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资源优势 培育特色品牌 推动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共5篇)

时间:2019-05-14 19:26: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挥资源优势 培育特色品牌 推动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挥资源优势 培育特色品牌 推动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第一篇:发挥资源优势 培育特色品牌 推动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发挥资源优势 培育特色品牌 推动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伍仪章

(湖北省阳新县林业局 黄石 435200)

旅游是当今世界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新兴产业,是21世纪创造就业和环境保护的先导性产业,是一项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综合性产业。据研究,旅游业每收入1元,就给国民经济的相关行业带来5-7元的增值效益。我县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前景广阔。加快旅游经济发展步伐,切实把旅游业培育和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将会为推动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加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阳新发挥重要作用。

一、我县旅游业发展现状、旅游资源优势日趋明显。我县旅游资源总的特点是旅游资源丰富,类型齐全,特色突出,是武汉、九江、黄石都市旅游圈的亮点,在休闲度假旅游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特别是仙岛湖、七峰山、网湖湿地等旅游景区,自然风景独特,生态环境优雅,旅游资源条件好,旅游品位高、优势大,具有很高的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价值。仙岛湖珍珠般的小岛,纯清的湖水,洁净的空气,宜人的气温,野趣横生的生态,众多的人文古迹,构成了一个“碧波万倾胜蓬莱”的人间仙岛,已作为省级生态旅游风景区进行打造。七峰山,群山起伏,林海松涛,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环境幽静,生态优良,正在作为黄石市生物公园筹建。网湖湿地以其独特的地形地貌特征、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原始神奇的自然景观,构成了一幅得天独厚的山水画卷,被国内众多专家、学者誉为“华中地区一颗璀璨的明珠”,省级保护区建设规划,已经通过了专家的评审。龙港地区在土地革命时期云集着中共鄂东特 委、鄂东南特委和苏维埃政府的48大机关,当时被誉为“小莫斯科”,保留下来的70余处革命旧址,有16处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19处被列为省级保护文物,被喻为天然的革命历史博物馆,1995年被省政府命名为“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我县发展红色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旅游区位优势日趋突出。我县地处庐山与九宫山旅游黄金线中心,经106国道北与京珠、沪蓉高速公路相连,达武汉140公里;南抵江西省九江庐山130公里,与昌九高速公路相接;西到咸宁,东南直达南昌市。长江航线从富池溯江而上193公里抵武汉市,顺江东下经南京,直达吴淞口。纵贯县境51.25公里的武汉至九江铁路东达杭州、上海,南至福州、汕头,西抵成都、西安,并沟通京广线与京九线。阿深、宁樟两条高速公路即将动工,到时全国各地游客也可通过高速公路直达阳新。

3、旅游发展势头日趋良好。仙岛湖景区和七峰山森林公园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已全面完成,并通过了评审。“十五”期间,县政府累计投资600多万元,重点引导了仙岛湖、七峰山、龙港等重点景区的绿化、道路、通讯、有线电视、码头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仙岛湖一大批景点得到了有效开发,通过招商引进的台商吴德盛先生投资1.08亿元在仙岛湖进行星级宾馆、度假村、景点等开发项目全面启动,仙岛湖旅游产品公司和旅游服务企业迅速兴起。七峰山森林公园14.5公里长的登山公路路基工程已全面完工。陶港、富池、兴国、龙港等地旅游资源开发取得明显成效。随着旅游产品的逐步开发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的日趋加强,旅游景区招徕、吸纳游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旅游者12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1500多万元。“五一”和“十一”黄金周期间,2 仙岛湖景区门票收入分别达160万元和120万元,分别实现旅游总收入800万元和600万元。

二、我县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我县旅游业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基础差,起步晚,要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综合配套的产业体系,还需付出很大努力,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领导重视不够。县委、县政府对我县发展旅游业认识较晚,摆上议事日程的时间不长,对发展旅游业的前景、思路、措施、政策研究不深,没有制定加快全县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没有成立旅游发展综合协调机构,领导明显缺位,全县旅游开发各自为阵,发展缓慢。龙港红色旅游区建设项目因申报不及时,向上争取攻坚力度不够,未能纳入全省重点红色旅游区建设规划,错失良机。

2、发展规划滞后。我县还没有编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发展定位不明确,全县旅游处于盲目开发阶段。仙岛湖、七峰山森林公园虽然编制了总体规划,但没有详细建设规划,加之受旅游业在我县发展时间不长,旅游法律法规不健全,旅游资源分属不同部门、不同镇、村管理或所有,旅游部门缺乏必要的调控职能等因素制约,旅游开发也不能执行规划,其余景区还没有发展规划,因此,全县旅游以自主开发为主,导致旅游景区、旅游项目开发不能形成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多,旅游景点零乱分散,形成不了特色优势和品牌优势。如仙岛湖的戏子洞、仙牛洞、观音洞、仙人洞、双龙洞、双王洞等天然岩洞普遍得到了开发,参与互动性的活动项目基本没有,库岛绿化滞后。还有些项目由于没有考虑水库的蓄水水位,而建 在了水位线以下。

3、管理体制不顺。县旅游局刚刚成立,对旅游业的管理缺乏力度。各旅游景区没有设立专门的旅游管理机构,旅游管理和职责全部由当地党委、政府履行,没有专门的旅游服务公司,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服务员多是当地老百姓,整体素质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导游人员,旅游接待力不从心,服务水平不高,质量不高,档次不高。仙岛湖游船船员向景点索要高额回扣,造成旅游景点门票报价一直居高不下,导致游客“望价却步”,直接影响了今后旅游市场的发育、发展,人为延缓了旅游经济的发展步伐。

4、资金投入不足。旅游产业是一项前期投入巨大、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的产业,需要建立“政府导向”型的投入机制引导社会投资,以加强旅游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和增强投资者信心。由于我县财政困难,县政府没有设立旅游开发建设资金,旅游开发投入明显不足,今年用于支持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仅70万元,各地虽然出台了一些鼓励、支持旅游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但却难以发挥出应有效应。开发资金的短缺,严重制约了我县旅游业的发展。

5、环保意识不强。由于缺乏对发展生态旅游的理性认识,“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的观念还比较流行,因而在发展的过程中,重视了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如长乐港上游和沿线采矿、选矿对网湖的污染治理问题还没有摆上议事日程。围湖造田、养鱼屡禁不止。蔡贤水库网箱养鱼对仙岛湖的污染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景区建设不进行环保评估,排污设施 建设不配套,乱炸乱葬问题突出。七峰山森林公园在公路建设时随处倾倒土石,造成观音阁峡谷的林木、景物严重破坏,谷底被土石填没。

6、基地设施落后。目前,我县还没有一处接待功能完善的旅游景区,没有一家星级宾馆。全县大多数景区,如网源、七峰山、半壁山等还处于原始状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尚未起步;正在开发的景区,如仙岛湖、甘宁公园、银山等景区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着“有说头、没看头、少玩头”的现象,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不完备,饮食、住宿、购物等服务条件差,接待功能不健全;龙港革命旧址破烂不堪,安全隐患大,16处国家级保护旧址中有7处安全威胁很大。彭杨学校、龙燕苏维埃政府和彭德怀旧居等3处旧址,已被省文物部门定为一级危房。

三、加快我县旅游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突出主题,科学确定旅游发展新思路。根据我县的旅游区位和发展现状,今后一段时期,我县旅游的发展思路是:按照打造最佳休闲、度假生态旅游区品牌的定位和要求,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工作方针,树立“以自然为主,保护和适度开发,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塑造旅游主体形象为主线,以提高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为中心,以整合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培育旅游精品为重点,围绕“一山两湖一区”,突出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资源经营开发水平,推动全县旅游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武汉、黄石、九江等周边城市的“后花园”。按照这一发展思路,我县旅游发展的目标是:经过5年的努力,把我县建成旅游主题形象鲜明,产品特色突出,基础设施完备,管理服务规范,秩序安全优良,环境整洁舒适,经济效益显著的旅游经济强县。

近期目标:2006年-2010年,抓好旅游精品景区的开发建设。重 点做好七峰山、网湖的策划、规划及招商建设工作;同时突出抓好仙岛湖的开发建设工作,使之成为我县第一个旅游精品亮点,推动全县旅游资源、线路的整合步伐,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及旅游配套设施,使旅游业初步成为我县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初步形成对外旅游整体形象良好,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目的地。到2010年,全县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亿元。

中期目标:2011年-2015年,全县旅游资源得到全方位开发,旅游产品的空间布局和结构布局科学合理,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仙岛湖度假村、七峰山森林公园、网湖湿地、龙港红色旅游区等四大精品景区达到国家3A景区以上标准,国内旅游市场稳步快速发展,海外旅游市场高速增长。“阳新休闲、度假生态旅游”品牌成为国内外著名的黄金旅游品牌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主要接待指标位居全省中等水平,旅游业成为我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长期目标:2016-2030年,形成完备的旅游产业体系,旅游管理体制完善,旅游整体形象突出,市场吸引力强,客源市场得到全方位开发。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8%以上,成为GDP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加强领导,理顺旅游管理体制。一是建议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成立由旅游、民政、宗教、文化、文物、林业、水利、环保、规划、等旅游资源主管部门和发改、土地、工商、城建、公安、消防、交通、铁路等相关管理服务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阳新县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共同行使对全县旅游发展的最高决策权和执行监督权,解决当前全县旅游发展中各自为阵的问题。二是加强旅游行政管 理机构建设,配强县旅游局班子,配齐人员,切实履行管理、监督、协调全县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实施等行政管理职能。在“一山两湖一区”单独设立旅游开发管理区,专门负责旅游开发管理、向上争取项目、对外招商引资。建议把网湖、宝塔湖、朱婆湖等区域从现辖镇中划出,合并设立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全面负责网湖湿地保护区建设。三是建议县人大尽快制订出台《阳新县旅游景区(点)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从而加快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行业管理、社会参与的大旅游格局。

(三)准确定位,精心编制旅游发展规划。一是编制好全县旅游发展规划。围绕“建设休闲、度假生态旅游区”和武汉、黄石、九江等周边城市“后花园”的发展目标,把握好我县旅游业发展优势,有效重组、整合和利用旅游资源,科学地编制全县旅游总体规划和建设性详细规划,用一流的规划作指导,建设一流的景区。严格实行发展一个规划管总,建设一个部门审核,加强监督,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避免盲目、低层次和无效建设。二是搞好整体形象策划。导入形象设计战略,根据我县自然、人文、历史等资源特色,策划和设计我县旅游总体形象,使我县旅游品牌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让人一读朗朗上口,一看就能记住。三是做好旅游项目策划。精心策划一批旅游景点建设、旅游线路包装、旅游休闲娱乐、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管理项目,扩充旅游容量,争取国家、省级资金扶持,培植我县旅游发展后劲。

(四)培育品牌,加快四大精品旅游区建设。一是建设仙岛湖休闲度假旅游区。加快四星级宾馆、度假村和旅游景点建设,加强三溪镇仙岛湖旅游接待中心镇建设,开发划船、摩托艇、游泳、渔家乐等 7 水上休闲娱乐活动项目,改善周边生态环境,搞好库岛移民搬迁,加快库岛绿化步伐,保护景区森林资源,保护水体资源,打造一个青山绿水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二是建设网湖湿地生态旅游区。整合网湖、宝塔湖、兴国、富池、半壁山旅游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加快湿地保护区建设步伐,力争在2008年建成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建设网湖观鸟区、宝塔湖生态农业观光和垂钓园区和半壁山风景区,加强兴国城区形象工程建设,推进城区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加快富水河下游综合性治理与利用,开发富水河水上休闲娱乐运动项目,建设沿河夜市长廊,建成集鸟文化体验、田园观光、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住宿于一体的湿地生态旅游区。三是建设七峰山森林生态旅游区。遵循“保护、开发、利用”的原则,突出生态功能,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题,充分发挥森林公园的多功能作用,突出地方特色和山野情趣,开发建设登山游览区、体育运动区、科普教育区、野营体验区、森林狩猎区和青山、罗北口水库水上运动娱乐区,建成一个集观光游览、科普教育、体育运动、探险、休憩、摄影作画、养生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森林生态旅游区。四是建设龙港红色旅游区。对龙港老街的革命旧址进行抢救性维修,恢复老街原貌,整合龙港其它地区及洋港、富水的革命旧址、名山、名水、名洞、古民居和农家乐等旅游资源,形成集革命传统教育、旅游观光、度假休闲为一体的红色旅游区。

(五)拓宽渠道,举全社会之力抓旅游开发。一是举政府之力抓开发。从实施旅游畅通工程、亮化工程和声讯信号覆盖工程入手,县财政每年建立不低于300万元的旅游开发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引导旅游景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举项目之力抓开发。抓住国家调整产业政策、各级政府重视发展旅游业的机遇,认真研究,8 找准对接点,精选项目,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加大向上争取项目力度,以政策争资金,以项目争资金。三是举部门之力抓开发。要把发展旅游业建立在充分发挥部门作用之上,从政策、资金、物资、项目、服务、舆论等方面予以倾斜和支持,组织林业、水利、财政、建设、交通等部门和资源相对集中的王英、龙港、白沙、兴国、陶港、富池等镇分头投资开发相关景区,组织商业、供销、粮食、农业等相关部门开发旅游商品,使其从参与旅游开发中增加收入,调整产业和经营结构,达到双赢。四是举市场之力抓开发。继续坚持谁开发、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把资源开发权、景点经营权、资产所有权、设施冠名权等推向市场,一景一策,一例一法,用足优惠政策,扩大招商引资,吸引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发展旅游业。五是举全民之力抓开发。继续动员和组织全县干部群众参与游路建设、荒山绿化、环境治理、景点设施建设,开发旅游商品。

(六)营造环境,实现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是进一步优化城乡旅游环境。大力实施城镇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工程,打造城镇亮点;加强对景区及沿线周边镇、村的整治、改造与建设,构建“山上游、山下住、景内游、景外住,沟内游、沟外住,湖上游、城内住”的旅游发展空间,减轻景区内资源承载的压力。二是加强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建设生态屏障。旅游景区新上项目必须通过环保评估,坚决杜绝新上有污染的企业,在旅游景区严禁乱砍滥伐、乱采滥挖、乱劈乱炸、乱建乱葬、乱捕滥猎,严禁网箱养鱼和围湖养鱼,严禁在网湖养殖珍珠,严禁在库岛上建房。加强“三废”治理,逐步关闭景区矿井、采石场等严重消耗资源破坏植被的产业和企业。搞好景区移民搬迁。加强对长乐港上游和沿线采矿、选矿对网湖污染的综合治理,保护景区优质空气和水源。同时,9 加强对《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文物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依法保护旅游资源。三是建设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选拔引进优秀旅游人才,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提高窗口行业服务技能,全力营造安全、文明、优质的旅游环境。四是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开拓客源市场。在促销区域定位上,要由近及远,梯次推进。先以黄石、武汉、咸宁、九江等周边城市为重点,逐步向外拓展。在促销媒体上,既要抓新闻造势,更要加强与周边旅行社团的联谊,让利于旅行社;既要抓静的宣传,如在交通要道建立大型宣传牌,在县城建立旅游风光一条街,在公共汽车上刷写旅游广告,也要抓动的宣传,适时举办旅游产品促销活动,提高旅游产品知名度,全面开拓客源市场。

第二篇:发挥雷波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畜牧产业

发挥雷波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畜牧产业 摘要: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畜牧业实现了由传统副业向农业支柱产业跨越,在拉动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在农业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增加,越来越显现出其产业优势。如何将我县畜牧业做大,做出特色,是我县各级、政府着力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就立足我县资源优势,做大特色畜牧产业进行探讨。

【关键词】畜牧产业发展特色雷波资源

一、做大特色畜牧产业的优势剖析

(一)养殖优势。

我县为山地县,全县有可利用天然草场14.56万亩,一年生豆科牧草1.73万亩,芭蕉芋种植被面积8.5万亩,温差小,气候条件适宜,环境污染少,灌溉水质优,拥有养殖的良好环境。适宜的环境条件使我县畜牧业资源十分丰富,养殖历史悠久。

(二)科技保障有力。

我县农民从事养殖业,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养殖技术和娴熟的技能。专门从事养殖试验、示范及技术推广工作均取得显著成效。畜牧部门多年来与多个科研院、所、地区养殖基地等建立了长期的紧密合作关系。通过十几年来的努力发展,建立了动物防疫和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1涌现了一批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型人才,在畜禽品种改良、疫病防治、芭蕉芋发酵养殖、南江黄羊改良本地山羊、小凉山土鸡养殖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全县拥有畜牧兽医技术人员90多人,其中高级畜牧兽医师4人,中初级畜牧兽医师35人,可以承接畜牧高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任务。

(三)区位优势。

雷波位于金沙江中上游,距离国家级巨型电站—溪洛渡电站10公里,南接北接东与相邻。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建设,获得了中央、省、州等各级政府的支持,畜牧项目源源不断地注入我县,无公害肉牛肉羊及芭蕉芋猪生产基地的建立、畜牧科技示范园区的建立。各种力量的汇集,可以更大范围调动、激活我县畜牧生产力资源,促进我县特色畜牧业的发展。

(四)产业优势。

我县拥有标准化规模化生猪养殖基地、山地乌骨鸡养殖基地、小凉山土鸡养殖基地、芭蕉芋猪养殖基地、黄牛细管冻精人工授精站,随着科技进村入户阳光工程的实施,一批高效养殖模式得到推广和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涌现了一批畜牧科技示范户,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种草养畜作为重中之重,加大了资金投入,提高了广大农户发展养殖业,为快速发展我县特色畜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我县做大特色畜牧产业的对策及探讨

我县要进一步发挥优势,打造特色,形成一体化、一条龙的生产格局,强化畜牧业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积极推广畜牧兽医新技术,着力引进先进管理经验、技术,培育重点养殖场(户),招商引资搞好畜产品深加工,提高畜产品附加值,要做大做强特色畜牧产业。

(一)改变养殖模式,强化标准化规模化养殖

一是改变传统的养殖模式,大力推广高效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加快传统畜牧业的提升与改造,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畜牧科技水平,着力打造生猪、家禽、牛羊三大特色养殖。二是适度扩大养殖规模,建立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基地、科技示范园区,积极发展一批产业大户,坚持不懈的抓好品种改良工作,加大良种推广力度,淘劣扩优,去杂扩良,提升品质,增强效益,发展优质畜产品。三是建立联结机制。以经济利益为纽带鼓励、支持现有农户与专业协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组建“协会+基地+农户”或“协会+园区+农户”的发展模式,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二)狠抓品种改良,优化生产结构

一是县委县政府加大种源投入,建2个纯种猪场、5个高标准种禽场和10个标准化的孵化场,形成生猪、鸡、良种繁育体系,力争达到年产各类种猪3万头,优质鸡苗300

万只,鸭苗200万只的生产能力。二是在全县范围内配套建设20个生猪人工授精站,20个黄牛细管冻精人工授精站,负责对各乡镇养殖小区、专业养殖户提供优质配种服务。三是大力发展母猪养殖专业场户和合作社,实现生猪生产的社会化分工。

(三)抓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含量,建立健全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

一是通过创建示范岗位、树立业务标兵、优秀学术领路人等形式,大力营造有利于专业技术人员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把有技术、有思想、有做法、有胆识、有干劲的人才聚集起来,打造成一支精干、务实、廉洁、高效的畜牧兽医队伍,为广大农户提供药品、饲料、牧草种籽、畜牧机械等牧业生产资料及疫病防治、畜种改良、市场信息等为主要内容的多种服务,对农牧民的无偿服务逐步向有偿服务转变,以充分调动牧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不断壮大科技服务体系。二是加强与各农牧业研究院(所)、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创新合作,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或园区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支撑,以产业化为目标的合作机制,提高畜牧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三是加大畜牧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健全科技推广体系,大力推广牧业生产技术,转化、引进、运用畜产品精深加工高新技术,鼓励技术入股,提高畜牧科技含量,积极探索畜产品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四是狠抓畜产品后续加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外界客商的洽谈与协商,积极引进后续加工生产线,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立足自主创新,提高和生产效率,提升畜产品质量和档次。

(四)培育龙头,整合资源优势

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广大农民积极投入,全力扶持、培育壮大一批专业养殖小区、标准化规模化养殖龙头,增强龙头的拉动力。坚持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为主要手段,放手让广大养殖场户进行竞争,按照市场原则,以实力强的养殖场户为龙头,按股份制方式整合本县畜牧加工企业,全力组建生产、加工、贸易为一体的牧业集团公司,增强市场竞争力。

(五)建立市场,活跃流通渠道,培植精品名牌。一是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地有实力的企业建设以本地原料交易为主,产品交易为辅,集收购、储存、销售、餐饮、商务为一一体的特色牧业产品交易中心点。二是建牧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创新营销方式,着力搞活营销,提高市场占有率。鼓励养殖大户积极加入流通协会,政府出台优惠政策,扶植其发展,使广大散养殖户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三是规范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创造宽松的畜牧业流通环境,实现诚信经营。三是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契机,通过招商引资和畜牧项目,完成对我县肉类联合加工厂的创建,达到年屠宰100万头生猪、年宰杀500万只家禽的生产能力。实现畜禽屠宰、分割、包装、冷冻“一条龙”服务,特别注重我县“芭蕉芋猪”、“小凉山土鸡”等精品名牌的打造。

(六)切实加强组织引导,搞好综合服务。

科学规划特色畜牧产业发展目标,以良种良法、深加工为发展方向,应用新技术、新信息、新装备,提升养殖和加工水平。加大对水、电、路、环保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出台扶持招商引资和加工厂的优惠政策,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特色畜牧产业发展,在贷款方面对龙头养殖场户、牧业经营大户给予政策性优惠,并积极引导相关单位、相关部门参与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七)唱响品牌旋律,做大做强特色畜牧产业。

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传媒体,集中力量推出我县特色品牌(芭蕉芋猪、小凉山土鸡等)。组织重点养殖场户参加各种推介会、交易会等吸引外地客商、企业来我县加强交流,全面推介畜牧特色品牌。对我县资源优势以及发展模式、政策等方面进行深入宣传。加强对我县特色畜产品质量及包装的管理,让品牌走出家门,进入市场,走向世界,做大做强特色畜牧产业。

第三篇:发挥生态资源优势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发挥生态资源优势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开创龙湾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新局面

——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汇报材料

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省东南部,长白山系龙岗山脉中段,通化市辉南县境内,2003 年 6 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保护区总面积15061公顷。以火山地貌为基础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物多样性系统及其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保护对象,成为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的主体资源,保护区内的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于1992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总面积8102公顷,其中森林面积6780公顷、水域面积227公顷,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公园规划为“七湾、二顶、一瀑、一漂流”十一大景区,即三角龙湾、大龙湾、二龙湾、小龙湾、东龙湾、南龙湾、旱龙湾、吊水壶水瀑布、龙湾漂流、金龙顶山和四方顶山。

龙湾主体旅游资源是古地质年代龙岗山脉频繁的火山运动形成的众多火山口湖、火山锥体以及由此构成的火山地貌奇观和历经上百万年进化形成的森林植被景观,因此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兼具山林风光与火山地貌风光的资源品性,被中外地质学家誉为 “中国空间密度最大的火山口湖群”和“世界最典型的玛珥湖群”。由于景色优美、管理规范、科研价值高,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摄影创作基地、吉林省平安旅游景区、全国低碳旅游试范区、吉林省知名品牌、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成员、东北优秀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2014年,作为中国国家森林公园的唯一代表,成功入选首批“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生态保护地绿色名录”,成为世界二十四个入选成员单位之一,为龙湾增添了一张亮丽的世界名片。(如领导要了解IUCN的有关情况,可做如下说明:IUCN,即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全球性环保组织,在国际环境公约和政策等方面拥有重要影响力。“绿色名录”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全球自然资源及其环境保护领域推出的新倡议,重点推出保护地资源价值和管理保护方面的国际荣誉,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判定管理良好保护地的国际标准,在自然保护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2014年,龙湾景区共接待中外旅客35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实现1850余万元,旅游相关从业人员达到1500人,旅游业已成长为全局新兴支柱产业,同时极大地带动了关联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林区富余职工和居民就业,基本形成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三者兼顾并济、相得益彰的良好势头和局面。

在培育和壮大旅游产业中,保护区管理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加快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按照“统一规 划、合理开发、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的原则,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突出发展重点,强化发展措施,努力促进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龙湾生态旅游发展的成效、现状及特色

(一)科学规划景区、有机整合资源,持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1999年,辉南县政府聘请北京师范大学编制《辉南县旅游总体规划》,该规划以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为主体,并将公园规划为“七湾、一瀑、两顶”十大景区,遵循该《规划》,我局确立以保护为主的旅游开发建设思路,将旅游景区和旅游服务区分隔开来,斥资100余万元清除了旅游景区内原有的餐饮住宿设施和对环境、水体有污染危害的经营项目,坚持轻体量、生态化、人性化的方式,侧重了对三角龙湾、大龙湾、吊水壶等三个景区的开发与建设,在近9年的时间内,累计投资近7600多万元,修建和完善了景区旅游公路、园区旅游步道、景观桥涵、停车场、游船码头、休憩区,景区出入口和旅游交通标识、指示标识、安全警示、解说标识以及垃圾箱、垃圾焚烧炉等旅游基础设施。多数设施和建筑广泛的采用了当地石、木材料与轻体量的设计风格,与自然环境协调、融合,反映了“石碍路不移,树挡道不伐”,尊重自然、保护资源和环境的生态旅游理念。得到游客的认同和好评。同时新建和改扩建成玛珥湖山庄、大龙湾酒店、三角龙湾酒 店、金龙山庄等一批高、中、低档旅游接待服务场所;购置了生态环保的游艇、画舫、救生艇、电瓶观光车、雪地摩托等旅游观光设备;开发了青少年素质拓展、实弹射击、溜索等体验项目。使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具备了较为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

2008年,我局在省林业厅和省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聘请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编制了《龙湾旅游区总体规划暨重要节点详细规划》。本次规划立足于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和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环境的关系,更加强调了科学保护和开发的原则,将原《规划》中的二龙湾、小龙湾、东龙湾、南龙湾四个已经划归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的景区,定位于严格保护下的区域,不予实施科考以外的任何形式的旅游活动,在发展方向上强调了关联产业开发和旅游经济链的延伸,在空间结构、景区布局、产品定位、市场定位、形象定位、项目支撑等方面均体现了现代旅游发展观念,《规划》的广度和深度及可操作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本次规划的指导下,我局侧重了景区资源的有机整合,将三角龙湾和旱龙湾组成一个景区,展示火山口湖与湿地景观组合的魅力;把大龙湾和吊水壶景区利用3700延长米的木质栈道相连接,形成一个集流泉、飞瀑、湖泊、森林穿越于一体的生态观光景区;另外,开发了四方顶登山康体游项目和龙湾漂流项目,从整体上提升了景区的品 味与可游性和可参与性,有效的扩大了景区的容量,丰富了景区的游赏内容、延长了游客驻留景区的时间,扩大了旅游消费需求的空间,促进了旅游关联产业的发展。

(二)发挥资源优势、扩大产业规模,惠及职工和社区居民

在开发森林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开发森林生态旅游,不一定必须依靠所谓的“大山名川”。温和的气候、适中的海拔、优美的林相、良好的生态、普通的溪流、淳朴的民风、独特的物产和美食、甚至是清新的空气,都可视为旅游资源,通过科学的规划、精心的设计和人性化的建设就可以打造出宜人的森林游憩区和游赏线路。目前,龙湾景区已经不仅局限于龙湾国家森林公园,而是在逐渐成为一个更大范围的旅游区概念,并在全省旅游格局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景区规模的扩大、旅游产品的丰富,客流量的递增,促进了旅游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旅游食宿服务业、小商品零售业、交通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及旅游纪念品开发等产业围绕着旅游中的吃、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迅速兴起。景区的开发建设和关联产业的发展明显的缓解了林企改革富余人员以及林区社会的就业压力,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现回聘全局一次性安置职工276人,在景区从事其他服务业的富余职工达740余人,林区社会从事旅游关联产业的人员达3000余人,他们的年均收入达 20000元左右。更为重要的是旅游服务业的发展,逐渐扭转了林区社会中以蚕食林木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为森林资源的保护、林业的休养生息优化了环境。十二五期间,全局的旅游收入已经赶超木材生产的收入,基本实现由“砍树”向“看树”的转变,在转变经营方式中探索出一条崭新和充满希望的发展之路。

(三)强化旅游管理、增强宣传力度,不断开创旅游推介工作新局面

随着旅游规模的扩大,我局在旅游经营管理上不断强化力度。以原来林场管理机构为基础,将公园的各个景区(点)实行统一管理,成立了龙湾旅游公司和龙湾森林旅行社,组建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局机关增设旅游管理开发办公室,并安排一名副局长主抓旅游工作,建立起职责明确、层次清晰的管理体系。在管理上连续几年来坚持抓管理人员、职能人员、服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和服务意识教育,不断强化制度建设,尤其是通过ISO2000和ISO14000管理体系认证,建立健全了旅游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标准,并成为通化市质量监督局建立地方旅游管理和服务标准的依据和基础。通过各项制度的建立和施行,景区以及所辖服务单位的管理和服务逐渐步入规范化。

把景区建设好、管理好、宣传出去,是开展旅游工作的三步曲。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局不断创新景区旅游产 品和旅游资源的营销、推介形式,总结出一套适合自身实际、重点突出、定位准确、富有成效的营销方式和招徕措施;首先我们确立了巩固以长春市为中心的本省市场,发展以沈阳市为中心的辽沈市场,北辐哈尔滨、南辐京津及长三角地区的市场营销宣传思路。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及常规形式进行强势推介。利用图文、声像(风光片、画册、彩页传单、张贴画、贺年卡、导游手册、风光扑克等)资料,通过赠送、散发、张贴、销售等形式对景区进行适时宣传。利用电视、干线公路路牌、公交车体等高端媒体广告,打造景区品牌形象,扩大景区的知名度;通过举办节庆活动巩固和提高景区影响力及亲和力,每年5月举办的中国吉林“龙湾野生杜鹃花卉旅游节”,现已经成功地连续举办了八届,借以营造每年的旅游强势氛围,收到了很好启动的效果和宣传效应;利用网络推广拓展终端市场。作为现代传媒手段,我们感觉到互联网络既可以推介宣传景区,也可以开展“点对点”旅游接待商务,是景区低成本走进广阔终端市场的重要途径。我们在2005年就已建立龙湾旅游网站,并通过网络域名链接等方式和措施进行名址推广,通过互联网络与外阜的旅行社建立业务联系,现已与省内外300余家旅行社建立了旅游合作关系,保持了游客总量逐年递增的良好势头。

(四)保护与发展并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存,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 无论是在景区建设、旅游管理、资源推介,我们始终把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的生态旅游理念融入到具体的措施和活动中,把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过程,作为生态文明展示与培育的平台和载体。特别是在每年一度举办 “龙湾野生杜鹃花卉旅游节”的活动中,我们都精心设计一个生态保护主题,宣传景区的特色资源及其保护的意义,引导林区社会居民摒弃 “靠山吃山”随意索取生态资源的陈旧生产、生活方式,以新的资源价值观,来审视和对待旅游景区和保护区内所有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倡导生态、环保、文明旅游行为,培育生态文明新风尚。

正是由于龙湾在保护与发展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2014年,作为国家森林公园的唯一代表,通过层层审核,成功入选首批“IUCN生态保护地绿色名录”,这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认可,更多的却是责任和鞭策。

二、开展龙湾生态旅游的探索和突破

一是开发建设,必须要有科学、严谨、规范的总体规划作为指导,旅游总体规划的制定必须以保护区总体规划为基础,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规划执行。

二是旅游工作一定要走出去,只有走出去才能开阔眼界,才能学习到优秀景区的管理经验和先进做法,才能做到理念结合实践,为我所用。

三是要根据龙湾生态资源的特色,未来的发展重点应该 向科研考察、科普教育方面倾斜。

三、影响龙湾生态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

自从2012年开始,龙湾旅游业增速整体放缓,旅游直接收入始终在2000万左右徘徊,分析根本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成为了龙湾旅游业发展的桎梏:

(一)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

一是林业系统没有专门列支的旅游建设专项资金,无法得到系统内部的专项资金支持;二是龙湾自身产业赢利程度不强,主要是人员多(原因是为缓解林区富余职工就业压力),没有富余资金投入旅游产业;三是招商引资力度不够,无法得到社会优良资金的注入(景区在保护区内项目落实受到保护政策及法规的限制)。因此,龙湾景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只能以“滚雪球”方式发展,速度不快,目前,景区内许多基础设施,都已达到了使用周期和超过使用年限,更新和维护的费用比较大,尤其是以下三个方面成为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旅游公路建设。高速抚民出口(龙湾公园大门至龙湾主景区)旅游公路全长36.2公里,使用年限已经达到了13年,加之因修高速公路运料,路面被重车碾压而破损严重,部分路段已经失去了维修的价值,修建旅游公路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二是旅游生态停车场硬化建设工程,五个分景区停车场建设面积35000平方米,建设资金1000万元(最低也需520万元);三是旅游公共厕所建设项 目,按照国家旅游局对旅游公共厕所设施的标准要求,景区内仅有两座达标,仍有16个厕所需要重新建设,建设资金800万元。上述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仅凭我局一己之力实难承负。

(二)林业和土地政策制约发展

由于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凡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就会涉及到土地用途改变、保护政策禁止等问题,从而造成不建设就满足不了旅游接待的需求,建设就违规的现象。例如:停车场拓宽硬化、旅游公共厕所建设、旅游服务接待场所建设等等。

(三)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和战略指导

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属于林业系统内的产业,又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很多旅游设施特别是旅游接待设施场所的建设项目在生态保护措施越来越严厉的形势下,很难落地景区内,所以龙湾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保护区以外的发展空间,需要一个区域性的总体发展规划,以整合资源解决发展空间及产业、产品布局的问题。

森林旅游作为我省旅游的主要成分和优势,应当得到政府的战略性组合及战略性指导,以避免同类竞争和短期行为及无序开发。

目前,我们正在探讨和尝试,通过旅游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试图组建内部股份制,效仿长白林业局大戏台河旅游 区的做法,与长白山旅游建设集团建立利益共同体或股份制公司实现资源共享、区位互补、扩展空间、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形成长白山大旅游的格局的目的,(长白山旅游建设集团也有这的样意愿)。

四、关于促进生态旅游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建立科学、专业、规范的旅游指导体系,我省林业生态旅游和湿地旅游已成规模,各项事业的发展都需要有专业指导相扶持,因此,省林业厅应该抽调旅游专业人员,成立专门的旅游管理机构,以适合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二)应该建立起协调沟通机制,打破行业壁垒,特别是加强省林业厅与省旅游局的协调沟通,有利于旅游专项资金的争取、申报项目的扶持。

(三)省厅应该设立系统内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促进系统内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四)做好保护政策的协调工作,特别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上涉及到的政策性问题,能够帮助协调解决。

以上内容是汇报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请给予批评指正。

第四篇:全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推动襄樊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全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推动襄樊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由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轨,是当前旅游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我们襄樊旅游经济发展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只有自觉顺应当前旅游经济发展趋势,牢固树立大旅游观念,不断强化整合意识,坚持把襄樊旅游放在湖北乃至华中地区进行审视定位,全力整合襄樊内部及其同周边地区的旅游发展要素,襄樊旅游经济才有可能在新一轮旅游大发展中有所作为。

一、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是发展旅游经济的必然趋势第一,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是旅游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旅游经济是一种行业跨度大、产业关联度高的复合性经济,具体包含“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旅游业本身所具有的这种属性,客观上要求必须对其六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有效整合。否则,就会因为某一个环节的“瓶颈”制约,引发起一种连锁效应,制约整个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由于旅游消费者(游客)层次不同,对同一要素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以住宿为例,有的游客要求豪华,有的游客要求经济,还有的要求方便,等等。游客的这种多样性、个性化需要,客观上要求不仅要对旅游各要素之间进行整合,而且要求对同一要素也要不断进行整合。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实际上是旅游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第二,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是实现旅游经济向集约方向发展的根本途径。旅游经济是一种开放式经济,在发展初期,普遍带有粗放经营的特点,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但是,随着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粗放式的旅游经营已很难给经营者带来效益。因此,实行集约式经营已是大势所趋。通过大力整合旅游要素,既可以促进提供不同服务的旅游企业实现优势互补,形成集聚规模效应,又有利于提供相同和不同服务的各个旅游企业共同组成一个地区的整体旅游形象,增加整体旅游吸引力,同时还能够提高一个地区水、电、路、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节约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等等,这些正是实行集约式经营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因此,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究其实质就是在旅游领域实行集约经营。第三,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是创新产品、提高招徕游客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市场充分发育之后,产品创新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同其他产品一样,旅游产品也必须依靠不断创新才能招徕、吸引游客,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一般而言,创新旅游产品主要就是对不同景区景点进行挖掘、进行整合。如古隆中,根据编排组合不同,可以成为“三国旅游”产品的一部分,也可以成为“诸葛亮”旅游产品中的一部分,还可以作为“中华名人”旅游中的一部分,甚至还可以作为“中华智慧之星”旅游产品中的一部分,等等。因此,创新旅游产品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对旅游发展最基本的要素——旅游景区进行不断整合的过程。换句话说,不断整合重组旅游景区景点,本身就是对旅游产品进行创新。因此,离开了对景区景点的整合,旅游产品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旅游经济发展也势必会走入死胡同。

二、襄樊旅游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大力整合旅游要素来解决近几年来,襄樊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载体,大力实施“一把手”工程,使旅游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截止2003年底,全市共发展起对外开放的旅游景区29处,旅行社26家,涉外星级宾馆52家,各类旅游团队接待推荐单位17家,旅游从业人员达到13000余人。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行业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也日趋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旅游业的发展要素及内部结构不尽合理。集中表现为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旅游交通等要素行业十分薄弱,全市100多家各类旅游企业中,甚至没有1家合乎规范的旅游车船公司、旅游购物商店和旅游娱乐场所,与宾馆饭店、旅行社和景区等要素行业存在着严重不对称性。这种结构失衡的状况不仅在“游、购、娱、食、住、行”旅游六大要素明显存在,而且在同一要素行业、同一区域布局之中也不同程度存在,如酒店、景区分别以二星、三星和1A、2A居多,一星、四星和3A、4A属凤毛磷角,又如我们的26家旅行社,八成以上都分布在市区,且只有1家国际社,等等。凡此种种,已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产业素质提高。二是旅游产品的品种结构过于单一。目前,全市虽然开发出了襄樊名城一日游、汉江水上一日游、荆山原始生态三日游、薤山、温泉休闲度假等一批旅游产品,并已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从产品类型看,襄樊旅游产品全部以观光产品为主,结构单一,没有形成观光产品、度假产品、专项产品、特种产品等成龙配套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三是襄樊的旅游景区、项目对游客缺乏吸引力。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目前,襄樊虽然已经拥有29家对外开放的旅游景区,但是,由于这些景区既非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又非我有人无的独具创意的特色旅游项目,知名度十分微弱。因此,很难激发200公里以外的中远程游客专程前来旅游观光的兴趣。以襄樊唯一的国家4A级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诸葛亮隐居地古隆中为例。古隆中虽然为襄樊独有,但是诸葛亮遗迹全国比比皆是,如南阳卧龙岗、成都武候祠等,论规模、论名气都比古隆中要大,游客要了解诸葛亮来古隆中的可能性自然会小之又小。这些问题,都直接制约了我市旅游经济快速发展,迫切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整合进行解决。因此,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是襄樊快速发展旅游经济的唯一选择。

三、大力整合襄樊旅游发展要素应采取的对策整合旅游发展要素,既涉及到“食、住、行、游、购、娱”要素及其内部之间的整合,又涉及到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之间的整合。无疑,这就必须依靠市场这双“无形的手”和政府这双“有形的手”加以控制和引导:一是按照有进有退的原则,实现旅游要素及其内部之间的合理配置。要从襄樊的实际出发,突出对旅游交通、旅游购物和旅游娱乐等薄弱环节的支持、扶持力度。一方面,要针对性地制订出台收费、信贷等优惠政策,引导调控、鼓励支持各类资本、各

第五篇:全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推动襄樊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全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

推动襄樊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由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轨,是当前旅游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我们襄樊旅游经济发展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只有自觉顺应当前旅游经济发展趋势,牢固树立大旅游观念,不断强化整合意识,坚持把襄樊旅游放在湖北乃至华中地区进行审视定位,全力整合襄樊内部及其同周边地区的旅游发展要素,襄樊旅游经济才有可能在新一轮旅游大发展中有所作为。

一、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是发展旅游经济的必然趋势

第一,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是旅游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旅游经济是一种行业跨度大、产业关联度高的复合性经济,具体包含“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旅游业本身所具有的这种属性,客观上要求必须对其六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有效整合。否则,就会因为某一个环节的“瓶颈”制约,引发起一种连锁效应,制约整个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由于旅游消费者(游客)层次不同,对同一要素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以住宿为例,有的游客要求豪华,有的游客要求经济,还有的要求方便,等等。游客的这种多样性、个性化需要,客观上要求不仅要对旅游各要素之间进行整合,而且要求对同一要素也要不断进行整合。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实际上是旅游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

第二,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是实现旅游经济向集约方向发展的根本途径。旅游经济是一种开放式经济,在发展初期,普遍带有粗放经营的特点,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但是,随着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粗放式的旅游经营已很难给经营者带来效益。因此,实行集约式经营已是大势所趋。通过大力整合旅游要素,既可以促进提供不同服务的旅游企业实现优势互补,形成集聚规模效应,又有利于提供相同和不同服务的各个旅游企业共同组成一个地区的整体旅游形象,增加整体旅游吸引力,同时还能够提高一个地区水、电、路、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节约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等等,这些正是实行集约式经营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因此,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究其实质就是在旅游领域实行集约经营。

第三,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是创新产品、提高招徕游客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市场充分发育之后,产品创新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同其他产品一样,旅游产品也必须依靠不断创新才能招徕、吸引游客,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一般而言,创新旅游产品主要就是对不同景区景点进行挖掘、进行整合。如古隆中,根据编排组合不同,可以成为“三国旅游”产品的一部分,也可以成为“诸葛亮”旅游产品中的一部分,还可以作为“中华名人”旅游中的一部分,甚至还可以作为“中华智慧之星”旅游产品中的一部分,等等。因此,创新旅游产品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对旅游发展最基本的要素——旅游景区进行不断整合的过程。换句话说,不断整合重组旅游景区景点,本身就是对旅游产品进行创新。因此,离开了对景区景点的整合,旅游产品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旅游经济发展也势必会走入死胡同。

二、襄樊旅游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大力整合旅游要素来解决

近几年来,襄樊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载体,大力实施“一把手”工程,使旅游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截止2003年底,全市共发展起对外开放的旅游景区29处,旅行社26家,涉外星级宾馆52家,各类旅游团队接待推荐单位17家,旅游从业人员达到13000余人。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行业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也日趋突出,主要表现为:

一是旅游业的发展要素及内部结构不尽合理。集中表现为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旅游交通等要素行业十分薄弱,全市100多家各类旅游企业中,甚至没有1家合乎规范的旅游车船公司、旅游购物商店和旅游娱乐场所,与宾馆饭店、旅行社和景区等要素行业存在着严重不对称性。这种结构失衡的状况不仅在“游、购、娱、食、住、行”旅游六大要素明显存在,而且在同一要素行业、同一区域布局之中也不同程度存在,如酒店、景区分别以二星、三星和1A、2A居多,一星、四星和3A、4A属凤毛磷角,又如我们的26家旅行社,八成以上都分布在市区,且只有1家国际社,等等。凡此种种,已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产业素质提高。

二是旅游产品的品种结构过于单一。目前,全市虽然开发出了襄樊名城一日游、汉江水上一日游、荆山原始生态三日游、薤山、温泉休闲度假等一批旅游产品,并已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从产品类型看,襄樊旅游产品全部以观光产品为主,结构单一,没有形成观光产品、度假产品、专项产品、特种产品等成龙配套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

三是襄樊的旅游景区、项目对游客缺乏吸引力。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目前,襄樊虽然已经拥有29家对外开放的旅游景区,但是,由于这些景区既非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又非我有人无的独具创意的特色旅游项目,知名度十分微弱。因此,很难激发200公里以外的中远程游客专程前来旅游观光的兴趣。以襄樊唯一的国家4A级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诸葛亮隐居地古隆中为例。古隆中虽然为襄樊独有,但是诸葛亮遗迹全国比比皆是,如南阳卧龙岗、成都武候祠等,论规模、论名气都比古隆中要大,游客要了解诸葛亮来古隆中的可能性自然会小之又小。这些问题,都直接制约了我市旅游经济快速发展,迫切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整合进行解决。因此,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是襄樊快速发展旅游经济的唯一选择。

三、大力整合襄樊旅游发展要素应采取的对策

整合旅游发展要素,既涉及到“食、住、行、游、购、娱”要素及其内部之间的整合,又涉及到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之间的整合。无疑,这就必须依靠市场这双“无形的手”和政府这双“有形的手”加以控制和引导:

一是按照有进有退的原则,实现旅游要素及其内部之间的合理配置。要从襄樊的实际出发,突出对旅游交通、旅游购物和旅游娱乐等薄弱环节的支持、扶持力度。一方面,要针对性地制订出台收费、信贷等优惠政策,引导调控、鼓励支持各类资本、各种人才进入这些领域“开店办厂”、投资兴业,谋求发展;另一方面,要按照“规范”与“发展”并重的思路,结合旅游市场秩序整顿,淘汰一批规模小、档次低的旅游企业,扶持壮大一批实力强、管理好的旅游企业,培育、发展一批填补行业真空地带的旅游企业,推动旅游六要素之间以及同要素的不同结构的合理配置,实现整体结构的优化。

二是坚持有分有合的原则,开发创新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特色鲜明、内容多样、结构合理的旅游产品是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襄樊具有人文、山水和环境资源相得益彰的整体优势,尤其是群山、汉水、原野与古城和谐搭配,形成了个性鲜明的“山水城古风公园”。因此,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牢固树立襄樊旅游一盘棋的整体思路,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分阶段、分步骤地整合创新市域内旅游产品。其一,抓好现有观光旅游产品的巩固提高。依托米公祠、古隆中、古城墙、绿影壁、古邓城、水镜庄、承恩寺等历史文化遗存,南、保、谷等县的自然山水生态,以及诸葛亮广场、滨江大道、沿江大道等现代城市建设成果,按照不同主题、不同思路进行不断整合,推陈出新,使襄樊名城一日游、荆楚生态二日游、三日游等一批观光产品永葆青春活力。其二,大力培育完善旅游度假产品。网络鱼梁洲分时度假村、汉江娱乐城、保康温泉、谷城薤山等重点度假景区,加强宏观调控和微观指导,避免非度假区域内的度假设施低水平、重复建设。有意引导资金、企业进入城市现有度假区,强化景区内度假设施的配套建设,完善其度假功能,逐步培育出在鄂西北一代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度假旅游产品。其三,深度开发特种和专项旅游产品。牢固确立“大旅游,大产业”的总体发展思路,把发展旅游与发展农业、发展工业和发展宗教事业等结合起来,加大对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老河口梨花湖、二汽试车场等工农业旅游专项产品,以及广德寺、真武山等宗教旅游产品的规划、设计、包装、促销力度,大力培育具有襄樊特色和市场影响力的特种及专项旅游线路,逐步建立起能够满足适应不同层次游客需要的多元化产品结构体系。

三是按照有扬有弃的原则,整合周边资源发展区域旅游。区域旅游的形成主要是以空间结构为基础,以交通联系、产品联系为纽带。襄樊作为鄂渝川陕渝毗邻地区的一个中心城市,在旅游目的地、旅游集散地建设上具有较强的区域空间优势:从交通区位看,襄樊位居华中腹地,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全国重要的交通中心之一;从城市区位看,襄樊又是武汉、西安、重庆三大经济区的最佳结合点;从旅游区位看,襄樊又是神农架、武当山、大三峡、明显陵、西安、四川等全国风景名胜地的重要连接点。特别是与襄樊相距不到200公里范围内,聚集了一大批在全世界范围内均具有一定垄断优势的自然、文化遗产,如神农架、武当山、大三峡、明显陵等。这些,构成了整合景区资源,发展襄樊、神农架、武当山、三峡旅游区域的外部基础。因此,只要我们能够遵循区域旅游的经济规律,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精、人精我奇”的开发建设理念,规划设计、开发建设一批与神农架、武当山、明显陵、大三峡等周边著名景区景点风格相异、结构互补的旅游项目,合作开发一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我难分”的旅游产品,创新一批包括襄樊知名景点在内的“五日游”、“七日游”等旅游精品、极品和绝品旅游线路,与他们共同创造一种“集体吸引力”,满足游客希望多游几地、旅游企业希望多地经营的愿望,形成合作各方双赢、共赢的良性发展格局,借此推动襄樊旅游快速健康发展。

下载发挥资源优势 培育特色品牌 推动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挥资源优势 培育特色品牌 推动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推动襄樊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由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轨,是当前旅游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我们襄樊旅游经济发展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只有自觉顺应......

    培育高品位产业 推动高质量发展

    培育高品位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县人民政府副县长**(2019年2月)***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脱下国家贫困县的帽子,责任更重了,压力更大了,动力也更足了。在这个***发展史上的重......

    打造红色文化平台推动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2.14)

    打造红色文化平台 推动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 瓜州文化遗存众多,无论是古遗存分布还是国宝级单位,数量均多于周边县市,境内还有许多异于中东部地区......

    如何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陡水旅游产业 文档[范文]

    如何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陡水旅游产业周赟婕刚进入陡水镇,立刻被秀丽的山川、美妙的湖泊所吸引。映入眼帘的,是群山环抱的陡水湖。湖面开阔,高峡平湖;波平如镜,烟波缭绕;湖岛相间......

    发展旅游产业推动兴县富民

    旅游产业在世界上被誉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在我国,旅游产业是目前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消费结构将进一步由温......

    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凉州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自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起,一直就是河西乃至西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重镇,素有“四凉京华,河西都会”之称。千百年来,生活在凉州这片沃土的......

    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凉州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自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起,一直就是河西乃至西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重镇,素有“四凉京华,河西都会”之称。千百年来,生活在凉州这片沃土的......

    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凉州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自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起,一直就是河西乃至西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重镇,素有“四凉京华,河西都会”之称。千百年来,生活在凉州这片沃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