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要实施技术跨越战略[共五篇]

时间:2019-05-15 07:24: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能源产业要实施技术跨越战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能源产业要实施技术跨越战略》。

第一篇:新能源产业要实施技术跨越战略

新能源产业要实施技术跨越战略,直接引进和研发先进的新

能源生产技术,占领技术制高点。风电方面,深入研究风电运行

规律,加快风功率预测系统、多种调峰电源、储能方式等方面技

一术突一破一二一使风一电一花间歇性犷一与屯网稳一定性牙Rif-„应)探证一电一坷安全-

运行。太阳能方面,推进高性价比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和太阳

能发电装置及利用技术研发,支持太阳能电池用高纯硅材料、非

晶硅薄膜电池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研究开发沙漠太阳能热风发

电技术。

稀土及新材料产业要进一步提升稀土冶炼技术,优化稀土上

游产品。引进和研发高纯化、超细化、复合化稀土精细化工产品

技术,有重点地开发金属钱、混合稀土金属、稀土合金、氧化饰、氧化斓、富饰化合物、氧化铺等稀土深加工技术,开发镍氢和燃

料电池、电动车、稀土合金、新型建材、净化器、催化剂、显示

器、光学仪器等下游终端产品配套技术。积极引进、开发无机非

金属纳米材料、金属纳米材料、纳米级铝基新型阻燃材料、绿色

一环保涂料丁全降解塑料、一高岭土新材料、一新一型石I一材料一、一新型一树

脂、核级钠等新材料技术。

生物产业要重点研究推广动物干细胞繁育、基因与克隆技

术,采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及超临界萃取、离子吸附、工业结晶、手性合成、膜分离等先进加工技术手段,加快研发肿瘤、血液病等重大疾病诊疗技术、诊断试剂和生化药

物新产品,积极研制新型高效中蒙药新品种和新制剂,实现中蒙 药生产现代化、标准化、国际化。开展生物发酵和益生菌群培育、新型高端兽用疫苗等方面的研究,支持动物生化制品、植物有效 成分提取、农畜用生物新产品研制,提升生物基材料、新型酶制 剂、功能添加剂等生物制造技术水平。

电子信息产业要加快引进和研发新型信息产品制造技术,加 强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重点开发应用软件、数 据库管理、中文信息处理、网络管理以及软件开放平台、软件构 件、信息安全系统管理等基础软件。加快基础软件和具有地方特 色的蒙文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和中间件软件研发。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研发重型汽车、铁路车辆、矿山机械、现代农牧业装备、工程机械等整机集成技术、关键零部件制造技 术,加大风电、光伏关键零部件技术开发,提升整体技术水平。

节能环保重点开发煤炭气化开采等清洁生产技术、低品位能 源高效热功转换技术、重点行业和工业锅炉脱硫、脱硝、除尘及 多污染物一体化控制技术、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水污染控制和 水体修复技术,推广应用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联合厌氧发酵处理 技术。

2.重点创新平台建设工程。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业振兴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 求,以企业为主体,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装备制造、节能 环保等领域形成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增强技术 研发、技术集成和检测试验能力,提高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的保

障水平。在稀土新材料、重型矿用机械、现代牧业机械、现代蒙

医药、气化采煤、乳业加工、动物遗传基因控制、煤炭化工、太

阳能发电、高铝粉煤灰综合利用等领域建设10个具有国际国内

领先水平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在装备制造、生物育种、高分子材料、砂产业、信息技术等领域建设10个国

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组织开展自治区级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

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申报和认定工作,在自治区具有特色和优势

的领域建设20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培 育一批各具特色、优势明显、高水平的创新平台。

3.重点区域集聚发展工程。

依托我区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优势特色资源,围绕重点 产业、重大项目延伸产业链,提高配套能力。在发展环境良好、已具有较好产业基础的技术人才密集区,按照“专业集聚、特点 突出、功能完善、配套发展”的要求,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 基地,培育一批产业集群,壮大一批骨干企业,形成我区战略性 新兴产业的局部强势,成为带动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 极。重点建设呼和浩特生物产业基地、光伏产业基地,包头稀土 新材料产业和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鄂尔多斯和泛乌海地区节能环 保示范基地和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赤峰非金属新材料基地和现 代制药基地、通辽现代中蒙药制药基地等新兴产业集聚区。加快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建设,力争包头国家稀土高新技术 产业开发区进入全国先进开发区行列,呼和浩特高新技术产业开

发区、赤峰红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蒙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增长极。

4.重点企业壮大发展工程。

----一--一紧密结合食一治返双百亿工程一的实施下坚持政府扶持一市场亏}一

导、科技投入、企业创造的发展模式,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按照产业加市场、企业加资源和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积极推动重点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

并重组,发展产学研用战略技术联盟,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和新产

品开发,创建一批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名牌产品,着力培育一批基

础条件好、经济实力强、创新能力高、带动作用大的重点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拳头产品、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 业,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到8家,超10亿元企业达到20 家。

四、政策措施

(一)强化人才培养和引进。

---一以重.大科技成一果研发为一基础一以重一大应用一项一习一为支撑,培养 一批掌握重点领域领先技术、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科技创新人才 队伍,造就各学科、各产业技术领域自主创新的领军人才、创新 团队和专业技术人才。大力实施草原英才工程,加快引进培养高 端科技人才,采用经费资助和项目奖励的办法,鼓励两院院士等 国内外高端人才等带项目、带技术来我区创业,或直接参与我区 重大产业化项目和关键技术攻关。认真贯一彻落买《内蒙古自治区

“草原英才”工程若干政策规定(试行)》,对引进和培养的高

端人才给子创新创业资金资助、成果奖励、技术职称评定、家庭

生活安置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持。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支持

高新技术园区、企业和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加强战略合作,积极

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各类技术研发和创新平台,在技术创新实践

中联合培养和使用人才。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

针对企业技术需要开展技术咨询、联合攻关以及其它方式参加企

业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建立以技术合作为基础的高技术人才培 养、引进和使用相协调的机制。设立科技创新人才奖励基金,对 取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各类技术人才进行奖励。采取更加灵活 的分配机制,鼓励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实行技术发明人、企 业管理者及企业职工的持股、股份期权、优先认股权等办法,促 进技术与管理转化为资本或股权。

(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建立健全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成果 转化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和集成各方面资源,推动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快速转化。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每年确定一批重大科技应用性研发和产业化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借助融资担保等现代金融手段加速科 技成果转化。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支持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服 务平台、创新企业孵化平台,引导技术转移中心、技术创新服务 中心、大学科技园、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创新服务机构,实现专业

化、规模化、社会化发展,促进科技、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

济优势。推行“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联盟’,模式,鼓励重点园区、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科学技术转化机构、科技园、-科技-T }}} a极发展科技顾问咨询万一布~场唁谊„咨询一:一专利信.息-

查询及评估等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实现科技资源共享。

(三)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和实施。

密切把握国际产业技术发展动态,结合我区产业和资源优

势,重点围绕光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等

领域,组织开展规划论证、项目调研等前期研究工作,提高项目

谋划水平。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库,形成谋划储备一批、前

期论证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项目运作机制。建

立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家咨询组,加强项目技术经济评

价,落实项目建设条件。争取更多项目获得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专项支持。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制度,注意拓展信息渠道,引

进智力支撑,加强方式创新和手段创新。建立和落实重大项目工

一作责任制;一保障项甘谋划健设有序推进0---------------一

(四)加大政府资金支持。

研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

领域的创新能力建设、公共服务体系、重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

目,择优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探索委托

贷款、贷款风险补偿、贷款贴息、、资本金投入、奖励性补助等多

种财政支持方式。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整合各类支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优先支持自治区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

域和重点项目。统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 资金、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中小企业创新资金和科技风险 投资等政府专项资金,重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能力 建设、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倾斜。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 效益,建立重大项目立项预算评审机制,完善财政科技经费监管 制度。有条件的盟市也应设立市级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并 根据市级财力情况逐年增加。

(五)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

实施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 试点,鼓励各类社会投资主体发起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重点 支持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成长型企业加快发展。建 立创业风险投资补偿机制,鼓励创业风险投资加大对战略性新兴 产业投入。通过财税政策和产业政策引导社会投资者以多种方式 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科技攻关项目、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和 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各类企业加大科 技创新投入,研发和引进先进的科技成果,开辟多种资金渠道,推动产业化项目建设。

(六)加强金融支持。

引导和协调各类金融机构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开展股权 质押贷款,推广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供应链融资、票据融

资等贷款品种。发展信托融资、融资租赁和特色理财产品。完善

信用担保体系,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初创企业和中小型企

业融资担保力度,探索知识产权贷款抵押担保等新型担保业务。

有政府性资金注入的担保公司,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企 一业和重点项甘担保俞度逐步提高百积极培育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一

领域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选择一批信用好、项目优、增长潜力大的企业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

票据,推出一批集合债券、集合票据等集合融资产品。

(七)扩大对外合作。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强与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

创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周边省区市的科技合作,鼓励国家工程

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等重点科研院所和中国技术交易

所等中介服务机构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鼓励我区企业与周边省

区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用战略合作,建立产业技术 联盟,共同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

业转移,通过优先提供建设用地、优先配置资源、实行优惠电价 一以及财税支特等政策,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企业来一我一区投资 设立企业、生产基地和科研示范基地。

(八)优化发展环境

加强对新兴产业发展的引导,定期发布《内蒙古战略性新兴 产业重点领域指南》和《内蒙古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指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政策规划指导。进一步下放行政审批 权限,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按照“特事特办、特事快办”的要求,优化服务环境,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在工商注册、N

务登记、企业认定、项目审核等方面简化手续、优先办理,用地

等稀缺资源指标优先配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优先倾

斜。在配额发放、检验检疫、报关通关、信贷保险、专利受理与 缴费等方面,提供便利化服务。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引导企 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咨询服务。积极实行 政府采购制度,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我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高新技术产品。对在我区实施产业化的高新技术发明专利项

目,自治区给予一定的补贴。加大对高层次高新技术人才的引进 和培养,建立适合人才发展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由自治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 领导小组。协调有关部门合理配置相关资源,衔接各部门发展计 划,研究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组织编制自治区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加强和改善战略性新 兴产业统计监测调查,做好与相关规划和政策的衔接。建立各有 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高技术产业发展过程 中的关键问题,统筹部门行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进行 细化、分解,把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形成协作配合、共同支持 的工作局面。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支持战略性 新兴产业发展,自治区各部门、各盟市政府要制定实施方案,细

第二篇:实施四个战略谋划三次产业

实施四个战略谋划三次产业

努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一、实施工业兴县战略,夯实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之基 突出工业的主导战略地位,把工业作为兴县之基、富县之本、财源之柱。立足资源优势,本着“精力投放向工业集中、资源开发向工业汇集、优惠政策向工业倾斜”的原则,努力构建“特色园区扩张发展,骨干企业重点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的工业经济体系,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是开发资源潜能。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矿井改造,扩大煤炭生产规模,年产能稳定在200万吨以上,为煤电化生产提供充足原料;提高煤炭洗选、焦炭生产能力,推进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步伐,延长和完善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打造集煤炭开采、洗选、焦化、矸石和煤气发电、烧结砖、碳化硅、硅铁为一体的新型能源基地。

二是优化产业布局。致力产业升级、产业延伸、产业多元,坚持龙头企业带动、规模企业支撑、产业链条延伸,力争用两年时间,形成煤焦电化、食品加工、进出口贸易、新型建材、新能源“五个产业”竞相发展的格局,构建产业集群,凸显经济特色,增强经济实力。

三是搭建园区平台。以园区为载体,解决产业规模小、布局分散、工业化水平低、发展力和竞争力弱等问题。重点打造 1

龙头煤电化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进出口产品加工、稀有金属工业园区三个园区。以百利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宏仁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建设启动180万吨洗煤、60万吨焦炭扩能、6万千瓦焦炉煤气发电一期、10万吨硅铁一期项目等一批大项目。形成“引进一个、带来一批、搞活一片”的集聚效应。

二、实施项目强县战略,激活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之源 把项目作为加快经济建设、增强发展后劲、扩大对外开放的载体和引擎,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大招客商,广聚资金,引入、建设、谋划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创税能力强的大项目,激活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赶超潜力和内生动力。

一是及早谋划引项目。今年春节后,我县就组织相关部门分赴湖南、广东、北京等地主动招商,先后引进藏汇能源有限公司180万吨洗煤、四封煤矿180万吨洗煤等项目。成立了大招商机构,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为项目引进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2012年,我县安排重点项目3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8个,计划总投资59.6亿元,当年计划投资30.9亿元。目前,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实现

5.8亿元。

二是不遗余力建项目。我县建立了“县级领导包抓、企业组织实施、部门跟进服务”的项目推进机制,主要领导多次上国家发改委、省发改委、省国土厅、省林业厅协调项目工作,保证项目按时开工。目前,宏大公司年产4万吨碳化硅工艺示范项目已经开工,长鸣绿色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绿色环保型秸秆丝项目和绿海饲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年产48万吨高档猪饲料项目即将开工。这三个项目达产达效后,纳税总额将突破9600万元。

三是千方百计谋项目。围绕国家投资导向和政策,编制了一批交通、水利、社会事业等民生领域重大项目。目前,镇江焦化公司已有意向投资10亿元,建设60万吨还原铁及3万吨钛白粉项目。全县现已对上争取项目资金6.36亿元,其中成功争取国家投资2亿元的“节水增粮行动”示范区项目落户我县。

三、实施农业稳县战略,坚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之本 把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根本性举措,坚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全力打造科技支撑能力强、土地利用效率高、拉动作用显著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扩大优质粮食作物面积。今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5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32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85%。优质粮食面积达130万亩,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97%以上。增加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全县瓜菜、万寿菊、烤烟、北药、食用菌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2万亩、1.5万亩、1.35万亩、1400

亩和50万平方米。提高土地规模经营面积。在公路沿线建设农业产业带9处。其中,建设高标准玉米吨粮田6处、2.2万亩,建设有机水稻示范区2处、1.5万亩,建设棚室蔬菜示范区1处360亩。通过组建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发展,实现规模经营面积45万亩。全县粮食总产量力争实现15亿斤,农业总产值增长12%。坚持生产与加工并重,农业与产业对接,积极扶持福润公司、正邦集团等32家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抓住国家加大水利投入的政策机遇,投资1.13亿元,重点实施水田、旱田节水增粮行动,新增高效节水面积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2万亩,改善水田、旱田3.76万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4万亩。

四、实施三产活县战略,汇聚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之力 以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为重点,着力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强第三产业的竞争力和对外辐射力。积极发展商贸旅游业。健全城乡市场体系,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繁荣农村消费市场。加快实施百花山风景区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开发养生度假、休闲娱乐、采风观光等旅游项目。加快朝鲜族风情园建设,开展以品尝朝鲜族风味饮食、品味民俗文化、观看特色娱乐表演为主的民俗游活动。积极建设旅游名镇和旅游名村。全年力争接待游人40.8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6820万元。

第三篇:产业发展和资源技术战略

宁波市对口支援新疆库车县产业发展和

资源技术战略合作专项规划

第一章 前言

一、规划目的

进一步加强对口援疆工作,是新形势下中央新疆工作总体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新疆发展、维护新疆稳定的重要举措。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口援疆的决策部署,更好地开展我市对口支援新疆库车县的工作,根据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以及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按照我市编制的《宁波市对口支援新疆库车县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国土局、市经合办、市人力社障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贸易局、市旅游局等部门在库车县调研考察情况,特组织编制《宁波市对口支援库车县产业发展和资源技术战略合作专项规划》。本专项规划通过分析总结库车县产业发展和资源技术的基础,结合宁波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优势,提出了宁波支持库车县产业发展和资源技术战略合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并制定了确保规划落实的保障措施,为宁波更好地进行对口援疆工作、推动库车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指导。

二、规划期限

按照“着眼十年、规划五年、重点三年”的总体安排,本规划的基本期限为2011-2015年,重大事项展望至2020年,重点是2011-2013年。

三、规划范围

本规划涵盖库车县,包括所辖8镇、6乡、4街道和5个国营农场,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

第二章 库车县产业发展和资源技术基础

一、产业发展概况

库车县包括所辖8镇、6乡、4街道和5个国营农场,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7.5万人,是新疆人口第二大县,其中维吾尔族人口比例达84.5%。2009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57.1亿元(未计入石油天然气增加值145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4.9%,三次产业结构为20.3:51.6:28.1;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67亿元,年均增长22.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001元,年均增长10.5%。2010年,县域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上半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2.15亿元,增长19.5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62亿元,增长105.35%;累计生产原油333.78万吨、天然气26.84亿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9亿元,增长25%。

(一)农业

库车县农业人口总户数6.24万户、29.2万人,以维吾尔族为主,共有行政村217个。2009年全县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6.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01元。库车县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畜牧基地。全县粮食播种面积42.8万亩,棉花播种面积65.7万亩,年产优质皮棉140万担以上。随着自治区环塔里木盆地1000万亩特色林

果业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全县特色林果业实现了由规模扩张向加强果园科学管理、提高综合效益、开拓市场和产业化发展的有效转变。截止目前,全县特色林果总面积60.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4.72%,被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分别命名为“中国白杏之乡”、“中国灰枣之乡”,已注册了“库车白杏”、“库车白杏干”、“库车酸梅”、“库车酸梅干”、“库车阿克沙依瓦葡萄”、“库车药桑”等6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县牲畜总数为61.49万头,年产肉4.02万吨、产奶2.63万吨、产蛋9156吨。塔里木乡于2007年注册了“塔里木小山羊”商标,现“塔里木小山羊”年出栏2万只左右。

(二)工业

库车县依托丰富的油气矿产和水土光热资源,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形成了以炼油、化工、煤炭开采、煤焦化、建材、电力等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第二产业增加值29.5亿元,占阿克苏地区的40%以上。

石油化工行业:形成了220万吨炼油、30万吨合成氨和52万吨尿素、20万吨甲醇、3万吨乌洛托品、30万吨改性沥青的生产能力,被自治区确定为新疆四大石油化工基地之一。塔河分公司二期350万吨炼油扩建项目已建成投产,形成了570万吨炼油能力。华锦“4580”化肥扩建项目、规模为20万吨和15万吨的碳素项目已开工建设,4万吨聚甲醛项目将于近期开工建设,80万吨乙烯等项目正开展前期工作。

煤炭焦化行业:形成了600万吨原煤、120万吨焦炭产能,被自治区确定为五大煤电、煤焦化、煤化工基地之一。俄矿1000万吨扩建、河北开滦500万吨矿井等项目开展前期工作,预计今明两年开工建设。

电力行业:形成2×13.5万千瓦发电规模,后续的国电库车电厂二期2×33万千瓦发电、库车二电厂4×33万千瓦发电等项目开展前期工作,预计国电库车电厂二期项目今年可开工建设。

建材行业:形成了110万吨水泥、200万标箱玻璃产能。

矿产资源业:全县境内的矿山企业共69家,其中煤炭企业7家(煤矿矿井11个)、锰矿企业5家、石灰矿企业(水泥厂)3家、石膏矿1家、砂石料厂12家、烧变岩矿1家、砖瓦用粘土矿(砖厂)33家、建筑用花岗斑岩矿2家、道路用安山岩矿1家、开采矿种7个(煤、锰、石灰岩、石膏、砂石料、砖瓦用粘土、建筑用花岗斑岩)。2010年县境内设置有效的探矿权项目40个(不包括石油、天然气),其中,煤炭11个、铜13个、锰6个、金7个、镍2个、铝土1个。全县煤炭产量已从2001年的70万吨提升至2009年的412万吨,年均增幅在25%以上。

(三)服务业

商贸流通业不断发展壮大。截止到目前为止,全县拥有各类商业网点1100余家,年均增长10%。其中股份制企业433家、私营947家、合作社16家。2009年,服务行业实现增加值16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10.6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0%。

商贸零售业:近几年,吸引了金桥、亿家、家家乐、伊合拉斯等连锁超市入驻库车,销售半径到达新和、拜城、沙雅、轮台等县,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销售品种达30000多种。

宾馆、餐饮业:近几年,新建的龟兹绿洲生态园、库车国际酒店、丽都大酒店、长福宫等大型综合性宾馆均为星级宾馆。加之分布在各主要街道的中小型饭店以及近郊的“农家乐”,组成了服务较为齐全的餐饮、住宿服务群,能满足各层次消费群体的要求。2009年餐饮业实现增加值0.6亿元。

农资市场: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推动下,农资市场逐步完善。一批农业生产资料批零超市的建立和农药、化肥、种子等专卖店的形成,基本确保了农资产品的质量安全。农产品流通网络已经初步形成,全县共有农家店132个,覆盖全县8镇6乡5个农牧场。

二、优势条件

(一)区位优势明显

库车县是阿克苏地区的东大门,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境内交通便捷,南疆铁路横穿县域,民航直达乌鲁木齐,国道314线、217线在这里交汇,处于乌鲁木齐与喀什、库尔勒与阿克苏、独山子与和田的中间地段,是南疆四地州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连接南北疆的交通大动脉,是南疆的客、货运输集散地。目前,设计规模为4D标准的库车机场迁建项目、国道217线改扩建项目、库尔勒至库车至阿克苏高速公路、库尔勒至库车铁路复线以及库俄铁路专用线等项目在建。这些项目建成后,库车县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

(二)矿产资源优良

库车县资源禀赋良好,是新疆乃至西北地区的资源富集县。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巨大。库车是塔里木石油天然气开发的主战场,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气源地。境内探明天然气储量2万亿立方

米以上,占塔里木盆地探明储量的90%以上;探明原油储量15亿吨以上,占塔里木盆地探明储量的92%以上,其中:凝析油占探明储量的95%以上;国家西气东输“一大五中”气田都在库车县及周边区域3—60公里范围内。2009年,境内原油产量640万吨,天然气产量36.2亿立方米。煤炭及其他矿产资源量大质优。库车县是天山南坡煤炭资源带的中心,总储量1000亿吨,已探明储量23.05亿吨,现开采储量在14亿吨左右。主要是气煤、焦煤和肥煤,发热量均在7500大卡以上,可广泛用于炼焦、发电和发展煤化工。2009年全县原煤产量400万吨。境内石英沙储量约430万吨,品位高达95%以上;岩盐储量36亿吨;石膏、陶土、石灰石、大理石、铁、锰等十余种矿产均有较大的储量和开采价值。

(三)土光热资源富足

全县耕地总面积101万亩,可垦荒地约350万亩。库车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1.4℃,平均降水量64.5毫米,无霜期为266天,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畜牧基地,也是著名的瓜果之乡。

(四)文化旅游资源独特

库车古称“龟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举世闻名的龟兹文化发祥地,素有“西域乐都”、“歌舞之乡”、“石窟之乡”的美誉。库车历史上曾是联系和沟通亚欧大陆的桥梁,中西文化在这里交汇,创造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遗产。龟兹在汉唐时期就是西域三十六国中的大国之一,汉代“西域都护府”和唐朝“安西都护府”都设置在

龟兹,领辖西域十六个都督府及龟兹、疏勒、碎叶、于田四镇驻军。库车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新疆四大旅游县市之一。境内石窟、古城堡、烽火台等遗址多达80余处,有洞窟500余个,壁画面积2万平方米。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6处、自治区级29处。目前,全县拥有国家4A级景区3处,“龟兹文化旅游景区”被评为“全疆十佳名胜风景旅游区”,成为自治区“五区三线”黄金旅游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产业协调发展水平不高

虽然,近年来库车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进步显著,但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发展不够协调,工业经济相对突出,但主要以中央企业的石化、煤炭、电力工业为主,对地方产业带动弱。棉花、果品等特色农产品的加工业不够发达,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不强,高新技术产业更加薄弱;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所占比重仅为28%。虽然地处南疆交通要道,但物流业、商贸业不强,以工业为依托的生产性服务业发育不全,未能形成对工业升级发展的支撑;第一产业比重较高,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业发展受制于水资源,但节水农业投入不足,农业科技支持力较弱,现代农业产业组织体系发育滞后。地区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优势资源的开发,受国际油价影响大,发展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较多。此外,产业层次不高,一般产品多,名优产品少;传统产品多,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少,且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以石油天然气化工、煤炭、电力、建材的粗加工为主,具有高附加值的下游产业链尚未形成。

(二)经济社会不平衡较为突出

虽然库车县经济发展各项指标居全疆前列,但发展现状存在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之间明显的不平衡,县域内发展水平差异较大。2009年全县经济总量占全自治区1.18%,但人口占2.1%。全县还有2个重点乡、70个重点村,尚有1.9万多户7.3万多贫困人口。全县尚有2万多人存在饮水安全隐患,尚有1个村和30余户牧民因地处偏远尚未通电,20多个村未通达公路、44个村未通油路。

(三)人力资源禀赋不足

受各种条件限制,吸引人才难、培养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具有劳动技能的劳动力资源相对欠缺,尤其是缺乏高技能产业工人和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并且当地劳动就业观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库车县职业教育相对匮乏,全县仅有7%的初中毕业生升入中职学校,每年约有7000名未能升学的初中毕业生直接进入社会。少数民族学生中接受“双语”教育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职高学生占比分别仅为49.4%、13.7%、12%、10.5%。目前,全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仅6430名,占总人口的1.35%,而其中高级职称仅占2%,中级职称也只占17%。高智力人力资源的不足,成为严重制约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四)基础设施配套较弱

库车县干线公路网架还不够完善,公路密度为15.5公里/百平方公里,农村公路3096公里,其中简易铺装沥青路面的公路仅占农村公路的37%,而无路面公路占到农村公路的41%。与此同时,由于新疆地域辽阔、自身市场容量较小、和周边的区域距离较大等问题,故运输成本

相对较高,影响当地生产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乡镇自来水管网老化和净水设施落后,不能满足居民用水需求。许多乡镇缺少污水处理和垃圾收集处理基础设施,严重影响环境,也造成资源的浪费。耕地盐碱化程度较重,农田水利设施不配套。各乡镇未通入天然气,当地油气资源尚未惠及产地居民。城乡基础设施不健全,影响到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

(五)水资源季节性分布不均

库车县境内最大的地表水系为库车河,自北向南流经却勒塔格山,抵达兰干水文站,兰干水文站,以上集流域面积2956平方千米,流程127千米,平均年径流量3.35×108平方米。年平均流量为10.5平方米每秒(《县志》)流量随季节变化大,冬季和初春为枯水期,径流量仅占全年的5.6%,夏、秋两季和春天融雪期为丰水期,7~8月份山洪爆发。而煤化工、石化化工和天然气化工都是耗水大户,化工生产的连续性要求供水系统的连续性。随着新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三化”(煤化工、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化工)的加速建设,用水需求量随之将快速增加。但库车水资源总量有限,再加上季节性分布不均,到时水资源需要合理的开发利用,需要从更大的范围内统一调度水资源。

第三章 援助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的总体部署,并依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认真把握国家扩大新疆内外开放的

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宁波市和库车县两地各方的积极性,围绕助推库车县实现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这一总体目标,以帮助增强库车县经济自我发展能力为着眼点,以推进地区工业化进程为主线,以项目建设和经贸合作为载体,积极对接和延伸产业链,努力打造和提升价值链,协助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推建设成为南疆石化、能源、建材产业基地,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针对库车县不同乡镇资源条件、发展水平差异性较大,以及地广人稀、底子较薄等实际情况,在确定具体的对口支援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时,要更加注重区别对待,紧紧围绕当前产业发展和资源技术战略合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地确定相应的援建项目和建设内容,找准每类援助领域的“突破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样化的对口支援工作,力求对口支援更加科学务实。

(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充分发挥政府在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中的引导作用,建立强有力的政府援疆工作组织体系,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用好用足国家关于援疆的各项政策,加大政府对库车县产业和资源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援助力度。在此基础上,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要素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和支持有

条件的宁波企业到库车县发展,推进库车县产业和资源技术开发利用有序发展。

(三)构建平台、夯实基础

产业发展和资源技术战略合作的援助要注重工业园区、农业示范基地、商贸物流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要素结构不断优化,通过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来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来改善发展环境,形成当地产业发展的内在驱动机制,增强库车县自我发展能力。

(四)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帮扶双方资源禀赋特点和产业发展特点,建立良性互动发展机制,大力推进宁波与库车县的经济技术合作,把宁波的资金、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与库车县的资源、市场、成本等方面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两地合作共赢。

三、目标要求

对口支援目标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对口支援“五个明显”和全面小康的分阶段目标,以及省里提出的“三个提前、三个覆盖、三个提高”等目标,协助库车县到2020年实现“四个提升”,为实现库车县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业基础,为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支撑。

——经济总量明显提升。在宁波援助工作的推进下,充分发挥库车县资源禀赋优势,助推库车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库车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0亿元,年均增长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亿元,年均增长15%。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60

亿元,年均增长2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亿元,年均增长15%。

——产业发展层次明显提升。大力支持库车县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支援棉花、粮食、特色林果业、畜产品四大农业基地建设,做大做强石油天然气化工、煤电、煤化工、建材、矿产冶炼等优势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出口组装加工、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提高产品的深加工度,提升产业的竞争力。

—— 劳动就业能力明显提升。积极援助库车县农牧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普通话培训,提高当地农牧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创业意识和能力。通过产业发展拓展劳动就业渠道,带动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

——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在“输血”的同时,更偏重于“造血”,突出特色、支柱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库车县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市场营销体系初步建立,以石化、能源为主体的新型工业体系初步建成,产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环境更加优化,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第四章 主要任务

分产业发展重点和发展基础两个层面,主要在“三个领域、四个方面”给予支持。

一、针对重点领域,开展产业对接合作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建立两地政企对接机制,制定鼓励我市企业赴库车县投资发展政策,帮助做好重大项目 的招商引资和援助建设,引导我市企业充分把握本次对口支援库车县和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库车县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广泛开展经贸合作和参与资源开发,助推库车县产业跨越式发展,着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一)农业领域

按照“产业做大、龙头做强、产品做优”和“产业特色化、特色规模化”的要求,着力支援库车县农业在基地建设、提质增效、加工转化、市场开拓上下功夫,推动库车县的传统农业向效益型现代农业转变,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1.特色农牧业。支持发展农业基础设施,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农户庭院温室配套改造,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体系建设,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给予帮助,提高农牧业生产机械化、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水平。支持南疆活畜交易屠宰加工育肥园区建设,推进牧民致富项目,鼓励农民“补栏增畜致富”,培育壮大一批现代畜牧业龙头企业和养殖大户。以库车县特色农副产品基地为依托,鼓励宁波企业到库车县办企业,建立生产和加工基地,不断延伸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充分利用库车县棉花种植业的优势,结合宁波市的纺织服装产业优势,加强产业合作,推动当地的棉纺产业发展,将棉花种植业的优势,延伸形成棉纺产业集群优势。

2.特色林果业。推广滴灌等先进农林技术,支持果棉间种滴溉改建和果树良种繁育与品种改良,不断调整优化林果业结构。帮助建设现代果品示范园,按照现代化果园建设的要求,完善道路、沟渠、灌溉设施

配套,实现果树品种良种化、设施现代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环境生态化、效益最优化。在库车果品主产区支持建设果品保鲜贮运中心,加快果品贮藏保鲜和果品加工业发展,不断调整优化林果业结构。支持完善林果业服务体系,建立林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设施,建设镇乡的林果业服务站。

(二)工业领域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的原则,充分利用库车县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动员、引导宁波企业到库车县投资,大力发展化工、能源、建材、塑料制品、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工业项目,形成富有特色、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聚。

1.化工行业。由于库车有很强的石油、天然气、煤炭资源优势,而宁波有很强的化工产业基础,因此要重点鼓励宁波企业到库车县大力发展化工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及库车县资源禀赋条件,应突出发展煤化工产业链,适度发展天然气化工产业链,稳步发展大型石化产业链,协助库车县化工园区打造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化工园区,建成三个比较有特色的生产基地,即:煤化工生产基地、天然气产业链生产基地、特式稠油加工及下游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包括芳烃产业链)。

(1)煤化工产业链。库车县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煤种较为齐全,分布集中,截止2009年底,全县已累计探明煤炭资源总储量23.05亿吨,现开采储量在14亿吨以上,主要是气煤、焦煤和肥煤,发热量均在7500大卡以上,可广泛用于炼焦、发电和发展煤化工。应充分利用

库车县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优势,鼓励宁波企业到库车县重点发展煤化工产业。产业链招商路线如下:

(2)天然气化工产业链。库车县油气资源丰富,是塔里木天然气开发的主战场,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气源地,因此,库车县具有发展天然气产业的独特优势。考虑到2007年国家发改委颁布实施的《天然气利用政策》的相关规定,库车县天然气产业发展的重点招商项目应向天然气化工深度加工发展。产业链招商路线如下:

(3)大型石化产业链。库车县探明原油含量15亿吨以上,其中凝析油占探明含量的95%以上。凝析油是发展大型石油化工的优质原料,可积极引进有实力的化工企业、集团,以石油炼制为龙头,稳步发展炼油、凝析油化工,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石化产业集聚化、跨越式发展,重点抓好千万吨炼油以及大型乙烯工程的建设。与此同时,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步伐,适应世界范围的质量升级要求。汽油质量在全部满足国内新标准的基础上,力争一半达到欧Ⅲ排放标准,并具备生产欧Ⅳ标准的汽油;柴油质量也将同步发展。在千万吨原油加工量的基础上,结合凝析油的资源,可考虑发展建设八十万吨或百万吨级乙烯工程,实现石油化工的跨越式发展。产业链招商路线如下:

2.建筑材料业。在国家大力援助新疆发展的大背景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量投入,安居还畜工程的深入推进,库车县建材产业必将迎来难得的快速发展契机。应充分利用库车县丰富的煤炭、石灰石、石英、石膏、大理石、铁矿石、陶土等矿产资源优势,积极鼓励引导宁波建材产业链低端环节梯队转移,支持重点发展水泥、玻璃、建筑钢材、建筑陶瓷、石膏板等建材项目,助推库车县建设成为南疆重要的建材生产基地。

(三)服务业领域

1.商贸流通业。发挥库车县的交通优势、区位优势,支持构建以批发市场为龙头、专业市场为骨干、零售市场为基础的现代物流体系,为发展内外贸经济奠定良好基础。积极鼓励宁波商贸企业到库车县投资设店,形成宁波和浙江名优商品货物集散基地,促进库车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迈上新台阶。根据市场情况试建库车特色林果产品销售中心,并实施一系列扶持配套政策,吸引两地水果运销大户参与营运,达到库车县水果长期运销宁波的目的。积极帮助库车县农特产品加工企业和宁波大型超市对接,利用宁波超市营销网络,为库车优质农特产品进入宁波市场提供便利。同时,充分利用中国食品博览会平台,支持举办库车县农特产品对接洽谈会,组织专业采购商参加库车县农特产品对接洽谈会,并借助宁波区位优势和营销网络,为库车县农特产品进入全国营销网络牵线搭桥。

2.特色旅游业。坚持“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发展、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库车县的独特地理风貌和悠久的“龟兹文化”,加强宁波与库车县旅游管理部门以及旅游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开通宁波至乌鲁木齐的直航,引导我市旅游企业开拓当地旅游市场,增强公共设施的旅游服务功能,为库车旅游局、相关景区、乡镇旅游景点等管理人员提供培训,组织宁波游客赴库车县旅游,共同推进库车县的旅游业发展。

二、针对发展基础,协助提升软硬实力

产业发展和资源技术战略合作需要借助各类软件和硬件平台,获取

资源要素的有效支持。主要在园区平台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产业所需各类人力资源培养以及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

(一)园区平台建设方面

库车工业园区主要包括库车化工园区和西区电力建材园区。通过加强工业园区道路、供排水管网、污水处理、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提升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优化投资环境,引导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电力、钢铁、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纺织等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优势产业集群。既可鼓励宁波企业在库车县参与现有各类园区建设,也可探索由库车县无偿划拨土地,宁波企业进行投资、开发、建设、管理和后期运营的“一条龙模式”。

(二)劳动资源培养方面

重点在政策促进就业、服务促进就业、培训促进就业等方面开展合作与交流,帮助完善促进就业政策体系,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高职业技能培训水平。支持库车县完善乡镇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帮助建立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平台,鼓励引导当地富余农牧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创业,积极配合支持宁波对口支援项目招用当地劳动力。帮助库车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农业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中心和库车县老城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建设,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普通话培训,提高当地农牧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创业意识和能力。对宁波对口支援项目吸纳的劳动力,由企业组织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库车县劳动保障部门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三)创新能力培育方面

帮助做好产品检测、设计、咨询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公共服务平台的管理和运营方面给予必要的智力支持。推动宁波高校、研究院所与库车企事业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新技术项目在库车县实现产业化。以库车县职业技术学校实训大楼为依托,支持建设以化工项目为主、其它项目为辅的综合性科技孵化器,并建设化工技术、生物技术领域的分析测试服务机构,引进科技中介机构,科技信息咨询机构和科技成果评估机构进驻孵化大楼,为孵化企业提供信息、资金、管理等综合服务。推进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使库车县有条件的乡镇以及科技带头户、涉农企业等,安装科技信息村村通软件,实现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支持社区信息化项目,通过“三级网络传输平台、便民服务网、社区信息管理系统、社区一站式审批平台、社区事务监察及效能评估系统、人口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实现“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协同办理”的整体运行效果,在“社区一站式审批平台”基础上建设“社区事务监察及效能评估系统”,全面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打造现代化的电子监察及电子评估体系。帮助建设“数字库车”,将库车县建成区、市容市貌、矿产资源、旅游等资源分布图及园区及拟规划的相关区域制作成三维地图,通过互联网实现链接,从而扩大库车对外宣传,更好地推进库车建设尤其是库车城市规划建设和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科学化。支持“科普大篷车”建设,配合参与全国科普日、科技周、科技之冬、知识产权宣传周、科技下乡等各类科普活动,开展“农村科教影院”、“校园科技馆”、“社区科普之光”、“科普车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等系列活动,让科学技术更多地施惠人民大众。

(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方面

针对矿业勘查与开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由市援疆指挥部根据援疆资金使用情况考虑落实部分资金外,应采取地质勘查与矿产开发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宁波民间资金投资库车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同时依法维护地质勘查与矿产开发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对煤炭、铁、锰、铜等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力争实现找矿和开发利用的突破,提升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其中,要重点支持俄矿南煤矿、依奇克力克煤矿和地那达坂锑金镍矿的勘查工作。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对于产业发展和资源技术战略合作的援助工作,要从促进地方就业、推进地方长远发展的高度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加强对援助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根据对口支援库车县的工作任务,结合我市和库车县的实际,在宁波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援疆办)直接领导之下,设立产业发展协调组,成员单位由市经信委、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贸易局、市旅游局、市国土局、市科技局、市人力社障局、市经合办等部门组成,主要职能是在市援疆办的统一领导之下,负责宁波对口援助库车产业发展和资源技术战略合作的日常组织协调,以及组织引导宁波企业赴库车县开展产业投资。产业发展协调组要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并确保必要的工作经费,切实做到“机构、人员、经费”三

落实。

二、资金保障

产业和资源技术合作为对口援助库车县的重要内容,需要保证三个方面的资金来源:一是基础平台建设专项资金,主要是指用于支持库车县具有公共品性质的产业发展基础平台建设的资金,需从我市援疆资金中统筹安排;二是产业对接引导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相关部门帮助库车制定发展规划、开展项目对接和两地交流等方面的工作经费,需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由我市财政资金中单独安排;三是产业项目建设资金,主要是指用于经营类产业发展项目的资金,应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通过招商引资进行解决。

三、制度保障

建立对口支援库车县工作责任制。市有关部门应结合本规划每年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目标,并建立工作责任制,做到工作有目标、有任务、有措施、有考核。建立对口支援资金物资和项目的管理、监督制度,使援建项目、资金管理和统计工作有章可循,规范运行。尤其在项目推进方面,要本着“以我为主、协商确定”的原则,加强省、宁波、库车三方的协调配合和经常性的联系沟通,建立投资项目援助的决策机制;研究制定援建项目管理办法,建立各类项目前期审批、招投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等竣工验收等基本建设管理制度;加强援建项目的监督检查,确保项目建设高效、优质、廉洁。建立对口支援工作协调机制,加强我市相关部门之间、我市与省援疆办、以及我市与库车县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形成我市对口支援的合力。

四、政策保障

结合本专项规划制定各产业发展以及资源技术战略合作的实施方案,出台促进各产业发展和资源技术战略合作的实施意见。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国家援疆政策,出台必要的配套政策,尤其要研究制定对符合当地产业规划、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宁波企业项目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鼓励宁波企业赴库车办厂或与当地企业开展各类合作。同时要积极与阿克苏地区以及库车有关部门协调,制定针对宁波企业赴库车投资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第六章 附录

见附表

第四篇:实施一统三分战略推进区域跨越发展

实施一统三分战略推进区域跨越发展

今年以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直各部门的帮助支持下,以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全市三级干部会议精神为主线,以“抢机遇、定规划、办试点、促发展”为着力点,坚持不懈的扬资源之长、举项目之旗、走招商之路、用服务之力,积极探索区域发展新路子,努力谋求发展新起点,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深刻领会全市三级干部会议的精神实质,全面积聚实施“一统三分”战略的精神斗志

今年初召开的全市三干会,在我市发展史上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其核心标志是正式确立了“一统三分”发展战略。全市三干会召开之前,陈书记等领导同志于正月初九(2月3日)到竹溪对“三农”工作进行了调研,首次提出“发展分区域、区域分产业、产业带动就业、就业带动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区域经济发展思路,并要求竹溪先行一步、深入思考、积极探索。全市三干会分开之后,陈书记在省、市相关报刊上发表了署名文章,进一步阐述了推进“一统三分”战略的思路。

竹溪县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抓好全市三干会精神和陈书记在竹溪调研时的重要指示的学习、贯彻、落实。一是迅速在全县掀起了学习贯彻全市三干会精神、陈书记在竹溪调研时的重要指示的热潮。县委及时把陈书记在竹溪调研时的重要讲话整理出来并印发全县,组织县四大家领导、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认真深入的学习讨论,全市三干会召开之后,县委及时召开四大家领导联席会,传达贯彻全市三干会的精神,并在随后召开的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上,对贯彻全市三干会精神和陈书记在竹溪调研时的重要指示、积极实施“一统三分”战略进行了安排部署。二是迅速展开区域规划编制等相关工作。陈书记到竹溪调研之后,县委迅速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了区域发展领导小组,抽调专人组成专门办公室,及时启动全县区域规划编制等相关工作。区域发展领导小组成立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全县区域规划编制等相关工作进行研究,进一步廓清了全县的发展思路,确定了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三是迅速将区域经济发展的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督促各单位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全力以赴的开展工作。

在学习贯彻全市三干会精神和陈书记在竹溪调研时的重要指示过程中,全县上下一致认识到:“一统三分”发展战略,是市委、市政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高层次加快区域发展的一次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次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竹溪作为一个边远山区县,虽然具有资源优势,但发展的制约因素也很多,推动竹溪的发展必须走“一统三分”的路子。在具体的推进过程中,必须坚持规划先行,把发展目标、发

展思路、发展重点、发展措施搞明确,用规划凝聚干群的精神斗志、推动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城乡,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合理流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必须长期坚持“扬资源之长、举面目这旗、走招商之路、用服务之力”的发展方法不动摇,不断加大资源开发、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服务发展的工作力度;必须长期重抓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执行力,加大各项工作的落实力度,以过硬的作风推动发展。认识的不断深化促成了思想的高度统一,也为各项工作的推进奠定了强大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全县上下激发了空前旺盛的精神斗志,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工作激情,形成了强大工作合力。

二、迅速启动科学规划的编制工作,形成实施“一统三分”战略的明确纲要

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以规划确定方向,以规划推动工作。把编制区域发展规划作为实施“一统三分”战略的关键环节,依托武汉大学和市直有关部门为技术支撑,反复征求意见,反复讨论修改,目前,《规划纲要》基本成型定稿。

(一)分区域规划,划分三大功能区。根据国家、省、市对竹溪的功能定位,我们提出建设“畅通竹溪、人文竹溪、生态竹溪、能源竹溪、宜居竹溪和特色竹溪”的总体目标。在空间布局上,按照地域接近性、资源相似性、产业趋同性的原则,把全县分为率先发展示范区、特色资源开发区和生态旅游建设区。

1、率先发展示范区。主要以305国道为轴线,东起县河西

至关垭,区域内分布县河镇、水坪镇、城关镇、龙坝乡、中峰镇、蒋家堰镇等6个乡镇,占全县20%的版图面积、60%的人口、70%的经济总量。按照统筹城乡的要求,通过实施百里长廊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镇功能,引导产业集聚、人口集中,提高城镇化水平;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增强对鄂渝陕毗邻地区的辐射作用;加快交通建设步伐,提高公路通达水平,逐步实现通组达户;加大村庄改造和环境整治,在305省道沿线建设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管理有序、乡风文明的农村新型社区。力争到2015年,把该区域建成“一线穿六珠”的城镇带、辐射全县的交通枢纽、优势工业聚集区、现代服务业中心、生态环保先行区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建成百里绿色长廊、百里产业长廊、百里文化长廊和百里文明长廊,在全县实现率先发展。

2、特色资源开发区。主要以“水天路”和“兴界路”为轴线,区域内分布新洲乡、兵营乡、天宝乡、鄂坪乡、汇湾乡、泉溪镇、丰溪镇等7个乡镇。该区域资源富集,立足资源禀赋优势,梯级开发汇湾河、泉河及万江河流域的水电资源,有序开发以板石、古生物大理石、煤炭为主的矿产资源,加快开发以农林特为主的绿色食品资源。进一步整合水电、矿产开发企业,规范开发秩序,到2015上,初步建成全省小水电基地、十堰矿产工业基地。不断优化农产品区域化布局,扩大茶叶、烟叶、魔芋、板栗、油桐、中药村等优势农产品产业规模,形成有区域特色的产业板块基地。

3、生态旅游建设区。以十八里长峡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中心,辐射带动向坝、源2个乡镇。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完好,秦巴文化底蕴深厚,拥有珙桐、红豆杉等保护完好的珍稀特种资源,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开发十八里长峡生态旅游业为核心,外联堵河源头、巫溪、神农架风景名胜,内联摩崖石刻、关垭、偏头山林木公园,这里将成为省级风景区,并加快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二)分产业布局,培植优势产业带。依据区域功能划分,立足县域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优势产业带,一是坚持“南烟北茶、适度兼抓”的思路,发展生态资源产业。其中,茶叶以水坪、县河、汇湾、新洲、兵营、天宝等乡镇为核心区,建设板块基地,提高茶叶资源利用率,延长茶叶产业链。到2015年,全县茶叶基地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产量5万吨,产值15亿元,带动2万户7万人增收,建成湖北茶叶强县。烟叶以向坝、桃源、丰溪等乡镇为核心区,建成湖北茶叶强县。烟叶以向坝、桃源、丰溪等乡镇为核心区,稳步发展老烟区,逐步扩大发展有潜力的新烟区,到2015年,全县烟叶面积达到6万亩,产量0.75万吨,产值1亿元,带动3000户1万农户从事烟叶生产。生物质能源以油桐、油茶、为重点。到2015年,生物质能源产业基地规模达到50万亩,产值1.5亿元。

在重点抓好上述三大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魔芋、贡米、中药村、养殖、蔬菜、林果、生漆等特色骨干增收项目。到2015年,全县生态资源产业基地总规模达到140万亩。

二是立足资源优势,着力培植水电、绿色食品、医药化工、矿产建材四大产业集群。其中以建设全省水电大县为目标,组建大型电力集团,到2015年,全县水电总装机达到70万千,实现产值15亿元、税收1.5亿元。绿色食品以茶叶、魔芋、有机贡米、豆制品、果汁、山野菜为主,到2015年,加工产值达到15亿元。医药化工依托创艺、华驰等骨干企业,开发以黄姜为原材料的皂素、双烯、沃氏氧化物系列产品,形成高、中、低端医药化工企业集群。到2015年,产值

第五篇:实施产业兴县战略 加速县域经济发展

实施产业兴县战略 加速县域经济发展

——关于传达贯彻落实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思考

中共巴东县委书记 龙世洪

省委、省政府5月12日至13日在宜昌召开了全省第7次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是构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重要基石。会议在即将出台的《关于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今后五年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这次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对巴东来讲,既有压力也有动力。巴东是集“老、少、边、穷、库”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20多年来,先后承担了“两江(长江、清江)四库(葛洲坝、三峡、隔河岩、水布垭)”移民搬迁任务,在移民搬迁过程中,原有的100多家工矿企业全部关停并破,出现了典型的库区产业“空心化”现象,原本十分脆弱的县域经济更加陷入了低谷,同时日益显现的移民矛盾和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极大地影响了干部群众抓发展的精力,巴东县域经济一直在艰难中爬行,2006年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位中名列第73位,在全州排倒数第2位。在新一轮县域经济发展大潮中,巴东如何抢抓机遇,抢前进位,走出困境,加速县域经济发展步伐,我认为关键要坚持不懈地做到“八个坚持”。

一、坚持解放思想,进一步优化县域经济发展布局

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思想不解放、观念不更新,就不可能萌发新的思路、产生新的动力。近年来,我们虽然一直在强调要解放思想,几乎每次会议都在讲解放思想的问题,解放思想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有些传统观念的残余仍在制约、阻碍着我县县域经济发展。

在解放思想上,我们要突出坚持“三个着眼于”。一是着眼于发展第一要务。2007年我县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位中前进了4位,名列第69位,在全州排名上升到第3位,电力、药化、畜牧、蔬菜、旅游5个产业产值突破亿元大关,首次成为了全国水果生产重点县、省水果板块基地建设县和全国魔芋种植大县,成为首批湖北省旅游强县。纵向比较,巴东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横向比较,我们与发达县市的差距越拉越大,与我们临近的秭归、兴山、巫山相比,差距也很明显,与州内其他县市相比,我们也显得底气不足。面对周边地区强劲的发展态势,全县各级干 部要始终牢记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发展为要、发展为先、发展为重”的理念,把思想统一到加快经济发展上来,把精力集中到加快经济发展上来,努力提高学习、研究、领导、引导和指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加速推进巴东县域经济发展。二是着眼于转变干部作风。政策一旦制定,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客观地说,我们的发展目标不是不明确,工作措施不是不具体,关键是一些乡镇和部门抓落实的力度不够。全县各级干部要围绕既定的奋斗目标,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大局,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齐心协力、履职尽责、分工负责全力支持服务县域经济发展。要结合工作实际,扎实抓好当前全县正在开展的“两提高、两满意”主题实践活动,努力增强善谋发展的本领,狠抓落实的能力,以扎实的作风、务实的精神、科学的态度,促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坚持围绕发展干、围绕项目转,少做虚功,多办实事,埋头苦干,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三是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解放思想的成果要落实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有很多实际问题,并不是法律政策规定我们不允许去做,而是从事具体的工作人员只顾个人利益、部门利益和短期利益,没有真正从法律和政策的角度去系统研究工作、解决问题。全县各级干部要勇于开拓进取,防止思想僵化,坚决摒弃传统的思维定式和习惯做法,凡是有利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事,凡是认准了正确的事,要不被外界的非议所干扰,不为各种困难所吓倒,不怨天尤人,不过多地强调客观理由,要以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精神推进各项工作。

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巴东县域经济发展布局,切实做到“五个坚定不移”。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兴县战略。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在认真调查研究、吃透县情、明确差距、找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兴县、科学发展、和谐惠民,全力打造实力巴东、活力巴东、魅力巴东”发展战略。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这个发展战略是进一步优化县域经济结构,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升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县未来几年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抓好贯彻落实,强力推进产业兴县进程。二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一县双城”建设。按照十七大关于调整经济布局的要求,县委十三届三次全委会科学提出了“一县双城”建设格局,即把县城建设成为政治、文化、旅游中心,把野三关建设成为全县的经济中心,充分发挥巴东沿江、沿边、沿路的优势,充分发挥县城和野三关两个中心城镇的战略支点和产业聚集作用,着力打造两大特色产业带和经济增长极,努力提高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建设“一县双城”格局是有效解决黄土坡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的现实要求,是有效解决库区产业“空心化”现状、加速建设巴东工业园的必由之路,是有利抢抓“两路”开通的良好机遇、加快巴东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我们必须强力推进,抓紧建设。2 三是坚定不移地抓好产业建设。县委、县政府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培育了17个优势产业,并成立了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快产业兴县进程的实施意见》,组建了17个产业工作专班,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实行“一个领导、一个专班、一块资金、主抓一个产业、负责一家龙头企业、一抓到底”的“六个一”工作机制,目前全县工业、农业、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巴东特色产业发展已初具雏形。我们要紧扣产业建设不放松,扎扎实实地重点抓好17个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将17个重点产业按照资源禀赋、规模比重、发展趋势、价值贡献等划分为重点扶持类、鼓励发展类、自然发展类三种类型,让重点优势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四是坚定不移地推进“一主三化”进程。县域经济的根本出路在于工业化。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主三化”方针,集中精力、集中财力、集中资源,加速“一主三化”进程,进一步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促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增加二、三产业的从业人数,实现农民致富、财政增收。五是坚定不移地紧盯发展目标。没有工作目标,就没有发展方向,更没有赶超动力。面对各地竞相发展的态势,我们必须坚持与时俱进,调整目标,自我加压,奋力赶超,力争进入全省二类县市,在全州保证前三名。

二、坚持扩大开放,进一步拓展县域经济发展空间

对外开放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牢固树立“县域以外都是外”的思想,继续按照“经济抓产业、产业抓工业、工业抓项目、项目抓招商”的工作思路,加强同县外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在全州、全省、全国乃至在全球范围内有效进行资源配置,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在招商策略上强化产业导向。一是围绕产业发展规划来招商。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从我县17个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来进一步编制完善产业发展规划,通过政策积极引导,加大产业链招商的力度,力争每个产业发展规划都要有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链,有重点发展的具体项目,在项目引进和产业培育上,要尽可能避免项目雷同和发展无序的问题,严格按规划引进项目和实施项目,走规模化、特色化、集约化经营之路,形成集聚效应。我们已经成功引进了一批诸如恒兴肉类食品、时珍堂药业、鹏程蚕丝茧等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客商落户我县,今后还要进一步利用现有的产业及上下游产品,引进与现有产业有关联度的企业,形成产业链,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二是围绕加快现有企业提档升级来招商。以引进发达地区的先进技术、资金、设备、管理等生产要素为重点,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品牌优势,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加快现有企业提档升级。如计划投资1亿元的江苏雨润集团5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已成功签约,这对于推进我县生猪品种改良,促进恒兴肉联公司提档升级十分有利,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三是围绕加大资源的开发力度招商。以煤炭、铁矿、旅游、水电等优势资源的规模深度开发为重点,将已经引进的深圳中技实业集团、江苏雨润集团、浙江纵横集团、香港益濠公司等签约项目抓落实,迅速建成并投产,产生效益,并进一步加大引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大集团、大客商来我县投资的力度,加快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化建设进程。

在对外交流上拓展合作空间。一是以“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工业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为战略据点,进一步加强与吉林洮南市、浙江镇海区、象山县等友好县市区的沟通,加强政府部门和行业、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实行干部互派、信息共享、优势互补,有效地拓展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广阔的合作空间。二是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按照省“一江两山”的旅游经济布局,与宜昌、神农架林区和重庆巫山县合理开发利用边界资源,通过走区域合作之路,进一步强化巴东作为三峡旅游线上重要战略节点的地位和作用。三是加大对口支援工作力度。紧紧抓住国家对三峡库区新一轮的对口支援工作机遇,加强与北京市的沟通与协调,建立对口支援长效机制,拓展对口支援领域,逐步形成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口支援工作格局。充分利用“616”工程机遇,积极参加省政府和国务院三峡办组织的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的一系列大型活动,争取更多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

在招商措施上实行多措并举。一是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对符合国家政策、达到一定规模的投资项目,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旅游服务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项目,从土地、财税、金融、外贸出口、行政规费以及质量品牌和标志认证等方面给予优惠奖励,尤其是建立了投资奖励和对投资引荐人实施奖励制度,最高奖额分别可达到50万元和100万元,同时把招商引资纳入《巴东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奖励办法》中,对乡镇和县直部门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实行奖励加分。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注重招商选资,对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产业聚集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水平和质量。二是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成立县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县招商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督办,领导小组按产业分设各个工作专班,具体负责各产业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实、协调、服务工作。三4 是建立多渠道、宽领域、全方位的招商网络体系,实行全方位招商。广泛收集和捕捉大企业、大财团的信息,变坐门等客为主动出击,实行登门招商;加强与外地重要客商、巴东在外工作人士以及外出打工人员的沟通与交流,通过信函、节日座谈会等方法,加强联络,实行以情招商;利用一些贸易洽谈会、招商发布会、博览会、交易会等形式,组织好专题招商;通过扶持壮大外来企业,让企业现身说法吸引外来客商,实现以商招商。

三、坚持特色引路,进一步培植壮大产业支柱

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的关键,在于立足区域特色,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形成强有力的产业支柱。

实施“五大工程”,壮大新型工业支柱。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来抓,使工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我县的工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仍然偏低,2006年工业增加值仅占生产总值的11.74%,2007年占13.72%,增加了1.97个百分点,与全省33.09%的比重相比,低19.38 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企业25家,仅占全省平均数的30%,这说明我县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支撑和拉动作用不明显。因此,在发展县域经济上,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工业兴县”理念,坚持主攻工业,大办工业,大力实施“工业五大工程”,力争工业发展速度和效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一是继续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围绕水电、矿产、农产品加工、建材等重点产业,通过规划指导和政策引导,促进关联产业、企业、项目融合,促进企业产品向上、下游延伸,聚集发展,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支持企业做大。重点抓好完成产值在400万元以上的电力公司、恒兴肉类食品有限公司、多仁食品有限公司、朝阳水泥公司、三峡酒业公司等为代表的优势骨干企业,确保每年有3-5家企业进入规模工业。二是大力实施平台工程。把工业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来抓,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的思路,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狠抓园区建设。目前,我县工业园区建设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园区已累计筹措资金近1.3亿元,有效储备土地503亩,一期开发建设的谭家村小区的基本构架初步形成,有4家企业已经入园并注册,还有部分企业即将入驻园区。县委十三届四次全委会又专题研究了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出台了《加快巴东工业园建设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工业园建设的目标和方略,完善了园区的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保障体制,现在的关键是按照会议要求,把任务搞落实,加快工作节奏,确保完成园区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三是大力实施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工程。继续坚持“四抓”,即落实项目抓资金,资金到位 抓投产,投产项目抓效益,关联项目抓配套。对已签订合同的30万吨炼钢工业试验项目、益濠服装加工项目、支井河流域开发项目、中密度板生产加工项目、肠衣精加工项目、5万头生猪养殖项目等12个招商引资项目,要紧盯不放,进一步明确项目牵头领导和责任单位,细化责任,跟踪落实,做好服务,力争全部顺利落户建成投产。四是大力实施要素工程。切实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土地、资金、技术的瓶颈,打造融资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完善信贷支持方式,增强贷款担保实力,竭力解决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对重点项目用地,实行规划预留、分期供地的办法变通解决。五是大力实施人才素质工程。加大对现有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养培训力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对企业负责人组织进行培训和考察,使他们思想更解放、眼界更开阔、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多、发展的干劲更足。

打造特色农业板块,壮大特色农业产业支柱。巴东是农业大县,发展特色农业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我们着力打造魔芋、蔬菜、生猪、柑桔、药材、小杂粮六大特色农业板块。一是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扎实开展农业标准化建设。目前,我县 “绿葱坡”白萝卜、结球甘蓝、巴东真香茗、神农碧峰、金果雪芽、“雷家坪牌”脐橙和椪柑等已经分别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品牌认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强质量兴县工作,加强品牌创建和应用,突出抓好被列入第六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的巴东玄参基地建设和“绿葱坡”白萝卜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努力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二是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把引进、培植龙头企业作为一个关键环节来抓,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通过政策鼓励,资金扶持等方式,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其竞争力和带动力。全县已有规模不等的从事种植业收购、加工农产品企业53家,其中有16家成为州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要强化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妥善解决好龙头企业与农户两张皮的问题,继续抓好以恒兴肉类食品、多仁魔芋制品、野之源食品、三峡酒业、巴东时珍堂药业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三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全县以绿葱坡蔬菜、枣子坪药材为代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23家,辐射和带动农户2.5万户,加入这类组织的农户收入增长很大。要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为契机,继续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组织”模式,加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力度,降低农民分散经营的成本,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农业特色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争创全国旅游强县,壮大旅游产业支柱。围绕把巴东建设成为国家级旅游强县这一目标,按照“景点串联成线、开发并联成片”的思路,加快发展旅游业。6 一是着力打造神农溪、水布垭两大精品,加快神农溪沿岸“农业观光走廊”建设步伐,启动小神农架的开发与保护工作,努力把神农溪打造成5A级景区;依托清江水布垭第一高坝,努力把水布垭打造成4A级景区。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努力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服务格局。二是促进旅游与文化的融合,挖掘整理现有文化资源,办好首届巴东“中国三峡纤夫节”,进一步提高巴东旅游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三是实施区域联动战略,积极主动把巴东旅游融入全省“一江两山”旅游线和恩施生态旅游圈,重点加强与宜昌、重庆、神农架、恩施等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构建无障碍旅游,营造大旅游、大发展、大循环的发展氛围。

四、坚持项目拉动,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一个项目就是一个经济增长点,一个重大项目就可能形成一个产业群。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建设就是增强硬实力的理念,坚持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促进大发展。

在项目策划上下功夫。在吃透政策精神,认真研究分析现有资源状况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资源潜力,提前预测资源开发前景,围绕农产品加工、旅游和矿产能源资源开发等,筛选出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前景广阔、具有比较优势、能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项目,有针对性地做好项目的编制和深度开发,不断完善对外招商项目载体,形成储存一批、推介一批、跟踪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有序接替的项目良性发展格局。当前,要认真谋划好煤矸石项目、铁矿开发项目、支井河流域开发项目,还有从县城到野三关的高等级公路等几个事关巴东长远发展的关键项目。

在项目建设上下功夫。坚持大中小项目一起上,财源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社会事业项目一起抓,对重点建设项目,继续实行“一名领导挂帅、一个部门牵头、一个专班运作、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建立项目洽谈情况通报、项目建设进展情况通报、服务重点项目建设情况通报制度和定期联席会制度,切实改变重协议轻落实,重招商轻推行,重引进轻服务的观点,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对在建项目要严格时限要求,加大催办督办力度,加快建设进度,如期完成任务。对签约项目要抓好前期工作,按照领导挂帅、部门负责、专班服务的要求,主动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积极解决好环评、安评、水资源论证、土地预审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争取早日立项,早日开工。对已基本具备开工条件的,要搞好协调,创造开工条件,抓紧开工。

在项目管理上下功夫。严格实行项目建设“五制”管理,在项目资金管理上,建立健全项目投资主管部门、财政部门、项目业主之间协调有力、监督到位、有效制约的管理机制,对项目资金的使用实施全过程监督和管理,使每一个项目都建成优质项目、廉洁工程、安全工程,建一个项目,成一个项目,并尽快产生效益。

五、坚持政策驱动,进一步推进产业发展步伐

产业要健康发展,就必须要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来作为支撑和保障。一是学习政策要全面。巴东相对于州内其它县市来讲,可享受的国家优惠政策较多,主要包括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三峡库区移民、少数民族、扶贫开发、老区建设等政策,落实好这些政策,首先要全面学习钻研这些政策。继续坚持县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一个月两次集中学习,县四大家领导带头学习,带头辅导讲座,紧扣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突出服务产业发展,有重点地开展政策学习和解读,聘请全国知名专家和教授作县域经济发展专题讲座和经济形势报告,在全县上下形成领导和乡镇、部门、企业竞相学习政策、研读政策的良好风气。二是研究政策要透彻。任何好的政策,不去钻研都只是一纸空文,只有结合县情,才能在上级政策中找准发展切入点。将政策研究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普惠性政策,要立足抓早争主动;第二类是定死定牢的政策,要立足逐年逐项抓落实;第三类是框架性政策,要立足向上争取。县委领导要带头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大量学习、调研的基础上,从上级各种政策中结合实际寻找落实政策的立足点、破解难题的切入点、创新办法的支撑点,分类研究,透析政策,为我所用,服务发展。三是完善政策要适用。县委、县政府为加速县域经济发展,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产业兴县进程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促进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的决定》、《关于促进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生猪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强质量兴县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每年从有限的财政资金中安排1000多万元作为产业发展资金和奖励资金,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产业发展政策支撑体系,从而奠定了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这些政策要根据国家、省、州政策适时修订和完善,以利更好地促进县域经济加速发展。四是争取政策要快速。当前,巴东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发展不够,发展不够的最接原因仍然是投入不足,所以,主动出击,争取政策,以大规模投资促进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仍然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要重点围绕国家扶持、产业转移、招商引资、对口支援、金融信贷等方面,快速反应,增强政策的敏感度,锲而不舍地争取政策,让政策发挥裂变效应,成为推进我县产业发展的巨大动力。五是8 落实政策要到位。凡是党在农村的粮食直补、新型合作医疗、义务教育、母猪保险等一系列惠农政策,都要不折不扣地逐一落实。同时,坚决兑现落实好县内制定的相关政策措施,去年,县财政共挤出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乡镇财政分成和产业发展奖励,对支持产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单位、企业和个人给予了重奖,仅落实质量兴县政策就兑现奖励资金30多万元。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奖励力度,要通过落实政策,充分调动乡镇、部门、企业及个体自我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速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六、坚持优化环境,进一步搭建产业发展平台

随着国家支持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日益增多,资源、市场、项目、资金、人才在区域间的竞争,已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在环境的竞争上。哪里环境好,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就流向哪里,哪里发展就快。因此,营造引商、安商、亲商、富商的良好环境至关重要。

努力改善城乡基础设施,着力打造“魅力巴东”。抓城镇建设就是抓投资环境,就是凝聚人心、聚集人气、吸收财富。要进一步加大城市经营力度,用市场运作的办法,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盘活城市存量资产,走“以城养城、以城建城、以城兴城”之路,加快供电、供水、通信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实现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标,进一步提升城镇整体功能,积极争创省级文明卫生城市,为居民和外来投资者创造一个优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当前,尤其要抓好西陵广场、体育场、民族文化公园等城建工程,确保如期完工。同时,要抢抓住国家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投入的机遇,抓好国省干线改造、通乡、通达及通畅工作,使交通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构筑加快巴东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

营造全民创业的社会环境,着力打造“创业巴东”。培养全民创业意识,鼓励更多的人去创造财富,以创业是先进、招商是功臣、致富是能人为导向,大力提倡“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极大地激发全民创新活力和创业激情。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按照催生新办一批、走访动员一批、帮扶引导一批、转型登记一批、整治规范一批的办法,增加市场主体。要降低门槛,制定政策措施,搭建创业平台,优化创业条件,鼓励、支持各类人才创办、领办企业、经济实体和社会中介组织,进一步激活民间资本投资兴业,力争通过几年努力,使全县民营工业有一个新的更大的发展。

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着力打造“效率巴东”。下决心清理归并行政审 批事项,在园区办好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切实解决好一些公务人员推诿扯皮、办事拖拉、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问题,努力为客商提供更高效、快捷、优质的服务。

营造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着力打造“平安巴东”。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方针,认真扎实开展普法教育,从严查处影响项目建设的经济案件和社会治安案件,露头就打,决不姑息迁就,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让人民群众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很好地维护,客商投资放心、工作舒心,生活安心。

七、坚持健全机制,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

科学健全的工作机制和服务理念是推动工作、保证落实的可靠保证和有效手段。高度重视各种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干部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健全完善服务机制。把各种领导小组变成组织服务小组,对拟实施的重点项目,明确服务领导、牵头及责任部门和乡镇,明确服务的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明确服务的事项,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从产业及项目的建设效果看服务单位和领导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健全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加大对各类企业主体的奖励。坚决落实《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决定》、《巴东质量兴县奖励办法》、《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奖励考核办法》等一系列优惠奖励政策,继续对民营经济纳税大户、外贸出口企业、银行金融机构和贷款担保组织、各类质量品牌认证和投资引荐人等实行一定的经济奖励。加大干部考核评价力度。坚决执行《巴东县经济社会发展考评办法》,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工作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逐步规范考核办法,做到日常工作主要看在省、州、县所占的位次,重点工作要看服务的效果。县直单位一把手和乡镇党委书记、常务副乡镇长的考核由县委常委总体平衡,实行票决制。通过考核,真正使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不干事的有危机,彻底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全力营造务实创新、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健全完善督查机制。县四大家班子领导要经常深入所联系的乡镇、部门,调查研究,排忧解难,对重点工作,定期检查,跟踪问效;对突出问题,亲自坐阵,督促解决。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围绕县委、县政府决策,及时分解立项,明确责任主体和时间要求,制订督查方案,跟踪督查问效,确保决策落实。加强联合督查,对阶段性中心工作、重大工作部署,组成联合督查组,集中人员,集中时间,集中火力,督查工作进度,督查薄弱环节,督查关键部位,打好突击战,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八、坚持破解难题,进一步解决发展要素瓶颈

土地供应紧张、发展空间不足,交通建设滞后、发展承载力有限,人才极度匮乏、用人机制不活,企业融资困难、发展投入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县当前经济加速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努力破解土地瓶颈制约。在用地问题上,要坚持能破则破、能宽则宽、能减则减、能优则优、能实则实的原则,认真研究土地政策,盘活有限土地,充分发10 挥土地投资效益。要将全县所有的用地指标向发展产业以及社会公益事业上集中倾斜,该放活的一定要放活,凡是符合产业导向、环保要求、能带动经济发展的工业用地,想尽一切办法给予保证。在园区建设上,要建一批标准化厂房,为企业发展提供便捷有效的发展平台,缓解“征地难”的矛盾。要将房地产开发、个人建房等用地实行严管。同时,要正确对待失地农民的利益,加紧建立相关制度,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及养老保险问题。

努力破解交通瓶颈制约。要按照“构筑大交通,实现大通关,促进大发展”的思路,抢抓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的机遇,积极争取沪蓉、沪渝高速公路经巴东的高等级公路连接线立项建设,尽快融入全省交通网络圈,尽快形成以县城和野三关为中心的“两小时交通圈”,使“两个中心”南北互通,相互策应,统筹发展。近期要扎实做好野三关火车站二级出口路连接线、209国道巴东长江大桥南岸接线等重点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工作,抓紧实施通乡油路建设和通达通畅工程建设,全面打通宜(宜昌)巴(巴东)线、沿(巴东沿渡河)楚(巫山楚阳)线、野(巴东野三关)五(五峰)线、双神(神农架、神农溪)线等几条县域出口路、经济断头路,着力打造城乡一体化交通网络。同时,加强三峡库区支流河道治理项目和库周交通建设,完善车站、港口设施。

努力破解金融瓶颈制约。一是采取多种形式激活民间资本,投入产业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集中热能造太阳。二是做好银企对接工作,通过开展企业授信、银企座谈会等形式,加强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沟通与交流,促成银行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给予贷款扶持。三是制订金融扶持奖励政策,对于银行支持工业企业、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贷款增量,在县级财政调控资金中适当安排部分资金给予奖励。四是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快县域经济担保信用体系建设,要将县财政局、国资局管理的“县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县恒信担保有限公司”,县国土资源局管理的“县土地收购储备交易中心”,工业园管理的“厚德开发有限公司”予以整合,组建县人民政府直接管理的“巴东县厚德开发有限公司”,壮大担保实力,争取更多的担保贷款,支持产业发展和建设。

努力破解人才瓶颈制约。一是大力营造民营企业家成长和创业的社会氛围。通过成立企业家协会、组织外出考察和培训,帮助提高其思想境界、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要加大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组织人事部门要认真研究有关人才政策,合理流动党政企事业人才,充分发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二是加强产学研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或大专院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一批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依靠、以产学研联合为特色的科研开发和生产基地,增加县域工业经济的技术储备。尽快转变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方向,采取和企业联合办学的方式为企业培养技术工人。同时要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使用工合同既约束企业,又约束技术工人,使企业能留得住人。

下载新能源产业要实施技术跨越战略[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能源产业要实施技术跨越战略[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施“产业兴县”战略引领县域经济发展

    实施“产业兴县”战略引领县域经济发展 ——对我县提出“产业兴县”战略的体会(同月)峡江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产业兴县,科学发展,和谐惠民,全力打造实力峡江,活力峡江,魅力峡......

    论中国邮政要实施商业化经营战略

    论中国邮政要实施商业化经营战略 邮政的产品就是服务,邮政的经济活动是遵循服务业的运行规律。 邮政扭亏的路子与工业不同,主要靠增加邮件量,靠规模求效益。 商业化经营战略就......

    我国中小企业要实施五大创新战略

    我国中小企业要实施五大创新战略第一个创新是体制创新。改革是所有问题的突破点,激活企业主体,经济才会充满活力和动力。中小企业发展到今现在遇到天花板效应,需要进入一个转型......

    实施互利共赢战略

    实施互利共赢战略 背景 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更好地促进国内发展与改革,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积积极发......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兰州转型跨越发展

    兰州市社科规划项目2018年度课题指南 综合类 1.兰州如何克服经济下行压力保持经济较快增长问题研究 2.从兰州的发展兴衰变化看兰州的战略定位及发展方向 3.借鉴贵阳等地的......

    实施质量兴县战略 促进经济新跨越1

    实施质量兴县战略 促进经济新跨越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县立足新起点,谋求新跨越,向实现“三年全市排头兵 五年全省居上游”这一目标迈进的起始之年。站在新......

    实施工业立县战略推动经济跨越发展

    实施工业立县战略 推动经济跨越发展 刘学甫 2009年第6期 ——经济建设近几年来,远安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把好“......

    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5篇材料]

    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它的总要求是什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选择。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