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切实发挥组织工作在推进桥头堡建设进程中的作用
以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为契机助力非公党建工作上新水平
7月27日,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全省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深入贯彻省委十届九次全会以及中央和省委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省工商联工作的意见》精神,研究部署加强和改进我省工商联工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创先争优领导小组副组长方锐参加会议并在会上围绕三个方面作了重要发言。
一、切实发挥工商联在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中的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和省委《意见》都明确提出,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支持所在企业建立党的组织,为党组织开展活动、发挥作用提供必要条件;重视工商联党组协助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近年来,全省各级组织部门会同统战部门、工商联,不断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在组建党组织、健全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引导培养出资人、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共有非公有制企业26.9万多家,党员16万多名。有党员的非公有制企业3.6万多家,已建立党组织的3.42万家,党组织应建尽建率达95%,其中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2万多家,党组织覆盖率达98.8%。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省委统战部会同省工商局、工商联等单位,成立全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小组,下发指导性意见,推动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党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下一步,各级组织部门将进一步加强与工商联的联系、协调,以创先争优为契机,切实加大工作力度,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不断上新水平。一要抓组织覆盖。重点加强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注重探索建立以外来务工人员地籍为单位的党组织,纳入当地党委的工作范围,注重利用网络等现代科技建立党组织,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到今年年底,努力实现在职员工50人以上的有党员、100人以上的单独建立党组织,党员100%纳入组织有效管理。二要抓作用发挥。结合非公有制企业的实际,积极探索有效途径,注重发挥党组织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的保证作用,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方面的监督作用,在团结党员和员工方面的凝聚作用,在加强群团组织建设方面的领导作用,在维护各方合法权益方面的协调作用;注重吸收优秀流动党员参与流动党员或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增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三要抓党群共建。以党组织建设带动工会、共青团建设,以工建促党建,以团建服务党建,做到共建组织、共建队伍、共建基地,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内容不断丰富,活力不断增强,真正为业主所肯定、党员和员工所欢迎。四要抓支持保障。按照汪洋书记的指示精神,我们一方面积极与省人大法工委以及广州、深圳、珠海、汕头等有地方立法权的4个市沟通协商,探索制定在“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的地方性法规,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提供政策保障。另一方面,在惠州市惠东县和东莞市大朗镇建立试点,探索建立以财政拨一点、党费给一点和党员捐一点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必要条件。
二、切实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是我省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去年底,全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总数为1110多万人,约占全省人才资源总数的67%。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人才工作,有利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组织部门将会同统战部门、工商联等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落实“人才强企”措施,加快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一要坚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按照党管人才原则,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加强领导。政府在人才培养、引进、评价、使用等方面的各项政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平等享受;政府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资金扶持、项目申请、课题招标、成果申报等公共资源,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平等开放;政府开展人才宣传、表彰、奖励等方面的活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平等参与。二要坚持转变观念、完善机制。适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迅速发展的需要,制定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的职称评定、人才流动、档案管理、自主创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培训、表彰奖励等方面作出规定,消除各种观念障碍和体制机制性障碍,努力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三要坚持整体规划、统筹开发。围绕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等环节,切实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纳入整体人才发展规划,明确工作目标要求,研究落实具体措施。既要注重人才数量的增长,又要注重人才素质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既要抓好本土人才的培养,又要大力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既要充分发挥产业对人才的集聚作用,又要搭建干事创业平台、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既要做好对人才的基础性培训,又要分层次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培训,努力促进人才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要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后备人才培养,到2015年,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总量达1240万人;到2020年,达1380万人。
三、切实加强各级工商联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是关键。近年来,各级组织部门在党委领导下,主动与统战部门加强沟通合作,注意将工商联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纳入干部工作总体规划,作为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做好班子成员培养选拔工作,着力选好配强工商联领导班子;在干部教育培训、挂职锻炼、轮岗交流等方面,统筹考虑,给予积极支持;抓住换届契机,推动工商联领导班子建设,使班子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组织部门将继续加强与统战部门、工商联党组协调配合,积极主动地做好配班子、选干部的有关工作,为做好新时期全省工商联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一要选好配强领导班子。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注重从思想政治素质、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水平,以及是否热爱工商联事业、熟悉经济工作和党的统战政策、具有代表性等方面综合考虑,选好配强工商联领导班子,特别是领导班子正职。二要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工商联领导班子中的党内外、专兼职人员,要优化配备、形成合理结构。注意把综合素质好、各方面表现优秀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选拔到各级工商联领导班子中来,积极发挥领导班子中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作用,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三要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教育引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四要切实加强工商联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着眼统一战线和工商联事业长远发展,结合贯彻落实我省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和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加大工商联机关干部教育培训、轮岗交流、选拔使用等工作力度,建立健全培养、考核、激励机制,全面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干部队伍。
(广东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小组办公室)
切实发挥组织工作在推进桥头堡建设进程中的作用 围绕桥头堡建设抓好创先争优活动。一是在立足本职工作中创先争优,把“五个好”、“五带头”的要求与单位实际和党员岗位特点结合起来,发动和组织广大党员在推进桥头堡建设中创先争优。二是在服务人民群众中创先争优,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做实事。三是在加强基层组织中创先争优。着力找准党建工作与城乡改革发展的结合点,构建城乡统筹的党建工作新格局,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四是在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中创先争优。把创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和党建工作示范点作为重要抓手,组织开展“百强党组织、百佳书记、百优党员”创建评比和“评星晋级”活动,以点带面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在推进桥头堡建设中形成比学习、比工作、比奉献和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围绕桥头堡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是扎实开展政治思想理论建设。继续采取“五用”措施深入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各级领导班子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边疆稳定的能力和水平。二是积极推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改进公开选拔方式。探索建立科学的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方式,拓宽党委选人用人视野。三是坚持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加强年轻干部党性修养和实践锻炼,有计划地安排有发展潜力但缺乏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的年轻干部到基层和复杂环境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使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结构和能力得到提升。加大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坚持和完善从基层考录公务员制度,加大从农村、社区考录公务员力度,确保基层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四是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拓宽来源渠道,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从大学生“村官”、致富能手、退伍军人、机关干部、外出务工返乡农民党员中培养选拔村干部。加强教育培训,强化学历教育,确保农村基层干部能定期“充电”,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监督管理,定期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考核测评,加强对村干部发挥作用情况的经常性排查,对不合格的村干部及时进行调整。围绕桥头堡建设加强人才培养。要按照桥头堡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力度,切实为桥头堡建设提供合格人才。一是加快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国家和省、州重大人才培养计划、重大科研和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积极培养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抓好党政领导人才、企业经营管理者、各领域高级专家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努力培养一批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农村致富带头人。二是加大招才引智力度。组织实施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培养工程,紧缺人才引进工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才振兴工程,乡土人才培养工程”四大工程,围绕桥头堡建设需要,加强外向型经济干部人才队伍储备与建设,借外智、用外脑,解决我州人才“急用”问题,同时以最好的服务、最优良的环境、最大的诚意聚集人才、留住人才。三是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完善和实施全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建立完善人才评价、人才流动、人才激励机制,为各类人次施展才华创造条件、提供机会、搭建舞台。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我州《关于进一步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的实施意见》,把人才优先发展的目标落到实处。
围绕桥头堡建设强化基层组织。一是继续推进基层党建“五项工程”。加大农村党员发展工作力度,提高党员综合素质,努力培养素质高、品质好、致富能力强的农村带头人,完善“农民服务站”等为民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红旗飘飘”工程,进一步构建“红旗升起来,党建抓起来,队伍强起来,形象树起来”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完善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强化激励保障措施,逐步提高村组干部待遇,加大在优秀村(社区)干部中考试录用乡(镇)机关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人员力度。积极从优秀村干部中公开选拔乡镇领导干部,逐步解决基层组织无人办事、无钱办事、无章理事的现象,使村(社区)干部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三是继续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在已全部完成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任务的基础上,按照“八有”标准配备好党组织活动室内部基本设施。加快村民小组党员活动室建设,逐步实现全州边境一线有10名以上党员的村民小组党支部有一个党员文化活动场所。四是加快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建设。在全面完成全州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建设任务的前提下,在“建、管、用”上下工夫,做到建设完备、管理科学、成效明显。五是不断创新边疆基层党建工作形式。积极探索“边疆和谐型党建模式、产业协会型党建模式、市场流动服务型党建模式”等十种党建工作模式,以党的建设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围绕桥头堡建设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抓住机遇,围绕桥头堡建设的需要培养干部和人才,为推进全州桥头堡黄金口岸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干部人才支撑。整合资源,采用“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抓好基层干部培训和领导干部在线学习。勇于创新,努力形成各级党委党政部门人才培训均等教育的机制。发挥优势,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干部培训的水平和质量。形成合力,完成好“十一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谋划好“十二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围绕桥头堡建设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结合德宏桥头堡黄金口岸建设重大战略部署的推进,组织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相关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方面的特殊政策,确保桥头堡建设取得实效。
第二篇: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第六次全国律师代表大会14日在京隆重召开,这是全国律师界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必将对新时期律师工作的改革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推动我国广大律师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罗干同志亲切接见了与会代表,***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中央领导同志对律师工作的关心和重视,充分体
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律师的殷切期望。我们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国广大律师表示亲切的慰问,向受到表彰的优秀律师和优秀律师事务所致以崇高的敬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深入推进,我国的律师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律师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去年以来,律师行业以中央领导同志指示为指导,围绕建设一支“坚持信念、精通法律、维护正义、恪守诚信”的高素质律师队伍的目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律师队伍集中教育整顿活动,深入开展思想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规范律师和法官的相互关系,规范律师事务所的内部管理,规范律师的个人执业行为。通过教育整顿活动,律师队伍的执业思想进一步端正,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初步解决,47名违法违纪律师被吊销执业证书,律师队伍党建工作得到明显加强,诚信为民的社会形象得到改善。当前,广大律师已经成为维护司法公正、促进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回顾往昔,律师业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展望未来,律师业面临着更加辉煌的前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为律师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进一步强化了律师的社会功能和历史使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形成进一步拓展了律师的服务空间,东中西部区域协调发展的整体战略部署以及党和国家其他重大方针政策的实施在更大程度上丰富了律师的执业内容,广大律师的精神面貌在教育整顿之后焕然一新,投身国家经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热情更加高涨,律师工作正处于重要发展机遇期。广大律师应当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进一步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和执业能力水平,更加胜任地肩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任务和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要求广大律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发挥专业优势和法律咨询、法制宣传和纠纷调解的功能,积极参与各类社会矛盾的化解,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强诉讼代理和辩护工作,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进一步拓展公益性服务领域,更加主动地面向基层,面向社区,面向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更加积极地履行法律援助义务,向低收入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困难群众主动减免服务收费。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要求广大律师积极参与司法体制改革,推动立法进程,促进依法行政,使民主与法治成为促进、实现和保障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按照中央关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统一部署,律师应当积极参与各项司法体制改革措施的组织实施工作,及时研究司法体制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司法制度的完善积极建言献策;应当密切关注并积极参与各项立法和法律修订工作,结合律师业务实践向立法机构提出建设性意见,推动立法进程和法律制度的完善;应当充分发挥公职律师和公司律师的作用,参与政府管理和企业决策过程,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提高政府管理行为的法律水准,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和企业依法经营管理。
我们期待广大律师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扎实工作,不辱使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在推进桥头堡建设发展对外贸易
在推进桥头堡建设发展对外贸易
事业中创先争优
西双版纳州商务局党组在深入开展以“服务中心、建设队伍、创先争优、促进发展”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中,积极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破解影响和制约西双版纳对外贸易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落实好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制定的措施,解决好基层、企业和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推进“桥头堡”建设中促进西双版纳对外贸易事业科学发展。
一、对外经济贸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州对外经济贸易总额累计完成48791万美元(口岸数),同比增长89.2%,完成年计划数的55.4%,呈现平稳较快增长态势。
从口岸统计数看,全州外贸进出口累计完成45273万美元,同比增长96.4%,完成年计划数的58.0%(其中,进口10646万美元,增长94.0%;出口34627万美元,增长97.2%);边民互市贸易累计完成2583万美元,同比增长41.1%,完成年计划数的50.6%;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累计完成935万美元,同比增长3.3%,完成年计划数的19.1%。海关累计征收关税、增值税等共计9952万元,同比增长92.5%。对老、缅、泰三国外贸进出口完成44155万美元,占全州进出口额45273万美元的97.5%。
从省商务厅反馈数看,我州外贸企业累计完成进出口货值11094万美元,同比增长49.2%,完成省商务厅下达目标24324万美元的45.6%;“绝对值”在全省16个州市中排名第5位(比上年同期下降1位),“增幅”排在第11位(比全省平均增长130.8%低81.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373万美元,增长5.9%,完成出口目标7876万美元的42.8%;进口7721万美元,增长81.6%。在外贸进出口货值中,边境小额贸易累计完成9930万美元,同比增长58.0%,占外贸进出口货值11094万美元的89.5%;其中,进口7089万美元,增长91.6%;出口2841万美元,增长9.9%。
二、口岸三大指标持续增长。上半年,州内4个国家一类口岸(其中,景洪港含240通道的数字)进出口货运量累计达94.51万吨,同比增长81.4%;其中,出口12.98万吨,增长32.7%;进口81.53万吨,增长92.6%。口岸出入境人员累计达72.70万人次,同比增长22.5%;其中,出境36.48万人次,增长22.7%;入境36.22万人次,增长22.3%。口岸出入境交通工具累计达21.21万艘(辆、架)次,同比增长71.9%;其中,出境10.69万艘(辆、架)次,增长70.9%;入境10.52万艘(辆、架)次,增长73.0%。
第四篇:在解放思想中推进组织工作[模版]
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中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就是为了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这里,谈几点对如何解放思想的认识。
第一,要有敢于置疑、敢于创新的勇气。我们要解放思想,就要有敢于置疑权威,敢于尝试新事物、新方法,敢于创新的勇气,不要因循守旧,不要教条主义,而是要在党内特别是干部队伍中大力营造鼓励探索、支持
创新、宽容失误的环境和氛围,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坚持锐意改革、奋勇创新,自觉反对不求进取、得过且过,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不断保持和增强蓬勃向上的朝气、开拓进取的锐气、不畏艰险的勇气。
第二,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解放思想要以与时俱进为使命。解放思想的目的,就是要使思想不停滞、不僵化,而不仅仅是为了打破原有的格局、放弃原有的权威、破除原有的迷信。只有实现了认识的进步,才算达到了解放思想的目的。要实现这一使命,就必须加强学习,既要及时学习党和国家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也要主动加强对经济、法律、文化、科学等知识的学习,加强业务技能训练,及时更新知识。不学习,自身素质和能力得不到提高,也就失去了解放思想的知识基础和理论准备。
第三,要加强调查研究,做到情况清、底数明。解放思想要以实事求是为依据。必须深入调查研究,找出与新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深入剖析根源,分清什么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什么是需要改进的,什么是需要摒弃的,解放思想才能真正推进工作,取得实效。
第四,要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解放思想,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上。要解放思想,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为检验成果的标准。
第五,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组织部门解放思想,就是为了更好的推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更好的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要通过解放思想解决“会不会发展”、“善不善创新”的问题。要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把发展落脚到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上来。
第六,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抓好以下工作。一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广大党员干部,抓实新一轮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加强民主制度建设、扩大基层民主为重点,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三是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着力点,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四是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努力在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方面取得新突破。五是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为着力点,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坚定不移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六是以扎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七是扎实开展组织工作创新体系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迈上新台阶。八是以改革创新、效率效益的理念,强化组织部门自身建设,使组织工作真正让党满意、让人民满意。
第五篇:社区管理在构建服务型政府进程中作用的发挥
社区管理在构建服务型政府进程中作用的发挥 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用政治学的语言表述是为社会服务,用专业的行政学语言表述就是为公众服务。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其中,社区组织作为基层组织必然使得社区管理在构建服务型政府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构建服务型政府及其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不仅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经济、社会等事务服务,认真履行“人民”政府的宗旨,还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世贸规则的需要,坚持公开、公正、合法、透明等原则。服务型政府应该是“阳光政府、创新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等模式交叉、综合渗透的结果。服务型政府理念要成为政府工作的宗旨,寓管理于服务中,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公平的竞争环境,为公民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一个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任务,是我国政府改革的目标。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巩固执政党执政地位的客观要求、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坚持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要求、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方面和主要内容、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社区及社区管理与服务型政府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在各大中城市最引人注目的社会建设工程之一便是城市社区建设在探索之中不断前进,不断发展,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社区建设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建设”,更涉及到多方面的制度创新,成为再造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一个制度创新过程,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个基础平台。社区建设不仅对原有的居委会管理体制进行了创新,同时将政府公共服务的触角引向社区,方便了居民群众,改善了公共服务质量,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
社区管理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社区基层组织与社区居民、社区单位等部门或机构,为了维护社区整体利益、推动社区全方位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社区的各种事务进行有效调控的过程。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推动城市社区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探讨双方互动的基础,创新互动理念、途径和内容,加强双方的合作,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任务之一。
社区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依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是政府发展公共服务需要社区这个平台,需要通过这个平台来延伸自己的服务,也需要这个平台来分担部分政府需要转移的工作职能;另一方面是社区建设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社区已经在承担着很多公共服务到社区的功能,社区自治功能的发挥也在改变政府一统天下的局面,政府行政功能和社区自治功能正在各自的领域内发挥作用,相互支持,相得益彰。
三、社区管理推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进程
(一)社区管理体制的转变推动着政府体制向服务型转变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加强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使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城市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与发展,社区日益成为社会最重要的基层单位,其发展的好坏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程度。作为推动社区建设主体力量的社区自治组织的自身发展对夯实城市管理基层基础,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是促进和谐社区构建的重要环节和关键因素。要加强社区建设的顺利进行就要求政府职能转变,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从2000年开始的城市社区建设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改革原居委会管理体制,建立新的社区居委会,构建社区平台;第二阶段:依托社区平台,推进各项服务和建设事业进社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第三阶段:深化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基层管理机制,加强各项服务,进一步提高社区建设水平。贯穿这三个阶段始终的则是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工作运行机制的创新,城市社区体制改革的直接成果是社会建设初步独立出来,计划经济年代形成的以指令性工作为主要方式的居委会管理体制得以改变,社会建设相对独立的意义是巨大的,它使人们逐步摆脱行政管理的依赖性,如果说过去居委会主要是政府的传声筒,现在社区居委会的定位更主要的是当好全体社区居民利益的代
表,为了居民的利益向政府部门提出呼声和要求,成为沟通政府与社区居民的桥梁和纽带。
从制度供给视角来考察,社区体制改革正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政府部门适应社会变化,逐步完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一种制度创新。制度创新的直接后果是将社会与政府的界限逐步明晰,基层政府及其派出机构不仅开始认识到无偿地指挥居委会干属于自身的工作不合法,行动上也在积极探索将自身工作落实到社区的有效途径,政府工作责任主体得以明确。
社区自治组织定位明确后要求政府自觉转变职能:政府部门不能直接指挥社区自治组织,自己要想办法服务到社区居民。一方面政府部门的工作需要落实到社区、服务到居民,另一方面,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改革对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居委会职能进行了根本性的改变,居委会不再是任务的当然承接者。在社区层面购买岗位,用以落实政府部门的工作成为新的选择。全国各大中城市在深化城市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普遍出现在社区层面建立“社区工作站”、“社区服务站”的现象,把社会保障、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群防群治等公共服务项目通过购买岗位的形式在社区落实。
(二)社区管理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平台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与人民、使人民受益,而社区组织作为与人民群众联系最多的基层组织,其在构建服务型政府过程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政府必须通过社区组织来将政府的服务传送与人民,将社区组织作为自己服务型转变的平台。社区建设促进了基层社会的再组织化,在城市基层,通过城市社区建设的推进,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成员代表会议、社区协商议事会等社区内的主体组织进一步健全,社区内的民间组织和社区志愿者组织发展更为有序,居民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社区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明显加强。
社区自治组织是在划定的社区范围内通过平等协商、信任合作的方式为维护全体居民利益,共同致力于居民切身利益相关的社区公共事务,又能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地域性自治组织。主要包括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如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和其它社区中介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如各种志愿性团体、行业协会和兴趣小组等。
社区居民委员会在法律上拥有组织居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地位,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一个直接成果是社区居委会成员的年龄结构更加合理,文化结构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不断加强。社区民间组织的发育也为社区功能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民间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的“自组织”,不仅有着与社会成员或居民的天然联系以及组织社会的天然能力,而且可以扮演政府和社会成员之间沟通联系的中介和桥梁,通过自愿、协商的方式和专业的手段去服务特定的社会群体并帮助解决他们的问题。
从现代治理理念的角度看,只有通过建设和谐社区,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调动广大居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才能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管理机制,降低政府的管理成本。
(三)社区基层民主要求政府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在政府管理及决策过程中,要时刻遵循民主公开方式。服务型政府建设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是行政效率问题,城市社区建设的推进部分地为这一问题找到了实现的途径——通过扩大和深化城市基层民主、畅通政府与居民之间的民意沟通渠道,政府的回应能力在提高,公共产品提供的针对性和公共服务提供的及时程度在提高。
城市社区建设通过发展基层民主作为核心内容,逐步建立起有效的居民参与机制。基层民主的发展促使政府对公共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回应,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和重大事件的听证制度,建立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和严格的行政问责机制,建立健全评价和监督机制,社区组织及其居民通过实施监督公共服务质量的活动,促使政府提升对公民需求的回应力。
社区监督评议功能的发挥促进政府提高服务效率,社区及其居民通过实施监督公共服务质量的活动,促进政府部门转变作风、职责落实、服务到位。充分发挥社区评议作用,监督政府部门的工作。当前,由于评议制度还只是作为工作中的经验在推广,还没有上升到法律或比较高层次的制度层面,有的社区组织群干碍于情面,评议工作还不够严肃,评议的制度化建设问题还需要加强。
由此,我们得知:社区建设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社会结构变化的需要,它带来了一系列深刻变化,社区建设的加强有助于社会自我管理和服务功
能的提升,有助于政府由传统的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同时,制度创新非一日之功,虽然趋势已经确立,但这种创新还需要不断发展,制度的完善和成熟还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
社区管理在构建服务型政府进程中
作用的发挥
班级:公共事业管理 09-1
姓名:童海杰
学号:54090903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