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推动物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关于推动物流业信用体系建设
试点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系列改革性文件和《社会信用信息管理条例》,进一步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优化物流业发展环境,更好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现就物流业建设社会信用体系试点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目标
建立健全物流业信用体系,有效约束和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营造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促进物流业加快转型升级,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提升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二、工作任务
(一)完成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和归档管理。对物流企业进行信息采集和归档管理,及时、准确地记录各类物流企业的基础信息和信用记录。同时,鼓励社会信用服务机构、物流协会结合物流业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信用记录建设,逐步形成覆盖物流业所有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者的信用信息档案。
(二)积极推动信用记录应用。在履职过程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通过宣传、教育、培训、辅导等方式,不断强化信用风险防范意识,针对运输、仓储、代理等不同行业和不同运输方式分别制订信用考核标准,逐步建立行业管理部门和社会信用评价机构相结合,具有监督、申诉和复核机制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根据信用评价结果的差别,对物流行业实行分类监管,有效建立警示企业预警机制、失信企业惩戒机制和严重失信企业淘汰机制,对守信企业实行“绿色通道”,将失信企业列为日常监督、重点监测或抽查的重点,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降低事中事后监管成本。
(三)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运用媒体加大对守信行为的宣传力度,提高守信企业的市场信誉。将企业信用作为重要考量因素,对诚实守信者在资质审核、资金支持、物流企业分类评估、行业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和支持。物流协会要制订行业自律规则,对严重失信的协会会员进行业内通报、谴责或剥夺会员资格,形成行业性惩戒。完善失信信息记录、信用报告和披露制度,对严重和多次失信的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予以披露和曝光,使失信者在市场交易中受到制约,降低市场竞争力,发挥好市场惩戒的作用。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诚信宣传。要结合自身工作职责,采取进企业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做好政策法规的宣传工作,结合各行业诚信创建活动,宣传和树立社会诚信典范,努力建设良好氛围。
(二)强化督办落实。定期对企业信用情况开展跟踪督查,对有关政策落实不力的企业,采取下达督查通知书、约谈、挂牌督办等方式,推进工作落实。及时总结工作情况,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确保各项措施落地。
2017年5月22日
第二篇: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整体部署,科学谋划、积极稳妥地推进淄博市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我市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加强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推进社会组织信息公开机制,建立社会组织规范运作、诚信执业、公平竞争、奖励惩戒和自律保障机制,推动社会组织的诚信自律水平明显提高,加快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发挥社会组织在构建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二、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明确思路和目标。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明确阶段性任务和实施步骤,有序推进、逐步完善全省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基本框架。
(二)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合行动,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立法执法、资源整合、需求培育、示范带动、宣传教育等方面的推动作用,加快建设社会组织公共征信系统。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领导 小组牵头单位负责协调,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共同推进全省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
(三)条块结合、共建共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信息采集、共享、安全等基础性问题。按照统一的信息技术和技术规范,推进全省各级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和社会组织加强对信用信息的采集、整合应用和管理。通过共建共享方式,建设公共联合征信系统,打破“条块分割”的不良局面,实现行业和部门间信用信息的互通共享。建立统一查询平台,提高信用信息的公开和应用水平。
(四)先行先试,注重实效。共同推进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机制创新,积极探索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强化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和行业自律监管体系建设的有效对接,促进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的广泛应用和公开透明,提高社会组公信力,扩大社会监管渠道。促进社会组织信用服务能力建设,增强行业自律约束力。推动信用服务类社会组织发展壮大,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使诚实守信者得到保护、作假失信者受到惩戒,有效改善社会信用环境。
(五)有序开放、确保安全。在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在行业自律的范畴内,依照社会组织法规和章程实施,依法公开社会组织登记管理部门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社会组织成员单位和个人信用信息。利用先进可靠的信息技术,加强信用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注意灾害备份,确保信用信息安全无患。
(六)积极稳妥,分步实施。确定工作思路,明确社会组织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具体措施和各阶段的各项工作,加强分类指导,进行分步实施,积极稳妥推进。
三、主要任务
(一)推动社会组织日常规范化运作,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1.建立社会组织信用法规制度。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结合我市社会组织实际,以社会组织信用信息记录和整合、共享和披露、信用监督和奖惩、信用服务市场培育和监管等关键环节为重点,加快制定或修订规范信用活动和信用服务市场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全省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和运行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2.强化社会组织规范化评估。按照《淄博市社会组织评估指标》,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每年选取我市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社会组织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和评判,促进社会组织规范组织行为,强化自律意识,提升综合能力,塑造社会责任感;通过精心打造一批示范性社会组织,激发和调动其他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探索社会组织信用奖惩机制,引导社会组织建立健全信用体系。
1.建立守信激励机制。对于诚信社会组织,在检查、等级评估、职能转移、购买服务等事项中,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和重点支持等激励政策,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
2.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对于失信社会组织,下达责令整改通知,进行网上公示,采取限制参与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降低评估等级等措施,加大惩戒和震慑力度。
(三)开展社会组织诚信自律活动,塑造社会组织品牌服务效应。
1.加强诚信宣传教育。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普及信用文化和知识。加强诚信宣传,褒扬诚实守信先进典型,揭露作假失信行为。注重文化引领,推进诚信文化建设,弘扬中华优秀诚信文化的新时期广东精神,在全社会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2.加强督查评估考核。制定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实施办法和评估评分标准,组建社会组织评估“专家库”,着力加强等级评估成果的综合运用,进一步强化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信用,对业务活动开展不经常,管理不规范,社会信用度较差的社会组织依法及时注销。将社会组织成立、变更、注销的审批条件、办事流程、时限和提交的材料以及承办人员、咨询电话等事项,通过政务服务中心窗口、社会组织QQ群、微信群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3.推进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认真落实民政部《2021-2023年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方案》,培育我市基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开展社会组织民生服务项目,并制定考核评估验收标准,重点引导支持公益慈善类、生活服务类、邻里互助、专业调处类、治保维稳类等社会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更好发挥作用。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是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区县、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统筹安排人力、物力,协调解决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收集、整理和报送相关情况和材料,研究提出解决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按照本方案的要求,落实好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强化分工合作,注重协调配合。市社会组织信用建设领导小组与各区县、各单位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共同推进的合力。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加强政策上的协调,行动上的协同,对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要及时沟通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序推进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
(三)强化工作指导,抓好责任落实。各区县、各单位要加强对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建立健全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督查和工作考核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明确工作任务和重点,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全面掌握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确保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四)加强舆论宣传,总结推广经验。各区县、各单位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利用网络、简报、专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及时报道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区县、各单位好的做法,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
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推动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内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内江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12年 度工作计划的通知》(内府办发
[2012]58号)精神,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度框架,推动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现就加强全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以下方案。
一、工作任务目标:
在上级部门要求的时间内,以建设“诚信永福”为目标,实现各部门、信用信息共享,既满足政府公共管理需要,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又服务于社会信用需求,提高企业和个人诚实守信意识,建成覆盖全乡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社会信用体系总体框架和运行机制,更快更好的促进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二、主要内容
加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四大信用主体建设,初步形成乡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
(一)权力推进信用政府建设。这种从决策、执行、监督、服务、政务等方面,加强政府信用建设,逐步形成政府信用体系,树立政府信用形象,加快职能转变,提高政府公信度,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创建现代化诚信服务型政府。
(二)积极开展个人信用建设。建立健全个人信用信息数据采集、披露、评估、使用、保护、监管等方面内容的个人信用制度,逐步完善个人信用管理。支持征信机构遵照相关的征信法规征集个人信用信息,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数据库,并运用科学、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工个人信用评估产品。促进个人信用交易较快发展,消费信贷合理投放,充分发挥此类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三、工作措施及内容
(一)为加强对全乡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乡政府成立由副乡长担任领导的永福乡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小组,负责对全乡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农户评价工作。
1、以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为核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靠经济发展,而农村信用工程主要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展以评定信用农户为基础,信用村为支撑,信用乡为目标的创建活动。
2、推进创建信用村,对信用村基本条件进行会议讨论,村支两委在信用村建设工作中要起到带头作用,积极主动协助宣传与倡导讲信用、守信用的社会风尚。并创建信用村工作小组,有规划,有具体办法措施的实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第四篇:关于我国物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我国物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发布日期:2014-12-25
发改运行[2014]26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经信委(工信委)、交通运输厅(局)、商务厅(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邮政管理局,各地区铁路监督管理局,民航各地区管理局:
物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市场在物流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强化市场监管的重要基础。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高我国物流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物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近些年,我国物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组织化程度依然较低,市场主体“小、散、乱”现象较为突出,部分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违法违规违约现象时有发生,破坏了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影响了物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社会对物流业诚信的认可度总体偏低。建立健全物流业信用体系,可以有效约束和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营造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物流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促进物流业加快转型升级;对于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提升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物流信用服务机构培育和监管
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信用服务机构的培育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形成一批功能互补、规范经营、公平竞争、公正独立的物流信用服务机构。大力引导物流信用服务机构加强自身信用建设,强化内部控制和约束机制建设,明确行为准则和服务规范,坚持公正性和独立性,提升自身公信力。要切实加强物流信用服务机构监管,建立严格的准入与退出机制,制订监管办法,明确监管责任,加强规范管理。
三、推进信用记录建设和共享 大力推进信用记录建设。运输、公安、商务、工商、海关、质检、税务等相关部门要健全信用信息采集机制,在本部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及时、准确地记录各类物流企业的基础信息和信用记录,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向社会信用服务机构有序开放。同时,鼓励社会信用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结合物流业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信用记录建设,逐步形成覆盖物流业所有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者的信用信息档案。
推动信用信息的整合共享。各地区要对本地区各相关部门的物流信用信息进行整合,建立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按照共享目录和统一标准,及时交换共享,形成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依托国家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逐步实现全国物流信用信息的互通和共享,消除“信息孤岛”,确保信用信息及时、全面、准确、详实、安全,使物流企业的信用状况透明、可核查,让守信行为得到褒扬,让失信行为无处藏身。信用记录依法应当向社会公开的,要及时公开,并为社会查询提供便利。
四、积极推动信用记录应用
推动物流业信用记录在全社会的广泛应用。积极支持信用服务机构根据物流业特点,对物流信用信息进行深度开发,创新信用产品,满足市场多层次、多样化和专业化的物流信用服务需求。物流相关政府部门要带头在履职过程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同时,要采取措施,引导市场和社会广泛应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通过宣传、教育、培训、辅导等方式,不断强化信用风险防范意识,逐步形成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习惯和机制。
利用信用记录建立企业分类监管制度。针对运输、仓储、代理等不同行业和不同运输方式分别制订信用考核标准,逐步建立行业管理部门和社会信用评价机构相结合,具有监督、申诉和复核机制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根据信用评价结果的差别,对物流行业实行分类监管,有效建立警示企业预警机制、失信企业惩戒机制和严重失信企业淘汰机制,对守信企业实行“绿色通道”,将失信企业列为日常监督、重点监测或抽查的重点,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降低事中事后监管成本。
五、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加强对守信物流企业的激励。运用媒体加大对守信行为的宣传力度,提高守信企业的市场信誉。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在市场监管和行业服务过程中,将企业信用作为重要考量因素,对诚实守信者在资质审核、资金支持、物流企业分类评估、行业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和支持,政府采购要优先购买诚信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建立多种类型互为补充的惩戒机制。推动形成司法性、行政性、行业性、市场性惩戒,对违规失信的物流企业及个体经营者,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主体的惩戒方式,实施联合惩戒,提高失信成本,使其“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强化司法性、行政性惩戒,加强执法部门之间的协调和信息共享,建立联合惩戒方式,对违规失信企业,依法在行政许可、项目核准、信贷投放等方面予以惩戒,将严重失信主体列入行业“黑名单”,直至取消经营资质,吊销营业执照。物流行业组织要制订行业自律规则,对严重失信的行业会员进行业内通报、谴责或剥夺会员资格,形成行业性惩戒。完善失信信息记录、信用报告和披露制度,对严重和多次失信的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予以披露和曝光,使失信者在市场交易中受到制约,降低市场竞争力,发挥好市场惩戒的作用。
六、建立完善物流信用法律法规和标准
大力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修订,使物流信用信息采集、查询、披露、应用、共享、信息安全和主体权益保护等有法可依。根据物流行业特点和政府监管需要,研究制订物流行业信用信息采集分类共享、物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物流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等标准,形成物流业信用建设的标准体系。
七、加强企业诚信制度建设
引导企业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引导物流企业树立诚信经营理念,在生产经营、安全管理、财务管理和劳动用工管理等各环节强化企业自律。督促企业加强信用管理制度建设,设计科学的信用管理流程,落实岗位信用主体责任,建立职工守信褒奖、失信惩戒机制和职工诚信考核评价与自查自纠改进制度,强化企业员工的诚信意识,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八、积极推动形成行业诚信文化 加强物流业诚信文化建设。借助不同类型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向物流从业者广泛普及与诚信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宣传物流业诚信规范和相关政策,引导企业主动践行诚信经营理念,自觉抵制各类失信行为,鼓励监督举报失信行为,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行业风尚,提升物流业诚信文化软实力。
九、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建设
转变政府职能,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转变物流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逐步减少和取消前置性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部门拟订物流业相关法律法规、规划、政策的透明度,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社会监督和约束。在运输、仓储、配送、代理等物流各相关领域,探索改革“以罚代管”的监管方式,整合减少执法主体,统一执法标准,规范执法行为,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杜绝乱收费、乱罚款现象。进一步细化相关法律法规,完善规章制度,减少执法的自由裁量权。
推动政府部门守信践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切实落实《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等相关规划和政策,探索开展实施成效的后评价工作。对依法与企业签订的物流相关合同和作出的政策承诺要认真履约和兑现,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要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不得滥用行政权力设置市场壁垒和地方保护措施。
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鼓励物流行业协会积极参与物流业信用体系建设,在信用信息采集、评估、标准制订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行业协会要积极指导和组织会员单位加强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协助政府部门推进物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要主动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和交流活动,组织信用建设方面的培训,培养物流从业者的诚信意识,树立一批诚实守信、管理规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的诚信示范企业。
十一、开展专业物流领域信用建设试点
选择冷链物流、危险品物流、汽车物流等条件相对成熟的物流领域开展信用建设试点,探索信用信息采集分类、信息共享、联合惩戒、分类监管和行业诚信自律等内容,推行信用报告制度,通过专业物流领域的试点为全面推进物流信用体系建设积累经验,形成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
十二、加强物流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协调
物流业信用体系建设涉及面广,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广泛参与和积极配合。要充分发挥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作用,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统筹研究推进物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各项基础工作,推动物流相关部门加强本行业的信用建设,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各地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统筹,协同推进本地区物流业信用体系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交通运输部 商务部 国家铁路局 中国民用航空局 国家邮政局 国家标准委 2014年11月18日
(原标题:关于我国物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运行[2014]2613号))本文来源:发改委网站
第五篇:关于我国物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我国物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发改运行[2014]26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经信委(工信委)、交通运输厅(局)、商务厅(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邮政管理局,各地区铁路监督管理局,民航各地区管理局:
物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市场在物流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强化市场监管的重要基础。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高我国物流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物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近些年,我国物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组织化程度依然较低,市场主体“小、散、乱”现象较为突出,部分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违法违规违约现象时有发生,破坏了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影响了物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社会对物流业诚信的认可度总体偏低。建立健全物流业信用体系,可以有效约束和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营造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物流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促进物流业加快转型升级;对于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提升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物流信用服务机构培育和监管
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信用服务机构的培育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形成一批功能互补、规范经营、公平竞争、公正独立的物流信用服务机构。大力引导物流信用服务机构加强自身信用建设,强化内部控制和约束机制建设,明确行为准则和服务规范,坚持公正性和独立性,提升自身公信力。要切实加强物流信用服务机构监管,建立严格的准入与退出机制,制订监管办法,明确监管责任,加强规范管理。
三、推进信用记录建设和共享
大力推进信用记录建设。运输、公安、商务、工商、海关、质检、税务等相关部门要健全信用信息采集机制,在本部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及时、准确地记录各类物流企业的基础信息和信用记录,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向社会信用服务机构有序开放。同时,鼓励社会信用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结合物流业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信用记录建设,逐步形成覆盖物流业所有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者的信用信息档案。
推动信用信息的整合共享。各地区要对本地区各相关部门的物流信用信息进行整合,建立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按照共享目录和统一标准,及时交换共享,形成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依托国家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逐步实现全国物流信用信息的互通和共享,消除“信息孤岛”,确保信用信息及时、全面、准确、详实、安全,使物流企业的信用状况透明、可核查,让守信行为得到褒扬,让失信行为无处藏身。信用记录依法应当向社会公开的,要及时公开,并为社会查询提供便利。
四、积极推动信用记录应用
推动物流业信用记录在全社会的广泛应用。积极支持信用服务机构根据物流业特点,对物流信用信息进行深度开发,创新信用产品,满足市场多层次、多样化和专业化的物流信用服务需求。物流相关政府部门要带头在履职过程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同时,要采取措施,引导市场和社会广泛应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通过宣传、教育、培训、辅导等方式,不断强化信用风险防范意识,逐步形成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习惯和机制。
利用信用记录建立企业分类监管制度。针对运输、仓储、代理等不同行业和不同运输方式分别制订信用考核标准,逐步建立行业管理部门和社会信用评价机构相结合,具有监督、申诉和复核机制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根据信用评价结果的差别,对物流行业实行分类监管,有效建立警示企业预警机制、失信企业惩戒机制和严重失信企业淘汰机制,对守信企业实行“绿色通道”,将失信企业列为日常监督、重点监测或抽查的重点,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降低事中事后监管成本。
五、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加强对守信物流企业的激励。运用媒体加大对守信行为的宣传力度,提高守信企业的市场信誉。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在市场监管和行业服务过程中,将企业信用作为重要考量因素,对诚实守信者在资质审核、资金支持、物流企业分类评估、行业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和支持,政府采购要优先购买诚信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建立多种类型互为补充的惩戒机制。推动形成司法性、行政性、行业性、市场性惩戒,对违规失信的物流企业及个体经营者,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主体的惩戒方式,实施联合惩戒,提高失信成本,使其“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强化司法性、行政性惩戒,加强执法部门之间的协调和信息共享,建立联合惩戒方式,对违规失信企业,依法在行政许可、项目核准、信贷投放等方面予以惩戒,将严重失信主体列入行业“黑名单”,直至取消经营资质,吊销营业执照。物流行业组织要制订行业自律规则,对严重失信的行业会员进行业内通报、谴责或剥夺会员资格,形成行业性惩戒。完善失信信息记录、信用报告和披露制度,对严重和多次失信的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予以披露和曝光,使失信者在市场交易中受到制约,降低市场竞争力,发挥好市场惩戒的作用。
六、建立完善物流信用法律法规和标准
大力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修订,使物流信用信息采集、查询、披露、应用、共享、信息安全和主体权益保护等有法可依。根据物流行业特点和政府监管需要,研究制订物流行业信用信息采集分类共享、物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物流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等标准,形成物流业信用建设的标准体系。
七、加强企业诚信制度建设
引导企业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引导物流企业树立诚信经营理念,在生产经营、安全管理、财务管理和劳动用工管理等各环节强化企业自律。督促企业加强信用管理制度建设,设计科学的信用管理流程,落实岗位信用主体责任,建立职工守信褒奖、失信惩戒机制和职工诚信考核评价与自查自纠改进制度,强化企业员工的诚信意识,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八、积极推动形成行业诚信文化
加强物流业诚信文化建设。借助不同类型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向物流从业者广泛普及与诚信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宣传物流业诚信规范和相关政策,引导企业主动践行诚信经营理念,自觉抵制各类失信行为,鼓励监督举报失信行为,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行业风尚,提升物流业诚信文化软实力。
九、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建设
转变政府职能,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转变物流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逐步减少和取消前置性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部门拟订物流业相关法律法规、规划、政策的透明度,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社会监督和约束。在运输、仓储、配送、代理等物流各相关领域,探索改革“以罚代管”的监管方式,整合减少执法主体,统一执法标准,规范执法行为,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杜绝乱收费、乱罚款现象。进一步细化相关法律法规,完善规章制度,减少执法的自由裁量权。
推动政府部门守信践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切实落实《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等相关规划和政策,探索开展实施成效的后评价工作。对依法与企业签订的物流相关合同和作出的政策承诺要认真履约和兑现,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要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不得滥用行政权力设置市场壁垒和地方保护措施。
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鼓励物流行业协会积极参与物流业信用体系建设,在信用信息采集、评估、标准制订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行业协会要积极指导和组织会员单位加强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协助政府部门推进物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要主动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和交流活动,组织信用建设方面的培训,培养物流从业者的诚信意识,树立一批诚实守信、管理规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的诚信示范企业。
十一、开展专业物流领域信用建设试点
选择冷链物流、危险品物流、汽车物流等条件相对成熟的物流领域开展信用建设试点,探索信用信息采集分类、信息共享、联合惩戒、分类监管和行业诚信自律等内容,推行信用报告制度,通过专业物流领域的试点为全面推进物流信用体系建设积累经验,形成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
十二、加强物流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协调
物流业信用体系建设涉及面广,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广泛参与和积极配合。要充分发挥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作用,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统筹研究推进物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各项基础工作,推动物流相关部门加强本行业的信用建设,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各地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统筹,协同推进本地区物流业信用体系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交通运输部
商务部 国家铁路局 中国民用航空局 国家邮政局 国家标准委 2014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