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文化融合

时间:2019-05-14 19:51: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校企文化融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校企文化融合》。

第一篇:校企文化融合

校企文化融合的途径探析

潇湘职业学院

肖志亮

摘 要: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校园文化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才是深层次的合作,两种文化的对接与融合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实现途径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融合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校园文化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才是深层次的合作。高职院校要创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高职学生就业的“零适应期”,两种文化的对接与融合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通,对高职学生的成人与成才、就业与创业具有积极的意义。

1.可以激发学习热情,有利于高职学生成才。

由于高职学生的文化课素质普遍不太高,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缺乏,学习兴趣不浓,甚至还有厌学现象。同时,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处于自我觉醒、自我确立的阶段,思想格外活跃,观念容易改变。通过让学生直接接触企业,感受企业文化,亲身体会到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之间人才与人才激烈竞争的现实,可以使他们充分体验到企业的竞争压力与职业责任,淸醒认识到没有一技之长的高职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是很难有“立足之地的,从而自觉地树立强烈的危机感、严肃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激发起他们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内在动机,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成才的自觉性,更加端正学习态度,加倍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2.可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髙职学生就业。

不少高职毕业生心理不成熟,思维方式过于理想化,遇事易冲动。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在跨出校门进入企业时很难适应企业的管理环

境,在企业的环境里找准自己的位置,甚至被企业淘汰。加上现在的高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几乎没有吃苦的精神和体验,缺乏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心理承受力差。高职教育融入了企业文化,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走向社会、深入企业的机会,让他们在离校之前就感受到企业严格钢性的管理和近于苛刻的纪律要求,感受了企业员工坚韧不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这有效地帮助他们主动调整心态、重新进行自我定位,提高了他们毕业后到企业的适应能力,缩短了就业后适应企业岗位的时间。

3.可以培养创新精神,有利于高职学生创业。

创新是企业文化的精髓,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法宝。企业文化只有把创新的基因置入到员工当中去,才是真正能够让企业长盛不衰的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应通过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通,让每个学生感受到市场就业压力,感受到企业员工的压力,并由市场来评判员工的劳动是否有效,从而激发学生们创新的激情与动力。因此,学校及教师应注重通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的过程,来培养学生求新求变、积极探索的精神,增强创新意识,使其真正学会用已知的知识获取未知的知识,逐步地学会用自身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创新成为日常的习惯。

二、高职院校要拓展途径,加强校企合作,引进企业先进文化,建设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1.引进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首先应注意吸纳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重视员工,以人为本,关心教职员工生活和个人进步,倡导学校与员工共同发展,实行“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高职院校要通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文明创建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优秀的企业都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优秀的高职院校更应有很浓的创新氛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有良好的创新精神,特别是在技术创新方面,学校应投入资金鼓励教师钻研科研新课题。

2.深入研究和学习企业文化

走出去。一是把企业文化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选择已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文化调研,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学习感受企业文化,增强学生对企业岗位群的文化适应能力。二是要求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和“订单式”培养期间,全程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学习并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和要求,校正自身不当习惯,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提高工作自觉性,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和价值观。

请进来。成立有优秀企业管理人员参加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校园文化建设的专题研讨会。邀请企业各部门的专家管理人员为校园文化建设出谋划策,提出建设性意见。向企业发放问卷调査,征求企业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和想法。邀请一线能工巧匠工人访谈,进行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每年在毕业生就业推荐会或毕业典礼等的大型场合,组织毕业生回校献身说法,激励在校生树立目标,奋发图强,磨练意志。3.大力开展以专业技能为主的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如组建各类专业技能大赛是,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开设专业工作室,组建各种社团,开设科技创新活动室,在周末组织学生到街头、社区进行义务技术服护、传授技术和现场咨询活动,在寒暑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形式,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信严谨、细致规范、吃苦耐劳”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团结协助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

4.全方位、全过程实施校企结合

要实施真正的校企结合,引进企业文化,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必须在办学过程中全方位地实施校企融合,各高职院校结合地方和行业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办出特色,培养出一线需要的高质量的人才,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学校是企业的“人才工厂”,企业是学校的“人才市场”。学校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利益共同点和结合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人

才”,结合点就是“合作办学”。应该说,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王蓓,论高校董事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硕士学位论文,湖南; 武汉理工大学,2012 【2】张小村,校企合作打造高品位校园文化,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3】李宁,高职校闶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研究,高等函授学报,2006,1: 56-58 作者简介:肖志亮(1977—),湖南省涟源市人,高级经济师,潇湘职业学院商学院院长,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经济管理

第二篇:校企融合开展情况

校企融合工作开展情况

学校对校企融合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校企融合办公室,全面负责校企融合工作。并出台制定了《校企合作实施方案》、《校外实训基地管理规定》、《学生跟岗实习校外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订单式培养管理制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确保校企合作工作顺利进行。

学校紧密依托全国仪器仪表行业经营规模最大、产品门类最全、系统集成能力最强的综合性高科技企业----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构建了“6321工程”。即提升“6”个“共同”---共建课程体系、共同评价管理、共建实训基地、共建双师队伍、共促招生就业、共同技术研发;实行“3”层对接---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实习对接生产;建好“2”种“课堂”---把企业搬进学校,把课堂搬进企业;最终实现一个目标---企业生产性效益和学校教育性效益共享共赢。

学校自2005年开始,已经连续成功承办了六届四联集团公司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同时,每年为四联集团公司新进大学生进行入职前培训,特别是在2016年学校积极协助四联集团公司完成了2016年中国技能大赛---“川仪杯”全国首届仪器仪表制造工职业技能竞赛技术文件制定、竞赛工种标准制定、知识、技能命题、考务安排等工作,确保了由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仪器仪表协会、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承办的“川仪杯”全国首届仪器仪表制造工职业技能竞赛能够如期顺利举行。

四联集团公司在与学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基础上,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参与学校市级示范校建设、重点特色专业建设、现代学徒制试点等工作。为学校学生跟岗实习、顶岗实习、教师工程实践提供了必要的岗位和良好的环境。同时,四联集团公司与学校共建了工业自动化仪表实训基地、城市轨道交通屏蔽门实训基地,企业提供设备价值142万元。对学校的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学生技能的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第三篇:校企文化深度融合 引领学生幸福成长

校企文化深度融合 引领学生幸福成长

湖南省岳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012年5月)

我校创建于1994年,现有64个教学班,在校师生5000余人。学校育人环境优美,教育成果显著。2005年,学校团委被团省委授予“五四红旗团委”称号;2006年学校党委被中共岳阳市委授予 “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学校荣获“省级文明单位”;2007年成为省示范性职业学校;2009年被评为湖南省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2010年学校成为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

近年来,我校坚持“学校即工厂,专业加公司,教室即车间”的办学模式,初步形成了“多元引入、深度融合、成功体验”的校企文化特色,用校企文化来引领学生成长,引领学校发展。

一、多元引入,实现校企文化无缝对接

近年来,我校为推进校企文化的融合,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多角度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基本实现校企文化的无缝对接。

1、完善育人理念,治校中吸纳企业核心价值 学校在治校中不断吸纳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如团队协作、质量第一、客户至上、以人为本、激励与创新等核心价值,根据学校发展历史及地域特点,围绕校园历史传统和地域文化特色,培育学校核心文化价值观。通过借鉴、吸收、整合企业核心文化,我校提炼出了“为幸福奠基”的校训,“师生和谐、上下团结、遵章守纪、乐意进取”的校风,“规范、严谨、勤勉、高效”的教风和“求知、求艺、求真、求为”的学风;制作了校歌、校徽。结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确定了“培养德技兼备的现代职业人”的办学目标;明确了“依托市场办专业,办好专业兴产业,兴旺产业促就业”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两个服务”——服务于学生的成人、成才、成功,服务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三个结合”——将学生所学专业及将要从事的职业相结合,将做人与做事相结合,将学生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四个满意”——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用人单位满意、社会满意”的育人理念,不断引领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

2、深化校企合作,办学中嫁接企业主流文化

学校通过多层次的校企合作,在办学过程中嫁接企业市场意识、创新意识、诚信意识、敬业意识、成才意识、技能意识和效益意识等主流文化。一是我们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让教师与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触,回校后在教学过程中将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课堂,使学生在学校课堂中就接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二是定期邀请企业管理层来校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的宣讲,让学生多了解企业的情况和要求;聘请企业一线高级技工来校指导学生实习实训,把企业主管请进课堂,直接传授企业文化。学校聘请了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经理彭敏、岳阳大力神电磁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生龙等23位企业老总或主管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先后邀请了80余位企业成功人士来学校授课。三是与企业合作办学,让企业文化走进校园。学校的主干专业都至少与一个以上相关企业合作办学,开办冠名班。如“三一焊工班”、“富士康品管班”、“中联机加班”等,将这些企业的主流文化接入专业建设中。如三一重工“自强不息,产业报国”的企业精神,“疾慢如仇”的企业作风等都成为专业文化的标志。

3、引入行业标准,教学中渗透企业品牌文化

学校在教学中参照行业标准开发专业课程,开发了“大专业.小工种”课程体系,形成独树一帜的课程文化。依照企业生产流程,我们在课内教学活动中积极推行项目教学法,模块教学、合作教学、互动课堂、分层次教学等方法。文化课本着“够用”“因材施教”的原则,采用分层次教学、互动课堂;专业课按照“会用”、“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模块教学、项目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训练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我们开设专门课程,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企业文化专题教育。要求任课教师在学科教学时要结合学科教学的内容有意识地融入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接受企业文化教育。

二、深度融合,构建职业学校独特文化体系

学校以“围绕学生成长、围绕学生成功”为目标,加大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积极构建职业学校文化体系,用文化引领学生成长、引领学校发展。

1、厂校一体 创建具有职场氛围的环境文化。

学校在整体建设规划上实行“前店后厂”式布局,学校临街有海翔电脑、天翼广告设计、三江旅游等门店,校园内有庚洋电子、荣昌服装等工厂,实现了“校区即厂区 教室即车间”的校厂一体。将学校的实习室包装成企业的“车间”,按照企业生产场景布置实训室,并在实训室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使学生踏进实训室就仿佛置身于企业生产车间之中;同时把学生包装成企业的

“工人”,要求统一着工服(实训服)、带工具包、凭胸卡进“车间”上岗。校园环境布置注重体现企业文化特色。根据专业实际将教室、宿舍、食堂、公共区域等位置的宣传标语,改挂本行业国内外或本地知名企业家、劳动模范、优秀技工的寄语。在学校建成“企业文化长廊”,着重宣传与本校所开设专业联系紧密的知名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规范以及行业质量标准,建设十个“一”文化阵地即:一园(文化园林)、一训(校训)、一标(宣传标语)、一刊(校刊)、一站(广播站)、一网(网站或网页)、一箱(校长信箱)、一室(心理咨询室)、一馆(校史陈列馆)、一廊(校园文化长廊),着力体现人文气息,努力营造“崇尚技能、爱岗敬业”的氛围。

2、校企对接,创建具有职场特点的管理文化

在学校管理中,借鉴企业管理的作法,对接岗位要求,创建具有职场特点的学生自主管理。学校全面引进“7S”管理模式,制订出“7S”实训手册和 “7S”学生管理手册(试行),将“7S”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到实验实训管理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每学期开学,学校针对新生组织连续三天的“7S”管理培训,培养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习惯,共同营造干净、整洁、舒适、安全的校园环境。按照企业的架构构建班集体,让学生在虚拟的企业环境中感受企业文化气息。我们以企业的名称命名班级,以企业的组织模式设置班干部和学习班组,以企业的管理形式实行“总经理(班长)负责制”管理,按照企业的制度制定班级制度公约,学习企业的管理方式,每天组织晨会进行工作总结和点评。同时 根据中职毕业班级学生顶岗实习的实际,在学生顶岗实习实训过程中,分别设立车间主任、拉长等不同岗位,让学生自主竞聘上岗。这些竞聘上岗的管理人员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引导

下,对实习实训学生进行管理,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互相监督,相互比拼的实习环境,大大缩短学生就业后对企业的适应期。

3、校企融合,创建具有企业特色的制度文化

学校派出相关人员到用人单位考察,学习他们的相关制度,按照“全”(涉及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细”(细化内容,便于操作)、“严”(严格执行,赏罚分明)的原则,结合企业用人的相关要求和规定,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学校吸取企业文化中所倡导的职业道德、严明职业纪律等制度和规范,把企业生产、管理的各环节规章制度融入到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之中。譬如,我们借鉴海尔的“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和“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每天工作要清理,并要每天有所提高”的严明制度,建立了“目标→日清→激励”三级管理体系,形成了以团委会、学生会为主体的学生自主管理机构,规范管理,注重激励,奖惩分明,严字当头,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适应现代化企业的要求。学校把操作规范和要求张贴在工作室、车间、实训场,做到用制度规范行为习惯,用行为提高实践能力。如计算机专业的上机制度、焊接专业的操作手册、电子专业的实训制度等,以此促进学生质量意识、安全防范意识、规范操作意识的养成,真正实现与企业规范的深度融合。

三、成功体验 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素养

学校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体验校企文化,发挥文化的熏陶、激励功能,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引导学生成人、成才、成功。

1、用极富专业特色的班级文化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一是环境熏陶。通过在教室里张贴富有专业

特色的图片和本校本专业优秀毕业生事迹的图片、文字,添置一些有专业特色的设施设备等方式,营造浓厚的专业学习氛围。二是行为养成。班级以企业的名称冠名,以企业的组织模式竞选班干部职位,以项目招标的方式组织班级活动,借鉴先进的企业文化,设计富有特色的班会,让学生在模拟的企业环境中体验企业文化,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良好纪律和行为习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就业服务。

2、用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技能素质。学校坚持实行“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让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实践,在实践中提升技能素养。一是在“走岗”中感悟企业文化。学校组织一年级学生到县域内企业参观生产线,听取企业专家专题讲座,了解企业生产,感悟企业文化。二是在“贴岗”中熟悉企业文化。学校组织二年级学生在校内进厂房、门店,在专业教师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动手操作,完成相应的经营或生产任务,体验熟悉企业文化。三是在“顶岗”中践行企业文化。学生最后一学年在学校接受为期两周的企业文化培训后,走进企业从事生产劳动,积累工作经验,在工作过程中践行企业文化。在历届职业学校技能比武中,我校学生在不断体验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提升了技能素养。我校学生连续七次夺得岳阳市技能大赛团体第一;毛文、周艳、任田等摘取湖南省技能大赛冠军。毕业生就业率达98%,双证获得率达86%。

3、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校充分利用活动载体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是定期开展“两节两会”活动。“两节”即技能节、艺术节,每期开展一次。技能节在每年的5月份和12月份,各专业所有学生都参赛,每个专业

评选一个 “技能明星”,另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艺术节在每年的4月份和10月份,形式多样,有演讲比赛、朗诵比赛、唱歌比赛、舞蹈大赛、演奏比赛等等,每次都评选一批“艺术之星”。“两会”即上半年的田径运动会,下半年的球类运动会。二是定期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一年级有社会调查、“感恩大行动”等,二年级有专业实习,义务维修、青年志愿者活动等。三是积极组织社团活动。学校现有青山文学社、忠职电子协会、海翔计算机协会、炫舞社、青果合唱团等二十余个社团,这些社团以“两节两会”和“中职技能大赛”等为载体开展活动。这些具有专业特色、能促进学生技艺和技能校园文化活动,丰厚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技能,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近三年,有35位学生干部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有46位学生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有18位学生被评为“市级文明标兵”,2011年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我校共有27件作品获奖。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校企文化深度融合的魅力有力推动了学校的内涵发展。在校企文化建设中,我们将继承与发展并重,不断充实新内容,融入新元素,拓展新空间,为学生打造立体化的成才渠道,使校园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园,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德技兼备的新型人才。

第四篇:催化校企文化深度融合 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建设

【摘 要】在职业院校的内涵发展中,能否进一步提高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度,将直接影响到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对以社团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以班级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以创业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等三个维度的研究,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将赋予校园文化新的内涵和生命力。

【关键词】校企融合;社团文化;班级文化;创业文化;内涵建设

在国家和省、市《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都提出,要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如今职业教育正面临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生源锐减的多重考验,内涵发展正成为职业教育必须应对的重大课题。而在职业院校的内涵发展中,能否进一步提高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度,将直接影响到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在此背景下,对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方面的研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也必将赋予校园文化以新的内涵和生命力。

我们主要在三个维度展开研究:以社团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研究;以班级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研究;以创业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研究。

一、认真实施调查研究,增强研究实效

我们针对多个年级和专业的学生为对象开展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分为:在校学生勤工俭学、社会实践、工学结合的调查;关于开展职业形象、职业礼仪、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道德教育的调查;对优秀毕业生职业素质的调查;最受企业欢迎毕业生的良好职业素质调查;家长期望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调查。共发放各类问卷7561份,其中共回收有效问卷7493份。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一)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做勤工俭学;勤工俭学的目的,主要是为获得经济来源;在对勤工俭学种类选择上,餐饮业最广泛;在寻找勤工俭学岗位的途径中,最常见的是通过自己寻找;关于勤工俭学的收入的用途主要是用于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在问到勤工俭学最能锻炼哪方面的能力时,认为最能锻炼独立自主能力的占多数。

(二)学生对职业形象的理解比较全面,对于仪容、仪表、仪态的全选率超过70%,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学生对职业院校学生形象的认知基础;在男女生奇装异服的问题上,51.5%的学生认为学生不应该像社会上的人,应保持学生本色。

(三)有52.9%的学生认为只要举行大型活动,学校就应要求学生统一着装(比如:校服或系服);有60%的学生主要从学校教育这个渠道了解到职业礼仪知识;有63.6%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职业礼仪教育(如:见到师长,主动微笑、点头、打招呼)有利于培养良好素质;

二、社团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初显成效

为了顺应校系二级管理的特点,我校学生社团也分为校级学生社团和系级学生社团。截止到2013年底,学校拥有各类正式社团16个,其中系部级社团12个,校级社团4个。

在实践中,学生社团组织得到了不断发展,参与各类社团的人数也与日俱增,但为了确保社团良性发展,依照“规范管理、稳定规模、促进发展”的原则,校团委参照企业文化中制度文化的要求,从学校实际出发,由学校团委牵头各系部科学制定并实施了《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办法》,不但明确了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指导部门,还规定了学生社团成立、注册、变更、复核和注销办法、社团骨干及成员的权利和义务、日常活动管理办法、考核与奖惩等具体内容。

通过实践发现,在这些制度的管理下,各个社团运作效果良好,学生社团制度文化建设初显成效。

三、班级文化融入企业元素凸显活力

学校尝试在部分试点班级实行“虚拟公司制”管理模式。通过该制度的实施,让学生尽早感受能者上,弱者下的社会现实,尽快与社会接轨,跟市场接轨。实施过程中按照企业的模式设岗,定人,定责,定“薪”。通过不同的企业角色定位,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企业的管理氛围,既丰富学生的管理知识,也丰富了学生的社会知识,为未来走向社会更好的适应企业打下基础。

通过近一个学期的试点,试点班级学生基本适应了类企业的严格的企业管理模式,出勤制度、活动组织制度、值日卫生制度、纪律制度等制度出台,很大程度上规范了班级的管理。底薪制、岗位津贴、满勤奖的出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能动性,学生感觉良好,也证明该模式有推广的实用价值,也初步凸显了班级文化融入企业元素后的巨大活力。

四、创业文化成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沃土

现代社会正处于加速发展的转型时期,当今的社会经济需要更多的运用灵活的创新企业和产品,而这些需要的是创新型的人才。要求人能够具备创业的意识、精神和能力。如何突破校园文化的束缚,真正与社会和企业无缝接轨,培养企业和社会都迫切需要的创新人才,是众多职业院校都会遇到的一个棘手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校目前正逐步探索构建全员参与、全程跟踪和全面渗透的“三全”创业文化。

学校的创业教育更是通过搭建创业实践平台、整合校内外创业实践项目来强化创业指导和服务,推进创业实践与专业培养的融合,积极扶持学生组建创业团队,孵化创业成果,提升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我校先后组建了包括“无锡立信师生电脑公司”、“学生之家”等在内的多家创业公司,这些公司都是按照有限责任公司的模式创办,在学学生作为公司主体,分别是股东、董事、总经理、部门经理、工作人员、营业员等。如今,创业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沃土。

企业文化可以加快学生的社会角色转化,促进学生社会心理成熟,培养作为未来职业人的全面的职业综合素养。因此,我们要加快师生的社会化角色的转化,全方位的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多角度诠释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带来的好处,以人为本,因情造势,多渠道有效拓展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途径,不断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建设。

第五篇:订单模式下校企文化融合的实践及思考范文

订单模式下校企文化融合的实践及思考

陶融 王汉荣 杨健

(沙洲职业工学院,江苏 张家港 215600)

本文为:2011年沙洲职业工学院院级校改课题(校企合作双主体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阶段性成果

摘要: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则是校企之间最直接、互动性最强的合作。如何提高订单班学生毕业后与企业的就业签约率及就业稳定性,是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需共同解决的难题。校企文化融合,特别是企业文化进校园,让订单班学生在企业文化氛围的熏陶下进行职业素质及职业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预期,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逐渐形成对企业的归属感,提高就业稳定性。

关键词:订单模式;校企文化融合;职业素质;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一 引言

教职成[2011]12号文件明确提出,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是高职高专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必需的平台和途径。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则是校企之间最直接、互动性最强的合作。

在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资源用于订单班的教学组织与实施,希望能为企业的发展持续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学生虽然是在自我选择和企业选择基础上进入订单班,但由于职业目标不明确、职业发展无规划,在接受完订单教育后并不到该企业就业或短时间内就离职,严重影响到订单人才模式的可持续性。如何提高订单班学生毕业后与企业的就业签约率及就业稳定性,是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需共同解决的难题。校企文化融合,特别是企业文化进校园,让订单班学生在企业文化氛围的熏陶下进行职业素质及职业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预期,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逐渐形成对企业的归属感,提高就业稳定性。

沙洲职业工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从2011年起,与全国商用车配件流通十大优秀企业之

一、江苏省物流示范企业——江苏正大富通汽配连锁有限公司合作,已开设了四届汽配物流订单班。沙工和正大富通在订单班合作中,坚持以文化先行,将正大富通企业文化与沙工校园文化相融合,让学生充分了解汽配行业、企业的现在和发展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和企业发展战略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建立起完善的“准员工”培训体系,有效地提高了订单班学生的就业签约率和就业稳定性。订单班教学也逐渐形成“工学交替、文化双融、层次推进、职业帮带”的显明特色。

二校企文化融合的实践总结

1、校企精神文化融合,提升学生职业意识与素质

从订单班的组建开始,将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精神文化作为企业宣讲的重点。公司高层面向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开展企业宣讲活动,向学生宣传介绍商用车行业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正大富通公司的发展过程及在行业中的地位、正大富通公司的企业文化和正大富通员工的职业晋升通道,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在汽配行业及正大富通公司存在着巨大职业机遇,对正大富通公司产生浓厚兴趣。公司再组织有兴趣

收稿日期:

课题来源:2011年沙洲职业工学院院级校改课题(校企合作双主体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

作者简介:陶融(1972-),男,沙洲职业工学院经济管理系副教授,管理学硕士

王汉荣(1965-),男,沙洲职业工学院经济管理系副教授

杨健(1971-),男,沙洲职业工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苏州大学政治理论专业博士生的同学到公司现场参观,既展示公司形象也让学生对未来工作环境及工作岗位有直观认识。公司人力资源部门从这些学生中进行选拔,组成汽配物流订单班。通过这样流程,让订单班的学生从心里认同和接受企业,在订单培养过程中确立“在校生”和“准员工”的双重角色,同时接受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共同熏陶,以保证订单培养后的就业签约率和就业稳定性,达到企业、学校和学生的三方共赢。

订单班实行学校和企业双班主任制度,企业班主任定期来校召开班会,介绍企业近况,了解学生对未来职业选择的想法,引导学生确立合理职业预期,积极向公司反馈学生所思所想,架起了企业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为丰富学生生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对企业的心理归属感,学校和企业在订单班里开展了大量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如与企业共同召开主题班会,突出订单班特点,强调职业人培养;组织订单班学生参加素质拓展训练,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每年组织汽车零部件知识竞赛和物流操作技能竞赛,竞赛融专业知识和才艺展示与一体,既有个人项目也有团队项目,使更多的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

2、校企制度文化融合,完善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培养

(1)在企业文化理念下构建“准员工”的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从商用车配件流通行业出发,明确复合型汽配物流人才应做到“一熟四会”,即“熟练掌握商用车配件知识、会物流、会营销、会财务、会技术服务”。在此基础上,构建以全面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准员工”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将正大富通企业文化下的员工职业技能和素质要求有机地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为适应岗位技能要求,对原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增设了《汽车电工与电子基础》、《商用车构造与配件》、《汽车故障诊断与分析》、《连锁门店经营与管理》等校企合作课程,此类课程主要由正大富通公司业务骨干结合公司实际操作需要采用理实一体化方式进行教学,考核方式也更加灵活和务实,和实际工作要求相贴近。企业人员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通过自身的行动将企业文化展示出来,潜移默化对学生产生影响,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另外,培养方案中增设了30学时的《正大富通企业文化》课程,系统地从理念层、制度层、执行层阐述公司文化,使学生真正从心里认同和接受公司,缩短了从学生到员工转变的时间。

(2)完善的“四阶段”见习制度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公司和学校从“2+1”的教学模式出发,针对“1”制定了详细的四阶段见习制度。各阶段都有明确的职位概要、工作内容、技能和素质要求和考核细则,学生在不同阶段获得不同的生活补助。四阶段见习制度从技能和工作要求方面曾明显的递进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体现出“层次推进”的特点。在见习期间,公司为每名学生安排一位“职业帮带人”,职业帮带人负责具体安排学生的见习内容、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指导等工作,以帮助学生尽快成长,实现订单班培养目标。为更好地激励“职业帮带人”做好帮带工作,公司根据对见习学生的考核结果对“职业帮带人”进行奖惩。在以往实践中,该项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职业技能,养成良好职业素养的积极性。经过两阶段的见习,已经有多名同学达到正式员工要求,获得提前转正,享受正式员工待遇;四阶段见习结束后,部分优秀同学被公司直接聘为副店长或店长助理。

3、校企物质文化融合,营造良好的职业环境与氛围

由校企共同投资,在校内建设了具备多功能、设施先进、信息化程度高的物流综合实训平台—江苏正大富通汽配连锁有限公司沙工实验店。

该实验店按企业标准门店建设,拥有营业区和仓储区。仓储区在近百米的多层货架上储存有2000种以上的商用车配件,配件及货架均贴有条形码,以便于信息化处理。营业区为标准门店的配置,实验店电脑采用公司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并与公司网络系统相连,按完全真实的经营场景布置,可开展门店的各项业务操作。实验店除可满足正大富通订单班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外,还可为物流管理专业的部分专业课程提供课内实验及实训条件。

《商用车构造与配件》、《汽车故障诊断与分析》、《仓储与配送》、《物流信息技术》等课程及《门店操作》等实训在正大富通沙工实验店完成,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相关职业技能训练,熟悉公司业务操作流程,遵守公司管理制度,在校内就能深受企业文化熏陶,大大缩短了就业心理适应期和技能培训期。

三、进一步提升订单模式下培养职业化人才效果的思考

衡量订单模式下职业化人才培养的效果,从短期看要学生愿意去和学生能适应岗位要求,从中长期看学生能取得可预期的职业发展升迁。应该说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学校的职业化教育理念共同促生了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下的企业文化、职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相融合,能帮助学生了解企业人才标准和要求,认清自己的角色和职责,更好地培养企业所需的技能和素质,为自身的职业成长奠定良好基础,学校也有利于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提高订单班学生毕业后与企业的就业签约率及就业稳定性依然是订单模式教育面临的难题,为提升订单模式下职业化人才培养的效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进一步探索。

1、对拟校企合作采用订单模式培养人才的企业作一定筛选

学校应综合考虑企业规模与实力、在行业中的地位、订单培养岗位性质、企业员工薪资水准、员工职业成长性等因素,慎重选择合作企业开展订单式教育。订单式教育效果最终要落实到学生个体上,只有单位具有一定规模与实力,提供岗位具有职业成长性和相对竞争力的薪资水准,才能真正吸引学生和留住学生,让学生在订单班教学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持续的学习积极性。

学校从保持专业建设的延续性和相对稳定性出发,与相关企业合作也需确定一个较长的周期,一般这个合作周期不应低于3年。这就需合作企业和企业所在行业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对人才需求量有稳定的增长。

2、缩短学校与企业之间距离,学生以员工身份参与到教学实践过程中去

学校和企业可以尝试招生与招聘同步化,学生进校既是学校学生也同时是企业员工,但更强调学生的员工身份,学生是以员工身份参与到教学实践各过程中去。通过学生对身份认知的不断强化,调动其学习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素质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形成对职业岗位的兴趣与忠诚。

3、政府出台具体政策支持行业协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

高职教育理念及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行业协会及企业的参与,政府应出台具体的财政、税收政策对实质性参与高职教育,提供教学实践场所及岗位,安排人员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的企业予以支持,鼓励企业参与到高职教育中,为社会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满足产业升级换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

(2)邱晓华 余党军 池水明.订单培养模式下校企文化融合实践〔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7-19

(3)张立新试论高职校企文化融合的机制建设教育与职业2009(18):38-39

(4)何文涓.浅析德国的“双元制”与我国的“校企合作”.教育学术月刊,2008(2).83—84.

(5)汤晓伟“四合”理念下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代教育管理·2011(6)

下载校企文化融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校企文化融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企文化主持稿(共5则)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男:有人说,大学生活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无数的喜怒哀乐就这样翻过,给我们留下的是那么多生动的细节,精彩的片段,与那一段段温馨的回忆女:在这......

    校企文化对接式的

    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 -----兼论校企文化对接式“走廊文化”建设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摘要] 高职学生从课堂学习到各个企业实习,就业,学院为实现与企业的有效对接,塑造“......

    深化校企合作 推进产教融合

    深化校企合作 推进产教融合 ---溧水中等专业学校与京东集团校企合作新闻报道 12月7日上午9:30溧水中等专业学校曾宪生副校长、吕栋山副校长,文经部储海平主任和江京东农村电......

    校企深度融合必须突破的制度难题

    校企深度融合必须突破的制度难题 湖北十堰职业技术集团学校 集团化办学制度研究课题组吕相清 深化校企合作,推进集团化办学是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机制的创新,在其发展初......

    校企深度融合共建顶岗实习就业平台.

    高职高专教膏 BEIJING EDUCATloN 、 竣垒深廑融台共建项戡窦劾就些翠台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 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指出:加强实训、 实习基......

    浅谈校企合作

    浅谈校企合作一、概述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它注重的是培养质量、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学校与企业资......

    校企邀请函

    校企邀请函 校企邀请函1 尊敬的XXX:为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优化校企合作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大秦人才网定于20xx年6月21—22日,举办第4届陕西校企合作对接会暨20xx陕西知名企业......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共成长 为进一步扩充公司的人才队伍,经与张家港职教中心商量,于6月份去该校招收应届毕业生,并与职教中心签订了一年的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书以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