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优化民营中小企业参与公平竞争法制环境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优化民营中小企业参与公平竞争法制环境的调查与思考
吴家曦 高剑明 胡善根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的指导方针,这对于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优化中小企业参与公平竞争的法制环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最近,省中小企业局组织力量,先后深入杭州、温州、金华、衢州、湖州、台州等19个市、县(市、区),采取听取基层介绍、与企业座谈、到企业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个案分析等方法,就优化民营中小企业参与公平竞争的法制环境,维护民营中小企业合法权益,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扫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轨迹: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是赢得法律地位的推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来,我省以乡镇企业为主的民营中小企业不但发展迅猛,而且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越来越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量大面广,已成为扩大社会就业的主渠道。到2002年底,我省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达到107万家,涉及到纺织、化纤、机械、电子、医药等10多个行业门类,累计吸纳就业人员993.64万人,比上年增长6.9%,其中,近3年吸纳城乡就业人员125万人,平均每年增加40多万人,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是经济总量大,已成为全省工业经济的主要支柱。到2002年底,中小 1 企业工业产值比1997年翻了近一番,实现利润958亿元,税金538亿元,比1997年分别增长了1.27倍和1.22倍。工业增加值17005亿元,占全省工业经济增加值的比重,由1997年的80%上升到2002年的88.24%。工业产值超30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了20个。
三是统筹效益显著,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80年代以来,我省民营中小企业用于支农资金达到180多亿元,投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达到100多亿元。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8万多家,年创产值4330亿元,带动了农民致富。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25个,带动和连接农户68.8万户。2002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4940元,比2001年增长7.8%,其中来自非农产业收入占71.2%,来自民营中小企业的收入占51%。通过发展民营中小企业,已涌现一批经济强县、经济强镇和文明致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
四是块状经济明显,已成为展示我省新型工业化水平的主要“窗口”。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已形成了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基础设施配套、综合效益明显、带动辐射功能强的块状型工业园区。经10个省级部门联合考核命名的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134个省级乡镇工业专业区,集聚了14.3万多家民营中小企业,并创工业总产值3646亿元,出口交货值443亿元,实交税金71.36亿元,成为我省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展示我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浙江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轨迹表明,中小企业已经是我省乃至全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扩大社会就业,保持社会稳定,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正是由于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和在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 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引起了全国人大和省人大的重视。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终于在2002年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弥补了我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空缺,为各种所有制中小企业发展奠定了法律地位。同时也引起了省人大和省政府的关注,已将制定《浙江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列入了省人大立法计划。
二、综观民营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法制环境:“六大障碍”仍制约着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在调查中普遍反映,民营中小企业虽然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中小企业还面临着许多不公平、受歧视的问题,在市场竞争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还存在着六大障碍:
(一)融资贷款受歧视。这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第一难题。据对362家企业专项调查,有45.7%的企业认为制约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融资困难”,有66.4%的企业认为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很不容易,其中,50%的小企业反映贷款难、手续繁、归还期限短。与其雄居经济半壁江山的地位极不相称。除民营中小企业自身原因外,其重要原因:(1)一些银行将初创型的民营中小企业列为“慎贷”对象。尤其是小企业到银行贷款,环节多、门槛高、时间长,加之机器设备很难抵押,即使找到担保单位,银行也不愿和不敢给小企业贷款。因不能落实贷款抵押而发生拒贷的有32.3%;因不能落实贷款担保而拒贷的有23.8%。(2)银行怕担风险,由于银行实行贷款零风险和贷款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信贷员给中小企业放贷有后顾之忧。(3)缺少与中小企业发展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4)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如我省125家担保机构,独立承担担保风险的有85家,占68%,银行一般只承 3 担30%左右的风险。对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和控制机制也未建立,全省仅27家担保机构获得政府补偿,但补偿资金也十分有限。而美国联邦政府与全美700多家商业银行合作,为小企业提供了直接贷款、特别贷款、担保贷款等三种形式的贷款渠道,并授权小企业管理局可直接为小企业提供15万美元以内的贷款。
(二)发展用地无保障。目前,土地问题成了制约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目前,许多地方招商引资措施是越大的企业报批土地越容易,地价越低。如某市提出世界500强企业来投资,可以低价出让土地。投资5000万美元,土地价格4万元/亩,投资2000万美元,土地价格6万元/亩,而对民营中小企业不仅没有什么扶持优惠措施,而且审批企业发展用地非常难。有一个县的一家企业为了扩大生产,化了8年时间,求了有关政府部门几十次,花了大量精力,才争取到一块地。有一家企业因在当地征不到10亩地而被迫迁到上海。主要原因:(1)中小企业用地未被纳入法规。不管老的还是新的土地管理法,都强调了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用地和农村集体组织用地问题,而对民营中小企业经营用地问题只字未提,导致民营中小企业用地特别困难。(2)非生产性用地过多,挤占了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用地指标。许多地方反映,土地指标70%被房地产商占去了,3年都开发不完,真正用于工业用地的不到20%。(3)有的政府片面追求“以地生财”,认为“经营城市就是经营土地,经营土地就是经营房地产;城市竞争就是地价竞争”,随意“出让”、“批租”国有土地,有的甚至做起了买卖土地的“官市”,把推进城镇化与工业化对立起来。
(三)税收规定不合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 4 策,但民营中小企业难以享受到这些税收优惠规定。(1)小规模纳税人政策的设定阻碍了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现行税法将增值税纳税人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对两类纳税人采取不同的税收政策。而民营中小企业没有一般纳税人的资格,小规模纳税人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也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经营上需开具专用发票的,要到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并按“征收率”缴纳税款。这不但加重了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而且使占总纳税户80%甚至90%以上的小规模纳税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严重地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同时,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偏高、名义税负率与实际税负率脱节、起征点偏低等,在增值税政策上造成对小规模纳税人的歧视。(2)实行出口退税指标制度不合理。按国家政策规定,企业出口货物享受退税优惠,手续完备即可退税。但实际退税时间一般滞后一年左右。今年10月初,国家公布了出口退税新政策,这对不同类型的生产企业有着不同的影响。据了解,占我省出口比重很大的轻纺产品、日用小商品等产品的退税率由原来的17%下降到13%,下调4个百分点。这对中小型机电、纺织、服装产品企业将面临较为严重影响。有的企业老板说,小型纺织、服装企业现在出口的利润不到1%,若按减少4%的退税来算,企业的利润将为负数。(3)中小企业再投资缺乏税收政策动力。现行税法规定对属于个人股东分得并再投入公司(转增注册资本)的部分应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这对民营中小企业主或个人股东的扩大再投资起阻碍作用。(4)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不合理。表现在实行计税工资税前扣除办法,与国际(包括我国的“三资”企业)通行做法不符。如浙江为沿海发达地区,企业的人工成本相对较高。有的企业实行工人工作三班制,工人为多挣钱,5 自愿进行连续工作,年平均工资每人2万元。国家税务局原规定计税工资税前扣除额为每人每年7200元,1999年以后调整为9600元,均大大低于实际发放数,计税工资标准过低,而企业对员工的工资、薪金所得负有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除了要缴企业所得税外,还加上20%的个人所得税,这种承担双重税负的歧视性税收政策,不利于民营中小企业发展。
(四)市场准入限制多。现在尽管禁区已打破,个别垄断行业已有中小企业涉足,但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行业准入仍然禁区多、门槛高。一份调查显示,80多种社会行业中,允许国有资本进入的72种,允许外资进入的有62种,而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的只有41种。如电信、能源、保险、金融业仍不同程度地限制民营中小企业经营。有些领域虽然有条件地放开,但仍然门槛太高,民营中小企业只能望而却步。今年7月,国家有关部门对企业的外贸自营进出口权政策进行了新的调整,变审批制为登记制,门槛虽降,但仍要求企业的注册资本最低必须达到100万元,一些发展中的小规模民营中小企业实际上仍被拒之门外。
(五)扶持政策落差大。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往往把扶持的重点放在中小企业上,而我国则把扶持政策放在大企业、大集团上,致使中小企业一直处于“政策失落”的状态。据调查,有32.7%的民营中小企业认为,与大企业相比,在待遇上存在不平等现象;有42.5%的民营中小企业认为政策环境不够理想。近几年,各级政府虽然出台了一些扶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由于缺少地方性法规保障,不少政策文件往往是“扶国有企业”、“扶优扶强扶大”、“扶龙头骨干”,而对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不到位。即使有部 6 分资金扶持,也是“杯水车薪”。
(六)执法、服务不规范。(1)搭车收费和变相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许多中小企业气愤地反映:有的执法部门在年检年审之际,搭车收费和变相收费达30多项。有的部门利用年检年审的权力,强行要求企业交费培训,只要交了培训费,人不去也算参加了培训。(2)有的部门做表面文章。虽然现在审批项目削减了不少,但是上减下不减,有的利用中介机构变相审批,仍然环节不少,时间较长,收费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
民营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上述“六大障碍”,其核心问题在于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还没有享受到国民待遇。(1)有些政府部门在思想认识上,缺乏与WTO规则相衔接、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相适应的市场法制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平等竞争的经济,更是运用法律规范市场的法制经济。但是,市场经济发展至今,仍有一些政府部门对此缺乏深刻的认识,习惯于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眼光看待民营中小企业。(2)在立法体系上,缺乏中小企业参与公平竞争的配套性法规。《中小企业促进法》出台已经近一年半,但是对于《中小企业促进法》明确规定的内容,如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制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保护中小企业依法参与公平竞争与公平交易权利等法律规定,至今仍未出台,致使各级政府、部门有法难依。
三、排除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不公平障碍:必须摒弃形而上学的法制观念和不合时宜的做法
支持民营中小企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一件大事,也是统筹城乡经济 7 社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保证我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要排除制约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不公平障碍,必须依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和《中小企业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摒弃不合时宜的法制观念和做法,在立法上强化“国民待遇”原则,在执法上强化公平竞争原则,在护法上强化监督检查。
(一)强化“国民待遇”原则,树立保护中小企业依法参与公平竞争权利的法制观念。国民待遇原则,是WTO四大基本原则之一,作为国际法中公认的准则之一,已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之间实行公平竞争与公平交易的基本权利。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表明我国市场经济开始融入参与国际化平等竞争的大环境中。但是,目前民营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上述的“六大障碍”,与WTO规定的“国民待遇原则”不尽一致,在融资贷款、市场准入、土地使用、税收规定、扶持政策等方面,有悖于WTO规则的非歧视的国民待遇原则,也有悖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这不仅侵犯了民营中小企业参与公平竞争与公平交易的权利,而且制约了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依据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和《中小企业促进法》,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转变观念,强化“国民待遇”原则。打破我国计划经济时代所有制概念的束缚,将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中小企业纳入国家规定的中小企业标准;改变过去那种“公有制是高级所有制,私有制是低级所有制”的片面认识,摒弃所有制“唯成分论”,以生产力为标准,以“国民待遇”为原则,树立市场经济就是开放透明、公平竞争的法制经济观念,对企业不论大小和姓公姓私,均应按“国民待遇”原则一视同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的民营中小企业,不仅在政策 8 上要给予鼓励、支持和引导,而且在完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上要为民营中小企业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法制环境。
(二)强化公平竞争的法制思路,尽快制定与《中小企业促进法》相配套的法规、规章。《中小企业促进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与时俱进的要求,它从国家层面上对保护中小企业依法参与公平竞争与公平交易权利作了法律规定,特别是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市场准入难、技术创新难、政策环境不佳、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纳入了法治化的基本框架。这就需要地方人大和政府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使这部法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1)在立法目标上,应当依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和《中小企业促进法》及相关法律,针对我省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政策性、体制性“六大障碍”,确立在时空上国际化、地位上公平化、内容上系统化、操作上制度化、政府责任上服务化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制目标。(2)在立法体系上,省人大和省政府应当加快制定出台《浙江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以及《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设立和使用管理办法》、《浙江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浙江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条例》、《浙江省中小企业依法参与公平竞争保护条例》等等,构建起支持和促进我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保障制度。(3)在依法行政上,应当按照《行政许可法》、《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和国务院[2003]23号文件要求,清除和修订限制中小企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政策措施,消除体制性、政策性障碍;尽快设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和发展基金;放宽对中小企业市场准入条件,在投资融资、土地使用、税收规定、技术创新、对外贸易、获取信息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进一步理顺中小企业行政管理 9 机构,优化政府部门职能资源配置,健全和完善上下顺畅、精简高效的中小企业管理体制,切实转变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能,加大对中小企业指导力度和公益性、社会性服务力度。从而,为全省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保护其依法参与公平竞争、公平交易权利法制环境,改变目前有法难依的被动局面。
(三)强化执法监督,加大对中小企业依法参与公平竞争权利的保护力度。加强执法监督,是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重要原则,是扫除制约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六大障碍”,优化民营中小企业法制环境,保护其公平竞争权利的重要举措。因此,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和《行政许可法》规定,加强执法监督工作。一方面,要强化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从政府部门权利本位向中小企业权利本位和政府依法行政责任本位转变,实行依法行政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健全和完善民营中小企业申诉、检举制度,建立省、市、县三级举报投诉中心或维权服务中心,为全省中小企业构建起维权服务网络;每年由政府法制部门牵头组织对政府有关部门依法行政的情况进行检查,维护全省中小企业依法参与公平竞争权利。另一方面,各级人大要强化监督检查。各级人大应对各级政府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以及相配套的法规、规章工作情况列入人大年度执法监督检查计划;建立对政府、部门维护中小企业依法参与公平竞争权利的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分解执法责任,实行考核约束机制;经常深入民营中小企业,听取民营中小企业的反映,及时向政府提出维护其依法参与公平竞争权利的对策意见。通过人大执法监督,为民营中小企业撑起一把依法参与公平竞争与公平交易的“法律保护伞”,促进民营中小企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浙江省乡镇企业局 浙江省中小企业局
第二篇:关于中小企业的调查与思考
这几年,我县中小企业有了较快发展,已成为县域经济增长、财政增收、吸纳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但是也存在着总量少、规模小、实力弱、融资难、人才缺、科技含量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我县中小企业运行基本态势
1、经济总量稳步增长。截止到XX年6月,全县中小企业已达484家,同比增长46家,其中规模企业18家;1—6月份,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77577万元,同比增长7.6%,其中规模企业实现增加值68081万元,增长11.6%。
2、经营规模不断壮大。1—6月份,完成投资8.65亿元,在建的100万元以上项目54个,全县规模企业个数不断增加,据调查显示,我县除原有18家规模企业外,还有颍上红星金鑫铝制品有限公司、六十铺力佳鞋业有限公司、古城星海面粉厂、江店陈佩力精米厂、鲁口广惠粮油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企业可达到规模以上。
3、重点产业势头强劲。我县农产品资源丰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各乡镇积极引导,大力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涌现出半岗腾达农工贸易有限公司、管氏面制品公司、广惠粮油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江店陈佩力精米厂、古城星海面粉厂等一批骨干企业。其中,广惠粮油贸易有限责任公司XX年上半年就实现增加值560万元,同比增长38.3%,实现产值XX万元,同比增长42.2%;实现利税总额24万元,同比增长39.5%;实现销售收入XX万元,同比增长42.8%,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全县中小企业外贸出口形势继续看好,XX年1—6月份,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572万元,同比增长155.4%。由于农产品加工业的强劲发展,拉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产品增值、增效和农民增收。
4、企业贡献不断提高。1—6月份,全县中小企业上缴税金13993万元,同比增长9.4%;其中,规模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26563万元,增长8.2%,上缴税金13264万元,增长10.3%。
5、技术改造不断加快。今年以来,部分中小企业积极进行技术改造,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了产品档次和生产能力。如天健生物有限公司新上的三羟乙基芦丁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谢桥力源玻璃厂通过技改,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管氏面粉制品公司新上的日产面粉200吨和50吨挂面自动生产线,年产值可达1.5亿元。
6、就业空间不断拓宽。全县中小企业安排就业人员21366人,同比增加1833人,支付劳动报酬8246万元。对于转化城乡富余劳力,促进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顺,服务不够到位。长期以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行政职能被分割在多个部门,存在着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城乡分割、“多龙治水”、干预过多、服务不够的问题,有限的行政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有限的行政手段没有形成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合力,职能部门的指导服务难以全部到位,制约了全县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
2、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一是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力度不大。尽管金融业制定了一系列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法规和政策,但银行认为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复杂,信贷风险过大,直接获利较小,普遍存在对中小企业惜贷现象。二是企业自身条件欠缺。不少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比较混乱,企业的信誉度差,可供抵(质)押的资产很少,缺乏进行融资的基本条件,进一步加剧了融资的难度。
3、中小企业的自身素质普遍较差。大部分企业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和科学的决策,仅靠企业经理个人的思路决策,生产经营中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缺乏高素质的科技型、经营型人才。管理形式上以家族式为主,简单粗放,在产品研发、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企业的内部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4、中小企业质量效益不高,发展不协调。目前颍上县的中小企业中,大部分企业的设备、工艺落后,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效益不稳定。在全县产业总量构成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较大,农业大县的状况没有得到改观,加快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既迫切又艰巨。
5、规模小、产业链条短,集群优势不突出。缺乏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在同行业占主导地位的大型产业集群。不少企业产品雷同,专业化分工不明确,产品关联度低,没有真正形成众多企业相互分工合作的产业链条。
6、软硬件建设不配套。技术研发、产品检测、信息服务等支撑体系不健全,硬件建设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这些问题,务必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三、对策与建议
加快颍上县中小企业发展,关键是要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扎扎实实解决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应当着力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营造宽松环境,为中小企业搭建发展平台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浓厚舆论环境。要强化宣传,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大对《中小企业促进法》及县委、县政府促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意见》宣传力度,力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典型示范,加大对优秀企业家的表彰力度;要加强新闻监督,通过新闻媒体对违法违纪,有意为中小企业发展设置障碍、制造磨擦的执法执纪部门和以权谋私的执法人员给予通报批评,弘扬正气,打击歪风。
2、狠抓政策落实,营造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宽松政策环境。颍上县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基本完善,下一步要在抓落实上下功夫,特别是对优惠政策的落实。应由县委督查室、纠风办、中小企业发展局等部门组成工作组,对《意见》及相关部门的具体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认真解决相关政策落实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对操作性不强的政策再做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要形成督查制度,每季度督促检查一次,及时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3、坚持依法行政,营造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制环境。首先,要依法行政。这是纠正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吃拿卡要的关键。要严格规范相关部门的执法行为,特别是收费行为。应把各部门独立执法与联合执法相结合,通过建立联合执法制度,尽量做到联合执法。一方面减少了对中小企业的干扰,在部门之间形成了一种无形的监督。另一方面有利于通过“集体办公”的形式现场解决中小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需要多个部门协调才能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依法查处。建议由纠风办牵头,相关管理部门配合,建立违规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和中小企业对有关部门执法行为评议制度。对相关部门的违法违规和不落实《意见》的行为,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制的、行政的手段从严从重从快查处,并通过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曝光。第三,要依法维权。要加强对中小企业依法维权意识的教育,为中小企业建立一条依法维权通道,当他们的利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较快解决。纠风办要尽快建立中小企业投诉责任追究制度,公布维权电话,并及时将中小企业投诉的单位或个人违纪违规行为予以纠正解决,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第四,要依法经营。要加大对中小企业守法诚信经营的监督,特别是违法违规经营问题,如偷逃税款、证照不全、经营假冒伪劣商品、欺行霸市等等,要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尤其是加大对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消费品市场的监管,教育引导中小企业做到依法诚信经营。
(二)优化产业结构,为中小企业拓宽发展领域。从颍上县的资源优势和市场取向看,引导中小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小城镇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中小企业发展后劲。要通过出台新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参与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中来,引导中小企业投资兴办涉农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储藏业、营销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这样,既发展壮大了中小企业,又促进农民在产业化多环节中增收。
(三)创新经营机制,为中小企业经济增添发展活力。中小企业要想求生存,谋发展,必须引入新的理念和新的机制。要创新管理,依托资源优势,积极投入到农产品深加工中去,创新管理模式,强化企业管理,真正把特色产业及品牌做大、叫响,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创新机制,创新产权制度,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高效化。
(四)打破制约瓶颈,为中小企业提供发展后劲
1、建立人才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持。一方面积极引进人才。要不断强化人才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因素的认识,引导中小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从更宽广的区域、领域以提供更为优惠待遇的承诺,引进颍上县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这是目前解决紧缺的高素质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的最有效、最捷径的办法。在当前中小企业缺乏认识,不愿高薪聘请人才的情况下,可组建成立以“经营管理、科研开发、市场开拓”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专家咨询中心,结合颍上县实际,聘请相关专家定期为颍上县中小企业提供决策、科技、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引领颍上县中小企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另一方面要搞好人才培训。积极组织中小企业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利用各种方式全面提高经营者管理水平,提高全体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创新意识,同时建议采取财政给予一定补贴的形式组织和引导有发展前途的中小企业到有关大专院校接受定向培训。鼓励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身份、职务、工资等待遇不变的情况下,创办、领办中小企业。
2、建立融资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要在改善投资环境的基础上,加大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域外资金来投资兴业,同时,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作用,吸收民间资本和企业资金参与,增强信用担保能力,帮助解决小额度周转金借贷难的问题,从而降低金融部门的借贷门槛。不断扩大中小企业向社会的直接融资,拓宽融资渠道,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融资体系。
3、建立技术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要逐步建立起市场运作、政府扶持、覆盖全县的科技服务体系,鼓励科研机构和人员兴办一批技术服务机构,大力发展技术咨询、技术评估、技术信息等技术经纪业,向中小企业提供价格比较低廉的技术服务。同时,积极帮助、协调前景广阔的企业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开展技术合作,研发新产品,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健全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搞好发展保障。要采取民办官助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商会、企业协会等机构积极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经济的创业辅导、企业诊断、信息咨询、投资融资、产权交易、技术支持、人才引进、人员培训和法律咨询等服务。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科技人员职称评定、科技成果鉴定等方面的制度,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从业人员医疗、养老保险等制度,完善社会保障;要重视中小企业中的党、团、工会组织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第三篇:关于中小企业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中小企业的调查与思考
这几年,我县中小企业有了较快发展,已成为县域经济增长、财政增收、吸纳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但是也存在着总量少、规模小、实力弱、融资难、人才缺、科技含量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我县中小企业运行基本态势
1、经济总量稳步增长。截止到XX年6月,全县中小企业已达484家,同比增长46家,其中规模企业18家;1—6月份,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77577万元,同比增长7.6%,其中规模企业实现增加值68081万元,增长11.6%。
2、经营规模不断壮大。1—6月份,完成投资8.65亿元,在建的100万元以上项目54个,全县规模企业个数不断增加,据调查显示,我县除原有18家规模企业外,还有泰达竹制品有限公司、朝日国际有限公司、宝源纺织厂、金源纺织厂、大华玻纤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企业可达到规模以上。
3、重点产业势头强劲。我县农产品资源丰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各乡镇积极引导,大力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其中,大华玻纤有限责任公司XX年上半年就实现增加值560万元,同比增长38.3%,实现产值XX万元,同比增长42.2%;实现利税总额24万元,同比增长39.5%;实现销售收入XX万元,同比增长42.8%,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与业实现出口交货值572万元,同比增长155.4%。由于农产品加工业的强劲发展,拉动此同时,全县中小企业外贸出口形势继续看好,XX年1—6月份,规模工业企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产品增值、增效和农民增收。
4、企业贡献不断提高。1—6月份,全县中小企业上缴税金13993万元,同比增长9.4%;其中,规模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26563万元,增长8.2%,上缴税金13264万元,增长10.3%。
5、技术改造不断加快。今年以来,部分中小企业积极进行技术改造,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了产品档次和生产能力。
6、就业空间不断拓宽。全县中小企业安排就业人员21366人,同比增加1833人,支付劳动报酬8246万元。对于转化城乡富余劳力,促进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顺,服务不够到位。长期以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行政职能被分割在多个部门,存在着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城乡分割、“多龙治水”、干预过多、服务不够的问题,有限的行政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有限的行政手段没有形成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合力,职能部门的指导服务难以全部到位,制约了全县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
2、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一是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力度不大。尽管金融业制定了一系列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法规和政策,但银行认为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复杂,信贷风险过大,直接获利较小,普遍存在对中小企业惜贷现象。二是企业自身条件欠缺。不少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比较混乱,企业的信誉度差,可供抵(质)押的资产很少,缺乏进行融资的基本条件,进一步加剧了融资的难度。
3、中小企业的自身素质普遍较差。大部分企业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和科学的决策,仅靠企业经理个人的思路决策,生产经营中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缺乏高素质的科技型、经营型人才。管理形式上以家族式为主,简单粗放,在产品研发、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企业的内部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4、中小企业质量效益不高,发展不协调。目前颍上县的中小企业中,大部分企业的设备、工艺落后,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效益不稳定。在全县产业总量构成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较大,农业大县的状况没有得到改观,加快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既迫切又艰巨。
5、规模小、产业链条短,集群优势不突出。缺乏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在同行业占主导地位的大型产业集群。不少企业产品雷同,专业化分工不明确,产品关联度低,没有真正形成众多企业相互分工合作的产业链条。
6、软硬件建设不配套。技术研发、产品检测、信息服务等支撑体系不健全,硬件建设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这些问题,务必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三、对策与建议
加快颍上县中小企业发展,关键是要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扎扎实实解决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应当着力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营造宽松环境,为中小企业搭建发展平台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浓厚舆论环境。要强化宣传,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大对《中小企业促进法》及县委、县政府促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意见》宣传力度,力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典型示范,加大对优秀企业家的表彰力度;要加强新闻监督,通过新闻媒体对违法违纪,有意为中小企业发展设置障碍、制造磨擦的执法执纪部门和以权谋私的执法人员给予通报批评,弘扬正气,打击歪风。
2、狠抓政策落实,营造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宽松政策环境。颍上县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基本完善,下一步要在抓落实上下功夫,特别是对优惠政策的落实。应由县委督查室、纠风办、中小企业发展局等部门组成工作组,对《意见》及相关部门的具体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认真解决相关政策落实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对操作性不强的政策再做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要形成督查制度,每季度督促检查一次,及时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3、坚持依法行政,营造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制环境。首先,要依法行政。这是纠正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吃拿卡要的关键。要严格规范相关部门的执法行为,特别是收费行为。应把各部门独立执法与联合执法相结合,通过建立联合执法制度,尽量做到联合执法。一方面减少了对中小企业的干扰,在部门之间形成了一种无形的监督。另一方面有利于通过“集体办公”的形式现场解决中小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需要多个部门协调才能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依法查处。建议由纠风办牵头,相关管理部门配合,建立违规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和中小企业对有关部门执法行为评议制度。对相关部门的违法违规和不落实《意见》的行为,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制的、行政的手段从严从重从快查处,并通过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曝光。第三,要依法维权。要加强对中小企业依法维权意识的教育,为中小企业建立一条依法维权通道,当他们的利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较快解决。
纠风办要尽快建立中小企业投诉责任追究制度,公布维权电话,并及时将中小企业投诉的单位或个人违纪违规行为予以纠正解决,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第四,要依法经营。要加大对中小企业守法诚信经营的监督,特别是违法违规经营问题,如偷逃税款、证照不全、经营假冒伪劣商品、欺行霸市等等,要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尤其是加大对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消费品市场的监管,教育引导中小企业做到依法诚信经营。
3、中小企业的自身素质普遍较差。大部分企业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和科学的决策,仅靠企业经理个人的思路决策,生产经营中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缺乏高素质的科技型、经营型人才。管理形式上以家族式为主,简单粗放,在产品研发、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企业的内部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4、中小企业质量效益不高,发展不协调。目前颍上县的中小企业中,大部分企业的设备、工艺落后,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效益不稳定。在全县产业总量构成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较大,农业大县的状况没有得到改观,加快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既迫切又艰巨。
5、规模小、产业链条短,集群优势不突出。缺乏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在同行业占主导地位的大型产业集群。不少企业产品雷同,专业化分工不明确,产品关联度低,没有真正形成众多企业相互分工合作的产业链条。
6、软硬件建设不配套。技术研发、产品检测、信息服务等支撑体系不健全,硬件建设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这些问题,务必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第四篇:民营企业家参政议政调查与思考
关于我区民营企业家
参与决策、参政议政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民营企业家队伍应运而生,一批民营企业家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弄潮儿,随着民营企业家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和阶层队伍的不断扩大,民营企业家已发展成为社会机构中具有相对独立的社会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要求的社会阶层。同时中国的政治环境也日趋理性和健康,民营企业家通过参与决策、参政议政的途径,寻求政治上的理性回归。
中国在现行的政治体制下,提供给民营企业家参与政治的渠道并不多,人大、政协是成为民营企业家参与决策、参政议政的主要平台,担任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是目前民营企业家参与政治最重要、最规范的方式。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区民营经济发展迅猛,民营经济成为最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一批有实力、能力强、素质好、有影响、有潜能,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民营企业家涌现出来。我区的民营企业家在本界省、市、区人大和政协中的人数较多,在参与决策、参政议政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本文是在对我区民营企业家参与决策、参政议政情况调查的基础上,作了粗浅的思考,现将有关问题分析如下:
一、我区民营企业家参与决策、参政议政的现状和特点
广义的民营企业家是指各种民营企业的经营者,狭义的民营企业 1
家是指企业经营者与企业主当中的佼佼者,由于民营企业经营者、企业主与企业家之间的界限很难定量区别,所以本文所指的民营企业家是广义上的民营企业家。
在本届省、市、区人大、政协中,我区民营企业家中有95人担任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其中人大代表47人,政协委员48人,人大常委2人,政协常委5人。其中省人大代表1人,市人大代表10人,省政协委员3人,市政协委员9人。从这95名代表人士当中,中共党员39名,占41%,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56名,占59%;平均年龄41岁,30岁以下的3人,占3.1%,31-40岁的50人,占52.6 %,41-50岁的25人,占26.3 %,51-60岁的17人,占17.9 %;文化结构为:研究生学历的2人,占 2.1 %,大学学历的6人,占
6.3%,大专学历的35人,占 36.8 %,中专学历的7人,占7.4 %,高中学历的23人,占24.2 %,初中学历的22人,占23.2 %。
这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着明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是自豪感强,影响力大。对民营企业家来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是一种政治名份,意味着在参与决策参、政议政方面拥有比其他人更多的发言权,他们深知被推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是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对他们的一种充分肯定,对其所在企业也是一种无形资产,因而,对能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着非常强烈的光荣感。二是对经济运行规则比较熟悉,对经济方面的提案(议案和批评、意见)建议有较强的针对性。他们中绝大部分是企业的法人代表,而另一些则是经济建设的一线人物。因而,他们对经济建设尤其是企业运作特
别熟悉和了解。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民营企业家代表、委员提出提案、议案(批评、意见、建议)38件,内容涉及企业用电、用地、中小企业融资、企业安全生产、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工业功能区块用地规划等。这些议案、提案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使决策层及时把握我区的经济脉博和企业发展动态。
二、民营企业家参与决策、参政议政的局限性
当前,从总体上说,民营企业家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参与决策、参政议政水平不断提高,作用发挥也越来越好,但与日益推进的民主政治进程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代表、委员意识”淡薄。少数代表、委员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认识还不足,对法律赋予的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认识不足、对政协委员职责认识模糊。部分人把代表、委员资格当作是“荣誉称号”、“政治待遇”,而没有看作是一种责任,缺乏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责任感,在大会闭会期间,知情知政、反映社情民意的意识不强,一些代表、委员受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制约,参政议政心有余而力不足,调研视察时,不能很好地发现问题。撰写的议案提案和反映的社情民意,往往是准备不够充分,有些是在人大、政协会议期间临时撰写,有些是针对自己企业所遇到的具体事件提出意见,这仅仅是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很少能代表一个阶层的政治需求。
二是精力难以集中。民营企业家中的代表、委员,大部分是企业的法人代表,而且所在的企业规模都较大,自身业务繁忙,由于受这
样客观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在大会闭会期间,难以安下心来参与人大、政协组织的视察调研活动,甚至连常委会会议,在时间上也难以保证。这在客观上使代表履职和委员参政议政受到一定影响。
三、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家参决策、参政议政能力的几点思考 随着民营企业家阶层整体素质的逐步提高,政治上越来越趋于成熟,参与时代的发展成为他们一项基本需求。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些代表、委员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他们参与决策、参政议政的能力,值得我们思考: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要把增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放在工作的首位。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的会议,办培训班,组织他们学习,引导他们提高两个认识:一是正确认识当一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单纯是一种荣誉安排,更重要的是要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提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认真履行代表、委员职责,当好代表、当好委员;二是正确认识在人大、政协的参与决策、参政议政是具有高规格、高层次的政治活动的特点。要努力提高自身参与决策、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民营企业家也要象其他代表、委员一样,要善于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深入做好调研工作。人大代表在履行法律赋予的职权时,应以点带面,从局部看到全面,多关注全局的发展情况,多提一些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全局性的建议,使所提的建议能为更多的群众带来利益,达到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共同实现的目的。政协委员要认真把握参政议政的基本点,发挥优势、坦诚建言,力争做到参政参到点子上,议政议出水平来。
二要把好素质关。在推荐安排民营企业家代表、委员时,不仅要考察他们在企业的效益、现状、贡献及其本界别本区域的代表性,同时还应考虑到他们的综合素质,应综合考虑他们的思想品德素质、法律意识素质、参政议政能力素质、社会活动能力素质、阅读书写和语言表达能力素质。
三要引导他们处理好本职工作与代表职务的关系。要通过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是代表自己的企业,更不是代表个人,而是代表民营经济这个阶层。帮助他们正确把握参与人大、政协活动与处理自身业务的关系,自己所在企业的利益与整个界层利益的关系。让他们能够做个有心人,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收集同行们的意见、留心同行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困难和问题,便于在人大、政协活动中反映出来,并带动、影响同行和群众,并推动政府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民营企业家作为新生的社会阶层,在党的十六大以后,更多的人登上政治舞台,他们从民间参与到政治参与,这是他们社会参与升级的重要步骤,他们的政治参与,将会对我们的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五篇:如皋市中小企业的调查与思考
如皋市中小企业的调查与思考
一、成绩和做法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如皋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国家、省和市“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以全年工业经济总体思路为主线,以推动新型工业化为主要目标,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在2010年全市规模企业总数1200家,工业产值1550亿元的基础上,2011年上半年,全市全部工业应税销售完成307.27亿元,完成计划的38.41%,增幅18.76%,总量列南通五县市第一名;规模工业应税销售完成251.63亿元,完成计划的40.59%。
1、全面把握全市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和微观企业运行数据。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经济调查研究,全面把握经济发展趋势,掌握第一手工业运行数据,密切监测中小企业运行情况,通过月度、季度及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根据中小企业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及时提出科学发展指导意见。
2、努力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服务中小企业微观市场。根据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做好市场跟踪调研,根据微观经济市场信息变化,做好市场预测,形成“限电对我市工业运行的影响”、“加息对我市工业运行的影响”、“棉花等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等分析和信息材料,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3、建立多部门正常联动机制,为中小企业排忧解难。一是政府部门联动。通过搭建“千人联千企”、“百家企业信息”、“目标千百亿企业培育活动”等平台,实行“年计划、季分解、月调控”办法,正常“月公布、月点评、季表彰”,开展“一季度开门红,二季度过半争先,三季度百日大决战、四季度年终目标冲刺”等活动,为推动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推波助澜。二是加强银企合作,帮助企业化解融资难题。组织年销售5000万元以上企业以及投资规模亿元以上项目参与南通市“千企千亿”银企授信活动,帮助企业化解要素矛盾,缓解融资困难;组织中小企业参加南通市企业发展、银企授信工作推进会,为企业争取到一定授信额度;组织中小企业参加南通市船舶及新能源产银企对接会,为优秀企业进行专题信息发布。
二、问题与困难
2011年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趋紧、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等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的一年,中小企业的困难与国际国内的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密不可分。在国际方面,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不仅危机源头美国尚未摆脱次贷危机的困境,去年爆发的欧洲债务危机近期愈演愈烈,日本自泡沫经济破灭以来20多年经济不增长,加之地
震、核辐射影响更是雪上加霜,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净出口对国内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下降。国内方面,国内经济增长下滑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严重障碍。由于调结构、产业转型升级、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拉闸限电等多重因素,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中小企业投资机会减少,投资风险增大,出现更多的问题困难尚处于开始阶段,后续的不利影响仍将延续。目前中小企业有三大难题:
第一,前所未有的融资难是中小企业的最大难题。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纷纷实行前所未有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发展,给全球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通胀压力。国际能源大宗原材料价格与消费品价格大幅上涨,直接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处于低端低技术含量的中小企业难以通过产品销售价格的同步提高进行消化。通胀压力导致国家货币信贷紧缩,企业占用资金比原先增多,企业资金更为紧张,特别会使处于融资劣势的中小企业贷款相对较难、资金链绷得更紧。一是融资成本高,一般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接近甚至超过基准利率的2倍,借高利贷更是数倍。二是融资渠道不足。普遍缺乏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地方资本市场和区域性金融体系尚未建立,产权交易市场还不成熟,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处于试点阶段,都使得融资渠道明显不足。三是融资体系不全,特别是担保体系建设滞后。地方政府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力度不大或作用发挥不佳;商业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积极性不高,管理混乱,融资担保能力不强。中小企业抵质押确权、评估存在一定难度,形成企业贷款需求与抵质押不足之间的矛盾,影响了中小企业融资。
第二,愈演愈烈的用工荒是中小企业的制约瓶颈。
由于国内外形势影响,招工难已经不是一个罕见现象,中小企业用工问题十分突出,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用工荒考验劳动密集型企业,我市制造业特别是纺织服装、食品、造船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转型步伐受限。90后农民工宁愿在城市富余,不愿在农村就业;宁愿在服务业拿低工资、不愿意在制造业挣加班费。加之中小企业面临订单量减少、订单波动加剧、短单小单比例持续上升的困难局面,面对“订单荒”和“用工荒”的反常叠加,企业不敢养人,也养不住人,缺工成了常态,有些企业用工已经开始出现“高龄化”需求。如皋市中小企业用工缺口很大,船泊、服装企业长年处于招工状态,面临淡旺季都缺人的窘境。第三,全方位高成本成为掌控中小企业的生死命脉。
目前中小企业已全面进入“高成本时代”。原材料价格上涨是当前企业高成本的首位原因,直接加大了企业的原料成本;用工荒加大了企业人力成本;土地资源的日趋紧张,中小企业很难拿到土地指标,资源要素制约也加大了中小企业成本;在“三荒”(钱荒、电荒、用工荒)、“三高(高物价、高税负、高成本)”影响下,不少企业陷入生存困境,部分企业事实上
已经处于“假倒闭、真停摆”状态。如皋中小企业目前“生存危机”最为突出是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下,员工200人以下的规模以下的企业,尤以四类企业生存压力巨大:其一,“原材料依赖型企业”。因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纷纷涨价造成的中小企业资金紧张,如五金、棉纺、家具等行业原材料库存不足,难以扩大生产。其二,“传统低利润制造企业”,因劳动力、民间融资成本上升,普遍生存之难,使原本就微薄的利润趋零。其三,“需求萎缩产能过剩企业”,如船舶配套行业,因国际经济不景气,订单萎缩或弃单,长期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利润填不满高利贷的“坑”,最终走上绝境。其四,环保不合格产能落后企业,如水泥、部分化工等行业污染严重,无钱治理改善,无力升级换代,在夹缝中艰难维持生存。
三、生存发展之路
企业如何走出困境,解决融资难、用工荒、高成本等突出问题,本人认为要从以下方面加以解决。
1、完善市场用工机制,改善企业用工环境
政府要完善市场用工机制,为企业搭建用工平台,改善用工外部环境。一是放大人才市场效应,将原有的人力市场扩大规模,增多次数,增长时间,加快节奏,或根据时间、根据用工性质、用工季节,定期不定期组织大中小各类招聘会。二是建立公共人才信息网,及时更新企业需求,随时发布企业用工信息,畅通企业与人才沟通桥梁。三是建立企业用工备案制度,对各类企业工种熟悉了解,及时统计掌握企业用工动态,主动提供人才信息服务。四是监督企业规范用工,建立劳动用工信用档案,缴纳企业职工保险,改善部分企业随意解除用工合同的现象,优化企业用工环境。五是探索政府培育企业人才制度,采取集中培训或经费直接补贴到企业的做法,分层分类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技术工人、普通职工开展培训业务服务,提高职工素质。六是制定各类相应的人才使用制度,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引进、使用高层次人才和高级技工的办法,帮助解决他们住房、就医、子女就学等难题。
企业要善于借助用工平台,为人才提供发展空间,提高企业内部引力。一要及时通过各种形式发布用人信息,通过网络、人力市场搜罗所需人才;二要充分利用政府用人平台牵线搭桥,寻求相应政府部门支持,如如皋市政府的“千人联千企”等,单位责任挂钩企业服务,三要建立企业人才发展规划,为人才的长期发展提供未来空间,实现人才自我价值,留住人才不致外流;四要完善职工社会保险制度,规范企业用工行为,改善工作环境,提高职工收入,增强企业就业吸引力;五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加职工认同感、自豪感、归属感,和谐人文环境,温馨企业家园,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化解企业融资难
政府要进一步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特别是要针对企业融资难问题,政府要关心中小企业,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大专项项目支持,协调企业与金融部门的关系,搭建企业与金融部门的桥梁,加强他们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畅通从政府到民间快速、有效、便捷的通道。
中小企业要主动创造条件争取金融部门支持,特别是对企业本身发展各阶段的资金需求要心中有数,以便及早选择、设法争取相关金融机构的帮助,尽量不要临时乱了阵脚,必要的应急预案还要制定,建立多种可行渠道。
金融机构要主动关心中小企业的资金要求,要多部门、多方法、多管齐下,针对不同中小企业采取不同的服务计划,同时发力,为中小企业提供最佳服务。一是拓宽融资渠道,争取形成小额贷款地方金融市场创新,探索股权投资、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试点、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等金融创新举措;二是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对中小企业采取适合、有效的担保服务;三是改善金融服务态度。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逐步提高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的规模和比重;四是加强金融执法力度,加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打击骗贷等非法行为,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3、改善企业生存环境,减少企业成本
减免企业各种税费。近年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和关心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央和省级部门统一部署开展相关政策检查督促专项行动,确保已有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贯彻落实,并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充实有关政策,深化细化工作措施,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增强企业服务功能,减免企业各种税费,给予各种税收优惠,特别是对小微企业出台了不少扶持措施,严禁加重企业负担,禁止对企业实行乱摊派,营造中小企业发展良好的外部环境。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用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实施产业集聚工程,培育一批重点示范产业集群。加强信息共享、人才通用、资源集聚,从信息、人才、资源、交通、服务各方面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打造市场拓展服务平台,打造信息服务平台,有效减少企业成本。如如皋以熔盛重工为龙头的长青沙船泊基地,集聚了一批中小型船泊企业,规模优势十分明显。
解决中小企业用地困难,为企业提供足够发展空间。政府在保证农用耕地面积的基础上,通过土地整理,集约使用工业用地,发展工业园区、盘活建设用地,解决历史遗留,提高土地利用率,为中小企业发展赢得一席之地。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用工荒和高成本,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顺势淘汰落后产能、扶持优质产业,实现转型升级需要有保有压,需要注意政策的连贯性、稳定性,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处境下,脆弱的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不仅是经济问题,同时也关系到就业问题和社会稳定,中小企业兴,经济发展宽;中小企业忙,百姓口袋富;中小企业好,社会和谐稳。(如皋市委党校课题组 成员:施国华 陈建国 沈薇 卢玉梅 石海波 张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