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要点(报市)
二OO九年工作总结及二O一O年工作要点
2009年,我县农业开发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目标,突出项目开发这一重点,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服务、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业绩。
一、实施项目培育工程,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扎实。今年来,我们按照市局要求,延伸、拓宽项目服务,把项目培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建立完善了2010-2012年三年的项目库,并将入库项目与机关工作人员建立挂钩联系制度,定期不定期上门服务指导。尽管项目培育今年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努力,但应该说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引入项目竞争机制,项目选项工作进一步透明。几年来我县在项目选项工作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工作流程,这就是:首先组织机关全体人员分成若干组分赴到各镇(区)普遍进行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汇集整理,排出初选项目,然后分线组织现场勘察、论证和筛选,并提交机关办公会议集体讨论,办公会基本确定后,再征求财政、农口相关部门意见,最后报县分管领导审定同意后上报。今年,我们又进
一步引入竞争机制,一是通过召开各镇分管农业的负责人会议,将省局关于项目选项的要求、条件进行公开,鼓励各镇按照上级规定的选项要求,积极进行申报。二是结合我县实际,明确项目竞争立项的具体要求,比如土地治理项目,今年我们就规定必须把千亩农业园区规划建设作为一个重要条件。三是在各类项目基本确定之后,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进行公示,欢迎社会各界进行监督,使项目选项工作做到了公开透明。
三、加大项目建设力度,项目开发效果进一步凸显。一是在领导层面上,加大了项目的组织领导力度。对重点的开发项目,我们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专门建立领导组,由县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县相关部门的领导为领导组成员,由项目建设部具体组织实施;二是加大资金整合的力度,将相关部门的涉农资金向项目区进行倾斜,仅大豫新农项目区,先后整合农路、河道疏浚、泵站改造等资金1000多万元;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内外地老板到项目区投资。仅2008年度项目引进资金近2000万元,其中,大豫项目区引进800多万元,新建500亩大棚,双甸、岔河任港项目区引进资金500多万元,新建300亩大棚,今年袁庄赵港项目又引进资金500多万元,发展300亩大棚,从而有力促进了项目区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的发展,项目区整体面貌有了较大改善。
四、强化项目规范管理,项目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加强项目计划管理,严格按上报的项目建设内容进行建设,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调整的都能坚持及时上报,履行批准手续,没有发生擅自更改建设内容的现象。做到了图表一致、账物一致、编号一致。二是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今年,我们将所有工程包括绿化、招投标节余经费使用,以及招投标委托代理,项目设计单位等全部进行公开招投标。三是继续加强其它各项管理,包括项目法人制、项目公示制、工程监理制等等,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项目考评制,结合项目竣工验收,对项目镇村和工程施工单位进行综合考评,有效激发了项目镇村和施工单位的工作热情,确保了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除此之外,今年我们还着重狠抓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七期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是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召开了一百多人参加的动员大会;二是建立了以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组;三是详细制定了迎接验收的具体方案,从工作内容到具体要求及完成时限、责任单位、责任人逐一进行落实;四是专题组织人员到如皋市开发局学习取经;五是深入项目镇村、项目现场,按照迎验要求逐一进行过关;六是认真做好迎验各种资料档案尤其是专题片的制作准备等,虽然此次验收未抽到南通如东,但我们在市局的精心组织、指导下,已做好充分准备。
主要存在问题:
1.项目建后管护仍是一个薄弱环节,虽然我们在开发工程移交时明确了管护主体,制定了管护制度,但由于镇村缺乏管护资金,致使部分工程管护不够到位。
2.宣传信息工作较之前两年有所后退。在国家级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还是空白,未能较好完成市局年初下达的宣传信息任务。
明年的工作思路:
指导思想: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如东开发工作实际,不断强化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争先意识,坚持抓重点、出亮点、解难点,全面提升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水平。
工作要点:
一、在项目培育上,不断增强选项的针对性。根据今年的选项要求,明年我们将把农民经济合作社项目、农业龙头企业和基地相结合的项目、固定资产贷款贴息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作为项目培育的重点。
二、在项目建设上,力求打造新的精品工程。土地治理项目,围绕千亩园区示范项目,认真搞好规划建设,力争河口菏园项目、曹埠掘港项目形成3个千亩园区示范项目,更好地发挥开发项目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滩涂开发项目,要在新围垦区、盐碱地如何规模化利用,发展高效农业,探
索开发模式和综合利用的路子,力争在科研和开发两方面取得新的成果。
三、在项目管理上,继续抓巩固、抓完善,向精细化管理方向努力。重点在科研推广方面,进一步抓好落实,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在项目管护上,积极进行探索创新,明年将选择绿化作为突破口,试行产权制度的改革。
第二篇:2011报市工作总结[范文]
石鼓区科协2011年工作总结及
2012年工作计划
2011年,石鼓区科协在区委、区政府及市科协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紧紧围绕我区“南优北拓、城乡一体”的发展思路和“三产强区、二产旺区、民营活区”的发展方针,发挥群众团体优势,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大力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服务。现将2011年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继续积极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推进科普事业发展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我区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争取领导支持,得到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推进了我区科普事业发展。一是今年5月我们召开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科普领导小组成员的会议,并制订了一系列的培训计划及相关工作方案。二是坚持突出三个重点,即:青少年学生、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群众等重点人群。今年是我区大力实施未成
年人科学素质行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社区群众科学素质行动,区科协先后联合区教育局组织全区23名辅导员参与衡阳市首届青少年科技活动组织与辅导工作者培训班,10月20日在人民路小学组织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初赛,共评选出73件作品参加市级大赛;同时,我区以提高市民科学素质为目标,在潇湘街道演武坪社区和人民街道牛角巷社区开展科普社区行“四个一”建设,组建了100余人的科普志愿者队伍、新建了科普画廊约12米、建立了科普学校、科普阅览室,使社区科普形式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宣传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精神,普及了科学知识,弘扬了科学精神,对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将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积极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行动计划,构建科普惠农的服务平台
我区以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行动计划为重点,狠抓农村科技示范户、科普示范基地、专业技术协会的培养与发展,注重发挥其科技带动与辐射作用,与他们保持经常性的工作联系,及时了解反馈情况,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今年,我区重点培育了3个区级专业技术协会、5个区级科普示范基地、12名区级科技示范户。我区小云山村宋建新被湖南省科协授予2011年湖南“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农村科普带头人称号。
三、积极开展科技周、科普日活动,突出重点求实效 每年的科技周、科普日,我们都组织开展一系列全区重点科普活动。2011年我们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为主题,开展了一些活动。
一是按照上级的安排部署,今年5月16-23日我们开展了全国“科技活动周”宣传组织活动。活动准备了科技图书、科普宣传资料、科普宣传挂图、还制作了科普宣传展版,5月16日与区农办、区司法局、科技局等兄弟单位一道在松木乡组织一场声势浩大的科普宣传活动,组织部分专家对相关科普基地、科技示范户进行了专题培训,组织卫生学会宣传推广健康防病科普知识及农村卫生保健知识。科技下乡发放资料2000余份,赠送科技图书300余册,展出科普展版10块,受益群众5000余人,得到了群众的拥护,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整个活动成效显著,社会反响良好,有效地促进了我区科普活动的蓬勃发展。
二是开展全国科普日主题活动。9月18日由区委宣传部、区科协和区教文体局联合主办的石鼓区“全国第九个公民道德日、全国科普日”重点活动在石鼓广场隆重举行活动分区域有序开展,活动运用挂图、展板的形式向市民宣传关于道德楷模、道德规范、科学生活以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知识,引得不少群众驻足观看。活动共发放《救灾减灾实用技术手册》3000余份。在全国科普日期间,区科协还走访了
16户省、市级科技示范户,给他们带去了各种养殖、种植资料150余册,同时定期对社区科普宣传栏的内容进行了更新,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一年来,我们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推广科学,任重道远,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与时俱进,大胆探索,努力开拓我区科协事业的新局面,为石鼓区的社会、经济、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2年工作计划
1、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明确目标,理清思路,突出重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挥整体优势,努力开创科协工作新局面。
2、奋斗目标
(1)、重大科普活动力争市科协表彰。(3)、科普宣传工作力争市科协表彰。(4)、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力争省科协表彰。(5)、创建市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个,市级科技示范户3个,市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个,创建区级科普示范基 4
地2个、区级科技示范户10户,区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个
3、重点工作安排
(1)、加强组织协调,深入推进《纲要》全面实施工作。
(2)、加强协作联合,大力开展各类科普宣传活动。
(3)、加强科普宣传,大力营造学习运用科技氛围。
(4)、加强科技教育,着力培养未成年人创新能力。
(5)、加强科普创建,积极促进乡村社区科普工作发展。(6)、加强资源整合,认真实施科普“兴农富民”工程。
第三篇:2011工作总结2012计划(报市)
民农„2011‟96号
民权县农业局2011年工作总结
及2012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农业局党组在市局的直接指导下,带领全局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市局下达的“综合业务考评指标”内容、提出的主要工作目标,以开展“创先争优”、“两转两提”、“三治三提”专项活动为契机,围绕卢展工书记视察商丘重要指示精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省九次党代会、市四次党代会精神,突出工作为重点,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创新方式方法,狠抓工作质量,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2011年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一)圆满完成政务信息工作。共上报政务信息百余条,采用率达20%以上;在《河南日报》《商丘日报》《京九晚报》
累计注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22家,较上年新增28家。省市县三级示范社达14家,占全县专业合作社的13.5%。
(四)强化农民负担监督管理,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一是印发了《关于做好2011年农民负担监督卡发放工作的通知》,发放农民负担监督卡17.8万多户份,发卡到户率均达到100%。二是认真落实涉农收费公示制,开展“一事一议”专项资金、筹资筹劳资金、财政补助资金、惠农资金等专项审计工作。三是健全信访举报制度,查处涉及农民负担人访、信访、电话举报案件6起,查处率达到100%。四是加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项目申报与审批工作力度,全县共审批项目434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82%。目前已实施项目66个,正在进行对400多项目村有关人员进行培训。五是建立明确责任制,加强与上级部门的工作联系,及时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
(五)狠抓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资金管理。确保了中央、省投资项目按计划100%开工建设,并按期完成各项建设任务。未发生违纪违规行为。
(六)认真落实惠农政策。我们积极做好了良种补贴、小麦抗旱补助资金、涉农项目等各种惠农性政策资金的落实,严格资金的发放使用,做到了各种惠农性政策资金专款专用,达到了群众满意。
(七)加大农业科技教育与沼气建设力度。一是按照省厅下达的阳光工程培训任务要求,陆续开班,截止目前,已培训
356公斤,最高单产达696公斤,刷新全省花生单产记录。圆满完成创建目标。
三是优化种植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基地生产能力。我县蔬菜生产在原来八大蔬菜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新发展了生姜、山药、紫甘蓝基地,面积与上年相比增幅较大。加强与河南农业大学的校县项目合作,推进龙塘镇万亩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发展粮食生产9000亩,葡萄基地1000多亩,蔬菜500多亩(其中温室13座)。开展了小麦抗旱补贴资金发放工作,共落实抗旱资金938.39万元(上级财政714.5万元,县财政223.89万元)。
四是加强农情信息工作。明确种植业股统一管理,完善了电脑、复印机、传真机、档案柜等必要的办公室设备设施,抽调5名专兼职人员负责农情信息搜集、整理、汇总、上报,确保了各类农情信息及重大灾害情况上报及时、准确、有效,无漏报现象。
五是加强重大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工作。共编发病虫情报15期,预报准确率达95%以上,无迟报、漏报现象发生。并对小麦全蚀病进行了重点普查与监测,面积、发病情况均较去年减轻。严把种子质量关口,农作物种子产地检疫与调运检疫率均达95%以上。同时,创新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方式方法,率先在全国探索出破解专业化统防统治三大难题的有效方式方法,并举办了全省唯一的植保防治机手培训班。全县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率95%,其中小麦、玉米统防统治面积达10余万亩
庄寨镇玉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双飞畜牧有限公司进行了内检员培训,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个,复查换证7个。
(十)渔业渔政。认真按照要求抓好了全县水产养殖工作,全年未发生渔业监管重大事故、水产养殖生产环节抽检的水产品合格率在95%以上。
(十一)农业产业化工作进展顺利。及时组织开展了河南天驰实业有限公司、民权亨利粮油加工有限公司2家市级龙头企业补报工作和省级龙头企业申报工作(庄周面粉有限公司、双龙粉业有限公司);做好了农业产业化有关基础工作调查。目前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0余家,其中省级6家,市级龙头企业22家。另全县17个乡(镇)各发展一个农业产业特色示范村。
二、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单产总产实现八连增。2011年,民权县委、政府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意见和卢展工书记提出的“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强化科技支撑”作为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方向,加大对粮食生产的物资和科技投入力度。通过全力实施良种补贴、强化高产创建,召开全县小麦中后一喷三防及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现场会、整建制高产创建启动仪式、小麦备播现场会等多种措施,加大机械化耕作管理,狠抓技术服务,确保了良种良法等配套增产技术措施的落实,实现今年的粮食生产再创新高。全县181.5万
“小并大”,占全县行政村的82%,全县土地“小并大”面积93.2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81%,参与流转户数142120万户。胡集、北关、王桥、顺河、褚庙、尹店6个乡(镇)完成了整乡推进。通过土地“小并大”,全县百亩以上规模种植大户118家、千亩以上的5家,新增区17处,亩均经济效益达5000元以上,增收途径进一步拓宽。我县加快农村土地小并大的经验做法得到省、市农业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四)圆满完成“菜篮子”工程。
截止目前,我县蔬菜生产已完成蔬菜面积20万亩,已超额完成市下达的14万亩的目标任务,当前在田露地蔬菜主要有:大蒜、香菜、芹菜、莲菜及青菜类等;温室蔬菜主要有番茄、黄瓜、西葫芦等。园区建设有了较大的进展:王庄寨镇运领供港澳蔬菜基地投资80万元完成了园区内的道路建设及滴灌等基础设施;人和镇西屯村有机农业示范园已被评为省级蔬菜标准园。
(五)与河南农业大学联手打造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综合改革试验区。一年来,我局积极派出专家配合省农大,创新协作,整合高产创建、统防统治等农业项目资金达100余万元,投入工作经费20余万元,选择开展了土地小块并大块,有效整合土地规模;支持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为温棚蔬菜生产提供技术信息等服务;帮助注册农业合作社6个,提高组织化生产程度;新建设粮食高产创建3600亩,通过政府补贴、项目支持落实创建区统一供种、统一播种,提高播种质量,有效粮食增产、个产品荣获“金奖”(商丘市共3个金奖);河南长领食品有限公司“长领”牌奶香花生、河南宏伟实业有限公司“永生堂”牌花生乳2个产品荣获“优质产品奖”(商丘市共8个优质奖)。
三、主要措施
(一)领导高度重视。农业局专门成立了由局长刘伟任组长的综合业务工作领导组,将综合业务工作纳入全年工作重点,与年初时与其他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并将高产创建、粮食生产、土地流转、沼气建设、一事一议等项工作列入全县争先晋位目标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考核措施。同时,实行局领导班子分工负责制,将综合业务指标层层量化、责任到人。定期对于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沟通、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并优先安排工作经费,为综合业务工作的全面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二)完善工作措施。为确保各项综合业务工作快速推进,一是签订责任状。局主要领导与各综合业务指标承办单位签订责任状,对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的单位负责人将予以责任追究;二是实行定期例会制度,局领导班子每月一次听取综合业务工作进展汇报,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点评;三是实行“倒排工期”,对各项工作细化到月到日,量化到单位到个人,“月通报、季排名”,促进各项工作的全面推进。四是根据工作任务分别制定考核方案,将综合业务工作完成情况作为各单位评先的重要指标。如政务信息宣传,局专门下发了《农业局政务信息和宣传工作考核意见》。五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固定专人做好“民权农业信息网”、12316信息平台的维护与管理工作,及时更
服务体系及休闲农业等的良好发展。
2、各项工作创新能力不强,影响农民增收和全县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五、2012年工作计划
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省九次党代会、市四次党代会精神,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为重点,全面实施“83321”工程,加快民权现代农业发展,稳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主要工作目标:实现粮食总产93万吨,油料总产6万吨,蔬菜总产45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较2011年增长10%以上。
(一)做优三大产业
1、稳定粮食产量,提高粮食品质。以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为契机,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积极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项目,加快改造中低产田,实施良种补贴,优化品种结构,抓好高产创建,加强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攻单产、促总产、提品质,实现粮食总产93万吨。
2、发展设施农业,做优蔬菜产业。以“菜蓝子”工程建设为中心,以设施建设为重点,巩固8大无公害蔬菜基地和高效温棚生产基地,示范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设施蔬菜。计划全县
三农问题。
(三)强化两大保障
1、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三品”认证和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产地检疫,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
2、强化植物疫情防治保障。以全国农作物病虫害区域测报站项目为依托,全力搞好病虫害发生情况预测预报与重大病虫预警工作,完善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专业化防治能力,提高防治效果。
(四)实现一个目标
努力把民权建设成为商丘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
(五)抓好八项工作
1、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培育板块农业。着力打造龙塘镇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园、人和镇生态农业示范园、王庄寨镇供港澳蔬菜生产基地、龙塘镇千亩绿色葡萄生产和百亩大樱桃生产示范园、顺河乡晚秋黄梨特色示范园等现代农业园区,以园区建设带动主导产业优化聚集,培育特色板块农业。
2、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强项目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努力做好招商企业综合服务,加快引进企业投入生产;加强农村沼气、良种补贴、阳光工程、高产创建、农产品质量安
严肃查处违规加重农民负担行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四日
第四篇:市发改委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要点
市发改委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要点
市发改委2013年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要点 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市委政府确定的“四个一批”重点项目和6个“四年行动计划”,密切跟踪国家政策导向,认真研判经济运行形势,大力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务实创新,扎实工作,全年发改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回顾一年的工作,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围绕发展主题,积极出谋划策
(一)抓好经济运行分析。2013年,在国内外错综复杂的严峻形势下,在我市传统资源型支柱产业发展低迷的不利局面下,加大经济运行分析、监测的力度和节奏,坚持每月一分析、每月一调度。预计(以下均为预计数)全年gdp总量达到1115亿元,增长10.5%,实现预定计划目标,其中第三产业增长13%(增速居全省第1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6.5亿元,增长35.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8.5亿元,增长13.7%。虽然城乡居民收入和工业增加值等少数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末能达到预期,但全市经济始终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年末仍将居全省前列,“保位争进”的总体目标基本实现。
(二)积极谋划发展思路。完成了《XX市可持续发展融城战略研究报告》,几易成稿,于7月18日提请市委四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于12月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形成决议,确定了建设“两大经济板块”,打造“两条产业走廊”的宏伟蓝图,成为今后全市实施融城战略、制定各项规划的纲领性文件。为加快促进产业转型,完成了《娄底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报告》初稿。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娄底步伐,完成了《XX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研究》、《XX市创新社会管理研究》、《XX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XX市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XX市居民收入倍增研究》等5个专项课题研究。还完成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专题调研》、《投资决策研究》、《第十届国、省、市人大代表调研课题----XX市可持续发展融城战略研究报告》等课题研究。这些调查研究为娄底的发展、制订发展规划、争取政策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科学编制发展规划。扎实做好“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聘请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对我市“十二五”规划进行第三方评估,评估报告已提请市四届人大常委会议审议通过。积极争取将市工贸中专纳入XX省中职教育“十二五”实施规划;将XX市湄江地质公园、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纳入XX省旅游发展“十二五”实施规划。扎实做好重大产业规划。为打造中国中部地区(娄底)千亿不锈钢产业基地,邀请中咨公司编制了《XX市不锈钢产业基地发展规划》,让我市不锈钢产业挤进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规划。认真修改完善园区发展规划。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群、土地集约、主业突出、错位互补”的原则,高标准修订和完善园区规划并严格执行。各园区的“十二五”规划及专项规划均与全市“十二五”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有序衔接。
二、围绕项目重点,推进项目建设
(一)扎实开展“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起草印发了《XX市“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实施方案》、《XX市2013年市级“四个一批”重点项目实施责任目标分解计划表》、《XX市2013年县市区重点项目实施责任目标分解计划表》,确定今年市级“四个一批”重点建设项目293个,总投资1492.1亿元,计划投资376.1亿元;上报我市列入省“三个一”行动计划重大项目共37个,其中建设项目31个,全年拟完成投资83.8亿元,前期项目6个。坚持每月定期对“项目建设推进年”重点项目和省“三个一”行动计划重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调度,及时编制成“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工作简报(目前已编制简报14期)。先后4次(项目进展情况联合督查、市委常委带队分十二个组全面督查、全市标志性重大建设项目专项督查、重大项目开发储备工作专项督查)会同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等部门对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专项督查,举办了全市重大项目开发建设的业务培训班。今年我市重大项目建设不管是个数还是投资规模都实现翻番。在重大项目的有力支撑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直保持在35%以上,稳居全省前列。293个市级“四个一批”重点项目预计全年完成投资415亿元,超额完成全年计划目标任务,为全年计划目标任务的110.4%。31个省“三个一批”重点项目预计全年完成投资126亿元,为全年计划任务的150.4%。
(二)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开发储备和重大项目库建设工作。积极组织指导县市区和市直行业单位进行重大项目开发储备,全年开发储备重点项目573个,为历年来之最。各县市区开发储备重点项目382个,有270个达到了项目建议书以上深度,其中产业项目177个;市直各部门开发储备重点项目191个,有130个项目已达到项目建议书的深度。已完成XX市重大项目管理系统方案的编制与比选,并与长沙科创签订协议,正在进行重大项目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工作。
(三)全力以赴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交通。华菱安赛乐米塔尔汽车板项目铁路专用线已完成可研审批和初步设计审查,正准备招标;广铁集团同意将洛湛通道娄益线的扩能改造纳入北煤南运大通道子系统的建设向中国铁路总公司争取;安张衡铁路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路网建设规划;娄底火车东站扩能改造、娄底火车西站开通货运业务、西恩铁路专用线改造、铁路与城市道路交叉交会处建设改造和娄邵铁路既有线娄底城区段的废弃等涉铁项目加快推进。益娄、娄衡、新叙、龙塘-琅塘等高速公路项目加快推进。工业。涟钢汽车板项目有望明年6月全面建成投产;众一集团医疗健康产业城项目开工奠基;不锈钢产业基地项目、大众汽车零部件配套基地等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城建。娄底大道年内开工建设(冷水江至新化段于明年初开工);娄底高铁南站枢纽一体化项目已进入招商阶段,即将开工建设;娄商广场开工建设;大汉中央商务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商贸物流。新合作湘中国际物流园项目于3月份正式奠基,成为全省十大省级物流园之一;中国物流XX诚通现代物流园项目正式签约落户万宝新区。
(四)扎实抓好项目建设监督管理。起草印发了《XX市重点项目考核和奖惩办法》、《XX市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管理办法(试行)》。先后4次迎接国家发改委、省发改委对政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棚户区改造项目进行了专项稽察,本委也先后多次开展了医疗卫生项目等中央投资项目的稽察、督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整改。
三、围绕资金瓶颈,争取项目资金
(一)积极争取国省资金。紧跟中央预算内、部委专项资金和省预算内资金的安排重点,在中央预算内投资大幅度减少专项的情况下,全委机关加大争取资金力度,截止目前,争取国家、省各类资金17.0993亿元(不含高速公路、高铁建设资金约41.06亿元),比去年多争取近2亿元,占全省份额达8%以上。
(二)积极申报债券资金。扎实做好发债发行工作,12月17日,国家发改委同意我市发行城投集团第三期债券18亿元;市经开区首期债基本完成前期工作,棚改房专项债券工作开始部署,冷水江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债券工作已启动。
(三)积极引进资金。XX异地商会来娄考察、第九届“珠洽会”、“湘商大会”三大活动共签署3个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产销合作项目29个,营销金额8.9467亿元;签约投资合作项目24个,引进资金108.837亿元。与XX市成功签署友好城市协议,为我市与XX市开展全方位交流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四)拓展融资渠道。加强政银企合作,着力解决重点项目建设融资难题,11月8日与人民银行娄底中心支行承办了“XX市2013年重点项目政银企对接会”,成功签约30.8亿元。积极推动红太阳电源新材料、三泰新材两家公司挂牌上市,积极培育映鸿科技、农龙集团等公司进入上市辅导期。积极支持运用bt、bot、tot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
四、围绕经济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积极争取各类政策。今年以来,争取国务院相继批准我市纳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全国地级老工业城市95个)和全国成熟型资源型城市,XX市、XX市列为衰退型资源型城市;国家发改委批准我市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全国共19个,我省唯一),同时,批准我市作为全国二级物流园布局城市(XX一级布局城市为XX市,二级布局城市为岳阳、衡阳、娄底)纳入全国物流园发展规划。申报XX县为XX省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县,3年内将获得省政府3亿元的财政资金扶持。这些政策的争取,为我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赢得了政策机遇。一方面,我市挤身到国家层面予以规划支持,提升了我市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增强了招商引资的“软实力”。另一方面,我市将在政策倾斜、产业扶持、项目布局和国家资金(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得到国家更多更大的支持。
(二)着力推进两型建设。示范片区建设。为推进示范片区管理机制体制创新,就万宝新区体制问题以及东部新区事权不匹配等问题提出建议措施,并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制定了《XX市两型示范创建工程实施意见》,建立了示范区统计制度,两型社会建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按照第6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把锡矿山地区打造成两型社会示范区的要求,着力推进锡矿山地区两型示范区建设,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机构,先后3次到现场调研,委托XX有色设计院编制了实施方案,争取年底前方案组织评审报省政府。两型示范创建。根据湘发〔2011〕15号、湘两型工委〔2011〕3号文件及有关会议精神,制定了《XX市两型示范创建工程实施意见》,撰写了《XX省两型农业合作社创建指南》。提请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决定建立市级两型引导机制,设立两型示范引导资金。7月份,对去年获批省级示范创建的单位进行了全面督查,完成了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完成了今年省级示范创建单位申报工作,申报单位13家。
(三)着力推进节能降耗。开展了节能周活动,及时编写节能降耗形势分析报告。由纪委牵头,联合环保局、经信委等部门制定印发了《XX市2013年节能减排联合执法检查实施方案》,并从7月10日开始进行为期5个月的节能减排联合执法检查。会同市财政局、市经信委召开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工作会议。根据省政府将推广十大清洁技术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内容的要求,起草印发了《XX市2013年两型社会建设重点工作职责分工》和《XX市推广十大清洁低碳技术实施方案》,明确了各市直部门在推广清洁技术等方面的责任和任务分工。
五、围绕民本核心,搞好统筹服务
(一)扎实推进重大民生项目建设。新化二水厂工程已召开新化安全饮水项目可研评审暨市县两级协调会议,完成项目核准,与中国水务、XX发展集团进行了招商洽谈,与建行签订了1.8亿元的贷款意向,目前正在开展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着手开工前的准备工作;中心城区直饮水工程,已编制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年内可实施评审,正委托水文部门开展水量分析,提出可比方案;市儿童医院新建工程已完成征地搬迁工作,市文化三馆等社会事业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化解大班额四年行动计划启动建设项目45个,竣工18个,交付学位1.56万个。新开工保障性住房2.61万套,基本建成2万套,改造农村危房6170户。
(二)扎实做好建整扶贫工作。7月份,方主任亲自带队赴委扶贫点---XX县曹家镇茶凼村召开现场办公会,全年先后筹集资金52万元,完成了安全饮水工程、村级公路(3公里毛路)以及村级卫生室等建设。从机关行政经费中为帮扶点---黄泥塘办事处凤阳社区解决资金5万元,牵头协调其他部门解决资金20万元。针对今年干旱情况,为联村建绿点---万宝清江村解决资金5万元,确保了全村林木的成活率。组织完成了由我委牵头、何市长挂点的新农村建设示范镇---茅塘镇石门村新农村建设现场办公会议的各项协调工作,并积极为其做好项目开发和资金争取工作。安全生产点—XX县杏子铺镇、革命老区建设示范村—XX区小碧乡青泉村等点的帮扶工作也相继开展。先后为市级领导扶贫挂靠点解决项目资金近200万元。
(三)扎实开展工业企业帮扶工作。积极为企业和项目单位排忧解难,先后召开重大项目协调会议30多次。积极开展了旺达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发展有限公司、宏图工业两个工业企业的帮扶工作。
六、围绕班子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六个严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着力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务实型、廉洁型机关,机关建设全面加强,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一)着力创建学习型机关。围绕易市长提出的发改委干部要努力提高“综合协调能力、项目把握操作能力、团结干事能力、务实廉洁履职能力”的要求,开展了“十八大精神专题学习”、“实现中国梦”、“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七一重温入党誓词集体宣誓”、“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委机关争取创优活动”等专题宣讲和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机关干部党性意识和思想政治素质。健全学习制度,不断完善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集体学习制度和个人自学制度,推动干部学习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接地气、搞调研,各科室(局、办、中心)结合全年中心工作完成了不少于一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二)着力建设服务型机关。把围绕发展、紧扣中心、服务大局作为整个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机关服务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根据市政府《关于印发〈XX市建设工程项目优化审批流程试行方案〉的通知》精神,制定了《建设工程项目立项阶段并联审批实施细则》。根据市两办《关于印发〈XX市推行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成立了行政审批科,明确了进驻人员和行政审批首席代表,规范了行政审批事项,按照市里统一要求,于11月1日已全面开始运行。积极做好简政放权工作。制定了《委机关2013年“发展环境优化年”实施方案》。积极推进向省级以上产业园区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和行政审批职能工作,起草文件并提请市政府研究确定具体放权目录。制订了《委机关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实施方案》,我委行政审批(审核)备案事项由原来41项清理合并为25项,减少16项。扎实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全年承担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50件,其中主办49件,会办1件,办复率、见面率、满意率均达100%。
(三)着力建设务实型机关。改进工作作风。结合“转作风、解难题,抓关键、见实效”、“作风建设年”等活动开展,印制了《委机关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意见》并严格落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优化工作效率。倡导服务理念,效率为先,对基层群众和项目单位反映的问题立即办、主动办,办好、办满意。创新工作机制。实施绩效管理,坚持“以项目看能力,以项目评业绩,以项目论英雄”的项目至上理念,制订实施了《关于开展争取项目资金进行绩效考核的工作方案》,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务实环境。围绕反对“四风”活动开展,坚决克服形式主义,重实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在全委形成了一种“言必信,行必果”的良好氛围。
(四)着力建设廉洁型机关。加强廉政教育。集中组织学习了习近平同志“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批示精神、中央“八项规定”、“六个禁止”和省委“九项规定”,观看了《莲城警钟》、《官箴---从政之警诫》等警示教育、典型案例电化教育片,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意识不断强化。规范廉政行为。认真落实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严格落实“八项规定”、“六个禁止”,印发了《委机关关于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若干规定》、《委机关节假日期间公务车辆管理规定》、《委机关“五个一”节约规定》等系列文件,各项廉政行为进一步改进规范。强化廉政监督。围绕反对“四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活动开展,制定了《委机关“反四风、做表率”主题廉政谈话活动方案》,开展了廉政谈话,加强了机关日常的监督和检查,设立了监督举报电话。加强了重点岗位管理监督,制定了《委机关重点岗位监督方案》,将社会高度关注的招标投标工作纳入专项效能监察范围,作为纪检组长重点监督工作进行监督,采取实地检查或重点抽查等方法,加强相关科室效能监督检查。
2014年工作要点
2014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之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4年,虽然宏观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只要我们紧紧抓住重大改革的历史机遇,紧紧抓住重大政策支撑的有利时机,最核心的是要把握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致力于“稳中有为”;最关键的是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积极化解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最根本的是要继续强力推进六个“四年行动计划”,使“十二五”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化、具体化、数字化,促进“三量齐升”,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保持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加快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gdp增长10.5%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长2.5%以上,第二产业增长11%以上,第三产业增长13%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1%以上;公共财政总收入、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增长12.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以上;新增城镇就业3.4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cpi控制在3.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着力抓实七项工作。
(一)突出抓实改革开放,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
加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力度。继续抓好已经部署、正在进行的改革。扎实推进建设工程项目并联审批和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根据上级要求,下放一批直接面向基层、县(市、区)政府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全力开展收费事项清理,力争全市减少收费项目60%以上。积极稳妥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园区管理体制,扩大园区管理权限,理顺万宝新区的管理机制。积极探索重点领域改革。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从老百姓最期盼的方面、制约经济最突出的问题、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大力推进关系我市全局的重大改革,积极探索推进财税金融、融资平台、农业和资源性产品价格等方面改革。创新农村经营管理体制。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合理在公共市场上流转,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构建新型农村经营体系。力争完成8个国有林场改
革试点任务。探索实践征地拆迁新机制。城乡规划实施后征地拆迁过程中的土地补偿机制和先集中安置后征地拆迁机制,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和长远生计。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新机制。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健全衰退产业援助措施,引导生产要素向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集聚。探索建立分类差异化考核制度,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增加考核权重。
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按照省委以开放倒逼改革的要求,加强娄底与上海XX区、XXXX市的友好合作,深化合作事宜。积极承接长三角、泛珠三角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鼓励更多企业在更大广度、更大深度上加强国际合作,鼓励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国门,开展加工生产,招揽工程。大力推进服务外包基地建设,引进和培育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离岸服务外包。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围绕打造千亿不锈钢产业基地、长株潭产业协作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重点对接不锈钢深加工、汽车零配件加工等现代工业项目和商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做好产业链延伸的文章。积极引导娄商回娄创业。围绕娄商的产业特色、投资愿景,开发一批重点项目,实行一对一的上门招商,引导娄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新型城镇化、生态修复与治理等领域加大投入。
(二)突出抓实结构优化,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钢铁、煤炭、有色、化工、建材等资源型产业改造提升。以源头减量、工艺过程优化和能量梯级利用等方面为突破口,加快推进资源型产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资源能源产出率。支持企业向精深加工和链式循环发展。整合提升特色产业。对农机、煤机和电子陶瓷等特色产业,加强企业联合、资源整合,推进兼并重组,打造企业集团和战略同盟,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有效化解过剩产能。按照遵循规律、多管齐下和标本兼治的原则,以市场竞争机制来倒逼企业有效化解产能过剩。通过严把项目准入关,严格节能、环保、安全执法,淘汰整合一批。煤炭坚持走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按企业集团化、采掘机械化、质量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大力推进煤矿整顿关闭、煤矿企业的兼并重组和产业升级,努力提高煤炭产业的综合效益。钢铁,加快推进冷钢普钢—不锈钢产能置换的报审报批工作,力争不锈钢产业原材料的供应实现本地化。完成火电、水泥、钢铁、有色等行业企业的脱硝设施建设,降低排放。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加快薄板下游产业链延伸,实质性推进薄板深加工产业园、长株潭汽车零部件制造及配套产业基地建设。着力推进金华车辆防爆运输车、乐开口一步成型米粉机等环保制造业项目。加速推进双峰不锈钢产业园和农机产业园建设。新材料。重点加快推进三泰新材、红太阳、文昌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建设。新能源。突出抓好大熊山、龙山等风电场、大丰和新能源汽车和煤矿瓦斯发电等项目建设。强化产业园区集聚发展。抓住省政府从今年开始实施“园区培增计划”的机遇,引导产业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中,2014年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5%以上。按照“产城融合”、“二三产同步”的要求,加强园区道路、电力、给排水、污水处理、燃气、绿化和环保等建设,提高园区承载能力。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向园区倾斜。积极支持产业园区发行平台债或专项债,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确保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以上,全年各级园区完成标准厂房125万平方米,其中娄底经开区完成50万平方米。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抓好生产基地建设。加快粮食、畜禽、果蔬、油料、茶叶、竹木等主导产业基地建设,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全年生猪、肉牛出栏分别增长2%、5%以上,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4万亩。大力发展“三黑一菌”特色农业。加快发展黑猪、黑牛、黑茶和食用菌等特色产品,力争全年出栏黑猪25万头、黑牛3万头,工厂化生产食用菌鲜品1万吨以上。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辐射范围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年力争新培育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38亿元。积极推行农产品“三品”认证。
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重点推进新合作湘中国际物流园、XX诚通现代物流中心、西恩铁路物流园、万通国际汽贸城、新世界建材城、娄商广场等重大园区和项目的开发建设。持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构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加速发展文化旅游业。以建设XX县“全省第一批文化旅游特色产业县”为契机,加快推进大熊山森林公园、中华蚩尤始祖文化园、大紫鹊界梯田旅游协作区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抓好紫鹊界梯田5a级景区、大熊山4a级景区创建工作。推进曾国藩故里、杨市将军村等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景区配套功能。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积极引进市外知名医疗机构来娄兴办医疗机构,加快众一健康产业园建设,促进我市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着力加强现代金融业。推进万宝新区金融产业园、吉星金融广场等重大项目开发建设,创建金融生态良好城市。推进娄底、双峰和冷水江农村商业银行挂牌开业,涟源、新化农信社改制组建工作。积极培育发展信息服务业、电子商务业和咨询服务业。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技研发平台建设,促进科技信息产业与现代制造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
(三)突出抓实两型发展,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加快水府示范片区建设。紧紧围绕《中共XX省委办公厅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的复函》(湘办〔2012〕71号)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推动水府示范区的改革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要素投入、两型产业发展、城乡环境同治、招商引资等工作。推进两型示范创建。坚持“政府引导、部门组织,社会参与、单位实施,公开评选、择优奖励”原则,在全市广泛开展“十类单位”、“六类项目”、“四类综合片区”两型示范创建活动。加强水府庙区域的保护开发。争取省委、省政府将水府庙区域列为全省两型社会建设的重点,争取省制订出台水府庙流域保护条例,编制环水府庙水库区域统一保护开发的规划,建立由省政府统筹,娄底、湘潭两市共同参与的生态补偿机制,出台支持环水府庙水库经济示范区的政策措施。启动孙水河流域中心城区段仙女寨-孙水河旅游休闲的开发建设。推进锡矿山地区两型示范区建设。加强省市县三级与央企对接的力度和深度,争取各方面的政策、资金支持,合力推进锡矿山地区的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和民生改善。
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抓好XX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工作,加快产业废物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建设,实施一批产业废物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培育一批产业废物综合利用示范企业。认真落实《XX市推广清洁低碳技术实施方案》,在全市推广十大清洁低碳技术,实施能源节约工程、清洁生产工程和资源综合利用工程三大工程。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察、能源审计、节能目标考核,做好高效照明产品、节能工业产品等一系列节能产品的推广工作。
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全面实施城乡环境整治及建设四年行动计划、绿色娄底四年行动计划和“九大环保工程”。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继续狠抓巩固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生态工作。坚持“治理、建设、发展”三措并举,围绕“一山两厂三水”即锡矿山、涟钢和冷钢、资江、涟水和孙水,突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矿山的环境整治。加快推进锡矿山地区和煤矿采空区土地复垦工作。扎实推进湘江流域污染防治。抓住省政府将湘江流域污染防治作为“一号重点工程”,从2013年开始,连续实施三个“三年行动计划”的契机,下大决心,严格问责,强力推进工业企业重点污染源、污水垃圾处理、污泥与污水再利用、餐厨废弃物、规模化畜禽养殖和规模化网箱养殖等污染整治,特别要解决锡矿山地区重金属污染问题。
(四)突出抓实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推进融城发展
强力实施融城战略。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好融城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规,明确各区域的功能分区,统筹安排市域内水、电、气等公共基础设施和产业的优化布局。成立高规格的融城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组建融城发展办公室,逐步建立市区一体、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融城推进机制。坚决制止娄底大道两旁的乱搭乱建,严格按照打造娄双高附加值两型产业走廊和娄新现代制造业产业走廊的定位引进项目。在保持财政收支体系不变、上级支持政策体制不变、既得利益不受损失的前提下,适时启动行政区划调整,扩大市域发展空间。
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出台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全面推动城乡持续协调发展。加大对XX市统筹城乡发展、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支持力度。在每个县市区选取1-2个有一定基础和特色的重点镇、示范镇进行重点扶持,打造一批工矿小城镇、商贸小城镇、旅游休闲小城镇、历史文化小城镇等特色小城镇,全面带动和辐射农村腹地的发展。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村镇建设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完善、主导产业培育、村容村貌整治、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着力抓好“千村示范”和“百千万”工程实施。加大农村房屋乱建乱搭整治,进一步规范农村建房。按照“四清、三基、两统、一化”的要求,对乡镇、村扎实开展镇村容貌、灯牌广告、“六乱”、交通客运秩序、建筑工地、“五小”行业、马路市场等专项整治,推进示范带动,使80%以上的乡镇、村基本达到整治标准,基本实现“五个基本没有”的工作目标,实现村容整洁干净,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五)突出抓实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
抓好“四个一批”项目建设。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一第一抓手,按照“四个一批”的要求,继续开展“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着力抓好391个重点项目(其中竣工投产项目66个,强力推进项目131个,开工建设项目90个,开发储备项目104个),总投资1457亿元,计划投资380亿元,市级领导挂点项目106个,并选择20个重大标志性工程重点推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铁路,加快推进娄邵铁路扩能改造。沪昆客运专线娄底段竣工。扎实推进安张衡铁路前期工作。高速公路。加快安邵、益娄、娄衡及娄北连接线等在建高速公路建设,确保新溆、长韶娄高速年内竣工通车。干线公路。强力推进g354娄底至涟源(金子塘至秀溪段)、新化资江三桥及接线工程等续建干线项目建设,确保s329、s218雷鸣洞至大塘公路、涟源至茅塘至白马公路等9个项目完工,s210双峰锁石至界首上公路等6个项目完成竣工验收,争取g354冷水江至新化公路、冷水江资江二桥等9个项目年内开工。农村公路。突出抓好以通畅工程、危桥改造、渡改桥为重点的农村公路建设。强化县(市、区)的农村公路建管养的主体责任,县市区财政建立农村公路专项资金。
夯实农业基础设施。突出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城市防洪工程等安全水利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抗旱水源工程等民生水利建设,农村小水电、水土保持、城乡水环境综合整治等生态水利建设,完成水利投资8.2亿元。
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加快中心城区环线建设,完善配套湘阳东街改造,抓紧实施甘桂路、丽春路、华星路等城市主干道建设。提高城市出入口、主次干道和重要地段的市政设施维护管理标准。积极实施“气化娄底”战略,娄底中心城区实现天然气供气。加快中心城区排水管网改造、天然气管道配套建设和供水、供气管网改造建设。各县市区结合自身实际,突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快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市场、水电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
(六)突出抓实要素保障,进一步促进资源集聚
强化人才集聚。推进人才智力引进工作。进一步完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培养、管理服务和激励保障机制,制定实施人才优先发展的扶持措施,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以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型人才建设工程和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建设工程为重点,加强引智工作力度,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校企对接合作。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资源优势,与我市产业转型发展技能人才的需求相对接,积极开展校企技能人才培训联盟,有
效解决企业技能人才缺乏问题。创造优良的人才环境。充分考虑人才自身实际情况和人才发挥聪明才智所需的物质条件,突出为人才成长发展、作用发挥、权益保障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服务,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强化资金保障。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对照国家的投资方向和重点,全面完善项目争取的有关前期准备工作,加大民生、环保等领域项目的申报,加强汇报衔接,确保今年争取国家资金占全省的份额稳定在去年水平。扩大金融信贷规模。加大政银企对接力度,提高金融贷存比例,加大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信贷投放,确保2014年各项贷款增长16%以上。其中中小企业贷款增长20%以上,“三农”贷款增长20%以上。加大债券发行。确保发行市经开区债券、冷水江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债券,力争发行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券。支持红太阳、鸿冠集团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加快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对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做好分类引导扶持和全程跟踪服务工作,协调解决拟上市企业申报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完成红太阳和三泰申报创业板首发上市工作。强化土地供应。加强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对重大基础设施、重点工业项目和重要民生项目进行梳理分工,主动对接,积极向省争取用地指标增长15%以上。盘活闲置土地。坚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的原则,对近年来批复的项目建设用地进行全面清查,对清查出涉嫌闲置的土地及漏查的涉嫌闲置的土地,依法依规收回或转用。
强化环境保障。切实加强和优化政务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施工建设环境,坚决打击“三强”、“两突”行为,坚决惩处欺行霸市,着力营造经济社会发展良好环境。
(七)突出抓实为民服务,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
着力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早准备,早谋划,选择一批为民办实事的工程,实实在在地为民办实事,切实解决人民生产生活期盼的问题。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继续实施化解“大班额”问题四年行动计划,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确保城南中学秋季开学,全年新增学位1.68万个。加强农村初中校舍改造、边远艰苦地区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改善农村地区适龄儿童的教育条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进中等职业项目建设,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捐资办学。
加强医疗体系建设。大力加强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周转宿舍、村卫生室建设,继续推进妇幼保健院、县级中医医院、疾控体系、食品药品监督体系等项目建设,改善基层医疗条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基本药物制度,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继续推进县级福利院老年养护楼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公立养老机构建设。扶持、引导民间资本提供健康养老服务,促进养老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稳步提高居民收入。贯彻落实国家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增强农民就业创业、增收致富能力,全年完成农民素质教育培训20万人次以上。坚持开发式扶贫,加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产业开发、智力移民等建设,确保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力争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7.8万,“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直接帮扶贫困人口4.55万人。
切实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城乡劳动者就业能力。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求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认真解决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继续推进棚户区、公租房、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建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住房困难。
加快其他社会事业发展。高标准办好省第十二届运动会。有序推进“单独二胎”政策,有效控制人口规模合理增长,提升人口素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规范金融秩序。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加强卫生监督和食品药品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快“天网工程”建设,积极防范和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与经济犯罪活动。加强人防和消防工作。
第五篇:**市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要点
聊城市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要点
一、2020年经济社会工作开展情况
2020年以来,市商务投资促进局在中央和省市统一领导下,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促经济发展,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和重点外贸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全省率先实现复工复产,生产经营秩序基本恢复,招商引资取得重大成效、外贸进出口基本保持稳定、实际使用外资创历史新高,商务投资促进各项指标逐步回稳向好。
(一)主要工作:
1.全力以赴抗疫情、保供应。成立了疫情应对领导机构,全力以赴抗疫情、保供应。印发了《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启动重要生活必需品监测日报告有关事项的通知》,自1月28日起启动重要生活必需品库存、销售监测日报告制度,每日调度汇总上报商超、加油站、农贸市场在营及保供情况。及时与应急物资供应商对接,签订采购合同、落实采购任务,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开辟国外货源。印发了《聊城市大型商场超市疫情防控手册》和《关于做好商务领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对工作的紧急通知》,加强对商超、农贸市场及电商园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宣传和督导检查力度,协调推动大型商场、超市等商贸流通企业加强与生产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对接,拓宽货源渠道,确保消毒液、洗手液等防控应急物资和肉菜蛋、米面油等“菜篮子”“米袋子”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
2.千方百计稳外贸、稳外资。先后印发《关于应对当前疫情做好全市外经贸工作的意见》、《关于全力做好全市外贸外资企业复工有关工作的紧急通知》,牵头开展市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外经外贸运行工作,认真梳理中央、省、市相关政策,成立稳外资稳外贸服务队,帮包重点企业,帮扶全市507家重点外贸企业85家外资企业全部复工复产。借助“四进”工作组和稳外贸稳外资服务平台定向服务72家外资外贸基本盘企业,有力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组织开展国际贸易摩擦预警应对工作,指导企业妥善处理贸易纠纷,对受疫情影响,导致企业无法如期履行国际贸易合同,协助8家企业办理9份不可抗力证明。充分发挥信用保险作用,联合中信保指导全市小微外贸企业通过线上方式完成出口信用保险统保平台投保,为308家小微外贸企业免费投保。将祥光铜业17亿元融资需求纳入省领导重点联系事项并得到解决。联合市外管局和金融机构对接外贸企业融资需求,借助“出口订单封闭融资”等平台助力外贸企业融资。为141家出口企业争取环保限产停产豁免资格。支持企业扩大防疫物资进出口,支持外贸企业积极对接境外资源,组织生产、采购、捐赠疫情防控急需医疗物资。目前,国汇新材料等8家企业成功进入中国医保商会医疗物资出口白名单。全市防疫物资出口预计实现8500万元,其中,口罩出口5500万元。
3.创新举措抓招商、促成效。今年以来,我们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以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工程为着力点,充分借助网络平台,“云发布”招商项目160余个,变“面对面”洽谈为“屏对屏”对接,全力推进项目进展。省、市、县三级联动,举办了全省重点外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全市重点招商项目视频签约仪式、第二届儒商大会暨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聊城分会场会议等多次大型网络招商会,“云签约”
新型轻量化车轮研发实验中心项目、大马士革玫瑰科技产业园项目等近百个。参加2次山东省重点外资项目集中视频签约仪式和儒商大会线上活动,3次视频签约共有11个重点外资项目,总投资8.1亿美元,计划使用外资2.2亿美元,目前已到账4198万美元。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全市各级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积极开展了一系列“一对一”登门拜访、小团组精准对接活动,与雨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超思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骨干企业成功签约。8月1日,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江北水城双招双引大会,线上、线下参会人员共计1700余人,现场签约项目32个,总投资额386亿元,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开工。创新采取增资、并购、境外上市等多种方式积极利用外资。指导鲁本唯实将技术出资纳入商务部统计;7月16日,凤祥股份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此次发行总计3.55亿股,募集资金净额约为10.04亿港元。今年1-11月份,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48.71亿元,完成目标的99.63%;其中,实际利用外资19243.6万美元,同比增长271.94%,创历史新高。
4.不遗余力促消费、谋复苏。推动出台了《聊城市实施水城惠民消费季黄金九条措施》。制定了《聊城市消费券发放活动实施方案》,分两期共发放800万元的电子消费券,整体拉动消费1.14亿元。积极参与配合我市不动产证消费券发放工作,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不动产证消费券活动的通知》至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商务主管部门,大力宣传、积极引导。截止11月20日,全市消费券累计生成5093.02万元,56680户;消费券领取3525.32万元,36174户;消费券使用2542.57万元,122659户;参与商家249户。同时,还组织大型商超集中开展了“2020嗨购水城”、“水城金秋消费月”、“暖冬消费季”等大型促销活动。拉动消费增长,助力经济复苏。
5.多措并举抓改革、促创新。调整、充实了市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领导小组,明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小组“双组长”,各改革工作专班由相关市级领导牵头,各专班牵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具体责任人,分线推进改革。在财政扶持方面,市级明确对进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的企业,市财政按省财政补助的50%给予补助;对开发区引进的海外顶尖人才(团队)等,市财政按省财政综合资助的10%给予补助。在综合考核方面,我市将开发区评价纳入202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指标分值40分。在机构编制方面,印发文件明确了市经开区、市高新区机构职能人员控制数和市直部门承接职能。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将开发区改革创新列入全市重点督查事项,纳入全面深化改革考核,每周定期调度改革工作进展,每周形成《改革动态》,总结推广各开发区典型经验,通报改革进度并开展了专项督查,加快推进改革进程。
(二)主要成效:
1.招商引资取得重大成效。1-11月份,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48.71亿元,完成目标的99.63%。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主要领导外出开展招商活动共357次,拜访企业、机构1020家。新签约亿元以上合同项目377个。其中,245个项目已开工,开工率64.99%;65个项目正在办理手续;新签约项目到位资金175.03亿元。
2.实际使用外资实现新突破。1-11月份,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92亿美元,列全省末位;同比增长271.94%,列全省第2位。其中实际使用日韩资1053万美元,提前完成省下达的761万美元的任务目标。截止目前,我市实际使用外资突破2.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预计全年实际使用外资2.7亿美元,同比增长272.2%。
3.外贸进出口基本保持稳定。1-11月份,全市累计完成进出口372.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4%;其中出口205.2亿元,同比增长8.2%,连续2个月实现正增长。在疫情影响形势下,全市进出口总额由年初负增长20.6%收窄至负增长2.4%,降幅收窄18.2个百分点。全年进出口预计完成400亿元,比上略有下降,预计进出口额和增幅均列全省第13位。
4.消费市场逐步回温。1-9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4.84亿元,同比下降7.6%。1-10月份,全市限上单位实现零售额152.43亿元,同比下降9.6%,降幅较1-9月收窄3.2个百分点。
5.网络零售持续稳定增长。1-11月份,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112.73亿元,同比增长15.8%,增幅列全省第2位;实现农村网络零售额62.5亿元,同比增长40.4%;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实现29.5亿元,同比增长42.1%。
6.境外投资保持高速增长。1-11月,全市新批境外企业6家,完成实际对外投资额1.86亿美元,同比增长207.1%,居全省第2位;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30万美元,同比下降98%;外派劳务147人,同比增长14.8%,居全省第1位。
7.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初显成效。聚焦重点难点,实现开发区瘦身强体。根据改革精神和开发区发展实际需要,市属开发区代管乡镇压减至2个,县(市、区)属开发区均不再代管乡镇。改革后,9家经济开发区内设机构由124个压减至56个,压减率55%;管委会人员由1183人缩减为674人,压减率43%;管辖面积由461.24平方公里压减至307.83平方公里,压减率33%。通过改革,开发区建立了更加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激励竞争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灵活实用的开发运营机制、系统集成的政策支持体系,经济发展、“双招双引”、科技创新等主责主业更加聚焦,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招商引资方面。
一是项目质量有待提升。今年339个新签约项目中,从投资额度看,计划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57个,占比16.81%,投资50亿元以上的项目8个,仅占2.36%。从产业类别看,传统产业投资项目比重依然较大,缺少产业带动作用突出的高、精、尖项目,产业聚集度有待提高。客观方面,受世界经济不稳定和疫情等因素影响,企业发展压力增大、投资意愿不强;主观方面,受土地指标、能耗指标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项目落地难、落地慢。二是产业配套能力不足。由于我市传统产业为主,战略新兴产业方兴未艾,在引进“四新”项目过程中,由于产业配套环境不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条不完备,增加企业采购等生产成本,影响企业投资意愿。作为承接项目的主阵地,有些园区在规划建设时标准不高、配套不全,达不到企业落地标准,影响了项目落地。(二)外贸进出口方面。
一是外贸产品结构不合理。外贸转型升级进展不快,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出口比例较低,国际竞争力不强。今年前8个月,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91亿元,仅占全部出口额的1.4%;钢铁板材类产品出口占比高达25.7%,但极易受环保、价格影响而出现大幅波动。同时,我市轴承、钢铁板材等行业代理出口较多,一些企业虽然户口在我市,账却算在别人头上。据初步估算,全市轴承产品省外代理出口每年约2.4亿美元(约17亿元人民币),远远超出我市年自营出口1.5亿元人民币的数额。二是外贸主体结构不合理。对重点外贸企业依赖度偏高,以2019年数据为例,全年全市有进出口实绩企业827家,祥光铜业、信发进出口、三和纺织、信发华宇氧化铝4家龙头企业进出口额214.4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52.4%。2019年全市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减少80亿元,其中仅祥光铜业进出口就减少70.6亿元,拉低我市进出口14.5个百分点。(三)利用外资方面。
一是投资规模小,产业层次低。我市利用外资总量不大,规模偏小。从产业分布上看,外资投向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服务业和农业的比重依然偏低。二是利用外资方式比较单一,融资渠道有待拓宽。我市利用外资的领域范围窄,主要依托传统企业、传统领域,总量规模小,缺乏技术含量高、经济拉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第一产业尚未有外资到账。三是技术含量高、产业层次好、关联作用大、经济拉动性强的大项目少。我市缺少辐射能力大、带动作用强、具有行业领军能力的大企业、大项目,未能形成龙头企业和技术优势,缺乏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行业的外商投资企业,难以支撑外资后续项目的持续发展。(四)开发区发展方面。
开发区引领作用不强,亩均税收、投资强度偏低;产业层次不高,全市开发区传统产业和一般制造业占比较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链条短。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创新研发投入不足,科技人员偏少;科技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少,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体制机制改革层面,还存在市属开发区人员分流压力较大、开发区与属地政府的配合衔接需要进一步加强、市场化运作经验不足,投融资难度大等问题。三、2021年重点任务
2021年我们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为中心,以“十二项攻坚行动”为抓手,以新旧动能转换为重点,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持续稳外贸、稳外资、扩消费、搭平台,推动全市商务投资促进工作高质量发展。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高质量推进招商引资。
狠抓重点产业招商,狠抓专业招商,狠抓骨干企业招商。(二)外贸进出口稳中提质。
抓市场开拓,抓政策落地,抓新兴业态,抓服务升级。(三)使用外资质量双升。
坚持精准招商,拓展外资领域,突出精准服务,抓好以商招商。(四)多措并举扩消费。
持续推进消费回补,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坚持抓好会展经济,有序推进家政信用体系建设。(五)深化改革搭平台。
开展深化改革创新行动,提升开发区开放引领水平,开展产业生态培育行动,开展开发区提质升级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