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校本文章 创高效课堂
做校本文章 创高效课堂
古夫中学赵儒尧
本人2001年开始担任教务副主任,在这个位置一干就
是10年。十年来,我致力于通过教研来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或困惑,团结带领教研组长、学科教师、课题组教师、课程项目负责人等做校本文章,创高效课堂,始终以服务教学为宗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校本培训,为课堂奠定理论的根基。
校本培训是教务教研的重要内容,在校本培训方面,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以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与技能研究课题为抓手,开展课
堂理论培训,我们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了题为“新课程课堂教
学常见策略”的培训,引导全校教师了解了新课程常见的教学策略:
1.多元互动策略。
2.问题情境策略。
3.信息应用策略。
4.合作探究策略。
5.把手整合策略。
6.赏识激励策略。
7.教学评价策略。
8.教与学的调控策略。
9.时间运筹策略。
10.复习应考策略。
随着各教研组教师教研意识的增强,各教研组对理论培训有了新的个性化的需求,于是,我们又根据各教研组的需求进行了新一轮个性化培训。理化组对课题研究的选择和把握有需求,我为他们作了《如何选择合适的教研课题》的培训;英语组则在课堂效率的提高方面更感兴趣,我作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讨》培训;语文组、数学组的培训还没来得及进行。
以外出学习心得汇报的形式进行培训,我们借助外出学习的汇报机制,把外出学习的内容传达到老师们,既有效促进了外出学习教师的学习与反思,又引导了学习的深入发展和课堂实践。
二、校本教研,激发课堂探索的活力。
通过几轮培训,我们学校初步形成了学习探索的良好风气,我们把这种风气及时的引向课堂教学,找到了撬动课堂的一个支点。
我们与宜昌市九中结对帮扶,我们分批派出教师在九中听课、观摩教学,回校后,老师们借鉴所学方法,结合自己班级实际,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探索,课堂教学出现了较大的改变。关注学生学习效度的多了、细了;探索先学后教的方式的多了;编制学案的多了、细了。
其他老师也积极行动起来,不甘落后,初步形成了课堂探索的活力。
三、校本教改,探索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高效课堂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校积极响应,管教学的副校长张拥华牵头,教务处、教科室密切配合,分理念学习、课堂探索、全面实施三个阶段进行实践。在课堂教学探索方面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
1.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设计的高效性。
以备课组为单位,抓实集体备课,制定高效课堂的集体备课操作办法,制定学生预习新课常规要求,研究高效课堂的教学实施模式,组织集体备课,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开始前,备课组全体教师在一起讨论该单元的教学思路、设计理念、三维目标、重难点以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式和关键等,然后由一个教师执笔撰写电子教案初稿,教案写完之后,再一起审议教案,结合自己任教班级的实际及自己的教学风格对教案进行修改,然后进入教学环节。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预习的成果,学生自己会做的不讲,自己能弄懂的少讲,学生会讲的留给学生去讲,设计预习检测程序,依学定教。
2.学生预习,提高学生学习准备的高效性。
以备课组为单位抓实学生预习环节,制定学生预习新课的常规要求,根据学生实际及学科实际,指导学生形成预习
新课的一般程序,针对具体预习内容,指导学生把握预习要点,对预习什么,怎样预习,预习到什么程度才达到目的等进行具体指导,逐步形成习惯。指导学生体验哪些自己能看懂,那些自己能理解,那些自己能学会做;同时指导学生发现预习中看不懂的问题,无法理解的难点以及预习中的想法和见解,带着问题听讲,体验突破问题的成功喜悦。结合学科特点及教学内容,各组在实践中形成一般性操作常规。
3.课堂教学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以教研组为单位,强化教研,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带着问题学习高效课堂的理论,研究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评价高效课堂的教学,实施高效课堂的实践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实现几个转变:课堂教学结构转变,复习引入转变为预习检测、目标呈现,依据学生预习情况决定讲解内容、讲解程度,把课堂时间真正还给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经历、去讨论交流去、去训练。课堂价值取向转变,把课时转变为学生的学时,学生自己会做的不讲,让学生自己去做;学生自己能理解的让他们自己去理解;教师要着力去解决那些学生看似理解、看似会做,实际未真正理解的知识盲点,着力讲解那些学生容易混淆的疑点,着力提升那些难以形成技能技巧的难点,发展提升学生的能力。
4.作业设计,提高作业的针对性、高效性。
以备课组为单位抓实作业设计,在“精”字上下功夫,分三类练习:自学检测性练习,检查自学掌握情况,呈现目标;课堂巩固性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熟练掌握课内知识,初步形成能力;课外拓展性作业,重点在于拓宽加深,培养兴趣、形成能力。这三类练习,必须根据不同类型,突出训练目的,落实训练内容及要求,在知识与能力的达成上下功夫,精心设计,精确训练,精细讲评,分层要求,分类达标,在系列训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
5.学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以备课组为单位,认真研究教学的目标、重难点、实现目标的关键等内容,由一人执笔备课,撰写学案。
2010.8.26.
第二篇:高效课堂文章推荐
学生前面跑 讲评岂能少
管建刚
作前指导的作用:
一、指导学生获得写作的材料,即解决“写什么”;
二、指导学生获得写作的方法,即“怎么写”。
在指导学生“怎么写”上,我一直认为,我们的老师大都遭遇了“好心办坏事”的尴尬。教师的“心”是好的,想“帮助”学生,结局是“坏”的:个性不同、对事物看法不同、内在情感不同的鲜活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写出的文,都是一个样儿的!我以一名一线教师的身份,摸着良心说,罪魁祸首,正是教师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指导”。
老师不厌其烦、面面俱到地“指导”,一是教学责任心使然,不指导,觉得自己没尽职;二是错误观念使然:“我不指导,学生怎么会写?”老师们,不要忘了,学生学的是母语,认字之前,他们就对母语的表现规律,有了潜在的(绝不是肤浅的)认识和把握;君不见,那么多文盲,说起中国话来,溜得很。我回老家,一大字不识几个的老农,与我叫板,谈金融危机,我堂堂语文教师,居然被老农驳得体无完肤,一败涂地。
前些日子,朋友拿来她女儿的作文。我看了一篇,说:你女儿太会写作文了。我把“作文”两个字咬得很重。朋友听出味道来了,说,就是呀,她写的文章都是口号开头,口号结尾,老师就这么指导的。老师的指导,大都处于这种状态。很多时候,学生作文根本不是想着怎样写出自己的情感、看法,不是想着怎样将自己的故事讲好,而是想着怎样按老师的提纲来完成作业,这种“指导”直接导致了活生生的、个性迥异的学生,写出千篇一律的作文。
不指导,“学生不知道怎么写”的情形会出现吗?答:会在部分学生身上出现。
怎么办?答:重视讲评。
作文教学必须重视“作后讲评”。“讲评”,不只是将学生的作文讲一讲,评一评;更在于,批改时,发现学生作文表达的精彩之处,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由个别至全体;或发现学生表达上存在的一个普遍缺陷,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由缺点而练成优点。这种训练,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学生有心理认同感,欢迎。这种训练,即“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有一个比喻,说教学应该是学生在前面小跑,教师在后面跟着,当学生遇到坑坑洼洼的时候,要摔跤、要跌倒的时候,上前去扶—把,告诉他应该注意的事项。而不是,教师在前面按照自己的想法跑啊跑,让学生在后面跟啊跟。以“指导”为核心的作文教学,就是教师在前面跑啊跑、学生在后面按着老师的步伐,跟啊跟的教学;以“讲评”为核心的作文教学,就是学生在前面,自由自在地以自己的方式跑啊跑,教师在后面关注、倾听、关照、扶持、帮助的教学。
要上好讲评课,就得好好地读学生的作文,研究学生的作文。注意,是“研究”,而不是“批改”。批改是第一步,批改后,得“琢磨”学生的作文,这就是研究。在我看来,研究学生的作文,是作文教学的一个最为有力的基点。离开了对学生作文的研究,你就不知道学生现有的、真切的作文水平,你就不知道学生作文的最近发展区域在哪里,你能往哪里教,又能教到哪里去。一个老师重视讲评课了,上好讲评课了,对学生的作文状态了如指掌了,班上学生的作文绝不会差!
问题的严重性恰恰在于,很多老师对批改学生作文的冷漠态度。十多年前,我去学校见习,老师交给我一项光荣的任务:小管,帮忙改一下作文。十多年后,有见习生、实习生来,高兴啊,有人帮咱批作文了。一些老师,网上拉来“批语”,往学生作文上套,反正,批了也白批,学生看了分数,懒得看批语。
我在很多地方“鼓吹”,教导主任、校长不要去听老师的“作文指导”课,你要去听老师的“作文讲评”课。你一听老师的讲评课,就知道这位老师是否认真批阅了学生的作文,是否了解了学生作文的最近发展区域。你一听老师的讲评课,你就知道,这位老师是否具有系统的作文知识,一个不具备系统的作文知识的人,在“讲评”的时候,是点不到位的,只能不痛不痒地说“不错”“很好”“很有创意”之类的话。
在这里,我要大声地声明,语文教师一定要具备系统的写作知识。课标说,不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作文知识的教授。这话的背后是什么?是把每一个语文教师,都看作具备了“系统的作文知识”的人,课标是怕具备了“系统作文知识”的人,去犯一个错误,对学生进行“系统作文知识”的教授,于是做了这样一个善意的提醒。要是语文教师本来就没有不就多此一举吗? 有一回,一老师壮着胆子问,管老师,那你说,系统的写作知识有哪些呀?这印证了我的担忧。
语文教师不重视“讲评课”,另一大成因,从来没有公开课是“讲评课”。日益功利化的社会,没有行政推动,没有利益驱动,那些扎扎实实埋在底层的基础性工作,日渐淹没。
一些地方,知道有个管建研究作文教学的,据说还研究出了点东西。打电话来说:“管老师,我们想邀请您来上课。”我的回答总令他们很失望:“我不会上课。” 有一位很不客气,“你不会上课,那你研究什么呀。”仿佛我是个大骗子,他上了一回不大不小的当。
那么,怎样上讲评课? 第一步,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学生的作文,边读边摘录学生作文中优秀的句子;第二步,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学生的作文,边读边琢磨、摘录学生作文中有突出语病的句子;第三步;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学生的作文,边读边 看学生作文中有没有普遍的问题,或者有没有创意的表达,值得大家学习,找到了这一个点,课上进行训练。
我的讲评课很简单:
一、大家一起欣赏同学的佳句,佳句要读,要赞美,让学生感受到写出一句美好的句子,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
二、一起来看看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句子,找出一堆来,但一堂课,解决一两个,留下深刻印象。
三、从学生作文中引出一个训练点。如,学生作文中,普遍地不会场面描写,课上创设一个场面,写;如,学生作文中,有同学的心理描写特别好,欣赏后,马上创设一个情景,写。人家说,好的课,简约而不简单。我不知道自己上的课,是简单,还是简约。但我要告诉你,我的学生,很喜欢这样的作文课;我的学生,每星期都会在全国各地的学生报刊发表文章;大家说,管老师带的班,是作文班。
推荐人:付红兵
推荐理由:作文教学有两个重要环节:一是作前指导,二是作后讲评。好多老师重视作前指导,通过读管建刚的这篇文章,我明白了讲评才是最好的指导。
一、作前指导,很容易成为束缚学生写作的绳索
对大部分一线教师来讲,他们的作前指导没多大意义。在“写什么”上,“指导”起不了什么本质作用也就罢了,使学生觉得“我的生活中哪有作文材料”“没活动我写什么呀”,那才是它最大的罪过。至于“怎么写”,“指导”弄得学生拼了命按着老师的样品和规则来生产作文,作文从“创造的艺术”跌人到“僵化的技术”的深渊里。所以,教师的作前指导、很容易成为束缚学生写作的绳索。
二、作文讲评是绿色教学,讲评就是最好的指导
学生写好了作文,老师认真地读学生的作文,研究学生的作文,“指”出哪里写得好,句子就该这么写,作文就该这么写;“指”出哪里有问题,什么问题,以后要注意。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指导”。老师认认真真地读学生的作文,研究学生的作文,由学生的作文现状,引出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的作文训练点,这个“引”就是“引导”的“引”,两者合起来,就是“指引”,就是“指导”。它是有了学生作文这个文本之后,实打实的指导。作前指导,学生作文还是子虚乌有,你指导得再卖力,到底还是“空对空”的虚浮。
三、怎样上好作文讲评课
认真读学生的作文,带着研究文本的眼光和心态来读学生的作文,是上好作文讲评课最要紧的前提。学生作文是讲评课的文本依托。老师“研读”学生作文,带有三个任务:
1.欣赏。讲评课老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大面积欣赏学生的作文,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是抓“好句子”。将学生作文中的“好句子”展示出来,大家一起朗读,朗读句子和作者的名字。学生不仅知道怎样的句子好,也感受到了写作带给自己的荣耀。
2.挑刺。讲评课不能光说好话,要能指出真切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是学生写作中普遍出现的。挑刺,我主要着力于句病,有时也抓段病。句病如“我”病、“我想”病、“在”病、“今天”病等。
3、训练。讲评课要有针对性的训练。如,写好对话,写好场面,写好心理活动,写好人物外貌等。不管哪个内容,都要从学生的作文实际出发:①从学生作文的“亮点”出发。如,某个学生的外魏描写特别好,大家一起来学一学,练一练。②从学生作文的“败笔”出发。如,好几个同学的场面写得很简单,不细致,大家一起来学一学、写一写场面描写。这样的“练’.就是“以学定教”“以写定教”,就是走“无序之序”的训练路——从学生的写作实际所指引出的“序”,就是最好的“序”。
讲评课,就是“学写后教”,就是“以写定教”,就是“洋思经验”的精髓。回归讲评课,迎接你的不是鲜花,而是不断付出的辛劳,你准备好了吗?
第三篇:优秀论文 做创新型教师,构建高效课堂
做创新型教师,构建高效课堂
摘要: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需要创新型的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型教师。在传统的教育中,学校和家长的关注点往往都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本文分析了培养创新型教师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针对传统教育中创新性缺乏的现状,对创新型教师的培养措施进行研究。
关键词:创新型教师;高效课堂;教育观念
21世纪是教育创新的世纪,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灵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不断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去开展教学活动。学校要为创新型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促进教师教学创新意识和教学创新。诺贝尔获得者杨振宁教授针对中国教育的时弊,曾语重心长地指出:中国教育基本是教师教、学生记的模式,这种模式如果不改变,再过三十年也很难获得诺贝尔奖。
1.培养创新型教师的重要性
1.1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地位由原来的绝对权威者变成了服务者,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1.2部分教师无论从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形式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从学生学法的指导等方面都缺乏创新,致使课堂教学呆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降低了教学质量,无法保证高效课堂。
1.3有效开发创新型教师资源、充分挖掘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提高学校乃至整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教师创新性问题在我国越来越得到重视,并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被提升到“建立高水平、有活力的教师教育体系的根本保证”和提高教师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策略的高度。从教师专业化的角度来看,改革教师教育,增强教师教学的创新性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尤其是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时,更加要求我们改革教师教育创新性,培养创新型教师,以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更好地构建高效课堂。这是当前教育改革深入开展的必然。
2.当前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审视一下我们现在的教育,虽然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进行多少年了,但有多少学校和教师真正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又有多少教师了解或者掌握了创造教育的基本理论、[1] 2 原则和实施方法,学生的创造力水平又有多少实质性的提高呢?
2.1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
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头脑是容器,教师只要把知识灌输进去即可,在此影响下,变成教师教、学生记,教师传授什么,学生就接受什么,学生的学习完全受制于教师的教。教学中重照文理解轻怀疑求新,重逻辑思维轻发散思维,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轻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致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唯书唯上,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缺乏求新求异求实的创新精神。
2.2目标设定过于单一。
传统教学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往往更多的追求课堂知识的掌握。这类教师更多的是讲究一堂课上学生背过多少知识点,掌握了哪些考题。忽略了我们教学目标的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只按统编教材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作用是有限的,因为只有模仿,依样画胡芦,学生缺少创造的激情,缺少成就感,就激发不出内在的学习积极性。
2.3学生学习方式倾向接受式学习。
[2] 3 传统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更多的让学生接受式学习。所谓接受式学习就是教师提供现成的教学材料,让学生掌握现成的知识。该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忽略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3.创新型教师的培养 3.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任何一种教育都要受一定的教育观念的制约。教师的教育观念不转变,不仅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还有可能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扼杀在萌芽状态。
教师面对的是一群生动活泼、感情丰富、思想活跃、身心不断发展的青少年学生。知识的学习只不过是青少年成长因素的一部分,而不是它的全部。如果作为一名教师不研究对象本身成长的全部需要,只是把他们看作一种知识的容器,显然是远远没有看到教育的本质。简单地说教育就是成长。创新教育就是让青少年健康成长。所谓健康成长就是在人性固有的基础上,使各方面都得到有机的和谐的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而不是畸形的、一个充满活力的和富有个性的而不是死抱教条和思想僵化的新人。
3.2注重提炼方法、注重三维目标。
创新型教师应该由偏重知识培养转变为追求三维目标有机融合和高效达成。教师不仅要用教材,更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材料,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教材安排的是让学生横向学习。把培养能力、增长才干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把传授知识渗透在培养能力、培养方法之中,变知识积累第一、能力培养第二为能力培养第一、知识积累第二。
3.3创新型教师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创新型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谓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自己组织学习过程为核心,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活动。作为一名创新型教师,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把教师的讲解压缩到最少,正确地处理好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杜维认为,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用心做实验,在活动中直接地接触各种事实,从而取得有用的经验。主要分三个环节:“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迁移创新”。这就是所谓的“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利用提供的学习材料,亲自去探究和发现有关概念和原理,成为一个知识的“发现[3] 5 者”,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进行学习。自主探究教学是以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为特征的一种课堂教学策略。他们不仅在课上学习了知识,而且体验了发现知识的乐趣。
3.4要有质疑精神,要善于反思。
要用质疑的眼光、否定的态度、发展的思路对教学现状经常进行反思,并不断进行创新。如教材中出现的东西是否都要教,是否对教材中的东西进行必要的增删,书本上教参上是否说的都是“真理”等。在教学过程中,要常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若教学方法老是老一套,缺乏创新,学生成绩平平,恐怕与自己对教学方法不能经常反思有关。我认为,教学设计的课后反思、教学后记都会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技能的提高。没有反思和后记的教学设计就是一个讲义,即使讲了30年也只有一年的经验罢了。
4.总结
综上所述,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将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内化于心。一个创新型的老师,不只在口号上,也不止是静止的观念上,更重要的是身体力行,在传授知识和育人方面都展示出一个与传统老师大相径庭的风采。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站在面向
[4] 6 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去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四篇:校本研修与高效课堂
校本研修与高效课堂
(李普权整理)
一、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又名校本培训。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人的终身发展,在学校中通过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如进行同伙互助、专业和专家引领、实践中反思等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不断的更新自已,逐渐的构造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校本研修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1、‚为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这是‚校本研修‛的根本目的。‚校本研修‛目的:是以促进学校、教师的发展为目的,实实在在的教师专业和学校发展。表现在‚改进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
2、‚基于学校和教师的发展‛:这是‚校本研修‛的基本问题。‚校本研修‛问题:是学校、教师实际中发现、思考、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由专家批示的问题,甚至是看起来很小、别人以为很肤浅,但必须研究与解决的问题。表现在‚学生主体,学校研修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要有促进教师发展的功能‛。
3、‚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发展‛:这是‚校本研修‛的主要对策。‚校本研修‛对策:‚在学校(以学校为主),由教师(以教师为主),有组织、有针对性(包括学习、培训、进修)参与教育研究(包括学科教研、教育科研)统一的工作,从目的、内容、形式、活动到管理等方面有机融合在一起,实现‚研与修‛一体化,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学校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教师教育‛。简单说‚学校和教师的问题,主要由学校和教师通过‘研修’来解决‛。
(二)‚校本研修‛三大要素
1、教师个人:自我反思(实践反思)。即教师对自我教学行为及结果的审视和分析过程。自我反思是建立于教学经验基础上的,是校本研修活动的起点,1 是承担‚校本研修的个人责任‛的具体落实,教师只有在回顾基础上提提出问题,才能在实践中去解决问题。
2、教师小组:同伴互助(共同发展)。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的基本形式,它是建立在教师之间的合作基础之上,力求通过合作互动,同伴之间相互影响,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研究。
3、教育专家:专业引领(专业提升)。校本研修的实质是理念和实践的结合,校本研修虽然基于学校,对学校问题进行研究,提升,需要专家的专业指导和学术支持。
(三)校本研修的原则
1、以校为本的原则。校长和教育教学的中层组织是研训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在研修中起主体作用;教师不必脱离工作岗位,转换角色,就在学校接受全面的研修;因校制宜地制定校本研修的方案、计划,建立校本研修的管理制度、评价制度、激励机制,从而保证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贴近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要有常规性的全员研训模式和非全员性个别化的研训模式。
2、校长负责原则。校长是校本研修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校长是校本研修的引导者和学习者。
3、教师需求原则。坚持满足教师群体和个体的需求,以需定训;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结合,以求定训。
(四)校本研修的目的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课改服务;促进课堂教学具有实效,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为学校长远发展服务。
(五)校本研修的主要内容
1、校本培训。以‚提高教师素质,树立良好师德形象,关注教师需求,促进教师进步,推进学校科学发展‛为目的而开展的各种学习培训活动。
2、学科教学模式。构建学科教学模式,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策略,模式改革是教学管理的突破口,是提升质量的关键,模式改革的原则实践性、实效性、普遍性。
3、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是教研工作的主线。骨干教师人人要有自己的独立课题,并卓有成效地开展研究。注重过程材料的积累与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4、网络教研。网络教研是县域校本研修的新型模式。骨干教师要带动学科教师积极参加网络教研活动,交流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注重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5、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是新课程下校本科研的重要内容。开发自身学校的校本课程,形成具有校际特色的地方课程,有利于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
7、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课堂评价、小组评价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当前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推进课改的有力保障。
二、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表现在: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如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如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简言之,‚高效课堂‛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
(一)高效课堂的基本元素
1、教学抓手:导学案——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
2、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
3、技术支撑:高效课堂模式——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4、学习方式: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
5、三种利器:又称‚学习三宝‛——活页夹、双色笔、纠错本。
(二)高效课堂的五项策略
1、预习先行,先学后教,实现两个前置: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
2、教学从‚学情‛调查开始,根据‚学情‛作出决策,设置环节;
3、注重对抗质疑,落实小组评价;
4、注重当堂纠错,及时矫正反馈;
5、课后尽可能实现‚零作业‛,如需布置,只布置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提升学生能力的拓展作业。
(三)高效课堂学生必须的六会习惯
1、会预习。养成习惯,坚持预习;了解教材,重点预习;掌握步骤,分层预习;开动脑筋,积极预习;温故知新,便于预习;尝试笔记,高效预习;合理安排,灵活预习。
2、会听课。做好准备,迎接听课;高度集中,专心听课;抓住重点,认真听课;多方配合,高效听课;大胆发言,积极听课;区别类型,灵活听课。
3、会复习。及时复习,巩固知识;系统复习,串联知识;强化复习,有的放矢;专题复习,提高能力;综合复习,全面提高。
4、会作业。掌握步骤,正确解题;思维要活,格式规范;限时作业,提高速度;有错必纠,弥补缺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注意小结,探索规律。
5、会总结。全面整理,编织成网;查漏补缺,完整知识;专题整理,深化学习;习题归类,探求规律;总结方法,提高效率。
6、会记忆。明确目标,存心记忆;掌握知识,理解记忆;积累经验,概括记忆;培养兴趣,积极记忆;分析矛盾,对立记忆;分类归纳,系统记忆;寻找异同,对比记忆;利用图形,形象记忆;编拟歌诀,趣味记忆。
三、校本研修与高效课堂
(一)研修高效课堂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杜朗口‚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即三种模式:预习、展示、反馈(课堂); 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依时间又称‚10+35‛(或‚0+45‛)课堂模式:
即一节课45分钟,10分钟属于教师,35分钟属于学生。或全部45分钟属于学生。
2、昌乐二中——‚ 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1)‚271‛模式的内涵:
①学习内容方面:20%的知识——自学能会;70%的知识——合作学会;10%的知识——老师教会。
②学生组成方面:20%学生——特优生;70%学生——优秀生;10%学生——待优生。
③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20%(约10分钟)——教师指导、点拨、答疑;70%(约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10%(约5分钟)——学生自结、巩固、检测。
(2)‚271‛模式的五个步骤
学生自学,自主探究;完成学案,训练应用;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展示点评,总结升华;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3、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即‚三步六段‛‚35+10‛循环教学模式: 模式简介:三步,即课前、课中、课后;
六段:即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当堂测试、小结作业。35+10循环模式:第一节课的后10分钟和第二节课的前35分钟共同组成一节课。
三步为一课,一课分两段;循环往复,课课相扣。
35分钟的上法: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高,通过拓展实现升华;
10分钟上法:明确目标、指导方法、点破难点。(1)模式的灵魂:一个转变,两个前置,三种方法。一个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变; 两个前置:问题前置和学习前置;
三种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2)过程控制:即时性管理、激励性评价、体验性学习。
(3)效能分析:实现了教学成绩的跨越;实现了师生教学相长的双高效益;实现了课上和课下两种‚学习态‛的和谐统一。
关于‚课前‛
教师要求:(1)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导学案‛;(2)设计出课堂教学互动的方案。
学生要求:通过预习解决A、B级问题,对C级和D级问题形成初步‚困惑‛,以便带入课堂。
关于‚课中‛
按照六段式教学模式的要求,实施‚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让每个人都成为交流者。
关于‚课后‛
教师要求:备好课后课,设计出学生中‚未清‛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要求:完成当堂作业,向学习委员反馈‚未清‛问题。
4、鱼台一中——‚四环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1)‚四环导学‛教学模式的内涵简介
‚四环导学‛中的‚四环‛是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四个环节,依次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交流→巩固提升。
(二)研修高效课堂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效课堂的评价法则也是一门校本研修校本课程。要利用更多的时间去研修课堂的评价法则,掌握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保证评价真实、有效、高效。
(三)研修高效课堂的规范操作,让课改更加精细化
规范操作高效课堂,做到有规范的‚形‛,保证有效的‚神‛,也是一门需要研修和提高的校本课程。规范操作,有利于推进‚三化‛管理质量年主题活动,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杜郎口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形成的一套具有普适性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对高效课堂理念的最佳呈现。
‚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在步骤命名、环节设计和操作的基本流程上力求简单易记、简便易学,方便一线教师掌握和运用,并尽可能从方法和规律的角度来指导教师付诸教学实践,很好地解决新课程理念‚顶天入地‛的问题。本期特邀高效课堂培训专家张海晨对此模式进行系统解读。
‚五步三查‛教学模式
‚五步‛:指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第一步:独学; 第二步:对学、群学; 第三步:组内小展示; 第四步:班内大展示; 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三查:指课堂上的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一查:在学生独学时; 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 三查:在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时。第一步:独学
‚独学‛指学生个体学习而言。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进行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反馈检查和新课导入。
(一)检查反馈:从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C层次学生(即潜能生)。检查最好以爬黑板方式进行。
(二)新课导入:导入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方面。导入新课后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独学: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如此学生才会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1.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课堂纪律以不影响别人的学习为宜。学生以导学案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标注,带到对学、群学中解决。独学环节完成后,要及时告知本组学习组长。
2.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要高度关注各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尊重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对个别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适时点拨指导;独学环节完成时要对各组进行即时性点评。
第二步:对学、群学
‚对学‛指两名同等学习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群学‛指小组内不同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或具体指‚学习对子‛间帮扶学习。对学、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
1.对学生的要求:先对学,后群学,继而深入探究。首先通过同层次学生的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2.对教师的要求:基本上等同独学环节的要求。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小组学习问题的跟踪调查,并做好必要的问题记录。
第三步和第四步: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小展示‛指小组内由学习组长组织的展示,组员将学习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汇报;‚大展示‛指小组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一般由教师组织,当然也可以由学生代表组织。二者的区别在于展示的范围不同、问题的共性度不同和内容的层次不同。
1.对学生的要求:展示要体现‚四性‛: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创生性。即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者易错点、重点、难点、焦 8 点等问题;从展示的分工上来讲,要避免精英展示,增强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个体需要,增强自信心,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从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
学生展示行为中要聚焦问题,避免‚平行站位‛;展示学生要提前进入预定位置;展示者准备要充分,尽量脱稿或半脱稿;展示要声音洪亮,语言规范;展示者要充分运用展示艺术,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板书要迅速、工整规范,合理运用双色笔。
第五篇:立足课堂创高效
立足课堂创高效 提高兴趣减负担
——“说方法、谈效果”创建高效课堂模式之我见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同盛学校 李春燕
语文是什么?我曾经这样千百次地问自己。
曾经以为,语文就是教学生读好课本中的一篇篇文章;
曾经以为,语文就是围绕课文读读、议议、写写、练练;
曾经以为,语文就是训练学生学会听、说、读、写;
曾经以为,语文就是培养学生爱语文的情感,用语文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这是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语文的审视”中的一段话。
语文是什么?高效的语文课堂是什么样的?面对课堂上40多双清纯的眼眸,我经常扪心自问: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学生们!高效的语文课堂又应该给予学生些什么?或许一千个语文老师就有一千种答案。
在课改春风的沐浴下已有十年有余,在语文组前辈们的耳濡目染中我也在不断学习和思索着,曾经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过,但在五年的教学实践体会中,在琳琅满目的教学活动观摩中,我发现了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课堂教学的豪华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尤其是公开教学,非熙熙攘攘的多媒体不行,然而是不是每一课都确有必要呢?豪华与效益成正比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不讲效果的“时尚”,只会造成时间与精力的浪费,没有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蜻蜓点水式,行云流水般的课堂教学设计,而忽略了课程改革的宗旨——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如此种种课堂教学现象,严重阻碍了课改的进程,无意造成了课改的困惑,一度动摇了课改的信心,这能称之为高效课堂吗?所以只有远离这些虚假的美丽,才能真正推进新课程的改革。
国家需要和谐,校园需要快乐,那么课堂教学就必须要愉悦高效。什么是高效课堂呢?所谓高效课堂是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规范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理念的教学模式。在我看来,高效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学内容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难”越好,而是要在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因此,教师要扎扎实实地利用好课堂上有限的40分钟,以“精讲多练”方式落实教学重点,让有限的时间延伸出无限的能力,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让课堂“亮起来”,就必须运用科学的、艺术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让他们学会主动去探索,去研究,去总结,从而追求一种既立足于课堂创新高效,又提高兴趣减轻学业负担的课堂模式。在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一)课前指导预习,积极诱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是他们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伴随着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对语文学习有兴趣,便能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乐此不疲,学习效果自然就好。反之,如果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效果就差。课前预习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是课堂教学结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前应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如在指导预习《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可以先捕捉一些小蝌蚪,养在玻璃缸内,然后进行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平时看见过青蛙吗?谁知道它小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呢?小蝌蚪不知道它们的妈妈是谁,它们要去找妈妈。它们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呢?回去后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找一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和求知的兴趣,并且在课堂上学得生动、活泼、理解透彻。
(二)精心设计导入,简化过程探索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学生思想的浪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话话表明:在导入新课时精心创设情景,就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高效地进行学习。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新颖而富有启发性的导语,能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时,要把它与教材的重点、难点等因素联系起来考虑,使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开场白中迅速定向,进入对教材重点的探求。让我们先来看看名师是怎样高效激趣的: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一课中,整个课堂设计就由两大部分组成:读出韵味,读出思考;围绕主题“好好儿活”构建课堂。三个层次层层推进:感受“咱俩”的“好好儿活”,体会“我俩”的“好好儿活”,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而整个教材的处理,又置于作者的一组作品之中,教学环节可谓是环环紧扣,条理清晰,新颖简洁,设计巧妙。
又如王菘舟老师上的《荷花》一课,整堂课以“美”为主线,设计了三个部分:
1、在呈象感形中发现美
2、在品词悟情中感悟美
3、在移情入境中意会美。课堂设计紧扣语文学科特点,根据学生学习兴趣,从表象的美到意会的韵,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在潜心会文的过程中发现、感悟、意会美,最后用自己的情感和语言去创造美。整节课一气呵成,重点突出,在看似简洁的教学环节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也说:“简简单单教语文,其中一点要做到教学环节要简化,而环节的简化,最重要的体现在对学习内容的精选,对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整合的处理上。”纵观许多特级教师的优秀课例,他们无一不是遵循这样的原则,根据文本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实现了老师在简单中教,学生在快乐中学的教学境界。
(三)讲授惜时如金,保证高效开发兴趣。
时间就是效率。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我们要改变观念,一堂课一般由学习、讲解和练习三部分构成。讲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这里的练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训练。课堂上要少讲精讲,多学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
教师在课堂上同时还要学会节约时间。比方说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合理安排收发作业等。上课要守时,不要迟到,更不允许拖堂。教师要以自己的时间观念影响学生时间观念,帮助学生制订时间安排,反思时间利用情况,让学生学会经营课堂40分钟,让它产生最大的效益。教师一定要树立学生可以学会,每个学生都可以学会的观念,帮助学生制订自学方案,解答学生疑难。对于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可以解决的问题不讲,解决不了的问题精讲,遗漏的问题予以补充。
(四)练习当堂巩固,大力提高作业兴趣。
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一堂高效的课堂,不是老师的满堂灌,而应该在每节课快结束时,预留出5到10分钟的时间,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练习的目的有三个: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学习成果;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练习要精心设计,不仅要紧紧切合本堂课的重难点,还要又难易梯度,坚决避免重复,让学生产生想练习巩固的欲望,这样最大限度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的作业兴趣高度集中在一起,以达到当堂巩固学习成果的目的。这样即做到了立足课堂创造高效,又提高了兴趣减轻了负担,这样一举两得的做法,难道不是学生最喜欢的课堂吗?
(五)课后以趣结尾,余音缭绕回味兴趣。
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一堂高效的课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我的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在语文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趣例作为结尾,往往令人萦怀难忘。
例如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结尾,在让学生说说怎样才能把小山村变美的基础上,让他们把变美的小山村画下来。同学们在村庄周围画了许多的树和花,说明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经理解了,并且明白了不能乱砍滥伐、要植树造林的道理。这样通过激发学生联想,激发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思维,借助联想的方式把自己的认识,通过图画表现出来,来深化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文本的高效吸收。
一堂课结束了,如果全班大部分孩子的脸蛋是彤彤红的,小手是高高举的,眼睛是亮晶晶的,我想这节课的高效目的就达到了。综上所诉,只要我们用心体会课改理念中“高效”二字的含义,在课前预习、课始导入、课中讲授、课终练习、课后结尾五个环节都力争有效,那这堂课必然是一堂合格的高效课堂。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的课堂能尊重学生的自主个性,努力为学生创造各种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机会,学生就能够心甘情愿的学习,在欢乐和谐中立足课堂真正实现高度有效,提高兴趣切实减轻学生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