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科技工作典型材料2
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坝陵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坝陵办事处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科技局的关心指导下,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以人才强处为抓手,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全民科技素质为目标,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全处的科技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我处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红旗单位,科技工作功不可没。科技的影响力和支撑作用已在我处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日益显现出来,广大干部群众学科技、用科技已蔚然成风。全处上下营造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齐抓共管科技工作的良好氛围,回顾一年来的科技工作,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科技工作网络布局,着力增强了对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是建立领导机构。处党委、行政对科技工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以党委书记、行政主任张耘同志为组长、分管科技的党委副书记、行政副主任刘思源同志为副组长的科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处的科技工作。各村、社区也配备了分管科技工作的负责人。全处建立了从上至下、上下协同的科技工作管理服务网络,做到了有人管、有人抓、有效果。
二是建立定期办公机制。处科技领导小组定于每个季度的最后一个月为听取科技工作汇报月,专题听取全处的科技工作开展情况,并
对汇报中发现的问题给予及时协调解决,使全处的科技工作健康、积极、有序地发展。
三是建立科技工作保障制度。为了确保全处科技工作正常开展,办事处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每年落实3万元专款用于科普工作,有力的促进了全处科技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努力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对企业的科技管理服务工作,着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牢固树立科技招商的重要理念。一年来,我们坚持以机械电子、化工、农业产业化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为招商重点。加大机械电子产业的招商力度,新签约机械电子项目8个,全处机械电子及配套企业总数达15家,积极打造“机械电子工业园”。机械电子企业的引进,引领了我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了我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是督促企业建立、完善科技创新机制。瑞廷电子、宇通机械等企业都设立了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造就并留住了一批高水平人才;瑞庭电子、天冠陶瓷、天工实业等10余家企业都成立了企业研发中心。这些新机制的建立促使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极大的提高了我处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是鼓励企业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我们通过在企业中大力推广技术创新,使企业提高了自身技术水平,降低了生产能耗,走上了以内涵为主的集约发展道路,对促进我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当阳市2010年度科学技术奖
励的48项项目中我处就占到6项,占全市获奖项目的12.5%。
三、围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力度,着力增强科技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支撑力。
一是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一年来,我们大力总结推广以苏河村为主的“猪—沼—菜”种养模式,生产无公害绿色环保蔬菜;以花园村为主的“大棚黄瓜+两季莴笋”;以文河村为主的“西红柿+芹菜”;以群益村为主的“春大白菜—冬瓜—大蒜”;以木林为主的“马铃薯—大豆—莴笋”等高产高效的标准化种植模式。在畜牧产业及特种养殖产业,我们已发展有畜禽养殖大村3个,养殖大户299户,其中生猪养殖大户249户,有“500”、“150”标准化养殖专业户16户,生态健康养殖20户,生物发酵养猪的3户,其他的养殖户也分别按照“猪—沼—菜”,“猪—沼—果”,“猪—沼—鱼”等模式进行养殖。同时还大力推广“三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集群”、“双低油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集群”“无公害绿色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大力推广了“猪-沼-菜”模式,“鱼鳖混养”、“黄鳝网箱养殖”、“农业机械运用”等新技术,通过这些新技术的推广运用,使我处的农业生产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是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有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加大对科技特派员的管理力度,制定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要求每一位科技特派员做到“六个一”:制定一份科技特派员工作计划,引用一项新品种或一项实用技术,建立一个示范场所,每月上报
一条有价值的科技信息,年底上报一份工作总结,每年申报一个科技特派员创业项目。
2、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示范带动的作用。如我处木林村乡土科技特派员张李红同志、鲁山村乡土科技特派员李晓燕同志、荣耀村乡土科技特派员田红同志,根据当地产业优势,结合自己特长分别建立了生猪养殖示范基地,他们通过大量引进先进适用技术、优良品种,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快了农村科技推广和普及。我处木林村乡土科技特派员邵金坤同志,何畈村乡土科技特派员付李峨同志以林业专业合作社为依托,网络农户,结合基地示范,开展技术引进和推广,使果树高产稳产,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是大胆启用,发挥科技特派员的骨干带领作用。一年来,先后有两名科技特派员担任村两委班子成员,有一名担任村支部书记,使科技特派员在政治上有盼头。
四、围绕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努力狠抓科普工作,着力增强科技工作的影响力。
1、加大科技知识培训力度。我们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科技入户工程,紧紧围绕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解决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聘请畜牧专家、生猪养殖专家、水产养殖专家等各类农业技术专家,采取集中讲技术课,田间样板示范,召开现场会和种养能手做报告等多种形式,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10年全年共培训60场次,培训农民2万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16万份。通过培训我处农民普遍掌握了1-2门实用
技术,生产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得到了农民的普遍好评。另外,我处还针对社区待业青年及下岗失业工人较多的特点,与劳动培训中心联合举办了三期就业指导、机械制造、钳工工艺、安全生产等技能培训,为期3个月,培训人数263人,现已全部在宇通、博创、润发时装等公司就业。
2、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努力营造重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推动科普工作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不断增强科普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今年我处在坝陵桥社区新建社区居委会办公大楼,建立了社区科普活动站,场所面积120平方米,图书柜四组、图书资料686套,音响、电脑等设备一应俱全。科普画廊面积12.96平方米。为提高居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社区科普活动站结合居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及时更换科普画廊内容,吸引广大居民,切实起到了宣传教育普及的作用。二是我处积极参与市上组织的各类宣传咨询活动,重点开展了科技三下乡、科技周、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全年累计发放科技资料10万余份。
第二篇:科技工作典型事迹
引进人才 搞好培训
努力推进科技事业的全面进步
姬庆军,2003年任鲁桥镇科协办公室主任。两年来,该同志通过政策推动、利益驱动、示范带动等措施,全镇的科技人才引进与培训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2003、2004年,全镇共引进有关人才56人,组织科技培训15期、83个班,参训人数近万人。人才的引进与科技培训成果显著:全镇形成1.8万亩乌鳢养殖基地,3000亩湖蟹养殖基地,1000亩泥鳅养殖基地,6000亩芦笋种植基地,3500亩杞柳种植基地,50亩番鸭育种基地,100亩双孢菇种植基地。1998年,被省科协命名为“省科普示范基地”。
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是科普工作由虚向实转化的重要载体。为此,姬庆军同志把科普示范基地建设作为推动全镇科技工作全面推广的基石。
首先,审时度势把握市场走向,强化政策引导。该同志每年两次组织力量进村入户调研分析,面向市场,提出对策。2003年年底,通过考察,引进了双孢菇等食用菌种植,采取反租倒包的方式,租赁100亩土地包费租给群众发展双孢菇种植。镇农技站、农经站、水利站等部门的同志在姬庆军同志的带领下发展双孢菇种植。目前,全镇共发展大棚86个。2003年年初,在渔业养殖效益走低的形势下,姬庆军同志协调人员与韩国客商合资,引进优质泥鳅,投资1200万元,建起了占地600亩的泥鳅养殖场。
其次,多层次建立技术服务体系,强化科技引导。一是建立科技示范与周围农户结对子,进行传、帮、带,有效地调动了农户学用科技的积极性;二是成立技术顾问组。姬庆军聘请山农大动科院的教授、江苏双孢菇种植大户、县农业局的技术人员组成技术顾问组,以专家为依托,在产前、产中、产后开展服务,所以在品种引进、技术培训及试验示范项目等方面都能得到较好的落实。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六次,受训人员1600余人。
第三是引进人才,多渠道提供农产品销售服务,强化市场引导。两年来,姬庆军同志通过各种形式引进人才56人,不断充实到科技示范基地中,成为了基地的科技骨干。同时,组织成立了乌鳢养殖协会、芦笋种植协会和渔业总支麻鸭养殖协会,不定期地向全镇农户发布产品信息,供农民作市场决策参考。在产品销售方面,协同县有关部门与农户签订供销合同,确保农户利益不受损失。
鲁桥镇科技工作的有序开展,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带动农村科普工作向纵深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都是姬庆军同志的努力工作的结果。
二OO五年四月二十七日
第三篇:科技工作典型事迹
这里讲述的是一个用爱心、理解与真情为基柱的五口之家,丈夫王再成,公务员,妻子赵亚萍,人民教师,父亲、母亲都是农民,还有一个上幼儿园天真、可爱的女儿。
丈夫王再成现任共青团市经贸委员会书记兼办公室副主任,在单位他是一个充满自信、工作热情高涨的人,废寝忘食、带病工作是在他身上经常见到的事,参加工作以来连续连续七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并两次受到市政府嘉奖。妻子赵亚萍,市五小人民教师,连续五年带寄宿生毕业班,带毕业班就是别的老师不愿干的工作,是一项任务重、压力大的工作,而且她带的又是寄宿制的学生。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又要和同学们一起吃住,一周平均要有四天吃住在学校。有付出就会有成绩,她所在的班级,数次在全市成绩排名中名列第一,个人也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并两次受市政府嘉奖。工作拉开了两个人的距离,但并不能阻碍他们之间的关爱、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鼓励。工作拉开了家庭的距离,但这并不能阻碍他们的真情,每天一个电话机条短信成为他们生活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孩子工作忙,事业心强,两位老人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为有这样出色的儿子、儿媳而感到很自豪、骄傲。老人自愿承担起家务活和照看接送孙女的重任。两位老人多年从事农活,身体并不是很好,而且两位老人在农村过了半辈子,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每天只是大白菜、土豆,几乎没买过几回鱼呀肉的。儿子、儿媳看着很是过意不去,每次回家都带一些贵一点的食品,可两位老人从来舍不得吃,都要等到儿子、儿媳都在家时才拿出来一起吃,为这件事,儿子、儿媳多次作老人的工作,但没有用,老人总是说:“你们在外边辛苦,我们比在农村已经强多了,有营养的东西应该多让你们吃些。”儿子、儿媳在单位、同学中提及这些事时,所有的人都为此而感到羡慕和感动。
工作忙了,家务肯定作的就少了,其实并不是这样。儿媳赵亚萍常常为没有尽到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好儿媳而感到内疚。每次,回家都抢着做饭、做家务,干完活就尽量能把时间留给老人和孩子,和他们一起聊天,帮孩子学习,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第二天早上又要去上班了,可能这一去就又是一两天,而且周末还休息不了。儿媳就在前天晚上把全家要洗的衣服、被罩、床单装一大袋,带去学校,利用课间、课余洗干净。尽量减轻两位老人的负担。老人呢总是怕儿媳要带很多东西要利用工作之余仅有的一点时间去洗,提前把全家要洗的衣服洗干净或藏起来。看到儿子、儿媳的孝心,两位老人见到熟人总免不了夸奖儿子儿媳一番。在住宅的整个小区,这个家庭的互相关爱、理解、真情常成了茶余饭后人们闲谈的话题,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
在处理家庭的大事时,夫妻二人,平等对待,互相通气,共同磋商,只要是合理的建议,求大同,存小异,做到办每件大事双方都心情舒畅。勤俭持家,合理安排仅有的工资收入,不铺张浪费,任用仅有的两个人微薄的工资养活了全家五口人,添置了住房与家具,培养孩子上幼儿园学绘画、学舞蹈。在工作上互相支持,完成学历进修,继续教育,提高业务水平。他们在共同料理家庭的事情时不分你我,一齐商议,取得共识,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整洁舒适,受到邻里的赞扬。
孩子是全家的中心,是未来的希望,为了培养女儿成才,夫妻俩从小就重视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育她学会做人、学会做事,长大后成为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夫妻俩个工作忙,时常是老两口担负起照顾、接送、教育孙女的重任,老两口对孙女从不溺爱,用一个长者的身份教育孩子,在思想上、学习上帮助辅导孩子,团结同学,礼貌待人,并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了解、关心孙女的成长情况。孩子在幼儿园连续两年四个学期获得了三好学生,并积极参加幼儿园举办的各种书法、绘画、舞蹈比赛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正是在这样一个家庭中,你才能捕捉到人间最美好的东西,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但愿这个幸福的五口之家永远美满和睦。
第四篇:关于科技工作
关于科技工作
本大队部科技工作:一方面主要以扩大科技活动普及面,提高重点活动的显示度为目标,以搞好第十二届科普活动周、2014年省市青少年模型竞赛和创新大赛、等为重点,激发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提高活动整体水平,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继续做好学校科技普及工作。重视班主任科技能力的训练,提高班主任的科技参与意识。全面培训教师的动手能力,提高教师的科技水平,提升全体师生的科技创新力度。
第三,进一步加强校内、外科学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在校内,主要依靠科学实验室、劳技室等,把课本上学到知识,让学生进一步在自己的操作中得到证实,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培养。在校外,进一步与社区、家庭、企事业单位设立开放性的教学活动,把学校科学教育和社会科学教育紧密结合,打开校门,走向社会,使学生亲身体验生物的生长规律和高新技术对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作用,以开阔他们的眼界,激发他们的兴趣。
第五篇:科技工作
近年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贯彻党的科技方针、政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科技综合管理、综合协调的职能作用,找准科技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大力宣传普及科技知识,引进先进实用技术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全面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
抓制度 强化科技氛围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每年都把科技工作纳入重要的仪式日程,完善了科技工作的工作制度、会议制度、学习制度、调查研究制度等。为切实推动科技工作的开展,#####成立了科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全镇科技工作的开展,先后制定了科技工作管理制度,科普工作制度,科普志愿者工作制度,科技工作协调制度,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按照“党委领导、政府推动、部门协作、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动员和组织了全镇各方面力量,大力普及科技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升全镇人民的科学素质。
抓宣传 传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在全镇范围内,通过开展“科技宣传日”、“科普周”、“科普集市”、等科技宣传活动,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对党的科技方针、政策,农村实用技术知识和科技致富先进典型进行了广泛宣传。在集镇及村居的显要位置张贴科普宣传画1000余张,向广大群众印发了《农村实用技术》小册子500多份,赠阅科普书籍1504,科普光盘85张。使广大干群的传统观念有所更新,由要钱、要粮、要救济转变为要科技、要项目、求发展,唤起了劳动者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已扎根于群众之中。
抓培训 提高劳动科技素质
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紧紧围绕上级政府的工作安排和农民的实际需求,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办专题科技培训班、召开群众田间科普会会、干部会、党训班、播放科普录像、形式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近年来,每年培训人数都达到800多人次,使全镇80%的农户均能基本掌握1—2门农村实用技术,现在90%以上的村有科技示范户、科技带头人、科普员,形成以科技致富能手为主体的农民科普队伍。
建网络 科技活动搭平台
以镇科协为枢纽,村、街、社区科协分会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为基础的科普组织网络,明确兼职人员,做到有专人负责、有工作制度、有科技活动、有经费保障,全镇共建立科普示范基地4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5个,吸纳科普宣传员21名,形成了以科普教育基地、科技教育基地、科普示范基地、科普特色学校、科技活动室、图书室等一大批宣传科普,搭建科技工作开展的网络和平台。
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从科普思想的宣传到科技活动的开展、科技成果的推广等一系列科技工作,都走上了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为以后科技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