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施四个战略谋划三次产业
实施四个战略谋划三次产业
努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一、实施工业兴县战略,夯实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之基 突出工业的主导战略地位,把工业作为兴县之基、富县之本、财源之柱。立足资源优势,本着“精力投放向工业集中、资源开发向工业汇集、优惠政策向工业倾斜”的原则,努力构建“特色园区扩张发展,骨干企业重点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的工业经济体系,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是开发资源潜能。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矿井改造,扩大煤炭生产规模,年产能稳定在200万吨以上,为煤电化生产提供充足原料;提高煤炭洗选、焦炭生产能力,推进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步伐,延长和完善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打造集煤炭开采、洗选、焦化、矸石和煤气发电、烧结砖、碳化硅、硅铁为一体的新型能源基地。
二是优化产业布局。致力产业升级、产业延伸、产业多元,坚持龙头企业带动、规模企业支撑、产业链条延伸,力争用两年时间,形成煤焦电化、食品加工、进出口贸易、新型建材、新能源“五个产业”竞相发展的格局,构建产业集群,凸显经济特色,增强经济实力。
三是搭建园区平台。以园区为载体,解决产业规模小、布局分散、工业化水平低、发展力和竞争力弱等问题。重点打造 1
龙头煤电化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进出口产品加工、稀有金属工业园区三个园区。以百利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宏仁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建设启动180万吨洗煤、60万吨焦炭扩能、6万千瓦焦炉煤气发电一期、10万吨硅铁一期项目等一批大项目。形成“引进一个、带来一批、搞活一片”的集聚效应。
二、实施项目强县战略,激活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之源 把项目作为加快经济建设、增强发展后劲、扩大对外开放的载体和引擎,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大招客商,广聚资金,引入、建设、谋划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创税能力强的大项目,激活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赶超潜力和内生动力。
一是及早谋划引项目。今年春节后,我县就组织相关部门分赴湖南、广东、北京等地主动招商,先后引进藏汇能源有限公司180万吨洗煤、四封煤矿180万吨洗煤等项目。成立了大招商机构,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为项目引进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2012年,我县安排重点项目3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8个,计划总投资59.6亿元,当年计划投资30.9亿元。目前,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实现
5.8亿元。
二是不遗余力建项目。我县建立了“县级领导包抓、企业组织实施、部门跟进服务”的项目推进机制,主要领导多次上国家发改委、省发改委、省国土厅、省林业厅协调项目工作,保证项目按时开工。目前,宏大公司年产4万吨碳化硅工艺示范项目已经开工,长鸣绿色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绿色环保型秸秆丝项目和绿海饲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年产48万吨高档猪饲料项目即将开工。这三个项目达产达效后,纳税总额将突破9600万元。
三是千方百计谋项目。围绕国家投资导向和政策,编制了一批交通、水利、社会事业等民生领域重大项目。目前,镇江焦化公司已有意向投资10亿元,建设60万吨还原铁及3万吨钛白粉项目。全县现已对上争取项目资金6.36亿元,其中成功争取国家投资2亿元的“节水增粮行动”示范区项目落户我县。
三、实施农业稳县战略,坚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之本 把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根本性举措,坚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全力打造科技支撑能力强、土地利用效率高、拉动作用显著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扩大优质粮食作物面积。今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5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32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85%。优质粮食面积达130万亩,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97%以上。增加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全县瓜菜、万寿菊、烤烟、北药、食用菌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2万亩、1.5万亩、1.35万亩、1400
亩和50万平方米。提高土地规模经营面积。在公路沿线建设农业产业带9处。其中,建设高标准玉米吨粮田6处、2.2万亩,建设有机水稻示范区2处、1.5万亩,建设棚室蔬菜示范区1处360亩。通过组建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发展,实现规模经营面积45万亩。全县粮食总产量力争实现15亿斤,农业总产值增长12%。坚持生产与加工并重,农业与产业对接,积极扶持福润公司、正邦集团等32家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抓住国家加大水利投入的政策机遇,投资1.13亿元,重点实施水田、旱田节水增粮行动,新增高效节水面积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2万亩,改善水田、旱田3.76万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4万亩。
四、实施三产活县战略,汇聚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之力 以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为重点,着力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强第三产业的竞争力和对外辐射力。积极发展商贸旅游业。健全城乡市场体系,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繁荣农村消费市场。加快实施百花山风景区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开发养生度假、休闲娱乐、采风观光等旅游项目。加快朝鲜族风情园建设,开展以品尝朝鲜族风味饮食、品味民俗文化、观看特色娱乐表演为主的民俗游活动。积极建设旅游名镇和旅游名村。全年力争接待游人40.8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6820万元。
第二篇:实施“产业兴县”战略引领县域经济发展
实施“产业兴县”战略引领县域经济发展
——对我县提出“产业兴县”战略的体会(同月)
峡江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产业兴县,科学发展,和谐惠民,全力打造实力峡江,活力峡江,魅力峡江。”的发展战略,紧接着县第十六届人代会对这一科学发展战略的实施进行了全面布署,勾画了未来五年峡江经济发展的蓝图。一年来我县紧紧围绕这一战略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产业兴县”战略的提出与内涵
(一)“产业兴县”战略的提出
1、提出“产业兴县”战略的理论依据:发展战略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主要精神与峡江实际的有机结合。
2、提出“产业兴县”战略的时代背景:峡江的未来五年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也是一个“矛盾凸现期”,面临良好的政策机遇。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扶贫开发战略,将给峡江带来更多的优惠政策和项目机遇。国家进一步加大对三峡库区后期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将有效解决库区产业基础薄弱问题。同时东部地区制造业基地向西部梯度转移的速度加快,为峡江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工业经济转型较慢,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等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发展不够,而发展不够的主要症结又在于产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
3、提出“产业兴县”战略的物质条件
(1)独特的区位人文优势。峡江县是恩施州唯一的港口城,“318”、“209”国道、宜万铁路、沪蓉沪渝高速公路途经县内,形成了巨大的水陆联运网,为农、副、土特产品和工业产品流通提供了便利条件。另外峡江历史悠久,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具备独特的自然山水,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新兴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2)丰富的自然物产资源。峡江县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可供开发的有28.2万千瓦。煤炭储量达2亿多吨,铁矿品位高且储量大,达5亿多吨,石灰石 1
储量959万吨。生物种类繁多。全县约有植物3000种左右,动物500多种。药材品种共有560多种,素有“华中药库”之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山光水色奇险幽秀,素有“山川险胜甲荆南”之称。
(3)初具规模的工业经济。近几年来,一批国有企业转换了机制,实施了民营化;一批移民企业借迁建机遇,盘活了资产存量,吸收民间资本注入,建立了充满活力的现代企业制度;一批实力较强的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峡江,已成为峡江工业的重要增长点。
(4)逐步形成的农业支柱产业。峡江县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县,有耕地面积63万亩。近几年来,全县基本形成了极具特色和一定规模的板块经济,即烟叶、茶叶、畜牧、蔬菜、药材、水果、桑蚕、魔芋、小杂粮等农业支柱产业。
(二)“产业兴县”战略的科学内涵
该战略用28个字表述,“科学发展”是战略理念,统揽全局,贯穿始终;“产业兴县、和谐惠民”是战略支点,重点突出,措施得力,是推动战略实施的双轮;“全力打造实力峡江、活力峡江、魅力峡江”是战略目标,通过绘制峡江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凝聚民心,集中民智,举全县之力为之不懈奋斗。
产业兴县是重点。就是要科学构建产业体系,形成五业并举的格局。以电力、煤炭、铁矿、建材、药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以畜牧、烟叶、蔬菜、魔芋、白酒、干鲜果、茶叶、桑蚕、小杂粮等为基础的农业体系;整合旅游资源,把神农溪和水布垭打造成为“生态旅游、健康旅游、民俗旅游、文化旅游”基地;搞活全州对外港口城市之峡江和物流人流弥散中心之野三关的商贸流通业;弘扬老区精神、泉口精神、移民精神、峡江精神,倡导“和谐文化”、“厚德文化”、“包容文化”、“崇商文化”,努力推进文化大县建设。
科学发展是手段。一是要节能节水节地,降低能耗,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杜绝不合理的资源开发;二是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增加百姓收入;三是要坚决制止破坏生态和旅游景观的行为,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四是要科学规划,集约发展,循序渐进。五是要以人为本,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战略。
和谐惠民是目的。就是要真心实意地亲民、爱民、惠民,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注重体制、机制创新,让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打造实力峡江,就是努力把峡江建设成为经济厚实、产业兴旺、结构合理、人民富裕的兴盛之县。打造活力峡江,就是努力把峡江建设成为政通人和、和衷共济、积极进取、蓬勃发展的创业之县。打造活力峡江,就是努力把峡江建设成为环境优美、风情浓郁、乡风文明、特色鲜明的开放之县。
二、实施“产业兴县”战略取得的可喜成绩
(一)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粮食总产21.4万吨,小杂粮、魔芋、蔬菜、中药材、茶叶、鲜干果、桑蚕等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全年生猪出栏65万头,山羊出栏5万只;烟叶种植面积稳定在4.79万亩,完成烟叶收购14.7万担。农业标准化生产稳步推进,全县已有7家农业企业共获得“三品”认证标志23个,有16家入围州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行列。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8家,兴办产业基地2.8万亩,辐射和带动农户9372家。
(二)工业效益稳步增长。实现全口径工业总产值11.2亿元,同比增长37%,工业增加值3.8亿元,同比增长50%,利税总额7042万元,同比增长72.77%。新增规模工业企业6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2家。节能减排计划全面实施并取得初步成效。工业园区设立报批取得突破性进展,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并平稳推进,谭家村小区和移民安置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200万元。
(三)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成功实现了湖北旅游强县的创建目标,神农溪5A景区创建工作正在准备接受省和国家全面验收。清江水布垭旅游开发进展顺利。全年接待中外游客141万人次(其中神农溪81.2万人次),入境游客24.5万人,实现旅游直接收入1.27亿元。物流、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三、实施“产业兴县”战略的启迪
(一)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是立业之基。
1、实行“一个领导、一个专班、一块资金、主抓一个产业、负责一家龙头企业、一抓到底”的“六个一”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成立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常务副县长任办公室主任。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十七个工作专班,由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主要领导分任工作专班的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专业人士任办公室主任,组建工作专班,明确职责和任务。将县级有关项目可用资金实行捆绑运作,用于产业发展。
2、加强统一领导,建立产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产业发展问题。建立和完善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和产业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严格奖惩,并作为单位主要领导实绩考核评价的主要内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办《峡江产业》简报,一月一通报各产业最新进展。
3、各产业工作专班组织精干力量对本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详细深入的调查研究,撰写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及工作思路。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围绕相关产业的发展,结合实际,制定规划,细化目标,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二)培育龙头,建造名牌是创业之首。
1、一个产业一般确定一个龙头企业优先发展。对符合产业发展政策、有一定规模、带动力强、发展潜力大、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的企业,在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用地、信息等方面予以倾斜,做大做强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积极引导企业走联合和集团发展之路。畜牧产业在恒兴公司这一“龙头”的带动下,福源、双敏、志鹏等一批生猪养殖企业发展势头强劲。虽有外出务工人员多,饲养户减少,饲料价格上涨和生猪疫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我县的畜牧产业仍得到了快速发展。
2、引导同一产业的企业和品牌整合。着力解决“只有产品没有品牌或只有品牌没有产量”的问题,鼓励企业建立综合品牌,引导企业开展企业形象和品牌标识的策划与宣传活动。茶叶产业在该产叶专班的指导下,走资源、品牌整合之路,金果茶叶公司成功收购了铧烨公司,名优茶由去年10吨增加到60吨。全县茶叶产值由去年的1518.9万元,增加到今年的逾2000万元。
3、加大名牌推介力度。鼓励行业协会统一有序地组织企业参加各类交易会,着力提升企业、产品的国内外知名度,打造一批产业知名品牌。加大政府对市场营销的引导和支持力度,集中优势企业和优势品牌拓展市场,努力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9月,峡江县土家人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参加第四届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博览会,与加拿大、日本等国外客商签订多份采购合同,并与国内十多家省级采购商达成采购协议。
4、积极引导组建专业协会。发展专业经纪人,与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农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高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产业的综合抗风险能力。峡江县绿野蔬菜公司集蔬菜科研、种植、加工、冷藏、运销为一体,其经营的“绿葱坡牌”白萝卜畅销武汉等20多个大中城市,被评为2007年湖北省名牌产品。绿葱坡镇以绿野为龙头,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创办了野花坪蔬菜产业专业合作社经济实体,扩大蔬菜基地2万亩,产量达11万吨,实现收入4000万元,培植50亩以上的大户50户。
(三)整合力量,优化环境是兴业之源。
1、用政策、环境、资源和待遇形成各种人才的聚集洼地,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我们着力引凤筑巢,电力、畜牧、桑蚕、物流、药化等产业的发展都是与外地老板及科技人才的贡献分不开的。同时加强创业文化建设,大力弘扬峡江精神,创造积极的创业环境,实施“回归工程”,鼓励成功人士回乡创业。
2、整合县域金融资源,畅通各种融资渠道。建立金融联席会议制度、银企会商制度,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支持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认真做好产业项目的筛选、论证和储备工作,高度重视项目前期工作,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和产业扶持。
3、积极营造尊重企业、厚爱企业、支持企业、保护企业的和谐社会氛围。执行进一步改善企业发展环境的“十不准”规定,创造公平的法制环境。加强社会和企业诚信建设,建立失信惩戒制度,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加强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条件,为产业发展铺路搭桥。
第三篇:实施产业兴县战略 加速县域经济发展
实施产业兴县战略 加速县域经济发展
——关于传达贯彻落实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思考
中共巴东县委书记 龙世洪
省委、省政府5月12日至13日在宜昌召开了全省第7次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是构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重要基石。会议在即将出台的《关于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今后五年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这次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对巴东来讲,既有压力也有动力。巴东是集“老、少、边、穷、库”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20多年来,先后承担了“两江(长江、清江)四库(葛洲坝、三峡、隔河岩、水布垭)”移民搬迁任务,在移民搬迁过程中,原有的100多家工矿企业全部关停并破,出现了典型的库区产业“空心化”现象,原本十分脆弱的县域经济更加陷入了低谷,同时日益显现的移民矛盾和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极大地影响了干部群众抓发展的精力,巴东县域经济一直在艰难中爬行,2006年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位中名列第73位,在全州排倒数第2位。在新一轮县域经济发展大潮中,巴东如何抢抓机遇,抢前进位,走出困境,加速县域经济发展步伐,我认为关键要坚持不懈地做到“八个坚持”。
一、坚持解放思想,进一步优化县域经济发展布局
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思想不解放、观念不更新,就不可能萌发新的思路、产生新的动力。近年来,我们虽然一直在强调要解放思想,几乎每次会议都在讲解放思想的问题,解放思想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有些传统观念的残余仍在制约、阻碍着我县县域经济发展。
在解放思想上,我们要突出坚持“三个着眼于”。一是着眼于发展第一要务。2007年我县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位中前进了4位,名列第69位,在全州排名上升到第3位,电力、药化、畜牧、蔬菜、旅游5个产业产值突破亿元大关,首次成为了全国水果生产重点县、省水果板块基地建设县和全国魔芋种植大县,成为首批湖北省旅游强县。纵向比较,巴东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横向比较,我们与发达县市的差距越拉越大,与我们临近的秭归、兴山、巫山相比,差距也很明显,与州内其他县市相比,我们也显得底气不足。面对周边地区强劲的发展态势,全县各级干 部要始终牢记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发展为要、发展为先、发展为重”的理念,把思想统一到加快经济发展上来,把精力集中到加快经济发展上来,努力提高学习、研究、领导、引导和指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加速推进巴东县域经济发展。二是着眼于转变干部作风。政策一旦制定,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客观地说,我们的发展目标不是不明确,工作措施不是不具体,关键是一些乡镇和部门抓落实的力度不够。全县各级干部要围绕既定的奋斗目标,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大局,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齐心协力、履职尽责、分工负责全力支持服务县域经济发展。要结合工作实际,扎实抓好当前全县正在开展的“两提高、两满意”主题实践活动,努力增强善谋发展的本领,狠抓落实的能力,以扎实的作风、务实的精神、科学的态度,促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坚持围绕发展干、围绕项目转,少做虚功,多办实事,埋头苦干,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三是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解放思想的成果要落实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有很多实际问题,并不是法律政策规定我们不允许去做,而是从事具体的工作人员只顾个人利益、部门利益和短期利益,没有真正从法律和政策的角度去系统研究工作、解决问题。全县各级干部要勇于开拓进取,防止思想僵化,坚决摒弃传统的思维定式和习惯做法,凡是有利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事,凡是认准了正确的事,要不被外界的非议所干扰,不为各种困难所吓倒,不怨天尤人,不过多地强调客观理由,要以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精神推进各项工作。
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巴东县域经济发展布局,切实做到“五个坚定不移”。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兴县战略。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在认真调查研究、吃透县情、明确差距、找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兴县、科学发展、和谐惠民,全力打造实力巴东、活力巴东、魅力巴东”发展战略。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这个发展战略是进一步优化县域经济结构,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升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县未来几年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抓好贯彻落实,强力推进产业兴县进程。二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一县双城”建设。按照十七大关于调整经济布局的要求,县委十三届三次全委会科学提出了“一县双城”建设格局,即把县城建设成为政治、文化、旅游中心,把野三关建设成为全县的经济中心,充分发挥巴东沿江、沿边、沿路的优势,充分发挥县城和野三关两个中心城镇的战略支点和产业聚集作用,着力打造两大特色产业带和经济增长极,努力提高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建设“一县双城”格局是有效解决黄土坡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的现实要求,是有效解决库区产业“空心化”现状、加速建设巴东工业园的必由之路,是有利抢抓“两路”开通的良好机遇、加快巴东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我们必须强力推进,抓紧建设。2 三是坚定不移地抓好产业建设。县委、县政府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培育了17个优势产业,并成立了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快产业兴县进程的实施意见》,组建了17个产业工作专班,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实行“一个领导、一个专班、一块资金、主抓一个产业、负责一家龙头企业、一抓到底”的“六个一”工作机制,目前全县工业、农业、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巴东特色产业发展已初具雏形。我们要紧扣产业建设不放松,扎扎实实地重点抓好17个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将17个重点产业按照资源禀赋、规模比重、发展趋势、价值贡献等划分为重点扶持类、鼓励发展类、自然发展类三种类型,让重点优势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四是坚定不移地推进“一主三化”进程。县域经济的根本出路在于工业化。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主三化”方针,集中精力、集中财力、集中资源,加速“一主三化”进程,进一步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促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增加二、三产业的从业人数,实现农民致富、财政增收。五是坚定不移地紧盯发展目标。没有工作目标,就没有发展方向,更没有赶超动力。面对各地竞相发展的态势,我们必须坚持与时俱进,调整目标,自我加压,奋力赶超,力争进入全省二类县市,在全州保证前三名。
二、坚持扩大开放,进一步拓展县域经济发展空间
对外开放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牢固树立“县域以外都是外”的思想,继续按照“经济抓产业、产业抓工业、工业抓项目、项目抓招商”的工作思路,加强同县外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在全州、全省、全国乃至在全球范围内有效进行资源配置,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在招商策略上强化产业导向。一是围绕产业发展规划来招商。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从我县17个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来进一步编制完善产业发展规划,通过政策积极引导,加大产业链招商的力度,力争每个产业发展规划都要有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链,有重点发展的具体项目,在项目引进和产业培育上,要尽可能避免项目雷同和发展无序的问题,严格按规划引进项目和实施项目,走规模化、特色化、集约化经营之路,形成集聚效应。我们已经成功引进了一批诸如恒兴肉类食品、时珍堂药业、鹏程蚕丝茧等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客商落户我县,今后还要进一步利用现有的产业及上下游产品,引进与现有产业有关联度的企业,形成产业链,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二是围绕加快现有企业提档升级来招商。以引进发达地区的先进技术、资金、设备、管理等生产要素为重点,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品牌优势,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加快现有企业提档升级。如计划投资1亿元的江苏雨润集团5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已成功签约,这对于推进我县生猪品种改良,促进恒兴肉联公司提档升级十分有利,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三是围绕加大资源的开发力度招商。以煤炭、铁矿、旅游、水电等优势资源的规模深度开发为重点,将已经引进的深圳中技实业集团、江苏雨润集团、浙江纵横集团、香港益濠公司等签约项目抓落实,迅速建成并投产,产生效益,并进一步加大引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大集团、大客商来我县投资的力度,加快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化建设进程。
在对外交流上拓展合作空间。一是以“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工业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为战略据点,进一步加强与吉林洮南市、浙江镇海区、象山县等友好县市区的沟通,加强政府部门和行业、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实行干部互派、信息共享、优势互补,有效地拓展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广阔的合作空间。二是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按照省“一江两山”的旅游经济布局,与宜昌、神农架林区和重庆巫山县合理开发利用边界资源,通过走区域合作之路,进一步强化巴东作为三峡旅游线上重要战略节点的地位和作用。三是加大对口支援工作力度。紧紧抓住国家对三峡库区新一轮的对口支援工作机遇,加强与北京市的沟通与协调,建立对口支援长效机制,拓展对口支援领域,逐步形成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口支援工作格局。充分利用“616”工程机遇,积极参加省政府和国务院三峡办组织的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的一系列大型活动,争取更多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
在招商措施上实行多措并举。一是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对符合国家政策、达到一定规模的投资项目,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旅游服务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项目,从土地、财税、金融、外贸出口、行政规费以及质量品牌和标志认证等方面给予优惠奖励,尤其是建立了投资奖励和对投资引荐人实施奖励制度,最高奖额分别可达到50万元和100万元,同时把招商引资纳入《巴东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奖励办法》中,对乡镇和县直部门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实行奖励加分。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注重招商选资,对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产业聚集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水平和质量。二是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成立县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县招商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督办,领导小组按产业分设各个工作专班,具体负责各产业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实、协调、服务工作。三4 是建立多渠道、宽领域、全方位的招商网络体系,实行全方位招商。广泛收集和捕捉大企业、大财团的信息,变坐门等客为主动出击,实行登门招商;加强与外地重要客商、巴东在外工作人士以及外出打工人员的沟通与交流,通过信函、节日座谈会等方法,加强联络,实行以情招商;利用一些贸易洽谈会、招商发布会、博览会、交易会等形式,组织好专题招商;通过扶持壮大外来企业,让企业现身说法吸引外来客商,实现以商招商。
三、坚持特色引路,进一步培植壮大产业支柱
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的关键,在于立足区域特色,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形成强有力的产业支柱。
实施“五大工程”,壮大新型工业支柱。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来抓,使工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我县的工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仍然偏低,2006年工业增加值仅占生产总值的11.74%,2007年占13.72%,增加了1.97个百分点,与全省33.09%的比重相比,低19.38 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企业25家,仅占全省平均数的30%,这说明我县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支撑和拉动作用不明显。因此,在发展县域经济上,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工业兴县”理念,坚持主攻工业,大办工业,大力实施“工业五大工程”,力争工业发展速度和效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一是继续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围绕水电、矿产、农产品加工、建材等重点产业,通过规划指导和政策引导,促进关联产业、企业、项目融合,促进企业产品向上、下游延伸,聚集发展,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支持企业做大。重点抓好完成产值在400万元以上的电力公司、恒兴肉类食品有限公司、多仁食品有限公司、朝阳水泥公司、三峡酒业公司等为代表的优势骨干企业,确保每年有3-5家企业进入规模工业。二是大力实施平台工程。把工业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来抓,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的思路,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狠抓园区建设。目前,我县工业园区建设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园区已累计筹措资金近1.3亿元,有效储备土地503亩,一期开发建设的谭家村小区的基本构架初步形成,有4家企业已经入园并注册,还有部分企业即将入驻园区。县委十三届四次全委会又专题研究了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出台了《加快巴东工业园建设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工业园建设的目标和方略,完善了园区的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保障体制,现在的关键是按照会议要求,把任务搞落实,加快工作节奏,确保完成园区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三是大力实施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工程。继续坚持“四抓”,即落实项目抓资金,资金到位 抓投产,投产项目抓效益,关联项目抓配套。对已签订合同的30万吨炼钢工业试验项目、益濠服装加工项目、支井河流域开发项目、中密度板生产加工项目、肠衣精加工项目、5万头生猪养殖项目等12个招商引资项目,要紧盯不放,进一步明确项目牵头领导和责任单位,细化责任,跟踪落实,做好服务,力争全部顺利落户建成投产。四是大力实施要素工程。切实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土地、资金、技术的瓶颈,打造融资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完善信贷支持方式,增强贷款担保实力,竭力解决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对重点项目用地,实行规划预留、分期供地的办法变通解决。五是大力实施人才素质工程。加大对现有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养培训力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对企业负责人组织进行培训和考察,使他们思想更解放、眼界更开阔、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多、发展的干劲更足。
打造特色农业板块,壮大特色农业产业支柱。巴东是农业大县,发展特色农业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我们着力打造魔芋、蔬菜、生猪、柑桔、药材、小杂粮六大特色农业板块。一是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扎实开展农业标准化建设。目前,我县 “绿葱坡”白萝卜、结球甘蓝、巴东真香茗、神农碧峰、金果雪芽、“雷家坪牌”脐橙和椪柑等已经分别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品牌认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强质量兴县工作,加强品牌创建和应用,突出抓好被列入第六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的巴东玄参基地建设和“绿葱坡”白萝卜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努力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二是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把引进、培植龙头企业作为一个关键环节来抓,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通过政策鼓励,资金扶持等方式,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其竞争力和带动力。全县已有规模不等的从事种植业收购、加工农产品企业53家,其中有16家成为州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要强化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妥善解决好龙头企业与农户两张皮的问题,继续抓好以恒兴肉类食品、多仁魔芋制品、野之源食品、三峡酒业、巴东时珍堂药业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三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全县以绿葱坡蔬菜、枣子坪药材为代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23家,辐射和带动农户2.5万户,加入这类组织的农户收入增长很大。要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为契机,继续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组织”模式,加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力度,降低农民分散经营的成本,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农业特色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争创全国旅游强县,壮大旅游产业支柱。围绕把巴东建设成为国家级旅游强县这一目标,按照“景点串联成线、开发并联成片”的思路,加快发展旅游业。6 一是着力打造神农溪、水布垭两大精品,加快神农溪沿岸“农业观光走廊”建设步伐,启动小神农架的开发与保护工作,努力把神农溪打造成5A级景区;依托清江水布垭第一高坝,努力把水布垭打造成4A级景区。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努力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服务格局。二是促进旅游与文化的融合,挖掘整理现有文化资源,办好首届巴东“中国三峡纤夫节”,进一步提高巴东旅游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三是实施区域联动战略,积极主动把巴东旅游融入全省“一江两山”旅游线和恩施生态旅游圈,重点加强与宜昌、重庆、神农架、恩施等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构建无障碍旅游,营造大旅游、大发展、大循环的发展氛围。
四、坚持项目拉动,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一个项目就是一个经济增长点,一个重大项目就可能形成一个产业群。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建设就是增强硬实力的理念,坚持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促进大发展。
在项目策划上下功夫。在吃透政策精神,认真研究分析现有资源状况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资源潜力,提前预测资源开发前景,围绕农产品加工、旅游和矿产能源资源开发等,筛选出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前景广阔、具有比较优势、能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项目,有针对性地做好项目的编制和深度开发,不断完善对外招商项目载体,形成储存一批、推介一批、跟踪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有序接替的项目良性发展格局。当前,要认真谋划好煤矸石项目、铁矿开发项目、支井河流域开发项目,还有从县城到野三关的高等级公路等几个事关巴东长远发展的关键项目。
在项目建设上下功夫。坚持大中小项目一起上,财源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社会事业项目一起抓,对重点建设项目,继续实行“一名领导挂帅、一个部门牵头、一个专班运作、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建立项目洽谈情况通报、项目建设进展情况通报、服务重点项目建设情况通报制度和定期联席会制度,切实改变重协议轻落实,重招商轻推行,重引进轻服务的观点,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对在建项目要严格时限要求,加大催办督办力度,加快建设进度,如期完成任务。对签约项目要抓好前期工作,按照领导挂帅、部门负责、专班服务的要求,主动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积极解决好环评、安评、水资源论证、土地预审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争取早日立项,早日开工。对已基本具备开工条件的,要搞好协调,创造开工条件,抓紧开工。
在项目管理上下功夫。严格实行项目建设“五制”管理,在项目资金管理上,建立健全项目投资主管部门、财政部门、项目业主之间协调有力、监督到位、有效制约的管理机制,对项目资金的使用实施全过程监督和管理,使每一个项目都建成优质项目、廉洁工程、安全工程,建一个项目,成一个项目,并尽快产生效益。
五、坚持政策驱动,进一步推进产业发展步伐
产业要健康发展,就必须要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来作为支撑和保障。一是学习政策要全面。巴东相对于州内其它县市来讲,可享受的国家优惠政策较多,主要包括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三峡库区移民、少数民族、扶贫开发、老区建设等政策,落实好这些政策,首先要全面学习钻研这些政策。继续坚持县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一个月两次集中学习,县四大家领导带头学习,带头辅导讲座,紧扣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突出服务产业发展,有重点地开展政策学习和解读,聘请全国知名专家和教授作县域经济发展专题讲座和经济形势报告,在全县上下形成领导和乡镇、部门、企业竞相学习政策、研读政策的良好风气。二是研究政策要透彻。任何好的政策,不去钻研都只是一纸空文,只有结合县情,才能在上级政策中找准发展切入点。将政策研究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普惠性政策,要立足抓早争主动;第二类是定死定牢的政策,要立足逐年逐项抓落实;第三类是框架性政策,要立足向上争取。县委领导要带头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大量学习、调研的基础上,从上级各种政策中结合实际寻找落实政策的立足点、破解难题的切入点、创新办法的支撑点,分类研究,透析政策,为我所用,服务发展。三是完善政策要适用。县委、县政府为加速县域经济发展,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产业兴县进程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促进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的决定》、《关于促进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生猪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强质量兴县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每年从有限的财政资金中安排1000多万元作为产业发展资金和奖励资金,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产业发展政策支撑体系,从而奠定了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这些政策要根据国家、省、州政策适时修订和完善,以利更好地促进县域经济加速发展。四是争取政策要快速。当前,巴东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发展不够,发展不够的最接原因仍然是投入不足,所以,主动出击,争取政策,以大规模投资促进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仍然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要重点围绕国家扶持、产业转移、招商引资、对口支援、金融信贷等方面,快速反应,增强政策的敏感度,锲而不舍地争取政策,让政策发挥裂变效应,成为推进我县产业发展的巨大动力。五是8 落实政策要到位。凡是党在农村的粮食直补、新型合作医疗、义务教育、母猪保险等一系列惠农政策,都要不折不扣地逐一落实。同时,坚决兑现落实好县内制定的相关政策措施,去年,县财政共挤出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乡镇财政分成和产业发展奖励,对支持产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单位、企业和个人给予了重奖,仅落实质量兴县政策就兑现奖励资金30多万元。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奖励力度,要通过落实政策,充分调动乡镇、部门、企业及个体自我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速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六、坚持优化环境,进一步搭建产业发展平台
随着国家支持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日益增多,资源、市场、项目、资金、人才在区域间的竞争,已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在环境的竞争上。哪里环境好,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就流向哪里,哪里发展就快。因此,营造引商、安商、亲商、富商的良好环境至关重要。
努力改善城乡基础设施,着力打造“魅力巴东”。抓城镇建设就是抓投资环境,就是凝聚人心、聚集人气、吸收财富。要进一步加大城市经营力度,用市场运作的办法,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盘活城市存量资产,走“以城养城、以城建城、以城兴城”之路,加快供电、供水、通信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实现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标,进一步提升城镇整体功能,积极争创省级文明卫生城市,为居民和外来投资者创造一个优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当前,尤其要抓好西陵广场、体育场、民族文化公园等城建工程,确保如期完工。同时,要抢抓住国家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投入的机遇,抓好国省干线改造、通乡、通达及通畅工作,使交通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构筑加快巴东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
营造全民创业的社会环境,着力打造“创业巴东”。培养全民创业意识,鼓励更多的人去创造财富,以创业是先进、招商是功臣、致富是能人为导向,大力提倡“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极大地激发全民创新活力和创业激情。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按照催生新办一批、走访动员一批、帮扶引导一批、转型登记一批、整治规范一批的办法,增加市场主体。要降低门槛,制定政策措施,搭建创业平台,优化创业条件,鼓励、支持各类人才创办、领办企业、经济实体和社会中介组织,进一步激活民间资本投资兴业,力争通过几年努力,使全县民营工业有一个新的更大的发展。
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着力打造“效率巴东”。下决心清理归并行政审 批事项,在园区办好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切实解决好一些公务人员推诿扯皮、办事拖拉、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问题,努力为客商提供更高效、快捷、优质的服务。
营造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着力打造“平安巴东”。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方针,认真扎实开展普法教育,从严查处影响项目建设的经济案件和社会治安案件,露头就打,决不姑息迁就,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让人民群众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很好地维护,客商投资放心、工作舒心,生活安心。
七、坚持健全机制,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
科学健全的工作机制和服务理念是推动工作、保证落实的可靠保证和有效手段。高度重视各种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干部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健全完善服务机制。把各种领导小组变成组织服务小组,对拟实施的重点项目,明确服务领导、牵头及责任部门和乡镇,明确服务的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明确服务的事项,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从产业及项目的建设效果看服务单位和领导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健全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加大对各类企业主体的奖励。坚决落实《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决定》、《巴东质量兴县奖励办法》、《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奖励考核办法》等一系列优惠奖励政策,继续对民营经济纳税大户、外贸出口企业、银行金融机构和贷款担保组织、各类质量品牌认证和投资引荐人等实行一定的经济奖励。加大干部考核评价力度。坚决执行《巴东县经济社会发展考评办法》,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工作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逐步规范考核办法,做到日常工作主要看在省、州、县所占的位次,重点工作要看服务的效果。县直单位一把手和乡镇党委书记、常务副乡镇长的考核由县委常委总体平衡,实行票决制。通过考核,真正使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不干事的有危机,彻底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全力营造务实创新、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健全完善督查机制。县四大家班子领导要经常深入所联系的乡镇、部门,调查研究,排忧解难,对重点工作,定期检查,跟踪问效;对突出问题,亲自坐阵,督促解决。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围绕县委、县政府决策,及时分解立项,明确责任主体和时间要求,制订督查方案,跟踪督查问效,确保决策落实。加强联合督查,对阶段性中心工作、重大工作部署,组成联合督查组,集中人员,集中时间,集中火力,督查工作进度,督查薄弱环节,督查关键部位,打好突击战,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八、坚持破解难题,进一步解决发展要素瓶颈
土地供应紧张、发展空间不足,交通建设滞后、发展承载力有限,人才极度匮乏、用人机制不活,企业融资困难、发展投入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县当前经济加速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努力破解土地瓶颈制约。在用地问题上,要坚持能破则破、能宽则宽、能减则减、能优则优、能实则实的原则,认真研究土地政策,盘活有限土地,充分发10 挥土地投资效益。要将全县所有的用地指标向发展产业以及社会公益事业上集中倾斜,该放活的一定要放活,凡是符合产业导向、环保要求、能带动经济发展的工业用地,想尽一切办法给予保证。在园区建设上,要建一批标准化厂房,为企业发展提供便捷有效的发展平台,缓解“征地难”的矛盾。要将房地产开发、个人建房等用地实行严管。同时,要正确对待失地农民的利益,加紧建立相关制度,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及养老保险问题。
努力破解交通瓶颈制约。要按照“构筑大交通,实现大通关,促进大发展”的思路,抢抓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的机遇,积极争取沪蓉、沪渝高速公路经巴东的高等级公路连接线立项建设,尽快融入全省交通网络圈,尽快形成以县城和野三关为中心的“两小时交通圈”,使“两个中心”南北互通,相互策应,统筹发展。近期要扎实做好野三关火车站二级出口路连接线、209国道巴东长江大桥南岸接线等重点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工作,抓紧实施通乡油路建设和通达通畅工程建设,全面打通宜(宜昌)巴(巴东)线、沿(巴东沿渡河)楚(巫山楚阳)线、野(巴东野三关)五(五峰)线、双神(神农架、神农溪)线等几条县域出口路、经济断头路,着力打造城乡一体化交通网络。同时,加强三峡库区支流河道治理项目和库周交通建设,完善车站、港口设施。
努力破解金融瓶颈制约。一是采取多种形式激活民间资本,投入产业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集中热能造太阳。二是做好银企对接工作,通过开展企业授信、银企座谈会等形式,加强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沟通与交流,促成银行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给予贷款扶持。三是制订金融扶持奖励政策,对于银行支持工业企业、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贷款增量,在县级财政调控资金中适当安排部分资金给予奖励。四是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快县域经济担保信用体系建设,要将县财政局、国资局管理的“县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县恒信担保有限公司”,县国土资源局管理的“县土地收购储备交易中心”,工业园管理的“厚德开发有限公司”予以整合,组建县人民政府直接管理的“巴东县厚德开发有限公司”,壮大担保实力,争取更多的担保贷款,支持产业发展和建设。
努力破解人才瓶颈制约。一是大力营造民营企业家成长和创业的社会氛围。通过成立企业家协会、组织外出考察和培训,帮助提高其思想境界、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要加大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组织人事部门要认真研究有关人才政策,合理流动党政企事业人才,充分发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二是加强产学研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或大专院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一批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依靠、以产学研联合为特色的科研开发和生产基地,增加县域工业经济的技术储备。尽快转变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方向,采取和企业联合办学的方式为企业培养技术工人。同时要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使用工合同既约束企业,又约束技术工人,使企业能留得住人。
第四篇:三峡总公司:谋划战略转型
三峡总公司:谋划战略转型
用不了多久,三峡总公司会改为三峡集团,从一个工程项目办向集团化公司作出转变。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中国长江三峡开发工程总公司(下称“三峡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如此透露。
首要功能还是防洪
当记者来到三峡总公司时,正值长江夏汛,滔滔江水由西至东滚滚奔流,三峡工程左右岸电站全部的26台机组均并网运行。
1993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一锤定音5个月后,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三峡总公司,并由其正式开始了建造三峡的历史性使命。历时17年,中国长江三峡工程主体工程已经完成。
接受采访前,李永安特意查看了一下近日的发电情况,整个三峡工程日发电大约4亿千瓦时,一个电站就撑起了几乎全国1/25用电需求。
实际上,三峡的发电效益从2003年三峡电站实现首批机组投产发电时就已经开始显现。截至2008年底,三峡电站累计发电2885.16亿千瓦时,累计实现含税销售收入726.28亿元。
发电效益只是三峡工程综合效益的一部分,如果仅仅为了发电效益,国家也不会历经几十年的反复论证才准予修建。
三峡工程是多目标、多功能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和供水等多方面效益,但三峡首要功能还是防洪。
三峡工程所处的宜昌,为长江上游和长江中下游的分界点。宜昌而下,自古水患频繁。
在三峡工程建成前,长江中下游防洪标准过低,尤其是荆江河段行洪能力不足,所谓“万里长江,险在荆江”。据历史记载,自汉初至清末2000多年间,长江曾发生大小洪灾214次,平均约十年一次,是洪水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地区。
三峡工程所处的位置,正好可以控制下游荆江95%的流量。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通过水库调蓄,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自2006年初期蓄水至156米以来,三峡工程开始初步发挥防洪效益。在2008年试验性蓄水至172米后,三峡工程已经具备了正式防洪运用的条件。
同时,立坝蓄水,使得重庆至宜昌660公里的川江通航条件得到大大改善,万吨级船队可以从重庆直达上海。
三峡公司内部有一项测算,三峡工程建成后,水路运输成本降低约三分之一。目前,从重庆走长江往东,每吨公里约成本0.033元,与之相对应,铁路是每吨公里0.16元,公路是每吨公里0.48元,长江的黄金水道的价值在大规模、长距离运输的时代才真正显现。
三峡的通航能力号称“6年超过22年”,因为从2003年开始蓄水到2009年6月,6年累计过坝的货运量突破3亿吨,超过蓄水前22年的货运量总和。
“当时设计的单向通航能力到2030年是5000万吨。如果经济复苏得快,我估计,到2010年,将提前20年达到5000万吨的通航能力,发展航运事业带来的裨益是巨大的。”李永安说。
到了冬季枯水季节,长江上游来水不能满足航运需求时,三峡又及时加大三峡水库下泄流量,增加中下游通航水深,以满足中下游通航的要求,并缓解长江中下游用水紧张的状况。
对于水电企业来说,水即是钱。蓄水所产生的发电收益和放水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客观上存在一定矛盾,公益性功能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对经营性功能构成约束。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峡总公司是一个承担特殊社会责任的国有企业。
“双零目标”
国内外坝工界有一句名言:“无坝不裂缝”,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实属平常。2000年冬季,三峡大坝泄洪坝段出现裂缝。虽然这些裂缝是表面或表层裂缝,但国务院和三峡总公司立即将国内17名知名专家请到坝上“会诊”,根据专家们的意见,采取了4道处理措施,做到万无一失,直到专家检查认定已没有隐患。
后来,国务院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潘家铮院士在现场对三峡工程进行质量检查后说道:“三期工程期间施工的右岸大坝,共计500余万立方米大体积混凝土,未发现一条裂缝。”
对于三峡工程,国务院三峡建委派出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每年两次赴现场对三峡工程建设质量进行检查和指导,目前已经作出了20次报告。
专家组提出,将不留隐患作为三峡工程质量的最低标准和基本原则。而三峡总公司则按照这个要求,把零质量事故、零安全事故的“双零目标”进一步提高,以零缺陷实现零质量事故,以零安全违章保证零安全事故。
在李永安看来,在科技力量作为质量保障之外,与时俱进是管理要诀。不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是质量的基础,理念意识是质量管理精髓,营造工程质量文化是质量管理的灵魂。
1635万美元技术转让费
三峡之后,龙滩、小湾、拉西瓦、瀑布沟、溪洛渡和向家坝等大型水电站的立项和实施,基本都仿效了三峡工程项目法人制、资本金制度等。
而且,国内建设了那么多水电,从三峡工程开始才真正重视生态环境,也为后来兴建水电站树立了标本。
另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是,三峡工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使国内企业掌握了自主设计、制造70万千瓦水轮机组的核心技术,为后来国内巨型水电站建设打下了自主创新的基础。
1996年6月,三峡左岸电站14台70万千瓦机组一次性国际招标采购,为确保核心技术转让完全到位,三峡总公司充分发挥业主的统筹和主导作用,在机组招标文件中明确提出了“三个必须”:投标者必须与中国制造企业联合设计、合作制造;必须向中国制造企业全面转让核心技术,培训中方技术人员;中国制造企业分包份额不低于合同总价的25%,14台机组中的最后2台必须以中国企业为主制造。为此,三峡总公司支付了1635万美元的技术转让费。
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和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技术受让方,与三峡总公司紧密配合协作,研制了国内自主设计、自主制造的70万千瓦水电机组。
自主研发的70万千瓦机组还不是终点。李永安透露,三峡总公司还将在未来的白鹤滩水电站中采用百万千瓦级的水轮机组。而且,百万机组还将成为三峡总公司获得境外水电总承包的利器。
“为什么要推动百万机组的开发,一方面是白鹤滩的建设条件可以支撑百万机组,达到降低工程投资的目的,而且未来国内外都有百万机组的需求,我们要联合国内厂家投标,都要有自己的能力。”长江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诚进一步解释说,“试制百万机组,一要依托实体工程,二要立足国内的制造企业。”
还有三个三峡
行至2009年,除国务院三峡建委决定缓建的升船机工程和扩建的地下电站外,三峡工程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当初为了建设三峡工程而成立的三峡总公司必须谋划战略转型。
早在2004年,三峡总公司对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编制了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规划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主业做强做大,战略规划明确:公司的战略定位是以大型水电开发和运营为主的清洁能源集团。
走好以长江流域水电开发的主线,三峡总公司已经将建设重点由三峡大坝转向了金沙江下游的滚动开发。
三峡总公司在金沙江下游河段布局了溪洛渡、向家坝、乌东德、白鹤滩四个梯级水电站。四个电站均为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总装机容量约4000万千瓦,相当于两个三峡工程。
“金沙江电站,你可以记住这样‘五个四’的概念,即四座电站、4000万的装机、4000亿的投资、40万的移民再加上我们‘四个一’的建设理念。”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沙先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除了这两个三峡外,为打造清洁能源集团,三峡总公司还将经营触角插入了新能源行业,也在试图建立一个“新能源三峡”。
2006年,三峡总公司开始在浙江和江苏开发陆上风电项目,获得了江苏响水20万千瓦风电项目和浙江慈溪5万千瓦风电项目开发权。经过近三年的建设,慈溪风电项目已经全部并网发电,响水风电项目已进入风机安装高峰。同时还开展了海上风电场建设的前期及施工技术研究,承担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海上风电课题研究。
去年年末,中国水利投资集团又并入了三峡总公司,使得三峡总公司间接参股了新疆风能有限责任公司和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抢占了国内风机制造的龙头地位,并在风场开发和运营方面极具竞争力。
此外,公司积极与云南、内蒙古、甘肃、新疆、江苏等省、自治区和有关企业开展战略合作,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开发协议,逐步介入太阳能、核电、新型煤化工等新业务领域,初步形成了综合性清洁能源集团发展的格局。
未来产融路
三峡总公司资产总额达2241.79亿元,投产和在建装机容量约为4500万千瓦,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水电企业。
但就是这样一个巨型电力企业,其资产负债率只有约30%,同五大电力集团超过80%的平均资产负债率相比,三峡总公司庞大的现金流无疑给予市场无穷的想象空间。
在采访中,李永安并不讳言公司今后要走产融结合的道路。但他同时提示说,进入金融是有风险的,而且国资委对三峡总公司的主业管理也有严格监管。
作为老水电人,李永安深知水电投资筹措之难,而且摆在三峡总公司面前的还有四个水电站、一批新能源和海外项目需要投资。
“我们更多考虑的,还是要有稳健的财务状况,要具备持续发展的空间,要为未来的发展留出空间。所以,财务状况有严格监控。”李永安解释说,“按照内部的研究,三峡总公司资产负债率最高不能超过60%,在三峡工程建设期间最高的负债率也只有54%左右,下一步的建设中财务负债率可能会走高,但我们会控制,不超过60%。”
除了保证内部资金充裕,现有三峡债券和三峡总公司控股的长江电力也将继续成为三峡总公司的融资渠道。
自2008年5月以来,三峡总公司启动了主营业务整体上市工作。以长江电力为平台,将三峡工程全部发电资产以及相关的专业化公司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三峡工程防洪、航运等公益性资产继续保留在三峡总公司,减少关联交易,理顺功能定位,实现集团化改制的战略目标。
“从长远方案看,产融结合的道路是要走的,同时要有这方面严格的制度。”李永安说。
第五篇:四个全面战略学习心得
学习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心得体会四个全面是由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奠基和催生的。它是国家宏观发展的大思路,治国理政的大手笔,更是深刻认识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大智慧。它是历史必然性和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觉性、创造性的完美结合,是在把握客观规律基础上做出的主动战略抉择。现编者收集学习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心得体会三篇供大家参考。
学习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心得体会(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下是应届毕业生学习网为您准备的一些关于四个全面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供参考阅读。
一种理论,总是来源于实践,成长于实践,并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
当前,我们的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人民群众有了新期待,不少牵动面广、耦合性强的深层次矛盾开始凸显。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这样的历史节点,我们迫切需要拿出一整套有机联系和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来不断提高我们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
四个全面,总书记这一意蕴深邃思想理论的提出,是对党治国理政方略的继承完善和发展创新,它深刻反映了时代发展趋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集中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期待,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成为我们在新时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锐利思想武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这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它有效地破解了当前我们当前面临的一系列时代难题,彰显了四个全面这一思想武器的巨大威力。
围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中央紧抓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近段时间以来,一个个重大改革方案相继出台,一项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作用的重点改革举措陆续推出,新一轮改革大潮磅礴起势、强力推进;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改革带来新的趋势和动态,突破了既有法治治理的框架,人们呼唤法治,在每一个案件中不断感受到公平正义;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中央以作风建设开局,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勇气向四风问题开刀,极大提振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凝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正能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三步走规划的总目标,代表了中国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恒久守望;改革,无疑就是我们通往安定和谐小康生活的必由之路;法治,就像这条广阔道路上铺就的一条铁轨,其上运行着承载13亿中国人民的高铁;中国共产党,就是带领这趟列车高速运行的火车头.确保这趟高铁能够稳健、快速抵达目的地,就需要道路平坦,也就是说改革必须于法有据;轨道不能偏离,也就是说深化改革要贯穿依法治国的全过程;方向要正确,也就是说从严治党既要体现深化改革的要求,又必须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这三个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共同构成了我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三驾马车.四个全面是执政目标、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有机统一,这四个方面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变得更加清晰,它让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为紧密、历史与现实的交集更显悠扬。这四个全面,如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棋盘上的战略四着,着着都下得好、下到位,就能互为犄角、满盘皆活。深入学习领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真正掌握贯穿其中的科学方法论,就能指引党和国家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更加坚定有力的步伐,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披荆斩棘、大步前行。
九鼎生辉昌华夏,三阳开泰奋炎黄.中国共产党这个有着8600余万党员的先进集体,正承载着亿万人民的期冀,在中国这个正在快速崛起的古老东方国度里,牢牢依靠四个全面这一锐利思想武器,主题突出、渐次铺开,稳健破解一个又一个的时代难题,从容铺就民族复兴的盛世画卷,在实现全面小康的伟大征程中阔步迈向。学习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心得体会(二)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以下是应届毕业生学习网为您准备的一些关于四个全面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供参考阅读。
当今时代,以经济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既表现为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直接较量,更是国家战略思维、战略决策和战略行动能力的深度角逐。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以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治国理政总方略,抢占制高点、赢得主动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表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方略更加完善,标志着我们党对党的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党带领人民向着宏伟目标的伟大进军又迈出重要一步。
四个全面总方略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今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到五位一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到全面从严治党——正是党治国理政方略的不断完善中,党和国家事业不断走向兴旺发达,中国以势不可挡的雄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短短30多年,从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到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实现如此逆转,中国为什么能?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勇于开拓、与时俱进,围绕执政兴国的历史使命,适时提出反映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目标任务,把总目标化作总方略,把总方略变为具体的谋篇布局和任务落实,形成战略优势,取得战略成果,不断切近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战略目标,是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统领。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一招、根本路径,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方式、可靠保障,而全面从严治党是发挥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根本前提。必须把每一项战略举措放在四个全面的总体布局中来把握,才能正确认识每一项举措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把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篇二:学习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心得体会精选汇编
学习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心得体会精选汇编
学习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心得体会
(一)一种理论,总是来源于实践,成长于实践,并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
当前,我们的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人民群众有了新期待,不少牵动面广、耦合性强的深层次矛盾开始凸显。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这样的历史节点,我们迫切需要拿出一整套有机联系和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来不断
提高我们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四个全面,总书记这一意蕴深邃思想理论的提出,是对党治国理政方略的继承完善和发展创新,它深刻反映了时代发展趋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集中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期待,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成为我们在新时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锐利思想武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
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这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它有效地破解了当前我们当前面临的一系列时代难题,彰显了四个全面这一思想武器的巨大威力。
围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中央紧抓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近段时间以来,一个个重大改革方案相继出台,一项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作用的重点改革举措陆续推出,新一轮改革大潮磅礴起势、强力推进;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改革带来新的趋势和动态,突破了既有法治治理的框架,人们呼唤法治,在每一个案件中不断感受到公平正义;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中央以作风建设开局,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勇气向四风问题开刀,极大提振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凝聚起推
动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正能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三步走规划的总目标,代表了中国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恒久守望;改革,无疑就是我们通往安定和谐小康生活的必由之路;法治,就像这条广阔道路上铺就的一条铁轨,其上运行着承载13亿中国人民的高铁;中国共产党,就是带领这趟列车高速运行的火车头.确保这趟高铁能够稳健、快速抵达目的地,就需要道路平坦,也就是说改革必须于法有据;轨道不能偏离,也就是说深化改革要贯穿依法治国的全过程;方向要正确,也就是说从严治党既要体现深化改革的要求,又必须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这三个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共同构成了我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三驾马车.四个全面是执政目标、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有机统一,这四个方面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变得更加清晰,它让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为紧密、历史与现实的交集更显悠扬。这四个全面,如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棋盘上的战略四着,着着都下得好、下到位,就能互为犄角、满篇三:学习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心得体会
学习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心得体会
“四个全面”具体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今年两会,是在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的关键时刻召开的,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
报告和财政预决算报告,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并作出相应决议。同时,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也将按照既定的议程,听取、审议、讨论和通过相关报告和政治决议。两会议程,事关国计民生,满载人民期望,备受世界关注。
2014年年末,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从2014年12月到2015年2月,短短时间内,总书记先后10多次阐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丰富内涵、辩证关系以及战略意义,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
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出,成为2015年全国两会的新的时代背景,它确立了两会议题的主基调,为代表委员提案议案构建了新的平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我们必须更注重小康社会建设的系统性、协调性,实现各领域的齐头并进,稳中求进,提高质量。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延续去年“深改元年”的良好开局,我们必须着力于“深化”,着眼于“全面”,在协同配合中攻坚克难,使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今年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我们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今年还是从严治党的强化之年,我们要延续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的强劲势头,全力以赴抓好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从严治党锻造坚强的领导核心。探讨、阐释、规划这些中国发展的核心议题,是两会代表委员的神圣职责;展现两会在中国改革发展上的引领作用、在中国民主政治生活中的巨大意义,是全国各族人民对2015年全国两会的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