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以人为本安全文化促进煤炭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建设以人为本安全文化促进煤炭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赵世军
摘要:以人为本安全生产是煤矿工作的永恒主题,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出,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以人为本
安全文化
持续发展
煤炭企业
党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切实抓好煤矿等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因此,如何以人为本实现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是煤炭企业亟待而又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笔都认为,要想实现煤炭企业的本质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就要从加强煤矿以人为本安全文化建设入手,探索实现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有效途径,以促进煤炭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建设以人为本安全文化的主要内容
煤炭企业要充分发挥以人为本安全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不断提升安全理念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用发展的眼光来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不断培育和发展独具特色企业安全文化,以实现矿井长治久安。
1、培养和发展安全理念文化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总结和培育符合企业实际,具有企业特色,职工认同的安全理念,达到上下同欲,左右逢源,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最终目标。近些年来,特别是煤矿职工构成的复杂性,文化基础和思想观念的多元性,长期以来产生了大量的不懂安全、忽视安全和重生产轻安全的错误理念和言行。
2、培养和发展安全行为文化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行为文化其中包括安全行为准则、作业标准、队伍素质、职务状态、精神面貌等。一是要以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为目标,积极探索安全工作的新方法、新手段。煤炭生产的高危性、特殊性,决定安全工作必须要达到“纪律军事化、制度合法化、现场管理标准化,安全教育普及化”的目标。二是要营造不安全行为的“自控”机制。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再过硬的技术,在严密的规章制度,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的自身素质和责任心。
3、培育和发展安全制度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制度文化包括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管理网络、岗位职责及安全生产法规与制度建设等。培育安全制度文化,就是要把安全制度机制建设放在煤矿安全的实践过程中加以运用和把握,从实践中总结,提炼成功的经验。不断对规章制度进行整合和完善,找出科学的、规律性的东西,健全适应时代发展的安全目标、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建立为广大职工所认同的、主动接受、自觉遵循的安全管理制度、机制和行为规范。
4、培育和发展安全环境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文化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部分。硬环境是指安全综合监控系统的开发、安全监控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护,必要资金投入、以及安全基础设施,职工的生产条件、工作环境等,软环境如职工的精神需求,安全周期,企业形象等。
二、建设以人为本安全文化的方法和途径
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推动这项工作向纵深发展,就必须结合实际,研究和探索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和有效途径。坚持全党抓安全,加强教育培训,强化制度约束,依靠职工群众广泛参与,形成一道齐抓共管的立体防线。
1、坚持党管安全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前提和保证。安全文化建设涉及职工观念、道德、态度、思想、行为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同时也涉及企业生产、经营、培训等各项工作,只有依靠群众广泛参与,共同促进,才能把企业文化建设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因此,企业党组织必须肩负起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这既是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党组织的重要职责。一是要加强对安全文化建设的领导。二是要突出安全文化建设的地位。三是要为安全文化建设提供机制保障。
2、强化教育和培训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安全教育和培训是促进职工树立正确安全观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一是要采取灌输式的法规教育,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是安全文化的精华,特别是煤矿的“三程一标”是职工安全生产的行为规范。二是要采取针对性的班前教育。班前教育是安全思想教育最有效的形式和载体,班前教育要取得好效果,关键是教育内容要结合实际,教育形式要灵活多样,教育方法要简单易懂。切忌班前教育的简单化、程式化。通过有效的班前教育,把安全生产的人本观念,亲情文化渗透到职工的心中,达到入脑入心,做到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使之自觉主动地维护和促进安全生产。
3、强化制度约束是安全文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安全文化建设成果体现在安全生产制度的有效性,职工行为的规范性,机械设备的可靠性,生产环境的安全性上。规范职工行为,必须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一是要完善制度设计。二是要强化行为约束。三是要加强奖罚的力度要到位。
4、全员参与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安全文化是团队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的文化。所以,必须要依靠群众,动员企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一是要强化舆论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突出安全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二是要丰富创建载体。如开展各种竞赛、问答、演讲、征文等活动。三是要调动参与意识。号召全体职工主动自学、为职工编写安全知识读本、安全文化手册等,让职工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学习到要学的知识。
5、安全管理精细化,确保岗位责任制落到实处
在安全管理中,不但要强化管理,还要细化职工的日常管理,使每个人在工作中,时刻都能加强安全责任心,制定明确详细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从领导到职工都要规定详细的安全职责和范围,使每个人在岗位上都应该知道干什么、怎样干、干到什么程度,推行安全文化进岗位,规范操作,根据各工种的考核标准,进行量化考核,安全质量同工资挂钩。这样既可使每个职工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按章操作,使责任落到实处。
总之,要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就必须由制度管理向以人为本安全文化管理去提升,不断探索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加大安全文化建设的力度,这些都是搞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造福于煤炭企业职工、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效益、保证煤炭企业稳定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必须把以人为本安全文化工作抓紧抓好,发挥文化引导作用,努力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安全生产促进煤炭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山东肥城矿业集团公司杨庄煤矿矿长 刘锡同.建设以人为本安全文化 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N].经理日报, 2006.10.26
[2]吕俊华,陈亮.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N].经理日报, 2005.07.01 浅析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和方法
作者:黄玉金
摘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统筹规划,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综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关键词:安全生产 管理效益
安全生产是一项极其广泛复杂的工作。多年来积累沉淀的大量安全问题,短期内不可能全部解决,因此,可能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高危态势,仍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自觉把安全生产置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执政能力建设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思考和落实。社会在发展进步,随着煤炭行业经济基础的不断增强,矿工生活的逐渐富足,伴随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逐步实现,煤炭行业和矿工群众的安全需求、安全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客观上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在思想上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统筹规划,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综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一、安全与生产的辨证关系
安全与生产、效益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安全好了,才能保证更好地生产。生产中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隐患,与自然界作斗争,随时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所以处处都要警惕、时时刻刻都要注意安全。安全是企业生产的前提,生产又是效益的保障。谈到效益,我们总是想到利润、成本、资金、节支等字眼,很少有人想到安全。但越来越多的现实已经向我们证明,只有安全好了,才是最大的效益,安全不好,出了事故,企业和个人都将受到损失,效益又从何谈起?
二、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建设,推进安全科学化管理
安全重在管理,管理重在现场,现场重在落实。生产活动是一个变化的动态的过程,作为生产活动主体的各类人员,由于受各类环境因素和自身条件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有各类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这就要各级管理人员、尤其是生产现场的班组长、跟班队长,要多督促、多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认真落实好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类检查人员要深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在办公室听汇报。同时,加大对各级管理人员的考核力度,一级管一级,下级对上级负责,层层落实好岗位职责,使生产现场控制在有序、平稳的状态中。
一是发挥好理念先导作用。心态安全是安全生产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最能体现安全意识。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只有心态安全才会行为安全,才能保证安全制度落到实处。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安全理念是心态安全文化建设的灵魂。追求健康是人皆有之的基本需求,可是为什么在一些单位“三违”现象屡禁不止?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观念问题,就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比如说,一些单位盲目追求效益,迫使或诱发本单位职工拼设备、拼体力,违章冒险蛮干;又比如,上级组织安全大检查是帮助下级查出隐患,预防事故,这本是好事,可下级往往百般应付,恐怕查出什么问题,查出问题便想方设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再比如,“我要安全”本来应是职工本能的内在需要,可现在却变成了管理者强迫被管理者必须完成的一项硬性指标。如果上述错误观念不破除,正确的安全理念不树立,那么,安全生产的建设就永远是一座空中楼阁。
二是发挥好宣传教育作用。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在班组,防范事故工作的终端是每一位员工,目的就是要努力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因此,如何认真地确立起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之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方针,营造“人人关注安全”良好氛围,必须拓宽宣传教育形式,建立起整体性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安全环境。通过电视、报刊、板报、标语、读本等媒体和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歌咏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攻势,做到寓教于乐,使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安全知识广为传播,潜移默化地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培养人的安全心态。
三是发挥好亲情感染作用。从理论上讲,促使全员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宣传教育。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适应了职工群众对安全生产的内在需求,从主观上讲职工是愿意接受的。要解决安全问题入心入脑的问题,还应注重情感投入,可采用亲情教育法,时时提醒职工牢记亲人的嘱托;如为职工过生日,送警句,兄弟交心等方法,不失时机、潜移默化地向职工宣传安全思想;再就是开展安全共保活动,基层单位定期向职工家属发出安全承诺书,号召家属发挥好安全第二道防线作用,真诚邀请家属参加到安全共保活动中来。
四是发挥好管理规范作用。职工安全素质的高低与安全管理者的方法是有直接联系的。过去,管理者抓“三违”更多依赖的是批评教育和经济处罚。不可否认,批评和罚款能使违章职工的思想受到触动,但仅仅通过经济手段控制“三违”现象是不现实的。尤其是个别管理人员在执行制度过程中方法简单粗暴,很容易使职工感情上受到伤害,进而对安全管理人员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使经济处罚的有效作用大打折扣。为了增强管理效果,管理者应该在严格执行刚性制度的同时,注重柔性管理方法的使用。如在基层单位会议室设置“不规范行为警示台”,让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者站到台上,将违章经过及危害说清楚,促使其自我反思,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企业管理人员要发挥示范作用,当生产条件达不到安全、危害员工健康时,不得盲目指挥、违章指挥。尤其当威胁到员工生命安全时,要把保障员工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此外,要为员工创造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确保员工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地去工作。
五是落实制度“严”字当头。人即是安全工作的受益者,又是出事故的受害者,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从我们每个人成长的艰难性,可以看到父母之心难违;从失去亲人悲痛的难忍性,可以看到亲缘之情亦难违;从党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高度负责性,我们深知党心民心更不可违。因此,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每一个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企业搞好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从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作为基本出发点,看待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范人的行为对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极其重要。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要抓好制度的教育和落实,使广大员工懂得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是用多少人的鲜血和生命及沉痛教训写成的,按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运作就是珍惜生命、珍惜父母的养育之恩,珍惜家人和儿女的情感。教育员工自觉用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把自觉执行规章制度变成大家的自觉行为。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范人的行为要狠抓一个“严”字,要“严”字当头,要严制度、严标准、严明劳动纪律。特别是对那些日常违章人员,在对其做到教育的基础上,利用暴光、经济重罚等措施,督促本人增强安全意识和抓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同时,还要坚持好各级管理人员现场值班制度,如不能做到,不论涉及到谁,都按规定进行考核及处罚,从而增强各级管理人员抓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
六是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还要着眼于一个“全”字。综合治理,总体推进,要求各级领导都要从大局出发,牢固树立安全生产“一盘棋”的思想。值班、顶岗和一线指挥都要及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问题。
三、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确保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安全生产文化之路。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是其根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规范缺失、自我防范能力不强。应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坚持重安全意识、重安全规程、重安全行为规范、重细节养成;应以安全意识教育为先,以提高安全技能为重,以养成安全生产行为规范为目的;培养员工的安全行为规范,全面提升安全防范技能,确保安全生产。生产一线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一是要源头参与,对于企业涉及到保障职工安全与健康内容的制度、规定,依法规范、强化责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二是要立足班组,提高职工自保互控能力。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安全生产最直接的承担者和参与者。要夯实班组安全基础,一方面要加强职工的安全知识培训,提高职工应变能力和安全技能,以适应岗位工作要求。另一方面要建立班组自保互控体系,以自保为主,互控为辅,不断增强职工保安全、反违章的内在驱动力。三是要突出重点,强化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围绕安全重点开展专项监督检查。采取职工代表定期检查、突击检查、巡回检查和跟踪追查等方法,增强监督检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及时下达红黄通知书,建立安全档案,追踪整改。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事故。加大对生产现场、生产设备、有毒有害作业岗点以及职工行为的监督检查和整改力度。
总之,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真正做到领导重视,措施落实、考核到位,严格奖惩兑现,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才能确保安全生产。从而在全矿范围内形成安全工作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促进矿区安全生产工作的稳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基层工会宣传教育工作,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北京:2002年6月29日;
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电力安全与管理
作者:安全管理网
[摘 要]:本文为进一步搞好电力安全生产,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探索预防事故的规律和方法作了剖析,探讨职工的思维方式及注意力成为电力安全生产的中心议题。
[关键词]:电力安全思维方式注意力
电力的发明应用,造福了人类,促进了社会进步和科技大发展,但是如果电力设施的安装和使用不当,安全管理不到位,注意力不集中,安全管理知识匮乏,都将给我们广大职工带来生命危害和财产损失。在各类事故中,职工的思维方式及注意力集中与否已成为整个电力安全的焦点和重点,加强职工的思维方式及注意力才能加强全公司的生产安全。
一、电力安全取决于职工的思维方式及注意力
实践证明,安全与职工的思维方式及注意力是同步的、协调的、相辅相成的,职工的安全性归根结底是职工的思维方式及注意力是否集中,故预防各类事故首要工作是提高人们的注意力。据不完全统计,各种资料表明,在用电所发生的不安全事故中,80%以上是职工的思维方式及注意力不集中(行为过错或违章操作等),即注意力分散、注意力过分紧张、注意力分配不当、注意力范围狭窄或注意力转移不及时造成的。如我矿1999年12月23日电力公司坠仓事故,就是由于未系安全带和保险绳即进入煤仓内捅煤,加之本人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实践充分表明,在安全生产上,人的思维方式及人的注意力是引发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心理活动的先决条件,安全注意力出现障碍,就会对存在的安全因素置若罔闻,视而不见,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特别是我矿电力公司每年都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除了传授安全防护知识外,重点应传授增强安全注意力。
二、职工的思维方式及注意力管理是非智力资源管理
安全注意力对控制电力不安全因素、预防生产事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种具忧患意识和趋夷避险的精神资源,因此是一种非智力资源。在电力生产作业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是人们丧失对危险注意力,出现有险不知险的麻痹大意情绪。
电力安全注意力近期被广大职工广泛重视,这是因为广大职工已意识到安全生产的思维活动,包括对安全生产情况的观察、分析、判断、论证等,都离不开集中安全注意力这个前题条件。在电力生产中,不论是安全认识、安全意识,还是安全能力、安全情感,它们都是随同安全注意力产生的。因此,在电力安全监督管理中,必须把提高安全注意力作为重要内容。
三、职工的思维方式及注意力应向安全生产集中与倾斜
在安全生产中,职工的安全注意力集中或分散,是一种心理活动方式,把注意力集中投向安全,所带来的安全效益是巨大的:一是可以避免或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并取得经济效益;二是安全注意力集中,就能使人们集中精力对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及时察觉隐蔽状态下的隐患,选择可靠方法对隐患进行及时处理,从而提高安全性,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从这个意义上讲,安全管理就是使注意力向安全集中的一种管理。
四、电力安全生产首先解决安全问题,即安全注意力高度集中
查找作业中可能存在的威胁生命的危险点和危险源,提出可靠的预防措施。必要时还应进行模拟演练,检验预防措施的可靠性和可能性。在电力作业过程中,除了应聚精会神地关注和防范已知的危险部位,还应时刻关注可能新产生的危险部位。新产生的危险部位往往出乎意料,是由细微到显著的变化过程。由此可见,在电力生产中,要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必须保持注意力集中。这种集中就是把注意力转化为观察和解决安全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把安全注意力向安全防护能力上转化。
许多职工对安全教育不重视,凭经验丰富,熟悉操作。因此,轻视职工的思维方式及注意力,凭经验操作导致事故频繁发生,使国家财产受损,主要表现在:一是职工的思维方式及注意力未向安全倾斜。部分工人往往凭经验和主观臆测进行操作,职工的思维方式及注意力不向安全生产倾斜或向安全生产集中未占主导地位,导致安全事故发生。二是凭熟练经验,忽视职工的思维方式及注意力。在电力安装过程中,部分老职工凭操作熟练,经验丰富,忽视注意力集中问题,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五、广泛开展职工的思维方式及安全注意力活动
曾记得一位伟人说过:“当我们的安全受到明确迫近的威胁时,我们事实上不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些相对生存来说不重要的事情上”。可见安全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只有保护生命与健康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可能将注意力投向其他方面。我矿每年均在年初就以党政联发一号文对全矿(公司)的安全作了重要安排。因此,我们更应该把安全作为企业的生命线来对待。只有通过安全注意力活动,才能提高职工的安全感和责任感。一是分析本单位近期发生的安全事故及其造成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使职工受到刺激与震动,使其注意力长久地保持在事故查证和处理上面,以便吸取教训,提高安全生产注意力,把不安全因素提前消除在注意力发挥中。二是超前分析作业现场可能发生的异常和未遂事故。异常和未遂事故是引发生产事故的诱因,是控制之中或客观条件尚不具备而未发生的生产事故。为防微杜渐,控制生产事故于萌芽状态,企业职工的思维方式及注意力活动教育应将异常和未遂事故当已遂看待,使现场作业人员对发生异常和未遂事故有经常性思考、追根溯源,采取控制措施,提升生产安全性。安全生产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进而全局性的进行检查和自我诊断。在企业范围内全员进行安全学习和安全思想教育,在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寻找存在的“短板”,从不同的角度对安全工作进行分析解剖,从而自上而下使安全工作得以提高。三是实行奖励机制,对在安全生产活动中重视安全生产,特别是取得长期安全生产业绩的职工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以激励职工重视安全生产,使安全生产得以持续运作,确保企业生产效益。四是批评、处罚注意力不集中的人员和违反安全操作人员。使违章职工不仅经济上受损失且受到违章处罚,使其受到很大触动,长久不忘,从而提升安全注意力与责任心。其他职工也能从中吸取教训,形成安全注意力团队,为安全生产打下牢固思想基础。坚持以人为本,才能确保安全生产。职工的安全注意力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安全管理资源。
第二篇: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森工企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森工企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们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不断深入,众多企业家在对现代管理理论研究和探讨的过程中,逐渐把目光聚焦到以人为本的理念上来,而且诸多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地坚持以人为本,企业才能极大地增强其凝聚力,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和企业的管理水平及竞争能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那么,森工企业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笔者认为,主要应把握三个切入点。切入点一:在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实行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是人本理念最基本的要素,实行人道主义是维护人权的最基本要求,是企业对职工群众必须履行的最起码的职责与义务。如果一个企业为了追逐利润或实现某种目的而不顾职工的基本权益和要求,这种企业则是不人道的,更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坚持以人为本,最基本的是人道主义先行。在森工企业实行人道主义,最主要的是要保障职工群众的生产安全和生存安全。
生产安全。这里包括三个层面或环节。一是生产前的安全研发,安全培训,安全防范;二是生产中的安全指挥,安全操作,安全监督,安全救治,安全检查;三是生产后的安全评定,安全整改,安全追责,安全成果与经验推广。企业领导者只有在这三个环节上肯于花钱,肯下功夫和肯于“动
1真格的”,并做到步步扎实,环环紧扣,才能确保职工的身心安全在生产过程中不受到任何伤害。
生存安全。在这方面,企业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确保生存环境安全。要通过开展创建“平安林区”等活动,治理林区的治安、消防与交通环境,对辖区内职工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给予充分保障。倘若因非职工群众因素导致自身生命财产受到伤害时,受伤害者在取得法律支持的同时,企业还应根据其受伤害程度,给予相应的精神与物质上的安抚。二是确保生存条件安全。企业对职工群众基本生活的底线需求应给予高度重视。重点是对特困职工和贫困家庭应给予足够的物质与精神上的援助,帮助他们渡过危难,摆脱窘迫。企业在完善现有的“帮扶小组”、“帮扶中心”、“爱心超市”等做法的基础上,还应建立起一种具有信息传递便捷通畅、帮扶措施丰富灵活、援助效果显著持久、人财物来源充实稳定、运作程序透明公正等特征的科学积极的长效机制(如成立“贫困家庭帮扶协会”)。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林区弱势群体的生存之忧。
切入点二:在企业运作过程中遵循人性化原则
人是企业的主体,是物质资源与智力资源的创造者和整合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说到底是人的活动。企业只有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才能使物质资本经营得以有效运作,并实现资本增殖的最大化。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提升森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保证企业正常、高效运作,关键是要求在企业领导者的头脑中牢固树立“人不是为生产,生产是为人”的人本理念,在企业运作过程中切实遵循人性化原则,在观念上真正实现企业劳动者向企业主人的根本转变。实现这种转变,企业必须破解三个课题。
变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为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搭建沟通平台,实现企业领导与职工的平等对话和真诚交心,形成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和谐氛围和亲情关系。建立建议与奖励制度,鼓励职工从当主人、做老板的角度为企业领导献计献策,给领导当先生,给企业做顾问。建立了这种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就必然会将企业构筑成为领导与职工精诚团结、职工与企业荣辱与共且效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
变纪律的、经济的强制约束为主为精神引导为主。在保障职工群众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对职工进行积极的培养、引导和长期的潜移默化,完成职工意识的一致性过程,形成企业的价值观念体系和团队精神,从而促使职工在共同理念影响下,自觉地、理性地践行企业规程与制度,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标准,实现企业目标与社会责任。
变恪守成规为鼓励创新,宽容错误。创建宽松环境和有效机制,引导职工群众在企业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的规范
下,解放思想,放开思维,在工艺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等方面,敢于实验,大胆突破,不怕失败,不怕犯错误,进而发掘职工的潜能,拓展职工自我发展的空间,不断为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快速发展注入蓬勃生机。
切入点三:在制定和实施企业发展目标过程中体现人文精神
确立企业的发展目标,并使其成为广大职工群众不懈追求的努力方向和奋力拼搏的力量源泉,是现代企业领导者的重要任务。但是,过去有些森工企业却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职工群众对企业发展目标普遍漠不关心,对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大多无动于衷,对目标的内容和指标更是一问三摇头,甚至谈此即避而远之。这类现象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领导者和其秘书们没有深入到职工群众中去,没有关注民情和倾听群众的呼声,其目标更没有很好地反映林区人民的真实愿望和根本利益。简言之,没有切实坚持以人为本,即在制定和实施企业发展目标过程中,没有体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人文精神。体现人文精神,重点应把握两个环节。
创造人文环境,为目标“从群众来”提供条件。在制定企业发展目标过程中,企业领导们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广泛深入地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真心实意地关心群众、相信群众、求教于群众,为职工群众的进言献策大造舆论,广开言路。只有这样,才能将与职工群众切身利益息
息相关且得到普遍认可的内容纳入企业发展的目标体系;才能在企业发展目标中,切实融入对职工群众多元需求的理解和关怀,把优化职工群众的整体环境和提升林区人民的生活质量做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强化人文关怀,为目标“到群众中去”提供保障。制定目标只是实现目标的基础与前提,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企业发展目标实施过程的正确与否。在实施过程中,一是要通过各种舆论工具和宣传形式,将企业发展目标根植于职工群众之中,让目标的内容和指标真正深入人心。二是建立社会监督和职工群众监督机制,强化职工群众参与实施与监督的责任和权力,确保企业与职工在实践过程中真正达成目标上的一致,并最终形成共同目标下的积极高效的同质性群体行为。
倘若企业在制定和实施发展目标的过程中,真正体现了人文精神,对职工来说,无疑可以使他们充分体验到企业主人的人生价值和意义,进一步增强对企业――美好家园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对领导者而言,无疑调动了职工群众当家作主、参政议政的极大热情,并为职工群众指明了追求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结束语
以上关于坚持人本理念的主张,并非是在倡导企业无原则地迎合职工群众的一切要求。笔者的主旨是:“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关爱人”作为“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把“发展人”作为“以人为本”的根本内涵。森工企业的领导者们只要把“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和根本内涵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管理体系之中,“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真谛就能得到充分体现;职工就能同企业同呼吸,共成长;森工企业就有望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冲出困境,再振雄风,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鹤北林业局
第三篇:如何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如何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班级:124-1王维圣201254504106
通过我国当前房地产现状的了解和研究,我认为要想实现房地产行业可持续发展,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正确的判断形势,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繁荣。要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出发,充分考虑住房货币化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等大环境的影响,要选择正确的研究视角和坐标,科学的、历史的、发展的来看待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房地产业自身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全面而有针对性的分析市场形势。
(二)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快速发展。例如
1、加大城市土地供应,保证住房供求平衡。政府要在区域规划中,扩大城市尤其是东部沿海城市土地供应,以满足城市人口流入的住房需求。政府有责任对城市发展和土地供应统筹规划,也有能力通过对土地供应的合理安排,逐步达到住房供求平衡,把房价调控到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水平。
2、扩大商品住房供给,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首先是扩大住房建设投资。政府应当提出明确的政策导向,在促进城市化进程中,将持续加大住房建设投资,逐步达到住房供应适当过剩,满足不断增长的城镇人口对住房的需求。其次是抑制住房投机需求通过房地产税收调节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打击房地产投机、稳定房价,而且有助于改善地方税收结构、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再次是减轻居民购房负担。要降低住房建设环节和交易环节的税赋,不仅可减少商品住房成本,还可加快存量房地产的正常流转,扩大住房供应。
3改善供应结构,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针对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政府应通过加强规划、土地政策的引导,保持普通商品住房在商品房中的主体地位,控制高档商品房建设,提高普通商品住房的供应比例;通过税收、信贷、利率等手段,引导企业开发普通商品住房。
(三)要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规范企业行为。一是变项目前期审批为全程服务、全程监管。二是加大市场整顿的力度,严格开展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对于违规企业给予曝光和必要惩处,直至清出。三是建立房地产信用档案,惩戒市场
失信主体,促进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四是加强基础信息的收集和发布,为宏观调控和消费者提供决策依据。
(四)加大金融支持,推进房地产金融产品创新。例如
1、支持房地产行业兼并重组。由于我国房地产业成长过快,多数企业还没有经受过经济周期波动的考验,目前整个行业抗风险能力差、资源集中度低、资金不足,这些已成为阻碍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瓶颈。当前房地产商的资金链捉襟见肘,加速了房地产行业的优胜劣汰,经济和市场环境有利于房地产企业兼并重组,银行要扩大对房地产企业重组并购的融资,支持优势企业通过资本运作扩大经营规模。通过房地产企业持续的重组并购,资源将更有效的配置到实力强大的企业,市场集中度将不断增加,房地产企业将走向质量、品牌、资本的竞争。
2、积极推进房地产金融产品的创新,既为满足企业日益多样化的融资需求。一是推进多元化房地产信托产品。二是推进资产的证券化。三是要加快建立房地产基金。
3、银行要加强房地产信贷风险控制。减少以至消除房地产泡沫积累将给银行带来很大的风险隐患。
总而言之,关于我国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的诸多措施都要立足于当前的实际形势,根据市场现状来判断形势,确定对策,同时政府要积极发挥职能,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
第四篇:立足内涵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立足内涵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凤冈县第三小学工作纪实
凤冈县第三小学位于凤冈县城南,于2009年改扩建搬迁至现校址,占地面积50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950平方米,是一所六年非寄宿制县直公办小学。学校服务于凤冈县龙泉镇龙潭湖社区、三坝村的10194人。学校现有46个教学班,2611名学生,教职工122人。
一、让“办学理念”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航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一所学校要树立自身的品牌,树立自身的特色,必然要求具有科学的办学理念。
学校内涵的发展,首先要从教育思想的源头抓起。近年来,我校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始终坚持以“管理上水平,质量上台阶,工作创特色”为工作方针,坚持以“抓管理、促规范;抓课堂、促质量;抓特色、促发展”的“三抓三促”为工作思路,坚持以“一创二规范”为抓手,着力打造学校特色,铸就教育品牌,努力实现“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奋斗目标。从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现实教育资源中提取有特点的基因,使之升华为学校共识的价值标准,形成了“以‘播种希望 收获幸福’为校训,以‘文明健康 和谐幸福’为校风,以‘善教乐导
幸福育人’为教风,以‘自主乐学
幸福成长’为学风,以‘让每一个孩子幸福成长’为办学理念”的办学模式。并积极宣传倡导学校精神,以此激励师生努力进取,积淀为学校优良的教育传统和校风、教风、学风,以此来引导学校、教师、学生的良性发展。
二、让“精细管理”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石
1.以“一创二规范”为抓手,规范教师岗位行为。
规范教师岗位行为和学生日常行为,归根结底就是一个管理问题。而通过这种精细化的管理,提升学校教师生的文明礼仪、道德修养、从业态度、人性好恶、交往倾向等,更是一所学校“人文内涵”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我校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改革粗放式管理的模式,着重在“精”字上动脑筋、在“细”字上做文章,积极推进精细化目标管理,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进一步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学校通过召开校委会、教代会以及全体教师会,集思广益,制定了完善的《凤冈县第三小学教师管理制度》、《凤冈县第三小学教师德能勤绩考核方案》、《凤冈县第三小学教师绩效考核方案》、《凤冈县第三小学评优评先方案》以及各部门职责等制度。
工作中,学校下放管理权,实施各部门主任负责制,各部门在学校的宏观调控下,相对独立地运作,而具体的目标、责任、计划、措施等由各处室依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领导干部坚持用“服务的态度、商量的口气、文明的语言、较高的效率”20字方针规范全校教职工,切实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学校还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利用每学期开学政治学习时间、每周一教师例会时间以及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全校教职工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贵州省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十严禁》、《贵州省党员干部作风”十不准》、《贵州省党员干部 “八个决不允许”》、《贵州省教育精神》等,确保全校教职工思想纯洁、作风正派、行为规范。
2.坚持“依法治校”,规范教学管理。
由教学副校长朱磊直接负责,形成校行政、教导处、年段组与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即校级、年级和班级)三级结合的“三位一体”的组织管理体系,负责具体实施依法治校的宣传、管理、实施及考评工作,做到层层把关,齐抓共管。通过板报、橱窗、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等形式,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
学校还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协调配合”的网络教育新模式,形成“学生在校有人教,回家有人管,到社会有人帮”的“三结合”教育网络,开创家校携手、共建和谐教育环境的新局面。学校成立了依法治校社会监督小组、家长委员会。并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和家访制度,开办家长学校,开展家校“双带工程”活动,我们打印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犯罪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让学生带回家去,念给父母听,贴到人多的地方宣传。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拓宽了依法治校的渠道,充分发挥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和管理功能,形成一支庞大的法制教育及管理队伍,从而使学校的依法治校工作延伸到了家庭和社会,增强了教育效果。
3.扎实开展安全工作,办好让家长放心的教育。
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李宜桃同志亲自挂帅,担任组长,并由副校长向华具体分管安全工作,形成了安全工作校长亲自抓部署,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学校坚持安全工作责任到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把教师奖惩同安全工作进行了有机结合。学校与教师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书》,班主任同学生、家长签订了《安全管理责任书》,学校安全工作真正做到了学校、班级、学生、家长职责明确,齐抓共管。
在安全教育方面,学校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安全教育做到了时时讲,天天讲,常抓不懈。利用教师例会、升国旗、学校集会等时间及时将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安全工作文件精神传达到全体师生心中,学校按规定开设了健康安全教育课。充分利用专题讲座、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专栏、图片等媒体资源,给师生重温了防震、防火、防汛、防病、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等安全常识和逃生技能。
同时,学校高度重视安全防范,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坚持每月对学校的围墙、校舍、电路等部位进行一次拉网式安全排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在学生中,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及时收缴学生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对于其他诸如危险游戏等行为实行首遇责任制和值周教师巡查制,确保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学校还为全校学生办理了校方责任险,进一步加大了学校安全工作保险系数。在学校的组织下,多次组织了地震逃生演练、防止楼梯间踩踏事故演练和消防演练活动。
学校还坚持家长联系制度,利用发放宣传资料、校讯通平台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每年组织全校性家长会两次,每学期放假前,学校均以《告家长通知书》的形式提醒家长注意学生的安全,确保学生度过安全、有意义的假期。
由于我校安全责任落得实在,安全制度比较健全,安全教育频繁开展,预防措施比较妥当,全体师生安全意识明显增强,所以近年来没出现过任何重大不安全事故。
三、让“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丰厚底蕴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憎恶丑行。”对于启蒙教育的小学阶段,优美、整洁、规范、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文化,对小学生兴趣的诱发,思维的活跃,知识的增长,技能的培养,行为的规范和心理的和谐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从而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都有不可低估的直接作用。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橱窗,精心设计德育文化,努力给学生创造“无声教育”的条件。围墙上,“仁、义、诚、敬、孝”的中华美德故事妙趣横生,让学生感受着“忠诚、慈爱、坦诚、孝敬、自强”的教育,令他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中国名著”、“中国名人”、“中国科技”丰富多彩,让学生感受祖国的伟大,令他们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是多么的骄傲;“创意墙”、“诗词墙”优雅怡人,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如此多娇,令他们懂得享受生活,快乐成长。橱窗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栏”、“国歌、国旗、国徽的诠释专栏”“师生榜样示范专栏”成了学生“祖国最伟大,人格须健康”的导航;“消防安全知识专栏”、“交通安全知识专栏”、“防震减灾知识专栏”、“春季疾病防控知识专栏”、“禁毒知识专栏”让学生感悟着“生命诚可贵,生存很重要”的道理;“节水知识专栏”、“创模知识专栏”、“环保知识专栏”让学生感受到“生命须享受、环保大家动”的真知。班级文化中,《小学生守则》、《一日常规我知道》《“五心”教育》《禁毒教育专刊》《安全知识专刊》等,更是时时刻讯熏陶着学生。凡此种种,无不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丰厚底蕴,无时不在滋润着学生的生命,令学生在这些“无声的教育”中潜移默化,茁壮成长。
四、让“德育活动”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活力
1.为了让“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⑴“颂中华经典•做文明少年”六个一活动:让学生唱一首红色经典歌曲、读一本红色经典著作、看一部红色经典影片、讲一个红色经典故事、怀一颗感恩的心、做一件感动的事,教育学生做一个“知爱国爱家,懂感恩自强”的合格接班人。⑵以“一创二规范”为抓手,分阶段开展了《一日常规我知道》、《一日常规我能行》、《一日常规伴我行》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学生做一个“遵纪守法,礼貌待人”的合格接班人。⑶以“多彩贵州•红色遵义•绿色凤冈”主题活动为契机,开展“祖国好•家乡美”主题系列活动,通过诗歌朗诵、画画我的家乡、写写我的家乡等形式,教育学生做一个“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师长”的合格接班人。⑷以“同做文明凤冈人、共建文明凤冈城”为誓言,通过召开《小手牵大手•同做文明人•共创文明城》主题班会,表演了小品《争当文明监督员》、情景剧《过马路》、快板剧《创建文明城歌谣》、文明知识题抢答赛等形式,教育学生做一个“关心社会、文明礼让”的合格接班人。⑸“五心五好”主题教育:利用班班播放祖国大好河山,英雄人物,国富民强的视频,增加学生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切实感受“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红领巾广播站,深入开展“学雷锋、树新风”主题活动,并组织学生干部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给龙泉镇敬老院的老人们送上温暖和祝福、献上水果,为老人们进行精彩的歌舞表演、器乐独奏、快板剧等节目,让老人感受孩子们的温暖,教育学生做一个“尊老爱幼,关心他人”的合格接班人。⑹多彩大课间:通过群体舞《弟子规》、手语舞《国家》、太极扇《中国功夫》等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品味中华文化的精华,教育学生做一个“品学兼优、自强不息”的合格接班人。⑺禁毒教育“十个一”:通过设立一个健全的领导机构,制定一个操作性强的计划,讲好一堂禁毒教育课,上好一节毒品预防教育的主题班会课,设立一个固定宣传橱窗和一条禁毒警示标语,参观一次禁毒教育基地,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发一封致家长的公开信,听一场禁毒教育报告,举办一次禁毒教育手抄报比赛等系列活动,教育学生做一个“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合格接班人。⑻ “两演”活动:组织全校师生认真“消防演练活动”、“防震减灾演练活动”,并请消防队官兵,法制副校长开展专题讲座,向学生讲解消防安全知识,防震减灾知识,教给学生遇队生存技能,引导学生“珍视生命,学会生存”。⑼“告别童年,笑迎青春”宣讲活动:女生,作为社会中的一类弱视群体,加之学校留守女生比较多,对高年级女生而言,告诉童年进入青春期,既有喜悦,更有焦虑。为此,学校工会每学期均要组织高年级女生进行“告别童年,笑迎青春”的主题宣读活动,给高年级女生讲解进入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知识,引导她们“学会生活,笑看人生”。⑽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时代进步的产物,是一群生命需要关注和关爱的弱视群体。学校十分重视这项工作,且设置了“留守儿童爱心小屋”,并通过一系列的“留守儿童关爱活动”,让这群孤独的孩子感受到了“生命的温暖,生活的希望”。
2.为了让“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充分利用班队活动推进,各个班级开展了“三生、四爱、五心、五好”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强调了“让我们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生命是最宝贵的,无论是学校、社会还是家长,我们都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和平、安全的环境,各班以此为主题,还印发了资料详细的给学生讲解,把“忠心献给祖国;把关心献给他人;把孝心献给父母,把爱心献给社会;把信心留给自己”的资料,让团员、少先队员深刻领会到了其中教育的深刻含义,并分组推选代表讲述不同人士的爱国故事,熟记“把忠心献给祖国”的十条歌诀,学生交流发言搜集到的关心他人的感人事迹,学生主持人讲述子女关心父母的故事,要求每一个学生仔细体会反思,找出孝敬父母的不够之处。有的班级把“三生、四爱、五心、五好”的内容用展板的方式把它展示出来,让学生把具体内容牢记在心中。
3.为了让“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抓紧抓牢了“课堂”这块主阵地。学校明确提出,品德课教学、综合实践课、专题教育等均紧紧围绕“德育”进行,并努力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并把各种课堂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情况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德能勤绩考核以及评优评先中。
4.为了让“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还争取得到家长的配合。德育,涉及到的不只是学校教育,更兼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其言行举止,品德修养,为人处事在潜移默化中直接影响孩子。为此,学校通过“小手牵大手”、召开家长会、发放宣传资料、利用校讯通平台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带领孩子参加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家长参与进来,共同抓好“德育”教育。
五、让“教师成长”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动力
教育教学是学校存在的基础,教育科研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我校加强对常规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抓好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核等工作;强化了周例会制度,指出上周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部署下周工作;强化了校级领导听课、评课、指导工作。要深入教研组指导教师教研工作;强化了课堂巡查,建立课堂巡查制度,制定巡查记录,确保教师正常授课;强化了常规检查,包括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使教学过程得到有力保障;强化了课内外训练,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我校下大力气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支撑点,加强过程管理,重点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抓好课题承担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课题实践能力(举例:我校存在的课题);二是开展好“同伴互助”活动,建立好教科研工作的切入点;三是开好各种教研会,给教师提供展示教研成果的舞台,促进教研活动的良性发展;四是抓好课题实施教师的课题日常实践工作,做到实施过程中实施方法的科学规范,确保课题实施的质量;五是做好课题实践教师实践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阶段总结工作,以确保课题实践成果的积累和完善。
六、让“教学质量”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生命线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育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校与教师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形象。近年来我校坚持深化课程改革,狠抓教学管理,开展了一系列颇有实效的工作。
(1)切实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牢固树立“教学是中心,质量是核心”的理念。(2)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在备、教、批、辅、考等各个教学环节上,狠抓规范,落到实处。教导处进一步完善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进一步抓实了教学流程管理,加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督查指导。
(3)做好教学质量检测。实行月考制度,定期进行教学质量检查并对检测的结果进行总结,及时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优缺点,提出今后改进的措施。
(4)坚持以活动促教研,以活动提质量。教导处主抓,教研组主办,全体教师参与,定期研讨交流并小结,开展了一系列颇有实效的教研活动。领导能深入到课堂听课,指导教师教学工作。
(5)五育并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每学年分别开展“两节一会”(即艺术节、科技节、校运会),认真落实“艺体2+1”教育活动,扎实开展“阳光体育”,落实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活动,上学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88.3 %。
(6)强化教书育人,紧抓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校以“一创二规范”为抓手,规范教师岗位行为和学生日常行为,以“六个一”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落实“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孩子从小学会做事,学会处世,学会做人。
(7)重视法制教育,积极落实法律进校园活动,坚持在校园内张贴普法知识宣传挂图、办板报,多次邀请法制副校长来校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反邪教、“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等专题讲座,使广大师生知法、学法、懂法、用法,自觉守法。
(8)以乡村学校少年宫阵地为平台,开设了经典诵读、书法、民乐、美术、舞蹈、武术操、象棋、乒乓球等社团,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兴趣特长得到了发挥。
俱往矣!“学校内涵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坚持不懈的教育工程!因此,今天取得的成绩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将继续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方向,以“‘立足内涵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打造黔北教育品牌”为目标阔步前行,永不言弃!
凤冈县第三小学 2015年4月5日
第五篇:建设学校文化促进可持续发展_6
建设学校文化
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OO六觅渡桥小学工作总结
2006年,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宗旨,深入学习、认真贯彻新的《义务教育法》,实施《评估指标体系》,落实学校发展规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个性所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学校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它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内涵建设。队伍是实力之核心,科研是质量之基础,管理是理念之物化,文化是立校之灵魂,特色是强校之活力,品牌是内涵之结晶。我们从“强队伍,优科研,精管理,建文化,创特色,铸品牌”这六个方面入手,通过建设学校文化,促进了可持续发展。先后获得“省校园诗教先进单位”、“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教育科研基地”、“市先进教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一、强队伍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之所需
教师队伍是学校实力的基石,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者,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校为教师的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与环境,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与舞台。
1、让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我们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学校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学校成员的创造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扁平的、能持续发展的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组织。学校领导通过学校提出更为先进的办学思想,追求一种更高的办学境界;教师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变革教学方式。让我们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成为学校的一张文化名片。
(1)专家引领作导航。学校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定期组织学术报告或沙龙研讨,我们先后听了省基教所彭钢所长、上海教科院王洁博士、华师大赵中建教授、李晓文教授等的精彩报告。继续发挥教学导师团的作用,以教学现场辅导为主要形式,在听课、评课中帮助教师获得发展。充分利用好《江苏教育》理事单位,华师大联系学校这一平台,建立互访协作关系,定期开展教育研讨活动。联合局小、实小成功承办了省中小学首届“杏坛杯”优质课评比活动,五十一所江苏名校汇聚常州,交流研讨引领课程改革。(2)信息交流以增值。学校及时提供信息,送教师外出培训122人次,费用17万余元。建立了外出学习信息汇报制度,教师外出学习回来,要在一定范围作一次专题汇报、或上一堂汇报课、或在校园网上发布学习体会,让信息在流动中增值。“走出去,请进来”、“一人学习,众人受益”,有的汇报获奖者参加颁奖大会见闻,有的畅谈外出听课点滴感受,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精练概括的语言、图文并茂的课件展示教育前沿信息。我们感到只有把个人的学习成果转化为全体教职工的生产力,这个外出学习才是“合算”的。(3)文本阅读练内功。教科室、图书室每学期为教师购买并推荐教育理论专著,将当前教育焦点、热点文章上传校园网,扩大受益面。定期拟订讨论主题,组织网上“教师读书论坛”,向五十多名骨干教师赠阅《江苏教育》、《上海教育科研》等共计6000多元。广泛阅读也正在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今年自订报刊杂志59种6085元。我们通过广泛阅读不断提升教师的文化底蕴与专业素养,使自己成为品牌学科的品牌教师。(4)鼓励教师善表达。首先是口头表达,鼓励教师为不同观点争论,我们的教研组、备课组都成为教师自由表达的场所;其次是书面表达,鼓励教师写文章,就是鼓励教师学习、思考、实践。写作就是把学习、思考、实践条理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一开始是痛苦的,坚持下去就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一种快乐。我们利用每两周一次的“觅渡论坛”让教师展示个人风采,闪现教育智慧,分享实践经验。或诠释对“觅渡”的深切感悟,或汇报“新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的苦与乐,或谈论班主任工作的得与失,或叙述青年教师的成长经历,或畅谈独特的阅读感受,或进行“爱与责任”——爱生事迹演讲比赛,至今已有四十多位教师在此发表真知灼见。学校不但有责任,而且应当有能力唤醒每一位教师的生命潜能,让每一个人实现自己的价值,让每一个人都成为英雄。“觅渡论坛”正以其独有的方式引领着广大教师去找真问题,搞真研究,得真智慧,求真发展。
2、让教研组成为研究的团队。
我们把课堂教学探索、教师梯队建设、校本课程开发等纳入教研组的工作职责,使改革课堂教学成为每一个教研组的内在职能和主动追求,使研究贯穿于各教研组工作的始终。我们立足“上好每节课”,使常态课扎实有效;推进研究课,充分发挥科研的引领作用;搞好竞赛课,使竞赛展示学科特色。精心策划研究主题,采用多种活动形式,切实提升研究的品位。实行推门听课制度、挂牌上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定期研究课制度,教师每次听课都要走近学生,不仅评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关心中青年教师的发展状态,在更大范围内形成研究合力。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美术组、综合实践组先后承担了大市范围内高质量的教研活动。例如,在市小学新课程新教材教法研讨活动中,我们将研究主题定位于“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断深入钻研解读教材,切实提高了教师把握教材及教学设计能力。两节课都恰当地把握了策略教学的度,充分地体现了弹性设计,得到了市区教研部门及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研究让教研组工作充满活力,留下教师学习的痕迹,留下研究的痕迹,也留下了教师发展的足迹。继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成为市优秀教研组后,美术、音乐被评为区优秀教研组。陆伟、蒋敏杰等五位教师参加省、市级赛课获一、二等奖,姜晖等五位教师承担市级观摩课,刘海英等九位教师获区青年教师素质大赛一、二等奖,章莉获市首届网络之星第一名。今年,市区教研室21位领导、专家组成调研组,走进我校常态课堂,听课27节,涵盖九门学科。汪主任在总结发言中指出:随教学进度真实呈现的课堂,过程相当扎实,体现了学校课堂教学的研究水平。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尤其是倾听和思辨的水平之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让教师在实践中成就自我。
首先是师德的养成。真正成熟的专业发展必然包含形成坚定的教育职业志向,真正合格的教师决不仅仅只是精通各种教育教学理论或实践,而更表现为无论遇到何种外在的干扰与困惑,都能以执着的信念与热情投入自己的教育生活。通过开展“爱与责任”系列主题活动,我们进一步强化了师德教风建设,家长多次写信表扬。其次是学历的提升。鼓励和引导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多方搭建平台,让更多的教师接受高层次的学习和培训,本科率逐年提高。目前研究生在读2人,现有本科学历57人,占41%,本科在读48人。第三,明确教师素质标准,实现发展价值认同。建立健全了常规性的教师自培制度,对不同资历和专业的教师提出阶段性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制度化管理对策。每位青年教师认真反思自身的优势与不足,结合自身发展情况,认真制定了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准备以学年为周期进行考核,让价值分配体现价值观念。对照《钟楼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管理办法》,我校有8位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通过考核。
学习研究、实践反思铺就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金松武、项阳两位教师获市第二届特级教师后备人才称号,章玲、陈迎春等16位教师分别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王新颜、王静等10位教师分获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称号;刘志宽、陈佳等7位教师被评为市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各类骨干教师占总数43.5%。一年中有85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或获省、市级奖项。唐茹玉等6位教师分获省、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等荣誉称号,林梅等3位教师获中高职称;区文教局还为我校二十七位优秀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
二、优科研是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之所需
基础教育已经进入到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的新阶段,向科研要质量和效益,切实提高科研水平,已经成为中小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以科研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用科研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是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共识。
1、建立与办学理念相适应的科研课题。
我们的教育科学研究,重在两个追求:一要追求课题的实践性价值,研究要能真正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二要追求持续性价值,科研要持之以恒,定向连续系统,并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经历了一年的充分酝酿,12月22日,我们迎来了省“十一五”重点课题的开题会,全面启动了《让学校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策划中心——觅渡精神引领下的校本发展研究》。这是“十五”课题思想的延续,更是一种提升,是对现代学校承载的教育使命的一次重新审视。课题提出了新的学校功能观(学校不再仅仅是传递和储存知识的地方,而是学生实现终身发展的一个平台)及学校发展观(教师帮助学生学会自主策划,找到发展方向,提升发展技能,学会自始自终地完善自己。)我们从三方面展开研究:第一,作为“学生终身发展的策划中心”的学校发展现状的研究。第二,以“觅渡精神”为内核的学校教育理念的研究。第三,让学校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策划中心的实践与探索,主要落在五个重点上:
(一)是研制“让学校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策划中心”的实施纲要,形成作为“策划中心”的学校教育的行动纲领;
(二)是从校本发展的需要出发,进行学校管理制度的创新,建构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策划中心的学校管理制度;
(三)是开展 “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学校课程开发的研究;
(四)是进行“学生自我策划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研究;
(五)是进行教师策划指导能力的研究。从课题简介、展示教学现场到“觅渡论坛”,整个开题活动富有实效,得到了省市专家的充分肯定。他们希望课题组能进一步抓住课题的本体,重视学生发展目标的重建,整体设计学校教育生活,从而形成实施纲要,在宏观的统领下展开研究。
2、在实践的行动中追求改变。
循路而进的一年中,我们越来越坚定着开展“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决心与信心。让管理重心下移,以小课题研究为抓手,我们在课堂教学和班级建设两方面着力开展着日常研究,在实践的行动中追求改变。语文中心组正改变着学生被动的语文学习状态,构建互动开放的语文课堂。开放教学内容,打破文本界限,采用“一篇带多篇”的教学形式,扶放结合,教给方法,提高课内阅读量。数学中心组从中观走向微观层面,重点开展“探究式的教与学”的研究,发挥数学文化育人的力量。英语中心组则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师生有效互动与学生有效互动”上,在“如何互动”和“互动的有效性”上谋求突破。班队中心组则积极创设“体现
学生成长气息”的教室文化,主动探索“从经典走向经常”的主题文化,关注日常班级管理,提高了学生班级生活质量。吴玉如、吴亚萍、李晓文等新基础教育专家都深入课堂热情指导和充分肯定,我们越来越感到实验教师研究的热情被激发,孩子们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三、精管理是先进治校理念有效实施之所需
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学校所以立之大本”,是师生“共同的约言”。觅小是有57个教学班,三千多名师生的特大型学校,一年级有八个班还在西横街小学临时过渡。今年是学校加大拆迁进程,启动三期工程的特殊时期,东大门及大部分操场封闭后,师生活动空间更为狭小,学生课间活动、做操、体育课、放学等安全矛盾非常突出。我们通过组织学习《中小学校园伤害事故处理条例》,听消防辅导员专题报告,现场模拟等方式,增强广大教师的安全意识,赋予全体教师安全责任,使学校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也只有建立全方位、全时段的安全网络,才能把学校安全事故降到最低程度。因此,我们把“平安校园每一天”、“教学质量稳定高位”作为管理目标。
1、让安全管理渗透工作各环节。“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学校安全工作关系千家万户,我们继续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的制度,明确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责任区以及每日护导值班人,构建立体的安全管理责任机制。实施安全隐患自查制度。总务处每月检查学校设施设备、电线电路等,每月统计汇总学生安全事故情况,并做好季节流感、传染病等防治工作;每日督促食堂对师生伙食从采购到操作进行全过程监督,严防食物中毒;严格门卫制度,外来人员必须履行登记手续。信息中心每月了解机房、办公室、班级的电视机、多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仪等使用及安全情况。教导处每天记录学生在校活动情况,避免安全事故;及时与班主任沟通,为特殊学生(含特殊体质)建立了档案,进行教育疏导、预防在先。教导处、总务处对安全工作的布置、检查、整改等工作建立规范的档案,准确记录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情况。完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我们对各类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立足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讲求可行性、操作性,时效性,一旦发生事故,可立即组织启动应急预案,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开展系列安全教育活动。升旗礼上,学生自编自演安全歌,交警现身说法;中午,播放校园安全动漫片,“安全用电、节约用电”讲座;课间,教师与红领巾值勤员一起督促学生文明游戏。实施安全管理巡查制。每日护导带班领导对各项安全工作进行巡查,对预警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实施安全事故问责制。对于安全事故的处理,原因不查清楚不放过,隐患未消除不放过,有关责任人不提高认识不放过,管理人员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根据事故的大小、情节的严重程度,应急处理时情况等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真正把关爱学生生命健康落到实处,为他们铸就了一道坚固的安全长城。
坚守制度的权威性,使“春游”、“秋游”、“看电影”等全校性活动井然有序,我们精心制定活动方案、安全预案,凭着大家强烈的责任心,确保了3000人参与的春、秋游周,玩得开心、游得放心。我们还与有关管理部门联合起来,一起整顿学校周边环境,让小摊贩们远离校门口。一方面,解决了校门口的拥挤状况,确保学生的出行安全;另一方面,阻止学生乱买零食,确保学生食品安全。学校人多地少,又是基建的非常时期,处处存在安全隐患,但是这些风险硬是靠规范化管理规避了。也难怪有教师戏称“轮到我值日护导,晚上觉都睡不踏实”。
2、让质量管理贯穿教学全过程。《学科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主要用于教师每学期对自己从事的学科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质量评估。学科教学质量依托于每一位教师教学常规的执行和教学研究的开展并最终体现于教学效果。虽然,从人的发展角度来衡量,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我们决不能由此放弃对教学即时过程的监控和即时效果的评估。该《指标体系》的使用主要采用量分的方法,尽可能合情合理地贴近教学的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弹性。每学期在自评的基础上,由分管领导复核。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认真、充分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地予以修订和完善,使其具有更强的适切性和广泛的认同性。全体教师在试行该《指标体系》的过程中,以此为价值导向,严格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提高了各学科的教学质量。
从外国语、正衡初中反馈的信息来看,06届毕业班质量继续在稳定高位状态,我校成为了两校主要的优质生源基地。06年我校报考常外的学生有100多人,被录取的近90人,原六(1)班邬劼还获得了最高分98分的好成绩。为了增进校际之间的合作交流,更好地加强小升初的衔接沟通,11月中旬,新毕业班教师与常外七年级教师互相听课、评课,进行全方位地互动研讨,为帮助学生顺利适应小升初这个较大跨度的阶段,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3、让家长义工制内涵更丰富。实行家长义工制两年多来,沟通架起了家校桥梁,奉献感动了觅小师生,家长全方位参与学校管理,让社会的声音进入了学校。优秀的家长群体是学校独特的教育资源,我们在广泛调查、征求意见的同时,不断拓展新的领域,丰富义工工作内涵,让有一技之长的家长进教室为学生上课;让懂教育的家长成为学校讲师团成员;让家长利用工作便利,为学生提供教育基地。我们还聘请了家长义工
做学校安全监督员,请他们每天对教师履行安全责任情况进行督察,帮助查找学校潜在的安全隐患,安全管理的“盲区”,收集家长对学校安全管理的建议等。从反馈表上我们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个别青年教师要注意言行和穿着,因为教师处处是学生的榜样。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下学期开展老师文明礼仪的培训。
四、建文化是学校积淀精华、凝聚合力、追求卓越之所需
9月26日上午,我们满怀喜悦迎来了学校改扩建工程开工仪式。市政府副市长居丽琴、市教育局局长韩涛、钟楼区领导徐缨、金建勇、吴利功、沈梅、倪良法及文教局领导、师生代表500余人出席了仪式。该工程总建设面积9600平方米,东面为六层的综合教学楼,西面为三层的学生食堂,总投资4000万元。改扩建工程完成后,觅小将成为一所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设施一流的更富现代气息和人文情怀的学校。我们将抓住历史赋予的新机遇,做亮觅渡教育品牌,让绵长的文化血脉赋予学校更久远的意义。
1、征集觅渡理念。
我们感到没有家长和师生参与,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文化,他们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学校文化的创造者、实践者和传承者,也是学校文化的受教育者和受益者。年初,我们在广大家长和全体教师中征集觅渡教育理念,整个征集活动共收到作品1500多份,广大家长、教师不仅就三位学者对“觅渡”解读发表了真知灼见,还在自己学习理解的基础上富有新意地解读了“觅渡”理念,很多独特而精辟的论述读来令人十分感动和敬佩。校长室、家长学校、团支部专门组成评审小组,在认真品读的基础上推选120多份入围作品。为使资源效益最大化,已将“觅渡”理念的解读上传校园网并汇编成册。这是我校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打造觅渡品牌,挖掘文化底蕴,走内涵发展之路起到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2、撰写觅渡故事。
我们组织一些熟悉学校发展或对学校历史有研究的专门人员进行讨论,从德育、教育科研、校史等方面,围绕“觅渡”讲述学校发展中的代表性事件、人物,开始撰写觅渡故事集。要求忠于事实,资料准确,经得起推敲,具有可读性,并写出故事所产生的影响和价值。
3、工会工作暖人心。
学校工会是广大教师心声的倾听者、协调者、解决者,他们协助校行政解决教师的净水、打印、活动器械等问题,热心帮助解决教师子女的入学、入幼困难,倡议捐款帮助弱势群体,精心组织庆“三八”及“冬季放歌 迎春抒怀”活动,让辛勤劳累的全体教师忘却喧嚣与疲惫,个个放飞心情,抖擞精神,尽情展示风采,教师的心凝聚得更紧了。
五、创特色,铸品牌是培育优质教育和提升教育品质之所需
特色和品牌标志着一所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与竞争能力,也代表了学校的教育质量与水平。特色和品牌是学校个性最鲜明的反映,也是学校文化的具体彰显。我们从满足人民群众对素质教育追求的高度,从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和有效提升学校品质的角度,充分认识“创特色、铸品牌”的深层意义。根据学校办学理念,既着眼于全局,系统思考特色与品牌,建设长远目标与总体规划,又着手于局部,寻找最佳切入口,打造和培育优势项目。
拥有责任心,做可爱的觅小人。
为了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德育工作进一步提升价值、下移重心,继续以“责任”为核心德目,致力于学生品德的塑造和培养。结合新基础教育理论及学校实际情况,年段确立培养目标,形成研究专题,以点带面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一)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我们整体规划班级文化建设,让班级名片展示班级风貌、体现班级特色;“把黑板还给学生”,让同学自己动手、自己讲解;实行“双班委制”,让人人有岗位,个个得锻炼。通过个案研究,展示新基础班级建设的理念和魅力,不断增强了班主任工作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学习经验、鼓励创新、奖励先进,努力促进班主任工作的转型。
(二)讲解舞台传承秋白精神。我们进一步优化了秋白讲解团、少年科学院、红领巾楼长等学生社团建设,持续做好少先队品牌。11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一行怀着对革命先驱的敬仰之情,参观了瞿秋白纪念馆。小讲解员们有幸为首长认真讲述了瞿秋白光荣而短暂的一生,共同缅怀了他崇高的精神与不朽的人格。首长拉着小小讲解员的手希望孩子们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好好学习,把常州建设得更好,并为秋白母校题词。贾庆林亲切的话语鼓舞着在场的每个少先队员,也激励着觅小的三千师生。
(三)与大理孩子牵手成长。在瞿秋白纪念馆侯馆长和中国剪报社的牵头下,我校与云南省大理市中国剪报希望小学结为手拉手学校。4月8日,该校新教学大楼落成,我校大队辅导员唐茹玉代表全校师生送去捐款一万元,帮助筹建“觅渡图书馆”。我们不仅把手拉手活动看作是一次爱心捐助,自立、坚强的大理孩子也为觅小学生带来了丰厚的精神食粮。
(四)两院士回母校。11月18、19日,老校友中国工程院蒋亦元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庄逢辰院士回到母校,区领导徐缨书记、陆
建军部长、沈梅区长、文教局领导及师生代表冒雨迎接,老少校友欢聚一堂。孩子们与院士亲密交谈,聆听科学家的教诲,更感受到了科学的无穷魅力,立志今后要做真正的大院士。据不完全统计,觅小共出了五名院士,分别是蒋亦元、顾冠群、庄逢甘、庄逢辰、庄逢源。
因数学美丽而相遇
觅小数学学科有着传统优势,现正以“十一五”课题——“小学数学文化建设”的研究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重点开展“探究式教与学”的研究,第四届数学活动周,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求索”俱乐部会徽征集、数学灯谜网上竞猜、数学益智游戏等,学生参与面更广,参与程度更深,参与形式也更为多样了。其间,五、六年级45名数学爱好者参观了华罗庚纪念馆,再度缅怀数学大师坎坷而又辉煌的一生,此次数学之旅让同学懂得要以华罗庚爷爷为榜样,学好数学,传播数学文化,建设数学强国,发挥数学文化育人的力量。其实,这样的数学活动并不仅仅局限于每年12月的最后一周,更多贯穿在平时。今年暑假,我校主办了市第二届“走进美妙数学花园”传播活动,来自省内的70多位爱好者因数学美丽而相遇。我们借助这一数学文化建设的载体,着力让师生感受了数学是使人变得聪明的科学。
小记者,大舞台
语文学科依托小记者苑、觅渡文学社,广泛开展主题阅读活动以来,书成了孩子们最好的伙伴,一位位优秀的儿童作家走进了孩子的视野。12月下旬,秦文君与同学们面对面,与大家分享了二十余年的读书心得、写作和情感世界。与大作家互动交流将使所有的孩子在成长路上走得更坚定。改扩建后的新红梅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了,我校40多名小记者成了公园里最活跃、最灵动的“游客”,他们采访市长、书记,用生动活泼的新闻稿呼吁市民将保护红梅绿化环境落实于行动。小记者还组成“新红梅唱演团”自编歌舞,唱演新红梅之美,并请游客们在倡议上签名;“古迹讲解团”以新红梅八大文化古迹为主要内容,自拟讲解词为游客介绍,使更多人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他们成为了新红梅景区中一个个跳动的音符。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集趣味性、教育性、群众性于一体的体育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校园更活跃起来,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今年,春、秋季体育活动周在竞赛项目的设置上进行了改革,改变了以往“少数人动、多数人看”,增设了一些趣味性强、对身体素质要求低的项目,参与学生达80%,师生同乐、师生互动,丰富了课余生活,为体育竞技提供了交流场所,也为体育文化提供了交融的平台。
六、问题与思考
《评估指标体系》是学校进行自我评估、接受政府和社会评估的重要依据。评估的目的是检验《规划》所制定的各项目标的达成度、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研讨问题解决的对策和导向学校的发展。我们认真组织教师和班子自评,总体感觉各项工作都在稳步推进,不存在不得分现象,扣分也主要因为现在处于规划实施的起步阶段。一年的工作也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
1、始终要做最重要的事。
试观现今世界名校,他们虽然历经千般坎坷,却能在风雨中不断前行,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是为了有所大为。把学校管理的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事情上去,最为重要的事情解决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创办觅小民办学校。经数代人的努力,觅小在教育管理、教学质量、教育科研、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社会声誉日益增强,生源爆满,招生矛盾极为突出。同时,为实施改扩建工程,学校贷款数千万元,还贷成为我校的沉重包袱。随着“新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捐资助学”将被逐步规范或取消,我们的还贷能力也随之逐步削弱或消失。因此,创办觅小民办学校既是顺应民意之举,又是帮助学校走出还贷困境的一种方式。
整体设计学校文化。抓住历史赋予的新机遇,做亮觅渡教育品牌,将学校传统、学校特色与学校文化建设融为一体。自觉思考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重新发现、解读和建构学校思想和文化资源,使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独特教育思想和教育哲学,可以通过选择、设计和创造,转化为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项目、学校活动、学校环境和课程设计。
抓住重大科研项目。新课程已行进到第6个年头,新课程行进的坐标在哪里?它的背后涌动着强大的“简单回归”的潮流。见到一些语文课有些浮躁、热闹,就呼唤忠实地退到改革前的原点;看到一些数学公开课,少了“数学味”,就提出了调整改革的整个方向。理性的反思是任何改革都需要的,反思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是为了进一步校正前行的坐标。名校应是最先到达山顶的人,最先进入“一览众山小”的阶段,我们要整合省“十一五”重点课题和新基础教育研究,磨练打通的功夫,到达打通的境界,指导学校的第二轮攀登。
2、培养名师是创建名校的关键。
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教师的水平如何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关键,更是评定能否成为名校的基础。进一步确立“第一资源”的教师观,完善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启动觅渡桥小学名师工程,让价值分配体现价值导向。
3、始终如一地坚持制度的权威性。
学校活力来自于多种因素,但主要来自于制度安排。规范管理就是自我保护,安全管理是步入名校的基础,好的安全管理可以使学校做到有备无患,享受到天空的宁静,享受到孩子们的笑声。特大型学校的管理需要我们要始终如一地坚持符合教育规律、符合现代管理理念的制度。
二ΟΟ七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