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京地区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建议
南京地区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建议
南京消防培训中心,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南京地区医院普遍存在的一些火灾隐患,分析了医院消防管理状况火灾危险性,并对医院消防安全管理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医院;消防安全;管理;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0-0047-02
近些年,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伴随着饮食的丰富和城市环境的改变,人民的身体健康也亮起了“红灯”,特别是沿海大中型城市,很多如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发病率已经追上了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而疾病的猛增,直接导致医疗资源的紧缺,各地纷纷加快医院基础建设,但是由于很多医院的消防设施和消防管理未能跟上建设的步伐,导致医院消防存在极大隐患,严重的威胁着医生、护士和病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给社会的稳定造成了负面影响。如何做好医院的消防安全工作,有效地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已经成了消防监督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作为长期分管医院消防的监督管理人员,结合多年工作经验,简单的分析南京地区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南京地区医院消防总体情况
南京市共有住院床数在50张以上的医院81家,均被列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其中由南京消防支队分管的一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10 家,由各区县消防大队分管的二级消防重点单位57家,由派出所分管的三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14家(床位少于50张及无床位的小医院、社区卫生站、门诊部作为一般单位进行监管)。
医院一般分为门诊区(楼)、病房区(楼)、特殊功用区(楼)、办公区(楼)、后勤综合区(食堂)和库房(药品及气罐等)六大功能区域。在笔者分管的10家一级消防安全重点医院中,平均每家医院高层建筑不少于3栋,重点集中在门诊楼、病房楼。通过多年来对医院的监督管理,一般来说,医院内存在火灾隐患大致包括以下几点:
1)老旧建筑较多。南京地区大部分医院建成年代较久,有些医院甚至存在民国时期建筑,耐火等级较低。同时,医院内80年代、90年代的建筑很多没有办理相应的消防审核验收手续,由于很多建筑建设时按照当时的消防技术标准,已经根本无法满足现有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建筑结构如要整改工程非常复杂。而且由于建筑建成年代较久很多电气设备、电器线路已经比较陈旧,如使用不当极易造成事故;2)消防设施故障多。从检查情况看,医院的消防设施损坏、故障率比较高,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医院作为人员密集场所,人员流动性大,存在消防设施被人为破坏的现象(如偷消防水枪、水带),还有很多被群众无意中碰坏(如推病床时撞坏疏散指示标志);(2)目前医院建筑中病房楼、门诊楼大部分为高层建筑,按照消防技术标准应该安装相应的消防设施,但是由于大楼本身建成年代较早,很多消防系统、消防管网投入使用十几年后严重老化、陈旧、故障频繁,甚至存在生产厂家倒闭、设备停产、配件无法更换的现象,要想彻底解决消防系统问题只有重新更换系统,但医院大楼一旦投入使用很难停业整改,导致部分医院建筑“带伤运行”,存在较大隐患;(3)消防设施管理不善,对消防投入力度不足,尤其在近些年全市各大医院均不停上马新项目,在资金大量用于新建的同时,对老建筑的维护就显薄弱了;3)建筑施工工地多。由于近些年南京市政府大力支持医院改造,不断扩大医院规模,导致现在全市大部分三甲以上医院都在不断扩容,几乎每家三甲医院都有建筑工地,特别是有的医院是在原有老建筑的基础上进行扩建,一边施工一边营业,危险性很高,再加上工地上搭建大量的简易工棚,电器线路私拉乱接、消防器材未配置到位、工人防火安全意识不强,仅去年一级重点单位中的医院工地就发生了儿童医院工地电焊火灾和鼓楼医院工地工棚火灾;4)习惯性违法行为多。几乎所有的大型医院内均大量存在着如在疏散通道上加床、封闭安全出口、在楼梯间内堆放杂物、防火门无法保持常闭等现象。究其原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困难,特别是现在病人数量太多,原有床位根本不够用,很多医院都会在走道内加床;而一些特殊医院如妇幼保健医院、精神病院对安全出口的管理要求与消防要求存在冲突。同时,医院是人员流动最高的人员密集场所,一个大一点的医院一天的门诊接待量在几千甚至上万,人员消防素质参差不齐,抽烟、动火、违章用电现象屡见不鲜;5)存在可燃装修、违章搭建。很多医院的办公条件有限,为扩大使用面积,部分医院图方便使用可燃材料搭建临时办公室或库房。同时,在一些紧急情况下,为了方便病人就诊,有些医院就会临时搭建一些方便门诊,如2003年非典期间,江苏省人民医院就用彩钢板搭建了临时用房;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发生时儿童医院就曾临时搭建了简易门诊;6)功能部局不合理。在对医院的监督管理中,笔者发现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大部分均为高层建筑,很多如骨伤科、重症患者等行动不便的病人被安置在了6层以上,甚至还有新生婴儿被安置在10层的情况。在遇到火灾及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很难保证能够及时将这些极度缺少逃生自救能力的病人安全从高层疏散。
对医院日常消防安全管理的建议
2.1 落实“硬件”管理
考虑到医疗用房的特殊性,把好建筑新建、改建、扩建、内部装修的源头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原有老旧建筑物进行升级提档。根据建筑不同的年代及建筑结构分别处理,对于90年代以前的老建筑应当逐步的退出医疗用房功能,改为办公楼或其他用途;对90年代以后的建筑,在其装修时应对其建筑结构、消防设施按照新标准进行改造,使其能够满足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临时搭建的设施,如果建筑材料使用的是易燃可燃的彩钢板等搭建,必须停止使用并更换;
2)新、改、扩项目从严格把关。对医院新上马的建筑,消防部门要从源头介入,一是按照国家标准设计严格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和室内消火栓系统的设计;二是从建筑楼层布局严格管理,对手术室、ICU病房、新生儿病房等无法自我疏散的人员病房,避免设置在过高楼层,最好布置在4层以下方便救援的楼层;三是要考虑医院疏散的特殊性,疏散走道及楼梯间的宽度应适当加大,特别是手术室等重要部位应当设置方便病床转移的专门通道;四是根据《江苏省高层建筑消防管理规定》第十九条的规定,高层病房楼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置避难层(间)保证火灾情况下不易疏散人员的避难要求,避难层应靠外墙设置并有可开启外窗,房间与其他部位采取完全的防火分隔措施(房间门应为甲级防火门),同时在房间内放置空气呼吸器、缓降器、医疗急救用品等物品,方便人员使用。
2.2 落实“软件”管理
医院内部要加强日常消防安全管理,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强化单位“四个能力”建设,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
1)加强医院消防力量的建设。通过对全市重点医院的摸底调查,笔者觉得要想做好医院的消防工作仅仅依靠医院自身保卫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足的,人手不足、业务分散、事务性工作较多局限了医院消防管理的水平。因此,个人建议医院保卫部门应当将部分医院消防管理工作交由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社会化管理,特别是大型医疗建筑的消防管理由专业公司负责更符合医院实际,保卫部门定期对物业公司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2)做好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医院应当委托有专门资质的维保单位对建筑自动消防设施进行管理,定期对建筑自动消防设施进行全面检测并建立检测档案,对故障或者损坏的自动消防设施应当及时组织维修。同时,对设备老化、元器件已经淘汰、无法正常使用的建筑自动消防设施,医院要舍得投入,及时更换。同时,要积极采用一些消防新技术解决消防管理难题,如楼梯间防火门采用电磁释放门,这样在日常不影响人员的正常使用,在发生火灾时候又可以自动关闭;3)落实日常消防检查巡查制度。医院要落实日常消防检查常态化机制,每天安排专人对医院内部的消防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巡查,特别是强化夜间巡查检查,及时消除各类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检查的重点包括:用火用电用气管理是否规范,是否存在未经审批擅自焊接、动火,或防护措施不落实的情况,是否存在电气线路老化、敷设凌乱、私拉乱接的现象;高压氧舱、药剂库房、配电房、锅炉房、手术室、中心供氧站或氧气瓶库、使用大型医用仪器的检查室、中心机房等重点部位的火灾防范措施是否落实;患者集中的病房楼、门诊楼是否存在疏散通道被占用、堵塞,锁闭安全出口,常闭式防火门未保持常闭等安全疏散方面的问题;4)强化医院“四个能力”建设。医院要认真推行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强化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建立完善内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着重提升医院消防安全自主管理水平。包括:严格消防安全日常检查巡查,明确检查、巡查的具体内容、部位和频次,确保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完善消防教育培训制度,定期对医护人员和医院职工进行教育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消防知识和技能;特别要加强对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专兼职消防队员的培训,做到人人会操作消防设施、人人会开展消防安全检查、人人会扑救初起火灾和组织人员疏散逃生,具备管理本单位消防安全工作的能力;要针对病患者行动不便、自理能力差的特点,制定分工明确、程序合理、响应迅速的灭火疏散预案,并定期开展演练。
总之,做好医院的消防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要坚持硬件管理与软件管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常抓不懈,只有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提高单位自身消防安全意识,才能形成一个持续健康有序的良好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江苏省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苏公规?z2010?{2号.[4]陈猛.浅谈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J].科技资讯,2009,9.[5]厉声均.高层建筑防火、灭火与安全程度的评定[M].四川科技出版社,1998.[6]高锴.浅谈高层医院自动消防系统和日常管理[J].建筑与消防技术,2003,5.
第二篇:医院消防安全管理
《医院消防安全管理》
编 制 说 明
《医院消防安全管理》标准编制组
二○一四年八月
一、任务来源
医院作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救死扶伤的场所,建筑密集,人流量大,人员疏散能力差,设备集中,易燃易爆物品多,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引发群死群伤及重大财产损失等恶性火灾事故。特别是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事业社会化的进程加快,现代医院功能逐渐由单纯医疗发展为治疗、人才培训、科学研究与社会预防、保健等四大功能, 大型医院逐渐发展为医疗中心, 医疗建筑亦向大型化、高层化发展,社会组织、个人开办的医疗机构也越来越多。然而,目前医院的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不容乐观,消防工作往往成为医院管理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项。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医院的消防安全管理主体意识不强,没有将消防安全管理真正纳入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存在应付消防部门监督的现象。二是医院管理者和医护人员消防安全意识薄弱,对消防知识知之甚少,安全防火、应急逃生和扑救火灾的能力不强。三是消防安全管理能力较弱。特别是一些医院在改、扩建时,擅自改变原建筑使用性质,建筑安全疏散、建筑布局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不完善,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火灾隐患得不到有效及时整改等等,导致了医院的火灾风险明显增大。因此,必须切实提高认识,清醒地看到,规范和加强医院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提升社会抗御火灾能力的重要内容。
公安消防机构应督促和指导医院建立完善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深入贯彻落实“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原则,强化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的主体意识,全面实施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前移火灾预防关口,有效遏制火灾事故发生。针对当前医院存在的人员密度大,疏散难度大,医疗设备繁多,致灾因素多,高压氧舱的火灾危险较高等火灾危险性,提出医院的消防安全管理一要结合医院各科室的火灾危险性及易燃易爆物品、可燃物品、大型用电设备等的使用及分布情况,制定并落实严格的用火、用电、用气及易燃易爆危险品(包括其储存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防范措施;二要针对医院门(急)诊、手术室、ICU、CCU及住院部等不同部位人员的活动能力情况,制定针对性强的灭火及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开展对应的应急疏散逃生演练,切实做到一旦出现险情,能够快速有效疏散逃生;三要加强对消防设施器材的维护保养,确保各类消防设施和器材在火灾时能正常发挥作用,提高扑救初期火灾的有效性;四是要建立完善防火巡查、检查制度,及时整改消除火灾隐患和不安全因素,不断提高医院内部消防管理水平和自防自救能力,力争达到医院“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的管理目标。
为此,江西省公安消防总队于2013年6月启动《医院消防安全管理》地方标准编制工作,2014年3月完成初稿编制,同时联合江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向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请项目立项。
二、编制简况
2013年6月江西省公安消防总队组建了标准起草工作组。标准起草工作组组建后,首先收集了国内外有关资料,了解医院消防安全
管理工作状况,分析了近年来医院重特大火灾事故,并对全省医院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调研,明确了工作重点和进程安排。
2013年6月,标准起草工作组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会议明确了地方标准起草工作要求,就标准的基本框架及内容进行了充分讨论,对工作组成员分工、工作进度及时限要求作了具体安排。
2013年8月,工作组又召开专门会议,认真听取资料收集和调研情况,汇总各方意见,明确标准的结构、基本内容和编制要求。
2014年2月召开专家会议,就工作组提出的原始稿进行了认真会商,在专家指导下,于2014年4月形成了本标准的初稿,并联合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向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请立项。
立项批准后,工作组又深入多地,通过多次座谈、研讨,充分听取了各地卫生部门、消防部门和社会医疗机构的意见,经认真讨论和修改,于2014年8月形成了该标准征求意见稿。
三、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的编制基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江西省消防条例》等法律,并根据公安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公共安全行业标准《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GA654-2006)和《江西省建筑消防设施管理规定》,以及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进行编制。
四、标准编制的意义
针对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相继发生有影响的医院火灾事故,对人员生产安全及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2005 年12 月15 日, 吉林
省辽源市中心医院发生特大火灾, 此次火灾共造成37 人死亡(其中当场死亡22 人, 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15 人), 95 人受伤(其中重伤46 人),是我国医院火灾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1起火灾事故。分析此次火灾事故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原因,既有医院人员高度密集, 疏散困难的因素;也有医院里所配备的精密仪器及医疗设备(如氧气钢瓶等)有许多是容易起火的设备, 一旦发生火灾, 极难控制;还有建筑耐火等级低,消防设施不足,单位报警时间迟等因素。2002年9月27日上午,江西省肿瘤医院医务大楼因焊割作业不当引发火灾,21名医务人员和4名病人被困在6楼手术室,其中1名已全身麻醉的病人正在进行手术。为确保人员安全,在正常供电已切断的情况下,南昌市消防支队采取内攻保护和机械强排烟,有效阻止了火势的蔓延,同时抢险救援移动发电机对手术室供电,确保了手术的正常进行。在消防部门的积极努力下,所有病人和医护人员全部安全疏散,火灾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这些典型火灾事故深刻反映出当前医院在消防安全管理中的缺失。因此, 防患于未燃, 对医院的火灾危险性及火灾隐患的产生、预防进行相应研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加强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次编制,工作组十分关注标准的可操作性,做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力求标准易于操作,便于实施。本标准规定了医院使用和管理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安全管理措施、防火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灭火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及医院内火灾风险较高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技术措施。医院可以通过采
用本标准,规范自身消防安全管理行为,建立消防安全自查,火灾隐患自除,消防责任自负的自我管理与约束机制,达到防止火灾发生、减少火灾危害,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目的。
五、本标准的主要内容与管理举措
1、本标准的主要内容
本标准共分13章,包括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一般规定、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场所设置要求、消防安全管理措施、防火检查、火灾隐患整改、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制定与演练、火灾事故处理和消防档案管理等。
2、管理举措
(1)强化日常消防安全管理措施,明确各类人员消防工作职责 医院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应重在平时,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和职责。针对医院人流量大,人员疏散能力差,设备集中,化学物品等易燃易爆物品多的特点,明确了医院消防安全工作制度、职责、操作规程和消防管理的重点部位,对医院用火、用电、用气、易燃易爆危险品的消防安全管理和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同时,吸收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的成功经验,规范了医院每日防火巡查、防火检查、隐患整改工作,以期达到管理的标准化。
同时,针对目前三级医院功能复杂,除医疗外还有人才培训、科学研究与社会预防、保健等功能的情况,提出医院内的教学培训场所、养老服务机构、招待所等参照其他相应标准的要求。
(2)突出建筑消防设施标识化、标准化管理
建筑消防设施对于保证医院的消防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建筑消防设施的日常管理上存在不足。为此,本标准在结合我省近年来在建筑消防设施标识化、标准化管理经验基础上,充分吸收了《江西省建筑消防设施管理规定》和《江西省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建筑消防设施规范化管理标准》的有益经验,结合医院实际,提出了医院加强建筑消防设施标识化、标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提出了信息化管理的方向和措施,确保发生火灾后,能够正常发挥作用。
(3)明晰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
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是做好消防工作的重要基础。做好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对于提高公民的消防法制观念和消防安全意识、消防安全素质,增强全社会抗御火灾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分析近年来导致发生火灾的原因,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违章用火、用电、用气引起的火灾占七成以上;从火灾伤亡情况看,有很多人是因不懂火灾自救逃生常识而丧生或盲目逃生致残。从往年国家统计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国民消防安全素质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近3万名城乡居民中,由80%以上的人没有接受过消防安全知识教育,70%以上的人不关注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出口、消防设施的能力。这些问题,反映出加强对公民的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的重要性、迫切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是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要实施者,医院应当根据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要求以及自身行业或者工作性质定期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消防知识宣传,提高员工消防安全素质。
(4)规范灭火、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及火灾事故处理
制订应急疏散预案,是为了在本单位面临突发火灾事故时,能够统一指挥,及时有效地整合资源,迅速针对火情实施有组织的控制和扑救,避免火灾来临之时慌乱无序,防止贻误战机和漏管失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医院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针对不同部位、不同活动能力的病人制定并落实有针对性的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学会应对和处置突发火灾事故的方法,熟练掌握应急处置的程序和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降低火灾危害,提高单位防范自救、抗御火灾事故的能力。
考虑到医院的主要人群均为病、弱、老的弱势群体,他们大多行动不便,有的甚至存在认知障碍,且人员结构较复杂,一旦发生火灾,难以自救逃生,极易发生重大人员伤亡。为确保应急疏散的快速有效,本标准提出了医院的灭火和应急疏散应贯彻“救人第一,现场处置,科学合理”的原则,应根据医院内医疗、医技和后勤供应等不同场所以及不同防火分区内诊(病)区的病人活动能力、人员密度、护理比率、病人平均年龄等实际情况分别制定切实有效的灭火及应急疏散预案,并在无自理能力病人的病房(如危重病人病房、ICU重症监护室、精神病人病房、幼儿病房等)和手术室配备一定数量的消防自救呼吸器和应急照明设施。对无活动能力及无法移动病人的应急疏散预案中应有相应的护理、急救措施,做到一旦出现险情,能够快速有效地组织、引导疏散逃生。
针对当前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消防责任人员安全意识薄弱,消防管理人员消防操作程序不熟悉、初起火灾处置程序错误、消防安全责任
制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了医院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必须包括的内容,要求医院的传染病区域等部位以及传染病科室(或专科医院)、精神卫生专科医院等特殊专科医院应根据本部门或本单位实际在灭火、应急疏散预案中应增加相应的安全防护隔离预案。同时规定了医院灭火应急疏散组织的组成。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定期演练,可以使单位内全体员工都能熟知必要的消防基础知识,做到“三懂、四会”,从而构建单位同火灾事故做斗争的第一道防线,增强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其消防素质,达到自防自救。“三懂”即懂得本场所的火灾危险性,懂得预防火灾的措施,懂得自查整改一些火灾隐患;“四会”即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组织疏散群众和会扑灭初期火灾。考虑到医院人群的特殊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定期演练也不能影响其正常的医疗活动,故本标准在反复向主管部门征询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医院的消防演练应分类、分人员进行,一般宜分为局部演练、综合演练,并规定了这两类演练的内容及要求。
对火灾事故进行全面的分析及总结,有利于单位吸取教训,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整改火灾隐患,提高单位的消防安全水平。为此,本标准提出发生火灾的医院应当对事故发生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制定改进对策,对有关责任者应当进行追查处理,教育全体员工。
六、本标准的先进性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注意结合江西实际,吸收、借鉴了其他相关法规和标准的经验,明确了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化、标识化、信息化
的要求,提出了在高层病房设置避难间的要求,强调应根据建筑特点、火灾危险性和人员疏散能力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和疏散预案,提出了分类演练和综合演练的概念,并阐明了分类演练和综合演练的对象、内容及要求,在内容和体例上也有较好的继承性,与其他类似标准相比,具有全面性、规范性、标准化等特点,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该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利于促进医院建立消防安全管理长效工作机制,增强消防安全管理能力,提高医院的消防安全水平,对减少和避免恶性火灾事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三篇:鞍山地区铁矿资源利用现状及建议
鞍山地区铁矿资源利用现状及建议
摘要:介绍了鞍山地区铁矿资源情况,分析了鞍山地区铁矿石资源开采的综合技术和选矿技术的研究情况,对鞍山地区铁矿资源利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资源;铁矿石;选矿;利用
0 引言近些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0~2005年国内钢产量由1.28亿t增长到3.45亿t,平均年增长幅度达到33.91%。而同时期的国内成品铁矿石仅由2.23亿t增长到3.19亿t,平均年增长幅度8.6%,远低于钢铁生产增长速度,已不能满足国内钢铁工业发展的需要,只有通过大幅度增加进口铁矿石,来满足国内钢铁企业的需求。进口铁矿石由2000年的不足0.9亿t增长到2005年的2.75亿t,年均增长速度达到41.11%。由于国内对进口铁精矿的强劲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进口铁矿石价格的上涨,2005年的铁矿石价格比2003年上涨90.1%。铁矿资源已成为制约我国钢铁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因此,利用好自有铁矿山已成为我国钢铁工业经济、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前提条件。鞍山地区拥有我国最丰富的铁矿石资源,为了更好地保护、开发、利用鞍山地区铁矿资源,近几年广大科技人员综合资源、采矿和选矿因素,对鞍山地区铁矿资源综合保护、开发、利用进行了大量的工作,通过依靠数字化矿山技术实现精确采矿、应用先进技术提高矿石回收率、充分发挥间断-连续开拓工艺的优势、优化选矿工艺流程及降低尾矿品位等工作,取得了较、2铁矿石资源开采的综合技术研究
2.1 依靠数字化矿山技术实现精确采矿
为了改善矿山生产过程的粗放现象,引进了澳大利亚的Surpac一大型矿山工程软件。该软件可服务于地质勘探、矿山开采和生产计划,以及闭坑复垦等整个矿山的循环过程。目前东鞍山铁矿已应用该软件,采用勘探和生产数据相结合的赋值方法,精确地建立了资源模型(实体模型、块模型)和地质数据库,可以掌握精确到3m×3m×3.5m块体的各种数据。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在效益最大化目标函数的控制条件下,编制科学合理的采掘进度计划以指导日常的矿山生产作业,从而实现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建立 GPS定位系统,利用其高精度的定位功能,除了能够对采场的移动设备进行实时跟踪调度外,将其与矿山工程软件相结合,实现钻机钻孔的精确定位和挖掘机的定位采掘,使原本因某些因素导致矿岩交接部位的矿石未被回采的现象得到避免或大幅度减少。2.2应用先进技术提高矿石回收率
采用Exel导爆管雷管有效地完成分穿分爆工作。该产品具有延时精度高(误差是国内普通导爆雷管的1/10)、机械强度大及使用简便和安全可靠等特点。利用其延时精度高的特性可以在规模较大的爆区实现逐孔起爆,在获得理想爆破质量的同时,可准确控制矿岩的抛移方向,利用该特点在矿岩交界处采取控制爆破,使爆破后矿岩的接触线依然清晰,为矿岩分装、分运创造了条件,进一步降低了矿石的损失贫化,提高了矿石的回收率。该技术在弓长岭、齐大山和大孤山铁矿等已普遍推广。同时推广应用磁性矿干选技术,将混入待排弃岩石内的具有一定磁性矿石再回收。在大孤山铁矿现有的胶带排岩系统应用该项技术,每年可回收矿石20万t左右,不但提高了矿石回收率,还可增加销售收入约1200万元/a。该技术投资并不高,一次性投资仅200余万元。2.3 充分发挥间断-连续开拓工艺的优势 间断-连续开拓运输工艺是当前世界比较先进的工艺,它的主要优势体现在:提高运输效率、缩短运输距离、降低运输成本及加大露天采矿深度等方面。大孤山铁矿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建成了当时国内首套半固定式间断-连续开拓运输系统,经过两次下延服务了近20年。齐大山铁矿的间断-连续开拓运输系统建于1997年,主体设备及与其配套设备为国外进口。这两座矿山的间断-连续生产工艺无论是装备水平及使用效果在国内都是比较先进的。大孤山铁矿由于该生产工艺的运用,使露天开采深度达到-414m,比单一汽运或铁运及两者的联合运输方式可多下降100m以上,这意味着露天开采资源利用率高的优势得以继续发挥。3选矿技术研究
鞍山地区的铁矿具有贫、细、杂的特点,属于难磨难选的贫铁矿石,主要脉石矿物是石英。针对其工艺矿物学特点,经过广大技术人员多年的攻关,研究开发了适应该地区特点的选矿新工艺、新药剂及新设备,打破了铁精矿品位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使鞍山地区铁精矿品位平均提高近3个百分点。以前对经济合理精矿品位的评价仅局限于选矿工序,其评价标准是以精矿品位、金属实收率及选矿成本在本工序为最佳,现将炼铁、选矿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通盘考虑,进行系统研究,确保实现炼铁、选矿效益最佳。
研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选矿新工艺,其核心技术可概括:1)早收早弃工艺技术,通过阶段磨矿与重、磁、反浮选作业段的合理分配及工艺的有机结合,实现3个阶段抛尾、生产两种精矿,最后进入反浮选工序的矿量仅占总矿量的1/3,使总选矿作业流程缩短,减少了磨矿量和药剂消耗量,达到了利用重选降成本和浮选提质量的高质低耗的目的;2)开发出高效、无毒环保的新型选矿药剂。该类型药剂的特点是: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对提高精矿品位、保证金属回收率、降低药剂消耗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在选矿药剂的研究上不断地推出新产品,对提高产品质量作出突出贡献;3)针对赤铁矿选矿工艺的特点,研究开发了用于反浮选作业前脱泥工序的脉动立环强磁选机,对回收细粒级弱磁性矿物效果十分明显。上述三项核心技术使选矿成果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并得到广泛推广应用。鞍山地区应用选矿提铁降硅新技术先后完成了对齐选厂、弓选厂和东烧厂的工艺技术改造,新建了弓长岭选厂三选车间和胡家庙子选厂;国内其它矿山企业也应用此项技术开发利用其矿产资源,如河北的司家营铁矿等。
在进行整体工艺研究的基础上,还努力进行优化选矿工艺流程、降低尾矿品位工作。其主要工作有:优化磨矿结构;实现一扫精自返的研究使浮选作业段的能耗与药耗进一步降低,仅此一项在齐选厂推广年获效益550万元;研究开发出SLon-1500立环脉动中磁机替代筒式中磁机处理扫螺尾矿,由于该选矿设备的场强可调,对于矿石性质变化的适应性增强,仅此一项年可降低综合尾矿铁品位0.60个百分点,年创效益1230万元;此外,还进行了捕收剂研究开发,从RA-
315、MZ-
21、RA-515到RA-715,已经发展到第四代了,确保了精矿品位由65.5%提高到67.5%以上。
除了优化流程外,并进行简化流程的探讨,如研究复合选矿药剂替代复杂的多种药剂;研究应用大直径螺旋流槽;进行絮凝脱泥工艺的研讨等。
选矿工艺技术进步带来了十分显著的效果,至2004年末,鞍山地区矿山应用提铁降硅新技术已全部完成了对老选厂的工艺流程改造,2004年矿山供炼铁的综合精矿品位达到67.50%,比2000年提高了3.06个百分点,SiO2含量4.05%,比2000年下降了2.97个百分点,高炉入炉品位达到60%。通过提铁降硅新技术的全面应用,铁前系统年均获经济效益约7亿元;自产的铁精矿以其低 S、P,高品位的优异品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综合入炉品位的提高和铁前成本的降低极大地提升了铁精矿的市场竞争力。4鞍山地区铁矿资源利用建议
4.1 加快矿山采掘和运输设备大型化步伐
目前,国际上的矿山企业加快整合、重组,大型化、数字化矿山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总结世界商品矿主要生产公司的巴西淡水河谷(CVRD)、澳大利亚里奥·廷托(Rio Tinto)和必和必拓(BHP Billiton)三大公司建设工作,加快大型化设备应用步伐是其共同特点。从采掘
33设备上看:国外电铲的斗容多在16m以上,常用机型有 P&H2800XPA(20m)、33P&H2800XPB(26.8m)和P8LH2300XPB(21.4m)等。许多矿山的电铲正逐步被液压铲所替代,333机型有 RHl20(13m)、RH200(26m)和Cat5230(16.06m)等。随着大型机械设备制造技术日臻完善,采掘设备的大型化必将成为潮流,但国内与之相比差距很大,必须加快采掘设备更新步伐。从运输设备上看:目前国外大型矿用运输的载重量基本在150 t以上,哈默斯利主力车型是Unit Rig Mt4000型(218t电动轮);卡拉加斯(Carajas)铁矿主力车型为Huaiparkl70D(154t电动轮)、Huaipark Dresser850E(218 t电动轮)和Cat793B(218 t机械传动)。运输设备大型化应该是优先考虑的问题之一。4.2加快数字化矿山建设步伐
矿山生产过程智能化控制的涵义主要是指以提高生产效率为核心,建立在GPS平台上,采用包括计算机、数字通信、信息和无线电局域网技术等在内的现代技术,对矿山工艺过程和设备等进行优化组合及配置的管理系统。总结国际上应用较广的管理系统(如卡特彼勒公司开发的MineStarhe和 Micronine公司推出的PitRAM),典型的功能有:
——钻机和采装设备及推土机等的跟踪、导航及定位;
——运输车辆等可移动设备的自动调度;
——机况监控;
——经营管理,包括矿山计划、实时产量、设备状况、能源动力、财务成本及人力资源等;
——实时矿石质量及品位的监测和自动调配。
通过上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达到设备、人力资源与生产过程近乎完美的配合,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环节的工作和作业效率。我国矿山生产过程智能化控制还处于初级阶段,仅在伊敏河煤矿、德兴铜矿和齐大山铁矿等少数矿山初步建立了GPS卫星定位系统,主要用于设备的跟踪、定位和调度,与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管理与控制差距较大。4.3加快选矿厂设备更新步伐
鞍山地区选矿厂破碎工艺正在逐渐淘汰传统的旋回式破碎机;大型的自磨机代替粗、中破碎机;辊压机代替细破机及一段磨矿,使流程进一步缩短,中间产品粒度组成更加合理,磨选设备呈现大型化、自动化,生产过程控制智能化控制工作正在研究中。如何实现工艺技术参数、指标自动显示和取样、在线检测和信息反馈,以达到技术经济指标最优化已成为优先考虑的目标;针对选矿厂普遍占地面积较大的问题,加快了高效浓缩机的应用步伐;研究应用新型高效过滤机、压滤机,提高单机设备效率,大幅度降低了精矿水分。4,4提升铁矿山开发强度
为不断增强鞍山地区自有矿山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要抓住机遇,积极扩大规模,为鞍山地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持。
现在鞍山地区周边拥有齐大山、大孤山、东鞍山、眼前山4大铁矿山,矿石保有储量34.36亿t;拥有调选、齐选、大选、东烧厂4座选厂;在辽阳弓长岭拥有露天和井下铁矿各一座,矿石保有储量16.7亿t,拥有一座选矿厂。同时鞍山地区后备矿山资源丰富,现在已纳入规划的后备资源量达43亿t,其中正在建设的胡家庙子矿探明储量达10亿 t以上,拟建的关宝山矿已探明储量达4.49亿t,砬子山矿预计储量可达2亿t以上。
根据鞍山地区矿山的资源情况以及鞍钢生产发展的需要,各老选厂分别进行了扩大规模的改造和建设,齐大山选厂由原来的720万t扩大到900万 t;大孤山选厂由原来的不足700万t扩大到900万t以上;弓长岭选厂三选车间建成后,全厂处理能力已由原来的970多万吨增加到1300万t左右,齐大山铁矿的调选分厂拟由900万t扩建到1200万t。“十一五”期间,鞍山地区矿山铁矿石年产量将达到6000万t,铁精矿产量达到l 984万t;烧结和球团矿产量分别达到360和850万t。以此规模不算后备资源,当前鞍山地区正开采的矿山保有铁矿石储量可保证开采85年,为打造百年矿山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持。4.5加快建设节约型矿山企业步伐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对已造成部分环境破坏的要尽力恢复。鞍山地区矿山现在每年排弃的废石量达9000多万吨,随着产量规模进一步扩大,排弃量将大幅度增加,对环境容易造成严重的破坏;目前鞍山地区矿山每年排放的尾矿量约2400多万吨,不仅浪费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是造成扬尘风沙的重要原因,严重污染环境。根据国家的环保政策要求,加快改善矿山周边的生态环境,对服务结束的排土场和尾矿库进行复垦绿化、植树固沙,昔日寸草不生、沙尘满天的地方已经植被茂盛。
矿山在开采的过程中,伴随着采场的延深大量的涌水集中到采场底部,需及时排出,过去这部分水全部直接排放,即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又要缴纳为数不低的排污费,现在将其中的一部分应用于绿地灌溉和喷洒路面,大幅降低了水费支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多年来通过深入开展选矿污水的净化处理与循环利用研究,使选厂实现了完全的净化循环利用,选矿水单耗连续几年处于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实现了污水零排放,减少了环境污染。
第四篇:浅析农村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
浅析农村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村地区的消防管理问题日渐突出。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涉及到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等方面十分普遍,但农村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安全自我管理、自我防范意识相对薄弱,这给农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消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这里以纳雍县为例,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消防农村 消防安全 消防管理对策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农村消防管理远远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影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加强农村消防安全管理,改善农村消防安全状况,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保障和要求。纳雍县概况
纳雍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市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4°55′40″—105°38′04″,北纬26°30′16″—27°05′54″,东西长56公里,南北宽48公里,总面积2448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476米,最低海拔1050米,全县辖25个乡镇,479个行政村,28个居委会。其东南与织金、六枝,西南与水城,西北与七星关区、赫章,东北与大方相连。全县总人口93万余人,居住苗、彝、白、布依、回、侗、壮等22个少数民族,县内农村村民的房屋主要是砖木结构,互为连接,没有较大防火间距,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造成火烧连营的情况;特别是离县城较远的部分行政村,房屋周围柴草堆放无序,用明火取暖、柴火煮饭,成为火灾事故发生的隐患;农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
3.1 农村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匮乏。
全县离县城较远的乡镇,消防工作几乎成了“死角”。由于居民居住分散,房屋耐火等级低,70%的农村房屋的梁、椽子、檩条、门窗、隔墙都是木材的砖木结构,屋顶大部分由木材、板皮、油毡等可燃材料搭建而成,耐火等级多为三、四级,发生火灾蔓延迅速、容易垮塌。并且房前屋后大多堆有柴草,造成室内外可燃物相连,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小,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火烧连营的局面。况且村民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消防管理滞后、消防宣传工作不到位,一部分村民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知识匮乏、消防法制观念不强,人民
群众普遍存在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一定的防火、灭火知识。
3.2 村民委员会消防安全制度不健全。
由于村委会人员较少,农村的消防工作机制、监督网络不健全,空白点多。由于对消防工作重视不够,组织制度不健全,工作职责不明确,消防监督不到位,国家关于农村消防工作的规范、规定贯彻不力,使农村消防工作形成了真空和盲点。消防监管力量不足,公安现役消防监督重心在城市,乡镇一级消防工作管理薄弱。基层派出所警力有限,消防分级管理往往停留在一般部署上,很难落到实处。难以形成消防安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查自改的自觉行为。
3.3 农村用电、用火管理不规范。
虽然全县大部分农村已经完成农用电网改造,但大多数村民进户线以后的线路长时间没有及时更换,大队干部在开展“大走访” 爱民实践活动中,深入群众家中了解到部分村民家电源线路老化,存在一定的火灾隐患,电源接头较多、接头松动,电线接触不良等现象时有发生。而且农村大部分青年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加,留守在家的多是老人和小孩,他们主要以农作物秸秆、柴、草等为生活燃料,部分村民在自己家的屋檐下堆满生活用的干柴草,堆放柴草柴火堆放以及灶台、烟囱、烟筒的设置随意性大,不具备防火要求。特别是处在冬季,由于柴草堆放不合理,加之小孩乱燃乱放烟花爆竹,极易引起火灾。
3.4 消防基础设施缺乏、灭火力量薄弱。
多年来,我国消防基础设施主要集中在城市,消防队伍主要部署在城市,农村消防投入严重不足,消防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全县只有一个乡镇编制消防规划,部分乡镇、村庄甚至不通公路,消防车无法通行,90%以上的村庄缺乏消防水源和基本消防器材设施,有的村还没有通讯设施,发生火灾不能及时报警。许多火灾因得不到及时、有效扑救,导致火灾蔓延、扩大。
3.5 消防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力度不强,形式不多。
从历年发生的农村火灾来看,除少数放火和电气火灾外,大部分是群众缺乏消防常识和消防安全意识造成的。群众防火观念不强,思想麻痹,缺乏应有的自觉性和警惕性,从主观上说,与农民群众普遍受教育程度偏低,安全用火用电知识不足有关。但从客观上说,也与目前农村消防宣传工作形式单调,工作力度和措施不够有关。农村地广人稀,消防宣传的重点主要是乡镇等人员集中的地方,主要利用广播宣传及分发宣传资料。宣传面过窄,加之宣传形式的单调,使农民的消防知识普及率仍然停留在很低的水平。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的对策
面对农村消防工作的严峻形势,县政府要与有关职能部门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结合村庄建设和整治,科学编制新农村消防规划,认真抓好村庄消防设施配套,建立健农村消防网络,有效地改变农村消防工作的被动局面,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的危害。
4.1 加强农村消防规划和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当前农村消防安全条件。
乡村要将村民住宅及乡镇企业的消防安全布局、消防通道、消防水源纳入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中,要对以易燃建筑材料为主、房屋连片集中、火灾荷载大的乡村有计划的实施改造,从而改善消防安全条件和村民的居住环境。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可结合农村灌溉和人畜饮水工程、村庄道路、能源建设、水电建设以及农村电网改造,与消防水源、消防通道和消防通讯等同步实施。有自来水条件的乡村要设置消火栓,配备灭火器材,同时发挥农业灌溉机械在灭火方面的作用,实现一机多能,缺水的地方要修建消防水池,确保消防用水。
4.2 建立健全乡镇、村、组消防工作管理网络,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进一步落实农村消防安全责任制。
按照“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督促指导农村乡镇、企业、村建立健全村民防火公约、制度等。各乡镇要与各村签订消防安全责任状书,不断强换农村火灾防治工作责任。农村消防安全管理“网格化”模式是:将整个乡镇的辖区划分为大网格,以行政村、社区为基本单位划分为中网格,以农村主要居民村组并以辖区所有单位为节点,划分出若干个责任片区为小网格;大网格由乡镇政府和公安派出所组织实施,工商所、联防队等基层组织按职能配合,形成合力;中网格由乡镇办事处党政领导、派出所民警和公职人员分包,村委会具体组织实施;小网格由派出所民警、村两委干部、联防队员、退休老干部和享受低保人员等组成,分组对小网格内所有的加工企业、商铺、出租屋和民宅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并组织对网格内的民众开展消肪宣传教育。
4.3 发展多种形式消防力量,提高农村自防自救能力。
要以村委会为主体,以自然村为单位,从党员、干部、村民中选聘数名“消防宣传员”,负责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宣传、防火巡查、保管灭火器材和组织灭火等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推进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建设。按照部局《关于深化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重点镇以及经济发展较快的建制镇,要率先建立起有固定房屋设施、有消防车等专业装备、有固定人员的政府专职或志愿消防队,在完成好执勤灭火任务的同时,承担消防宣传、培训和防火检查任务。其他乡镇要因地制宜建立群众义务消防队或志愿消防队,配备手抬机动泵、消防水枪、水带等必要的灭火器材,承担农村火灾扑救任务村应建立群众义务消防队或志愿消防队。
4.4 广泛深入开展农村消防宣传,大力提高农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
开展农村防火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消防意识是发展消防事业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预
防和减少农村火灾发生的前提和主要手段。各村、组要通过设立农村“安全员”、加强对农村“安全员”的消防安全培训,使其掌握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宣传基本知识,再通过“安全员”将消防知识灌输到千家万户。还可以根据重点时段、重要季节、重点人群开展消防知识宣传,加强对养老院、福利的宣传教育,建立消防安全教育组织,通过开展消防安全知识问答、竞猜、游戏、漫画、灭火演练等活动,向学生传授防火、灭火知识和逃生自救技能,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推动一个村庄”的消防安全社会效应,在广大农村营造一个广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普及消防安全常识和共同参与消防安全活动的良好氛围,近而遏制农村火灾多发的势。
4.5 强化检查,消除隐患。
在日常生活中,要督促村民加强自检自查,改善消防安全环境。特别在每年的“春节”、“元旦”、“元宵节”等各种节日期间开展好消防安全排查整治,确保万无一失。5 小结
综上所述,农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任重道远,政府领导,社会需要,人民满意,是农村消防工作站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基础。只要紧紧地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着力解决好群从最根本的问题问题,一定能够推动农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彭国胜)
第五篇:浅谈南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现状及应对措施
浅谈南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现状及应对措施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优质、营养的无公害及绿色食品已成为我国市场消费的主流和趋势。但是我国农产品生产由于农业投入品,如农药、兽药、化肥等的不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防腐剂、人工合成色素等对人体有害物质的滥用,以及农业生态环境的退化,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法律监管的缺失等,致使农产品安全问题日益凸现,成为政府和人民群众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2]。因此,如何营造安全健康的农产品消费环境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将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和应对措施报告如下: 1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现状
1.1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成效显著
1.1.1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取得新成绩
近年来,全市规模农业、设施农业的迅速发展,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同时,加强了各级农业标准的宣贯,加快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迄今为止,全市已经制定市级农业地方标准126项,立项建设各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1个,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10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区29个,如高淳县河蟹生态养殖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溧水县波尔羊养殖省级标准化示范区和溧水县无公害茶叶、浦口区鲜食糯玉米、浦口区汤泉镇苗木、江宁区土桥镇青虾、六合区富硒水稻等[11]。
1.1.2“三品”认定认证工作取得新进展
截止2011年12月底,全市通过认定的无公害产地382个,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296个,绿色食品153个,有机食品112个,地理信息标志产品2个(南京雨花茶和固城湖螃蟹)。高淳县也是全省唯一的作为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试点县,分别通过了省农林厅、省海洋与渔业局检查验收,整体认定面积14.9万hm2 和1.3万hm2;全市通过省级认定的无公害产地总面积为4.45万hm2,约占全市食用农产品种植面积的24.7%。
1.1.3名牌农产品培育和创建取得新成果
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市通过认定的国家级名牌农产品有6个,如老山牌蜂王浆冻干粉、雨润牌低温肉制品,省级名牌农产品有43个,如固城湖牌螃蟹、桂花牌盐水鸭、远望牌富硒大米等,市级名牌农产品有78个。[1]
1.2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
截至2011年11月底,江苏省农委对全省13个地级市组织开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中,如图所示,我市蔬菜平均合格率为96.8%,猪肉中“瘦肉精”检测合格率为100%,水产品药残检测合格率为98.04%,其中水产品养殖基地水产品检测合格率为100%[4]。近年来,我市农产品的合格率一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附图:
201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中我市农产品检测合格情况
检测项目
蔬菜 猪肉中“瘦肉精”检测
水产品药残检测
水产品养殖基地水产品检测 合格率 96.8% 100% 98.04% 100%
1.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不断提升
2004年,我市农林部门借鉴日本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产地编码制度,在国内率先建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IC卡智能化监管系统,目前,全市近300家“三品”生产企业已经全部纳入IC卡智能化监管,建成了蔬菜生产电子档案系统,初步创建了30个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和可追溯示范企业,2010年又建成集农业投入品监管、产地环境质量安全监控、农产品生产电子档案、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预报、农产品质量安全查询和溯源、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管理于一体的农产品安全IC卡全程智能化监管系统[8]。
1.4农产品质量风险评估正式启动实施
我市组建了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聘任了16个专业领域66位专家。规划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认定了首批36个专业性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和29个区域性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启动了蔬菜、水果、茶叶、畜产品、水产品等8大类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摸底排查评估工作[5]。
1.5建立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
检验检测体系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经过近几年的规划建设,全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已初步形成,质检机构的检测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从业人员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检测能力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部分乡镇建立了农产品农药残留速测站,配备了速测人员。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仍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2.1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识薄弱
农产品生产者及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方面,生产者片面追求农产品产量,忽视使用违禁农业投入品的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消费者因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淡薄,忽视产品来源、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等问题,而使优质农产品在市场消费中未能显现优越性。
浅谈南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现状及应对措施
2.2遭受有害生物入侵的污染
农产品在种(养)殖过程中遭受致病性细菌、病毒和毒素入侵的污染。几乎所有种类的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都会管理不善而遭受不同种类有害生物入侵的危害,并对农产品自身的生长、品质、品相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入侵动植物的有害生物中,多数可以预防和治疗,只有极少数人畜共患的有害生物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如禽流感、猪链球菌、口蹄疫等。有害生物也是造成农产品不安全的主要因素。
2.3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2.3.1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
虽然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建设走在江苏省的前列,全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的设备、人员素质和技术量等都位于全省同行的前列,但依旧缺乏经验,尤其是在基层检测体系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基层检测站体制建设不完善,检测技术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镇区检测站没有固定的检测人员编制,致使技术人员队伍不稳定等。可见,南京市农产品检测工作深度不够、范围不广,给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留有隐患。
2.3.2 检测机构力量薄弱
农产品检测机构因设备、技术力量和资金等方面的局限,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不高。除了农业、畜牧水产、食品卫生、检验检疫、质量技术监督等政府部门外,还有社会服务性检测机构和企业内部的检验检测机构。检测机构多,不仅分散了建设资金,还造成各检测机构缺乏技术人员,检测能力良莠不齐,检测数据也难以共享,影响检测工作能力的提高。一些超市、农贸市场、生产经营企业仍未设立检测室或委托检测机构开展监测工作[5]。
2.4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支撑有待增强
一方面优质安全农产品标准和生产(养殖)技术规程难以贯彻执行到位,除了部分农产品生产者缺乏自觉贯彻执行农产品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的意识以外,更主要的原因是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推广难以到位,主要是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导致技术服务严重滞后于优质安全农产品的生产需要。
另一方面农业投入品的供应和科学使用的技术指导服务亟待加强,例如,生产上已经禁止使用甲胺磷等四十二种高毒高残留农药,但真正高效低毒低残留、能替代上述禁用农药的品种却难以满足生产上的需要,同时,在如何科学用药和合理用药、严格执行安全农药间隔期制度等方面的技术指导服务严重滞后于生产需求[3]。
2.5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体系有待强化
首先,要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执法内容,需要尽快将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农产品生产记录、农产品包装标识等纳入执法范围。
其次,要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法执法的力度,近几年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如“孔雀石绿”水产品、“荧光增白剂”蘑菇、“三聚氰胺”奶粉和鸡蛋等等,究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其原因,既有少数不法企业和个人以身拭法、疯狂逐利,也有因为执法不力、违法成本较低而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屡禁不止[10]。对策及建议
3.1强化品牌建设,继续推进“三品”认证认定工作
3.1.1加大农产品品牌的认证力度
继续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的认定,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积极推进以提高产品质量为核心的技术改造和技术攻关,推广应用绿色安全的先进适用技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
3.1.2加大已认证认定产地、产品的监管力度
确保已认定认证产地、产品的质量安全。加大对已认定认证产地、产品的检测监管力度,建议实施三年一轮的监督检测制度,每年抽检三分之一的品牌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确保农业“三品”的应有质量。
3.1.3加大品牌农产品的营销推广力度
组织名牌农产品参加国内外的各种展示展销活动,扶持名牌农产品开展连锁配送和进超市销售,逐步健全农产品的优质优价机制,以优质优价和营销推广促进名牌农产品生产的发展。
3.2 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
3.2.1监管体系建设
目前,南京市农业部门已经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农业部门要抓紧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明确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职责,赋予相应的工作手段和职能。在乡镇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由村级农技员和动物防疫员同时承担起质量安全监管的任务,形成从市级到乡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并要完善协调机制,加强农业、工商、质监、卫生等相关部门监督执法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监管合力。
3.2.2监测体系建设
加快建设市、区(县)二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在有条件的乡镇要建立检测点,督促和引导生产和流通组织建立质检站。完善区市检验检测机构,以开展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要项目的检验工作为主,县级检验检测机构要以能够开展本地农产品质量安全一般性常规检测项目和快速检测为主,建立起技术先进、功能齐备、检测快速、运行高效、全面覆盖的统一的检验检测体系,能够满足系统开展农业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初级农产品检验检测的需要[9]。
3.2.3培训能力建设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新的职能,不断强化培训,提高队伍素质,是一项急迫的任务。可以按照分级培训的办法,或者依托大中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培训工作,重点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人员、检测技术人员,有条件的可以延伸到对农业龙头企业、4浅谈南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现状及应对措施
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相关人员的培训。
3.3 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法监管的力度
3.3.1加强农业投入品使用和农产品产地环境的监管
加强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宣传与培训,加强农产品生产(养殖)过程中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监督执法,严厉打击使用违规农业投入品的不法行为。加强对全市现代农业园区产地环境质量安全的监管,并且按照无公害产地环境质量的标准,加强园区内土壤、灌溉水的定期监督检测,每年检测一次,建立园区产地环境质量安全数据库,实行动态监管;其次,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大对园区产地环境污染事件的执法处罚力度。
3.3.2加强农产品生产过程的监管
突出抓好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农产品生产记录的执法检查,突出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志和包装标识的执法检查,加大处罚的力度,增强依法监管的威慑力,为实行严格的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制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12]。
3.3.3加大对不合格农产品依法查处的力度
特别是在各例行检测和监督抽检中不合格的农产品,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布和依法处罚的力度,切实维护“三品”的公信力。
3.4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认识
农产品安全生产意识对质量安全的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各种媒体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和农产品质量问题给人们造成严重危害的认识,改变人们传统的农产品生产观和消费观,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社会监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社会监督虽然在效能上不具有政府管制和行业自律的强制性,但其评判、抑制、转化功能却具有强大的威慑力。
3.5 抓好源头控制,大力推进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
3.5.1加快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加强生产基地规范化建设和品牌建设,提高消费者的认可程度。争取在“十二五”时期使大多数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质量达到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通过抓标准化生产和安全认证,带动整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7]。大力开展无公害产品和绿色食品建设行动,切实规范农业标准化建设与管理,不断提高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管理水平,使农业标准化生产由点到面、由单项到整体全面发展。
3.5.2加强“三废”治理
建立以污染物总量控制为核心的政府环保目标责任制,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协同管理的污染防治综合管理系统。合理布局乡镇工业,合理调整行业结构。认真贯彻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监管理三项环境保护基本方针,积极逐步稳定地推进环境管理八项制度。
3.5.3要健全动物防疫和植物保护体系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加强动植物病虫害的检疫、防疫和防治工作,加快动物无规定疫病区建设, 加大对动植物疫情的监督管理。要大力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加工业,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公司加农户等办法, 带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 提高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标准化水平。通过龙头企业和营销组织, 引导农产品生产者按照市场需求调整农产品品种布局和结构。要积极扶持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技术协会和流通协会, 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4小结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着千家万户生命和健康,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在基层,基础在田间地头。近年来南京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希望今后进一步加大投入,从源头加强检测体系建设,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可追溯制度,让老百姓吃上放心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