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预习检查与管理的研究》研究总报告

时间:2019-05-14 02:58: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科学预习检查与管理的研究》研究总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科学预习检查与管理的研究》研究总报告》。

第一篇:《小学科学预习检查与管理的研究》研究总报告

《小学科学预习检查与管理的研究》研究总报告

贾秀彬

一、课题的提出

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些教育理论是我们的教育前辈伟大智慧的结晶,他们早就寻觅出了教育教学工作的精髓之所在,灵魂之所依。小学时代是人生系统学习的起点,让他们从小就养成一种自学的良好习惯、选择适合每个个体的自学方法、提高其自学能力,就能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这,恰好是小学教育课程改革的中心任务。“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当今社会的学习应当越来越成为学习者主动参与的过程,这是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体现和要求,也是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那么,怎样才能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呢?唯一的答案——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将来才能独立地探究新的科学领域,索取新的知识。可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预习,是小学生最常见的自学形式,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节。教师应从高年级开始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学生要想取得优良的学习效果,单靠教师教得好,教得得法是不行的,学生自身还必须学得好,学得得法。学生的各项学习活动,反映为各种学习行为。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干预一些不良行为的产生,让学生的学习行为更有效,便是我们教学的培养目标之一。但对学生的课外学习行为的研究,我们往往关注的比较少。比如,虽然有课题背景很多教师强调了学生的预习,但往往不加以指导和管理,学生的课前预习经常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起到作用。因此,我们提出“小学生预习检查与管理”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过程

(一)提高家长对预习的认识。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不能代替的力量。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偏差,而他们一天当中大多数时间是与父母一起度过的,预习中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家里度过,所以要充分分挥家长的作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预习环境。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家长认识到培养孩子的预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家访,我们发现有的家长错误的认为,老师布置的预习是为了自己减轻 1

负担,第二天上课容易上,而加重了家长的负担,学生回家预习就是先让家长给提前讲解一遍,这样还要你们老师做什么?这种错误的思想不仅没有调动学生在家自主预习的主动性,还耽误了家长的时间。造成第二天到课堂上学生认为所学知识早会了,也失去了对新知识的探索积极性。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与学校领导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及时开家长会和家长学校开课活动,使家长们认识到帮助孩子进行有效的预习是每位家长应尽的职责。家长会一开始我们改变了过去教师直接发言的惯例,提前安排一组情境表演(老师表演妈妈,一个学生表演孩子。)大体情境就是:一个孩子放学了,用不到20分钟的时间做完了作业,向正在忙家务的妈妈喊了声:我作业做完了。这时妈妈让他预习一下明天的课,孩子说我这么聪明不预习都比好多学生考的分高。妈妈并没有生气,而是亲切的说,你是还没有尝到预习给你带来的好处,不信你可以试一试。学生带着试试看的态度和妈妈合作起来。第二天回来就高兴的大喊:“妈妈,今天老师讲课时,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我们想个办法解决,我是第一个举手的,当老师知道我是在家提前预习时,夸我是个爱思考,学习勤奋的好孩子。今天晚上我还想预习”。通过情境表演足以让家长们认识到预习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发挥家长们的特长,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增砖加瓦。

(二)教给家长预习指导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让家长在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预习环境,我们通过与家长联系沟通给家长授课,让家长参与到学习中来,参与到预习中来。

1.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尽量让自己解决

要求家长再忙也要尽量抽时间检查孩子的预习完成的情况,当孩子遇到疑难问题被难住了时,家长要注意不要孩子一问就什么都给代劳,有些题是孩子经过思考、费点力就能解决的,这时家长要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孩子才能体会到思考的乐趣,遇到问题乐于去思考、探究。而长期遇到问题让家长代劳的孩子,久而久之,形成依赖心里,养成依赖习惯,学习上就很难养成自己去克服困难、解决难点的习惯了。家长应当鼓励孩子尽量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但这并不是让家长置之不理,当孩子遇到疑难时,家长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进行适当引导,发现孩子在细节中表现出的进步,应当充分肯定他们的价值,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而不是在孩子身上挑小毛病,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给他提个小建议进行完善预习,这时大多数孩子都能接受。

三、提前了解学习内容,有目的地进行预习指导

预习的目的之一是让孩子知道明天的课要学会什么。如果孩子对将要学习的新课目标明确,上课听讲的时候他才更有主动性和针对性,一节课下来,他才会明确知道自己学会了没有。我们鼓励家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向老师发飞信、打电话或发邮件等形式,根据孩子的特点向任课老师了解孩子在校上课的表现,常翻阅孩子的课本,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再向老师了解授课内容和进度,结合孩子的性格特点与孩子沟通,与老师一起帮助孩子确定什么是近期学习的重点、难点。以此来增强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帮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家长要注意孩子在每个细节中表现出的进步,做出及时的肯定。评价的方式有很多,当孩子在指定的时期内都能认真按照老师布置的预习要求去做的,家长通过发表扬信给老师,让孩子得到老师的认可,还可以加盖“红花”、“小星星”等,以示鼓励。孩子之间存在差异,所以在预习问题上不可盲从。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指导,对于学习比较困难的孩子,比预习更重要的是如何在作业以外的时间把以前薄弱的环节及时补上。

四、强化预习意识,激发学生预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是人们进行一切活动的主要动力源泉,预习也不例外。学生一旦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就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精神负担,而会觉得它是一种乐趣。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去学习新的知识,甚至创造性地探索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至终生受益,因此,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而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养成,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完成。如何强化预习意识、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呢?

美国著名专家西蒙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兴趣”。我们的教材每篇课文都各有特点,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实际明确预习的要求,达到教学的目的。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有的放矢地去预习,在预习初期为学生拟定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书写提纲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有针对性,针对学习的内容,针对学生知识水平和已有的经验;要有启发性,题目深浅,难易兼顾,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举一反三;操作性要强,步骤明确,指导清楚;趣味性要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嚼青橄榄的滋味,逐步体会出预习在学习中的乐趣。例如预习古诗《赠汪伦》时,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预习要求:

1、把古诗读正确。

2、标出生字词,并利用各种工具解决生字词,掌握音形。

3、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正确朗读诗句,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尝试理解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出不懂的问题等。

4、搜集有关朋友深厚情谊的古诗或名言警句。当学生完成预习要求后,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听课。这样坚持做下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由定向预习逐步发展到自主预习。这样,为学生搭好学习的阶梯,让他们在实践中懂得如何去做好课前预习,从而掌握一些预习方法,养成独立预习的良好习惯。为了避免盲目性,预习要求不宜太难,刚开始时目标要切合实际或略低一点。

五、树立预习榜样,激发学生预习兴趣。

学生的预习离不开老师的指导,预习初期需要全程跟踪,对预习作业进行及时检查和批改,当学生逐步形成预习习惯时,组织小组内检查,全

班交流等。在检查过程中,对学生的预习态度、预习方法、预习深度、预习效度做到深入了解。经常从中筛选出预习好的同学为本班的“预习好习惯标兵”,做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利用上课前几分钟,让这些“标兵”向大家介绍自己的预习做法和预习心得,使大家一起分享预习的快乐。这样,有了班上预习榜样的正面引导,大大激发了学生预习的愿望,大部分学生更积极主动有效地去完成预习作业了。这时教师的一个点头肯定,一点微笑鼓励,一句口头表扬都能给前进中的学生以信心和动力。如此一来,就会在班上形成了预习的良好氛围。学生学得积极,教师教得也轻松,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很好。

六、在预习中适当采用竞赛形式,增强预习的兴趣。

争强好胜是孩子们的特点,把竞争意识引入预习中,能够改变他们把预习当作负担的心理,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采用的方式有:

1、在课堂上让学生当当小老师汇报自己的预习成果,谁说的大家能听懂,谁能回答大家在预习中的疑问,谁就是今天的小老师。

2、采用知识赛等形式检查预习。如在班中推出“科学大王擂台赛”,每周评出一位科学大王;

3、在班级中设立预习“星级评比栏”进行评比加星,表现优秀的就相应的给予增加星,而对于退步的同学就相应地减少星,学生通过看小星星就能了解自己在预习方面的表现情况。这样,既激发了他们预习的兴趣,也提高了预习的效果。

七、指导预习方法,引导学生有效预习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所以,要想让学生具有预习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我们课题组总结出“预习四化”来组织学生进行有效预习。

(一)“预习内容问题化”

教师布置作业时,有意识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培养创新思维要从培养质疑问难开始。为更好的正面强化学生预习习惯,应该注意巧妙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同时教给学生寻找问题的方法,使他们能主动发现问题。

(二)预习效果评价化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是他们的天性。所以对预习作业的检查应坚持不懈。

1.我们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还及时对预习作业进行批阅、评价,以便在展示前就能够准确把握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哪些问题出错率高?哪些问题遇到的困难比较大?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同时指导学生自行订正练习并反思。

2.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要特别关注他们,我们在他的预习作业上得一个进步的小花,或者写一句:老师相信你是认真预习的,注意听清老师的要求,你会更棒等评语。

3.对于预习效果好的同学,同样写上鼓励的评语来肯定他们的预习价值。

4.开展每周预习作业展示评比活动。每周由组长先选出本组优秀的预习作业和进步的预习作业,在班级中评比,选出本周的进步奖和优秀奖,把他们的预习作业展示给全班同学学习。同时老师也会打电话给家长告诉孩子在学校的优秀表现。

5.对于学习自觉性较差的同学,需要通过预习检测来强化。

八、主要研究成果:

经过半年多研究与实践,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家长积极配合下,研究班级里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对预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积极主动的完成预习作业,在预习中掌握了一定的预习方法,在学习中变得会学、乐学、善学。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另我们意外的收获是:学生们自觉形成了预习小组,在学校课余时间自觉进行小组预习,更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们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基本形成。学生课前预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研究班级的成绩也比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

第二篇:研究总报告

研究总报告

(不少于4000字,可另附页)

提示:研究报告是描述一项课题研究的进展和结果的文件,一般应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充分信息,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以便有关人员和读者判断和评价。承诺预期成果为研究报告、(系列)论文的课题,本“研究总报告”可作为课题鉴定的“成果主件”。

研究报告的基本元素:

一、简介部分

1.标题

2.序言

3.摘要(不超过500字)

4.内容结构图

二、主体部分

1.研究问题: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假设-核心概念

2.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

3.研究程序: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4.研究发现或结论

5.分析和讨论

6.建议(一是针对已有研究的缺陷,提出需要重视或改进的事项;二是根据研究结论获得的启示)

三、参考文献

四、附录(致谢、插图列表、表格列表等)

《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研 究 总 报 告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课题类别:莒县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课题编号:2009CDL02

课题主持人:刘树芝

主要研究人员:刘树芝王文政邵明香季安彩

一、课题的提出

教育技术学的形成与发展是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成果.现代信息科技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给教育技术赋予了充实的内涵和无限的生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着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也改变着教师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今年,我校也开始了教育技术的培训,给我的课题研究赋予了新的活力.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以学科为中心,考试和升学以知识掌握程度作为基本的评价尺度。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学习化社会的到来,中小学教育面临着越来越突出的中小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与无限的日益增长的知识总量的矛盾。中小学教育方式必须实现由单纯重视学习知识,尽快转到既重视学习知识,更重视能力的培养上来。地理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中学地理内容繁多,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许多困难。若想搞好地理教学就必须首先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众多的资料.图片等呈现给学生?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那么,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就显得极为重要.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方面,我校地理学科有着很多的优势:

1、新课程改革趋势的必然:新课标要求“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助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2、资源的广阔性: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对地观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数字地球概念的建立,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都为地理学科提供了广阔资源。

3、人力的优越性:课题组成员能熟练应用网络查询资料,熟练使用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CAI课件。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本课题的创新程度:全国性的教育技术培训刚刚开始,我县暑假也是刚刚培训了第一批学员.我校的教育技术培训正在进行中.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虽然早有应用,但出现了很多误区,也没有多大效果。本课题的研究从地理教学的实际出发,从学生学习地理的需要出发,力争达到现代教育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有效整合,从而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理论意义:本课题的理论基于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创立的人

本主义学习理论,及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心理学理论所认为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着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也改变着教师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地理学习绝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生搬硬套,它需要涉及全世界的风土人情,还需要与当今时政紧密结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成为世界的主人,就要通过多种途径让他们了解地理、了解世界、了解祖国,而教育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无疑是最重要的一条途径。

应用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第一,对老师来说,我校正在进行教育技术培训,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教学实践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第二,他最大的应用价值体现在教学中。多媒体计算机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可通过三维影视宏观纵览地理环境,微观放大展示地理模型、标本,使地理课堂比较生动和直观地模拟地理现实。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前的导入对整节课的教学过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总是对新鲜的事件充满好奇心,对未知的世界充满憧憬。教学中,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视电影、CD、VCD、摄像系统等都将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无限渴望。多媒体计算机能把各种地理事实材料:平面的和立体的、静止的地理事物图像和动态的变化过程、外部的形态和内部的结构等展现在学生眼前,而且计算机的可控性,使学生能够有选择地更仔细地观察到各种地理事实材料,不致漏掉某些关键的信息,这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正是因为学生能充分接受多媒体计算机所提供的地理事实材料,才有利于学生认真分析所获取的信息,得出所要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因为多媒体计算机能有效地创设出接近真实的地理事实情景,让学生带着疑问观察,老师引导学生探究可能出现的结果,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当结论与验证结果一致时,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地理的效率。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8年下半年参加教育技术的培训,努力学习教育技术的有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简单的应用教育技术;负责人:刘树芝

第二阶段;2009年 教育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课堂教学中熟练运用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写出体会与成果;负责人:刘树芝

第三阶段:2010年上半年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各种类型的教学案例,开发课程资源,为地理教学服务;写出成功的教学案例;负责人:刘树芝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研究方法为实践探索法。在研究过程中,先学习教育技术的有关知识,然后把学习到的有关知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在应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达到教育技术与地理教学的完美结合;然后进行推广,如果效果很好,就要形成理论,写出论文。如果研究过程中的论文得到认可,则继续进行,写出教育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教学案例。

五、完成本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第一、课题负责人在长达十年的教学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许多有力的素材并且已取得了一些成绩。

第二、课题参加者上过县级教学示范课,对本课题的研究已走在日照市的前列。

第三、学校方面大力支持该课题的研究,无论人力、物力还是财力方面都会鼎立支持。

第四、研究人员都购买了计算机可在家上网,学校已经上了教育网,课题参加者随时可以上网学习、查询;教室里也有多媒体,随时可用多媒体、投影仪上课。

六、研究的成果

1.探索出符合我校情况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环节如下:情景创设—问题提出—查询资料—分析探究—意义建构。2009年课题负责人撰写的论文在《山东教育》上发表。

2.“整合”实验的开展,促进了教师改变长期习惯的教学行为,改变传统教学结构的弊病,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课题组成员在2009年参加了全县优质课评选,取得了很好的名次。

3.师生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有效的发展提高,学生会应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信息收集、处理;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将计算机和网络作为自己教和学生学的工具。真正实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有机整合,课题组成员制作了许多有价值的课件,课题负责人写出了成功的教学案例,其中《水资源》一课的教学设计荣获市级“二等奖”。

七、研究后的反思

1.现代教育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有机融合”,最终使现代教育技术成为学生学习资料的来源、认知的工具和交流的平台。因此,要求教师平时花费大量的时间收集地理资料、地理信息和地理课件,形成自己的地理资料库,为以后的教学整合打下丰厚的物质基础。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还会占用教师大量的业余时间。因此,学校需要有专门(懂网络技术)人员从事资料的收集、保存工作,以减轻其他教师的压力。

2.目前的教学中更多的还是教师占主导地位,机灌的现象还较为普遍,如何大力推广,使教师乐于参与教改研究工作是学校领导重点解决的问题。

3.“任何技术的社会作用都取决于它的使用者。我的观点是,教育技术变了,教学方法也得相应变革,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由教师的教育观念所支配的。如果说现代教育技术是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就是操纵这个魔杖的魔术师。” 目前对信息技术教师来说的确是任务艰巨。不少人是半路出家、匆匆上马,很多工具、知识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还要求他们在教学中运用一些新理念,会比较困难。如果我们有一批比较好的教材,既便于学生自学,又便于教师组织实践活动,就能帮助教师减轻许多压力。

2010年9月

第三篇:课题研究总报告格式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要求

一、总体要求

1、课题研究报告立意要高,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力戒纯理论知识;

2、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足、资料翔实;统计科学、准确;分析透彻、深刻、精炼;对策和方案要具有宏观的、全局的、改革的思路,且切实可行,便于领导决策;图表清晰、严谨;

3、字数控制在1~1.5万字内,特殊情况经同意不宜超过2万字。

二、基本结构(仅供参考)

(1)题目

研究报告的标题必须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报告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题名所用每一词语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题名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字。英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

(2)内容摘要

摘要是报告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要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

1、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

2、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报告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第二次文献采用。

3、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研究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4、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400~500字,如果研究报告是用外文撰写的,中文摘要应不少于600~8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300个实词。如遇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

5、摘要中不要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6、报告摘要用另页置于题名页之后。

(3)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报告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每篇报告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中文关键词如有可能,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4)引言(或前言、问题的提出)。

引言不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因此要简明扼要。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内容包括:

1、提出研究的问题;

2、介绍研究的背景;

3、指出研究的目的;

4、阐明研究的假设;

5、说明研究的意义。

(5)研究方法

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这是研究报告的重要部分,以实验研究法为例,其内容应包括:

1、研究的对象及其取样;

2、仪器设备的应用;

3、相关因素和无关因素的控制;

4、操作程序与方法;

5、操作性概念的界定;

6、研究结果的统计方法。(6)研究结果

这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要求现实与材料要统一、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切忌主观臆断。

除介绍课题成果的内容外,特别要说明解决了那些教学问题?该成果怎样解决教学问题的?成果的创新点?成果的推广应用价值和效果如何?其内容:

1、研究了什么问题

2、得到什么研究结果(如图、表);

3、描述统计的显著性水平差异;

这是研究成果的主体,是课题研究内容的全面展开。

(7)分析讨论

这也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其内容:

1、本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2、本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3、本研究成果的价值;

4、本课题目前研究的局限性;

5、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8)结论

这是研究报告的精髓部分。文字要简练、措词、慎重、严谨、逻辑性强。主要内容:

1、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2、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是否实现了原来的假设;

3、指出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9)参考文献

参考资料的基本格式

书籍类 作者名.《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年×月×版

刊物类 作者名.《文章题目》[j].《刊物名》.×年第×期)

报纸类 作者名《文章题目》(《报纸名》,×年×月×日)

(10)附录

如调查表、测量结果表等。

三、格式要求

1、总标题:用3号加粗宋体,上面空1行,行距均用固定值28。

2、姓名:总标题下面请标明院系和姓名,用5号仿宋体,行距用固定值20(包括与总标题之间空1行)。再空2行,下面为正文。

3、正文:全部统一用5号宋体,行距为固定值20。

顺序标题统一为:

一、二、??(用小4黑体,居中);

(一)(二)??(用5号仿宋体,前面空2格,后面不要有标点符号);

1、2、??(用5号仿宋体,前面空2格);⑴

⑵ ??(用5号宋体,前面空2格,后面不要有标点符号);a.b.??(用英文大写体,前面空2格)。除以上顺序,之后一般请不要再用顺序号,如一定需要请用“——”来区别。研究报告中的数字,应按正式出版物的规范,采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9年”、“ 7~8个小时”、“ 35~40万人”、“ 2001~2010年”、“第28届奥运会”、“ 第11届全运会”等。

4、表格:正文中的表格标题用6号黑体并居中,如“表1”,放在表格上面;表格内的文字用6号宋体,简单表格均采用三线条来表示,内容较多可用常规框形表格形式。

5、图:正文中的图标题用6号黑体并居中,放在图下面;图中的文字用6号宋体。

6、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用小5号加粗宋体,不空格至左边。另起一行为内容,用小5号宋体,如“[2] 余方云,日本社会体育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国体育科技,2004,40”。

正文中如应用他人文章句子,一般不采取用右上角标注形式,均以参考文献形式列出。篇二:课题研究报告格式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

一、题目。要求明确、鲜明、简练、醒目。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宜过长。

二、摘要。要求准确、精练、简朴地概括全文内容。

三、引言(或前言、问题的提出)。引言不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因此要简明扼要。内容包括:

1、提出研究的问题;

2、介绍研究的背景;

3、指出研究的目的;

4、阐明研究的假设;

5、说明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这是研究报告的重要部分,以实验研究法为例,其内容应包括: 1、研究的对象及其取样;

2、仪器设备的应用;

3、相关因素和无关因素的控制;

4、操作程序与方法;

5、操作性概念的界定;

6、研究结果的统计方法。

五、研究结果及其分析。这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要求现实与材料要统一、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切忌主观臆断。其内容:

1、用不同形式表达研究结果(如图、表);

2、描述统计的显著性水平差异;

3、分析结果。

六、讨论(或小结)。这也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其内容:

1、本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2、本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3、本研究成果的价值;

4、本课题目前研究的局限性;

5、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七、结论。这是研究报告的精髓部分。文字要简练、措词、慎重、严谨、逻辑性强。主要内容:

1、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2、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是否实现了原来的假设;

3、指出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八、参考文献。

九、附录。如调查表、测量结果表等。

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一、标题

可使用比正文大1—2号的字型与变化了的字体(黑体)来排列,上空2—3行,下空1—2行。

二、署名

接标题下一行,一般写上“××单位课题组”,在右上角打上一个“﹡”,然后在首页文末划一横线下面加注,也注上“﹡”号相呼应。加注时要标明课题的级别、性质、归属、立题年份、负责人姓名、成员(顾问)姓名、研究报告的撰写者以及一些谢辞。也可单独列一页,或放置正文末尾括号中,将具体的工作与成员予以说明。

三、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内容摘要是对研究报告中所描述的背景、采用的主要方法、形成的结论与提出的新见解的简要说明,以100—300字为宜,接着“××单位课题组”空1—2行,其中“内容摘要”用中括

号,变体字。

关键词除了帮助检索之外,还在于可提醒本研究报告的阅读者着意理解所列词语,以2—5个为宜,紧接着“内容摘要”,其中“关键词”也用中括号,变体字。

四、正文

正文是教育科研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的提出⑴是揭示问题或困难;⑵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⑶是研究现状的综述⑷是本课题关键概念的界定。

2、课题研究目标 目标的确定与后文的研究效果分析的思路要一致,有一定的联系。

3、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这一部分需说明自己对本课题研究思路的角度和特色,还要将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工具、研究步骤等方面的问题交代清楚。

4、课题已经的内容与方法 这是研究成果的主体,是课题研究内容的全面展开。

5、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结果是根据研究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后展示的客观事实,它告诉我们最终得到什么,这些东西是什么。结果可用图直观表达,也可用文字简要说明。

五、结论

这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结晶。它是在研究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判断、归纳而概括出更高一个层次的成果或观点。结论指出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今后应怎样办等。

六、存在的问题与后续的研究

七、报告落笔的时间:

一般放在正文右下方。

参考资料的基本格式

引用对象 基本格式

书籍类 作者名《书名》(出版社,×年×月版)

刊物类 作者名《文章题目》(《刊物名》,×年第×版)报纸类 作者名《文章题目》(《报纸名》,×年×月×日)

成果汇编

一、封面

说明课题来源、立题编号、课题名、课题负责人和承担单位、立题时间和结题时间等

二、目录

三、主报告

正文小四号,1.5倍间距;大标题(题目)三号,粗黑体;一级子标题四号,黑体;

二、三级标题与正文同字号,字体变。附件如篇幅较多,正文可用五号,单倍间距,标题字号相应缩小。

四、附件

包括课题申报表、研究方案、立项通知、子课题研究报告、有较强阶段特征的阶段研究报告、相关的研究论文、设计的相关材料(如调查表),相关的个案研究报告、教学设计、活动设计、相关成果的获奖证明及其他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一般不纳入汇编,在附典型教案或课堂实录时,还应加上相关的点评,以说明该个案对主成果的联系)篇三: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格式

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格式

报告标题:课题名称+结题报告、标题二号宋体加粗居中,名称统一为《xxxx》课题结题报告

作者署名:单位+姓名(负责人或负责人和撰写人),署在标题的下面。三号楷体居中(一级标题三号宋体加粗,用“一、二、三”标示;二级标题四号黑体,用“

(一)(二)

(三)”标示;三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用“1.2.3.”标示;四级标题四号宋体,用“①②③”标示。)

一份规范的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其基本结构大致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或问题的提出):

要从背景、现状、基础等三个方面去回答“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这一部分内容的陈述,要求用两、三段简洁的文字讲清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的原因、理由,当然还必须考虑到教育形势的发展和观念、方法、理念、手段的更新。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可能性等方面去思考。

(这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归入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部分)

三、课题研究的界定:

对课题名称中一些重要词语的内涵,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等作简单阐述。所应用到的教育理论和思想。只能选最精辟、最适用的摘录,要围绕课题研究的需要,切忌全文照搬。依据理论的支撑,说明自己的主要研究思想。所依据的理论要具科学性和先进性,通过这些学说、观点、使本课题研究得到理论的支撑。

四、课题研究的达成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体现的是本课题研究的方向,目标的确定不能过于空泛,要扣紧课题。还要注意其结构的内在联系,所确定的目标,最终要落实到成果中去。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主要是陈述课题研究的范畴、立足点。表述须紧扣研究目标,简洁,准确、中肯。也可将子课题表述成研究的内容的其中的一项。主要内容与课题研究成果同样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必须在研究成果中予以体现。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的研究,往往要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实验法,问卷法、调查法、统计法、分析法等。这部分的陈述,一般列出将采用的科研方法,稍加说明就可以了,花费的笔墨不必很多。

也可用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数理统计法、检测分析法、跟踪比较法等等,还可用观察法、追因法、归因法、实验法等不同的表述方法。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这部分的陈述比较简单。一般将课题研究分成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三个阶段,也有的分成四个、五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简要陈述做了几项工作,简明扼要,不必详细陈述。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这部分,可以花较多的笔墨来陈述。通过回顾、归纳、提炼,具体陈述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具体陈述采取哪些措施、策略或基本的做法来开展研究。

撰写“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这部分内容时,应注意不要用总结式的语调来撰写,可分写成以下几个部分。

(一)准备阶段: 1.2.3.(二)实施阶段: 1.2.3.(三)总结阶段: 1.2.3.(这部分也可以与“课题研究步骤”合在一起陈述,在每一个阶段中具体陈述所做的几项工作,所采取的研究策略或措施等。)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

这个部分是结题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是否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使课题研究成果得以推广和借鉴,就看这部分。篇幅也可适当长些。

要从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两方面去陈述。不能笼统地谈。理论成果可以是我们研究所得到的新观点、新认识,包括课题研究结的题报告、教师论文发表或获奖情况,论文集等等。实践成果包括优秀教案或活动设计汇编、个案汇编、实验课、示范课、观摩课(课件)的获奖情况、学生作品集、情况汇总等等。这样的研究成果才有借鉴和参考的价值。同时也应注意研究成果必须体现所确定的研究目标。

十、研究中的反思及今后的设想: 这个部分内容陈述要求比较简单。但要求所找的主要问题要准确、中肯。今后的设想,主要陈述准备如何开展后续研究,或者如何开展推广性研究等。

一、问题的提出

艰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素质和能力,还是使儿童身心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之说,“乐德之教,乐语之教,乐舞之教”(西周)也充分提示了音乐对人的发展有着独特的功能。

音乐教育符合21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江总书记曾经说过“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为幼儿期能否接受高素质的教育,将决定其一生的发展,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富有人文内涵的艺术教育。西方有识人士认为“音乐是比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中 来的”。这说明音乐教育所具有的特殊的育人功能是其他教育无可比拟的,因此安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音乐是促进脑发育的最好途径。人脑分为左右两半球,可说是宇宙中最复杂、神奇的构造,它由一万亿脑细胞组成。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大脑的左半球视为优势半球,近期研究则注重强调两个半球功能上的互补。《学习的革命》一书中形象地称左右半脑为“学术性左脑”和“创造性右脑”,左右脑均衡发展、功能互补,才是人脑发挥其最大潜能的要点。而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常造成学生左脑超负荷、右脑则呈睡眠状态。音乐活动的开展则能够使大脑建立更多、更复杂的神经联系,因为熟悉旋律、感知节奏等音乐活动都需要右脑的参与,而对音乐性质及乐曲之间关系的理解,左脑则起着决定作用。活动时手脑并用,既可使幼儿的观察、记忆、想像等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又有利于幼儿大脑的整体协调,为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二)我国幼儿教育现状分析

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我国幼儿音乐教育在经历了照搬前人——模仿国外的漫长阶段后,虽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横向考察,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缺乏宏观意识、不能从全面发展的整体思路来实施音乐教育。

在教育观念上,常常看重音乐教材,而忽视幼儿发现、创造、表现等能力的培养;在教育内容上,习惯以唱歌教学代替整个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内容,忽视音乐欣赏、打击乐器演奏等内容;在教育方法上,过多地使用灌输式、填鸭式,忽视幼儿对音乐的自由探索、主动感受、大胆实践、充分表现等。

鉴于此,我们济南市天桥区实验幼儿园在对幼儿音乐教育进行小规模试点和研究的基础上,做了多方面准备,并经过可行性论证,于2001年向市教科所早报了《实施大音乐教育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研究课题,并由市教科所推荐,立项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我们力求通过研究,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变原本割裂的、单一的学科教学为“以音乐为载体,一日活动中渗透”的大音乐教育模式,突破原来单一的学科教育机制,把音乐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渗透到各种活动中去,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各类知识,锻炼其能力,从根本上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关键概念的界定

大音乐教育——是指突破单

一、传统的教育模式,根据幼儿心理发展规律,把音乐作为一种教育手段,通过一日活动、环境创设、家园合作等,把原本割裂的学科式教育变为以音乐为载体的整合式教育,促进幼儿注意、感知、思维等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

教学——是指能够使学习发生的教育技巧和策略,它涉及师幼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包括学习环境的某些准备。

有效学习——是根据幼儿认知和社会性行为发展的测查结果来确定的样本。

1、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创新的研究。

2、音乐教育是在其他教育活动中渗透的研究(途径及方法)。

3、把音乐贯穿于一日活动中的有效途径、方法及具体措施。

4、家园合作开展音乐教育的研究。

5、大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积极意义,即指对幼儿素质提高及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发展的作用。

(三)研究对对象与方法篇四: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

撰写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主要阐述课题提出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设计与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课题的界定。对课题中的主要概念做出界定,对术语做出解释。

2、理论假设。简述课题研究的预期效果,即由于a达成了b。

3、研究依据。根据选择的课题不同,可从理论依据、政策依据、实践依据、现实需要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研究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研究解决哪些具体问题。包括育人目标和科研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选择从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说明选择哪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进行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要根据课题特点选用恰当的研究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主要包括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七)课题研究的措施。主要说明为了做好课题研究要采取的具体措施。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理论性成果。通过该课题研究,研究者获得了哪些对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和具有推广价值的新的理论认识。

(二)操作性成果。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总结提炼出的操作原则、操作方法和操作流程等。

(三)技术性成果。成果的呈现形式,如论文、专著、案例集等。

四、课题研究的效果

效果要和研究的目标相对应。以学生为研究对象的,首先应写学生方面的效果;其次是科研方面的效果,包括干部和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育观念的转变情况及能力和素质方面的提高情况;还有,如果在教育理论上有什么新探索,在实践操作上有什么创新的模式,也应该写在效果当中,要突出特色。

五、课题研究的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这是对整个研究的总结,通常是理论假设验证结果的表述。注意:文字要简练概括;下结论要谨慎,避免结论概括化程度过大,小样本或特殊样本得到的结论不能推论到总体上;切忌主观臆测,只交代结果,而不包括原因分析、探讨与推测。

(二)课题讨论。说明:应研究而由于其他原因未进行研究的问题;已进行研究但由于条件限制而未取得结果的问题;值得与同行商榷的问题;与本课题有关且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六、参考文献

指引用哪些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书刊名,甚至页码。篇五:课题研究总报告初稿

《初中数学“诱导探究式”(课堂问题式)教学模 式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武威市民勤县第五中学 王兴军、白金兴 孙柏德 姜海燕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

到“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义务教育阶段的数

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当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即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教学中

应始终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爱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授

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引导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学 习方法,这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更是学生将来走向社

会,能够独立学习,进行创造性工作的需要。同时,坚持用“诱导探究式”模

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思维品质。“诱导探究式”是数学学习中新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

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勇敢质疑和善于反思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

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本课题的提出和研究具有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问题相结合,以探索

问题来诱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带着问题探 究,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一方面使知识由外向内

转移和传递,知识不断丰富;另一方面学生在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中能力不断

地发展和提高。

2、创新教学理论

从创新教学理论看,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要注重学生

智力的开发,开拓他们的思维和创造潜能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分析与研究,重视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倡导、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培养学生掌握独立地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解决问

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

3、“诱思探究”教学思想。

所谓“诱思探究”就是诱导思维,探索研究。这一理论提出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为内容的三维教学目标;以“四为主”为教学思想,即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而“变教为诱,变

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则是启发教学的精髓。

三、课题的界定

1、诱导探究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载体,相机诱导,抓着时机,采用循循善诱,点拨启迪的方法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教师诱导的基础上,独立

解决问题,特别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停滞、阻塞时,教师要鼓励诱导学生思维,疏通思维,或与同伴老师交流,使学生的思维活动顺利开展。让学生在设问和

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

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诱

导探究式”教学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

动性和积极性。

2、教学模式: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

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

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法、深入课堂听课并及时交流评课、“诱导

探究式”高效课堂展示、经验总结法。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并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获得比较完整的学习

经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本课题的研究,促使课题组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

3、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增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应新课改和我校实际的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课题研究的措施

1、科学规划,分工明确

在确定研究课题后,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多次认真的讨论,使研究目标明确,符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研究的内容具体,对不同的阶段所要进行的实验、研究

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课题组成员做到分工明确又相互合作。

2、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针对课题组成员都比较缺乏课题研究的经验,我们给本课题研究活动进行

定位,即边学习边研究,在研究中学习。一开始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了有关课

题研究方法的指导理论和和大量的研究案例。然后又学习了“建构主义教学理

论”、“创新教学理论”、“诱思探究”教学思想等,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理

论水平,开阔视野,使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在科学的科研方法的指导下,迅速

转化为实用的教学行为,用扎扎实实的课题理论支撑课题研究工作。

3、课题研究和校本教研相结合,使课题研究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课题组 活动常态化,同时注意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此项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两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准备阶段。(2010年9月—2011年5月)

1、调查研究,写出关于数学当前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2、学习有关理论,了解国内外有关启发式、自主探究式等教育方面的资料

和成功经验。

3、申请立项,并展开课题设计论证。

第二实验阶段。(2011年6月-2013年4月)

查找资料,走出校门借鉴他人经验,认真学习研究,并不断深入我校课堂实践当逐步创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初中数学

“诱导探究式”(课堂问题式)教学模式。

中进行开课研讨,第三总结阶段。(2013年5月—2016年6月)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做好研究成果的总结。整理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教学案例集、课题研究的论文集。对外进行公开课展示,把“诱导探究式”

教学模式进行推广,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八、课题研究成果

(一)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数学“诱导探究式”(课堂问题式)教学的模式。

1、本模式的教学程序设计为“五个环节”

(1)研读课标,创设问题串: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的教学,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教师认真研读新课

标,审视教材,审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问题串,问题由浅入深,让每个学

生都参与思考,教学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生生互动,尝试探索:

课堂还学生自由探究的时空,没有过多的师生对话,也没有过多的铺垫,多的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效地双边互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教师的适时点拨、调节、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增强相互质疑、争执的良好氛围,在互动中解决问题串,落实知识点。

(3)典型探究、点拨引导:

教师在学生已落实知识点的基础上,精心选择编制一些难易适中的典型题目,题

目可以是变式的、实际应用的、探索性的、开放型的等等。教师不急于用自己的思考来干扰学生的思考,而是作为一名导演,和学生一起交流,探究,并抓住契机适时地加以点拨、引导。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板演,练习的反馈信息,抓住关键,点拨存在的问题,应当注意的问题,并教给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4)深化提高、合作探究;在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解决问题时,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小组或同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合作尝试解决,学生在积极思考和探索中,亲身体验破疑后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和热情。

(5)归纳提升、发现质疑: 引导学生对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整理、建立知识结构网络。此时变教师设计问题,为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诱导探究式”(课堂问题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从模式的结构和教学过程来看,本模式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①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从模式的结构来看,问题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问题既是教学的起点和主线,也是教学的终点和延伸。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不仅仅是为了增进知识,而且更主要的是为了引发更多的新问题,从而引发思维,激发创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既是对信息进行筛选综合、重组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过程。②师生角色的转换。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促进者。

第四篇:小学科学教育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企业管理进修学院学习中心

平时作业

年级层次:13秋季本科

专业:小学教育

姓名:乔瑛

学号:11***2

课程名称:小学科学教育研究

1.设计一个适合四年级学生进行的科学探究活动方案。

要求:包括问题的提出;

探究的目的;

需要的器材;

探究的方法;

探究的过程与步骤(包括时间安排);

一、问题的提出:天气研究。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二、探究的目的:1.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

2.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需要的器材: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四、探究的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

1、经过进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记录了很多相关天气信息,今天,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二)、探究内容: 统计天气信息

1、讨论统计方法。(1)可以从天气日历上将相应的小纸卡取下来,然后分类(2)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依次记录

2、分组统计 发给相应小组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分析天气信息

1、反馈:(1)统计云量的小组: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哪种天气最多?哪种天气最少?(2)统计云的类型的小组: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3)统计风向的小组:主要刮哪个方向的风?(4)统计风速的小组: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5)统计降水量的小组: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2、问:综合各组的统计和分析汇报,能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吗?

3、单元评价

(1)问:今天天气怎样?(2)互评这个单元的学习情况

2.,给《昆虫》一课,设计两个不同的新课导入活动

要求:既能引出探究的主题,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一:

1、提问:同学们是不是很爱看动画片?下面老师就为大家播放一段小动物的视频,请观看。

2、播放视频资料。通过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二:

1.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即学生课前捉到的虫子),并请学生进行汇报。2.教师记录,并请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找到这些虫子的区别。在观察基础上按虫子的足对虫子进行分类。

3.观看一节课,写出自己对课的评价。

要求:按课程标准要求进行评议,字数不能少于500个字。《昆虫》

本课在低年级《蚂蚁》、《蟋蟀》等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昆虫概念。本课是按照观察、比较、抽象、归纳概括、判断的思路编写的,课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课前活动──捉虫子。通过这项活动,学生可以观察到很多昆虫,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并为本课提供一些实物材料。第二部分指导学生建立昆虫的概念。这部分内容可以分为三层:1.把捉来的虫子按足的数目分类。2.比较三对足的虫子外形还有哪些共同特征。3.归纳概括昆虫的共同特征。第三部分,指导学生根据昆虫的共同特征,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判断一些常见的虫子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第四部分使学生了解昆虫一生要经过变态。这部分内容可以不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只要求学生知道。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直观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而演绎推理能力正在逐步形成。在信息能力上学生已经具备上网收集信息生成ppt的能力。本校处于郊区,能够见到的虫子比较多,且学生从小就有玩虫子的经历。所以对虫子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对本课有浓厚的兴趣。

整个教学环节层层深入,教师能够清晰的抓住知识点,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强调的“学生为主体”。充分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兴趣。

第五篇:课题研究总报告修改稿

莱阳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德 育 生 活 化 研 究》

课题研究总报告

工作单位:莱阳市第四中学 课题编号:LJGH125006 课题主持人:管大雷 贾培林

课题组成员:李竹文 李双涛 祝焕辉 孙寒冰 姜卫东 报告执笔人:管大雷

【序言】

《德育生活化研究》是莱阳市第四中学管大雷、贾培林承担的莱阳市级莱阳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1年6月申报,获准立项并开始研究。研究期间姜卫东、孙寒冰因工作调动,离开我校,后期工作无法参与。经过课题组和学校教师近三年多的努力,已经达到了课题研究的基本目标,此报告即课题研究的总结。

一、课题的提出

《德育生活化研究》课题的提出是基于面向生活、贴近生活的德育发展趋势,也是基于我校当前把德育从生活中剥离出来的现状:方法上偏重说教和过度依赖规章制度,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些忽视,德育活动仅仅是每年例行活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现较大距离;德育内容与社会生活产生“时代差”,使学生的知、行不能统一;德育工作的指导方式、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短期效果,而且缺乏针对性,效果表面化的问题也存在。总体上不利于关注、纠正学生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态度。还基于目前我校学生的需求:我校是一所乡镇普通高中,处于城乡结合处,由于生源的原因,招收的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而生活习惯,素质修养则普遍较差一些,网络游戏、恋爱、厌学、破坏公物、贪图享受、行为自私等现象较为明显而且广泛。

二、课题的设计

(一)课题的界定

德育生活化是指德育的目标来自于生活中的问题;德育的方法要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身感受,使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自我学习、提升,进而能够对学生的生活进行一定意义上的指导;德育的评价以指

导学生生活的深入程度和实效为依据。是针对德育理论化、形式化、教条化而提出的。与生活中的德育有联系,也有区别:“生活中的德育”是“德育生活化”当中德育方法的部分。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

1.德育生活化教育理论的学习、理解。在国内外的教育研究史上,与本课题相关的论述与思想较为广泛,这些研究理论性、专业性较强,但不是所有德育方法都适合我校。所以,本课题相关的研究将把相关德育理论学以致用:着眼于当前我校学生的突出问题,立足于我校的实际条件,让德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探索符合我校的德育模式,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2.分析学生对生活的态度,对道德价值的认可程度,对德育指导生活的需求。德育的生活化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来开展。所以进行各种调查方式取得第一手资料,根据对资料的科学分析,认识学生状态,明确所面对的问题,提供研究依据和研究目标。

3.探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方式方法。实施生活化德育,创建与之有关的教育材料、举行相应的活动、调整合理的规章制度。使我校德育回到生活中,关注学生的日常思想品德问题,引导学生面对现实生活,在细致、深入的生活化德育中提升自己。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德育评价方法,促进德育生活化的实施。德育的评价方法是德育工作的方向标,能够建立合理有度、细致全面的评价方法,有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不至于偏离预订方向。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文献、资料、经验。关注各地德育生活化工作动态,搜集与本课题相关的各种信息,使课题的实施具有理论支撑。

2.样本对比法:选取45级学生作为样本,进行前后对比,通过对比指导研究,也通过前后的对比确认效果。

3.活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的需要,积极组织实施相关的活动,通过具体活动的开展来解决问题,逐步完善,获得有效的德育方式方法。

4.个案分析法:收集典型个案,认真剖析、反思,从中获得有效信息以辅助德育生活化的研究。

5.调查法:通过各种方法对班级学生或老师具体、深入调查,以了解学生的现状、活动的效果、方式方法的可行性等相关情况。

三、研究过程

(一)理论学习

组建课题小组之后开始针对“德育生活化教育理论的学习、理解”这一目标开始研究。

指定一部分书籍和网络内容为学习材料,主要学习德育著作、当前德育动态、德育生活化理论等内容。包括《班主任最需要什么》、《班主任新兵法细节》、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讨论集》(网络)、胡菊芳老师的《高中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研究与实践》(网络)等材料。并且从课题小组成立起,学校专门为课题组每位成员增订《班主任》杂志,之后在课题组的提议下,为每一位班主任补订了该杂志,这样就为课题组通过班主任层面进行相关工作建立一定的理论指导,对班主任参与德育方法的改进上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对于课题研究方法的学习是以学校教科研学习为主要平台,例如教科室专题培训、学校课题研究研讨会等,结合课题组自己必要的学习,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课题主持人研究培训等。通过这些学习,使课题组成员逐步的了解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相关材料的总结整理。

学习过程中,每人配发专用学习笔记,将学习内容进行记录,也通过这种方式督促组员的学习。我们课题组在每个月的研讨中,每个成员都把各自学习过程中认为最有价值的内容提出来进行讨论,共同学习。此外,课题组还充分利用网络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进行网络学习和交流。

通过理论学习有效增加了大家对当前德育形式的了解,也使得课题组成员对德育生活化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统一的认识。同时随着学习的进行,一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也逐步的形成并逐渐趋于详细。在2012年9月之前,集中理论学习阶段也随着主要研究思路的确定告一段落,后期的学习就穿插在研究过程中按需要进行。

(二)前期的调查研究

2012年9月,45级学生入学,课题组按照理论学习后形成的统一思路,将该级学生作为实验样本,开始开展具体的研究工作。首先对该级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确定样本的前期状态,以便将来与德育生活化实施后的状态进行对比;二是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当前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对学校德育的看法,分析他们的思想现状,概括他们的心理特点,探讨得出乡镇普通高中学

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探究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与途径,即探索德育生活化的具体有效措施。

与此同时还对班主任进行了相关的调查,主要了解当前德育的实施方式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班主任对学校德育评价体系的评价。另外还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委员会对家长们进行了相应的调查,了解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影响。采用的主要方法有问卷、约谈、个案分析。

前期调查主要内容有:对学生思想状态的调查、对学生突出和普遍问题的调查、对家庭德育情况的调查、对班主任德育情况的调查、对学校管理情况的调查、对学校德育评价方法的调查等。

调查主要由贾培林负责,课题组成员分工进行,调查问卷反复修改,由贾培林最后定稿、统计、分析。在初期进行前面所述的全面调查,在后期进行学生情况的对比调查和班主任对学校德育认可程度的调查。

(三)德育生活化方式方法实施

针对前期调查的情况,尤其是我校当前的德育情况,我们对我校学生进行了一些德育方式方法的改进实施,部分活动仅针对45级学生中的实验班实施。这样使德育生活化实施全面展开,但也限于客观条件,有些活动只能组织部分学生参加,不过这样也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对比显示出活动的效果。

1.逐步改进国旗下的讲话内容,在具体内容上实现德育生活化:降低高度,贴近学生生活。

国旗下的讲话是升旗仪式的一部分,形式隆重,是一个对学生集中教育的平台,也是一个学校与学生交流的平台。最初只是在每周一的第一节课之前升旗,升旗后由政教处对上周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罗列,对本周要求进行强调,然后各班级按照次序带回,开始上课。这样的升旗活动只能进行单一的不太深入的爱国教育,以及直接指责学生日常行为中出现的问题,再不具备其他的作用。显然指责学生前一周存在的问题这一内容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微小,这一平台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增加了学生演讲这一内容,由学生进行相应项目的演讲。开始时是选取内容,为此专门配备《国旗下的讲话》四册,根据情况选取内容由学生进行演讲。之后发现有的内容与我校的实际情况不符,与德育生活化的要求不符,所以进行了改进:演讲

主题事先根据学校德育进程给定,由相关级部或科室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定班级,班级选定演讲人,内容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在完成过程中会找到相应的老师进行指导。这种倡议形式的好处是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用学生可接受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学校要求学生应该怎样做。这样使演讲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达到内容生活化的目的。

在进行的过程中我们又发现学生在一些内容上讲的不够透彻深入,但如果改为教师讲,又会重新回到原来的状态。这期间还有一个发现就是在这个平台上是可以进行学校与学生的沟通,让学生了解学校的一些决策,对学生集中反映的问题给以解释,针对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而这一些是需要政教处和课题组教师进行。所以,又在原来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生活化指导内容:围绕德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以学生生活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为核心,以指导学生如何看待、如何纠正、如何生活为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德育指导。并且每一篇稿件的内容都经过具体斟酌,语言表达多次修改,力求降低高度,平等交流,让学生容易理解、接受。

随着升旗仪式内容的增多,时间已经不够使用,而且单纯的升旗放在课前是可以的,但加上国旗下的讲话还放在课前预备时间,则显得仓促,学生不够重视。为了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引起学生的重视,现在将其放在每周一的第一节课,作为一堂集体德育课来进行。

经过三年多的不断探索与完善,现在国旗下的讲话已经成为我校集体德育的一个重要平台,大到学校政策、活动,小到对学生日常行为、言谈举止的指导,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对学生进行直接、细致的传达。而且作为我校的重要德育项目被一直保持,调查结果证明其形式和内容都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师生的一致肯定,并且尤其是生活化的德育内容,逐渐的显示出较以往“大理论”式说教更加明显的效果,也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在2014年11月中有过对46级9、10班和45级4班三个随机班级的简单调查,调查结果是三个班级总平均74%的学生认为现在的国旗下讲话内容比之前更容易接受,对自己有一定的影响。其余为不知道和少数几名同学认为效果不好。

2.开展“自尊 自信 自律 自立 自强”——“五自”教育序列活动主题。

在前期学生情况调查中显示:学生对高于生活的德育理论很多持不认可态度,这样的德育达不到较好的效果。为了体现理论内容生活

化的效果,将德育的切入点降低到日常生活的高度,把德育理论降低到故事的高度,把行为的指导降低到建议方案的高度。这样,我们课题组提出了“自尊 自信 自律 自立 自强”——“五自”教育序列活动主题。由课题组成员李竹文老师负责与学校校本课程综合组联合编写了《“五自”教育》读本,旨在通过理论引导、故事启动和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感悟人生,并且从思想上加强对“五自”内涵的正确认识,将“五自”的每一项内容演化成学生可以实际操作的具体要求,让学生争取达到化解后的各个目标,这样帮助学生最终实现“五自”的总体要求,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德育生活化的关键还在体验上,“五自”教育序列活动的实施以学习读本作为开端,以主题班会作为发动方式,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付诸实践,在检查督导中确认教育效果。并且在这方面的实施上,45级几个实验班额外增加一些活动,其班会也作为观摩班会进行校级公开展示,一些受客观环境限制的相关活动也倾向于这几个课题实验班级,例如举办一些学校活动时,会要求这几个课题实验班级轮流参与主持、服务、设计。同时也可实现对比的目的。

“五自”教育的实施,也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成长提供了指导和帮助,使一部分同学的自我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识也得以提升,以此为契机,将学生自我管理的一些事务更多的放手给学生,增加学生会的作用,包括学生会干部成员的竞选、章程的修改、一些日常工作的组织管理等。在“五自”教育的影响下,学生会组织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的发挥了出来,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强度,为班主任所公认。而且学生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自身的思想品德也得到提高,在“自信、自律、自立”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假期间学校要求学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对社会实践活动给予一定的具体要求,在假期前以“致家长的一封信的”的形式通知到家长,信中阐明活动目的、活动要求以及活动的检查和评价,通过规范的程序鼓励、要求学生参加,从社会实践中接受自立、自强的德育教育。

实施过程中显示出“五自”教育活动能够适应青少年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求,符合德育生活化的要求,受到师生的认可,特别是几个课题实验班级的班主任。实验班刘英华老师结合自身体会,撰写《给“顽劣”的孩子一个向善的台阶》一文,获2012莱阳市“十

百千万工程”德育优秀论文一等奖。“五自”教育丰富的内涵和低切入点的特点使它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德育中继续推广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会日渐加以补充完善,成为我校德育生活化校本资料的一部分。

3.以“孝心、诚心、爱心”为主题的“三心”教育是“五自”教育的有效补充,是结合我校学生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

“五自”教育主要针对个人素质的提高,而“三心”教育,主要是针对生活中学生对待他人的态度,像身边的长辈、同学以及社会弱势群体。“三心”教育的开展,以主题班会为发动方式,以各种相关活动为主,形式上多种多样,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进行主题教育。

在前期的主题班会中已经体现出内容的针对性,针对之前调查中发现的学生个性自私张扬、社会责任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等思想品德问题,要求各班级贴近生活、围绕主题设计各自的主题班会,强调要求不可以脱离现实生活、脱离身边事情去大而空的设计,所有班会都由部分领导、班主任、教师参与。从整个过程中来看,效果非常明显。由于贴近生活,很多学生在班会中感触较深,不少学生非常动情,在多次班会中学生哭声一片。每年的“三心”主题班会上一直这样,可见主题班会内容的生活化对学生效果显著。

除此以外,我们还在班会之后组织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借助班会形成的影响,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体会、强化,把班会德育的效果表现出来。例如倡导组织给父母洗一次脚、去敬老院慰问、给家长的一封信、义工活动、诚心签名、社区服务等活动。并将一些单位定为我校的综合实践基地。

通过“三心”系列主题教育,学生在这些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孝心教育中,通过家长会和家长委员会的反映、家校信息反馈表来看,家长反响很大,对学校在这方面的德育工作是非常支持,而且认为效果极其明显。在爱心教育中,敬老院实践基地的高度评价和社会义工等活动的表现也能够证明德育的效果。

4.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

通过法制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思想道德滑坡的后果,知道道德与法制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接受法制教育,通过结果认识原因,通过认识原因来对照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情况,进而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加以约束,达到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的目的。这方面的工作是以每学期的法制教育讲座为主,为此,我校聘请莱阳市

鹤鸣律师事务所的潘春雷主任和事务所律师多次来我校进行法制教育讲座。通过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来进一步消化,再辅助以其他的一些法制教育活动,如:法庭旁听、知识竞赛、专题黑板报,达到感受、理解、加强的目的。

通过法制教育,使学生对法律、对犯罪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犯罪行为的后果和危害,知道什么行为能够构成犯罪。通过其中的一些具体案例,切身体会到一个人是怎样由最初的道德约束不足,到后来的法制意识淡薄,最后演变为犯罪。这样利用身边的实例来使学生意识到提高思想品德水平的重要性,达到法制教育生活化的目的。

5.改变并细化对学生日常生活的检查和指导。

通过前期调查发现有些规章制度渐渐有脱离指导日常生活的倾向,日常行为要求也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例如在手机的使用上仍然沿用多年前的规章制度,严禁携带。结果是越堵越多,一直解决不了问题。其实从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一味的堵是不切实际的,有些学生离家遥远,路上家长也不放心,需要联系;招收的生源决定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家长的漠视甚至支持。对此我们只能考虑当前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合理的使用。手机的录音、拍照功能也可以帮助学生会在处理一些事情上合理取证,也便于学生会、班级干部与老师的联系。针对这类问题,我们将规章制度进行了修改,结合当前学生的现状以及实际情况的需要,在课堂上和两休期间禁止使用手机,教育学生在合理场合以合理的方式使用手机。诸如此类的规章制度都本着指导学生生活的目的加以修改细化,让规章制度符合德育生活化的要求。具体方式是印发现行的规章制度,让学生把建议写在背面,由班主任整理上报级部,级部整理报政教处,结合老师们的意见,政教处进行整合修改。

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指导也更加细致。例如:要求学生见到老师要打招呼,对此通过班会专题教育,不定期的进行抽查评比,一段时间内就这么一件事情强化进行。为了要求上下楼要沿着右边走,将所有楼梯中间划上黄线,给学生以提示,并进行相应的教育和督导实施。定期下发《莱阳四中日常生活指导》,将学生的德育、安全、生活常识等内容综合在一起,人手一份。

通过细致的检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在调查中显示,学生在对自己思想道德水平的认识上有两个主要问题:一个是不了解自己的思想品德状态,认为自己的思想品德水平还是不低的;另一个是

对思想品德滑坡的危害认识不够,受家庭、社会或其他的负面影响较深,认为不会对自己的将来产生不良影响。对于这两个问题,我们采取了相对应德育措施:由每天的日常检查和学生会督察发现问题,然后通过“每日通报”与其他方面的问题一起下发到班级,让学生知道自己或别人所出现的思想品德上的问题,从中认识到自己的思想品德水平。同时以此对学生和班级来进行量化评价,学生的个人行为会记入个人成长档案,让思想品德水平变得直观具体。较为严重的违纪经校委会做出处理决定之后向各个班级下发通报,让所有学生都知道并引以为戒。在通报中还对违纪行为进行分析,指导其他学生认识这些行为所反映出来的思想道德问题。通过以上方式,让学生在这些日常生活行为中认识自己思想品德的大致水平,把生活中的思想品德问题具体化。

在督导上,重视针对具体行为的整改。学校原来的班级量化评价过于注重分数,强调班级的差别,结果使班主任的工作脱离德育的要求,转而单纯追求量化分数。为了在日常管理中逐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纠正学生出现的思想品德问题上来,我们设计日常检查整改通知单,将学生的问题详细记录,一式两份,将通知单送给班主任,由班主任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做相应的德育教育工作,并将整改结果反馈回来,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督促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能够面对学生的实际问题,面向学生的生活,而不是在得知扣分后置之不理。同时改变政教处的日常管理模式,从单纯的管理变为管理与指导相结合。要求学生会纪律部在检查过程中对一些轻微的问题进行劝阻、教育和警告,严重问题详细记录,交到政教处进行处理,政教处则联系班主任,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学生的日常表现、性格特点商定合理的教育方案,由班主任实施相应教育,然后按照违纪处罚条例给予相应处分,而不是直接给个处分就完成教育过程。这样就可以通过对其学习生活中问题的纠正、教育、指导,达到德育生活化的要求。

正确看待学校特殊事件,将其变成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素材。学校作为人员密集单位,在运转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意料不到的事情发生。对这些事情,我们在处理之后,抓住学生参与其中这一优势,引导学生,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2014年12月7日起,我校有同学恶心呕吐,事后烟台疾控中心给出了书面报告,确定为诺如病毒引发。但在整个事件中学生明显表现的言论不负责任和媒体素养极

低。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就结合这件事情,把整个事情过程中具体的细节告诉学生,分析给学生,补充相关的知识:食物中毒、诺如病毒、网络媒介素养等。一方面减少造谣传谣,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整个事情处理过程中切身体会不道德行为的危害,达到在生活中接受德育教育的目的。

6.德育文化墙的建设。

在学生生活的场所设置看板,目前将教学楼和综合楼已经设置完毕,正在准备宿舍楼的设置。内容围绕以德育教育为中心,包括励志文章、二十四孝图文、人生发展指导等。让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能够看到,随时接受这些内容的影响。

要求各班级按照指定主题定期更换黑板报,每次更换后都会打分评比。建设班级文化墙,把教室墙壁进行适当的设计,让同学们自己参与设计,共同感受教室的文化氛围。内容以励志为主,形式上不限,不同班级各有特色:有德育指导内容、目标墙、展示栏等等。宿舍楼文化墙的内容将以生活习惯指导为主。

走廊文化和教室文化的设置填补了文化氛围的空白,也增加了德育的覆盖面,让学生在设计和感受中接受积极向上的德育教育。

7.开展各种专题活动,有重点的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学校还按时组织各种集体活动,以活动为中心,通过活动使德育具体化、生活化,让学生在亲身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接受思想教育。例如:针对调查中发现的学生在尊敬父母上做得不到位,甚至少数学生根本就不尊敬父母,当着班主任的面呵斥父母这一情况,设计感恩主题教育,各班级举行感恩主题班会,评选出优秀的在全校展示,进行征文比赛,开展“给父母洗一次脚”、“大休回家做一次饭”、“感恩老师”等辅助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的对学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感恩教育,通过家长的反馈,能够说明活动的有效。其他的诸如针对爱国教育举行的“五四”、“十一”歌咏比赛、爱国主义知识竞赛,针对破坏环境进行“种下一棵树,留下一颗心”主题活动,针对学生生活无目标进行的龙大公司、新方食品公司劳动实践活动等等。

专题活动的进行覆盖面广,影响力大。但有一定的时效。

8.增强家校联系,帮助家长在家庭生活中进行德育,弥补家庭德育的缺失。

首先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生活,知道学生的想法。为此结合我校的情况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并且充分的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在德育

方面的作用,让家长委员会成员反馈问题,而且还从家长的角度献计献策,对一些活动给予帮助。也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填写定期汇报表等方式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在校表现。定期举行的家长会也是沟通的主要方式。另外,也利用家长会或集体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德育方法的指导。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使得家庭德育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突破,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比较多,阻力还是比较大,在这方面我们的工作还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在于不少家长对孩子教育认识的不足与他们自身的综合水平的不足。

9.改进德育工作评价方法

规范量化评价标准。由于前期德育工作过度依赖量化分数,其中记录的学生问题也繁多杂乱,量化标准逐渐脱离实际,随意性和临时性较为突出,指导学生生活的作用大幅度降低,其目的由管理学生逐步的演变成为管理班主任,成为考核班主任的唯一依据。这不仅背离了德育生活化的要求,也使得学生更加逆反,班主任也受其左右,开始过度重视量化评价中的分数,使班主任的整个工作分数障目,不见德育。甚至出现一些不应该出现的问题,例如通过各种渠道营私舞弊。根据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确认当时的量化评价已经不能正确引导德育工作的开展,更谈不上德育生活化。

对此问题,我们规范了量化管理制度,提出了“重视问题”的总体思路,将各种扣分分值相应减少,设置整改通知单,缓和政教处对班主任的管理,加大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让班主任的视线从分数转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指导上,有精力引导学生、组织活动,以实现德育的生活化。

用其他的评价方式辅助量化评价,实现评价的多样化。

采用其他的方式来评价班级,例如流动红旗。班主任的量化评价是一方面,为学生所不觉,但班级整体的评比却是学生有目共睹的,学生会感受到荣誉的吸引。并且这方面不再采用公布分数,而是分段表扬。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对典型事例进行集中表扬,例如拾金不昧行为的阶段性表扬。对个案进行书面通报表扬。通过发挥这些生活中案例的引领作用,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提高思想品德的成就感、荣誉感。

对德育优秀案例特殊评价。有的班主任在课题相关方法探究中能够积极配合,主动工作,设计的主题班会能够在全校范围内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提供的活动设计可行、有效。对于这些德育贡献,我们进行特殊的单独评价。通过这种方式促使班主任重视德育,重视学生,重视德育研究。

四、研究成果

1.通过针对调查结果分析开展的各种生活化德育活动,使我校学生的思想品德有了很明显的提高,学生严重违纪现象显著减少,通过德育生活化的前后期的数据对比以及学校领导、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进步的高度肯定,证明了德育生活化在我校的有效性。从而使德育生活化成为为我校德育的主要指导思想,学校出于对过程尤其是效果的肯定,将学校的德育工作交由课题主持人负责。

2.研究过程中形成德育教育感悟文章并获奖,有刘英华的《给“顽劣”的孩子一个向善的台阶》一文,获2012莱阳市“十百千万工程”德育优秀论文一等奖;李竹文在《教育与教师》上发表《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尝试》一文;管大雷的《追求理想教育心态》,获2012年烟台中小学教师读书随笔征文三等奖。

3.研究过程中形成“国旗下的讲话”系列材料;《“五自”教育》和《礼仪学基础》校本课程教材两本;部分调查报告和一份调查分析报告;活动设计和组织材料若干。

五、讨论与思考

1.问题讨论:在研究过程中,分工不明确,工作督导不到位;我们的调查问卷和研究过程不够专业,科学性上还是有欠缺的;中间研究材料特别是活动材料不注意系统的保存。

2.建议:在研究过程中争取专家的指导,增加研究的效率,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认为德育方式方法的设计是德育生活化的重点,针对所面向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前提,通用性的方法

可以参考,但有针对性性的方法会更有实效。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讨论集[M].上海儿童书局.1932 [2]胡菊芳.高中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研究与实践[R].2010 [3]刘晴.德育生活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6

下载《小学科学预习检查与管理的研究》研究总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科学预习检查与管理的研究》研究总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课题研究 研究总报告

    《幼儿个案记录的实践与研究》 结 题 报 告 “幼儿个案记录的实践与研究”系南通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本课题于2007年9月申报,经南通市教科所审核,2008年5月正式......

    4课题研究总报告(大全)

    课题《班主任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的研究总报告 负责人: 兴业县高峰镇第一初级中学 周健 课题组成员:罗世槐、甘雨雄、杨礼忠、梁丽芳、陈燕凤、罗奕任、廖金芳、卢旺......

    德育课题研究总报告

    《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研究》 结题报告 归流河小学德育课题组 2015年11月 《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归流河小学德育课题组 人......

    课题研究总报告(含5篇)

    研究总报告 景县安陵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名称 《消除初中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对策研究》 二、问题的提出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预习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临淄区实验小学 赵秀峰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

    EPC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EPC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对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进行了介绍,然后介绍了EPC总承包项目风险增大的原因,最后介绍了EPC总承包项目主要风险及应对策略。......

    科学与研究协会学期工作总结

    科学与研究协会学期工作总结 时间匆匆,光阴如箭,我们科协全体成员共同度过了将近一个学期快乐而充实的时光。在这个学期里,我们一起努力,一同拼搏,做出了很多斐然的成绩,也留下了......

    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

    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 【摘 要】领导不仅仅是指组织、策划并实现一个单位整体目标的人,也是指真正关心属下职工的生活、拯救那些已达到被解雇边缘的员工并帮助他成功的人。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