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县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4 19:24: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固始县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固始县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固始县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固始县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固始县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丁昌满

闰崇祥

李金遥

引言

固始县位于河南省东南端,素有豫东南门户之称。县域面积2946km2,人口160多万,是个农业大县、劳务输出大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强力实施城建项目带动战略,通过经营城市土地资源,吸纳集聚社会闲散资金,高标准配套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打造宜人的居住环境,实现城市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互动双赢的目标。短短十几年时间固始县城建设成就斐然。然而在肯定成绩时,我们也应清晰看到固始县城区建设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城建优势将不复存在,甚至给城市后续的建设留下隐患。

存在问题

1)控制性详细规划滞后,造成建设盲目无序,建设跟着“感觉”走,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受到挑战

县委县政府实施经营城市战略,形成了城市建设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相应地也形成建设布局的分散、空间分布较广。由于控制性详规编制滞后或者由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得不够科学,预测不准,缺乏前瞻性,造成规划指导实践不力。加之城区建设的快速发展,规划设计技术力量薄弱,存在着先建设后规划,边建设边规划的不科学现象,导致规划管理随意性强。

2)城市基础设施不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有待完善

城区道路建设水平是超前的,但基础设施不配套,尤其是垃圾的收集与处理、给水、绿化等基础设施明显滞后,卫生、环保、体育设施亦未得到显著改善,文化、义务教育、娱乐设施规模偏小、偏少。

3)用地结构不合理、用地粗放

目前城区的居住用地所占比例过大,公共设施用地所占比例偏低,绿地过少。用地结构反映出公共服务设施还不完善,生态环境较差。在住房建设上,农村型的单门独院的高密度小住宅建设模式依然盛行。致使部分城区“城不像城,村不像村”,绿化、公共开敞空间严重不足,居民缺乏交流活动的空间,城市空间严重“碎片化”。这种只进行外延平面式扩张,忽视内涵立体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的土地利用模式,极大地浪费了土地资源。

4)城市建设品位不高,建筑形式变化有余,统一不足,城市魅力得不到展示

目前城区建设模式多为:在道路两侧各建一排五至六层的门面房,在门面房背后是密集的农村型的单门独院的三层小住宅。沿街建筑一味追求标新立异,建筑风格、色彩、外装饰、场前区的铺装五花八门,街道空间的整体感不强,城市魅力难以形成。建议

1)从宏观大局上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加强城市规划的基础研究,预测未来,发挥城市规划的“龙头”作用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末来空间发展的战略部署,具有很强的公共政策属性。因此在规划工作中要十分重视基础研究,围绕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规划政策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研究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做到“先知先觉”,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

2)加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力度,提高控规的科学性,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保障城市建设的有序进行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进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建设用地出让的必备的不可以违反的基本条件,也是规划管理的依据。一个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完善程度在某种意义上体现并决定着一个城市建设发展的质量。

由于受到规划编制经费的影响,固始县城区控制规划编制工作长期严重滞后,仅仅在土地出让过程中作过一些零星的控规设计,作为土地出让合同的一部分。由于受出让地块面积限制,导致这些控规也是小面积的、零星的,不具有系统性,不能发挥控规的综合调控和引导城市有序建设的作用。最终造成宝贵的城市土地资源被化整为零的分割,城市建设也呈现出零星建设的态势,城市空间被分割成一个个“碎片”。

因此,要加快编制城市控规的进度,使总规确定的城市未来空间发展的战略部署落到实处。为规划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保障城市建设和土地出让有序进行。

3)加强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完善城市功能。

城市当前处于高速发展期,不断地有新的功能要素加入,也有旧的功能要素在蜕变。近期建设规划是调控建设规模、保证发展过程最优的有效途径,也是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相衔接的重要平台。因此要强化近期建设规划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滚动编制和定期检讨,开展规划管理和维护工作。

4)加强城市设计工作,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其目的是创造和谐宜人的生活环境,是传统城市规划的深化、延伸和补充。

增强城市设计成果的可操作性,加强法定规划对城市设计内容的落实。目前有些城市设计对地块景观风貌形象的界定仍然是感觉式的、描述性的要求,不能直接作为适用于规划管理操作层面的决策控制和决策辅助语言。城市设计应强化控制要求,将影响和决定城市整体环境品质的关键性要素,加以提炼和固化,形成有操作意义的控制导则。

结语

人是城市建设的主体,城市建设的目的也是为了人类更好地生活、发展。构建和谐宜人的都市空间,实现市民的安居乐业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眼:

1)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增强城市服务职能。

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存在的基础,服务设施是城市职能的体现。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对教育、科技、卫生医疗、娱乐、城市管理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增强城市的社会服务职能,切实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注重紧凑集中发展,构筑和谐的都市空间

组团式空间格局是大多数城市所固有的形态,也是集约利用城市建设用地的有效形态。实行组团式、成街成坊式整体式开发建设模式,提高建筑层数,降低建筑密度,增加公共绿地,建设环境优美的新型社区,建设资源节约型城镇,以最小的环境代价获取最大的发展能力。

3)加大绿化建设力度,构筑生态城市空间

增加公共绿地所占比例,为居民活动、交流提供开敞空间。提高绿化覆盖率,建设一个绿树环绕、空气清新、阳光明媚、环境整洁的宜人城市空间。

总之,在城市发展上,旨在追求建设一种物质空间的多元化、服务功能的多样化、社群关系的和睦化、绿化环境的生态化等具有浓郁人文精神和群体交融的和谐新型的城市空间。作者单位:

丁昌满

闰崇祥

固始县规划设计室

李金遥

河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二篇:中心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基本情况

台州市共有14个省级中心镇,其中两个中心镇(珠港镇和海游镇)为县城所在地。近年来,台州市各中心镇坚持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狠抓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育特色支柱产业,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中心镇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各中心镇以框架建设为重点,城镇规模刚

性扩张,12个中心镇(不包括珠港、海游)建成区面积达到13中心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_以浙江省台州市为例3.11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5.3万人,城镇化水平达42.9%。

——产业特色逐步形成。各地依托当地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特色,坚持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着力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如院桥镇以五金机械及摩托、木制工艺品、塑料制品和文化纸业制品为主的四大支柱为特色产业;金清镇以高科技工业和高科技农业为主要支柱产业,工业经济已形成以电子照明、轻纺针织、机电产品、建筑建材、工程塑料为龙头的工业体系;杜桥镇先后建成眼镜、机械、医化、工艺品等五大工业集聚区;横溪镇采取农业与工业齐肩并进,全镇建有杨梅、柑桔、提子、高山蔬菜等5个合作社,这些产业经济已经成为推进中心镇建设的主动力。

——规划编制有序开展。全市12个省级中心镇都已完成第一轮总体规划编制任务;给水、排水等专项规划基本编制完成;中心镇详规覆盖率达70.2%,其中有4个中心镇详规覆盖率达85%;镇区村庄建设规划编制率完成100%。

——城镇的生活服务能力得到加强。近几年,各中心镇在建设城镇时,都特别注重街道住宅、交通网络、供排水、供电、绿化、市场设施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丰富了群众生活,推动两个文明建设。

——城镇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各中心镇都设有城建管理办公室,并有专人负责管理;建有城建(管)队伍和环卫保洁队伍,并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城镇面貌明显改善。

二、存在问题

(一)部分中心镇规模偏小,难以发挥集聚和辐射效应

目前台州的12个中心镇,泽国、大溪、杜桥3个中心镇镇域人口超过20万,金清镇镇域人口超过10万,而建成区人口超过10万的(包括外来暂住人口)只有泽国、大溪2个中心镇,城区人口不足5万的有9个中心镇;建成区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的只有泽国、健跳2个中心镇,不足5万平方公里的有4个中心镇。由于规模偏小,一定程度上影响集聚和辐射作用,导致中心镇发展速度不快。

(二)规划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建设跟着“感觉”走

从调研情况来看,全市12个省级中心镇虽都已编制了第一轮总体规划,但由于有的地方领导规划意识淡薄,加之经济快速发展,总体规划没有得到及时调整修编,从而导致城镇土地利用和建筑布局的混乱,违法占地和违章建设行为时有发生。

(三)城镇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和配套功能不全。

由于大部中心镇没有走出一条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筹措建设资金的道路,又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缺乏融资能力和融资主体,镇一级运作经费不足,难以投入足够的资金来建设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特别是供水、污水、垃圾三大设施建设已成为各中心镇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调研的情况来看,目前,各中心镇都有水厂,但供水能力有限;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目前准备动工建设的也只有泽国、大溪、杜桥、白水洋等4个镇;12个中心镇共建有镇级垃圾中转站14个(横溪、白塔2镇目前还没有)。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心镇基础设施不配套,功能不全,不利于中心镇的发展壮大。

(四)行政管理体制不顺,人员及编制不足,执法工作难以开展

随着中心镇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部分中心镇的规模和功能具备了小城市的性质,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但现行的管理体制明显不顺,作为一级政府,其功能是不完备的,缺乏应有的城镇管理、协调和执法权限,跟一般建制镇没有区别,没有一套协调高效的运作机制。目前,院桥、杜桥2个中心镇设立了规划分局,泽国、大溪、松门、平桥、健跳、横溪、白塔等7个中心镇设立了规划管理所(站),这些分局(所、站)目前在岗管理人员2-6人不等,只能负责县级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部分规划管理审批,如“一书两证”、“一书一证”办理。虽然每个中心镇都设有城管监察中队,但监察中队未经编委核定编制,城管监察人员均为镇政府临时聘用人员,人员素质不高、待遇低、队伍不稳定,加上缺乏应有的城镇管理权限和执法权,各中队只能负责日常监管、劝阻。遇到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违章建筑拆除、车辆乱停放等具体执法问题只能救助于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执法,使中心镇的管理效率低下,造成能管理到位的没有管理权,有管理权的管理难到位,不适应新形势下中心镇的管理要求。

(五)建筑缺乏特色,城镇自身魅力得不到展示

有的中心镇只是就城镇抓城镇,就建设抓建设,缺乏对生态环境、产业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建筑元素、人文环境等问题的研究,其长期建设结果必然导致“城镇一样化”,自身的特色和魅力逐渐被湮没,失去灵魂,难以发展。

(六)政策支持不力,中心镇建设“底气”不足

中心镇建设方面,台州各级政府曾有过扶持政策,但基本没有落实,中心镇实际上与一般镇没什么两样,目前建设和发展上优于一般镇,主要是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在起作用,靠内源型、自发型增长,外力拉动明显不足,一定程度上对中心镇的更快发展形成制约。投入的不足、支持的不力,某种程度上淡化了中心镇的概念,削弱了中心镇发展的信心,有的甚至对建设中心镇产生了动摇。

三、建议

(一)完善规划体系,强化规划在城镇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1、抓好中心镇总体规划修编。随着中心镇的建设发展,特别是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对与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不协调或与中心镇规模和职能不相称的、不适应城乡结构快速演变和一体化发展的规则,需要组织调整修编。中心镇是承接城市与农村的枢纽,处于十分重要的承上启下的战略地位,一方面接受大中城市的辐射和扩散,依托城市获得自身发展;另一方面又利用自身的集聚功能,带动一般小城镇、乡村等周边农村地区的发展。因此,总体规划修编必须按照建设小城市和特色镇的目标定位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要求,着眼于整个镇域范围甚至周边更大区域,研究城镇的发展战略和空间布局,明确强制性内容,努力提高总体规划的前瞻性和超前性,突出中心镇在县(市)域总体规划中的地位,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中心镇的发。

2.加强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专业的编制。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是中心镇的“软肋”。在总体规划修编完善的基础上,中心镇要突出抓好近期建设规划、各功能区的详细规划以及交通、供排水、供电、环保、垃圾等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专业规划。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对镇区五年内的重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对中心镇规划区内的重要区块如旧城改造、产业园区等都要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力争在现有基础上,每年提高详细规划覆盖率10个百分点以上;同时对城镇重要地段、重要节点要做好城市设计,做到细微处见精致,以有效控制其平面布局、建设容量和风貌特色,提升建设品位和档次。

3.重视中心镇的建筑风貌研究。在编制规划时要特别注意对建筑风貌的研究和人文习惯、当地建筑元素的提取等,确定好建筑形式和建筑色彩,真正体现特色之特。

(二)加快中心镇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绿化水平,改善中心镇生产、生活环境

要做好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布局与建设安排,要从更大的区域对垃圾和污水处理作出规划,统筹考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避免镇、村各自为政,分散处理,不但达不到减少污染的目的,反而造成环境二次污染。做好地下管线综合建设和管理规定,近期重点建设好污水截流管网,新建道路必须一律实行雨污分流、同步建设。有条件的中心镇应根据当地实际,逐步开征污水处理费,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在中心镇建设中,还要特别注意严格按照规划留足绿化用地,绿化建设要和设施建设同步进行。

(三)加强管理,促进城镇化建设和谐发展

城镇的管理水平体现着城镇文明程度。规范、高效的管理是确保规划有序实施、建设有序推进、功能全面提升的关键。根据目前台州各中心镇的管理现状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强化管理。一要加强环卫管理。建立健全中心镇环卫管理机构,充实人员,提高环卫作业机械化水平。同时按照环卫一体化要求,全面建立城镇辖区内村级环卫投入、清扫、保洁机制,推进环卫向农村延伸,从根本上解决镇、村环境问题。二要积极以创建活动为有效载体,三要完善城镇管理体制,使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正常化轨道。

(四)注重城镇特色,提升中心镇的档次和品位

一要深入研究当地的历史、文化、产业及区位、环境等特点,努力编制有特色的规划,为建设特色中心镇奠定基础。二要以人为本,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做好四个突出。即突出“山、水、林”文章,使自然景观和建筑景观相协调,构筑起伏有致,环抱自然的城镇形态和空间景观;突出做好生态文章,使有机景观和无机景观相融合,通过形式多样的绿化建设,不断改善城镇生态系统,努力创造和谐宜人的城镇环境;突出做好人文文章,使历史景观和现代景观相协调。建筑形式的多样性是人类智慧和文化的结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对当地自然条件的适应性,要把这种适应性建筑结合运用到现代建筑上来,以形成具有当地独特风格的建筑景观;突出做好标志性建筑文章,使重要地段、重点空间的艺术性建筑和一般的实用性建筑相结合。

(五)做大做强产业支柱,增强中心镇发展后劲

当前,台州大多数中心镇基础扎实,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产业。比如平桥的工业过滤布产业,横溪的工艺品产业,大溪的水泵行业,楚门的阀门行业等等。因此,这些产业基础较扎实的中心镇要进一步推进优势产业集群升级,培育创新产业集群;从依托传统技术的低附加值生产向依托现代技术的高附加值生产转变;从横向平面竞争向纵向分工协作转变,强化创新推动力;而少数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的中心镇也要把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支柱产业摆到突出位置,从本镇的区位、资源、经济基础等实际出发,挖掘自身的比较优势,整合各种资源,充分发挥拥有充足发展空间的优势,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村镇二三产业向中心镇集中,尽早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提高自我集聚、自我积累、自我强化的能力。

(六)制定和完善土地制度,促进中心镇健康发展

土地是推进中心镇建设的重要资源,也是制约中心镇发展的瓶颈之一。一方面要从保护耕地出发,制定农村非农用地规划,尽量少用耕地,对中心镇发展确需占用耕地的,要从动态平衡出发,给予优先保证。支持和鼓励中心镇通过改造旧城,开展迁村并点、土地整理等,做好集中用地和集约用地。对大型的建设项目和重点项目,要从快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农进入中心镇后原有承包地和宅基地流转的途径和管理方法。允许城区内集体土地使用权采取作价入股、出让、转让等方式参与中心镇的开发。

(七)改革中心镇管理体制,适当扩大城镇管理权限

一要真正赋予中心镇政府相当于县一级的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对中心镇实行计划单列,计划、规划、建设、用地、工商、环保、生产安全等方面的管理权限可由县级主管部门委托中心镇政府或其派出机构行使,其他县级主管部门行使的职能也要逐步采取委托或授权的方式由中心镇政府行使。对于可能涉及到的部门间利益,应站在搞好中心镇建设的大局出发,积极协调、配合、支持中心镇的建设和发展。二要健全机制。建立一个精简高效、条块协调的中心镇行政管

理体制。在中心镇设立公安、工商、土管、建设等分局,作为县局的派出机构,可以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建立一个具有一定行政综合执法能力的城镇管理专门机构,中心镇镇域范围内的土地、规划、建设管理、市容管理及相关的违章、违规案件的处理,由县级主管部门委托和授权这一机构行使。此外,为提升管理力度,中心镇本级机构设置、干部职级配备,可适当高配。

(八)转变思路,拓宽中心镇建设资金筹集渠道

针对中心镇建设资金短缺问题,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改变中心镇现行的财政资金收支报账机制,赋予完整的一级财政管理职能,实行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预决算制度。建立稳定、规范的县级与镇级分税制或超基数返还机制,中心镇的财政收入实行核定收支基数,超基数部分90%以上留在中心镇财政。土地出让金收益部分应全部返还给中心镇,城镇配套费、教育附加费、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等除按规定上交中央和省财政以外,留县部分的也应返还给中心镇财政,其他因政策性因素增加的支出仍按县里有关政策统一办理。通过健全财政管理体制,切实增强中心镇的自我发展能力。二是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中心镇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资金从何而来,靠镇级财政杯水车薪,关键是要运用市场经济手段,以发展、改革、创新的理念,把中心镇及中心镇资本作为动态的可变的资产来经营,实现城镇资产的滚动增值和对建设的持续投入。要结合实际情况,拓宽城建投融资渠道,面向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筹措建设资金,大力推行城镇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经营企业化、设施享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坚持非禁即入,加大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的改革力度,鼓励以股份制、合资、独资等灵活的形式成立市政管理公司,承包以中心镇为中心、覆盖相邻几个小城镇的市政维护、污染治理、环卫清扫、垃圾运输、化养护等任务,实现“以城镇养城镇、以城镇建城镇”的中心镇建设良性循环。三是建立城镇建设融资平台。借鉴泽国中心镇经验(泽国镇已成立温岭市北区城市建设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有条件的中心镇可成立城镇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政策允许下,政府应鼓励、支持这些中心镇通过这些公司进行融资,筹措建设资金,实行综合开发滚动发展,加快中心镇建设。

四、结语

中心镇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宏伟的工程,正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体制创新、市场运作,努力建设成布局合理、特色明显、经济发达、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活富裕、辐射能力强、带动效应好、集聚集约水平高的小城市。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新农村建设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新农村建设规划存在问题、遵循原则进行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规划;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一、存在问题

1.规划落实不到位。很多村庄规划实际上只是为争取项目资金和应付工作,导致批量生产。这种赶时间充任务的村庄规划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不科学、不实用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2.布局配置不合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配置不完善、不合理,利用率较低,导致资源浪费,是目前大部分农村的现状。同时,由于部分新农村住宅规划设计不合理,严重影村民响生产生活。

4.地方特色不突出。部分村庄规划没有延续村庄原有的传统格局,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产业结构和建筑设计单调雷同。编制内容千篇一律,缺乏地方特色,建筑形态单调,缺少对传统建筑和街巷空间等具有农村地方特色元素的研究挖掘和保护利用。

5.资金投入不充足。各级政府投入较少,造成规划资金缺乏;多数村庄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有限,无力出资或不愿出资做规划。在新农村建设的各个阶段,财政投资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资金渠道。

6.规划研究不深入。由于村庄规划费用较低,导致愿意从事村庄规划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专业水平较低,对村庄规划调查研究不深入、不到位。从事城市规划人员关注重点和知识技能,与目前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需要存在一定偏差。

二、遵循原则

1.遵循规律、规划先行。遵循村庄建设发展客观规律,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应符合县(市、区)、镇(乡)编制的各层次城乡规划中的有关要求。

2.以人为本、产业为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的,把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起点和基点,根据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特色农业的发展基础和前景,调整优化村庄布局,以生产方式、生产规模、生产性质决定村庄的位置、规模和形态。

3.城乡统筹、五规合一。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以县为单元统筹规划,形成产业、村庄、土地、公共服务和生态规划五规合一,注重与交通、能源、环保、水利、通讯等方面规划的衔接配套,最大限度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4.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根据产业发展水平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城镇规划建设区内村庄城市化改造,推进深山区、河流滩区、煤炭塌陷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等不具备发展条件村庄易地搬迁,加强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传统村落和民居的保护;选择城镇规划区外条件成熟的地方作为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引导点,成熟一批规划一批,审定一批推进一批,避免盲目发展。

5.群众自愿、因势利导。坚持自下而上制定规划,尊重大多数群众的意愿,积极加以引导,让农民群众充分参与规划编制和实施全过程,使规划更加符合客观规律和本地实际,不超越发展阶段,不搞一刀切,使新农村建设稳步发展。

6.三级联动、形成合力。省、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指导,县(市、区)政府统筹规划编制、村庄布局和进度安排,整合资源,有序推进规划实施,形成上下联动、分工负责、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7.统筹安排、节约利用。立足村庄已有条件,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维护,符合经济、安全、美观的要求,推广节地节能技术。

8.保护生态、突出特色。尊重现有格局,在村庄现有布局和格局基础上,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和环境,保持乡村特色,保护历史建筑和传承传统文化,方便村民生产,慎砍树、不填塘、少拆房,避免大拆大建和贪大求洋。

三、对策建议

(一)分类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按照五规合一要求,与现有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相衔接,分类推进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对于城中村、城郊村和产业集聚区内的村庄,编制城市社区规划。对于深山区、河流滩区、煤炭塌陷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等不具备发展条件的村庄,与产业扶贫结合起来,编制搬迁规划,通过搬迁实现集中居住。对于平原地区的村庄,根据特色农业布局,选择条件成熟、积极性高的地方,编制新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引导农民向社区集中居住。缺乏产业基础的地方,根据实际可编制村庄整治规划,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障农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对于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编制保护性发展规划,保留历史文化传承。把农村市场发展规划纳入小城镇和新农村社区等发展规划中,规划建设具备商品销售、生活服务、休闲娱乐等综合功能的乡镇商贸中心,形成乡镇微商圈,促进农村商贸服务业集约发展。

(二)明确村庄建设重点时序。按照突出重点、次第展开、逐步提升的原则,制定新农村建设分步实施方案。

(三)突出重点产业发展支撑。按照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的原则,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强化二三产业发展载体支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打造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互促互进的发展格局。依托当地空间或资源发展旅游、农产品加工业等特色产业,结合实际发展特色种养业。

(四)加强土地利用规划衔接。按照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目标和用地布局,加强耕地保护,统筹安排农村非农产业、农村公共服务和公共事业发展用地,优化生态、农业、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加大空心村、废弃地治理或复垦力度,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鼓励农民到县城和重点镇购房;未审定规划的村庄原则上不再新批宅基地;在原宅基地上翻建房屋的,要符合规划要求,合理控制建筑面积和层数。

(五)加强环境保护规划衔接。根据不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划分县(市)域不同的生态功能区,明确各类区域生态保护措施。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水源地、生态湿地、主要湖泊和其它生态敏感区,明确保护范围,控制建设活动。对现代农业生产区,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和循环农业,合理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对城镇建设区,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控制、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对农民集中居住区,推进村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河道治理、水土保持等工作,确保防洪、排涝、饮水和生态安全。

(六)合理布局配置各项设施。按照功能定位、差异标准、协调推进的原则,对城中村、城郊村和产业集聚区内的村庄,按照城市社区的标准配置;对深山区、河流滩区、煤炭塌陷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等不具备发展条件的搬迁村庄,按照居民迁建方案规定的标准配置;对平原农区村庄建设引导点,按照审定的建设规划的标准配置;对于传统村落,按照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配置。

(七)注重与时俱进规划创新。全面把握城乡关系发展新变化、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新变化、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新变化,创新规划理念,与时俱进编制规划。

四、结束语

通过对新农村建设规划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的探讨,我们可以发现,在当前各种条件下,该项工作中的存在问题是多方面的,有关人员应该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客观实际需求出发,研究制定最贴近村民生产生活实际的新农村建设规划。

参考文献:

[1] 王静岩.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苏州市为例.《北方经贸》.2013(09):29-30.[2] 唐兰,鲁长亮.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模式初探――以仙桃市郑场镇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为例.现代企业教育.2011(09):88-89.

第四篇:浅谈小城镇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浅谈小城镇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小城镇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小城镇的发展对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小城镇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长远的社会性大工程,本文分析了小城镇规划建设中存在问题,结合实际探索发展对策,加快城镇化步伐。

关键词: 小城镇 规划建设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战略,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小城镇建设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村的小康建设是关键。当前,城镇化建设进程较为缓慢,与加快现代化步伐、实现城乡一体化要求仍存在很大差距,要加快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发展小城镇势在必行。

2、小城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规划缺乏长远性与稳定性。一些地方缺乏长远战略眼光和科学精神,规划意识不强,导致小城镇建设布局不合理,变动过于频繁。小城镇建设规划关系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百年大计,规定的其发展方向和目标,不能随意变动。但实际情况中,新领导上任后往往有新思想、新设想,在自己的任期内建功立业,体现政绩,于是大刀阔斧,弃旧图新,把前任留下的城镇规划改得面目全非,使规划建设失去稳定性和连续性。

2.2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制约。目前,小城镇的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完善,社会保障水平不高,跟大城镇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且小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政府投入的社会保障资金不足等,使其远远跟不上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能够适应小城镇居民对于安全,稳定的要求。农民进城落户之后,就要放弃原有的土地,而在小城镇中的工作和收入不稳定,社会保障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又不能保障其生活的稳定,保障其失去工作和正常收入后的基本生活,这就减弱了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吸引力,社会保障制度不能够消除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也是进入小城镇的农民不愿放弃土地的一个主要原因。

2.3居民规划意识不强,建设违章现象严重。部分地区用地资源紧张,建设用地指标缺乏,城乡结合部地段的土地市民难以取得合法手续,按正常基建程序无法取得合法规划许可。加之一些城镇建设监督执法力度不强,造成乱占土地违建现象存在,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难度较大,使之城市环境和形象较差。

2.4脱离实际,人口规模偏大,过分追求高城镇化率。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只有提高城镇化水平,才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才能加快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和全国的工业化,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当前,我国正处在城乡一体化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有效实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镇化水平,但一些地方片面追求高城镇化率,不切实际地扩大小城镇人口发展规模,人口规模估计的比合理发展的现实规模大,使小城镇用地规模和相应的设施标准过高,造成了长期的不合理与浪费。

2.5小城镇建设“千城一面”,毫无特色而言。在小城镇的规划中,忽视了对小城镇风格特点的研究,对小城镇的自身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等个性特质把握不准,由于小城镇属于城市的范畴,规划工作者往往仅以大城市的规划模式来指导小城镇的建设,如道路多以棋盘式为主、广场位于小城镇中心,民用建筑一般高,无层次感,建筑布局过于单调、呆板,最终的发展模式仅成为大中城市的简单缩影,建设布局毫无特色而言。

2.6小城镇发展中资金短缺。资金不足是小城镇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制约小城镇建设和阻碍小城镇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从总体上看,小城镇的投融资体制比较单一,投资的最重要来源仍然主要是政府。而在我国,镇政府不是一级完整的预决算财政单位,所得税收需上缴县财政,镇政府的所需费用是县财政分发的人头费和超收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部分的提成,这些费用仅够镇政府的正常运转,因此,城镇建设的资金就主要依靠预算外收入来弥补。镇政府的预算外收入来源主要是土地拍卖所得和高额的城镇建设配套费。为了增加收入,加快小城镇建设,政府只能抬高土地价格和建设配套费用,这就形成了限制农民进城和投资开发商进入的“门槛”,增加了乡镇企业,农民和外部资金向小城镇集中的成本,抑制了乡镇企业和农民进城的积极性,减弱了招商引资的优势。

2.7缺乏有效的产业带动。城镇的发展缺乏经济增长点,缺少有效的产业来带动。这是因为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日趋完善,市场竞争日益的激烈,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而大部分乡镇企业领导因为思想僵化,文化程度不高,不具备所必需的管理素质和知识,没有能够适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的发展方向,致使管理不善,没有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所以,近几年来,乡镇企业出现了增长速度放慢,吸引带动能力下降和经济效益下滑等问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城镇第二产业的发展。第二产业发展的不充分,再加上小城镇的规模和人口过少,又影响着小城镇的规模和辐射效应,也就无法达到小城镇第三产业发展的需求。此外,政府也没有能够根据小城镇自身特点和优势,制定出适合小城镇发展的经济道路。小城镇发展和建设的盲目性很大,很多地方没有明确的发展路线或者其发展道路不适合,不能够拉动和引导小城镇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3、小城镇规划的编制与对策

3.1更新规划设计观念。就规划设计而言,当前首要的问题是要更新观念。较长一段时期以来,城市规划建设将城市经济发展作为首要的任务来考虑,过度强调经济效益优先的原则,以致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被严重忽视。因此,新一轮城镇规划应将中央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作为城镇规划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应在节约用地、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处理好城乡关系、照顾低收入阶层和弱势群体等方面得到充分体现。目前,我国小城镇的布点过多,一方面管理成本太高,另一方面建设成本高,这很不利于小城镇的发展。应该合理地进行乡镇、村、组的合并,构建科学合理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的城市体系。

3.2必须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城镇在建设中依据规划一定要形成自己的风格,风格应是小城镇建设的主词。对于小城镇发展中没有特色的问题,在对小城镇进行规划时,应首先对其所处的大区域背景进行宏观分析,确定小城镇的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突出小城镇的产业特色;其次要尽量保持小城镇原有的格局,小城镇小巧近人的规模尺度、环境优美的山水风光、自然亲切的田园气息都可以巧妙地利用以强化小城镇的建设特色。一个城镇,只要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才有自己的个性与灵魂,才有生命力。

3.3必须合理确定人口规模。对于人口规模偏大,过于追求高城镇化率的问题,需要在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有效衔接的基础上,通过对小城镇内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各行业优势的具体分析,充分发挥小城镇发展的潜力,在镇区范围内进行合理的劳动力分配,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分布与流向,确定小城镇吸纳人口的数量。同时,国家方针政策的调整、小城镇外部交通的改变、人们生活方式与心理因素的变化等因素也影响着小城镇的发展规模。一般而言,当小城镇的人口规模达到5万人以上,才能发挥集聚作用,同时,小城镇内部制度和社会公用设施水平等诸多因素构成了农村居民进城的门槛。因此,要使农民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将目光由大中城市转向小城镇,首先要使小城镇实现经济上的飞跃,带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高集聚效应。

4、结语

纵观小城镇建设发展,要实现城镇化建设由无序发展到有序发展的转化,实现城镇群众建设管理观念由自发到自觉的转化;为城镇居民提供一个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人居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杨学莲,关于提高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思考[J],现代商业,2008(11)

[2]谢元水,浅析小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J],山西建筑,2010(01)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3]赵衡昆,浅谈小城镇建设的规划[J],价值工程,2010(30)

------------最新【精品】范文

第五篇:城区交通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云南是一块多山的红土高原,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地形复杂,人也复杂,很多地区属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由于历史上的原因,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较都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交通方面体现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西部大开发也给我省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对城市交通管理标准的更高要求,要想招商引资,xiexiebang.com为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稳定社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服务,必须彻底解决影响交通环境的突出问题。虽然这几年我省在对城市交通管理方面下了很大的力气,并结合2000年2月26日起在我省开始启动的“畅通工程”,历经两年,狠抓秩序管理,但由于地理位置、政策环境、文化背景等各方面的原因,城市交通秩序还是不尽人意,特别是中小城市交通管理比较落后、不发达,存在着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瑞丽的实际情况谈谈中小城市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一、当前我省中小城市交通管理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现有的城市道路面积已不能够适应日趋增加的交通流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机动车拥有量快速增长。人们在工作、生活上使用机动车作为交通工具的频率不断增高,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在现有的城市道路面积上,交通流量迅速增加,交通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大有捉襟见肘之势。据2001年统计,瑞丽市有人口106710人,而城区道路里程仅有24.2公里,机动车24800辆,非机动车约56000辆,不论是人均占有道路比例还是车辆占有道路的比例都处于相当低的水平。虽然政府部门在道路建设上投资也比较大,但是相对于机动车的增长速度来说,道路增长率还是太低,道路的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车辆增长的速度。随着形势发展,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实施,鼓励私人购车,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机动车高速增长的势头会更猛,交通供需矛盾将会更突出。城市的交通通行能力将处于更加严竣的形势。

2、道路基础设施条件差,交通标志、标线、人行护栏不齐全。我省中小城市的道路建设规模普遍较小,有些路段建设年代较早。虽然近几年增加了一些道路建设的投入,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缺乏长远的考虑,只注重短期效应,将有限的资金随意投入。另外,道路建设大多在原有的路基上搞重复建设,没有作出新的规划,局限在“老路子”上,致使道路网络没有改观,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人行护栏不齐全,很多地方只有路,没有交通标志牌、中心隔离设施,人行护栏也少得很。例如瑞丽市到如今城区仅有红绿灯两组,人行护栏也只是在几条主街道上设置,道路标线也不完整。

3、混合交通和非法占道较为严重。在大部分中小城市道路上,没有明确划分车道,混合交通现象比较普遍,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同时走在同一条车道上是大家司空见惯的事。还有一种混合就是大货车、农用车、拖拉机等机动车辆也入城行驶,在有限的道路面积上,这些混合使交通通行能力和安全率大大下降,容易引发事故。另外,摊商、小贩利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甚至是机动车道摆摊设点,非法营业比较普遍,特别是邻近边贸市场,农贸市场等地方的道路,有的几乎全被摊商侵占,无通行可言,使本来有限的道路面积又被无形中吞噬了一些。据统计,瑞丽市公安交管部门平均每天都要出动警车2辆次,警力10人次,耗时2个小时,用于清理违章占道摆摊工作,但收效还是不尽人意。

4、客运管理把关不严,存在着事故隐患。随着客运市场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利益共同主体的多元化,面对各种税费压力,在客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了赢利,车主及驾驶员便争抢客源,置交通安全于不顾,铤而走险,超速超载,从而使客运违章屡禁不止,客运事故频频发生。同时,地方公安交警部门对客运车辆的检验和驾驶员的培训、考核、审验及资质审查依然存在着把关不严的现象,少数民警执法素质不高,行为简单,执法不严的现象仍客观存在。另外,客运车辆在城区道路上揽客也是中小城市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有限的城市道路面积上,几百辆客运车辆特别是的士出租车循环不断地在道路上穿行、揽客,在不允许停车、倒车的地方频繁的停车上下客人,倒车载客,时常堵塞交通或造成事故。

5、公安交管部门、城建的工作没有连续性。中小城市存在着这么多的违章现象,是不是没有人管?不是,交管、城建等部门都在管,取缔了很多交通违章、非法占道。但是,由于工作上没有连续性,时管时停,导致违章者有机可乘。而我们的管理部门在进行纠处时,只是针对表面现象进行管理,没有从根本上去考虑标本兼治、巩固成果,各部门协调不够一致,力度不大,造成违章现象屡禁不止的局面。

6、群众的交通法规意识淡薄。广大的交通参与者是否遵章守法,直接影响着城市的交通问题。特别是像瑞丽市这样一个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群众的交通法规意识相当淡薄。大部分群众根本不能文明参与交通,随处可见各类交通违章现象:超速行驶、逆向行驶、抢超抢会、超载等,甚至是无证驾驶机动车,无号牌车上路行驶,报废车报而不废等现象也较普遍。据交管数据显示,瑞丽市每天要纠处各类交通违章现象400余起,罚款达3000余元。经济收入增加了,群众手中有了积蓄,纷纷购买汽车、摩托车,这是一件喜事,但是,部分群众只知购车,而不知培训、办证,显然是一只只隐藏在道路上的交通杀手。根据抽样调查,老百姓有85%的认为买了车应挂牌,但仅有55%的人认为要考驾驶证。

二、瑞丽城市交通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观其根源是多方面的,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要治理好交通问题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多种部门配合,狠下

功夫,革命加拼命,进行综合治理,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1、从实际出发,确定道路网络建设的思路。在今后的道路建设当中,首先要有正确的规划,要有长远考虑,在规划上一次到位,不要只求短期效应,避免重复工程,以致浪费了有限的资金。在道路扩建、改建过程中,要敢于割舍暂时的利益,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城市道路面积,提高道路密度,拉开建筑的间隔,对那些不合理的路口、路段,要及时改建、修补,消除违章事故隐患。同时交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向党委、政府请示汇报的工作,以取得重视、支持、统一协调,将交通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加大对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的投入,增设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交通护栏等设施。

2、在现有的道路上挖掘通行能力,改革交通通行方式,调整交通流量和流向。在这方面,有些城市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瑞丽市在两条比较拥挤的道路上实行单行线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通行能力提高了,缓解了城市局部的交通压力,产生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瑞丽市对几条主要街道实行了农用车、大货车、人力三轮车定时行驶。在道路网络有限的情况下,这些措施不失为提高交通通行能力的有效办法。

3、加强静态交通管理,让交通参与者各就各位。静态交通管理在现今社会显得越来越重要,静态交通管理抓不好,交通通行问题就解决不了。在中小城市,可按距离设置一些临时停车点(的士招呼站),在繁华地段、市场附近建立统一的公共停车,并派专人管理,收取停车费。有条件的可搞一些科技含量更高的设施,如停车收费机等。

4、对于客运车辆的管理要严格把关,不能姑息迁就。客运车辆特别是的士出租车,在城市里的运转频率是最高的,对这部份车辆的管理搞好了,对净化交通秩序能起到重要的作用。首先是对客运驾驶员考核的严格把关,必须各方面条件都符合要求才能准予驾驶客运车辆;其次是对客运经营主体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抓好源头、严格管理;最后是加大路面的管理力度,严防死守,严格执法,对客运违章见违必纠,不绚私情,加大处罚力度。

5、强化“严管街”建设。“严管街”是公安部提出的实施“畅通工程”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公安交管部门要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认真加强组织领导,再鼓干劲,保质保量的建设好“严管街”。通过“严管街”可以体现出对城市交通治理的效果,增强信心,又能起到科学管理、严格执法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教育群众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从而带动整个城市的交通管理工作。交管部门要积极发挥主力军作用,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搞好开局。“严管街”要做到少而精,划定一条就要管好一条,要达到一等管理水平。同时,要选派一些政治、业务素质较高的民警到“严管街”执勤执法,配备最好的装备,实行有效的控制、管理。xiexiebang.com6、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交通参与者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交通法规、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是一项经常性、长期性、见效慢的治本工作,是搞好交通管理工作的前提基础。要通过电视、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深入到厂矿、市场、学校等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对典型的交通违章、交通事故要公开曝光,让广大交通参与者引起警示,提高交通参与者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另外,可借鉴国外一些比较好的做法,从小抓起,培养出新一代的遵章守法的交通参与者,以带动整个社会遵章守法。

下载固始县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固始县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机关作风建设存在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机关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6月18日党的群众线路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 要:目前国内外虽然对人力资源规划也有不少的研究,但大都忽视了其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密切相关性。在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基于......

    我县村庄规划编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县村庄规划编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现状村庄规划编制情况 自****年开展“百村整治十村示范”以来,我县开始大量编制村庄规划。全县共有600个行政村,《****县域总体规划》确定:......

    探讨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讨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派出所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派出所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笔者是资源县公安局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近期通过两个月对基层派出所信息化建设调研,了解到资源县各派出所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了派出所信......

    浅谈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马琴梅)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久而深刻的命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

    浅谈现代社区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谈现代社区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浅谈现代社区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和观察了解社会变化的窗口,随着改革的深入、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

    浅谈新时期师德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谈新时期师德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关键词:师德 问题 对策 摘要:教师的师德素质教育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提高育人质量的直接问题。本文就新时期师德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