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企业信用征信管理暂行办法
江苏省人民政府令 第 38 号
《江苏省企业信用征信管理暂行办法》已于2007年9月11日经省人民政府第9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
11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二○○七年九月十三日
江苏省企业信用征信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和规范企业信用征信,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营造社会信用环境,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推进诚信江苏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企业信用征信,是指企业信用征信机构(以下简称征信机构)通过采集、加工企业信用信息,提供关于企业信用状况的调查、评估或者评级报告等信用产品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企业信用信息,是指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中形成的,能够用以分析、判断企业信用状况的信息。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加工、使用及其监督管理。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信用管理机构负责对全省企业信用征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管理。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信用管理机构负责本辖区内企业信用征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企业信用征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 企业信用征信实行特许经营。特许经营权授予办法由省信用管理机构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 2 — 第六条
征信机构应当通过合法的途径采集企业信用信息,客观记录信用信息,科学、公正制作企业信用产品。
第二章 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
第七条 企业信用信息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识别信息:主要指企业名称、地址、经济类别、法定代表人,注册资金、股东情况、对外投资,经营范围、特许经营的产品等;
(二)信贷信息:主要指企业因与金融机构发生信贷关系而形成的履约信息;
(三)公共信息:主要指企业财务经营状况、纳税、质量安全、进出口、社会保险、劳动用工、薪酬支付、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公用服务事业缴费等记录,以及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或者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等掌握并依法公开的且与企业信用相关的其他信息;
(四)其他与企业信用相关的信息。
第八条
省、设区的市设立公共信用信息中心,负责建立全省企业基础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对企业信用信息进行归集、处理和发布,实现政府部门信息的交换和共享,提供信息查询服务。
第九条
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 3 — 公用事业单位、行业组织应当及时、准确、完整地向公共信用信息中心提供企业信用信息,但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除外。
具体提供信息的范围、时间、方式、格式等,由省信用管理机构商有关信息提供单位后,报省政府确定。
企业基础信用信息数据库与其他数据库之间可以交换信息数据,使用通过交换获取的数据,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条 征信机构可以从公共信用信息中心获取企业信用信息。
征信机构可以自行采集企业信用信息。
禁止以欺骗、盗窃、胁迫、利用计算机网络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采集企业信用信息。
征信机构应当及时对信息进行更新和维护,不得编造、篡改企业信用信息。
信息提供者应当保证所提供的信息客观、真实、准确。
第三章 企业信用信息的加工和使用
第十一条 征信机构根据企业信用信息,加工制作企业信用报告或者企业信用评估报告。
征信机构制作信用评估报告,应当以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和标准为依据,保证评估结果的公正。
第十二条 征信机构提供和使用企业信用信息、企业信用报
— 4 — 告以及企业信用评估报告,应当得到被征信企业同意。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从其规定。
征信机构不得擅自向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披露企业信用信息、提供企业信用报告以及企业信用评估报告。
第十三条 征信机构提供的企业信用报告和企业信用评估报告,作为用户判断被征信企业信用状况的参考依据。
第十四条 征信机构应当根据被征信企业的要求,为其提供下列信息的查询服务:
(一)本企业信用信息及其来源;
(二)获取本企业信用报告或者信用评估报告的用户。第十五条 企业信用征信实行有偿服务。
征信机构提供企业信用报告和企业信用评估报告的收费标准,由省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省信用管理机构确定。
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在办理案件、行政管理过程中需要使用企业信用信息的,可以向征信机构无偿查询。
第十六条 鼓励企业和其他组织在项目合作开发、商业投资、商务采购、经营决策等活动中使用信用产品,查验对方的信用状况。
第十七条 行政机关、行政事务执行机构以及其他承担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在政府采购、公共财政项目招标、工程(设备)项目招投标、资格资质认定等活动中,应当要求行政相对人提供信用产品。
— 5 — 第十八条 征信机构应当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保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
第十九条 征信机构在征信活动中,对涉及商业秘密的企业信用信息负有保密义务,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者被征信企业同意提供的除外。
征信机构在信息的采集、信用产品的制作过程中,发现对国家利益和公共安全有影响的重大信息,应当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并及时向信用管理机构和有关部门报告。
第二十条 征信机构与被征信企业存在资产关联或者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征信活动公正性的,征信机构不得提供有关该企业信用状况的信用产品。
第四章 异议信息的处理
第二十一条 被征信企业或者用户认为企业信用信息有错误的,可以向征信机构书面提出异议申请,要求予以更正。
异议申请人应当就异议内容提供相关证据。
第二十二条
异议信息是自行采集的,征信机构应当在收到异议申请之日起20日内,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异议信息经核实确有必要更正的,应当及时予以更正,并告知异议申请人以及被征信企业;
(二)异议信息经核实无须更正或者无法核实的,可以对异
— 6 — 议信息不作修改,但应当告知异议申请人。异议信息无法核实的不得披露。
异议信息不是自行采集的,征信机构应当通知信息提供单位进行核实。信息提供单位应当在10日内作出答复。
异议信息处理期限内,该信息暂不披露和使用。
第二十三条 企业信用信息提供单位和个人发现其所提供的企业信用信息错误的,应当及时书面通知征信机构。征信机构应当在接到通知后2日内对相关信息予以更正。
第二十四条
企业信用信息被更正的,征信机构应当无偿向被征信企业提供一份更正后的企业信用报告,并及时更正根据异议信息制作的信用产品。
第二十五条 征信机构在收到异议申请之日起20日内不作处理的,异议申请人可以申请信用管理机构对异议申请作出处理,信用管理机构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征信机构应当将下列事项报信用管理机构备案:
(一)征信机构对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加工和使用的方法、标准,以及业务操作规则;
(二)保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规章制度;
(三)依法需要备案的其他事项。
信用管理机构应当为征信机构保守商业秘密。
第二十七条 征信机构应当通过营业场所公示等方式向社会公开下列事项,并接受社会监督:
(一)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规范和披露时限;
(二)获得企业信用报告和企业信用评估服务的方式;
(三)企业信用报告和企业信用评估服务的收费标准;
(四)异议处理程序;
(五)依法需要公开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八条 征信机构应当在每年第一季度,将上一年度企业信用征信业务开展情况和本年度企业信用征信业务调整情况,向信用管理机构报告。
第二十九条 征信机构发生企业信用信息系统重大运行故障、信用信息严重泄露等情况时,应当及时作出处理,并向信用管理机构及相关部门报告。
第三十条 鼓励信用服务行业组织制定并推行行业规范,为会员提供业务指导和服务,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第三十一条 信用管理机构可以会同信用服务行业组织建立信用产品使用情况反馈机制,了解市场对征信机构和征信活动的评价和需求,引导信用服务行业发展。
第三十二条 征信机构发生解散、被撤销、破产等营业终止事项时,应当按照以下方式处理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
(一)移交省信用管理机构;
(二)在省信用管理机构的监督下,转让给其他合法征信机构;
(三)在省信用管理机构的监督下销毁。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征信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信用管理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可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及时、准确录入企业信用信息的;
(二)未向被征信企业提供查询服务的;
(三)未按照第二十六条规定备案或者未按照第二十八条报告相关情况的;
(四)未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公开有关事项的。第三十四条
征信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虚构、篡改企业信用信息或者未按照规定处理异议信息的,由信用管理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可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征信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信用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可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
— 9 — 事责任:
(一)以欺骗、盗窃、胁迫、利用计算机网络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采集企业信用信息的;
(二)擅自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提供企业信用报告、企业信用评估报告或者披露企业信用信息;
(三)在征信活动中泄露被征信企业的商业秘密。第三十六条
行政机关、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不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提供虚假信息或者不及时处理异议信息,造成企业损失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予以通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的处分。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企业基础信用信息数据库收集信贷信息,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信贷征信机构从事企业社会征信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主题词:法制
企业信用△
办法
命令
主送: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抄送:省委各部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军区。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7年9月13日印发
共印800份
第二篇:征信管理
单
位______________ 姓名(签名)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
《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及关键岗位任职人员考试》试卷
(征信管理
白雪)
一、单项选择题(20道题,共20分)
1.对于无法及时更正的错误数据,征信中心会在申请人的信用报告中添加()。A.异议标注,说明错误数据的真实情况 B.金融机构应视同错误数据已得到更正 C.删除该笔错误数据 D.暂时不做任何处理
2.()身份证录入规则是只需录入证件中的编码部分(括弧不需要录入),证件中含有英文字母的应填写为大写英文字母。
A.少数民族
B.港澳台
C.军官证、士兵证
D.外籍客户
3.商业银行未按照规定建立相应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的,由中国人民银行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给予警告,并处以()罚款。A.5000-10000元
B.10000-20000元
C.30000元
D.50000元
4.商业银行应当遵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个人信用数据库标准及其有关要求,准确、完整、及时地向()报送个人信用信息。
A.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B.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 C.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D.人民币帐户管理系统
5.金融机构对新发生信贷业务的借款人的资信查询,必须由借款人提供()。A.贷款卡号
B.组织机构代码证
C.贷款卡和密码
D.贷款卡号和企业名称
6.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从()起开始采集信贷信息。
A.1999年1月1日之后新发生的信贷交易信息 B.2003年1月1日之后新发生的信贷交易信息
C.2004年1月1日尚未还清或之后新发生的信贷交易信息 D.2006年1月1日尚未还清或之后新发生的信贷交易信息
7.个人信用信息是由()。只要在商业银行开立过结算账户或者是与银行发生过信贷交易的个人,都加入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A.商业银行申请的 B.个人主动申请的 C.征信机构主动采集的,不需要个人申请
D.以上均不正确
8.《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金融机构用户管理办法(暂行)》规定,金融机构的总部级用户管理员由()负责创建。
A.征信中心
B.金融机构总部
C.金融机构总部所在地人民银行
D.征信分中心
9.《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商业银行如果违反规定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或将查询结果用于规定范围之外的其他目的,将被责令改正,并处以()罚款。
A.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
B.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 C.三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
D.二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
10.金融机构查验借款人贷款卡时间超过五个工作日的,中国人民银行可处以()的罚款。
A.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
B.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 C.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
D.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
11.金融机构遗失借款人贷款卡,应处以()处罚。A.5000-10000元罚款
B.10000-20000元罚款
C.10000-30000元罚款
D.对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纪律处分
12.金融机构登记、上报虚假信息,应处以()处罚。A.警告并责令改正,5000-10000元罚款 B.警告并责令改正,10000-20000元罚款 C.警告并责令改正,处10000-30000元罚款 D.警告并责令改正,处10000-50000元罚款
13.对已发放的个人信贷进行贷后风险管理,需查询客户个人信用报告的,需要取得()授权。
A.借款人书面授权
B.担保人书面授权 C.借款人配偶书面授权
D.贷后管理内部授权
14.()建立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办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并为社会公众提供查询服务。
A.征信管理局
B.反洗钱中心
C.征信中心
D.清算中心
15.借款人营业执照期满,或批准设立期满,中国人民银行应将其所持贷款卡()。A.暂停使用
B.不做处理
C.注销
D.收回
16.对暂停和注销贷款卡的借款人,金融机构可以进行以下哪项信贷业务操作()。A.贷款展期
B.信用证开立
C.提供担保
D.贷款归还
17.除()外,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暂停或注销借款人的贷款卡。A.人民法院
B.财政部门
C.人民银行
D.商业银行
18.各商业银行具有()权限的分支机构都要指定个人信用信息异议处理部门,安排专人作为异议处理人员,负责异议处理工作。
A.储蓄存款
B.个人贷款和信用卡审批
C.企业贷款审批
D.开立个人结算账户
19.个人基本信息是指()。
A.自然人身份识别信息.职业和居住地址等信息
B.商业银行提供的自然人在个人贷款.贷记卡.准贷记卡.担保等信用活动中形成的交易记录
C.除信贷交易信息之外的反映个人信用状况的相关信息 D.商业银行查询个人征信系统形成的查询记录
20.当金融机构与借款人信贷关系解除后,金融机构()对该借款人资信情况的查询权。
A.不再具有
B.仍然具有
C.部分具有
D.未做规定
二、多项选择题(10道题,共20分)
21.个人征信系统用户管理员口令控制制度应包括()。
A.用户管理员的密码必须封存,并加盖骑缝章,交由部门负责人保存 B.部门负责人接到新密码后必须同时将原密码销毁
C.用户管理员的密码必须封存,并加盖骑缝章,由用户管理员本人保存 D.除特殊情况外,用户管理员不得随意重置其管辖用户的密码
22.个人征信系统普通用户包括()。
A.用户管理员
B.数据上报员
C.信息查询员
D.异议处理人员
23.借款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中国人民银行应将其所持贷款卡注销()。A.借款人有法律纠纷
B.借款人被宣告破产
C.借款人解散
D.借款人有重大拖欠工资行为
E.借款人依法被撤销
24.金融机构对已发生信贷业务的借款人的资信查询,可通过借款人的()进行。A.借款人的贷款卡编码
B.组织机构代码
C.名称
D.借款人的营业执照登记号码
25.商业银行不得向()提供个人信用信息信息。A.国外征信机构
B.未经人民银行批准建立或变相建立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C.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D.小额贷款公司
26.异议信息确实有误的,商业银行应当采取以下措施()。A.应当向征信服务中心报送更正信息
B.检查个人信用信息报送的程序
C.由当地人民银行进行处理
D.对后续报送的其他个人信用信息进行检查,发现错误的,应当重新报送
27.个人信贷交易信息是指商业银行提供的自然人在()等信用活动中形成的交易记录。
A.个人贷款
B.贷记卡
C.准贷记卡
D.担保
28.商业银行在办理()业务,可以向个人信用数据库查询个人信用报告。A.审核个人贷款申请的
B.审核个人贷记卡.准贷记卡申请的 C.审核个人作为担保人的
D.对已发放的个人信贷进行贷后风险管理的
E.受理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贷款申请或其作为担保人,需要查询其法定代表人及出资人信用状况的
29.()的个人有信用报告?
A.与银行发生信贷关系
B.开立了个人结算帐户 C.有出国留学经历
D.开立了炒股帐户
30.办理个人信贷业务借款人为少数民族姓名和外籍客户姓名时的录入规则是()。
A.少数民族客户无论身份证上姓名中有无分隔符,要求一律不填写分隔符 B.只填写姓名的前30个字节
C.外籍客户按护照上的登记姓名依次录入其英文拼写或发音,分隔符前后单词的首字母用大写,其余小写,同时将分隔符省略不填
D.少数民族客户身份证上姓名中有分隔符,要求一律不写分隔符
三、判断题(20道题,共20分)
31.商业银行在报送未激活的信用卡账户数据时,应报送因年费产生的逾期信息。()32.《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金融机构用户管理办法(暂行)》规定,各级用户管理员可以对下级普通用户进行停/启用操作。()
33.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所有用户均不能删除,只能对用户进行停用或启用的操作。()
34.贷款卡换发后卡号随之改变。()
35.《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所称的应收账款包括因票据或其他有价证券而产生的付款请求权。()
36.根据《应收账款质押登记操作规则》,质权人委托他人代为进行登记的,受托人在完成初始登记后,应当将登记证明编号和修改码告知质权人。()
37.办理异议登记的出质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不可以自行注销异议登记。()38.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由质权人或出质人办理。()
39.未按时还款的信息,即逾期记录,只要后来还清了借款,就不会在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记录。()
40.征信服务中心对处于异议处理期的信息,予以删除。()
41.商业银行审查个人贷款申请时,查询借款人及其配偶的个人信用报告,只需借款人的书面授权即可。()
42.对已发放的个人信贷进行贷后风险管理需查询客户个人信用报告的,需要取得被查询人的书面授权。()43.商业银行应当建立保证个人信用信息安全的管理制度,确保只有得到内部授权的人员才能接触个人信用报告。()
44.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为在工作中知悉的个人信用信息保密。()
45.根据《应收账款质押登记操作规则》,普通用户可以进行查询操作,常用户可以进行登记和查询操作。()
46.个人信用报告查询的书面授权可以通过在贷款、贷记卡、准贷记卡以及担保申请书中增加相应条款取得。()
47.《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商业银行管理员用户、数据上报用户和查询用户可以互相兼职。()
48.《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管理员用户不得查询个人信用信息。()
49.根据《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在登记期限届满前90日内,质权人可以申请展期。()50.根据《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以在注册为登记公示系统的用户后,查询应收账款质押登记信息。()
四、填空题(10道题,共20分)51.根据《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质权人凭()办理展期、变更登记、注销登记。52.根据《应收账款质押登记操作规则》,常用户应当在登记公示系统设置(管理员用户),以管理本机构的操作员。
53.根据《应收账款质押登记操作规则》,常用户的法定注册名称发生变更时,应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名称变更申请。
54.商业银行应当建立用户管理制度,明确管理员用户、数据上报用户和()的职责及操作规程。
55.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制定相关信用信息报送、查询、使用、()、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56.对因第3方原因造成的异议信息,异议申请人对有关异议信息可以附注101字以内的个人声明,()应当对个人声明的真实性负责。
57.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采用多级用户体系,用户分为各级()和()两种。
58.《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金融机构用户管理办法(暂行)》规定,各用户至少()更改一次自己的密码。59.被查询人的书面授权可以通过在()申请书中增加相应条款取得。
60.个人信用数据库为()提供信用报告查询服务。
五、简答题(2道题,共20分)
61.持有贷款卡的借款人有哪些情形,须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62.为什么不能说负面信息就是“不良记录”?
第三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企业信用管理暂行办法
海关总署第225号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企业信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企业进出口信用管理制度,保障贸易安全与便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及其它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海关注册登记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公示,企业信用状况的认定、管理等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海关根据企业信用状况将企业认定为认证企业、一般信用企业和失信企业,按照诚信守法便利,失信违法惩戒原则,分别适用相应的管理措施
第四条认证企业是中国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中国海关依法开展与其他国家或者地区海关的AEO互认,并给予互认AEO企业相关的通关便利措施。
第五条海关根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国际合作需要,与国家有关部门以及其他国家或者地区海关的AEO互认,推进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
第二章 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和公示
第六条
海关应当采集能够反映企业进出口信用状况的下列信息,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
1、企业在海关注册登记信息
2、企业进出口经营信息
3、AEO互认信息
4、企业在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的信息
5、其他与企业进出口相关的信息 第七条
海关应当在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公示企业下列信用信息:
1、企业在海关注册登记信息;
2、海关对企业信用状况的认定结果;
3、企业行政处罚信息;
4、其他应当公示的企业信息。
海关对企业行政处罚信息的公示期限为5年。海关应当公布企业信用信息的查询方式。第八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海关公示的企业信用信息不准确的,可以向海关提出异议,并提供相关资料或证明材料。海关应当自收到异议申请之日起20日内复核。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异议的理由成立的,海关应当采纳。
第三章 企业信用状况的认定标准和程序
第九条认证企业应当符合《海关认证企业标准》。
《海关认证企业标准》分一般认证企业标准和高级认证企业标准,由海关总署制定并对外公布。海关总署第225号令
第十条
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海关认定为失信企业:
1、又走私犯罪或者走私行为的;
2、非报关企业1年内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行为次数超过上报关单、进出境备案清单等相关单证总票数千分之一且被海关行政处罚金额超过10万元的违规行为2次以上的,或者被海关行政处罚金累计超过100万元的;
报关企业1年内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行为次数超过上报关单、进出境备案清单总票数万分之五的,或者被海关行政处罚金额累计超过10万元的;
3、拖欠应缴税款、应缴罚没款项的;
4、上一季度报关差错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报关差错率1倍以上的;
5、经过实地查看,确认企业登记的信息失实且无法与企业取得联系的;
6、被海关依法暂停从事报关业务的;
7、涉嫌走私、违反海关监管规定拒不配合海关进行调查的;
8、假借海关或者其他企业名义获取不当利益的
9、弄虚作假,伪造企业信用信息的;
10、其他海关认定为失信企业情形的 第十一条
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海关认定为一般信用企业:
A、首次注册登记的企业;
B、认证企业不再符合本办法第九条规定条件,且未发生本办法第十条所列情形的;
C、适用失信企业管理满一年,且未再发生本办法第十条所列情形的;
第十二条
企业向海关申请成为认证企业的,海关按照《海关认证企业标准》对企业实施认证。
海关或者申请企业可以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对企业进行认证;中介机构认证结果经海关认可的,可以作为认定企业信用状况的参考依据。
第十三条
海关应当自收到企业书面认证申请之日起90日内作出认证结论。特殊情形下,海关认证时限可以延长30日
第十四条
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海关应当终止认证:
1、发生涉嫌走私或者违反海关监管规定的行为被海关立案侦查或者调查的;
2、主动撤回认证申请的;
3、其他应当终止认证的情形。
第十五条
海关对企业信用状况的认定结果实施动态调整。海关对高级认证企业应当3年重新认证一次,对一般认证企业不定期重新认证。未通过认证的企业,不再适用认证企业管理,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成为认证企业;未通过高级认证但符合一般认证但符合一般认证企业标准的,适用一般认证企业管理。
适用失信企业管理满1年,且未再发生本办法第十条规定情形的,海关应当将其调整为一般信用企业管理。
失信企业被调整为一般信用企业满1年的,可以向海关申请成为认证企业 海关总署第225号令
第四章 管理原则和措施
第十六条
一般认证企业适用下列管理原则和措施:
1、较低进出口货物查验率
2、简化进出口货物单证审核
3、优先办理进出口货物通关手续
4、海关总署规定的其他管理原则和措施 第十七条
高级认证企业除适用一般认证企业管理原则和措施外,还适用下列管理措施:
1、在确定进出口货物的商品归类、海关估价、原产地或者办结其他海关手续前先行办理验放手续;
2、海关为企业设立协调员;
3、对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不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
4、AEO互认国家或者地区海关提供通关便利措施 第十八条
失信企业适用海关下列管理原则和措施:
1、较高进出口货物查验率
2、进出口货物单证重点审核
3、加工贸易等环节实施重点监管;
4、海关总署规定的其他管理原则和措施 第十九条
高级认证企业适用的管理措施优于一般认证企业。
因企业信用状况认定结果不一致导致适用的管理措施相抵触的,海关按照就低原则实施管理。
认证企业涉嫌走私被立案侦查或者调查的,海关暂停使用相应管理措施,按照一般信用企业进行管理。第二十条
企业名称或者海关注册编码发生变更的,海关对企业信用状况的认定结果和管理措施继续适用。
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以下原则作出调整:
1、企业发生存续分立,分立后的存续企业承继分立前企业的主要权利义务的,适用海关对分立前企业的信用状况认定结果和管理措施,其余的分立企业视为首次注册企业;
2、企业发生解散分立,分立企业视为首次注册企业
3、企业发生吸收合并,合并企业适用海关对合并后存续企业的喜用状况认定结果和管理措施;
4、企业发生新设合并,合并企业视为首次注册企业
第五章
第二十一条
作为企业信用状况认定依据的走私犯罪,以刑事判决书生效时间为准进行认定。作为企业信用状况认定依据的走私行为、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行为,以海关行政处海关总署第225号令
罚决定书作出时间为准进行认定。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量: “处罚金额”,指因发生违反海关监管规定的行为,被海关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者没收货物物品价值的金额之和。“拖欠应缴纳税款”,指自缴纳税款期限届满之日起超过3个月仍未缴纳进出口货物、物品应当缴纳的进出口关税、进出口环节海关代征税之和,包括经海关认定为违反海关监管规定,除给予处罚外,尚需缴纳的税款。“经认证的经营者(AEO)”,是指以任何一种方式参与货物国际流通,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条件以及《海关认证企业标准》并通过海关认证的企业。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与海关总署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2010年11月15日海关总署令第197号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四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企业信用管理暂行办法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企业信用管理暂行办
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企业进出口信用管理制度,保障贸易安全与便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海关注册登记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公示,企业信用状况的认定、管理等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海关根据企业信用状况将企业认定为认证企业、一般信用企业和失信企业,按照诚信守法便利、失信违法惩戒原则,分别适用相应的管理措施。第四条 认证企业是中国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中国海关依法开展与其他国家或者地区海关的AEO互认,并给予互认AEO企业相应通关便利措施。第五条 海关根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国际合作需要,与国家有关部门以及其他国家或者地区海关建立合作机制,推进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第二章 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和公示
第六条 海关应当采集能够反映企业进出口信用状况的下列信息,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
(一)企业在海关注册登记信息;
(二)企业进出口经营信息;
(三)AEO互认信息;
(四)企业在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的信息;
(五)其他与企业进出口相关的信息。
第七条 海关应当在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公示企业下列信用信息:
(一)企业在海关注册登记信息;
(二)海关对企业信用状况的认定结果;
(三)企业行政处罚信息;
(四)其他应当公示的企业信息。
海关对企业行政处罚信息的公示期限为5年。海关应当公布企业信用信息的查询方式。
第八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海关公示的企业信用信息不准确的,可以向海关提出异议,并提供相关资料或者证明材料。海关应当自收到异议申请之日起20日内复核。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异议的理由成立的,海关应当采纳。
第三章 企业信用状况的认定标准和程序
第九条 认证企业应当符合《海关认证企业标准》。
《海关认证企业标准》分为一般认证企业标准和高级认证企业标准,由海关总署制定并对外公布。
第十条 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海关认定为失信企业:
(一)有走私犯罪或者走私行为的;
(二)非报关企业1年内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行为次数超过上报关单、进出境备案清单等相关单证总票数千分之一且被海关行政处罚金额超过10万元的违规行为2次以上的,或者被海关行政处罚金额累计超过100万元的;
报关企业1年内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行为次数超过上报关单、进出境备案清单总票数万分之五的,或者被海关行政处罚金额累计超过10万元的;
(三)拖欠应缴税款、应缴罚没款项的;
(四)上一季度报关差错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报关差错率1倍以上的;
(五)经过实地查看,确认企业登记的信息失实且无法与企业取得联系的;
(六)被海关依法暂停从事报关业务的;
(七)涉嫌走私、违反海关监管规定拒不配合海关进行调查的;
(八)假借海关或者其他企业名义获取不当利益的;
(九)弄虚作假、伪造企业信用信息的;
(十)其他海关认定为失信企业的情形。
第十一条 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海关认定为一般信用企业:
(一)首次注册登记的企业;
(二)认证企业不再符合本办法第九条规定条件,且未发生本办法第十条所列情形的;
(三)适用失信企业管理满1年,且未再发生本办法第十条规定情形的。第十二条 企业向海关申请成为认证企业的,海关按照《海关认证企业标准》对企业实施认证。
海关或者申请企业可以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对企业进行认证;中介机构认证结果经海关认可的,可以作为认定企业信用状况的参考依据。第十三条 海关应当自收到企业书面认证申请之日起90日内作出认证结论。特殊情形下,海关认证时限可以延长30日。
第十四条 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海关应当终止认证:
(一)发生涉嫌走私或者违反海关监管规定的行为被海关立案侦查或者调查的;
(二)主动撤回认证申请的;
(三)其他应当终止认证的情形。
第十五条 海关对企业信用状况的认定结果实施动态调整。
海关对高级认证企业应当每3年重新认证一次,对一般认证企业不定期重新认证。未通过认证的企业,不再适用认证企业管理,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成为认证企业;未通过高级认证但符合一般认证企业标准的,适用一般认证企业管理。适用失信企业管理满1年,且未再发生本办法第十条规定情形的,海关应当将其调整为一般信用企业管理。
失信企业被调整为一般信用企业满1年的,可以向海关申请成为认证企业。第四章 管理原则和措施
第十六条 一般认证企业适用下列管理原则和措施:
(一)较低进出口货物查验率;
(二)简化进出口货物单证审核;
(三)优先办理进出口货物通关手续;
(四)海关总署规定的其他管理原则和措施。
第十七条 高级认证企业除适用一般认证企业管理原则和措施外,还适用下列管理措施:
(一)在确定进出口货物的商品归类、海关估价、原产地或者办结其他海关手续前先行办理验放手续;
(二)海关为企业设立协调员;
(三)对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不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
(四)AEO互认国家或者地区海关提供的通关便利措施。第十八条 失信企业适用海关下列管理原则和措施:
(一)较高进出口货物查验率;
(二)进出口货物单证重点审核;
(三)加工贸易等环节实施重点监管;
(四)海关总署规定的其他管理原则和措施。
第十九条 高级认证企业适用的管理措施优于一般认证企业。因企业信用状况认定结果不一致导致适用的管理措施相抵触的,海关按照就低原则实施管理。
认证企业涉嫌走私被立案侦查或者调查的,海关暂停适用相应管理措施,按照一般信用企业进行管理。
第二十条 企业名称或者海关注册编码发生变更的,海关对企业信用状况的认定结果和管理措施继续适用。
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以下原则作出调整:
(一)企业发生存续分立,分立后的存续企业承继分立前企业的主要权利义务的,适用海关对分立前企业的信用状况认定结果和管理措施,其余的分立企业视为首次注册企业;
(二)企业发生解散分立,分立企业视为首次注册企业;
(三)企业发生吸收合并,合并企业适用海关对合并后存续企业的信用状况认定结果和管理措施;
(四)企业发生新设合并,合并企业视为首次注册企业。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作为企业信用状况认定依据的走私犯罪,以刑事判决书生效时间为准进行认定。
作为企业信用状况认定依据的走私行为、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行为,以海关行政处罚决定书作出时间为准进行认定。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处罚金额”,指因发生违反海关监管规定的行为,被海关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者没收货物、物品价值的金额之和。
“拖欠应纳税款”,指自缴纳税款期限届满之日起超过3个月仍未缴纳进出口货物、物品应当缴纳的进出口关税、进出口环节海关代征税之和,包括经海关认定违反海关监管规定,除给予处罚外,尚需缴纳的税款。“拖欠应缴罚没款项”,指自海关行政处罚决定规定的期限届满之日起超过3个月仍未缴纳海关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和追缴走私货物、物品等值价款。“1年”,指连续的12个月。“”,指1个公历。“以上”“以下”,均包含本数。
“经认证的经营者(AEO)”,是指以任何一种方式参与货物国际流通,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条件及《海关认证企业标准》并通过海关认证的企业。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海关总署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2010年11月15日海关总署令第197号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五篇:江苏省企业信用管理贯标材料目录
信用管理贯标材料目录
一、企业贯标工作总结报告
二、企业信用管理内部评估报告
1、评估报告
2、打分表
三、江苏省信用管理贯标企业申报表
四、企业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3、税务登记证
4、组织机构代码证
5、贷款卡
6、企业章程及修正案
7、最近一次验资报告
8、近三年审计报告及调查日上月财务报表
9、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法定代表人及主要经营者的学历、职称、荣誉证书等。
五、信用管理方针和目标
六、企业信用管理的组织
1、企业组织架构图及信用管理部现场照片
2、信用管理部门职责
3、信用管理部门经费证明材料
4、信用管理部门人员名单
七、信用管理制度
1、信用管理岗位责任制度
2、信用档案管理制度
3、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4、客户授信管理制度
5、合同管理制度
6、商账管理制度
7、失信行为责任追究制度
8、企业负责人对以上制度发布实施的情况说明材料
八、信用信息系统
1、信用信息系统情况说明材料
2、信用信息系统内容照片
九、客户资信管理内容
1、客户资信管理材料情况说明
2、资信评估表
3、企业评级与评分对照表
4、评估指标评分表
十、信用档案管理
1、客户信用档案管理情况说明
十一、客户授信管理制度
十二、合同管理
1、合同管理情况说明
十三、商账管理制度
十四、社会责任履行(相关获奖及证书材料)
十五、内、外部评估和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