够挖掘、推陈出精品作品和较高较深层次的文化作品。

四、对进一步做好社区文化建设的建议

1.重投入、抓项目,建立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一是以城镇人口为基数,按人均投入2-5万元的形式为镇级文化站拨付免费开放工作经费,并为社区拨付相应的免费开放工作经费。二是加大文化“以奖代补”项目资金的倾斜力度,进一步调动基层开展文化免费开放工作的积极性。三是由财政统筹,开设文化项目资金。

2.重管理,抓队伍,强化社区文化主体作用

根据镇域人数为镇级文化站增加3-5人的编制,并为每个社区配备至少一名专职的文体辅导员组织开展社区文体活动,同时加大文体工作者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文化工作者的服务能力,完善人才培养和储备。鼓励引导社区居民中的文体积极分子组建群众性的业余文化团体。以社区内文化文艺能人、文艺爱好者为核心,建立不同类型的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立健全人才储备库。

3.重活动,抓阵地,营造浓厚社区文化氛围

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抓手,通过采取新建、扩建、改建等办法,加快促进以镇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社区文化广场、社区文化活动室等为主题的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使用高效的社区文化设施网络。千方百计地用活用好用足的社区文化设施,提高社区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倡导社区内的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向社区居民开放文化设施,实现文化设施资源共享。

4.重创新,抓成效,推动社区文化服务创新

根据社区区位、社区内单位、社区居民的文化优势,举办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开展特色文化社区创建活动,创建各种有品位、有特色的文化社区、科普社区、生态社区、园林社区等。邀请周边城市社区文化艺术团体来社区交流,开展高雅艺术、经典艺术进社区活动,从总体上提高社区居民的欣赏水平,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品位。要以信息化为基础,搭建社区文化信息服务平台,发展和传播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让社区文化信息化服务融入社区居民生活。

参考文献

[1]《三道河子镇2015年文体工作总结》

[2]三镇发[2015]34号文件《关于印发的通知》

第二篇:对加强我国少数民族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对加强我国少数民族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孟立军

社会主义时期,是少数民族文化充分发展的重要时期。弘扬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我国各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积极因素,为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是社会主义整个历史阶段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实现民族自身的发展必须弘扬民族文化

所谓发展,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运动变化过程,是世间一切事物存在的基础和运动变化的根本性规律。所谓民族发展,就是指我国各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在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相互作用下表现在民族发展总趋势上的各种因素在量上的积累和在质上的变化。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少数民族实现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社会环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已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实现了初步的发展与繁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还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

谈民族发展必然要涉及少数民族物质型文化发展的问题。少数民族物质型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在长期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的总和。我国少数民族过去和现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作用于一切物质对象而产生的劳动物质产品,是少数民族物质型文化最本质的内容,其外在内容主要表现为传递某一或某些民族文化中形成的历史积淀的水平及样式,是构成少数民族其它文化形态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型文化不但直接反映社会和民族不同的发展水平,结绳、算盘、计算机等各自代表着人类历史的不同时代,集中反映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物质型文化还反映着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从中山装、西装、和服差异上就能直观地体会出民族文化间的微妙差异。可见,少数民族物质型文化与民族发展的程度直接相关。一定水平的物质型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发展水平,一个民族的发展程度可以从不同民族的物质型文化的差距中得到展现,物质型文化是测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程度的尺度。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物质型文化的发展代表着民族的发展,两者是可以统一的。

民族发展不仅体现在物质文化发展中,还体现在那些非物质文化的发展上,即体现在语言、文学、科学、艺术、哲学、风俗、宗教等诸多方面。非物质型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表现为传统的各类知识、价值观念、思想体系、思维方式等;又可表现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诸如家庭关系,社会组织关系、生产关系、社会分工关系,民族关系等。非物质型文化也是经历社会的漫长发展而形成的,并明显带有已经逝去那个时代的某些属性,程度不等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认识、价值标准、行为方式等。从非物质型文化与物质型文化的关系看,物质型文化是非物质型文化存在的基础,决定着非物质型文化的发展水平与发展趋势;非物质型文化通过物质型文化来表现,并反作用于物质文化,促进物质文化的发展。也就是说,非物质文化根源于物质型文化,并对物质型文化以重大影响,在人们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少数民族非物质型文化通常被称为民族文化传统,它集中体现在民族主体精神方面。所谓民族主体精神,是指各民族发展中形成的、贯穿于各民族发展整个过程中的、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内容、符合各民族价值取向标准和行为规范、表现于本民族与他民族、民族与国家之间关系中的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它是维系、协调、推动各少数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精神面貌。虽然我们尚没有对我国少数民族主体精神内容进行科学的权威性地归纳和阐发,但就某一民族主体精神内容的研究却取得了较大进展。如有的学者将我国侗族传统文化所蕴含和体现的民族主体精神进行如下概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体现出来的“能动精神”;在人与人之间关系上体现出来的“人和精神”、“重德精神”、“不畏强暴、勇敢顽强的斗争精神”〔1〕。不难看出,民族文化传统中表现出来的主体精神,是我国各民族业已形成的能集中代表本民族精神劳动成果的内容,是少数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精神文

明建设的精华,它直接与民族的发展进程相联系,是在各民族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并以巨大推动力促进民族自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民族文化传统还比较集中地体现在民族凝聚意识方面。民族凝聚意识也是在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影响民族发展和民族内容团结的至关重要的内容。一个民族,要想在多民族和多文化背景下求得生存和实现发展,除了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外,最根本的和最主要的就在于民族内部的高度团结。如果民族内部四分五裂,步调各异,志向不同,要想实现民族自身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只有实现民族内部的高度团结,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的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正是在与大自然长期斗争和与其他民族平等竞争中,才逐渐形成和建立起植根于本民族优良传统道德基础之上的民族凝聚意识。道德的力量制约着民族内部成员的行为,维系着民族内部的高度团结,使民族凝聚意识得以强化。没有各民族凝聚意识的形成与发挥,民族内部团结就难以维持,民族间团结就难以巩固,各民族发展也就难以实现。

可见,民族文化和民族发展息息相关。民族文化在民族发展中形成,凝结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精神文化内容;民族文化的形成,虽然是一个不稳态的过程,处于不断变化和完善过程中,但仍不容置疑地对民族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影响着民族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弘扬民族文化,是实现民族自身发展所必须的。

二、弘扬民族文化的基本目标是建立民族社区文化

在当前,弘扬民族文化的一个基本战略目标,就是建立和发展我国少数民族的社区文化。所谓社区文化,是指特定社会区域内人们各种行为所构成的文化生态环境,包括与人们生活直接相关的自然环境、社会心理环境、组织环境以及与周边文化进行交流的边缘文化环境等。各社区文化都是各自相对独立的文化系统,包含有历史、地域、政治、经济、民族和心理等多种要素。社区文化与社会文化大系统是相对而言的,它是组成社会整体文化的基本单元形式,并以其特有的生存意义为整个社会发展提供多方面的和多功能的服务。社区文化是我国文化多元性的具体表现,建立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导文化的社区文化模式,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建立少数民族社区文化的积极意义,在于为民族文化的维持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社会环境。因为民族文化的生长是有条件的,必须植根于民族生态环境中,没有这种适应特有文化生存和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那些体现少数民族固有文化的各种文化形态就难以继续存活,蕴藏着民族文化传统中优秀因素的少数民族当代文化也就难以形成,适宜的民族生态环境是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的基本条件之一。如果缺少这个条件,民族文化便失掉了赖以生存的基础,既谈不上对民族文化传统积极因素的发掘,又谈不上对民族文化的抢救与恢复,建立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新文化及新文化形式并且弘扬光大,自然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工作。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拔乱反正,党的民族文化政策行到了进一步落实,民族文化的抢救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中的许多优秀文化形式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生存环境建设得不足,致使少数民族文化就整体而言,存在着逐步衰退的趋势。过去那些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形式逐渐消失,有利于培养人类共同美德的传统礼仪和习俗濒临灭绝,民族语言使用范围日益缩小等。这种状况,与当前我国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与少数民族文化在促进民族自身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特殊作用的地位不相适应,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国家赋予民族地区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利没能得到很好落实的问题。

民族文化衰退趋势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发展的趋势呢?回答应当是否定的。随着现代文化的发展和外来强大文化的冲击,确实会对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不可抗拒的历史压力,文化的裂变和文化的重构会十分激烈。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与保持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绝不是对立的,现代化进程不仅可以使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保持并弘

扬,民族地区还可以在民族文化的充分发展中实现本地区的现代化。因为,现代化进程所要摒弃的是民族文化传统中那些与现代精神不相适应的消极因素,而不是民族文化的全部。问题绝不在于使两者对立起来,而在于使两者的相互协调。只有用现代物质文明进步去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民族地区现代化目标才能最终得到实现。

要实现现代化进程与民族文化的协调发展,首要之策还在于建设好民族文化社区。没有这种适应少数民族文化生长和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不但民族文化会因此而失掉现实存在的基础,而且也会因此而失掉现代文化因素与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积极因素相结合的社会条件,其结果只能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最终丧失。建立和发展我国少数民族社区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得以保持和继承,并得以弘扬和繁荣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我国各少数民族,都应当从民族发展的角度,充分认识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并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其中一个基本目标就是要建立起具有我国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社区。

三、积极推进民族社区文化工作的开展

建立少数民族社区文化的工作,不仅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而且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在当前,应当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正确处理改革、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既代表着民族发展的过去,又预示着民族发展的未来。我国各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一种双向运动的过程。一方面,积极地推动民族发展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对民族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某些方面起阻碍作用。因此,对待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必须处理好改革,继承和发展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对少数民族文化而言,改革是一个持续地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过程,不改革,民族文化便不能得到健康发展;改革的目的在于继承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积极因素,抛弃与我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相异的内容,这种自我扬弃是社会主义时期民族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而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和继承的目的在于实现发展,没有发展,改革和继承便失掉了现实意义。因此,要切实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促进民族文化持续发展。

(2)充分发挥民族教育对民族文化的选择功能。在民族文化自我扬弃的发展过程中,教育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民族教育对民族文化传统具有定向选择功能,不仅能够对民族文化传统中积极因子进行肯定性选择;而且可以对民族传统中的劣质因子进行否定性选择;还可以在保持本民族文化传统积极因子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合理因子而创造出有别于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崭新内容。正是在这种批判性的继承和创造性的发展过程中,促进不同文化物质丛的涵化和融合,完成民族教育对民族文化传统的选择和新文化丛的创造。人们正是通过民族教育这种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将本民族文化精华代代相传,在传递民族文化成果的同时不断地为民族文化增添新的内容。民族教育在发展民族文化传统中的这种特殊作用,决定着社会主义时期必须着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切实缩小民族教育与教育发达地区在教育水平上的差距,在提高民族教育发展层次中实现民族文化的再创造过程,努力使民族教育与民族文化协调发展。

(3)从实际出发,发展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民族文化事业,必须坚持以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和坚持民族特点,走一条区别于其它地区的发展民族文化事业的道路。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发展和繁荣的重要时期,绝非文化一体化时期。有民族在,就有民族差异存在,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不应被消除,而是应当发扬光大,为本民族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服务。因此,在发展民族文化事业时,切忌搞“全盘汉化”和“一刀切”,不能盲目地推广某种僵死固定的模式,而是应当根据国情、地区情和族情办事。否则,不仅不会达到发展民族文化的目的,还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此外,还应特别注意发挥民族文化特有形式的作用问题,吸收民族文化特有形式的合理因素,以民族特有形式传播新文化知识和新文化精神,赋予民族文化形式以新时代内容,在充分尊重民族特点基础上,发展各地区的民族文化事业。

(4)扩大交流,相互学习。弘扬少数民族文化还要扩大交流和相互学习。要积极扩大民族间、地区间的相互交流,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尤其是在民族间鼓舞各民族在相互吸收物质文化成果前提下,努力吸收他民族在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意识、社会习俗和心理素质等各个方面的精神文化成果,并使之构成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民族地区必须加强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研究工作,使民族文化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这是民族间相互学习和扩大交流的基础。民族地区应将本民族那些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精品充分挖掘出来,奉献给整个社会,并积极参与整体中华文化再创造过程。实践证明,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是实现中华文化事业振兴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只有这样,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才能成为民族间文化平等交流的一方,不实现民族文化自身的发展,缺少这种文化基础和文化实力,就难以形成文化平等交流的关系;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异文化之间冲突的问题,变民族间文化的相互排斥为相互吸引,实现各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5)制订切实可行的民族文化发展规划。

民族文化发展规划的范围,既有别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总体规划,也不仅限于民族地区文化部门所管辖的范围,民族文化发展规划的范围应当更加宽泛。制订民族文化发展规划应从民族文化创造、民族文化活动和营造良好的民族文化环境等方面去考虑。所谓民族文化创造,是指精神产品的创造过程,包括人们的认识能力、道德水平和心理素质方面;所谓民族文化活动是指上述精神产品的具体运用,即为保持和发展民族文化特有内容、特有形式等而开展的一切活动;所谓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指民族地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一切实践活动。物质文化建设包括各种文化设施的建设、自然环境合理开发和运用等,精神文化建设包括社会风气的改善、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等。制订切实可行的民族文化发展规划,必须通盘考虑以上诸多方面。并要将民族地区文化发展总体目标分解为若干文化发展的子目标。

总之,针对我国目前民族文化发展的态势,有必要提出加强我国少数民族社区文化建设问题,并将它作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努力探索在民族文化发展中实现民族自身发展的模式和途径,是与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相适应的。*

注释:

〔1〕杨玉琪:《侗族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论析》,《民族论坛》1992年NO.2,《再论侗族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民族论坛》1994年NO.4。

第三篇:对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思考_对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思考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思考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企业的观点看法也有了改观,不再单单从盈利方面来看一个企业,更是从企业文化方面来判断一个企业是否有活力,能否长时间存活。公司内部的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在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经济市场下,提升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其竞争力,培养其创优创先能力,使其永葆活力,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从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对策三个方面,对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进行思考。1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1.1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在全球化的市场条件下,企业的竞争表现为其软实力的竞争,如知识、文化等方面的竞争,国有企业面临国内外两个市场方面的竞争,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的构建有着一定的必要性,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其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国际化和产业化升级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走上国际舞台,如中国石化集团、中国石油集团等国有大企业,已经不是当初简单的国内竞争,而是全球经济下的竞争,在企业跨国经营的大环境下,加强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成为必要。二是企业的长远发展,随着世界发展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力量高于其他发展成本,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对人文精神的重视,提升企业文化实力,有利于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创新性和主动性,达到企业发展的目的。1.2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企业文化如人的灵魂一样,是企业价值观的体现,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支撑作用,使企业更加具有灵性和发展潜力。对国有企业进行企业文化构建,其意义主要体现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1)宏观方面。对国有企业进行企业文化的构建,有利于提升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竞争力,拉近在跨国合作中的文化距离感,有利于合作的顺利进行,促进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2)微观方面。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激励、导向、约束、凝聚作用,对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构建,有利于提高其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企业内部凝聚力,为企业的长远有序发展提供稳定和谐的内部环境。2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在我国社会主义体制下,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文化的建设,过程是比较曲折的,从企业没有自主权下的高度集中的企业文化,改革开放政策下的改革与体制下的企业文化,发展到现今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文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企业文化也随之发展。整体看来,企业内部更加具有凝聚力,员工之间更加注重合作创新,整体协调性提高,虽说部门间仍有小范围内的竞争,但公司内部的整体合作性却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会只看到局部利益而不顾整体效益。虽说我国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如企业文化在我国的大型国有企业大多确定了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得到了企业领导和员工的大力推行和饯行,形成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体系,为企业的发展塑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企业软实力得到一定的提升。但在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的良好发展态势下,其所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也应该得到企业的重视,并对其进行思考。在我国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对企业文化认知存在不足 企业文化一词,是随着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而逐渐兴起的新名词。我国古时的商业精神被狭隘的认为是企业文化的代言词,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一种精神,是随着企业的发展渐渐形成的,是不需要培养和规划管理的,是一蹴而就的,认为其存在是可有可无的,只要把产品做好就可以了。再有就是过分信赖企业文化,通过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对外国企业有了认识,不考虑自身企业的实际,几乎就是照科全搬,一味相信企业文化能够起死回生,过分夸大了企业文化的作用,对其过分依赖。总的来说,当今国有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比较狭隘,存在着一面倒的倾向,只有在企业面临危机时才会想到这些,对企业文化认知存在不足。2.2企业文化出现趋同化,缺乏创新精神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文化软实力的源泉之一,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思考应当拥有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出谋划策。而当今的国有企业只是注重了形式而没有真正践行到实际工作中去,照搬先进企业的企业文化的框架,换汤不换药,打上自身企业的标签,以此来提高自身知名度,在实际工作中则是反其道而行,依然我行我素,没有使企业文化真正深入到每一个员工的内心深处。纵观当今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大多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如各类的口号、标语等,只是在早会、晚会等各类会议中才能见到,员工对其背后所预示的企业精神则一无所知,没有结合企业实际制定符合自身的企业文化,过重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非其内涵,大多属于大空假,没有实际效用,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是无足轻重。

第四篇:加强城区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加强城区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副研究员 文化馆长 覃大军

社区文化是各项文化事业的基础,也是社区建设的重要方面,它对于塑造人、改造人、教育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张家界市xx区6个街道办事处38个社区通过日益丰富的社区文化活动,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文化素质,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融洽了居民关系,得到了广大居民的支持和认可。

一、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宣传文化部门的指导下,各街道办事处社区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以逐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生活需要为宗旨,以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内容,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因地制宜,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收到了较好效果。

1、开展了活动。38个社区自建制以来,以社区优势推动社区文化发展,目前社区有各类文艺宣传队28支1850人,民间职业团体10个210人,文艺骨干约370人,共计2430人。近几年,通过这些文艺团队和骨干在社区掀起了文化活动高潮。每年组织各类社区群众文化活动达21次以上,一年一度的春节文化活动周、元宵灯会、春节电视联欢晚会、社区文艺汇演等,特别是今年的元宵灯会上,为了增加“灯”成分,共展出12个大型灯组、2000个宫灯以及无数挂灯,所有灯具立足本地特色,生动展现了张家界的奇山异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春之声”2009年张家界阳戏专场晚会,采取评比与重奖,激发了演员们的艺术创作创新的积极性。通过举办异彩纷呈的大型城市社区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了健康向上的城市社区氛围,也受到了各级领导、广大市民、中外游客的赞赏和好评,而且有效保持了社区的稳定,推动了城市社区三个文明建设的和谐发展。

2、健全了网络。各文化站(室)作为社区文化活动大舞台的龙头,在社区先后成立了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民间职业阳戏剧团、京剧票友协会、中老年健身舞协会、太极拳协会、老年文艺宣传队等。这些团、队、会的成立,是带动和深化社区群众文化工作的有力支点。通过组织培养一大批社区文化活动的骨干队伍,提高他们的素质,文化站(室)已日益成为社区文化活动的中坚。各街道的老年人占全辖区人口的10%以上,抓住他们中间热心于群众文化工作的骨干参与,已形成了各街道独特的优势,到目前为止,参加协会的会员已达数千人,协会以分布区域广、参加会员多、活动内容实、层次品位高的特点在城市社区文化中大显身手。

3、取得了实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文化建设是基础,而社区文化更具基础性、先导性意义。通过社区文化建设,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支撑、坚实的道德基础和良好的文化条件。近年来,社区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取得明显实效:一是活跃了社区群众的思想,创出了街道的名气;二是丰富了社区群众的生活,增强了街道的人气;三是宣传社区群众的典型,树立了街道的正气;四是激发了社区群众的热情,形成了街道的好风气。如官黎坪办事处的官黎坪、龙门,南庄坪办事处的机场等社区居委会的大姑大嫂们,原来走巷串户为征地拆迁补偿、修建违章建筑鼓动群众上访,通过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变成了政策法规的义务宣传员。大桥办事处的且住岗、西溪坪办事处的彭家巷等位于城乡结合部的社区居委会,其居民原来是面朝地背靠天的农民,现在变成了新型城市市民,通过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社区居民打牌买码的陋习没有了,相互间的感情加深了,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也加强了如xx办事处的金氏打击乐团所表演的“傩坛吹打乐”,被誉为张家界土家族交响乐,曾无数次为来张家界旅游观光的游客表演。并多次受著名音乐家谭盾先生的邀请,参加了英国巴比肯音乐艺术节的演出,以一曲欢快的毕兹卡乐章,给国际音乐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神龙绝技艺术团”代表湖南省参加宁夏银川举行的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全国民族民间绝技三等奖。连续3年参加香港国际武术大赛,获14金13银的好成绩。并成功的接待了美国科罗拉多州少林功夫团一行98人,所表演的鬼谷神功如;“三层破石”、“腹卧钢叉”、“银枪刺喉”、“头顶碎砖”等绝活,引来阵阵喝彩,加强了国际武术交流等。

二、存在的问题

1、人才匮乏。办事处文化站(室)虽有44人,但专业的文化辅导员寥寥无几,乡镇文化站也形同虚设,有的文化站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部分民间团体演员属于半路出家,部分艺人年纪大文化功底差,节目编排内容不够丰富,老艺人不断老去,年轻人不愿接班,很多民间艺术濒临失传。

2、重视不够。一直以来,“种别人的田,荒自己的地”是我区文化站普遍现状,文化站工作人员长期以办事处的中心工作为中心,文化站一年到头唱“空城计”,无文化阵地、无文化活动场所已是我区普遍现象。6个街道办事处文化站仅有办公室,没有文化活动室,更谈不上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仅有的文化站办公室也变成了综合办公室,致使文艺人员缺少归属感,组织文化活动没有排练的场所,节目质量难以提高,民间文艺的发扬与传承受到制约。如,三棒鼓、渔鼓、土地戏等具有我区特色的曲艺,由于没有专门的排练场所,很难吸引年轻人学习。

3、发展不平衡。虽然社区文化在近几年来有所发展,但发展并不平衡,老城区发展的快些,新城区发展的慢些;老年人参加的多些,年轻人参加的少些;健身活动多些,民间艺术活动少些;小规模活动多些,大规模活动少些等。

4、缺乏有力引导。其一,是部分干部对文化工作不理解,认识不到文化工作对于旅游核心服务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加之当前文化设施设备简陋、简易且滞后,没有吸引力,不利于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社区成员缺乏认同感;其二,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商业文化与公益性文化,民众文化与宗教文化相互交织,很多腐朽文化冲击较大,加之部分民间艺人的粗制滥造、随意编排,本土文化的意识被淡化;其三,社区文化社团队伍模式陈旧,活动层次单一,质量粗糙,仅停留在玩一玩、乐一乐的层次上,一些团队组合的随意性很大,活动质量一般,无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其四,举办文化活动困难很大,一些文化活动没有赞助单位难以开展、参与单位没有排演费拿不出节目等。

三、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党的十六大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党的十七大也明确把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提出来,大力宣传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并积极贯彻,是提高社会各界对文化认识的根本途径。要发展文化,则必须从民族文化的基础—社区文化做起,发展社区文化不仅是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更是推动整个民族文化必不可少的主阵地。我们要从深入领会党的精神的高度,从战略的角度认识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使之成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外观标志和实质内涵。

(二)加强建设。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是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依托,是社区文化的物质形象。文化设施改变城市的气质。具有鲜明个性的社区公益文化设施是社区文化发展规模和水平的标志。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为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提供物质前提。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社区日益成为广大居民工作时间以外的最主要的户外文化活动休闲娱乐场所。而开展社区文化活动需要有相应的文化设施作保证。离开了一定的文化设施,社区文化活动难以开展。当前要加强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首先要将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纳入社区乃至整个城市建设规划中来考虑,并根据不同社区经济和实际可能,有计划、有步骤地配备相应的文化设施,要有一个长、中、短期规划保证社区文化设施能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其次,要加大公益性文化设施和场所建设的力度。譬如,建社区文化广场、宣传橱窗、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室)、图书阅览室、棋牌室、少儿游乐场、公园、社区书画活动中心、健身中心等,使社区居民有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依托。再次,要重视社区内现有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推动社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向周边社区居民开放其文化场所,实现资源共享。

(三)开展活动。文化活动是社区文化的主体,社区文化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文化活动来体现的。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是通过参与多种文化活动而得到满足的。采取政府引导、群众参与、企业资助,公益性与商业性相结合的模式,以社区各街道、住宅小区、企事业单位的文化活动场所为阵地,以开展各种类型的文化活动为平台,以经常性举办社区歌舞大赛和文艺汇演纽带,使社区广大群众由欣赏走向参与,满足大家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活动氛围。同时结合社区实际,大力推进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楼院文化、家庭文化等建设,利用社区文化活动设施开展读书看报、书法绘画、摄影写作、以棋会友、少儿文艺表演、中老年舞蹈表演等,以及评选“五好文明家庭”、“五好文明小区”、“社区文化活动积极分子”等活动,提升城市社区居民的文化品位和生活情趣,使社区居民在高雅、健康、活泼的文化氛围中达到益智、娱乐、健身、竞技的目的,增强广大群众社区意识。

要提高社区居民在文化活动中的参与度。在选择好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和方式上,要充分考虑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结合,大力推进特色广场,如;曲艺广场、民间歌舞广场、现代歌舞广场、民间戏曲广场、民间音乐广场、现代音乐广场等,将我们区有特色的艺术在固定的广场进行分门别类的展演,这样,既有“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又有“下里巴人”的通俗文化。在文化活动的形式上,努力做到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环境美化、科技普及、思想教育、艺术培训、网络咨询多样化,防止单一化。以社区现有文化设施为依托,以企业文化为“龙头”,家庭文化为“细胞”、街道文化为“主体”、校园文化为“支柱”、形成我区区域文化特点的社区激情文化广场。另外,在服务方式上,要变等人参与为主动上门邀请参与,从而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活动氛围。

(四)加大投入。探索和建立多渠道、多途径的社区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体系。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但是政府没有足够的财力来完全满足社区居民对文化建设的要求。因此,需要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和建立多渠道资金投入体系:一是建立社区文化建设经费与政府财政收入按一定比例同步增长的机制,确保社区公共文化设施所必须的资金。二是坚持“以文补文”的方针,采取市场化方式运作。譬如经营影碟出租、羽毛球馆、儿童智力游戏室、茶室、棋牌室、卡拉ok歌舞厅等文化项目。三是建立社区文化建设基金会。基金的来源可以从文化产业的盈利中提取一部分,也可以接受社会各方的赞助,然后按一定的程序投入到社区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中。四是开辟社区文化建设项目,鼓励和吸引集体、个人投资经营。五是对社区开展的部分有偿服务项目的税收给予适当减免,并专款用于补贴修建社区文化设施和开展文化活动等。

(五)完善队伍。做好社区文化工作,一是要有一批经过专业培训、事业心强、能适应社区文化建设需要的专业文化管理工作者队伍。可以通过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的办法对从事社区文化服务的人员进行严格的挑选和培训,使他们能够尽快承担起组织社区文化活动的任务,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骨干,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内拥有的文化优势,如大专院校、文化名人、文艺人才、大学生等,让他们也加入到社区文化建设中去,既解决了社区文化的队伍建设问题,也提高了整个社区文化建设的层次和影响力,同时使社区文化工作者的队伍更加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二是要加强文艺表演者队伍的建设。通过举办各类艺术表演培训班和比赛来提高文艺人员的素质,使社区文化艺术团体走上规范化、精品化的道路。并强化措施吸引年轻人加入到文艺表演的队伍中来。

(六)加强领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为此,在推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工作中,党委政府、宣传文化部门要加强对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为方便指挥和调配,将文化站工作人员按照2002年以前的管理模式,统一纳入文化馆管理。要求文化馆(站)的专业人员要加大对社区文化室和文艺骨干的指导、辅导及培训力度,并制定城市社区文化发展规划,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不断创新城市社区文化管理体制,形成推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合力。要建立社区文化评比表彰制度,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文化建设社区经验,促进社区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要加强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舆论宣传,利用广播、电视、书报刊、网络等媒体,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取得的成绩,向社区居民进行深入广泛的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从而促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第五篇: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是提高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覆盖面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国对外开放日益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伴随着经济成分、利益格局、分配方式的多样性,也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的多元化。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就是要通过一定的文化载体和方式,了解和掌握居民群众在想什么,在干什么,有什么疙瘩需要解决,有什么问题需要疏导。从而把广大居民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上来,引导到追求共同理想、共建美好家园上来。目前社会上仍有个别深受“法轮功”迷惑,尚未与邪教组织划清界线的人,大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提高对居民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覆盖面,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和重要。

二、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内在要求。先进文化是位于时代前列,具有鼓舞、引导、激发人的内在潜能,能够催人奋发、团结向上的文化,是人民群众共同价值观的集中反映,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正是为了把社区内各个层次、各个界别、各种人员团结和凝聚起来,用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影响人们的思想和灵魂,用民族的、科学的、进步的文化代替没落的、颓废的、反科学的文化。形成“共建、共创、共享、共荣”的价值观念和“同地而居,共创繁荣,共建文明”的良好氛围,把社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

三、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是适应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项重要措施。当前,党政机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医疗制度改革正向纵深发展,大量社会管理、居民服务、公共事务从政府、企业的职能中分离、转移、延伸出来,大量由单位直接管理的“单

位人”变成了由社区管理的“社区人”。改革的深化、管理的移位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思想波动,迫切要求社区在加强管理职能、社会职能、服务职能的同时,大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做好疏解情绪、化解矛盾工作,防止和避免因改革而出现大的思想动荡和危及社会政治稳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社区文化作为城市居民在特定区域内形成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总和,在引导价值观念、传承文化成果、规范行为方式、教育娱乐群众、促进社区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和作用。大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就成为各级党和政府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的问题。

下载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城镇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社区文化是指以生活在社区中的居民为主体,论文网以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包括各种群众性的文娱、体育、教育、科普以及精神文明建设......

    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

    对班级文化氛围营造的思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常常困惑,当有一天没有紧跟班级的时候,就会发现班级里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许这时有人会说“学生这么不自觉”,将......

    对廉政文化建设现状及思考

    近几年来,**县**党委、政府以创建服务型党委、廉洁型政府、阳光型村寨为载体,以“务实、为民、清廉”为核心,以党政机关和乡村干部为重点,扎实推进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促进了全乡......

    对幼儿教师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

    对幼儿园教师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 谈及要加强幼儿园教师文化建设,很多人就认为要增加教师的日常教研活动、加强假期的培训工作,但殊不知这些活动除了增加教师的证书数量、疲劳......

    对责任文化建设的思考

    对责任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2007-9-17 14:52:43作者:徐晓方现在,许多企业强调全员素质,建立企业文化。这里,责任应该首当其冲。因为责任是每个企业的文化根源,企业要想成就百年基业......

    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点思考

    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点思考在管理领域里,企业组织的文化主要指企业的指导思想、经营理念、和工作作风,包括价值观念、行业准则、道德规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典礼仪式、管理......

    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正确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是认识企业文化积极作用的基础。笔者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及企业成员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

    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文章标题: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正确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是认识企业文化积极作用的基础。笔者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及企业成员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中逐步形成的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