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夯资料
一、工程竣工结算审查的前提条件:
1.工程确已竣工验收并移交给建设单位,进入保修阶段。
2.竣工结算资料齐全,包括结算书、内业资料、竣工图等。
3.结算审查工作小组成立。结算工作小组将根据全套竣工资料、结算书和其它相关资料进行仔细审查,编写审查报告,递交结算领导小组。
二、审查依据:
(1)招、投标文件;
(2)合同文件及补充合同;
(3)施工方工程结算书;
(4)签证、洽商、变更资料;
(5)内业资料;
(6)竣工图;
(7)其它合同约定的计价文件和资料。
三.审查方法:
1.按合同进行标段分类
2.重点突出:由于工程涉及金额较大,先进行合同金额较大的标段重点审查,然后审查合同额少的标段,对于每个标段中单项金额为合同额10%以上的重点审查。
3.商务优先:首先熟悉招、投标文件和合同文件,充分理解商务条款对工程量变更的单价调整以及措施项目结算计费等的约定,首先从商务角度审核不合理项目和工程量。
4.复核工程量:在商务审核后对于标段内涉及金额大的钢筋、砼要按比例复核工程量,如复核项目准确率低于80%时,需全部复核。安装工程审核主要工程量,如挖方、撼砂、大口径管线、管件、电缆等数量。
四.审核原则:
1.重复报量:部分标段承包的工作内容可能在别的标段或零星工程内重复出现,对于该部分要仔细查找核减。2.虚报工程量:将实际未发生或不需要发生的工程量列入结算,需查找证据列出核减。
3.缺竣工图和资料: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不少设计变更,如因施工单位提交的竣工图和变更资料不齐,造成某些工程量发生没有证明材料,视为该项目没有发生,应预扣除。
4.设计变更、洽商、签证手续不齐:对于合同外项目,重点审查设计变更。洽商和签证手续是否齐全,是否与内业资料一致,发现疑问的需进一步确认,不合理的应予核减。
5.不按图施工,偷工减料:对于某些单位不按图施工,结算时应收集证明材料,按相关规范和定额核减该部分价格。
对工程结算的认识
我对工程结算的认识是:结算从合同签定的时候就开 始了,它一直伴随着整个施工过程直到对卷,认定的全部过程.那么究竟整个经济结果的好坏存在于哪些条件呢,首先以工程量清单和定额结算来说:
(1)合同的签定,首先考虑甲方即建设单位的条件,你在签定合同的时候要考虑将来结算时候的纠纷甚至是诉诸于法 律的纠纷.考虑最坏的情况,考虑材料人工的风险,比如说签定一个合同,考虑到市场上人工涨价,而每年官方都要对 结算进行文件调整,你就应该尽可能把人工材料上涨因素应进行调整写进合同,届时根据合同你就可以计锝这一块上浮的利润.或者根据工程量清单报价最后确定的合同单价或者合同总价的合同,一定要确定好工程内容,对于图纸上有的而肯定不会施工的内容,比如有的住宅为毛坯房,甲方不安门而图纸中有门框及门.这样在合同中就应该明确此合同 为工程图纸全部内容,但其中不包括夹板门及门框等等,同样如果甲方清单里有门的清单量,一定要和招标部门说明,尽量把这条去掉,如果他们不同意,此部分价格一定要低低的报防止将来被扣除.(2)作好施工方案,首先关于各种类型的工程你一定要有通用的成型方案,备用呗,各种方案中一定要有对经常性的用于结算的措施,比如楼板马镫筋的布置情况及计算参数/大小/间距等,框架结构拉结筋/是预埋呀还是钻孔植筋呀,详细节点图啊什么的,还有需要提高设计深度的,需要图文并貌,总之施工方案要标准,在技术上要少瑕疵,给人良好印象,才能容易批准,同时你的结算伏笔也就打好了.(3)图纸会审.图纸会审过程中不要总关心那些细小的事情,有的事情可以在施工过程继续问,先把涉及到大的经济利益的东西考虑好,最好做两次会审,因为第一次未必考虑那么明白,以后在进行第二次会审把问题都解决掉.关系到结算中提高造价的一定要写明白,一定要考虑周全,不要造成损失,对于用字用词一定要仔细推敲,防止歧义,可是如果想瞒天过海有的又要含而不露.(4)变更,变更一定要即使跟上,这里有几种情况一种设计院的变更,一种甲方的变更,一种你的变更,但一定要形成三方或者更多方面签字盖章的签字,两方的有时有问题,有的工程甲方变更可是设计院的或者甲方工程部的人可能拖延,那我们一定催促,需要时自己跑一下,没有办法,甲方市场.自己做的变更一定详尽,尽量配图,还有所有图形一定要CAD绘图,这个感觉正规,感觉真实,给人印象好,不要小看这一点印象,人正是在这些小印象上获得别人的信任的.如何搞好竣工结算
竣工结算是施工企业在完成承发包合同所规定的全部内容,并交工验收之后,根据工程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实际情况及合同的有关规定而编制的,向业主提出自己应得的全部工程价款的工程造价文件。
竣工结算由施工单位编制报业主后,业主将自行或委托造价咨询部门审核,其审定后的最终结果,将直接牵涉到施工单位的切身利益。如何把已实施的工作内容,该得的利益,通过竣工结算反映出来,而使自身利益不受损失,是每个施工企业应该重视的问题。同时竣工结算是施工单位考核工程成本进行经济核算的依据,是总结和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依据,通过竣工结算,可总结工作经验教训,找出施工浪费的原因,为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服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不少施工企业在这方面做得并不理想,从而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及经济利益受到一定的影响。对此,本文就如何搞好竣工结算谈几点看法。
一、企业领导重视是搞好竣工结算的前提
在现行的建筑市场竞争中,施工企业为了求得生存,其首要任务是在投标竞争中获得任务,但所接任务能否盈利,又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这就牵涉到经营策略、日常生产和成本管理、竣工结算等一系列环节,企业为保证综合效益,应正确处理好各环节的关系,不能变成接不到工程是“等死”,接了工程是“自杀”的局面。为此要求企业领导能尽力保证各方面的有机结合,在重视投标工作的同时在结算编制方面也应配备足够的高水平的人员,让其参与投标决策分析。另外,为调动结算编制人员的积极性,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条件,对相关工程的结算成果进行检查考核,同时还可建立以集团公司、分公司、项目部、现场核算相结合的一整套的成本管理体系,为结算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很好的组织保证。
二、编制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是编好结算的基础
要编好工程结算,编制者应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具体表现在能正确理解定额内容,准确套用定额项目,能对定额项目单价进行必要换算;能准确理解和运用合同条款对该调费用进行调整;及时掌握计价信息,(如各地的补充定额、规定调整的计价文件等)并能吃透精神,准确运用。此外,能深入了解和掌握工程现场情况,掌握各分部工程的构造做法及施工工艺,进行必要的签证和费用计算;能主动把握索赔起因,根据索赔程序,利用索赔技巧进行索赔,同时应懂得必要的法律知识为其服务;针对新材料、新工艺,能利用定额原理自行组价等。
为实现以上要求,就需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此,企业一方面应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积极鼓励和创造条件让相关人员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和考试,如定额交底、预算编审人员资格考试(初、中级)、造价工程师资格考试等。同时,应建立个人利益与其水平及效果挂钩的制度,督促职工自我学习,提高整体素质。
三、商签公平合同条款,为结算编制提供必要条件
结算编制在合同基础上进行,并以合同条文作为理由和根据,所以结算的结果常常取决于合同的完善程度和表达方式。从理论上讲,合同的订立应遵循公平原则,《合同法》规定显失公平的合同无效;然而在实际工程中,往往难以判断一份合同的公平程度(极端明显的情况除外),由于建筑市场是买方市场,业主占主导地位,业主在起草招标文件时,经常提出一些苛刻的不公平的条款,使业主权力大,责任小,风险分配不合理,但从另一方面讲,承包商自由报价,可以按风险程度调整价格,双方自由商签合同,这又是公平的。所以承包商为签订一份有利的合同应依据《合同法》、《建筑法》、《招投标法》及《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仔细研究有关法律、政策、规定,特别是关于合同范围、价款与支付、价款调整、工程变更、不可抗力、工期、保险、违约、索赔及争端解决等条款,必须在合同中明确当事人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以便为最后的结算提供合法的依据和基础。另一方面,应注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签各种资料的合理性,以防利益损失。
四、编制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是编好结算的保证
结算编制者的工作态度是影响结算编制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结算编制过程中,编制人员如果抱着算多算少与我无关的思想,只对其他人员或部门提供的资料进行被动计算,或对资料收集不全,对现场缺乏深入了解,盲目编制,则其编制结果必将有失水准。因此,我们要通过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引导,让职工树立主人翁的思想,培养他们的敬业爱岗精神。同时,建立必要的约束与激励机制,把结算编制人员同具体项目结合,安排他们常跑工地,改变以前那种坐办公室凭图纸编结算的状况。通过领导放权,来赋予编制人员一定的责权,为结算编制创造宽松环境。
五、全面收复相关资料,为结算编制提供充分依据
在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对与结算工作相关的资料进行广泛收集十分必要,一方面它可保证结算编制内容的完备性,另一方面可保证结算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审核时产生过多疑问和矛盾。为此,承包商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资料的收集。
1.工程承发包合同,它是结算编制的最根本最直接的依据,因为工程项目的承发包范围、双方的权利义务、价款结算方式、风险分摊等都由此决定,另外结算中哪些费用项目可以计入或调整、如何计算也都以此为据。
2.图纸及图纸会审记录,它是确定标底及合同价的依据之一。
3.投标报价、合同价或原预算,它是实际做法发生变化或进行增减删项后调整有关费用的依据。
4.变更通知单、工程停工报告、监理工程师指令等。
5.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记录、原始票据、形象进度及现场照片等。
6.有关定额、费用调整的文件规定。
7.经审查批准的竣工图、工程竣工验收单、竣工报告等。
以上这些资料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分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和人员,从整个施工项目管理而言,项目部应统筹安排,合理分工,确保资料的完整,同时应及时提供给结算编制部门或人员,确保这些资料在结算中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仔细分析,算全该算内容是关键
结算编制中容易出现的失误之一就是漏项,漏项就意味该得收益的损失。为了防止这一点,笔者通过对结算工作的分析与总结,认为承包商应根据工程的具体实施情况考虑以下内容。
1.由于政策性变化而引起的费用调整。
如间接费率的变化、材差系数的变化、人工工资标准、机械台班单价的变化等。
2.投标时按常规计算,结算时需如实调整的费用。
如大型机械进退场费(什么类型规格的机械进场多少次等)、墙体加固筋、甲供水电费的扣除等。
3.设计变更、签证、监理指令等导致增加的费用(发包方主动提出的部分)。
这部分费用包括自身工作量的增加,及造成对其他工作的影响而增加的费用(也可作为索赔费用)。如楼层和建筑面积的局部增加,会导致脚手架和垂直运输费用的增加。
4.施工索赔费用。
是由发包方未履行合同义务,或发生了应由发包方承担的风险而导致承包商的损失。如发包方交付图纸技术资料、场地、道路等时 间的延误,与勘探报告不符的地质情况,发生了恶劣的气候条件(洪水、战争、地震),业主推迟支付工程款,第三方的原因导致的承包商的损失(如设计、指定分包),甲供材的缺陷,设计错误导致的施工损失等。
5.合同规定的有关奖励费用:如提前竣工奖、赶工措施费、质量奖等。
6.由于变更删项,导致原让利优惠部分的退还费用。
在现行的招投标中,承包方为了在竞争中获胜,一般都要在正常算得的造价基础上给出一定的优惠条件,而当业主变更导致工程量减少或部分删项时,结算中除扣除对应费用外,应注意加上因原优惠而损失的费用。
七、正确处理好公共关系,是搞好结算的重要手段
结算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搞好结算,承包商除充分考虑自身因素外,还应正确处理与其他相关单位及人员的关系,具体包括业主单位、监理、设计、造价咨询等单位。承包商应根据项目实施中所确定的组织结构关系,同他们建立必要的经济合同关系,在工作中建立友好的协作关系,在各方面能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在合同履行上诚实守信,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从而来润滑结算各环节,为搞好结算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篇:强夯规范 - 副本
强夯地基
第3.5.1条 强夯适用于碎石土、破土、粘性土、湿陷性黄土及人工填土地基的施工。注:淤泥与淤泥质土地基,试验证明施工有效时,方可采用强夯。
第3.5.2条 当地下水位距地表面2m以下且表层为非饱和土时,可直接进行夯击;当地下水位较高不利于施工或表层为饱和粘性土时,可铺填0.5~2.0m厚的中(粗)砂、砂砾或片石等材料后进行夯击。第3.5.3条 强夯施工场地应平整并能承受夯击机械重量。施工前,必须清除所有障碍物及地下管线等。
第3.5.4条 强夯所产生的振动,对现场周围已建或正在施工的建筑物及其他设施有影响时,不得采用强夯施工、必要时,应采取防震措施。
第3.5.5条 强夯施工的主要机具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起重机
宜选用起重能力15t以上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起重设备,但必须符合夯锤起吊和提升高度的要求,并均需设安全装置,防止夯击时臂杆后仰;
二、自动脱钩装置
应具有足够强度,且施工灵活;
三、夯锤
可用钢材制作,或用钢板为外壳,内部焊接骨架后灌筑混凝土制成。夯锤底面为方形或圆形。锤底面积一般取决于表层土质;砂土,一般为3~4m2;粘性土,不宜小于6m2。夯锤中宜设置若干个上下贯通 的气孔。第3.5.6条 强夯施工的技术参数;
一、锤重和落距:锤重不宜小于8t,落距不宜小于6m;
二、夯击点布置,一般按正方形或梅花形网格排列。其间距可根据夯击坑的形状、孔隙水压力变化情况及建筑物基础结构特点确定,一般为5~15m;
注:按上列形式和间距布置的夯击点,依次夯击完成为第一遍,第二次选用已夯点间隙、依
次补点夯击为第二遍,以下各遍均在中间补点,最后一遍锤印应彼此搭接,表面平整。
三、确定各个夯击点的夯击数时,应符合下列任一条件: 1.土的体积竖向压缩最大而侧向移动最小;
2.最后两击沉降量或最后两击沉降量之差小于试夯确定的数值。一般为3~10击;
四、夯击遍数一般为2~5遍。对于细颗粒多的土层、透水性弱的土层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夯击遍数可适当增加;
五、两遍之间的间歇时间,取决于孔隙水压力的消散,一般为 1 ~4周。地下水位较低和地质条件较好的场地,可采用连续夯击;
六、平均夯击能,在一般情况下,砂土可取50~100t²m/m2 :粘性土可取150~300 t²m/m2。
第3.5.7条 强夯施工前,应试夯,并按下列顺序进行:
一、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在施工现场选取一个地质条件具有代表性的试验区,平面尺寸不小于20m³20m。该试验区亦可选在需作地
基的土面上。
二、在试验区内进行详细的原位测试,取原状土样,测定有关数据。
三、选取合适的一组或多组强夯试验参数,并在试验区内进行试验性施工。
四、施工中应做好现场测试和记录。测试内容和方法应根据地质条件及设计要求确定。
五、检验强夯效果。一般在最后一遍夯击完成1~4周以后进行,其方法可按本条第二款规定,予以对比检查。
六、当强夯效果不能满足要求时,可补夯或调整参数再进行试验。
七、做好强夯前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确定正式施工时采用的技术参数。
第3.5.8条 强夯施工,必须按试验确定的技术参数进行。以各个夯击点的夯击数为施工控制数值,也可采用试夯后确定的沉降量控制。第3.5.9条 夯击时,落锤应保持平稳,夯位准确,如错位或坑底倾斜过大,宜用砂土将坑底整平,才能进行下一次夯击。
第3.5.10条 每夯击一遍完成后,应测量场地平均下沉量,然后用土将夯坑填平,方可进行下一遍夯击。最后一遍的场地平均下沉量,必须符合要求。
第3.5.11条 雨天施工,夯击坑内或夯击过的场地有积水时,必须及时排除。
冬期施工,首先应将冻土击碎,然后再按各点规定的夯击数施工。第 3.5.12条 强夯施工应参照附表 5.9和 5.10做好记录。第
3.5.13条 强夯施工的验收,应检查施工记录及各项技术参数,并应在夯击过的场地选点作检验。一般可采用标准贯入、静力触探或轻便触探等测定。
检验点数:每个建筑物的地基不少于3处,检测深度和位置接设计要求确定。
第三篇:强夯规范
6.3.8 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监测工作。首先,应检查夯锤质量和落距,因为若夯锤使用过久,往往因底面磨损而使质量减少,落距未达设计要求,也将影响单击夯击能;其次,夯点放线错误情况常有发生,因此,在每遍夯击前,均应对夯点放线进行认真复核;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还必须认真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量测每击的夯沉量。对强夯置换尚应检查置换深度。
6.3.9 由于强夯施工的特殊性,施工中所采用的各项参数和施工步骤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在施工结束后往往很难进行检查,所以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对各项参数和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6.4.1 强夯地基的质量检验,包括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测及夯后地基的质量检验,其中前者尤为重要。所以必须认真检查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测试数据和施工记录,若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补夯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
6.4.2 经强夯处理的地基,其强度是随着时间增长而逐步恢复和提高的,因此,竣工验收质量检验应在施工结束间隔一定时间后方能进行。其间隔时间可根据土的性质而定。
6.4.4 强夯地基质量检验的数量,主要根据场地复杂程度和建筑物的重要性确定。考虑到场地土的不均匀性和测试方法可能出现的误差,本条规定了最少检验点数。
第四篇:强夯施工工艺
强夯施工工艺
质量控制关键点主要包括:夯击数、末两击夯沉量、测量放线、回填料质量、满夯搭接等等吧,在软土地区还要考虑两遍之间的间歇时间,这些东西一时半会说不清楚,具体还要在实际工作中慢慢体会。
强夯地基处理质量控制点:1.夯点排距、行距-----由试夯决定(放线时第一排点位距处理边线不大于夯锤直径)
2.夯锤起吊高度-------按锤底高度计算(由锤重和设计要求夯击能大小确定)
3.单点夯击次数-------由试夯决定
4.单点最后三击平均夯沉量(停锤依据)
5.点夯与满夯间歇时间
6.满夯时互压宽度、夯锤起吊高度(与点夯不同)、单点夯击次数
注意:试夯完毕应作静载实验上报设计以确定夯点排距、行距等施工参数是否符合要求
.夯点排距、行距:这是设计确定的,应该与质量控制关系不大,而且夯点的允许偏差可以达到500mm,不算是主要控制项吧,当然也不能忽视。
2.夯锤起吊高度:如果这条也算,那么还应该加上锤重、锤底面积等。
3.单点夯击次数:也就是夯击数
4.单点最后三击平均夯沉量(停锤依据):只有末两击平均夯沉量的说法,最后3击的依据来自哪里?
5.点夯与满夯间歇时间:各遍点夯之间的间歇时间也是考虑对象,由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确定。
6.满夯时互压宽度:满夯的搭接。
1.夯点排距、行距在我们这里通常是由施工单位也是提出,经试夯检验后设计确认,作为质量控制点的出发点在于施工中一些施工队,放点位时往往不考虑设计外放宽度---认为影响范围可及,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且夯点间距,夯击范围是检验批验收时的必检项目
2.夯锤起吊高度(即落距)和锤重同样也是检验批验收时的必检项目,至于锤底面积是设计考虑因素,不在现场控制范围内
3.单点最后三击平均夯沉量是我们这个工程设计的特殊要求,不具有代表性,谢谢指出
(2)强夯施工工艺
1)测量放线:在整平后的场地上标出第一遍夯击点的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2)就位:起重机就位,使夯锤中心对准夯点位置。
3)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4)提锤、落锤: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
5)重复(2)~(4)步骤,按规定击数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6)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两遍夯击遍数,第三遍用低能量满夯,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3)强夯施工要点
1)强夯施工前,应根据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在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试夯,并通过测试,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夯效果,以便最后确定工程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若不符合设计要求,则应改变设计参数。在进行试夯时,也可采用不同设计参数的方案,进行比较,择优选用。
2)施工设备进场后,首先要将场地平整,排干场地积水,填土为素填土或砂,填土比设计地面标高少1m。然后根据夯点布置图放出夯击点的中心线,并用白灰按照锤底形状和尺寸标出轮廓线,要求清晰、准确,便于找正锤位。以后每夯击一遍场地平整后再放一次线。施工中由于意外原因,白灰线不清晰时必须补放线,以免引起错夯、重夯或漏夯事故。每个夯点都要编号、记录。
3)夯击时,第一次提锤都要达到设计要求的高度。当锤即将提升到预定高度时,应稍停一下,使锤不摆动,然后再继续提升,直至脱钩落下。为保证每次夯击时的落锤平稳,一定要控制好锤在高空中的锤位。如果夯锤落在坑内有倾斜,倾角超过30°时,要用土将夯坑填平,方能进行下一次夯击,否则会影响加固效果。对每个夯点的每一击,都要记录其平均下沉量,当夯击坑和夯击过的场地由于地下水上升或下雨及其它原因而积水时,要及时采取排水措施,并且需要晾干一段时间,才能将坑填平,以免形成橡皮土。
4)每夯击一遍后,用新土或周围土将夯击坑填平,测出本遍夯后的场地平均标高,再进行下一遍夯击。
5)第三遍是低能量的搭夯,采用锤印相切的方法施工。夯后应准确测定场地的平均标高,其最终沉降量是反映强夯加固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6)强夯施工时,应对每一夯击点的夯击能量、夯击次数和每次夯沉量等做好现场记录。
7)必须严格按设计图纸的强夯技术要求施工。若由于现场土质不匀或其他原因,以致达不到要求或需要改变施工参数时,要及时同设计院协商,采取改进措施。
8)如现场含水量高,夯击中出现夯沉量控制不住,或夯坑周围有隆起现象,应停夯待孔隙水压力消散后,在原点再次夯击。
9)加固效果检验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和静力触探试验。
10)强夯结束后,用推土机刮平现场。
7.按设计要求抽查夯点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夯击能在2000KN.M以上时,最后两击夯沉量平均小于等于100mm,夯击能在1500KN.M以下时,最后两击夯沉量平均小于等于50mm。
四、强夯质量检测与验收
1.强夯地基基础处理工程质量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表4.6.4质量检验标准规定。
2.在施工过程中采用轻便动力触探以施工质量进行控制,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补夯和采取其它有效措施。
3.强夯施工结束后应间隔一定时间方能对地基质量进行检验。对于碎石土和砂土地基,其间隔可取1~2周;低饱和度的粉土和粘性土地基可取2~4周。
4.质量检验的方法,宜根据土性选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承载力和沙土液化检查应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动力触探、标贯等有效手段进行测试。对于一般工程应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进行检验;对于重要工程项目应增加检验项目,也可做现场大压板载荷试验。
5.检测数量和标准按设计及规范相关要求进行。应根据场地复杂和建筑的重要性确定。对于简单场地上的一般建筑物,每个建筑物地基的检验点不应少于3处;对于复杂场地或重要建筑物地基应增加检验点数。检验深度应不小于设计处理的深度。
第五篇:强夯试验总结
**集团项目第三经理部
强夯工艺性试验总结报告
DK296+275~DK296+350和DK296+715~DK296+840段强夯工艺性试验总结报告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步骤和要求以及强夯试夯施工方案、方法、目标,我们选取DK296+275~DK296+350和DK296+715~DK296+840段进行强夯施工工艺试验。通过对每次夯击试验检测,确定出当前夯锤最优高度和夯击次数等各种参数。并着重从质量易保证、工作效率高、成本耗损较低等三方面实际情况综合分析评比这些参数,获得结论。
该工序试验工作从2006年8月5日开始,至2006年9月23日检测结束,历时49天。
一、强夯试夯段施工依据:
新建铁路沪汉蓉通道合肥至武汉段路基相关设计图;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04 ;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
二、强夯试夯段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一)施工准备
1、施工准备
1)熟读施工图纸,理解设计意图,掌握各项参数,现场实地考察,定位放线。
2)定施工方案和确定试夯参数。
**集团项目第三经理部
强夯工艺性试验总结报告
4m 5m 6m 7m 8m 9m 456789101112锤锤锤锤锤锤锤锤锤
4m 5m 6m 7m 8m 9m
2)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中夯点位置。3)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4)将夯锤起吊预定的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
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集团项目第三经理部
强夯工艺性试验总结报告
1)开夯前应检查夯锤质量和落距,以确保单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因为夯锤使用过久,往往因底面磨损而使质量减小,落距也得不到保证,必将影响单击夯击能。
2)在每一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
3)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
6、试夯过程的记录及数据整理
1)每个夯点每击夯沉量、夯坑深度、开口大小、夯坑体积、填料量都须记录。
2)场地隆起和下沉记录,特别是邻近有建构筑物时。3)每遍夯击后场地的夯沉量、填料记录。4)附近建筑物的变形监测。
5)孔隙水压力增长、消散监测,每遍或每批夯点的加固效果监测;为避免时效影响,最有效的是检验干密度,其次为静力触探,以及时了解加固深度。
6)记录最后2击的贯入度,看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值。
7、试夯施工的注意事项
1)施工前应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免因试夯施工而造成破坏。2)当试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会产生有害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隔振沟等隔振或防振措施。
3)试夯的施工顺序是先深后浅,即先加固深层土,再加固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