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中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加强节能降耗和保护环境工作。”全省“工业强省”会议的召开为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明确了任务、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合水是一个工业弱县和财政穷县,振兴合水经济的出路在工业化,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差距也在工业化。为此,我们必须创新思路,攻坚克难,牢固树立“超赶、越位”思想,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业发展全局,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着力打造“特色、优势、民营、生态四大工业体系”,狠抓“项目建设、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人才更新四大支撑”,建立健全“专项资金、政策激励、服务优化、组织领导四种机制”,精心谋划合水工业经济的新一轮发展,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打造四大工业体系,夯实发展基础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场新的伟大的实践,需要进行思想的解放和思路的创新。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跳出工业抓工业,立足新起点,用改革和创新的思路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要立足合水的现实基础,注重差异性,坚持多层次发展。既要发展基础较好的优势产业,又要发展资源较丰富的特色产业,也要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的非公产业,还要特别关注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在保护环境中推进新型工业化。1、以做大做强现有企业为总抓手,着力打造优势工业体系。我县资源丰富,农业支柱产业的发展已具备工业大发展、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全县境内苹果、黄花菜、白瓜籽、甜椒、金盏菊、草畜等特色农产品在省、市有较高的知名度。要以“一强三优十户”工程为突破口,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做大做强乳品、建材、服装、中药材、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要注重把扶强做大支柱产业、尤头骨干企业与培植地方财源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实现新型工业化与加快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把发展特色农产品外贸出口与农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发挥现有工业整体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结构。继续淘汰落后的设备、技术和工艺,压缩部分行业过剩和落后的生产能力,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2、以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和恢复烟厂生产力度为主攻点,着力打造特色工业体系。抢抓省市建设陇东石化基地和东部煤都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工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支持油田企业勘探开发,扩大产能,新打油井70口,实现石油税收350万元,争取油田支地资金500万元;积极争取省市政策支持,力争合水西部煤炭资源勘探普查项目有突破性进展,逐步把石油、煤炭产业培育成引领财政增长和城乡居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要利用厂房、技术、人才、品牌、政策等优势和基础,调动一切力量和各方面的积极性,采取一切尽可能的措施,抓住一切机会,全力争取合水烟厂尽快恢复生产。
3、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活力为突破口,着力打造民营工业体系。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拉动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要认真贯彻落实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民营经济规模扩张、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在促进个体加工、私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技术发展变化状况,制定具体的民营企业发展规划,按照“抓大放小、公平公正”的原则,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依托与大企业的配套协作关系,发展一大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提高民营资本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4、以加强节能减排为新举措,着力打造生态工业体系。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工业经济质量。加强石油开发取水、占用土地和污染排放监管,严厉打击非法开采、破坏性开发等行为,不断提高企业节能降耗和防污减排能力,年内万元gdp能耗降低4%。,逐步形成一批独具特色的生态工业小区。
二、狠抓四个重点,增强发展实力
项目争取、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和企业管理是合水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四个重点,要推进新型工业化,在更广阔空间获取或共享生产原料、市场空间、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就要把重点放在新的大的突破上,以突破转化劣势,以突破强化优势,以突破带动全面,在狠抓盘活存量、扩大增量上下功夫,打造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工业经济质和量的全面提升。1、着眼支柱企业建办,狠抓项目建设,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上求新突破。项目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有效载体,建办一批支柱企业和龙头企业,需要有好项目、大项目来带动和支撑。要切实增强项目意识,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发展的有效载体始终抓牢抓实。一是要抓好项目的前期工作。组织专门力量,对工业项目进行全面盘底,做好项目的论证、申报和实施工作,完善项目库建设。积极捕捉国家、省市支持工业发展的重点项目信息,围绕特色产业、特色工业、特色文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第三产业和社会事业,超前谋划
第二篇: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张洪江谈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2011年10月11日 22:16:17 来源:本站原创 手机看商都 【洪江,工业】 分享好友 “市委书记段喜中在市六次党代会工作报告中提到,‘工业是濮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市之路,濮阳才会有更宽更广的出路’。作为全市工业主管部门,我们深切感受到我们所承担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今后,市工信部门将紧紧围绕‘二三五’赶超目标,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进一步转变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快的节奏,唱响工业强市主旋律,打好工业发展攻坚战,力争在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19月23日,市工信局局长张洪江表示。张洪江说,为把工业强市的主旋律唱得更响,市工信局要做好三方面的具体工作。用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标准谋划工业发展。为促进濮阳市工业发展,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意见》,只有做大做强工业,才能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增强发展后劲,反哺农业、改善民生、加快城市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全市各级各部门务必把工业化做为“三化”的重中之重,在全市上下形成工业强市的强烈共识,在全社会形成支持工业、服务工业、保护工业,千方百计推动工业发展的浓厚氛围。结合濮阳市工业发展实际,市工信局确定了四个战略举措:一是依托大企业带动工业经济发展。二是优化结构,提升产业,做强地方工业。三是强化产业招商、工业项目谋划和建设。四是努力推动科技进步、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层次。本报记者段利梅用新政策、新机制和新作风推动工业发展。积极发挥工业经济发展合力团、领导联系企业制度、重点工业项目领导分包和责任推进机制等机构和制度的作用,督促推动企业加快发展。坚持以“工业强市杯”竞赛活动为载体,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平台,以现有企业改造提升和承接产业转移为途径,以实施“六大行动计划”为抓手,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进工业加快转型,加快提升。
狠抓落实,务求实效,打好攻坚战。
对于濮阳市出台的新政策、新机制,市工信局将狠抓落实,务求实效。要在促企业技术改造升级、促企业资本规模提升、为企业搞好优质服务、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抓好企业家和工信部门两支队伍的素质提升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真正为实现濮阳工业经济的集中、集聚、集约、集群发展,扛起发展之旗,恪尽职责之能,奠定良好基矗
第三篇:积极实施工业强区战略
积极实施工业强区战略
马在学
2008年第9期 ——经济建设
近年来,鄂州市鄂城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机遇,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为着力点,积极培育支柱产业,壮大工业经济板块。2007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1.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6.1亿元,利润898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2.9%、53.2%、20.9%,财政收入突破3亿元大关,达到30668万元,80%来源于支柱产业,还有一大批工业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和签约。今年,全区支柱产业的生产能力可望突破38 亿元,财政收入可望突破4亿元。
着力发展五大支柱产业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推进产业形成特色、集中发展,形成了矿产冶金、建筑建材、金属制品、机械制造、食品轻工等五大支柱产业。
——依托国家政策,做强矿产冶金业。重点放在矿业链条的加粗延伸上,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流失,大力发展矿产品精深加工,使其形成梯级分布、品种齐全、门类众多的产业体系。加快发展采选炼轧一条龙的产业模式,促使矿产业向大采矿、大选厂、大球团、大轧钢方向发展,促企业上规模、产品上质量、技术上水平,发展上台阶。重点发展磨石山铁矿、巷子口铁矿、德胜钢铁二期、杨叶特钢工业园等龙头企业。
——依托传统企业,做强机械制造业。充分发挥机械制造的传统优势,重点发展以华中重机、长江压力容器、永宏粮机、华阳重工、江燕船厂等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业。目前,全区机械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相关企业达29家,总规模已超过10亿元。
——依托品牌优势,做强金属制品业。为了聚集金刚石刀具企业形成规模效应,打造金刚石刀具产业群,我们在“中国金刚石刀具第一镇”燕矶镇,投资3亿元兴建了一个集金刚石研发、生产、经营于一体的大型民营金刚石刀具产业园。目前,产业园辐射拉动园内外相关企业500多家,从业人员16000多人,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并远销日本、韩国。2007年,金刚石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14.3亿元,人造金刚石单晶产量达10800万克拉,金刚石锯片产量2400万片,被评为全省52家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之一。
——依托龙头企业,做强建筑建材业。湖北世纪新峰雷山水泥有限公司在2004年是仅有一条日产1000吨水泥生产线的小型旋窑企业,经过我们的大力扶持,该公司已发展成为拥有三条先进的新型干法旋窑生产线的大型水泥企业集团公司。目前全区建筑建材业在以世纪新峰的带动下,规模逐步壮大,该产业产值在1—2年内可突破50亿元。
——依托农产品资源,做强食品轻工业。我们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着力发展壮大食品轻工业。近年,全区共扶持发展食品加工企业20家,总规模达6亿元。
着力整合各种资源要素
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我们着力加强要素整合,推动要素向特色支柱产业集中,不断优化建设环境,培植骨干企业,推进工业企业快速发展。
——大力培植骨干企业。我们始终把建设大项目、发展大项目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来抓,对投资强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在用地、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配置上予以倾斜,并加强对项目的跟踪服务,做到一个项目一个专班,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难点问题,确保项目建设的开工率、施工进度和建设质量。目前,全区已开工建设过亿元项目10个,签约过亿元项目10个,跟踪过亿元项目10个。2007年,全区税收过1000万元的骨干企业达4家,税收过100万元的骨干企业达25家。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开放经营”的理念,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进花湖经济开发区、城东港口经济区、杜山工业园等三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把三大园区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近年全区用于三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2亿元。二是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到目前,三大园区已入驻企业166 家,总投资达58亿元,到位41亿元,2007年实现税收2680万元。三是构建特色鲜明的乡镇工业园。突出各地产业特色,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工业园。
——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一是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大力推行重点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和领导挂点制度、企业行政执法告知制度、规模企业“一卡式”收费制度、项目服务代理制度、违规执法行为责任追究制度等,为企业提供零距离服务。二是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积极开展“清洁家园、美化乡村”活动,不断建设适宜人居和创业的环境。三是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扎实开展“平安鄂城”创建活动,大力进行企业周边环境专项治理,重点打击强讨恶要、强装强卸、阻碍进场、强揽工程、断水断电、堵门堵路等破环企业生产经营的违法行为,着力优化企业投资环境。
着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我们坚持抓工业从科技进步入手,抓科技进步从发展壮大支柱产业着眼,建立以科研院所为依托、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全区支柱产业逐步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
——采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以提质扩容为目标,以资金嫁接为手段,鼓励现有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着力提升企业科技水平。近年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全部推行行业标准,并在金刚石刀具、机械制造、轻纺化工等行业,制订出了2个行业标准和1个国家标准,采用高新技术68项、专利技术11项。2007年,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值5.2亿元,同比增长10个百分点。
——打造精品名牌,提高竞争能力。加大精品名牌战略实施力度,鼓励企业申请专利,争创“中国名牌”、“湖北名牌”和著名商标,争取一批产品跻身省级和国家级名牌。近年来,全区共培育知名品牌12个,年创产值4.6亿元。例如,“雷山牌”水泥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和湖北名牌产品,“昌利牌”金刚石刀具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湖北名牌产品,“信源牌”面粉被评为国家级“放心面粉”,“洋澜牌”保健米和高档精米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
——聚集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近年来,全区共投入科技资金9760万元,引进专业技术人才96名,吸纳培训科技人员5900名,开展校企定向交流 280场次,组织编印科技资料3000多册,承担各级科研项目31项,其中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国家火炬星火计划2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和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2项。2007年,我区通过了国家县(市、区)科技进步目标考核,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光荣称号,并被评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区”、“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区”。■
(作者系中共鄂城区委书记)
第四篇:2017年武进区实施工业强区战略
2017年武进区实施工业强区战略
加快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的扶持政策绿色经济类申报细则
一、支持内容
1、对当年通过市级认定的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市级考评达标的能源审计企业分别给予3万元奖励。
2、对当年按计划完成淘汰落后设备(各级政府强制淘汰类的除外),经专家评审合格,按淘汰设备原值排位前十名的企业,给予前5位10万元、后5位5万元的奖励。
二、申报范围
(一)淘汰更新落后用能设备项目。
重点支持冶金、化工、纺织(印染)、电力、建材等重点用能行业淘汰落后的专用设备,电机、风机、水泵、空压机等通用设备。
(二)2017年开展清洁生产、能源审计工作并通过验收或评审合格的企业。
三、申报条件
(一)重点用能企业淘汰更新落后用能设备项目。2017年以来淘汰更新落后用能设备,设备原值100万元以上,已取得明显节能效果(由专家认定)。
(二)列入计划的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并于当年验收合格。列入计划的能源审计的企业并于当年评审合格。
四、支持方式
1、淘汰落后设备项目。所在镇经发科、财政分局或开发区经发局、财政局对材料初审并汇总后,报送区经信局、财政局。区经信局、财政局对申报情况进行审核并组织专家评审,经专家评审合格后,按淘汰设备原值排位前十名的企业,给予前5位10万元、后5位5万元的奖励。(列入工信部“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的设备不予支持)
2、清洁生产、能源审计项目。对当年通过市级认定的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市级考评达标的能源审计企业分别给予3万元奖励。
五、申报要求
(一)申报材料
1、申请淘汰更新落后用能设备项目补助的企业,需提供以下材料:
(1)资金申请报告。包括项目申报单位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主要产品、生产工艺、能源资源消耗等基本情况,主要用能设备及原有落后用能设备用能情况,淘汰更新落后用能设备实施情况及节能效果计算;
(2)武进区淘汰落后设备项目申请表(见附件1);(3)淘汰及更新设备明细表(见附件2);
(4)有关证明材料:新旧设备照片,旧设备去向,旧设备回收单位资质,处理旧设备发票及清单,自行回收处理的设备需破损照片;旧设备原值发票、购置新设备发票。
2、申报清洁生产、能源审计。符合条件的企业2017年武
进区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加快工业经济创新发展扶持政策认定奖励类项目申请表,经乡镇(开发区)向区经信局申报,由区经信局核实名单与认定文件。
以上材料按照申请报告、申报表格、附件材料、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的顺序装订成册,一式三份,交所在镇经发科、开发区经发局统一汇总后报区经信局节能科。附件:
1:武进区淘汰更新落后用能设备资金申请表.xls 2:淘汰更新落后用能设备明细表.xls
常州市武进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2018年1月15日
第五篇:张掖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工作汇报
张掖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工作汇报
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七月十四日)
督查组各位领导: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通知要求,现就我市贯彻落实甘肃工业强省大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精神,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情况作以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取得的主要成效
2008年4月工业强省大会召开以来,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推进工业跨越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项目建设、技术改造和招商引资,大力培育特色产业,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有效克服了金融危机影响,工业发展的规模速度、质量效益都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为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工业总量快速扩展,主导地位得到凸显。2008年以来的三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03%,达到55.4亿元。规模
—1—
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6%,达到45.4亿元,增速居全省第一位。以工业为主体的二产业比重提高到35.5%,农业一头沉的状况正在改变,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加快形成。
2.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三年来,全市共建成投资上千万元、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79项,其中2008年建成26项、2009年建成26项、2010年建成27项,累计完成投资53.43亿元。爱味客马铃薯加工、3万吨谷氨酸生产线、三道湾水电站、小柳沟钨钼矿采选、巨龙建材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等11个投资上亿元的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并发挥效益。随着工业项目的强力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7年的128户增加到2010年的160户,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由19户增加到27户,极大地增强了工业经济实力,有力地拉动了农业、畜牧业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居民消费持续增长。
3.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依托能源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基础能源、有色冶金、农产品加工、化工建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和品牌建设,全市形成156万千瓦发电装机容量、1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20万吨铁合金、300万吨矿产开采、150万吨农产品加工能力,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正在有序推进。
4.工业效益持续提高,社会贡献更加突出。三年来,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8.5%,达到106.2亿元,实现 —2—
利润年均增长27.6%,达到7.48亿元。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三年分别达到46.7%、35.6%、47.4%,工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工业提供的税收占全部税收收入的57.1%,工业企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劳动力的10%,工业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社会就业的重要领域,为各级政府增加教育、卫生、文化和社会保障等公用事业投入提供了重要保障。
5.节能减排成效明显,环境质量稳步提升。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管理,多渠道增加投资,三年累计投入资金15.67亿元,建成节能改造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30项,实施污染治理项目346项,新上工业技改项目116项,淘汰落后产能73.08万吨,万元生产总值能耗5年累计下降21.97%,张掖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提高到94%,全市环境保护工作连续8年受到省政府的表彰奖励。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得到较好落实,部门监管能力、监管水平全面提升,较好地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
二、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管理。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市政府领导任组长,市发改、工信、财政、国土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市工业项目建设、企业改革、工业节能等重点工作。各成员单位立足部门职责,主动协调服务,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形成了支持工业发展的整体合力。围绕工业发展重点,编制完成了工业发展规划、新能源开发规划等专项规划。结合落实国家和省上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研
—3—
究制定了《张掖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工业发展的意见》和《张掖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工业跨越发展的意见》,从政策支持、资金扶持、人才培养、品牌培育、项目争取等方面对工业给予重点扶持倾斜。二是理清发展思路。市委、市政府围绕工业强省大会确定的“一个振兴、六个做大做强”的发展重点,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及时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传达学习工业强省大会精神,结合实际深入开展讨论,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工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队,深入基层,分区域、分产业、分行业开展专题调研,提出了以结构调整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重点,以科技创新和开放合作为动力,以工业园区和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努力走出一条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的总体要求。确立了立足能源资源,做大新能源产业,立足矿产资源,做强冶金化工新材料产业,立足农畜产品资源,做优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立足结构调整,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四个方面的工作重点。三是落实工作责任。坚持重点项目领导挂项、部门负责制度,实行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市级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套工作班子,全程跟踪,一抓到底;把工业项目建设任务纳入县区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加大考核分值权重,严格兑现奖惩。强化督促检查,由市委督查室、市 —4—
政府督查室牵头成立督查组,每季度对重点项目、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并采取政务通报、新闻媒体公示等措施,督促各级各部门靠实责任,确保任务落实。市人大、市政协围绕工业经济运行、循环经济发展、项目和园区建设、污染减排治理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视察调研,提出整改落实和推进建议。各县区、各部门党政主要领导把主要精力放在抓项目、促发展上,亲力亲为、靠前指挥,重大问题现场办公解决,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狠抓项目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工业快速发展的突破口,围绕矿产化工、能源开发、特色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壮大产业规模,带动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矿产化工方面: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加快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近三年建成了45万吨原煤开采、90万吨精洗煤、4万吨中低碳锰铁生产、5万吨铁合金、30万吨铜选等重点矿产加工项目。目前,两个年产90万吨的原煤矿井、30万吨电石正在建设,年产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200万吨钼矿采选等项目也在抓紧开展前期工作。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将进一步壮大矿产化工产业规模。能源开发方面:依托境内黑河、陶莱河、隆畅河、梨园河等河流水能资源,优化开发方案,实行梯级开发,近三年投资36亿元,开工建设水电站33座,装机容量45万千瓦。大孤山水电站、三道湾水电站等一批水电站已建成发电,全市累计建成
—5—
水电站装机85万千瓦,水电、火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50万千瓦,年发电量69亿度,扭转了我市多年来电力短缺局面,步入全省电力输出市行列。依托优越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和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实施风能和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等新能源开发,与大唐、国电、华电、中电投等中央企业签订战略投资协议,目前已有2个风能项目、1个光伏发电项目取得省上同意开工的“路条”,近期开工建设。我市规划“十二五”期间建成风能发电装机200万千瓦、光伏和光热发电50万千瓦、火电120万千瓦,全市发电总装机达到500万千瓦以上,成为河西新能源基地的重要支点城市。特色农产品加工方面:立足充足的农畜产品资源,围绕制种、果蔬、草畜、轻工等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了30万吨种子、20万吨玉米淀粉、10万吨番茄酱、1万吨脱水菜、1.5万吨奶粉等农产品加工能力,全市累计建成农产品加工企业282家,年销售收入达到41亿元。2010年,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4亿元,占到全部规上工业的31.8%,培育甘肃名牌产品8个,农副产品加工业向着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新型建材方面,依托丰富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和工业废弃物,大力发展新型环保节能建筑材料,建成了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30万立方米混凝土复合砌块、年产1亿块轻型砖等项目。今年,中材水泥集团公司投资7亿元的日产4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山丹水泥集团投资3.2亿元的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及余热发电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建材产业的集中度、市 —6—
场竞争力明显提高。
(三)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工业集聚能力。全市六县(区)均建立了工业园区,其中:张掖、民乐、山丹城北、临泽、高台五个工业园区进入《国家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肃南祁青工业园区2010年由省开发区建设发展领导小组审批为工业集中区。全市六个园区总规划面积159.24平方公里,2010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1亿元,同比增长26.9%。一是健全组织机构,着力提高管理水平。市、县(区)高度重视工业园区工作,市上成立了工业园区建设发展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直22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统筹规划和协调指导全市工业园区工作。六个工业园区均成立了管委会,管委会主任由县区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兼任,各管委会办公机构健全,人员、待遇、经费得到较好落实,为加快工业园区区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产业聚集发展。至2010年,全市开发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6.2亿元,硬化道路165.3公里,架设供电线路193公里,铺设供水管道76公里,基础设施日益配套完善,增强了对项目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坚持从资源禀赋和区域差异出发,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的要求,鼓励、引导同类企业、关联产业向园区集聚,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张掖工业园区农副产品加工、电力能源、生物化工、建筑建材等支柱产业初具规模;临泽工业园区以乳制品、制种、红枣等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逐步壮大;高台工业园区番茄、棉
—7—
花、酿酒葡萄、脱水蔬菜加工特色明显;民乐工业园区马铃薯加工和以红矾钠、钡锶盐为主的化工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肃南祁青工业集中区矿产采选和电力能源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三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不断增强工业园区发展活力。各县区依托资源优势,制定优惠政策,采取节会招商、上门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等多种方式,引强入张,借力发展。先后有荷兰爱味客、酒钢集团、窑街煤电、江苏金双喜集团、甘肃电投、中种集团、国电龙源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张掖各工业园区。今年兰洽会期间,我市与客商签约的项目金额达到317亿元。止2010年底,全市六个工业园区共入驻工业企业320户,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4%。各园区初步形成了主导产业突出、特色优势明显的发展格局,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活力最强的经济增长区。
(四)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强规划引导,建设循环产业链,构筑循环产业体系。编制完成了全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特色农产品加工循环经济规划,明确了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任务、产业体系、重大项目和保障措施。各有关部门落实责任和推进措施,推动循环经济快速发展。在循环型农业建设方面,围绕制种、马铃薯等特色产业发展,利用丰富的秸秆资源发展养殖业,利用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沼气工程,沼渣沼液还田,—8—
促进无公害和绿色农业发展,形成了“畜-沼-粮”、“畜-沼-果”等农业循环模式,提高了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十一五”期间,全市投入资金2.44亿元,建成农村户用沼气55000多座、大中型沼气工程3个。在循环型工业建设方面,一是加快循环企业建设。通过向上争取、地方支持、企业自筹、银行贷款等多渠道增加投入,建设循环经济项目,发展循环产业链条。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节能资金,扶持循环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放项目补助。“十一五”期间,全市共争取国家节能技术改造、循环经济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项目38项1.48亿元,建成了一批重点循环经济项目。民乐锦世化工公司改造“清污分离、污污分离”装置,利用含铬铝泥生产氧化铝,实现了危险废物零排放,利用含铬芒硝制取硫化碱,使含铬废渣芒硝得到再生利用。甘肃雪晶生化公司通过实施废水资源化利用项目和管网改造,年节水292万立方米,利用废菌丝生产高蛋白饲料,实现了变废为宝。张掖有年金龙公司利用废料生产酒精,酒精渣制造饲料,生产用水处理后养鱼,最终用于灌溉经济林,建成了“吃干榨尽”的完整循环产业链。二是实行清洁生产。在化工、有色等重点行业大力推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目前,全市29户企业开展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15户通过评审、14户获得批复。批复企业已完成投资1.37亿元,实施了一批清洁生产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三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近三年来共淘汰落后产能19项、产能73.08万吨,其中2010年淘汰10.88万吨。
—9—
(五)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组、改制,调整优化所有制结构。在组织实施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方面:2008年以来,对列入国家政策性破产计划的山丹焦化厂、山丹化工公司、张掖有色金属公司、张掖地区矿化公司和国营高台盐化公司等5户企业按计划组织实施了政策性破产,消化银行债务5亿元,从根本上摆脱了债务压力,为重组后的新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在调整优化所有制结构方面:按照“明产权、转机制、变身份、增效益”的改革思路,坚持从实际出发,一企一策,采取股份制、民营化、租赁、破产等多种形式,实施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改革。列入改制的287户企业,完成改制的达到99.3%。通过改革,实现了企业产权体制、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创新,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绝大部分企业增加投入,实施技术改造,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达到了国家增税、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目的。在解决遗留问题方面:由于改革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国家的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变化,针对改革后一些企业在养老、医疗、负资产弥补、企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及时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改制企业免资产弥补工作规程》等配套制度措施,指导解决存在的遗留问题。对困难多、遗留问题多的企业,采取一个企业、一名领导、一套班子的办法,加大帮扶力度,解决实际 —10—
困难,巩固了企业改革成效,目前,全市改制企业已渡过了改制“震动”期,转入按现代企业制度平稳健康运行的新阶段。
(六)强化服务保障,全面落实扶持政策。从协调服务、要素保障、资金支持、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制定政策措施,支持工业提质提速、加快发展。一是强化协调服务。各县区、各职能部门自觉把服务工业项目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在项目备案立项、用地审批、开工许可等环节,推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大力精简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主动上门、超前工作,盯上靠上、跟踪服务。坚持把清理审批项目作为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措施,该取消的取消,该转移合并的转移合并,该下放的下放。对保留的审批项目公开办理依据、程序、时限、收费标准、服务承诺及违规追究办法,实行阳光政务,实现审批提速。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市政府设立了4项专项资金,推进工业跨越发展,即:工业项目前期工作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工业项目前期工作经费300万元,支持重点工业项目的争取、立项,并要求各县(区)财政也安排一定的项目前期费用。设立技术创新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院地合作资金,支持企业同科研院所合作,实施技术研发,引导企业推进技术创新。设立节能降耗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节能降耗资金,采用贴息、奖励等方式,支持重点工业节能降耗工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新技术推广。设立园区发展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支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各县(区)也安排专项资金,—11—
改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组织开展银政、银企对接活动,增加对支柱产业、重点项目的信贷投放,对符合产业政策的新项目、新产品给予重点支持,仅建设银行为市内水电项目发放贷款达9亿元。积极支持担保公司发展,全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增加到18户,先后为380户企业提供担保贷款36亿元,其中今年上半年为312户企业新增担保贷款10.5亿元,有效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三是强化产学研结合和企业人才培养。协调、引导工业企业主动与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形式多样、协作广泛的技术协作关系。全市85%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涉及院所院校100多所,完成技术合作(协作)项目80 多项;建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10户,全市有7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企业被列为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实施企业管理人才“双选双进”工程,2008年以来共选拔520名大学毕业生到企业服务,选派862名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兰州理工大学、河西学院等高校培训学习,组织57名企业人才赴外对口挂职。针对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滞后的问题,近三年全市共组织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5123人(次),企业员工参加了学历教育252名;组织企业在职职工参加职业培训6178人(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4848人(次),先后为2490名专业技术人员评定了技术职称,其中取得中级以上技术等级职工186人;共为企业举办招聘洽谈会286 —12—
场(次),招聘各类人才11556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400多名,为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深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的过程中,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组织领导是保障。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工业摆在突出地位,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强化目标责任管理,建立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集中精力抓大项目建设、抓大企业招商、抓骨干企业培育,形成了上下齐心抓工业的浓厚氛围,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项目建设是关键。对张掖这样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壮大工业规模实力,优化经济结构,应始终把工业项目建设作为工业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立足资源优势,抓好新项目和技改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三是园区建设是载体。坚持把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设施,强化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工业园区发展明显加快,已成为全市招商引资和工业发展的“主阵地”。
四是良好环境是基础。坚持把软硬环境建设作为增强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抢抓国家支持甘肃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机遇,加快道路、交通、电力、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不断提高服务效率,为工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13—
三、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
我市工业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工业基础薄弱,缺乏大企业、大集团带动,产业支撑不足;特色产业集中度低,产业链条短,竞争力不强;资源勘探相对滞后,后续大项目、好项目缺乏,工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不足;传统工业比重大,技术装备落后,经营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不高,产品研发和转型升级乏力,节能减排的压力较大,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繁重。这些困难和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克服并逐步解决。借这次省上督查的机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支持我市工业园区扩区升级。我市临泽工业园区、高台工业园区、山丹城北工业园区正在修编园区规划,需要扩大园区面积,请省上给予协调支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张掖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在省委、省政府及省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张掖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作虽已取得积极进展,但要完成申报审批,仍有大量工作要做。请省上继续给予关心支持,协调国家相关部委提出审核意见,力争早日通过审核批复。
2.支持在我市布局大型工业项目。张掖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地区,国家一直没有在我市布局大型工业项目,工业比重小,产业层次低,社会就业压力大,与周边地区的差距在不断拉大。“十二五”期间,我市将重点建设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火电 —14—
二期以及太阳能、风能、抽水蓄能发电等一批关系我市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议省上对这些项目的争取、建设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3.增加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资金的投入。由于我市工业基础薄弱,地方财政困难,对园区投入十分有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请省上在安排园区资金时给予倾斜,支持园区进一步完善道路、电力、给排水等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提升园区聚集和承载的能力。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