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谈工业强省战略如何促进贵州经济发展
2010年10月26日,贵州省召开了历史上第一次工业发展大会,果断作出了“工业强省”这一振奋人心的战略抉择。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刻认识到:工业强省,是关系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大战略,是省委、省政府立足科学发展,认真分析国内外发展态势、把握全省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深思熟虑、集思广益,从实际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我们一定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不懈的进取精神,统一认识,抓住机遇,坚定信心,坚持“干字当头、敢字为先、拼字求胜”,毫不动摇地走“工业强省”的道路,奋力把工业经济更快更好地推向前进,实现贵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全国各地竞相发展、你追我赶的大格局中,贵州工业仍然落后,与发达省份相比,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都还有较大差距。从速度看,贵州工业发展速度比全国慢。即使在西部,与一些省份相比,我们也有较大差距。从总量看,全国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0%左右,贵州要低10几个百分点。与经济总量排前三位的广东、山东、江苏相比,经济总量相差甚远,主要是差在工业上。从效益和竞争力看,贵州工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大企业、大集团、知名品牌偏少,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工业落后是贵州经济落后的根本症结所在。工业上不去,我们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但不能缩小,反而会越拉越大,甚至被排到我们后面的兄弟省市迅速赶超。我们要实现追赶跨越,要实现富民兴黔,不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一点希望也没有。我们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看到这个差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思路、找准抓手、增添措施,举全省之力,真抓实干,急起直追,揭开工业发展的新篇章,奋力推进贵州发展新跨越。
第二篇:贵州专业技术人员工业强省战略学习测试卷答案
贵州专业技术人员工业强省战略学习测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A,2、D,3、D,4、C,5、A,6、A,7、A,8、B,9、A,10、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ABCD,2、ACD,3、AD,4、ACDE,5、ABCD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制造业,农业;
2、全省工业发展
3、加快发展
4、知识创新、技术创新
5、工业化和城镇化
6、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
7、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贵州省“十二五”期间发展工业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1)扩大产业投资,扩张工业园总量。
(2)走特色化、绿色化、科技化和信息化之路。
(3)推动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发展。
(4)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强省道路。
(5)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以人才战略推动工业战略。
2、简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直接结果。
答:(1)从城市方面看,农村剩余劳动力迁入城市地域将城市劳动力供给地方支出,因而抑制城市工资上升,增加生产规模的报酬,进而提升城市生产率,增强城市盈利能力。
(2)从农户方面看,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需要,农户决定哪些农业增值活动自己经营,哪些通过市场满足。
(3)从劳动力素质的变化来看,由于劳动力从农村迁入城市,在城市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都市从事工业、第三产业的活动,提高了他们的科技知识,增强了市场意识,增强了市场意识,强化了竞争意识。
3、简述贵州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在工业强省战略中的作用。
答:实现工业强省战略,必须加速和扩大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需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将在工业强省战略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前提和保障、主体力量和第一资源。
(1)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贵州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前提和保障,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专业技术人才的社会文明、人们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人才强省战略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推动力量。人才强省战略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都要求我们更好地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如何实现专业技术人才对工业强省的保障作用,科学规划,开拓创新,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开创专业技术人才工作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新局面,是贵州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2)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贵州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主体力量。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
五”以来,经过全省上下的努力,贵州工业持续增长,在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日
益突出,为实现工业强省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而这些成绩的实现,离不开一个重大因素,那就是专业人才队伍的贡献。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实现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结合贵州实际,概况为“四个必须”,而做到“四个必须”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量,其中“必须依靠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对实现其他“三个必须”起到重要作用,必须依靠专业技术和技术创新,提升生产力水平,做到工业规模,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充分发挥专业技术让人才的主体力量作用。
第三篇:结合自己的工作和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谈谈工业强省战略如何促进贵州经济发展?
结合自己的工作和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谈谈工业强省战略如何促进贵州经济发展?
2010年10月26日,贵州省召开了历史上第一次工业发展大会,果断作出了“工业强省”这一振奋人心的战略抉择。
一年多来,贵州上下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工业强省战略,把做大做强工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增强经济实力的重大举措。工业强省,是关系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大战略,是省委、省政府立足科学发展,认真分析国内外发展态势、把握全省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深思熟虑、集思广益,从实际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我们一定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不懈的进取精神,统一认识,抓住机遇,坚定信心,坚持“干字当头、敢字为先、拼字求胜”,毫不动摇地走“工业强省”的道路,奋力把工业经济更快更好地推向前进,实现贵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全国各地竞相发展、你追我赶的大格局中,贵州工业仍然落后,与发达省份相比,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都还有较大差距。从速度看,贵州工业发展速度比全国慢。即使在西部,与一些省份相比,我们也有较大差距。从总量看,全国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0%左右,贵州要低10几个百分点。与经济总量排前三位的广东、山东、江苏相比,经济总量相差甚远,主要是差在工业上。从效益和竞争力看,贵州工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大企业、大集团、知名品牌偏少,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工业落后是贵州经济落后的根本症结所在。工业上不去,我们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但不能缩小,反而会越拉越大,甚至被排到我们后面的兄弟省市迅速赶超。我们要实现追赶跨越,要实现富民兴黔,不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一点希望也没有。我们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看到这个差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思路、找准抓手、增添措施,举全省之力,真抓实干,急起直追,揭开工业发展的新篇章,奋力推进贵州发展新跨越。
一、深刻认识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十一五”发展的关键时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省委、省政府作出强力推进工业强省的重大战略部署,主要是基于对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我省的发展阶段、特殊的省情以及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的认识和把握。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工业强省”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工业工作、加快工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首先,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必然要求。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就是农业文明不断向工业文明迈进。工业化就是社会生产活动由以农业为主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社会演进过程。农耕社会几千年的漫长历史,生产力的发展是缓慢的、有限的。进入工业时代,生产力才得到迅速发展。两百多年的工业文明创造的财富,远远超过几千年农耕社会创造财富的总和。蒸汽机、电的发明,特别是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工业文明一次又一次的突飞猛进,也正是因为工业的大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高速发展。我国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开始的,但经济真正实现快速发展是工业推动的。现代化进程中,工业化可以加快,但不可逾越。推进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重要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四川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二元结构特征突出的内陆省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征更为明显,集中表现在工业化进程严重滞后。这意味着我们推进工业化的任务更艰巨、要求更迫切,也决定了我们要加快现代化进程,必须把加快推进工业化作为根本突破口。因此,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是顺势而为的必然选择,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历史使命。
第二,工业是促进三次产业良性互动的核心枢纽,抓工业就抓住了“牛鼻子”。三次产业发展,关键是工业发展。重农必须强工,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主导不力,基础不牢。“三农”问题的解决,根本性、主导性的力量是工业化。离开了工业化,就农业谈农业,解决“三农”问题是没有希望的。我们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双增长、双过半”,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用抓工业理念抓农业,靠的是农业产业化的牵引,靠的是龙头企业对千家万户的带动。农业产业化实质是农业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也只有在工业化的推动下才能做强做大。工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一头向农户延伸,一头向市场延伸,对于促进产品向商品、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起着决定性作用。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前提是要有强大的工业支撑。没有工业的大发展,财力上不去,“反哺”、“支持”就难以实现。工业的发展又可为第三产业提供广阔的空间,必然带动第三产业的大发展。首先是带动金融业,引进资金,用活贷款,加快资金流动。以企业为主体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流动越快,经济就越有活力。工业经济发展起来了,运输、商贸、中介、餐饮、房地产等行业,就会相应发展起来。城镇化要靠工业化来推动。
现在不少地方城市拓展得很快,但产业发展偏弱,这是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没有工业发展,产业“空心化”,城市建得再漂亮也是个“空壳”。因此,产业发展的“火车头”,城乡统筹的“发动机”,城镇化的“助推器”,吸纳就业的“强磁场”,应该也只能是工业。
第三,我省已进入工业化初期加速向中期推进的阶段,工业大跨越是实现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关键所在。工业已成为全省经济最主要的增长力量。当前我省工业面临大好发展机遇。国际国内产业加快向西部转移,国家对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支持加大,加强自主创新将极大提升科技对工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我省工业大跨越提供了新的路径。特别要看到,我省拥有特色优势资源,拥有位居全国前列的农产品及其加工生产能力,拥有众多的科研机构、丰富的人才资源和较强的产业技术支撑,交通、能源、通信等工业发展的硬环境也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有这样好的基础,这样好的机遇,这样好的条件,工业完全能够大有作为。关键看我们的认识深不深,信心足不足,举措好不好,力度大不大。如果不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实现工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我们就会犯历史性错误。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有坚定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工业强省之路。
二、明确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
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本质上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贵州工业化进程。这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思路,深入推进“三个转变”,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大中型企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为重点,以产业集聚发展为方向,以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为支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优化工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快工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工业综合竞争力和带动力,以工业的大发展推进全省经济的大跨越。
通过努力,实现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跨越,进而推进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建成具有国际国内重要影响的特色资源开发基地和我国中西部最具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强省。当前,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大的突破。
(一)做好资源转化这篇文章,在培育优势产业上实现大突破
贵州是资源大省。发展工业离开了资源,就丢掉了优势。目前,我省资源开发转化的程度和水平还不高,卖资源、卖初级产品的情况还比较突出。是卖资源还是卖产品,是简单转化还是深度开发,经济效益大不一样。所以,我们要积极争取支持,下决心建设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搞好就地转化。我们发展工业要重视资源开发,但更重要的是立足省内开展深度加工。要大力实施本地化发展战略,将资源转化为资本,以资本驱动产业发展,打造优势产业链条,形成有竞争力、高附加值的产品。开发利用资源,就要引导和支持在贵州建加工企业,这要作为一个明确的思路。高新技术、优势资源、装备制造和农产品加工四大产业,就是立足于发挥我省的资源优势,着眼于产业分工和市场竞争确立的。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动产业整合、要素整合、企业整合,提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
项目是集聚生产要素的载体,抓优势资源开发、抓工业发展,归根到底要落实到项目上。只有一批又一批大的项目建起来,才能形成大的增长力量、促进大的要素集聚、产生大的经济效益。对一个市县而言,有时候一个好的项目就能造就一个大的产业,撑起一方经济。要解放思想立项目,科学论证定项目,精心谋划储项目,只争朝夕抢项目,聚精会神干项目。对于重大工业项目,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相关部门要搞好协调服务,特别是要积极妥善做好项目报批、土地征用、环保评审、搬迁安置等工作,为项目开工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二)着力培育大企业和产业集群,在打造工业发展龙头上实现大突破
工业是聚合度高、关联性强的产业,发展工业一定要有龙头带动。龙头强,带动力才强,支撑力才强,一个地方的工业发展才有希望。我们必须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产业集群,建好工业集中区,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和集聚效应,不断提升我省工业整体实力。
一要着力抓大企业。大企业、大集团是一个国家和地方经济实力的象征。如果美国没有近200家世界500强企业,日本没有90家世界500强企业,他们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强大的经济实力。从全省来看,工业发展好的地方,也都有大企业作支撑。要下更大力气抓大企业、大集团的发展,通过巩固发展一批、承接引进一批、整合扩张一批、成长壮大一批等多种方式,推动骨干企业快速做强做大。各市州也都要培育和发展一批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二要着力抓产业集群。集群式发展是现代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工业发展要大中小企业、各种所有制企业“大合唱“,形成万马奔腾之势。“舞台”就是产业集群,既可依托大企业整合带动中小企业,加强产业内上下游企业的配套协作,也可以聚集一大批中小企业实现规模发展。要把产业集群的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有意识、有规划、有步骤地加以推动,形成一批集中度大、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的产业集群。三要着力抓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园区是工业集聚的载体,目前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的特征非常明显。通过工业集中发展,就能有效避免那种分散布点、大量占地、增大成本、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的现象,促进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和集约化发展。各地发展工业特别是发展县域工业,原则上都要走集中发展的道路。推进这项工作,关键是要搞好利益协调。双流的做法值得推广,各个乡镇引进的企业都集中到园区,哪个乡镇引进的,产值、利税就算到谁的头上。要认真做好园区产业布局规划,把园区发展与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结合起来,促进各类园区依托比较优势,形成产业特色,实现规模效益。大力挖掘现有工业园区和集中发展区的潜力,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
四要着力抓知名品牌。品牌体现竞争力。没有自己的品牌,产品质量再好,作贴牌生产,大部分的利润和附加值都只能被别人拿去。要把打造名牌作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作为增强区域要素聚集能力的重要举措,树品牌意识,创知名品牌,走品牌经济之路。企业文化是品牌的重要内涵,而且是更重要的品牌。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品牌的竞争也是企业文化的竞争。缺乏企业文化的支撑,企业就没有生命力、凝聚力、竞争力。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以文化力来促进生产力,提升竞争力。
(三)加强自主创新与技术进步,在转变工业增长方式上实现大突破
要加强企业自主创新。企业是技术开发的主体、科技投入的主体、成果转化的主体。创新关键靠企业,企业的发展关键又在创新。企业最重要的是研发,生产环节放在哪儿都行,特别是大企业如果不在研发上下功夫,一点前途都没有。工业要实现大的跨越,必须以自主创新为驱动,以技术进步为支撑,这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方向。企业一定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原始创新,注重搞好集成创新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要逐步达到3%以上。大企业、大集团要聚集人才、资金、装备等精锐力量,构建坚实的技术创新平台,不仅要从事应用技术开发,还要紧扣企业发展战略的定位,加强核心关键技术的超前研发。坚持以企业为核心,发挥军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突破体制性障碍,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科技创新,人才是根本。实施人才战略,关键是要搞好机制创新。要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积极探索技术创新成果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我们只有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既懂经营又有创新能力的团队和领军人物,贵州的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才有希望。
要积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我省传统工业比重比较大,提高竞争力关键是要加强以节能降耗为重点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总的来讲,我省技术改造投入还不够。高起点是财富,低起点是包袱。要把企业技术改造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企业要舍得投入,政府也要加大扶持力度。通过技术改造,以资金换新技术,以新技术换更多的资金,再以更多的资金换更高的技术,不断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加速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提升企业研发、生产和经营管理水平。
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万元GDP能耗下降重点在工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既能提高工业的质量和效益,又能有效地降低能耗、减少污染。要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于“工业强省”的各个环节,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和企业循环式生产,实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益的集约型增长。生态和环保也是经济效益,也是竞争力,要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和浪费资源的老路。要继续抓好工业污染综合治理,该停产治理的必须停产治理,该关闭的必须坚决予以关闭。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做强国有经济和发展民营经济上实现大突破
体制机制管根本、管长远。目前,体制不畅、机制不活仍然是制约工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必须继续在体制机制改革上攻坚破难。推进“三个转变”,搞市场化配置资源,是我们抓经济发展的根本手段。抓工业发展,也要坚定不移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离开了这一条,工业经济就不可能有活力。大市场,大作为;小市场,小作为;无市场,没作为。抓工业,就是要到市场找项目、找资金、找人才、找技术、找管理,这个观念一定要牢固树立起来。从政府层面上讲,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真正建设服务型政府。改革推进到今天,不单是要破除障碍、减少阻力,更重要的是要搞好服务、加强支持、增添动力。我们抓工业不是要去管企业,而是要服务企业、服务发展。
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强国有经济。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积极盘活存量资产,这一点我们要毫不含糊、毫不动摇。要抓住产权制度改革这个核心,积极推进股权分置改革,以股权多元化推动治理结构的合理化、科学化。国有企业改革最终要解决“老板”到位的问题,企业搞得好,有人得利益,搞得不好,也要有人承担责任。对企业发展有人真正负责任,这是最核心的机制。现在看来,对企业经营者发高薪、给重奖,都不如给期权、股权好。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搞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防止在企业经营和改制重组过程中出现资产流失。
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壮大工业经济新的增长力量。民营经济是我省工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也是做大工业总量的现实途径和重要抓手。各地一定要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特别是对县域工业而言,重点应发展民营企业。县域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差在民营经济上。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切实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文禁止的,都要向民营经济敞开大门,鼓励他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在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发展。积极帮助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在信贷贴息、技改投入等方面,让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待遇。当前,要注意发现一批实力较强、机制灵活、管理规范的民营企业典型,及时总结推广他们的好经验,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
(五)加快对内对外开放,在工业招商引资上实现大突破
工业是我省对内对外开放的主要领域。这几年,我省工业发展快、经济发展快,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很大的关系。抓住“外资西进、内资西移”的机遇,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是推进工业强省的现实途径。
一是思想上要更解放、更开明。观念落后是最大的落后。抓开放,尤其要解放思想。市场、技术、资金是没有边界的,战略合作伙伴也是不分地方的。战略合作要有战略眼光,合作成功与否,关键在项目,关键在企业。这是经济规律,不是长官意志。要有战略思考,看得很远,善于算大账、算长远账,不能因一时一事的利益得失而丧失发展机会,影响发展大局。引进来是发展,走出去也是发展。我们既要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又要坚决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域界限,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拓展发展空间。要鼓励和支持大企业将研发机构建在中心城市,鼓励和支持国有企业之间、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进行战略合作。
二是方式上要更灵活、更务实。没有好的机制,就不会有这样好的效果。要积极创新招商方式,采用专业招商、委托招商、网络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特别要大力推行产业链招商,增强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与泛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的经贸合作和产业对接,力争引进一批知名品牌。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是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的机遇,这个机遇我们不抓住,就会被别人抓住,失去机遇,再努力就很难赶上。当然,既要“招商引资”,也要“择商选资”,不能承接落后的、淘汰的产业。
三是工作上要更有力、更有效。领导是最大的环境,对于一些重大项目,党政主要领导要积极关注、亲自抓。精神状态至关重要。想得到才有可能做得到,想不到就一定做不到。现在有的项目签约的时候轰轰烈烈,但引进后就无人过问。我们不仅要下大功夫引进企业,更要注重支持企业进来后的发展。
三、切实加强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领导
工业发展要上大台阶,工业工作必须上大台阶。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工业工作的领导,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关心、支持工业发展,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在提高工业竞争的“软实力”上狠下功夫,努力把我省工业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一是在领导力量上要加强。抓经济的主要精力要放在抓工业上,把工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工业。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和主管工业的领导同志,要学工业、懂工业、钻工业,真正成为抓工业的行家里手。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地找准本地工业发展的突破口。做任何事情都有困难,但做任何事情也都有办法。着眼点要放在找出办法、克服困难上。同一项工作,让什么人来抓,用什么办法来抓,效果大不一样。要配强工业战线的干部,把熟悉工业工作、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优秀干部放到抓工业的第一线。要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特别是要大力加强新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二是在政策支持上要加强。现在国家支持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的政策很多,比如在特色优势产业、装备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都有许多含金量很高的政策和举措。我们要研究政策,吃透政策,用好政策,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支持。各级各部门要强化“保障与服务”意识,在支持工业发展上,要舍得给政策。这次会后,省上将出台实施工业强省的决定和相关配套政策,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有关部门要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地为工业发展服务,帮助解决企业生产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成都海关近年来在落实优惠政策、主动服务地方经济上下了很大功夫,过去通关需要1天半,现在只要半小时,大大方便了省内企业出口。各个部门都有一个改进对企业服务的问题。必须明确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是依法纳税、吸纳就业。企业利润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创造更多的财富,这就是对社会的很大贡献。凡是对企业乱摊派、乱收费、乱检查、乱罚没的,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
三是在企业家队伍建设上要加强。企业家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整合者,工业强省最终要通过优秀的企业家来实现。“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没有比尔·盖茨就没有微软,没有张瑞敏就没有海尔,同样,没有王国春就没有五粮液今天这样的发展局面。支持一个企业家,充分发挥优秀企业家的作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什么是人才?能做成事就是人才,能创造财富就是人才,能对社会做出贡献就是人才。从根本上讲,企业家是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生的,我们要积极热情地为企业家队伍的成长壮大创造宽松的环境。要加强对企业家的培养、教育和引导,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要营造鼓励改革、支持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让企业家放手发展、尽展才华。对他们不能苛求,不要放大缺点。各地要发掘一批优秀经营人才,用全新理念激发企业家的创造活力。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要舍得给物质待遇、给政治荣誉、给社会地位。企业家要有宽广的眼界、饱满的激情、执着的事业心,敢冒市场风险,勇于开拓创新,克服小成即满、安于现状的思想,全心身地投入到创造财富、奉献社会中去。
四是在运行保障上要加强。要加强煤电油运气等的协调和调度,保障工业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加强银企、银政合作,重视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逐步解决存差过大的问题,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要抓好电网、气网、路网、信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电力和天然气供应,确保运输快捷便利,确保通信高速高效。要合理调节优化用地,尽最大努力保障工业用地需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提高流通效率,保证工业生产物畅其流。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抓安全就是抓发展,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发展工业,就忽视安全生产。要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强化责任落实,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五是在氛围营造上要加强。我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工业文化底蕴不厚、氛围不浓。要广泛宣传工业在“强省、富民、兴黔”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宣传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重大意义和重大举措。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各地抓工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表彰和树立一批促进工业发展的先进典型。要高度重视诚信体系建设,政府要带头讲诚信,在全社会营造讲诚实、重信誉、守承诺的诚信环境。
推进工业强省,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使命。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置身这样一个大舞台,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满怀忧患重工业;进一步理清思路,满怀信心谋工业;进一步振奋精神,满怀激情抓工业;进一步增强合力,满怀执着兴工业。要有无功即过的责任意识,要有义无反顾的使命意识,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开拓进取,奋力拼搏,朝着“工业强省”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凝聚全贵州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贵州发展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结合自己的工作和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谈谈工业强省战略如何促进贵州经济发展
结合自己的工作和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谈谈工业强省战略如何促进
贵州经济发展?
贵州上下认真贯彻工业强省战略,把做大做强工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增强经济实力的重大举措。工业强省,是关系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大战略,是省委、省政府立足科学发展,认真分析国内外发展态势、把握全省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深思熟虑、集思广益,从实际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思路、找准抓手、增
添措施,举全省之力,真抓实干,急起直追,揭开工业发展的新篇章,奋力推进贵州发展新
跨越。
一、深刻认识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十一五”发展的关键时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
段,省委、省政府作出强力推进工业强省的重大战略部署,主要是基于对经济发展的客观规
律、我省的发展阶段、特殊的省情以及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的认识和把握。我们必须深刻认
识“工业强省”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工业工作、加快工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自觉性。首先,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必然要求。实施
“工业强省”战略,是顺势而为的必然选择,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历史使命。第二,工业是促进三次产业良性互动的核心枢纽,抓工业就抓住了“牛鼻子”。没有工业发展,产业
“空心化”,城市建得再漂亮也是个“空壳”。因此,产业发展的“火车头”,城乡统筹的“发动
机”,城镇化的“助推器”,吸纳就业的“强磁场”,应该也只能是工业。第三,我省已进入工
业化初期加速向中期推进的阶段,工业大跨越是实现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明确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
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本质上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贵州工业化进程。这
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举旗帜、抓班子、带队
伍、促发展”的思路,深入推进“三个转变”,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大中型企业、优势
产业和特色产品为重点,以产业集聚发展为方向,以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为支撑,以改革开
放为动力,优化工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快工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工业综合竞争力和带动
力,以工业的大发展推进全省经济的大跨越。
(一)做好资源转化这篇文章,在培育优势产业上实现大突破.(二)着力培育大企业和产业集群,在打造工业发展龙头上实现大突破.(三)加强自主创新与技术进步,在转变工业增长方式上实现大突破.(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做强国有经济和发展民营经济上实现大突破.(五)加快对内对外开放,在工业招商引资上实现大突破
三、切实加强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领导
一是在领导力量上要加强。二是在政策支持上要加强。三是在企业家队伍建
设上要加强。四是在运行保障上要加强。要加强煤电油运气等的协调和调度,保障工业
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五是在氛围营造上要加强。要广泛宣传,高度重视诚信体系建设。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凝聚全贵州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贵
州发展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县委在制定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的指导思想中指出:要实施“人才立县、兴工强县、引资兴县、民营活县、农业稳县”战略,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指导思想,明确地指出了我县发展县域经济的重点、途径和发展方向。我局作为县属经济综合部门,应首当其冲和坚定不移
地贯彻落实好县委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确保县域经济发展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
一、我县工业发展的现状
㈠工业企业情况
我县共有工业企业70户,其中:原县属工业企业7户,乡镇工业企业64户。全县工业企业总数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户;矿冶化工企业24户;建材企业21户;其它加工企业19户。
㈡发展现状
2003年,我县的工业经济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加大了经济结构调整和招商引资力度,工业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3274万元,工业增加值1097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8和9.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826万元,同比增长23.7;实现增加值1723万元,同比增长94.6。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7448万元,同比增长14.8;实现增加值9218万元,同比增长1.3。
今年1-5月,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196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065.7万元,同比增长110.2;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7899.2万元,同比增长16.3。
㈢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虽然有一定的工业基础,近年来工业经济发展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发达地区和先进县(市)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问题:一是对“兴工强县”的思想解放不够,发展工业的思路和办法不多,有的部门对工业发展的支持和服务工作滞后;二是工业经济在全县GDP总量中比重不高;三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较少;四是工业技术水平落后,信息化水平较低;五是融资渠道单一,投入严重不足;六是缺电严重、铁路运输紧张和原材料涨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业发展。好范文版权所有
二、加快我县工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㈠增强“兴工强县”意识。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全县人民,要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提出的“兴工强县”战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增强“兴工强县”意识,充分认识到,发展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实施“兴工强县”战略,使我县工业发展壮大,才能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快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完成党的十六大及XX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㈡突出工业发展重点。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树立一个思想,建设两大园区,培强三大产业,实施八个重点项目”的工业发展思路,认真抓好电力、化工、冶金、矿产、建筑建材、亚麻加工、乳猪、乳腐、酒和茶叶等重点工业发展项目,加快我县工业发展步伐。
㈢培强壮大龙头骨干企业。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两大园区建设为依托,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核心竞争能力和质量效益,培强壮大龙头骨干企业,把南塔集团、正兴集团、宏羚集团、电力公司、渝滇公司、三利公司、恒德水泥制品公司、兴华食品公司、兴滇公司、香料厂等规模以上企业和龙头骨干企业做强做大,并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牵引带动作用,延伸生产、加工等产业链条,推进产业化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动全县工业快速发展,稳步推进我县“兴工强县”进程。
㈣加速非公经济发展。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县党委、政府关于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维护非公经济的合法权益,放心、放胆、放手发展非公经济,把民营化与工业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力支持非公经济兴办工业,推动我县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好范文版权所有
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引资兴县”的战略决策,牢固树立亲商、爱商、重商、扶商的思想观念,认真落实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我县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工业资产闲置较多等优势,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采取网络招商、会展招商、全民招商、老乡招商、委托招商、上门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扩大经济技术交流,以大开放促进我县工业大发展。
㈥加强宏观产业政策的指导和协调。要紧紧围绕国家宏观产业政策,认真做好我县工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和协调服务工作:一是要认真抓好重点企业的技改项目,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要正确处理好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重点扶持产品有市场、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相对较小、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骨干企业快速发展;三是要抓
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机遇,积极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提高综合竞争力;四是要加大本县范围内重点工业项目的前期工作力度,加大项目调研、论证、考察和前期工作,认真做好重点工业项目的协调服务。
㈦加快工业技术进步。一是要加强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以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二是要
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三是要加快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吸收工作,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㈧切实抓好工业发展的投融资工作。一是要积极争取上级和金融部门对工业骨干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加大投融资力度;二是要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我县工业建设,投资工业发展项目,实现老板发财、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缓解企业资金短缺问题,使全县工业企业步入正常健康的生产经营轨道。
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工业经济,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特别是对我县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冶金化工产业和具有丰富资源的矿产业的发展,要始终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方针,防止资源浪费,减少环境污染,不断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效率,广泛推行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和文明生产,切实加强环境和生态保护,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
㈩转变作风,搞好服务。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兴工强县”和“引资兴县”的战略决策,确保县域经济发展目标的圆满实现,我局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转变作风,真抓实干,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众,严格按照省政府对公务员的“八条禁令”要求,勤政廉政,务实高效,搞好优质服务,把“兴工强县”、“引资兴县”和发展县域经济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努力推进我县“兴工强县”进程,为全县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