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9-05-14 02:58: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农村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农村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第一篇:浅谈农村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农村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自学活动,根据农村小学生预习时间少

和数学本身的特点。预习的程度要分低年级的高低和学生的自学能力的训练水平

而定,预习的目的是要为上新课创造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学生的定向注意的基

础。

关键词:农村小学自学能力预习自学兴趣

农村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习方

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不仅是学生今天的需要,也是将来工作、生

活和学习的需要。那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呢?本人从下面几个

方面入手,请供大家参考。

一、抓好预习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农村数学教学中,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是教师

指导下有目的的自学活动。根据农村小学生的自身的特点,自觉性比城市的差,父母没时间管教孩子,预习时间少,甚至有的学生就根本没有预习。根据这一特

点,农村学生必须应以课内预习为主,因为课内有时间保证,有教师的指导。预

习是教师了解学生的重要环节,是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增强针对性和贯彻因材施

教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预习抓得好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预习的程度要依照年级的高低和学生自学能力的训练水平而定,一般年级

越高,预习的深度和广度的要求越高,预习的时间相对愈多。在农村小学数学的课内预习中,中高年级的课前预习,要求他们初步弄懂基本概念,本节课的基本

内容及前后内容的相互联系等,会做简单的概念题,计算题及应用题;对低年级,只需要对基本概念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对基本内容有大体印象,会做简单的练习

题即可。预习的目的是要为上新课创造的前提条件,为学生打好定向注意的基础。

二、抓好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学兴趣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培养能力、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和途径。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弟斯多

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所以数学课

上得好与否,不是看学生死记硬背的本事大不大,而是要他的自学能力强不强。

鉴于此,要抓好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精讲多练,讲和练的关系的关系实质上是教和学的关系,精讲多练的原则要求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师生的双边

活动的关系,这就是教师讲解要精要、简练,学生学习必须充分、多样。多练不

是“死练 ”、“滥练”、“乱练”,而是要“精练”、“巧练”、“实练”,多练又必须

教师精讲作保证,因此精讲和多练是辨证统一的。二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农村学生的形象思维的特征,教学中宜采用生动直观的方法,如巧妙引入新

课,利用直观教具动手操作、改变提问方式、转换角色、创设情景、设置悬念等

手段,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三、教给学生规律性知识。让学生掌握自学方法 学生的自学过程,实质上是凭

一定的知识和经验,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

题,将未知转换为已知的过程。因此,“牢固”是因掌握基础知识非常重要。如

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规律后,让学生练习时算出三个图形的未知角的度数,学生就会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规律,用180度减去两

个已知角的度数,从而求出未知角的度数,摆脱“不得其门”的困惑。

四、引导实践,让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实践出真知,在学生已领悟和归纳出学法的基础上,要及时引导他们参加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赏

试中运用学法,把学法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抗议法,如数学 “比例尺”时,我让学生把一根12米长的旗杆画在一张16开纸上,学生感到为难,说要把12米

先缩小再画到纸上,我问:缩短画出来的要能表示旗杆是12米,同学们打算缩

小多长?学生有用1厘米、2厘米、3厘米......表示12米。我又让学生各自求出

图上长度是实际长度的几分之几,顺势揭示“比例尺”的意义,最后让其交流讨

论,看图的长短,比例尺的大小,从中发现什么?学生发现:画得长比例尺就大,画得短比例就小,要根据纸的大小选用比例尺等。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既领悟

了比例尺的意义,又体会了它的作用,从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生具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后,要培养学生的自学的习惯,农村学生自学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从每个学生的特点出发,关心了解每个学生,因采施教,严格要求、严格训

练。通过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培养自学能力的训练,一旦学生具有了较强的自学

能力 就能超出教师所教的,教材所罗列 的知识,养成自觉的习惯。

侗家汉11:28:24

第二篇: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

四年级数学组小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背景及其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1、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学习化社会,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和发展是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终身学习的要求,而倡导终身教育,从学会到会学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过程。

2、而以往的教学中,往往以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老师只是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老师把知识嚼烂了喂给学生,光让学生等吃“现成饭”,不让学生自己去看书,自己去开动脑筋获取知识,造成学生知识学得死,题目稍有变化就束手无策;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被忽视了。因此,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是具有很高的自学能力的人。如果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加强,远非注入式教学所能相比。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长大参加了工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无论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研究课题。

(二)课题的意义

1、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信息化、数学化、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对每个公民数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学学习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最核心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致力于把每个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猜想、置疑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倡导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研究性和批判性,这都与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

2、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自我发展和生理特征的需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之中,才可能成为有效的知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发展上存在很大差异,承认差异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改变传统的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放在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地位,必然要求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

二、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1、课题界定:

(1)、关键词之一:“学生”是指我市六年制小学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这个年段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技能,会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个体的独立自学的能力,并形成了解决一些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策略,能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关键词之二:“课前”是指在教师上课之前,一般情况下是在教师上课的前一天晚上。

(3)、关键词之三:“自学数学教材”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带着教师布置的“自学任务”,自已先看书,去熟悉教材,去自学数学教材,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解决数学教材中力所能及的问题,为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做准备。

(4)、关键词之四:“自学数学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过程,独自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在数学上获得的观察与分析、信息收集与处理、动手与操作、归纳与演绎等数学能力,以形成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5)、“引领学生课前自学数学教材,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研究”就是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引领学生课前自学数学教材”为训练方法,逐渐“培养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服务。

2.理论依据:

(1)、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的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课本是学生学习的必要现实用具,用好课本,学生自学课本是有“现实意义”的,课前自学则更有“挑战性”。“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自学课本的“自主性学习”也是具体的要求之一。

(2)、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引领学生自学数学教材,是基本的教学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终身教育”的基本观点。“从教到学的转变”,国内外教育家曾多次进行了精辟的阐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1972年发表的重要文件《学会生存── 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提出,“我们今天把重点放在教育与学习过程的‘自学’原则上,而不是放在传统教育学的‘教学’原则上”,“学习过程正趋向于代替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让位于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在国内,陶行知早就强调,“教学的本质是学习”。在国外,赞可夫强调,“把教学的重点从过去单纯研究如何教转向研究如何学”。可见,“从教到学的转变”是现代世界教学的共同的一种思潮”。

(4)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其中之一是帮助学习者做好在不确定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准备。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反思,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的技能,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5)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所以我们认为,不管从现实情况,还是从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角度去考虑,追根问底,问题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中介。“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这一问或许就是真理最初的涟漪,它的意义深远。《数学课程标准》最突出的一个亮点就是突出了“过程性目标”要学生“经历、体验、探索”。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敢于提问,学会解决问题呢?为此我们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

三、研究目标

我们把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确定为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使他们敢问、会问、善问,解决问题逐步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具体表

1、学生目标

敢问: 即自己有了想法、问题、建议等后,有胆量把这些问题抛出来,勇于发表自己见解,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索精神。

会问: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萌发猜想;并能综合运用原有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系统分析,理解信息,能广泛收集各种信息,从各种信息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善问:善于抓住问题的实质,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学习状况,从不同角度探索知识,寻找方式方法,能积极进行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不拘泥于接受答案,善于质疑问难,善于自我反思,敢于向老师的答案挑战,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对问题的独立见解,并有其深度。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主线,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发展,并使学生思维向敏捷性、创造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发展,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创新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教师目标

A、善于学习,具备宽广的视野和创新学习能力,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做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老师。

B、善于启疑,提供培养问题意识的背景,背景应与学生心理、生理相协调,具有新奇性、启发性、趣味性。体现教学始于问题,推进于问题,发展于问题。

C、教师要有热忱而悦纳的态度,改变重结果的评价方式,对学生敢于提问的品质给予充分的肯定,以培养和助长学生“自信、独立、机敏”等人格特征,尊重学生不寻常的言行,对避免有危害性的批评。

D、教师善于倾听,善于从多种问题中筛选实质性问题,去引导学生探索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访问我校教师“引领学生课前自学数学教材”或“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情报况”。以此了解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大小,并查阅各年级数学课任教师的教学成绩,并按照“课前自学数学教材或课前布置学生预习”与“不要学生自学教材或不布置学生预习”进行分类,为研究提供借鉴。

2、调查少数学生不愿意“课前自学数学教材”的原因。通过此方法去了解少数学生不愿意“课前自学数学教材”的原因:是知识的缺损(因为知识储备不足,问题难以理解);是自学能力的缺泛(不具备观察与分析、信息收集与处理、动手与操作、归纳与演绎等数学能力,以及不能形成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是自学兴趣不浓(无兴趣进行个人自学);是自学习惯未养成(是不是教师没引导过,没有这种学习的习惯)。研究者根据各种原因寻求相应的策略和方法。

3、进行“引领学生课前自学数学教材,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研究”教学实践研究。通过“学生课前自学数学教材,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教学设计进行常规教学,进行实践研究,观察“学生课前自学数学教材”与“自学习惯与自学兴趣”情况,重点观察“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在研究前后的变化趋势。

4、“引领学生课前自学数学教材,培养学生自学数学能力”的案例探究。运用上述的教学设计进行常规教学,通过“学生课前自学数学教材”,观察“学生数学自学能力” 的变化趋势,观察效果,并根据反馈的问题,调整或修改教学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探寻成功的教学案例。通过对成功案例的分析与总结,逐渐形成课堂教学范式,同时,撰写有关研究性论文或反思文章。

五、自学能力培养策略:

(一)端正教育思想,勇于放手。

教师要把培养和发展学生自学能力当作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并让学生明白自身具有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情,引导学生有目标、自主地学习,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认真设计学案,做到教为学服务,充分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思维的暴露过程,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的呈现、方法的引导和知识的形成规律上,从而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怎样自学。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学兴趣。

教师要将那些枯燥、抽象的数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且易于接受的问题,激励学生大胆探索,让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的积极思维中去品尝学习的乐趣,养成思考和自学的习惯。问题情境的创设做到以下要求:⑴要适合知识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各问题之间的跨度要适当,即不能太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不能太大,使学生一筹莫展,无所适从。⑵要体现学生思维的一般规律。如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等。⑶要遵循数学思想、方法的要求。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构成数学知识、技能的筋骨,数学问题和情境的创设要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质。⑷问题和情境本身要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尽量避免简单形式化的肯定或否定回答,从而调升学生的学习欲望,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增设自学环节,贯穿教学始终。

1、课前预习性自学。课前常规性预习要求学生自读学习材料、提出不懂问题、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2、课中自发性自学。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重在出好启发性的自学题。①根据教材前后连贯的特点,选准学生已学和将学新知识之间的连接点和生长点,保持自学题的延续性。②根据知识的结构特点,抓住已学和将学知识的沟通点和转化点,在学习方法上要有所借鉴和启示。③根据年龄特点采用不同自学方式:低年级引导性自学: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依据思考题、练习题自学;中年级独立性自学:独立发现问题、独自提出问题、自行解决问题;高年级创造性自学:独立选用学习方法、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3、课后小结性自学。教学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提高自学能力,要求学生不断总结知识规律和解题规律。教师在讲完一节课,一个单元以后,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把一盘散沙知识梳理成一个知识系统。启发他们把所学的内容分为几条线索,用较为简练的语言或借助图形把它们概括出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且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的探索、概括、归纳、总结的知识,才能真正纳入他们的认知结构,贮存于大脑。教师还应促使学生自己把每一单元知识归纳为几个主要问题,记住它的内容、方法和重要结论,特别要对教学中已经选用过的例题、习题,以整单元的知识为背景进行重新审视,总结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对本单元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这种由厚变薄的读书方法,本身就是一种自学能力

(四)据教材特点,灵活安排自学形式。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特点,灵活安排自学的形式,以求更佳效果。我们摸索出以下几种形式:

1、先看书,后讨论。这种形式运用最多。适用于大部分教材内容。引入新课后由教师出示自学教材学生开始看,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然后再由教师主持全班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2、先独立探讨,再看书。这种形式适用于与旧知识联系紧密,学生依据已有知识。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可以得出结论的内容。

3、先讨论,再看书。有些内容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可以得出结论。但却往往因此疏忽

大意出现错误。这样的内容可让学生先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再去看书。会使他们对于自身的错误认识得更深刻,好的学生也会讨论中加深自己对正确意见的印象。

4、教师先讲解,再由学生看书。这些形式适合于难度较大,不经教师先讲解,学生无法看懂的教材内容。教师就应先讲解,然后再让学生看书巩固理解。学生就觉得可以学

六、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9.09——2009.10)

资料收集整理、理论学习、上课、学生访谈。

2、实施阶段(2009.10——2010.06)

(1)收集整理资料,分析并制定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案。

(2)理论学习和专家指导。

(3)听课、座谈、研讨。

(4)在探索中不断反思和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5)做好研究过程中的各项记录和原始资料的积累。

(6)开展各种活动,检验阶段性成果。

3、总结阶段(2009.07)

(1)整理研究过程的案例

(2)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七、研究组织

第三篇: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

双龙营镇仙人洞小学刁星

摘要: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是当代人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自主探索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数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固我们应该遵循教育规律和认识规律,对孩子的教育放松一些;应该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他们去自学和探究。

关键词:激发自学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是当代人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小学阶段是学好其他学段的基础阶段。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是培养各种学习品质和能力,发展智力的良好时期。老子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又说:“授人以渔,终身受用”。说的是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提出 “教是为了不用教”。所以,我们要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以此来培养他们的数学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运用多种途径来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学生有了这种能力,不仅可以使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地获得各种知识,而且可以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丰富知识。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学能力。

一、激发自学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有人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也有人说:“兴趣是引发学习的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学习,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老师在上课的前一两分钟内要想办法牵住学生的心,一开头就把学生引到学习中来,那么这一节课学生很有可能人和心都在教室内。这样不仅能迅速安定学生的学习情绪,而且还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造成学生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地学习基础。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大小”时,我先讲了一个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马和小猪约好,一起到森林里给小松鼠庆祝生日。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车,它们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车票,小马是27,小猪是26。过了一会儿,司机开车来对它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小谁就在后上车。”小马和小猪都没有学过比较两位数的大小,不知道该怎么办。你们能帮帮它们吗?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忙。我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再如:在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时,我没有进行笔算,先引导激趣,复习旧知,用一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乘一位数,把两次得数相加可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结果。例:43×2,40×2=80,3×2=6,80+6=86。还是没有笔算,这时可出示竖式。教师激趣:“奇迹将要出现了”。个位3乘2得6写在个位上,十位4乘2得8写在十位上,就是86。学生学会了,获得了知识,对数学产生了兴趣,还想试试其它乘法题。由此看来,兴趣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成败。

二、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自主探索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数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们应该转变教育观念,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空间和机会。同时我们也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放开手让学生去做、去说、去论。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最重要的还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分析判断,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具体有:个体自学、分组学习的方式。个体自学就是学生独自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独立完成探索过程。这种方式适合于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探索。对学生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可以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充分的讨论、交流意见。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还要了解教学内容的容量和深度,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例如,在教学9加几的时候,如:9+4,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有的学生说是用接着数的方法,就是在9的后面接着往后数4个数,10、11、12、13,第四个是13,所以得数就是13。有的说是通过摆小棒数出得数的。听了学生所讲的方法,我肯定地说:“你们的方法都很好,但除了你们说出的方法,还有一种更快更好的方法,你们想不想知道呀?”同学们立刻睁大眼睛,求知的欲望很旺盛,在这种情形下,我趁热打铁把“凑十法”教给学生,并反复训练,让学生领悟到这种方法的简便快捷,学生很快掌握了这种方法。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多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让学生在数学课上自由自在地玩,自由自在地学,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

效果。

虽然现在提倡素质教育,提倡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可这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却只是一句空话。就比如说吧,孩子放学回到家,父母看见孩子都只会问:“今天在学校学写什么字?„„考试考得怎么样?”根本不会问:“你和同学关系怎么样?”或者“你觉得在学校最有趣的是什么?”也就是说,大多数家长都

只关心学生在学校的成绩怎么样。如果学生回家以后说老师没有布置作业,家长

就会认为他的老师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师,甚至还会到学校和老师理论。由于这种“传统”的家庭教育,现在大多数灵敏的孩子都产生了厌学甚至不学,不少孩子还出现了高分低能,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合作意识淡泊等现象。

现代教育理念是: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所以,不论是老师还是父母的传统教育观念都应该更新了,不能只是一味地强调孩子读书写字,这样会扼杀了孩子学习的天性。我们应该遵循教育规律和认识规律,对孩子的教育放松一些;应该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他们去自学和探究。

第四篇: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怎样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提高自主探索的效果,这一切都取决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在国内引起广泛注意,而且在世界中许多国家也很重视,已成为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必须认真探索研究。

一、培养小学生的自学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兴趣是指一个人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仔细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时,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凡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往往也是他们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科。这是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导致学习成功的重要原因。正可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之者”是学习中的最佳境界,只要学生达到了乐学的境界,就能以学为乐,勤奋好学,苦中求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首先,教师可以提一些有兴趣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最好列举一些有兴趣的例题,那么学生对有意思的问题学起来自然感兴趣;或者,是作一些形象的比喻。适当的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数学原理形象化、直观化,较易为人接受。

其次,教师也可以讲一些相关的故事。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对学 1

生灌输数学知识,而应积极创设数学情景,启迪学生数学思维。小学生都喜爱听故事、猜谜语、作遐想。通过讲故事可以引起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小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可,插一些数学史料,数学史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摇篮,它孕育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了这两者我们的课堂就不再会枯燥乏味了。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恰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

最后,教师还应该穿插数学美的教育。美的事物,总是为人们乐意醉心追求的。人们都是喜欢并愿意接近进而接受美丽的事物。如果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美,那么学生自然也就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教学小数性质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出示1,10,100三个数,问:①谁能加上合适的单位,并用等号将这三个数连起来?②谁能用同一个单位将这三个数用等号连起来?第一个问题就使学生议论开来,第二个问题更加激起了学生思考的兴趣,经过学生的讨论,得出1米=10分米=100厘米,1元=10角=100分、1米=1.0米=1.00米,1元=1.0元=1.00元。由此老师再次提出像1,1.0,1.00这些数是否相等?为什么?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他们会更积极得投入到小数性质内容的学习上去。

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的方法外,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与激发,还有赖于数学教师的精心培养和细心呵护。只要教师在每堂数学课都能精心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挖掘出一些数学趣味因素,从而使数学课堂高潮迭起,妙趣横生,能从根本上改善数学学科的繁难,枯燥乏味的负面特点,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其乐融融,从而达到“有趣的数学”,“快乐的学”的最佳境界。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人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首先,教师可以训练学生大声发言。让学生习惯于“说想法”。所谓说想法就是说思路,说思维的过程。课上要给每个学生说自己想法的机会,可以个人独自小声说,同位之间练习说,四人小组互相说,等等。通过说,学习思维方法。

长此训练,学生就会习惯于说想法。

例如,在数的教学中,要学生回答填空问题:“两个连续偶数的和是82,这两个偶数分别是()和()”在解答时,一位学生说:这两个偶数是40和

42。我是这样想的,因为相邻的两个偶数相差2,也就是说,这两个偶数和是82,差是2。82减去2的差除以2等于40,40是较小的偶数;40加2等于42,42是较大的偶数。所以这两个连续偶数是40和42。第二位学生回答时说:我是用两个偶数相加凑出来的,我想这两个偶数都应该接近82的一半,所以一个偶数是40,那么另一个偶数就是42。第三位同学说:我想,根据两个偶数的和82,可以求出这两个偶数的平均数是41,41是奇数,因为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1,那么和41相邻的两个偶数,一个是41减1等于40,另一个是41加1等于42,40和42是连续的两个偶数。学生说得有根有据,有条有理。

其次,教师要训练学生使用数学语言。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关于概念、法则的用语,要求学生用数学用语,简明、准确的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后,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出定义、法则或公式。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做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教师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考查学生理解的程度,以便在学生叙述中纠正他用语的错误,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完后,还要统一到课本语言上来。

例如,要学生总结关于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学生在叙述时常常丢掉“平均”两字,这时可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小黑板,上面画着几个圆,其中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另外的圆各分成不等的2份。引导学生观察相同点与不同点,使学生认识到“分成若干份”与“平均分成若干份”的不同。然后让说错的学生重新叙述。

最后,教师还应该给后进生发言权。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回答问题的习惯,难点在于训练后进生。后进生上课一般表现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为他不善于观察,不会听讲,不会思考。因此对后进生更要设法使他学会动脑子,这就要给后进生发言权。后进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心虚,声音小,若说错,遭同学嬉笑,下次就更不敢举手发言了。不说也就不想,不动脑子。所以辅导后进生学会动脑子,就要设法使后进生开口,敢讲话,会回答问题

三、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产生见解。有见解就有交流的愿望,有交流又可激起新 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训练,思考能力随之提高。学生有了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形成自学能力。那么我们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首先,教师要激发思考的欲望,明确思考的目标。生活中,不管做什么都需要足够强的欲望,做该件事情的欲望,并且要同时又明确的目标,这样才可能很好的完成这件事情,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那么首先我们教师要激发思考的欲望,同时明确思考的目标。

其次,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学生有了思考的欲望,并且明确思考的目标,我们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这样学生才能有效的进行思考,使思考变得有意义。

再次,教师要给学生要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日常学习中,不管是学什么,都必须要有时间,如果没有时间,那么任何事情都无从谈起。所以,教师也要给学生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

最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多项交流。生活学习都离不开交流,在交流中学生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和优势,从而更客观的认识自己,最终达到进步的目的。所以,教师要及时组织多项交流,及时的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例如,在最小公倍数的教学中,有的学生说:“在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里,如果只要18和30公有的质因数2和3,那么相乘的积是6,6是18和30的最大公约数而不是公倍数。”又有学生讲:“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里,不但要包含它们公有的质因数2和3,而且要包含18独有的质因数3和30独有的质因数5,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是18和30的公倍数”。又有学生补充说:“18的质因数里有一个2,30的质因数里也有一个2,18的质因数里有一个3,30的质因数里也有一个3,而在它们的最小公倍数里只能要一个2,一个3,这样才能保证是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学生们热情高,发言涌跃,相互补充、纠正。许多人还能运用老师提供的资料作为自己的论据。

四、培养小学生认真审题及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并非是缺少必

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每教一新课例题,教师都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审题,在学新课的同时学会审题方法,养成审题习惯。

解题时要认真书写,教学生解题时要书写整洁,格式规范。算草要象正式答案一样,一律写在作业本上,做到算草不草,竖式排列有序,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能对自己的学习作出评价,是一种高水平的学习。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也是一种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判断正误,自我检验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

这方面的培养可以实行全班交换作业,进行相互批改。比如口算训练。口算训练上的作业讲求熟练性和正确性,题量比较多。对此,在做题过程中,学生比较容易产生烦躁的情绪,进而降低解题的正确性。如果让学生进行批改,可以让学生体验当老师的感觉,由新鲜感而产生新的学习兴趣,并且,学生对于批改他人的正误特别的用心,从而学生就会集中精神认真听课。最终让学生根据批改他人的作业进行思考,反思自己的作业,从而学会自我评价。

总之,自学能力和学习的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持之以恒,使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做学习的主人。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34-63.[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8-79.[3]陈玉兰.谈小学数学中的练习及练习设计[J].山东教育,2004,7.[4]李文林.数学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周文国.语言与诗词中蕴涵的数学美[J].高中数学教与学,2007,5:21-65.[6]魏书生.教育改革与素质[M].沈阳教育出版社,2001,4:3-8,31-46.[7]董奇等.自我监控与智力[M].浙江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第五篇:如何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朱文娟

教学改革,就是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发展空间,课堂变成学生谈论问题的地方,解决学习中完成质疑的场所,让学生真正成了的学习主人。这种教学改革是现今教育界多少人追求的,也是学生渴望得到的。本人就教学实践有以下做法:

一、对学生的课下要求

两单四步教学目标就是教会学生保证准确有效的学习方法,把教转化为不教。这样以来,单凭一节课把课学好学透,那是不可能的。为此,我们就要在课下对学生提出要求,首先要求学生在课下必须做好预习,为课堂做准备。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预习就不知从何入手,即使有个别预习好的,也只是预习了课本的表面内容,课本内的知识挖掘不出来,这里就需要老师的帮助,所以,第一阶段就是引导学生如何进行预习.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预习呢?首先,要学生看课本,先把看到的课本表面知识搞明白,会分出层次,之后要求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概括出来,再从每句话中引导学生,你想到了什么?你有什么发现。每个环节中你想到什么?联想到生活,以及前后知识的联系和本节内容的重难点总结,这些都要求学生必须吃透本节教学内容才能完成的,否则,学生是无法完成学习任务的。在预习中,该让学生动手的,就在预习中要求学生动手完成,从中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要求学生把获得的以及发现的写出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为汇报而准备。学生预习到位了,内容预习透了,课堂上学生才能侃侃而谈,思维之间才能出现碰撞火花,才会出现质疑,在讨论中再进行解决问题,达到理想的课堂。

二、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

1.提供材料,创设自主学习条件

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个恰到好处的教学活动,要出现这样

一个理想状态,能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思考,获取自己的体验,在合作交流中不断优化自己的结论。要做到这点,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定的情境和充分的材料都是不可少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得好:“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不能简单地以成人眼光对学生的解答作出判断,要让学生在汇报中思维之间出现碰撞,在碰撞中发现问题,在碰撞中解决问题,在碰撞中理解问题是怎么提出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结论是如何归纳得到的,提供学生主动参与、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2.确立目标,启发自主参与

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这是自主学习的特征之一。可是事实上教学目标基本上都是“老师说了算”,学生真正能参与确定教学目标的课堂少之又少。造成这一普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我们的教师观念上的“定势”造成的,总觉得理所当然决定权在教师手中,学生哪可能知道什么教学目标,就算让他们参与制定了,肯定也是七嘴八舌不得要领,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只要启发得当,由学生来参与教学,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样把以前总是老师完成的东西交给学生,只要学生有了学习欲望,学生之间完成起来不难而且完成的会更好,因为那是集体的智慧加老师的智慧,所以课堂上老师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会得到老师想象不到效果。

3.让学生想说就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使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其次在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来激发火花,把课堂推向理想的平台。调动一大部分的学生提供说以此来带动全部学生说。

4.激发情感,提高自主学习兴趣

在学习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态度等诸方面应获得和谐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真正积极参与的关键是教学方法情感化。因此,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内在动力的支持,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尊重师生之间的 情感交流,真正构筑数学课堂情感交流的平台。

5.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评价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自己,要更注重开展自主评价。我们要改变学生处于被评价的被动局面,采用教师对学生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学生的自评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发挥评价目标的导向作用,在教师指导下开展互评和自评,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重视考察学生的思维过程。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使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更加客观和公正,应采取多种方式,既应包括对学生书面作业情况的评价,也应包括通过观察、提问、交谈等方式对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三、质疑问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贵有疑,“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

教师还要从思想上更新观念。把“你今天学到什么知识?”转变为“对于今天的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力,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力。其次把课堂变成学生交流学习问题的地

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提出问题。课结束前,根据学生的表现,评选出“最佳提问人”和“最佳问题”,以调动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多思多问的“问题意识”。

只有预习要求到位,课堂才能到达预想的结果。也只有方法得当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只有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切实、有效地达到我们要求的效果。

2013年6月5日

下载浅谈农村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农村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浅谈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云梦县义堂镇明德小学张望连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更新以几何级数激增。这些知识、技术仅靠课堂或仅靠老师的传授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这就......

    浅谈小学生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摘要:自学能力就是学生个体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必要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心智、形成品德等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

    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的研究

    《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的研究》 研 究 报 告 雁江区迎接镇古井小学 王科程 雁江区迎接镇中心小学 万飞 【内容摘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学习化社会,学会学习、......

    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531413广西平果县海城乡中心小学韦凤娇 【摘要】: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是当代人要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

    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自学能力的培养 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是当代人要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

    浅谈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学能力(范文模版)

    浅谈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学能力 新会实验小学阮彩玲 “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古人说得很好。一个小学生如果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浅谈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的几点建议杜涛子洲县马蹄沟九年一贯制学校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日浅谈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子洲县马蹄沟九年一贯制学校杜涛 联系电话***内容提......

    《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就是通过学生自己学习,独立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的能力。但并不是完全依赖学生自身展开的学习,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