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哈尔滨市农业科技工作小结
加强先进农业技术推广促进我市农业发展
2010年在市农委的领导下,哈尔滨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坚持将科学发展观融合在实际工作中,在原有工作基础上,以新的举措实现对现状的超越和对传统的突破,实现了工作的再发展:
一、锐意创新,科学发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成效显著。2010年我们在全年的工作中贯穿着“三个创新”,又以“三个着力”为重点,加快了我市农业科技化和标准化进程。
(一)“三个创新”,调整技术推广节奏,科学设计技术项目。
1、创新实行“三个一进位制”,形成科技项目良性运行体系。我们对科技项目的立项、实施进行科学设计、规范管理,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科学的项目“三个一进位制”,即在综合考虑项目延续性的基础上,每年约三分之一的试验、研究项目进入示范阶段并逐步整合为推广项目,约三分之一的项目为成熟技术推广,约三分之一的新立和前瞻性项目,初步形成了每年都有成熟的生产技术进行推广服务于农业生产,每年都有单项先进技术成型进行示范,每年都有新技术研究储备的良性科技项目体系;同时,注重项目集成,变分散的单项技术为可操作性更强的综合技术。
2、创新实行“农作物种植体系制”,形成农作物生产综合技术体系。科技项目的设立不只局限在每年开展多少项试验、多少项示范、多少项推广等,针对不同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环节设计不同的科技项目体系,通过 1
不同的技术组合成动态的生产技术模式。如,针对水稻生产,我中心共设立了11个项目,在原有项目的基础上,新设计项目涉及优化施肥技术试验、育苗技术创新等,有成熟的生产技术,也有新技术试验研究,还有对单项技术进行集成组装形成的综合生产模式2010年设立的5个现代农业技术展示项目也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项目设立思路更符合大农业的系列生产环节要求,可以站在产业生产的角度开展相应的技术创新,并逐步建设相应的技术支撑体系。
3、创新实行“常规工作项目制”,形成规范化的基础推广工作体系。就是应用项目管理方法,将日常的常规工作,如病虫害预测预报、农作物生产情况监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和技术网站运行等进行项目化管理,规范工作内容、理顺工作程序、提高工作质量,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
(二)“三个着力”,突出重点促进生产,兼顾储备立足长远。
2010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将紧紧围绕我市“260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目标,着力推广八大重点技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开展试验和研究,做好技术储备;着力建设动态农情和生物灾害监测体系,服务农业生产。从“三个体系建设”展开,着力推广“八大重点技术”,全方位开展47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重大技术推广面积6917万亩次:
1、农作物综合生产体系建设:针对我市三大粮食作物,以主体栽培模式为牵领,综合整地、品种、土肥、植保以及机械化生产技术形成种、管、收、储的产业化生产体系。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粮食作物商品化率,实现增产又增收。2010年“八大重点技术”:
玉米优质高产综合栽培技术
寒地水稻优质高产综合生产技术
寒地水稻优化施肥技术
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脱毒马铃薯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寒地蚕蜂业优质高效综合生产技术
哈尔滨市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哈尔滨市主要农作物生物灾害综合防治技术
2、农情动态监测体系建设:将进一步规范监测内容、监测方法,提高监测手段,整合“病虫监测”、“地力监测”和“农作物生长监测”网络,形成多网互动、互补,对全年农业生产情况进行全时段、全方位监测,并逐步实现微机和网络智能化监测管理。
3、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展示与宣传是推广的最根本的手段,明年将建设全程技术展示体系,形成农民“身边有技术人员指导、地里有科技园区展示,家中有技术信息参考,抬手有服务平台答疑,放眼有电视讲座辅导”的局面,加强技术推广,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多措并举,科学推进,提高技术服务质量。
我们一直以“科技培训、网络延伸、信息发布、实地服务”为四个着
力点,制定了“一个创新,三个继续”的工作目标,因地制宜开展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工作,效果显著:创新《哈尔滨农技推广》,服务生产促发展;继续办好“哈尔滨农技服务网”,拓展服务空间;继续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际指导农户;继续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提升科技素质。
1、高标准建设“科技示范园区”,把现代农业的宏图绘制在黑土地上。2010年市级宏观指导和考核的园区数量12个,分布在两区十县,园区总面积4202亩。
2、提升12316农业服务平台技术层次,解决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截止9月20日,两区十县及市农技中心的13个服务平台服务农户咨询33691人次。
二0一0年九月二十六日
第二篇:农业科技工作演讲稿
农业科技工作演讲稿:理想作舟 甘于平凡
题记:心在哪里,梦想就在哪里起航。站在这片希望的田野,我愿以青春作舟、以理想为帆,用实绩谱写一曲青春的田园赞歌。
面对家人的不解、同学的质疑,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怀着对农村深厚的感情,我毅然选择来到了长沙市的北大门--茶亭镇,担任了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村官。在驻村之前,我满怀信心,脑海中不断地憧憬着中兴村美好的未来。但当我真正着手开展村务、党务工作时,才发现农村基层工作真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长岳两地语言差异,村干部、村民的不信任等问题接踵而至。村里不少人在我上门走访的过程中毫不避讳地说:“你们这些年轻人啊,就是下来镀金的,过不了多久就会离开。”尤其是联村的机关干部们,也大多对我这个他们口中“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年轻小伙,抱有深刻的质疑。基层工作,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面对这复杂的工作环境,我不由心生疑惑:我真的能够适应这环境吗?
在过去的15个月中,正是在这种种质疑声中,我走遍了中兴村的每一个角落,走访了大多数的农户,记下了厚厚3本民情日记,其中大多数能力范围内的问题都得以及时解决,或是政策性宣讲、或是困难救助、或是代办文书等。
中兴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自然村,全村688户人家,在籍人口数约为2388,2368.9亩耕地,林地3000余亩,水面1400余亩,组成18个村民小组,6个党小组(网格)。村内企业分别为望城中兴劳务有限公司、望城博三机械有限公司和已经搬迁至河北的长沙市一灯节能灯具有限公司。集体经济极为薄弱,全部收入来源即约为6000元/年的荒弃学校租金。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机耕道、村级道路硬化和沟渠等水利建设不完善,农业生产基本停留在看天吃饭的阶段,技术性影响因素较低。因为农户人均耕地较少,无法通过单纯粮食生产满足物质生活需求,农户大多以劳务输出为主要收入来源,曾经热火朝天的公益设施建设基本处于搁置状态,境内无河流、渠坝,农业生产处于望天收的尴尬状态。
“到中兴来就是要将村官作为一份事业来做,我不是来打酱油的”,面对质疑,我在心底暗自给自己打气。在初期走访农户的过程中,为了改变过往本土村干部们埋头做事、疏于宣传的弊病,我在统计村情村貌的基础上,尝试借助村易通平台,开始建设属于中兴村的官方网站--www.xiexiebang.com,这也是长沙地区第一家村级网站。随着调查的日益深入,村级网站的内容也一天天丰富起来。现在,无论身处何地,只要网络能够联通的地方,通过浏览器打开中兴村网,我们就能一目了然地对中兴村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此举,大大丰富了中兴村的宣传手段,为提升村庄知名度和村庄后续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动力。其后,我尝试开通了村务微博--新浪微博@ZhongxingVillage茶亭,及时发布村务动态信息,扩充村务公开的媒介。借助微博,农民之间、农民与政府之间多了一个信息共享和互动的平台,也多了一个对外的信息化渠道窗口。基本达到了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进而推动村务信息公开,以达到服务地方,服务农民的作用。与此同时,我尝试编辑了“湖南中兴村”的百度百科词条,进一步提升村级网络宣传阵地,为村庄知名度提升和发展积蓄能量。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通过村网和微博的宣传,我顺利引进一名意向到农村干事创业的大学生谢端元,在我所联系的第二网格范围内,合理流转山地85亩,从事丛林生态养鸡。此举,为周边村民、村民组和村集体带来了17000元/年的土地租赁费用。引导该大学生和洪社龙、黄立新等20余户社员成立了小米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随着基地建设的逐步完善,周边农户和合作社社员都将从中获得土地租金之外的工资收益或者分红。
在做好对外宣传的同时,我始终不忘着力改善本地公共文化设施条件,尽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在我的努力争取下,中兴村惠民书屋在11年底顺利落成,结合多年从事乡村公益的经验,我启动了“伙伴教育”、“让最爱的一本书漂流”、“诚信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倡导“人人奉献为书屋,书屋建设为人人”的建设口号。在过去的一年内,发展老中青各类读者近百名,借阅册次近2000册次,归还1700余册次。科技类、人文类、法律类等诸多读本,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也为种养大户们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技术。尤为可喜的是,这是一个实现了读者自管的农家书屋,作为管理员,我只需要尽到基本的监督职能,书屋即能保持良性运转。书屋的读者和社会爱心人士则通过书籍漂流的形式将有用的书籍流进书屋,保持一汪源头活水,刺激读者们长久的新鲜感,以保持书屋的持久生命力。而2012湖南省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的称号,在肯定我工作的同时,也为我村书屋建设提供了更为坚实的肩膀。
一年半的时间过得真快,刚来村里的不适应、度日如年等感觉,都在忙碌而充实的工作中自然消逝。在今年七一评定优秀党员的过程中,我的工作得到了支部党员和支村两委的一致肯定,我主要负责的办公室文案工作更是在茶亭镇“一推行四公开”群众服务工作和网格化管理试点过程中先后作为示范样本在全镇范围内交流学习。
现在,日常工作之余,我在积极收集素材,着手编辑中兴村村志,重建合村以来社员的集体归属感,同时更好地推介这片尚待开发的处女地。领导、同事、党员、社员在肯定我的工作能力和成绩之余,总是十分关心我的未来。念及此,我心中十分平静,我的未来由组织的需要来做决定。破万卷书,不若行百里路。作为新时代的知识青年,我很庆幸自己拥有这样的机会深入农村一线,身处雷锋同志的家乡,体察民情、了解民生、学会民言,做一个一心为公、扎实肯干的好村官。
心在哪里,梦想就在哪里起航。站在这片希望的田野,我愿以青春作舟、以理想为帆,用实绩谱写一曲青春的田园赞歌。
第三篇:初中科技工作小结
2008学年第一学期科技工作小结
七宝二中 蒋叶林
这学期总的来说还是过的满快的,也是最充实的一年,这一年中在科技工作中做了很多事情。Flash俱乐部也走上了正规,教学的内容也在源源不断的添加进去,丰富了原来的教材。本学期还是兼顾以下四个方面:信息科技、民防教育、劳技和flash动画俱乐部。
Flash俱乐部这学期主要是动画制作方面的教学,比原先充实了更多有趣的实例,学生制作情况总体良好,下学期还需继续努力,以下是俱乐部同学制作的作品截图:
遮罩动画效果:
动作动画实例——蝙蝠在月亮下飞翔
遮罩练习: 瓢虫的绘制:
青蛙时钟动画的制作:(1)
(2)
炸弹爆炸动画:
螳螂的绘制:
下学期要做的事情就是教材要更加细化、具体化、分层次,发现俱乐部中学员层次相差较大。有些同学能制作较复杂的动画,而有些只能制作一些简单的作品,稍微复杂点的动画就不能胜任了。
本学期劳技就一个竞赛——闵行区2009年“基地附中杯”中小学劳技“金锤奖”竞赛,我负责的木工部分,两个学生制作的作品如下:
(1)鸟型椅子
(2)海宝相架(参考图形如下)
但竞赛下来没有得到奖项,这也是自己不熟悉的那部分内容-木工,因此下学期在这方面还需努力。
在民防教育方面,除了教学之外,这学期还带学生参与了[浦江二中杯]闵行区中学生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知识演讲竞赛与知识笔试竞赛,并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并获得了一个优秀组织奖的荣誉。通过本次演讲竞赛见识了区内优秀演讲学生的实力,也积累了演讲竞赛方面的比赛经验。本学期竞赛并不多,所获奖项综合罗列如下: 2009年1月
张屹峰获得2008学年闵行区中小学信息科技学科竞赛个人作品创作竞赛三等奖。2009年2月
蒋叶林老师撰写的教学设计《贺卡的制作》,在中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师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中获三等奖。2009年5月
初二(7)班侯予森同学荣获“浦江二中杯”闵行区中学生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防震减灾演讲比赛三等奖。
钱紫薇同学、张文杰同学荣获“浦江二中杯”闵行区中学生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防震减灾知识比赛三等奖。
七宝二中在“浦江二中杯”闵行区中学生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防震减灾知识竞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指导教师:蒋叶林。2009年6月
在第四届上海市“华夏小神笔”校园动漫大赛(2009年)中,黄梦凯的作品“我与世博”获得上海市一等奖的好成绩,但奖状还没有发下来。
总的来说,这学期有些工作做的更加细化,更加具体了。当然在下学期还要继续努力。
附录:
附加各项竞赛的奖状与作品扫描图:
一、第四届上海市“华夏小神笔”校园动漫大赛(2009年)学生手绘作品扫描图:
黄梦凯的作品——我与世博
“浦江二中杯”闵行区中学生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防震减灾比赛:
(1)初二(7)班侯予森同学荣获“浦江二中杯”闵行区中学生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防震减灾演讲比赛三等奖。
(2)七宝二中在“浦江二中杯”闵行区中学生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防震减灾知识竞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
张屹峰获得2008学年闵行区中小学信息科技学科竞赛个人作品创作竞赛三等奖
第四篇:农业科技工作演讲稿
农业科技工作演讲稿:理想作舟 甘于平凡
题记:心在哪里,梦想就在哪里起航,农业科技工作演讲稿。站在这片希望的田野,我愿以青春作舟、以理想为帆,用实绩谱写一曲青春的田园赞歌。
面对家人的不解、同学的质疑,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怀着对农村深厚的感情,我毅然选择来到了长沙市的北大门--茶亭镇,担任了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村官。在驻村之前,我满怀信心,脑海中不断地憧憬着中兴村美好的未来。但当我真正着手开展村务、党务工作时,才发现农村基层工作真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长岳两地语言差异,村干部、村民的不信任等问题接踵而至。村里不少人在我上门走访的过程中毫不避讳地说:“你们这些年轻人啊,就是下来镀金的,过不了多久就会离开。”尤其是联村的机关干部们,也大多对我这个他们口中“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年轻小伙,抱有深刻的质疑。基层工作,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面对这复杂的工作环境,我不由心生疑惑:我真的能够适应这环境吗?
在过去的15个月中,正是在这种种质疑声中,我走遍了中兴村的每一个角落,走访了大多数的农户,记下了厚厚3本民情日记,其中大多数能力范围内的问题都得以及时解决,或是政策性宣讲、或是困难救助、或是代办文书等。
中兴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自然村,全村688户人家,在籍人口数约为2388,2368.9亩耕地,林地3000余亩,水面1400余亩,组成18个村民小组,6个党小组(网格)。村内企业分别为望城中兴劳务有限公司、望城博三机械有限公司和已经搬迁至河北的长沙市一灯节能灯具有限公司。集体经济极为薄弱,全部收入来源即约为6000元/年的荒弃学校租金。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机耕道、村级道路硬化和沟渠等水利建设不完善,农业生产基本停留在看天吃饭的阶段,技术性影响因素较低。因为农户人均耕地较少,无法通过单纯粮食生产满足物质生活需求,农户大多以劳务输出为主要收入来源,曾经热火朝天的公益设施建设基本处于搁置状态,境内无河流、渠坝,农业生产处于望天收的尴尬状态。
“到中兴来就是要将村官作为一份事业来做,我不是来打酱油的”,面对质疑,我在心底暗自给自己打气。在初期走访农户的过程中,为了改变过往本土村干部们埋头做事、疏于宣传的弊病,我在统计村情村貌的基础上,尝试借助村易通平台,开始建设属于中兴村的官方网站--www.xiexiebang.com,这也是长沙地区第一家村级网站。随着调查的日益深入,村级网站的内容也一天天丰富起来。现在,无论身处何地,只要网络能够联通的地方,通过浏览器打开中兴村网,我们就能一目了然地对中兴村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此举,大大丰富了中兴村的宣传手段,为提村庄知名度和村庄后续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动力,演讲稿《农业科技工作演讲稿》。其后,我尝试开通了村务微博--新浪微博@ZhongxingVillage茶亭,及时发布村务动态信息,扩充村务公开的媒介。借助微博,农民之间、农民与政府之间多了一个信息共享和互动的平台,也多了一个对外的信息化渠道窗口。基本达到了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进而推动村务信息公开,以达到服务地方,服务农民的作用。与此同时,我尝试编辑了“湖南中兴村”的百度百科词条,进一步提升村级网络宣传阵地,为村庄知名度提升和发展积蓄能量。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通过村网和微博的宣传,我顺利引进一名意向到农村干事创业的大学生谢端元,在我所联系的第二网格范围内,合理流转山地85亩,从事丛林生态养鸡。此举,为周边村民、村民组和村集体带来了17000元/年的土地租赁费用。引导该大学生和洪社龙、黄立新等20余户社员成立了小米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随着基地建设的逐步完善,周边农户和合作社社员都将从中获得土地租金之外的工资收益或者分红。
在做好对外宣传的同时,我始终不忘着力改善本地公共文化设施条件,尽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在我的努力争取下,中兴村惠民书屋在11年底顺利落成,结合多年从事乡村公益的经验,我启动了“伙伴教育”、“让最爱的一本书漂流”、“诚信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倡导“人人奉献为书屋,书屋建设为人人”的建设口号。在过去的一年内,发展老中青各类读者近百名,借阅册次近2000册次,归还1700余册次。科技类、人文类、法律类等诸多读本,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也为种养大户们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技术。尤为可喜的是,这是一个实现了读者自管的农家书屋,作为管理员,我只需要尽到基本的监督职能,书屋即能保持良性运转。书屋的读者和社会爱心人士则通过书籍漂流的形式将有用的书籍流进书屋,保持一汪源头活水,刺激读者们长久的新鲜感,以保持书屋的持久生命力。而2012湖南省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的称号,在肯定我工作的同时,也为我村书屋建设提供了更为坚实的肩膀。
一年半的时间过得真快,刚来村里的不适应、度日如年等感觉,都在忙碌而充实的工作中自然消逝。在今年七一评定优秀党员的过程中,我的工作得到了支部党员和支村两委的一致肯定,我主要负责的办公室文案工作更是在茶亭镇“一推行四公开”群众服务工作和网格化管理试点过程中先后作为示范样本在全镇范围内交流学习。
现在,日常工作之余,我在积极收集素材,着手编辑中兴村村志,重建合村以来社员的集体归属感,同时更好地推介这片尚待开发的处女地。领导、同事、党员、社员在肯定我的工作能力和成绩之余,总是十分关心我的未来。念及此,我心中十分平静,我的未来由组织的需要来做决定。破万卷书,不若行百里路。作为新时代的知识青年,我很庆幸自己拥有这样的机会深入农村一线,身处雷锋同志的家乡,体察民情、了解民生、学会民言,做一个一心为公、扎实肯干的好村官。
心在哪里,梦想就在哪里起航。站在这片希望的田野,我愿以青春作舟、以理想为帆,用实绩谱写一曲青春的田园赞歌。《农业科技工作演讲稿》
第五篇:农业与农业科技工作培训班
×××系统年农业与农业科技工作培训班
为了帮助各市(县)、区发改委的同志及时地理解、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2012年1号文件精神,把握2012年农业与农业科技工作形势和重点,我×利用国家×××卫星远程培训系统组织相关同志30余人进行学习、讨论。
国家发改委农经司高俊才司长授课题目的为《总结经验 顺势而为 促进三农发展》,主要讲了以下四方面内容:一是三农发展情况和经验。主要分析了目前政策、科技、市场以及城镇化对三农发展的推动力,天气、市场等不确定性因素对农产品生产、运输、储存、销售的影响。高司长提出了通过合理生产与流通,合理消费、合理适度调控来加大三农发展动力,增强理性,保持三农发展的良好态势。二是统筹城乡建立新型城乡关系的五个趋势。分别是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趋势;农业农村资源的资本化趋势;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趋势;农业功能的多元化趋势;城乡发展的一体化趋势。三是解决三农问题要顺应全球化、市场化和全球化趋势。顺应全球化趋势,要合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顺应市场化趋势,要加强与国际间合作,顺应信息化趋势,要加强信息服务,改进农村社会管理。四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通过科研与推广相结合,提高科技水平;统分结合,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集约化水平;加快设施与设备提升,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的杨雄年同志授课的题目为《现代农业的根本
出路在科技》,内容与2012年中央1号文件紧密结合,提倡“安全、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农业科技。首先,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在各个阶段取得的农业成果以及粮食增产幅度,讲述了伴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科技推广还存在“最后一公里”、科技经济“两张皮”等诸多问题。其次,通过定位、定向、定性讲述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意义,重点强调了在创新的同时要兼顾政策、机制和方向等方面的要求。最后,提出了农业部今年会在思路上实现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尤其是种业创新有新突破;加快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尤其是健全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有新突破;加快改善农业科技工作条件尤其是乡镇农技站条件建设有新突破;加快先进实用农业技术推广尤其是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重大实用技术普及应用有新突破;加快农业人才培育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有新突破,通过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来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要求。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的陈诗波博士授课的题目为《2012年一号文件与农业科技创新、农村科技创新》。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介绍了涉农科技工作基本情况。详细讲解了涉农工作重点和基本安排,与农业农村相关的科技计划体系,农业关键技术与产品,城镇发展与农村民生关键技术,农村科技能力建设,农村科技创业与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发展的科技行动。二是面临的问题。农业科技研发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研发力量不足,公共部门农业科研体系不健全,非公共部门农业科研体系滞后,投入严重不足,研发成果产出与投入不成比例,缺乏集成创新;农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缺乏有效的载体,资源过于分散、配置效率低下,小农经营方式制约了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农产品市场价格传导机制不健全,农村金融服务发展滞后。三是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主要是农业科技资源的布局和农业创新资源、创新活动的配置。四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构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措施主要有:关键技术研发,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换应用,开展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加快种业科技创新,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通过这次学习,我们对农业以及农业科技的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理解。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满足农业、农村、农民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三农的成效为检验标准,建立健全科技兴农等相关机制,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为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