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音乐教学论文 小议“视像性想像”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小议“视像性想像”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在于有效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对音乐 艺术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在于有效地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起来,充分融入音乐的意境中感受音乐美。
通过实践,我认为运用“视像性想像”引导学生欣赏分析音乐,对提高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和审美感受能力 有很大的帮助。我们都知道,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性的艺术。它主要是通过音乐和感情的运动形态来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愿望和感情的。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这种表情达意的情感活动显得更为直接,然而音乐艺术不是直观可见的综合艺术。音乐 上的所谓形象、图景、人物,则是通过欣赏者的想象和联想,在“闻乐而思”的过程中得于再现的。而“视像性想象”正是由声音运动,作用于人的听觉进而引起人们联想的心理运动。这种形象思维的活动常常伴随着想象力而产生,随想象力丰富而丰富。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视像性想象”呢?我的做法是以学生为主体,音乐作媒介,培养和训练学生形成特殊的思维“视像性想像”。
一、引导学生从音响出发,进入音乐环境,展开“视象”想像的思想感情下,通过乐曲音响来抒发感情,特定的欣赏者就要大至上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所表现的内容,也要进入特定的境界,去细细的体会,去品尝乐曲的真正妙处所在,从而进一步体味美感。
选择一些生活中熟悉的模拟自然音响的音乐作品片断,通过老师的引导在具体听到音响时学生会得到乐曲所表达的大概内容,并随着音响的起伏、浓淡、疏密、疾徐以及音色的变化,学生的情感也会得到或喜、或怒、或乐的感受,进而产生美感或痛感。
如:欣赏民族器乐曲《百鸟朝凤》,小提琴曲《苗山令的早晨》等乐曲时,学生随着乐曲的进行,音响的变化思维相当活跃,且有种生活图景和具体形象出现在脑海中,鸟儿飞鸣,花草繁荣,林木葱茏,晨曦中人们在辛勤劳动等。
通过这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交的心理活动,锻炼了学生从乐曲音响中展开想象,进入特定的音乐境界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展开联想,把感知的“视像”表达出来
心理学中联想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活动图景及人物形象,属形象思维性质,运用语言,做工具的大脑中各种各样的想法,则属于抽象的逻辑思维,而在欣赏音乐中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两 种方式则同时兼有,它们是紧密相联,交织进行的,如在欣赏中,单纯的运用一种形式,是极少的或者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聆听音乐时,应该引导学生想得多一点,才能从中得出其中奥妙,使学生宛如其境,感 知其情。
三、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感性体验的基础上,加入理性认识
音乐的音响感知以及自然相伴随的情感体验与联想构成,是对音乐初步“情趣”的欣赏阶段。这个阶段产生的联想,大多是由于乐曲标题的提示或描绘性的音乐音响引起的。至于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联想,很多学生则无暇或无力深入思索,因此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感情体验的基础上,加入理性认识的参与,使他们的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和联想向更深刻,更明晰的深度发展
综合所述“视像性想象”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可使学生在音乐中展开丰富的想象,更好理解音乐的内涵,当然音乐欣赏能力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视像性想象”必须根据教材不同类型,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歌曲到示曲逐步进行培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用心爱心专心 1
第二篇:选择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选择教育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自我,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肯定、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江堰市在进步和成长。
选择教育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延伸,集中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取得未来成就的可能性暗含期待的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民主是学生主动参与选择的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选择发展,在课堂上实施教学民主是学生主动参与选择学习的前提。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摆正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放下架子走下讲台,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建立一个资源共享的伙伴性师生关系,以平等的态度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让他们能自由地想,大胆地质疑、积极地讨论交流,满足他们的表现欲,鼓励别出心裁、标新立异,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创新。我认为只有让学生真正做主人,才能起到锻炼他们主体性的作用让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学会学习、自主进行选择、参与、探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就是在做主人的过程中培养出来蝗。只有在做主人的时候思想及行为才会是最主动的。比如我在教材的选择上会让学生充分感觉到自己是音乐课的主人,按照常理,教师在拿到教材之后会通览,再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经验把教学内容加以归纳并确定本世纪末学期所要学习的内容。
而我在这学期第一节课的时候,做了一个调查:
1、请以小组为单位浏览教材的目击者录,看一看你感兴趣的单元主题是哪一个?
2、翻一番、看一看你想学习哪首歌曲?想听哪首歌曲或乐曲?然后我把学生的意向作标准,这时的学生非常激动和主动,甚至争论起来,好像他们是教材编委一样。
最感兴趣的是音乐情景剧《森林的故事》和自制小乐器。最喜欢的单元有《动画城》、《可爱的家》、《小乐队》,最想学的歌曲有《哪吒传奇》、《快乐宝贝》、《大风车》、《可爱的家》、《法国号》、《打秋千》等。目前看来,学生对于自己选择的内容的学习参与度还是非常高的。
二、自主选择是学生参与学习的最佳境界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在学习活动中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自我发展的机会,使学生在自主性活动中获得一种选择自由,可以随意地按照自己的意志、兴趣去进行活动,这是学生参与学习的最佳境界,因此教师必须解放思想,创设适应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自主学习的环境。
1.为学生创设自主选择活动的空间
在学习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凡是学生能动口就让学生动口,凡是学生能观察的就让学生观察,凡是学生能总结归纳的就让学生总结归纳,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过程,使他们在参与学习活动中亲自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在学习演唱形式一课上,我是这样设计的:小引组讨论并尝试体验,本小组可以用哪些演唱形式(课上)演唱《我和星星打电话》这首歌曲,目的就是利用学生已有的先前经验及学生个体的知识探索、归纳、总结各种演唱形式的特点,效果非常好。有人提议、有人反驳,反驳的过程中就是在归纳。而且这些内容并不是老师灌输的,我想在活动结束的时候他们每个人都会把各种演唱形式的特点熟记在心。
2.给学生留下自主选择活动的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克服提出问题,便急于让学生回答或一部一答的现象,要留足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激发他们自我参与的意识,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自主选择音乐课堂改革实验,使我深深地感受到,选择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选择教育是唤醒天下父母,让父母领取合格证的教育。
为了更好的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选择”的需要,在以后的音乐教学中,我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构建一种“自主选择创新”的课堂模式,努力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和谐发展,将来成为一名拥有健康、健全人格的优秀人才。
第三篇:音乐欣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音乐欣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它对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音乐欣赏课已越来越被音乐教育界所重视。因为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乐的天地中,通过教学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一、音乐欣赏能够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产生了欣赏音乐的兴趣,就产生了参与的动机。在欣赏教学中,要根据音乐作品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欣赏教学有机地与器乐、歌唱、美术、律动、说话等教学形式融合,让学生充分探究和表现音乐。
音乐欣赏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欣赏主体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当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中,体验音乐美,与音乐融为一体时,必然会产生强烈的表现欲、和实践意识,这就需要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调动听觉、视觉,去体验、表现音乐。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性格、音乐素养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他们可能对一首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不尽相同,这又要求教师用心保护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在参与中,学生体验到音乐的美,通过参与体验,学生们获得审美的愉悦,提高了审美能力和修养。音乐欣赏就是这样把学生引人一个美的天地,又启发他们去创造更美的世界。
二、音乐欣赏教学能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观,通过对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审美能力的提高需要美好的意境,教师应创设适合音乐教育的审美意境,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实践活动来营造一个情境。
在欣赏音乐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涵。丰富他们的听觉感知、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鉴赏力和表现力,从而达到启迪智慧、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三、音乐欣赏教学磨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欣赏教学是让学生感知、体验、理解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欣赏教学除了培养学生感受和鉴赏美的能力之外还要学生将感受到的美用表情、动作进一步表现出来。好动和爱美是学生的两大个性特征,唯其好动,才能将喜形于心的思想感情借助模仿一定的动作表达出来;唯其爱美,才能通过模仿一定的动作表达美、创造美、欣赏美,比如在教《我是人民小骑兵》(三年级上册)欣赏课时,先启发引导孩子们创设一个与音乐内容相符的情境,让孩子们个个参与创造表演:有的孩子伸开双臂,如雄鹰展翅;有的孩子则扮演马儿悠闲地吃着青草;还有的则扮演着不同姿势的小骑兵,一会儿扬鞭催马,一会儿悠闲遛马&&孩子们把自己的想象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表演得尽善尽美、淋漓尽致,让人回味无穷。因此,在上音乐欣赏课时,我们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人人参与表演,在活动中发掘潜能、表达情感、张扬个性、增强表现意识,从而使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不断得到培养,不断提升。
四、音乐欣赏教学引发学生的无穷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的知识、智力和思维的延伸与拓展,有想像力才会有创造力,因此,在音乐欣赏课中首先要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一首节奏感非常强的音乐,可以给人以明快、跳跃和震撼之感,让人兴奋不已;一首节奏舒缓、曲调优美的抒情曲,可以给人美的享受,引发人们的丰富联想,同时音乐又具有不确定性,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坐在一起欣赏,个人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因为这与人特有的性格、气质、修养、民族风俗等都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有人听后想象到大海,有人想象到小溪,因此音乐欣赏带给人们的想象是无穷无尽的。因此,音乐欣赏要注意音乐的这种不确定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不能强求一律。从音乐美的本质来说,音乐的进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在欣赏教学中,要牢牢把握音乐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的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情感的审美升华。这种情感应该是内心深处的体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外化的层面上。有专家云:美的最后价值永远是以情感的直接验证为依据的,音乐教学的全部过程都应有感情的参与。
第四篇:音乐欣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音乐欣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 要:音乐欣赏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感觉与理解、情感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过程。幻想是孩子们在生活中的奇思妙想,是他们纯真心灵的一种大胆的无拘无束的表露,而音乐是童心幻想的大世界。音乐的旋律,是幻想世界的载体。只有通过音乐幻想和想象,才能亲临其境,有所观赏和领悟。音乐欣赏在音乐教育中以其独特的奇异功能,发展着儿童的心智能力。而对于小学音乐欣赏的研究有助于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丰富学生的听觉感知,扩大音乐视野,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关键词:音乐欣赏;小学音乐;重要性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它对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音乐欣赏课已越来越被音乐教育界所重视。因为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乐的天地中,通过教学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一、音乐欣赏能够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产生了欣赏音乐的兴趣,就产生了参与的动机。在欣赏教学中,要根据音乐作品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欣赏教学有机地与器乐、歌唱、美术、律动、说话等教学形式融合,让学生充分探究和表现音乐。
音乐欣赏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欣赏主体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当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中,体验音乐美,与音乐融为一体时,必然会产生强烈的表现欲、和实践意识,这就需要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调动听觉、视觉,去体验、表现音乐。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性格、音乐素养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他们可能对一首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不尽相同,这又要求教师用心保护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在参与中,学生体验到音乐的美,通过参与体验,学生们获得审美的愉悦,提高了审美能力和修养。音乐欣赏就是这样把学生引人一个美的天地,又启发他们去创造更美的世界。
二、音乐欣赏教学能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观,通过对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审美能力的提高需要美好的意境,教师应创设适合音乐教育的审美意境,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实践活动来营造一个情境。
在欣赏音乐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涵。丰富他们的听觉感知、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鉴赏力和表现力,从而达到启迪智慧、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三、音乐欣赏教学磨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欣赏教学是让学生感知、体验、理解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欣赏教学除了培养学生感受和鉴赏美的能力之外还要学生将感受到的美用表情、动作进一步表现出来。好动和爱美是学生的两大个性特征,唯其好动,才能将喜形于心的思想感情借助模仿一定的动作表达出来;唯其爱美,才能通过模仿一定的动作表达美、创造美、欣赏美,比如在教《我是人民小骑兵》(三年级上册)欣赏课时,先启发引导孩子们创设一个与音乐内容相符的情境,让孩子们个个参与创造表演:有的孩子伸开双臂,如雄鹰展翅;有的孩子则扮演马儿悠闲地吃着青草;还有的则扮演着不同姿势的小骑兵,一会儿扬鞭催马,一会儿悠闲遛马……孩子们把自己的想象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表演得尽善尽美、淋漓尽致,让人回味无穷。因此,在上音乐欣赏课时,我们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人人参与表演,在活动中发掘潜能、表达情感、张扬个性、增强表现意识,从而使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不断得到培养,不断提升。
四、音乐欣赏教学引发学生的无穷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的知识、智力和思维的延伸与拓展,有想像力才会有创造力,因此,在音乐欣赏课中首先要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一首节奏感非常强的音乐,可以给人以明快、跳跃和震撼之感,让人兴奋不已;一首节奏舒缓、曲调优美的抒情曲,可以给人美的享受,引发人们的丰富联想,同时音乐又具有不确定性,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坐在一起欣赏,个人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因为这与人特有的性格、气质、修养、民族风俗等都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有人听后想象到大海,有人想象到小溪,因此音乐欣赏带给人们的想象是无穷无尽的。因此,音乐欣赏要注意音乐的这种不确定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不能强求一律。从音乐美的本质来说,音乐的进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在欣赏教学中,要牢牢把握音乐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的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情感的审美升华。这种情感应该是内心深处的体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外化的层面上。有专家云:美的最后价值永远是以情感的直接验证为依据的,音乐教学的全部过程都应有感情的参与。
参考文献:
[1]卢兴兰.音乐欣赏与培养学生个性人格的关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05).[2]李晶.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04).[3]黄力新.小学音乐教学五法[J].四川教育,1999,(01).文档资料:音乐欣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完整下载 完整阅读 全文下载 全文阅读 免费阅读及下载
阅读相关文档:江定仙早期艺术歌曲和声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的徽菜菜单英译 基层群众合唱的社会意义及发展新思路探索 音乐教育是爱的教育 浅析丰子恺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风格 浅析中介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群众合唱的声乐训练方法综析 从汉语词汇演变看“字本位”理论 试论声乐演唱课技能与教学实践课的关系 周代乐舞教育的历史价值和当代启示 浅析高音小号的起源 艺术美之我见 浅析《请买票》中布景与服饰的象征意义 耕耘于民间音乐的贝拉·巴托克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合”与“和” 浅析盛唐时期奉先寺文殊菩萨像平面的时间性在摄影的表达 论消费时代的艺术境遇 浅析笛卡尔的“我思” 《纪念》中 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
*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我将尽快删除。*
第五篇:浅谈过程性评价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过程性评价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11-12-24 08:55:39 浏览人数:9 【摘要】过程性评价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对学习的动机、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本文提出了一些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过程评价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育部于2004年3月颁布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突出了许多教学新理念,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就是其中之一。过程评价理念认为:学习的质量不仅反映在学习的效果上也反映在学习的过程中;评价不仅是对学习结果的价值判断,还对学习的过程有明显的导向作用。评价的过程与学习的过程交互在一起,成为学生发展的必由途径。
一、过程性评价的基本特征
第一,重点关注学习过程。恩格斯曾指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学生的成长就是一个过程,因而对学生的关注度更应该放在过程上。于是,新课标就鲜明地指出: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终结性评价应建立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才能保证评价的真实、准确、全面。
第二,重视非智力因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丰富多样的,学习结果是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传统的学业评价,忽视了很多在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非智力因素,评价导向的积极作用被削弱。过程性评价则将评价的视野投向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认为凡是学习中的积极态度、情感、学习活动中付出努力的程度及合作探究精神与创意等有价值的非智力因素都应当得到评价的肯定,都应该纳入评价的目标范围内。其结果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经验的丰富性大大增强。
二、过程性评价的积极意义
新课标指出:“对学生思想政治表现的评价,要更为关注其发展和进步的动态过程。”而学生优秀思想政治品德的学习、内化过程更是一个渐进的、曲折的、漫长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有老师的积极引导,也要有学生的自我反思。于是,通过过程评价,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时时跟踪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对症下药;更重要的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自我认识与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研究精神、正确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与个性的机会。总之,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过程性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课改区在新课改中的过程性评价方法很多,但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适合于我们学校的政治课教学。本着过程性评价应该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应该使学生通过评价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我在2013级6个班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试验和探索。这里着重介绍几种在教学实践中效果较好的过程性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1.课堂参与评价
即对每一个同学在课堂的出色参与都给予即时评价,或者一声喝彩,或者一问一分,一答一分,或者以小组为单位由课代表负责记分,月末给予优胜组一些奖励。这样一来,课堂活跃起来了,竞争激烈起来了,学生一般都能认真听讲、看书,都能积极回答,思考问题。学生就在这种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鼓励下,在这种不断地被激励和鞭策下获得内驱力而发展。
2.课堂展示性评价
这包括课堂演讲、辩论、角色扮演等。通过课堂演讲、辩论,可以较好地反映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的逻辑性和概括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及对所掌握知识的理解程度。
3.课后作业评价
在进行课后作业检查时,要明确课后作业可以包括学生的课后训练平台、导学案、综合探究报告等等。教师对学生每一次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登记,在判出正误、给出等级的同时,适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性建议,帮助学生尽快进步,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课后作业的整理,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4.课外社会实践活动评价
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教学的一种重要的途径。它是通过各种项目和活动形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为特征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种能力。
5.课外项目研究评价
项目研究是指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选取一个科研项目,运用类似科学研究方法完成这个研究项目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也可以称为研究性学习活动。完成这类学习任务,需要学生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亲自体验科学研究活动的酸甜苦辣。所以,项目研究评价可以较为充分而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学生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方面的发展水平。
四、过程性评价中的注意事项
关注过程性评价,是要用动态的学习过程和效果去矫正过去评价中单纯过分重视静态的学习成果而提出的,这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但矫枉不能过正,因此,过程性评价还需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任何评价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这就需要我们的评价方式坚持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原则,注意必要的简约性,要化繁为简,确立最简单有效的学生评价方式。
2.过程性评价是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之一,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因此,不能将“过程评价”形式化,否则不能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而丧失课堂实效。
3.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过程性评价有优势,也有局限。因此,不要过分夸大过程性评价的功能,否则会把教学和评价引入歧途。
4.教学是双边活动,评价也就不应该是单向的。我们主张评价主体和客体的融合。学生既是评价的客体,更是评价的主体;教师是评价的主体,同时也是被学生评价的客体。
总之,为适应新课改要求,实现过程性评价的作用,以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教师应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不断探索,努力追求,把过程评价理念和方式付诸实践并不断总结提高,为教育教学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2] 高凌飚,关于“过程性评价”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
[3] 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