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洋务运动性质
洋务运动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登
一、从洋务派看洋务运动的性质
上历史舞台的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它呈现经济的资本主义 洋务派是相对于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仇视
化及由此带来政治体制、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进步趋势 ,同 一切外来事物的封建顽固派而言的。“洋务派是一个成分复杂 时也呈现国家主权独立地位的丧失和破坏、国弱民贫等方面的 的政治派别 „上到皇族亲贵与封疆大吏 ,下至普通知识分子和 倒退趋势。洋务运动作为这两种趋势中的重大历史事物 ,重要 商人买办 ,都可以进入这个行列。能把这些人维系在一起的 , 性和复杂性十分明显。研究洋务运动 ,对其性质的研究就不可 是因为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信念: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度是美轮 避免 ,而且很有必要。
美奂的 ,却不是一成不变的 ,即使圣人生于今日 ,亦不可置‘洋 关于洋务运动性质的论述 ,概括起来大致有三种观点:第 务 ’不讲 ”。[5]笔者把这种对洋务派的定论叫广义的洋务派 , 一种认为洋务运动是封建性质或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动运 他们的阶级成分虽复杂 ,但共同点都基于学“洋务 ”,尤其学习动;第二种认为洋务运动是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进步运动;第 西方先进的军事和科技 ,以巩固中国的封建制度。习惯上把在 三种观点基本上是发展评定论或者坚持进步和发展的双重标 兴办洋务的思想主张基本一致的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一个强 准。第一种观点代表如“‘洋务运动 ’的实质 ,是要求在旧的封 大的政治派别叫狭义的洋务派(此乃笔者的提法)。狭义的洋 建统治的基础上 ,增加一些资本主义的皮毛 ,以巩固清朝的统 务派是洋务运动的主要推动者和影响力 ,是洋务运动的权力核 治地位 ,因此它的性质完全是反动的。”[1]此种观点只看到洋 心 ,但狭义的洋务派也内分为许多派系 ,有奕派系、曾国藩的 务运动在维护清朝统治上的主观作用 ,由此说明洋务运动完全 “湘系 ”、李鸿章的“淮系 ”、左宗棠派系等 ,各派系在学习西方 是反动的。这不符合客观历史实际 ,是错误的。第二种观点如 上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洋务运动在清朝中央以奕和文祥 洋务运动是“资产阶级的进步的改良运动 ”。[2]侧重洋务运动 为代表 ,地方主要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有权势 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客观进步作用 ,这种观点是比较正确的。第 的清朝大吏为代表 ,不管他们的思想有何差异 ,但都从整体上 三种观点基本代表了洋务运动研究的最新成果 ,如洋务运动 根本服务于清朝统治阶级的利益。握有洋务运动实权的洋务 “揭开了近代中国工业革命的序幕 ,加快了中国迈向近代现代 派的思想 必然反映在洋务运动的实践活动中。他们把向西方 化的进程 ”。[3]“‘洋务运动 ’的本质而言 ,它是以近代工业化 , 学习的思想理论积极地付诸实践 适应了世界资本主义化这个 为发端的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阶段。”[4]这种观点站在近代 , 潮流 客观上对中国的近代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无疑是进步的。化的角度 ,把洋务运动放在具体历史的发展过程中 ,具体问题 , , 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他们思想中的保守性和封建性也 具体分析 ,探讨洋务运动的性质。笔者同意这种观点 ,在此前 , 提下 ,谈谈自己的看法。定义洋务运动的性质须把握以下几方 在所难免 ,正因如此 ,它严重地窒息了洋务运动的活动 ,随着民
面的关系:洋务派与洋务运动性质的关系;洋务运动的内容与 族矛盾的加深和清朝统治集团腐朽性的加剧 ,洋务派开始发生
洋务运动的性质的关系;洋务运动的发展历程和洋务运动的性 分化 ,早期维新派产生。洋务派与洋务运动有一致性 ,也有区
质的关系;洋务运动的破产与洋务运动的性质的关系。别 ,不能混为一谈。不能单纯地从洋务派的阶级属性来定洋务
运动的性质 ,以洋务派的缺陷来折射洋务运动 ,或者仅以他们 收稿日期:200909 作者简介:彭光成(1981-),男 ,河南信阳人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西南近代政治史。115
思想意识中封建落后的一面来评价洋务运动 ,来论述洋务运动 于政府权利的干预 ,在一定时期限制了私人资本的进入 ,企业 的性质。产权不清 ,所有这些都制约了洋务民用企业的进步作用。但近代工矿交通企业的建立 ,开始沟通个体农民和近代工矿企业的 联系 促进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务农的人口被吸引
二、从洋务运动的内容看洋务运动的性质 , , 进城市 ,促进了这些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 ,并形成中国早期的 洋务运动的范围相当广泛 ,包括编练海军和陆军、制造枪
工人阶级。它加速了封建小农经济的解体 ,客观上为中华民族 炮船舰、兴办近代工矿交通企业、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资本主义的诞生提供了良好的国内环境 ,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等。的产生和发展 ,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壮大起来 ,对近代中国 11创办近代军工企业 社会产生了革命性变革 ,影响深远。19世纪 60~70年代 ,以创办军事工业和编练新式海陆军 , 3 文化教育方面
重要军工企业有:江南制造总局(1865年创);金陵机器局 设1学堂、翻译馆 ,翻译西方书籍和创办报刊 ,派遣留学生。
(1865年创);福州船政局(1866年创);天津机器局(1867年 根据现有材料统计 ,从 1862年奕奏请设北京同文馆 ,到 1894 创)。整顿海防 ,筹建新式海军 ,这一活动开始于 70年代 ,到 年在烟台设烟台海军学堂 ,30多年间 ,洋务派共创办新式学堂 1894年 ,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 ,共有船舰 24所。派遣留学生 ,在整个运动期间(1860~1895年)经洋务 六七十搜。这些军事企业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是中国最早的近派奏准或直接派遣的官费留学生达 209人。培养了一批熟悉 代军工企业。它们都仿效西方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生产方 西方语言人才、科技人才和海军人才。西方先进思想介绍到中 式设置 ,采用了近代机器设备进行生产 ,尽管当时机械化的程 国 ,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保守思想。度不高 ,在生产中仍然大量采用手工劳动 ,但它代表了一种新 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 ,传统的封建 的社会生产力 ,体现了生产方式的变革。这些企业也普遍实行
思想观念受到冲击 ,社会风气有所改变 ,“重本抑末 ”和“士 ”为 雇佣劳动 ,工人的工资基本上是按照技术高低而定。不可否
“四民 ”之首、商为“四民 ”之末的观念有了明显的变化 ,商人和 认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 ,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对外的依赖 商业的社会地位有了提高。很多开明的官僚和士大夫 ,也改变 性。他们完全是官办性质 ,所生产的产品不进入市场进行交
了传统的“夷夏 ”观念 ,向西方学习不再是“奇技淫巧 ”之物 ,他 换 ,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 ,企业管理存在封建化的倾向 ,用封建 们对中国和世界都有了新的认识。
衙门方式进行管理 ,压制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企业经济效率普 遍低下。如福州船政局设有“建丁营 ”,对工人实行军事管理;
三、从洋务运动的发展历程看洋务运动的性质
当时每月定额经费只有 5万两 ,“薪水工食 ”竟占全部经费的
80%,造船费用远高于向外国购船费用。这些军事企业在引进 两次鸦片战争 ,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中外反动
西方科学技术 ,培养人才方面起到了较大作用;军事工业的创 势力公开勾结 ,镇压中国人民的抗争 ,清政府把太平天国运动
办 ,直接促进了民用企业的产生和发展;加强了海防、陆防和对 为主体的农民阶级的反抗当作“心腹之害 ”,认为外国侵略者
外战争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中国海军从无到有 ,这在近代中 最多是他们的“肢体之患 ”。洋务运动开始确实有镇压农民革
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洋务派所办近代军事工业的重要历史, 命的反动性 ,且在镇压太平天国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汉族官员曾 作用 ,在于‘始发 ’,它们是在中国封建土壤上兴办的第一批近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 ,感受到新式武器的威力和在镇压人
代工业 ,标志着中国资本主义工业近代化的开端。”[6]洋务派 民起义过程中尝到了使用它的甜头 ,对发展近代军事机器产生
创办的军事工业 ,在古老的中国开了近代工业的先河 ,是中国 了很高的热情 ,他们不自觉地充当了历史发展的工具。但中外
军事近代化的第一步。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后 ,洋务运动对外就成 21举办近代民用企业 为自觉或不自觉的必然 ,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积极作用 , 19世纪 70~80年代 ,洋务派创办了大约二十几个近代民 就比较明显。“清政府举办的近代军用工业既有安内的作用 , 用企业 ,涉及航运、矿务、电讯、纺织、冶炼等事业 ,重要的有:轮 也有御侮的作用。有时以安内为主 ,有时以御侮为主 ,这是依
船招商局(1872年创)、开平矿务局(1878年创)、电报总局、上 据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决定的。”[8] 海机器织布局(1882年创)和漠河矿务局(1888年创),它们采 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军事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虽有镇压农 取官督商办的形式 ,“虽然要地方官僚的控制 ,但基本上是资本 民革命的反动作用 ,同时也有抵御外侮的进步作用 ,只是在开 主义性质的近代工业 ”。[7]这些民用企业的存在 ,都有着抵制 始还表现得不明显。洋务派主观上维护清王朝统治 ,也有用它
洋商、与洋人争利的目的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 反击外来侵略的愿望。清政府对外国的态度在第二次鸦片战 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如开平煤矿 , 1894年日产煤高达 1000~ 争后有了改变 ,但他们之间仍存在矛盾 ,这是由中华民族与外
1500吨 ,质量好 ,不仅长期供应天津机器局、北洋海军、轮船招 国资本主义的矛盾所决定的。洋务派从开始创办近代军事工
商局等企业 ,而且抵制了洋煤进口 ,19世纪 80年代末占领了天 业和筹建海军 ,到创办近代民用企业等活动的开展 ,从“求强 ”
津市场 ,进而远销海外 ,成为近代煤矿中最成功的企业。它们 到“求富 ”。随着 19世纪 90年代中后期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
基本上是资本主义的企业 ,但仍有较明显的封建性和落后性 , 潮的到来 ,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并没有达到维护国家独立和
在某种程度上压抑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外国资本主义也 富强的目标 ,没能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境况。随着社会生产力 有依赖的一面。民用企业也大多服务与之相关的军事工业 ,由 的发展 ,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和落后性逐渐暴露 ,洋务运动逐渐 116
走向没落 ,主张变革封建政体的维新运动取而代之。
五、结语 事物的性质 ,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
四、从洋务运动的破产看洋务运动的性质
所决定的。从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来看 ,洋务运动的主要性质是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海军的溃败 ,宣告洋务运动理论和实践 进步的 ,反动是次要的。洋务运动在中国兴办机器工业 ,顺应 的破产。洋务运动的破产 ,并不能否认洋务运动的历史功绩。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 ,是古老中国走向近代的一个十分重要
洋务运动的破产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既有洋务派本身的阶级 的历史发展阶段 ,开中国经济、科技、军事、教育文化近代化的
局限这一主观因素:他们把维护封建统治作为根本出发点 ,不 先河 ,这种历史的巨大变革性开创应当肯定。洋务运动在历史
变革已腐朽的封建政治制度;力量分散 ,在全国缺少统一的指 上发挥了属于自己的进步作用。这也是本文要说明的重点所
挥和领导;洋务派各派系集团办洋务动机不纯 ,集团利益倾向 在 ,这并不是否定洋务运动的种种缺陷。“资本主义是中国近和自我保护严重。例如 ,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在 1884的中法 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洋务运动顺应和促进了这种趋势
战争间竟拒绝前去救援受敌攻击的福建水师;甲午中日战争期 的发展 ,所以它有符合历史潮流的一面 ”,“说洋务运动顺应历
间 ,当北洋水师独立抗击日本水师时 ,南洋水师竟保持“中 史潮流 ,除了它发生时就包含‘御夷 ’这一方面并在七十年代 立 ”。客观方面的原因:封建顽固势力的百般阻挠 ,成为国内一 中期付诸实践外 ,主要表现在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
大阻碍 ,对洋务活动进行种种破坏。1876年 ,当郭嵩焘以公使 发展 ”。[11]洋务运动性质的研究还需依赖有关洋务运动方面
衔出使英国时 ,文士们讥笑他弃圣贤之邦而追随于洋鬼 ,郭嵩 的史料地发掘和搜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进步性到
焘的日记因为赞誉已有两千年历史之西洋文明而被守旧派斥 底多大 ,依赖于对洋务运动研究的深入程度。
责为异端邪说 ,他们迫使官府拆毁了该部日记的印版。外国资本主义本质上不希望中国富强起来 ,他们利用中国官员不懂西方近代科技的心理 ,对中国进行露骨地欺诈和剥削。
第二篇:洋务运动[定稿]
第四课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代表人物、掌握洋务运动的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发展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老师讲解洋务运动的知识重点,难点;组织学生运用分组讨论评价洋务运动,通过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学会从图片等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目的、口号、内容,尝试从历史角度进行分析评价,认识他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内容 教学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 课堂导入: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洋务运动。在讲之前,我想问大家,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外国人的东西
老师:对,就是外国人的东西。那洋务运动,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外国人东西的运动。大家都知道,清朝统治者称那些外国的东西为“奇技淫巧”,既然是奇技淫巧,为什么要学习呢?它又究竟学习了那些东西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一课。二 洋务运动的兴起 1.背景
老师:那么就是它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展开的呢?给大家一分钟的思考时间
学生:因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清政府统治面临威胁;在战争中感受到西方洋枪洋炮的厉害。
老师:对,就是在清政府统治集团面临威胁的情况下,一些开明的官员开始寻求一条富国强兵的道路,以挽救岌岌可危的清政府。2.代表人物、目的
教师过渡:这些开明的官员有谁呢?
学生回答: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教师:同学们看一下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李鸿章的两句话,是否能分析出发起洋务运动目的是什么?以及它主要学习西方的什么? 学生:富国强兵;维护封建统治,学习西方器物 3.性质
老师:根据以上分析,是否可以得出,洋务运动就是19世纪60年代中期清朝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僚学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这些开明的官僚在当时称之为洋务派。
三、洋务运动的内容
教师:书上对洋务运动开展的过程做了很好的阐释,请大家浏览课本,回答洋务运动分为几个阶段,内容是什么?
学生:分为两个阶段,19世纪60年代,创办近代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又以“求富”为口号,建立近代民用工业,除此之外,还筹建海军。教师:所以19世纪60年代,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武器装备,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建立了近代军事工业。后来到了19世纪70年代,发现要维持近代军事工业的运转还要解决资金,燃料和原材料的问题,所以以“求富”为口号,又创办了一批为军事工业服务的民用工业。找同学回答一下,洋务派创建的近代军事工业,近代民用工业有哪些 学生: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近代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教师:除此之外还建立了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人才,派遣留学生,筹建海军。请同学们回答一下洋务派建立新式海军的过程。
学生:19世纪60年代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练兵,清朝 军队的武器和战术发生变化。19世纪70年代,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19世纪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
老师:综观这些措施,我么么能看出什么?这些措施以前有吗?那他们是不是都是新的? 那新在哪里呢?
学生:改变了中国军队手持长矛等原始武器的落后状态,引进了西方先进的金属设备,是近代化的机器大生产在中国确立;
兴办新式学堂,促进中国近代教育的变更;
传播了近代的科学文化和企业管理经验,培养了一批人才; 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
老师:我们在新的变化中可以体会到他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何为近代化,就是中国人们向西方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四、洋务运动失败及评价
老师:洋务派为了振兴清王朝,采取了创立军工厂,建立海军,创办了民用企业,创办了新式学堂,还派遣留学生出国,但是随着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也宣告破产。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近代化意义的运动,后人对他的评价看法不一。有人认为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具有进步意义:也有人认为,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不值得肯定。你的看法如何?(学生回答)教师进一步阐述: 首先,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要充分肯定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第一: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第二: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第三: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其次,但最根本的是不触动封建制度,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课后思考: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中体西用的制度
2、官办企业的问题
3、外国人才的携技居奇
4、全球的军备竞赛
5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板书设计
洋务运动 一 背景
二、1代表人物、目的
2性质
3内容 军事工业(19世纪60——70年代)民用工业(19世纪70——90年代)
创建三支海军培养人才(新式学堂,留学生)
评价洋务运动近代化的开端 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三篇:洋务运动
试论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1-10-13 11:16:00 ]
作者:刘云
编辑:studa090420
摘 要: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历来是史学界争论比较多的一个问题,对于它的说法可谓是众说纷纭。本文采用一种比较新的观点,附以拙见,对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力图从新的时空观上加以审视,最后得出了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亦即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阶段的结论。笔者认为,洋务运动的弊端固然不容小视,但总的来说,它还是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促使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关键词:洋务运动近代工业化 中国早期现代化
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而止步于19世纪末的清末“洋务运动”所起的历史作用,一直是学术界讨论比较热烈的问题。虽然以前的历史学者也肯定了它的积极性,但是相比之下,却更注意它的缺点和不足,以致于把1895年清军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战败看作是“洋务运动”完全破产的标志,贬低了它的历史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展开以及现代化进程的稳步推进,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在更广泛的时空观上,从现代化的角度,对洋务运动所起的历史作用进行重新阐释。以这种态度对“洋务运动”进行研究会得出一些新颖的结论。笔者认为其中之一就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亦即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阶段。“‘中国近代化’与‘中国早期现代化’基本上是内涵相同、可以互相替换的历史概念,只不过前者顾及表述传统、突出其历史性,后者涵纳新学、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与贯通。”[1]
“洋务运动”产生于中国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也就决定了“洋务派”自身的两重性。传统史家认为洋务派代表人物奕、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是封建性、保守性十分浓厚的历史人物。笔者在此不想对这一问题做过多的争论,只想提醒一下持这种观点的史家,他们是否注意到了当时中国特殊的国情。那时的中国是一个封建性特别浓厚的国家,像奕、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这样的开明地主可谓是凤毛麟角。试想在这样的一个国家里兴办洋务是何等的艰难。因此,我们不能对洋务派及“洋务运动”的期望过高。正如李时岳先生指出的:“简单的说,洋务派的历史任务就是:缩短中外的差距,引进机器生产,实现由手工制造到机器生产的转变,加速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洋务派活动于中国资本主义从无到有的时代,它的任务是实现‘有’,‘有’以后才能谈到发展,那是又一个历史阶段的任务。所以,严格的说,历史所赋予洋务派的任务是促使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而不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派是不是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呢?应该说,基本上完成了,事实俱在,毋庸讳言,至于完成得好还是不好,那是另外的问题。”[2]
在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出现的洋务派,不得不承认英法“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鲜明,队伍之雄整,实非中国所能及。”[3]更抱着“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4]这种镇国内、御外侮的主观意图,洋务派开始兴办军事工业。但是,也正是军事工业的兴办,吹响了中国近代化的号角。综观这一时期的国际形势,英国、美国等欧美强国已完成工业革命;“1805——1833年,默罕默德·阿里在埃及实行改革”。[5]“与此同时,埃及开办了步、骑、炮各兵种的军事学校,聘用欧洲军事教官,按欧洲方式改组、训练军队,至19世纪30年代,埃及已经拥有了新式陆军20万,海军2万,军舰32艘”。[6]就是中国的东临日本在明治维新前也开始了军事工业的创办。“1855年,德川幕府先后决定在江户汤岛制造洋式枪炮,试造洋式军舰。”“在明治维新前,这样的活动也不同程度地在西南各强藩渐次进行。”[7]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西方列强“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他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8]因此,我们也可以把中国洋务军事工业的创办看成是东方近代化的缩影。“这些近代兵工厂以蒸汽机为动力,配备了全套机器设备,采用‘二班制’的大机器生产方式,是对传统手工军械生产方式的彻底变革。”[9]把军事工业的创办即国防近代化看作是中国近代化的弊端,就在于它的生产与以往的生产有质的区别,即由手工变成了机器。而在江南制造总局,“华匠学徒,按日点工给价”,“内地工匠,小工则人无定数,视公务之缓急为衡;价有差等,较技艺之优劣为准”,[10]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他们的近代军事工业中存在着较为普遍的雇佣劳动关系,这也说明在军事工业内部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随着军事工业的运行,“非铁不成,非煤不济”成为洋务派官员的共识,由此引发了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高潮。
笔者认为,这一举动意义非同小可,它不仅引发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并且可以说民用工业中的一些官僚总办、帮会办本身就是资本家。这一时期的民用工业主要以官办、官商督办、官商合办、商办等形式出现,而以官督商办最为引人注目。“所谓‘官督商办’,就是以招商的方式,在政府监督下,利用商人资本创办民用工业。”[11]这些“官督商办”企业都采用股份公司的形式。“统计数字表明,在轮船招商局初创之时,如购买一股股票,即投资一百两,到1883年6月,经10届结账分红,股息所得,累计已达一百两。”[12]更有甚者,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上海平准股票公司”于1882年10月24日正式开业,这样,通过直接投资或购买近代中资企业的股票,很多人转化为资本家。另一方面,“一部分封建官吏以李鸿章等人为靠山,直接参与‘官督商办’的经营管理,逐步转化为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的另一种类型——中国早期官僚资本的人格化身。”[13]至此,历史期盼已久的中国资产阶级就这样诞生了。而在他们身上,有着鲜明的特点:其一,他们建立了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其二,在他们的经营管理下,这些企业都使用或参用机器和近代改良工具;其三,这些人的日常生活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这一切改变了传统封建小农经济的思维模式,商品经济规律初步使他们的眼界更加开阔起来。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第四篇:论《山海经》的性质..
论《山海经》的性质及其成书过程
汉文0801张 瑞
内容摘要:《山海经》是上古文化之珍品,对后世影响巨大。历代学者都对其性质和成书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今笔者拾人牙慧,在总结前人基础上提出新解,发掘《山海经》与史前文明之关系。
关键词:《山海经》;山海图;性质;史前文明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文学之中的瑰宝,上古文化之珍品,是为世界所公认的一部奇书。之所以称它是一部旷世奇书,是因为他在三万多字的篇幅中,洋洋洒洒描述了四十多个国家,五百多座山,三百多条水路,上百个传说人物,更有几百种神怪异兽。《山海经》集地理志,艺文志,方物志,民族志,民俗志于一体,记述保留了上古那段神秘与混沌时期大量的历史与神话,其价值确实不可估量。另外,《山海经》还开中国图文并茂的叙事的先河,经文中所叙述的奇人异物,在山海图中均有形象的反映。下面我就从此书性质及其成书过程进行简单的论述。
谈性质,势必要先谈一下《山海经》成书的大致过程。学术界大多认为《山海经》成书于战国至汉初这一阶段,从经文内容及历史来看是比较可信的。我们将先秦时代划分为上古阶段,而《山海经》所叙述的内容大多是上古的内容,秦汉时期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又为《山海经》的创作提供了条件。有几个历史故事可以作为佐证:
西汉武帝的时候,有人赠送给皇上一只鸟,但它什么都不肯吃。当时的著名文人东方朔看到了这只鸟,就向皇上介绍了它应该吃什么。一试正如东方朔所说。汉武帝龙颜大悦,便问东方朔如何得知的。东方朔回答说自己是从《山海经》中看到的。
另外,还有一个故事:汉宣帝时,上郡的一处洞窟塌陷了,有人在里面发现了一副叫作“反缚盗械人”的壁画,但无人知晓是何意。就在此时,当时的大学者刘向就向皇帝指出,这幅画叫做“贰负之臣”。皇上问他如何得知,他也回答是从《山海经》中知道的。皇帝大惊,群臣哗然。从此读《山海经》的热潮开始蔓延开来。
从这两则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汉朝时,《山海经》就已经被少数高级知识分子所熟知。可见,较为完整的《山海经》在汉朝中前期就已形成。
而我们前文谈到,既然《山海经》是开中国图文并茂记述的先河之作,那么我们势必就要谈到山海图。事实上是先有山海图后有《山海经》,而山海图又是直接反映山海经文的最有利佐证。可以说是有了山海图的生动真实才会更突出《山海经》的精彩。所以在此有必要论述一下山海图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众所周知,图画的出现远远早于文字,我们古代的先民将所见所闻的东西以图画的形 1
式绘制在各种载体上,以示后人。而对于山海图,更是先人智慧的高度结晶。山海图在古代已久负盛名,历代名人均有高度评价。一千五百多年前,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就有“流观山海图”的名句。晋代郭璞曾作《山海经》图赞,在给《山海经》作注时,又有“图亦作牛形”,“在畏兽画中”等文字,可知在晋代山海古图是存在的。而且从《山海经》文字记载中,有很明显的为图说明的痕迹,如:《海内西经》中写到:“开明兽······向东立于昆仑上”。但很可惜,古本的山海图并没有流传下来而散失了。但是山海图的存在是肯定的。
在此之后,南朝画家张僧繇和宋代的舒雅又为《山海经》重新绘制了一次山海图。根据《中兴书目》记载,张僧繇曾为《山海经》绘制《山海经图》十卷,宋代舒雅又重绘十卷,当然张、舒的版本于最早的《山海经》古图也不尽相同。但是很不幸,这版本的山海图亦亡。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存世的山海图就是清代毕阮和郝懿行所绘的版本。此二人对山海图的介绍在历史上可谓是最详尽的,而他们也对历史上所有出现过的山海图的版本及猜测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整理和总结。毕阮写道:
“《山海经》有古图,有汉所传图,有梁张僧繇等图。十三篇中《海外·海内经》所说之图,禹鼎也。《大荒经》以下五篇所说之图,当是汉时所传之图也,以其图有成汤,有王亥仆牛等知之,又徽与古异也······陶潜诗亦云:„流观山海图‟”。
而郝懿行在《山海经笺疏序》中表达了类似的观点。综上我们大致可以理清关于山海图的脉络。山海图的版本有三,前两个已经散失,无从考证,只留下各朝学者对其的猜测和分析。而这三个版本中,古本山海图是最能够反映《山海经》内容和精髓的版本,因而在众多版本中,古本山海图是最正宗的版本,价值最大,最值得研究。
既然古本山海图的价值最大,我们势必就要对以下古本山海图的来源与形成进行研究。历代注家和研究者对古本山海图的推测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禹鼎说,地图说,壁画说和巫术说。
一.禹鼎说
禹鼎又称九鼎,夏鼎。相传夏代第一个君王大禹受九牧之贡金铸造九鼎,以象百物,使民知神奸。关于鼎禹的传说,见《左传·宣公三年》。至于这种说法,得到了后世的许多学者的赞同。其中不乏胡应麟,毕阮等大家的赞同。包括当代大学者袁珂也认为《山经》的部分古图由禹鼎之图演化而来。但是我们不仅要思考,如果此说成立,势必要有个条件,就是大禹铸鼎的故事是否真实存在。所有历史资料中的记载大多都是传说,真实性很难保证。而古人把众多的功德全归功于大禹一人,显然具有相当浓厚的巫术色彩和政治意味。战国时代,大一统趋势不可阻挡。为了迎合这种潮流和统治的思想,大禹铸鼎的说法很有可能因此诞生了,所以鼎禹说就个人而言认为不可信。
二.地图说
自古以来就有不少学者认为《山海经》是古代的地图。东汉明帝时,王景负责治水,明帝便赐《山海经》于王景。可见当时《山海经》被看作地理书。我们现在翻看《山海经》原文,里面记述的山经所描述的山川河流的确有当今地图的影子。而古代的毕阮和当代的袁珂都认为山经就是描述地理的古图。而当代学者扶永发更是认为,《山海经》及山海图均是
古代地图,显示了远古时代古昆仑所在的位置。而怪物的图画应是地理符号的象征,是对《山海经》所记述之物较为科学合理的解释。此说较为合乎道理,但缺少考古学的支持,并且古图已经散失,证据不足,有待考证。
三.壁画说
考古学家曾昭燏等在所著的书《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一书中说:“沂南画像石中有神话人物,奇禽异兽的计有31副,···记录神话人物禽兽的书,以《山海经》最完备,此经原亦有图 ···我们揣测《山海经》原图,有一部分亦为大部分图画和雕刻···”
历史学家吕子方认为楚国先王庙上的壁画的故事主要是《大荒经》,屈原是看了壁画才写出了《天问》。
这种说法的出现是很正常的,在壁上作画记录事物是我国包括世界的先民在文字出现之前的记述事物的最普遍方法之一。而二位学者所说的壁画内容又于山海图所述内容相似并且时代接近,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可能性的。但是仅凭一两处古代遗迹就将山海图判断为是由壁画而来未免又有断章取义之嫌,并且二者内容也没有直接的联系,又无法用古图来考证。但是关于楚宗庙壁画的形貌对我们了解山海古图还是有一定的意义的。
四.巫图说
此说认为《山海经》是古代的巫书,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根据当年古代巫师祭祖招魂送魂时所用的巫图和巫词写成的。最初没有文字只有图画,而巫词也是口传心授的。到有了文字的时代,便将巫词记录下来,成为巫本。
关于此说,鲁迅的见解最具有权威性,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说《山海经》是“盖古之巫书”。他认为巫术的特点是,作者是巫,以记神事。而这两点正是《山海经》的性质和特征。而袁珂在鲁迅的基础上说山海图是巫图。
前面我们介绍的三种说法,我们细细想来,里面似乎都有巫术的色彩。从唯物历史的角度看,在那个远古的时代,我们的先民对于世界的把握和认识还处于相当幼稚的阶段,自然巫术作为时代的产物就诞生了。而在《山海经》产生的年代,中国又正处于巫史不分的时代,往往国家的最高首领就是巫术的最高首领,乃“全民皆巫”也。而从考古学,文献学,民俗学发现的神路图,招魂图,送魂图等一部分古图及与之配套的经书,巫书可以看出此类以巫为根底,又含有古代神话的图文并茂的巫,本便是“全民皆巫”的遗存。由此推测,古本《山海经》便是古代的巫书,然后几经流传和发展就演化成了现在的《山海经》。
这样我们对《山海经》的古图大概有了一个较为透彻的了解,这对我们了解《山海经》的性质及发展就有了莫大的帮助,而对于古山海图和《山海经》的形成与发展,个人还有独到见解,结合下文在进行阐述。
我们在谈山海经文的性质及发展之前,先来了解一下各朝学者对其的定位。自古以来对它的性质众说纷纭,而对它做的目录学分类也不统一。西汉刘歆在《上 <山海经>表》中论其性质说:“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纪其珍宝奇物异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兽昆虫麟凤之所止,祯祥之所隐,及四海之外,绝域之国,殊类之人。”看作是地理书。此后的历代史籍目录颇有同其说者,如《隋书·经籍志》等,就把它列入地理类。东汉班固在《汉
书·艺文志》中,把《山海经》归入数术略形法家之类,看作是巫卜星相性质的书。此后也不乏同其说者,如《宋史·艺文志》就把它列入五行类。明朝胡应麟在《四部正讹》中说:“《山海经》,古之语怪之祖。”看作是神怪之类的书。清朝官修《四库全书总目》在辩驳了诸家的说法和归类后,认为“核实定名”,应是“小说之最古者”,又看作是小说性质的书。清末张之洞在《书目答问》中,把《山海经》列入古史类,则看作是史书。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把《山海经》称作“古之巫书”。就《山海经》的性质及其成书来说,鲁迅的论断是确定不移的。
所以综上,以鲁迅为代表的“ 《山海经》是巫书”的观点为多数人所接受。至于巫书一说的解释,在上文中已有介绍,不做赘述。
关于《山海经》的作者,古时学者普遍认为是夏禹和伯益。当然此观点的可能性很小,和杜康造酒,仓颉造字如出一辙。经过我们上文的分析,《山海经》不可能是由个人单独完成的。显然按照巫书的说法分析,《山海经》的作者定是一个群体,而且不是在一时完成的。我们可以大胆猜想,《山海经》的作者可能是最初作巫图的人,然后辅以经文注释。然后经后世巫师的不断补充完善,在巫术色彩逐渐淡化的过程中,逐渐补充进文学色彩,最终形成现在的《山海经》。
这种说法目前被多数人所接受,可谓解释《山海经》之正义。但是笔者再通读《山海经》数次之后,不禁对于前人的看法提出了一些异议。我发现前人的观点大多都十分的主观化,也就是用今人的思维意识形态去看远古存在的事物。我认为对于神话色彩浓郁的此类书籍决不可以今人的角度去观察,要尽量站在古人的角度,洞察古人的内心世界,分析他们在当时究竟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并且要摆脱习惯的定式思维。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对于神仙志怪类的作品,我们无论如何研究,都应该遵循辨证唯物的观点。依我看来,甚至并不存在神话非神话的概念。毕竟我们今人的思想与思维方式和远古的先人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古人的视野内合情合理的事物必定会与今人的思维格格不入,或者说同样的事情在古人口中以一种方式被记述,而在我们口中用另一种方式被记述,两种记述方式不兼容,所以在我们的思维世界中无法被理解的东西便被冠以神话之名。并非有神话,而是我们看不透。而其实在中国并无许多包含神话的大著作,神话材料也是很少,保存下了的也只是一些零星片段而没有长篇的。对于此,鲁迅给出了两种答案:一,太劳苦。二,易于忘却。面对鲁迅的论断,我们发现《山海经》可谓一个异类。中国的神话故事基本出于《山海经》,除此之外就剩下一部《穆天子传》了。所以笔者给出一个推论,《山海经》并不是一部单纯的神话著作,而是一部记述类的著作。因为《山海经》中大部分奇人异物按照以上的说法都是巫师们根据“全民皆巫”的需要创造的。但是我们要知道,创造不等同于凭空捏造,创造一定要有一定根据的。何况在成书的时代,生产力及其匮乏,可谓民智未开。是不大有可能独立创造出如此如此千姿百态的万象百态的。而这些事物的蓝本究竟是什么,笔者认为,蓝本就是古人眼中的“异象”,也就是古人认为不可理解的东西。所以他们就运用自己思维世界中最接近于“异象”的语言进行描绘,也就是《山海经》的经文。
我们按此说法进行推论,又有什么景象在远古时代会成为古人眼中的异象呢?
《山海经》中记述了黄帝与蚩尤的一场大战。里面提到了黄帝的法宝之一“夔”。
《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地,以威天下”。郭璞注:“雷盖,即雷神也,人面龙身,鼓其腹者”。从这段描述中我们可以提取出古人所认为的“异象”,那便是“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 ”而在古代,又有什么自然或人文景象能够有如此的效果呢?只有核武器爆炸放有如此之效果,而核武器只是近五十几年才出现的,怎么会出现在远古时代。但是当我们仔细的阅读时,可以不断的发现类似的异象。
《海外西经》: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被发。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
我们在此用一种科学的态度去审视所记述的内容。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中证明,时间和空间并非绝对并独立的,它们是可变的,互相关联的。由于时间与空间的相互关系,人在空中移动得越快,时间过得越慢。一个移动系统中的时间,对另一个系统中的观察者来说,会因两者之间的相对速度不同而改变。如果在一个系统中有一件事情发生,所花的时间是△T0′(任何时间单位),而另一个系统中的该事件观察,所用时间是△T(与△T0′的时间单位同),那么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洛伦兹变换公式表达:
其中,v是两者之间的速度,C是光速。
假设有人70(△T0′)岁(地球公转年,古人“人活七十古来稀”),他驾驶“乘黄”在太空间飞行,令一个人站在地上观察他,测得他的寿命是2000(△T)岁,代入洛伦兹变换公式,得出:
V=299816.2公里/秒
这样就可以算出乘黄的速度是接近光速的,首先这个数字就很值得琢磨。即使它不是真实的,为何于光速如此接近。而如果此说法成立,在古代又有什么东西的速度能够接近光速呢?而面对严谨的推算,我们又作何解释呢?
种种迹象表明,《山海经》中所记述之物不仅仅是单纯的神话故事,而与我们当今的生活有着惊人的相似与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笔者在此给出一个大胆的论断,《山海经》是一部描述史前文明的书籍。
现代科学已认识到,一切事物发展皆有周期性。人有生、老、病、死;植物、动物也有生、老、病、死;社会的发展有周期性,同样,人类的发展也很可能有周期性。这可以从当今发掘出和发现的各种不同史前人类文明遗迹和不同史前人类石器时代留下的工具找到线索。而我们设想 《山海经》就很有可能是上一个历史周期于当今的历史周期之间的产物。前文说道,《山海经》是有图的,我们可以确定《山海经》山海经是文字出现之后的产物,而最初的山海图的年代则是不好考证,至少要远远早于《山海经》的出现,而极有可能出现于两个历史周期的交接。而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在不断的发展中不断的给出了强有力的证据证明了曾经有一个像我们一样或者远胜于我们的发达的文明的存在。而在这个文明将要结束的时候,新一时期的文明开始诞生并和旧一阶段的文明发生交替。而新一阶段的文明所指的就是我们现在的阶段。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山海经》就是上一个历史阶段文明的详细记述,古人以当时的思维能力还不足以明白眼前所发生的究竟是何物,所以就用了自己思维能力范围之内最接近的语言和想象去描述下来。这才有了今日的《山海经》。这也笔者对于《山海经》的性质和发展过程的最终论断。试想让夏商的古人目睹今日的宇宙飞船,他们定会自然而然的想到嫦娥奔月吧?
参考书目:
袁珂《山海经校注》 巴蜀书社 1992年版
西汉刘歆注《山海经》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9年版
《陶渊明集笺注》 作者袁行霈中华书局2003年出版
《郭璞著山海经》 作者郭璞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版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作者纪昀等
清毕阮《山海经古今本篇目考》作者毕阮
《左传译著》中华书局 1990年版 作者杨伯峻
《神州的发现:〈山海经〉地理考》 扶永发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见《史学月刊》1957年第七期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年版
《古本山海经图说》马昌仪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1年版
见《山海经校注》第335页 作者袁珂 巴蜀书社 1992年出版
见《陶渊明集笺注》第73页作者袁行霈中华书局2003年出版
见《郭璞注山海经》第56页 作者郭璞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出版
见西汉刘歆注《山海经》海内西经141页“昆仑开明兽”作者刘歆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9年出版
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八十五 史部四十一 作者纪昀等
见清毕阮《山海经古今本篇目考》
见《左传译著》第863页中《王孙满对楚子》 中华书局 1990年出版作者杨伯峻 见《山海经校注》 山经柬释袁珂著 巴蜀书社 1992年出版
见《神州的发现:〈山海经〉地理考》前言 扶永发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见《史学月刊》1957年第七期
见《中国小说史略》第九页 鲁迅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年版
见《中国小说史略》第九页 鲁迅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年版
见《中国小说史略》第271页 鲁迅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版
见西汉刘歆著《山海经》151页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9年版
见西汉刘歆著《山海经》129页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9年版
第五篇:洋务运动辩论稿
大家好:我是正方代表陈杨。尽管历史上洋务运动以失败而告终,但是我方认为洋务运动是虽败犹荣,它为后世中国各方面的发展都奠定了基础。因此,我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的利大于弊。
从洋务运动的初衷来看,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以恭亲王奕析、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自强”“求富”利用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来强兵富国、摆脱当时的内忧外患进行自救。由此观之,洋务运动目的性的正面积极性是不容忽视的。并且在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所创造的成果也是史无前例。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公司—上海轮船招商局、第一家近代军事企业—安庆内军械所、近代最大的军事企业—江南制造总局、近代远东最大的船厂—福州船政局、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汉阳铁厂和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都在洋务运动期间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值得一提的是洋务运动培养了一大批科技创新人才,派遣留学生,筹建了北洋海军、南洋海军、福建海军。为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令人惋惜的是洋务运动以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而宣告失败,但它作为中国学习、探索救国道路的过程,可以说是功不可没的。若没有洋务运动为辛亥革命、戊戌变法、维新变法等一系列中国历史上重大转折的活动打下基础,也就没有中国今天一步步的发展壮大。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含量,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端开辟了道路,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得以壮大,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中国国力。
因此,我方坚持认为洋务运动利大于弊。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