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关于浙江市场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4 19:25: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618关于浙江市场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618关于浙江市场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0618关于浙江市场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浙江市场问题的考察与思考

中共淮安市委常委、秘书长

陈洪玉

5月中旬,我随淮安市党政代表团赴浙江杭州、宁波、台州、温州、丽水、金华等市进行学习考察。其间,参观考察了部分较有影响的专业市场,对其发展轨迹作了一些调查和思考,启发很大。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在市场建设上作出了一系列可贵而极富创造性的探索,成为浙江经济和商业文化最具活力的“亮点”。通过对它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透视和把握浙江经济快速发展的轨迹和脉搏,学习和借鉴其成功经验和做法。

浙江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并不占优,但他们勇于开拓,在建市场上作出了一系列成功探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浙江虽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但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并不优越,全省陆地面积只有10.18万平方公里,仅为全国陆地面积的1.05%,是我国最小的省份之一;境内“七山一水 二分田”,自然资源缺乏,人均耕地只有0.55亩。但是浙江人突破了地域局限,率先发挥了市场配臵资源的作用,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他们以敏锐的市场经济意识和过人的胆略,善于从一针一线极小的商品中,挖掘全国乃至世界无限的商机,不以利厚而趋之,不以利薄而弃之,涌现出了一批特色明显、规模较大、辐射面较广的商品专业市场。至2003年底,浙江省共有商品市场4036个,其中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463个,超十亿元的市场93个,超百亿元的市场9个;商品交易市场实现年成交额5591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1.9%,连续13年位居全国之首。目前,商品交易市场已成为浙江经济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初步形成了以农贸市场为基础,以专业市场为龙头,大中小相结合,批发与零售相配套,综合经营与专业特色相协调的市场网络,对浙江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通过考察,我们明显感觉到浙江市场具有这样四个特色:

一是专业市场与块状经济联动发展。在浙江,各种各样的专业市场与成千上万的个体工商户、家庭企业相互依存、互动发展,形成了“产业+市场”的特色区域经济。如乐清低压电器产销量约占全国的1/3,成为全国最大的低压电器产销基地;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绍兴中国轻纺城2003 年成交额分别达到248.7亿元和246亿元,分列全国同类市场之首,成为全国日用小商品、纺织品生产基地;温州继“中国鞋都”之后,又发展形成“中国电器之都”、“中国制笔之都”、“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中国剃须刀生产基地”等19个国字号生产基地,区域品牌进一步打响,充分展示了“小商品、大市场”的无穷魅力。专业市场的快速发展,扩大了产业的经营规模,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围绕市场形成了一大批专业村、工业村等产业群体和企业群落,构建了富有特色的集群式、板块式发展格局。在这种“簇群经济”中,市场群的交易规模与辐射半径决定着企业群落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反过来,企业群落的发展又决定着市场交易规模和辐射半径的扩张程度。一些早先崛起的集散型专业市场,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已大多向集散型与生产型相结合的工贸一体化方向转变。而那些先期崛起的企业群落为了扩大市场营销范围,又纷纷举办专业市场、商品交易会或贸博览会。两种发展趋势的相互结合,形成了专业市场与特色产业集群共生的发展格局,大大提高了区域经济的竞争能力。如将劳动密集型的小商品生产与大市场相连接,是义乌创办市场、发展市场的基石。为了充分利用小商品市场的影响力,义乌市委、市政府相应地提出了“以商促工,工商联动”的发 展思路,围绕市场大力发展本地工业,形成了服装、针织、文具、饰品、彩印、拉链、工艺品、玩具等优势工业产业,并形成了浙中最具活力的“一园五区七小区”的工业产业结构,构筑起了“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的工业生产发展格局,有力地支撑了市场的发展和繁荣。现在,市场内汇集的28大类、10万余种商品,其中40%是义乌本地生产的。

二是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共同发展。浙江人勇于开拓的创业精神,令人折服。如今,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江人;哪里没有市场,哪里就有浙江人去开拓。目前,浙江省共有1000多万人在外跑市场,100多万人在全国各地经商务工,100多万人在海外创业发展,全国各地仅“浙江村”、“温州城”、“义乌路”“台州街”等就有100多个,全省产品50%销往省外市场,20%出口国际市场。在“小商品、大市场”的基础上,浙江逐渐建立起覆盖全国、贯通全球的销售网络。温州目前已在全国建立起40多万个销售网点,使原来“前店后厂”的生产方式变为巨大的“生产基地+销售网络”。义乌市场利用后发优势,从区域市场发展到“买全国、卖全国”,进而响亮提出“买世界、卖世界”。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按照“打造全球最大超市,建设国际购物天堂”的构想,大力拓展国外市场。目前,义乌小商品销往 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200多家境外商品采购机构和3500余名外商常驻义乌从事小商品出口业务,去年共有来自179个国家和地区的49513人到义乌采购小商品。在2003年的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上,共吸引了1万余名来自78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客商,其中有沃尔玛、麦德龙、易初莲花等国际知名超市和大型跨国采购集团。此外,国外市场与义乌市场立体式的商品、商人、商场三位一体的延伸对接不断加强。目前,与义乌对接的国际小商品集散地有巴拿马的科隆、阿联酋迪拜、智利等地,与义乌对接的境外小商品市场有柬埔寨的“中国商城”、俄罗斯的“海宁楼”、巴西的“中华商城”、意大利的“中国城”、阿联酋的“中国产品交易中心”、南非的“中华门”等10多个。

三是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同步发展。浙江省充分依托有形市场兴办网上无形市场拓展市场运作空间,同时利用无形市场的信息流,带动了市场的商流、物流、资金流的集聚,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以中国化工网、中国化纤网、全球纺织网、今日五金等为代表的网上专业市场,依托相关产业开创了赢利奇迹,又拉动了相关产业发展,成为网上专业市场的领头羊,带动了整个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目前,浙江省已有70个大型批发商品交易市场建立了局域网,网上交易额达197亿元。市场通过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主页,收集和发布产品品种和价格、市场行情、趋势分析等信息,探索开展网上交易和电子商务,为市场经营者服务,有效地促进了有形市场与基于电子商务的无形市场的互动发展。余姚中国塑料城销售额中近六成是通过网络信息发布、查询、商务洽谈、网上看样订货、配送、支付这种方式实现的;“桥头钮扣”有近40%是通过网上销售、电话订货等方式完成的。同时,通过信息化建设,浙江部分市场在市场信息管理、交易方式等方面实现了创新,其辐射范围、成交额、国际竞争力明显上升和提高。余姚中国塑料城拓宽了市场辐射面,包括美国、日本、法国、德国、韩国等国家以及台湾、香港地区众多大型石化企业和石化贸易商纷纷加入中国塑料信息网,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已占据了中国塑料城30%至40%的交易份额。

四是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互动发展。浙江是资源小省,对要素市场依赖很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市场的空前发展,在商品市场集聚力和辐射力的作用下,资本、劳动力、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市场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为企业优化资源配臵,打破发展瓶颈提供了宽广的渠道。同时,要素市场的发展又促进了产业配套能力的不断增强,带动了产品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形成了一个以商促工,以工带商、相互促进、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以资本市场为例,浙江作为我国市场化趋向改革最早的省份之一,从1978年到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13.1%,比全国平均增幅高出3.7个百分点。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成立证券市场到新世纪伊始,浙江的上市公司数量仅列全国第12位。无论从上市公司的数量还是规模看,都和浙江GDP在全国的排位相去甚远。近年来,随着商品市场的快速发展,浙江众多民营企业带着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欲望,开始搏击资本市场。据有关部门统计,前年和去年,浙江首发上市和通过发审的企业均占全国十分之一。目前,浙江已有78家公司的股票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A、B股上市公司家数跃居全国第6位。为了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的建设,加快建立多层次的地方资本市场体系,浙江省提出了构建直接融资、省级产权交易、金融服务和投融资等“四大平台”的发展目标,力争在5年内实现上市公司数量和融资额翻一番,上市公司数量与浙江省GDP在全国的位次相一致,上市公司运行质量居全国前列。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浙江省将建设成全国资本市场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构建起“直接间接融资畅通、产权股权规范流动、民资外资踊跃进入、异地资源广泛利用”的开放性地方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为浙江的一批上市企业 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如万向、雅戈尔、波导等上市公司,已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龙头和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主体。

浙江市场规模如此之大,发展如此之快,且能做到长盛不衰、稳步推进,其做法和经验值得探究。

政府的积极引导和精心培育,是市场有序发展的根本保证。综观浙江市场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浙江市场历经了由自发形成的“集”,到具有相当规模的“市”,再到现代化的“城”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在这一发展历程中,浙江的各级政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是注重积极引导。早在清朝乾隆年间,浙江的不少地方就已经出现了诸如“敲糖换鸡毛”之类的物物交换;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在这些地方自发地形成了一些小规模的小商品市场。1982年,义乌县委、县政府从义乌人民历来“重商业、善经营”的实际出发,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率先在全国办起了小商品专业市场,开了全国举办专业市场的先河,在“先行一步”中获得了“先发优势”。在市场发展过程中,浙江省各级政府遵循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划行归市”的原则,对同类商品不同的经营者进行集聚,使零散分布的同 类经营户相对集中。这样做既可以有效地避免市场的无序开发或重复建设,造成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又可以使市场的商品规格更多、款式更齐,顾客挑选的余地更大,更加有利于市场的繁荣兴旺、做大做强。二是不惜巨额投资。在市场建设上,浙江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硬件建设,舍得大投入。通过大投入来提升市场的档次和竞争力,促其不断发展壮大。如义乌小商品市场经过五易其址、九次扩建,共投资6亿多元,逐步实现了马路市场——棚架市场——大型现代化室内市场的递进转换。三是提高服务水平。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生产要素的流动、配臵和组合不再限于行政区域的范围,也不应再受当地政府的控制。因此,浙江各级政府在发展市场过程中,把创新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政府服务、提高办事效率等机关效能建设放在突出位臵,以高效统一原则设计管理机构,确定以服务为主的政府管理职能,为市场的投资者和经营者提供一条龙、一站式、一贯制的优质服务,实现了由计划经济条件下无所不包的“全能政府”向改革开放初期无为而治的“宽松政府”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有限政府”转变,有效地促进了市场的发展和市场主体的成长。永康市委、市府始终高度重视中国科技五金城的开发和建设,专门成立了五金城管理委员、五金实业开发总公司和中国科技五金城有限公司,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对五金城的开发和建设进行重点扶持和培育。工商、财税、金融、技监、邮电、供电、交通等部门都在市场设立分支机构,提供及时、方便、周到的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地方强有力的产业依托,为市场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浙江特有的区域性集群经济,为浙江市场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产业培育市场,通过市场壮大产业,市场与产业互为依托共同发展,使浙江成为全国的“市场大省”和“区域特色经济大省”。如永康是中国五金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到20世纪80年代,永康乡镇五金工业异军突起,到2003年底,全市有五金企业1万多家,从业人员20多万人,逐步形成了电动工具、金属压延冶炼、衡器、小家电、汽摩配、防盗门、滑板车等七大支柱产业,产品涉及机械五金、装潢五金、日用五金、建筑五金、工具五金、小家电等1万多个品种,其中出口创汇产品100余种,许多五金产品的产量位居全国之最,已成为国内最大的五金工业基地。正是由于永康庞大的五金产业,才催生了全国最大的五金产品集散中心——中国五金城。贸工一旦有机结合,便成了推动经济发展前后呼应的强有力的“车轮”。一方面,市场的强大吞吐,有力地促进了永康五 金产业的结构调整,使之不断与需求相适应,大大加快了产业的升级和更新换代的速度。永康五金工业所走的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由分散型向集聚规模型、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迅速转换的过程,就是依靠市场拉动、带动的一个最明显的见证。另一方面,市场有地方产业的依托和支撑,有源源不断、品种繁多的产品供给,市场的进一步繁荣兴旺就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永康强大的五金工业基地,是五金科技城这一市场生存发展以至做大做强的先决条件。永康正是因为成功地驾驭了工贸之间的双向推动、双向联动和双向互动,才保持了快速而强劲的发展势头。

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为市场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浙江的许多产品质量和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瞄准国际市场,拓展广阔的领域,这是浙江专业市场发展的又一策略。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浙江的出口开始涌向中东、非洲、拉丁美洲和东欧等国际市场。目前,浙江省共有28个市场的2万多户经营户开展外贸业务,2003年出口额的增幅相当于全省市场成交额增幅的一倍多。义乌的小商口出口面广量大,商品销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实现市场出口额17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达7亿元。永康五金产品去年出口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33个,实现自营出口总额4.69亿美元。

浙江发展专业市场的先进经验,对我们加快市场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加快市场建设,必须走产销互动,以产品兴市场,以市场带动产业发展之路。浙江的经验告诉我们,建一处市场,可以带一批产业,活一片经济,兴一座城镇,富一方群众。因此,加快市场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市场与产业的联动发展,依托本地的产业来发展市场,同时通过市场来集聚生产要素,带动产业和块状经济发展。从淮安实际看,一方面,要加快构建产业新优势,为市场做大做强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继续加快发展烟草、冶金、化工、纺织、机械五大传统支柱产业,积极培植建材、医药、食品加工等新型支柱产业;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和人工成本较低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积极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率;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知名度高、竞争力强、产销规模大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档次。另一方面,要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和特色市场,引导资金、人才等要素向 市场集聚,进一步壮大市场规模,增强辐射和带动能力,实现市场与产业的良性互动。围绕中心城市建设,扶持发展一批营业面积超1万平方米的大型超市;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发展一批年交易额超亿元的产地批发市场;围绕工业经济发展,扶持一批年交易额超10亿元的专业批发市场;围绕中心城镇,扶持发展一批综合市场,通过市场建设,来带动一产、二产及整个服务业的发展,同时通过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来促进市场建设。

加快市场建设,必须不断提高市场的信息化水平,走信息化带动市场发展之路。加快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互动发展,发挥有形市场的信息、物流、客户、信用、形象、知名度、关系背景、组织和管理等优势,为无形市场开展网上交易提供条件;无形市场通过为有形市场拓展市场空间、节约信息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有形市场交易效率和效益。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立市场内部局域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和加强市场经营管理,为经营者开展电子商务提供便利条件。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引导和鼓励专业市场建立门户网站,建设网上虚拟市场,以产品目录查询、网上导购、价格比较、在线洽谈为基础,逐步开展网上支付和结算、网上配送和调度等商务活动,并即时提供商情分析、行业动态、经营战略设计等信息服 务。增强现代物流配送功能,进一步完善信息、交通网络等现代物流基础设施,通过改造、整合、引进和培植等多种方式,建立与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配套的物流服务体系,不断改进和创新产业、市场商户和商品购买者所需的物流服务。同时,依托市场组建专业性物流企业,鼓励其从事仓储运输、配送、销售等多种经营。

加快市场建设,必须加大政府对市场的引导和服务力度,走扶持发展之路。认真做好市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坚持高起点规划,聘请知名的专家进行规划和设计,提高规划设计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坚持高水平建设,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注重市场的功能要求、建设品位和环境效益的整体性。加大对市场的管理力度。制定和完善各项市场管理制度,细化分类,做到有法可循,有章可依;严格管理,进一步促进市场硬件上档次,软件上水平,塑造市场的良好形象;强化管理者队伍和经营者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者的经营素质,促进市场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大市场的宣传和招商力度。充分运用各种舆论工具,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全方位、多层次把淮安市场的优势和特色宣传推介出去,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八方来客。强化对市场的扶持和服务。通过加强组织协调,提供信息服务,引导外地客商来本地采购。工 商、财税、金融、供电、供水、交通、公安等部门要全力做好服务工作,千方百计为市场经营者解除后顾之忧,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同时,大力整顿市场的经营秩序,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检查、乱罚款的行为,为市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第二篇:关于县级要素市场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一、要素市场发展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要素市场已逐渐成市场配置资源的直接渠道和基本平台。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金融、劳动力、技术、房产、土地等生产要素市场已具雏形,为推动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以扩大信贷投入为核心的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健全。目前,全县拥有中国民人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7家金融机构、40多个金融网点,4家保险机构、2家证券市场,初步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银行和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到2003年底,全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8.5亿元,净增7个亿,贷款余额达22.9亿元,净增4.3个亿。保险业务已有人寿险、财产险等70多个险种,保费收入8200多万元,综合赔付率为52%。

(二)以市场引导就业为主导的劳动力市场得到较快发展。一是就业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到2003底,全县有县级职业介绍机构1家,承担公共职业介绍服务职能的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17家,从事职业介绍的工作人员32人。2000年来,进入县劳动力市场供职的单位980家(次),提供就业岗位1.7万个,进入市场求职登记的各类人员3.5万人次,全县组织各种现场招聘会32场,进入市场招聘的单位356家(次),介绍成功0.9万人次,成功率33%。二是就业服务体系正在不断完善。2000年以来,各类职介机构为近5万名求职人员进行了职业咨询与指导。整顿和规范了民办职介市场,清理整顿民办职介机构5家,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2家,查处违法职介案件7起。及时开展了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到目前为止,全县已为19个改制破产企业的1607名下岗失业人员开展了档案托管、社保关系接续的工作,全县累计公共职介机构已托管档案1607份,接续养老保险关系人数2000多人。三是基础设施大大改善。到2003年底,县财政投入60万元,新建成了一个800平米的县级劳动力市场服务大厅,配备了大型显示屏1个,电脑触摸屏1台,工作电脑7台,内部建成了局域网,并通过宽带接入因特网,可基本实现与全国各地及省市的信息查询。县城13个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均已配备了工作电脑,科学化、现代化水平有了提高。

(三)以科技成果推广利用为中心的技术市场日臻完善。一是科技创新机制初步建立。通过与清华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上海电机21所、包头稀土研究院等二十多所国内知名大学、研究院所建立了正常的技术合作关系,逐步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制。目前,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一家,民营科技企业12家,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2个,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的产品2个。二是技术市场投入开发体系日臻完善。一方面,政府财政投入不断加强,从2000年开始,县财政每年拿出90万元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引导资金,支持企业的创新和技术改造。另一方面,企业和农民科技投入逐年递增,2001年以来,共投入了约3875万元,完成技改项目25个。再一方面,科技开发投入加大。近几年来,全县共有约20项在省以上科技部门立项,争取国家、省、市主管部门科技开发资金共1500多万元。三是技术引进推广卓有成效。技术引进成效显著。近几年全县共引进新技术300余项。仅在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医药三大专项领域中平均每年实施了10项技术攻关。科技新产品交易活动较为活跃。近三年来,全县共组织30余个单位参加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参展产品50多项,获得金奖8块,引进洽谈项目80余项,成交额过2亿元。技术推广发展迅速。全县在近几年中推广新技术50余项,新产品40余种,使主要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达到92%,名、特、优新产品产值率达到工业总产值的35%。

(四)以房地产开发投资为特征的房产市场发展态势良好。一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保持高增长。2000年至2003年,全县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6亿元,连续四年平均每年以20%以上的高速度递增,比基建投资的年均增速高出2.8个百分点。其中2003年共完成住宅投资1.2亿元,完成商业用房投资0.8亿元,完成商品房施工面积为1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9%,商品房竣工面积为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8%。二是房产市场交易供需两旺。2003年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为8.8万平方米,增长16.4%,其中商品住宅实际销售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6%。商品房实现销售额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商品住宅实现销售1.6亿元,比上年增长9.4%,在商品房销售中,个人购买面积7.8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2.34wmxz.cn亿元,分别占销售总量的76.6%和97.5%。

(五)以改革使用权制度为主线的土地市场不断规范。一是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充分显化土地资产。在坚持土地供应总量必须少于需求量的供地原则,由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对建设用地总量实行严格控制,实现了土地效益的最大化。目前,全县行政划拨土地仅占供应总量的5%;2001年到2003年,土地招标拍卖年均增长10%;2003年以来,全县共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667宗,面积18.32公顷,收回土地出让金8256万元(含开发成本),有力地推进了城镇化建设。二是充分发挥地产交易机构的中介服务职能,地产交易逐步走向依法合理流转。1994年,县里成立地产交易中心,设立交易大厅,通过1995年的“清隐”、1997年的非农业建设用地大清查、1999年的闲置土地清查、2001年和2003年的土地市场清理整顿工作的开展,使全县土地市场从无形到有形,从有形到成型,土地市场管理日趋规范,土地交易市场的管理日趋规范和完善。去年来,全县共办理土地使用权转让162宗,土地面积34408平方米,土地使用权抵押设定115宗,土地面积104316平方米,收取各种规费152万元。三是认真开展土地市场清理整顿工作,土地违法现象得到有效遏制。2003年,针对县内土地闲置问题、土地非法交易行为、非法占地行为,县委、县政府组织力量进行了重点清查和严肃处理,收回闲置土地706亩,储备土地735亩。四是适时修正各镇基准地价,加强了国有土地使用权价格管理。从1994年开始,全县半数以上建制镇相继进行了基准地价评估,特别是对县城基准地价进行了四次修正,并将基准地价评估和修正结果,以县政府的名义适时依法公布,使大部分地段的地价情况在居民心中有了基本了解,为正确指导我县国有土地使用权价格发挥了重要作用。五是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土地市场管理制度日趋完善。县政府成立了土地储备委员会,组建了土地储备中心,专门负责土地收购储备和出让前期工作。与此同时,县政府还相继出台了《ⅩⅩ县地产市场管理暂行办法》、《ⅩⅩ县县城规划区土地管理暂行规定》、《ⅩⅩ县县城镇规划区土地储备暂行办法》三个规范性文件,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土地市场的能力,促进土地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六)以培养和使用人才为重点的人才市场稳中有进。一是全方位培养现有人才力度加大。县委利用县委党校主阵地,定期不定期地培训党政一把手、年轻后备干部,各行业主管部门也纷纷在县委党校和本单位的业余党校加强经常性业务培训,参训人数平均每年达3600人次。目前,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具要初级及初级以上技术职称资格的各类人才共17821人,其中研究生13人,本科1827人,专科6919人,中专7522人。二是吸收和储备人才逐年增加。近三年来,共吸收工作人员228名,年平均吸收69人,其中党政群机关录用公务员47名,年平均录用公务员16人,事业单位吸收工作人员181名,年平均吸收工作人员60名。三是引进实用人才、急需人才有新的突破。对“211工程”院校本科毕业生及县内急需紧缺的专业人才,特别是英语8级、规划建设的本科生和工程师及以上职称的实用人才,不受编制、经费限制,也不需要参加录用考试,直接上岗,并对高级人才给予5000元、急需专业本科生和工程师给予2000元的安置费。三年来,共引进人才27名。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奖励人才。对企业改革、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科研创新的各类人才和企业主,每年由县财政拿出专项资金予以奖励。三年来,全县共对67名人才及企业主进行了奖励,奖励总额达210余万元。

(七)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的信息市场初具规模。一是信息化网络设施已有一定基础。目前我县向社会提供网络服务的运营商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4 家。截止到2003年底,全县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9万门,固定电话用户8.1万户,城市电话普及率达90%以上;移动电话用户7.9万户,每万人拥有移动电话726台;城市网络出口总带宽0.2G,因特网注册用户0.8万户,宽带网用户2104户。二是信息技术在各领域广泛应用。政府上网工程全面建立。2001年以虚拟主机的方式,在市政府信息网中心平台上建立了ⅩⅩ县政府信息网,开设了ⅩⅩ新闻、ⅩⅩ概况、领导主页、电子政务、招商引资、文化旅游、重点企业、县域经济等栏目,并以此为窗口,大力宣传ⅩⅩ政策优势、资源优势、人文环境,宣传ⅩⅩ形象,提高ⅩⅩ的知名度。企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天龙米业、金浩植物油、鑫利、科力等重点企业都相继注册上网,通过网络平台展示企业形象,宣传企业产品,实行网上采购、网上销售,利用信息技术对财务、物料、生产计划、销售和决策实行信息化管理,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机要保密、纪检监察、教育、外经外贸、金融等许多专业性比较强的部门和行业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建立了各自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逐年提高。三是信息产业发展起步良好。目前,我县邮电通讯、信息咨询、网吧营运等信息服务业发展迅猛,特别是电信服务业,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铁通等4家通讯企业互相竞争,不断改善服务设施,优化服务质量,扩大业务总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要素市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受思想理念、经济发展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全县要素市场发展明显带有市场经济初期的特点,市场规则不健全,市场组织无序,生产要素市场滞后。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资金紧张的矛盾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一方面,制约企业方由于资本金不足,加之有市场、有效益、讲信用的企业少,银行不愿意放贷,企业贷款难;另一方面,银行贷款审批权上收,县级行长没有审批权,贷款审批都要报市、报省审批;银行因利益关系,都“重大轻小”的倾向,对大项目都抢着放贷,而对小项目却不愿意放贷;金融部门加强了资管理,实行贷款责任追究制,等等,导致银行难贷款。目前,全县工业企业和“三农”普遍缺乏发展资金。据调查分析,要使现有的天龙米业、金浩植物油、五神酒业、宏泰铝型材、惠丰公司等民营企业全部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每年仅需增加流动资金就达8200万元。三农资金主要渠道是农村信用社。去年县信用社存款余额12个亿,贷款余额10个亿,分别占全县存贷款余额总数的31%、50%,存贷比84%,超过了央行规定的75%的上限。与此同时,银行信贷资金要求质量高与企业资金使用效益低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金融风险存在较大隐患。因种种原因,现在银行都是投入多,产出少。2003年,全县不良资产达7.5个亿,不良资产比率达37.2%,超过了全省22%、全国10%的水平。

(二)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还不高。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由于行业集中度不高,规模小,生产要素市场化程度不够高,市场秩序不够规范,要素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一是技术市场规模小,档次底,技术单一。导致技术和经济“两张皮”,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去年全县虽申请科技专利20多个,但都是一些小发明,很难形成大产业。同时,由于资金和技术的不足,目前原有的林科所、农科所等一批公办科研所已基本上没有开展任何科研项目,原有的科研人员和职工差不多都外出自谋出路。二是劳动力要素市场发展滞后。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对劳动力要素的组织与管理只限于城市,人为地分割了劳动力要素市场。特别是农村的劳动力要素市场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受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劳动力流动机制不健全和城市化水平较低等因素的制约,劳动力市场发展较慢。目前,全县只有1个劳动力市场。全县23万外出务工人员,90%以上是通过亲友介绍、自行外出等方式,实现自发转移的。三是住房二三级市场发展缓慢。二级市场目前存量房在房地产交易中比重仅为交易总量的18%,三级市场也仅在培育阶段;低价房供应量太少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也显得更加突出。据调查,在近两年的住宅施工面积中,70平方米以下的占2.6%,70-90平方米的占27.8%,90-130平方米的占51.4%,130平方米以上的占18.2%,房地产企业开发的经济适用房仅占住宅施工面积的10.7%。

(三)人才极为缺乏。从我县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人才紧缺与需要旺盛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是高层次人才缺乏。全县接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的仅1.27万人,占总人数的1.34%,比全省少1.78个百分点。近5年来,全县没有引进一名硕士研究生;工业系统近7年来参评中级职称的仅2人,7年来未晋升一名高级工程师;农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的仅3人。二是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近5年来,全县共流失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的20人,中级职称的130人,经贸委系统所属部分厂矿企业由于停业破产,先后有150余名专业技术骨干以各种形式外流。2000年,企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为830人,2002年下降到725人,呈负增长的趋势。三是人才断层现象比较突出。全县现有高级职称科技人员中,平均年龄达54岁,45岁以下的47人,占总人数的26.6%,其中35岁以下的5人,仅占高级职称总人数的2.8%。与此同时,后备新生力量得不到及时补充。我县平均每年回祁大中专毕业生1000人左右,自从1996年实行“并轨”以后,国家不再包分配,在这种情况下,我县每年吸纳的大中专毕业生呈逐年减少的趋势。据统计,2000年得到安置的大中专毕业生600余人,2001年为180人,2002年为120人,2003年为86人。2003年,我县计划招考50名师范类本科生,最后实际报名仅37人;卫生系统招考30人,无一名重点院校学医的本科生报名。2004年,全县向社会招考50个职位的本科学历的高中教师,实际只报足40个职位。

(四)受大气候和宏观调控的影响比较明显。目前,我国对经济的调控与管理主要还是依赖于行政手段,宏观调控的市场基础还没有真正形成,使县级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处于十分不稳定状态,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如今年国家决定从今年4月29日起对用地市场刹车,不再开审批窗口,整顿半年。这对县域经济发展就是一大制约。今年县里的丰达机电、金藤生物制药、金浩植物油三大骨干项目需用地300多亩,还有浯溪电站等20多个项目,需用地800多亩,而全县今年的用地计划只有275亩公顷,根本适应不了发展的需要。

三、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要素市场管理体制。主要是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中去。一是下放信贷资金管理权限。目前,银行信贷资金放贷权高度集中,只有市以上金融机构才有审批权,县级金融机构除管理贷款外无权发放企业贷款,这种权责不挂勾,影响了基层管理的积极性。建议适当下放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限,进一步扩大县级金融部门的贷款自主权,特别是增加部分优质客户的票据业务、流贷转贷、消费信贷等方面授权,以改变信贷审批权限过于集中和新增存贷比过于偏低的问题,提高其放贷积极性,增强县级商业银行对当地经济的服务功能。二是下放垂直部门管理权限。目前,金融、工商、质监、税务、电力等部门在体制上实行直管,中央集权过多,地方无权管人,更无权更改和制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捆住了地方的手脚,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现在不少企业主反映,工商、质监等部门对企业干扰太多,收费过重,企业不堪重负。三是改革市管县管理体制。目前,实行市管县体制,中间环节过多,不利于行政效能的提高,更不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建议省委、省政府加快省管县改革步伐。四是狠刹非生产性成本开支。重点是精减会议。现在的会议过多过滥,只要省、市召开了会议,不管是全局性的,还是部门性的,都需要会议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全县一年几乎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会议上。建议省政府拿出硬措施,减少各种行政性会议,切实将各级的精力集中到加快发展上来。

(二)制定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发展县级要素市场,离不开国家、省里宏观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主要是五个方面的政策:一是市场准入政策。应进一步放宽政策,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发展空间。允许民间资本在更广阔的领域以独资、合作、合资、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进入。面向外资开放的领域应向民营资本开放,向外资不开放的领域也应向民营资本开放。二是社保政策。现行的社保政策主要涉及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而没有将民营企业纳入社保范围,致使在民营企业内从业的人员有后顾之忧,打工人员不安心,技术骨干留不住,不利于企业稳定发展。同时,还应尽快出台事业单位改革政策。湘发[2004]8号文件的主要精神就是“人随事转,费随人转,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这个政策并没有真正解决好事业单位改革后人员的养老保险问题。应尽快出台事业单位改制政策,切实解决事业单位改制后社会保障“人往往哪里走”的问题。三是土地政策。整顿土地市场、严格控制用地计划对全国来讲是件好事,但对县一级特别是不发达地区,可能就是一大瓶颈。建议省政府从实际出发,只要是好的项目、急需的项目和重大项目,省里应特事特办,批准用地计划。四是人才编制政策。应制订出台全省统一的人才激励和编制政策,积极鼓励人才到边远和不发达地区建功立业,扩充边远和不发达地区的人才后备力量。特别要鼓励科技人才以自主科技成果到企业或项目入股,支持企业和科研单位以高薪、高待遇聘请紧缺人才。五是税费政策。外商到内地投资,主要看中的是土地优惠和税费减免。县级政府无权核减税费,这就导致县里的一些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到位。建议省政府给予县级政府在营业税、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方面税收的一定减免权。

(三)加大对要素市场建设的投入。发展县级要素市场,最大的瓶颈就是资金紧张。因此,要加快县级要素市场建设,就必须扩大投入。一是要扩大信贷投入。各级商业银行应完善信贷服务体系,规范信贷担保和风险管理,推行项目或项目打捆融资,扩大县及县以下信贷规模,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力争贷款与经济增长同步。特别应解决好银行“重大轻小”的问题,增加对中小企业所需资金的有效供给。二是要加大科技投入。国家政策要求科技三项经费投入应占财政总支出的1—1.5%,但对经济欠发达的县级财政而言,压力相当大。如我县的科技三项经费只有财政年支出的0.3%,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建议省财政建立科技发展基金,加大对县级技术市场建设的投入力度。三是加大中央转移支付力度。目前,大多数的县级财政都是“吃饭”财政,供养人员过多,县乡政府债务沉重,资金调度困难,绝大部分县(市)依靠省财政转移支付,才能保证国家规定工资和津补贴的正常发放。如ⅩⅩ县今年降低农业税税率、取消农业特产税后,县、镇、村三级减少收入1320万元,这对于本来就不宽松的ⅩⅩ财政是个极大的压力。建议省财政将1320万元全额纳入省级转移支付,以保证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

第三篇:关于县级要素市场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一、要素市场发展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要素市场已逐渐成市场配置资源的直接渠道和基本平台。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金融、劳动力、技术、房产、土地等生产要素市场已具雏形,为推动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以扩大信贷投入为核心的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健全。目前,全县拥有中国民人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7家金融机构、40多个金融网点,4家保险机构、2家证券市场,初步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银行和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到2003年底,全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8.5亿元,净增7个亿,贷款余额达22.9亿元,净增4.3个亿。保险业务已有人寿险、财产险等70多个险种,保费收入8200多万元,综合赔付率为52%。

(二)以市场引导就业为主导的劳动力市场得到较快发展。一是就业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到2003底,全县有县级职业介绍机构1家,承担公共职业介绍服务职能的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17家,从事职业介绍的工作人员32人。2000年来,进入县劳动力市场供职的单位980家(次),提供就业岗位1.7万个,进入市场求职登记的各类人员3.5万人次,全县组织各种现场招聘会32场,进入市场招聘的单位356家(次),介绍成功0.9万人次,成功率33%。二是就业服务体系正在不断完善。2000年以来,各类职介机构为近5万名求职人员进行了职业咨询与指导。整顿和规范了民办职介市场,清理整顿民办职介机构5家,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2家,查处违法职介案件7起。及时开展了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到目前为止,全县已为19个改制破产企业的1607名下岗失业人员开展了档案托管、社保关系接续的工作,全县累计公共职介机构已托管档案1607份,接续养老保险关系人数2000多人。三是基础设施大大改善。到2003年底,县财政投入60万元,新建成了一个800平米的县级劳动力市场服务大厅,配备了大型显示屏1个,电脑触摸屏1台,工作电脑7台,内部建成了局域网,并通过宽带接入因特网,可基本实现与全国各地及省市的信息查询。县城13个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均已配备了工作电脑,科学化、现代化水平有了提高。

(三)以科技成果推广利用为中心的技术市场日臻完善。一是科技创新机制初步建立。通过与清华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上海电机21所、包头稀土研究院等二十多所国内知名大学、研究院所建立了正常的技术合作关系,逐步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制。目前,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一家,民营科技企业12家,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2个,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的产品2个。二是技术市场投入开发体系日臻完善。一方面,政府财政投入不断加强,从2000年开始,县财政每年拿出90万元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引导资金,支持企业的创新和技术改造。另一方面,企业和农民科技投入逐年递增,2001年以来,共投入了约3875万元,完成技改项目25个。再一方面,科技开发投入加大。近几年来,全县共有约20项在省以上科技部门立项,争取国家、省、市主管部门科技开发资金共1500多万元。三是技术引进推广卓有成效。技术引进成效显著。近几年全县共引进新技术300余项。仅在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医药三大专项领域中平均每年实施了10项技术攻关。科技新产品交易活动较为活跃。近三年来,全县共组织30余个单位参加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参展产品50多项,获得金奖8块,引进洽谈项目80余项,成交额过2亿元。技术推广发展迅速。全县在近几年中推广新技术50余项,新产品40余种,使主要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达到92%,名、特、优新产品产值率达到工业总产值的35%。

(四)以房地产开发投资为特征的房产市场发展态势良好。一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保持高增长。2000年至2003年,全县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6亿元,连续四年平均每年以20%以上的高速度递增,比基建投资的年均增速高出2.8个百分点。其中2003年共完成住宅投资1.2亿元,完成商业用房投资0.8亿元,完成商品房施工面积为1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9%,商品房竣工面积为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8%。二是房产市场交易供需两旺。2003年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为8.8万平方米,增长16.4%,其中商品住宅实际销售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6%。商品房实现销售额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商品住宅实现销售1.6亿元,比上年增长9.4%,在商品房销售中,个人购买面积7.8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2.34wmxz.cn亿元,分别占销售总量的76.6%和97.5%。

(五)以改革使用权制度为主线的土地市场不断规范。一是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充分显化土地资产。在坚持土地供应总量必须少于需求量的供地原则,由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对建设用地总量实行严格控制,实现了土地效益的最大化。目前,全县行政划拨土地仅占供应总量的5%;2001年到2003年,土地招标拍卖年均增长10%;2003年以来,全县共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667宗,面积18.32公顷,收回土地出让金8256万元(含开发成本),有力地推进了城镇化建设。二是充分发挥地产交易机构的中介服务职能,地产交易逐步走向依法合理流转。1994年,县里成立地产交易中心,设立交易大厅,通过1995年的“清隐”、1997年的非农业建设用地大清查、1999年的闲置土地清查、2001年和2003年的土地市场清理整顿工作的开展,使全县土地市场从无形到有形,从有形到成型,土地市场管理日趋规范,土地交易市场的管理日趋规范和完善。去年来,全县共办理土地使用权转让162宗,土地面积34408平方米,土地使用权抵押设定115宗,土地面积104316平方米,收取各种规费152万元。三是认真开展土地市场清理整顿工作,土地违法现象得到有效遏制。2003年,针对县内土地闲置问题、土地非法交易行为、非法占地行为,县委、县政府组织力量进行了重点清查和严肃处理,收回闲置土地706亩,储备土地735亩。四是适时修正各镇基准地价,加强了国有土地使用权价格管理。从1994年开始,全县半数以上建制镇相继进行了基准地价评估,特别是对县城基准地价进行了四次修正,并将基准地价评估和修正结果,以县政府的名义适时依法公布,使大部分地段的地价情况在居民心中有了基本了解,为正确指导我县国有土地使用权价格发挥了重要作用。五是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土地市场管理制度日趋完善。县政府成立了土地储备委员会,组建了土地储备中心,专门负责土地收购储备和出让前期工作。与此同时,县政府还相继出台了《ⅩⅩ县地产市场管理暂行办法》、《ⅩⅩ县县城规划区土地管理暂行规定》、《ⅩⅩ县县城镇规划区土地储备暂行办法》三个规范性文件,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土地市场的能力,促进土地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六)以培养和使用人才为重点的人才市场稳中有进。一是全方位培养现有人才力度加大。县委利用县委党校主阵地,定期不定期地培训党政一把手、年轻后备干部,各行业主管部门也纷纷在县委党校和本单位的业余党校加强经常性业务培训,参训人数平均每年达3600人次。目前,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具要初级及初级以上技术职称资格的各类人才共17821人,其中研究生13人,本科1827人,专科6919人,中专7522人。二是吸收和储备人才逐年增加。近三年来,共吸收工作人员228名,年平均吸收69人,其中党政群机关录用公务员47名,年平均录用公务员16人,事业单位吸收工作人员181名,年平均吸收工作人员60名。三是引进实用人才、急需人才有新的突破。对“211工程”院校本科毕业生及县内急需紧缺的专业人才,特别是英语8级、规划建设的本科生和工程师及以上职称的实用人才,不受编制、经费限制,也不需要参加录用考试,直接上岗,并对高级人才给予5000元、急需专业本科生和工程师给予2000元的安置费。三年来,共引进人才27名。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奖励人才。对企业改革、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科研创新的各类人才和企业主,每年由县财政拿出专项资金予以奖励。三年来,全县共对67名人才及企业主进行了奖励,奖励总额达210余万元。

(七)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的信息市场初具规模。一是信息化网络设施已有一定基础。目前我县向社会提供网络服务的运营商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4 家。截止到2003年底,全县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9万门,固定电话用户8.1万户,城市电话普及率达90%以上;移动电话用户7.9万户,每万人拥有移动电话726台;城市网络出口总带宽0.2G,因特网注册用户0.8万户,宽带网用户2104户。二是信息技术在各领域广泛应用。政府上网工程全面建立。2001年以虚拟主机的方式,在市政府信息网中心平台上建立了ⅩⅩ县政府信息网,开设了ⅩⅩ新闻、ⅩⅩ概况、领导主页、电子政务、招商引资、文化旅游、重点企业、县域经济等栏目,并以此为窗口,大力宣传ⅩⅩ政策优势、资源优势、人文环境,宣传ⅩⅩ形象,提高ⅩⅩ的知名度。企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天龙米业、金浩植物油、鑫利、科力等重点企业都相继注册上网,通过网络平台展示企业形象,宣传企业产品,实行网上采购、网上销售,利用信息技术对财务、物料、生产计划、销售和决策实行信息化管理,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机要保密、纪检监察、教育、外经外贸、金融等许多专业性比较强的部门和行业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建立了各自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逐年提高。三是信息产业发展起步良好。目前,我县邮电通讯、信息咨询、网吧营运等信息服务业发展迅猛,特别是电信服务业,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铁通等4家通讯企业互相竞争,不断改善服务设施,优化服务质量,扩大业务总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要素市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受思想理念、经济发展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全县要素市场发展明显带有市场经济初期的特点,

第四篇:关于县级要素市场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要素市场改革是今年省委、省政府部署的三大改革之一,也是今年全省各级办公室系统综合调研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给省、市委当好参谋,利于省、市委决策,最近,我们组织力量就全县的金融、劳动力、科技、人才、土地、房产、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进行了一次调研。

一、要素市场发展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要素市场已逐渐成市场配置资源的直接渠道和基本平台。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金融、劳动力、技术、房产、土地等生产要素市场已具雏形,为推动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以扩大信贷投入为核心的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健全。目前,全县拥有中国民人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7家金融机构、40多个金融网点,4家保险机构、2家证券市场,初步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银行和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到2003年底,全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8.5亿元,净增7个亿,贷款余额达22.9亿元,净增4.3个亿。保险业务已有人寿险、财产险等70多个险种,保费收入8200多万元,综合赔付率为52。

(二)以市场引导就业为主导的劳动力市场得到较快发展。一是就业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到2003底,全县有县级职业介绍机构1家,承担公共职业介绍服务职能的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17家,从事职业介绍的工作人员32人。2000年来,进入县劳动力市场供职的单位980家(次),提供就业岗位1.7万个,进入市场求职登记的各类人员3.5万人次,全县组织各种现场招聘会32场,进入市场招聘的单位356家(次),介绍成功0.9万人次,成功率33。二是就业服务体系正在不断完善。2000年以来,各类职介机构为近5万名求职人员进行了职业咨询与指导。整顿和规范了民办职介市场,清理整顿民办职介机构5家,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2家,查处违法职介案件7起。及时开展了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到目前为止,全县已为19个改制破产企业的1607名下岗失业人员开展了档案托管、社保关系接续的工作,全县累计公共职介机构已托管档案1607份,接续养老保险关系人数2000多人。三是基础设施大大改善。到2003年底,县财政投入60万元,新建成了一个800平米的县级劳动力市场服务大厅,配备了大型显示屏1个,电脑触摸屏1台,工作电脑7台,内部建成了局域网,并通过宽带接入因特网,可基本实现与全国各地及省市的信息查询。县城13个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均已配备了工作电脑,科学化、现代化水平有了提高。

(三)以科技成果推广利用为中心的技术市场日臻完善。一是科技创新机制初步建立。通过与清华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上海电机21所、包头稀土研究院等二十多所国内知名大学、研究院所建立了正常的技术合作关系,逐步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制。目前,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一家,民营科技企业12家,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2个,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的产品2个。二是技术市场投入开发体系日臻完善。一方面,政府财政投入不断加强,从2000年开始,县财政每年拿出90万元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引导资金,支持企业的创新和技术改造。另一方面,企业和农民科技投入逐年递增,2001年以来,共投入了约3875万元,完成技改项目25个。再一方面,科技开发投入加大。近几年来,全县共有约20项在省以上科技部门立项,争取国家、省、市主管部门科技开发资金共1500多万元。三是技术引进推广卓有成效。技术引进成效显著。近几年全县共引进新技术300余项。仅在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医药三大专项领域中平均每年实施了10项技术攻关。科技新产品交易活动较为活跃。近三年来,全县共组织30余个单位参加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参展产品50多项,获得金奖8块,引进洽谈项目80余项,成交额过2亿元。技术推广发展迅速。全县在近几年中推广新技术50余项,新产品40余种,使主要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达到92,名、特、优新产品产值率达到工业总产值的35。

(四)以房地产开发投资为特征的房产市场发展态势良好。一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保持高增长。2000年至2003年,全县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6亿元,连续四年平均每年以20以上的高速度递增,比基建投资的年均增速高出2.8个百分点。其中2003年共完成住宅投资1.2亿元,完成商业用房投资0.8亿元,完成商品房施工面积为1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9,商品房竣工面积为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8。二是房产市场交易供需两旺。2003年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为8.8万平方米,增长16.4,其中商品住宅实际销售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6。商品房实现销售额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商品住宅

第五篇:关于县级要素市场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一、要素市场发展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要素市场已逐渐成市场配置资源的直接渠道和基本平台。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金融、劳动力、技术、房产、土地等生产要素市场已具雏形,为推动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以扩大信贷投入为核心的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健全。目前,全县拥有中国民人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7家金融机构、40多个金融网点,4家保险机构、2家证券市场,初步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银行和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到2003年底,全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8.5亿元,净增7个亿,贷款余额达22.9亿元,净增4.3个亿。保险业务已有人寿险、财产险等70多个险种,保费收入8200多万元,综合赔付率为52%。

(二)以市场引导就业为主导的劳动力市场得到较快发展。一是就业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到2003底,全县有县级职业介绍机构1家,承担公共职业介绍服务职能的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17家,从事职业介绍的工作人员32人。2000年来,进入县劳动力市场供职的单位980家(次),提供就业岗位1.7万个,进入市场求职登记的各类人员3.5万人次,全县组织各种现场招聘会32场,进入市场招聘的单位356家(次),介绍成功0.9万人次,成功率33%。二是就业服务体系正在不断完善。2000年以来,各类职介机构为近5万名求职人员进行了职业咨询与指导。整顿和规范了民办职介市场,清理整顿民办职介机构5家,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2家,查处违法职介案件7起。及时开展了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到目前为止,全县已为19个改制破产企业的1607名下岗失业人员开展了档案托管、社保关系接续的工作,全县累计公共职介机构已托管档案1607份,接续养老保险关系人数2000多人。三是基础设施大大改善。到2003年底,县财政投入60万元,新建成了一个800平米的县级劳动力市场服务大厅,配备了大型显示屏1个,电脑触摸屏1台,工作电脑7台,内部建成了局域网,并通过宽带接入因特网,可基本实现与全国各地及省市的信息查询。县城13个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均已配备了工作电脑,科学化、现代化水平有了提高。

(三)以科技成果推广利用为中心的技术市场日臻完善。一是科技创新机制初步建立。通过与清华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上海电机21所、包头稀土研究院等二十多所国内知名大学、研究院所建立了正常的技术合作关系,逐步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制。目前,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一家,民营科技企业12家,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2个,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的产品2个。二是技术市场投入开发体系日臻完善。一方面,政府财政投入不断加强,从2000年开始,县财政每年拿出90万元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引导资金,支持企业的创新和技术改造。另一方面,企业和农民科技投入逐年递增,2001年以来,共投入了约3875万元,完成技改项目25个。再一方面,科技开发投入加大。近几年来,全县共有约20项在省以上科技部门立项,争取国家、盛市主管部门科技开发资金共1500多万元。三是技术引进推广卓有成效。技术引进成效显著。近几年全县共引进新技术300余项。仅在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医药三大专项领域中平均每年实施了10项技术攻关。科技新产品交易活动较为活跃。近三年来,全县共组织30余个单位参加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参展产品50多项,获得金奖8块,引进洽谈项目80余项,成交额过2亿元。技术推广发展迅速。全县在近几年中推广新技术50余项,新产品40余种,使主要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达到92%,名、特、优新产品产值率达到工业总产值的35%。

(四)以房地产开发投资为特征的房产市场发展态势良好。一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保持高增长。2000年至2003年,全县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6亿元,连续四年平均每年以20%以上的高速度递增,比基建投资的年均增速高出2.8个百分点。其中2003年共完成住宅投资1.2亿元,完成商业用房投资0.8亿元,完成商品房施工面积为1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9%,商品房竣工面积为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8%。二是房产市场交易供需两旺。2003年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为8.8万平方米,增长16.4%,其中商品住宅实际销售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6%。商品房实现销售额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商品住宅实现销售1.6亿元,比上年增长9.4%,在商品房销售中,个人购买面积7.8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2.34wmxz.cn亿元,分别占销售总量的76.6%和97.5%。

(五)以改革使用权制度为主线的土地市场不断规范。一是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充分显化土地资产。在坚持土地供应总量必须少于需求量的供地原则,由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对建设用地总量实行严格控制,实现了土地效益的最大化。目前,全县行政划拨土地仅占供应总量的5%;2001年到2003年,土地招标拍卖年均增长10%;2003年以来,全县共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667宗,面积18.32公顷,收回土地出让金8256万元(含开发成本),有力地推进了城镇化建设。二是充分发挥地产交易机构的中介服务职能,地产交易逐步走向依法合理流转。1994年,县里成立地产交易中心,设立交易大厅,通过1995年的“清隐”、1997年的非农业建设用地大清查、1999年的闲置土地清查、2001年和2003年的土地市场清理整顿工作的开展,使全县土地市场从无形到有形,从有形到成型,土地市场管理日趋规范,土地交易市场的管理日趋规范和完善。去年来,全县共办理土地使用权转让162宗,土地面积34408平方米,土地使用权抵押设定115宗,土地面积104316平方米,收取各种规费152万元。三是认真开展土地市场清理整顿工作,土地违法现象得到有效遏制。2003年,针对县内土地闲置问题、土地非法交易行为、非法占地行为,县委、县政府组织力量进行了重点清查和严肃处理,收回闲置土地706亩,储备土地735亩。四是适时修正各镇基准地价,加强了国有土地使用权价格管理。从1994年开始,全县半数以上建

制镇相继进行了基准地价评估,特别是对县城基准地价进行了四次修正,并将基准地价评估和修正结果,以县政府的名义适时依法公布,使大部分地段的地价情况在居民心中有了基本了解,为正确指导我县国有土地使用权价格发挥了重要作用。五是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土地市场管理制度日趋完善。县政府成立了土地储备委员会,组建了土地储备中心,专门负责土地收购储备和出让前期工作。与此同时,县政府还相继出台了《ⅩⅩ县地产市场管理暂行办法》、《ⅩⅩ县县城规划区土地管理暂行规定》、《ⅩⅩ县县城镇规划区土地储备暂行办法》三个规范性文件,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土地市场的能力,促进土地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六)以培养和使用人才为重点的人才市场稳中有进。一是全方位培养现有人才力度加大。县委利用县委党校主阵地,定期不定期地培训党政一把手、年轻后备干部,各行业主管部门也纷纷在县委党校和本单位的业余党校加强经常性业务培训,参训人数平均每年达3600人次。目前,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具要初级及初级以上技术职称资格的各类人才共17821人,其中研究生13人,本科1827人,专科6919人,中专7522人。二是吸收和储备人才逐年增加。近三年来,共吸收工作人员228名,年平均吸收69人,其中党政群机关录用公务员47名,年平均录用公务员16人,事业单位吸收工作人员181名,年平均吸收工作人员60名。三是引进实用人才、急需人才有新的突破。对“211工程”院校本科毕业生及县内急需紧缺的专业人才,特别是英语8级、规划建设的本科生和工程师及以上职称的实用人才,不受编制、经费限制,也不需要参加录用考试,直接上岗,并对高级人才给予5000元、急需专业本科生和工程师给予2000元的安置费。三年来,共引进人才27名。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奖励人才。对企业改革、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科研创新的各类人才和企业主,每年由县财政拿出专项资金予以奖励。三年来,全县共对67名人才及企业主进行了奖励,奖励总额达210余万元。

(七)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的信息市场初具规模。一是信息化网络设施已有一定基矗目前我县向社会提供网络服务的运营商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4家。截止到2003年底,全县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9万门,固定电话用户8.1万户,城市电话普及率达90%以上;移动电话用户7.9万户,每万人拥有移动电话726台;城市网络出口总带宽0.2G,因特网注册用户0.8万户,宽带网用户2104户。二是信息技术在各领域广泛应用。政府上网工程全面建立。2001年以虚拟主机的方式,在市政府信息网中心平台上建立了ⅩⅩ县政府信息网,开设了ⅩⅩ新闻、ⅩⅩ概况、领导主页、电子政务、招商引资、文化旅游、重点企业、县域经济等栏目,并以此为窗口,大力宣传ⅩⅩ政策优势、资源优势、人文环境,宣传ⅩⅩ形象,提高ⅩⅩ的知名度。企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天龙米业、金浩植物油、鑫利、科力等重点企业都相继注册上网,通过网络平台展示企业形象,宣传企业产品,实行网上采购、网上销售,利用信息技术对财务、物料、生产计划、销售和决策实行信息化管理,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机要保密、纪检监察、教育、外经外贸、金融等许多专业性比较强的部门和行业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建立了各自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逐年提高。三是信息产业发展起步良好。目前,我县邮电通讯、信息咨询、网吧营运等信息服务业发展迅猛,特别是电信服务业,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铁通等4家通讯企业互相竞争,不断改善服务设施,优化服务质量,扩大业务总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要素市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受思想理念、经济发展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全县要素市场发展明显带有市场经济初期的特点,市场规则不健全,市场组织无序,生产要素市场滞后。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资金紧张的矛盾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一方面,制约企业方由于资本金不足,加之有市尝有效益、讲信用的企业少,银行不愿意放贷,企业贷款难;另一方面,银行贷款审批权上收,县级行长没有审批权,贷款审批都要报市、报省审批;银行因利益关系,都“重大轻斜的倾向,对大项目都抢着放贷,而对小项目却不愿意放贷;金融部门加强了资管理,实行贷款责任追究制,等等,导致银行难贷款。目前,全县工业企业和“三农”普遍缺乏发展资金。据调查分析,要使现有的天龙米业、金浩植物油、五神酒业、宏泰铝型材、惠丰公司等民营企业全部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每年仅需增加流动资金就达8200万元。三农资金主要渠道是农村信用社。去年县信用社存款余额12个亿,贷款余额10个亿,分别占全县存贷款余额总数的31%、50%,存贷比84%,超过了央行规定的75%的上限。与此同时,银行信贷资金要求质量高与企业资金使用效益低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金融风险存在较大隐患。因种种原因,现在银行都是投入多,产出少。2003年,全县不良资产达7.5个亿,不良资产比率达37.2%,超过了全省22%、全国10%的水平。

(二)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还不高。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由于行业集中度不高,规模小,生产要素市场化程度不够高,市场秩序不够规范,要素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一是技术市场规模小,档次底,技术单一。导致技术和经济“两张皮”,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去年全县虽申请科技专利20多个,但都是一些小发明,很难形成大产业。同时,由于资金和技术的不足,目前原有的林科所、农科所等一批公办科研所已基本上没有开展任何科研项目,原有的科研人员和职工差不多都外出自谋出路。二是劳动力要素市场发展滞后。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对劳动力要素的组织与管理只限于城市,人为地分割了劳动力要素市常特别是农村的劳动力要素市场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受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劳动力流动机制不健全和城市化水平较低等因素的制约,劳动力市场发展较慢。目前,全县只有1个劳动力市常全县23万外出务工人员,90%以上是通过亲友介绍、自行

规范信贷担保和风险管理,推行项目或项目打捆融资,扩大县及县以下信贷规模,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力争贷款与经济增长同步。特别应解决好银行“重大轻斜的问题,增加对中小企业所需资金的有效供给。二是要加大科技投入。国家政策要求科技三项经费投入应占财政总支出的1—1.5%,但对经济欠发达的县级财政而言,压力相当大。如我县的科技三项经费只有财政年支出的0.3%,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建议省财政建立科技发展基金,加大对县级技术市场建设的投入力度。三是加大中央转移支付力度。目前,大多数的县级财政都是“吃饭”财政,供养人员过多,县乡政府债务沉重,资金调度困难,绝大部分县(市)依靠省财政转移支付,才能保证国家规定工资和津补贴的正常发放。如ⅩⅩ县今年降低农业税税率、取消农业特产税后,县、镇、村三级减少收入1320万元,这对于本来就不宽松的ⅩⅩ财政是个极大的压力。建议省财政将1320万元全额纳入省级转移支付,以保证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

下载0618关于浙江市场问题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0618关于浙江市场问题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调查与思考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调查与思考 摘要:本文是对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加以探索,对于如何改进土地流转提出了一些意见 关键词:农村 土地 流转 当今中国以政治经济军事为......

    关于政绩观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第5期 中共丽水市委办公室 中共丽水市委政策研究室 2004年9月13日 [领导干部重点调研课题] 关于政绩观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丽水市委副书记 张成祖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

    关于农民收入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按照县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调研活动的要求,4月1日至4月7日,我先后到崇头镇栗溪、梅竹等村庄和县财政局等单位,就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

    对市场假冒伪劣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对市场假冒伪劣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对市场假冒伪劣现象的调查与思考2007-12-15 23:41:37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对市场假冒伪劣现象的调查与思考对市场假冒伪劣现象的调查与思考(2......

    对市场假冒伪劣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市场经济的不断规范和宏观调空,市场经济发展的主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但由于市场初放型经济的发展和掺和,私营经济的加盟,市场上出现了不尽人意的假冒......

    关于县级要素市场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5篇模版)

    要素市场改革是今年省委、省政府部署的三大改革之一,也是今年全省各级办公室系统综合调研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给省、市委当好参谋,利于省、市委决策,最近,我们组织力量就全县的......

    对市场假冒伪劣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市场经济的不断规范和宏观调空,市场经济发展的主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但由于市场初放型经济的发展和掺和,私营经济的加盟,市场上出现了不尽人意的假冒......

    对市场假冒伪劣现象的调查与思考(大全)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市场经济的不断规范和宏观调空,市场经济发展的主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但由于市场初放型经济的发展和掺和,私营经济的加盟,市场上出现了不尽人意的假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