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剧与其他舞台表演艺术的异同
音乐剧与其他舞台表演艺术的异同
音乐剧与其他舞台表演艺术一样都是一种舞台艺术形式,结合了歌唱、对白、表演、舞蹈。通过歌曲、台词、音乐、肢体动作等的紧密结合,把故事情节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表现出来。与歌剧、舞剧、话剧等舞台表演形式有相似之处。独特之处在于对歌曲、对白、肢体动作、表演等等因素给予同样的重视。音乐剧中的音乐、唱词、舞蹈、美术、灯光都是用来说故事的,歌舞必需和故事相结合,唱什么歌,跳什么舞,每一个安排都应该有戏剧理由,歌舞必须非常自然地融进剧情,非常有机地整合在故事中,不是生搬硬套歌舞,堆砌歌舞。以《猫》为例,所有的表演就是围绕着在讲杰里科猫族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舞会,众猫们会在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这样一个简单易懂的剧情进行的。这也是音乐剧与相声,曲艺等只有表演没有剧情舞台艺术的区别所在。以《囚中之舞》为例,舞蹈推动了剧情发展,各色歌曲刻画了不同的人物性格,尽可能地简化故事情节,将复杂的剧情、角色的情感以及戏剧的冲突用音乐,舞蹈,演员的语言动作和其他艺术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
音乐剧的舞蹈形式不拘泥于一种,如《猫》就融合了芭蕾、爵士、踢踏舞等多元化舞蹈元素,观众从一场音乐剧中就可以享受到不同的舞蹈方式,美轮美奂。音乐剧的舞台设计也相较其他舞台表演形式逼真,如《猫》的3倍于原物搭建的猫窝舞台——“垃圾场”,《囚中之舞》阴暗晦涩的女子监狱让观众有如同在观赏电影一般真实感受。
音乐剧熔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炉,富有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不得不说是一场美的盛宴。
第二篇:歌剧与音乐剧
1、音乐剧演员表现剧情的方法是歌唱和舞蹈;
歌剧演员表现剧情的主要方法是歌唱,演员的舞台表演只不过是走过场,形式一下而已。
歌剧必须用美声唱法,通过歌声来讲述故事;
音乐剧随便用什么发声方式,通过肢体+歌声来演绎,有点像电影
歌剧有些“曲高和寡”的意思
音乐剧操作市场化
2、歌剧(opera)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早在古希腊的戏剧中,就有合唱队的伴唱,有些朗诵甚至也以歌唱的形式出现;中世纪以宗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宗教观点的神迹剧等亦香火缭绕,持续不断。但真正称得上“音乐的戏剧”的近代西洋歌剧,却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世俗化而应运产生的。
3、音乐剧与歌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与歌剧重音乐、轻剧本不同,音乐剧首先要求剧本的高质量;音乐剧不象歌剧那样追求高难度的歌唱技巧和戏剧性的表现力,往往更注重旋律的如歌性,更讲究自然平易的发声,亲切随和的歌唱以及表达词义曲情的诚挚动人;在歌剧中,舞蹈经常作为一种穿插性、色彩性的因素使用,但在音乐剧中,舞蹈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表现手段,可以说是歌、舞、剧“鼎足三分”;与歌剧的跳跃式舞台叙事法不同,音乐剧属于传统型,讲究情节的连贯性,追求故事的有头有尾;在叙事节奏上却属于现代跳跃型,讲究快节奏,善于营造紧张度,舞台气氛追求热烈火爆。
歌剧产生于16世纪。1597年,意大利佛罗伦撒的一些艺术家创作了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歌剧作品《奥菲欧》,1600年创作《优利荻茜》,宣告了一种新的大型综合性音乐体裁的诞生。音乐剧可以说是在二十一世纪诞生的,源于英国小酒店和法国咖啡馆里不登大雅之堂的歌舞杂耍表演,由歌舞剧发展而来,但内容和形式比歌舞剧更为丰富。
歌剧的表演形式较为单一,且有着固定的模式。歌剧以某一故事为剧本,用一主旋律,其他声部作为和声的主调形式进行演唱,多采用具有朗诵和宣叙特征的曲调。歌剧产生和流行的时代决定其观众主要是上流社会的皇室贵族,因而有些歌剧“曲高和寡”,甚至现在的人们若无基本的歌剧知识也难以欣赏。而音乐剧不管是歌唱还是舞蹈,形式更为灵活,是一种雅俗共赏、观众喜闻乐见的音乐体裁。
在声乐方面,歌剧一般要求正统的美声唱法,需要经过美声训练的演唱者才能歌唱。因此在某一时期,歌剧成为大歌唱家的工具,听众的首要兴趣在于他们高超的演唱技能,就像我们听世界三大歌王的演唱会一样,主要目的是欣赏他们高超的歌唱水平。相比之下,音乐剧的演唱形式显得丰富多彩。即使是比较正统的音乐剧,声乐部分经常将美声和自然本色结合起来演唱,使观众倍感亲切。我们可以让一个歌剧演唱家去表演音乐剧,但无法让音乐剧演员去唱歌剧。除此之外,音乐剧还可以采用各种通俗音乐,如爵士乐、摇滚乐、乡村音乐等(如《猫》、《巴黎圣母院》)。
音乐效果不同,是因为使用的乐器不同。歌剧采用古典乐器,也使用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而音乐剧除了使用古典乐器,还采用了电子音乐——当然这与它产生的时代密切相关,包括电子乐器和计算机音乐等,打破了传统乐器在音量、音色上的限制,增强了音响效果。比如法国音乐剧《小王子》开头一段模拟飞机降落声,是传统乐器与之不能匹敌的。
音乐剧的舞蹈形式也比歌剧更为丰富。可以说,“歌剧”这个名称就说明了它以歌唱为主的形式。歌剧中加进一些舞蹈场面是在17世纪后期开始出现的,主要是芭蕾舞和民族舞蹈(如《卡门》)。音乐剧的舞蹈则是古典与现代、专业与大众的融合。比如在《猫》中,既可以欣赏到一只小猫Victoria优雅的芭蕾舞,也可以看到摇滚猫Tugger的疯狂摇滚。甚至还融入杂技、魔术等(如《猫》,《巴黎圣母院》),将技术与艺术融合,形式多样。
虽然歌剧与音乐剧都需要大量的演出服装、布景道具,演员必须一边唱一边表演,但前者比较正统,更多的是站在舞台前面对着观众唱。后者表演可以更加滑稽、夸张,布景道具也更为丰富。由于音乐剧的布景设计、服饰化妆、灯光音响、道具等都有专业的技师,因此舞台艺术效果比歌剧更佳。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一部音乐剧的制作、表演不仅队伍庞大,耗资也巨大,音乐剧在制作中必须考虑演出的视听觉效果(吸引观众)和经济效果(避免亏损)。歌剧可以由一个剧作者和一个作曲家创作。而音乐剧的制作需要更多人一起合作,比如各种专业技师。
最后,从发展趋势看,歌剧依旧受人们喜爱,但创作新歌剧的前景不大。相比较之下,音乐剧作为一种综合性强的舞台艺术,汲取之前所有戏剧形式的精华,并结合科学技术,采用许多现代艺术之元素,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音乐剧(Musical theater)是由喜歌剧及轻歌剧(或称“小歌剧”)演变而成的,早期称作“音乐喜剧”,后来简称为“音乐剧”,是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的一种歌剧体裁,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
音乐剧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综合舞台艺术,集歌、舞、剧为一体,广泛地采用了高科技的舞美技术,不断追求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完美结合。同时,西方的音乐剧在百年多的商业表演经验中总结出了一套成功的市场运作手段,并且创作出一系列老少皆宜的优秀剧目,使这一艺术形式突破年龄、阶层等客观因素的局限,广受观众的喜爱。一些著名的音乐剧包括:奥克拉荷马、音乐之声、西区故事、悲惨世界、猫以及歌剧魅影等。音乐剧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频密的地方是美国纽约市的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因此百老汇音乐剧这个称谓可以指在百老汇地区上演的音乐剧,又往往可是泛指所有近似百老汇风格的音乐剧。随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娱乐的需求也出现了多元变化,音乐剧这种新的艺术样式很快以其视听兼备、雅俗共赏的特质吸引了一批固定的并且正在不断扩大的受众人群
和歌剧的区别是,音乐剧经常运用一些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的乐器编制;在音乐剧里面可以容许出现没有音乐伴奏的对白;而音乐剧里面亦没有运用歌剧的一些传统,例如没有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区分,歌唱的方法也不一定是美声唱法。但音乐剧和歌剧的区分界线仍然有不少学者争议,例如格什温(Gershwin)作曲的《波吉与贝丝》(台湾翻译「乞丐与荡妇」)(Porgy and Bess)就曾同时被人称作歌剧、民谣歌剧(Folk Opera)和音乐剧。一些音乐剧如悲惨世界是从头到尾都有音乐伴奏,而一些轻歌剧如卡门却有对白。音乐剧
音乐剧普遍比歌剧有更多舞蹈的成份,早期的音乐剧甚至是没有剧本的歌舞表演。虽然著名的歌剧作曲家华格纳(Richard Wagner)在十九世纪中期已经提出总体艺术(Gesamtkunstwerk),认为音乐和戏剧应融合为一。但在华格纳的乐剧(music drama)里面音乐依然是主导,相比之下,音乐剧里戏剧、舞蹈的成份更重要。
歌剧(opera)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早在古希腊的戏剧中,就有合唱队的伴唱,有些朗诵甚至也以歌唱的形式出现;中世纪以宗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宗教观点的神迹剧等亦香火缭绕,持续不断。但真正称得上“音乐的戏剧”的近代西洋歌剧,却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世俗化而应运产生的。
歌剧《卡门》 完成于1874年秋,是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也是当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四幕歌剧 《卡门》主要塑造了一个相貌美丽而性格倔强的吉卜赛姑娘——烟厂女工卡门。卡门使军人班长唐·豪塞堕入情网,并舍弃了他在农村时的情人 —— 温柔而善良的米卡爱拉。后来唐·豪塞因为放走了与女工们打架的卡门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他又加入了卡门所在的走私贩的行列。卡门后来又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在卡门为埃斯卡米里奥斗牛胜利而欢呼时,她却死在了唐·豪塞的剑下。
本剧以女工、农民出身的士兵和群众为主人公,这一点,在那个时代的歌剧作品中是罕见的、可贵的。也许正因为作者的刻意创新,本剧在初演时并不为观众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此后变得长盛不衰。这部歌剧以合唱见长,剧中各种体裁和风格的合唱共有十多部。
歌剧的序曲为A大调,四二拍子,回旋曲式。整部序曲建立在具有尖锐对比的形象之上,以华丽、紧凑、引人入胜的音乐来表现这部歌剧的主要内容。序曲中集中了歌剧内最主要的一些旋律,而且使用明暗对比的效果将歌剧的内容充分地表现了出来,主题选自歌剧最后一幕中斗牛士上场时的音乐。本剧的序曲是音乐会上经常单独演奏的曲目。
第一幕中换班的士兵到来时,一群孩子在前面模仿着士兵的步伐开路。孩子们在轻快的2/4拍子,d小调上,唱着笛鼓进行曲《我们和士兵在一起》。在这一幕塑造了吉卜赛姑娘卡门热情、奔放、富于魅力的形象。主人公卡门的著名咏叹调《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是十分深入人心的旋律,行板、d小调转F大调、2/4拍子,充分表现出卡门豪爽、奔放而富有神秘魅力的形象。卡门被逮捕后,龙骑兵中尉苏尼哈亲自审问她,可她却漫不经心地哼起了一支小调,此曲形象地表现出卡门放荡不羁的性格。还是这一幕中,卡门在引诱唐·豪塞时,又唱出另一个著名的咏叹调,为快板、3/8 拍子,是一首西班牙舞蹈节奏的迷人曲子,旋律热情而又有几分野气,进一步刻画了卡门性格中的直率和泼辣。
第一幕与第二幕之间的间奏曲也十分有名,选自第二幕中 唐·豪塞的咏叹调《阿尔卡拉龙骑兵》,大管以中庸的快板奏出洒脱而富活力的主旋律。
第二幕中还有一段吉普赛风格的音乐,表现的是两个吉普赛女郎在酒店跳舞时纵情欢乐的场面,跳跃性的节奏和隐约的人声烘托出酒店里喧闹的气氛。
第二幕与第三幕之间的间奏曲是一段轻柔、优美的旋律,长笛与竖琴交相辉映,饱含脉脉的温情。
第三幕中著名的 《斗牛士之歌》,是埃斯卡米里奥为感谢欢迎和崇拜他的民众而唱的一首歌曲。这首节奏有力、声音雄壮的凯旋进行曲,成功地塑造了这位百战百胜的勇敢斗牛士的高大形象。
第四幕的结尾,正象柴科夫斯基所说的那样: “当我看这最后一场时,总是不能止住泪水,一方面是观众看见斗牛士时的狂呼,另一方面却是两个主人公最终死亡的可怕悲剧结尾,这两个人不幸的命运使他们历尽辛酸之后还是走向了不可避免的结局。” 剧中还有一段脍炙人口的西班牙风格舞曲“阿拉贡”,也是音乐会上经常单独演出的曲目。
四幕歌剧《卡门》是梅拉克和阿莱维根据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这部歌剧是世界上最着名的歌剧之一,也是19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它以其生动鲜明的音乐语言、丰富巧妙的和声配器手法以及强烈感人的戏剧性发展,把作品的主题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卡门》是一部生动的音乐文学,它用音乐鲜明地刻画出性格相异的人物形象,并且集中刻画了卡门热情泼辣、酷爱自由的性格。《卡门》的音乐始终紧密配合着舞台动作,中间没有静止的音乐场景。剧中进行曲、咏叹调、舞曲等交替出现,乐曲爽朗流畅,具有炽热的西班牙音乐特色。所有这些音乐又通过严谨的戏剧逻辑组合为一体,紧凑而简练,表现了真实的生活,使其成为雅俗共赏、具有深刻思想内容的一部伟大作品。这部歌剧还包含了许多首在音乐会最常见的选曲,最着名的是序曲和“哈巴涅拉舞曲”,重要唱段如“米剀拉的咏叹调”、“花之歌”和“斗牛士之歌”等都是歌剧文献中最精彩的部分。这部歌剧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比才通过对女主人公卡门独立不羁的性格刻画,强烈地反映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思想,满腔热情地讴歌了自由,体现了他对全部生活的坚定信念。
(二)作品分析
《卡门》虽然描写的是爱情、欲望、嫉妒、仇恨的悲剧,但因为剧中有大量的对话,所以它的体裁是喜歌剧,可见当时的歌剧和喜歌剧之间的区别并不是从内容来考虑,而完全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比才的最大优点,也是他最深刻的独特性,就是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因素:民间因素、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并成功地将三者融为一体,所以作品的一致性是最先引人注目的特点。然后,悲剧因素再渐渐主宰整部歌剧,最后并吞了其他两个因素。从序曲开始,这个极富特色的主旋律就预告了卡门的命运。
《卡门》的旋律紧凑,节奏充满活力,人物的性格描写逼真细腻,因而造成许多戏剧高潮,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作品的悲剧性。比才的和声也很富想象力,音域也很宽广,很能表现卡门紧张、激动的悲剧情绪。这部作品的音响结构也很完整,它的丰富感来自于配器法与伴奏中精致的对位材料。歌剧的序曲为A大调,四二拍子,回旋曲式。然后突然把A大调转到F大调,突出了第二场中《斗牛士之歌》的副歌,在短小的序曲的最后27小节中,作者引进了卡门,用她的一个具有增二度音程特点的主题来加强观众对她的印象。随着增二度音程越来越清楚地成为减七和弦的一部分,这个减七和弦往往使人联想到剧中邪恶的事物。最后序曲在一个加倍的ff减七和弦结束。
整部序曲建立在具有尖锐对比的形象之上,以华丽、紧凑、引人入胜的音乐来表现这部歌剧的主要内容,而且使用明暗对比的效果将歌剧的内容充分地表现了出来。本剧的序曲是音乐会上经常单独演奏的曲目。第一幕中换班的士兵到来时,一群孩子在前面模仿着士兵的步伐开路。孩子们在轻快的2/4拍子,d小调上,唱着笛鼓进行曲《我们和士兵在一起》。在这一幕中塑造了吉卜赛姑娘卡门热情、奔放、富于魅力的形象。然后主人公卡门的着名咏叹调《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出现,这是一段深入人心的旋律,充分表现出卡门豪爽、奔放而富有神秘魅力的形象。卡门被逮捕后,龙骑兵中尉苏尼哈亲自审问她,可她却漫不经心地哼起了一支小调,此曲形象地表现出卡门放荡不羁的性格,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多情的卡门、性感的卡门。还是这一幕中,卡门在引诱唐·豪塞时,又唱出另一个着名的咏叹调《在塞维利亚老城墙边上》,是一首西班牙舞蹈节奏的迷人曲子,旋第一幕与第二幕之间的间奏曲也十分有名,选自第二幕中唐·豪塞的咏叹调《阿尔卡拉龙骑兵》,大管以中庸的快板奏出洒脱而富活力的主旋律。第二幕中,我们看到了比才作为一位音乐戏剧作曲家确实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对动作中的任何一个细微变化,他都能运用恰如其分的音乐加以表达。
(三)音乐特色
1.音乐与戏剧的完美结合。
《卡门》的主题是由爱情到毁灭,剧情发展迅速而深入,歌词简洁而紧凑。比才在音乐创作中,力求体现现实主义的原则,以丰富的不同性格的旋律,展现了多彩的社会生活,特别是成功地刻画了卡门温柔、直率、热情、残忍、诱惑、傲慢、放荡、狡黠等多面的性格;塑造出卡门、何塞、斗牛士等多个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营造出对比和冲突十分强烈的戏剧氛围,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戏剧效果。第三幕中的《纸牌三重唱》,是全剧中最精彩的场面,也是最精彩的歌曲。重唱的音乐和剧情融合得天衣无缝,给人以不祥之兆。比才在《卡门》中,还采取了分曲编排的结构方式,灵活运用主导动机,在调性上做到连贯统一,使音乐推动了剧情的深化和发展。
2.强烈的民族音乐色彩。
《卡门》的音乐热情、狂野,令人着魔,其中《哈巴奈舞曲》、《塞吉迪亚舞曲》、《阿拉贡舞曲》、《吉普赛之歌》等众多脍炙人口的旋律,高潮迭起,撼人心魄。
当时比才受到了法国相异习俗的影响,他笔下的卡门与梅里美小说原着已经有了不少区别,他所刻画的歌剧人物总是与地方民族风格的模仿紧密相连的。在刻画人物方面,他运用了纯粹的西班牙风格的音调、节奏来刻画主人公这个热情坦率、酷爱自由、敢做敢当的吉普赛女郎,并专为卡门设计的“哈巴涅拉”、突出响板节奏的“赛吉迪亚舞曲”或欢快撒脱的“吉普赛歌曲”,以及卡门每次出场时,无论是与霍塞女伴的对话还是重唱都是一系列集聚民族特色的片断。
歌剧的重要环节还贯穿了西班牙典型的“斗牛士”和与之相配的风格性歌曲。这使得歌剧情境更加真实,色调更加浓艳和丰富多彩。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部具有独特的力、强烈的戏剧真实性的音乐戏剧作品,其抒情的部分散发着一种轻柔温和的感伤情绪。这里没有任何人为的造作的东西,一切都是带着粗犷的力量和天然性表现出来的。音乐紧凑而爽朗,带着炽热的南国气质,吸引力极强。
总之,因比才的改革,使得法国的歌剧更加有力、热烈而且戏剧化,在世界的舞台艺术中也占据一重要席位。尤其他能够将人性的善恶与冲突描绘得真实贴切,对后辈写实派颇具影响力。而《卡门》粗犷的自然美,充满了强烈的民间特点,热情、奔放、独具特色的音乐,都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卡门》不但对法国歌剧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直接促进了19世纪末真实主义歌剧的兴起。
歌剧、音乐剧、戏曲的相同点:
一、从艺术表现形式来看
1、都是舞台艺术
2、都属于戏剧
3、都是以音乐和演唱为主要演出形式之一的艺术种类
4、用语言、动作、舞蹈、音乐、道具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有故事)
二、从艺术创作来看
1、都可以从历史、文学、神话故事等方式取材故事
2、都需要完整的故事结构和人物结构
3、都需要创作唱词(歌词)作为演员的台词(道白)
歌剧、音乐剧、戏曲的不同点:
一、从艺术表现形式来看
1、音乐类型不同,歌剧是以古典音乐为主,音乐剧以流行音乐为主,而戏曲种类繁多属于中国传统音乐为主,乐器也主要为民族乐器。
2、唱法不同,歌剧是美声唱法为主,音乐剧是流行唱法为主,戏曲有各种各样的唱腔。
二、从艺术创作来看
1、歌剧创作严谨、高雅,音乐剧创作随性追求商业、市场效应,戏曲是中国几千年的艺术瑰宝有深厚的文化、历史背景.
第三篇:音乐剧与音乐文化
考试序列号__59__
通识教育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浅析我眼中的音乐剧
课程名称: 音乐剧与音乐文化 学 院 计算机学院 专业班级 网络3班 学 号 3212006457 姓 名 陈万琼 联系方式 *** 任课教师 王晶一
2014 年 04 月24 日
浅析我眼中的音乐剧 很庆幸选择了这节选修,说实在话,虽然我没有每节课都到了,可是因为选择了这个,以前在我眼里奇怪的电影,《绝代艳后》和《悲惨世界》变得在我世界里不再另类了,很多人都看过电影,可是音乐剧拍成的电影,那些唱曲,开始的时候,我实在有点忍受不了,很纳闷为什么电影会被拍成这样子,才知道,原来是自己有眼不识泰山。。
音乐剧是一种结合了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元素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它兴起于19世纪末的英国,其音乐通俗易懂,故事情节也赋予了幽默情趣,同时还有歌舞场面。实在很难想象,一个舞台,竟然可以如此地千变万化。到20世纪末,音乐剧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艺术,特别是美国百老汇。经历了百年的发展,音乐剧因其综合性、通俗性、灵活性等特点,使其不仅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而且易于被人们所感受,所以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涌现了一堆堆优秀的作品,像我之前说的《绝代艳后》、《悲惨世界》,还有老师播放的《猫》。、《歌剧魅影》等等。。
《巴黎圣母院》让我深深沉浸在这样的音乐剧里。故事发生在美丽的巴黎,满街的游吟歌手和诗人唱着爱曲情歌——这是个多情的艺术之城;然而,每当夜幕降临,街头巷尾藏匿着的恐惧与不安却让每个人不寒而栗——这是个纷乱的年代。没有华丽的舞台,只有灰漆漆的石柱;没有完美浪漫的爱情,只有现实的残酷。所以才能在这个粗俗的世界触动心底最细腻的感情。作为音乐剧的音乐,我认为它比韦伯的作品更琅琅上口,且具罕见的咄咄逼人的气势。的确,它就是有这样的魅力。
它本身是一个大杂烩,然而,无论是摇滚风格的音乐,杂技表演式的舞蹈,令人眼花缭乱的舞美造型。它们具有独特个性的意念,具有一个合乎逻辑的,有生命力的整体,并最终成为一件艺术珍品。
《猫》的故事:杰里科猫族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舞会,众猫们会在着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于是,形形色色的猫纷纷登场,尽情表现。表现最好的一只猫成为可以升上天堂的猫。子夜的舞会使猫疯狂,在一个特殊的夜晚,每年一次的杰里科族的猫的家族庆贺会上,每个猫依次向来访的人类解释他们是谁,并且指出猫有三个名字:家庭里日常使用的名字、较高雅文气的名字和秘密的名字。剧中有“领袖猫”、“迷人猫”、“魅力猫”、“富贵猫”、“保姆猫”、“剧院猫”、“摇滚猫”、“犯罪猫”、“迷人猫”、“英雄猫”、“超人猫”、“魔术猫”等。这群五花八门、各不相同并被拟人化了的猫儿组成了猫的大千世界。在舞会上,它们各显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戏,上演了一出荡气回肠的“人间悲喜剧”,诉说着爱与宽容的主题。《猫》中的舞蹈和音乐相当突出。为了传情达意,编导们不惜用了大量的舞蹈场面来表现猫的不同特征和性格。这里既有轻松活泼的踢踏舞,又有凝重华丽的芭蕾舞,还有充满动感的爵士舞和现代舞。怎么好看怎么编,没有框框,别具匠心,不拘一格。尤其是那段长达十几分钟的“杰里克舞会”的舞蹈,场面宏大,激情澎湃,让人看得如痴如醉。《猫》的舞台也极精彩。它的设计概念是“从猫儿眼里看到的世界”。《猫》的服装全按各个猫儿的形象特征来设计,上面逼真地绘出了不同年龄、性别的猫的肤色和皮毛花纹,活灵活现地装扮出了一只只性格各异的猫儿。
本剧以年轻天真的白猫维克多利亚跳起了独舞“请到杰里科舞会来”作为开场,他们正在等待他们的领袖--英明的老杜特罗内米,今晚由他挑选一只杰里科猫,这只猫将被派到九重天上“获得”新的生命。每一只猫都用歌曲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够被选中成为获得重生的杰里科猫。珍尼安尼朵茨是一只老刚比猫,她整天不是睡觉就是闲逛;“兰塔塔格”,是一只爱搞恶作剧、对异性魅力十足的猫;被遗弃的“富有魅力的格里泽贝拉”是一只杰里科猫,她已离群多年,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这次她发誓要回到家族里;强壮的“布斯托夫·琼”是只25磅重的猫,他把时间都花在吃上;突然一阵雷鸣般的碰撞声,警笛声大作,邪恶的猫麦克维第大摇大摆地来了;“蒙哥杰瑞和兰普利第泽”是一个爱开开玩笑、爱搞作剧的捣蛋鬼小组,老是给他们家惹麻烦;当仁慈而英明的领袖“老杜特罗内米”到场时,整个家族一片欢腾。它们准备了一些节目:群猫表演了一出名叫“波里科狗进行曲下的佩克族与波里科族的可怕的战斗”的戏。猫们穿着敌对派的狗的衣服向对方狂吠。表演被邪恶的麦克维第打断,猫们四散奔逃!老杜特罗内米平息了骚动,“杰里科舞会”如期开始,全体猫们跳舞欢庆。夏天为何迟到,时光怎样流逝“剧院猫格斯”是一位老演员,曾经与他那个时代的最伟大的演员共事过,他正受着痛风之苦。“铁路猫斯金伯·申克斯”是所有猫的友善大叔。邪恶的麦克维第绑架了老杜特罗内米,麦克维第装成老杜特罗内米,有两只猫认出他来:一只是蒂米特(吓坏了的小猫),一只是最性感的大个子猫鲍巴露瑞娜(无忧无虑的女孩)。麦克维第的恶行使他得到了一个浑名--“犯罪的拿破仑”;麦克维第被揭穿后与曼库斯特拉普及其他的雄猫打了起来,他把电线弄短路使得所有的灯都熄灭了,杰里科猫陷入黑暗之中。兰塔塔格叫来“米斯特腓力先生”,要他施魔法找回领袖。米斯特腓力成功了,灯又亮了。老杜特罗内米决定哪一只杰里科猫将获得重生的时刻到了。此时,格里泽贝拉以“回忆”一曲唱起过去的事情。家族接受了她的回归。她被选为“去九重天”而获新生的猫!动人心魄的《回忆》,明确了整部《猫》的主题。格里泽贝拉猫成为了《猫》剧的感情出口。她在《回忆》里达了她遭受的痛苦,她曾经的快乐和美丽,以及最后对温暖的渴望。
这首歌不仅唱出了老猫的心声,也唱出了那些年华不再但又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人们的心声。“最美不过夕阳红”,我们终会走到那一天,当自己慢慢老去,我们还能回忆自己的过去,而最美的回忆就是给人们带去了欢乐。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如何走过,如果能在路上流下美好的足迹,如果能给别人带去美丽的风景,那么你的回忆就是最大的幸福。
最最精彩的便是人物众多,而服装竟没雷同的,虽然是猫的服饰,与现代人的角色也差不多,有威严老人,有落魄老妇,有凶恶男人,有活力男人,有娇媚女人,有贤惠女人,有黑衣,白衣,花衣,有资产者,有魔术师等等。很难得的是剧中一只老母猫的声线沙哑,脖子上的皱褶非常明显,看的出是由老人演的,她唱起来也是大段大段歌词的,与一位穿大毛袍子的老公猫遥遥相望,脉脉含情,互相对歌,这些老人很值得佩服。
这群各不相同并被拟人化了的猫儿们组成了猫的大千世界,纵是猫性十足,亦然充满人性,直抵内心,最为感动的一幕是魅力猫敢于面对自己以往的骄傲不羁、现在的落魄孤独,坦诚的说出自己在洗尽铅华的同时,想获得重生的心声。最终,也是因为她的坦诚、直白、敢于披露自己的需要,感动了大家,获得了这个唯一的机会。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敢于面对自己丑陋的一面,敢于坦诚的说出自己的需要呢,太多的执着信念、太多的顾虑、太多的在乎别人的看法,令我们已经不再勇于说出自己的需要,勇于接受自己不好的一面。
遂有所恍悟:以猫喻人,猫人相通啊。其实在猫的竞争过程中,我看到了人类何尝不是也在为了一个晋升的机会、为了个人利益,在不断的展现自己,相互竞争,有些人甚至不择手段去破坏他人,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就象剧里面的犯罪猫一样。相对于人类的尔虞我诈,猫要可爱多了。
。。。
近一百年来,歌剧越来越被当作“阳春白雪”高搁于艺术殿坛之上,有代表性的创作作品凤毛麟角,真正能欣赏歌剧的观众也是非常少的,因为这类观众必须是建立在有一定的歌剧常识和音乐涵养的基础上,它需要观众具备一定的审美条件,因此,它的观众在很大一部份是我们所谓的“圈内人”。但同时,在从后工业化时代转变为资讯时代,电影、电视、网络对大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力,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大众的审美需求,人们对娱乐的取向已经变得更加广泛,单就一种艺术形式也需要能得到更多的信息,因此,音乐剧以其时尚、大众、流行等现代特性,逐渐占据了歌剧的市场份额成为现代音乐戏剧的主流。
最后一次讲课时,老师播放的《歌剧魅影》,深深吸引着我,这美轮美奂的舞台效果,有机会一定要去现场看看。
第四篇:《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异同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两文在思想感情与写作手法上都有很多相似与不同之处,下面就让我们来对两文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比较,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
从思想感情上进行比较:相同点:两文作者欧阳修与范仲淹是同一时期的人,且身居高位,而且正是因为欧阳修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思想才被贬,文章写于两人被贬之后,都是寄情于山水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不同点:《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所追求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思想,主要突出一个“忧”字,但《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所追求的是与民同乐,突出一个“乐”字,这两种思想是截然不同的。
从写作手法上进行比较:相同点:
1、两文都是写景的文章,在写景时都注意了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如《岳》中“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迹涯”这句话就充分抓住了水的那种波澜壮阔的特点,让人很容易就联想到那种宏伟的景象,再比如说《醉》中“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短短2句话就将早晚的景象描绘了出来,写出了山谷“晦明变化”的特点;
2、两篇文章都注意了骈散结合,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
3、两篇文章都注意了动静结合,如《岳》中“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这句话,描写了宁静的夜晚岳阳楼的景象,其中“静”字突出了夜晚的宁静,“浮光跃金”中“跃”又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两者相结合,就将夜晚宁静却又不乏生气的特点写了出来,《醉》中“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既写出了树林枝叶繁茂,又写出了鸟的叫声,给人以一种生动,不乏味的感觉;
4、两篇文章语言都很生动凝练,如《醉》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只有21个字,却将四季的景象都描绘了出来,且都抓住了它们的特点来写。不同点:
1、《岳》中的景物描写给人以一种波澜壮阔、气势宏伟的感觉,《醉》中一开始的景物描写则给人以一种九曲回肠的感觉,如第1节中“林壑尤美”中一个“尤”字,就将琅琊山从众多山中突出了出来,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中一个“闻”字就将读者从琅琊山带到了泉水,下文又从一个“峰回路转”由泉写到了泉上的亭,这样环环相扣,吸引着别人去往下看;
2、虽然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但《岳》文在语言上骈句散句结合,抑扬顿挫,参差溢美;四字短语成双成对,琅琅上口,婉转有力。文章既整饬严密,句丽辞畅,又张弛有度,议论纵横。且立意深刻,造词精
警。读之,音调铿锵;思之,文情壮美。而《醉》文虽也使用骈散结合的句式,但多用长句,且又有创新。仅用对偶句式就别具一格,独领风骚。有单句成对的,有双句成对的;还有三句成对的。醉翁用它叙事,则明快简洁;用它写景,则物美境幽;用它抒情,则深沉含蓄。特别是二十多个“也”字的运用使得文章层次分明,声律节奏起伏,音韵和谐悦耳。这些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情的陶冶,思的飞升。
3、《岳阳楼记》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如课文开头两段,用概括的语言交待了写作缘由,进而引出岳阳楼景色特点以及“迁客骚人”的不同观感,这是叙事。第3、4段,把岳阳楼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景物及“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感情,用生动的语言表现出来,这是描写、抒情。最后,由感叹引出作者的见解,点明中心,这是议论。由叙述引出写景,写景中蕴含着感情,富有感性色彩的描写又有力的衬托了下文的议论。而《醉翁亭记》中只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没有抒情。
4、《岳》中整篇文章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如用阴景和晴景做对比等等,但《醉》中就没有这样做;
5、两文的主题深度有别。《醉》中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醉翁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没有一语道破,而是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名句。而《岳》文表达主题的方式是直抒胸臆。范仲淹在比较了“迁客骚人”的仕途进退的悲喜之情后,直接道出了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磊落胸怀,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理名言,展示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
总结一下,两篇文章既有很多相同之处,也有很多不同之处,都有其独特的地方,也正是这些独特的地方,使得两篇文章都千古传诵,流传至今
第五篇: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异同
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异同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优良传统,是企业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改善党对企业领导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而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富有时代特点。我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在学习借鉴外部先进企业文化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历经了尝试、起步、完善等阶段,企业文化的引领作用在我公司的各项工作中逐渐显现出来,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也在逐步深入,企业文化素养也在逐步提高。特别是2006年以后,随着我公司生产结构的调整,企业文化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形成了“六用”企业文化建设基本框架(用先进思想武装人,用现代知识培育人,用科学机制激励人,用良好环境安顿人,用榜样力量感召人,用浓厚情感温暖人)和14条企业文化理念。
那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二者有何异同?如何把二者进行有机结合,使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软实力”作用,在企业发展中得到更有效的发挥呢?从基层领导、工程技术人员、班组长、普通职工的反应来看,比较集中和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一是认识上普遍认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是企业党政分别做工作的主要方法,“两张皮”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在实践上二者落地不深,扎根较浅,思想认识不统一,没有与现实工作较好的融合;三是职工更多关注“实惠”,对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淡化;而这些问题也恰恰是我公司各级领导应该认真加以思索、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结合个人工作实际,以及对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的探索、分析和研究,就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发挥二者最大功效谈几点认识与看法:
一、正确认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一)二者有着本质区别,不可相互代替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既不能将思想政治工
作等同于企业文化,也不能用企业文化代替思想政治工作,认清这样一个问题,可以让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用正确的方法解决不同性质的问题。
1.范畴不同。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我们长期强调要结合经济工作一道去做。但它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围绕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开展的政治工作,具有鲜明的党性、思想性,本质上属于政治范畴。企业文化上世纪80年代产生于西方国家,是一种经济文化,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软管理科学,是指导企业经营生产、提升安全质量、规范员工行为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具有明显的管理性、经济性,本质上属于经济范畴。
2.内容不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四有”职工队伍;同时,对职工在企业科学发展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情绪问题进行疏导。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是根据企业内外条件选择经营哲学、确定管理理念、制定发展目标、培养企业精神、建设企业道德等,以此规范和管理职工行为,提高企业经营水平。
3.共性与个性不同。共性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特征。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立足于全党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统一,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其基本精神适应于每一个企业。个性化是企业文化的突出特征,企业文化制胜战略实际就是一种体现企业个性的差异化战略。企业文化一般具有原创性、自有性和独特性,这“三性”使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如我们的企业文化中的服务理念“XXXXXX”,是我公司原创的,来自于多年的企业文化沉淀,有着较强的自有性和独特性,别的企业是拿不走、用不上的,因而它只属于本企业。
4.活动主体和运行方式不同。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动主体是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专兼职相结合的政工干部队伍;其运行方式是根据党在企业的政治核心作用和职工的思想工作实际,通过理念学习、形势宣传、启发教育等方式,对职工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态度施加影响,以调动其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企业
文化建设的活动主体是全体职工;其运行方式是通过企业领导人的倡导,全体职工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实践,形成企业共同的价值追求,以潜移默化的文化氛围对职工进行有效管理。
(二)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相通相融
1.目标一致: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所追求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以启示、提示、鞭策和激励等方法,以实现企业职工对企业的认同从而实现企业的科学发展。
2.对象相同: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对象都是人。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通过教育引导职工群众,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政治工作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理论。而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就是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核心价值观强调的是人本管理,是发挥和调动每个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我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XXXXX”,其魅力就在于满足人愿、重视人品、尊重人格的合理需求,从而激发广大职工的热情、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保证企业经营、生产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告知了广大职工“人”、“德”、“和”三者之间关系的根本所在。
3.功能相近:一是凝聚功能。思想政治工作是用崇高的理想信念去统一职工的思想,凝聚职工群众的力量,努力去实现企业的奋斗目标。而企业文化作为全体职工普遍认知的企业精神,如我公司提倡的“XXXX”精神,能在职工中产生一种内在的强大的凝聚作用;二是协调功能。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都认为,在企业中,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可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但人与人之间存在许多差异,矛盾是不可避免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采用民主的、说服的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进行经常性的协调。同样,企业文化也能够通过情感沟通、统一目标、道德修养等文化手段,协调企业内部关系;三是激励功能。在一定意义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主要功能都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思想政治工作以发扬优良传统的精神鼓励为主要形式;企业文化是通过奋发向上的企业精神的引导和良好的文化氛围的熏陶来激励职工勇于奉献,不断进取;四是约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