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精细化管理促进项目过程管理
细节决定成败 以精细化管理促进项目成本过程
控制
中铁十七局集团二公司大黄项目经理部
闫国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非常感谢公司领导对我工作的肯定和栽培,让我在此有机会和大家交流。我首先介绍一下大黄项目的概况。大黄项目系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的前期配套工程之一,项目工程总投资8400万元,其中2104米隧道一条,中桥一座,小桥两座,盖板涵7个,路基3.0公里。下面将我项目物资精细化管理中的一些小经验同大家一同分享。
一、精细化管理概述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他源于日本20世纪50年代,是企业管理的三个层次(规范化、精细化、个性化)之一,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求把每一项工作都抓细、量化,有利于落实到行动中去。“精”就是切中要点,抓住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细”就是管理标准的具体量化、考核、督促和执行。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在于,实行刚性的制度,规范人的行为,强化责任的落实,以形成优良的执行氛围。
二、精细化管理与过程控制
精细化管理是存在于管理过程中,在我们工程项目长用的提法就是过程控制。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物资管理里的限额发料,就属于这个范畴,这个额度控制的越细,越能达到我们的管控目的。如果我们只按照我们每月的材料考核结果指导我们的工作,那么很多发
料已成为既成事实,即使月底考核出有不合理的超耗,也只能对下月发料进行控制,对当月而言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如果劳务合同明确了材料节超的奖罚措施,那我们还有挽回的余地,如果没有,那面对我们的只有“超耗”两个字,这样的结果会让我们物资管理工作在项目上陷入被动。
正因为我们对过程控制的精细化要求如此之高,也就对我们的人员素质有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材料员库管员不仅仅是执行来人领料签单,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该不该发,该发多少。在过程控制,限额发料方面我们项目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工作,比如制定项目单位工程限额发料表,项目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限额发料表等。同时给现场每一个材料员复印一份图纸,教他们如何根据图纸设计工程量计算分部分项工程材料需求量,使他们明明白白工作,认认真真控制。
三、精细化管理的途径
要在一个项目的物资管理中进行全面的精细化控制,我们要从多方面着手,通过各种途径达到我们的管控目的。
1、制定完善的物资管理制度
我们公司物资管理方面有一系列的很规范的管理办法,管理制度,管理细则,这是我们项目物资管理的总的大纲性的指导。但这些管理办法对我们具体项目的物资管理而言,依然不够具体,我们为达到精细化过程控制的目的,根据我们项目的现状特制定了《大黄项目设备物资管理办法》,对项目物资日常管理的细节进行了规范。
2、责任到人 明确分工
在项目物资管理中我们奉行各司其职,灵活调配的原则。在人员岗位的安排上,我们综合考虑各自的特点,使其在各自最适合的岗位上工作,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展示各自的才华。这样的安排,除了责任到人的考虑外,还有一点就是让他们在各自单一的岗位上做“精”。等他们把一项工作做到足够好,我们在适当的时候让他们接触新的岗位,培养他们成为更为全面的物资管理人员。这样既兼顾了责任到人的问题,又兼顾了对年轻同志的全面培养。使我们的工作同年轻人的发展相统一,大大的提升了年轻同志的工作积极性。
3、注重执行
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了各自的责任,没有很好的执行力依然不能达到项目成本过程精细化控制的目的。为了使物资管理人员具有强有力的执行力,主要主抓以下两个方面:
(1)注重团队建设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非常注重本部门同志的团队精神培养,让他们有部门归属感和荣誉感,举个简单的例子,因为某同志的工作失误被项目领导点名批评,作为物资部长,在提及问题的时候我始终强调的是我们物资部的工作被项目领导批评而不是把责任单一的推到犯错的同志身上,并且物资部长主动承担责任,在项目经理面前为犯错的同志解脱。只有这样,每一个同志才能紧密的团结在物资部长周围,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团队,才能具有较强的执行能力。
(2)追求完美
在日常的工作中,坚决制止同志们差不多,还行吧,大概可以了的习惯,做事力求完美。这样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一种工作姿态,人人如此,我们何愁没有强有力的执行力。
4、勤于总结分析 以助本部门下月工作开展
每个月月底物资截转考核后我们物资部几个人都例行的开个碰头会,对上月材料节超和工作进行详尽的总结分析,安排下个月的应对措施和目标任务。这样即可以使我们的同志全面了解我们的工作状况,又可以督促他们在下个月做的更好。
5、汇总上报项目经理 以助决策
每个月月底,物资部都以书面形式向项目经理做本月工作汇报,提供本月分类汇总入库出库情况,主要队伍材料考核节超情况,物资应付账款情况,和下月日常工作外的物资大事待决策提醒。以助项目经理全局决策。
细节决定成败,相信只要我们将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我们的项目物资成本过程控制完全可以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谢谢大家!
第二篇:建筑材料过程精细化管理
建筑材料过程精细化管理
公司为进一步提高成本精细化管理水平,夯实成本管理基础,着眼长远的战略措施,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使成本管理工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程序化和系统化,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筑材料的采购管理、质量控制、环保节能、现场管理、成本控制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搞好材料管理对于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材料的采购管理 1.确定采购计划
项目部依据工程施工合同、设计文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和有关采购管理制度编制采购计划。采购计划包括采购工作范围、内容及管理要求;采购信息,包括产品或服务的数量、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检验方式和标准;供应方资质审查要求;采购控制目标及措施。
2.市场调研、合理选择
一是审核查验材料生产经营单位的各类生产经营手续是否完备齐全;二是实地考察企业的生产规模、诚信观念、销售业绩、售后服务等情况;三是重点考察企业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否具有国家及行业的产品质量认证,以及材料质量在同类产品中的地位;四是从建筑业界同行中了解,获得更准确、更细致、更全面的信息;五是组织对采购报价进行有关技术和商务的综合评审,并制定选择、评审和重新评审的准则。
3.材料价格的控制
对材料的采购价格进行控制。企业应通过市场调研或者通过咨询机构,了解材料的市场价格,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选择较低的材料采购价格。对材料采购时的运费进行控制。要合理地组织运输,材料采购进行价格比较时要把运输费用考虑在内。在材料价格相同时,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法,以降低运输成本。要合理地确定进货的批次和批量,还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确定经济批量。
4.材料的进场检验
建筑材料验收入库时必须向供应商索要国家规定的有关质量合格及生产许可证明。项目采用的材料、设备应经检验合格,并符合设计及相应现行标准要求。材料检验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经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承担检验工作。采购产品在检验、运输、移交和保管等过程中,应按照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要求,避免对职业健康安全、环境造成影响。
二、材料的现场管理
1.材料存放管理
建筑材料应根据材料的不同性质存放于符合要求的专门材料库房,应避免潮湿、雨淋,防爆、防腐蚀;一个建筑工地所用材料较多,同一种材料有诸多规格,比如钢材从直径几毫米到几十毫米有几十个品种;水泥有标号高低之分,品种不一,各种水电安装的材料和配件品种繁多,所以各种材料应标识清楚,分类存放。
2.材料发放管理
建立限额领料制度,对于材料的发放,都要实行“先进先出,推陈储新”的原则,项目部的物资耗用应结合分部、分项工程的核算,严格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在施工前必须由项目预算人员开签限额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必须按栏目要求填写,不可缺项。对贵重和用量较大的物品,可以根据使用情况,凭领料小票分多次发放。对易破损的物品,材料员在发放时需作较详细的验交,并由领用双方在凭证上签字认可。
3.施工中的组织管理
这是现场材料管理和管理目标的实施阶段,其主要内容如下:(1)现场材料平面布置规划,做好场地、仓库、道路等设施的准备。(2)履行供应合同,保证施工需要,合理安排材料进场,对现场材料进行验收。(3)掌握施工进度变化,及时调整材料配套供应计划。(4)加强现场物资保管,减少损失和浪费,防止物资丢失。(5)施工收尾阶段,组织多余料具退库,做好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利用。
三、材料的成本管理
明确施工过程中工程成本控制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在工程项目中,成本控制的内容一般包括制度控制、限量控制、主材控制、材料索赔控 制。
1.制度建立和奖罚;
树立“先算后用,节约有奖,浪费扣罚”的机制,建立限额领料制度、余料回收奖励制度,包括“金点子”和合理化建设节约提成的激励制度;强化现场工程材料预算、计划和进场验收制度,对商品砼、钢材、水泥、砂石料、干粉砂浆和砼砌块等大宗材料应有专门采购收料制度,确保质量合格和数量准确;建立常用小器具和废旧料管理制度,临时电缆、栏杆、灯架、配电箱等各种常用材料应设专人保管,废钢材、废电线等可回收材料应建立收集和处理制度。
2.材料限量控制
施工项目的工程材料费一般要占工程总成本的60-70%左右,显然材料成本是成本控制的重头戏。材料控制主要靠改进材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使用等方面的工作,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节约采购费用;采用精益的管理原则,合理堆放现场材料,减少二次搬运;对材料的领取做好管理工作,杜绝材料的浪费。坚持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费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施工人员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材料用量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降低堆放、仓储损耗。
3.主材控制
1)加强商品砼的数量控制。目前商品砼的数量不足有两种情况:一是商品砼厂家提供数量不足;二是由于施工班组楼板厚度控制不好造成浪费。针对第一种情况,建议商品砼合同签订时结算数量按图纸结算,避免数量失控;针对第二种情况,建议楼板混凝土厚度控制标高在施工前降低5~10毫米,因为楼板的正常沉降在5~10毫米左右。
2)加强钢材用量的控制。目前钢筋存在超量问题,为了应付验收钢筋,钢筋工不懂规范只知道多放钢筋,造成超规范放置,这是因为班组结算时按吨位结算,多放钢筋对班组有利。针对钢筋用量严重超标现象,项目部应加强管理,要求钢筋工严格按照规范施工,按规范及图纸进行检查,多放要罚,同时合理利用钢筋的各类技术性能。如线材可进行工厂冷拔加工,增加长度、强度,现浇板采用冷轧扭钢筋,加强加工管理,合理配料。进料的长度,可根据配料单确定,减少钢筋损耗。施工员审核翻样单或施工员翻样,严格按翻样单制作钢筋。
3)模板的控制。现场要加强模板的进货数量、规格尺寸控制,不能依靠班组,班组要多少就进多少。应根据进度安排、房屋类型来配置模板,模板规格根据结构模数定,要进行模板翻样的审核工作。考虑周转利用,旧模板可以制作成定型模板,进行重复利用。拆模后的模板及时清理并深脱模油,处理好模板安装与拆模的技巧,控制模板拆模的损耗。小而结构复杂的模板难拆处,尽可能用旧模板替代。
4.索赔控制
施工索赔是由于业主或其它方面的原因,致使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付出了额外的费用或造成损失,施工单位通过合法途径和程序,要求业主偿还其施工中的费用损失。
关于材料常见的索赔内容有:由于业主方面的原因,引起施工临时中断和工程方面的变更导致工效降低,直接影响人工费、材料费、设备费增加或再次复工而提出的索赔;再有因业主不按合同支付工程资金而造成的工程施工拖延或业主要求投入更多资源,加班赶工来完成施工项目,导致工程成本的增加;业主材料质量问题或材料供应不及时引起的索赔。施工企业一定要增强索赔意识,加强索赔管理,做好索赔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保存工作。
从实践看,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成本效益关键在于管理,只有大力推进在建筑全过程的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循环利用,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要求,建筑施工方案优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开发和推广应用以及科技进步。施工现场合理堆置材料,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严格材料进场验收和领料制度,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节约采购费用,合理使用材料,这些对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材料损耗和节约工程成本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三篇:项目精细化管理
谈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稿子)
“零缺陷管理”、“精细化管理”、“软环境建设”是几年前国际上提出的三项管理标准。作为国有施工单位来讲,我们要想有长足的发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顺应大流,走精细化管理之路,加强自身竞争力,适应当前公路工程建筑施工新情况新环境。
我们公司目前处于负债经营状态。作为总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路面项目工地,相伴路基项目吉茶四标的严重亏损,为扭转局面,本项目必然成为“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前沿阵地。
“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 可以说是一种现代管理的新理念。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对涉及工程的各种因素实施全过程、无缝隙的管理,形成一环扣一环的管理链,严格遵守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优化各工序施工工艺,克服各个细节质量缺陷,形成整体工程高质量。由管理精细化到施工精细化再到产品精细化,实施精细化管理亦是实现质量、安全、工期等施工管理目标的必由之路。以项目部为单元,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各部门负责人制定出具体的管理细则。经会议讨论通过,然后作为本项目的管理目标和考评办法。例如:
在吉茶高速公路路面项目上,业主推行了项目精细化管理。作为项目工地根据吉茶公司的要求及路面项目路线长、投资大、工期短、材料风险高、质量要求严等诸多工程特点,制定以下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办法,具体总结如下:
(一)健全完善管理体系,使其行之有效、利于落实。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1)思考系统化。要有全局意识和大局意识,兼顾总公司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以提升项目管理效率为目的,进一步完善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
(2)工作细化。突出工作重点,合理设定工作目标,专项工作专人负责,管理过程“精、细、严、准、实”,执行讲究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执行力度,做到每天每周每月按计划安排开展工作,按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要分析和认识事物的本质,了解发生事情的原因,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工程项目管理安全、质量、进度、费用的四统一。(3)工作量化。必须用量化的指标去衡量和检验工作目标与计划。(4)业务优化。优化资源配置、优化工作流程、优化生产技术、优化监督考核、确立降本优化的指标。
(二)精细化管理生产要素是产品生产过程的输入。生产要素包括: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施工技术和工艺、施工组织(管理)。
(1)加强项目管理员工队伍建设,降低素质成本。从事工程项目工作的员工队伍素质,是能够开展好项目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因素和关键环节。
(a)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培训和上岗资格认定
建立和落实各类施工人员学习和培训制度,实行全员培训,未经质量、安全教育和培训的人员,不准上岗作业。工程质量最终取决于在施工现场操作设备和使用材料的施工人员,因此要以人的素质保证工程的品质,要让每一位参建者(特别是一线工人)明白自己所干的工作好坏对工程全局质量的至关重要性,使他们能够自觉地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去做好每一件细小的事。岗前培训以及施工期间定期学习、培训应建立档案进行精细化管理。
(b)生产负责人(拌和场负责人)管理
生产负责人(拌和场负责人)负责各个施工工点现场的生产组织和管理,因此,必须在每一个施工工点选派有责任心、懂技术、有经验的生产负责人(拌和场负责人)。每个正在进行施工的施工工点都必须有生产负责人(拌和场负责人)在场,并做好详细的现场施工纪录。
(c)特殊(或关键)工种管理
对于电工、焊工、起重机作业人员等国家规定的特种作业人员,选派已取得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并有同类项目施工经验、合格的人员。对于虽非国家规定的特种作业人员但为高速公路建设施工关键技术操作岗位的关键工种如拌和楼、装载机、压路机等重要的机械设备操作工等工种,施工单位应选派有责心、有同类项目施工经验、合格的人员,并应制定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规范操作的《岗位手册》,人手一册,经过专门培训后由监理、施工单位联合考核后持证上岗。
(d)试验员管理
选派有责任心、有相关技术技能、有同类项目经验的试验人员进场。经过考核并备案,对通过考核的试验员不随意更换。加强对试验员的教育,树立质量意识、诚信意识,坚决杜绝试验数据造假现象。对于试验数据造假现象,一经发现,对责任人员予以坚决处理,决不能姑息迁就。
(e)严格施工合作队伍的选用和管理
工程质量优劣与施工队伍素质的高低密切相关,对施工合作队伍管理的松紧程度是决定项目成本和成败的关键因素。
(2)机械设备精细化管理
机械设备管理,工程施工质量受到机械化水平的限制,施工机械的性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必须落实在合同中对机械设备的承诺并满足生产的需要。建立《机械设备管理台帐》,制定和落实机械设备使用、维修制度以及《规范操作手》,并对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培训,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性能。对于国家规定需经有关部门验收许可的设备,应完备有关程序后方可使用。
对于需要标定的设备如拌和设备、测量仪器、试验仪器等,应按照有关规定或要求,定期到经认可的机构进行标定。
(3)原材料精细化管理
严格执行合同和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等有关材料管理的规定。加强对原材料的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各个环节的管理,确保进场和使用的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作为施工单位应按照有关要求、频率对原材料进行检验检测。《原材料台帐》与《原材料检验台帐》相对应。不得擅自降低检测频率或降低材料标准,材料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禁止用于工程实体。
(4)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工艺管理,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性技术方案以及详细的施工工艺说明。《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工艺》一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必须严格执行,如发生变化应提前通知监理工程师并重新提交审批。坚决杜绝施工现场不按照已经审批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进行施工的行为。
严格执行技术交底制度,要做到让每一位参建者明白所承建工程的意义,具体质量标准、工作标准、安全标准、施工操作要求。技术交底要做到不仅让从业人员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
技术交底要建档管理,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备案。该项内容将作为开工报告审批的一部分内容,如没有完成上述工作,可延期开工。
实行首件工程认可制度,首件工程是同类分项或分部工程中首先施工的工程。制定首件工程施工方案和详细的施工工艺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首件工程施工完毕应认真进行分析、总结,并形成报告报监理工程师批准。首件工程认可后,后续工程应严格按照批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进行施工。
(5)推行规范化管理,要求对施工管理机构和施工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和规范,管理机构不健全、不规范以及管理制度不明、岗位职责不清,必然会导致管理不到位。要求对管理和生产过程进行优化、规范,专业分工、责任到人,提高工效和操作质量。规范化意味着对技术规范的严格执行,即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包括工人施工操作的规范,所使用原材料的规范,所使用工具、机械、设备的规范等。规范化的目标是减少施工的变异性,目的是“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性”。也即保证工程质量:一是施工各项质量控制检验指标必须达标即符合规范的要求,二是必须确保质量的稳定性,也即必须抓住减小变异性这个关键。
(6)施工组织精细化管理
要求制定完善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并根据工程划分制定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应得到监理工程师的批准,一旦批准必须严格执行。要合理调配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要素,采取措施对各项生产活动进行有效地组织和控制。
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自检体系、保证体系。施工单位自检体系对施工全过程、全方位进行质量跟踪控制,是质量保证体系的第一责任者,要发挥质量保证体系第一关口的作用。
落实质量责任制,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将质量目标分解、落实到人,将质量责任分解、落实到人,并进行质量责任登记。重点做好工序质量控制,明确工序质量、安全的目标和责任人,认真做好工序交接、签字,做到每个施工环节均可追溯。
要注重生产过程管理,确保工程施工优质高效。
工程质量管理控制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而事中(生产过程)控制是质量管理控制的关键。加强对各项生产活动的组织和调度,使各项生产活动按照计划有序进行。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要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改进,形成完整、闭合的管理链条,不留管理死角。过程管理的关键是将质量目标分解到工序,制定工序质量控制指标,以规范的施工操作保证工序质量控制指标,以工序质量保证分项工程质量,进而保证工程整体质量。
(三)试验测量精细化管理
工地试验室要求:试验检测仪器设备、试验检测人员以及试验室的面积(包括标养室)应满足合同要求和试验检测需要。试验检测仪器设备须经法定计量标定部门标定。试验用品的采购必须本着经济实用,能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就行,并非所有仪器都一定要采用一流的设备。要求所有仪器都必须列明清单归档管理,有运行、维修等相关记录、最大限度的保证仪器高效长时运行。技术方面从配合比到单一材料各项技术指标的检验,都要求有试验记录,原因分析等。
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开展试验检测工作,随时接受监理工程师的监督和指导。
试验检测频率不低于有关规定。要规范试验操作,试验操作要严格按照相应试验规范要求进行操作,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坚决杜绝试验数据或资料造假现象。测量精细化管理测量仪器应按照合同要求配置,并经有关部门标定后方可使用。测量仪器应专人使用、专人保管,确保正常使用和精度。
水准点、导线点等控制桩移交后,在监理工程师的协调下进行复测,保证闭合、精度,在施工期间按要求定期复测并对控制桩进行保护。
测量精度是影响工程质量验收的一个重要指标。要加强对测量工作和测量人员的管理,制定测量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有关测量技术规范、标准,严格执行测量复核制度,确保测量数据的正确和精度。
(四)进度计划要符合总工期要求,综合考虑各种施工影响因素,对各施工分项进行合理安排,切忌施工前松后紧,避免施工期间出现赶工现象。
经监理工程师审查通过的计划必须严格执行。合理调配资源,确保各项施工生产活动按计划完成。
要加强对计划执行情况核查,对关键线路上工程连续出现滞后,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纠正。
(五)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管理规定,落实合同中有关安全生产的人员、资金等资源,保证施工安全生产的条件。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包括安全生产组织设计的内容。针对工程特点进行施工安全风险评定,识别危险源,并采取有效措施重点管理。
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培训制度,进行全员安全培训,编制专门的质量、安全手册和操作规程手册,人手一本,组织不定期的学习培训、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检查与考核制度。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影响安全生产的不利因素。安全生产管理决不要走过场、摆形式。
对施工组织或技术复杂的特殊工程项目应组织必要的技术、安全论证,并加强技术交底工作以及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规范施工。必要时,聘请专家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施工进行现场指导、咨询。特别对关键工序实行更加严格的交验措施。
(六)从以往的几条高速公路建设施工中,与电力、环保等相关部门以及地方事务协调情况来看,路面施工中的协调问题不少。由于与相关部门协调难度不断增加以及地方事务处理缓慢,致使路面工程施工的有效工期被大大压缩,而且已经影响到工程质量。协调工作涉及面广,且存在路基施工单位遗留下来的问题,处理起来比较复杂,因而越来越重要。
一定要重视协调工作,结合工程的特点,排查影响施工的主要因素,成立专门的机构、安排专人盯办;二是要开展有关政策研究、方法研究,探寻协调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
(七)工程项目施工是一次性的,是一种一次性管理,也是一种约束性很强的全过程管理。因而对项目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健全完善项目管理体系,优化业务工作流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项目管理办法是实施施工项目管理精细化的有力保障和必要基础。不断的总结经验使我们的管理水平进入一个全新的状态。
高速公路建设是一个既现代又传统的行业,随着现代化施工设备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程建设中,工程技术也越来越趋于成熟。实施精细化管理,规范生产过程和生产活动,合理配置资源,进一步挖掘管理的潜力、人的潜力,面对良好的形势,通过“零缺陷”、“低成本”的精细管理模式。构筑精细优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文和谐的精品工程。是我们提高高速公路施工管理水平和施工质量的最终目标。
第四篇:以信息化管理为推动促进精细化管理
以信息化管理为推动 促进施工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其核心是“精细”,即精确决策,精心安排,精细管理,精打细算;细化目标,细分责任,细致工作,关注细节,做到宏观正确,责任明确,措施准确,细节精确。精细化管理应该贯穿一个企业的始终,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
而水利水电工程是一个特殊行业,有自己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其他行业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经验很难直接引用过来,可以共享的管理经验和资源较少;并且建设项目大部分位于通讯还不发达的国家或偏远山区,交通和通讯条件较差,上级机构和项目经理部沟通困难;而且单个项目规模较大,项目之间规律性差,标准化程度低,施工过程中变更数量多且处理困难,项目工期较长,参加建设的人员多,人员流动性大,容易产生管理上的脱节。鉴于水利水电行业存在以上特点,就相应带来项目利润率低、项目运行困难,项目管理方式粗放,缺乏项目管理人员、管理力度不足、工作质量下降等不足。
为能够解决以上问题,提高项目的赢利能力,除了加强项目的组织与监管外,最重要的途径是进一步转变项目的管理方式,把各项工作标准化,实现项目的精细化管理。而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将复杂的管理程序化、标准化,缩短信息管理链条,加快信息获取速度,提高管理效能。
一、信息技术与施工管理的关系
信息技术是施工企业利用科学方法对经营管理信息进行收集、储存、加工、处理,并辅助决策的技术的总称,而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主要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就施工管理中推广使用信息技术而言,不仅仅是解决是否利用计算机技术的问题,还要解决如何利用的问题。比如说,即使企业各部门都应用了计算机,而企业部门之间、企业与项目之间、企业与外界之间的信息交换 仍需要纸介质来进行,就不能说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实现了信息化。同时,使用计算机的现代化施工管理,不仅可以快速、有效、自动而有系统地储存、修改、查找及处理大量的信息,而且能够对施工过程中因受各种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施工进度、质量、成本进行跟踪管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反映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施工管理的水平。
二、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
首先,在一定范围内应用了计算机和工具软件,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施工管理中,较早地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计算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如办公自动化系统,招投标系统(工程量计算、投标报价、标书制作、施工平面图设计、造价计算、编制工程进度网络),设计计算系统(脚手架设计、模板设计、施工详图设计),项目管理系统(项目成本、质量、进度管理、日常信息管理)等。
第二,在施工中推广应用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在一些地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预拌混凝土上料自动控制、采用同步提升技术进行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安装和整体爬升脚手架的提升、沉降观测和工程测量、材料检测数据采集等。
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但改善了企业的形象,提高了企业管理工作效率、技术水平和安全水平,使行业和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同时,也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工作强度有所下降。但是,总的来讲,目前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整体水平较低,存在着明显的局限与不足,主要表现在:
1、应用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项目施工的前期,如招投标、造价预算、施工组织设计,而在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方面的应用较少,项目施工管理仍然主要靠管理人员的经验和处理能力,很不科学;
2、主要以应用单机版应用软件为主,单机操作,仅仅利用了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实现信息的共 享和自动传递,效率较低;
3、企业未能充分利用Internet带来的便利,实现网上材料采购、招标,项目管理、信息交换、信息发布等,电子商务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三、国外同行信息技术应用的成功经验
国外建筑行业信息技术应用较早,成功的经验很多,值得我们借鉴。
在日本,近年来大力推进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即CALS/EC。其特点是,以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为对象,信息全部实现电子化;利用因特网进行信息的提交、接收;所有电子化信息均储存在数据库实现共享、再利用。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和增强建筑业竞争力的目的。
在香港,主要有设定通用的标准和发展通用的数据基础设施,便于参与建设业务者能以电子方式通信;采用因特网和电脑技术进行有效地获取和交换工程项目资料;利用电子方式进行工程图纸、资料管理及图纸审查管理;利用数码相机技术对现场施工情况进行适时动态管理;在施工现场人员的管理中采用“绿卡认证”(绿卡中包含有职员的基本情况以及就业、技能等信息)等。
四、提高施工管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对策
1、企业应根据施工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制定战略计划,予以有效实施。
建设部将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列为目前的重要任务。并强调,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建设领域的工作,不是赶时髦,更不是点缀,而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紧要问题。由此可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建设行业成为大势所趋。而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其核心主要体现在施工管理过程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信息化施工的特征是:信息收集自动化(传感技术、IC卡技术)、信息存储自动化(光盘存储、DBMS)、信息交换网络化(局域网、万维网)、信息检索工具化(DBMS、搜索引擎)、信 息技术集成化(多媒体技术、专家系统)、信息利用科学化(基于数据的各种分析)、信息管理系统化(管理信息系统MIS、主管支持系统ESS等)。企业应根据以上信息化的特征,结合施工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战略计划,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建立各类施工管理信息系统。
2、在施工管理全过程广泛应用基于局域网、因特网的信息共享平台以及网上办公系统。
水利水电建设项目规模大,参与单位人员多,建设工程文件多(如信函、通知、图纸、合同、进度报告、采购定单、检查申请和批准、设计变更记录等),信息量大。传统的项目信息管理是以纸为载体,其传输方式是与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经向沟通方式,这种方式层次多,效率低,费用高,极易因信息交流沟通失误造成损失。正如美国BRICSNET公司的调查显示,项目成本中的3%~5%是由于信息失误导致的。在美国,每年为了传递项目管理的文件和图纸而花在特快专递上的费用约5亿美元,项目成本中的1%~2%都用于日常的印刷、复印和传真等。调查还显示,建设项目参与任何一方在竣工时所掌握的有用记录文件都不到总量的65%。在信息高速膨胀的今天,施工管理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3、开发利用基于因特网(Internet)的各种应用系统,如电子商务,网上项目管理等。
以互联网技术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企业运用信息技术的重点是开发应用以INTERNET为平台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库和网络联结,实现网上投标、网上查询、网上会议、网上材料采购等。通过建立网上虚拟组织这一概念,变纵向信息交流方式为平行交流方式,提高效率和准确性,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改进沟通与合作,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在施工阶段,利用以 INTERNET为平台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专项技术软件实现施工过程信息化管理,例如:项目经理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召开虚拟的工作会议,项目组成员何以在任何时候、任 何地点与相关的工程师交换资料信息,审阅施工质量,会签图纸和文件;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掌上电脑将施工质量检测信息直接上网到公司本部进行评定;在竣工验收阶段,各类竣工资料根据记录自动生成的信息管理。
4、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施工项目管理和工艺控制软件的应用水平。
大力推进施工管理三个控制过程(进度、质量、成本)相关软件的应用。如,在进度控制方面,利用网络计划技术可以显示关键工作、机动时间、相互制约关系的特性,使用网络进度管理软件控制进度,根据施工进度及时进行资源调整和时间优化,适应施工现场多变的情况,目前这类软件已较为成熟;在质量控制方面,工程质量管理是施工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具有信息量大、综合性强、技术难度高的特点,利用质量管理软件与人手操作相比,其优越性非常突出:处理时间短,结果的可靠性高。质量管理软件系统可用于施工过程各阶段的质量控制和评定,包括各种质量评定报表的生成,各种质量评定曲线的绘制以及根据各种实测数据对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进行评定,从而为质量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实施动态控制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在工艺控制软件方面,应进一步优化应用较为广泛的施工模板设计、工程测量、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大型构件吊装自动化控制、管线设备安装的三维效果设计等应用软件;在成本控制方面,充分利用成本核算、成本跟踪系统,及时了解成本水平,提出成本降低目标,向期望值不断努力。
第五篇:以精细化管理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以精细化管理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钓渭镇朱家滩小学内涵式发展规划
学校内涵式发展,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育人为本的思想,规范学校管理,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扎实推进课改实验,打造质量品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按照教育的自身规律和学校自己的特点,激情做事、实干兴校。以管理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一、要引领学习,队伍强校
学校要利用各种时机抓教育政策法规、教育理论和教学业务培训学习。通过加强人文修养、规范教育行为、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教书的人必须要爱读书。一些教师专业发展上的最大困惑就在于文化底蕴不足,对文本的解读不够,对教学问题的表达不到位,课堂上给学生说不清,道不明。因此学校要让学习成为校园最丰富的土壤,最灿烂的阳光,最美丽的风景。要利用教师会、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会开展读书学习活动,鼓励教师岗位研修,多读书,写读书笔记,纳入基本功考核。坚持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参加各级的业务培训学习,把培训学习当做最好的福利送给教师。开学初要求教师分组人人说教材,再选代表参加学校大会解读教材,学校可统一印发教学活动笔记、班务工作笔记、教研笔记本,用于记载平时学习的内容与工作体会,每学期应举办全校性学 1
习心得、教研成果、教法学法交流、出版校刊编印文集、表彰奖励爱学习、有进步、学以致用的教师,大力营造学习型教师团队,促使教师提高师德水平、教学设计水平、语言表达水平、教研课改水平和教育信息化水平以及教育观念的更新。同时,要倡导教师研读实践这本“活书”、教育这本“大书”、生命这本“天书”。
二、要创新机制,管理兴校
机制是学校内涵是发展的动力和重要保障,学校要确立“人文关怀、科学管理、质量立校、全面发展”的管理机制,立足校情,制定完善各种办学章程、发展规划以及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教研课改、体艺卫生、安全保障、财务后勤、德育文化、人事管理等各类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考核方案和中长期工作计划。努力构建“民主决策,规范管理,处室负责,分组竞争,奖勤罚懒,优晋劣汰”的管理模式和以行政管理为主体,以教学常规、教研课改、德育安全、资源信息、后勤服务,党工团队齐抓共管的“一主五线一配合”的管理体制。坚持校长领导下的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制和年级组为核心的分层管理量化考核制,坚持教代会、校务公开、财务公开、周例会、周工作公示和间周教研组、年级组业务活动,领导蹲年级并联系教研组、教师一岗双责、日志记载、严格考核、奖罚兑现制度。做校长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能“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自己的教育
2理想”,因此,校长要时刻把师生装在心中,处处把工作责任扛在肩上,要把校长的个人意志上升为学校意志,使学校的管理机制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形成团队共振,敬业进取的合力。
三、要高效教学,质量立校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管理的核心是教学,学校是通过课程来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
1.学校必须优化课程管理,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要实行教学失误问责制,制定科学的课程设置方案,开齐上好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加强工具学科科目考核和非工具学科的管理,建立较为完备科学的学生素质评价、教师教学评价,素质教育质量测评与教学绩效奖罚实施方案,全面落实三维目标(如非统考科目考试成绩:可用平时学习态度、课堂表现、课后实践占60%,期末考试占40%进行评定)的实现,注重教学过程管理与形成性评价,并要采取措施关爱学困生和问题生,注重追求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平时领导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研究、指导,分析、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上,广泛征集建议,每月专题分析一次教学工作,随时进行推门检查听课,对教学有困难的教师指定专人结对指导,限期达标。
2.学校要成立各类兴趣小组,每天开展活动,定期举行作品成果展出,每月举行一次小型文体竞赛活动和年级学科竞赛活动,以此激励引导学生树立特长,全面发展。
3.以活动促进取。凡是上级业务部门组织开展的教学业务活动(如征文、艺术作品、赛教等),不要指定师生完成而是要全员参与,层层评选上报,以充分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和育人目的性。
4.要充实利用学校的有效经验教学资源为教育质量服务,同时,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学校时刻都要保持稳定的教学秩序。
四、要塑树校魂,文化育校
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学校无空处,处处是教育,学校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培养校本精神,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包含着丰富文化内涵,要认真总结,精心提炼校训,学风、教风、校风和特色。要倡导:让我们的校园充满爱、让我们的教学充满阳光,培养“团结、勤奋、求实、创新、文明、守纪、惜时、博学”的校风,树立“行表仪身垂范智泉爱荡漾树名师形象,言诚信行规范志高远勤笃学塑优生群体”的理念,传承创新,兴学强校,实施现代优质教育。通过校园文化和校本精神,内化一种好思想,形成一种 4
好机制,建设一个好班子,培养一支好队伍,创设一个好环境,营造一种好氛围,教出一批好学生,推出一批好成果。
我校强挖内潜,内涵式发展,分步骤分阶段实现我校的跨越式发展。好学校,从关注每个师生的发展开始。一个好教师就是一门好课,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教好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社会。我们全体教职工团结一心,群策群力共创朱小的美好明天。
钓渭镇朱家滩学校
2012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