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畜牧业现状及推进措施
推进生产方式转变 实现畜牧业跨跃式发展
运城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畜牧业作为我市大农业中的优势产业,在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市畜牧业得以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新的市委、市政府组建后,非常重视畜牧业的发展,把畜禽规模养殖作为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通过政策引导、产业扶持、配套服务、依法监管,促进了全市畜禽规模养殖的跨越式发展。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
1、全市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截止今年6月底,全市猪、牛、羊、鸡存栏分别达到86.4万头、22.4万头、61.6万只和1759.4万只,同比分别增长32.24%、1.2%、3.1%和14.04%。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4.82万吨、7.42万吨和1.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7.85%、110.65%和49.42%。其发展速度充分体现规模养殖的活力。
2、标准化规模养殖成批涌现:根据全市养殖小区调查统计,截止今年6月底,全市生猪年出栏1000-2000头的规模户(小区)有227个、3000-4999头的有23个、5000-9999头的有的10个,万头以上的有6个;肉牛年出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小区)
批畜牧龙头企业,但由于资金等原因,现有的畜牧龙头企业,特别是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缓慢,畜产品加工严重滞后,精细加工几乎是空白,缺乏高附加值的畜产品深加工,造成效益不高,影响进一步发展。
二是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进展不平衡,规模及标准档次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小区建设摊大求洋,有的小区建设忽视防疫设施等。
三是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尽管我市未出现类似违禁兽药添加剂瘦肉精事件,但从全国全省出现的问题看,违禁药物的销售使用更加隐藏,一些不法商贩直接销售到场到户,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强化宣传和打击力度,从源头上杜绝,确保我市畜产品质量安全。
四是个别县(市)畜牧兽医体制改革进展缓慢,特别是乡、村动物防疫网络不健全,乡镇站动物防疫人员的工资待遇和村级防疫人员的补助得不到完全落实,直接影响了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工作质量。
三、主要工作
1、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大力推进标准化养殖小区和养殖场建设,加快小区畜禽圈舍的建设和改造,完善青贮窖、饲草加工设备、挤奶站、防疫室等生产设施,推广应用良种畜禽,建立饲草料生产基地,形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全、高效安全的现代化
局畜禽改良站和人工授精网点,配备改良人员,健全改良设备,提高改良服务能力。大力推广繁育新技术,重点推广高产奶牛冻精,肉牛、肉羊杂交改良,生猪三元杂交生产等技术,大幅度提高家畜生产性能。
4、加快饲草饲料开发。采取人工种草、飞播牧草、草地改良等综合配套措施,加快“三化”草地治理,加大推进耕地种草力度。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氨化技术,配备饲草加工机械,做好农作物秸秆开发利用。进一步做好草地承包经营、划区轮牧,完善草地动态监测、病虫鼠害防治、草地防火等管理措施,做到草地建设、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大力推广应用配合饲料,进一步提高配合饲料普及率。
5、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严格畜牧业生产投入品的安全使用管理,加强禁用投入品的监管,坚决查处生产假劣饲料、兽药和种畜禽的案件,整顿和规范畜牧投入品市场秩序。建设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完善检验技术手段,扩大检测范围,增加检测品种。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制定和完善兽药残留限量、产地环境质量、养殖规范化各项畜产品质量标准,开展无公害、绿色产品和产地的认证工作。
6、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扶持一批肉类、奶类、禽蛋等畜产品加工企业,加大改扩建力度,增强企业实力,提高企业带动养殖户发展的能力。建
信贷门槛,支持畜牧业的发展。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增强农民自我投入的主体意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外来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投入畜牧业发展。
3、强化政策扶持。贯彻落实国家对畜牧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对于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小区、购置牧业机械、建设青贮窖,由各级财政给予适当补贴;对能繁母猪、优质后备奶牛、奶牛肉牛冻精改良和畜禽防疫扑杀,按照国家政策给予补贴。合理安排畜牧业生产用地,对于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积极组织畜禽养殖企业和农民参加牧业保险,各级财政对参加养殖保险者给予一定比例的保费补贴。继续清理畜禽养殖和屠宰加工环节不合理税费,对引进优良种畜禽、牧草种子继续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4、加速科技创新和推广。结合规模健康养殖计划的实施,加快畜牧兽医适用技术推广,重点推广畜禽品种改良、饲料和畜禽营养技术、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兽医诊疗技术、种草养畜综合配套技术、饲料兽药安全检测技术。围绕解决制约畜牧业发展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开展农科教三农合作,对关键技术组织科研攻关。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对养殖小区、养殖场的经营者和养殖大户进行科技培训,认真组织开展“科技入户”,在全市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科技带头人和科技示范户。在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村推行畜牧技术人员包干服务,保障规模健康养殖计划的科学、
第二篇: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思考措施
现代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对促进畜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县畜牧业面临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如何抓住难得机遇,突出主攻方向,破解发展难题,真正做大做强我县畜牧产业,推动我县现代畜牧业发展上台阶,是各级党政和畜牧部门面临的一大课题。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坚定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信心
第一,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部署。发达的畜牧业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先导和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遵循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省委、省政府作出“要把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突破口,努力实现畜牧业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中率先跨越,在全省掀起一场畜牧业现代化革命”的重大部署。2006年,市委、市政府开始实施畜牧业“百亿工程”,2008年底作出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大决定。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畜牧业发展,把其作为农村经济骨干产业来抓,县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到2012年实现畜牧产业化上台阶的目标任务,县政府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剑府发〔2008〕57号)。
第二,发展现代畜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一是自然禀赋优越。我县幅员面积辽阔,气候温和,粮食产量高,有丰富的草山草坡资源,适宜畜禽生产发展,有利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降低养殖自然风险。二是生产增量空间大。散养仍是当前我县畜牧业生产的主要形式,畜禽的家庭零星分散饲养占养殖总量的65%,通过科学规划,发展规模养殖的增量空间大。三是加工业发展潜力大。汇丰食品、嘉信食品两家企业年加工能力在100万头以上,海琦牧业万头肉牛低温宰杀加工生产线近期将建成投产,陕西宝鸡鑫海雅各布尔公司在我县投资建设特种羊及土鸡宰杀加工厂已破土动工。稳定、优质、丰富的畜产品资源和流通加工业的发展,为精深加工业强势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第三,发展现代畜牧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政策机遇。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扶持力度大的畜牧业发展政策,地震灾害发生后又出台了灾后生产恢复发展和扩大内需的扶持政策,这为加快发展以生猪为主的现代畜牧业提供了持久有力的政策支撑。二是市场机遇。生猪市场价格在经过一段时期的低谷运行,在国家加大收储等有力措施的刺激下,已触底反弹,价格连续两个多月小幅上扬,出现逐步回升态势,有关专家分析,目前正处在生猪产业整合的转折期,预计从今年第四季度起猪价将明显上升。为迎接生猪新一轮高峰的到来,正是进入养猪行业的好时机。三是改革机遇。全面完成兽医体制改革后,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公益性职能和服务性职能将全面分离,国家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投入不断加大,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将不断完善,防、检、监水平和能力将不断增强,人员结构逐步优化,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第四,发展现代畜牧业具有较好的基础。作为传统的农业县,我县牧业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畜禽基础群大,产量高,长期位列全市前茅。2007、2008年,连续两年获得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今年又被列为《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生猪生产优势县和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县。2008年全县畜牧业产值16.3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4.9%;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1634.57元,占家庭经营收入的37.5%,成为家庭经营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上看,我县畜牧业已迈入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新征程。
二、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
(一)加快转变生产方式。
一是狠抓布局区域化。围绕“南禽北牛羊全县猪”的总体布局,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要求,加快产业带、专业村、专业户建设。逐步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发展格局。国道108线、剑金路沿线乡镇重点发展肉牛、肉羊产业;剑南路、剑苍路、剑盐路沿线乡镇重点发展生猪、剑门关土鸡产业。要充分发挥种草养畜在生态循环中承上启下的作用,利用丰富的荒山荒坡资源、农作物秸秆和饲草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苕藤等秸秆饲料资源,大力推广饲料青贮和秸秆氨化技术,积极发展种草养畜,提高草食畜禽比重。到2012年,全县出栏生猪140万头,出栏肉牛3万头,出栏肉羊55万只,出栏家禽2000万只,存栏兔40万只;实现畜牧业总产值3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65%以上,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达到2500元。
二是狠抓品种良种化。良种工程是现代畜牧业的基础性工程。畜禽的良种化程度和良种覆盖面直接影响畜禽生产水平和畜产品质量。就我县而言,当前就是要着力抓好生猪三元杂交品种改良
工作。一要加快种猪场建设步伐,提高自主供种能力。到2011年建成万头种猪场1个,存栏祖代纯种母猪1200头,年产优质种猪10000头,引进母猪智能化饲养管理系统,建成川北一流种猪场。大力巩固康茂农业、高哥牧业种猪场发展,达到年产ly、yl二杂母猪5000头的规模。以原片区布局新建存栏纯种母猪50——100头的优良母猪繁殖场12个。
形成种猪场梯次发展格局,达到年提供优良母猪1万头以上的生产能力,逐步实现县内种猪生产、更新的自给,满足生猪改良提质需要。二要积极增养优质良种母猪,扩大良种覆盖面。积极鼓励养殖场(户)在市场行情低迷时期实施母猪换种工作,有计划地淘汰内二杂、内三杂母猪,彻底淘汰本地黑母猪,改养或增养优质ly、yl二杂母猪或pic母猪。大力推广“20+1”、“50+2”的适度规模良种母猪养殖模式,年增养优质二杂母猪10000头以上。三要禁止随意淘汰母猪,着力稳定母猪基础群。母猪是猪源的基础,没有能繁母猪就没有猪产业的兴旺发达,同时母猪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猪业发展进程。要深刻汲取2007年仔猪天价的教训,做好生猪生产扶持政策和行情预测宣传,严禁随意淘汰和宰杀母猪,保护好母猪生产能力。要制定淘汰母猪标准和计划,按照“减一增一”原则,维持总量平衡,养殖户淘汰母猪需经畜牧部门鉴定,增养良种后备母猪后方可进行,防止“热时赶,冷时砍”的教训重演。到2011年,要确保全县能繁母猪存栏达到10万头,其中ly、yl二杂母猪达到6万头以上。四要健全生猪品改网络体系,推广普及人工输精。按照“片区饲养种公猪采精、乡镇建品改站供精、村设配种点输精”的模式,加强品改站(点)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设施设备,强化技术培训,规范操作管理。全面推广人工输精技术,降低品改成本,扩大改良面。结合畜牧业灾后恢复重建,到2011年,全县建立12个种公猪集中饲养采精站(同种猪场建设相结合),57个乡镇品改站,544个村级配种点,阵地、人员、设施设备全面配套。全面推广人工输精配种技术,努力降低品改工作成本,提高品改质量效益。生猪人工输精面年提高10个百分点,到2011年达到60%以上。
三是狠抓养殖规模化。规模化养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方向,畜牧业效益在规模。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已对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和社会管理带来深刻影响,要提高畜牧业比较效益,保障有效供给,加快推进饲养方式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要以建设生态养殖小区、集中养殖园区(畜牧科技示范园区)、规模养殖场、适度规模养殖户为载体,实现规模养殖比重年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到2012年,建成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养殖户5000户,年出栏肉羊50只以上养殖户5000户,年出栏肉禽1.2万只以上养殖户500户,常年存栏蛋鸡1000只以上养殖户500户,存栏毛兔100只以上养殖户2000户,存栏肉牛20头以上养殖户500户;建成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200个,肉牛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肉羊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家禽标准化养殖小区75个,肉兔标准化养殖小区5个,畜牧科技示范园区6个。全县适度规模养殖户达到3万户以上,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5%以上。
四是狠抓生产标准化。现代畜牧业是可控产业,要求养殖者必须按照标准化进行生产。不按照标准化生产,其产品是没有市场竞争力的。要加快建立从畜禽生产环境、饲料和兽药投入品使用、饲养过程到畜禽流通及其产品加工、销售全程可控的标准化生产管理机制。要依托生态养殖小区、集中养殖园区、规模养殖场、适度规模养殖户、畜产品加工企业等主体,全面推进无公害生产,积极发展绿色畜产品和有机畜产品,大力创建名优畜产品,抓好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申报认证。到2012年,全县畜禽及其产品均要实现无公害生产,剑门关土鸡注册认证绿色畜产品1个,剑阁猪肉注册认证有机畜产品1个,创建具有剑阁地域文化特色的地理标志的名优畜产品3个。
五是狠抓经营产业化。一要加快发展加工业。畜牧经济很大程度上是加工经济。提高畜牧经济效益关键在加工,特别是精深加工。我县是畜牧大县但还不是畜牧经济强县,最主要的原因是畜产品加工业滞后,对畜牧业发展的带动能力弱。因此,必须在畜产品加工上实现大突破。重点扶持汇丰食品、嘉信食品、海琦牧业和剑门火腿等企业,着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构建综合利用、梯级增值的产业格局。新建年宰杀肉羊20万只、家禽1000万只和年产饲料10万吨以上的加工生产线。到2012年,全县畜牧加工企业年生猪宰杀加工量达到150万头,肉牛年宰杀加工量达到1万头,肉羊年宰杀加工量达到20万只,家禽年宰杀加工量达到1000万只,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30%;畜牧加工业产值达到15亿元;建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个。二要提高组织化程度。积极发展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切实加强对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扶持和服务,帮助其规范运行机制,健全组织形式,丰富合作内容,抓好专合组织示范工作,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到2012年,全县建成生猪、山羊、土鸡等畜禽专业合作社60个,吸纳入社养殖户达到养殖总户数的70%以上。三要完善市场流通。建立以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为中心,以集贸市场、连锁超市、便利店为基础,布局合理、辐射力强的畜牧业市场体系。
(二)加快健全保障体系。
一是健全生态循环体系。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养殖小区,普遍面临用地紧张,动物疫病控制和养殖排泄物污染等难题。走农牧结合、动植物互惠的发展路径,是妥善处理和解决畜牧业发展难题,建立农业生态平衡体系,实现农牧双赢的最佳途径。利用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互补优势,按照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原则,根据耕地对畜禽粪污的消纳能力,科学规划养殖区域布局,合理确定养殖规模,推广“养殖小区(场)+沼气池+生态种植园”循环经济模式,实现粪污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要大力推广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从2010年起,新建生猪养殖小区、规模养猪场户,采用生物发酵床养猪的,将给予项目重点扶持。
二是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围绕畜禽繁育改良、饲料开发、动物疫病防治、畜产品质量控制、新产品开发等关键性技术和培养新型农民等工作,鼓励支持畜牧龙头企业、畜禽专业合作社对养殖户进行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和上门服务。坚持以信息化推动畜牧业现代化,建立健全县、乡镇畜牧业信息网络, 加强畜牧业市场信息收集、分析、发布工作,逐步建立畜牧兽医专家指导咨询系统,增强指导性,强化时效性。加强基层畜牧业工作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实用技术人才,鼓励和支持畜牧高新技术人才带项目搞开发。加大畜牧技术人员在职教育,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促进畜牧业科技推广队伍多元化、技术服务社会化、推广形式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依托“阳光”工程和“绿色”证书工程,对广大养殖户普遍开展现代畜牧生产知识和技能培训。
三是健全疫病防控体系。发展现代畜牧业,效益在规模,成败在防疫。近年来,国内外动物重大疫情形势日益严峻,重大疫情呈频发态势,我们必须更加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时刻保持警惕,切实推进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继续大力推进依法防控、科学防控和群防群控,不断提升综合防控能力,有效维护畜牧产业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工作机制。二要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工作体系,推行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制度,切实加强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和队伍建设。三要加快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到2012年,要全面完成乡镇畜牧兽医站和村级动物防疫的标准化建设工作。四要建立健全动物疫情预警体系。完善以县、乡镇为主干,以防检疫人员和动物诊疗人员为支点的疫情测报网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科学指导疫病防控。
四是健全质量安全体系。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畜牧业健康发展。深刻汲取“三鹿奶粉”事件教训,以巩固和扩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成果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源头整治,继续深入开展投入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强化从生产到流通各环节的监督管理,扩大覆盖面,提高信息透明度。落实属地责任、强化执法监督、完善综合服务、健全长效机制,积极构建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的网络体系,继续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完善畜禽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切实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加快创新发展机制。
一是创新资金筹措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思路,创新政府投入、撬动金融投入、激活社会投入,着力解决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资金瓶颈问题。一要创新政府投入。加强财政扶持,重点围绕技术服务体系、良繁体系、防疫体系建设加大畜牧业发展资金投入;狠抓资金整合,统筹农业综合开发、小微水利、扶贫、农村能源、金土地等涉农项目资金,采取项目配套、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方式,集中支持畜牧良繁体系、疫病防控、标准养殖小区建设;创新支农方式,坚持以“有形的手”带动“无形的手”,以有限的资金激活无限潜力,采取“拨款改投资,直接投资改担保放大”的办法,组建畜牧业投资担保公司,从而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乘数效应。二要撬动金融投入。运用贴息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畜牧业的信贷支持,合理简化贷款手续,降低信贷门槛,创新贷款抵押和担保机制,积极给予符合信贷原则和贷款条件的养殖企业、畜产品加工企业贷款支持。要不断完善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支持发展畜禽规模养殖。三要激活社会投入。积极鼓励工商资本和民间资金投向现代畜牧业,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
二是创新风险防范机制。要认真落实对畜牧业已有的保险政策,确保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保费补贴足额到位。加大生猪保险工作力度,确保能繁母猪和育肥猪保险达到100%。要切实做好承保和理赔工作,充分发挥保险效应。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畜牧业保险,探索建立适合不同畜禽品种的政策性保险制度。鼓励畜禽专业合作社兴办民间合作互助保险。对农业担保机构的畜牧业贷款担保风险要按一定比例给予补助。
三是创新利益分享机制。大力推广“六方合作+保险”、“龙头企业+基地+畜牧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托养”、“寄养”“银企合作”等产业化组织形式,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订单收购等方式,为农户提供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等多种服务,通过设立风险资金、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养殖农户、养殖基地紧密联结、互利双赢的运行机制。
三、强化领导,积极营造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摆上重要日程,认真贯彻落实现有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根据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增加投入,切实解决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资金、土地、融资、风险等突出问题。建立发展现代畜牧业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定期研究和及时解决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以确保现代畜牧业能够顺利发展。各乡镇要围绕全县总体目标,研究制定具体实施规划,认真组织实施,积极培育典型,加强示范引导。
二是严格依法治牧。国家在畜牧兽医领域已制定了多部法律法规,为依法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制基础。各级政府和畜牧部门要坚持依法治牧,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进一步加强对种畜禽、饲料、兽药、牧草种子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种坑农害农和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强化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把关系到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切身利益的《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作为“五.五”普法的重要内容,加大宣传贯彻力度。重点针对广大农村养殖户,采取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将有关内容宣传到村、到户、到人,增强广大农民的守法意识和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三是强化目标管理。各级党委、政府和畜牧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工作主体、责任主体、实施主体的职责,严格目标管理,确保工作扎实高效推进。一要细化目标任务。落实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产业发展目标、进度目标,能够量化的都要量化,不能量化的要有定性要求。二要落实工作责任。明确目标任务的责任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实现责任到人,奖惩到位。三要加强督查考核。县畜牧产业化领导小组要按照目标任务研究考核办法,加强工作督查和考评,将考核与项目安排、评先选优挂钩,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积极性,共同推进我县现代畜牧业加快发展。
第三篇:推进畜牧业发展
振奋精神解放思想着力推进畜牧业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事在变化、经济在发展,观念也在转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观念的变化要落后许多,这就要求我们推进观念的转变,解放人们的思想,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社会生活活动中,尤其是农村工作。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正视农村农民困难和差距,大力破除制约农村发展的思想障碍,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必须联系工作实际,深入基层、深入农村,结合实际地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进行再认识、再思考、再立促,更多地关心农民、支持农业,促农村农民经济步入健康快速发展轨道。
我县属山区半山区,国土面积3208平方千米,95%山区,其中荒山林地279万亩,耕地面积54.08万亩,来木林覆盖率达38.6%,总人口33万多人,其中农业人口30万多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以当地资源优势为支撑,以科技推广为着手,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产业化进程,强力培育壮大蔗糖、烤烟、茶叶、林果、畜牧、1
矿电六大支柱产业,尤其是在畜牧产业的发展,始终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来抓,切实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项目。2007年,全县牛、羊、猪、鸡饲养量分别达到11.6万头、7.41万只、42.77万头和100.34万只,全县畜牧产业呈现出稳中有增加的良好趋势。肉、蛋产量递增率超过10%,人均占有量逐渐提高,人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得到较大改善,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稳步上升,全县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约有5万多人,畜牧业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35%以上,畜牧业已经从农村家庭副业一跃成为农业中最有活力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门路之
一。据统计,畜牧业产总值2亿元以上,山区农村40-70%的现金收入来自于畜牧业。但目前我县畜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环境不够宽松,一是部份领导干部对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与当前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形势任务不相适应,口头重视多,实际行动少政策不到位,措施不力,养成流于形成,没有真正去很好地落实。二是基础设施薄弱,服务体系不健全,村级兽医室未能健全,工资待遇低,畜牧兽医工作相脱节,开展工作难度大。三是资金缺乏,政府和金融部门不能及时对困难户进行扶持,总爱“结富亲”,出现了“有钱的不愿干,想干的没有钱”的现象。四是治安条件差,牲畜被盗现象有时发生,农民缺乏安全感。
2、产业
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不高,目前全县的畜牧养殖业仍是以农村散养为主,规模化养殖比重偏低,没有形成完善的科学饲养管理体制,饲养、管理、防疫、治疗水平低,对防疫工作重视不够,疫病时有发生,挫伤了农民养殖的积极性,给畜牧业发展带来隐患。产业化程度和科技含量偏低,缺乏对畜禽产品的进一步精深加工,产业链条不长,多限于自产自销,抗风险能力差。
3、畜牧品质不过硬。多数养殖户仍重用传统的饲养方式,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4、防治体系不够完善,特别是对大的疫病和畜产品质量监测预报还跟不上。一些重大疫病还时有发生。
据粗浅的了解,结合县委、政府的总体工作要求,我认为我县今后一个时期畜牧业发展的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放思想推动我县畜牧大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积极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加大发展规模力度,强力推动畜牧产业化进程,实施科技兴牧战略,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力争经过3至5年的努力,使全县畜牧产业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
为此,我认为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优化发展环境,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应注重从舆论、政策、执法、资金等方面,加大对畜牧业的支持
和保护,为其提供全方位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2、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服务功能
一是完善品种改良体系。不断增加品种改良网点,加大品种改良服务力度,进一步优化畜禽品种结构,提高改良覆盖率。二是完善疫病防治体系。建立健全规范的防疫服务网络,积极探索新的疫病防治服务形式和运行机制,有效地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三是完善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县畜牧局要建立畜牧服务网络平台,开辟国内外信息网络的通道和窗口,及时反馈县内、外市场信息。四是完善购销体系。积极组建专业养殖协会和经纪人队伍,在供种和销售上为养殖户提供便利。五是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狠抓畜牧技术培训,采取科技下乡、专家讲座、现场指导和办班培训等形式,加强同农业科技部门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有效促进畜牧业科技水平的提高。
3、制订优惠政策,培育龙头企业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农民带动,滚动发展”的精神,结合我县实际,采取多种形式,组建、扶持养殖专业协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加快市场化进程,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牧业生产中的作用。通过实施政策扶持、信贷投入、招商引资等措施,力争3—5年时间内培植1—2个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同时扶持有一定规模,集养殖、贩运为一体的专业大户。在经营机制上,强化龙头组织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
制,形成“公司(专业大户)+基地+农民”、“市场+饲养+农户”等经营模式,促进畜牧产业化进程。
4、发展牧草种植,优化产为结构
牧草种植可以推动种植业由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转变,增加土地产出率、利用率;促进以牛、羊为主的畜牧业发展,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畜产品品质。一是宣传发动。大力推广明朗种草养畜的经验,推进永康、德党、大雪山新植人工牧草面积,广泛宣传草养畜的意义和效益,提高群众种草养畜的积极性。三是搞好服务。举办专题培训班,对乡镇基层干部和种养大户进行集中培训;畜牧部门组织技术人是巡回到乡镇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举办牧草种子购销洽谈会,国内知名草种子公司与种养大户签订合同,确保草种质量和今后服务;乡镇政府和村负责协调种草的土地,帮助群众解决连片种植的问题。三是种植结合。种草一定要与养畜相结合,因地制宜,因畜发展,以养畜带种草,以种草促养畜,走农林牧一体化开发的生态型养殖模式,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四是积极实施林权制改革后发挥效益,推广林、果木下种草,拉长畜牧养殖链条。在林木下种草,果树下种草,舍饲圈养,既可以确保良种牛、羊养殖的饲草需要,又可保护林木、果树和荒山,还林苗木不受牛羊损害,同时还可以带动草业发展,是解决林牧矛盾,促进林牧共同发展的有效手段。五是狠抓秸秆开
发利用。围绕养牛和养羊小区、养殖场,推广秸秆青贮氨化等先进技术,提高秸秆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
5、突出规模饲养,大力发展订单畜牧业
一是立足实际,建立养殖基地。按照“小群体、大规模、高科技、高效益”的要求,大中小场一齐上,以场户带群体,以群体保规模,不断扩充饲养总量。二是加强规模饲养场建设。坚持发展民营畜牧企业,支持、鼓励农户采取独资、合资等方式建设饲养场。三是加快小区建设,改变过去分散饲养的模式,兴建各类养殖小区,壮大养殖规模,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格局,提高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养殖小区全部达到“四统一、四配套”,即统一规划、统一模式、统一品种、统一服务,环保、生态、市场、公益设施四配套。四是十一五期间加大畜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优惠政策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实现我县畜产品加工升值,从而推动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四篇:畜牧业推进情况汇报提纲
畜牧业推进情况汇报提纲
大庆市大同区畜牧水产总站
2006年07月
大庆市大同区地处松嫩平原中部,是大庆市南部的一个农业区,全区现有 8个乡(镇)、58个行政村、318个自然屯,人口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万人,现有耕地86万亩,草原104万亩,宜渔水面18万亩。“十五”期间,大同区积极实施“主辅换位”战略,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壮大产业基地、完善社会化服务等一系列措施加快“农转牧”进程,畜牧业生产在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上比过去有了明显的提高,2005年全区发展奶牛9235头、大鹅150万只、生猪21万头、黄牛2.2万头、绵羊15万只、其它家禽150万只,同2000年相比分别增长193.9%、127.6%、69.4%、29.4%、78.6%、14%;肉、蛋、奶产量分别为19144吨、5256吨、30714吨,实现畜牧业产值2.85亿元,同2000年相比分别增长96.5%、39.6%、149.7%、67.6%。
与此同时,我们加强了龙头企业建设,一是在大鹅生产上,我区多方联系,与安徽、四川等地客商签订了定单销售合同,所收购的大鹅在大同区鑫通禽业有限公司就地屠宰加工,该公司拥有一套现代化的家禽屠宰加工生产线,其设备性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每天可屠宰加工大鹅1万只。大同区生产的白条鹅及鹅翅、鹅爪、鹅胗等分割产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深受消费者欢迎。二是在奶牛生产上,依托大庆伊利、惠尔康等加工企业在我区设立收购站点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奶牛饲养业,采取国外购进、国内引进、品种改良等途径,迅速扩大奶牛生产总量,奶牛存栏量比2000年增长了2倍。三是在生猪生产上,依托大庆金锣公司,以提高商品猪质量为重点,引进长白、哈白等优良品种,提高饲料转化率和商品猪出栏率。市区龙头企业的牵动,为我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十五”期末,全区牧业增加值、人均牧业收入分别实现1.3亿元、928元,分别比2000年增加51.2%、51.2%。
一、主要做法
“十五”期间,特别是近两年来,我区在畜牧业生产上,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在立足我区资源条件和畜牧业现实基础上,搞好产业定位,突出抓好奶牛、大鹅二项主导产业,围绕良种繁育体系、防疫灭病体系、饲草饲料体系和扶持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生产标准化、产品优质化、经营产业化,畜牧业各项生产任务得到较好的落实。
(一)从加强扶持服务体系入手,加快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在目前农村经济比较落后、农民科技意识比较低的现实条件下,推进一项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扶持与服务。一是加强了资金扶持。2001年以来,市、区两级政府加大了畜牧业资金扶持力度,共计投入扶持资金824万元,其中:市政府287万元、区政府 537万元。这些扶持资金的注入,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畜牧业的发展。例如:“十五”期间,市区按50%的比例分别扶持疫苗资金146万元,乡镇政府相应解决了村级防疫人员工资124万元,对农民实行全额免费防疫,极大地调动了农民防疫积极性和监督责任感,提高防疫密度20%以上,重大疫病防疫密度达到100%,确保我区无重大疫情发生。特别是今年,区政府为扶持奶牛生产,在财政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出台了农户购买奶牛全额贴息(连续贴息2年)的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户购牛积极性,截至目前,全区已发放贷款1488.1万元,外购奶牛1999头,奶牛目前存栏达到11800头。与此同时,为解决农户鲜奶销售问题,区政府补贴23万元扶持鲜奶收购站点建设,新建3个机械榨奶站、增设4个冷罐储存点,使得全区鲜奶收购站点达到17个,极大地改变了我区鲜奶销售靠流动商贩的被动局面。二是加大物资扶持力度。2003
年以来,市里扶持我们秸秆粉碎机械114台,发挥了了秸秆利用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区乡的扶持下,近两年大户又购入秸秆加工机械100台套,现在全区拥有粉碎机械214台,提高了秸秆利用率,增加了养殖效益。目前,全区40%的秸秆实施了黄贮、氨化、盐化处理,转化秸秆15万吨,比2000年提高了30%;为全面推进“六吨奶”工程,区政府给畜牧水产总站配备了“两牛”冻配专用车1台,并且每年区财政补贴5万元,免费为基层繁育站点送精氮,有利地促进了冻精配种工作。三是进一步搞好实用技术推广工作。首先加强了技术培训,每年都聘请专家、教授进行技术培训,例如:今年我们聘请了西南大学、八一农大和市畜牧水产局畜牧兽医专家对我区畜牧兽医人员和养殖户进行了大鹅、奶牛饲养管理、良种繁殖及疫病防治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另外,深入开展典型宣教活动,利用每年的“科普之冬”活动,积极推广大鹅规范化饲养、高产奶牛饲养、生猪直线育肥和种草养畜(禽)实用技术,推动我区整体饲养水平的提高。其次加强了基层畜牧兽医服务队建设,我们先后把23名农村青年送到东北农大、八一农大委培学习,毕业后充实到农村畜牧兽医服务队伍,有力地改善了农村畜牧兽医服务队伍年龄老化、技术水平陈旧的状况,提高了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水平。
(二)从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入手,提高现代畜牧业的质量效益。一是加强种鹅基地建设。为改变本地种鹅品种退化、近亲交配、商品鹅饲养周期长、体重偏低、肉质粗糙、出口受限的现状,2004年,我区引进大同北方种鹅场,选育北方白鹅为父本,选育籽鹅为母本,杂交生产增重快、耐粗饲、适合寒地饲养、绒质好、产量高的北方白鹅,为大庆市以及黑龙江省鹅产业的发展及鹅品种改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大同区已经初步形成了“祖代场-父母代场-商品鹅饲养场(户)”三级良种生产体系,目前,大同区存栏种鹅达到8万套,其中:祖代种鹅3000套、父母代种鹅2.5万套,父母代种鹅要达到预留种鹅的30%,为我区发展优良品种大鹅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积极开展奶牛性控冻精配种工作。在巩固“两牛”冻精配种成果的基础上,今年,我区加大性控冻精配种推广力度,全区适合性控冻精技术的育成牛和一、二产牛共有2280头,目前已在老山头乡、林源镇、高台子镇开展性控配种技术,以提高母犊繁殖数量,迅速扩大我区良种奶牛存栏数量。三是积极开展羊的人工授精工作。近两年,我们结合禁牧舍饲,购进德肉美、萨克福等肉用优良种公羊124只,分配到8个乡镇部分饲养大户,杂交改良了部分当地土羊。今年,我们又积极开展羊的人工授精工作,在林源镇筹建了一处羊的鲜精配种示范点,开展羊的采精、稀释、检测及授精技术,引导各乡镇尽快开展羊的人工授精工作,迅速改良本地土羊,培育适合圈养舍饲的杂交良种羊。
(三)从加强饲草饲料体系建设入手,积极推进现代畜牧业经营方式。一是积极落实草原承包工作。全区现有草原104万亩,可发包草原69万亩(其中采草场9.9万亩、放牧场59.1万亩),因占用、积水及严重退化不能发包的草原35万亩。截止2005年末,全区已签订草原承包合同129份,完成了可发包草原承包任务。二是加大草原禁牧工作力度。牢固树立常年禁牧思想,强化草原执法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执法人员,足额安排执法经费,提供必需的交通工具及其它物品,全区草原看护队伍共计120人,各乡镇的禁牧看护人员都有固定工资,工资额度在300-400元/月,并且交通工具、迷彩服、农田鞋、雨靴等必备物资配备齐全,有力保证了禁牧看护工作顺利开展。05年以来,全区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14起。通过依法治理草原,逐步改善了我区的草原生态环境,采草量有承包前的40公斤上升到100公斤。三是扩大饲草饲料种植面积。随着禁牧舍饲工作的全面实施,种草养畜(禽)势在必行。今年在林源镇、高台子镇等奶牛饲养量大的乡镇,实行区域化种植青贮作物,增加奶牛青贮饲喂量,确保每头奶牛2亩青贮。05年以来,每年种植青贮玉米2万亩以上,种养鹅饲草5000亩以上,确保了规模型、效益型畜牧业的发展。四是积极开发利用现有秸秆资源。通过秸秆青黄贮、氨化、盐化处理,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和转化率,为舍饲经营提供充足的饲
草饲料。
(四)从加强防疫灭病体系建设入手,保障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一是加强动物防疫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建立健全疫苗管理、使用办法,推广新的防制技术,有计划地预防、控制各种动物疫病的发生。为确保及时完成免疫注射任务,全区配备防疫员70人、协防员140人,建立健全了防疫目标责任制,落实了奖惩措施,营造了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牲畜口蹄疫免疫密度达到100%,其它动物疫病免疫率达到省、市规定的标准,使畜禽长期处于高免状态,确保我区无重大疫情发生。二是加大动检执法力度。首先,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法,健全区、乡、村三级检疫网络,严把屠宰检疫关和市场监督管理关,对零散的不定期的经营业户进行登记造册,实施强制性的检疫,消灭检疫的死角死面,产地检疫面力争达到100%;其次,规范兽药诊疗活动和兽药经营市场,整顿农村兽医队伍,实施定点,持证经营,健全诊疗手续,打击无证经营活动,整顿市场经营秩序。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畜牧业发展资金不足,影响了农转牧进程。目前信用社只设有短期的农资贷款,而且贷款担保条件严格,能够从银行贷款发展畜牧业的并不多。今年,我区计划贷款4255.2万元、购买奶牛4557头,由于银行信贷部门资金储量不足、贷款门槛过高等原因目前实际放贷1488.2万元,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奶牛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建议出台优惠宽松的信贷政策。协调农发行、信用社每年都投入一定数量的农贷资金用于畜牧生产,同时在贷款期限上要放长(3年以上),但保手续要放宽(五户联保、林权证抵押等),在贷款金额上要放大。同时建议上级财政实行贴息补贴的方式,鼓励农民发展长效、稳定的畜牧产业(如奶牛、肉牛生产等)。二是畜牧业生产环境改善资金投入较大。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环境治理上的要求,逐步改变畜禽混养,人畜混居的局面,这种局面不改变,不但影响新农村的环境,而且还影响畜牧业的安全,不利于防疫灭病,采取政府扶持、农民参合的方式,有计划地辟建奶牛广场,养殖小区,在广场、小区规划建设上政府上要出台优惠政策,如:给排水、道路、架电、通讯等公共设施由政府承担。在收费项目上如土地占用费等给予一定免减政策。
(二)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支持设施薄弱,影响了畜牧业质量安全水平。全区58个行政村共有21个繁育站点,其中有5处没有办公房舍,防疫、诊疗均无办公场所,按照行业标准化管理和畜牧业的长远发展要求,村村都要规划建设独立的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站,做到防疫、治疗、繁育、饲料供应及产品销售“五不出村”,最终达到畜牧业经营一体化。建议上级加大扶持力度,加强村级畜牧兽医服务设施建设,为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奠定基础,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规划和设想
(一)加强龙头企业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区畜牧产业化水平。一个产业,只有在其形成龙型产业后才能真正得到快速发展,而龙型产业必须有龙头企业带动。“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引进龙头加工企业。一是乳产品深加工企业。目前,已同“新概念”乳品公司多次洽谈,初步达成一个投资3000万元的乳酸饮料加工企业,该企业投产后日可处理鲜奶60吨,利用该企业的入驻发展,延伸我区奶业产业链条,提高奶牛饲养规模,到“十一五”期末,我区奶牛要达到3万头,日产奶量由现在的70吨扩大到200吨,奶牛业实现产值1.6亿元,带动农民增收1亿元,农民人均增收714元。二是积极引进大鹅深加工项目。依托我区北方白鹅基地优势和鑫通禽业加工企业的载体优势,积极搞好产业的提档升级,在现有鹅屠宰分割的基础上,着重引外商、引深加工项目,目前已同安徽、广东客商取得联系,计划在我区建一个鹅类熟食制品、羽绒制品加工业,把大鹅产业做大做强。到“十一五”期末,我区的商品鹅生产要由现在150万只扩大到500万只,鹅产业实现产值
1.35亿元,带动农民增收6500万元,人均增收464元。三是引进肉牛屠宰加工企业。依托我区立志肉牛生产线闲置资产和同祝玉米产业园,争取创建一处养殖、屠宰加工为一体的肉
牛加工龙头企业。目前,我们已同南韩流通会社达成意向性协议,拟投资在祝三玉米产业园建一处育肥牛屠宰加工厂。另外,我们正在同北京鑫茂畜禽有限公司洽谈,今年计划在我区建一处日本和牛养殖基地,同时启动立志黄牛屠宰生产线。通过肉牛养殖加工龙头企业的入驻,带动我区肉牛生产,到“十一五”期末,我区肉牛饲养量要由现在的2.2万头,发展到5万头,肉牛产业实现产值1.6亿元,带动农民增收35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250元。到“十一五”期末,以“两牛”和大鹅产业为主体,我区畜牧业可实现产值6.4亿元,带动农民增收2.9亿元,农民人均牧业增收2071元,分别比2005年提高124.6%、123.1%和123.1%。
(二)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畜禽良种化建设。一是扩大良种奶牛饲养规模。我区现有奶牛11800头,日产鲜奶70吨,要引进日处理鲜奶200吨乳品企业,奶牛必须发展到3万头以上,以自然繁殖率计算,到“十一五”期末,我区奶牛最多可发展到2.1万头。为了使奶牛存栏量快速扩张,我们计划在全区普遍推广性控冻精配种技术,提高母犊自繁率;在此基础上,积极与东北农业大学合作,筹建胚胎移植基地,利用黄牛母体产奶牛,进一步扩大良种奶牛存栏量,为尽快引进乳品龙头加工企业创造条件。二是加强大鹅种源建设。“十一五”期间,充分利用大同区北方种鹅场的繁育成果,建立层次分明的“原种场—父母代场—商品场”的繁育体系。每个乡镇要建立一处千只以上的父母代种鹅场,每个村要有一处500只以上的种鹅饲养孵化大户,壮大大鹅良种繁育基地,提高大鹅生产性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区商品鹅留种问题。另外,要进一步扩大羊的人工授精范围,在今年羊的鲜精人工配种示范基础上,未来3年内,全区21个改良站点都要开展羊的人工授精,彻底改良我区本地土羊,为禁牧圈养打下良种基础。
(三)强化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畜牧业质量安全水平。一是建立区疫病监控实验室,开展疫病抗体效价监测、疫病实验室诊断、畜禽产品毒物分析和兽药、饲料质量检测,为我区动物重大疫病监控和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二是强化乡镇畜牧兽医综合站建设,乡(镇)畜牧兽医服务站要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及诊疗、化验、繁育器材,提高技术服务功能。三是各村要建立标准化兽医服务室。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和畜牧兽医行业标准化管理要求,村村都要规划建设独立的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站,服务站点要配备冰箱、显微镜、消毒锅、液氮罐、人工授精器材等器材;同时配强配齐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把村级兽医服务室建成集畜禽防疫、疫病诊疗、家畜繁育及养殖技术指导于一体的标准化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站,保证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完善饲草饲料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牛羊舍饲经营。积极引导农户转变经营方式,由传统放牧经营转变为舍饲经营。一是扩大饲草饲料种植面积,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青贮型玉米、小麦、紫花苜蓿等饲草饲料种植面积,解决奶牛、大鹅舍饲青绿饲料不足的问题。二是开发利用秸秆资源,采用贷款贴息、资金补贴等方式鼓励奶牛协会或养殖大户购进秸秆粉碎、加工、打包机械,提高青黄贮饲料利用率,解决禁牧舍饲粗饲料不足的问题。三是积极发展草业公司。按照市场化经营、企业化经营的思路,在牛、羊饲养量较大的村屯,积极筹建草业公司,逐步实现草产品自给性生产向商品性生产转变。另外,要依托玉米产业园,大力发展饲料加工、做到青、粗、精饲料合理搭配,提高饲料营养水平。
第五篇:畜牧业综合生产管理措施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办、局:
为切实提高我县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市年畜牧业生产指导性意见》,现就抓好全县年畜牧业生产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畜牧富民”的发展思路,按照“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谐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市场为导向、科技创新为动力,着力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制、畜禽品种改良及草畜配套工程等主要工作,依托资源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生猪和禽蛋产业,加快发展以节粮型草食畜为主的商品型、外向型牛羊产业,突出抓好奶业生产,狠抓规模经营和畜产品加工,积极引进和扶持龙头企业,全面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二、目标任务
三、主要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畜牧业是我县广大人民群众增收致富、提高生活水平的一项主导产业。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对加强畜牧业发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长期坚持,长抓不懈,务求实效。要切实加强对发展畜牧业的组织领导,成立由乡镇、部门行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领导机构,明确目标,分解任务,量化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为全县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动物防疫,确保健康发展
(三)推广畜牧科技,调整产业结构
各级各部门要把强化畜牧科技作为畜牧产业快速、高效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切实提高科技对畜牧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积极探索和创新畜禽改良体制与机制,重点抓好畜禽良种推广、技术培训等工作。要突出抓好肉牛品种改良,全县计划引进优质种公牛15头,扩大良种牛改良面;计划引进优质奴比亚黑山羊100只,加强本地黑山羊选育与奴比亚黑山羊杂交改良,提高个体产肉量,建成优势特色产区;计划引进优质种公猪6头,推广优质LY二元杂交能繁母猪1100头,全面提高生猪品质,力争全县生猪产业再上一个新台阶。要以田园镇为中心、辐射其它乡镇建设优质奶源基地,积极发展奶牛养殖业,全县计划新发展优质奶牛600头,每头泌乳奶牛县财政给予补助1000元。
(四)培育龙头企业,实施产业化经营
要进一步加强对贞元畜牧有限公司、双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恒圆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和沿江生态养殖场四家龙头企业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扶持,依托现有龙头企业加快肉牛、奶牛、生猪、肉羊四大产业的产业化发展,全面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有实力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重点引进以牛羊肉加工为主的清真食品加工企业,加快发展畜产品产销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整合畜牧资源,推进畜牧业生产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全面促进畜牧业发展。
(五)严格畜牧执法,保障产品安全
要依法加强种畜禽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引种申报制和报检制,杜绝引进和使用不合格的种畜禽及其冻精产品。切实加大对兽药、配合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市场的检查监督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兽药、配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违法行为。强化肉食品市场监督管理力度,规范相关证照的办理与审验,坚决取缔违法违规的经营行为。
四、工作考核
畜牧业发展综合指标纳入县委、县人民政府十大指标进行综合考核,其它指标由畜牧产业领导组抽调专人深入乡镇和部门进行考核。对工作落实、措施有力、成绩突出的乡镇和部门给予表彰,对认识滞后、工作不实、措施不力的乡镇和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尤其是对发生重大疫情工作不重视、报告不及时、处理不得当的乡镇和部门实行“一票否决”,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