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聚焦高效课堂立足校本研修
聚焦高效课堂
深化校本研修
—— 商南县教研室校本研修工作总结
根据《商南县校本研修三年规划》,三年来,在县局正确领导和市教研室指导下,商南县校本研修工作得以广泛深入开展。我们除配合市局室做好一些校本研修工作外,还采取集中分类培训、送培下乡、远程跟进、专题讲座、课题研究、达标考试,总结评价等形式,全面深入,扎实有序推进了校本研修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一、领导重视,规范管理,科学实施,定期检测。
为贯彻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陕西省两次校本研修推进会精神,县局领导高度重视校本研修工作,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人事、业务副局长为副组长,其余局务会成员为成员的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由师训办牵头,教研室具体组织实施。三年来,县局连续下发了商教发(2010)447号,商教发(2011)365号,商教发(2012)212号等近十个有关校本研修工作文件,拟定下发了《商南县校本研修三年规划》,构建了全县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的目标任务,方法措施,实施步骤,奖惩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校本研修分学科,分年度,按岗位统一安排,分步实施,年度检测,分类奖罚等具体操作办法。2010年对全县 名05年后招聘的青年教师进行了专业课闭卷考试,以60分及格,其中有 名达标,其余 名教师第二年进行补考;2011年要求全校县中小学中层以上班子成员和05年后招聘的青年教师进行了专业课和各自的岗位专业知识闭卷考试。并对校本研修效果检测情况进行了分析通报,对校本研修工作开展扎实,效果明显,成绩优秀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对校本研修工作重视不够,工作不扎实,效果不明显,成绩较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批评,提出了改进和补考意见。2012年,县局提出了大力营造学习氛围不断提高教育管理干部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积极引导广大青年教师加强业务学习和学科学习,适时对全县中小学校长、业务副校长和教导主任、后勤副校长和总务主任、团队干部、党务和工会岗位工作、05年后招聘到全县中小学的各学科教师,分岗位,分学科进行专业知识检测。考试内容主要是履行本岗位职责涉及的知识(具体按岗位有明确要求)。考试结束后,县局将根据各镇校(园)总评得分情况,评选校本研修工作先进集体和学习标兵,进一步树立典型推广提高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营造浓厚的学业务学技能氛围,促进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再上新台阶。
二、进校入班,走访师生,摸清现状,因材施教。三年来,我们坚持不懈的实施教研人员联系镇校,责任承包制度。认真落实教研员“123456”工作目标任务,狠抓工作落实,发挥了教研员在教学教研教改中的引领和指导作用。近几年来,进入教育行业的新教师,因种种原因,他们的工作态度、业务素质和教学技能,不能满足学校发展和课堂教学的需要,在学校和社会上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教研员采取“问、访、查、听、谈、”的形式,全面调研,摸清年轻教师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一是思想不稳定,虽好不容易进入教育行业,但仍有跳槽的愿望;二是进入教育行业的多半是暂时无法进入其他更好行业者,有观望思想;三是本身素质就比较差基础知识不牢,又没能进入正规院校深造者。四是原本没想当教师,没有进入师范院校学习的非师范生。我们认为,这些问题解决办法,唯有全面深入、坚持不懈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逐步提高他们的素质与教学水平。针对以上问题,县局要求各中小学把专题辅导与自主研修相结合,常规训练与技能竞赛相结合,个人修炼与集体评价相结合,全面开展校本研修调研活动。全体教研员每月进校入班一次,督促落实,协调指导,与教师一对一沟通,帮助教师把所有问题整合成大小不同的专题,把小专题交给教研组,指导教研组自行解决;带有共性的专题,教研员现场专题讲座解决;比较复杂的专题,指导教师向县级以上教科研组织申请立项,开展课题。组织广大教师,凝聚集体智慧,凝心聚力,共同研究解决。几年来各位教研员在自己所包抓的镇、校、教研组、教师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无论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还是校本研修、骨干教师培养、打造高效课堂、课题研究等方面,无处不留下他们的身影。
在引导中小学教师全面开展校本研修的同时,开展了教研员学习研修提高工作。要求教研员每学年要把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学习,内容包括方针政策、专业知识、教学理论、教改信息、方法技能、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等。要有学笔记、心得体会、有教育论文。每周五学习时间,安排一名教研员结合工作实践,为全体人员做一次业务学习、或工作实践方面的专题辅导报告。目前,每人一次的专题辅导报告,第一轮回即将结束。通过教研员的专题辅导报告,使全体教研员对各学科教育教学教研及其管理,有了一个轮廓性的了解,大大提高了全体教研员下乡指导的包容性和交叉性,开阔了教研员的视野。
三、专题辅导,教学示范,听评结合,专业引领。学科教研员为推进校本研修,积极开展专业引领活动。一是为各类培训授课,用课改理论引领广大教师,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学观念。使教师明确课改背景目标,转变教育观念,认识专业发展规律,掌握校本研修方法,领会高效课堂标识,从思想深处认同教学改革,大胆进行教学实践,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的发展途径。二是大力开展专家引领活动。积极配合市“阳光师训”等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指导、优秀教师讲课示范,安排教研人员上研讨课,组织全县初三学科优秀教师上交流课。坚持把教学技能竞赛与镇校学科教师培训相结合。每年全县教学技能大赛,把不同学科竞赛组安排到不同学校进行,敞开大门,让附近学校同学科教师全程旁听技能大赛的课程,借机分享大赛成果,促进附近学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大力开展全县性集体活动,解决共性问题的同时,结合学校的申请和教研室的统一安排,就部分学校提出的具体问题,组织专业教研员不限时间,逐一入校进班,听课评课,咨询诊断,专题辅导,示范引领,交流研讨,一一指导,最大限度的发挥本土专家的引领示范作用,直到解决为止。如本期中教组针对水沟、白浪、十里坪等镇九年制,湘河、金丝峡镇等初中提出的教育教学问题,全体中教组成员全同时出马,进驻校园把脉诊断,对症下药,效果显著,深受欢迎。过凤楼、富水、城关镇等小学、十里坪九年制小学部,则各校根据自己的实际邀请小教组、体音美组部分学科教研员,进驻校园,专题辅导,示范引领,听课评课,咨询诊断,交流研讨,解决新教师教学中的问题。三是积极开展全县优秀教师示范引领新课程活动。近三年来,教研员连同组织县级骨干教师送课下乡、技能大赛等,分赴全县13个镇校,共上示范课330多节,涉及高中、初中、小学、幼教四个学段,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体育、音乐、美术、品德、综合实践活动等多个学科,参加教师累计6800多人,有力推进了校本研修工作的开展。
四、关注过程,研修反思,构建模式,注重效果 聚焦课堂教学,深化校本研修。围绕我县推进“优化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校本研修目标,积极开展培训、指导、调研、检查和评估等项工作。一是以老行政区相邻学校为片,全面开展以“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为专题的联片教研活动。内容包括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专题报告,课堂教学示范,课堂教学交流展示,专题性说课、评课,教研员与教师互动研讨等。无论是专题报告,还是课堂教学研讨,都分别从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教材处理、课堂结构、情景创设、学生表现五个维度,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分析,按照“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率”、“上课教态与课堂氛围”、“教案与课堂的衔接”、“学生举手回答率”、“课堂作业的布置”、“教学效果”等五个主题,开展了深层次研究,从不同维度,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讨论、评价,最后提出改进意见。从更深层次,关注课堂教学过程,增强分析、讨论、评价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比较实用的研修思路,提高了教学效率。摒弃了以往围绕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双基落实等笼统的、宏观的、轮廓性性的,不到位、不具体的评课方式。二是大力倡导集体备课制度,开展同伴互助的研修方式。配合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县教研室积极探索备课制度改革,探讨新形势下加强集体备课制的新思路,加强全县校园网站、网络平台、专题论坛、教学博客、教育QQ群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倡导教师按照“分块备课、集体评议、个人修改、注重反思”的总体思路,加强学习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备课实效。县局倡导校际之间的合作交流,加强对口支教、项目合作、基地活动、校际结对、联片研修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力度,把集体备课、同伴互助、合作交流的研修形式引领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三是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技能训练活动,内容包括“三字一画一话”基本功,掌握课标与使用教材基本功,撰写教案与讲课基本功,说课与评课基本功,课例研究与教学反思基本功,校本教研与撰写论文基本功,多媒体技术与教材整合应用基本功,通过全面、广泛、深入的教师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训练,全面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为配合省市教育学会开展“一人一期一题一文”活动,我们在全县中小学扎实开展了教育教学论文、课题研究报告、教育研究专著、学科教学设计和案例、教育叙事和教学案例、调查报告、校本课程教材、多媒体教学、网络课件教育专题片、自制教具、自制学具等一系列优秀教学成果评选活动。每次活动,广泛宣传,积极动员,人人参与,校、镇、县层层评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仅2012年有 名教师获得了省市的奖励。
五、培训动员,逐校辅导,课题带动,形成特色 1.课题研究填补了全县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的一项空白。全县中小学课题研究工作从无到有,从初步尝试到全面实施,从无序研讨到规范管理,经历了一个相对艰辛的历程。商南的课题研究工作起始于2005年9月,先后召开了全县中小学教科研工作会义,发了专题文件,把教科研工作正式提到了议事日程。但做起具体工作来,完全是学无样子,仿无例子,做无经验,困难重重。为了强力推进此项工作,县教育局、教研研室按照在培训中立项、在调研中审批、在指导中研究、在讨论中鉴定、在推广中验收的基本策略,形成了课题申报、交流研究、总结报告、鉴定结题的基本程序,完善了教学展示,成果交流,质疑答辩,鉴赏评析为基本环节的鉴定结题程序。尤其是在鉴定验收方面,打破了只查看文本类、电子类成果和学生作品等教研机构的常规结题模式,我们更注重查验教研成果在课堂教学中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分析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成果,形成了商南县中小学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能力为宗旨的课题研究工作的特色。
在反复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全县实际情况,制定并下发了《商南县基础教育科研课题实施管理办法》和《商南县中小学课题验收评价办法》(讨论稿)等一系列校本课题研究方面的文件,这些文件的出台,标志着全县中小学课题研究工作逐步进入了规范化、科学化轨道。不仅理顺了全县课题研究工作的基本程序,而且为基层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2.专业引领成为推进全县中小学校本课题研究工作的有效动力。几年来,县教研室全体教研人员,认真落实包乡镇123456工作目标任务,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在掌握理解课题研究理念、方法策略的同时,充分利用教研员下乡调研、常规检查、业务培训、专题辅导等各种机会,采取进校入班,培训指导,交流研讨,示范观摩,跟踪调查等多种形式,引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为使全县广大中小学教师尽早进入课题研究工作状态,在具体实践中,把课题研究方式方法培训与研究实践相结合,即采取培训式立项,培训式研究,培训式总结,培训式验收结题的方式,让教师全程体验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引领教师规范、科学地开展教研工作。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带动了全县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的广泛开展。学校领导和教师教研兴校、教研兴教和课题先导意识逐渐增强;群教群研,边教边研风气不断浓厚。教师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3.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县城关小学在承担以网络环境与学科教学整合为主题的省级课题研究中,着力推进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普及和应用,不仅提高了广大教师网络技术与学科整合应用能力,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教学业务骨干,而且还探索形成了网络环境与不同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学课堂形成了:创设情景-自主体验-意义构建-提炼升华的课堂教学模式。语文教师蒋玉琴同志自主研究的“课前2分钟展示”课外阅读指导专题,让学生把在课外获得的大量信息在课堂予以展示,并赋予精辟的评价。不仅调动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视野,而且巧妙地把课堂与课外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教师课内指导的方法在课外得到实践与延伸,实现了课内外互补。试马初中英语组针对中学英语教学重点、难点、特点,摸索出了“中学英语二十四字”整体教学模式;魏家台中心小学针对本乡复式教学点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现实,将《复式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制能力》作为研究课题,在复式班座位排列、动静搭配等关键性因素以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制能力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经验,全乡教育教学成绩大幅度提高。清油河希望小学语文课题组通过《阅读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课题的研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美读、诵读、读中感悟的阅读方法和能力,而且引领学校各教研组逐步走向规范化、专题化、科学化、系列化的轨道,有效带动了学校教科研常规工作。
4、加强各级课题研究工作,发挥课题的引领作用,努力提升课题研究的总体水平。近几年来,我们相继参与了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重大立项招标课题“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现状调查研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模式研究”等21项省级、19项市级规划课题。组织指导全县中小学教师承担研究课堂教学困或之类小课题122各。县教研室的所有职教研员都承担了省、市级课题教研任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了《课题研究报告》、《教研论文》、《教学反思》、《案例研究》、《教学设计》、《学生作品》等多项研究成果,这些成果直接应用于我县各校的教学管理与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极大地推动了我市教育教学质量稳固提升。
第二篇:校本研修与高效课堂
校本研修与高效课堂
(李普权整理)
一、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又名校本培训。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人的终身发展,在学校中通过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如进行同伙互助、专业和专家引领、实践中反思等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不断的更新自已,逐渐的构造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校本研修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1、‚为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这是‚校本研修‛的根本目的。‚校本研修‛目的:是以促进学校、教师的发展为目的,实实在在的教师专业和学校发展。表现在‚改进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
2、‚基于学校和教师的发展‛:这是‚校本研修‛的基本问题。‚校本研修‛问题:是学校、教师实际中发现、思考、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由专家批示的问题,甚至是看起来很小、别人以为很肤浅,但必须研究与解决的问题。表现在‚学生主体,学校研修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要有促进教师发展的功能‛。
3、‚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发展‛:这是‚校本研修‛的主要对策。‚校本研修‛对策:‚在学校(以学校为主),由教师(以教师为主),有组织、有针对性(包括学习、培训、进修)参与教育研究(包括学科教研、教育科研)统一的工作,从目的、内容、形式、活动到管理等方面有机融合在一起,实现‚研与修‛一体化,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学校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教师教育‛。简单说‚学校和教师的问题,主要由学校和教师通过‘研修’来解决‛。
(二)‚校本研修‛三大要素
1、教师个人:自我反思(实践反思)。即教师对自我教学行为及结果的审视和分析过程。自我反思是建立于教学经验基础上的,是校本研修活动的起点,1 是承担‚校本研修的个人责任‛的具体落实,教师只有在回顾基础上提提出问题,才能在实践中去解决问题。
2、教师小组:同伴互助(共同发展)。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的基本形式,它是建立在教师之间的合作基础之上,力求通过合作互动,同伴之间相互影响,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研究。
3、教育专家:专业引领(专业提升)。校本研修的实质是理念和实践的结合,校本研修虽然基于学校,对学校问题进行研究,提升,需要专家的专业指导和学术支持。
(三)校本研修的原则
1、以校为本的原则。校长和教育教学的中层组织是研训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在研修中起主体作用;教师不必脱离工作岗位,转换角色,就在学校接受全面的研修;因校制宜地制定校本研修的方案、计划,建立校本研修的管理制度、评价制度、激励机制,从而保证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贴近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要有常规性的全员研训模式和非全员性个别化的研训模式。
2、校长负责原则。校长是校本研修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校长是校本研修的引导者和学习者。
3、教师需求原则。坚持满足教师群体和个体的需求,以需定训;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结合,以求定训。
(四)校本研修的目的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课改服务;促进课堂教学具有实效,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为学校长远发展服务。
(五)校本研修的主要内容
1、校本培训。以‚提高教师素质,树立良好师德形象,关注教师需求,促进教师进步,推进学校科学发展‛为目的而开展的各种学习培训活动。
2、学科教学模式。构建学科教学模式,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策略,模式改革是教学管理的突破口,是提升质量的关键,模式改革的原则实践性、实效性、普遍性。
3、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是教研工作的主线。骨干教师人人要有自己的独立课题,并卓有成效地开展研究。注重过程材料的积累与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4、网络教研。网络教研是县域校本研修的新型模式。骨干教师要带动学科教师积极参加网络教研活动,交流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注重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5、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是新课程下校本科研的重要内容。开发自身学校的校本课程,形成具有校际特色的地方课程,有利于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
7、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课堂评价、小组评价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当前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推进课改的有力保障。
二、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表现在: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如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如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简言之,‚高效课堂‛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
(一)高效课堂的基本元素
1、教学抓手:导学案——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
2、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
3、技术支撑:高效课堂模式——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4、学习方式: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
5、三种利器:又称‚学习三宝‛——活页夹、双色笔、纠错本。
(二)高效课堂的五项策略
1、预习先行,先学后教,实现两个前置: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
2、教学从‚学情‛调查开始,根据‚学情‛作出决策,设置环节;
3、注重对抗质疑,落实小组评价;
4、注重当堂纠错,及时矫正反馈;
5、课后尽可能实现‚零作业‛,如需布置,只布置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提升学生能力的拓展作业。
(三)高效课堂学生必须的六会习惯
1、会预习。养成习惯,坚持预习;了解教材,重点预习;掌握步骤,分层预习;开动脑筋,积极预习;温故知新,便于预习;尝试笔记,高效预习;合理安排,灵活预习。
2、会听课。做好准备,迎接听课;高度集中,专心听课;抓住重点,认真听课;多方配合,高效听课;大胆发言,积极听课;区别类型,灵活听课。
3、会复习。及时复习,巩固知识;系统复习,串联知识;强化复习,有的放矢;专题复习,提高能力;综合复习,全面提高。
4、会作业。掌握步骤,正确解题;思维要活,格式规范;限时作业,提高速度;有错必纠,弥补缺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注意小结,探索规律。
5、会总结。全面整理,编织成网;查漏补缺,完整知识;专题整理,深化学习;习题归类,探求规律;总结方法,提高效率。
6、会记忆。明确目标,存心记忆;掌握知识,理解记忆;积累经验,概括记忆;培养兴趣,积极记忆;分析矛盾,对立记忆;分类归纳,系统记忆;寻找异同,对比记忆;利用图形,形象记忆;编拟歌诀,趣味记忆。
三、校本研修与高效课堂
(一)研修高效课堂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杜朗口‚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即三种模式:预习、展示、反馈(课堂); 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依时间又称‚10+35‛(或‚0+45‛)课堂模式:
即一节课45分钟,10分钟属于教师,35分钟属于学生。或全部45分钟属于学生。
2、昌乐二中——‚ 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1)‚271‛模式的内涵:
①学习内容方面:20%的知识——自学能会;70%的知识——合作学会;10%的知识——老师教会。
②学生组成方面:20%学生——特优生;70%学生——优秀生;10%学生——待优生。
③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20%(约10分钟)——教师指导、点拨、答疑;70%(约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10%(约5分钟)——学生自结、巩固、检测。
(2)‚271‛模式的五个步骤
学生自学,自主探究;完成学案,训练应用;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展示点评,总结升华;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3、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即‚三步六段‛‚35+10‛循环教学模式: 模式简介:三步,即课前、课中、课后;
六段:即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当堂测试、小结作业。35+10循环模式:第一节课的后10分钟和第二节课的前35分钟共同组成一节课。
三步为一课,一课分两段;循环往复,课课相扣。
35分钟的上法: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高,通过拓展实现升华;
10分钟上法:明确目标、指导方法、点破难点。(1)模式的灵魂:一个转变,两个前置,三种方法。一个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变; 两个前置:问题前置和学习前置;
三种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2)过程控制:即时性管理、激励性评价、体验性学习。
(3)效能分析:实现了教学成绩的跨越;实现了师生教学相长的双高效益;实现了课上和课下两种‚学习态‛的和谐统一。
关于‚课前‛
教师要求:(1)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导学案‛;(2)设计出课堂教学互动的方案。
学生要求:通过预习解决A、B级问题,对C级和D级问题形成初步‚困惑‛,以便带入课堂。
关于‚课中‛
按照六段式教学模式的要求,实施‚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让每个人都成为交流者。
关于‚课后‛
教师要求:备好课后课,设计出学生中‚未清‛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要求:完成当堂作业,向学习委员反馈‚未清‛问题。
4、鱼台一中——‚四环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1)‚四环导学‛教学模式的内涵简介
‚四环导学‛中的‚四环‛是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四个环节,依次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交流→巩固提升。
(二)研修高效课堂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效课堂的评价法则也是一门校本研修校本课程。要利用更多的时间去研修课堂的评价法则,掌握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保证评价真实、有效、高效。
(三)研修高效课堂的规范操作,让课改更加精细化
规范操作高效课堂,做到有规范的‚形‛,保证有效的‚神‛,也是一门需要研修和提高的校本课程。规范操作,有利于推进‚三化‛管理质量年主题活动,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杜郎口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形成的一套具有普适性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对高效课堂理念的最佳呈现。
‚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在步骤命名、环节设计和操作的基本流程上力求简单易记、简便易学,方便一线教师掌握和运用,并尽可能从方法和规律的角度来指导教师付诸教学实践,很好地解决新课程理念‚顶天入地‛的问题。本期特邀高效课堂培训专家张海晨对此模式进行系统解读。
‚五步三查‛教学模式
‚五步‛:指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第一步:独学; 第二步:对学、群学; 第三步:组内小展示; 第四步:班内大展示; 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三查:指课堂上的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一查:在学生独学时; 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 三查:在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时。第一步:独学
‚独学‛指学生个体学习而言。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进行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反馈检查和新课导入。
(一)检查反馈:从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C层次学生(即潜能生)。检查最好以爬黑板方式进行。
(二)新课导入:导入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方面。导入新课后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独学: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如此学生才会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1.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课堂纪律以不影响别人的学习为宜。学生以导学案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标注,带到对学、群学中解决。独学环节完成后,要及时告知本组学习组长。
2.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要高度关注各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尊重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对个别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适时点拨指导;独学环节完成时要对各组进行即时性点评。
第二步:对学、群学
‚对学‛指两名同等学习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群学‛指小组内不同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或具体指‚学习对子‛间帮扶学习。对学、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
1.对学生的要求:先对学,后群学,继而深入探究。首先通过同层次学生的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2.对教师的要求:基本上等同独学环节的要求。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小组学习问题的跟踪调查,并做好必要的问题记录。
第三步和第四步: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小展示‛指小组内由学习组长组织的展示,组员将学习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汇报;‚大展示‛指小组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一般由教师组织,当然也可以由学生代表组织。二者的区别在于展示的范围不同、问题的共性度不同和内容的层次不同。
1.对学生的要求:展示要体现‚四性‛: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创生性。即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者易错点、重点、难点、焦 8 点等问题;从展示的分工上来讲,要避免精英展示,增强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个体需要,增强自信心,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从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
学生展示行为中要聚焦问题,避免‚平行站位‛;展示学生要提前进入预定位置;展示者准备要充分,尽量脱稿或半脱稿;展示要声音洪亮,语言规范;展示者要充分运用展示艺术,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板书要迅速、工整规范,合理运用双色笔。
第三篇:立足校本研修
立足校本研修,助推专业发展
--------和凤中学校本教研工作汇报
溧水区和凤初级中学
教科室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缺乏专业指导的矛盾日益突出,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仅靠专家的指导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大规模送教师外出学习也不现实。因此,学校必须探索出与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相适应的校本研修模式尤为重要。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校在加强校本研修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工作概述
(一)领导重视,强化校本研修管理
领导非常重视校本研修工作,成立了副校长任组长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把校本研修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校本研修,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学校加强了对校本研修过程的管理,做到了研修时间、内容、人员、考评“四落实”,积极探索和凤中学“两案四步导学”校本教研模式。
(二)建立激励机制,推动校本教研进程
为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校本研修深入持久地开展,学校成立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坚持每学期召开一次备课组长会议,每学年召开一次学校骨干教师专业发展会议,以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学水平。此外,学校还制定了《和凤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奖》、《和凤中学备课组长考核方案》,把考核结果与奖惩、教师评优等挂钩,促进教师不断进取,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从而推动以校为本研修活动。
(三)采取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建立以“精品课打造”为核心要素,以单周研讨,双周开课、学生评教、问卷调查、备课组长论坛、预约听课、教学视导、专项活动、教育叙事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研修制度,并通过课例研讨、青年教师赛课课、学案稿设计评比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研修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多种研修形式,以“问题-研讨-实践-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
自2005年以来,我校就启动了和凤中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活动,到今年已经是第九届了。从起初的课堂展示,到后来的说课,再到后来的解中考题大赛,再到现如今的“两案四步导学”课堂模式的探索,和中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大赛已经走过九个春秋。九年来,大赛促进了我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提升,助推了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大赛的助推下,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教师。
溧水区第六届学科带头人刘星辉老师,秉承以学定教理念,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教学研究思路,潜心课堂教学研究,形成了“轻松幽默,轻负高效”语文教学风格,教学质量一直领先;溧水区第七届学科带头人朱继芝老师,朴素中含有几分坚毅,坚持以生为友的“学长式”教学风格,有多篇论文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多次在市级教学竞赛中获奖;溧水区教坛新秀王华中老师,敏锐而踏实,将教学和教研有机结合,取得了教学质量和教学科研的双丰收,所带领的数学组被评为南京市第六届先进教研组,并有多篇论文发表于《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教学月刊》;区教坛新秀苏井雷老师,坚持育人优先的理念,追求英语课堂的综合效应,形成了以活动为主线,学生体验充分的教学主张;区教坛新秀刘雪花老师,立足学生实情,探索轻松自主的教学方式,在综合性学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有多篇论文发表、获奖„„其他如周国彬、刘珍花、何启顺、潘维维、王华华、俞良良、鲍琴、张斌、付钟忠、夏春春、徐花、俞春笋、王福娣、周宝林、张军红、张林云、周先锋、赵胜、赵晓静等老师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两案四步导学”教研模式的探索
各学科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确立研究主题,我们确立的研究主题基于这样几个思考:
一、问题直接来自于教师的课堂,是具有代表性的,亟待解决的;
二、围绕课题研究目标能提升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的;
三、在前期实践中骨干教师已对这方面有一定实践研究的基础与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做法的主题,因为引领的力量与能力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质量。
(四)校本研修内容丰富多彩
1、加强师德建设,夯实立教之基
教书育人,师德为本,缺乏良好师德的教师队伍,无从谈好的教学质量。本学年学校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精神,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规章为依据,以区教育局师德建设活动为契机,把师德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强化教育引导,注重内化,扎实有效的开展师德建设活动,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大力学习和宣传师德教育理论,展开师德大讨论、宣传师德典型等多种形式,结合荣辱观学习,提高教师对新时期师德建设的认识,并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拓展新的载体。不断完善师德建设的相关制度,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并以此为辐射点,常抓不懈,使每位教师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在上学年涌现出了施秋兰、徐花等一大批师德先进个人。
2、新课程理念研修。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课改实验的成效。为此,本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抓。重点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一书,加强通识研修,主要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确研修目的:掌握新理念、实践新理念、优化教育过程,为全面课改打实基础。二是确保研修时间:用足、用好业务学习时间。三是形成研修系列:重点围绕说课、上课、评课开展教研组活动,通过校内各科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和观摩课研修,在一个个案例中实践、体验新的课程理念。四是加强合作交流:派教师外出学习、观摩,返校后及时向教研组其他成员传达先进思想、理念,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教研组集体备课研修。教研组定期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以分组教研的内容为主,鼓励教研创新。教研组每月一次教研公开课,进行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做到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理念如何渗透、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课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口。使教学反思过程成为教学研究过程。案例分析有助于教师了解自身的缺失,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上传到“县研训博客群”。
4、教育科研培训。我校在“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坚持引领广大教师走科研之路,开展多层次教育科学研究,人人有课题,人人学理论,人人掌握科研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第一,健全机构,加强教科研指导。教科室主任负责课题的管理和规划;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知识;指导安排课题组的研究活动和课题成果的总结。第二,指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第三,抓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我们把“小班化教育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使教师在科研——实践——应用的良性循环中提高了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
5、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我校校本培训积极推进以普及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核心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组织人员对教师进行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培训和网页制作的培训,指导教师充分应用网上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使教师逐步适应这一形势,并向高素质,高水平发展。
二、特色与成效
强化教研组的建设和管理,特别强调要发挥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打破了以往教师备课各自为战的局面,每一堂展示课都是教研组集体的结晶,教师在互动、互补、合作中不断提高了自己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已形成的教育观念顺利地转化了能动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教师不断走向成熟。
推行主题式研修,提高研修实效。各教研组推行主题式研修,以提高研修质量。如语文教研组开展了以“读写结合的有效实践”为主题的研修活动。数学组以课例为载体,开展了以“解决问题”为专题的研讨活动。这些专题性的主题研讨真正提高了校本研修的实效性。综合实践活动组开展了以“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有效指导”为专题的研讨。
实行多元联动式研修,促进了中老年教师迅速适应新课改理念。对青年教师实行“结对制”培养方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同伴互助中的积极作用,帮助和指导青年教师,使他们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要求,实现跳跃式发展。除了师徒结对工程,学校还引导教师自行组成“学习伙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营造了“人人有学习之所,处处是学习之地”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我们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不断走向成熟。
由于我校校本研修机制的完善落实,校本研修活动的扎实开展,校本研修形式的丰富灵活,使我校逐步形成人人爱研修、大家共研修的学习局面,教师综合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带动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学校整体工作也提高了一个新的水平,得到了社会和广大家长的认可,让我们再次理解了“教育质量就是教师质量,选择学校就是选择教师,素质教育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素质”。
三、问题与思考
在教师研修过程中,只靠重复强化和外在的诱惑或强迫来维持“填鸭式”的研修活动,不仅使研修质量和效益降低,更严重的是压抑教师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展;在研修过程中,我们有时采取的“研修者主讲,被研修者听”的单一的“灌输式”的研修方式,必然导致交流的封闭性,也必然使被研修者失去学习的兴趣;我们在日常的研修活动中常常忽略教师已有的经验,认为只要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传授给教师,教师就会认同,就会接受,就会付诸实践。其实教师作为一名学习者,他需要一个体验、接受的过程,才能将正确的观念内化,然后才能带来教育行为的变化。如何使校本研修逐步走上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以什么样的形式展开,还需要探索。结合我校的课题方面,由于各学科青年骨干教师及中老年教师的分布不均衡,成员科研水平及参与实践研究的热情程度不同,导致目前各学科组的发展态势不均衡,还需加强各学科青年骨干教师之间的联动研究,加强互动交流和培训,倡导研究和创新。在具体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感觉到对每个具体研究主题中所需要的理论支撑比较薄弱,有时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需要得到教研室专家及兄弟学校同行的指导与帮助。为了使校本研修工作真正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我们必须继续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着眼于教师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开发校本研修内容、创建校本研修的新形式,把校本研修真正落到实处,促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对以后的校本研修,我们将提出如下理念:研修规格上追求“教师即研究者”——充分利用教师现有经验,改进而不是改造教师及其教学行为。我们提出“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以研究推动工作,把研究成果落实在工作中”的工作要求;研修方式上走“校本化专业发展”之路——学校应该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佳场所和舞台,是一个开放的学习化社会的窗口;研修策略上采用“科研先导、课题带动”;研修内容上偏重于实施新课程的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对校本研修我们还要确定如下原则:持续性,即终身教育;针对性,即按需施训;主体性,即主动参与;合作性,即校内外的合作与交流;一致性,即教师个体发展与学校发展的统一。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我校 “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以科研为先导”的办学思想,以落实课程计划为前提,规范教师施教行为;以深化学案稿教学为抓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教研活动为平台,不断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在校长室领导和支持下,履行“研究、指导、服务”职能,强化常规意识,追求长效机制,促进和凤中学健康和谐发展。
二、主要工作
1、以校长室工作意见为依据,结合我校青年教师实际,借鉴了以往青赛的经验,认真制定了和凤中学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方案;在全体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评委老师及各备课组长的配合下,成功组织了笔试、说课、赛课三个项目的比赛,并及时做了相关的宣传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开展了我校名特优教师教学精品课的展课活动,充分发挥了我校名特优教师辐射引领作用,营造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3、成功组织了数学、英语、政治、音乐四个学科的全县教研活动,给听课教师和教研员留下了良好印象。
4、根据县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成功组织了和凤中学第三届教坛新秀评选活动,其中张斌、王华中、苏锦雷和朱继芝四位老师成功入围第二阶段。
5、所申报的语文、数学两个先进教研组,已被评为县第七届先进教研组,并成功入围市先进教研组的评选
6、教科研工作:组织教师:
⑴申报10余个课题,其中已有3个课题市级结题,2个课题县级结题。⑵送评45余篇省、市、县各类论文,已获奖10余篇。⑷参加县教学能力测试30余人次,20多位教师获奖。
正是全体教师的认真参与,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得到上机组管部门的好评,尤其是课题申报、论文送评的参与率、获奖率高居个初级中学前列。
三、主要措施
(一)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江苏省中小学常规管理规范》二十条和省厅五严要求,及早筹划,在2011年消除一切不规范的办学行为,在常态和常规的前提下讲办学质量,在长效的目标下追求办学水平,扎实地把教学常规管理落到实处,加强过程控制,实施有效教学。
(二)切实开展教科研工作。
1、以学案稿为载体,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围绕学案搞编制和使用的完善,开展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通过听课、巡课、学生调查、学案批改专项检查、学案编制竞赛等形式,促进全体科任教师自觉地投入教科研中去。
2、依托备课组长论坛,深入开展课例研讨;坚持灵活有效地将论坛重点指向课堂,关注学案稿在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开展行动研究;充分发挥备课组群体优势,不断尽心反思、提炼、交流,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认真落实“单周研讨,双周开课”的校本教研制度,使校本教研常规化,追求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4、指导教师开展“个人课题”研究,重点加强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专题研究,努力使每个教学环节发挥最大效益,删除无效或抵消环节,杜绝假问题和形式化的东西充斥课堂。
(三)坚持预约推门听课制度,努力规范教学行为
1、预约听课要坚持“发掘亮点,查找问题,整改提高”,的原则,本学期每位行政每月至少听4节课,随堂听课时的课堂评价更加侧重于学生是否参与学习、主动学习、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的督导。
2、针对某年级某时段存在的问题,组织行政跟踪预约听课。共同探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学质量管理的主体,本学年对师资队伍建设实行“分别要求,分类推进,分层评价”。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迅速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中年教师:学者型、教研型教师发展;老年教师:发挥参谋咨询、指导新秀等作用。⑴本学期教科室将安排各级各类教师参加培训和组织青年教师进行解中考题大赛、学案稿设计评比等一系列教师基本功大赛等活动。⑵全体教师要有“现代网络下的教育”思想,充分用好电教设备。⑶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对每位教师教学态度、课堂教学、教学效果、学生评教等方面的情况实行积分制,建立业务档案,作为评优、评先和晋级的主要依据。⑷组织我校骨干教师外出考察,提升教师素质。
第四篇:立足高效课堂,提升校本教研
立足高效课堂,提升校本教研
[摘要]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强有力的校本教研为依托。通过集体备课,达成共识,形成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方案,体现在高效课堂上;同时课堂上反馈的问题带到集体备课中交流,充实校本教研,使校本教研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从而实现高效课堂与校本教研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关键词] 高效课堂集体备课核心引领
自2005年起,教研中心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为切入点,积极开展了“集体备课,满分过关”校本教研活动。五年来,我们的教研稳步推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自去年规范办学行为以来,我们开展了“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大讨论,并着力打造高效课堂。目前基本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过,前期的校本教研、高效课堂还是低层次、较肤浅的。集体备课程式化,对课堂教学的指导意义有限;课堂上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手段花哨,但不实用;课堂上学生反馈训练时间不足。时至今日,诸多问题困绕着校本教研的深层次推进。如何进一步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使教研成果更好地体现在高效课堂中?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使目前的高效课堂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如何做到校本教研与高效课堂联姻,并实现相互促进,有机结合?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根据平时校本教研的积累,总结经验,反思过程,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嫁接先进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而课堂能否高效,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对于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在于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这是为学生终身的发展着想。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组织高效课堂时要把握两点:一是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二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月初,我们到山东杜郎口中学观摩学习高效课堂模式,感受颇深。他们的高效课堂主要按照“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来落实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的课堂结构模式为:(1)师生交流;(2)解读目标;(3)交流准备;(4)展示质疑;(5)达标检测。课堂上教师单向讲授时间不超过15分钟,学生活动时间不少于25分钟,当堂检测时间不少于5分钟,多媒体展示仅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课堂教学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倡导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鼓励学生动脑预习,动手展示,动口交流。实现课堂知识学会、会学、会用。课堂评价主要从教学目标、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三大方面进行:(1)目标定位是否符合学情特点;(2)小组讨论是否任
务明确,全员参与;(3)能否充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推进教学,能否留给学生足够的讨论、展示时间,是否留有合理的当堂检测时间。通过这样的课堂评价,引导教师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交流、展示,给学生活动的空间,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对照杜郎口中学的高效课堂模式,反思自己,我认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有迫待解决的三大问题:(1)如何打破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让课堂动起来?(2)如何设计有争议性的问题,留给学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组织合作学习、课堂辩论?(3)如何更新教师理念,引导教师自发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驾驭灵动课堂?以上问题的解决除了要培养学生提前预习、学会预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提升教师的集体备课质量,扎扎实实地搞好校本教研。具体改进措施有:(1)设计灵活的课堂结构模式,注重学生活动,注重反馈训练,为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提供依据;(2)强化教师集体备课,制订教案、学案、反馈案三案合一的导学案;(3)做实听课、评课活动,强化评课环节,实施专业引领,引导学法交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立足高效课堂,提升校本教研。
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强有力的校本教研为依托。通过集体备课,达成共识,形成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方案,体现在高效课堂上;同时课堂上反馈的问题带到集体备课中交流,充实
校本教研,使校本教研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从而实现高效课堂与校本教研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审视我们的校本教研,尽管踏踏实实搞了5年,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的集体备课方式还是低层次、较肤浅的。教研形式单一,教研过程程式化,没有深入到课堂教学的实质中来。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没有落到实处。集体备课没有很好地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质问题。跳不出这个圈子,我们的校本教研就不能走向深入。
因此,在今后的集体备课中,我们应该重新定位和把握学科中心组的建设方向,实施专业引领,促进教师成长。专业的工作需要进入专业的研究状态。潜心于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更多的体现在认真扎实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上。为此,我们应树立“磨课”理念,通过规范教学环节,在集体备课时重点研究教法、学法,并提供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平时的说课要改变原来的“课前说课”为“课前课后说课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反馈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夯实校本教研。同时集体备课的核心——备课人应具有很高的专业素质,在每个教研团队中应有一到两个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做核心引领。教研中讨论的问题应是课堂上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的出发点和立意应高屋建瓴,对实际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三、整合各种资源,服务校本教研。
彼此和乐,才有得力的同伴互助。教研中心各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彼此尊重,精诚团结,坦诚相见,集体备课畅所欲言,听课评课客观评价,个人心得能互相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样的同伴互助必然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校本教研中,同事之间互相帮助,不再封闭自守,相互取长补短,大家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互相交流教学心得,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共同研究的氛围。
另外,学校创造条件给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汲取新课程改革中成功的做法为我所用,改进课堂教学。平时的教学中,有效利用互联网了解学科动态,把握课堂教学深度;利用QQ群等网络工具实现在线教研,资源共享。
总之,高效课堂的构建,校本教研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做下去。作为校本教研第一要素的个人,只有保持平和的心态,回顾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客观审视教研中的每一个得失,才能形成深入持久的反思能力,为校本教研的提升提供动力支撑。相信我们的校本教研会依托高效课堂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新教育》.朱永新.漓江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
2、《在传统形式中寻求校本教研的突破》.蒋卫山
立足高效课堂,提升校本教研
逯鹏博
巩义市新沟学校
第五篇:聚焦高效课堂
聚焦高效课堂,再掀比教高潮
——课内比教学活动总结张春生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这句话来形容2012年金秋的“课内比教学”的活动,是再合适不过了。这场课堂大比武,如同强劲的东风,吹遍了浮山中小学的每一个角落。领导、教师齐上阵;老、中、青教师同参与。比教学给我们带来感官与视觉上的冲击,使我们心灵深处进行了一次重新洗涤后的翻新。我义不容辞地投身到了这一热潮之中。三个月来,我或思考着上课的要点,或倾听着精彩的课堂,或奔走在忙碌中……随着校内比教学的结束,我也在活动中得到了深深的收获。
一、勤奋学习精心准备,积极投入比武热潮
新课程实施后,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看,要求教师要专业化发展,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结构,加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训练,特别是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学习,湖北省教育厅厅长陈安丽同志的“视频讲话”后,我更加感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我利用业余时间给自己充电,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陶冶情操,提升语文素养。
课内比教学开始了,当课内比教学的安排公布后,我就认真开始的筹备一节养成教育课。我深知:讲课说课精益求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想把课讲好,教师首先要自己把教学目标设立准确,掌握三维目标后,然后再认真准备教学内容,寻找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我把备课分为隐性和显性两部分。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的,那么,钻研教法、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是隐性的了。每堂课都有不同的上法,养成教育课也不例外,也要把握好,以便引导学生去感悟、去学习、去运用。老师领悟得深,学生才能上的好,甚至在老师的引导下,超常发挥。否则,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要求学生去做的,我先去做;要求学生做到的,我先努力做到。
二、让每堂课充满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北京光明小学校长李永胜说过:一名教师怎样自我提高?就是你要把每堂课都当成公开课,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然后再不断反思、总结、提升,你就会进步得更快。我把李校长的话铭记于心,把每堂课都像公开课一样来上,并借助名家备课方案学到了许多策略。名家们在上课方面各有千秋,各有各自的优势,开始每堂课我都采用,慢慢地,我感觉这样学生捉摸不透老师的上课路子,学生也很不适应,于是,我集中进行“由课题入手,出师一组图片让学生谈感悟,然后发现问题、讨论解决问题。并渗透技能的培养、审美情趣的培养、集体荣誉感的培养等。课后及时反思,哪里得心应手,哪里却不尽如意,我发现:我的课堂节奏有些慢(为了个别后进生重复讲解),致使有的学生有机可乘,有的则注意涣散。于是,我意识到要调整上课节奏,适应学生。这样,学生学得非常顺利,我也得心应手。
三、课内比教学,讲台上我竭尽全力
听完了好几节课后,我心里暗暗有些发虚。教师们那一堂堂高质量的养成教育课,让我不得不发出内心的感慨:真可谓节节课精采呀!
到了我们六(1)班正式开始上课时,我们组内早就通过集体备课研读教材,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准备好了上课的教案、课件。我班学生人数多,本学期我刚接手,行为习惯还没有形成,但是领悟能力并不差,在教学中,我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激发渴望、施展才智的平台,充分发挥自主式、参与式的教学优势,把课堂还给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做到了深掘教学内容,敢于创新,为学生创造了思维、参与、表达的宽松环境。课堂上,我比较注重纠正学生的行为习惯,注重指导学生怎样在学习过程中做笔记,把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落实到教学过程中,从小处着眼抓习惯养成,不断走到学生中间去和学生交流,课堂气氛较好,课后同组老师都对我班孩子的习惯提出了好评。对这堂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在风雨中拔节的不只是禾苗,还有憧憬;在岁月中成长的不只是小草,还有感悟。尽管禾苗拔节的的声音很轻,尽管小草成长的变化很小,但它们的成长,同样会给人无限的喜悦!作为一名教师,参与这一次的比教学活动,又是一次进步,一次洗礼。校级的课堂比教学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会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努力把握前方的路,紧跟时代潮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演绎精彩纷呈的课堂,为打造高效课堂尽一份微薄之力!