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发挥人大在依法治州中的作用[全文5篇]

时间:2019-05-15 02:53: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切实发挥人大在依法治州中的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切实发挥人大在依法治州中的作用》。

第一篇:切实发挥人大在依法治州中的作用

强化责任

提升能力

依法履职

切实发挥人大在依法治州中的作用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西双版纳州人大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推进依法治州中担负着重要职责。西双版纳州人大常委会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强化责任、提升能力、依法履职,切实发挥人大在依法治州中的作用。

强化责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历届中央全会中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会议主题, 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若干重大问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加强人大监督制度建设等要求,这对新时期的人大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学习贯彻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州人大常委会按照中央、省委和州委的部署,在学习全会精神上求先行,增强用全会精神武装头脑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把学习全会精神摆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实。全会召开后,州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职工及时通过电视、报纸、文件等渠

—1 —

道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州人大常委会会议对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了专门部署,常委会机关也及时召开干部职工大会,认真组织学习传达全会精神,并全文学习了《决定》。在集中组织学习的基础上,常委会机关将继续组织形式多样的系列学习活动,安排部署“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人大工作怎么干”学习讨论,重点把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与深入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结合起来,与学习总书记在全国人大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努力在把握重点、要义和领会精神实质上下功夫,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用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使全会精神深化在头脑中、贯彻在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成效上。

提升能力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已经确立,法治建设进入了“新常态”,州人大常委会着力健全和完善人大工作机制,加强人大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依法履职的能力。

一是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人大机关建设,不断强化人大制度建设,提高人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二是把学习贯彻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2 —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保障依法履职的重要内容;认真学习宪法等法律法规和人大业务知识,全面提高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履职的能力。

三是加大对立法类人才的培养选拔力度,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大工作队伍,为更好发挥人大在法治西双版纳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供组织和人才保障。

四是始终把“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融入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全过程,不断增强干部队伍的政治意识、纪律意识、担当意识、实干意识和团结意识。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党风廉政相关规定,认真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整改措施,巩固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切实树立起地方国家权力机关风清气正、干净干事的良好形象,营造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良好环境。

五是加强人大理论和工作研究,认真研究加强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意见,重点研究州人大常委会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和推进依法治州的举措。

依法履职

在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提升履职能力的基础上,州人大常委会将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人大制度与时俱进、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全面推进法治西双版纳建设的强大动力,坚持

—3 —

正确方向、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把坚持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作为重要任务,依法行使职权、创新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工作。

一是加强宪法的实施和监督。增强宪法意识,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维护宪法权威,积极开展宪法教育活动,认真实施宪法宣誓制度,提高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宪法的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二是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坚持立法先行,着眼于完善法律体系,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完善立法体制机制,认真研究健全立法前评估、立法后评估、法规草案征求意见、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等制度,完善由人大机关主导、有关部门和方面共同参加的立法工作机制,健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机制。把握立法主动权,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认真贯彻执行《立法法》和《州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规则》,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三是进一步增强监督实效。认真贯彻执行《监督法》,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健全和完善监督机制,认真研究完善“一府两院”接受人大监督、政府重大决策听取人大代表意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的制度,“一府两院”领导向人大常委会作专项工 —4 — 作报告、到会听取人大常委会联组会议相关审议意见并回答询问的机制和加强全口径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向人大常委会提交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办法等制度机制。加强对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一府两院”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监督工作真正有威、有为、有效;

四是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和人事任免权。积极探索研究完善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严格执行人事任免工作制度和程序,加强对选举、任命人员的监督;

五是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工作。认真研究强化代表联络机构、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意见,充分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创新人大代表工作,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立足人大代表职权,进一步明确和发挥人大代表在依法治州中的作用,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依法维护人大代表的权益。

—5 —

第二篇: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推进依法治市进程

发挥人大职能作用 推进依法治市进程

沅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

大力推进依法治市工作,是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基本方略在地方行政区域内的具体实践,也是地方人大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来,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进一步深化了对依法治市重要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推进依法治市工作的责任意识,通过依法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能,对推进依法治市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认真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促进全市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纳入法治轨道。

依法治市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认识和把握其工作特点,除了在每年一次的人大会议上,就政府和“两院”的工作作出决议外,还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不失时机地就我市依法治市中的重大事项作出相应的决定、决议,督促“一府两院”执行。比如,为了规范城建管理,依法搞好城建规划,市人大常委会在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有关情况的汇报后,作出了《关于沅江市总体规划调整的决议》和《关于调整市城区绿化休闲广场用地性质的决定》;有一段时间,我市违规动用房改资金问题比较严重,社会反响较大,市人大常委会及时进行了调查和专题审议,作出了《关于加强住房资金管理工作的决议》,并责成市人民政府及房改部门出台了《住房公积金抵押贷款办理程序及有关规定》,使我市的住房资金管理走上了法制化轨道;为了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市人大常委会先后作出了《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决议》和《关于大力推进沅江市工业化进程的决定》。这些决定决议的作出并督促实施,对我市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向法治化轨道迈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引导、规范和促进作用。

二、高度关注普法教育工作,促进全市人民法律素质的提高。

提高全市人民的法律素质是实现依法治市的基础性工程。只有全市人民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依法治市才有扎实的群众基础。我市人大常委会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普法教育的工作情况汇报,并督促市人民政府为“普法”工作提高了专项经费标准。在“三五”普法教育总考试总验收顺利通过以后,市人大常委会及时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要求加强“四五”普法教育,以提高全市人民的法律水平。近几年来,人大常委会支持督促司法行政部门每年对全市公职人员进行了一次法律考试;并支持督促司法行政部门在全市建立起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覆盖的“五级普法网络”,使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都能够在对应的法制学校接受法律知识学习。这些成功的做法得到了上级充分肯定,近年来,我市相继被评为益阳市、湖南省及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市。

与此同时,我们还特别重视行政干部和执法人员依法办事能力的提升。一方面,积极推动领导干部学法规范化、制度化,要求他们带头学法、用法、守法,努力提高其依法行政和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水平。另一方面,坚持对“一府两院”拟任职人员进行法律素质的严格把关,凡拟任职人员都必

须进行法律知识考试,不及格者不予任命。

三、切实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职能,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依法治市关键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依法开展法律监督,督促和支持“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保证宪法、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的贯彻和执行,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责,也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推进依法治市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突出抓了三个重点。

一是加强执法检查。近几年来,常委会坚持把执法检查作为执法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紧紧抓住全市工作重点,加大监督力度,改进监督方式,完善监督程序,提高了监督效果。我们每年都选择一些人民群众普遍反映强烈或执法问题较多的行业和部门,组织开展执法检查,推动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重点检查主管部门的执法工作情况,督促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本届人大常委会已先后组织力量,对30多部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这些检查重点集中在4个方面:农村工作方面的有水法、防洪法、农业法、水土保持法、农业技术推广法、乡镇企业法等;经济建设方面的有国土法、环境保护法、建筑法、税收征管法、财政预算监督条例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的有教育法、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城市规划法等;行政、司法管理方面的有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法官法、检察官法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常委会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要求,加强督办,跟踪监督,并要求限期

向常委会反馈整改情况。从而有效的促进了这些法律法规在我市的落实。

去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正式施行,人大常委会对市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学习、宣传、贯彻该法的情况开展了调查和检查,并专题听取和审议了有关情况汇报,向市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宣传和实施力度,加快许可项目清理进度等几点具体要求,并形成会议纪要发至各职能部门,进一步规范了行政许可行为。市人民政府迅速采取措施,落实了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保证了《行政许可法》在我市的顺利实施。

二是搞好个案监督。市人大常委会除了针对性听取和审议公安、检察、法院有关执法司法情况专题汇报外,还把受理公民的申诉控告案件(即个案)作为督促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来抓。根据“依法监督、集体行使职权、不包办代替”的原则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制定了《沅江市人大常委会个案监督办法》,严格按《个案监督办法》启动个案监督程序,要求承办单位对交办案件必须3个月内办结,并书面汇报办结情况,不能按时办结的,必须书面说明理由。近3年,我们共受理、督办“个案”70多件,这些个案的督办,不仅促进了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而且有效提高了公安、司法机关接受人大监督的自觉性。

三是开展评议活动。人大的评议包括述职评议和代表评议。这是对人大及其常委会任命的干部和各职能部门单位进行监督的有效方法。早在5年前,我市就开始做这项工作了。我们出台和完善了《沅江市人大常委会述职评议工作办法》,每年都要选择几个有行政审批权的执法部门和司法机关,对这些单位或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的情况进行评议,评议的主要内容是实施法律和履行职责的情况。通过走访、座谈、调查问卷、随机抽取有关案例等方式,全面了解情况,会议评议提出问题,限期整改并作出答复。

5年多来,市人大常委会已对两院、政府组成单位的20多名主要负责人和部分垂直管理单位进行了评议,今年还将评议2名副市长。评议工作的开展,对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公仆意识和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的自觉性,促进各部门单位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水平和服务意识起到了重要的监督作用。不少单位都能及时抓住评议机会,以此为动力狠抓行风和队伍建设,做到未评先查,边评边改。有的单位对执法形象差、群众意见大的干部进行了调离、换岗或降职、撤职处理,社会效果很好。

四、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联系选民、反映民意是各级人大代表的重要职责。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组织和指导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开展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活动,并对各级人大代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是加强学习,努力掌握各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参政议政能力;二是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用实际行动感召群众;三是密切同选民的联系,体察民情,反映民意,协助党委、政府及时了解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四是带头执行人大及其常委的各项决议,并通过自己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成为全市人民的自觉行动。由于我们注重了代表参政议政能力的提高,加强了对代表活动的指导,因而各级人大代表均能积极负责地履行代表职责。有效地促进了地方和基层的民主法制建设,使广大选民的民主意愿能及时反映到决策层面,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与繁荣。这些都

对推进依法治市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还将计划开展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选民评议人大代表的活动,通过这种“互动”方式来推进依法治市进程,使我市“三个文明”建设跃上新的台阶。

(2005年4月)

第三篇:发挥地方人大在精准扶贫中作用思考

发挥地方人大在精准扶贫中作用思考六篇

发挥地方人大在精准扶贫中作用思考六篇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工作重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事关人民切身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的根本。作为一名地方人大工作者,笔者认为,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熟悉基层情况,履职渠道广、履职能力强,充分发挥其优势和作用,必将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大有作为。现结合“百团千村万企大走访大落实”活动实践和我市实际,建议要发挥好市人大代表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坚持凝心聚力,充分发挥带头引领作用。

人大代表是人民选出来的“代言人”,在群众中有较好的威信,他们说的事、讲的话,群众比较乐意接受。因此,人大代表应发挥带头引领作用。首先,要带头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会中央、省市委关于实施扶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掌握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知识,主动融入精准扶贫工作大局。其次,要利用多种形式深入贫困村、贫困户,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大力宣传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具体要求和各项惠民政策,不断增强农村广大群众脱贫攻坚、加快发展的意识。再次,要结合本职工作,在本部门、本系统、本行业,向身边同事、向单位领导、向服务对象等积极宣传精准扶贫工作相关政策法规、方法措施,以自己的亲身体会现身说法,让更多的人群了解基层困难群众的实际生活状况,强化“精准扶贫人人参与、脱贫攻坚人人有责”的责任意识,努力形成全社会齐心协力、和衷共济促进精准扶贫的浓厚氛围,为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凝聚强大力量。

二、积极履职尽责,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最贴近、最紧密、最直接,是党联系人民群众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人大代表应从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高度,将履行职责同精准扶贫深度融合,积极投身扶贫攻坚工作,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扶贫真。一方面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经常了解群众的疾苦,倾听百姓的呼声,除了市里统一组织的走访活动外,平时要经常深入帮扶对象户与他们拉家常、问困难、话帮扶、谈发展,保持密切联系,通过联系走访,切实弄清乡情、村情、户情,了解贫困村、贫困户致贫的原因以及贫困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积极为贫困“把脉问诊”,找准问题症结,因地制宜、因人施策采取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另一方面要把精准扶贫专题调研作为推进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围绕扶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紧扣基础设施建设、特色农业发展、养老服务保障、农村医疗机构建设等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于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精准制定扶贫政策、精准实施扶贫项目、精准落实帮扶措施等重点工作,主动进行调研、周密论证,广泛听取民意,提出有针对性和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积极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三、精准出招发力,充分发挥真帮实扶作用。

人大代表不仅是荣誉,更多的是责任和义务。面对扶贫攻坚大局,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大代表应努力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积极作为,精准发力,真帮实扶,扎扎实实为贫困群众做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

一是确定精准的帮扶对象。

广大代表要根据岗位职能、专业特长,结合区域贫困特点,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建议1名代表主动与1—2户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攀穷亲”结对子,着力围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等方面做好帮扶工作。

二是采取精准的帮扶方式。

人大代表要因户施策,有针对性地对贫困对象进行帮扶。对于老弱病残、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要及时进行“输血式”帮扶,给予相应补助以保证其基本生活,同时呼予政府在医保、低保等政策上向这部分群体倾斜。对于那些有劳动能力的,则应采取以扶智、扶持等“造血式”深层次的帮扶模式为主。如人大代表可邀请相关部门的专家和农业技术人员到贫困村现场交流、上辅导课,或者鼓励帮扶对象参加省市举办的劳动技能专业培训班等形式,使每个贫困户掌握一门实用性强的农业科技技术和劳动技能,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决心,增强发家致富的本领。

三是拓宽精准的帮扶渠道。

人大代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不断拓宽帮扶渠道,创新帮扶方式。如可以通过加强与地方知名企业、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社的联系,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生产发展模式,争取他们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资金、技术、就业岗位,扶持产业发展,从而实现贫困户增收、企业增效的目标。同时,发挥当地种养大户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技术传帮、示范引领、产业联营、扩大规模、提升档次,逐步形式“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具有本地特色优势的产业。

四是争取精准的项目资金。

扶贫工作离不开项目和资金的扶持和推动。人大代表在助推精准扶贫中首先要做到吃透政策谋项目。特别是代表中的党政领导干部要亲历亲为,认真研究上级关于扶贫开发重要项目建设政策,结合本地实际,科学规划、论证、筛选一批前景看好的项目。如当前可抓住特色小镇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生态农业园区建设的有利契机,千方百计为贫困村、贫困户上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业发展项目和扶贫资金,解决群众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等实际困难。其次要做到发挥优势争项目。有效发挥人大代表联系面广、人脉资源丰富的优势,着力打好“亲情牌”、“家乡牌”,广泛充分利用各种人力资源,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为贫困地区项目建设牵线搭桥、出谋划策,通过招引一批致富带富项目和产业,加快实现脱贫致富。

四、持续跟踪监督,充分发挥服务保障作用。

精准扶贫需要人大代表监督,也离不开人大代表的监督。为防止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跑偏走样”,人大代表应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能。要结合人大常委会议题开展重点监督。人大代表可以通过参加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视察调研、执法检查、专题询问、工作评议等方式,对精准扶贫各项惠农政策的执行、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扶贫资金的使用等进行全方位的跟踪监督。要结合走访调研推动问题及时解决。人大代表要主动与人大机关、党委、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当好精准扶贫工作的信息员,把贫困群众的意见、建议和困难问题及时汇报,争取有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另一方面人大代表又把有关部门落实的措施及时反馈给贫困村、贫困户。要结合代表建议督办加强跟踪问效。要负责任、全面客观公正地评判部门的建议办理工作成效,积极参加常委会组织的代表建议视察、建议办理回头看、建议跨年督办等活动,对精准扶贫工作意见建议的办理情况定期进行督查,确保各项意见建议落到实处,力促相关部门在推进扶贫攻坚工作中做到更能符合基层实际,更加科学可行,更多惠及贫困群众。

精准扶贫是当前的“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是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搞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作为人大代表,理应勇于担当,主动参与,积极作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顺利、高效开展作出应有贡献。

发挥带头引领作用,主动为精准扶贫凝心聚力。人大代表要带头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会中央、省、市、县关于实施扶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掌握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知识,从事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新阶段实施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融入精准扶贫开发热潮。要经常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富民惠民优惠政策,增强农村广大群众脱贫攻坚、加快发展的意识,努力形成全社会齐心协力、和衷共济共促精准扶贫的浓厚氛围,为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凝聚强大力量。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主动为精准扶贫履职尽责。一方面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经常了解群众的疾苦,倾听百姓的呼声,除了在一年一度人代会召开前与选民群众进行联系外,平时经常要与他们拉家常、问困难、话帮扶、谈发展,保持密切联系,通过联系走访,切实弄清乡情、村情、户情,了解贫困村、贫困户贫困的原因以及贫困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迫切需要解决什么,积极为贫困“把脉问诊”,找准问题症结,因地制宜,因人施策采取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另一方面要紧扣基础设施建设、特色农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问题,主动进行调研、周密论证,广泛听取民意,积极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

发挥真帮实扶作用,主动为精准扶贫出招发力。人大代表不仅是荣誉,更多的是责任和义务。面对扶贫攻坚大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大代表要努力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发挥优势,积极作用,真帮实扶,扎扎实实为贫困群众做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要根据岗位职能、专业特长,结合区域贫困特点,着力围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股份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方面做好帮扶工作,力所能及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要通过邀请专家和农业技术人员到贫困村现场交流、上辅导课,或者鼓励帮扶对象参加省市举办的劳动技能专业培训班等形式,促使每个贫困户掌握1至2门实用性强的农业科技技术和劳动技能,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增强发家致富的能力。要通过加强与地方知名企业、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社的联系,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生产发展模式,争取他们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资金、技术、就业岗位等扶持,从而实现贫困户增收、企业增效的双赢目标。要发挥人大代表联系面广、人脉资源丰富的优势,着力打好“亲情牌”、“家乡牌”,充分利用各种人力资源,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为贫困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牵线搭桥、出谋划策,努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发挥跟踪监督作用,主动为精准扶贫保驾护航。精准扶贫需要人大代表监督,也离不开人大代表监督。为防止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跑偏走样”,人大代表应当通过参加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视察、执法检查、工作评议等活动,对精准扶贫各项惠农政策的执行、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扶贫资金的使用等进行全方位的跟踪监督。同时,代表要注重收集群众对相关职能部门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和诉求,在认真梳理分析、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以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能够制定出符合基层实际、科学可行的政策和制度,更加有效地推动精准扶贫工作顺利、深入地开展。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工作重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事关人民切身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的根本,是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搞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人大代表,理应勇于担当,主动参与,积极作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作用,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顺利、高效开展作出应有贡献。

一是积极发挥人大代表的带头引导作用。

组织代表精准识贫为脱贫工作助力——人大代表深入贫困户家中察民情、听民声,通过走访、询问、摸底,详细了解选民家庭状况、致贫原因、劳动技能、亟待解决的问题等,进一步摸清贫困户“家底”、找准贫困户致贫的“症结”,理清贫困户脱贫的“思路”,帮助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为精准扶贫工作助力。组织代表根据岗位职能、专业特长,结合各村贫困特点,力所能及地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组织1名代表结对帮扶1-2个贫困户,围绕新农村建设、产业调整、饮水安全、教育资助、医疗服务等方面做好帮扶工作,切实解决事关贫困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助推精准扶贫工程顺利实施。

二是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监督职能。

县级人大常委会要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对各乡镇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巡视和督查,进一步推动扶贫工作的有效落实。支持、鼓励代表通过提出议案、建议等方式,推动贫困群众最迫切、最急需问题得到切实有效解决;通过组织代表对扶贫工作开展视察、专题调研等方式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抓实做细,千方百计助农增收;支持基层代表积极搞好生产生活,提高自主脱贫致富能力,在扶贫攻坚中树榜样、作表率。开展扶贫政策宣传。积极组织人大代表成立政策宣讲队伍,进村入户大力宣传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增强了群众对精准扶贫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三是发挥人大代表桥梁纽带作用。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县级人大代表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人大代表理应充分发挥其政府和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围绕精准脱贫,进一步强化精准扶贫工作。积极配合扶贫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员,认真扎实开展联系村调查摸底和建档立卡工作;要对全村群众挨门逐户走访调查,详细掌握每个家庭情况,分户建档,制作电子档案,实施动态管理,直观反映每户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要认真评议,精准识别。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以社为单位,分别召开村民评议大会,公开推选精准扶贫户,为后续精准帮扶、精准把脉提供科学依据。要积极协调落实项目资金。针对联系村实际情况,积极解决群众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等实际困难,加大贫困群众培训力度,拓宽就业门路。

四是积极做好精准扶贫的宣传工作。

人大代表在参与精准扶贫过程中,一是要加强学习,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学习最新的扶贫优惠政策和惠民措施,引导人民群众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用务实求真的态度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二是要加强宣传,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改变落后风俗习惯,激发贫困群众奋发有为的热情,努力营造乐观向上、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勤劳致富的良好氛围,让大家共同关注、支持、关心、参与扶贫工作,助力新时期精准扶贫,齐心协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目前,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乡镇人大代表应主动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与脱贫攻坚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找准定位,站在前列,积极作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优势和作用。

发挥带头引领作用,为精准扶贫凝心聚力

乡镇人大代表要发挥群众基础好、威望高、联系群众密切的特点,要在精准扶贫中敢于调研、勤于调研、善于调研,通过调研了解贫困村、贫困户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存在的实际困难,根据贫困村、贫困户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合实际的意见和建议。乡镇人大代表要深入选区、深入农户,与群众交流谈心,零距离、面对面地询问家庭情况和致贫原因。同时,要与乡村干部、群众开展座谈交流,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一手材料和切合实际的意见建议,为推动精准扶贫政策措施的完善凝心聚力。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精准扶贫宣传政策

乡镇人大代表要通过多种方式宣传,让贫困村、贫困户及乡村干部群众了解党和政府精准扶贫政策,让全社会了解贫困村、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现状。要通过走访选民、进村入户等形式,广泛宣传党的十九大以来有关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营造人大代表宣传扶贫政策、人大代表关注扶贫开发、人大代表参与精准扶贫的良好氛围,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决心和能力。

发挥真帮实扶作用,为精准扶贫出谋划策

乡镇人大代表要身体力行,投身精准扶贫工作中去,积极建言献策,扎扎实实为贫困群众做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可以围绕产业扶贫为贫困户办理贷款,通过五人联保等方式向银行贷款,在可用的资金范围内找好投资项目或创业项目;围绕就业扶贫为贫困户寻找就业岗位,通过组织农业科技培训、劳务技能培训、与企业和合作社联系争取就业岗位等,增加贫困户就业率;围绕异地搬迁扶贫,根据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相关政策,引导贫困户积极配合,改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围绕其他扶贫方式,如旅游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股份扶贫等,争取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的生计问题。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国家制定的大政方针,是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而制定的重要决策,现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这场扶贫攻坚战斗中,广大人大代表要切实发挥在人大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当好“四大员”。

当好宣传员。人大代表要利用自身的优势,时刻关注国家关于精准扶贫的问题,深入社会实践,为精准扶贫政策的贯彻实施提出具有科学性、借鉴性的参考意见。并将自己关于精准扶贫问题的建议和措施,以议案或者建议的形式,提交相关机关。要建立建言献策的平台,利用互联网让人大代表发表意见和建议;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和志愿服务,对扶贫行动进行文化宣传。人大代表要在学习、了解、理解的基础上,当好宣讲员,采用各种方式和渠道对群众宣传讲解精准扶贫的科学内涵、必然要求和遵循原则,让精准扶贫家喻户晓、人人明白,努力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形成共识,营造精准扶贫的良好社会氛围。

当好联络员。人大代表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积极投身于精准扶贫工作。一要密切联系群众。各级人大代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疾苦,倾听百姓呼声,平时经常与他们拉家常、话帮扶、谈发展,保持密切联系,积极为贫困户“把脉问诊”,找准问题症结,因人施策,采用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二要深入调查研究。要紧扣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问题,主动进行调研、周密论证,广泛听取民意,积极为当地党委、政府建言献策。三要汇聚群众智慧。人大代表要切实履职尽责,有效凝聚各方力量,汇聚群众智慧,动员社会各界共同为扶贫攻坚出实招,为脱贫奔小康精准发力。

当好帮扶员。龙山县辖XXX个乡镇(街道)、XXX个村(社区),现有贫困村XXX个,有贫困人口XX.X万人。省州县乡四级人大代表与贫困户结成了“一对一”“一对多”帮扶对子。代表们通过智力帮扶、产业帮扶和资助扶持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全县各级人大代表通过“联系一批、脱贫一批、巩固一批”的方式结对帮扶贫困户2XXX户,实现了代表结对帮扶贫困户全覆盖。县乡人大通过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视察、调研等方式,围绕精准扶贫工作察民意提建议,切实推动贫困群众最迫切的困难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内溪乡灭贼村贫困户张宜久,在人大代表的倡导下,依托缘鑫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以扶贫投入和贴息贷款做成本,合作社提供菌棒、技术服务和实行订单回收,带动村里贫困户发展香菇种植,一年下来,全村XXX户贫困户人均就可增收600多元。

当好监督员。首先,监督“精准扶贫”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人大代表要参与监督以确保相关政策的全面落实,对于政策与实际出现的偏差,要及时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办法,确保扶贫政策的顺利实施。其次,监督“精准扶贫”履职人员的相关工作。对公职人员不作为的现象提出建议和批评,对违纪违法行为检举揭发、参与调查。一旦发现某些阻碍或者不利于精准扶贫工作的问题应以法律等手段加以制止,杜绝其继续发展。再次,监督“精准扶贫”工作当中的成效评估。人大代表要充分对扶贫工作的成效评估进行有效监督,对那种弄虚作假、假“扶”作秀的单位或个人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同时对于那些不适应地区发展实际的扶贫或者后期效果不佳的,要选择合法有效的方式加以解决,严厉防止谎报、虚报、乱报扶贫成果,真正让“精准扶贫”做到“精”,做到“准”。

精准扶贫是国家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也是一项重大的惠民利民工程。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的人大代表,理应勇于担当,主动参与,积极作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作用,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作出应有贡献。在精准扶贫中,如何发挥人大代表的优势和作用,笔者通过深入乡镇调研,认为人大代表在精准扶贫中发挥应有作用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人大代表来自最基层,与人民群众联系最贴近、最紧密、最直接,是党联系人民群众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人大代表应深入到群众中去,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全面掌握民情,充分反映民意,为实施精准扶贫提出务实可行的意见。通过开展走访、帮扶等方式,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助推精准扶贫工程顺利实施。了解贫困村、贫困户贫困的原因以及贫困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迫切需要解决什么,积极为贫困“把脉问诊”,找准问题症结,因地制宜,因人施策采取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并利用各自优势,主动与当地人大机关、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当好精准扶贫的信息员,把贫困群众的建议意见和困难及时汇报给有关部门并争取得到帮助和支持。同时,人大代表可把有关部门落实的措施及时反馈给贫困村和贫困户。

发挥宣传引导作用。基层人大代表来自村组、社区,了解民意、民情,比一般群众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他们办的事、讲的话,群众乐意接受。人大代表要带头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会中央、省、市、县关于实施扶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掌握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知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融入精准扶贫开发热潮。要利用多种形式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宣传富民惠民优惠政策,大力提升农村扩大群众攻坚脱贫、加快发展的意识,汇集全社会齐心协力、和衷共济助推精准扶贫攻坚的强大力量。

发挥扶贫济困帮扶作用。面对扶贫攻坚大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大代表要努力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发挥优势,积极作用,真帮实扶,扎扎实实为贫困群众做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一是扎实开展结亲结对定点帮扶活动,力所能及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深入帮扶对象户与他们拉家常、问困难、话帮扶、谈发展,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决心。二是是务实开展扶贫济困雪中送炭活动。人大代表特别是领导干部代表、企业业主代表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扶贫帮困和公益事业,发挥自身优势,专业特长,积极为贫困户捐款捐物,送技术、指路子,力所能及地帮扶贫困群体脱贫致富,当好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引领者。三是切实开展精准扶贫建议献策活动。人大代表要围绕扶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积极献言献策,着眼于产业扶贫、项目扶贫、社会扶贫、金融扶贫,着力于精准扶贫识别对象、精准制定扶贫政策、精准实施扶贫项目、精准落实帮扶措施等重点工作向党委政府提出对策和建议。

发挥监督作用。精准扶贫需要人大代表监督,也离不开人大代表监督。人大代表可以通过参加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视察、执法检查、工作评议活动等方式,对精准扶贫各项惠农政策的执行、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扶贫资金的使用等进行全方位的跟踪监督。同时,代表要注重收集群众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在主抓精准扶贫攻坚工作的意见和诉求,认真进行梳理分析,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以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科学可行的政策和制度,更加有效地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四篇:在建设“法治**”中人大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市委安排的调研课题,我委组成了专题调研组,先后在依法治市办公室、市政府法制办、市司法局等部门进行了探讨。对建设“法治**”和人大在建设“法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深入思考。

一、建设“法治**”的内涵及其重大意义建设法治社会是我们党坚持执政兴国的一贯主张。党的十五大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的基本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这一治国方略载入了宪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建设“法治**”,就是全市人民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体进程中,在市委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地方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逐步实现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法治化,做到事事有法可依、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办事。建设“法治**”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民主法制完善、社会文明安定为基本目标,通过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律监督、法制教育和法律服务等途径,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的法治化,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推进我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实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建设“法治**”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百姓安宁的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创新。通过建设“法治**”,实现法制创新,推动促进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参与对地方国家事务和社会事业的管理。二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执政,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举措。三是加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建设“法治**”有利于维护“两个率先”的发展大局,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建设“法治**”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宪法和地方组织法分别赋予了县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十五项职权和人大常委会的十四项职权。这些职权,充分表明人大及其常委会肩负着对同级政府、“两院”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的重要职责和任务,处在同级国家机关最高层次的监督地位。在建设“法治**”中,人大及其常委会应该发挥以下几个方面作用。第一、着力于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治市的进程。实施依法治市、实行依法执政,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作用。其前提是有法可依,关键是依法行政,基础是形成法治环境和公民的法治意识,核心是依法治权、依法治官,规范公权、保障私权。上述内容对人大履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要积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强化法律监督,大力推进本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法治化,大力推进依法治市的进程。通过执法监督检查,针对法律、法规在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跟踪监督,纠正违法现象,解决执法难点,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不依法办事的现象,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大量的事实证明,人大法律监督所要解决的问题,往往是法律、法规在执行中的薄弱环节,通常也是人民群众所普遍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执法检查,解决这些“老大难”问题,既能促使执法机关依法办事,更能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刻体会到运用法律保障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性,从而不断提高法律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确立法律的权威,逐步增强人们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自觉性。第二、着力于实现“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发挥监督职能。人大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面对法治**建设的新任务,人大工作必须有新思考、新作为和新提高。只有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才能使人大工作获得更广阔的空间。从**的情况看,就是要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我们要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等公共管理方面的监督工作。重点之一是讨论、决定重大事项。这是地方组织法赋予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对各项重大改革政策、措施的出台进行监督,把改革决策与立法决策结合、统一起来,使地方的经济体制改革不仅在政策层面得到体现,而且逐渐纳入法制的轨道。重点之二是对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进行工作评议和对任命干部的述职评议,把是否认真执行改

革开放政策,善于运用法律调整经济关系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就是为了逐步转变地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促进各项工作。重点之三是采取有力措施保障经济秩序。为了维护经济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人大常委会通过审议有关工作报告、视察等方法,加强了对不正当竞争、垄断市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行为的监督,督促政府予以坚决制止和处理。重点之四是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环境,除立法规范外,大量的工作需要通过人大监督来实现,重点是督促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能符合市场经济规则,保证经济在法制的轨道上健康运行。第三、着力于促进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民主化进程,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民主化进程,是人大担负着的重大职责。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群众意识,进一步强化代表和人民群众在人大工作中的基础作用,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同时要充分发挥人大在社会公共资源配置和利益整合中的平衡、协调和保障功能,通过运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努力化解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切实代表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保障公民、法人和其它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第四、着力于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建设,注重自身素质,全面提升人大工作水平。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正确把握坚持党的领导和依靠党的领导发挥人大作用的关系,正确处理服务党的中心工作和行使法定职权的关系,正确处理和“一府两院”的关系,正确处理继承好传统和开拓创新的关系,正确处理常委会建设和机关建设的关系,努力在大局中思考,在大局中行动,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一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提高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增强做好人大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二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从服务于改革开放发展的大局,选准地方人大工作的着力点。根据我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以着力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切入点,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三是坚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积极探索地方人大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全面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能,为人大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四是坚持党的领导,积极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国家意志,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政治优势。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人大工作,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对人大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及时向党委请示汇报,取得同级党委的支持。

三、目前“法治**”的现状及其建议自1998年以来,市委、市人大常委会根据党的十五大确立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先后制定了关于推进依法治市工作的决定、决议,按照总体部署,采取“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工作思路,通过市委的正确领导、人大的有力监督和行政、司法机关的认真实施,我市依法治市的各项工作正在逐步进行。以宪法为核心内容的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形式和方法不断创新,突出了以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青少年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为重点对象。全市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管理公示制、行政评议考核制等各项依法行政制度逐步建立,政府系统的层级监督制度逐步形成,评议考核逐年进行,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城市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开始运作,执法主体、执法程序不断趋向规范,加强了执法队伍教育培训,执法人员素质、能力与改革开放的形势、任务和依法行政的要求逐步适应。“两院”认真贯彻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原则,坚持公正司法,以审务、检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办案责任制、冤案错案责任追究制和公正司法的各项制度逐步建立、完善,司法程序趋向规范、透明。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和社会矛盾调解中心的组织机构健全。各项创建工作和“平安**”活动成效显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治理工作,按照“一公开、四民主”的各项制度逐步建立,“民主法治示范村”和“法律进社区”活动等试点工作逐步推开,进展顺利。按照“依法治市,建设法治**”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以及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期望,在各个层面上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干部、群众的法治观念有待进一步提高,公共权力的配置和行使有待进一步规范,司法为民的理念有待进一步增强。建设“法治**”是一项内容广泛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组织和协调好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推进,全面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为此建议,必须建立全社会协调互动、合力推进的运行机制。

1、完善决策机制,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保证决策正确,无论是党政组织,还是其他国家机关,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决策前,走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特别是基层群众的意见,进行反复比较、鉴别和论证;在决策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听取不同意见,在决策基础上实行正确集中;在作出决策后,必须坚决贯彻执行,防止各行其是。要注重决策的法制化、规范化,明确决策机关的权限和程序,保证依法决策,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广泛反映民意、充分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对重大决策事项,要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行政处罚事项、重大行政许可事项等,要实行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信息发布制度,保证群众广泛参与决策过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要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对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通过举证论证会、座谈会等方式,确保决策的科学性;要建立健全决策责任制度和追究制度。

2、转变政府职能,严格依法行政。围绕执政为民的要求和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行政和加强政府监督三项基本准则。严格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法治**”的基础性工作。要抓好制度建设,牢固树立依法行政观念,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各项事业,按照《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纲要》的内容和要求,制定和完善行政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约政府及其部门的决策行为。要按照权力与责任挂钩、权力与利益脱钩的原则,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体制。要强化行政监督,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认真接受权力机关的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司法监督,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努力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要按照《国务院工作规则》,切实加强政府及其部门的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为民政府、阳光政府、服务政府和廉洁政府。

3、坚持公正司法,切实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坚持公正司法既是建设“法治**”的重要环节,也是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政法、公安机关要继续抓好“平安**”建设,保障社会稳定,强化政法机关职能,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大力整治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强化治安防范、扎实推进防控体系建设。加强社会矛盾调解中心建设,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努力化解社会不安定因素,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加强流动人口管理。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措施,积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全面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水平。进一步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完善包括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在内的法律服务体系,拓展法律服务领域、方式及功能,规范法律服务主体、行为、秩序和管理。稳步推进公职、公司律师及公证、司法鉴定体制改革。审判、检察机关要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强化司法保障功能。积极推进司法改革,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规范办案程序,提高办案质量。继续坚持以审务、检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公正司法各项责任制,建立健全维护司法公正的各项长效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政法干警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专业化、高素质的政法干警队伍。

4、深化全民法制教育,增强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法制宣传教育是推进“法治**”的一项长期性工作。要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公民民主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普及宪法知识,提高宪法意识,增强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的自觉性,加强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政为民、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尊重人权等民主法治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形成崇尚宪法和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要加强对领导干部、青少年等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制度。推动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社会教育与课堂教育相结合,全面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外来经商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增强知法守法的自觉性,提高防范意识、维权意识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自觉性与能力。要创新宣传形式,强化普法实效。要实行法制宣传工作目标管理,做到责任明确,有部署、有检查。制定科学的法制宣传教育评估考核体系,强化动态检查监督,注重对普法教育的投入力度。

5、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法治**”建设顺利推进。要充分发挥党在“法治**”建设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领导作用。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要改善领导方式,坚持依法执政,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方针政策与法律的关系,既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又善于把党的重要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为国家意志,使之成为对全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要围绕依法治市、建设“法治**”的总体部署和“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目标规划。要建立健全法治建设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和法院、检察院以及群众团体在推进法治中的作用,形成法治建设的合力。全体党员干部要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维护法的尊严和权威,使党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切实得到落实。

第五篇:在建设“法治**”中人大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市委安排的调研课题,我委组成了专题调研组,先后在依法治市办公室、市政府法制办、市司法局等部门进行了探讨。对建设“法治**”和人大在建设“法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深入思考。

一、建设“法治**”的内涵及其重大意义建设法治社会是我们党坚持执政兴国的一贯主张。党的十五大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这一治国方略载入了宪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建设“法治**”,就是全市人民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体进程中,在市委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地方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逐步实现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法治化,做到事事有法可依、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办事。建设“法治**”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民主法制完善、社会文明安定为基本目标,通过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律监督、法制教育和法律服务等途径,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的法治化,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推进我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实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建设“法治**”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百姓安宁的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创新。通过建设“法治**”,实现法制创新,推动促进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参与对地方国家事务和社会事业的管理。二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执政,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举措。三是加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建设“法治**”有利于维护“两个率先”的发展大局,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建设“法治**”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宪法和地方组织法分别赋予了县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十五项职权和人大常委会的十四项职权。这些职权,充分表明人大及其常委会肩负着对同级政府、“两院”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的重要职责和任务,处在同级国家机关最高层次的监督地位。在建设“法治**”中,人大及其常委会应该发挥以下几个方面作用。第一、着力于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治市的进程。实施依法治市、实行依法执政,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作用。其前提是有法可依,关键是依法行政,基础是形成法治环境和公民的法治意识,核心是依法治权、依法治官,规范公权、保障私权。上述内容对人大履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要积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强化法律监督,大力推进本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法治化,大力推进依法治市的进程。通过执法监督检查,针对法律、法规在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跟踪监督,纠正违法现象,解决执法难点,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不依法办事的现象,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大量的事实证明,人大法律监督所要解决的问题,往往是法律、法规在执行中的薄弱环节,通常也是人民群众所普遍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执法检查,解决这些“老大难”问题,既能促使执法机关依法办事,更能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刻体会到运用法律保障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性,从而不断提高法律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确立法律的权威,逐步增强人们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自觉性。第二、着力于实现“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发挥监督职能。人大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面对法治**建设的新任务,人大工作必须有新思考、新作为和新提高。只有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才能使人大工作获得更广阔的空间。从**的情况看,就是要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我们要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等公共管理方面的监督工作。重点之一是讨论、决定重大事项。这是地方组织法赋予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对各项重大改革政策、措施的出台进行监督,把改革决策与立法决策结合、统一起来,使地方的经济体制改革不仅在政策层面得到体现,而且逐渐纳入法制的轨道。重点之二是对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进行工作评议和对任命干部的述职评议,把是否认真执行改革开放政策,善于运用法律调整经济关系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就

律手段管理各项事业,按照《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纲要》的内容和要求,制定和完善行政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约政府及其部门的决策行为。要按照权力与责任挂钩、权力与利益脱钩的原则,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体制。要强化行政监督,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认真接受权力机关的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司法监督,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努力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要按照《国务院工作规则》,切实加强政府及其部门的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为民政府、阳光政府、服务政府和廉洁政府。

3、坚持公正司法,切实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坚持公正司法既是建设“法治**”的重要环节,也是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政法、公安机关要继续抓好“平安**”建设,保障社会稳定,强化政法机关职能,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大力整治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强化治安防范、扎实推进防控体系建设。加强社会矛盾调解中心建设,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努力化解社会不安定因素,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加强流动人口管理。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措施,积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全面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水平。进一步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完善包括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在内的法律服务体系,拓展法律服务领域、方式及功能,规范法律服务主体、行为、秩序和管理。稳步推进公职、公司律师及公证、司法鉴定体制改革。审判、检察机关要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强化司法保障功能。积极推进司法改革,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规范办案程序,提高办案质量。继续坚持以审务、检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公正司法各项责任制,建立健全维护司法公正的各项长效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政法干警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专业化、高素质的政法干警队伍。

4、深化全民法制教育,增强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法制宣传教育是推进“法治**”的一项长期性工作。要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公民民主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普及宪法知识,提高宪法意识,增强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的自觉性,加强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政为民、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尊重人权等民主法治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形成崇尚宪法和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要加强对领导干部、青少年等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制度。推动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社会教育与课堂教育相结合,全面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外来经商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增强知法守法的自觉性,提高防范意识、维权意识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自觉性与能力。要创新宣传形式,强化普法实效。要实行法制宣传工作目标管理,做到责任明确,有部署、有检查。制定科学的法制宣传教育评估考核体系,强化动态检查监督,注重对普法教育的投入力度。

5、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法治**”建设顺利推进。要充分发挥党在“法治**”建设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领导作用。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要改善领导方式,坚持依法执政,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方针政策与法律的关系,既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又善于把党的重要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为国家意志,使之成为对全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要围绕依法治市、建设“法治**”的总体部署和“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目标规划。要建立健全法治建设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和法院、检察院以及群众团体在推进法治中的作用,形成法治建设的合力。全体党员干部要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维护法的尊严和权威,使党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切实得到落实。

在建设“法治**”中人大的地位和作用(第3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载切实发挥人大在依法治州中的作用[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切实发挥人大在依法治州中的作用[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交通局依法治州的工作总结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全交通运输系统按照《依法治实施意见》的总体部署和委、政府、省交通运输厅的工作安排,以依法治理为主题,全......

    切实发挥组织工作在推进桥头堡建设进程中的作用

    以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为契机助力非公党建工作上新水平7月27日,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全省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深入贯彻省委十届九次全会以及中央和省委的《关......

    关于切实发挥工会群众监督作用

    关于切实发挥工会群众监督作用,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的若干具体措施 各地级以上市总工会,省级产业工会、省直机关工会及有关厅(局)工会: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针对抓好安全......

    切实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

    尊敬的党组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以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提领,具体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

    在人口普查中发挥党组织作用

    多措并举 整体联动推动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开展**街工委、办事处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发挥党建共同体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共谋发展的优势,在组织架构、宣传发动......

    发挥地方人大在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对发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作用的实践与思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

    发挥地方人大在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对发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作用的实践与思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

    切实发挥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切实发挥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鲜明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是实现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