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进法治化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司法行政作用
推进法治化实现现代化进程中
司法行政要发挥更加积极作用缪蒂生
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对加强法治建设作了明确表述,提出至2020年,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成果的认可程度将由2010年的84.5%提升至90%以上。率先达成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法治将担负时代所赋予的重大责任与历史使命。司法行政部门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也将担当起更加重要的职责,在全面推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在服务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中,司法行政机关必须把服务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第一位任务。司法行政机关还要紧密结合社会管理创新的时代要求,积极推进律师事务所等新社会组织的发展、大力加强人民调解组织等基层社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为优化社会管理奠定良好基础。司法行政机关还要坚持把促进民生幸福作为目标追求、坚持把促进人的现代化作为关键任务,切实守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筑牢民生幸福的根基,不断推动全省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提升法律服务能力,加快推进经济强省建设一是牢牢把握当前法律服务的关键。要紧紧抓住当前江苏经济发展在保持“量”的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质”的提升这一关键点,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为统领,全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法治大环境。要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着力强化企业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工作。二是进一步明确当前法律服务的重点。要把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作为主攻方向,积极配合全省转型升级工程推进计划、万企升级行动计划的实施,着力做好投资融资、兼并重组、节能减排等领域的法律服务,推动重要产业链和重点领域骨干企业、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转型升级。三是要抓好法律服务的载体建设。充分利用法律服务专项活动这一有效载体,大力实施“万名法律服务人员、万名调解员助万企升级、促万村(社区)和谐”的“四万工程”法律服务专项活动,更为深入地做好“法企对接”,以“组团服务”、“强强联合”、“重点帮扶”等多种方式和“公证服务进乡村、入农户”、“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等专项活动,进一步拓宽服务渠道,优化服务方式,强化服务效果,提升服务发展的水平。
发挥维稳职能,深化平安江苏建设
要在三个方面取得更大成效:一是要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上取得更大成效。针对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纠纷涉及多样化矛盾主体、多层次社会关系、多领域利益冲突的特点,加快建设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配合,形成更为协调有序的工作机制。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基础性作用,全面推进网格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模式,完善医患、劳资、环保、交通事故、消费、食品安全等专业调处机制,形成科学化防范、常态化排查、法治化调解、信息化运作的能动调解模式,确保全面有效地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二是要在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上取得更大成效。社区矫正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是特殊人群管理的重点。要强化“人本型”理念,在做好管控的同时,加强对他们的心理矫治和引导,加大技能培训和帮扶力度,特别是对刑释解教人员的管理,坚持“给出路”的原则,最大限度理顺不满情绪,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对抗,实现管理效果最大化。针对特殊人群管理工作涉及面广的特点,以做好特殊人群的衔接管理为重点,加强社区矫正教育管理中心、安置帮教基地等工作载体建设,加大动态管理服务力度,做到逐人建档,跟踪帮教,不断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三是要在维护特殊场所的安全稳定上取得更大成效。要加快规范化监所改造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安防一体化,确保监管场所的安全稳定。全面推进罪犯、劳教人员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加强改造质量评估、心理矫治、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重视个别化矫正,不断提升教育改造质量,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推动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切实增进民生幸福
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战略部署,这成为司法行政当
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对的崭新课题。司法行政系统要着力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构筑好群众合法权益救助网络。要根据不同法律服务行业的功能定位和各地的区域特点,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进一步促进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资源合理分布和有效集聚,形成由城市到乡镇再到村居的站点辐射网络,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二是要不断优化服务举措。要大力实施法律服务进社区、进村镇行动,通过“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推进“一站式、窗口化、综合性”的司法行政服务平台、因地制宜建立具有综合功能的县(市、区)法律服务中心等服务方式,满足广大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推进法律服务在线咨询、网络法制学校等建设,努力形成“科技化、网络化、数字化”服务新格局;三是要大力提升法律援助的质效。要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工作,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根据公民法律服务需求和法律援助资源情况,适度放宽经济审查标准,加快法律援助窗口规范化建设,着力推进法律援助设施便利化,努力打造“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
培育社会自治,形成社会管理新局面
提高基层社区的自治能力,是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重要举措。司法行政工作直接面向社会、直接面向最广大群众,要在推进社会基层自治上发挥积极作用。一是要深化对律师事务所等新社会组织的管理。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的原则,完善管理机制,形成政府、社会、行业相结合的法律服务行业监管体系。进一步搭建发展平台,加强与金融、商贸、科技、工商、税务等部门的联系,把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纳入现代产业发展的“一站式”服务体系建设,促进行业专业化发展,切实发挥好法律服务业促进发展、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作用。二是要加快人民调解等自治性群众组织的建设。进一步拓展、规范人民调解组织,不断巩固县(市、区)、乡(镇)、村(社区)三级调解组织,稳步推进企业事业单位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以及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切实形成多层次、全覆盖的调解组织网络体系,提升群众依法依规自治能力。三是要着力推进基层依法治理。通过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的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基层民主法治进程。组织法律服务人员帮助社区完善村(居)自治管理的法律法规,完善村规民约,规范村(居)民自治和两委议事规则,促进村(居)务公开,推进城乡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引导居民依法参与社区事务、财务和集体资产管理,有序参与涉及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听证活动,提高社区依法治理的水平。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有效促进人的现代化
一是提升重点对象法律素质。大力推进“六五”普法规划实施,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加强对重点对象的普法工作,加大流动人口、外来务工人员等难点群体、盲点区域的法制宣传教育,针对群众法治需求诠释法理、宣传法治,传播法治思想,弘扬法治精神,在全社会积极营造有法可依、公民知法守法的良好风尚。二是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作用。法治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法治社会的内在动力、精神支柱、思想保证和文化支撑。要进一步发挥法治文化教育人民、引导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不断拓宽法治文化传播渠道,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多样化、系列化、规模化建设,大力扶持引导法治文化精品的创作生产,增强法治文化传播的有效性。三是提升普法工作实际成效。要坚持普治并举,不搞空洞的宣讲,通过调查研究深入把握新时期普法工作的重点,根据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及时把法律送到基层,真正做到“普法宣传到一线、普法成效在一线”,使普法工作受到基层群众的欢迎,在普治并举中提升民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从而以民众自身素质的提升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作者系江苏省司法厅党委书记 厅长)
第二篇:儒家文化传统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儒家文化传统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陈国志
(福州大学,福建福州350002)
摘要)儒家文化传统自占至今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变苹和洗礼,其所受到的礼遇和评价也小尽相同。在我国当今的现代化进程中,特别是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我们要认真审视一卜它的现代社会价值。木文就儒家文化传统的价值系统中的几个核心思想对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作用做一番探讨。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发展中国家。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曾经造就了中华民族占老而又辉煌的文明。今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沿着现代化的方向步上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转型之路。儒家文化传统必定会以其内在的文化机制对当代中国社会现代化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又会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冲击和挑战中通过变异和创新获得新的认同和继承。因此,有关儒家传统文化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问题就成为一个发人深思的热点问题。
儒家文化从春秋战国孔孟时代发源至今,己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变革和洗礼,其价值体系和核心理念几经变异和转化,所受到的礼遇和评价也不尽相同。进入现代以来,我们对儒家传统的态度和做法也几经波折。“五四”运动以来,反传统思潮忽视了儒学的多重意蕴,过多强调儒家文化传统的消极影响,使社会历史走上拒斥传统之路。当代新儒学则过多强调儒家文化的正而意义,片而夸大文化对经济的积极作用,山认同儒学走上儒学木位论。这两种对待儒家文化传统的态度都是片而的、不可取的。今人,我们应该史理性地、全而地看待儒家文化对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作用。卜而结合儒家文化传统价值系统中的几个核心思想作一些具体分析。
第一,儒家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对现代化进程的作用。
当代中国现代化是一个以科技力量、科学精神带动社会体制、社会结构变革的理性化过程。“理性化”意指解决现代化问题的某种科学精神或科学的工具和手段,同时它又渗透着价值标准,体现现代化过程主体对自身行为史高标准的关怀和价值实现。儒家自先秦开始便形成了理性主义传统,孔子反对怪、力、乱、神,要求人们破除迷信,凭理性生活。这种尊重理智、反对迷信的文化传统使中华民族在历史上避免了西方那种狂热的全民族的宗教信仰以及绵绵不断的宗教战争。中国没有“上帝之城”,中国人追求Jl=满足于人世间的现实生活,而不致于在科学和宗教之间摇摆不定。可见在外在形式《如理智的生活态度等》上,儒家的理性主义与现代的理性要求无疑具有相通之处。但是,在内在意蕴上,儒家理性主义却史多地展示为对价值的关怀,这种理性主要体现为一种伦理道德而不是科学的效率原则,这种价值取向与重利轻义的原则相结合,泞致了对工具理性的相对抑制,一定程度上也会抑制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与现代化的理性要求相悖逆,这对构建现代物质文明产生了文化阻力。因此,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无疑应当继承儒家重理性、反对迷信的光辉思想,扬弃儒家以“仁”消融“知”的传统,使儒家的理性主义山狭义的道德自觉、中一向价值关怀延伸至兼容科学的效率原则,从而与现代理性要求相会通。
社会现代化作为一个历史过程无疑具有一重性。一方而它体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另一方而又往往因工具理性的过度膨胀而隐含着负而的社会效应,如在工业化中产生的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核战阴影、技术专制、人情淡漠、道德沦丧等。儒家文化虽然对工具理性的重视不够,但它注重人的存在意义,富含人文精神,如忧患精神、乐道精神、和合精神、人木精神和笃行精神等。儒家文化传统的这种仁道德信原则和人文精神无疑是限制和避免社会现代化进程中负而效应的有效途径之一。
首先,儒家的“仁者爱人”思想,倡泞关切人生、关切人际伦常、关切人的自身发展与社会、他人及社会全体的合德合理发展等丰富思想,作为一个文化理想和一套社会价值体
系,对于全球化经济时代人类整体伦理系统的建构}I!完善,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和重要性。同时,儒家还认为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又能覆舟,这种重民轻君、忧国忧民的思想,对当前我们党加强党的建设,切实推行群众路线,关注民生,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木利益,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其次,儒家文化中的“己所不欲,勿施子人”的思想弓}伸到人要爱人,推行爱力一物,引泞我们要善待力一物,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这对我国当前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儒家文化中求是务实精神,无疑可以教育和影响今人的民众破除迷信、反对“玄学”,发扬马克思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态度,努力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前进。
第一,儒家义利之辩对现代化进程的作用。
在义利关系上,儒家形成了重义轻利、见利思义、以义驭利的传统,在总体上倾向于“义”,反对功利主义价值观。这些思想与资木主义世界所流行的功利主义思想截然不同。但这种反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Jl=不意味着儒家把义和利完全对立。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虽然倡泞重义轻利,但Jl=不否认义利可以统一、平衡。儒家这种义利观一方而有利于引泞人们遵循社会现有经济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另一方而也有力地抑制了人与人的自发竞争和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当代中国社会现代化离不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效运作,但是需要利益驭动,就要求给利益原则以适当定位。于是,儒家传统义利观与现代市场经济之间存在某种内在的冲突,其轻视甚至鄙视功利的价值观取向不利于形成市场经济的内在驭动力。在处理发展市场经济和儒家传统义利观的关系时,我们应该注意,一方而,要努力克服儒家传统义利观中的片而性,鼓励和承认正当的利益追求,以此为经济生活的商业化和现代企业精神的形成提供价值观念上的支持;另一方而,对于市场经济中功利原则的不适当扩张而引发的拜金主义、唯利是图、人格商品化等异化和丑恶现象,我们可以借助儒家的义利观中的积极、合理的文化因素达到补偏救弊的目的。借助儒家传统义利观中的积极因素,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伦理型市场经济的理论资源,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第二,群体原则和整体精神对现代化进程的作用。
儒家文化传统在个体原则和群体原则的关系中,个体原则主要表现为道德上的自我完善,而个体权利和竞争意识,个体的创造性和多样性往往被忽视,而II‘个体对群体的贡任与义务相应地被突出,山此实质性地泞致了群体原则的出现。儒家传统中的个体在木质上是从属于群体,消融于群体之中的,个体对于群体,义务重于权利,群体利益重于个体利益。可是在我国文化传统中便逐步形成了“国而忘公、公而忘私”、“先人卜之忧而忧,后人卜之乐而乐”、“国家兴亡,匹夫有贡”、“舍生取义”等整体精神,强调一种为国家和民族、为整体尽忠现献身的精神。
我国的现代化从史深层次的意义上说,就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要解放个人,增值充满活力的个体主体。儒家对个体原则片而理解以及对群体原则的实质强化,与我卜}现代化社会转型的迫切任务显然有不相协调的一而,与市场经济的基木精神以及人的现代化要求也有一定距离,我们必须适当化解儒家文化传统中那种群体至上,以及个体对群体单方而的贡任义务意识,使个体原则具有广阔的文化内涵和史合理的价值定位,努力为现代化进程消除价值观的阻力。但另一方而我们也应看到,现代化进程中个人的解放、个性的张扬和个人主体的提升,容易泞致个人主义泛滥、人际关系紧张、人欲横流的不良倾向,这时,需要汲取儒家文化传统中强调个体贡任义务和群体原则,对因个体原则突出而产生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弊端也可以得到有效的化解,儒家的群体原则和整体精神对克服损公利己、以权谋私等破坏社会整体秩序和利益的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儒家以德为木、以道制欲思想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儒家文化传统异常注重“德”的作用,甚至将“德”提升到了木体的高度。“德”一方而是指个体的自我的品质、品德,另一方而是指个体对别人和群体的美德,这就从狭隘的自我发展扩展到了整个人群和社会,即个人的德和国家是一致的。在强调“德”的重要性的同时,荀况还主张隆礼重法,德与法对于治卜}来说同等重要,但法要建立在仁义道德的根基之上。儒家这种重德又重法的思想具有较高的现代价值。我国实行市场经济改革之后,客观上存在法制不够健全、道德伦丧的局而,加强法制建设和道德教育无疑可以推进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现代化进程。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在依法治国的同时,要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一者不可偏废,这无疑是对以德为木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佳险释。
儒家的忠孝仁义礼智信,是要求人人应具备的是非之心,“至善”、“内对外工”是道德上的最高境界。在追求人人合一理想的同时,儒家特别强调道的作用,Jl=认为道是制止淫邪'唯一准则,这一点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发于性,止乎礼仪”、“巧言令色,鲜鲜矣仁”等主张中可以看出。当然,儒家Jl二非绝对的禁欲主义者,只要求“适可而止”而己,这也许与现代市场经济的物欲驭动有所悖异。但宣扬儒家以道制欲的观点,对于纠正市场经济中产生和蔓延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扭曲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抵制经济全球化和网络时代外来不良文化的冲击则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儒家文化传统中的“中庸”思想和“礼仪诚信”思想对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的作用。儒家“中庸”思想虽有折衷、保守之嫌,但其尚“中”(即强调执中、适度)和尚“和”(即强调事物的和谐统一)都饱含深刻的、辩证思想。“中庸”作为一种处世原则和方法,对于今人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而都有着不可忽视的训诫和调节功能。“君子一言,`-i}9马难追”无疑是对儒家重诚信的高度概括。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前我国现代进程中出现的社会诚信危机,其危害之巨大是勿庸置疑的。我们重新倡泞传统诚信美德,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用体系,推动社会经济健康运行,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们担负着双重的使命,既要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追赶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又要抑制现代化的负而效应,超越和克服西方世界的精神危机和社会弊病。而对这种双重使命,我们必须活化儒家文化传统的合理、积极的思想资源,又要对不合时代节拍、不利于现代化进程的消极因素加以变异和创新。我们相信,儒家文化传统在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三篇:学法用法,依法行政推进全县法治化建设进程
xx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近几年来,我们xx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坚持以实现“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四五”普法目标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加快开放开发,实现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发挥职能作用,认真组织、协调、指导搞好全县公务员队伍的学法用法,使全县公务员队伍的学法用法氛围浓厚,依法行政规范严格,从而,加快了全县法治化建设的进程,推动了全县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今年1-9月份,全县财政收入达5.1亿,同比增长84.72%。
一、深化认识,增强学法用法的责任感。“法”是人~愿的反映,是国家或政府意志的体现,是现实社会活动的指南和秩序,公务员学法用法尤其重要。一是应对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针和宏伟战略。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传统的依靠行政手段和政策文件进行行政管理已被依法行政所替代。在法制条件下,特别强调政府行为的规范性、合法性,特别强调政府及公务员必须摆脱主观随意性的影响,必须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二是岗位职责的需要。公务员作为依法定方式的程序任务,担任国家公职的行政组织的成员,其职业性质、工作特点、社会责任不同于一般社会职业的工作人员或公民。行为方式与内容、行为作用与影响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组织。其行为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质量、行政效率和行政效果,直接影响国家行政机关的形象、声誉和权威,而且对社会风气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示范和导向作用。所以,学法用法,在“法”的范围内活动是公务员从事业务活动的基本要求。三是法制建设自身发展的需要。江泽民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法制建设也在不断健全和完善之中,因此,公务员学法用法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法制建设的要求。四是公务员自身发展的需要。学习是个人及保持活力、散发魅力的重要源泉,推动及组织成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学法用法也是公务员不断完善自我、充实自我的需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全县公务员学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了公务员学法计划和法律学习制度,使公务员学法用法列入了正常工作和议事日程抓。
二、从多渠道入手,营造良好的学法氛围。在抓好公务员队伍的学法用法中,我们坚持突出五个结合。一是组织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通过脱产轮训,全县69个部委办局都坚持每月一日法律学习制度,集体组织学习现行的和新修改的法律法规。县公务员学法领导小组办公室坚持每月抽查的方法,监督各部门集体学法的时间、效果落实。同时,并制定和布置个人的学法计划和每月学法内容,实行个人自学。近两年来。我们与县人事局一道,每年都对全县2000余名公务员进行分批分期培训,邀请南大法律系教授为全县股级以上干部举办了法制讲座。许多同志还利用网络资源重点自学了国家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并熟悉理解其适用范围和要求。通过学习,使每个干部能掌握岗位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干部的法律法规知识面得到拓宽,知识结构不断完善,从而达到提升人员素质、不断改进服务技能的良性循环,实现机关内部日常管理科学化,法治化。二是组织拿证书学习和拿文凭学习相结合。在组织学习中,我们还鼓励干部参加经济师、注册税务师、司法资格证书考试,电大、党校的学历考试,县法院80%的人员达到法律本科以上文凭,县公安局70%的人员达到法律大专文凭。县地税局78名干部全部达到法律大专以上学历,其中近20人通过注册税务师的考试,通过这些有组织的考试,公务人员学法更有针对性和系统性。法律素质不断提高。三是组织法规考试和开展经验交流相结合。我们在组织培训、自学的基础上多次组织相关法律法规的考试,尤其是重点加强领导干部、执法一线重点岗位人员、专业法制人员三类人员的岗位测试,全县480余名县管中层干部和8000余名公务员、教师学法考试成绩都在良好以上。同时,结合考试的结果,开展经验交流,部门每季度组织干部至少写一篇学习法律法规的心得,在经验交流会上互相介绍经验、互相查找问题,互相提高执法水平。去年新的《税收征管法》出台后,县国税局、财政局、地税局立即开展业务培训,同时要求财税干部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在新的征管法出台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他们就组织了财税人员闭卷考试,通过考试,使全县财税部门人员掌握了新出台的税法知识,适应了自身的要求。四是把自身学习与向群众宣传相结合。在抓好公务员队伍自身学习的同时,我们重视组织全县广大公务员向群众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南京日报》xx版,xx广播电视台、xx网站、县图书馆等五大阵地开展法制宣传。县地税局共编辑近90期《xx报》税务专版,拍摄了近五十期《税收广角》电视专题,宣传税收政策。探讨征管办法。广大公务员在法制宣传中,促进了自身的法律法规学习。法制知识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加强。五是年终考评和奖励相结合。学法用法对于行政执法部门尤为重要,所以,我们每次的法制考试考核成绩都纳入到干部的能级管理中,年终考评和奖励相挂钩,进一步调动了干部的学法用法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学法用法氛围。
三、严格规范,构建依法行政新格局。作为机关公务员,学法不仅要求重视加强法律、法规、规章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加强依法行政,按照法律、法规行使职责,为此,我们结合各行政执法部门的特点,建立了以行政首长为核心的执法责任体系,明确了每个执法机构、执法岗位的执法范围、执法责任、执法权限、执法程序和执法目标,构建依法行政格局,具体采取了以下五个方面的措施:一是领导率先垂范,争当依法行政的带头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内部职能调协情况,我们按照单一主管、共同主管、协同管理等类别明晰各部门负责执行的行政行为,分解行政执法的主次职责,体现相互配合执法的全局观念。同时,根据《行政处罚法
》的规定严格界定了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杜绝了协管员、临时工代为处罚的现象,切实解决了行政执法中出现的执法责任不明、执法关系不顺、执法主体较乱的问题,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积极带头争做依法办事的带头人。二是坚持严格制度,确保秉公执法。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各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范围、权限。目标责任分解到具体的执法部门和岗位,并明确了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监督各执法岗位依法行政,按有关制度规定承担相应的执法责任,各具体执法岗位按分管范围履行行政执法权,承担行政执法责任。同时按照有关执法程序和工作要求,我们坚持做到持证上岗、严格执法证件管理;认真履行告知义务。严格执行行政处罚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和听证程序,坚持调查取证和罚款决定相分离,并认真规范行政执法文书;严格执行罚款决定和罚款收缴相分离制度,使用统一的罚款收据;严格证据登记保存措施和财物的行政强制措施,加强对罚没、暂扣财物的管理,建立和完善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的程序。三是建立配套制度,保证依法行政。一是建立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做到“公开办事规定、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并结合各自特点,制定了文明执法“八公开”的管理制度,将依法行使的登记、发证、收费、检查、处罚等职责的有关具体规定以及办事权限、办事程序、工作时限、工作标准和质量、违章责任追究、社会监督渠道向社会公开。二是组织人员进一步理清各项业务流程,规范了征、管、查及违章处罚各项执法行为。三是完善了xx县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和《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办法》,细化了执法责任范围,明确了责任承担形式和错案来源渠道,建立了错案追究责任档案。对本单位执法机构及其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法人、公民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行为,严格按照责任追究制度的规定,追究责任人和部门负责人的行政责任和经济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并追究其刑事责任。四是加强执法服务,提高执法水平。为做到透明行政、服务行政,积极打造服务型机关,寓服务于执法之中,寓监督于执法之中,采取了“以内部主动监督为主,外部被动监督为辅的做法,强化了内部监督工作力度。一是变监督打击型为服务管理型。县环保局、药监局、工商局等部门在日常管理中,帮助进行筹划,充分用足用好现行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实实在在地为法人当好参谋,切实维护了法人的合法权益。二是严格界定执法责任。围绕“岗、责、权”的联系,正确界定每个人的岗位、权限和责任。三是加强行政执法检查,严格执法责任考核机制。执法检查工作是加强内部管理、保证政令畅通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执法水平、促进依法行政的一项重要措施。我们适时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与县人大取得联系,认真开展好每年一次的执法检查工作。检查的重点内容是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证据是否确凿,有无越权处罚、变通处罚等问题。并将执法责任落实情况和检查情况列入各级岗位责任制考核,从而促进了法制化的进程。四是成立了执法监察工作小组,进行跟踪监督管理。为督促行政执法部门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确保执法行为的规范化、合法化。我们对执法工作开展不好,有章不循或有意隐瞒执法中存在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并追究有关责任人和单位领导的责任,确保依法行政工作健康、有序、深入地开展。
第四篇:学法用法,依法行政 推进全县法治化建设进程
xx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近几年来,我们xx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坚持以实现“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四五”普法目标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加快开放开发,实现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发挥职能作用,认真组织、协调、指导搞好全县公务员队伍的学法用法,使全县公务员队伍的学法用法氛围浓厚,依法行政规范严格,从而,加快了全县法治化建设的进程,推动了全县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学法用法,依法行政 推进全县法治化建设进程。今年1-9月份,全县财政收入达5.1亿,同比增长84.72%。
一、深化认识,增强学法用法的责任感。“法”是人民意愿的反映,是国家或政府意志的体现,是现实社会活动的指南和秩序,公务员学法用法尤其重要。一是应对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针和宏伟战略。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传统的依靠行政手段和政策文件进行行政管理已被依法行政所替代。在法制条件下,特别强调政府行为的规范性、合法性,特别强调政府及公务员必须摆脱主观随意性的影响,必须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二是岗位职责的需要。公务员作为依法定方式的程序任务,担任国家公职的行政组织的成员,其职业性质、工作特点、社会责任不同于一般社会职业的工作人员或公民。行为方式与内容、行为作用与影响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组织。其行为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质量、行政效率和行政效果,直接影响国家行政机关的形象、声誉和权威,而且对社会风气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示范和导向作用。所以,学法用法,在“法”的范围内活动是公务员从事业务活动的基本要求。三是法制建设自身发展的需要。江泽民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法制建设也在不断健全和完善之中,因此,公务员学法用法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法制建设的要求。四是公务员自身发展的需要。学习是个人及保持活力、散发魅力的重要源泉,推动及组织成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学法用法也是公务员不断完善自我、充实自我的需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全县公务员学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了公务员学法计划和法律学习制度,使公务员学法用法列入了正常工作和议事日程抓。
二、从多渠道入手,营造良好的学法氛围。在抓好公务员队伍的学法用法中,我们坚持突出五个结合。一是组织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通过脱产轮训,全县69个部委办局都坚持每月一日法律学习制度,集体组织学习现行的和新修改的法律法规。县公务员学法领导小组办公室坚持每月抽查的方法,监督各部门集体学法的时间、效果落实。同时,并制定和布置个人的学法计划和每月学法内容,实行个人自学。近两年来。我们与县人事局一道,每年都对全县2000余名公务员进行分批分期培训,邀请南大法律系教授为全县股级以上干部举办了法制讲座。许多同志还利用网络资源重点自学了国家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并熟悉理解其适用范围和要求。通过学习,使每个干部能掌握岗位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干部的法律法规知识面得到拓宽,知识结构不断完善,从而达到提升人员素质、不断改进服务技能的良性循环,实现机关内部日常管理科学化,法治化。二是组织拿证书学习和拿文凭学习相结合。在组织学习中,我们还鼓励干部参加经济师、注册税务师、司法资格证书考试,电大、党校的学历考试,县法院80%的人员达到法律本科以上文凭,县公安局70%的人员达到法律大专文凭,调查报告《学法用法,依法行政 推进全县法治化建设进程》。县地税局78名干部全部达到法律大专以上学历,其中近20人通过注册税务师的考试,通过这些有组织的考试,公务人员学法更有针对性和系统性。法律素质不断提高。三是组织法规考试和开展经验交流相结合。我们在组织培训、自学的基础上多次组织相关法律法规的考试,尤其是重点加强领导干部、执法一线重点岗位人员、专业法制人员三类人员的岗位测试,全县480余名县管中层干部和8000余名公务员、教师学法考试成绩都在良好以上。同时,结合考试的结果,开展经验交流,部门每季度组织干部至少写一篇学习法律法规的心得,在经验交流会上互相介绍经验、互相查找问题,互相提高执法水平。去年新的《税收征管法》出台后,县国税局、财政局、地税局立即开展业务培训,同时要求财税干部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在新的征管法出台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他们就组织了财税人员闭卷考试,通过考试,使全县财税部门人员掌握了新出台的税法知识,适应了自身的要求。四是把自身学习与向群众宣传相结合。在抓好公务员队伍自身学习的同时,我们重视组织全县广大公务员向群众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南京日报》xx版,xx广播电视台、xx网站、县图书馆等五大阵地开展法制宣传。县地税局共编辑近90期《xx报》税务专版,拍摄了近五十期《税收广角》电视专题,宣传税收政策。探讨征管办法。广大公务员在法制宣传中,促进了自身的法律法规学习。法制知识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加强。五是年终考评和奖励相结合。学法用法对于行政执法部门尤为重要,所以,我们每次的法制考试考核成绩都纳入到干部的能级管理中,年终考评和奖励相挂钩,进一步调动了干部的学法用法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学法用法氛围。
三、严格规范,构建依法行政新格局。作为机关公务员,学法不仅要求重视加强法律、法规、规章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加强依法行政,按照法律、法规行使职责,为此,我们结合各行政执法部门的特点,建立了以行政首长为核心的执法责任体系,明确了每个执法机构、执法岗位的执法范围、执法责任、执法权限、执法程序和执法目标,构建依法行政格局,具体采取了以下五个方面的措施:一是领导率先垂范,争当依法行政的带头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内部职能调协情况,我们按照单一主管、共同主管、协同管理等类别明晰各部门负责执行的行政行为,分解行政执法的主次职责,体现相互配合执法的全局观念。同时,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严格界定了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杜绝了协管员、临时工代为处罚的现象,切实解决了行政执法中出现的执法责任不明、执法关系不顺、执法主体较乱的问题,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积极带头争做依法办事的带头人。二是坚持严格制度,确保秉公执法。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各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范围、权限。目标责任分解到具体的执法部门和岗位,并明确了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监督各执法岗位依法行政,按有关制度规定承担相应的执法责任,各具体执法岗位按分管范围履行行政执法权,承担行政执法责任。同时按照有关执法程序和工作要求,我们坚持做到持证上岗、严格执法证件管理;认真履行告知义务。严格执行行政处罚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和听证程序,坚持调查取证和罚款决定相分离,并认真规范行政执法文书;严格执行罚款决定和罚款收缴相分离制度,使用统一的罚款收据;严格证据登记保存措施和财物的行政强制措施,加强对罚没、暂扣财物的管理,建立和完善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的程序。三是建立配套制度,保证依法行政。一是建立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做到“公开办事规定、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并结合各自特点,制定了文明执法“八公开”的管理制度,将依法行使的登记、发证、收费、检查、处罚等职责的有关具体规定以及办事权限、办事程序、工作时限、工作标准和质量、违章责任追究、社会监督渠道向社会公开。二是组织人员进一步理清各项业务流程,规范了征、管、查及违章处罚各项执法行为。三是完善了xx县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和《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办法》,细化了执法责任范围,明确了责任承担形式和错案来源渠道,建立了错案追究责任档案。对本单位执法机构及其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法人、公民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行为,严格按照责任追究制度的规定,追究责任人和部门负责人的行政责任和经济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并追究其刑事责任。四是加强执法服务,提高执法水平。为做到透明行政、服务行政,积极打造服务型机关,寓服务于执法之中,寓监督于执法之中,采取了“以内部主动监督为主,外部被动监督为辅的做法,强化了内部监督工作力度。一是变监督打击型为服务管理型。县环保局、药监局、工商局等部门在日常管理中,帮助进行筹划,充分用足用好现行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实实在在地为法人当好参谋,切实维护了法人的合法权益。二是严格界定执法责任。围绕“岗、责、权”的联系,正确界定每个人的岗位、权限和责任。三是加强行政执法检查,严格执法责任考核机制。执法检查工作是加强内部管理、保证政令畅通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执法水平、促进依法行政的一项重要措施。我们适时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与县人大取得联系,认真开展好每年一次的执法检查工作。检查的重点内容是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证据是否确凿,有无越权处罚、变通处罚等问题。并将执法责任落实情况和检查情况列入各级岗位责任制考核,从而促进了法制化的进程。四是成立了执法监察工作小组,进行跟踪监督管理。为督促行政执法部门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确保执法行为的规范化、合法化。我们对执法工作开展不好,有章不循或有意隐瞒执法中存在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并追究有关责任人和单位领导的责任,确保依法行政工作健康、有序、深入地开展。
第五篇:学法用法,依法行政 推进全县法治化建设进程
xx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近几年来,我们xx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坚持以实现“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四五”普法目标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加快开放开发,实现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发挥职能作用,认真组织、协调、指导搞好全县公务员队伍的学法用法,使全县公务员队伍的学法用法氛围浓厚,依法行政规范严格,从而,加快了全县法治化建设的进程,推动了全县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今年1-9月份,全县财政收入达5.1亿,同比增长84.72%。
一、深化认识,增强学法用法的责任感。“法”是人民意愿的反映,是国家或政府意志的体现,是现实社会活动的指南和秩序,公务员学法用法尤其重要。一是应对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针和宏伟战略。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传统的依靠行政手段和政策文件进行行政管理已被依法行政所替代。在法制条件下,特别强调政府行为的规范性、合法性,特别强调政府及公务员必须摆脱主观随意性的影响,必须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二是岗位职责的需要。公务员作为依法定方式的程序任务,担任国家公职的行政组织的成员,其职业性质、工作特点、社会责任不同于一般社会职业的工作人员或公民。行为方式与内容、行为作用与影响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组织。其行为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质量、行政效率和行政效果,直接影响国家行政机关的形象、声誉和权威,而且对社会风气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示范和导向作用。所以,学法用法,在“法”的范围内活动是公务员从事业务活动的基本要求。三是法制建设自身发展的需要。江泽民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法制建设也在不断健全和完善之中,因此,公务员学法用法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法制建设的要求。四是公务员自身发展的需要。学习是个人及保持活力、散发魅力的重要源泉,推动及组织成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学法用法也是公务员不断完善自我、充实自我的需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全县公务员学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了公务员学法计划和法律学习制度,使公务员学法用法列入了正常工作和议事日程抓。
二、从多渠道入手,营造良好的学法氛围。在抓好公务员队伍的学法用法中,我们坚持突出五个结合。一是组织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通过脱产轮训,全县69个部委办局都坚持每月一日法律学习制度,集体组织学习现行的和新修改的法律法规。县公务员学法领导小组办公室坚持每月抽查的方法,监督各部门集体学法的时间、效果落实。同时,并制定和布置个人的学法计划和每月学法内容,实行个人自学。近两年来。我们与县人事局一道,每年都对全县2000余名公务员进行分批分期培训,邀请南大法律系教授为全县股级以上干部举办了法制讲座。许多同志还利用网络资源重点自学了国家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并熟悉理解其适用范围和要求。通过学习,使每个干部能掌握岗位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干部的法律法规知识面得到拓宽,知识结构不断完善,从而达到提升人员素质、不断改进服务技能的良性循环,实现机关内部日常管理科学化,法治化。二是组织拿证书学习和拿文凭学习相结合。在组织学习中,我们还鼓励干部参加经济师、注册税务师、司法资格证书考试,电大、党校的学历考试,县法院80%的人员达到法律本科以上文凭,县公安局70%的人员达到法律大专文凭。县地税局78名干部全部达到法律大专以上学历,其中近20人通过注册税务师的考试,通过这些有组织的考试,公务人员学法更有针对性和系统性。法律素质不断提高。三是组织法规考试和开展经验交流相结合。我们在组织培训、自学的基础上多次组织相关法律法规的考试,尤其是重点加强领导干部、执法一线重点岗位人员、专业法制人员三类人员的岗位测试,全县480余名县管中层干部和8000余名公务员、教师学法考试成绩都在良好以上。同时,结合考试的结果,开展经验交流,部门每季度组织干部至少写一篇学习法律法规的心得,在经验交流会上互相介绍经验、互相查找问题,互相提高执法水平。去年新的《税收征管法》出台后,县国税局、财政局、地税局立即开展业务培训,同时要求财税干部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在新的征管法出台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他们就组织了财税人员闭卷考试,通过考试,使全县财税部门人员掌握了新出台的税法知识,适应了自身的要求。四是把自身学习与向群众宣传相结合。在抓好公务员队伍自身学习的同时,我们重视组织全县广大公务员向群众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南京日报》xx版,xx广播电视台、xx网站、县图书馆等五大阵地开展法制宣传。县地税局共编辑近90期《xx报》税务专版,拍摄了近五十期《税收广角》电视专题,宣传税收政策。探讨征管办法。广大公务员在法制宣传中,促进了自身的法律法规学习。法制知识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加强。五是年终考评和奖励相结合。学法用法对于行政执法部门尤为重要,所以,我们每次的法制考试考核成绩都纳入到干部的能级管理中,年终考评和奖励相挂钩,进一步调动了干部的学法用法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学法用法氛围。
三、严格规范,构建依法行政新格局。作为机关公务员,学法不仅要求重视加强法律、法规、规章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加强依法行政,按照法律、法规行使职责,为此,我们结合各行政执法部门的特点,建立了以行政首长为核心的执法责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