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常思廉政之德,常怀敬畏之心
常思廉政之德,常怀敬畏之心
------------人民好公仆主题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我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深刻的道理,廉与腐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是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可谓泾渭分明,廉能存浩浩浩荡气,举坦坦正义,它能深入民心,受民拥戴,而腐能涌浊浪邪气,败社会风气,它为民所恶,为民所弃,最终会动摇执政党的根基,祸莫大焉。通过人民好公仆主题实践活动的展开,使我深刻感受到做人、做事一定要常思廉政之德,常怀敬畏之心。我觉得要做一个受群众拥护受群众依赖的好公仆,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我们这个国家中,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也就是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道德观,是对党员干部最起码的要求。为人民服务目的是为最大多数人服务,因此,在处理我与他人关系时,应当遵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准则。从个人讲,首先应当强调“我为人人”,即每个人都要努力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每个人这样做了,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才会丰富和发展,这就是社会主义的人生观,它也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人生观的最高形态,只有树立这样的人生观,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足本职工作,以求实的态度,从实际需要和现实出发,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扎扎实实地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要明确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就要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工作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尽职尽责地干好。在工作中要充分尊重群众的自创精神,勤于思考,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要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百折不挠,知难而进,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汲取群众的智慧和经验,以一流的工作成绩回报人民回报社会,如果对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充耳不闻,或者听之任之,报喜不报忧,瞒上欺下,则是对人民不负责任,丧失党性的表现。所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会决定你今后走的路子,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你的路子永远不会走错,你的路子也就会越走越远。
二、要存一颗淡泊平常之心
古人早就谈过:“淡泊明志、淡泊志远”;这个“淡泊”不是对事业工作的淡泊,而是对名利物质私欲的淡泊。我国正处在改革攻坚阶段和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和社会生活处在深刻变动之中,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社会问题千头万绪,在这个改革开放的环境中,伴随着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科学管理和技术的引进以及对外交流的日益扩大,资产阶级的一些腐朽颓废的思想会乘隙而入,一些封建主义的残渣也借机死灰复燃。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都有所发展,并占有一定市场,有些人甚至公开宣扬“不要专门利人、只要专门利已”、“不爱讲为人民,只爱讲人民币”、“人的本性是自私的”等等错误观点,再加上社会上有人过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这样复杂的社会环境对我们都是严峻的考验,是否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是否经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对每个党员干部确实是一道十字路口,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一定要明确是非,要经得起来自各方面的各种各样的诱惑,我觉得有一颗淡泊平常之心很重要,有淡泊平常之心,就会看轻权力、金钱和美色,要知道权力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而不是个人的资本,它只能用于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个人谋私的工具,看轻权力,金钱和美色,也就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于工作当中,把更多的时间用于事业当中,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只不过是飘散的烟雨,决不是我们生活追求的目标,它是海市蜃楼,镜中之花,对有一个淡泊平常之心的人决不会被它所迷惑。它只有对那种有骄傲自满、脱离群众、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官僚主义思想的人,才有可能侵蚀腐化。因此,要保持廉洁从政,廉洁自律,淡泊平常是一个最好的防备武器。
三、要公正公平、一身正气
作为领导干部,也存在或大或小的权力,在工作过程当中,一定会遇到人情关、金钱关,在这种时候,如果稍有偏差,就会偏离正确的航向,甚至会产生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损失的严重后果。一个行政决策往往事关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它容不得来点差错,更绝不能以权谋私,要牢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服务宗旨,做到公正公平,一身正气。这样才能敢作敢为、勇于进取,这样才能抵御来自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抵挡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第二篇:常怀敬畏之心(廉政党课材料)
常怀敬畏之心
“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这是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2008年秋季开学典礼时提出的。李源潮指出,一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这段阐述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要求,也饱含着对领导干部的关爱和提醒,这对于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敬畏之心是什么?敬畏就是对人对事既敬重又畏惧,具有一种神圣感的尊敬,是一种坚定的信仰,是一种自律、自尊和自爱,也是一种自强。温家宝总理在诗作《仰望星空》中写道:“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局系统党员干部都要深感这份充盈和宁静,认真体会所肩负的神圣使命和广大群众的殷切期望,常存对历史、百姓、权力、人生、法纪、家庭的敬畏之心;时刻严格自律、慎于言行,始终做到慎权、慎欲、慎独、慎微、慎交,以敬畏之心提升自身的免疫力。
一、敬畏历史,要使自己的工作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对历史的信念,是中国人的生命哲学之一。司马迁遭受奇耻大辱,隐忍苟活,在于他相信历史的拯救,他可以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秦桧设计害岳飞,一度犹豫不决,怕死后遭唾骂。文天祥从容就义,他的精神支柱就是“留取丹心照汗青”……刘少奇在手持《宪法》也无法拯救自己命运的时候,无奈地说:“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连毛泽东这样一个自我标榜“无法无天”的伟人也说:“我的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价!”在中国,有个特殊的文化现象:与历史相关的书永远不愁卖,真实的历史记录会万古流传。我们当代的很多“戏说”系列的影视剧也是因为跟历史有关才引起人们的兴趣。金庸的小说如果不跟历史傍上,想必也不会那么招人喜欢。说白了,从中国人的理解来看,历史就是人心,就是人性。这种历史感是很了不起的,因为它内在于人,它更朴素本真,“历史的检验”和“历史的审判”也是一种颠扑不破的真理显现。
敬畏历史,就是要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历史犹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回顾历史,李冰父子开凿的都江堰、林则徐流放新疆修建的“伊犁渠”、左宗棠驰骋大西北栽下的“左公柳”,历经千百年仍为民造福,他们青史留名,为后人广泛传颂。一个人的业绩和功德如何,实践和历史是最好的“镜子”。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以对历史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政绩,而不应该心存杂念,急功近利,热衷于“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殊不知,那些喜欢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的人,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到头来,只会被历史所耻笑。
案例:近年来,一些贫困地区不从实际出发,劳民伤财,大肆修建豪华办公楼。如:2005年重庆忠县黄金镇政府举债修建豪华大楼镇政府耗巨资修建豪华办公楼,酷似天安门。整个办公区共有7幢楼,耗资超过500万,设计为“王”字形,在“王”字形布局之上修了一座仿建的“天安门”城楼,“天安门”正是王字形建筑上的一点,正好又形成一个“主”字。
敬畏历史,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的时候,要从长远着眼,从实际出发。
1、科学干事,不搞“拍脑袋“决策;
2、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3、要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确保群众多留赞叹、少留遗憾。
二、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更多的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10年,揭阳市残疾人夏楚辉因乘车无法享受优惠引发“一元钱官司”,广东省府公开承认超期回复行为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近年来,“民告官”案件不断,不乏类似“一元钱官司”。此现象背后,说明人们公民意识的觉醒。在公民社会,政府无论多么强势,个人无论多么渺小,但其法律地位和权利都是平等的。而政府是受民之托治理、服务社会,权力来自于民,“仆人”的身份也要求其对百姓怀有敬畏之心。季康曾请教孔子,如何做才能使百姓对当政者尊敬。孔子曰:“临之以庄,则敬”。那意思是说,你尊重百姓,百姓也会尊敬你。孟子更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都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里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百姓。” 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百姓最可敬。世界是百姓创造的,历史是百姓创造的,文明是百姓创造的。百姓的力量可移山倒海,可改天换地,可力挽狂澜,可扭转乾坤。电视剧《江山》主题曲唱得好:“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的源泉。”没有百姓,就没有我们的吃穿住用,什么都无从谈起。另一方面,百姓也最无畏。虽然百姓无权无势,但决不可以随意慢待,随意冷落,随意欺负。“水能载舟,亦可覆舟”,谁不把百姓当回事,谁脱离百姓,谁在百姓面前打官腔,摆架子,谁高高在上,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谁鱼肉百姓,欺压百姓,都不会有好结果。一旦惹怒了百姓,轻而易举就可以使你身败名裂,那些被百姓举报的贪官,被百姓选掉的庸官,被百姓淘汰的昏官,就是最好的例证。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我们来自百姓,百姓造就了我们。百姓利益无小事。建设部门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相连,凡事关民众利益,不以恶小而为之,也不以善小而不为。敬畏百姓落实到我们的工作中,就是把“老百姓比天大”作为从政理念,把“万事民为先”作为行为准则,把“俯首甘为孺子牛”作为人生誓言,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期盼作为第一要求,把群众安危作为第一要情,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社区,自觉与群众打成一片,真正做到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1、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如:古人范仲淹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郑板桥有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了革命事业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
2、“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的服务员”。(郭明义)
3、“老百姓心中有杆秤”。(焦裕禄)
4、“关注民生,顺应民意”。去年,南京玄武区拆除书报亭事件引发热议。政府为改善城市环境,拆报刊亭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妥善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政府的各项决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做到体察民情、关注民生、顺应民意。
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立足于本职,求真务实,狠抓落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自己的岗位职责当中去,落实到每一项具体的工作当中去,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敬畏权力,让自己所做的工作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就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权为民所用。“心有敬畏,行有所止”,只有对手中的权力心存敬畏,才能自觉做到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否则,就可能在人情世故的纠缠中,在形形色色的诱惑和糖衣炮弹的进攻中,丧失原则,滑向腐败的泥潭。以往有些人用权不敛,以权谋私,就多有这方面的深刻教训。对权力有敬畏之心,就要敬畏权力的神圣,始终把握权力行使的正确方向。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过程,就是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和为之服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始终都不能偏离正确的轨道。对权力有敬畏之心,就要敬畏国家法律和党的纪律,时刻恪守权力的边界。许多事实证明,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没有边界的权力必然导致滥用。能否以法治权、依法办事,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否正确行使权力的重要标志。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自觉成为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模范,既要敢于依法行使职权,推动各项工作,又要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制度办事,自觉用程序规范权力、约束权力,切实做到令行禁止。对权力有敬畏之心,就要敬畏来自各方面的监督,随时纠正行使权力中的不敛不公之处。每一个领导干部特别是负有主要责任的“一把手”,都应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密切关注人民群众对执政活动的评论和反应,真诚善待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监督,确保权力行使的合情、合理、合法,尤其要防止以权谋私等现象。对权力有敬畏之心,说到底就是要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把人民赋予的权力视作为人民服务的手段。但也有少数领导干部不能正确看待自己手中的权力,有的把权力当作获得金钱、美色的工具;还有的把权力当儿戏,对人民赋予的权力极不负责,敷衍塞责,甚至胡作非为,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些权力“错位”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领导干部身上,却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败坏了党的形象和威信。
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
1、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把党和人民赋予职责看的比泰山还要重;
2、权力意味着责任,意味着奉献,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正确对待和使用权力,可以造福一方,成就一番事业;滥用权力或把手中的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则会危害一方,甚至葬送掉自己的前程乃至生命。案例:马其伟,湖南省交通厅原副厅长兼湖南省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马其伟的犯罪是从1995年开始的,这离他1999年退休,仅差4年。他利用职权及影响,使他的妹妹、女儿、女婿等三人插手公路工程建设的有关项目,3个亲属先后收受的不义之财竟有220万元之多,而他本人直接受贿达13万元和5000元港币,4人受贿总数已达230多万元之巨。2002年5月被判无期徒刑。
四、敬畏人生,就是要坚实走好人生每一步,用奋斗的足迹,书写人生美好篇章。人生是一个有去无回的单行道,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仅是一个瞬间,如何去把握这段时光,把短暂的人生打造得有意义、有价值才是最重要的。敬畏人生,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高尚的道德追求,珍重自己的声誉,就是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这样一段话:“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一个人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能否留下一点痕迹,能否为园区创造一点贡献。
要正确处理好:
1、就是做人与做官的一致性,“要做人要像人、做官不可像官” ;
2、敬畏人生必须经得起风电和各种诱惑的考验;
3、敬畏人生就是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做好表率,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自觉地把人生坐标定位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上,把服务人民群众作为最高的人生价值,把积极进取作为根本的人生态度,去不懈地追求和充实,用奋斗的足迹,书写人生美好篇章。
五、敬畏法纪,就是要牢固确立正确的法纪观念,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要做遵纪守法的表率。《明史杂俎》记载:明太祖朱元璋一天早朝时突然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乐?”大家各抒己见,答案五花八门,莫衷一是。朱元璋听着这些回答只是连连摇头,不以为意。这时一个名叫万钢的大臣意味深长地说:“臣以为,畏法度者最快乐。”此言一出,众目愕然。朱元璋连连点头称其见解“甚独”。“畏法度者最快乐”,可以说最清楚地认识到了法律的本质和快乐的真谛。“畏法度者”往往也会是遵法守纪者,他们自然不会被叫去“喝茶”,不会受到纪律的追究,不会受到法律的惩处,也就不会去体验那些人生最大的悲剧和痛苦,自然也就活得洒脱、清爽、快乐。而那些“不畏法度者”,则往往会成为违法者,最终必然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失去自由,失去亲人和朋友,最终失去快乐。
法纪是一种“高压线”,同时,更是我们实施自我保护的“生命线”。敬畏法纪,就是要时刻牢记党纪国法,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做遵纪守法的表率。
1、学法(普法),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学好法律;
2、守法,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遵纪守法;
3、用法,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用好法律。
六、敬畏家庭,就是要时刻铭记自己身上肩负的家庭责任,时刻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敬畏家庭,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除了工作任务,身上还肩负对父母、老婆、孩子的家庭重任,要时刻感受到家的温馨和幸福。
敬畏家庭要做到:
1、家。是构建和谐的基础,也是人生成长的归宿;孔子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才能齐家,家齐,才能治国平天下”;
2、家和万事兴。一家人必须相互了解、相互体谅、相互尊重、相互包容 ;
3、道德、奉献、互助。夫妻相互之间要遵守社会道德,要乐于奉献,相互帮助。
年轻干部的成长除了组织的培养关爱外,家庭也付出很多心血和努力,并寄予殷切的期待和希望。年轻干部都要经常想一想父母的养育之恩,想一想伴侣的结发之情,想一想对孩子的教养之责,绝不能做出愧对家庭、伤害家人的事。年轻干部如果受各种腐朽思想的影响,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不仅严重损害党的形象,违背社会道德,败坏社会风气,最终还会伤害自己的家人,拆散幸福的家庭。
案例1:耿昌才,男,38岁,原扬中市建设局副局长,为他人谋取利益,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没收个人财产5万元。耿昌才在他的悔过书中对自己给家庭造成的伤害追悔不已:“想到年迈的奶奶翘首以盼孙子常回家看看,想到本以儿子为荣的双亲反为儿子担心受怕,想到孤寂的妻子为丈夫独撑家门,想到可爱的女儿期盼父爱的渴望,想到她稚嫩的心灵受如此伤害,心如绞痛!”本来和睦美满的家庭却因自己贪钱而被糟蹋的残缺不全。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有一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自律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人应有的操守和追求,去赢得个人和整个家庭的幸福。
第三篇:常怀敬畏之心
常怀敬畏之心
敬畏,本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敬”指恭敬有礼,“畏”指心存忧惧。这是新时期领导干部不可或缺的党性修养和思想境界。
2008年,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说: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是要敬畏历史,二是要敬畏人民;三是要敬畏人生。习近平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指出:“领导干部工作上要大胆,用权上则要谨慎,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这就提醒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常怀畏惧之心,严于律己,谨慎从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干净干事,造福百姓。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要尊重历史。
“我们共产党人就是要敬畏老百姓,他决定你执政合法性与否,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历史反复证明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畏民古训为官者应时刻牢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敬畏之心,人该有之,为官者更不能例外。然而,现实中有的官员心里恰恰就缺少一个“畏”字:口无遮拦,信口雌黄,什么话都敢说,结果在嘴巴上惹出了麻烦;行为失范,什么事都敢做,什么场所都敢进,钟情于声色犬马,结果在美色面前当了俘虏;私心过重,欲望过甚,什么好处都想捞,什么东西都敢要,结果在物质利诱中败下阵来,不能不令人警醒。
古人云:“人有祸则心畏恐,心畏恐则行端直”。意思是说,一个
人如遇有祸害,怀着敬畏之心谨慎行事,则可能避祸趋福。失去敬畏之心,则可能肆无忌惮,无法无天,最终自酿苦果。因此,对为官者而言,常怀敬畏之心,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人生智慧。
为官当有敬畏之心,就是要敬畏历史、敬畏百姓、敬畏法规,其实质是要敬畏权力,慎待权力,时刻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绝不能用来为个人和小集团谋私利。权力是把双刃剑,它可以让人上天堂,也可以让人下地狱,关键看你如何掌握它――当你秉公用权时,它就会为百姓办好事,因而也会受到百姓的拥戴和拥护;而一旦让权力与私欲为伍,就会以权谋私,为所欲为,危害党和人民的利益,最终将你送上审判台。
一位哲人曾形象地作了一个比喻:“权力像座桥,桥下是座牢,官员悠悠桥上过,歪心邪步掉进牢。而安全过桥的秘诀是:慎行、慎微、慎权、慎独。”实践证明,为官者只有常怀敬畏之心,才会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才会认真做事,兢兢业业;才会尽职尽责、为国竭力,这样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永葆本色,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篇:常怀敬畏之心
常怀敬畏之心
——在高二年级第一次集体会议上的发言
同学们晚上好!
今天我想跟大家谈的主题是“常怀敬畏之心”。原因是暑假与一位教育专家谈话,他说现在的学生都是善良的,但都是自私的,对人对事对物都没有敬畏之心,他们将来是要吃亏的。回首20年的教育教学生涯,我觉得这句话不全对,但的确是如今校园的现实。
我们应该敬畏生命。拥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春天枝头鸣唱的鸟儿,高原雪山脚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戏水的鲸鱼„„无不丰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蕴,我们也才会体验到“鸢飞鱼跃,道无不在”的生命顿悟与喜悦。生命是非常脆弱的,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悲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自己的命运:当其它生命被虐杀殆尽时,人类就像是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便是自己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父母赋予我们生存的权利,我们就应该履行生命的义务,尊重生命存在的意义,不作贱生命,不放弃努力,不得过且过,认真生活,认真学习,体会成长的充实与快乐,无疑就是对生命的最好敬畏。高二了,我们应该放弃过去的懵懂与玩世不恭,明白自己的人生使命,确立进入高中的目标,用自己的努力为自己赢得精彩的人生历程。
我们应该敬畏自然。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物质条件,大自然其实就是我们生活的空间环境。敬畏自然,意味着人类要把对日月星辰的外在敬畏,转化为对自然和环境的内在敬畏,正视人类自身不过是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普通而渺小的生命存在,把自然世界丰富而具体的多种物质存在,当作自己的生命体系来对待,建立人与人、人与万物血脉相通的生命感受。只有学会了敬畏自然,我们才能知道自己只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才能博得自己狭小的生存空间。即使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也要确保大自然的天蓝、水清、花艳、草绿和人类的正常的生活秩序。也只有人与自然的相融、和谐,我们才可能生活得更舒适,生存得更美好。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我们自己与自然和睦相处,与自然中的人和睦相处。如果天不怕地不怕,老子天下第一,我们将会受到自然和社会的惩罚。这一点相对我们年轻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我们应该敬畏规则。康德说过:“我最敬畏两样东西: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生命是脆弱的,更是可贵的,而敬畏规则,遵法行事,才是生命安全和良好社会秩序的根本保障。法律也好,道德也好,都是规定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规则无处不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和思想。“红灯停、绿灯行”是世界通行的交通规则;救死扶伤、仁心仁术是医院遵循的职业规则;遵守校纪校规、尊敬师长、勤奋学习是一个学生应该遵循的行为规则„„有序的文明社会,必须有各种规则来保证。一所学校,如果每一位同学都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合格甚至优秀来要求自己,这样不仅给别人带来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更成就了自己的优秀,敬畏规则,就是尊重公平、效率与我们自己。
我们应该敬畏自己。孔子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意思是,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大人,敬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有天命而不敬畏,轻视大人,对圣人和老师之言也会加以戏侮。活在当下,只考虑自己,人无敬畏,不知其可。敬畏之心常在,做人才能守底线,做事才会留余地。常怀敬畏之心,才会时刻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保持正确人生航向,堂堂正正为人,踏踏实实学习和做事,让敬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这是我们每一位年轻人要遵守的法则。
在清华大学大礼堂前草坪的南端,伫立着1920年毕业的81名同学献给母校的日晷,上面镌刻的“行胜于言”四个字,这已经成为清华校风。1977级化学72班同学们提出的“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如今已成为清华学子践行“行胜于言”的生动写照。我们省武高的学生应该拒绝坐而论道,拒绝夸夸其谈,不论社会环境如何变化,不论你周围是什么样的情况,你都应该能沉下心来,俯下身去,常怀敬畏之心,踏踏实实学习,规规矩矩做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同学们,上名校、上好学校没有捷径,实际上,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没有捷径,唯有实干的作风才能确保你们迈向理想的远方。
谢谢大家!
第五篇:常怀敬畏之心 演讲稿
常怀敬畏之心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仁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常怀敬畏之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敬畏之心,人该有之,作为技术工作者、项目工作者更不能例外。图纸的一个符号标错、给客户邮件日期写错都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然而,现实中有的员工里恰恰就缺少一个“畏”字:口无遮拦,信口雌黄,什么话都敢不假思索的去说,什么事都敢不加思考的去做,结果在草率面前付出惨重代价;私心过重,欲望过甚,什么好处都想捞,什么东西都敢要,结果在物质利诱中败下阵来,不能不令人警醒。
古人云:“人有祸则心畏恐,心畏恐则行端直”。一个人如遇有祸害,怀着敬畏之心谨慎行事,则可能避祸趋福。失去敬畏之心,则可能肆无忌惮,无法无天,最终自酿苦果,不仅给公司带来损失,也会让自己后悔不已。因此,对我们而言,常怀敬畏之心,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一种生活责任,更是一种人生智慧。
常怀敬畏之心,时刻保有危机感,敬畏自己工作岗位,不管工作闲忙、职位大小、工作性质,对自己的工作要至始至终要有一种欠缺感,要有一种总是不能满意的心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紧迫感。一个无所畏惧的人必是一个令人畏惧的人。
有人说做老实人吃亏,其实老实人不是胆小怕事的代名词,有所敬畏也不是不思进取,循规蹈矩,老实人心存敬畏是一种人生态度,心存敬畏恰恰是我们人生成熟的体现。
常怀敬畏之心,才会有所贡献,才能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创新的同时,不忘敬畏之心,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
工作中点点滴滴的事例都给我们一个真理:只有常怀敬畏之心,才会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才会认真做事,兢兢业业;才会尽职尽责,为公司竭力,这样才能在 工作中、生活中永葆本色,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