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施“工业兴县”战略致力XX经济发展
实施“工业兴县”战略致力XX经济发展
中共XX县委书记 XXX
发展县域经济,重点在工业,难点在工业,亮点也在工业。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工业化的过程。工业化是县域经济腾飞的必由之路。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期,我们都要继续实施“工业兴县”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资源开发带动工业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推进XX跨越式发展。
一、确立实施“工业兴县”是加快XX发展的战略抉择
l、保持和进一步发挥农业优势,支撑在于农村工业化。
目前,我县农业基地建设和农产品生产都已达到一定的规模,但由于来自国内外农产品越来越激烈的竞争,除了优质茶,其他农产品普遍存在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创新思路,跳出农业抓农业,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带动产品流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加快农村工业化,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开辟空间,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进一步发挥我县农业优势。
2、解决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出路在于加快工业化。
工业化与城镇化是相伴相随的,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原动力,城镇化是工业化的载体和结果。我县城镇化水平低,主要原因是工业化进程缓慢。目前,我县城镇化率只有19%,低于全省、全市水平。同时,我县还存在经济结构不优、经济总量小等发展中的困难和矛盾。这主要缘于工业基础薄弱,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例偏低,仅占31%左右。因此,如果没有工业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就难以优化,经济也就难以实现大发展、快发展。
3、实现XX跨越式发展,希望在于加快县域工业化。
从一般经济规律看,工业化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没有强大的工业经济支撑,就不可能有一个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我县与兄弟县市的差距较大,主要也是工业上的差距。尤其是农业特产税取消后,工业税收成为主体财源,工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决定了财政收入状况,关系到一个地方的综合实力。因此,加快工业化,是我县发展的大局所在,战略所为,后劲所需。
二、我县实施“工业兴县”发展战略的有利因素
l、广大干部群众强烈的发展愿望为发展工业注入了强大动力。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工业兴县”的发展战略,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鼓励全县大办工业,营造工业兴县的浓厚氛围,有效引导干部群众跳出农业看工业,促进了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的大转变,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对发展工业的思想认识。特别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带领各级各部门大力引办工业项目,促进了三川钢管、立兴公司、泰龙集团、龙泉工贸、裕兴联铸等一批上规模的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不仅有力带动了我县经济发展,而且增加了财税收入,促进了劳动就业,增加了群众收入。广大干部群众亲眼看到了工业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收益,进一步坚定了发展工业的信心和决心。全县上下形成了议工业、办工业、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2、不断完善的发展环境为发展工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政策环境方面,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在加快工业化进程,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政策上又有了新突破,省市也相继出台了促进工业发展尤其是加快民营工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这都为我县实施“工业兴县”战略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基础设施方面,近几年来,我县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投入,加快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漳华公路XX段拓宽改建工程将于今年4月全线竣工通车,投资发展环境不断完善。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把开发建设工业园区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致力打造加快工业发展的新平台,这将为加快我县工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
3、丰富的优势资源为发展工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县具有丰富的水能、XX玉、竹木、绿色食品和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特别是近几年来,水电开发发展迅猛,至目前,全县已建成水电站163座,总装机容量达16.4万千瓦,在建和拟建的电站又有50座,总装机容量23万千瓦,并着手组织实施“北电南送”工程,丰富廉价的电能成为我县发展工业的最大优势。
三、我县实施“工业兴县”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
l、建设丰山工业园区,在发展园区经济上下功夫。
工业园区是聚集各类生产要素、加快工业发展最重要、最有效的载体。发展园区经济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丰山工业园区具有连接高速公路互通口近、交通便捷以及紧靠漳州市区产业配套的地理优势,是我县发展园区经济的理想选择,要加快开发建设步伐。一要突出重点构建载体。
要把建设丰山工业园区作为当前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来抓,作为吸引投资,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来抓,举全县之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力争在3月底完成首期700亩的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上半年引进投建,努力实现丰山工业园区建设的新突破。二要创新机制加快建设。
在做好规划、征地、拆迁、赔青等工作的基础上,创新机制,借鉴其他县市园区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运用市场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公用服务设施的开发建设。三要大力发展“飞地”工业。
落实用地、用电、税费等优惠政策,发挥我县电能优势和园区的区位优势,在产业发展上主动承接厦漳泉的扩张项目和转移项目,发动各乡镇积极引资引项目,建立招商引资责任制,争取各个乡镇引进一个以上项目到丰山工业园区落户,大力发展“飞地工业”,使丰山工业园区成为工业兴县的主战场,成为我县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2、发挥优势壮大规模,在发展特色工业上下功夫。
我县正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过渡的特殊时期,要推进县域农业经济实现工业化,必须把发展资源加工业作为突破口。我们要依托丰富的水力资源、XX玉资源、竹木资源和绿色无公害农副产品资源等资源优势,加大开发力度,做大、做强、做活资源产业,发展特色工业。一要做活电力产业。
加快绵良电站、西陂电站、利水电站、汰口电站和华电二期扩建工程等50座总装机23万千瓦的水电站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凸显电能优势。坚持走“以电引资兴工”之路,发挥丰富廉价的电能优势,加大内联外引力度,大力发展电力关联产业。着重要扶强扶大三川钢管、氧化锆、紫升锻造、裕兴联铸等规模工业,同时引导铸钢行业加快技改转产步伐,促进一批临界规模企业进入规模工业行列,进一步壮大电力关联产业群,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二要做大茶叶加工业。
茶叶产业是我县的新兴产业,要进一步发展壮大,要进一步扩大优质茶种植规模,力争再经过3年的发展,实现人均1亩茶的目标。当前,要重点做好茶叶的加工、营销工作。依靠科技制茶,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强对加工户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茶叶加工水平;加快茶叶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建设,加强质量检测,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要加快建设仙都、华丰茶叶市场,进一步拓宽我县茶叶销售渠道。鼓励扶持发展种植、加工、营销大户,形成龙头企业,提高企业的辐射带动力,做大茶业产业。三要做强传统加工业。
要以联达木业、科竹竹业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发挥丰富的竹木资源优势,引导企业加强管理,依靠科技推进产品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巩固发展竹木加工业。以立兴公司为龙头,立足我县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按照绿色无公害食品的要求组织生产,扩大出口,促进食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XX玉是我县独特的矿产资源。要巧打特色牌,大力发展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以市场需求带动资源开发,以资源优势促进企业发展,发展壮大XX玉产业。
3、放手发展激活投资,在发展民营工业上下功夫。
发展民营经济是实施“工业兴县”战略的必然选择。我们要理直气壮、满腔热情地关心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启动民间投资,壮大投资主体。一要营造放手发展民营工业的氛围。
坚持“四个放开”、“五个一样”的原则,即放开胆量、放开政策、放开领域、放开发展;对民营企业同其他企业一样关心、一样重视、一样支持、一样帮助、一样的政治待遇。在税收、土地等方面,同其他企业一视同仁,谁有能力就扶持谁。进一步放宽经营范围、放宽经济主体、放宽经营方式,只要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鼓励民营企业能干什么就干什么,能干多快就干多快,能干多大就干多大。二要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通过贯彻执行加快工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激励民间投资兴办企业发展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鼓励经济能人和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兴办、领办、创办一批民营企业。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开发我县的优势资源,发展茶叶、水电、XX玉、竹木等资源产业,投入发展生态旅游业,充分调动县域中千家万户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三要扶大扶强民营企业。
对有一定规模和发展前景较好的民营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提供服务,促其尽快发展壮大。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联合大企业,收购、兼并、租赁、参股、控股国有集体企业,加快规模膨胀,培育10—15个产值上千万元的民营工业“小巨人”,3—5个年产值上亿元的上规模上档次的民营工业,努力把优势产品发展成为优势产业,把优势产业发展成为优势产业群。四要引导推进民营企业机制创新。
引导民营企业按照《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家庭式的管理走出来,向现代管理迈进。引导企业实施名牌战略,以质取胜,提高竞争力。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科研开发机构,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发展科技型、效益型和市场潜力大的项目,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
4、外向拉动项目带动,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上下功夫。
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外向拉动,扩大开放,是我县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工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坚持主要领导抓招商,用主要精力抓招商,以“一把手”的示范作用带动全社会招商引资。积极探索招商引资的有效办法,采取定向招商、上门招商、以商引商、产业链招商等多种形式,努力提高招商引资水平。牢固树立“县外资金即外资”的观念,重视产业链招商,逐步形成上下游连接、产业配套的格局。要把工业园区建设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通过招商引资推进工业园区建设,通过工业园区建设为招商引资搭建更好的平台。逐步完善奖励制度,重奖招商引资第一引荐人,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要加大工业项目建设工作力度。充分发挥项目聚集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精心培育工业项目,引导投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后劲和竞争力的关键。必须充分调动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引进项目。当前,重点要抓好5个投资上亿元、10个投资上千万元、数十个投资上百万元和几百个投资10万元以下的工业项目建设。对大项目要做到一个项目、一个班子、一笔经费,加强项目的跟踪、协调、服务,力保项目引得进,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切实发挥企业服务中心的作用,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征地、拆迁、供电、供水等问题。要进一步落实项目工作责任制,认真总结经验,完善考核办法,把项目工作、招商引资作为考核班子,评价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
5、创新机制加强建设,在营造宽松环境上下功夫。
环境是生产力,是资源,是财富。没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工业化也就无法实现。我们要加强经济发展环境建设,把我县建设成为“政策的洼地”、“服务的高地”、“诚信的宝地”、“创业的福地”。一要着力营造完善配套的设施环境。重点抓紧做好漳华公路改建工程的扫尾工作,力争3月底完成路面工程,4月份竣工通车,突破经济发展的“瓶颈”。二要着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投资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精减压缩审批项目,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行政效率。积极研究解决企业、市场自身不能解决的难题,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三要着力营造亲商安商的社会环境。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外商发财我发展,外商创业我就业”的新理念,让亲商安商富商成为全县人民的自觉行为。对企业家应得的合法收入要理直气壮地予以保护,引导社会以平常的心态看待企业家的先富现象,大力宣传企业家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形成尊重企业家、关心企业家、保护企业家的良好社会环境。四要着力营造舒心愉悦的人居环境。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发展工业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着力打响XX国家森林公园的品牌,通过建设生态县,改善人居环境,增强投资的吸引力。通过工业化扩大城镇规模,完善城镇功能,通过城镇化为工业化搭建新的平台。五要着力营造安全有序的法治环境。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加强法制宣传,不断提高干部群众和经营者的法律知识。加快诚信XX建设,提高政府和公众的诚信意识,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保护外来投资者、企业和个人的财产人身安全,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第二篇: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县委在制定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的指导思想中指出:要实施“人才立县、兴工强县、引资兴县、民营活县、农业稳县”战略,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指导思想,明确地指出了我县发展县域经济的重点、途径和发展方向。我局作为县属经济综合部门,应首当其冲和坚定不移
地贯彻落实好县委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确保县域经济发展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
一、我县工业发展的现状
㈠工业企业情况
我县共有工业企业70户,其中:原县属工业企业7户,乡镇工业企业64户。全县工业企业总数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户;矿冶化工企业24户;建材企业21户;其它加工企业19户。
㈡发展现状
2003年,我县的工业经济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加大了经济结构调整和招商引资力度,工业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3274万元,工业增加值1097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8和9.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826万元,同比增长23.7;实现增加值1723万元,同比增长94.6。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7448万元,同比增长14.8;实现增加值9218万元,同比增长1.3。
今年1-5月,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196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065.7万元,同比增长110.2;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7899.2万元,同比增长16.3。
㈢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虽然有一定的工业基础,近年来工业经济发展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发达地区和先进县(市)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问题:一是对“兴工强县”的思想解放不够,发展工业的思路和办法不多,有的部门对工业发展的支持和服务工作滞后;二是工业经济在全县GDP总量中比重不高;三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较少;四是工业技术水平落后,信息化水平较低;五是融资渠道单一,投入严重不足;六是缺电严重、铁路运输紧张和原材料涨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业发展。好范文版权所有
二、加快我县工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㈠增强“兴工强县”意识。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全县人民,要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提出的“兴工强县”战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增强“兴工强县”意识,充分认识到,发展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实施“兴工强县”战略,使我县工业发展壮大,才能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快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完成党的十六大及XX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㈡突出工业发展重点。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树立一个思想,建设两大园区,培强三大产业,实施八个重点项目”的工业发展思路,认真抓好电力、化工、冶金、矿产、建筑建材、亚麻加工、乳猪、乳腐、酒和茶叶等重点工业发展项目,加快我县工业发展步伐。
㈢培强壮大龙头骨干企业。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两大园区建设为依托,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核心竞争能力和质量效益,培强壮大龙头骨干企业,把南塔集团、正兴集团、宏羚集团、电力公司、渝滇公司、三利公司、恒德水泥制品公司、兴华食品公司、兴滇公司、香料厂等规模以上企业和龙头骨干企业做强做大,并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牵引带动作用,延伸生产、加工等产业链条,推进产业化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动全县工业快速发展,稳步推进我县“兴工强县”进程。
㈣加速非公经济发展。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县党委、政府关于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维护非公经济的合法权益,放心、放胆、放手发展非公经济,把民营化与工业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力支持非公经济兴办工业,推动我县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好范文版权所有
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引资兴县”的战略决策,牢固树立亲商、爱商、重商、扶商的思想观念,认真落实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我县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工业资产闲置较多等优势,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采取网络招商、会展招商、全民招商、老乡招商、委托招商、上门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扩大经济技术交流,以大开放促进我县工业大发展。
㈥加强宏观产业政策的指导和协调。要紧紧围绕国家宏观产业政策,认真做好我县工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和协调服务工作:一是要认真抓好重点企业的技改项目,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要正确处理好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重点扶持产品有市场、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相对较小、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骨干企业快速发展;三是要抓
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机遇,积极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提高综合竞争力;四是要加大本县范围内重点工业项目的前期工作力度,加大项目调研、论证、考察和前期工作,认真做好重点工业项目的协调服务。
㈦加快工业技术进步。一是要加强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以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二是要
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三是要加快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吸收工作,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㈧切实抓好工业发展的投融资工作。一是要积极争取上级和金融部门对工业骨干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加大投融资力度;二是要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我县工业建设,投资工业发展项目,实现老板发财、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缓解企业资金短缺问题,使全县工业企业步入正常健康的生产经营轨道。
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工业经济,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特别是对我县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冶金化工产业和具有丰富资源的矿产业的发展,要始终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方针,防止资源浪费,减少环境污染,不断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效率,广泛推行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和文明生产,切实加强环境和生态保护,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
㈩转变作风,搞好服务。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兴工强县”和“引资兴县”的战略决策,确保县域经济发展目标的圆满实现,我局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转变作风,真抓实干,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众,严格按照省政府对公务员的“八条禁令”要求,勤政廉政,务实高效,搞好优质服务,把“兴工强县”、“引资兴县”和发展县域经济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努力推进我县“兴工强县”进程,为全县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实施“工业兴县”战略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实施“工业兴县”战略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刘新池
2005年第3期 ——第一要务
近年来,我县坚持“一主三化”方针,大力实施“工业兴县”战略,把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来抓,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2004年,全县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了48.6%。
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我们通过一年一度的“调研月”活动,进一步深化了对县情的认识,明确了通山的比较优势,确立了“立足四石、四电资源和四个国家级旅游品牌,重点发展冶金、建材、能源、生态旅游业四大产业”的思路,并采取得力措施加快其发展步伐。目前,以硅铁、硅锰、活性石灰为主的冶金辅料业的年产值达3亿元,预计三年后可达13亿元;以大理石、石英砂制品为主的建材业粗具集群形态,年产值达3亿元,预计三年后可达到10亿元;以小水电、风电为主的能源业,逐步成长为支柱产业,小水电年发电量8000万千瓦时,投资1.4亿元的九宫山风力电场一期工程已动工建设;以九宫山为龙头的旅游业,正朝着“游山、玩水、探洞、观古民居”的大旅游格局发展。与此同时,我们围绕建设四个农业产业带,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扶持壮大了以黄沙苦荞酒厂、鄂南酿造厂和金信竹业公司为龙头的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年产值达5000万元。
加强项目建设,狠抓招商引资。抓发展就必须抓工业,抓工业就必须抓项目,抓项目就必须抓招商。我们始终把招商引资当作“一号工程”来抓,并建立了相应的工作责任制,以促进招商引资任务的完成。在强化政府招商的同时,引导企业招商、以商引商、“回归招商”,形成招商引资大合唱。2004年,全县共引进项目97个,到位资金2.56亿元,其中1000万
元以上的项目6个。冶金工业园由本地老板陈柱引进武钢合资建设;欧罗文实业公司、安坪旅游度假村等项目是“回归招商”的硕果;浙江客商肖宗顺来我县投资后,又介绍李丁岳、郑杰等客商投入亿元巨资开发小水电,形成了“引一个带一串”的效应。在项目建设上,我们采取一个重点项目“一个现场办公会协调,一份会议纪要管总,一个县级领导挂帅,一个工作专班运作”的办法,并建立了“旬过问、月通报、季检查、半年一小结、年终结硬账”的考核督办机制,对完不成目标任务的追究责任。截止目前,县里确定的重点项目已建成28个,完成项目建设投资4.43亿元。
深化国企改革,激发发展活力。县委、县政府在推进国企改革上,思想高度统一,态度十分坚决。对全县23家重点国有企业,实行县级领导分工负责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改制工作。县水泥公司、轻机公司、硅厂、造纸厂、大理石厂、鄂南酿造厂等一批国有企业通过转换机制,焕发出勃勃生机。县水泥公司改制为粤通水泥公司后,积极筹建百万吨旋窑水泥项目。轻机公司被上海知名企业嘉翰公司收购后,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原企业职工大部分重新上岗且工资待遇比原来提高了30%左右。随着国有资本的退出和企业改制工作的推进,民营经济已逐步成长为我县就业的主体、投资的主体、税收的主体。
采取多种措施,建好工业园区。按照“政府主导、业主负责、市场运作、滚动发展”的建设模式,走多元化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路子,兴建了冶金、石材两个工业园区。对园内企业,实行优惠政策、“零干扰”管理、“零间歇”服务。同时,实施园区“共建共享”,对各乡镇现有企业或新进园区的企业,其税费和经济总量纳入乡镇受益范围,从而加快了各类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石材工业园已完成投资4550万元,引进38家业主,新增生产能力150万平方米。冶金工业园已建成6台矿热炉,新增生产能力5.5万吨,年产值达到4.7亿
元。两个工业园区按设计的生产规模建成后,可新增工业产值20亿元,新增税收过亿元,提供就业岗位万余个。■
(作者系中共通山县委书记)
第四篇:农场工业经济发展实施建议
本文作者:王毅翼 好范文原创投稿
垦区经济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十二五”规划对农场工业可持续发展提出更为迫切的要求。相对城镇工业来讲,农场企业大多以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涉农企业为主,农场经济的相对不发达,影响到垦区的综合竞争力。对此,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加强场县共建 坚持工业强场
实施场县
共建,加大工业生产能力。城镇工业可以发挥工业领头羊的作用,逐步退出一般资源加工业、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加快传统产业向农村的转移,选择自己的重点发展产业,减少在传统产业层面上的竞争。与城市形成合理的结构分工,促进县域工业和垦区工业的迅速发展。在国家工业体系中,垦区工业有自己的结构:拥有比城市工业更充足、廉价的劳动力、原材料的供给,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离资源产地近,运输成本低。为此,农场工业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发展资源型加业工,生产半成品、初级加工品;尤其要发挥经营机制灵活、填补城市工业空隙。保持劳动替代资本的优势,发展农副产品的深度加工。
经研究显示,劳动密集型的一般轻纺工业、资源密集型的某些原材料工业、建材加工业、为城市工业配套产业、农产品工业、农用生产资料工业是农垦工业的重点选择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民的关系更为密切,关系农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种植户的切身利益。因此,对于这些产业空间,农场应采取具体的优惠政策引导投资。
二、明确产业优势 转换工业结构
农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也就是工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转换过程。调整的关键是选择主导工业,因为它代表农场工业的发展方向,决定农场工业的发展程度。
就农场工业而言,首先要正确认识农场工业的比较优势。若按大的行业类别划分,则区分不明显,比较优势不突出,小行业的比较优势往往被大的行业类别所掩盖。故行业的分类越细,行业的类别越小,则比较优势越明显。其次,在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中,根据增加值所占比重、与场内其他经济部门的联系强度来筛选主导工业。但是主导工业是随着工业化阶段而不断变化的,当主导工业停滞时,整个农场工业也随之停滞。为了使农场工业持续发展,必须在现行主导工业出现衰退时,大力扶持潜在的主导产业,使之成为下一时期的主导产业。
三、调整工业新式布局 加快绿色产业集群
企业变邻居,可以共用水、电、气、通信、治污等基础设施,可以面对面地磋商管理经验和交流市场信息,还可以节约交通运输等交易成本。所以工业聚集具有明显的外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提高农场工业的整体竞争优势,促进第三产业和小城镇的发展,是实现农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农场工业要持续发展,必须调整工业布局,走工业集中之路。曾有学者提出,在小城镇建立工业小区,很多城镇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但从农场工业的实践来看,成功的范例不多,千人工业区的企业很少,工业小区并未成为企业的聚集地,“星星”式工业布局不能改变现状,反而闲置了大片土地。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工业小区本身选址不当,有的是基础设施不配套,或是收费过高、管理不善。为此,首先要对农场工业小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将工业小区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工业小区要将有关联或基础设施共用性强的企业集中在一起,以增强外部经济效益,力图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加快发展绿色产业集群。
近年来国家将“生态工业园”作为实现地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按照企业间的共生关系,将某企业产生的废料、废气、废水、余热等循环综合利用,形成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生态工业区,这些成功的例子应该多去学习借鉴。
四、外引技术理念 内转业务水平
垦区工业的技术水平与国内外先进技术水平的差异很大,且受当地资源和财力的制约,需要引进和转化技术,以争取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进步。
对先进技术的选择要根据农场自然资源、劳动力文化素质、工业基础等条件,选取适用技术。但技术选择要避免资金密集型,要发挥农场周边劳动力众多的比较优势,并与工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优先支持主导产业的技术进步,带动其他产业技术进步,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鼓励选择环保技术、无废少废工艺和综合利用技术,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从末端治理转为全过程控制,减少污物排放。逐步淘汰污染严重、高耗能的设备和技术,对那些技术落后、设备陈旧、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小作坊要坚决查封。
农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创造良好的环境,消除工业化的不利因素,促使比较优势变为竞争优势,强化工业的后发优势。垦区工业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管理水平。要有农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持续的政策。过去很多农场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不能长期坚持执行下去,随着领导班子的变更,便提出工业发展的新目标、新思路、新战略、新口号。这便影响了农场的发展。同样农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是企业,给予企业的政策多少年内不变更,才能给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农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再谱新章!
粮食科党支部 王毅翼
第五篇:实施科教兴镇战略
实施科教兴镇战略
全力创建教育强镇
——端州区睦岗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自评报告
一、基本概况(略)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党政高度重视,履行政府职责
在推进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镇委镇政府倾力为学校排忧解难,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每年我镇党政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两次以上专门会议,及时研究和解决教育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每逢节假日,镇领导关心慰问教师,经常深入学校调研指导,解决问题;每年为教育办几件实事。如2009年出资为原逸夫小学教师临时宿舍因南广铁路建设拆迁而重建;协调镇人大及有关部门解决睦岗中心小学和市八中路口交通安全问题。特别是在创强期间,镇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教育的领导更是经常深入学校,解决创强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深入睦岗中心小学调研解决运动场建设问题;到百花园小学调研解决与周边木材市场合作扩建校舍问题;到地质中学调研解决学校改建后的场室配臵和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多次到学校了解教学硬件设施情况、校园安全情况,优先投入资金进行学校安保建设。
(二)保障教育投入,推动教育发展
我镇高度重视教育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始终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发展全镇教育为己任,把发展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统筹教育与经济及其他社
会事业发展中,切实把发展教育作为社会工程和民心工程来抓。
1、确保义务教育“三个增长”。随着端州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区财政坚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近3年我镇中小学生均教育经费分别为2185.79元、2649.45元、2916.55元;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393.49元、437.71元、483.76元;我区财政性教育经费拨款分别为2221.23万元、2564.77万元、2932.91万元,分别增长了15.47%、14.35%,切实做到了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的“三个增长”。我镇确保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教育补助金全部用于农村学校建设,确保免费对象都能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同时,我镇每年对农村困难家庭学生的生活补助达两万多元。
我镇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健全,账目清楚,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用于义务教育;没有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的行为,没有向学校非法收取或乱摊派现象;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实施阳光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杜绝乱收费现象,学校的财务管理依法、规范。
2、大力推进校舍新建扩建。我镇为适应城市化建设的发展,2006年扩建了睦岗中心小学教学楼;2009年,把破旧简陋、仅有12个教学班的地质中学进行彻底拆建改造,建成了可容纳36个教学班、1800名学生的规范化学校。目前正在兴建的百花中学,2011年9月将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该校是按36个教学班规模建设的一所设备先进的完全中学。此外,2010年投入了830多万元对其他公办学校进行了维修改造。目前仍在努力推进市八中、铁路学校、百花园小学、市八小的校舍改造和扩建工程。
优秀教育工作者及先进学校。我镇各个村委会对教育大力支持,如大龙和兰龙村委会一同建立了“双龙奖学金”,每个学期表彰品德兼优的学生。各村委会也分别设立了奖教奖学机制。
2、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我镇教师工资纳入我区财政统一发放保障体系,按时足额发放;每年增拨专项资金,增加教师岗位津贴及退休人员的生活补贴;对全镇农村学校教师实行郊区补贴制度,每人每月补贴50—400元。全镇教师实施了绩效工资机制;全镇教师与公务员一样享受节日津贴。2007—2009年教师人均年收入分别是39964元、44692元、48453元,实现了教师工资福利“两相当”。教师的社保、医保和住房公积金等“五险一金”落实有保障,2007—2009年分别为67.8万、88.3万、97.08万。我们协同区教育局为46名教师做好“代转公”工作,全部解决了代课教师“代转公”问题。
3、加强队伍师德建设。根据端州区的统一部署,我镇大力实施强师振教工程。配合区教育系统大力开展每年一主题师德师风建设,倡导笃学善教、敬业爱生的高尚师德。2007年,城区学校的一位教师主动申请调到我镇睦岗中心小学工作,区教育局为此组织全区老师开展了“对一份调动申请书的大讨论”师德活动,带动了大批农村学校的老师安教乐教。为稳定教师队伍,除了对在农村学校任教教师实行郊区补贴外,还对到我镇支教的老师每年给予交通、生活补贴500元。多项举措稳定了我镇教师队伍。
4、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我镇大力协同区教育局鼓励和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区本”、“校本”、“师本”三级培训,形成了三维立体培训网络,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平台。每年有900多人次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全镇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经过了专业培训持证上岗;公办中小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
摆摊、违章占用及售卖非法低俗刊物和音像制品等现象,依法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加大力度对全镇中小学校园开展拉网式排查,整治学校周边安全隐患;为各学校配备了安保器械,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及110报警系统;要求学校和幼儿园配臵安保设施和人员;各村委治安联防队组织专人到学校门口护送学生安全往返。广泛开展安全应急演练活动,百花园小学成为全区安全应急演练的示范单位。各项措施有效地确保了校园安全、文明、有序,全镇学校没有发生任何重大责任事故。
3、全面强化学校内部管理。我们鼓励和支持校长积极参加市、区教育部门组织的校长岗位培训学习,促校长更新教育观念和管理理念,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我们把百花园小学、睦岗中心小学等先进管理经验在全镇学校推广;大力推广市八中对学生进行禁毒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及监管的成功经验。我镇各校都有明确的办学方向、明晰的发展思路,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有效措施。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我们协同区教育局实施中小学校综合评价方案,有效地增强了学校的质量意识。全镇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学生勤奋好学,老师安教乐教。
4、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我镇各学校认真抓好教学工作,促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近3年,我镇小学毕业考试合格率均在96%以上;初中毕业考试全科合格率均在90%以上。2008年至2010年上半年,我镇有教师153人次和学生275人次获全国和省级各学科奖。大龙学校、铁路中学在2008—2009年连续两年获区中考教学成绩达标一等奖;市八中获2009年区中考教学成绩达标二等奖。市八中老师麦少雄是广东省优秀辅导员;另有7人获2010年省“五羊杯”数学竞赛优秀指导老师称号,1人获市青年教师优秀课件竞赛二等奖;百花园小学张叶老师获得省第一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比赛二等奖。
“两基”、落实“两全”工作中,我镇结合本地实际,把巩固和提升普九成果作为重点,其中以“防流控辍”为难点狠抓落实。我镇实施学籍规范管理,设立了流动生月报制度,掌握、跟踪学生的流动情况,指导学校及时做好控流工作。随着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我镇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人数也不断增加,我们妥善安臵流动人口子女4874人在我镇学校就读,其中有3000多人安排到我镇公办学校,与本地学生享有平等教育机会。
切实有效的“防流控辍”措施攻克了“普九”工作的难点,使我镇“普九”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和提升。2010年我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年辍学率为0;15周岁完成率为99.8%;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42.6%,年辍学率为0.32%,17周岁完成率为99.2%,毕业率为98.95%;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6.3%。
我镇还积极做好普高送生工作,把高中阶段招生任务分解到学校、班级、个人,层层抓落实,有效提高了我镇初中毕业生报考率,也有效提高了初中学校向高中送生的数量,为端州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作出了贡献。
2、加强规范管理,扶持民办教育。我镇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抓管理促规范、抓质量促提升等方面着手,把民校纳入公办学校统一管理,建立年审、收费公示、招生广告监督和备案等制度,使民办学校得到生存和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我镇领导经常深入辖区民办学校,为民校帮助解决办学中的困难,如多次到肇庆加美学校调研指导,使该校不断发展壮大,教学成绩连年攀升,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我镇17所幼儿园均为民办幼儿园,在市、区教育局的指导下,民办幼儿教育不断发展壮大。目前,符合优质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