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夯规范
6.3.8 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监测工作。首先,应检查夯锤质量和落距,因为若夯锤使用过久,往往因底面磨损而使质量减少,落距未达设计要求,也将影响单击夯击能;其次,夯点放线错误情况常有发生,因此,在每遍夯击前,均应对夯点放线进行认真复核;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还必须认真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量测每击的夯沉量。对强夯置换尚应检查置换深度。
6.3.9 由于强夯施工的特殊性,施工中所采用的各项参数和施工步骤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在施工结束后往往很难进行检查,所以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对各项参数和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6.4.1 强夯地基的质量检验,包括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测及夯后地基的质量检验,其中前者尤为重要。所以必须认真检查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测试数据和施工记录,若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补夯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
6.4.2 经强夯处理的地基,其强度是随着时间增长而逐步恢复和提高的,因此,竣工验收质量检验应在施工结束间隔一定时间后方能进行。其间隔时间可根据土的性质而定。
6.4.4 强夯地基质量检验的数量,主要根据场地复杂程度和建筑物的重要性确定。考虑到场地土的不均匀性和测试方法可能出现的误差,本条规定了最少检验点数。
第二篇:强夯规范 - 副本
强夯地基
第3.5.1条 强夯适用于碎石土、破土、粘性土、湿陷性黄土及人工填土地基的施工。注:淤泥与淤泥质土地基,试验证明施工有效时,方可采用强夯。
第3.5.2条 当地下水位距地表面2m以下且表层为非饱和土时,可直接进行夯击;当地下水位较高不利于施工或表层为饱和粘性土时,可铺填0.5~2.0m厚的中(粗)砂、砂砾或片石等材料后进行夯击。第3.5.3条 强夯施工场地应平整并能承受夯击机械重量。施工前,必须清除所有障碍物及地下管线等。
第3.5.4条 强夯所产生的振动,对现场周围已建或正在施工的建筑物及其他设施有影响时,不得采用强夯施工、必要时,应采取防震措施。
第3.5.5条 强夯施工的主要机具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起重机
宜选用起重能力15t以上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起重设备,但必须符合夯锤起吊和提升高度的要求,并均需设安全装置,防止夯击时臂杆后仰;
二、自动脱钩装置
应具有足够强度,且施工灵活;
三、夯锤
可用钢材制作,或用钢板为外壳,内部焊接骨架后灌筑混凝土制成。夯锤底面为方形或圆形。锤底面积一般取决于表层土质;砂土,一般为3~4m2;粘性土,不宜小于6m2。夯锤中宜设置若干个上下贯通 的气孔。第3.5.6条 强夯施工的技术参数;
一、锤重和落距:锤重不宜小于8t,落距不宜小于6m;
二、夯击点布置,一般按正方形或梅花形网格排列。其间距可根据夯击坑的形状、孔隙水压力变化情况及建筑物基础结构特点确定,一般为5~15m;
注:按上列形式和间距布置的夯击点,依次夯击完成为第一遍,第二次选用已夯点间隙、依
次补点夯击为第二遍,以下各遍均在中间补点,最后一遍锤印应彼此搭接,表面平整。
三、确定各个夯击点的夯击数时,应符合下列任一条件: 1.土的体积竖向压缩最大而侧向移动最小;
2.最后两击沉降量或最后两击沉降量之差小于试夯确定的数值。一般为3~10击;
四、夯击遍数一般为2~5遍。对于细颗粒多的土层、透水性弱的土层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夯击遍数可适当增加;
五、两遍之间的间歇时间,取决于孔隙水压力的消散,一般为 1 ~4周。地下水位较低和地质条件较好的场地,可采用连续夯击;
六、平均夯击能,在一般情况下,砂土可取50~100t²m/m2 :粘性土可取150~300 t²m/m2。
第3.5.7条 强夯施工前,应试夯,并按下列顺序进行:
一、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在施工现场选取一个地质条件具有代表性的试验区,平面尺寸不小于20m³20m。该试验区亦可选在需作地
基的土面上。
二、在试验区内进行详细的原位测试,取原状土样,测定有关数据。
三、选取合适的一组或多组强夯试验参数,并在试验区内进行试验性施工。
四、施工中应做好现场测试和记录。测试内容和方法应根据地质条件及设计要求确定。
五、检验强夯效果。一般在最后一遍夯击完成1~4周以后进行,其方法可按本条第二款规定,予以对比检查。
六、当强夯效果不能满足要求时,可补夯或调整参数再进行试验。
七、做好强夯前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确定正式施工时采用的技术参数。
第3.5.8条 强夯施工,必须按试验确定的技术参数进行。以各个夯击点的夯击数为施工控制数值,也可采用试夯后确定的沉降量控制。第3.5.9条 夯击时,落锤应保持平稳,夯位准确,如错位或坑底倾斜过大,宜用砂土将坑底整平,才能进行下一次夯击。
第3.5.10条 每夯击一遍完成后,应测量场地平均下沉量,然后用土将夯坑填平,方可进行下一遍夯击。最后一遍的场地平均下沉量,必须符合要求。
第3.5.11条 雨天施工,夯击坑内或夯击过的场地有积水时,必须及时排除。
冬期施工,首先应将冻土击碎,然后再按各点规定的夯击数施工。第 3.5.12条 强夯施工应参照附表 5.9和 5.10做好记录。第
3.5.13条 强夯施工的验收,应检查施工记录及各项技术参数,并应在夯击过的场地选点作检验。一般可采用标准贯入、静力触探或轻便触探等测定。
检验点数:每个建筑物的地基不少于3处,检测深度和位置接设计要求确定。
第三篇:强夯施工工艺
强夯施工工艺
质量控制关键点主要包括:夯击数、末两击夯沉量、测量放线、回填料质量、满夯搭接等等吧,在软土地区还要考虑两遍之间的间歇时间,这些东西一时半会说不清楚,具体还要在实际工作中慢慢体会。
强夯地基处理质量控制点:1.夯点排距、行距-----由试夯决定(放线时第一排点位距处理边线不大于夯锤直径)
2.夯锤起吊高度-------按锤底高度计算(由锤重和设计要求夯击能大小确定)
3.单点夯击次数-------由试夯决定
4.单点最后三击平均夯沉量(停锤依据)
5.点夯与满夯间歇时间
6.满夯时互压宽度、夯锤起吊高度(与点夯不同)、单点夯击次数
注意:试夯完毕应作静载实验上报设计以确定夯点排距、行距等施工参数是否符合要求
.夯点排距、行距:这是设计确定的,应该与质量控制关系不大,而且夯点的允许偏差可以达到500mm,不算是主要控制项吧,当然也不能忽视。
2.夯锤起吊高度:如果这条也算,那么还应该加上锤重、锤底面积等。
3.单点夯击次数:也就是夯击数
4.单点最后三击平均夯沉量(停锤依据):只有末两击平均夯沉量的说法,最后3击的依据来自哪里?
5.点夯与满夯间歇时间:各遍点夯之间的间歇时间也是考虑对象,由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确定。
6.满夯时互压宽度:满夯的搭接。
1.夯点排距、行距在我们这里通常是由施工单位也是提出,经试夯检验后设计确认,作为质量控制点的出发点在于施工中一些施工队,放点位时往往不考虑设计外放宽度---认为影响范围可及,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且夯点间距,夯击范围是检验批验收时的必检项目
2.夯锤起吊高度(即落距)和锤重同样也是检验批验收时的必检项目,至于锤底面积是设计考虑因素,不在现场控制范围内
3.单点最后三击平均夯沉量是我们这个工程设计的特殊要求,不具有代表性,谢谢指出
(2)强夯施工工艺
1)测量放线:在整平后的场地上标出第一遍夯击点的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2)就位:起重机就位,使夯锤中心对准夯点位置。
3)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4)提锤、落锤: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
5)重复(2)~(4)步骤,按规定击数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6)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两遍夯击遍数,第三遍用低能量满夯,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3)强夯施工要点
1)强夯施工前,应根据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在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试夯,并通过测试,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夯效果,以便最后确定工程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若不符合设计要求,则应改变设计参数。在进行试夯时,也可采用不同设计参数的方案,进行比较,择优选用。
2)施工设备进场后,首先要将场地平整,排干场地积水,填土为素填土或砂,填土比设计地面标高少1m。然后根据夯点布置图放出夯击点的中心线,并用白灰按照锤底形状和尺寸标出轮廓线,要求清晰、准确,便于找正锤位。以后每夯击一遍场地平整后再放一次线。施工中由于意外原因,白灰线不清晰时必须补放线,以免引起错夯、重夯或漏夯事故。每个夯点都要编号、记录。
3)夯击时,第一次提锤都要达到设计要求的高度。当锤即将提升到预定高度时,应稍停一下,使锤不摆动,然后再继续提升,直至脱钩落下。为保证每次夯击时的落锤平稳,一定要控制好锤在高空中的锤位。如果夯锤落在坑内有倾斜,倾角超过30°时,要用土将夯坑填平,方能进行下一次夯击,否则会影响加固效果。对每个夯点的每一击,都要记录其平均下沉量,当夯击坑和夯击过的场地由于地下水上升或下雨及其它原因而积水时,要及时采取排水措施,并且需要晾干一段时间,才能将坑填平,以免形成橡皮土。
4)每夯击一遍后,用新土或周围土将夯击坑填平,测出本遍夯后的场地平均标高,再进行下一遍夯击。
5)第三遍是低能量的搭夯,采用锤印相切的方法施工。夯后应准确测定场地的平均标高,其最终沉降量是反映强夯加固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6)强夯施工时,应对每一夯击点的夯击能量、夯击次数和每次夯沉量等做好现场记录。
7)必须严格按设计图纸的强夯技术要求施工。若由于现场土质不匀或其他原因,以致达不到要求或需要改变施工参数时,要及时同设计院协商,采取改进措施。
8)如现场含水量高,夯击中出现夯沉量控制不住,或夯坑周围有隆起现象,应停夯待孔隙水压力消散后,在原点再次夯击。
9)加固效果检验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和静力触探试验。
10)强夯结束后,用推土机刮平现场。
7.按设计要求抽查夯点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夯击能在2000KN.M以上时,最后两击夯沉量平均小于等于100mm,夯击能在1500KN.M以下时,最后两击夯沉量平均小于等于50mm。
四、强夯质量检测与验收
1.强夯地基基础处理工程质量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表4.6.4质量检验标准规定。
2.在施工过程中采用轻便动力触探以施工质量进行控制,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补夯和采取其它有效措施。
3.强夯施工结束后应间隔一定时间方能对地基质量进行检验。对于碎石土和砂土地基,其间隔可取1~2周;低饱和度的粉土和粘性土地基可取2~4周。
4.质量检验的方法,宜根据土性选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承载力和沙土液化检查应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动力触探、标贯等有效手段进行测试。对于一般工程应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进行检验;对于重要工程项目应增加检验项目,也可做现场大压板载荷试验。
5.检测数量和标准按设计及规范相关要求进行。应根据场地复杂和建筑的重要性确定。对于简单场地上的一般建筑物,每个建筑物地基的检验点不应少于3处;对于复杂场地或重要建筑物地基应增加检验点数。检验深度应不小于设计处理的深度。
第四篇:强夯作业安全措施
强夯作业安全措施
1.强夯前应清除场地上空和地下障碍物,严禁在高压输电线路下作。2.夯机应按性能要求使用,施工前专职安全员与机组人员共同检查设备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专职安全员、维修工定期每班进行设备运转检查,严格执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3.施工中必须高度集中统一指挥,信号明确,夯机司机应按信号操作,夯锤起吊后任何人不得由壁杆下经过或站立于壁杆转运半径之内。
4.非强夯施工操作人员,不得进入夯点 50 米范围内,工作期间严禁酗酒、打架、戏闹、严禁酒后作业。
5.六级以上大风,雨雪天或视线不清时,不准进行强夯施工。
6.强夯作业面宜平整,履带着地保持水平。7.夯机在工作时,壁杆仰角一般可调在 70°~75°。
7.确保自动脱钩器转运灵活,夯锤上升接近规定高度时,须加强观察。8.防止因脱钩器失灵夯锤上升过高而发生事故。
9.夯锤落下时,在脱钩器下降至夯锤钩环顶时,挂钩工不得提前下坑挂钩,且严禁站在夯锤上随锤提升。
10.11.及时消除夯锤上粘土,严禁夯锤排气孔堵塞。
当坑内地基土因含水量过高或其它原因而吸锤时,应采取措施排除,不宜强行提锤。
12.转移夯锤时,起重机吊夯锤应缓慢均匀移运,移距不宜过大,龙门架随起重机转移时,支脚底架离地面不宜超过 50cm。
13.14.15.16.17.18.19.20.建立符合标准要求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严格执行班前、班后、定期检查等检查制度。
各岗位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和安全教育方可上岗作业。施工前,认真检查设备及配件情况,严防机械伤害事故。夜间施工要保证充足照明。禁止吊车提锤长距离行走。
起吊夯锤时,司机应注意观察,避免锤角和扒杆相撞。每班前仔细检查吊车扒杆撑杆、自动脱钩、脱钩用滑轮、钢丝绳接头等是否完好。21.22.23.24.检查卷扬机上钢丝绳是否整齐排列,严禁挤压紊乱状况下施工。检查扒杆、主钩钢丝绳断丝是否超过规定。检查起锤高度、回转半径是否超过最大限制。
在相应位置设立明显警示、提示标牌,在施工区域拉设警戒线。
第五篇:强夯施工方案
锦绣壹号观邸商住小区
强夯施工方案
一、目地
锦绣壹号观邸小区基础处理、在拟定各项参数的情况下,通过对试夯前与试夯后地基选点进行原位测试,通过检测对比,为强夯各项参数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准备工作:
1、为确定施工参数,建议在场地内选择一块楼房基础进行强夯试验,即确定最佳夯基数,夯点间距,保证达到设计要求。
2、对该区域及试夯影响范围内障碍物进行处理,正平场地。暂定试夯区主要夯点间距采用4m×4m的正方形放线,三角形放点,采用100kn.m、进行试验。并在单位夯击试验区设置观测点,观测试夯下沉量及水平角位移。
3、通知检测部门在原位进行测试工作,掌握地基土质情况,以便与夯后进行对比。
三、施工工艺及设计要求
强夯法加固地基是采用重型履带吊车将夯锤吊起到一定高度后自由落下,经反复多次多遍夯击,讲地基土加固到密实状态,达到提高荷载的目地。
四、各项技术参数。
在强夯前通过监、设计部门对我方所提供的两种方案进行审核、确认。方案:点夯:夯击能量,夯锤,直径,落
距间距,排距,击数沉量不大于。
五、施工方法及程序
1、在已开挖完毕的基坑内,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
2、标出第一遍主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及主夯点高程;
3、吊车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4、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5、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将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倾斜2,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6、重复步骤5,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数及控制标准,完成每一个夯点的夯击;
7、换夯点,重复步骤3至6,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8、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
9、进行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
六、质量控制与措施
为了切实保证施工质量、特制定以下措施:
1、强夯能级控制
能级选择合适的夯锤,用测绳和钢圈尺配合,调整自动脱钩装置,设置落差距,并加以严格控制,保证设计要求的夯击能。
2、击数控制
施工过程中有专职测量人员监测夯击数、夯击点的下沉量,按设计要求进行各项指标控制,并做好现场记录,如不能达到要求,及时增加锤击数,直至达到控制标准。
3、强夯地基允许偏差项目满足下列要求
①定位放线控制总误差≤20mm
②定位放线与设计图纸要求误差≤20mm
③夯击点中心位移100mm,同时控制夯锤就位误差不超过50≤mm。
4、保证施工质量的技术、管理措施:强夯施工过程中,有专职质检员按照《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对以下质量控制点加强检查,使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七、注意事项
①要求选择试夯区具有代表性。
②要求做好每个夯点的施工记录,为设计部门提供准确、真实的试验参数。
③建议试夯的检测工作在半个月后进行。
泾阳县宏兴路桥有限公司 2011月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