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我国包装纸行业概况分析
我国包装纸主要以废纸为生产原材料,主要包括白板纸、箱板纸、瓦楞原纸及其它纸板等,广泛用于包装食品、药品、家用电器、日用百货、针棉织物、文化用品等,使用范围覆盖国民生产、生活各个领域,是我国纸及纸板消费量占比最大的纸种之一。
纸包装受益于易加工、易保存、运输方便、可印刷及可回收降解等特点,符合“绿色包装”发展趋势,对塑料、金属及玻璃等包装材料的替代性逐步增强。自2008年开始,中国的纸包装需求量始终以年均6.5%的速度保持增长,增速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
箱盒汇——让好产品找对好包装,专业包装设计、策划、印刷打样、包装制作,目前已拥有专业的创意设计中心、数字打样中心以及样品室。
包装纸相对于整体造纸行业集中度较高。近几年在环保政策限制下,部分中小型包装纸生产企业先后关停限产,导致包装纸产能总体缩紧,行业出清给龙头企业拓展市场份额提供机遇。
第二篇:浅析我国包装纸行业发展状况
浅析我国包装纸行业发展状况
一、行业发展状况
包装纸行业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大势,吻合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节拍。入世十年来,中国的经济不但没有遭到重大的冲击,反而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也成为世界第二大出口国。凡是商品都需要包装,这就是包装纸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机遇。
我国包装纸产业比较巧妙地突破了产业发展的瓶颈。其一国产的包装纸机基本能够满足中档乃至中高档产品的需求,几百万元的设备就能形成年产几万吨的产能,有的包装纸企业花了几千万就建设成了一个20万吨产能的工厂。投资少、上规模快,生产包装纸的企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产能迅速扩大也增强了企业家的信心,这种发展模式极大缓解了资金的制约,所以包装纸全行业都迅猛发展。当然在这个迅猛发展中也有采用国外高端设备的,比如说采用福伊特设备的高端产品,但是总体来讲用国产设备的比较多,使得在投资不大的情况下把产能搞起来了,这是克服了资金的障碍。其二在原料方面包装纸以废纸为主,高档产品用进口木浆,企业自制浆比较少,大量的国外纤维资源,不仅为包装纸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而且由于不制浆,环保制约也比较小,生存的环境比较好。包装纸产业大量应用废纸,成为循环经济的典范。
二、行业政策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到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包装纸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绿色包装材料之一,是因为其在环保方面与其它包装材料相比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倡导的是环保型消费,重复利用资源,不仅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费量,同时又能达到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的目的。纸制包装材料能够满足这样的要求。它不仅可以重复利用,其废弃物还可以降解而变成肥料,又可以焚烧而作为能源。纸包装使用便宜的油墨和粘接剂即可完成,例如可以用水溶性胶水和不带溶剂或低溶剂的油墨涂在纸上,有益于环保。因此包装纸行业属于行业政策支持行业。
三、行业发展趋势
现代四大包装材料:纸、塑料、金属、玻璃。其中,纸材料制品增长最快。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纸类都是最重要的包装材料之一。发达国家的包装消费额往往达数百亿美元,中国也已不下300亿美元。其中纸和纸板在全球各类包装材料与容器上所占比例,产值和产量都在1/3以上,高于塑料、金属和玻璃。世界纸和纸板包材产值占全部包装材料与容器总产值的36%,占总产量的35.6%。日本是世界最大的纸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日本纸与纸板产量2000年就已达达3180多万吨,为历史最高纪录。在我国,纸包装占包装材料总量的50%左右,从发展趋势来看,纸包装的用量会越来越大。
目前乃至今后几年内,我国包装纸的发展方向是高强度、低克重、多功能,以满足水泥、面粉等一系列包装使用高强度的需要。发展中、高档纸箱产品,重点是多色彩瓦楞纸箱,以适应国内外纸箱的需要。发展蜂窝制品包装新技术、新产品,以逐步替代木制品包装,充分利用我国再生自然资源,发展如农作物秸杆为原料的纸模包装行业,以替代发泡塑料生产餐具盒、托盘和工业产品包装制品。通过开发新型纸浆增强剂和改进瓦楞纸板结构,提高纸强度、减少纸板厚度来达到减量,同时达到发展经济、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目的。
1、纸包装材料向复合多元化方向发展
近年来,在我国软包装生产中,各类复合材料发展迅猛,尤其是在食品软包装领域几乎占据半壁江山。糖果、饼干、瓜子、食盐等各种食品和牛奶等液态饮料,所用包装大多是复合纸包装材料。其中液体无菌包装作为复合纸材料中技术含量较高的一种包装,在我国饮料和牛奶包装市场中的应用越发广泛。近年来消耗量已达100亿包以上。但是,目前我国自行生产的此类材料所占市场份额并不多,一直依靠国外进口,国内市场有待开发。
2、复合纸用胶粘剂朝环保方向发展
目前,欧洲和美国的软包装用胶粘剂已逐步转向水性和无溶剂产品,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出台实施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用于食品和药品的包装粘合剂,必须符合安全环保的要求。由于价格和印刷工艺方面的限制,水性黏合剂在中国市场的应用比例仍然很低。
3、食品包装用功能型专用纸板走俏
我国目前生产的白板纸品种单一,没有为区别不同包装物而分类,更没有针对不同食品对包装材料需要的不同功能生产专用的食品包装纸板。目前我国的食品盒、糕点盒、快餐盒等这些包装直接入口食品的纸板,基本上都不具有抗油性能,渗出的现象相当普遍。今后要求造纸企业需针对包装不同的食物,研制生产供包装固体食品及包装液体食品类的功能型专用纸板。
4、蜂窝纸板
蜂窝纸板的主要特点是:质轻、用料少、成本低、强度高、表面平整、不易变形、抗冲击性高、缓冲性好、吸声、隔热、无污染,符合现代环保潮流。同时,蜂窝纸板全部由可循环再生的纸材制作,使用后可以100%回收再利用。这种新型纸箱将成为我国出口商品的理想包装,它的推广应用,将为我国降低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破损率,保护包装产品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5、特种包装纸
特种包装纸是指根据商品的不同性质、用途和特殊要求而设计的有特殊用途的包装纸。由于不同被包装物有不同的特性,包装材料的性能也必然随之而有所区别和侧重。特种包装纸的技术含量较高、品种多,因此发展空间大,市场前景乐观。
第三篇:进出口贸易行业概况分析
进出口贸易行业概况分析
一、行业概况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国际贸易由进口贸易(Import Trade)和出口贸易(Export Trade)两部分组成,故有时也称为进出口贸易。
近年来, 进出口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发挥了扩大需求规模与优化资源配置的双重功能, 对工业化和产业结构升级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进出口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进出口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基本功能是扩大总需求, 通过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和净出口, 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快速增长, 并间接增加国内就业与税收。同时, 一国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 参与国际分工, 扩大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出口、增加比较劣势产品的进口, 可以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和利用率, 最大限度地促进本国经济增长。
二、行业特点
国际货物贸易属商品交换范围,与国内贸易在性质上并无不同,但由于它是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进行的,所以与国内贸易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国际货物贸易要涉及不同国家或地区在政策措施、法律体系方面可能存在的差异和冲突,以及语言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带来的差异,所涉及的问题远比国内贸易复杂。
2.国际货物贸易的交易数量和金额一般较大,运输距离较远,履行时间较长,因此交易双方承担的风险远比国内贸易要大。
3.国际货物贸易容易受到交易双方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变动、双边关系及国际局势变化等条件的影响。
4.国际货物贸易除了交易双方外,还需涉及到运输、保险、银行、商检、海关等部门的协作、配合,过程较国内贸易要复杂得多。
三、影响因素:
1、国际汇率;
2、外商投资力度;
3、中国和世界的经济环境;
4、外贸体制改革政策;
5、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6、产业基础和结构调整;
7、进出口退税政策;
8、国家宏观调控;
9、国家产品结构导向政策
四、进出口企业风险分析
1、汇率风险
随着汇率制度的改变,自2005年起,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汇率变动产生的各种费用不断增加,汇兑损益在净利润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汇率波动的不可预测性,企业必须主动采取措施,以避免汇率波动对企业产生的深远影响。
企业经营均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因此,企业的各项决策均应以此为指导,对于跨国企业和以进出口业务为主的企业来说,必须对所面临的汇率波动采取相应的策略,以保证企业最小程度的受到其影响。
2、外贸结构性风险
对外贸易是建立在国际分工基础上的一种重要的国际经济交往形式。从理论上说,贸易可以同时为出口国和进口国带来利益,从而最终提高这些国家的经济福利。然而在实际中,由于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和国际市场瞬息万变,外贸的过程存在着复杂多变的各种风险,如汇率风险、应收账款风险等。外贸中遇到的风险可归纳为对外贸易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贸易利益受损的不确定性。
(1)贸易伙伴过于集中;
(2)外贸商品品种过于集中;
(3)进出口严重失衡
3、大宗商品的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及其他能源的进口依存度迅速升高。石油进口量越大,进口变数就越大,一国经济遭遇的风险也就越大。
4、贸易壁垒的风险
5、结算方式的风险
以下为2000-2012年中国贸易进出口情况:
从上图可以看出,2000年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一直延续良好的上升态势。虽然起源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我国的对外贸易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并使得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大幅下降,但2010年,中国的对外贸易实现了较为完美的复苏,2011年全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36420.59亿美元,同比增长22.51%。其中,中国出口总额达到18986.00亿美元,同比增长20.32%;中国进口总额达到17434.59亿美元,同比增长24.99%。
五、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弱势已现
虽然2011年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相对不多的成绩,但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持续发酵以及世界经济复苏前景的日渐黯淡,中国的对外贸易进出口已经呈现出走弱的苗头。2011年中国月度对外贸易的出口额和进口的额的同比增速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2011年1月当月,中国出口和进口的同比增速分别为37.69%和51.38%,此后,二者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到2012年1月,中国的出口和进口的同比增长率分别变成-0.5%和-15.3%,纷纷变为负值,出现了罕见的同比负增长。2012年2月份,虽然出口和进口的同比增速均实现了正增长,但却出现了9年来最大幅度的单月贸易逆差。且2012年出口和进口同比增速的“返正”与2011年2月份中国糟糕的进出口表现有直接的关系。
总体而言,2011年,中国的对外贸易还是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進出口貿易再创历史新高,贸易平衡状况进一步优化,贸易方式得以持续优化,市场多元化效果逐渐显现等等。但是,2011年的对外贸易仍然存在着一些结构性的问题,中国对外贸易走弱的苗头已经显现。
对外贸易受阻,传统型的出口企业对于出口转内销的需求将空前强大,再加上欧美市场的持续低迷,使得欧美服装大牌不得不拼命在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寻求出路。2011年,各种国际品牌进入中国二三线纵深层级市场的动作频频,而且可以预计,未来的3-5年内,国际品牌与国内品牌在二三线市场的交锋,将是前所未有的激烈,这将对原有的市场格局带来巨大的冲击。
同时,伴随着国内为了抑制通货膨胀而施行的紧缩性金融政策,未来中国企
业的融资前景恐怕难有实质性改善。大量的国内企业谋求在境内外上市,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
综上,内忧外患,2012年对于 中国进出口企业来说,危机逐步显现。如何从众多的客观困难中全身而退,又如何从复杂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是每一个行业人士共同面对的问题。
海关总署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中国贸易逆差约315亿美元,为至少10年来单月最大贸易逆差。专家分析认为,中国贸易不平衡态势趋缓,2月出现较大逆差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中国对发达市场的出口有所放缓,特别是加工贸易面临由于出口转移不断加大的形势从而放缓;另一方面,中国的进口在不断提速,最终导致逆差增大。
六、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中国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一)保持外贸政策稳定
历年来,我们一起强调要保持对外贸易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这在不确定性突出的2012年显得更为重要。对外贸易政策稳定可以稳定企业的出口预期,减小出口企业不确定性风险。2012年,我们要继续保持出口退税政策的基本稳定,完善退税机制,加快退税进度。与此同时,我们要继续稳定加工贸易政策、出口信用保险政策以及出口信贷政策。此外,我们还要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减少外贸企业的汇兑风险。同时,我们还要继续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范围和规模,力争2012年内在全国全部推开,稳定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二)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2012年,我们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调整外贸结构。深入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支持企业培育自主品牌、完善国际营销网络、建设研发设计中心。与此同时,还要推动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推动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向中西部转移。同时,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巩固欧美日等传统市场,深度开拓新兴市场。巩固传统商品竞争优势,扩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
(三)加强改进进口工作
在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和改进进口工作,提高进口便利化水平,拓宽进口渠道,增加能源原材料、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消费品的进口规模,敦促欧美国家放宽对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管制。充分重视进口在推动出口和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通过扩大进口减少贸易摩擦,促进贸易平衡,并且为其他国家的经济复苏提供机会。
(四)妥善应对贸易摩擦
2012年,注定是贸易保护主义更加严重的一年,也注定是贸易摩擦更为严重的一年。因此,2012年,我们要扎实做好摩擦应对和进口救济工作,维护国内企业的合法利益,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我们要继续降低进口壁垒,推动进口便利化,主动扩大进口的规模,树立起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与此同时,中国要充分利用双多场合,积极倡导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和自由化。面对国际社会恶意的贸易攻击,我们也要积极应对,加强贸易摩擦预警、依法实施贸易救济,强化产业安全联系机制,完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
(五)积极支持中小企业
2012年,我们要高度重视外贸中小企业的发展和生存环境,给予中小企业以更多的关怀和帮助。首先,我们要逐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研究制定专门针对中小企业信贷制度;其次,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招工难”问题,建立中小企业用工信息平台;再次,帮助中小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第四篇:2015年我国木材加工行业概况及现状分析
2015年我国木材加工行业概况及现状分析
木材具有重量轻、强重比高、弹性好、耐冲击、纹理色调丰富美观,加工容易等优点,自古至今都被列为重要的原材料。目前,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木业加工、木制品生产基地和最主要的木制品加工出口国,同时也是国际上最大的木材采购商之一。下面是对2015年我国木材加工行业概况及现状分析。
我国的人造板、家具、地板年产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通过对我国木材加工行业现状分析获悉,2013年我国木材加工业形势较好,原木消费量大幅度增加,进口量比2012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据统计,我国2013年原木进口量累计完成4515.9万立方米,比2012年增长19.18%,增加了726.63万立方米。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一年,是深入推进改革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拐点年。这一年,中国林业产业在困难中奋起,在挑战中前行,在经受了原材料和人工等成本上涨、企业利润缩水、房地产调控导致建材市场低迷、资源能源要素制约等一系列严峻考验后,仍然保持了增长的态势。
“2014年的生意比2013年还难做!”多数木材加工企业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回首2014年,随着我国东北国有林区商品林停伐政策的实施,以及国外木材出口严控政策施行,国内市场木材资源供应持续紧张。原材料紧缺、人工费、加工费、运输费等成本不断增加,使木材总体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加上国外各主要木材生产国频频出台木材出口严控政策,在保护本国森林资源的同时,也导致其可出口的木材尤其是原木数量急剧减少,使得我国木材加工业在发展的道路上遭遇的阻力越来越大。如何突破这些阻力,寻找到新的发展点,是摆在木材加工业面前的现实问题。
人工、原材料等成本的攀升,让木材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水。
成本攀升利润缩减
严峻的木材供应形势造成了木材进口价格不断增长。据统计,目前已有86个国家禁止和限制原木出口,美欧出台了针对制成品木材合法性的验证制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最近又新列了140个严格限制交易的木材树种,这些都加大了进口的难度。
自2015年4月1日,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面停止后,我国大径优质木材主要依靠进口,这也加剧了木材供应的紧张局势,势必会给我国本已脆弱的木材供应带来不小的冲击。从口岸价格看,我国1-3季度原木进口均价每立方米237元,同比上升15.6%,其中针叶原木每立方米155元,同比增长1.3%,阔叶原木每立方米432元,同比增长25.6%;但从4月份达到高峰后,口岸价格逐月下跌,9月份原木进口均价已降到每立方米221元,较4月份的每立方米265元下跌20%,较去年同期下降5.2%;阔叶原木9月份均价每立方米403元,同比增长9.2%。阔叶原木单价上升的主要原因是2015年进口红木增长快,单价高。由于市场需求疲软,进口价格4月份后逐月下降,但进口数量依然很大,超过需求,造成库存量增大,库存出货慢,市场价格上不去,价格倒挂,造成不少经销商亏损。
除了面对木材原料价格不断上涨的问题,我国木材加工企业一线员工薪资水平不断提高,也使得企业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此外,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也进一步压缩了木材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再加上国外严苛的准入标准、高昂的关税,进一步推高了我国木制品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我国木制品价格在出口市场上难以实现“水涨船高”,木材连年涨价,但企业出口到国外的家具、地板、木门木窗等木制品价格却在最近5年内基本处于“涨不动”状态。很多木材加工企业和商家迫于生存的压力,只能靠着不断地降价促销来维持销量的增长。
不同领域差异巨大
总体来说,2015年我国木材加工业产量和产值继续向好,但是,不同领域差异巨大。以广东省为例,截至今年8月,广东省木材加工完成55.9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5%;木质家具制造完成591.7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89%;今年前8个月,广东省规模以上木材加工企业的产值达到 2324.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94%,较上年同期增加了301.84亿元。目前广东省木材加工业的产品产量大都有所提高,产值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木材加工业发展极不平衡,其中木材加工和人造板的产值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8.5%和37.81%,而木质家具只增长14.89%,木制品甚至下降3.71%。
木质家具增长只有14.89%,而往年同期最低水平一般都有30%以上,增长放缓是由于生产放缓或不足造成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国内家具市场低迷而专供出口的家具企业又接不到订单。增长放缓在板式家具企业表现最为明显,也正因为如此,2015年广东几家代表性家具企业纷纷传出申请破产、倒闭的消息。
除板式家具面临较大挑战外,红木家具市场2015年同样表现较为低迷。据介绍,由于2014年红木家具市场过分透支,导致了今年的红木家具市场过分疲软。从年中至今,各地不断传来红木家具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倒闭或者商家跑路的消息。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大部分红木家具厂家的仓库都堆满了家具,展厅生意也较为冷清。在巨大的库存压力下家具企业只能不断放缓生产或者停产;部分红木家具经销商也向记者大吐苦水,由于经营困难,为了回笼资金,红木家具价格起码回落了20%-30%,但仍没有市场,消费者还处于观望之中。
提升能力拓宽渠道
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行业市场不论是疲软还是强劲,都是正常的,彼此是有周期性的,同时也不会是单向发展的。所谓盛极而衰,月盈则亏,没有永远的低谷,也没有永远的顶峰。最新木材加工行业分析内容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中国木材加工行业发展现状与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我国木材资源的供应与国内需求的快速增长不相适应,未来,我国木制品加工业的原料还将依赖进口。既然大环境无法改变,相关木材加工企业还是要在提升自身能力上多下工夫,借此机会寻求更好的原料替代品和生产工艺,迎战木材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一方面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价格谈判,争取一致对外价格口径,尽量争取较低价格签订订单;另一方面拓宽原木进口渠道,加大非洲、东南亚市场开发,防止原木过于集中某个市场而导致进口受限。
此外,企业应注意减少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和消耗,推进低碳和环保木材的深加工以及利用木制产品剩余物制造可燃烧的环保燃料等项目。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才是资源型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有利于突破木材加工的瓶颈。
加强业内整合,优化资源形成合力。危机蔓延时,有危也有机。每逢经济低迷、结构调整的特殊时期,大环境带来了风险和挑战,也孕育着调整和机遇。据观察,木材加工业整合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企业间的整合,通过合并重组或参股经营,实现抱团经营、群策群力、共享渠道;二是企业内的整合,即完善企业结构、强化品牌战略、重视科技研发、诚信立足市场,在木皮、木枋生产流通领域形成一批公认的著名品牌。
积极消化库存,保持资金周转通畅。经济萧条时期,家具、装修、木制品等多个行业需求萎靡,必然导致木皮、人造板等原材料销售形势趋于清淡。此时,经销商应根据行情进行调度,适当减少采购,避免存货积压;通过去库存,回笼资金,盘活资金,缓解经营压力,保持周转通畅。据了解,部分家具连锁店采用了库存调节的销售策略,既可以消化库存,又能打开销路,使整个销售系统顺畅运行。
第五篇:我国液压气动行业发展概况
扬州东旭气动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我国液压气动行业发展概况
一、发展历程
我国液压(含液力,下同)、气动和密封件工业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为起步阶段;60~70年代为专业化生产体系成长阶段;80~90年代为快速发展阶段。
其中,液压工业于50年代初从机床行业生产仿苏的磨床、拉床、仿形车床等液压传动起步,液压元件由机床厂的液压车间生产,自产自用。进入60年代后,液压技术的应用从机床逐渐推广到农业机械和工程机械等领域,原来附属于主机厂的液压车间有的独立出来,成为液压件专业生产厂。到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生产机械化的发展,特别是在为第二汽车制造厂等提供高效、自动化设备的带动下,液压元件制造业出现了迅速发展的局面,一批中小企业也成为液压件专业制造厂。1968年中国液压元件年产量已接近20万件;1973年在机床、农机、工程机械等行业,生产液压件的专业厂已发展到100余家,年产量超过100万件,一个独立的液压件制造业已初步形成。这时,液压件产品已从仿苏产品发展为引进技术与自行设计相结合的产品,压力向中、高压发展,并开发了电液伺服阀及系统,液压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气动工业的起步比液压稍晚几年,到1967年开始建立气动元件专业厂,气动元件才作为商品生产和销售。含橡塑密封、机械密封和柔性石墨密封的密封件工业,50年代初从生产普通O型圈、油封等挤压橡塑密封和石棉密封制品起步,到60年代初,开始研制生产机械密封和柔性石墨密封等制品。70年代,在原燃化部、一机部、农机部所属系统内,一批专业生产厂相继成立,并正式形成行业,为密封件工业的发展成长奠定了基础。进入80年代,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引下,随着机械工业的发展,基础件滞后于主机的矛盾日益突出,并引起各有关部门的重视。为此,原一机部于1982年组建了通用基础件工业局,将原有分散在机床、农业机械、工程机械等行业归口的液压、气动和密封件专业厂,统一划归通用基础件局管理,从而使该行业在规划、投资、引进技术和科研开发等方面得到基础件局的指导和支持。从此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先后引进了60余项国外先进技术,其中液压40余项、气动7项,经消化吸收和技术改造,现均已批量生产,并成为行业的主导产品。近年来,行业加大了技术改造力度,1991~1998年国家、地方和企业自筹资金总投入共约20多亿元,其中液压16亿多元。经过技术改造和技术攻关,一批主要企业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工艺装备得到很大改善,为形成高起点、专业化、批量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近几年,在国家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方针指引下,不同所有制的中小企业迅猛崛起,呈现出勃勃生机。随着国家进一步开放,三资企业迅速发展,对提高行业水平和扩大出口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和美国、日本、德国等国著名厂商合资或由外国厂商独资建立了柱塞泵/马达、行星减速机、转向器、液压控制阀、液压系统、静液压传动装置、液压件铸造、气动控制阀、气缸、气源处理三联件、机械密封、橡塑密封等类产品生产企业50多家,引进外资2亿多美元。
二、目前状况
(1)基本概况 经过40多年的努力,我国液压、气动和密封件行业已形成了一个门类比较齐全,有一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据1995年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统计,我国液压、气动和密封件工业乡及乡以上年销售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国营、村办、私营、合作经营、个体、“三资”等企业共有1300余家,其中液压约700家,气动和密封件各约300余家。按1996年国际同行业统计,我国液压行业总产值23.48亿元,占世界第6位;气动行业总产值4.19亿元,占世界第10位。
(2)当前供需概况 通过技术引进,自主开发和技术改造,高压柱塞泵、齿轮泵、叶片泵、通用液压阀门、油缸、无油润滑气动件和各类密封件第一大批产品的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并可稳定的批量生产,为各类主机提高产品水平提供了保证。另外,在液压气动元件和系统的CAD、污染控制、比例伺服技术等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果,并已用于生产。目前,液压、气动和密封件产品总计约有3000个品种、23000多个规格。其中,液压有1200个品种、10000多个规格(含液力产品60个品种、500个规格);气动有1350个品种、8000多个规格;橡塑密封有350个品种、5000多个规格,已基本能适应各类主机产品的一般需要,为重大成套
装备的品种配套率也可达60%以上,并开始有少量出口。
1998年国产液压件产量480万件,销售额约28亿元(其中机械系统约占70%);气动件产量360万件,销售额约5.5亿元(其中机械系统约占60%);密封件产量约8亿件,销售额约10亿元(其中机械系统约占50%)。据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1998年年报统计,液压产品产销率为97.5%(液力为101%),气动为95.9%,密封为98.7%。这充分反映了产销基本衔接。
我国液压、气动和密封工业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主机发展需求,以及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主要反映在产品品种、性能和可靠性等方面。以液压产品为例,产品品种只有国外的1/3,寿命为国外的1/2。为了满足重点主机、进口主机以及重大技术装备的需要,每年都有大量的液压、气动和密封产品进口。据海关统计及有关资料分析,1998年液压、气动和密封件产品的进口额约2亿美元,其中液压约1.4亿美元,气动近0.3亿美元,密封约0.3亿美元,比1997年稍有下降。按金额计,目前进口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约为30%。1998年国内市场液压件需求总量约600万件,销售总额近40亿元;气动件需求总量约500万件,销售总额7亿多元;密封件需求总量约11亿件,销售总额约13亿元。
三、今后发展走势
1、影响发展的主要因素
(1)企业产品开发能力不强,技术开发的水平和速度不能完全满足先进主机产品、重大技术装备和进口设备的配套和维修需要;
(2)不少企业的制造工艺、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都较落后,加上质量意识不强,导致产品性能水平低、质量不稳定、可靠性差,服务不及时,缺乏使用户满意和信赖的名牌产品;
(3)行业内生产专业化程度低,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严重,地区和企业之间产品趋同,盲目竞争,相互压价,使企业效益下降,资金缺乏、周转困难,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投入不足,严重地制约了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以及竞争实力的增强;
(4)国内市场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国外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参与竞争,加上国内私
营、合作经营、个体、三资等企业的崛起,给国有企业造成愈来愈大的冲击。
2、发展走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液压、气动和密封产品的市场供求关系发生较大变化,长期来以“短缺”为特征的卖方市场已基本成为以“结构性过剩”为特征的买方市场所取代。从总体能力看,已处于供大于求的态势,特别是一般低档次液压、气动和密封件,普遍供过于求;而主机急需的技术含量高的高参数、高附加值的高档产品,又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只能依赖于进口。在我国加入WTO后,其冲击有可能更大。因此,“十五”期间行业产值的增长,决不能依赖于量的增长,而应针对行业自身的结构性矛盾,加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也就是应依靠质的提高,促进产品技术升级,以适应和拉动市场需求,求得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