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李本田[精选]

时间:2019-05-14 19:5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李本田[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李本田[精选]》。

第一篇:浅议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李本田[精选]

浅议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

李本田

文化对于人的作用,在于拓宽视野,加深个人修养,提高思维能力等等。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建设不仅仅是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出发,更是以促进广大农民自身的全面发展为我们的长远目标。关注农民的精神世界,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生活,是提高广大农民的幸福指数的必要途径。从广大农民的切实需求出发,建设真正‚有生命力‛的农村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不同于另一个国家本质的特征,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历史积淀。文化对于人的作用,不仅仅是在于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更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制度的不合理,发展观的差异等一系列因素,导致了农村文化发展缓慢,造成了城市与农村除了经济发展之外又一极不平衡的状况。当前,各级政府都在花大力气搞好农村基础硬件设施建设,但是,对于农村软环境的建设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滞后,特别是对于农村文化建设。这是现阶段我们新农村建设亟待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一、彬县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一)彬县历史人文文化

历史悠久的彬县古称豳,在商周以前,周的先祖公刘在彬县建立豳国,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诗经〃豳风〃七月》对古老的民俗、季节、历法、农耕及当时的社会生活有生动的记载。彬县民间刺绣中很多样式或形象至今保留着上古先民的遗风,如阴历端午节儿童佩带的‚疥毒子‛,(蛙形香包,上绣‚五毒‛,五毒包括蜘蛛、蝎、蝎虎、蛇、蜈蚣),形象和喻意即与原始民俗、历法有关。据《诗经〃豳风〃九罭》中‚衮衣绣裳‛句说明彬县民间刺绣的历史最晚也在西周以前了。地域文化特色典型代表意义历史上古豳国的范围,包括从甘肃庆阳至陕西彬县包括旬邑、长武、永寿等很大区域,这个地域,北入狄戎,南邻西府,东交关中,因此,既有自古以来本地域的文化传承,也有直接对胡人、西域文化的吸收,同时和西府文化是源与流的姻亲关系,同秦文化样式迥异。人文文化历史悠久。近年来,彬县地方政府特别重视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彬县文化馆长期对民间刺绣采取‚原生态的保护方针‛,重点保护艺人,重点保护手艺,保持了独特的地域特色。

(二)彬县县委、现政府重视文化建设

2010年以来,彬县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安排部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推进‚陕西十强县‛建设工作,组织开展‚我为‘争先进位跨十强’做什么‛大讨论活动。各级党组织组织广大党员围绕发展为了什么、如何转变发展方式、怎样推动发展等系列现实问题,采取认真研读、领导辅导、专家培训等多种形式,在全县组织开展深入学习、讨论活动。随后开展的学习型城市创建活动中,彬县发挥学习型党组织的龙头作用,围绕建设‚陕西十强县‛,突出加强机关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建设,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文化实践活动,为顺利跻身‚陕西十强县‛提供了坚强的人文支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县上围绕贯彻全会精神,安排县级四大家主要领导、主管领导牵头,成立6个专题调研组,利用约半月时间,在全县组织开展了一次‚百人半月大调研‛活动,为发展繁荣彬县文化,推动县域经济社会争

先进位进一步理清了思路、凝聚了力量。

近年来,彬县县委、县政府先后启动了侍郎湖景区、大佛寺景区、旅游大道、泾河漂流等一批文化旅游建设项目,开发了程家川、林家堡生态乡村游,力促人文景点与生态景点、文物古迹与城市景观、休闲观光与自然探险相互交融、互为一体的旅游新格局初步形成。2011年11月上旬,县上分别成立了古豳历史文化研究协会和作家协会,吸收各类专业文化人才及民间优秀文化人才会员100余名。为进一步推动地方人文历史资源和文化强县建设的学术研究交流,县上还创办了大型文学季刊《豳风》,目前,已编发三期,收到良好反响。进一步理清思路,采取有力措施,加速推进文化项目建设。一是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县城东部公刘广场、中部开元广场二、三期工程和紫薇山生态公园等一批公益文化项目和室内多功能健身训练馆、体育中心和文化大厦及镇(社区)文化站和村级文化室等一批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打牢文化发展基础。二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投资2.3亿元,加快推进侍郎湖生态旅游区、大佛寺景区、公刘教稼苑祭祀区等一批文化旅游重点项目,推进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三是全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拓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空间。

彬县县委、县政府着力建设的低碳经济文化、现代农业文化、城市文化等一系列代表现代文明发展的先进文化,已经或正在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的强大推力。全县按照‚煤炭强基、转化做大、三产配套、环境优化‛的思路,先后规划建设了‚循环经济、煤化工、建材‛等五大工业园区,初步形成‚煤矿机械—煤层气—原煤—精煤—发电—煤化工—

煤建材‛循环型产业链条,探索出资源富集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新路子,为城镇建设、旅游开发、民生改善提供了强力支撑。

二、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现阶段,由于农村社会各方面发展的不成熟,农民的文化生活大部分都是依靠政府提供的资源来实现的。正是由于这种单方面主导的格局,使得目前的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很多不可忽视的实际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文化建设向前发展。笔者现结合调查走访的结果,谈谈这其中的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个别部门对农村文化建设认识不够全面

当前,个别部门认为农村工作重心主要是着眼于经济发展,往往对于农村的文化建设不重视。究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乡村对于文化建设的理解不够深刻,对其认识不够全面。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投资,而它获得的收益却是无形的,不能够量化的。个别部门并没有认识到这种文化对于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力。只注重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利益。二是现有的政绩考核制度设计不全面,对文化建设考核不到位。现行的政绩考核标准中,严重倾向于对经济指标的考核,特别是在‚一把手‛任期内的短期考核,对于诸如向文化,环境这类的长期性软指标,考核比重较低。制度上的缺陷直接导致很多的文化活动只是走走过场,形式化的东西太多,既浪费了有限的文化资源,同时也没有达到丰富广大农民文化生活的初衷。三是部分文化资源商业化,导致群众不能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如广播电视实行机顶盒后,80%的农村群众不能利用电视来进行学习,致使党和中央的政策不能有效地在农村得到

广泛宣传。

(二)还存在文化建设‚错位‛现象

农村文化建设错位,就是指农民的实际需求与政府和社会的文化供应不相符合,直观表现为文化建设较少贴近农村实际。这些‚错位‛现象集中体现在文化下乡的活动内容上。通过我们的走访调查,发现现有的大部分文化活动都是由政府主导,文化活动的具体内容也是按照政府的意愿来安排,这种自上而下的安排,不切合实际需求,根本没有到达丰富广大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目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之而来的是人们思想的改革与进步,现阶段广大农民群众不再仅仅满足于低层次的,长久不变的文化形式和内容,他们对于文化活动有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的政府主管部门,往往忽视了这些变化,没有充分了解什么才是农民最需要,什么才是农民最想要的。从而使得仅有的一些文化下乡活动‚变了味‛。

(三)部分文化活动存在很大的‚随机性‛

由政府主导的文化活动存在很大的‚随机性‛,即在活动安排上,存在较大的随机性。很多时候,各种文化活动都是在某些特定的节日或者纪念日举行,并且这种举行不是长期性的。在同一个县里,有些村庄每年都要开展很多的文化活动,但是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山区村庄,一年甚至几年都没有一次像样的文化活动。对于更多的村庄来说,如果没有某方面的特色或者建设亮点是很难引起文化主管部门的注意的,于是这些地方的服务性文化活动就很少有举行,尤其对于一些偏远山村。而‚特色村‛却是经常举办一些演出之类的文化活动,这样我们的文化建设没

能服务更多的群众,资源的不平衡分配,又一次造成了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文化‚差距‛。文化活动的随机性不仅不能使更加广泛的农民受益,而且对于整体文化氛围的形成也是很不利的。

(四)部分文化资源匮乏,导致文化活动开展的基础薄弱 一切文化活动的开展都是建立在一定资源的基础上的。制约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资源的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反映当代农村生活的各种影视文化资源创作乏力,包括电影,电视剧,书籍等等,比如现在一些农村书屋收藏的书籍,除了一些关于农业科技方面的书籍,很少能看见以农村纯朴生活为出发点的小说之类的文艺创作。二是文化人才严重缺乏。当前的农村,无论是体制内的文化人员,还是社会上文化人才都是非常缺乏的。在更多的农村,能够暂时充当‚文化带头人‛往往是一些文化爱好者,但是对于他们来说既没有资金和设备支持,也没有相关政策的支持,完全是自生自灭。三是文化阵地的建设利用不规范。有些乡村建立起了独立式的‚活动中心‛,但是在其内部,有很大一部分场地都被用于村委的办公室,或者村两委的会议室,真正用于文化活动的场地还不到十分之一。

(五)文化形式单一,农民参与面较小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约80%的农民对于现有的文化活动并不关心,很多人觉得这些活动没有吸引力,内容简单,形式僵化。参加活动的70%都是上了些年纪的老年人,只有不到10%的农村青年人愿意参加这类活动,许多的年轻人都普遍说道:‚这些东西没意思,网上一查,什么都有。‛的确,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成了乡村年轻人的主要娱

乐方式,甚至有些人成天的坐在电脑面前,不出门。长此以往,对其身心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通过对调查,农村选择看电视,听广播的和打牌的人群占了百分之六十三,选择其他的项目的明显较少,另外上网已成为了一种受到农民喜欢的新娱乐方式,占到了百分之十四。可以看到目前农村存在的最为普遍的一种文化形式就是电影放映。虽然现在有许多的其他形式可以代替现场看电影,但是大家聚在一起看电影的这种群体感受依然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

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农村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文化就是不断丰富中国文化。我们应该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待和发展这项事业。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文化建设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但是我们要在摸索中不断前进,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更加贴近农民实际的发展模式,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让农民过上真正的幸福生活。

(一)改革考核制度,增加诸如文化、环境等等‚软指标‛所占的比重

在一些乡镇或社区党政‚一把手‛个人的决定直接影响着这个地方的发展。在当前的政治环境下,通过这种硬性的约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领导主观因素所带来的各项事业发展的不均衡。同时切实加强乡村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个人素质修养,牢固树立为人服务理念,切实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广大农民群众谋福祉,做实事。

(二)加大对农村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财政投入,着重在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因地制宜,完善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根据地方的风俗习惯,文化喜好等,恰当的选择符合当地农民需求的文化设施进行重点建设。这样既有利于开展文化活动,也是有利于节约有限的资源。特别对于不同地形的村庄,更是要注意这一点。第二,切实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加强对于文化队伍的建设,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据农民的喜好,制定长期性的人才建设规划,让文化下乡具有扎实的人才基础。第三,加强农村文化人员对于基层农民的需求的了解。随时根据出现的新变化,调整文化活动的内容与方式,灵活应对不同人群对于文化生活的不同需求。第四,加大有线电视的覆盖面,并加大政府在有线电视上的投资力度,对农村群众减免有线电视收视费,从而增加广大农村群众对党的方针政策和农业科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达到我们‚一切为农民的幸福‛的根本目的。才能让我们的农村文化事业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三)积极引导各个方面社会资源参与到农村文化建设中来,为繁荣农村文化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

在文化建设的初期,主要应该依靠政府来主导农村文化建设,但是一旦相关的条件发展成熟,最终还是要鼓励社会资源进入农村市场。‚新农村文化建设必须树立新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和谐共生理念,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并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在农村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加大非政府组织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这样能够充分利用丰富的社会文化资源,做到优化资配臵,让农

民有更多的选择,同时这也是统筹城乡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城市的资源与农村的广大市场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的创新能力,让城市来带动农村的发展,使城市与农村之间产生良性互动,通过各方面的交流,把城市的先进文明带入农村,这样即缩短农村文化建设的周期,同时又能为城市的发展找到新的出路,更为提高广大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四)必须科学的制定文化建设战略,完善制度建设,使农村文化建设‚科学化‛、‚机制化‛、‚长效化‛

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必须要有科学的规划和完善的制度来保障文化建设的持续、有效进行。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一时的,它是必须通过长期的不断作用,才能对文化的接受者产生积极的作用。文化是一种精神的习惯,是一种时间的积累,必须进过历史的锤炼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我们只有把文化建设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它,来理解它,才能更好的建设它,发展它。因此,我们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科学的态度来设计我们发展的战略,并且完善相关的制度、法律法规的建设,保证文化建设能够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

(五)从广大农民的切实需求出发,建设真正有‚生命力‛的农村文化

文化建设要长久下去,除了政府各方面的资源投入,更重要的是这些资源要用在真正符合农民‚胃口‛的东西上。在文化建设中,必须明确什么是农民最想要的是什么,什么是农民最喜欢的。因此要加强对于农村文化需求的了解,根据不同的地方的特点,根据不同地区农民的喜

好,发展适合当地的农村文化。文化具有多样性,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就是要以农民为主体,真正从丰富农民闲暇时间出发,让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其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为农村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这样,农村文化的发展才会换发出蓬勃生机,农村文化才能够可持续的发展下去,才会充满活力。

第二篇:关于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建设情况的民意调查表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建设情况的民意调查表

尊敬的女士/先生:您好!

为了更好地了解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建设的状况,本次实践特开展此次问卷

调查活动。我们郑重承诺,对于您的个人资料我们完全保密,并保证绝对不会对

您造成任何不良影响。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填写。在您选择的答案前划“√”,多谢合作。

1、您的年龄是

A、20岁以下B、21—30岁C、30—40岁D、40—50E、50岁以上

2、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3、您的文化程度

A、小学以下 B、初中 C、高中(中专,技校)D、大学及以上

4、您每年在文娱方面的花费大概是多少

A、500以下 B、500—1000C、1000—2000D、2000以上

5、您了解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吗

A、完全了解 B、大致了解 C、不太了解 D、不知道

6、您平时的文化娱乐活动主要是什么(多选)

A、看电视 B、上网 C、打麻将 D、听广播 E、阅读报纸 F、篮球、象棋等体

育活动 G、看文化演出 H、健身活动 I、旅游 J、其他(请注明)___

7、您村里有哪些文化设备及设施

A、图书阅览室 B、乒乓球台 C、篮球场地 D、电影放映机 E、机房 F、健身

器材 G、其他(请注明)___

8、在您接受外界信息的过程中,您接受的信息大多是哪些方面的A、时事新闻 B、健康养生 C、实用技术 D、法律知识 E、道德伦理 F、其他

9、您认为自己平时的文化生活充实吗

A、非常充实 B、比较充实 C、不太充实 D、不充实

10、您所在的乡镇举行过哪些文化活动

A、捐建图书室 B、为民众放电影 C、定期举行文化汇演 D、进行节日庆贺游

行 E、其他(请注明)___

11、您所在的乡镇经常举行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化活动吗

A、经常举行 B、偶尔举行 C、从不举行

12、您所在当地政府举行过一些创新文化活动吗

A、举行过(请注明)_______B、没举行过

13、您认为村上或者是政府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是否合理

A、很合理 B、基本合理 C、不太合理 D、不合理

14、您觉得目前的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还存在哪些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和谐文化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和谐文化建设 作者:袁峥峥 于淑文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4期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着眼于加快推进现代化、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的一项历史任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农村文化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两个重要文件的出台,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村建设 精神文化

一、和谐文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民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他们在求富、求知、求美、求乐的同时,一些群众中出现了信仰危机、公德缺失、价值观念差异、是非观念模糊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令人堪忧,这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加强农民教育、营造文明乡风,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进程的客观要求。文化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灵魂。只有文化建设抓好了,新农村建设才有后劲和活力;只有文化建设抓好了,农民的综合素质逐步提高,乡风文明、社会稳定和谐的目标才能实现。推进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力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好地推进全面小康进程,同时对于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维护农村稳定,促进科学文明乡风的养成,以及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也将发挥十分突出的作用。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和谐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农村文化建设呈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高涨,农民的文化素质正在提升,为推进乡风文明的形成、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与城市的现代文化水平相比,包括教育在内的农村文化事业发展还严重滞后。

1.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乡镇一些基层干部思想上文化意识弱化,普遍存在领导只重视经济建设,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存在“经济是硬指标,文化是软指标”的模糊观念,对文化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工作摆不上位置,往往“说起来重要,做

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文化工作在乡镇干部工作年终的考核中只占很小比例,文化干部专职极少,多是身兼数职。这种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割裂开来,甚至置于可有可无地位的有害认识,是农村文化发展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2.管理体制不顺,文化人才匮乏

文化站干部都是乡镇直接任命然后报上级文体部门,而并非从社会上择优录取有能力的专业人才,这种体制本身就隐含了诸多矛盾。多数文化站干部都由乡镇干部兼职,他们因常年承担行政任务,没有精力组织文化活动,从而影响了基层文化事业的稳步推进。加上乡镇文化干部经常变动,业务难熟悉,能力提不高,工作应付的多。文化站原有的业余文艺骨干弱化现象更为严重,青黄不接,出现断层现象。人才匮乏是制约农村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政策落实不到位,投入太少,基础薄弱

乡镇综合文化站都有机构、有条件不等的办公室,但很少有独立办公的,几乎全部在乡镇政府大楼内。一张桌子、几本杂志、几件乐器便是文化站的全部家当,有的基本就是一个空壳子。有些乡镇综合文化站近几年都没有投入过一分钱的建设经费,缺少文化活动场地和器材,群众文化活动无法开展。

4.活动内容缺乏创新,形式比较单一

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由于受场地、经费和缺少专业干部等因素的制约,乡镇开展文化活动,手段简单,形式陈旧,活动内容也缺乏创新,群众所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没有被充分挖掘和利用,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乐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对群众没有多少吸引力。

三、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

1.精神文化层面

改革开放事业既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同时也出现了文化多元相互碰撞的特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阵地,必须正确对待多元文化。只有实现文化和谐,正确处理文化的“一元与多样”关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群众的集体观念日益增强,才能凝聚力量,加快新农村建设。

1.1要突出共同理想教育

在全社会树立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中的思想条件。加快新农村建设,就要使这一理想在和谐邻里文化、和谐村庄文化、和谐乡镇文化建设中得以充分体现,激励群众斗志.凝聚群众力量,使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始终明确发展方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1.2要突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要通过农村和谐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强化农民群众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牢固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自觉将个人的荣辱得失与国家的盛衰强弱紧密联系在一起,倡导各民族、各阶层团结和睦、平等互助、共同发展,坚决与危害祖国统一、危害社会稳定、危害人民团结的人和事作斗争。

1.3要强化农民群众思想道德建设

在建设新农村实践中要联系实际,强化实践,倡导人人知行合一、诚实守信风气,加强对农民群众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依托“文明村”、“文明户”等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努力形成人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良好局面。

2.物质文化层面

精神文化等一切非物态文化必须通过物质文化来实现。

2.1创新投入机制,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更新农民的知识结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精神空虚和情感麻木的问题。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采取加大政府投入、重点项目倾斜、积聚社会资本等多元投入机制,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组为重点,加快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如图书馆、文化馆、乡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的建设。

2.2创新活动载体,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既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形式,又要善于吸纳优秀的外来文化形式,创造新时代背景下的先进的文化形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和农民的文化消费需求。小舞台构成大世界,群众性文化活动对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3创新传承机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许多地方的民族歌舞、地方戏曲、民间书画、雕塑以及各种民间工艺等,不乏有价值的优秀民间艺术,对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繁荣农村文化,对于加强农村的凝聚力和农民的自信心,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要加强对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

第四篇: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思考

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思考

刘述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需要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共同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而农村文化落后或称农村文化贫困是新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现实难题。因此,当前,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加速农村文化脱贫,应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课题,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

一、农村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现实意义

文化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文化的发展影响着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文化的支撑和参与。

1、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生活宽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没有生产发展,没有农民生活的改善,新农村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农村生产发展的根本在于发展农村生产力,人又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高素质的劳动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因此,发展农村生产力归根结底要靠广大农民群众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要靠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及其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可是,我们不能不看到,在广大农村,一些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还滞后于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一些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还滞后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要求,一些农民群众的行为方式还滞后于现代社会迅速发展的要求等等。这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是相悖的,与新农村建设是格格不入的。农村文化建设担负着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激发农民在经济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将极大地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

展。

2、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精神文明的推行剂。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乡风文明反映广大农村群众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劳动形式、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文明状况。建设文明的乡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净化农村的社会风气,营造文明的生活环境,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可以激发人们的精神力量,强化农村的发展动力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可以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协调农村社会关系,推动农村社会建设。文明的乡风既是农村文化的重要体现,又是农村文化建设的直接成果。村容整洁不仅反映农村的外在形象,也反映农村的文明程度,是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反映。我们很难想象,在破旧的房舍、零乱的村落里,在人畜共处、垃圾成堆的地方,在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处所,人们有着怎样的现代文明?整洁的村容村貌也是农村文明的象征。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农村文化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将无法推行。

二、农村文化建设的现实情况

勿庸置疑,农村文化建设可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先进的农村文化对新农村建设起促进作用,落后的农村文化则会阻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农村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矛盾已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农村文化落后于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文化建设落后于新农村建设。农村文化贫困就是指农村文化落后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状态。显然,农村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瓶颈”,农村文化贫困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难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传统文化和习惯思维根深蒂固。中国社会有着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历史,农村是传统文化影响最深的地域。传统小农经济土壤上孕育的传统文化和形成的思维习惯,使长期生活在闭塞、落后的农村的广大农民有着强烈的宿命感、无助感和自卑感,表现出消极无为、听天由命的人生观;安贫乐道、得过且过的生活观;自给自足、重农轻商的经济观;懒散怠惰、好逸恶劳的劳动观;不求更好、只求温饱的消费观;老守田园、安土重迁的乡土观;多子多褔、重男轻女的生育观等。由于传统文化和习惯思维在人们的头脑中已根深蒂固,使得广大农民市场意识缺乏,创新观念淡漠,冒险精神不强,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越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这种传统文化与习惯思维的影响越深远,表现也越突出。

2、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严重缺失。我县农村文化设施严重落后于城市,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一些乡镇的文化设施大多建于90年代,不仅设施陈旧简陋,而且多年没有得到维修改善,多数早已人去楼空。村一级的文化设施数量更少甚至没有,农民难以正常地开展文化活动,现今,不仅农村的群众性体育、文艺活动少得可怜,就连农村传统春节喜闻乐见的“舞龙灯”等活动也日渐衰落。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等问题普遍存在,“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成了许多农民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农村成了被文化遗忘的角落,文化不仅冷落了农村,也冷落了农民。近年来,我县开展的文化下乡、送电影下乡活动,虽然对活跃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繁荣农村文化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毕竟只是“蜻蜓点水”,根本满足不了农民对文化生活的强烈需求,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严重缺失的现状。

3、低俗文化和迷信文化日趋盛行。农村文化阵地不为先进的、健康的、高尚的文化所占领,便会被落后的、腐朽的、低俗的文化所侵占。近年来,农村文化低俗化、迷信化倾向开始抬头,主要表现在:迷信活动盛行,许多农户家里一改过去张挂领袖像的习惯,庭堂上普遍供奉着“如来佛”、“财神爷”、“观音

菩萨”等神像;“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和邪恶势力沉渣泛起,打牌赌博成为重要的文化娱乐活动。

三、对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如前所述,当前,农村文化贫困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一个现实难题。那么,改变农村文化落后的现状,摆脱农村文化贫困,就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为此,我们要找准切入点,把握根本点,抓住着力点,摆正落脚点,扎实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1、提高认识,强化文化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它不仅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还要满足他们日益强烈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许多我们对文化的地位、作用以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等缺乏应有的认识,对农村文化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农村各项工作中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农村文化建设被忽视了,农村出现了精神饥荒,文化贫困。目前在农村文化建设上仍然存在这样的观念:一是“先后论”,认为应先发展经济后发展文化;二是“让道论”,认为文化建设要为经济建设让道;三是“自然论”,认为文化建设见效慢,抓与不抓一个样,文化发展应顺其自然。这些观念不改变,农村文化建设就难以摆上应有的位置,农村文化脱贫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纠正认识,转变观念,把农村文化建设提上议事日程,让农村文化建设为农民群众解渴、解惑、解压,解难,满足农民群众求知、求富、求美、求乐愿望的功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农村文化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

2、突出教育,重塑文化主体。农民是农村社会的主体,也是农村文化的主体,他们既是农村文化的受益者,也是农村文化的参与者。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

需要,同时,也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实现农村文化脱贫的根本要求。只有作为农村文化主体的广大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文化贫困的现状。为此,我们要把改革和发展农民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在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的同时,努力推进农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一要加大对农民教育的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多渠道并存的农民教育投入体系;二要调整农民教育结构,形成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体,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共同发展的教育 体制;三要坚持“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完善以农民教育为主体的多元化的教育格局;四要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农民教育网络等等。通过改革和发展农民教育,为农民教育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使农民教育形成一种风尚,成为一种自觉。这样,农民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就有了希望,农村文化建设就会焕发勃勃生机,农村文化脱贫将指日可待。

3、夯实基础,健全文化载体。文化载体即电视、广播、图书馆、文化站等基础文化设施,是农民开展文化活动的阵地,为农民提供文化活动的平台。文化要发展,基础要先行。没有基础,没有阵地,没有平台,文化的发展就没有物质载体,文化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海市蜃楼,成为广大农民可望不可及的东西。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农村文化脱贫,必须着力夯实基础,建立健全各种文化载体。为此,我们必须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强化阵地意识,扩大阵地范围,下功夫建设好农村广播电视网、村镇文化站、图书室、阅报栏、电影放映点以及农民夜校、乡镇党校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做到每个村镇都有图书室、文化站(室),都能听到广播、看到电视,逐步形成覆盖农村各个层面的阵地网络,用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决不给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以可乘之机。

4、丰富活动,创新文化形式。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民对现有生活方式已经越来越不满足,他们渴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开始追求寓教育、文

化、娱乐为一体的多样化的文化。农村文化建设必须适应这一要求,丰富文化活动,创新文化形式,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是农村文化脱贫的落脚点。为此,我们要以文艺演出、体育竞技等多种形式,组织一些层次高雅、内容通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群众喜爱的文化娱乐活动。同时,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组织的文化下乡活动要扩大覆盖面,增加频率,丰富内容。总之要通过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把广大村民从牌桌上引导到书桌上来,从消极颓废的文化活动中引导到积极的、健康的文化生活中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品位,为新农村建设增添无限生机和活力。

(桂东县沙田镇人民政府)

第五篇:河南新农村建设中几个

社 会 实 践 调 研 报 告

黑龙江科技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社会工作10-1班

3号

吴丽 河南新农村建设中几个问题的调查报告

摘要

一、经济建设问题

(一)一些经济数据

(二)调查情况

(三)我的看法

二、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

(一)教育问题

(二)医疗问题

三、农村文化建设问题

(一)现状分析

(二)解决问题措施

四、综述

正文

近年来,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巨大冲击。中央推出了四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加以应对,其主要手段就是通过家电下乡等一系列手段扩大内需,此时,八亿多中国农民再一次肩负起拯救中国经济的重任而受万众瞩目。然而,中国新农村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现就我对河南农村的调查做点分析。

一、经济建设问题

(一)首先从经济方面来看,“三农”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中国农民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30%的人口,为中国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却尚未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至少是还不显著。中国国内的消费水平岂止是尚未完全发掘,应该说是极不发达,尤其是农村的消费水平。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最近十几年,我国GDP从1990年的3638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43960亿美元,增长了12倍,而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从1990年的686.3元,增长到2008年的4761元,仅增长7倍,低于GDP增长率。看以下的图表,这是我根据历年的数据绘制的一个图表,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农村居民的年人均纯收入与经济增长并不同归。农村居民年纯收入增长速度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以下1~15分别代表1990~2004年)不止居民的收入增长不够快,其消费结构同样与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可以看下表,比较一下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同乡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巨大差距。2008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7%,仅相当于十年前的城市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2004年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之比为3.5:1,农村居民消费只相当于90年代初的城镇居民水平,农村消费倾向持续小于城镇。

(二)通过我对河南信阳市罗山县居民的抽样调查,我发现,每当我问他们为什么收入比之十年前增长了四倍,而居民消费并没有多大改观时,大部分村民都会反问我:“东西难道没变贵吗?”我找了一下近十年的物价水平,发现若以1985年的物价水平为一百的话,则2005年的物价水平为413.5,正好为20年前的四倍,因此,可以这样说,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增长并未向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好。胡主席曾经说过:“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应当顺应这一趋势,更加自觉地调整过敏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要想真正的实现共同富裕,新农村建设势在必行。

(三)我认为,农民增收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政府和城市应该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快速转移。人均占有耕地少是制约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因素,而且粮价上涨幅度也比不过物价上涨幅度,要使农民快富,必须把农村富余劳动力从有限的土地上转移出去,使其外出务工,从事二、三产业。正如《河北日报》所提到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紧密地联系起来,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解决“三农”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切实贯彻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发挥好工业和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

二、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

前几天看了一个报道,叫《农村孩子真不愿意上高中吗》,其中就提到了农村中最普遍的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再加上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农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我的调查里,河南罗山县的陈树欣女士是这个问题的典型代表。该女士患有高血压,但每次身体不适都拒绝去医院治疗,问她原因,回答说看不起。这不是个例,在农村具有普遍性。

(一)先谈一下教育问题,在罗山县,每年有两千多名初中生,而却只有一千多名高中生,那剩下的学生哪里去了?都去技校或者直接参加工作了。对此我感到一些深深地忧虑。教育,是国家的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知识就是力量不是一句空话,可在农村,这句话却不灵验了。与城市家长拼命将孩子送进高等学府正相反的是,许多农村家长只看到了大学昂贵的学费以及电视上所报道的那些毕业即失业的大学生,从而认为大学无用,进而其孩子由于没有高的学历,找不到好的工作,丧失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长此以往,则贫者愈贫,富者愈富。新农村建设有曾么会真正意义的成功呢?

因此,在国家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的今天,我认为是时候扩大我们义务教育范围了,让农村和城市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都能透过教育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来为社会贡献更大力量。我本人认为,普及高中义务教育对新农村建设必然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医疗方面,现在正在推行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真正去看过《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如果认真一点,你会看到这一条:“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用于补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医疗费用,重点对大额医疗费用或住院医疗费用进行补助。”这就是说,如果不是住院或者购买大额药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不会补助的。在我调查时,有村民就对我说:“买医疗没有用,打针吃药一点都不保。”我是在想,如果有人没有大病,打死你却因为莫哪些原因必须经常吃药的话,岂不是就享受不到合作医疗的益处了吗? 因此,我希望政府能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逐步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在具备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三、农村文化建设问题

(一)文人相见,有时候会谦称自己“粗鄙村夫”,可见农民在社会上看来都是属于文化素养不高的一个群体。这诚然也没有冤枉农民。有调查显示,农民家庭的平均文化消费支出仅有871.77元,占全部平均开支(10989.46元)的7.93%,在所有开支项目中排在最后。农民在劳动之余,从事较多的5种文娱活动分别是:看电视(27.35%)、打牌(12.69%)、读书看报(11.15%)、下棋(7.25%)、听广播(7.11%)。人均每天看电视时间约为2.76小时。农民的业余文化活动多以现代文化形式为主,受制于文化形式的经济性、便利性和可获取性,对传统民间文化活动感兴趣的农民群体正在逐步萎缩降低,尤其是青年群体。普遍认识是花钱买票看戏、看书等不如买些吃的、喝的。

这种状况表明,农民的文化生活还很贫乏,缺少必要的科学知识以及精神财富。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邪教组织总是先通过农村滋生蔓延的了。像我的父母,过年的时候或者农闲的时候除了打麻将就是打扑克,连电视都看得很少,其消息相对闭塞。

(二)为改变这一种状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党委、政府的鼓励和扶持。例如吉林的“欢乐庄稼院”、河北的“农村文化之星”等一系列政策和举措,进一步推动了农民自办文化的蓬勃发展。

2、要坚持鼓励扶持和规范引导并重,全力推进农民自办文化事业发展,尽可能释放和激活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热情和潜能,形成自下而上、丰厚活跃的文化土壤。

3、要坚持政策引导和培育市场主体,整合农村文化资源,发展文化经济,培育文化消费观念,形成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在整体上实现农村文化建设的科学发展。从而明显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文化的发展取决与该国的文化弱势群体,这是文化的木桶理论。只有农民的文化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才真正说明全民族的文化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四、综述

通过这几天的调查,我明白了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也相信在党的领导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我们也一定能够取得新农村建设的伟大胜利。

我要强调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靠农民,但不能只靠农民自己,必须要有城市的帮助,必须统筹城乡关系。正如胡主席提到的:“我国能否有发展中大国逐步成长为现代化强国,从根本上去绝育我们能不能用适合我们国情的方式,加快改变农业、农村、农民的面貌,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我们必须真确处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关系,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力度,使稳妥推进城镇化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陈伟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双轮驱动,从而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

在这个过程中,财政应该继续加大全省各级财政特别是省级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积极争取和用好中央财政的支农资金,强化信贷资金的投入;政府应该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城市应该为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创造更多机会,积极将城市优质人力资源导入农村,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而作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争取早日将其应用到新农村建设当中去。

下载浅议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李本田[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李本田[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农村文化建设

    浅谈传统教育文明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缺失与构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现代社会中占据日益重要地位,提起新农村建设,我们更多谈到的是经济问题,其实,新农村建设问题是多方面的......

    新农村文化建设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摘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农村文化建设中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软力量,为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当......

    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郝占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也就是繁......

    新农村建设中农业规划

    尊重实际、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 的利益, 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与要求, 同时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 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

    新农村建设中三农问题研究

    四、当前农民的基本素质状况及原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农民的发展,只有农民素质提高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有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的素质有了很大的......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的集体经济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的村集体经济 ——以江苏华西村、长江村,浙江滕头村为例整理摘要: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村集体经济是集体经济的一种形式。在我国,有多个现代化......

    浅论新农村建设中和谐社会构建

    浅论新农村建设中和谐社会构建晋中学院师范分院武慧俊Shallowly discusses in the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the harmonioussociety to constructJinzhong institute pedag......

    新农村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新农村建设中的几个问题各级政府正在雷厉风行地部署,扎扎实实地推进新农村建设,政府工作“重中之重”的分量,“三农”工作的春天来了。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在基础设施、公共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