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 稳定发展 扎实推进畜牧业现代化进程[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3 19:16: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坚定信心 稳定发展 扎实推进畜牧业现代化进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坚定信心 稳定发展 扎实推进畜牧业现代化进程》。

第一篇:坚定信心 稳定发展 扎实推进畜牧业现代化进程

坚定信心

稳定发展 扎实推进畜牧业现代化进程

青岛市畜牧兽医局

2008年,在省局的业务指导下,我局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促进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2008年畜牧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

2008年,是我市畜牧业成功应对严峻挑战,在克服困难中实现发展的极不平凡的一年。畜牧兽医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克服主要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三聚氰胺奶粉、鸡蛋事件的不利影响,圆满完成了奥帆赛、残奥帆赛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任务,畜牧业继续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市畜产品总产量121.8万吨,比上年增长3.3%,畜牧业不变价总产值57.5亿元,比上年增长3%。针对今年畜牧业遇到的挑战,我们突出抓了六项重点工作。

(一)全面落实畜牧业扶持政策,保障了畜产品供给。先后实施了能繁母猪补贴、生猪良种精液补贴、良种猪场补贴和规模化养猪场补贴,能繁母猪存栏达到29.9万头;实施了能繁母猪政策性保险政策,覆盖面达到88.8%,比去年提高了22个 1

百分点,数量增加近10万头。实施了优质后备奶牛良种补贴、奶牛良种冻精补贴,2.3万头优质后备奶牛每头补助500元。开展能繁奶牛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已保险1.5万头。据统计,全市各级共落实畜牧业惠农政策资金1.4亿元。2008年,成为我市扶持畜牧业资金最多,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得到实惠最多的一年。

(二)加大扶持力度,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迅速推广。年初召开了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现场会,出台了扶持政策,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全市共建设发酵床生态养猪场386个,建成发酵床总面积近20万平方米,已存栏生猪8.8万头。发酵床生态养猪模式成为我市标准化基地建设和发展环保型畜牧业的重要载体,全市标准化养殖基地达到1111处。

(三)深入开展奶站、饲料专项整治,规范奶业生产秩序。一是抓好奶站整顿。狠抓了登记造册、驻场监管、质量检测等整治措施,理顺了生鲜乳生产、收购和销售环节,规范了奶站经营秩序。二是抓好饲料整顿。开展了蛋白饲料原料、饲料生产企业和奶牛养殖场户自配饲料三个专项整治,未发现有添加三聚氰胺等违禁药物和有害化学物质的情况。三是及时调度奶业生产情况,协调乳品加工企业扩大对本地生鲜牛奶的收购,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决了生鲜奶滞销问题。积极协调蒙牛集团继续在我市收购鲜奶,保护了奶农利益。市政府出台了《关于2

贯彻鲁政办发„2008‟53号文件稳定奶业生产发展的意见》,促进了我市奶业生产的逐步恢复。

(四)开展“科教兴牧”,养殖户的科技素质逐步提高。广泛开展了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推广工作,全市有5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分获市农业丰收一、二等奖,同时申报了4项畜牧兽医科研项目。落实“畜牧业农民培训计划”,共举办各类畜牧科技培训班107期,培训农民1.5万人次。深入开展“科技人员联系养殖大户活动”和送科技下乡活动,畜牧兽医科技人员提供技术服务、咨询1.64万次,为养殖大户解决实际问题3705项。

(五)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开展春秋两季集中强制免疫,全面开展了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免疫以及消毒灭原工作,畜禽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达到100%;免疫抗体检测合格率达90%以上,大大超过国家要求的70%的标准,保证了免疫效果。迎接农业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验收,实现了防控工作“零扣分”。创新思路,做好市区犬类免疫工作。针对市区狂犬病免疫面广量大的实际,在市内四区开展了“迎奥运进社区,百日犬类免疫”活动,采取每免疫一条犬补贴一元组织费的办法,进社区开展犬类集中免疫,得到了群众的好评,也得到了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并作出批示。实施了50处基层动物防疫监督站实验室和办公场所建设工 3

程,56处基层站全部配备了执法车辆,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

(六)创新监管机制,保障奥帆赛、残奥帆赛畜产品质量安全。落实官方兽医制度,采取分区负责、日常监管与重点监管相结合的方法,全市5000多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现全面监管。对奥帆赛备案畜禽养殖场实行24小时养殖全过程监控,保证了供奥产品质量。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管理,深入开展了动物卫生规范执法年活动,有力地保障了上市畜禽及其产品卫生质量。推行动物免疫标识制度,配备了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设备,实现了对动物疫病的可追溯管理。进一步规范了动物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官方兽医监管行为,动物产地检疫率、屠宰检疫率和检疫出证率均达到100%,上市动物及其产品持证率及牲畜免疫耳标挂标率达到100%。

二、坚定发展信心,全面做好2009年畜牧兽医工作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实现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的关键年。畜牧兽医工作的工作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农业工作会议以及畜牧兽医专业会议精神,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健康、环保养殖,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化体系,提高畜产品精深加工和出口创汇能力,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目标:一是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2009年,全市肉蛋奶总产量126.3万吨,比上年增长3.7%;其中肉类产量达到55.5万吨,比上年增长3%;蛋类总产量达到28.8万吨,增长3%;奶类总产量达到42万吨,比上年增长5%。畜牧业不变价总产值59.5亿元,增长3.5%,畜牧业总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32%左右。二是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关于生猪、奶牛的“两补两保”惠农政策,提高良种覆盖率,抵御市场风险,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三是确保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认真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主要畜禽计划免疫和强制免疫密度达到100%,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四是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严格奶站管理,规范生鲜奶生产销售秩序。抓好动物卫生监管和种畜禽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监管,为创建全国食品质量最安全城市做出积极贡献。

2009年,要重点抓好七项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调整产业和行业布局。立足我市资源承受能力,大力发展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畜牧业。五市以加工企业为龙头、以规模养殖园区为重点,构建乳制品、优质猪、蛋鸡、肉鸡、肉牛、肉羊、肉兔和肉鸭等优势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全市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70%以上。四区重点发展畜产品加工业、新型饲料和生物技术产业。要优化养殖品种,稳定发展肉鸡、蛋鸡产业,在满足我市供应的基础上,扩大外销和出口。5

大力发展肉牛、肉羊等食草家畜,积极引进新的养殖加工企业,充分发挥合作组织的作用,带动肉牛、肉羊养殖实现新的突破。要加快发展肉兔、肉鸭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养殖,鼓励建设肉兔、肉鸭标准化饲养场,提高产业化水平。

(二)认真贯彻落实惠农政策。一是继续实施“两补两保”政策,切实落实到企业和养殖户手中。落实能繁母猪补贴、生猪良种精液补贴、良种猪场补贴和规模化养猪场补贴;继续实施能繁母猪政策性保险,保险覆盖面达到95%,保护生猪生产稳定发展,保障有效供给。落实优质后备奶牛良种补贴和奶牛良种冻精补贴,开展能繁奶牛政策性保险,保险奶牛5万头。严格落实中央财政对规模化蛋鸡场的扶持政策,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进行验收,扶持符合条件的蛋鸡场进行标准化改造。

(三)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一是加快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2009年新建改建标准化养殖基地100个。二是全面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模式。市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发酵床生态养猪场建设以奖代补,按建设面积给与奖励。全年新建改建发酵床生态养猪场200家,建成发酵床总面积10万平方米,新增存栏生猪10万头、出栏生猪20万头的规模。三是扶持奶牛养殖恢复发展。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稳定奶业生产发展的意见》,努力化解三鹿奶粉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引导奶农发展规模化养殖,采取代管、托管等形式,将奶牛养殖集中到养殖小6

区和养殖场,逐步减少散养奶牛。四是实施名牌战略,鼓励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畜产品,争取5个系列畜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五是大力推广玉米秸秆青贮。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玉米秸秆青贮,2009年,完成玉米秸秆青贮120万吨,约合40万亩玉米,占全市玉米种植面积的七分之一。

(四)推进科技兴牧战略。一是加快畜牧兽医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抓好畜禽品种改良、动物疫病综合防治、饲料配制和标准化饲养等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不断提高科技对畜牧业的贡献率。二是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推进奶牛、家禽、生猪、肉牛、肉羊五大良种工程,重点抓好一批父母代肉鸡良种繁育基地,祖代、父母代蛋鸡良种繁育基地,优质猪良种繁育基地和良种肉羊繁育基地建设。加强地方良种保护,提高6处保种繁育场的管理水平。三是深入开展“联户活动”,把“联户活动”向中小规模养殖场户延伸,向推广实用技术延伸。加强科技培训,继续实施“畜牧业农民培训计划”,年培训农民1.5万人次。

(五)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是抓好奶站监管。认真贯彻国务院《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农业部有关规定,合理规划奶站布局,规范奶站兴办主体,严格发放奶站经营许可证,关停一批、规范一批、提高一批。要健全各种台帐 7

和生鲜奶生产、收购的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全面提高奶站经营水平,规范生鲜奶收购市场。二是抓好动物卫生监管。加强动物产地检疫、屠宰检疫,确保规模养殖场和定点屠宰场检疫率达到100%;加大对集贸市场、超市的抽查力度,争取实现瘦肉精等违禁药物和化合物零检出。三是加大兽药监管力度。大力推进兽药GSP试点和验收,规范兽药经营秩序;强化兽药使用领域监督,进一步完善兽药购进、使用记录制度和使用溯源制度;加大兽药产品质量监督抽检,为兽药监管提供技术支撑。积极开展兽药市场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兽药行为。四是强化饲料监管,提升饲料工业水平。积极推进饲料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建立和完善饲料安全保障体系,依法强化饲料质量检测监督。开展瘦肉精等违禁药品专项整治、防范疯牛病的饲料监测和饲料产品标签专项检查等三项活动,坚决查处使用违禁药品和滥用饲料添加剂的行为。

(六)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一是切实克服麻痹松懈思想,抓好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完成春、秋两次集中强制免疫、消毒灭原,做好重要动物疫病监测及奶牛检疫工作,有效防止动物疫情的发生和蔓延。根据防控形势的需要,继续将市内三区鸽子和犬类等宠物的防疫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确保免疫率达到100%。二是加强动物防疫机构建设。落实基层动物防疫监督站扶持政策,购置相8

应的防疫、检疫设备。健全市、区(市)、乡镇三级动物防疫机构,配足、配齐业务技术及执法人员。三是全面推进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按照农业部的要求,做好本地区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设备的使用、管理以及数据采集和上传工作。做好动物监督信息网络数据采集及汇总工作,基层站每月对辖区内动物监督信息进行全面更新。

(七)坚持依法治牧。一是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畜牧法》、《动物防疫法》、《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青岛市无疫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大普法力度,提高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做好基层动物防疫监督站业务人员、村级防疫员和兽药管理、经营人员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继续开展兽药管理、经营人员技能比武。三是加大执法力度。深入开展种畜禽、兽药、饲料、动物防疫等专项整治活动,依法查处违法行为,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〇〇九年一月十六日

第二篇: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党的十六大着眼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提出的一个重大发展思路和战略举措。实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战略,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五个统筹”的关键,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我国在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经济的高速增长后,已经进入了需要通盘考虑调整城乡经济社会关系的新阶段。从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矛盾来看,中国社会向城乡交融的一体化方向发展的前提和条件都已经成熟。因此,正视中国经济社会中客观存在的二元结构,并通过统筹的方式协调和处理城乡关系,解决新时期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是新世纪发展中作为农业大国应有的、正确的战略选择。

一、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和现实意义

城乡统筹是个新的发展理念,说到底就是在新的发展时期,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其实质就是消除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城乡社会一体化发展。现在突出地提出城乡协调发展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发展进程中实际存在的城乡关系不够协调的问题。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对推进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从历史发展来看,统筹城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加速工业化进程,我国实行的是排斥市场经济的重工轻农的工业化发展战略,通过计划经济的高度集中使资源配置到工业和城市,形成了“城乡差距发展战略”、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和“以农补工”、“以乡养城”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随着农业的积累不断向工业流入,工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农业部门的相对收入低于非农部门,工农收入差距扩大,农民成为相对贫困的社会阶层。这种发展模式推动了工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但也隐藏着城乡差距日益扩大和“三农”问题逐步恶化的危机,而且已经影响到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三农”问题是我国最根本的问题,“三农”问题解决了,我国的全面繁荣和稳定就有了根本性的保障。所以,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依靠统筹城乡的协调发展来解决这个根本性的问题。

从当前社会来看,统筹城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的根本性指针,在科学发展观“五大统筹”中,统筹城乡位居其首。城乡关系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关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必须抓住城乡统筹这个重点,把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综合起来研究。必须消除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些制度性,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应致力于逐步取消城乡间的种种不平等待遇,使城乡居民和各类经济主体都能享受公平的国民待遇;逐步打破城乡界限,提高城市化水平和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和效益;逐步改变城乡分割、各自发展的模式,走以城带乡、城乡互促的发展路子;逐步缩小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充分利用市场和政府的双重调控机制,按照比较优势和比较成本配置资源,促进城乡协调,实现共同繁荣和进步。

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制约因素

改革开发20多年来,我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扎实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城乡面貌大为改观,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总体上看,城乡二元分割的局面并未根本转变,一些制约因素依然存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最根本的是要解决“三农”问题。从当前看,制约“三农”问题的两个基本矛盾,是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国情矛盾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体制矛盾。以我们富阳市高桥镇的实际情况为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基础条件和薄弱环节:

(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高桥是富阳市的经济强镇,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总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2亿元,在全国2万多个乡镇中的排名也上升到223位。但从局部来看,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还相当突出,我镇经济主要集中于320国道沿线和集镇周边,位于老新义的杜墓片、千家片、双浒片、坑西片等西北山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集体经济比较薄弱。

(二)、产业结构调整有所突破,但成效不够明显。高桥镇通过建立工业功能区,促进了工业发展的新突破;通过扶

持开发农业,效益农业格局初显;通过小城镇建设,第三产业有所发展。但是,总体来讲,三大产业调整的成效还不够明显。工业区整合步伐不快,产出效率不高,外向度低;效益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优势不突出;三产比重过低,商贸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三)社会事业发展较快,但资源分配不尽合理。近年来,高桥镇通过开展教育创强、东海明珠、全民健身、有线网三级改造等工程,促进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但与城镇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公共卫生设施不完善;教育资源力量比较单薄;农村卫生院普遍设备落后;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尚未建立长效机制。

(四)基础设施建设大步推进,但与经济社会发展尚有距离。近年来,高桥镇通过实施康庄大道工程,高桦线、高泰线向西、北纵深推进,村级主干道基本得到硬化;通过电网改造,使农村实现了同电同价;通过实施“百千工程”,使农村面貌不断改观。但同城镇相比,大部分农村“脏、乱、差”现象仍比较突出,村庄布局不够合理;部分山区农村公路等级低,公交网络不完善,“出行难”依然存在;水、气等基础设施的辐射力不够强,无法共享城市公共服务功能。

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对策思路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必须跳出传统的“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局限,反弹琵琶,跳出“三农”来解决“三农”,积极寻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新路径。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加大反哺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努力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依托城镇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只有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传统体制,逐步建立城乡统筹的公共财政、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城乡规划、基础设施等制度,才能顺利推进城镇化,农民增收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农村社会进步才会有可靠的依托。应当说,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解决城乡统筹发展的切入点,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运行的重大举措。要推进城镇化,首先就要以规划为龙头,树立“大规划”新理念,科学编制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要根据地方实际,体现地方特色,从更高的层面、更宽的视野以及城乡间的内在联系来考虑城乡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要素布局和人口布局,实现城乡资源的高效利用。就高桥而言,必须按照“东延、南联、西扩、北接”的战略布局,大力实施“一街二路八点”工程,加快集镇周边八个村的规划编制,全力打造“八星拱月”格局。其次,要以小城镇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城镇化步伐。要培植城镇产业,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以城镇的繁荣促进整个农村的繁荣。再次,要以文明生态村建设活动为抓手,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大力实施“百千工程”、“生态村”、“文明村”建设,开展村庄布局调整,推进农村村庄整治和空心村改造,通过试点引路,渐次推进,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

(二)依托工业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农村是否发展、农民是否富裕,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工业化的发展水平,只有工业这个龙头发展起来了,才能有效带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工业化是产业集聚升级的主导力量,是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动力。首先,要用创新的理念推进工业升级裂变。要运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是高桥经济的重中之重,要根据高桥特色,促进工业功能区和特色块状经济的齐头并进。工业功能区块要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质量服务的思路,加快改造、提升、整合和创新步伐,全力打造橡胶、通讯、轻纺、化工、机械五大支柱产业。特色经济区块立足现有的产业和资源优势,倾力培育“五大基地”,即建立一个杭州蚕种基地、完善一个农业观光基地、扶持一个毛笔基地、发展一个弹簧基地、培植一个锅炉配件基地,以加快西北部农村的发展步伐。第二,要用工业的理念推进农业升级裂变。要用企业化的工业基本模式大幅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注重云森农业观光园、千禧园艺场等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延伸农村产业链,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推进农业区域化、专业化、社会化和高效化。第三,用“工贸结合”的理念推进第三产业升级裂变。逐步建立以集体服务组织为基础,农民自办服务为主体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加快商贸流通业的现代化、规模化、一体化和外向化,逐步形成连接城乡、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经营规范、服务优质的商品流通体系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三)依托市场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不仅要充分尊重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还要充分尊重农民的公民权利;不仅要靠农业发展生产力,还要调动城市资源支援农业;不仅城市要成为先进社区,农村也要成为先进社区。在国民收入分配、要素资源配置、经济建设安排等方面都应当有利于发展农业、支持农民、富裕农村,应当有利于协调城

第三篇: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范文模版]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党的十六大着眼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提出的一个重大发展思路和战略举措。实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战略,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五个统筹”的关键,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我国在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经济的高速增长后,已经进入了需要通盘考虑调整城乡经济社会关系的新阶段。从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矛盾来看,中国社会向城乡交融的一体化方向发展的前提和条件都已经成熟。因此,正视中国经济社会中客观存在的二元结构,并通过统筹的方式协调和处理城乡关系,解决新时期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是新世纪发展中作为农业大国应有的、正确的战略选择。

一、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和现实意义

城乡统筹是个新的发展理念,说到底就是在新的发展时期,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其实质就是消除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城乡社会一体化发展。现在突出地提出城乡协调发展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发展进程中实际存在的城乡关系不够协调的问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对推进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从历史发展来看,统筹城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加速工业化进程,我国实行的是排斥市场经济的重工轻农的工业化发展战略,通过计划经济的高度集中使资源配置到工业和城市,形成了“城乡差距发展战略”、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和“以农补工”、“以乡养城”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随着农业的积累不断向工业流入,工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农业部门的相对收入低于非农部门,工农收入差距扩大,农民成为相对贫困的社会阶层。这种发展模式推动了工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但也隐藏着城乡差距日益扩大和“三农”问题逐步恶化的危机,而且已经影响到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三农”问题是我国最根本的问题,“三农”问题解决了,我国的全面繁荣和稳定就有了根本性的保障。所以,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依靠统筹城乡的协调发展来解决这个根本性的问题。从当前社会来看,统筹城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的根本性指针,在科学发展观“五大统筹”中,统筹城乡位居其首。城乡关系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关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必须抓住城乡统筹这个重点,把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综合起来研究。必须消除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些制度性,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应致力于逐步取消城乡间的种种不平等待遇,使城乡居民和各类经济主体都能享受公平的国民待遇;逐步打破城乡界限,提高城市化水平和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和效益;逐步改变城乡分割、各自发展的模式,走以城带乡、城乡互促的发展路子;逐步缩小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充分利用市场和政府的双重调控机制,按照比较优势和比较成本配置资源,促进城乡协调,实现共同繁荣和进步。

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制约因素

改革开发20多年来,我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扎实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城乡面貌大为改观,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总体上看,城乡二元分割的局面并未根本转变,一些制约因素依然存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最根本的是要解决“三农”问题。从当前看,制约“三农”问题的两个基本矛盾,是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国情矛盾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体制矛盾。以我们富阳市高桥镇的实际情况为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基础条件和薄弱环节:

(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高桥是富阳市的经济强镇,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总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2亿元,在全国2万多个乡镇中的排名也上升到223位。但从局部来看,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还相当突出,我镇经济主要集中于320国道沿线和集镇周边,位于老新义的杜墓片、千家片、双浒片、坑西片等西北山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集体经济比较薄弱。

(二)、产业结构调整有所突破,但成效不够明显。高桥镇通过建立工业功能区,促进了工业发展的新突破;通过扶持开发农业,效益农业格

第四篇: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党的xx大着眼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提出的一个重大发展思路和战略举措。实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战略,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五个统筹”的关键,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我国在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经济的高速增长后,已经进入了需要通盘考虑调整城乡经济社会关系的新阶段。从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矛盾来看,中国社会向城乡交融的一体化方向发展的前提和条件都已经成熟。因此,正视中国经济社会中客观存在的二元结构,并通过统筹的方式协调和处理城乡关系,解决新时期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是新世纪发展中作为农业大国应有的、正确的战略选择。

一、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和现实意义城乡统筹是个新的发展理念,说到底就是在新的发展时期,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其实质就是消除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城乡社会一体化发展。现在突出地提出城乡协调发展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发展进程中实际存在的城乡关系不够协调的问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对推进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从历史发展来看,统筹城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加速工业化进程,我国实行的是排斥市场经济的重工轻农的工业化发展战略,通过计划经济的高度集中使资源配置到工业和城市,形成了“城乡差距发展战略”、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和“以农补工”、“以乡养城”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随着农业的积累不断向工业流入,工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农业部门的相对收入低于非农部门,工农收入差距扩大,农民成为相对贫困的社会阶层。这种发展模式推动了工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但也隐藏着城乡差距日益扩大和“三农”问题逐步恶化的危机,而且已经影响到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三农”问题是我国最根本的问题,“三农”问题解决了,我国的全面繁荣和稳定就有了根本性的保障。所以,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依靠统筹城乡的协调发展来解决这个根本性的问题。从当前社会来看,统筹城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的根本性指针,在科学发展观“五大统筹”中,统筹城乡位居其首。城乡关系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关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必须抓住城乡统筹这个重点,把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综合起来研究。必须消除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些制度性,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应致力于逐步取消城乡间的种种不平等待遇,使城乡居民和各类经济主体都能享受公平的国民待遇;逐步打破城乡界限,提高城市化水平和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和效益;逐步改变城乡分割、各自发展的模式,走以城带乡、城乡互促的发展路子;逐步缩小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充分利用市场和政府的双重调控机制,按照比较优势和比较成本配置资源,促进城乡协调,实现共同繁荣和进步。

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制约因素改革开发20多年来,我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扎实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城乡面貌大为改观,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总体上看,城乡二元分割的局面并未根本转变,一些制约因素依然存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最根本的是要解决“三农”问题。从当前看,制约“三农”问题的两个基本矛盾,是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国情矛盾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体制矛盾。以我们富阳市高桥镇的实际情况为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基础条件和薄弱环节:

(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高桥是富阳市的经济强镇,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总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XX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2亿元,在全国2万多个乡镇中的排名也上升到223位。但从局部来看,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还相当突出,我镇经济主要集中于320国道沿线和集镇周边,位于老新义的杜墓片、千家片、双浒片、坑西片等西北山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集体经济比较薄弱。

(二)、产业结构调整有所突破,但成效不够明显。高桥镇通过建立工业功能区,促进了工业发展的新突破;通过扶持开发农业,效益农业格局初显;通过小城镇建设,第三产业有所发展。但是,总体来讲,三大产业调整的成效还不够明显。工业区整合步伐不快,产出效率不高,外向度低;效益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优势不突出;三产比重过低,商贸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三)社会事业发展较快,但资源分配不尽合理。近年来,高桥镇通过开展教育创强、东海明珠、全民健身、有线网三级改造等工程,促进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但与城镇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公共卫生设施不完善;教育资源力量比较单薄;农村卫生院普遍设备落后;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尚未建立长效机制。

(四)基础设施建设大步推进,但与经济社会发展尚有距离。近年来,高桥镇通过实施康庄大道工程,高桦线、高泰线向西、北纵深推进,村级主干道基本得到硬化;通过电网改造,使农村实现了同电同价;通过实施“百千工程”,使农村面貌不断改观。但同城镇相比,大部分农村“脏、乱、差”现象仍比较突出,村庄布局不够合理;部分山区农村公路等级低,公交网络不完善,“出行难”依然存在;水、气等基础设施的辐射力不够强,无法共享城市公共服务功能。

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对策思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必须跳出传统的“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局限,反弹琵琶,跳出“三农”来解决“三农”,积极寻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新路径。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加大反哺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努力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依托城镇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只有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传统体制,逐步建立城乡统筹的公共财政、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城乡规划、基础设施等制度,才能顺利推进城镇化,农民增收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农村社会

进步才会有可靠的依托。应当说,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解决城乡统筹发展的切入点,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运行的重大举措。要推进城镇化,首先就要以规划为龙头,树立“大规划”新理念,科学编制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要根据地方实际,体现地方特色,从更高的层面、更宽的视野以及城乡间的内在联系来考虑城乡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要素布局和人口布局,实现城乡资源的高效利用。就高桥而言,必须按照“东延、南联、西扩、北接”的战略布局,大力实施“一街二路八点”工程,加快集镇周边八个村的规划编制,全力打造“八星拱月”格局。其次,要以小城镇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城镇化步伐。要培植城镇产业,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以城镇的繁荣促进整个农村的繁荣。再次,要以文明生态村建设活动为抓手,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大力实施“百千工程”、“生态村”、“文明村”建设,开展村庄布局调整,推进农村村庄整治和空心村改造,通过试点引路,渐次推进,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

(二)依托工业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农村是否发展、农民是否富裕,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工业化的发展水平,只有工业这个龙头发展起来了,才能有效带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工业化是产业集聚升级的主导力量,是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动力。首先,要用创新的理念推进工业升级裂变。要运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是高桥经济的重中之重,要根据高桥特色,促进工业功能区和特色块状经济的齐头并进。工业功能区块要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质量服务的思路,加快改造、提升、整合和创新步伐,全力打造橡胶、通讯、轻纺、化工、机械五大支柱产业。特色经济区块立足现有的产业和资源优势,倾力培育“五大基地”,即建立一个杭州蚕种基地、完善一个农业观光基地、扶持一个毛笔基地、发展一个弹簧基地、培植一个锅炉配件基地,以加快西北部农村的发展步伐。第二,要用工业的理念推进农业升级裂变。要用企业化的工业基本模式大幅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注重云森农业观光园、千禧园艺场等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延伸农村产业链,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推进农业区域化、专业化、社会化和高效化。第三,用“工贸结合”的理念推进第三产业升级裂变。逐步建立以集体服务组织为基础,农民自办服务为主体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加快商贸流通业的现代化、规模化、一体化和外向化,逐步形成连接城乡、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经营规范、服务优质的商品流通体系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三)依托市场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不仅要充分尊重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还要充分尊重农民的公民权利;不仅要靠农业发展生产力,还要调动城市资源支援农业;不仅城市要成为先进社区,农村也要成为先进社区。在国民收入分配、要素资源配置、经济建设安排等方面都应当有利于发展农业、支持农民、富裕农村,应当有利于协调城乡关系而不是扩大社会不公。农民问题,关键是怎么样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如何解决农民就业问题?首先,要围绕城市消费热点,大力开拓城市市场。帮助农民树立市场意识,引导他们自觉进入市场、瞄准市场需求发展市场需要的绿色无公害名优特产品。其次,要围绕“三农”消费需求,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农民是全国最大的消费群体。但当前农村消费的市场化程度很低,我们应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购买力的同时,创造良好消费环境,抓住拉动消费需求这个关键,积极开拓农副产品市场和农村消费品市场,刺激农村消费需求。积极引导农民增强消费倾向,把农村的潜在市场变为现实市场。增加农村销售服务网点,建立健全农村市场营销体系。

(四)依托社会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在推进农村“三化”建设过程中,只有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让利于民”的原则,才能在实践中把中央的有关“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落到实处,才能做到切实维护好农民合法权益,减轻农民负担,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坚实基础。农村问题,当前重点是在政治上解决好农村的社会管理体制,以及在社会发展方面解决好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优化整合农村各类社会事业资源,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深入实施科教兴镇战略,调整学校布局,大力实施中学“二并一”和小学“六并一”工程。继续推进农村“东海明珠工程”和“五个一”工程,加强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推进有线广播电视升级改造。继续办好农民体育运动会,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深化卫生改革,加强农村卫生服务,构建新型城乡卫生网络。继续以创“文明乡镇”为载体,努力提升城乡文明水平。

第五篇:坚定信心扎实工作

坚定信心扎实工作

在新起点上推进地税事业科学发展

——在全市地方税务工作会议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高会民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举国上下开启“十二五”规划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市委、市政府领导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市委书记刘可为同志对我们去年的工作进行了批示,他指出:“去年全市地税工作成效显著,圆满完成了全年税收任务,地税系统干部职工工作努力,为全市做出了贡献,感谢同志们!望再接再厉做好2011年工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宝军同志亲临会场,做了重要讲话,这是对我们的极大鼓舞和鞭策。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下面,我代表市局党组,讲三点意见。

一、和谐聚力,攻坚克难,“十一五”时期税收工作成绩显著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地税事业快速发展、税收职能作用充分发挥的重要时期。全市地税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实现了税费收入的新跨越。五年来,我们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变化,坚持正确的组织收入原则,严征细管,堵漏增收,全市地税收入总量、增量、增幅屡创新高,收入规模从2006年13.8亿元发展到2010年36.5亿元,增长了1.6倍,为衡水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探索了税收征管的新模式。我们合理调配征管力量,推行了税源分级分类管理、专业化管理,完善社会综合治税体系,成立了专业纳税评估队伍,信息管税的征管思路得到了有效的落实。加强了分税种、分行业管理,规范了建筑、房地产、交通运输、餐饮等重点行业管理,在全省率先实行了社会化的车船税征管模式,顺利接管了契税、耕地占用税。大力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全系统微机人均拥有量由2005年的0.64台提高到2010年末的1.02台,网速由2兆升级为10兆,信息化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构建了依法治税的新格局。我们大力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开发应用了《税收执法电子考核系统》,建立了税收执法风险防范体系,规范了重大税务案件审理程序,开展了对基层单位执法情况的解剖式检查,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执法能力显著增强。开展了分级分类稽查,拓展了国地税协作、地税公安协作内涵。五年来共查处涉税案件3256起,查补入库税款2.91亿元,有力维护了税收秩序的稳定。

(四)开启了征纳和谐的新篇章。我们把纳税服务摆在了与税收征管同等重要的位置,建立了贯穿税收工作始终的纳税服务格局,推行了财税库银联网、“一窗式”服务、同城通办等服务举措,开通了纳税服务直通车,成立了全省首家纳税人权益维护协会,开展了纳税服务

环境建设,通过创新服务形式,拓展服务内涵,推动了纳税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我们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五年来累计减免税款3.7亿元,有力的支持了企业发展。

(五)树立了衡水地税的新形象。我们大力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创新干部选拔机制,开展了跨岗跨区域的干部交流,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完善了干部队伍管理机制,推行了全员全岗绩效考核,大力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开展了多种形式和层次的干部培训,提高了队伍整体素质。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干部作风建设年”、“创先争优”等活动,狠抓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促进了队伍的健康发展。加大了对基层的投入,改善了基层办公和生活条件,全面推进了基层规范化管理。“十一五”期间,我局被评为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始终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

总结五年的实践,我们得到了许多宝贵经验:一是要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研究和把握税收工作规律,这是保证地税事业沿着正确轨道发展的根本指针。二是要以开拓创新为动力,以科学执行为保障,积极破解制约地税发展的瓶颈和障碍,这是推动地税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的活力源泉。三是要以科学化、专业化管理为主线,将管理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常抓不懈,这是全面提升地税工作水平的根本保证。四是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站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谋划税收工作,深化纳税服务内涵,这是税收职能全面发挥的充分体现。五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打造凝心聚力干事业的生动局面,这是实现地税事业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这些经验是全系统五年工作实践的凝结,是全市广大地税干部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长期坚持,倍加珍惜,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丰富发展。

总之,五年的成绩是可喜的,是令人振奋的。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更得益于全系统广大地税干部的辛勤努力。在此,我代表市局党组,向一直关心、支持地税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市地税系统的干部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

二、准确把握形势,深刻领会“十二五”思路,推动衡水地税科学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从我市情况来看,“十二五”期间将是衡水经济社会发展承前启后、奠定走入发展先进地区行列的追赶时期和决定性时期。全市经济社会的奋发勃起,将使税收与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表现得更为丰富,税收杠杆作用将得到更加充分地发挥,税收职能将会更加凸显,这也为衡水地税事业发展迎来了难得机遇期。从我市地税发展来看,在经过了“九五”初创、“十五”二次创业、“十一五”加速发展后,组织收入持续增长,税收管理不断加强,纳税服务体系逐步完善,队伍素质明显提升,这些为我们的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税收工作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纳税人数量迅猛增长,我们征收管理的方式方法还有待改进,税收管理专业化、信息化工作机制仍需完善;纳税服务需求日益多样,我们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服务纳税人的水平尚待提高;干部思想更为活跃,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面临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现象和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和把握,并逐步加以解决。

省局党组根据经济税收发展形势,制定了全省地税“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时期全省地税工作的总体思路,就是把握“一个主题”、坚持“六项原则”、实现“五项目标”

(简称“一六五”思路)。这一思路涵盖地税各项工作,内容全面,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为我们今后五年的地税发展指明了方向。

站在新的起点,全市广大干部必须要认真领会和把握全省地税工作总体思路,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省局的决策部署上来。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紧紧抓住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好机遇,找准税收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位置,按照省局“十二五”地税发展规划,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努力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推进我市地税事业的跨越发展!

三、围绕重点,稳步推进,扎扎实实做好2011年各项工作

2011年是落实“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抓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十二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至关重要。

根据省局和市委、市政府对今年工作的总体部署,我们确定今年全市地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局“一六五”思路,以依法组织收入为中心,以提升执行和创新两个能力为保障,重点加强信息管税、纳税服务、文化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四项工作,推进地税事业的全面进步,为我市“加快发展、富民强市”战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市局已经下发了《2011年全市地税工作要点》,各单位各部门要切实抓好落实。下面,我重点强调六项工作:

(一)全力做好组织收入工作。今年省局确定我局的税收计划为26.5亿元,同比增长8.42%,市政府分配我局的税收计划为30.3亿元,同比增长21.5%分析收入形势,有许多积极因素,大广高速的开通和环渤海经济的加速崛起,为我市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现代物流、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经济、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年为“机遇年”、“突破年”,将GDP预期目标定为增长11%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以上,这些都为组织收入增长提供了较大空间。但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还应看到组织收入中的不利因素:中央今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对我们靠投资拉动的经济产生一些影响;国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控制,可能使我市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一些困难等等。总之,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又要把可能遇到的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工作做得扎实细致一些。

具体工作中,要着重把握好以下三点:一是必须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不动摇,确保收入质量。二是要深入开展税源调查摸底,加强对税源实现税收过程的监控,切实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三是要积极采取各种增收措施。一方面加强征管,强化信息管税和税源专业化管理,加大稽查力度,堵漏增收;另一方面采取诸如强化地方各税种征管、推进企业主辅分离等有效措施,千方百计提高地税收入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确保完成组织收入任务,为政府履行职能提供财力保障。

(二)构建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信息管税格局。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局制定的《信息管税实施方案》,将税收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贯穿税收管理全过程,建立税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风险特征库,探索风险分布规律,构建风险应对处置机制。要积极协调当地各部门,最大限度获取外部涉税信息。要加强内部信息的分析利用,认真执行市局制定的《税务系统数据规范管理办法》,规范征管系统数据,把好数据入口关。要搭建“链条式”的数据汇总分析系

统,在市局层面,明确征管科、信息中心、直属局及相关业务科室在信息管税中的职责及信息运行流程,切实发挥市局的主导作用。县(市、区)局各业务部门要不断健全和完善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的互动机制,按照确定的业务分工开展工作,真正发挥县(市、区)局的基础作用。要明确市局、县(市、区)局、分局三级分工,形成纵向互动工作机制。信息管税是新时期税收征管工作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是新生事物,各单位要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为全市信息管税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探索推行以专业化管理为核心的税源管理新模式。2010年我们在全市推行了以税源专业化分类为重点的管理模式,今年要在此基础上,按照总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对专业化职能进行深入的探索,以解决人少户多、管理质效不尽如人意的突出矛盾。新模式是在保持现有管理机构不变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基层分局的工作职能,在各县(市、区)局设立纳税服务分局、税源管理分局、纳税评估分局和稽核执行分局,通过优化征管流程,建立管理、评估、稽核三个税源管理环节横向联动的新格局,推进税源管理方式从个人管理向专业化团队管理转变。市局已经制定了《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推广实施方案》和《税收业务操作规范》,在开发区局、阜城县局、故城县局先行试点后,在全市全面推开。各单位要深刻领会税源管理新模式的内涵,根据本地实际,统筹兼顾、及早谋划,制定科学细致的计划和方案。要树立大局意识,对内加强部门间配合,对外及时做好宣传、解释和说明工作,确保税源管理新模式的顺利推广和运行。

(四)深化以提高遵从度为目标的纳税服务建设。要坚持“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的服务理念,重点在维权服务、涉税事项审批以及需求导向型服务等深层次内容上下功夫。要举办税收维权服务与维权品牌宣传活动,借助政协民营企业家协会、行业管理协会,设立维权服务联系点,拓展维权服务辐射面,提高维权服务的社会认知度。要以纳税人权益维护协会为平台,开展税企交流会、需求调查、送税法上门等多种形式的税企活动,发挥维权协会的桥梁作用,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要清理下放审批权限,对首次纳税辅导、纳税提醒、用票异常提醒、政策性减免审核、备案类减免审核等事项由办税服务厅统一受理,即时办结,变“先审核后审批”为“先审批后监督”,提高审批效率。要改变原来粗放的服务形式,细分纳税人需求,针对不同层面、不同类别的纳税人开展有针对性的纳税服务,促进纳税遵从。要继续开展纳税服务环境建设,为纳税人提供标准化的办税环境,树立税务机关严谨、和谐、规范、庄重的整体形象。

(五)健全以绩效为导向的班子队伍管理机制。要重点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市局将在近期下发《全市地税系统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各单位要认真贯彻执行,积极探索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的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各级班子的执政能力。要健全干部队伍管理机制,研究制定干部分类管理办法,特别加强对五十岁以上人员、新进人员以及分局长管理,增强干部管理针对性。要进一步完善《系统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办法》,将市局机关纳入考核范围,实行部门捆绑考核,同时增强对干部绩效考核成绩利用,把绩效考核成绩运用到干部选拔竞争、评优选先等工作中,树立选人用人、干部评价的正确导向。要深化干部教育培训,确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学习理念,引导广大干部把工作岗位当舞台,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使学习与提高岗位技能、进行岗位创新相结合,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效益。要开展需求导向型培训,市局将根据各单位的个性化需求,组织内部师资队伍,深入基层开展“定单式培训”,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要鼓励干部参与“四师”资格证书考试,提高“四师”人员比重。要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构建惩防体系。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廉政准则》和《问责办法》,监察部门要按照省局要求细化《问责办法》,拓宽

问责来源,加大问责力度,尤其各部门要形成问责合力,确保问责实效。晶智组长就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做了专题讲话,各级要认真学习,抓好落实。

(六)开展以培树核心理念为重心的地税文化建设。先进的地税文化是我们这个团队健康向前发展的灵魂,地税文化建设将为地税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市局在总结税收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广泛听取基层意见的基础上,提炼出了“厚德敬业、好学敏行、务实创新、兴税为民”的核心理念,制定了《关于大力推进地税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将大力培育和发展具有衡水地税特色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态文化。各单位要按照市局的实施意见,立足于满足广大干部的工作需求和文化诉求,结合县域特色,找准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重点,明确阶段部署,充分调动全体干部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税收实践中真正发挥文化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

今年的工作目标已经明确,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各级地税机关和各级地税干部要注重把握以下三点:一是要更加注重将工作重心放在一线。市局机关科室要拿出二分之一的时间、县局班子要拿出三分之二的时间深入到一线,真心实意的研究基层、服务基层、指导基层。各级机关要以务实的精神、实干的作风,真招实法的解决困扰基层发展的瓶颈问题,市、县局班子成员要负责解决分包联系点的至少一项难点问题,市局机关科室要围绕中心工作,选择一个全系统的共性问题或薄弱环节,作为重点项目进行推进,以点带面,以基层的发展推动全市地税工作的新发展。二是要更加注重增强执行能力。要着力营造良好的执行文化氛围,有针对性地加强执行意识的培养,形成务实、高效、坚决的执行作风。今年,我们要对全市重点工作进行分解,统一目标,统一督查,统一考核,做到上下一盘棋,确保重点工作目标的实现。三是要更加注重提升创新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创新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发展思路,抓好上情与下情的结合,选准工作突破口,勇于探索、善于总结,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上级的有关政策和要求。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地税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锐意进取,共同开创地税事业的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

下载坚定信心 稳定发展 扎实推进畜牧业现代化进程[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坚定信心 稳定发展 扎实推进畜牧业现代化进程[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5篇)

    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 我校地处北郊镇南营村,过去称为留旗院,是唐将薛礼东征留旗之所。学校旧址早在清乾隆年间即建为蒙学堂,建国后几易其名。2005年,在各级党委......

    美国现代化进程(5篇材料)

    美国现代化进程 美国的现代化进程主要可分为经济的现代化和政治的现代化。政治的现代化的源动力是经济的发展,经济的现代化是以政治民主的不断完善发展为保障的。因此,美国经......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5篇)

    进步才会有可靠的依托。应当说,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解决城乡统筹发展的切入点,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运行的重大举措。要推进城镇化,首先就要以规划为龙头,树立“......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5篇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党的十六大着眼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提出的一个重大发展思路和战略举措。实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战略......

    坚定信心 攻关克难 扎实工作(汇编)

    坚定信心 攻关克难 扎实工作 在即将过去的2013年,特材分公司炉外法分工会结合集团公司经济发展任务,扎实开展了各项基础性工作任务,现将一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建设及民主管......

    在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砥砺前行(合集五篇)

    在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砥砺前行 2015年中国高等教育热点透析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 瞿振元 2015年,是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是党中央提出......

    推进法治化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司法行政作用

    推进法治化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司法行政要发挥更加积极作用缪蒂生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对加强法治建设作了明确表述,提出至2020年,人民群......

    推进畜牧业发展

    振奋精神解放思想着力推进畜牧业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随着时间的推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