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规范化管理与畜牧业现代化发展
规范化管理与畜牧业现代化发展
畜牧业是农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消费水平。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蛋、奶及皮革、毛纺织品、生化制品与医药工业的需求正日益扩大。我国已成为世界畜牧业生产大国,2004年肉产量达到6600万吨,其中猪肉占58%,禽肉27%,牛羊肉15%,是世界肉食生产大国;禽蛋2000万吨,奶3000万吨,均居世界首位。但我国还不是畜牧业生产强国,主要表现在畜牧产品国际贸易量比例低,仅占产量的3%~5%,我国肉类贸易量仅是美国的12%;另一表现是畜牧业生产主要技术指标还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如良种覆盖率、出栏率、胴体重、肉类结构等;三是畜牧业生产装备与管理的差距。
为了满足社会消费需求和国内外市场发展,实现21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应结合畜牧业生产系统的特点,运用一切现代技术与动物生态学、饲料营养学、动物繁殖学、环境卫生学相结合,实现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对草场、饲料、人力、产品结构的最优化配置,最大程度地降低生产成本,以获取较高的畜产品产量和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护农业生产环境等农业自然资源,最终实现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规范化管理的内涵
规范化管理是标准化、精确化、定量化的科学管理。结合畜牧业生产系统的特点,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使其与常规技术配套,达到畜牧业生产装备的现代化、饲料营养的标准化、家畜品种的良种化、管理的规范化、经营的规模化、商品市场化。
(1)运用3S技术对草原系统进行牧草长势、产量、病虫害、鼠害的监测。通过监测草场的生物产量,调整牛羊畜群的结构与规模。根据市场趋势与草原牧草长势,合理调整结构,淘汰劣质畜群,适当扩大出栏,避免草场载畜过多,草场退化。同时也可对草原的黑灾、白灾进行监测,对草原减灾自救发挥积极作用。
(2)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对畜产品市场进行趋势预测,合理调整畜产品的结构与规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通过网络技术,可及时了解世界各地的畜产品市场价格、饲料价格、需求数量和质量要求,并进行综合分析,对畜产品市场趋势进行预测。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通过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了解世界市场竞争的趋势,对合理调整生产结构、生产规模十分必要。
(3)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对畜牧业区域发展及规模的调整。畜牧业是国民经济与科学技术、生态的交叉产业,又是层次较低的经济系统,并且受自然、社会、市场等其它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我国幅员广阔,各地经济发展、资源优势、市场消费、科学技术水平各异,将信息技术与畜牧经济结合,对畜牧业发展进行分类指导,使其在满足社会、经济、生态需要的前提下,达到最佳结构与规模。与动物生态学结合,运用莱斯理模型,调整畜禽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达到扩大生产群,适留母畜群,精留种公畜。同时加强计算机技术在畜牧业规范化管理上的应用,大型养殖企业的办公自动化、数据库的系统管理等都是十分必要的达到畜牧业管理的现代化手段。
(4)运用自动化控制技术,提高大型养殖企业的生产水平,达到装备现代化。对大型养殖企业的上料、清粪、添水、除湿、调温等环节实现自动化控制,达到最佳的生产环境条
件,生产出优质的畜产品。
(5)运用生物技术,提高饲料的转化效率。生物技术在畜牧业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一是运用生物技术在兽医微生物领域应用,生产免疫原性好、无副作用的疫苗制品,减少畜禽的发病率、死亡率。二是运用生物技术开发饲料来源,特别是蛋白质饲料来源,同时利用生物技术处理秸秆饲料,提高秸秆饲料的适口性、营养性。三是运用生物技术在动物繁殖上的应用,提高良种覆盖率,达到提高畜禽生产力水平的目的。四是运用生物技术,处理大型养殖企业的粪便、废弃物,降低环境污染,同时达到废弃物的可再生利用。
(6)运用我国传统中药、非金属矿藏等新材料技术,生产绿优、保健畜产品。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首先就要提高我国畜产品的档次与质量,特别是降低药物、激素残留。为保证畜禽健康生长,应广泛地开发利用我国中药的资源潜力,同时积极开发我国稀土、麦饭石、沸石等非金属矿物质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提高饲料利用率、转化率,达到降低药物、激素残留,生产绿优、保健的畜产品的目的。
(7)运用生态学原理,结合畜牧业生产系统的特点与其他系统相结合。大力提倡与推广生态畜牧养殖模式与规范化管理,实现高效转化,多层次利用,实现无污染,无废物生产,提高养殖业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规范化管理的方法
畜牧业生产单元多,影响因素也多,运用系统科学方法,按层次分析,逐层展开,达到管理由经验型向精确型发展,实现畜牧业管理规范化。
2.1第一层次,宏观层次,是指社会资源与动物生产系统的平衡
这一层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草原-畜禽系统,运用3S技术对草原进行监测,并运用AHp层次分析方法,对草原进行分类区划,制定不同发展纲要,做到草原与畜牧的动态平衡,适应市场发展的形势。二是运用网络技术对畜禽产品市场进行趋势发展分析。三是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动物生产分成若干类型发展区,突出主群落生产,使畜牧业与社会资源相适应协调发展。黑龙江省畜牧主管部门根据影响畜牧业发展的因素与资源条件,将畜牧业生产划分为若干个类型:突出主群落的生产区、平原交通方便的玉米-奶牛带生产区、交通稍偏远的生猪生产区、偏远农牧交错牛羊生产区、林农交错经济动物生产区。突出主群落生产,有利于协调资源、市场、管理的最佳组合,科学指导畜牧业生产。
2.2第二层次,区域动物生产品种结构,与区域经济、资源条件相协调
黑龙江省双城市是典型的玉米奶牛带生产区,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品种结构、规模效益进行评估分析,形成最佳的奶牛品种与年龄结构,最佳的养殖生产规模,最佳的资源配置,达到经济效益佳,生态效益好。农户型玉米奶牛结合最佳规模为2~4ha/5~10头奶牛,效益3~4万元/年;规模型养殖50~80头,其效益20~30万元/年;小区养殖一般在300~500头。而且布局合理,小区不能过密过大,以免粪便及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
2.3第三层次,品种与区域条件,养殖企业条件的平衡
选择适宜的动物品种,年龄比例合适,适应区域条件,达到饲养目的,充分利用资源潜力,包括财力、房舍、劳动、技术等。
2.4第四层次,个体发育层次,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科学饲养,规范化管理,程序化防疫,优质服务
运用边际效益的理论,求出最佳的出栏期,根据企业实际优化生产管理,达到饲料配方科学化,饲养管理标准化,防疫灭病程序化,服务内容规范化。畜牧业实现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3.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随着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畜牧业及其商品需求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畜牧业、畜产品与国际市场接轨,纳入了国际市场经济的大循环,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畜牧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稳住脚,就必须在产品档次、质量上有更高要求,必须对畜牧业生产系统进行规范化管理。
3.2抓好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畜牧业规范化管理的典型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东西各地自然条件、经济情况不同,其规范化管理的方式、方法、内容也应有所侧重。通过不同区域、不同层次典型实例,带动面上的普及与发展。
3.3抓好不同层次,不同区域规范化管理技术系列的普及
通过普及增强广大农民科学养殖的技术水平,提高广大农民养畜的市场竞争意识。强调政府与业务部门的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畜牧业规范管理的政策与法规,使畜牧业规范化健康发展,以促进我国畜牧业的现代化进程。
第二篇:关于加快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1
关于加快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讨论稿)
畜牧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自治区、地区畜牧业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县现代化畜牧业发展步伐,实现畜牧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目标,现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畜牧业发展指导思想性、产业布局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持续快速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核心,以提高畜牧业在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和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为目标,加快城郊牛羊育肥及猪禽、农区牛羊肉、牧区小畜三个产业带建设,完善畜禽良种繁育、饲草料保障、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畜牧业科技支撑和服务、畜牧业行政执法六大体系,实现牲畜品种优良化、畜种畜群结构合理化、生产经营产业化、疫病防治网络化、产品经营市场化。
(二)产业布局:突出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伊西哈拉镇、乌恰镇、乌尊镇、牙哈镇等城郊乡镇为重点,发展牛羊育肥业,兼顾奶牛和猪禽养殖业,以规模化养殖为主;以玉奇吾斯塘乡、阿拉哈格镇、比西巴格乡、齐满镇、墩阔坦镇、阿格斯塘乡、哈尼哈塔木乡等乡镇为主,重点发展西门 塔尔牛、改良肉羊,以牲畜繁育,家禽养殖为主;塔里木乡、哈尼喀塔木乡、阿格乡、二八台农场及北山牧场、草湖牧场等以牧区畜牧业为主的乡(镇)场,以绵羊、绒山羊为主,自繁自育,稳步扩大良种畜数量,以草定畜,保护生态,重点发展绿色无公害畜产品。
(三)发展目标:力争到2015年,牲畜存栏达到89.76万头(只),平均净增率达到6.25%,年出栏牲畜121.18万头(只),全县肉类总产量6.54万吨,比2010年增加2.85万吨,年递增8.11%,其中牛出栏10.27万头,羊出栏96.26万只,生猪出栏10.38万头,家禽出栏847.66万羽;奶类总产3万吨,年递增4.37%;禽蛋产量2.8万吨,年递增17%。农区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饲养量占有饲养量的比例,猪禽达到90%以上,牛羊达到20%以上,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到20%。畜禽良种率达到80%以上,肉牛个体产肉量提高20公斤,肉羊个体产肉量提高10公斤,普通牛产肉量提高10公斤,肉羊产肉量提高3公斤。农牧民畜牧业年人均增收100元以上,2015年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2100元以上。
二、主要措施
(一)扶持牛羊育肥业,大力推进规模化健康养殖 以规模化养殖小区做为抓手,在伊西哈拉镇、阿拉哈格镇、比西巴格乡等乡镇新建一批由企业或养殖合作社牵头的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养殖小区,以肉牛(西门塔尔牛)肉羊(萨福克、麦盖提羊、小尾寒羊、湖羊)养殖育肥为主,对养殖场内布局进行科学调整,建设标准化彩钢板全封闭圈舍,配备自动饲喂、自动控温、自动调湿、自动控光等先进机械设备,完善相应的粪便排放设施,建立健全养殖场饲养管理监控制度,实现生产规范化。由县财政给予适当补贴,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如低价租用棚圈等方式,吸引农民或养殖大户进入养殖小区,按照公司化方式运营。养殖小区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养殖工艺和规模,实行统一的良种繁育、饲料供应、疫病防治、饲养管理、市场销售服务,强化生态环境控制,做好畜禽排泄物、废弃物和病死率禽的无害化处理,使养殖小区真正成为现代化的畜禽养殖基地。进一步完善现有的18个养殖小区基础设施,挪做它用的养殖小区要及时进行清理,通过改造传统圈舍,完善粪便处理设施,加强科学技术推广,落实优惠政策,调动农牧民养殖积极性,从而提高圈舍利用率,发挥养殖示范作用。
进一步加大对养殖专业户和养殖示范村的扶持力度,继续落实“安居还畜”和“育肥工程”,力争每年扶持50户年育肥规模超过2000只羊、500头牛的育肥专业户,带动500户年育肥规模超过250只羊、50头牛的养殖户。积极推广“大进大出,快育快出”的生产模式,将市场购销优势和农户饲草料、劳力优势有机结合,引导养殖育肥贩运大户缩 短牛羊育肥周转周期,实现羔羊当年育肥、当年出栏,牛育肥期不超过三个月,羊育肥周期不超过60天,提高产肉量,通过养殖专业户带动一批专业村,带领更多养殖户进入市场。
(二)加快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缓解草畜矛盾 按照“增粮、减棉、管果、强畜”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和饲草料生产,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9万亩左右,青贮玉米种植面积不低于25万亩,积极引进高产优质青贮玉米良种,推广一年二熟、三熟制,确保每年可用于青贮饲料的玉米秸秆保证在70万吨以上,继续落实青贮窖水泥补助和铡草机补助等惠农政策,使全县秸秆利用率达到100%。积极争取饲草料基地建设项目、农区草地开发利用项目、游牧民定居项目,落实牧草种补贴政策,引进推广林果地内间作套种优质饲草、饲料新技术,鼓励种植大户利用新开荒地、撂荒地种植饲草料,每年新增人工饲草料地1.5万亩,力争2015年达到10万亩,对新开发建设的人工饲草料地发放草场使用权证,由草原行政主管部门登记造册,依法管理。通过禁牧休牧和草原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加强对天然草原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在北部山区建立草畜平衡卡制度,核定载畜量,以草定畜,通过转变放牧生产方式,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牧草产量,切实减轻草场压力,增强草场自 我更新、自我修复、再生能力,从根本上保护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实现草原生态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品种改良步伐,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品种改良以提高肉食品产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西门塔尔牛、肉羊改良为主,坚持自繁自育,采用行政强制和优惠政策引导相结合的方式,严禁屠宰幼龄母畜和生产母畜,把生产母畜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加以保护,逐步提高能繁母畜比例。切实落实良种补贴、冻精补助、良种母犊牛补贴等优惠政策,每年改良牛2.5—3万头以上,力争2015年黄牛良种率由现在的70%提高到90%以上。按照“整乡覆盖、整村推进”目标,加大良种肉羊的繁育力度,以萨福克、多浪羊、小尾寒羊和湖羊为主,加强种公羊的饲养管理,提高良种利用率。以示范村的规模养殖户为重点,品种改良人员定点定户进行技术承包和技术指导,连续3-5年持续不间断的扶持一批改良核心户、示范户和示范村,力争2015年,全县达到13个肉羊改良示范村,100户改良核心户,300户示范户,改良肉羊存栏数达到5000-1000只以上,辐射带动肉羊改良工作的全面开展,使肉用良种羊覆盖率达到80%以上,大幅度提高肉食品产量和养殖效益。继续推广“集中育雏,分散养殖”的全程式免疫家禽养殖模式,充分发挥库车县种禽场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乡镇集中育雏点建设步伐,推动家禽 产业化发展,使家禽养殖规模由目前的200万羽孵化育雏规模,发展到2015年的600万羽。
(四)强化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继续抓好兽医防疫体系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县级动物防疫监督站要抓好动物防疫检疫试验室和无公害畜产品检测试验室建设,提高疫情监测和畜产品安全监测能力。加快村级动物防疫点、报检点、疫情监测点、兽医门诊、品种改良点的“五点合一”站点建设,每年新增10—20个“五点合一”服务点,力争2015年,在全县所有管理区都配齐“五点合一”服务点,畜禽实现全部集中免疫制度。对国家规定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继续实行牲畜合同防疫制度,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要求,落实重大动物防疫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切实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储备机制,完善县、乡两级重大动物疫情贮备库。
进一步加快乡镇(场)定点畜禽屠宰场和活畜交易市场的建设,强化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全面落实畜产品准入制度,推广电子标识,建立养殖场免疫、兽药使用记录以及休药期制度,落实城区五公里范围内禁养区制度,建立起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形成“以监促检、以检促防”的监 督执法工作机制。加强畜产品的监督检查力度,设立“健康肉”销售点,积极推广无公害、绿色畜产品养殖模式,探索无公害畜产品市场准入制,逐步提高畜产品安全水平。
(五)深化畜牧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稳定队伍,提高素质
创新畜牧兽医科技服务体制,调动基层技术人员开拓创新积极性,积极开展“科技入户”工程,采取市场机制和行政选派相结合的办法,向养殖大户、基地或公司派驻科技特派员,直接与养殖场(户)挂钩,到场到户服务,提供生产、经营上的技术服务,积极推广“良种、良料、良法、良舍”配套技术,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圈、技术要领直接到人”,从而引导农牧民转变传统的饲养方式。科技特派员承担的科研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纳入县科技三项经费予以立项,到畜牧业一线工作成绩显著的,在职称评聘时优先,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可破格晋升职称;品种改良服务体系,要积极探索以乡镇为单位,技术带头人牵头,将品种改良技术人员组织起来,对辖区内所有黄牛冷配实行技术承包,采取技术服务费与冻精费用分离、利润归已的办法,将品种改良技术服务社会化。鼓励村级防疫员建成社会化经济合作组织,签订劳务合同,明确责任和义务,将防疫工作纳入社会化服务范畴,进行市场化运作,防疫服务费由防疫员合作组织自收自支,积极推行“六员一体”(防疫员、协检员、诊疗员、政策宣传员、信息统计员、技术推广员)工作机制,以动物防疫、品种改良、动物疫病治疗等有偿服务收入为主体,工作量化,细化责任,实行绩效工资,提高服务能力,稳定村级防疫员队伍。草原站技术人员要利用技术优势,筹措资金购进大型牧草加工机械,组织技术人员成立饲草料加工服务组织,对分散种植的苜蓿集中收购,生产草颗粒、草捆,提高草产品附加值,增加饲草料的商品价值,对玉米秸秆等饲草进行集中加工粉碎存贮,零售批发的模式,以提高饲草的加工利用率,实现饲草料商品化。
(六)完善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搞活畜产品流通,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以促进产业化发展为大目标,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运营畅通、符合畜产品交易特点的市场体系。在交通便利处,建设以牛羊活畜交易市场、牛羊屠宰加工企业、饲草料加工交易市场、育肥小区和托肥所及集检疫防疫和食宿的综合性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带活整个畜牧市场流通体系,为养殖户直接进入市场奠定基础。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专业化规模经营的要求,鼓励养殖大户和科技人员牵头,积极创办各种形式的畜产品生产、加工与营销专业合作组织,实行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带动养殖户开拓市场,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按照“活储为主,冻储为辅”的储备机制,建立肉食品储备调节和风险保 障机制,对牛、羊、猪、禽肉及禽蛋,实施“定点储备、定点屠宰、定点销售、定点补贴”,保证我县节假日的储备及应急供应。
三、切实加强畜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加大财政、金融保险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
一是健全畜牧业工作机构。乡(镇)场相应成立工作班子,制定出台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畜牧业发展工作方案和扶持政策。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它领导协助抓的工作格局。由县、乡镇领导与畜牧专业技术人员,各负其责,各显其能,定点包户,挂牌督办,协助乡镇建成养殖小区,确保养殖小区建得成,用得好,农民得利,乡镇得益,实现养殖小区和养殖户共赢的局面。
(二)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出台牛羊育肥发展优惠政策,以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为重点,从良种引进补贴,养殖基础彩钢板,养殖设施机械化,养殖制度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便处理无害化等方面提出具体指标,按照年育肥出栏牛100头、羊500只,一次性给予补助10万元,年育以出栏牛500头、羊2500只以上的,一次性给予补助50万元,年育肥出栏牛1000头、羊5000只以上的,一次性给予补助100万元。年初由养殖小区或养殖大户提出资金补助申请,陈述建设内容,年中进行督促检 查,年终验收组统一组织评审检查,达到相应标准者给予兑现奖励。
(三)加大对畜牧业的金融支持
农行和信用社每年各拿出畜牧业专项贷款2000万元,用于支持畜牧业发展。为提高养殖放贷率,规避市场风险,金融部门延长贷款期限为2—3年,实行错时放款,由县财政承担50%的利息,养殖户承担50%的利息,由乡财政所直接给贷款户兑现。加强畜牧业专项贷款管理,实行封闭运行,在乡(镇)、畜牧部门、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建立监督机制,有棚圈、青贮窖,懂技术的农户优无发展。
(四)建立养殖户牲畜保险,建立畜牧业养殖基金 要继续巩固和完善已开展的能繁母猪保险业务,积极开展牛、羊、禽的政策性保险试点。在全县从专业养殖户开始,建立养殖保险基金,开展养殖户牲畜保险试点。
第三篇:畜牧业发展
中国畜牧业发展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畜产品的消费需求还将继续增加,国内市场仍有较大的消费潜力。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畜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一家一户的饲养模式,在畜产品质量和数量上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的发展需要,规模化养殖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饲养方式、健康安全、标准化规模化、市场
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
正文: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
析全国人大常委、农委副主任尹成杰介绍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畜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畜产品总量大幅增加,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但他指出在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饲养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粗放经营。同时一些地方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条件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式严峻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1.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恶化。
2.扩大再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约束。
3.畜产品质量问题的突出。
4.小生产和大市场矛盾。
5.疫病防止困难。
6.难以抵御市场波动风险。
二、畜牧业发展趋势
小型规模化农户从事的是社会化商品生产,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采用的也是良种良料良法等现代技术,不是传统的土法上马,这是适合中国国情的规模化,是中国特色的现代畜牧业。
1.规模化种养结合模式,同农户手中的资源相匹配。在我国现行的政策
制度下,农户手中拥有土地资源(耕地、林地、草地等),可以用来种植饲草和饲料。它们手中还拥有棚圈等饲养设施,部分农户还拥有基础母羊母牛等生产资料,可以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进行养殖活动,有些农户家庭中还有剩余劳动力,可以投入到畜牧业生产当中,这些资源要素农户都能够自主支配。由于是小型规模化,它手中拥有多少资源,就力所能及地搞多大规模。不贪大求洋,不大兴土木,不大量举债。由于是种养结合,种植与养殖互相配套,农户根据自己所掌握资源的数量与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安排组合。农户有了支配权,有了选择权,有了组合权。可以看菜吃饭、量身裁衣,充分发挥微观经营主体的作用。
2.业的经营规模与经营形式紧密相关。美国模式的大型规模化,需要采
取企业化经营方式,中国特色的小型规模化,适合农户家庭经营。农户家庭经营与企业化经营相比较,具有内部组织成本低、沟通协调成本低、内部环节少、运行费用省等优势。农户家庭经营机制灵活,适应市场波动变化的能力强。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管理层次简单,责权利集中统一。不需要庞大的管理机构,也不需要众多的管理人员。适合农民的管理素质和驾驭能力。
3.家庭经营门槛低,关卡少。与小额信贷等农村金融政策相配套。农户
内部与农户之间,靠亲缘关系进行沟通协调,互通有无互相帮助,信用成本低。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承技艺,技术培训成本也最低。我国农村“家文化”历史沉淀深厚,但现代企业制度文化基础却十分薄弱。如果采取企业化组织形式,现代企业制度中的董事会、监事会等,在农村中往往会形同虚设,最后会跑调走样,被家族化、家长制、亲戚网所取代或发生变形。
三、畜牧业发展前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各地大量散户养殖户占相当大比重的前提下,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非常重要。一定要脚踏实地地学好、用好养殖技术知识。养殖实用技术的普及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是政府主管部门要重视养殖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各种不同层面的养殖实用技术传授,举办各种培训和学习班。另一方面要转变养殖户的观念,只有转变养殖户传统的养殖观念,学习专业的养殖知识和技能,才能实现整个畜牧养殖业的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结构转变。
大规模的养殖企业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我国农业企业普遍存在管理环节薄弱的弊病。畜牧养殖生产需要科学严谨规范的方法和态度,现代化的养殖企业首先要树立科学管理的观念,建立起一整套规范有效的科学管理、标准化生产经营和疫病防控管理体系,是推进现代畜牧业规模健康养殖的关键所在。通过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实现现代化的畜禽养殖。
在我国畜牧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城市郊区畜牧业和农业专业户的发展对畜牧业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城市郊区畜牧业是伴随城市经济的发展,从农区畜牧业分化出来的、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畜牧业,最初的目的是为解决城市畜产品供应问题,随着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其发展已经成为带动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此外,2O世纪8O年代初,在广大农村涌现出一大批畜禽饲养专业户,把畜禽饲养从家庭副业转为专业饲养。畜禽饲养专业户的出现和增加成为农区畜牧业发展的亮点。目前,在农区建设养殖小区、实行标准化生产已经成为当地畜牧业发展的重点,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方式已经成为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实现现代化畜牧业的必然趋势。
结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农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都归根于生产力的发展。随着我国生产力的提高,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农业土地的流转,势必造成第一产业的规模化与劳动力的城市化,从而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我国在短短三十年内走过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路,可以说是真正的日新月异,中国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本身。中国的额畜牧业更应该积极顺应神色会发展趋势,利用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突破行业养殖发展瓶颈,整合价值链,合理分配资源,为社会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借以发展自身,真正为社会提供最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乌.普.道姆拉切夫著 崔少轩译 《国营农场乳肉畜牧业的发展/》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1955.4
2.(美)Merle Cunningham,(美)Mickey A.Latour,(美)Duane Acker编著 张沅、王楚端主译、《动物科学与动物产业》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8
3.张存根...[等] 主编《畜牧业经济与发展》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2
4.张存根著 《畜牧业经济与发展》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2
5.北农学院主编 《畜牧业机械化》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1
6.水生, 张志华主编 《畜牧业》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7.张存根著《畜牧业经济与发展:2000-2005》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1
8.卢良恕,刘志澄主编《畜牧业生产结构与发展前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6
9.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编 《畜牧业发展战略与科技对策》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0
10.乔娟, 潘春玲主编 《畜牧业经济管理学》第2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11.李伟前, 孙志强编著 《畜牧业创新经营模式》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9
第四篇:畜牧业经济与管理
畜牧业产业化的内容与特征:局部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管理企业化,企业规模化,服务社会化,市产国际化。
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这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
胴体重:胴体重是反映肉用牲畜生产水平的一项指标。一般指牲畜屠宰后,去掉头,蹄。毛(或皮),内脏后,躯体和四肢的重量。
屠宰率:屠宰率是评定肉用畜牧生产力的一项指标,指胴体重与牲畜屠宰前活重的百分比。屠宰率=胴体重/屠宰前活重*100%。
经营预测:是指以过去和现在的统计资料和调查资料为依据,运用科学方法,对与畜牧企业经营有关的未来状况所作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推断。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长于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械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材等。
总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当总产量不断增加时,边际产量为正;当总产量不断减少时,边际产量为负数;当总产量达到最高点时,边际产量等于零;在总产量曲线的拐点,边际产量最大;总产量为递增生产力时,边际产量递增;总产量为递减生产力时,边际产量递减。
长期预测:是对五年以上畜牧部门或畜牧企业经营发展前景的预测,为制定长期远景规划提供依据。中期预测:是对一年以上五年以下畜牧部门或畜牧企业经营发展前景的预测,为制定五年以下的计划提供依据。短期预测:是对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畜牧企业经营发展得预测,为制定、季度计划提供依据。
经营决策:是畜牧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经营目标,在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所得经济资料和市场信息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拟定多个可行法案,经过分析比较,从中选择最优或合理而满意方案的过程。
促销策略:1.促销与促销组合; 2.人员推销; 3.广告宣传; 4.公共关系;5.营业推广。需求弹性=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即E =(Q
公式意义:当|E |>1时,表明需求富有弹性;当|E |<1表明需求缺乏弹性;当|E |=0时表明需求无弹性;当|E |=1表明需求为单位弹性。
如何做好畜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管理:一.环境卫生:1.场址选择;2.畜禽场的布局;3.畜禽舍建筑;4.畜禽场的公共卫生设施;5.畜禽场环境保护。二.科学饲养管理:1.根据生理特点饲养;2.合理搭配日粮;3.坚持正确的饲养;4.保证充足饮水;5.细心管理。三.畜禽保健:
1.加强检疫;2.免疫接种;3.疫病预防。4.防疫检疫:1.防疫;2.检疫。
固定资产的 折旧率: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损耗的价格。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折旧年限*100%。固定资产月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2.产品的生命周期: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利润与边际产量的关系:边际产量降低,利润将提高;边际产量变大,利润将降低
第五篇:生态种养场是现代化畜牧业发展思考
中国畜牧业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飞速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巨大的成就,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发展形式越来越快。但是,我国的畜牧业发展到今天,虽然已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然而这种大规模的发展模式,只是追求数量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了产品的绿色环保生态指标。正是这种快速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凸显为畜禽
及其产品的绿色环保生态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弱、国际竞争力不强。造成这种情况固然有多种原因,但最重要的是绿色生态环保程度低,饲养畜禽鱼的绿色环保生态食物链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污染。畜牧业和其他产业一样,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只要我们在发展畜牧业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畜牧渔业的发展就会更加科学、更加平稳和谐和可持续性,并促使其沿着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轨道向前发展。
建造立体、生态种养场,实施人畜分离的养殖新模式
我国目前农村大多数人畜同村的饲养格局已不适应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人员居住区和畜禽养殖区没有彻底分离,往往容易造成污染,污染就必定对环境造成破坏。畜禽排泄物造成的污染在有些地方还相当严重。因此,人畜必须分离,人员居住区至少要在3公里以外,这也是彻底治理养殖业污染的科学要求。
实行人畜分离的畜禽饲养发展的新模式,虽然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程,但可以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是行政手段,二是科学养殖的引导。行政手段是政府通过政策,设计、限制和禁止的强制措施来达到人畜分离的目的。目前就我国的国情来说,行政措施强制执行的空间不大,这是因为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总体素质还不高,而科学养殖的引导就会产生榜样的力量。但是我们在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时候,国家必须强调要求有人畜分离的内容和标准,否则就不符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新农村建设规划必须划定畜禽养殖管理区,也就是另外为畜禽建造新型、科学、实用的立体生态种养场。这种新型种养场的最大特点:一是突出一个种字,在场内大量种植畜禽需要的牧草和蔬菜,作为畜禽鱼的青饲料或部分饲料,除了草食动物以外,其他动物的食用饲料、青饲料都要占到40%甚至50%以上,改变过去以精饲料为主的饲养格局。二是在种养场内设计建造有畜禽排泄物的治污系统,畜禽的排泄物,必须首先经过治污系统才能够再利用,全方位利用循环经济原理经营种养场。绿色环保、立体生态是它最大的特色。在种养场内可以分区,实行既独立又统一的养殖管理模式。种养场形式可大可小,可以是几十亩、几百亩乃至上千亩或几千亩不等,充分展示种养的绿色环保、立体生态格局。种养场的选择、设计和布局,要完全尊重它的地理环境位置和可利用价值。在种养场内饲养畜禽鱼应尽量与大自然和谐结合。如果园与养鸡相结合,池塘与养鱼、养鸭、养鹅相结合,牧草山地与养牛、养羊或其他草食动物相结合。无论何种养殖,都要突出一个“种”字,以种养畜、以种养禽、以种养鱼。
打造绿色环保生态的畜禽食物链
要提高我国畜禽及其产品的绿色环保生态品质、市场和国际竞争力,不但要建造立体生态种养场,还必须要为畜禽鱼打造一条绿色环保生态食物链,保证畜禽鱼能够吃上绿色环保的新鲜饲料。因此,畜禽鱼饲料应走一条以精饲料和青饲料相结合的道路,并以精饲料和青饲料作为养殖畜禽的主要日粮,着力推进畜禽及其产品的绿色环保生态品质的发展。
淘汰“粪便饲料” 有人提倡使用“鸡粪饲料”。即将鸡粪简单处理后,往畜禽饲料中掺入20%左右作为畜禽的日粮,想以此来节约饲料和降低饲养成本。笔者认为这是极不可取的做法。“鸡粪饲料”中所含的毒素和废弃物,一旦进入畜禽的消化系统,在肠胃液体的润化溶解下就变成了一种污染物,这种污染物被吸收后就等于整个机体受到了污染,尽管其量微乎其微,但日积月累、长期使用下去其后果就严重了。
慎重使用动物下脚料 应该说畜禽动物产品的下脚料比起“鸡粪饲料”好得多,但处理不当同样惹“祸”。据西方有关媒体报道,在西方的一些国家发生的疯牛病正是吃了同类没有经过严格处理的下脚料而发生的。因此,笔者建议,动物的下脚料不能直接用作饲料,应将这些下脚料经严格的高温消毒、粉碎后才能进入畜禽的食物链;而且应当分类,交叉使用。如猪的下脚料进入牛羊禽的食物链;牛羊的下脚料进入猪禽兔等动物的食物链。
严禁向畜禽食物链乱投放药物。在饲养畜禽当中,除了治病和驱虫时需要投放药物外,在平时畜禽健康的饲养中无须投放药物,如果乱投放药物,反而使畜禽对药物在机体内所引起的副作用产生应激消耗,不利于畜禽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经常在饲养中投放药物,反而使“零疾病”的畜禽机体受到污染,药物还会在畜禽体内形成残留物和产生抗药性,致使畜禽及其产品品质不断下降。即使在治病时需要投放药物的话,也应将病畜(禽)另外隔离,才能实施药物投放,一旦疾病治愈,立即停止投药。
建立确保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